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495

UDC 密 级 公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
与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姓名: 朱青青

学 号: 1915313092

指导教师: 陶辉 教授

学科门类: 艺术学

专 业: 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 服装艺术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研究

完成日期: 二零二二年六月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Dissertation

Research on digital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s

Candidate: Zhu Qingqing

Supervisor: Prof. Tao Hui

Time: June 2022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武汉纺织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武

汉纺织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传统戏曲服饰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构成与文化载体,承载着传统戏曲
文化、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等众多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具有
别具一格的美学体系与华美的视觉效果。通过对传统戏曲服饰的保护与研究,能
够更深入的了解其元素构成、艺术与文化内涵,对于传统戏曲服饰的现代创新设
计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在国家和社会大众开始重视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问题的同时,服装数字
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者们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与途径:服装数字化
技术能够给传统戏曲服饰数据、图像等留存资料提供更稳定、更长久的保护;能
够提高其绘制的精度并更真实的复刻;传统戏曲服饰所蕴含的美学表现力、历史
文化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得到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
的数字化留存与表达能够为更多新时代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与设计资源,能够
给全世界艺术工作者的思想碰撞创造交互平台;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与创
新应用能够引导其与更多现代科技领域、数字化领域、互联网领域产业进行跨界
联动,促进共同发展。
本课题研究分为五个方面进行:第一章对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等方面问
题进行整理与分析概括;第二章针对传统戏曲服饰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元素
构成进行汇总与介绍;第三章着重叙述和分析服装数字化设计优势及发展现状、
传统服饰数字化设计途径与发展现状;第四章围绕传统汉剧服饰文物开展数字化
元素提取及留存实践;第五章主要以毕业设计为例开展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设
计应用实践。

关键词:传统戏曲服饰文化;传统戏曲服饰创新设计;服装数字化设计;CLO3D
设计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abstract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cultural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art, carrying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traditional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culture and many other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It has a unique aesthetic system and gorgeous visual effects.
Through th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element composition, artis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e by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public problem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garment digit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brought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to
researchers: clothing digital technology can give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s retained
information including data and images to provide a more stable, more lasting
protec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ts drawing and more realistic reproduction;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means,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historical
culture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s can be more widely expressed. The
digital reten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design elements in expression can
provide more designers in the new era with rich inspiration and design resources, and
can accelerate the ideological collision of ar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s can lead it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linkage with mor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digital fields and Internet industries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tatu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ummary; The second chapter summarizes and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s.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narrating and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apparel digital design, the approach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apparel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igital design.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extraction and retention of digita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Han opera costume relics;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carries out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Keywords: 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culture,;traditional Opera costume innovation


design; costume digital design,;CLO3D design
Thesis: Applied research
目录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1.3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2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 4
1.4.1 研究目标 ..................................................... 4
1.4.2 研究方法 ..................................................... 4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 6
2.1 传统戏曲服饰发展历史及艺术内涵 ................................. 6
2.1.1 传统戏曲及戏曲服饰发展概述 ................................... 6
2.1.2 传统戏曲服饰艺术特征 ......................................... 7
2.1.3 传统戏曲服饰审美内涵 ........................................ 12
2.2 传统戏曲服饰构成解析 .......................................... 14
2.2.1 传统戏曲服饰款式 ............................................ 14
2.2.2 传统戏曲服饰色彩 ............................................ 17
2.2.3 传统戏曲服饰纹样 ............................................ 18
2.2.4 传统戏曲服饰刺绣 ............................................ 20
2.2.5 传统戏曲服饰面料 ............................................ 20
2.3 传统戏曲服饰文化内涵探究 ...................................... 21
2.3.1 传统服饰文化的保留及继承 .................................... 21
2.3.2 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 ...................................... 21
3 服装数字化设计及发展 ............................................ 22
3.1 服装数字化设计 ................................................ 22
3.1.1 服装数字化技术概述 .......................................... 22
3.1.2 服装数字化设计优势 .......................................... 22
3.1.3 服装数字化设计现状分析 ...................................... 23
3.2 传统服饰数字化设计 ............................................ 24
3.2.1 数字化提取及留存 ............................................ 24
3.2.2 数字化设计及表达 ............................................ 25
3.2.3 传统民族服饰数字化现状 ...................................... 26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 27
4.1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简介 .......................................... 27

I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设计元素的数字化留存 .......................... 28


4.2.1 纹样 ........................................................ 28
4.2.2 刺绣 ........................................................ 30
4.2.3 色彩 ........................................................ 31
4.3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的数字化表达与反思 ............................ 31
4.3.1 实践过程 .................................................... 31
4.3.2 成品展示 .................................................... 34
4.3.3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34
4.3.4 实践总结 .................................................... 37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 38
5.1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现代表达 ................................ 38
5.1.1 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 38
5.1.2 传统美学与现代工艺 .......................................... 38
5.2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应用方式 ................................ 39
5.2.1 解构与重构 .................................................. 39
5.2.2 色彩对比与极简的平衡 ........................................ 39
5.2.3 款式结构的保留与再塑 ........................................ 40
5.3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内涵体现 ................................ 41
5.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设计应用 .................................... 42
5.4.1 平面效果图及设计思路 ........................................ 42
5.4.2 CLO3D 效果展示 ...............................................43
5.4.3 应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6
5.5 成衣制作及展示 ................................................ 47
5.5.1 成衣制作过程 ................................................ 47
5.5.2 成衣展示 .................................................... 48
5.5.3 实体成衣与数字化成衣比较与总结 .............................. 49
6 结论与展望 ...................................................... 50
参考文献 .......................................................... 51
附 录 ............................................................. 54
致 谢 ............................................................. 55

II
1 绪论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传统戏曲作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之一,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独具民族特色
与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艺术体系,包含了唱腔、舞蹈、演绎、服饰、阶级、历史
等诸多技艺与文化因素,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传统戏曲服饰作为戏曲表演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形制、纹样、刺绣工艺、色彩搭配都以传统民族服饰、传
统官服为基础进行设计,其穿着方式、配色、配饰的选择都与戏曲剧目、演员角
色身份、故事背景、历史民俗息息相关,传统戏曲服饰既是构成传统戏曲艺术体
系的一个方面,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服饰、传统民间手工艺、传统戏曲艺术文化传
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升高,近年来人们对传统
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设计师开始将目光
聚焦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上。传统戏曲服饰作为一种色彩明艳、配色大胆、纹样
形态多样、装饰工艺精巧的表演服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独特的民族艺术
美感。新时代的设计师不仅需要考虑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戏曲服饰的设计
元素时如何恰当地融合现代服装面料、工艺、剪裁与传统民族配色、刺绣、款式,
还需要思考如何在作品中传递出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中所蕴含的民族历史与
艺术文化内涵。
同时,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跨领域融合发展模式的出现,使传统戏曲服饰
文物的保护与留存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数字化软件与技术在提高摄像和绘图
精度、丰富设计元素表达方式效果、加强数据和数字化留存安全性、拓宽成果展
示和交流渠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传统戏曲服饰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更高
标准保留与继承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已经
有了许多优秀成果,服装 3D 建模、虚拟试衣、增强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不仅
是对现代服装设计、营销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在扩大研究者与设计师对于传统
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空间。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传统戏曲服饰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继承了传统民族
服饰文化、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民俗手工艺文化,体现了我国传统封建等级制度、
传统服饰制度、传统戏曲服饰制度,还蕴藏着历朝历代戏曲艺术家与戏曲服饰设
计师的才情与心血。时间在让文化变得愈加深刻的同时,也会给服饰文物带来不

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避免的老化与破损。传统戏曲服饰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艺术结晶,在科技发达、
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社会,利用更全面、更细致、更高效的数字化方式对其进行
保护、留存,利用更安全、更多样、更互通的途径传承与发展其艺术文化内涵,
正是年轻一代设计师需要尝试与实践的课题。
创新是服装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不仅需要关注创新的形,还要关注创新
的意。传统戏曲服饰有着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写意的特点,还有传统戏曲舞台赋予
它的可舞性、传统纹样设计的夸张、传统刺绣工艺的装饰美等,是一种多元融合、
极具神韵的服饰。只有深刻了解和学习传统戏曲服饰的构成要素、发展历史、文
化内涵,才能更好的在创新设计中展现其所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美学。
本课题的研究既是对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戏曲服饰进行复刻、留存的
尝试和探究,也是在研究传统戏曲服饰历史发展、美学思想、文化底蕴的过程中
对其设计元素进行梳理和提取,将其与现代审美趋势、设计思维与方式进行融合,
在把握视觉美感平衡的基础上展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魅力。

1.3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设计师开始将
创新设计的目光投向东方美学,传统戏曲服饰也以其极具视觉张力与艺术表现力
的特点收获了众多喜爱与关注:设计师劳伦斯·许在 2013 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
周举办的首秀——“绣球”(图 1.1),便是以我国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

(a) (b) (c)


(来自网络)
图 1.1 劳伦斯·许 2013 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绣球”秀场图
锦”为面料,以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比利时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 在 2012 年秋冬时装发布会(图 1.2)上以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云龙
纹为设计灵感来源,展现了一系列以西方剪裁与东方纹样刺绣相融合的作品;盖

2
1 绪论

(a) (b) (c)


图 1.2 Dries Van Noten 2012 年秋冬时装发布会秀场图
(来自网络)

(a) (b) (c)


(来自网络)
图 1.3 盖娅传说 2020 春夏系列“戏韵·梦浮生”秀场图
娅传说 2020 年春夏系列“戏韵·梦浮生”(图 1.3)便以昆曲、川戏、京剧为三大
主题,呈现出传统戏曲服饰元素精妙绝伦的艺术美感与现代服饰审美趋向交相辉
映的艺术创作。
服装数字化在 2011 年时还仍是人们对现存数字化科技的尝试应用与对未来科技
发展的美好展望与构想,2013 年起逐渐出现了以少数民族服饰和传统民族服饰
为研究主体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定制、数字化创新设计、数字化
传播等方面研究,2016 年末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云端的快速发展将研究者们
的思路拓宽到至 3D 建模、元数据构建、线上平台搭建、交互应用等,2018 年起
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将目光投向不同传统服饰形制复原、设计元素数字化保护与创
新设计方面(如表 1.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服装数字化设计注入了新的发展方
式、新的创新思维、新的跨领域联动,是信息社会下传统服饰继承与发展、服饰
创新设计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1 近十年中国服饰数字化研究期刊论文
时间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篇数 2 4 5 7 13 8 7 16 15 15
研 究 保护、 展示、 创新设 营销、 传承、 平台构 元 数 修复复 大 数 交互、
方向 技术结 产业转 计、数 传播、 数据库 建、设 据、互 原、3D 据、教 开发
合 型、定 字化博 交互 构建 计应用 联网 建模 育、
制探究 物馆

近年来,虽然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秀场或是设计作品中屡见不鲜,其在数字
化保护与创新设计领域仍旧具有极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传统戏曲服饰作为历史
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作为现今仍旧流传的戏曲表演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部分又需要不断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是对其历史
与文化的保护,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设计应用则是探索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与
艺术元素的未来发展之路。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本次课题旨在对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与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探索传统
戏曲服饰设计元素、文化内涵与服装数字化技术、设计手段之间的融合方式。传
统戏曲服饰文物的数字化留存是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基础,在实践阶段本课题以湖
北省档案馆非遗馆中传统汉剧服饰文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字化留存,既是对前期
理论研究的探索实践,也是通过地方剧种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实践完善理论研究。
一,展现传统戏曲服饰美学特色、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
提升大众对传统戏曲服饰的认知。
二,加强对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的保护力度,拓宽对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留存的
数字化途径,为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库构建、云端平台搭建、互联网交互发展夯实
基础。
三,将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思维、设计方式融合,继承传
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艺术、传统民族工艺,在新时代的时尚大潮中展现中国传
统美学力量。

1.4.2 研究方法

通过对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目标的分析,本人在本课题研究中选用文献资料
法、田野调查法和设计实践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以确保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可行
性与逻辑性。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在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文献、期刊等,梳理整合资料与数据并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及作品,学习研究有关

4
1 绪论

传统戏曲服饰历史发展、构成要素、文化内涵以及有关服装数字化体系、服装数
字化应用与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内容,发掘问题根源并通过分析和实践提出相应的
解决方案。
(2) 田野调查法:通过前往湖北省档案馆非遗馆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大量传
统汉剧服饰文物一手资料。学习、了解传统汉剧服饰文物留存现状、历史发展以
及非遗馆对于传统汉剧文物的留存和无损展示以及发展问题,在现有服装数字化
技术基础上进行传统汉剧服饰文物的数字化留存以及创新设计。
(3) 设计实践法: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成果进行对比研究、
文献整理、技术研究与分析,对传统汉剧服饰文物进行形变修复、图案绘制、3D
建模等数字化留存工作,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及审美趋势对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
进行创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稿绘制、运用 CLO3D 软件进行建模以及最终成
衣制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相连是传统戏曲服饰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也能够更
直观的展现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新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推动传统戏曲服饰的新
时代创新发展。

