You are on page 1of 36

FH2C06P

中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第十講
衣飾時尚:古代女性的服飾與審美
授課老師:林稚暉博士
zhlin@polyu.edu.hk
思考
• 衣飾的文化內涵

• 決定衣飾變化的因素

• 解讀服飾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

• 案例:明代的平民服飾,纏足
衣飾的文化涵義
• 解讀服飾:
Ø原料、工藝(技術)
Ø成本、售價、行業(經濟)
Ø區域、習俗、傳統(文化性格) 布勞岱(Fernand Braudel)
Ø流行時尚
Ø社會階層

Ø“如果社會處在穩定停滯的狀態,那麼服飾變革
也不會太大,唯有整個社會秩序急速變動時,穿
著才會發生變化。”
• 影響服飾變遷的因素:

• 禮制規範(社會身份越高越明顯)
• 民族融合(唐代最為明顯)
• 社會風氣
• 流行風尚
• 經濟能力(唐代、明清)
• 消費心態
服飾與禮制
• 制度層面:古人強調“明尊卑、別貴賤”;以
可視化方式區別身份、階層和社會地位。
Ø古代服飾式樣、衣料、色彩、圖案,甚至袖子
長短,都有細緻規定,旨在令人一目了然地區
別身份、階層和地位。

• 個人層面:自我形象的外化式表達。

• “崇儉抑奢”是傳統價值。
唐代女子的胡服、襦裙、男裝、透明紗衣
清代文武官員(男)的官服補子
清代后妃朝冠
穿戴人身份 朝冠形製及樣式
1. 皇后/皇太后 材質:青絨(夏天), 熏貂(冬天)

設計:
• 頂有3層,各貫1顆東珠,以金鳳相承接。
• 冠周綴7隻金鳳,各飾9顆東珠,1顆貓眼石,21顆珍珠。
• 後飾一隻金翟,翟尾垂珠,共有珍珠302顆(五行兩就)。
• 中間一個金銜青金石結,末綴珊瑚。
• 冠後護領垂2條明黃色條帶,末端綴寶石。
2. 貴妃/皇貴妃 • 後飾珍珠數目減少至192顆
• 其他大致上與皇后的朝冠相同

3. 嬪妃 • 冠飾改為金翟
• 冠後由黃帶青緞綴飾
• 珠寶數目減少
4. 皇子福晉 • 金鳳變成金孔雀
• 珠寶數目減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QuUfjcd24
案例一:明代平民服飾
從模仿到僭越
• 有關服制方面的記錄:
• 多帝王公卿、百官命婦
• 少平民冠服
• 或為律令禁例
巫仁恕

• “平民服裝在服飾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
位,它比貴族官員的服裝更貼近日常生活,
更能反映社會經濟與文化思想的變化。”
• 明代農商的著裝差異:

Ø以政令區分,演變成憑財富決定。
Ø官府著裝要求與民間實踐之間,往往存在距離。
• 明末社會特點:
Ø尊卑、長少、良賤、上下、
主佃、主僕等社會關係顛倒,
傳統等級制度鬆弛。
Ø“士商相混”,“士而賈,
官而賈”

• 奢侈成風(江南民間最盛):
Ø 奢侈品成為日常用品
Ø 市場購物率激增
Ø 形成流行風尚
Ø 身分等級特許制崩解
明·仇英《南都繁會圖》,描繪南京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姑蘇
987 cm×30.5 cm
從模仿到僭越
• 經濟能力的提升,助長一般大眾求
新求變的服飾品味,是一種滿足感
官的需求。

• 有錢平民足以消費時,不只是以穿
著新奇、華麗奢侈為滿足,還模仿
官員、命婦與士人的服飾。
• 尋求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

• “社會仿效”(social emulation)
及其反向作用。

“明尊卑,別貴賤”?
• 精英階層的焦慮
• 競爭與挑戰
• 如何標明自己的文化身份?
卜正民(Timothy Brook)
• 更積極刻意地創造新的流行服飾的風尚
• 重塑並維持自己的身份與地位

Ø創造“雅”“俗”之分,且標準模糊、多變。
案例二:千年纏足之謎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nEQU9tphE
對纏足的多種理解:
1. 性別壓迫論
“物化女性”
2. 情色愛慾論
3. 女性聲音論——不容忽視
極簡纏足史(過時模仿)
• 10世紀:
Ø嬪妃窅娘偶然纏足引得皇帝寵愛
Ø宮廷后妃模仿窅娘開始纏足

• 12-19世紀:
Ø貴族和平民:顯示地位和身份,
獲得好的婚姻,成為時尚

• 20世紀:
Ø纏足與反纏足的角力
情色、戀物、獵奇

姚靈犀編:《采菲精華錄》
捍衛道德?情色表達?

• 隱藏身體,體現婦德
• 不便走動,留在家中
• 內斂貞靜,女子儀態

• 遮蔽美學,若隱若現
• 情色想象,品鑒客體
• 與聲色和誘惑有關
高彥頤
女性聲音——女子為何纏足?纏足者如何看待纏足?
• 痛苦與滿足並有:纏足之苦與“賽腳會”
反纏足/天足/放足運動
身體殘害,女性行動及精神飽受痛苦。
不可美化纏足,但亦不應忽略纏足者的複雜心理。

• 纏足——既美麗又醜陋,既非自願亦非強迫——打破了
以“黑與白”、“男凌女”、“善或惡”等等二分法來
理解世界的方式。

• 體現性別與身體結合的向度:
Ø女性在生活世界中展現的被動性與能動性;
Ø身體性(physicality)和物質性(materiality)。
思考:是否類似?

• 束腰
• 高跟鞋
總結

• 從宏觀角度看,衣飾是文化和社會生產力的反映,從微觀角度看,
衣飾反映個人地位、審美滿足感和風格,男女皆然。

• 從服飾解讀文化、禮制、美學、經濟,窺探物質文化、身體認知
和科技發展。

• 長時間延續的社會習慣總有多種原因,應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邏
輯來全面了解。
討論: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
下一講
經濟參與:古代女性之職業和行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