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以传记游



以 莫理 循旅华 游记 《

个澳 大利 亚人在 中 国 》 为 例

张文茹 崔亚霄

内 容提要 : 乔治 ?
莫 理循 凭借 1 895 年 出 版 的 旅 华 游记 《

个澳大利亚人

在中国 》 , 获得了 《 泰晤士报 》 主管 的 赏识 ,


担任该报驻 华 记者 ,
并逐渐 成 为

对华 问 题专 家 , 后 曾 担任 中 国政府 的 政 治顾问 ,
完成 了 从 无业 游 民 到 大 国 顾

问 的华丽转身 。 这部游记究 竟 有 何 价 值 ,
能 获得如 此巨 大 的 成功? 本 文将就

此 问 题展 开讨论 , 并提 出 游记成 功 的 两 个 主要 原 因 :
首先 ,
采取 以 传记游 的

创新写法 , 突 出 人物 , 淡化风景 ,
这让游记更 加生 动有趣 ; 其次 , 坚持秉 笔

直书 ,
不存偏 见 ,
尊 重 客观真实 , 这让游记 的 真实性超越众 多 同 类作 品 

关 键词 : 《 泰晤士报 》 中 国 人形 象 传教 士 东 方学

作者简介 : 张文茹 ,
中 国石 油 大学 ( 北京 ) 外 国 语学 院讲 师 。 主要从事

传记文学 、 比较 文 学研 究 ,
近期发表了 《 想象东方与 走进 亚 洲 澳大利亚

的 东 方游记 》 ( 《 跨 文 化对话 》 , 20 1 8 年第 38 辑 ,
第 347

356 页 )
等 

崔 亚霄 , 中 国 石油 大学 ( 北京 )
外 国语学 院 副 教授 。 主要从事叙事学 

文体 学 、 现 代 文 学 研 究 , 近 年 在 ( 20 1 6 年 ,
第 5 ( )
卷 第 2 期 )


L a ng u a g e  a n d  ( 2 0 1 7 年 ,
第 26 卷第 2 期 ) 等 期 刊 发 表文章 

T i t l e : B o g r a p h y As  T r a v e
i l  Wr i t i n
g AS t u d yo G e o r ge

f Mo r r i so n s An

A us t ra l i a ni nCh i na


' '

A bs t ra c t  Th e  T i m es  c h e f  m a n a e r  w a s  m p re s s e d  b y  G e o r g e  M o r r s on 



i i i

t ra v e lw ri t i ng

A n A us
 t ra li a n nCh
i i n a p u b l i s h e d n1 8 9 5
i , a n da p po n i t e dh i 

a sac o r r e s p o n d e n t t oC h i n a  f o r  Th e  Ti m e s  L a . t e ro n , M o r r i s o ng re w u pt o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beo n eo ft h em o s t  m p o i r t an t  e x p e r t so n C h n a  a n d h a d w o r k e d a s a n



 i

adv i s e rf o rt h eC h i n e se


 go
ve r n me n t .  Bas i cal l
yt
h ebo o kh a dt u r n e dM o r r i so 

t h ev a g r a n t  n t oa na d v i s e rf o rap r o m i i n e n tc o u n t r



. H o w c o u dt h l i sb oo k

m a k es u c hah u g es u c c es s ?T h i s


p
a p e ra t t e mp t st oa n s w e rt h i s
q
u e s t o nf r o m

 i

t w op e r s p e c t i ves . F i rs t , M o r r i so nw r i t e sh i s t r a v e l o g u e  a s a  b o g r a p h y i 



n a m e yh ef o c u s e so npe o p er a


l l t h e rt h a nt h esc e n e r

T h . i s m a k e sh i sb o ok

m o r er e a d a b e l . Seco n d l
y , M o r r i son h o l d s n ob i a s e s , bu w r t i t esa b o u t

w h a t e v e r h es a w  n a no b j e c t ve w a y T h ne n s u r e st h er e a d a b


sa
ga yo
i i . i i i l i t 

h i s bo ok 

K e y w o r d s  Th e  T :
i m es , C h n e s e m a g e s m
i i ,
i ss i o n a r y o r , i en t a l i s 

Z h an gW e n r u i s Le c t u re r o fE n g l i s hL i t e r a t u r e  a t C h n a  P e t r o e u m



 i l

Un i ve rs i t
y ( Be i

i ng ) . H e rr e s e a r c hc o n c e r n s l i f ew r i t i n ga n dc o m p a r a t i ve


l i t e ra t u re . S he i s  t h ea u t h o ro f  I m a g n n g E a s t  a n d E n t e r n g As a
i i i i


Aus Wr  D i a l o u e  Tra n sc u l t u r a l  3 8
J ,

a nEa s t e r nTr a v e  ng 20 347




r a 1 8
t l i l i t i
g ( )

3 5 6 E .