5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2.1 传统戏曲服饰发展历史及艺术内涵

2.1.1 传统戏曲及戏曲服饰发展概述

中国的民族戏剧称为戏曲[1],其起源可上溯至原始时代的歌舞[2],主要由民
间歌舞、说唱以及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构成,历史记载中最早具有一定表
演流程和体系的俳优表演和先秦歌舞都可以汇入传统戏曲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
中。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三大古老戏剧之一,中国传统戏曲不同于古希腊戏剧和
印度梵剧能够归结至某一类单一的历史起源,而是集众多派系、众多风格,历经
众多朝代变迁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丰富又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国
学大师王国维曾在《戏曲考原》中以“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概括性的定义
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表达和文艺内涵,即通过戏曲舞台上演员的舞蹈和唱腔将
人物角色的内部世界直观化、外部化[3]的呈现给观众。这种将角色的心理活动转
化为具象可视的表演,同时让观众通过这样的表演去洞悉和沉浸在人物故事剧情
中的艺术形式,正是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中国传统戏曲从萌芽到
形成完整的艺术形态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经考证传统戏曲大概在公元 12 世纪
即宋金时期成型,经由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等多种戏剧的整合发
展,最终历经 800 多年历史呈现在现代人们的面前。
传统戏曲在中华民族以及世界艺术文化历史中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作
为戏曲表演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戏曲服饰同样历经了漫长岁月和朝代变迁,伴
随着传统戏曲的发展日臻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独立的戏曲服饰设计、穿搭体系。
秦代乐府、汉代角抵、唐宋梨园歌舞戏、参军戏等戏曲表演中的演出服饰多表现
为象征性和虚拟性[4],不具备程式化或统一化的归类;宋杂剧时期的表演服装与
表演剧目相呼应,多为反映戏剧表演中市井生活的生活化的服装,是基于人们生
活服装发展而来的一种极其贴近自然形态的服饰;而到了元代开始出现一种区别
于现实或历史生活、专门为杂剧表演而存在的服饰,即“行头”,这便是传统戏曲
服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种“从生活化引向艺术化”的嬗变过程[1]。这样的
变化标志着传统戏曲服饰逐渐成为脱离出日常生活服装之外的一种具有特殊功
能、特殊设计风格、特殊文化内涵的功能性服装,也是由此开始衍生和丰富出更
齐全的种类和更完备的传统戏曲服饰体系。到了明代,在昆曲表演极大推广和流
行的环境下,传统戏曲服饰不仅吸纳了大量明代生活服装的艺术设计元素和文化
表达,还将元代初创的“衣箱制”进行了更深入、完善的发展,最终于清朝形成了
完整的体制;清代中后期,昆曲的穿戴规制已发展得十分细致严谨,并已有史料
《扬州画舫录》等记载了相关细节规章制度[2],而穿戴规制的三
如《昆剧穿戴》、

6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大原则“三不分、六有别、定中变” [1]也是一直保留延续至今,严格的规范着戏曲
表演中的戏曲服饰穿着。“衣箱制”和戏曲服饰穿戴规制的成熟不仅是戏曲服饰种
类数量扩增的结果,也是戏曲表演体系追求的艺术效果所导致的必然发展:基于
特定的分类和穿戴方式,传统戏曲服饰不仅是戏曲表演的舞台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的烘托,也起到帮助观众明确演出角色身份地位、性格品质,暗喻角色命运和升
华人物角色立体感的作用。
传统戏曲服饰在历史变迁中吸纳了多种戏曲表演派系、各朝代传统服饰的艺
术表现形式,并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性艺术特征。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演出服装不仅
是为了表演效果而存在,更是作为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民俗文化
的重要传承载体而存在,蕴含了中国传统礼学的教育意义[5]。同时,传统戏曲服
饰在新时代仍旧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给
予现代设计师丰富的资源和空间去完成其传承与发展。

2.1.2 传统戏曲服饰艺术特征

传统戏曲服饰作为传统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需要与戏曲的人物
角色设定相符,也要和戏曲表演时的音乐、舞美、道具,演员的肢体动作、剧情
推进等诸多方面相协调。传统戏曲服饰的艺术表达并不指向单一的某一方面,而
是囊括了传统戏曲服饰诸多基本特征、结合了戏曲表演过程中多种文艺表现形式、
承载了历代戏曲艺术家心血的丰富艺术表达体系。
孙立慧老师在《论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基本特征》中将我国传统戏曲服饰总
结为写意性、程式性、夸张性、装饰性和可舞性五个基本特征[6]:
写意是一种艺术创作术语,与“写实”相对,指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
真性,强调表现其内在精神实质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这种手法让具象的事物
或创作作品具有表意功能,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基调,写意的成熟与发展也成
为了中国艺术审美重心转向主体性的标志[7]。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由于戏曲表演
的场地安排、时空间和剧情需求等多方条件的约束,所以传统戏曲的舞美、服饰
道具、肢体表达等都充满写意性[8]。传统戏曲服饰的写意性表达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通过服饰的面料、纹样刺绣、色彩、款式等基本设计元素,刻画表现出相应
角色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品质,如戏曲服饰中多用八卦、太极、八宝、八仙等
图案纹样(图 2.1、图 2.2、图 2.3)来暗喻诸葛亮、八仙等人物角色运筹帷幄、
料事如神、各显神通的特征[9];而不同的服饰色彩也是对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补

7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源笔者描摹)
图 2.1 宝相花八宝边团、火焰边八卦图、云边太极图

(a)法轮 (b)法螺 (c)宝伞 (d)宝盖

(e)莲花 (f)宝罐 (g)宝鱼 (h)盘长


(来源笔者描摹)
图 2.2 八宝图纹样

(a)蓝采和 (b)何仙姑 (c)曹国舅 (d)张果老

(e)汉钟离 (f)吕洞宾 (g)铁拐李 (h)韩湘子

图 2.3 八仙图(来源笔者描摹)
充,如穿上五色的正色服饰的角色必定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或在剧情中占据重要一
席之地,而穿下五色等间色服饰的角色则多为地位低下或年幼的角色[10],除此之
8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外某些特定的角色或行当因丰富的人物情节还会独有专门的配色,如武旦常用月
色和湖色,花旦则多为粉色。二是通过改造或改穿的方式,侧面展现出角色在故
事发展中所经历的转折或引导命运结局,如传统戏曲表演中常见的“富贵衣”(图
2.4),并不是直接沿用了生活中贫民所常见的素色破衣,而是基于破衣常需缝补
的生活常识,用鲜亮色彩的绸布作出补丁的效果[4],既刻画出人物角色当下落魄
穷困的生活境遇,又隐喻其之后的富贵结局。三则是通过灵活的将戏曲服饰与舞
台背景或演员的肢体表达相呼应结合,烘托出故事氛围感的同时强化了人物角色

(来源:谭元杰《中国京剧服装图谱》

图 2.4 富贵衣
的情绪渲染,如演员将腰裙系在衣外,并用手拈着裙角走路,表现出的是疲惫奔
波的行路人形象[6]。传统戏曲表演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提炼、改编、美
化、升华后而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其写意性体现在拒绝一味的模仿和还原
生活,而是在包括戏曲服饰在内的各方面通过追求神似以达到其艺术文化的表达
与观众的共鸣[6]。
传统戏曲服饰的程式性主要体现在其种类区分严谨、构成要素稳定、穿着搭
配和穿戴规制严格三方面。这种根据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提炼成一种
固定或基本固定的格式,以使之规范化、格律化[6]的特点,是传统戏曲服饰经历
诸多朝代更替和文化交融之后仍旧独具系统和特色的重要原因。首先,传统戏曲
根据角色的人物属性、表演方式等把其分为不同的行当,如京剧中就有生旦净末
四大行当,而根据角色的性格、年龄、身份等因素又会再继续细分,如旦角中就
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这些不同行当所对应的戏曲服饰款式、色彩、纹
样刺绣等自然都有一一对应的区分,如龙纹和凤纹通常出现在皇室着装或婚服、

9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官服中(图 2.5),武将所穿靠上的图案多为虎豹(图 2.6)以显示其英勇善战的


能力。其次,传统戏曲服饰的构成要素也有明确的分别,如戏衣即为蟒、帔、靠、
褶、衣五大类,首服即为冠、盔、帽、巾四大系列,戏箱分为大衣箱、二衣箱、
三衣箱、盔箱和旗把箱[1]。如果说衣箱制是传统戏曲服饰台下整理归纳的程式性

图 2.5 蟒袍(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图 2.6 男靠(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体现,那么穿戴规制就是其台上展示的程式性表达。“三不分、六有制、定中变”
三个基本原则和“宁穿破不穿错”表明了传统戏曲表演对于服饰的严格要求,这既
是对于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视和严谨表达,也使戏曲表演中的角色、服饰、场景、
故事紧密结合,以呈现给观众一种程式性的视觉冲击感。在这样系统的程式性展
示中,观众能够在不知道人物角色和剧情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辨认角色所着服饰细
节就能作出简单的人物属性判断[6],以更好的代入欣赏戏曲表演和内涵。传统戏
曲服饰的程式性不仅是对其本身的一种系统严谨的规制,也是将其与生活服饰作
出区别,使其艺术表达更稳定和完整的重要原因。
夸张作为一种常见的突出强调艺术表达中重点的方式,在传统戏曲服饰中体
现的淋漓尽致。为了不乏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将戏曲故事呈现给观众,传统戏曲演
出需要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形象的表演、扣人心弦的配乐以及夸张的服饰道具
带来的视觉冲击,来打造整场演出的艺术观赏性。传统戏曲服饰的夸张性表现在
强化重点和加大对比两方面: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多有艳丽浓烈之感,这样高纯
度的色彩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体验上有极大的冲击力,也能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就
聚焦到角色演员的身上;同时,戏曲表演中不同阵营、不同地位的角色通过穿着
强烈对比色彩的服饰,从视觉上更拉锯了双方的对立感,使得剧情的推进和人物
形象的塑造更佳立体丰富。传统戏曲服饰的夸张性还体现在其勾勒角色形象上,
如净角角色常会穿着厚重的盔甲、背上靠旗、踩上高靴、戴上髯口,极尽夸大演
员的身材造型以展现出英勇威猛的形象(图 2.7),而旦角中的青衣角色则会尽力

10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塑造出娇弱柔美之姿(图 2.8),展现出演员本身的优美体态搭配轻柔的肢体动作
以呈现给观众视觉上苗条温婉的形象;而当两方同台表演的时候,双方体态造型
上的夸张又会因强烈的对比而更具冲击,双方所塑造的外表形象和内在性格也会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图 2.7 净角角色形象 图 2.8 青衣角色形象
变得更到位和具象。传统戏曲服饰的夸张性使得角色的塑造和艺术表达在表演的
视觉效果上得到了进一步突显,升华了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戏曲服饰中最具装饰性特征的是其丰富多彩的纹样和刺绣,戏曲服饰纹
样在美化角色服饰的同时,还会在立意和处理上采用象征、双关寓意等手法[11],
以此来展示人物角色的身份和地位、加重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形象色彩、暗喻
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和身世结局。由此可见传统戏曲服饰的装饰性艺术表达并不
是随意而为,而是将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纹样通过系统的规律和章法设计在服饰
中。装饰性也是传统戏曲服饰与日常服饰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其纹样和刺绣的色
彩会更加艳丽、数量和种类会更多,这种华丽的视觉冲击效果也使传统戏曲服饰
具有更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传统戏曲服饰中,刺绣不仅让服饰更
具立体感,其不同材质的丝线在舞台灯光的照射和演员肢体动态表现下,会使舞
台效果更加丰富和具有流动感,自然过渡的色阶也使图案更增添了一份光影变幻
的感觉[12];在苏绣制作的苏州戏剧服装中,金绣(蟠金绣)的两种手法叠鳞和勾
金(图 2.9、图 2.10)就能使武将靠上的花纹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13],叠鳞大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图 2.9 叠鳞绣图例 图 2.10 勾金绣图例
1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积表现出鳞甲的坚硬和波光感,勾金则是蜿蜒细描勾勒出灵动姿态,在细节处
营造出华贵感。
在传统戏曲演出中,角色在故事情节中的情绪表达和心理活动不仅通过戏曲
曲调、演员唱腔和台词演绎直接传达给观众,还通过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间接刻
画出人物角色的内心和思想,而烘托和加重动作戏氛围感的重要因素就是传统戏
曲服饰的可舞性。传统戏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
特征、形态动作以及一些特殊舞蹈道具的借鉴和发展运用,而与传统舞蹈不同的
是,传统戏曲表演的戏剧性给予了传统戏曲舞蹈以故事和剧情,戏曲舞蹈不仅是
为了增加舞台表演趣味性,也是为了更进一步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绪。在传统舞
蹈中,舞蹈服饰及道具是为了增加舞蹈表演的艺术观赏性、独特性和增加技术难
度而存在的,是为了让传统舞蹈脱离生活感而加强艺术表现力而存在的[14];而在
传统戏曲舞蹈中,传统戏曲服饰给传统戏曲舞蹈增加的是情绪感和氛围感,是给
传统戏曲舞蹈以动态的延展和与唱腔、角色、情节相融合的媒介,是给传统舞蹈
注入生活感使其更贴近观众和社会生活。如周代“六小舞”中的“人舞”和盛行于南
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袖舞” [15],演出者着罗裙以水袖
为媒,挥舞柔美之姿以营造梦幻之感;而在 1915 年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所
表演的《嫦娥奔月》中,一段经传统“袖舞”改编的“花袖舞”不仅同样柔美梦幻,
还流露出角色嫦娥在在广寒宫中的清冷孤寂之感[14],让人在感叹华丽的舞蹈表演
时忍不住心生怜惜和悲伤。除此之外,传统戏曲服饰的可舞性还体现在其极具动
态的舞台特征:水袖如波纹浮动,靠旗飘动似有战场风沙阵阵;武将盔上的翎子
可掏可衔以示英明神武、心神不宁或怒火中烧,官员纱帽(幞头)上的帽翅有单
甩、双甩、交替变化等摆动方式;垂袖表沮丧,端玉带展示仪表,排穗抖动增添
华丽之感,武生踢大带展现矫健之身手。传统戏曲服饰的可舞性使其与传统戏曲
舞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方式,是传统戏曲服饰动态
艺术表达的重要依托。

2.1.3 传统戏曲服饰审美内涵

传统戏曲服饰既可以作为传统戏曲表演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也可以单独
作为一种传统民族服饰种类而为人们所知,无论是在动态的舞台上还是在静态的
展柜中,传统戏曲服饰都是具有审美内涵与艺术研究价值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不同艺术表达方式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是传统戏曲服饰带给观众最表层的视
觉感受和艺术冲击力,而蕴藏在这之下的审美内涵,苏静老师在《中国传统戏曲
服饰的审美范畴》中总结为观众在认知、情感、意象、行为四种审美活动下的有
机结合,即体现了传统戏曲服饰的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和功能美[16]。
自然美的显性层面体现在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中应用了自然界中的花草树
木、日月山河、飞禽走兽等元素,隐性层面体现在这些自然元素在我国传统思想
12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文化中所承载和代表的意蕴或愿景[16],正是基于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相互融才形
成了传统戏曲服饰的自然美内涵。这也说明了传统戏曲服饰是集主客观审美于一
体的,不能单纯的从色彩、图案、造型的角度去分析其视觉美感,还需要结合色
彩、图案、造型背后所代表的意象共同体会其所呈现出的审美意义。传统戏曲服
饰的自然美内涵在提升了视觉装饰性的同时,从细节处完善和暗喻了人物角色的
身份地位,刻画和丰富了人物角色的性格情绪,由服饰的表引出角色内在的里,
又通过内在的隐性情感呼应外在的显性特征,给予观众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传统戏曲服饰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孕育和发展,基于古代传统服饰文化体制
而存在,因此在等级制度下产生的传统戏曲服饰社会美,是人与生活的沟通和融
合[16]。虽然传统戏曲表演中角色的服饰并不是直接照搬常服的款式和配色,而是
加以一定的艺术创作和戏剧表演效果而设计的,但仍旧能够依照传统服饰穿着制
度分辨出不同角色的地位、民族等特征。传统戏曲表演的剧目内容多创作于人民
的生活日常或是来自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是引发人们社会生活共鸣和思想共情、
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传统戏曲服饰的社会美内涵具有引导
人们沉浸和理解戏曲演绎情感的重要作用,也是历朝历代发展过程中传统戏曲服
饰能够适应各阶级、各职业、各年龄段观众审美需求的原因之一。
传统戏曲服饰的艺术美是由形态美、神韵美和技艺美多层面结合的复合体系:
不同廓形和款式的服饰能够区别不同阶级职业、性格特长的角色形象,不同纹样
根据比例、排列、造型设计予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通过灵活运用传统的“上五
色”和“下五色”、对比色、中性色调和等手法使服饰和舞台上的色彩繁而不杂、
有据可循;传统戏曲表演并不是生活故事的照搬,是经由写意、夸张等艺术手法
加工而成的艺术作品,因此传统戏曲服饰也并不讲求形似美感而是注重其在戏曲
表演过程中呈现出的神韵美感;一件传统戏曲服饰集成了从纹样设计、廓形调整、
刺绣缝纫、配饰制作等众多工序,是独具传统工艺技术体系的艺术作品。[16]传统
戏曲服饰的艺术美涵盖了外形至内涵、整体与细节、主观与客观条件下多元化的
美学内涵,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
传统戏曲服饰的功能美体现在其独出一帜的“衣箱制”和穿戴规制,是其使用
价值表现出的物理需求下的美感[16],这些经长期调整总结而成的系统化穿戴和收
整模式向大众展现了传统戏曲服饰的严谨、程式化以及每一套搭配、每一个配饰、
零部件都有其专门的规定和作用。在戏曲表演时,演员的“四功”即唱、念、做、
打,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角色的走位和舞美的布置也都需要贴合演出主题和
故事背景,因此传统戏曲服饰严格的穿戴规制不仅不会显得死板,反而能够让观
众感受到一目了然的和谐美和有条不紊的成熟美。
传统戏曲服饰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特征既具有不同层面的研究价值,又彼此相
得益彰、不可分割:传统戏曲服饰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所表现的隐性内涵需要借助

1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写意性的引导传递给观众;功能美则是推动了传统戏曲服饰程式性艺术特征的成
熟;艺术美的多元内涵支撑了夸张性和装饰性艺术表达方式,同时又能够借助可
舞性特征与舞美、演员等进行交互发展;社会美和艺术美也能够渗透程式性艺术
特征的优势,系统稳定的塑造出具有社会生活感和立体人物形象。分析和总结传
统戏曲服饰的审美内涵和艺术特征能够更好的梳理出其在不同艺术层面下蕴含
的美学特征和思想文化,是将物质美与意识美相连结的过程,也是发掘其未来发
展方向和道路的必经之路。

2.2 传统戏曲服饰构成解析

《服装学概论》中提到:“衣物由色彩、材料、造型这三个要素组成。”[17]
这种对服装构成要素的定义在古今中外的服饰中都是共通的,因此传统戏曲服饰
也同样具备这三点基本构成要素。但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和刺绣具有独特的“装
饰性”美学特征和传统民族手工艺特色,其还有“刺绣之服”的美称,为了更直观
的分析传统戏曲服饰,谭元杰老师在《戏曲服装设计》中将传统戏曲服饰分为款
式、色彩、纹样、刺绣和面料五大构成要素[1]。

2.2.1 传统戏曲服饰款式

谭元杰老师在《戏曲服装设计》中将传统戏曲服饰的款式以戏衣、盔头和戏
鞋三部分作大类进行阐述:
戏衣的款式有蟒、帔、靠、褶、衣、辅助物六大类:蟒即蟒袍,是帝王将相
等身份高贵之人穿着的礼仪服饰,按性别有男蟒和女蟒的制式之别,按色彩等级
有“十色蟒”之分,基于行当纹饰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可以分出团龙蟒、
行龙蟒、大龙蟒、太监蟒、改良蟒、箭蟒、老旦蟒、旗蟒(图 2.11)等种类。帔

(a) (b) (c)


图 2.11 大龙蟒、团龙蟒、旗蟒(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是帝王将相、豪宦乡绅及其眷属用于“燕居”的常服,按性别有男帔和女帔的制式
14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之别,以人物关系和人物身份为归纳原则后按颜色可分为对儿帔(黄帔、红帔、
紫帔、蓝帔、秋香帔、天青帔)、黑帔、闺门帔(多为粉、淡黄、湖、水绿等鲜
艳之色)、观音帔、太后帔、老旦帔等种类(图 2.12)。靠又称“扎甲”,是武将的
戎服,按性别有男靠和女靠的制式之别,按色彩等级有“十色靠”之分,基于装扮、

(a) (b)
(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图 2.12 明黄缎团龙男帔、粉绉缎枝花女帔
特定人物角色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可以分出硬靠、软靠、改良靠、霸王
靠、关羽靠、周仓靠、二郎靠等种类(图 2.13)。褶俗称“道袍”,是通用型的便
服,按性别有男褶和女褶的制式之别,按人物角色的身份阶层分为花褶和素褶,

(a) (b)
(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图 2.13 男硬靠、关公靠
按照不同行当绣有不同的纹样,按照文野之别进行不同装扮,如文小生花褶为“角”
花布局、武小生花褶为“边”花布局、武生花褶为“点”花布局(图 2.14)。除蟒、
帔、靠、褶之外的戏衣都统归为衣,衣又细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配衣四个

15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图 2.14 团花武生褶、枝花文小生褶(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分类:长衣属深衣制,如官衣是中、下级文官所通用的身份装,学士衣为高级文
人学士的身份装,蓝衫是有功名但没有做官的文士的身份装等;短衣属上衣下裳
制,如抱衣和侉衣为短式戎服,女袄和茶衣为平民女性和男性的便服,上手衣和
下手衣是正面和反面兵士的身份装;专用衣是为特定身份人物且应用面有限的服
装,包括僧道的宗教服装、神仙鬼怪象形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和特定场合装,具
有通用性,如穿八卦衣的是有道术的军师、鹤氅是仙服、八仙衣专用于八仙等;
配衣是居于次要地位的戏衣,即没有独立使用的意义,也称辅衣,如坎肩、斗篷、
簑衣、袈裟等;辅助物分为内用品、腰饰品以及装扮用品三类,如用于改变演员
体形的胖袄和起吸汗、隔离戏服作用的水衣子,与蟒、官衣相配的玉带和与改良
靠、学士衣相配的软带,用于搭配褶子、蓝衫起束腰作用的丝绦等。
盔头即首服,是戏曲表演中角色佩戴冠帽的统称,与戏衣的色彩和纹饰相匹
配,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冠为礼帽,如平天冠多为神话剧中玉帝、阎君
和部分帝王角色所用,凤冠为后妃与公主所用礼冠,紫金冠为太子所戴;盔为军
帽,如草王盔专用于戏曲中受贬斥的诸侯王或擅自称王者,帅盔是统兵元帅所戴,
夫子盔用于儒将;帽既包含礼帽也有便帽,如皇帽为封建帝王通用的礼帽,侯帽
用于公侯,相纱专用于丞相,纱帽通用于中下级文官,罗帽适用于武生角色;巾
为便帽,如皇巾专用于帝王睡卧场合,相巾专用于丞相燕居场合,将巾为武将闲
居时佩戴,员外巾为员外、乡绅、退隐官员所戴。
戏鞋可分为靴、履、鞋三大类,是以生活为依据夸张、美化设计而成的艺术
作品,在戏曲表演中为塑造人物角色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厚底靴帮助角色塑造高
大魁梧的身型,薄底靴适用于武打动作表演,官靴源于清朝官员的“牙缝靴”、与
补服相配;福字履的厚底暗示角色具有一定的身份、“福”字隐喻了祈福之意,登

16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云履鞋帮的云纹意为足踏祥云、专用于神话人物;彩鞋多为旦行所穿,打鞋专用
于武打类角色,旗鞋则必须搭配旗装、旗蟒使用。[1]
传统戏曲服饰的款式繁多不仅是因为戏曲剧目和人物角色的丰富,还与传统
戏曲服饰的写意性息息相关,因为传统戏曲服饰在区别不同角色、丰富舞台视觉
效果的基础作用外,还在细节纹样刺绣、色彩运用中蕴涵了角色的性格、身份、
命运走向等诸多隐性表达,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将舞台角色刻画和塑造的更加立体
和深刻。因此整理和总结传统戏曲服饰的款式需要根据角色、剧目、演员行当等
多方面因素进行细分,有许多特定的服饰、穿搭需要与其角色相关内涵共同保留,
这也正是传统戏曲服饰程式性的重要体现。