ma i l :
 j
i nny _
1 025 @ 1 26 .
c om 

Cu i  Y ax i ao i s A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o ro f E n g l i s hL a n



u a gea n dL i t era t u r ei n

Sc h oo l o fF o r e
g nL a n g u a ge s  a t C h n a Pe t r o e u m U n v e r s i i t ( Be i n ) H e r



i l i i

 j

rese a r c ha r e a si n c u d en a l rra t i v es t u d es i


, s t y l i st i c sa n dm o d e r n i s tl i t e r a t ure 

S h eh a s p u b l i s h e d nS t yle i  ( 5 0 . 22 0 1 6 ) ,  L a n g u a ge  a n d  L i t e ra t u re { 26 . 22 0 1 7 



a n do t h e r
j
ourna l s 

引 言 改 变 命运 的游记

1 8 94 年 ,
伊洛 瓦底 江上有 一

队士兵 正在过河 ,
其中 一

人挑着扁 担 ,
扁担

两头各有 一

个木箱 。 伊洛瓦底江 ,
江面宽 阔 ,
水流湍急 ,
水底是淤泥卵 石 

深浅不 那挑担 的士 兵 脚底 滑 扁 担便从肩 膀上 滑落 两个箱 子跌人




一 一

。 , , ,

水中 , 里面的书稿 , 洒落江 中 。 旁边

个高大的金发洋人 , 立刻 冲上来扶住

即 将跌倒 的 士兵 , 又慌忙去捞 书 稿 。 这 位金发洋人就是 即 将完成 中 国 西南三



千英里探 险之 旅 的 乔 治 ?

莫理循 ( G e o r g eM o r r i so n , 1 862 1 920 ) , 而那 险



些 随着 伊 洛 瓦底 江水付之东 流 的 书 稿 , 正 是莫 理循 这 次 中 国 之旅 的 旅 行 日 

手稿 

事后 , 当 他 回 忆起 当 年手稿 遇 险 的 场 景 时 ,
依然感到惊心 动 魄 ,
感慨 当


“ ”

年如果手稿 就 此 随 水 而 逝 ,
损 失 就将是永远无法弥补 的  ( Morr i so 


259 ) 。 莫 理循此 言并非 夸 大其实 ,
因 为 他 的 命运 ,
确 因 在 这 份 手稿棊础 上撰

1 1 


J ou r
na l
o f M 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g  S t u d e s
i 

写 的旅华游记 《

个 澳 大利 亚 人 在 中 国 》 ( A/ z  Aw f a
r / i a n  i /i  C W / w , 1 S95 

而彻底 改变 。 正 是凭借这部 游 记 ,
莫 理 循 完 成 了 从 无业 游 民 到 大 国 顾 问 的 华

丽转 身 


个澳 大利 亚 人在 中 国 》 ,
是 1 9 世纪末澳 大利 亚旅华游记 中 最重要 的 作

品 。 它 记 录 了 莫 理循 1 8 94 年 的 中 国 西南之旅 。 旅行始 于 1 8 94 年 2 月 , 历时

三个月 。 他沿长 江徒 步旅 行 三 千 英 里 , 深人 中 国 西南腹 地 ,


路从上海 到 重

庆 , 又从重庆进 人缅 甸 。 此行不但路程艰辛 , 山 高水深 ,


而且莫理循本人不

会汉语 ,
旅行 中 也并未雇 用 中 文 翻译 ,
仅靠 多名 中 国 向 导 和 挑夫 的 帮 助 , 

完 全程 

次年 ,
莫理循 的 中 国 游 记 在 伦 敦 出 版 ,
大受欢迎 ,
好评 如 潮 。 包括 《 

晤士报 》 ( 以下 简称 《 泰报 》 ) 、 《 北不列 颠每 日 邮报 》 等在 内 的 多 家重要报纸 



都 对 游记 大力 称赞 。 特别 是 当 时 《 泰报 》 的 总经理莫伯 利 ?
贝 尔很快就主动约

见莫理循 得 知 莫理循 走 出 校 门 后 直是无业 游 民 曾 经游历 了 许 多地方 




, , ,

且在 澳 大 利 亚有 过新 闻 从业 经验 ,
决定 立 刻 聘 用 其 担 任 《 泰报 》 驻京记者 

后来的事实证明 , 贝 尔 确 实颇具慧 眼 ,
莫理循在 《 泰报 》 工作得非 常 出

色 。 莫理循极 善获取 紧 要 情 报 ,
故 能迅速 准确 地报道 中 国 最重 要 的 信息 , 

至 《 泰报 》 中 报道 中 国 的 头 条 , 总是出 自 莫 氏之手 。 《 泰报 》 给 了 莫理循 施展




才华 的 舞 台 , 而 《 泰报 》 则 因 为莫理循 的 报道 ,
成了当时 报道 中 国消息的


当 之无愧 的 权威 (
莫 理循 4 ) 

《 泰报 》 在世界范 围 内 拥有 巨 大的读者群 ,
这让莫 理循很快就 成 了 国 际 知

名 的 中 国 问 题专 家 。 恰在此吋 , 正 在 谋求 中 国 最 髙 统 治 权 的 袁 世 凯 ,
看中了

莫 理循 在 国 际舆 论上对 中 国 问 题 的 巨 大影 响 力 , 通 过 秘 书 蔡廷 干 刻 意 与之倾

心结交 。 在 《 泰报 》 工作 1 7 年后 ,
莫理循 又 出 任 了 新 成立 的 中 华 民 国 政 府政

治顾 问 。 在担任 袁世凯 的 外事 顾 问 期 间 ,
他曾 参与到许多 中 国近代史 上的 重

要事件 ,
如 日 俄战争 、 巴黎和谈 、 袁 世凯称帝等 。 而当时的中华民 国政府对

这 位外事 顾 问 的 工作 也非 常 之 满 意 ,
为 了 感谢这 位 外 籍 顾 问 ,
矜 将王府井大


“ ”