2.2.2 传统戏曲服饰色彩

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属于装饰色彩的范畴,是经由装饰调色后的艺术化色彩,
多以艳丽而明快的搭配出现。在传统戏曲服饰色彩艺术中,有“上五色”和“下五
色”两类,上五色为红(大红)、绿(老绿)、黄(明黄)、白、黑,下五色为紫(紫
红)、粉(粉红)、蓝(深蓝)、湖(湖蓝)、秋香(橄榄绿)。上五色和下五色的
历史发展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哲学角度看,由五行(金木水火土)和
五方(西东北南中)中的白虎(白)、青龙(青)、玄武(黑)、朱雀(赤)、黄帝
(黄)就是与五色一一对应的衍生关系(表 2.1),这便是五彩备受人们的尊崇
表 2.1 五行、五方与五色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方 西 东 北 南 中
五色 白 青 黑 赤 黄
的原因之一;在政治方面,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等级专制统治,在早已形成
规范服饰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君王崇尚色彩与皇权象征的积累,
服饰色彩也渐渐划分出了等级规定,从专属于皇帝使用的黄色到等级森严的百官
“品级色”,无一不透漏出其泛化为地位尊卑标志的特点;除了在官场用来区分官
职品阶,在民间色彩也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愿景,如喜事要用红,丧事主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艺术创造性,传统服饰色彩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具备更
多的民俗多义性;在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定义和运用过程中,还体现了我国传统民
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1]我国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是基于由历史、政治、
民俗、艺术发展逐步形成的民族传统色彩制度加以艺术化创造而出现的,是具有
文化内涵积淀和历朝历代传承意义的重要民俗艺术文化。
除此之外,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独特巧妙的色彩运
用三大规律,即强烈对比、巧妙调和和表情达意:在强烈对比法则中,传统戏曲
服饰在色彩运用的位置、比例、形状以及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制造对比的视
觉效果,用这种强烈的冲突加强鲜明色调和关注重点;在巧妙调和的统一法则中,

17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传统戏曲服饰通过中性色的隔离调和、光泽色的隔离调和与官则色的空间调和三
种途径来达到服饰上众多色彩之间的协调统一,如“三白”物——白水袖、白护领、
白靴底的隔离调和作用,舞台上服饰和砌末中金属色在空间中的协调呼应等;由
于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能够承载等级制度、民俗文化,那么其在舞台表演中也具
有相关的戏曲意象性,如红色表现除角色的性格热情似火,粉色体现出年龄的稚
嫩与天真活泼,白色烘托出服丧情境下悲凉心痛之景。[1]除此之外,传统戏曲服
饰的穿搭讲求一衣一色、上下同色[11],使整体视觉效果呈现繁而不杂、乱中有序
的特点,也是侧面凸显出其程式性艺术特征。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运用是使色彩
的隐性内涵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外在表现力传递给观众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戏
曲服饰的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冲击感和美学魅力的方式。
对传统戏曲服饰的色彩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对其角色和戏剧本身的结合思
考,脱离了这些其承载的是我国传统色彩观与色彩文化,只有结合了对应的纹样、
角色、场景、氛围、剧情等方面因素,才能真正挖掘出传统戏曲服饰色彩的艺术
内涵与文化底蕴。

2.2.3 传统戏曲服饰纹样

纹样是传统戏曲服饰重要的装饰,也是突出服饰色彩对比的重要途径,其不
仅在戏衣上起到美饰的作用,在盔头、戏鞋中也有呼应和衬托。纹样在传统戏曲
服饰中除了装饰和美化作用,还具有独特的标示性[1],这是源于其在历史发展和
朝代更替过程中不断吸纳民俗文化,经由历代艺术家运用比喻双象征和双关寓意
[11]
,隐喻和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悠久底蕴。
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可以分为古代美术纹样、历史服饰纹样、民间吉祥纹样、
宗教纹样、文字纹样、象形纹样六大类:古代美术纹样多是取自于汉代以前的青
铜器、玉器、画像砖、壁画等工艺品中的纹样;历史服饰纹样多是从历朝历代礼
服、官服和常服中提取加以艺术创作而成,如明、清皇帝龙袍上的龙纹,后妃朝
冠和祎服(祭服)重的凤纹,明、清官员补服众的鸟纹和兽纹,明代公、侯、伯
常朝服中的麒麟纹等;与封建社会制度下取自官服的传统纹样不同的是,民间吉
祥纹样是不被过度限制规则、基于民间生活和大众美好愿景而创造的,如象征人
品高洁的四君子纹,由牡丹花和草花象征婚姻美满、生活富裕的大富大贵纹,祈
福的如意纹和祈寿的五福捧寿纹等(图 2.15);宗教纹样是对应了我国不同宗教

18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来源笔者描摹)
图 2.15 五福捧寿团花、如意云边寿团花、草花边牡丹花团花
文化与信仰的纹饰,如道教纹样太极八卦纹是智慧的象征,佛教“卍”字流水纹意
寓着吉祥久长,佛教的八吉祥纹和八宝纹都多为蟒袍龙纹的辅衬、作“君权神授,
佛法护佑”之意;文字纹样如“卒”、“勇”、“佛”等均作人物角色标识;象形纹样多
来自于大自然,如猴毛猴旋纹、有鱼类辅以水纹的水族纹、含鬼火之意的火纹等。
[1]
传统戏曲服饰中的纹样具有写实性、象征性和装饰性[9],写实使其形态和轮廓
生动逼真,象征使其蕴含内在人文寓意,装饰使其具备独立的艺术美感,三者的
共同作用使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形成一种独特、多维的艺术文化价值。
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的形状可分为寓意美满吉祥的圆形、端正的方形、用于缘
饰的长形、由多种不同形状组合而成的综合型(多应用于靠)和显示纹样多样美、
没有形状限制的自由纹样;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在布局上也有讲究,角色身份愈高
纹样愈繁密,可分为以蟒为典型的满铺型“满”花布局,以一点的补子和多点的团
龙、团凤、团狮、团花为表现形式的“点”花布局,仅作缘饰的“边”花布局,以文
小生花褶为典型、标示平民身份的“角”花布局,以生动自由的自然分布为主的“散”
花布局五种(图 2.16)。[1]除此之外,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还具有空间兼全、时
间兼全[18]的特点,即在同一件服装上可以出现不同季节的花卉草木,也能打破空

(a) (b)
(来源:孙颖《剧装图案》

图 2.16 散花松鹰花脸褶、边花女褶

19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的限制汇集山川河海、鸟兽虫鱼。不同的布局在不同身份的角色服饰中起到衬
托出角色的贫富贵贱、突显人物的气质性格的作用,也使整体舞台效果更加丰富。

2.2.4 传统戏曲服饰刺绣

刺绣是我传统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传统戏曲服饰工
艺性特征的重要体现。自清朝起昆曲、京剧的戏衣就多选择绣工细致、针法活泼
生动的苏绣进行刺绣,近代梅兰芳、马连良等戏曲表演大师的戏衣也多以苏绣为
主[3];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戏剧中也会应用地方特色绣工制做戏衣,如汉剧戏服
中便使用了湖北省传统工艺美术汉绣技艺。
刺绣工艺的进步使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刺绣的平整光
滑、立体生动、高贵光泽不仅把纹样从平面转为立体,还赋予了其光影明暗和纹
理质感,如退晕针法通过运用同色调、不同纯度明度的丝线,调整色阶以达到浓
淡、深浅的视觉效果。在表现不同人物身份和地位时,刺绣也有彩绣、金绣和混
绣之分:彩绣色彩典雅,多用于闺门旦、文小生,突显性格娴静、气质优雅;金
绣即平金绣,多用于武将的靠和净行,突出铠甲的金属光泽和性格的粗犷豪爽、
威武剽悍;混绣是彩绣的纹样外轮廓加以金线圈绣,即“圈金”,是身份地位高的
象征[1]。
刺绣工艺使传统戏曲服饰上的纹样更具立体感和视觉冲击感:通过在纹样中
运用不同的绣法和丝线,营造出不同层次的细节质感;通过全身纹样的刺绣,塑
造出华丽精致的视觉美感。刺绣不仅升华传统戏曲服饰的美学特色,也成为使其
区别于其他戏剧服装的重要标志。

2.2.5 传统戏曲服饰面料

传统戏曲服饰的面料是丝绸织品,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
国家,我国的丝绸面料也细分出许多种类:缎类又称缎子,是传统戏曲服饰中应
用最多的面料,按质地有大缎、软缎和绉缎,光泽明亮、手感润滑、挺括的大缎
多用于蟒、靠,质地紧密坚韧、正面有隐约细皱感、垂坠感好的绉缎主要用于帔、
褶;绸类质地较缎类柔软,多做百褶裙、彩裤等;纺类是平纹组织,密度较绸类
疏、质地较薄,戏衣中的水袖即为白色纺料;锦类因织入金属丝,故厚实坚韧,
多作缘饰;绒类应用较少,黑色平绒会作部分戏衣的托领或缘饰;纱类是丝绸中
质地最轻薄、半透明的面料,用以营造朦胧如幻的美感。传统戏曲服饰面料具有
可舞性的特点:以大缎为代表的“刚”性面料,质地挺括、轮廓线条粗犷,在舞动
时会发出抖动的声响、极具节奏感和气势,能够有效烘托出阳刚之气和英勇矫健
的身手;以绉缎为代表的“柔”性面料,质地柔软、料折线条流畅柔美,在舞动时
面料的垂坠感会显得轻盈灵动,展现出阴柔之姿和娇美之态。[1]
我国丝织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是丝绸织品的种类丰富、制作精美的原因,

20
2 传统戏曲服饰概述

也是使我国传统戏曲服饰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丝绸面料的光泽感和与丝线刺绣
相得益彰的搭配,呈现出华丽精致的美感使传统戏曲服饰具有更高的艺术审美价
值,其可舞性在烘托演出氛围、放大演员武打动作、夸张人物角色效果中也都得
以体现,不同种类面料质感所展现的服饰廓形、垂坠感在塑造人物角色时也具有
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3 传统戏曲服饰文化内涵探究

2.3.1 传统服饰文化的保留及继承

传统戏曲服饰的出现始于宋杂剧时期,基于明代服饰逐步固定成形,是我国
传统服饰的艺术化、戏剧化、系统化的衍生设计,能够较完整的体现传统民族服
饰的基本服装制式、服装结构;同时传统戏曲服饰根据不同人物角色和剧目故事
情节有系统的分类,完整保留了传统民族服饰中不同阶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人群的礼仪服饰、常服、便服等多种服饰造型。传统戏曲服饰中的纹样图案设计
和刺绣工艺也是承自传统民族服饰和民间手工艺技术,即使经过夸张和装饰性的
艺术加工,其配色、构图、适用阶级和表现手法仍旧遵循传统民族服饰设计原有
的规则。
除了将传统民族服饰的传统款式结构和纹样图案进行良好的保留,传统戏曲
服饰还将传统民族服饰在形制和设计中体现的传统民族阶级服饰文化、传统民族
礼仪服饰文化、传统民族设计美学文化与传统戏曲进行了融合,通过戏剧故事、
人物形象、舞台表演等形式强化传统戏曲服饰中所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戏
曲服饰通过夸张大胆且严谨的配色、利用服饰配件对演员造型进行重塑等艺术表
达方式,加深了阶级分层和人物角色特征,更显性的展现出传统戏曲服饰中所蕴
含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同时也成功的为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
新的途径、增加了新的内涵。

2.3.2 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

传统戏曲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体系,由声乐、配乐、舞蹈、表演、布景、编
导、服饰等多个部分构成,具有其独立且独特的文化内涵。传统戏曲服饰不仅在
戏曲表演中作为演员的表演服饰,也是刻画人物角色性格特征和命运发展的重要
标志,也起到帮助观众区分角色阵营、正邪善恶和主配角的作业;同时,传统戏
曲服饰也是舞美设计的一部分,服饰的配色、纹样与演员站位都呼应着舞台背景、
道具、灯光和音乐,能够使观众更加融入到舞台描绘的场景与戏剧情境中;传统
戏曲服饰的可舞性使其与演员也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武生善打、旦角善舞,
将士魁梧、老朽消瘦,角色的塑造不仅依靠演员的肢体和语言表达,其服饰也是
一种无声的演出方式。

2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服装数字化设计及发展

3.1 服装数字化设计

3.1.1 服装数字化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技术指运用“0”
和“1”两个数字编码,通过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进行表达、传输和处
理信息的技术,常见的有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解调等技术
[19]

服装数字化技术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服装进行处理,李旭老师在《服装数
字化技术基本特征分析》一文中按其基本特征可以分成三维测量成像技术、三维
模拟二维对应技术、图案色彩分解组合技术、平面图形处理技术、工业数据管理
技术、执行机构操作流程控制技术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技术[20],发展至今服装数字
化技术还拓展出服装数字化图案管理系统[21]、线上数字化品牌运营、虚拟现实交
互技术、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系统等模块,从最初仅聚焦于服装创新设计的数字化
尝试逐渐发展成为覆盖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服装数字化体系[22]。
目前服装数字化技术在服装创新设计环节得到诸多应用:人体数据可以通过
扫描仪直接以数字化的形式导出,依托于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整合能够通过互联网
获得不同人群身体形态的综合数据及相关指标,绘图和制版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软
件完成和修改,样衣制作和调整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服装数字化技术的
出现既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引导着服装创新设计领域发展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3.1.2 服装数字化设计优势

数字化服装设计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互联网上的数字信息进行整
合、管理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措施整合服装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款式设
计风格等需求,以此来达到服装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23]。
在服装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通过以机器、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取
代人工测量数据、绘图、制版等工序的方式,能够提高数据精确度、细化和提升
制图效果、改进传统设计工序、缩短工时和简化生产流程、节约成本和耗材、强
化零浪费设计的优势[24]、实现“多款式、少批量”的生产模式[25]等。解决了人工能
力限制的问题,服装数字化设计还有利于促进市场化的开拓,流行趋势的分析预
测也能够基于更精准、更全面的数据和算法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服装设计的表现
手法较传统模式极大丰富,设计元素与时尚潮流、市场需求的融合更加紧密和充
分,设计师的理念可以通过更多样的途径得到体现[26];数字化调研和分析预测时,
基于消费者群体的市场需求整理与消费者交互体验得到提升,跨行业协同战略的

22
3 服装数字化设计及发展

制定和执行有了更充足的实践空间[27]。
在服装行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的实现不仅在
服装创新设计和市场营销转型等领域得到发展,也使服装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得
以占据优势:人工智能能够融合运用在功能服装的设计中,与其他行业智能产品
联动作用,自主整合数据预测和计算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方向;虚拟现实技术能
够大大降低制版与穿版效果之间调整重制的工序和成本,通过虚拟试衣功能增强
用户线上购物体验与真实感,优化品牌服饰线上展示、宣传效果与途径;区块链
的形成使服装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的透明性、可追溯性和高效性,提高对用户群
体喜好、消费历史、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保护设计师的原创版权和消费者的
资产安全[27]。
除此之外,数字化服装设计还加速了全球范围内设计资源、设计理念和设计
技术之间的交流互通与协同发展,高效的线下资源传输功能与线上资源有序的分
类整合是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领域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字化服装
设计成果的留存基于云端产业发展的完备而变得更加便捷和完整,不仅可以多处
备份,也不需要再考虑效果图和结构图的纸质档由于外界因素模糊、破损的问题。

3.1.3 服装数字化设计现状分析

服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仍存在许
多技术、实践与现实问题:服装数字化设计的管理流程复杂,尚未形成合理、完
整的设计链体系;数字化设计软件及技术的普及与人工掌握程度较低,服装数字
化产业缺少相关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人员;服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的资金
和时间周期投入在设备采买及人员培训中,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转型失
败的风险[28];在用户群体的视角下,线上购物平台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但线上
数字化服装的个性定制、数字化试穿等新兴消费方式在体验度上仍旧较为欠缺,
用户画像与体验反馈的匮乏也使数字化服装在营销领域的发展变得迟缓,同时线
上数字化设计对于纺织材料性能、舒适度等方面仍旧有很大的优化空间[29];数字
化服装设计在生产制造中的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作为服装品牌
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宣传、关注与支持,线上的数字化没有
与线下的产业形成连结,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也是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的重
要突破口[30]。
直面创新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产业发展需求问题,现代服装产业对未来服
装数字化设计的发展需求有服装形态创新、应用表现形式创新、生产环境创新和
技术创新[23]四个方面:目前已有虚拟服装形象、虚拟产品形态、部件形态[31]等
方式的服装数字化呈现形态,在未来随着计算机与数字化功能的发展,数字化服
装的动态表现效果将更形象生动、流畅,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化与
普及将会同时带动线上线下的服装形态创新;应用表现形式要求服装的数字化设
2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不局限于服装本身,同时需要保持对试穿模特、t 台舞美以及线上发布会场景
与窗口的同步设计;服装生产制造的全面自动化是目前服装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如何结合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以
新的生产模型、制造流程、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全自
动制造链成为新的生产环境创新目标;技术创新不仅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在数字
化服装模型构建与设计中也十分重要,新时代下的数字化服装行业需要建立和扩
充数字化款式、面料、色彩数据库系统,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取,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正是我国服装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另一项挑战[23]。

3.2 传统服饰数字化设计

3.2.1 数字化提取及留存

我国传统服饰是一个数量、种类都极大且分类细致、繁多的服饰体系:按照
时代分能从夏、商、周直至清朝末年,每个朝代的传统服饰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
色;按照功能分有传统礼仪服饰、传统戏曲服饰、传统官服、传统常服等,其中
礼仪服饰又能细分出婚嫁、成人礼、葬礼等不同仪式所对应的服饰,戏服对应不
同时期、不同行当和不同流派也有所不同,官服更是以朝代和文武、品阶等因素
息息相关;按照地区分,我国除汉族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皆有各自
的特色与区别,展现了各个少数民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审美
意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使传统民族服饰有了更为可靠和多样的渠道去实现留存与创
新的新时代发展目标。
我国传统服饰种类繁多,但却遵循着同样的传统服饰制度、具有细致且有体
系的分类系统。传统服饰的留存首先应该以服饰本身的款式、纹样、刺绣、面料
等基本元素出发,用数字化复刻的方式保留传统服饰文物的外观形态,以克服人
为穿着磨损、环境腐蚀、挤压形变等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测量数据并记录能够
很好的为后期复刻和重制做铺垫,拍照、录影的方式能够保留色彩和形态,但这
两种方式仅能达到完整记录的程度;基于已有的数据和图片素材,利用数字化软
件提取色彩、勾勒纹样以及复刻版型,能够使文物中的设计元素及服饰结构得到
专业化的修复、提取、归档;利用 3d 建模对传统服饰进行整体、立体的还原和
复制是近年来服装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成果,传统服饰的数字化不再停留
在平面化的图片中,服饰动态、面料质感都能够在模拟现实的建模中实现;数据
库的建立是传统服饰元素数字化留存的最后一步,数字化数据、图片、资源的整
合与共享是传统服饰留存的目的,即进一步设计应用和发展。
对传统服饰文字化的记录虽然不如图片、视频、建模文件直观和还原,但面
料名称与质感、制作时代、纹样寓意等都是仅靠色彩造型无法明确标注的,同时
24
3 服装数字化设计及发展

传统服饰并不只是一件徒有表象的装饰物,其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服饰形制文化、
传统民族思想文化、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传统民族美学文化、传统民族政治阶级
文化等都是必须通过文字和数据准确的描述得以正确保留的。因此在前期采集传
统服饰相关数据的时候,就需要合适的元数据辅助。有关元数据(meta data)的定
义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作为描述和限定其他数据的数据。元数据作为描述信
息资源特征及属性的结构化数据,具有定位、发现、证明、评估和选择信息资源
等功能[32]。我国目前对于传统民族服饰的元数据采集没有统一的采集规范和标准,
采集后的元数据也忽略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33],这对于传统民族服饰的传
承是不够完整和深刻的。元数据的合理设计与使用不仅能够将一件传统服饰的来
源、款式、年代、色彩、纹样、穿着方式、人群等客观构成进行专业化的汇总和
整理,方便人们查阅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关键词筛查出同种元素类别的服饰进行分
类或比对。
我国传统民族服饰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与美学研究价值,其制作过程中诸多
细致的手工艺技术也需要得到保护与继承。传统服饰手工艺技术的消亡问题在少
数民族服饰中更为严重:传统民族服饰被穿着更便捷、种类选择空间更大、机械
化生产的现代服饰取代;传统民族服饰的手工艺制作周期长,难以依靠制作传统
手工艺制品维持生计;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对应的文字,仅靠口头讲述的方式完成
技艺的教授,很容易丢失和失传[34];相关部门和组织不够重视和予以支撑,传承
人稀缺的同时传承工作进展缓慢。传统服饰制作手工艺技术继承的缺失,同样会
导致传统服饰体系的不完整,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技术
也需要数字化的留存,无论是文字形式备份工艺操作步骤还是通过摄影记录传承
人的制作过程,或是通过数字媒体及软件制作、再现、分解工艺制作细节,都是
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3.2.2 数字化设计及表达

传统服饰的数字化设计首先体现在现代服饰设计领域中,无论是传统民族服
饰的结构、色彩还是纹样元素,都具有一定的艺术包容性和设计空间。传统服饰
设计元素的数字化提取与留存是对传统文物及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如何利用好这
些数字化的资源、将过去的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流行的设计进行结合创作是对传
统文物及文化的发展。除了利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方式,传统服饰的数字化设计
还应当包括数字化制作工艺、数字化资源整合、数字化趋势预测、数字化数据分
析等方面共同作用。在数字化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把握现代化工艺、数字
化设备与传统服饰元素之间的平衡[35],如何在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提高效率、增
强效果、精化细节的同时保留和展现传统服饰工艺、质感和美感是传统服饰数字
化设计的重点,不能为了刻意追求现代科技与时尚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继承和发扬
的美学与文化。同时,传统服饰的数字化设计在其他设计领域的联动设计也具有
25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定的创新价值,如纺织品图案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
[36]

数字化表达是数字化设计成果的展现,是推进传统服饰数字化设计宣传与发
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将其带入消费者视野、步入市场的方式:基于互联网、三维
虚拟现实、数字展示系统而形成的虚拟博物馆不仅可以还原传统服饰产生的时代
背景和情境,还能利用听觉、触觉加强人们的沉浸体验感;随着用户交互体验要
求的提高与多媒体行业的发展,互动式多媒体展示衍生出了如三维动画、全景漫
游、数字展厅等形式,实现人与景、人与物的交流与互动;终端软件的应用不仅
在服饰数字化营销中得以体现,科普教育类软件中关于传统服饰的数字化展示能
够消除人们在地理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观赏和选购传统服饰数字化设
计的作品[34];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平台的建设,是推动传统服饰数字化成果共享、
展览、线上线下联动、用户群交互的重要环节[37]。

3.2.3 传统民族服饰数字化现状

目前我国服装类高校与专业研究团队都在开展相关的传统民族服饰保护与
研究工作,一些新兴的数字化成果也在研究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利用光敏
设备测量人体三维数据,更准确的分析和整理传统民族服饰号型与人体的关系,
以达到对传统民族服饰更系统化、精准化的数字化复刻与留存[28];通过数字化绘
图及建模修复和保留传统民族服饰文物上的纹样、刺绣以及整体款式造型和结构,
克服老化、破损带给服饰文物破损的问题;通过数字化媒体的传播方式加大传统
民族服饰的推广力度,文化体验馆、综艺节目、短视频等各式各样的途径展现出
传统民族服饰多元的文化魅力[39];利用工业化制衣技术代替传统手工业不仅能够
加快传统民族服饰及手工制品的生产周期,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改进人工容易出错、
不够细致等问题;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民族服饰的展
出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地理的限制,更有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40],同时也
能给观赏者与学习者更为立体生动、还原、交互式的资源,情境模拟也能更贴切
的展现传统民族服饰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同时,如何在数字化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保持传统民族服饰的原有美感和文化
内涵仍旧是现代设计师与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的改良设计或创新设计
作品中,传统设计元素的应用、传统服饰结构的西式改造、现代风格的融合屡见
不鲜,但却容易显得生硬与不协调。这是因为传统民族服饰的美感不仅仅来自于
色彩、纹样、造型,与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内涵具有重要关系。只有正确
学习其内核与历史发展,深刻体会其中的意蕴,才能完成配合、与新时代时尚趋
势相辅相成。

26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4.1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简介