街改名 为 莫理循大 街 ( Mo r r i so nS t ree t ) 。


部小小的游记却有 如此大的

价值 ,
它 成 就 了 莫 理循 个 人 的 人生 拐 点 , 也对 中 国 近代 史 产生 间 接影 响 

1 1 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1 9 世纪末 到 20 世纪初 ,
晚清 国 门 被迫 向 西方打开 ,
浩浩荡荡 的 西方旅

华 大军开进 中 国 , 几乎 每 个 来 到 中 国 的 人都 要 写 点 什 么 ,
游记也 是层 出 不 穷 

为何莫理循 的 这部游记能 够 脱颖 而 出 ,
获 得 如 此 巨 大 的 成功 ? 本 文将 尝试探

究其成 功 的 原 因 

写 法特点 以传记游


、 :

进入 20 世纪 以 来 , 欧洲 游记书 写 可 见 一

种 明显的倾向 ,
即 风景 的 衰


落 。 外部风景原本是游记 中 最别具特 色 的部分 ,


其地 位却 在 明 显下 降 , 而个


人经历 与 传 主 自 身 的 内 在感 受 的 地位 ,
则 在 不 断上升 。 如 游记专家 保 罗 ?




赛尔指 出 一

本好 的 游记 ,
读者 不仅 能 读 到 外 在 的 旅 行 ,
像 诸如 风景 之类 的


描述 ,
同 时也可 以读到 内 在 的 内 心情感之旅 ( Fu s s e l l 2 0 3 ) 。 而简妮思 ?



则 更 明 确地指 出 20 世纪 的 旅行文学 越来越成为 一

种 主观的 形式 ,
越来越 接


近 回 忆 录 而 不是旅 行指南 , 她认 为 世界 已 经 很 难 找 到 未 被 书 写 的 风景 ,
游记


作 者想 要 写 出 特别 之处 的 话 ,
重点就 不再是旅行 的地方 , 而是旅行者 的 观


” “

点 ( Ho i ) 。 范仲淹在 《 岳 阳楼记 》 中 说 : 朝晖夕 阴 ,


气象万千 , 此则 岳


阳 楼之 大 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 。 山 清水 秀 、 奇峰 异石等 自 然景观 , 虽然不能


“ ”

说千篇 一

律 ,
但也是 前人之述备矣 , 再读起来 或许都有 视觉疲 劳 了 。 而人

物却是生动有趣 ,
变化多端 , 丰富多彩 ,
远非静止的 山 水可 比 。 面对风景 的


“ ”

衰落 , 取而代之 的 是游记开始发生 他/ 自 传转 向 , 即 以 传写游 。 游记侧重



写经历过 的 事 件 ,
则 重点 在 描写 沿途 遇 到 的 各 类 人 物 ,
形似人物小传集 ; 

记侧重 写旅行者 的 内 心体验 ,


则重点在旅行者 自 己 ,
更接近 自 传 

本 文认 为 莫理循 游 记 成功 的 主 要 原 因 ,
在 于他采 用 了 以 传记游 的 写法 

莫理循 的 游记 , 正是这 种 简 化风景 ,


突 出 人 物 的 以 传记游 的 典 型 。 这种写法 

让莫理 循 游记显 得 生 动 有 趣 , 是其广受赞誉 的 重要原 因 。 从外部结构上看 



整 部 游记似 乎 仍依惯 例 , 以 游踪 为线索 ,


但 内 里 则 是借讲述 途 中 遇 到 的 各 类

人物连缀成篇 

这部 游记实 则 是 一

幅晚清 中 国 西南地区人物长卷 。 这 幅 人 物 长 卷 描绘 了

1 1 


J ou rna l o f M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
gS t ud es
i 

当 时活跃在 晚清社会 的 中 外各 阶 层 人物 ,
从晚清社会 中 上层官员 、 商人到 下

层 的 贩夫走 卒 、 妇女 婴孩 ,
再到各类外籍在华人员 ,
有传教士 和清廷雇用 的

外 籍 海 关监 察官 员 、 技 术人员 等 。 这都是 一

个个鲜活 的 人物形 象 ,

个人


“ ”