本课题研究是以湖北省档案馆非遗馆中来自汉剧大师陈伯华老师捐赠的戏
服为研究样本,经由本人及研究团队成员一同实地考察、参观、拍摄以及记录相
关图片、数据与文字材料加以整理和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相应的复刻与留存工作。
汉剧是湖北省武汉市的地方戏剧剧种,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
称“二黄”,是我国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41]。陈伯
华老师是湖北省武汉人,是湖北汉剧一级演员,曾任武汉汉剧院院长、湖北省剧
协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等,代表作有《宇宙锋》、《二度梅》等著名经典剧目,
为我国汉剧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陈伯华老师所捐赠的这件戏服是一件红缎团花镶边女蟒,是汉剧戏服中常见
的“十”字型平面结构[42],衣身与衣袖通身连贯不分开,整件袍服由衣身、两片水
袖、一片里襟组成(图 4.1)。虽然这套戏服的袖口、领口以及部分刺绣稍有些磨

图 4.1 湖北省档案馆中陈伯华老师戏服(自行拍摄)
损和褪色,但其仍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汉剧中团花镶边女蟒的版型结构、色彩、纹
样刺绣等艺术元素,是汉剧历史发展中对于完善其服饰体系极具价值的文物,能
够为后世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真实且丰富的素材与资料。

27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设计元素的数字化留存

4.2.1 纹样

这件红缎团花镶边女蟒上的团花纹样为凤戏牡丹(图 4.2),由单只凤凰和牡

(a) (b)
(自行拍摄级绘制)
图 4.2 凤戏牡丹实物纹样图及数字化复刻纹样图

丹花卉组成一个外轮廓为原型的图案:在我国民间,凤凰是百鸟之王、祥瑞之鸟,
牡丹花色美丽端庄,是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百花之王,凤凰的生动与牡丹的艳丽赋
予了凤戏牡丹这一纹样荣华永驻、富贵祥瑞之意,也寓意美好而热忱的爱情。
在胸前团花周边和袖子上围绕的是串枝牡丹花边(图 4.3),该纹样是由一条
弯曲的枝叶串联起几朵色彩各异、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牡丹花,使纹样显得生动
又丰富。牡丹花作为我国传统装饰语言,自西夏起就在瓷器制作上得到广泛应用,

(a) (b)
(自行拍摄及绘制)
图 4.3 串枝牡丹花边实物纹样图及数字化复刻纹样图

有富贵花之称,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好[43]。
领口、袖口、衣侧边和衣摆的镶边为云鹤边(图 4.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28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a) (b) (c)

(d) (e) (f)


(自行拍摄及绘制)
图 4.4 云鹤边实物纹样图及数字化复刻纹样图
鹤一直以清雅、高洁的仙风道骨、翩翩君子形象闻名,是寓意长寿、吉瑞的仙禽,
因其圣洁的特征被用于文官一品的朝服,代表了个人优良品行和效忠于国家的使
命。鹤纹间以云饰,既有仙鹤自在飞于云端之势,展现飘逸旷达和逍遥之感,亦
有延年益寿之意。
在服装下摆处的纹样为立湾水纹样(图 4.5),他的原型是我国传统服饰中的

(a) (b)
(自行拍摄及绘制)
图 4.5 立湾水实物纹样图及数字化复刻纹样图

29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海水江崖纹,纹样中有蓝、黄、紫等各色斜向排列的弯曲线条——水脚,向上有
波浪翻滚,浪花中有以祥云点缀的山石。海水江崖纹常用于官服、嫔妃命妇吉服
和皇帝龙袍,展现的是气势磅礴的江浪和坚毅厚重的山脉,有着福山寿海、一统
江山之意。在戏曲服饰中,海水江崖纹由于改良和变形设计延伸出了立湾水、立
卧五江水、直立水、全卧水等多种纹样,有着万世升平、江山永固之美好寓意。

4.2.2 刺绣

汉剧戏服上的刺绣是同为荆楚文化瑰宝的汉绣技艺,汉剧戏服因汉绣的独特
针法与艺术表达而独具民族特色,汉绣也因汉剧舞台表演与感染力而更生韵味。
汉绣的针法除常见的盘金绣、平绣等工艺外,也有许多独特针法:“留水路”
指用同种色调深浅不一的线进行花卉图案的分层的齐针绣制,这种块状的纹绣会
使色彩的渐变呈现出清晰果断的形态,同时在两组齐针之间留有一条相隔一针脚
距离、露出绣底的空隙,即“水路”,通过细长的水路分割出的花形更加灵动;掺
针指使用长度不同的针脚在颜色交替处的空隙把不同颜色丝线掺缝在一起,即使
是相同颜色的丝线也有较明显的分层效果[44],汉绣中常用的掺针针法一般不劈丝,
较粗的整根丝线使刺绣更显立体和拙朴的韵味[45];钉金绣是将金线用丝线固定在
服装面料上,通过控制金线的形状形成图案纹样的一种针法[46];平金彩绣又称平
金夹绣,是指钉金绣与有色丝线绣结合而成的绣法,这种在彩色绣纹上用金银丝
线盘出轮廓与边缘的装饰方法能够修饰汉绣由外向内走针的针脚,提升刺绣图案
的精细感[44](图 4.6)。

(自行拍摄)
图 4.6 文物刺绣中掺针、平金彩绣工艺
汉绣的图案多为画师自行设计与绘制,是一种强调原创性而非临摹现成作品
的“原始思维”;以图案的神似为基础,善用夸张变形手法进行造型设计;以团式
构图为主,以求圆满、和谐的艺术效果;设计图案跳脱自然规律,如“枝上生花,
花上生叶,叶上生枝”就是汉绣中大胆又清奇的图案纹样。

30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4.2.3 色彩

荆楚坊间有句形容汉剧与汉绣的话“远看颜色近看花”,即汉剧戏服的色彩是
其最先也是最直观带给观众的视觉表现,其次才是图案造型。戏衣强调装饰性与
夸张的视觉效果以突出和强调角色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与整体画面冲击力,汉剧戏
服也不例外的选取强对比、高饱和的色彩进行设计与装饰。以汉绣为刺绣技法的
汉剧戏服受五行的观念影响,由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白、青、黑、红、
黄五色,多以梅红、藏青、深褐类重色为底色,图案则以使用红、黄、青(蓝)、
白、黑为主的鲜艳颜色塑造强烈对比与反差。[47]汉绣中多用金银丝线作轮廓与结
构线的勾勒与大面积作片甲针、蹦龙针的刺绣[48],金银丝线的金属光泽使汉剧戏
服的大胆、张扬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也是汉剧戏服用色浓艳重彩的一大体现(图
4.7)。

(a) (b)
(自行拍摄及绘制)
图 4.7 文物面料及纹样的色彩提取
除了视觉表达上的夸张,汉剧戏服的用色也与荆楚民间民俗有一定的联系,
如“红靠黄,亮晃晃”表现喜庆热闹与雍容华贵、“紫配金,表祥瑞”表富贵吉祥与
美好理想的寄托、“梅竹色软,牡丹色硬”以色彩心理为基础塑造和升华图案的情
感意象。[45]这些都是汉剧戏服及汉绣配色常见的搭配,不仅展现的是其强烈的艺
术美感,背后所蕴含的是民众及戏曲艺术家们对生活和未来美好的愿景与期望。

4.3 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的数字化表达与反思

4.3.1 实践过程

本次馆藏传统汉剧服饰的数字化留存实践由五个部分构成:实地考察及了解
文物相关属性和历史,拍摄整体与细节图片,测量并记录相关数值以便后期复刻

3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绘制、建模工作;通过照片资料对传统汉剧服饰的色彩及纹样、形状等设计元
素进行提取和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利用数字化绘图软件对传统汉剧服饰上
磨损、变形、脏污的纹样图案进行还原和修复绘制,尽可能在还原文物戏服的原
本形态;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及现代数字化制版技术[49],利用数字化制版软件
CAD 复刻传统汉剧服饰的结构并剪出每部分纸样,标注清楚后输出后缀为 dxf
的文件以供后序建模软件进行 3D 复刻工作(图 4.8)
;运用数字化服饰建模软件
CLO3D 整理、位置安排、缝合、定位、调整数据、添加设置贴图属性等功能,

(自行制版截图)
图 4.8 文物戏服的数字化复刻制版图

整合并复刻传统汉剧文物服饰的款式结构(图 4.9)、色彩、纹样(图 4.10)以及


刺绣细节等设计元素(图 4.11)

图 4.9 在 CLO3D 中进行 2D 版面的衣片缝合线设置与 3D 版面的衣片位置安排


(自行制作及截图)

32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a) (b)

(c) (d)
图 4.10 在 CLO3D 中根据文物纹样位置安排数字化复刻纹样图(自行制作与截图)

图 4.11 在 CLO3D 中整合各设计元素(自行制作与截图)

3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 成品展示

(a) (b)
(自行拍摄与制作截图)
图 4.12 文物戏服实物正面图与数字化复刻正面图
如图 4.12 为湖北省档案馆藏陈伯华老师的红缎团花镶边女蟒的实物正面拍
摄图与利用 CLO3D 数字化软件复刻还原的正面渲染视角图,图 4.13 为胸口细节
部分的实物拍摄图与数字化渲染图,经对比可见基本形态与纹样位置保持一致,
数字化视角下的复刻服饰在调整光源与角度之后的色彩、刺绣质感、面料质感均

(a) (b)
图 4.13 文物戏服实物正面细节图与数字化复刻正面细节图(自行拍摄及制作)
较为完整和吻合的展现了文物的特点。

4.3.3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传统汉剧服饰文物由于其本身作为演出服饰,在穿着使用和洗涤清洁的过程
中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磨损和变形,这是复原其初始状态过程中比较大的难点之一,

34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通过结合传统戏曲及汉剧服饰纹样图例资料以及服饰面料的拉伸形变方向,调整
和恢复纹样的原貌;同时衣物、线迹的褪色也并不是同步的,在同一系列刺绣图
案中,原本应该保持同色的部分可能会出现或深或浅的色差,为了更准确的提取
最贴近原貌的色彩,本人通过查阅相关传统色彩资料并结合传统汉剧服饰色彩体
系整理出文物服饰的配色。在尝试将 2D 的图案纹样转化到 3D 虚拟现实的建模
过程中,如何表现立体的刺绣元素是一大难点,这需要在 2D 的纹样绘制过程中

(a) (b)
(自行拍摄及绘制截图)
图 4.14 文物服饰实物刺绣细节图与数字化复刻绘制细节图
就保留刺绣线迹、针脚、方向等细节(图 4.14),不能直接按照色块进行上色,
同时不同形状的笔刷也会在 3D 的设计界面中呈现不同的刺绣效果(图 4.15),
需要进行相应的尝试和甄别选择最佳的笔刷效果;在立体效果展示中,立体刺绣

图 4.15 不同笔刷在 CLO3D 中的渲染效果


(自行绘制截

图)
图案的 2D 加工程度(高斯模糊及去色处理)和 3D 界面贴图的数据调节(置换

35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的置换程度、移动、粒子间距)对最终效果的影响,需要经过多种尝试(图

(a) (b) (c)


(自行绘制截图)
图 4.16 不同贴图属性及数据下的渲染效果图对比
4.16)而最终选定最合适、最贴近现实的成果(图 4.17)。除了能够复刻传统戏

(a) (b)
(自行制作截图)
图 4.17 最终选定的渲染效果展示

曲服饰文物的结构版型、色彩纹样这些基础的设计元素,数字化服装设计还能够
通过改变模特姿态简单模拟出戏曲表演的动态感(图 4.18)。

(自行制作截图)
图 4.18 模拟戏曲表演动作渲染效果图

36
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建设实践

4.3.4 实践总结

CLO3D 作为当下数字化软件中功能较为完整、用户自主性较高的设计软件,
受到了众多研究学者以及公司的关注,在近几年的相关实践论文中不乏先进的创
新探究和深刻的理论研究,并且主要分为以传统服饰为研究对象和以现代服饰为
研究对象两个方面。通过 CLO3D 对传统十字形夹袄进行虚拟制衣、试穿与评估
虚拟模特穿着后身体部位感受压力的表现情况,能够发现十字形传统服饰在穿着
时对人体的压力分布在颈部和肩部[50];基于出土服饰文物的数据及外观照,运用
CLO3D 对其进行外形的还原[51];以唐昭陵壁画中女装为研究对象,利用 CLO3D
经过多次调整版型,比对外观重合度与穿着时身体部位感知压力情况以综合确定
最终复原壁画女装套装的结构数据[52]。通过调整虚拟模特姿势比对针织衫上衣对
不同身体部位的压力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进行现代女性跑步针织
衫设计[53];通过在 CLO3D 中比对不同松量衬衫穿着时的身体压力与款式形态,
结合服装舒适性、人体工效学、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等多方因素探究适体美观
女装衬衣版型[54]。不难看出,无论是基于传统服饰还是现代服饰的 CLO3D 应用
研究多以服饰的版型结构、穿着压力、款式形态为主要方向,这是基于 CLO3D
虚拟试穿功能够更快、更便捷的展现服饰版型结构调整下对应改变的款式造型、
穿着压力等。但同时,CLO3D 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虚拟建模数字化软件,其
在服饰的效果呈现、服饰细节表达、设计元素整合应用方面同样具有很大的探索
空间。
本次基于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实践,不仅是对 CLO3D 在版型结构调
整、2D 转换 3D 效果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还在其处理服饰面料质感、调整服饰
刺绣工艺细节、用户自定义素材、虚拟模特表现服饰特征等方面与传统戏曲服饰
虚拟还原进行探索实践。在对传统戏曲服饰文物进行数字化留存的过程中,
CLO3D 不仅是将服饰的设计元素进行单纯整合展示的软件,其对于用户自定义
素材功能方面的实操空间能够实现使传统设计元素转换为数字化 3D 素材的实践,
能为未来在教育、传媒、设计交流等平台的构建提供丰富而坚实基础。
本次数字化建设实践并不只是单纯的复刻,是对传统戏曲服饰服饰文物的元
素提取与整合,通过本次实践能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文物保护途径思路,
为后续研究者建立传统戏曲服饰元素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交互平台提供实践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工作中,有关传统戏曲服饰及传统民族服饰等历史文物的保护
留存能够在本次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科技化手段将设计、文化元素进行提取
和留存,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面料测量仪器获取传统面料相关数据,再通
过建模以数字化的形式留存与呈现,以便未来的研究者更全面、深入的学习交流。

37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5.1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现代表达

5.1.1 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注重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之间的适配与平衡:传统戏曲服饰美在色彩的浓墨重彩和饱满,现代则更流行低
饱和的配色;传统戏曲服饰沿袭了传统民族服饰的形制,是基于平面剪裁而成的
宽大、模糊身材线条的服饰,而与工业化制衣相辅相成、以立体剪裁为主的现代
服饰,则更注重展现和修饰人体曲线;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图案分布与相对应
的角色和身份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图案或图案组合都蕴含着传统且固有的
象征或寓意,在现代服装的图案设计中,视觉效果占据主导、寓意和历史文化稍
为欠缺。而正是由于传统戏曲服饰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审美之
间的参差,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有极大的交融与创新空间[55]。

5.1.2 传统美学与现代工艺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工艺的结合也是
打破传统与现代界限的重要理念: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设计虽然讲求时间兼全、
空间兼全的特点,但仍旧是以自然界花鸟虫鱼与民族图腾为创作主体,以写实的
绘画和写意的表达为主要手法,现代服饰纹样的设计不乏跳脱出现实生活的元素
与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表达方式也集东西方各种绘画艺术手法,以及拼贴、变
形、平面化等各式各样的创作形式;传统戏曲服饰以绸缎、纱等作为面料,展现
华丽色彩、纹样的同时增强了其可舞性的流动感,现代纺织面料的多功能性能够
在保留传统戏曲服饰面料质感的同时,改善其容易勾丝、褶皱变形等问题,以及
减轻头饰、配饰等重量给演员带来的身体压力。传统戏曲服饰的纹样设计是对历
史文化、寓意的表达,现代设计工艺与技术则是对传统戏曲纹样的新型表达方式,
传统戏曲服饰能够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与制作工艺展现出新的视觉与形态上的创
新。

38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5.2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应用方式

5.2.1 解构与重构

通过对传统戏曲服饰进行解构与重构能够在较好的保留其原有艺术美感的
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意味,如传统戏曲服饰中最常见的团花纹样,以圆形的轮廓
寓意着美满和顺遂,常出现在胸口、肩臂、裙摆的正中位置;而在现代服装设计
中圆形团花类图案并没有过于被这些规则的约束,图案的割裂拼接、不对称印花
定位与多边形状造型也早已成为创新的亮点。解构主义在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元素
的创新应用过程中,不仅是对外形的创造,也是对单一图案轮廓、多个图案组合
方式的重构与创新设计。解构与重构不仅是打破原有设计模式的渠道,也是将新
与旧进行融合重组的最直接方式,如图 5.1 为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案例。

(a) (b) (c)


图 5.1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来自网络)

5.2.2 色彩对比与极简的平衡

对比手法在传统戏曲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最突出的便是在色彩搭配
上的强烈对比,但这种夸张而热烈的视觉效果与现代审美并不适配,因此需要对
色彩进行极简化处理。极简风的设计手法不仅体现在少用装饰,在色彩的选择上
也遵循同色系、低饱和、尽可能少的特点。为了较好的平衡两者的特色,在传统
戏曲服饰色彩元素的创新设计应用中,可以选取少量较为鲜亮的色彩作为纹样,
服装底色以低饱和、纯色为主,既显高级、大气,也有纹样展现的精致质感,如

39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5.2 为服装设计中极简配色设计案例。

(a) (b) (c)


(来自网络)
图 5.2 极简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5.2.3 款式结构的保留与再塑

传统戏曲服饰是通过平面剪裁进行缝制的,单件服饰的平面、宽大是其主要
结构特征,但演员的戏服通常由多件服饰、头饰、配饰、盔甲等一整套构成,具
有叠穿状态下的层次感。在现代立体设计手法的应用下,可以通过立体剪裁的方
式在使服装具有贴合人体、修饰线条特点的同时保持表面的平整与自然弧度,通
过剪裁、拼接的方式给人以层叠的视觉效果。通过立体剪裁塑造出的传统戏曲服
饰中利用胖袄才能得到的宽肩、挺括身形,通过收省、转省的方式替代缎带、腰
带束腰的造型,既是展现戏曲演员穿着传统戏曲服饰时的身姿与气势,亦是传统
戏曲服饰美感与现代设计手法交相互融的成果(图 5.3)。

(a) (b) (c)


图 5.3 廓形结构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来自网络)

40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5.3 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的内涵体现

传统戏曲服饰以我国传统民族服饰为形制基础,基本保留了款式、纹样、刺
绣、色彩等设计元素在内的民族艺术及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基于传统戏曲表演衍
生出独有的可舞性、装饰性等服饰特点。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内涵在现代服饰
创新设计中的体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我国传统戏曲中,无论生旦净末的身姿都是精气神十足、活灵活现,这既是
表演艺术家刻苦钻研技艺的成果,也是传统戏曲服饰需要传承的传统民族气质。
传统戏曲服饰的创新设计在款式上既要展现传统戏曲服饰的结构元素,也要呈现
戏曲服饰塑造角色形象时的特点,如以戏曲中武将为本,则款式正气、挺括;以
戏曲中花旦为貌,则窈窕、秀气;以青衣为标,则严谨、端庄。
在色彩上,传统戏曲服饰以上五色为主,且善用对比、调和手法以保持整体
服饰的统一性和协调感,色彩作为最先被人接收到的视觉元素,能够在第一时间
带给观者风格、气质上的体验。正色的恰当运用既能展现我国传统戏曲服饰华丽
的特点,又能在服装中强调视觉中心和亮点。
纹样和刺绣代表了我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主要民俗内涵与民间手工技艺,纹
样所蕴含和寄托的美好寓意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封建等级制度、传统服
饰形制等多方面共同创造的,刺绣工艺不仅是劳动者辛勤劳动与丰富创造力的成
果,也是我国艺术形态多样化的重要基础。纹样和刺绣的表达不仅是一个符号、
一个图案,更是一段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既需要关注
其美学方面的艺术表现力,还需要与其所蕴含的内在寓意保持一致性与协调性。
传统设计元素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表达是最为关键且困难的重点,
笔者认为对于传统戏曲服饰的历史与形制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保留其数
据、外观,更是为了深入挖掘和体会其展现给世人的美感与民族文化特色,从而
在创新设计中去把握现代化的艺术表达与传统美学。当我们面对传统戏曲服饰时,
仿佛能够看见戏曲艺术家在台上的灵动身姿,仿佛能够听见耳边铿锵婉转的唱腔,
每一个纹样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精彩往事,每一条舞动的缎带都似乎在涂写一幅
壮美诗篇,这便是传统戏曲服饰展现出的文化内涵,便是其不同于其他传统民族
服饰的原因。当这些美好的艺术元素得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既是继承亦
是发展,需要设计师无数次的推敲与尝试,在传统与现代、保留与创新之间寻找
新的平衡。

4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 传统戏曲服饰数字化设计应用

5.4.1 平面效果图及设计思路

如图 5.4 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设计效果图,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戏曲服饰

(a)

(b) (c)
(自行绘制截图)
图 5.4 创新设计效果图及纹样设计效果图
中的旦角形象。旦角中既有温婉大方的青衣,也有矫勇善战的武旦,还有活泼靓
丽的花旦,作为传统戏曲中极具特色与魅力的行当,历代旦角演员们在台下能像
男演员一样吃苦练技艺,在台上也能独当一面为观众呈现精彩华丽的演出,为我
国传统戏曲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在我国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能够
在职场和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本系列礼服通过对传统戏曲服饰中的刺绣纹样进行元素提取与创新设计,以
牡丹花与藤蔓作为刺绣图案的主体设计元素,牡丹被视为祖国繁荣昌盛、生活幸
福美好的象征,亦是我国的“富贵之花”,而缠枝纹样又称“万寿藤”,有常青、
好运连绵不绝的美好寓意,象征着对我国女性的美好祝愿与期许。两种纹样分别
作为团花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分布在服饰上,保留了传统团花纹样与连续纹样的
形态,使创新设计的服饰更能体现出传统设计元素的独特风格魅力。
以传统戏曲服饰常用的绸、纱作为设计面料,既是对传统戏曲服饰面料的承

42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袭,也是展现了传统戏曲服饰的可舞性与轻盈飘逸之态;结合传统戏曲旦角的服
饰造型与现代立体剪裁技巧确定廓形设计,既展现出传统戏曲服饰层叠、丰富的
着装特色,也刻画着传统旦角不同身份、角色的着装特色,如武旦的矫健、花旦
的灵动、青衣的柔美;以传统戏曲服饰的高明度、高饱和的色彩作为刺绣配色,
同时以现代极简设计和解构风格确定服饰底色与结构造型,使传统的艳丽华美与
现代的穿着审美取向相融合。

5.4.2 CLO3D 效果展示

如图 5.5 为系列创新设计运用 CLO3D 进行模拟的过程图,如图所示通过将


数字化制版文件导入 CLO3D 中进行面料安排、缝合、调节等技术性操作,完成
数字化的建模。数字化建模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中模拟现实中的缝合与模特穿版效
果,能够极大的减少手绘制版、人工制作白坯、手工修改与调整白坯款式效果等
工序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通过数字化绘图、数字化制版、以及 CLO3D 完
成对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扩充传统戏曲服饰纹样
设计、色彩搭配、款式结构等方面设计资源的过程。数字化的设计制作方式代替
传统纸质的徒手绘图和制版工作,能够更直接的完成其云端备份与交互。随着科
技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其应用也不会局限于对文物的留存
复刻,而是能够在创新、生产、展示、传播多方发展。

4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c) (d)
图 5.5 系列创新设计在 CLO3D 中的应用过程图
(自行制作截图)

如图 5.6 为系列创新设计的成衣渲染效果图(正面、侧面、背面及细节图),
经过渲染的服装能够在面料质感、刺绣质感、光影效果、褶皱与垂坠感各方面展
现出更为真实与立体的效果。

44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a)

(b)

(c)

(d)
图 5.6 系列创新设计在 CLO3D 中的渲染效果图
(自行制作截图)

45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3 应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次创新设计制版的人体号型尺寸是胸围为 88cm、腰围为 68cm 女性,因


此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将 CLO3D 中的模特身体尺寸进行相应数据的调整。主面
料的选择为具有一定挺括质感的加厚绸缎,而半透明的纱面料会因为里料而展现
出渐变的效果,因此在进行纱面料的选择时需要新增格式为 png 的半透明纹理效
果(图 5.7),并且调整插入的纹理贴图的大小、方向与位置使渐变部位能够正好

图 5.7 渐变半透明纱面料属性调整过程(自行制作截图)

符合设计需要。现代设计的立体剪裁会使面料具有立体的弧度,平面刺绣贴图的
放置就需要考虑到省开口与缝份会截断或是不平整的问题(图 5.8)。

图 5.8 刺绣贴图在立体剪裁面料上位置安排问题(自行制作截图)