都是独特的 这 一

个 , 而 山 水风景 的描写 ,
则 很 难 有 这 个个 都有 千 般善 恶 情

仇 、 万 般 阴 谋伎俩 的 人物 画 像那样 吸 引 人 

况且 ,
莫理循游记 中 描写 的 人 物 ,
都是过 着 富裕生 活 的 大英帝 国 国 民 们

闻 所未 闻 、 见所未 见 的 人 。 旅行意味着离 开家 乡 , 远离 日 常生活 , 而游记则



是对异域生 活 的 记 录 , 因此往往是不 同 寻常 的 、 新奇的 。 而当时那 么愚昧 



落后 、 贫穷 的 旧 中 国 的下层 人 民 ,
对 于 先进 发 达 的 大英帝 国 来 说 ,
就像原始

社会 的 人 一

样 , 几乎 等 于 发 现 了 一

个新物 种 ,
这是他 的 游记能够 吸 引 西方读

者 的 重要原 因 

大英帝 国 在 1 9 世纪三 四 十年代就完成 了 工业革命 ,


物质 已 经极大 丰 富 

人们早 已 享受 了 工业 时代带来 的 富 裕 生 活 , 而 当时的 中 国 , 还处 于极弱极 贫 的



农业 时代 。 伦敦的 日 常生活 中 ,
到处充斥 着酒馆 、 舞厅 、 沙龙 ,
人们 大多 是酒

足饭饱 ,
大腹便便 。 这 种 富 贵傭懒 的 生 活 已 让他们 感 到 无聊 ,
甚 至厌烦 了 

莫 理循在 游记 中 ,
聚焦 中 国 底层群体 ,
把极端愚 昧落后 的 中 国 画 面推到

英国读者面前 : 成群结 队 衣 不 蔽 体 的 乞 丐 、 骨瘦 如 柴 的 大烟 鬼 、 受 酷刑 折磨

的囚犯 、 超 负荷劳作 的苦力 ,


弑杀 亲子 的 父母 ,
这些带有强烈 的 视觉新奇 感

的 中 国 人形 象 ,
同 时 满 足 了 大英帝 国 读者 的好奇心 和优越感 

莫 理循 在 西 南 地 区 旅 行 时 ,
最常 见到 的 一

类 中 国 人就是乞丐 , 游记 中 也


较多地写到 了 乞丐 在云南 莫 理循看 见成群结 队 的 乞 丐 他们手中 拿着 



。 , ,

个小篮 子用 来 讨饭或者装 上 从垃 圾 中 捡 来 可 食 的 东 西 ,
手 中拄着 一

根棍子用


起染上 了 严


来 赶走 狗 。 ( 89 )
在昭通他发现 他们衣不蔽体 ,
悲惨 地挤在 一

” “

重 的 流 行性 高 烧 ,
成百成百地死去 。 ( 〗 ( ) ( ) )
喝茶时 ,
那些身上挂着兽皮 和

几块 破 布 ,
骨瘦 如 柴 的 小孩 围 着 我 们 看 。 他们 的 父母身上穿 着难 以 蔽体 的 破


烂外衣 ,
许多人肩 膀上披着用 棕榈 叶制 成 的 简 陋 蓑 衣 。 ( 1 45 

吸 食鸦 片 的 中 国 人也很 多 , 也 是 最 具 观赏性 的 中 国 奇 观 。 莫理循雇 用 的




“ ”

苦力 之 一


绰号 皮 包骨 的 就是

个鸦 片 烟瘾很 重 的 烟 鬼 .
本来此人作 为

1 1 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苦力 十 分不合格 ,
莫理循 几 乎 每 天 都 要 花 一

两个小 时 , 等他赶上来 ,
但是莫


理循并 没有 找 一

个勤快 一

点 的 苦力 换 掉 这 人 ,
因为 他那么 高高瘦瘦 , 又步



态 奇怪 ,
给我带来许 多 欢 乐 。 ( 23 6 ) 而 这 个 给莫 理循带来许 多 欢 乐 的 皮 包


骨 ,
就像是 一

具正朝坟墓走去 的 骨架似 的 ,
脖子伸得老长 , 像胳驼 一

样左右

摇摆 , 眼 睛 张 大着 , 眼神里透 出饥饿 ,
你甚至可 以 听 到 他皮包骨头 的 身体里


” “

骨骼 碰撞 的 声音 ,
他 差 不多没穿什么 衣 服 ; 上衣扣 子几乎扣不住 ; 脚上没


穿凉鞋 ; 脖子 上 挂着装 鸦 片 陶 灰 的 小 陶 瓶 。 ( 236 ) 可 以想象 ,


如 此形 象 生 动


“ ”

的人物 ,
同 样会带给英 国 读者 许多欢乐 , 游记受 欢 迎就不难推 断 了 

莫理循 一

路接触最 多 最 密切 的 ,
是底 层 的 苦力 群 体 , 比如纤夫 、 脚夫等 

尽 管 他们 中 有许 多人 已 病痛 缠 身 ,
骨瘦 如 柴 ,
但还在从事 正 常人都根本无法

承受 的超强度 劳动 。 沿长 江流域 的 纤 夫 , 常 常百 人 一

帮 , 赤足在石块上 攀爬 

“ ” “ ”

像是奴隶 一

样使劲拉 紧纤绳 , 而这些 人 普遍 患有肺结核和疟疾 ( 22 ) 



四川 一

代多脚夫 ,
快脚 脚 夫 背 80 斤重 的货物 ,
每天可走 山 路 40 英里 , 负重

脚 夫路程虽 相 对较 短 , 但负 重远超 80 斤 。 莫 理循援 引 其他 旅 行 者 的 记 录 , 



实 曾 多次看到 年纪轻轻 的 小 男 孩 ,
背负 1 20 斤重的货物 。 他本人也 曾 亲 眼看


到 中 国 脚夫们 背 负 着 极 重 的盐包 , 即使是


个身强力壮的英 国人 , 如果背负


那 么 重 的 盐包 ,
怕 是从地 上 站起来 都很 困 难 ( 9 1 ) 。 这些苦力 吃 的 是最差 的

食物 ,
干着最 累 的工作 , 获得最少 的 回 报 。 小 男 孩背 负 着 强 壮 的英 国 人都难

以 承担 的 重 量 ,
纤夫如 奴隶 般赤 足 在 岩石上 攀 爬 ,
这是多么残酷的场面 。 

种 没 有人性 的 痛 苦 劳 累 的 场 面 , 对 于悠 闲 富贵 的英 国 公 民 来说 ,
是 一

种震撼

和刺激 。 同时 ,
又 能 让他们 在 对 比 于 自 己 的幸福后 ,
获得 一

种心灵安慰 。 

们还能因 自 己 对 中 国 苦力 产生怜悯 之情 , 而获得 一

种道德高 尚 的 自 我肯定 

这样 的情感牵 动 ,
是在 观看 山 水 游记 时 ,
难 以 触及 的 。 因此 ,
人物较之风景

更 吸引 他们 ,
他们 可 以 在 阅 读这 部游记时 ,
获得某 种程度 的心灵安慰和 享受 

游记受欢迎也就不 奇怪 了 

晚 清监狱 里 虐 待 犯 人 的 各 种 酷 刑 , 也颇具奇 观效 果 。

名 犯通奸罪 的妇


女 被关在 囚 笼里 , 她不得不踮着脚 站在 囚 笼里 , 头从笼子顶部的洞 伸 出 去 



直到精疲力 尽或者窒息而死 03 她垂死挣扎 了 三 天后 死掉 了 名 杀人




( 1 ) , 。

1 1 


J ou rna l o f M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g  S t u d e s


“ ”

犯被用 烧红 的 滚 烫 的 钉子钉穿手腕挂在 城 门 上 ,
并 以 同 样 的 方式轮 流挂 在


四 个城 门 上 , 他苟延残 喘 了 四 天 ,
曾 试 图 头 撞 刑 具结 束 生 命 , 减少痛 苦 ,



是 由 于刑 具垫 上 软物 ,
未 能得逞 ( 1 () 4 ) 。 为 了 镇压云南地 区 的 叛乱 ,
清军统


帅 杨玉科指挥士 兵 , 屠杀了 3 万多人 , 当地人 口 不过 5 万 ,


街上血 流成河 

” “ ”

深及脚踝 ,
大屠 杀之后 ,
清 军装 了 2 4 筐耳朵 回 到 昆 明 ( 255 ) 。 多么 血腥

的场面 , 比恐怖 大 片 更 惊 人 ,
这种爆炸性 的见闻 , 远远 比悬崖峭 壁 ,
奇 峰异

石更耸人听 闻 。 当年的英国读者必定争相传 闻 ,
对于如今的我们 , 也仍 然具

有心灵 的 震撼 

还 有 更 让人惊心 动 魄 的 是 中 国 的 父 母 , 他们会因 为 多种 原 因 杀 死 自 己 


孩子 。

位受雇 于教会 的 中 国 母 亲 ,
曾 告诉传教士 , 她 已 经前后 闷 死三个

刚 出 生不到几天 的 女 婴 了 。 当第 四个孩子出 生时 ,
她的 丈夫发现还是女孩 

盛怒之下 , 抓住 婴 儿 的 腿 摔 到 墙 上 , 把孩子摔死 了 ( 1 ( ) 2 ) 。 更多 的父母 ,





会 因 为 贫 苦被迫将子女或卖或弃 ,
甚至是弑婴 。 在 中 国那些 饱受饥饿的家

庭中 很 少 有母 亲 坚 定地说她们 没 有 抛 弃 己 任何 个孩子 而那些




’ ’

自 30

, ( 1 ) ,

“ ”

被抛弃 的 穷 人家 的 婴孩 ,
有 的会 生生被狗 啃食 ( 1 02 ) 。 莫理循途经 当 时正


“ ”

在 闹 饥荒 的邵通城 , 发现弑 婴 普遍存在 ,


据此地传 教士说 ,

天他发现


狗 正在 吃前 天 晚上从墙 内 扔 出 来 的 婴 儿 ,
那孩子还 活 着 , 小小 的手臂被 狗 咬


得嘎吱嘎吱响 ,
肉 被生生地扯下来 , 孩子微弱 地哭 咽 着 ,
然后很快便死 了 

“ ”

而这里 每天都能看到 死去 的 婴儿 ( 1 02 ) 

这些 毫无 人性 的 场 面 ,
这些极端化 的 人 和 事 ,
都给大英帝 国 和西方世界

的读者们 带来 了 极 大 的 心灵 震撼 。 任 谁读 到 看 了 这 种 非 人 间 的 血 腥残 忍 的 场

面 ,
都会 目 瞪口呆 。 这么震撼 的 奇 闻 奇观 , 再奇峻的 山 水风景也不会有这样

的效果 。 同时 ,
这些记 录 也 给 中 国 社会 留 下 了 珍 贵 的 史 料 ,
对于社会历史 的

研究都 是很 有 价 值 的 

二 、 写作立场 : 公正 客 观

当 时西方人写 的 旅华 游 记 ,
绝大多数带有 明 显 的 东方主义色彩 ,
惯于将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中 国 人妖魔化 。 萨义德在 《 东 方学 》 中提出 ,