46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5.5 成衣制作及展示

5.5.1 成衣制作过程

首先根据设计的效果图进行制版,如图 5.9 为系列创新设计制版图,图 5.10


为根据制版图制作的白坯样衣,结合白坯样衣与数字化缝制样衣的的效果比对进
行微调并最终定稿后开始制作成衣。成衣制作时首先需要将定制的刺绣缝合至面
料上再进行不同部位面料的缝合,同时需注意滚边条与纽扣、隐形拉链等辅料的
缝制。

(b)
(a)

(c)
(d)
(自行制作截图)
图 5.9 系列创新设计制版图

47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c) (d)
(自行拍摄)
图 5.10 系列创新设计白坯样衣

5.5.2 成衣展示

(a) (b) (c) (d)


(自行拍摄)
图 5.10 系列创新设计成衣

48
5 传统戏曲服饰在现代礼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

5.5.3 实体成衣与数字化成衣比较与总结

在上一章的传统戏曲服饰文物的数字化留存实践中,经过细致的元素复刻与
绘制、建模、组合、渲染等实践操作后,能够达到较高的还原度。这一实践的完
成意味着今后对传统服饰的留存与传承能够依托于现代科技的辅助下选择细节
处理更全面、发展渠道更广泛的途径,同时也是为传统服饰元素的数字化提取与
整合、交流与发展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可能性与基础。
创新设计并非空穴来风,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前期搜集大量的时尚资讯、流行
趋势资料。传统戏曲服饰的数字化建设便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对设计师收集资料
的限制,作为严格管理参观人员的馆藏文物,其所展现的设计美感与艺术元素和
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少数人员的数字化复刻与整理、建设数据库而展现给更多的学
者和设计师学习,也能够更灵活、更广泛的应用在传媒、教育等领域,是十分有
意义且值得推广的工作。
本次以传统戏曲服饰为设计灵感来源的创新设计便是在传统戏曲服饰文物
的数字化整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能够说明传统服饰的数字化建设能够为现代
创新设计提供有效帮助。同时,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与数字化设计的结合不仅是
对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与践行,也是在新的领域为传统服饰的创新创
造探寻发展之路。
经过本次实践中实体成衣与数字化成衣的比对不难发现,数字化成衣虽然能
够较为真实的展现和还原现实生活中服饰的质感、造型,但是服饰并不是一个割
裂的个体,其与穿着的人、所在的环境、周遭光线色彩都有着呼应衬托的磁场,
而数字化技术在成衣的场景氛围渲染、模特对服饰理解与表现等方面仍旧较为欠
缺。

49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结论与展望
传统戏曲服饰作为我国诸多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同
时其在朝代更替与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其
不仅是我国珍贵的装饰艺术品,也是承载了数百年戏曲艺术家与戏曲设计师的辛
勤心血的文物宝藏,是集我国民族传统写意美学、传统服饰制度、传统封建等级
制度、传统纹样刺绣工艺等于一身的多元化艺术体系,因此对于传统戏曲服饰文
物的保护与留存、传承与应用发展工作是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对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的保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戏曲服饰设计元素
的创新应用亦是其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展开对传统
戏曲服饰的保护与传承,能够帮助传统戏曲文物所蕴含的元素更完善、更稳定的
得到留存,能够给传统戏曲服饰提供新的展示、传播、发展的空间,借助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向全世界展现其艺术与文化魅力。数字化形态下的传统戏曲服饰元素
能在更多领域进行产业联结和发掘出新的创造价值,是传统戏曲服饰在新时代环
境下发展的基础,是展现其更多创新设计可能性的起点。
同时,服装数字化技术在与传统戏曲服饰的联结融合过程中,能够基于实践
问题探索拓展出新的技术节点与空间,不仅仅将科技与数字化功能着眼于现代服
饰的创新创造中,对于如何更好的表达和平衡传统民族服饰及文化与现代数字化
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样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与时代意义。基于数字化留存的传统戏
曲服饰元素能够为今后有关传统元素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有效支撑,在完善和跟进
传统戏曲服饰元素数字化的时间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增加有关面料纺织、
染色工艺的数据采集,以及服饰配件如鞋履、头饰、配饰等的数字化还原制作。
随着大众艺术审美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设计工作者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传
统的设计思维与实践中,需要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以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为研究
对象,以现代科技为创新创造工具,以包容的、开放的设计思想整合设计资源,
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将传统民族文化、历史、美学注入和表达在现代
设计实践中。传承既需要保留和保护,又需要发展和创造,只有深刻研究了解和
尊重传统,才能真正将其所蕴含的珍贵内涵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5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谭元杰.戏曲服装设计[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张庚.中国戏曲通史[M].中国戏曲出版社,2007
[3]薛平鸽.我对“以歌舞演故事”的理解[J].剧影月报,2009(03):103
[4]邱菲.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元素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D]:西安工程大学,2017
[5]陶辉,朱青青.成人礼服饰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功能研究[J].服饰导
刊,2021,10(05):132-136
[6]孙立慧.论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基本特征[J].戏曲艺术,1991(02):85-89
[7]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张超.管窥戏曲艺术舞台设计装饰美和写意美[J].戏剧之家,2019(31):31
[9]宋德风,赵倩倩.京剧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J].西部皮革,2020,42(01):97
[10]董晓丽.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J].艺术教育,2011(05):38-39
[11]付艳丽.浅谈京剧服饰的装饰纹样及色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120
[12]杨志超.论刺绣在戏剧艺术中的创新及应用[J].戏剧之家,2018(24):149
[13]毛正.论苏州戏剧服装中的苏绣艺术[D]:苏州大学,2008
[14]范文杰.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3):166-167
[15] 冯 微 . 论 戏 曲 舞 蹈 对 古 代 舞 蹈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J]. 读 与 写 ( 教 育 教 学
刊),2009,6(04):73+189
[16]苏静.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审美范畴[J].四川戏剧,2021(09):28-32
[17]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8]孙颖.剧装图案[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6
[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M].科学出
版社,2019
[20]李旭.服装数字化技术基本特征分析[J].纺织学报,2005(5):140-142
[21]Yue Ming Lao. Research on Clothing Digital Pattern Management System[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091(175-176) : 923-927
[22]Huang Junmin and Li Xiang.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ostum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1,1881(4)
[23] 王 文 慧 , 马 大 力 . 数 字 化 服 装 形 态 创 新 及 应 用 研 究 [J]. 天 津 纺 织 科
技,2021(05):24-27
[24] McQuillan Holly. Digital 3D design as a tool for augmenting zero-waste fashion
design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20,13(1):89-100
[25] YueFang Feng. Digit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Fashionable Men's Wear in

51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0,1533(2)


[26]张磊.服装设计数字化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J].艺术品鉴,2021(14):61-62
[27] 沈 雷 , 许 天 宇 . 数 字 化 背 景 下 品 牌 服 装 设 计 转 型 [J]. 服 装 学
报,2021,6(02):169-174
[28] 王 文 彬 , 刘 驰 . 服 装 行 业 数 字 化 技 术 应 用 及 发 展 研 究 [J]. 天 津 纺 织 科
技,2019(06):17-20
[29] Zhao Lihuan and Liu Silu and Zhao Xiaoming. Big data and digital design
models for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Engineered Fibers and Fabrics, 2021,16
[30] 牛 思 佳 , 沈 雷 . 数 字 化 转 型 下 服 装 品 牌 营 销 渠 道 的 策 略 分 析 [J]. 毛 纺 科
技,2020,48(04):70-74
[31]余红婷.基于服装动态展示中舞台数字化创新设计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电
力大学,2018
[32]刘嘉.元数据导论[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67
[33] 周 伟 , 赵 海 英 . 传 统 民 族 服 饰 数 字 化 采 集 元 数 据 构 建 [J]. 图 学 学
报,2018,39(06):1183-1191
[34]高云.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活态保护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
论),2020,2(04):75-77
[35]黄嘉曦.湘黔苗族传统服饰中刺绣图纹的数字化保护及创新研究[J].长江丛
刊,2019(02):31+33
[36]郑 清璇.唐 朝服 饰 上 宝花纹的 文化探 析及 其数 字化 创新 应用 [D]. 江南 大
学,2014
[37]程运佳.基于贵州传统服饰文化的在线保护研究[D].东华大学,2020
[38]王 锐, 郭 静姝.少数 民 族服 饰 元素在数字 化服 装 设计 中的运 用 [J].传媒 论
坛,2020,3(15):149-150
[39] 黄 玉 玲 , 戴 薇 薇 . 基 于 数 字 技 术 下 广 式 旗 袍 的 传 承 发 展 [J]. 西 部 皮
革,2021,43(09):95+104
[40] Jinping LIN%Hongying LIU. The Value and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in the Era of Big Data[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2020, 4(4)
[41]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代表性项目卷上卷[M].中国文联出版
社,2015.05:351
[42]邓文婷.汉剧服装解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4
[43]李进兴.西夏瓷器上牡丹花纹的重新解读[J].东方收藏,2015(05):57-61
[44]魏利粉,叶洪光.汉绣装饰艺术品的针法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5(11):50-53
[45]王永欣.汉剧戏衣结构与制作工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52
参考文献

[46] 夏 路 , 任 怡 . 试 析 汉 剧 服 装 在 汉 绣 艺 术 发 展 中 的 影 响 [J]. 明 日 风
尚,2019(17):166-167
[47]欧冰颖.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8
[48]何文章.汉剧服装元素分析及其在女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武汉纺织大
学,2019
[49]郭康丽.传统汉剧典型的服装结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
[50] 张 伟 萌 , 马 芳 . 基 于 CLO3D 平 台 的 汉 服 十 字 型 结 构 探 析 [J]. 丝
绸,2021,58(02):131-136
[51]姚彤,黄楚懿.基于 CLO 3D 平台的汉服数字化复原与创新设计研究[J].山东纺
织科技,2021,62(04):38-42
[52] 刘 翔 , 王 锐 明 , 徐 秋 妍 . 唐 昭 陵 壁 画 女 装 的 3D 虚 拟 试 衣 结 构 复 原 [J]. 丝
绸,2022,59(02):87-93
[53]魏宛彤,高于钦,莫茹慧,朱翠云,曹瑞琦,沙莎.基于 CLO3D 的压力分布来实现
女性跑步针织上衣的样板优化[J].服饰导刊,2021,10(05):95-99.
[54]陈紫菱,张俊,江学为.基于 CLO3D 的女性衬衣压力舒适性与美观性评价[J].服
饰导刊,2021,10(04):94-98.
[55]陈治华.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D].陕西师范大
学,2014

53
武汉纺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作品及专利:
[1]朱青青.中国当代成人礼服饰文化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服饰导刊,2020,9(01):1-7.
[2] 朱 青 青 . 成 人 礼 服 饰 在 青 少 年 成 长 过 程 中 的 教 育 功 能 研 究 [J]. 服 饰 导
刊,2021,10(05):132-136.

54
致 谢

致 谢

硕士学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三载春秋,在本课题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在
武汉纺织大学就读的三年时间中给予我帮助及关心的良师好友、家人致上最真诚
的谢意,感谢各位的支持与信任。

首先,我的导师陶辉教授在本课题的选题以及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诸多悉心指导
与教诲,在调研工作中为我指明研究方向、帮助我理清整体研究路径,在创新设
计与应用实践过程鼓励我开拓眼界、放开思路,在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为我
点拨思路、指点迷津。陶老师对待文化研究工作时的沉稳与严谨为我树立了学术
研究者的榜样,在生活中也亲切关怀独自在外乡求学的我,虽仅短暂的跟随老师
学习三载,却收获了令我终身受益的态度与为人处事之道。在此再道一声诚挚的
感谢。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无条件支持与信任,虽相隔千里,爸爸
妈妈是我在面临困难与挫折时最坚强的后盾,让我能够放心大胆的去尝试和挑战。
作为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游子,不能在父母日益年迈的日子里常伴左右使我深感自
责,但父母的理解与尊重便是最能温暖和抚慰我挫折的良药,这是激励我在学习
生活中成长与进步的最大动力。

同时,在三年学习生活中与同门施晴、戴紫薇同学在学业上的探讨时光是极为欢
乐与难忘的,共同为课业奔波的午后、互相鼓励着赶 deadline 的深夜都成为了彼
此热烈青春中的精彩一画。我的同门师姐、师妹们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与关怀,
祝愿各位姐妹在今后都能拥有幸福光明的未来。

最后,要感谢我的室友曹倩倩、吕佩琪、郑冰清,感谢你们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
与照顾;感谢我的闺蜜李安妮、熊梦洁在我研究工作受挫时给予我的鼓励与开导。
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生活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5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