东方 主义是西方 的 特产 ,
是 

” “

种 根据 东方在欧洲 西方经验 中 的 位置而处理 、 协调 东 方 的 方式 ,


而 东方是

欧洲 最深 奥 、 最常 出 现 的他者形 象 , 东方有 助 于西方将 自 己 界定 为与东方相




对照 的 形 象 、 观念 、 人性 和 经 验 ( 2 ) 。 西方往 往将东方妖魔 化 ,
突 出 其愚昧


与残忍 , 背后 的 目 的 是在 意 识 形 态 上论证 西 方 殖 民 野心 的 合法 性 ,
用以控


制 、 重建 、 君临东方 ( 4 ) 。 这 种 对 于东 方 的 观念 , 存在 于各类有关东方 的 知


“ ”

识之 中 ,
并由 科学家 、 传教士 、 学者 、 商人 、 士兵 等共 同 书写 ,
它们互

相 交织 成 -

张巨 大的关于东方 的认知谱系 , 不 断相互 回 指 和 引 证 。 萨义德对




这类 东方 知 识 有 两个最 大 的 担忧 : 扭曲 与不准确 , 即 过于教条化 的概括和




过 于 狭 窄 的 定 位带 来 的 不 准 确 ( 1 1 ) 

莫 理循 游记是难得 的 欧 洲 内 部 对 东 方 主 义 有 所 反 思 的 作 品 , 他有 意识地


“ ”

极力避免 扭 曲 和不准确 , 秉笔直书 ,


公正 客 观的 写作立场 ,
是 莫理循 游 记

获 得成功 的 另 一

大原 因 。 莫理循游记还驳斥 了 很 多 同类作 品 中 ,
对中国扭曲

和 不准 确 的 说法 ,
把 中 国 人从妖魔 还原 为 人 。 莫理循写这篇游记 时 ,
没有任

何官方背 景 , 甚至连职业 都 没 有 ,
他 的背后 没有 任何人 的 指 派 ,
他是 一

个仅

从 他母 亲 手里 借 了 4 0 英镑 的 流浪青年 , 因 此 他写这部游记时 , 没有服务 对象



的要求 没有利益 的要求 这成就 了 游记的 大亮 点 客 观性


, 。 : 

“ ”

传教 士作 为最早来 到 中 国 的 西方 群 体 , 是西方有关 中 国 知识 最早也



最权威 的 生 产 者 。 其 中 不乏许 多带有东 方主义 色 彩 的 偏 见 。 最典型 的偏 见之





就是认 为 中 国 人愚 昧 落 后 、 冥顽 不 灵 。 这主要是 因 为传教士在 中 国 的传

教工作进 展非 常不顺 ,
传教士们 普遍认为 中 国 人是 同 犹 太人 一

样冥顽不灵 的

异教徒 , 极 其 愚 蠢 地拒绝 接受上帝 的 福音 



莫 理循 没 有 简 单地 将 这 种 行 为 归 结 为 中 国 人 的 愚 蠢 和 野 蛮 。 相反 ,
他认

为失 败 的 主要原 因 在传教 士 自 身 。 他从宣 教 内 容 和 宣 教方式 两 个方 面 ,


来更

加 全面深刻地反思这 种 现象 。 首先 , 从宣 教 内 容 上 看 , 基督 教 主 张博爱 ,



出 如 果 他不恨他 的 父 亲 却 来 皈依我 ,
我 不会 收 他 做我 的 信徒 的 , 因为我是


教 人与其父生疏 的 ,
而 中 国 社会 的 宗 法 制 度 就 建立 在 祖先崇 拜 基础 上 , 强调

孝亲尊父 , 这 两 者 在根本理念 上 产生 尖 锐 矛 盾 ,
那 种要求痛恨 父 亲 而皈依宗

1 1 


J ou r
na l  o f  M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g  S t u d e s

 i

教 的 做法 , 完 全不 合 乎 中 国 的 国 情 。 莫 理循对此 给予充分 的 理解 , 他特别强



调 中 国 是文 明 古 国 , 有 自 己 完 整 且历 史 悠 久 的 信仰 体 系 ,
对西方又缺乏 了 解 

因 此 无法轻 易 接受 对 方 的 观念 , 少有 人皈依基督 教 ,
是非 常合情合理 的 

中 国 是强 大的 民族 , 它 见证 了 埃及 、 亚述 、 巴 比伦 、 波斯 、 古 希腊

和 罗 马 的 兴 衰 岁 月 如梭 它 仍 然 存在 且是唯 的 文明 古 国 我们 太


, , ,

过忽略 中 国 的 历 史 了 , 忽略 了 其 礼仪政体 、 风俗 宗 教 , 忽略 了 其很难 学



会的 语言 , 也忽略 了 中 国 人 的 偏好 、 成见和倾 向性的 判 断 , 都是千年历



史的沉淀 。 传教士 来到 中 国 , 阐 述 基督教义给 中 国 人 听 ,


希望奇迹能够

帮 助 他们 但其 实 他们 说 的 语 言 对 听 者 来说 片 漆黑 难以理解


、 。 ( 7 1 

莫理循拒绝偏 见 , 没有 偏 听 偏 信传教 士 的 说法 ,
他根据 自 己 接 触到 的 实 际情


况 , 根 据人性纯真 的 原则 ,
做 了 更为 真实客 观的 记录 , 这样 的 记录是经得起

实 际推敲 和 历史考验 的 , 因 而才是最可贵 的 



而面对不愿接 受 福 音 的 中 国 百 姓 ,
许 多传教 士采取 的宣教方式是恐吓 

他们 威胁那 些拒绝接受基督信仰 的 中 国 百 姓


那些 听过基督 教教 义却 仍然 冥

顽不化 的 人 ,
毫无疑问 会下 地狱 。 他们无药 可救 ,
他们 本可 以 信奉却 选择不

信 , 如 果他们信了 , 他们 将 永 久 受 益 , 如 果他们不信 ,
他们 的惩罚 也是永 久


的 ( 66 ) 。 拒绝信 教 就要 遭 到 威 胁 和 诅 咒 。 莫理循指 出 这种 传教 的 方式必然




引 起反感 : 如 果 中 国 人 并 不 喜欢 这 个好心 的 传 教 士 的 教 义 ,
而 中 国 又有上百

个传教士 像 他这 样 传教 ,
那么可以想象 ,
人们 会认为把他派 到 中 国来 的教会


该是多 么 令 人厌恶 。 ( 67 

宣 教失 败是 因 为传教 士对 中 国 文 化信仰 了 解 不足 ,
传教方式 不 当 等这些

问题 , 而 不 是 中 国 人冥顽 不 灵 和 愚 昧 落 后 。 如 果 没 有 莫理循 的 这 本游记 , 



有传教士 的 文字 留 存于世 ,
偏 见就很可 能误导 我们 的 历 史 印 记 

传教 士 中 流传 的 另 一

个偏见 ,
是 中 国 人不 知感恩 。 许多传教士在与 中 国

人接触后 ,
给出 了 这样 的 判断 , 即 中 国 人是实利 主 义 者 ,
甚 至 是骗 子 、 强盗 

他 们 对善 意 和 牺牲 不 知 感 恩 。 比如 ,
在霍乱横行期 间 .
叫 川 万县 的传教士对

1 1 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中 国 百 姓有求 必应 , 冒 着生命危险 挽救 了 许 多 中 国 人 的 生 命 。 但 当 时许多西



方人认 为 , 他们 的救赎 和 牺 牲 ,
非 但没有 得 到 中 国 人 的感激 ,
反 而遭 到 中 国

人的污蔑 ,
因 为 中 国 人认 为 传教 士 的 这 种 牺牲 ,
实际上是在为 自 己 死后在冥


界 积福 。 因此 .
很 多传教士们认为 : 感激 是人心 本 能 ,
但是 看起 来 中 国 人 的



心里并不具备这种 本能 。 ( 28 

莫 理循并 不 是轻 易 认 同 这种 说法 , 他又采记 了 如下 的 内 容 :
但是有 其他

的传教士告诉 我 ,
中 国 人 比任何其他 国家的人都更懂得感激 , 也最真心真

意 中 国 人会告诉你 哑 巴 把牙齿吞进肚 子里 他虽不能说 但牙齿 的 确





… …

, ,

被他吞进去 了 。 与此 同理 ,
我们 虽 然 没有表达 出 感激之情 ,
但这 并不 等 于 我


”
们 不心存感激 多 方采证 不偏 听偏信 是莫 理循 游记 的 可 贵之处

。 ( 29 ) , , 

传教 士 中 流传 的 对 中 国 人最 大 的

个指责是杀婴 。 这 种 现象确 实存在 



莫理循在 云 南 东 川 发现 了 当 地买 卖 儿童 和 杀 婴 的 现 象 。 但对于 西方人 的 普遍




“ 

看法 , 即 杀婴 ,
特别是女婴 ,
似乎是 中 国 人的

种消遣 ,
或者是 一

种怪癖

( 1 29 ) , 他 表示 坚 决 反 对 。 他对 比参照 了 许 多 外 国 作 者或传教士对 中 国 杀 婴现

象 的论述 。 这些人 的 观点 有 的 一

致 ,
有 的 相互矛 盾 。 最后 , 他多渠道地广泛

收 集 了 各 种 信息 , 经过分析 、 比对 、 判断 ,
他认 为 弑 婴 现象 被 传 教 士 夸 大 了 

其 目 的是 为 了 让我们西方人 知 道 ,
他们工作 的 异教徒们是生 活 在怎 样 的水


” “

深火热之 中 。 而杀婴 只是中 国人 在灾荒或者暴 乱 的 时候 , 面 临 特殊 的 生 存




” “

环境压力 下 , 被迫做 出 的 选择 ( 1 3 1 ) 。 而且他 认为在 中 国人 中 杀婴 的 犯罪






问 题显然 比 高 度 文 明 化 的 欧 洲 民 族 和 美 国 人 中 非 法 堕 胎 的 情 况 少 得 多

( 1 32 ) 。 莫 理循 如 果有 官 方 的 背 景 或 者 政 治 的 偏 见 ,
都不会得 出 这样 的 看法 

他这样 基 于 人性 的 纯 真 的 看 法 和 客 观公 正 的 描述 ,
才最有价值 

凌迟现象是西方旅行者 书 写最 多 的

项 中 国奇观 , 是 中 国 野蛮落后 的典

型 象征 。 但莫理循 则 认 为 其 中 夸 大 了 , 甚 至歪 曲 了 凌迟处死 的 行刑过程 。 




种刑法 以 其野蛮 残 暴 激 起 人们 恐惧 ,
但是它 一

点也不残暴 ,
无须恐惧 ,



” “

为 肢解是在死之后 而 不 是在死之前 233 凌迟 者行刑 前 般会 服 用 大




, ( ) ,

量鸦 片 ,
刽 子手站 在他 面前 ,
快速地 在 眉 毛 上方割 两 刀 ,
取两块 皮肤遮 住 双

眼 ; 接着在胸 口 迅速割 两 刀 ; 然后 直刺 心 脏 ,
囚犯瞬 间 死亡 ; 然后 刽 子手再

KB l



J ou r na l
 o f  M 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
gSt u d es

 i

把尸 体肢解 ,
罪犯就支 离 破 碎 的 归 西 了 。 对与 中 国人言 , 死后 不得 全尸 ,



是最 大 的惩罚 ( 23 3 ) 

莫理循不 囿 于 偏 见 , 对 中 国 人 的优点 和 长处 , 也公正 无私 的 记 录 下 来 



他 曾 盛赞 长 江险 滩上 的 船 工 , 对他们 在 面 临 危险 时 表现 出 来 的 勇 敢沉着 、 

敏灵 巧 ,
深感钦佩 

船顺 着河水时 隐 时现 ,

点小错 ,

丝慌乱 , 船 就 会撞 到 岩 石 上 粉

身碎骨 , 河 面 就将 浮 满 尸 体 

我心跳 几乎停止 , 整个人都吓 呆 了




船 上 的 两 人 奇 迹般地躲 开 了 江 中 的石 头 , 如 果 稍 有 迟疑 , 我 们 就会被撞

成碎 片 , 或 葬 身 旋涡之 中 。 费 了 九牛二 虎之力 后 ,


我们 又划 入 了 平稳安

全的 水域 中 了 。 船 员 们 开怀 大 笑 。 我 并 不 知道他们 是 怎 么 做 到 的 , 但是

我 对他 们 表现 出 来 的 沉 着 冷静 、 敏捷 灵 巧 由 衷 敬 佩 。 ( 1 6

1 7 

莫 理循写 出 了 中 国 船 工 的 强 壮 、 机智 、 果敢 、 乐观 ,
这 与 西方 一

贯流传的 中


“ ”

国人如 行尸 走 肉 般瘦 骨嶙 峋 的形象 , 大相径庭 



此外 ,
莫 理循 多 次 赞颂 中 国 人 的 智 慧 , 尤 其 是 中 国 人 的 记忆 力 。 他曾经


“ ”

特意举 了 昆 明 一

位电报员 的实例 告诉大家 中 国 人 的记忆力 到 底有 多 强 




二级 电报员 张 先生 能够背 出 密 码本 里 所有 的 1
万组数字 (
每组 4 个数字 ) 


及所对应 的汉字 ( 1 69 ) 。 而对于 中 国 人不擅长创造性思维 的 原 因 ,


莫理循也


没有将其 归 结 为 智 力 缺陷 , 而 是从 中 国 的 传 统 出 发 ,
认为 创造就意味着不

敬神 依照惯 例 做 些事 情 按照这样 的思维发展下去 当然 在智 力 发展方




, . ,

面记忆能力 最强 ( 1 69 ) 。 破除对 中 国 人 的妖魔化 ,


肯定 中 国 人的优点 和 长

处 ,
莫 理 循 这 种 客 观公 正 的 写 作 立 场 ,
让他作 品 的 真实性远超他人 ,
也是他

游记获得肯定 的 重要原 因 

结 

面对落后 的 中 国 ,
莫 理循采取公正 客 观 的 报 道 .
面对苦难 中 的 中 国 百 姓 

1 2 


现 代 传 记 研 究

莫 理循愿 意平等对待 , 以 兄弟 相称 ,
并抱有深切 的 同情 。 他 多 次 提 醒游记读


者 :
我们生 活在西方文 明 社会 ,
具有 天 然 优势 .
很 难 体 会我 们 的 兄 弟 


国 同 胞们 身上背负 着 多重 的担子 ( 1 ( H ) , 这些他不但在游记 中 做 了 大量 的 记



载 ,
还影 响 了 他的人生走 向 , 他 完 成 这 部 游记后 就再也没有 真 正 离 开 过 中 国 

并做 了 许许 多 多对 中 国 人 民 有益 的 事情 ,
这是后话 

致谢 【
A c k n ow l ed
geme n t 

“ 

本 文 为 中 国石油 大学 ( 北京 ) 引 进 人 才 科 研项 目 现代 知识分子 的 意识形态 困 境


“ ”
( 2462 t 1 7 Y J RC 0 0 4 ) 和 读 者 对叙 事 特 征 阅 读 反 应 的 实 验性 研 究 ( 246 20 1 7 YJ RC0 0 6 ) 

阶段性成果 , 得到 中 国 石 油 大学 ( 北京 ) 引 进人才科研启 动 基金 的经费 支持 ,


作 者 谨致


谢忱 

本 文受益于 《 现 代传记研究 》 匿 名 评审 人提 出 的 修改 意 见 ,
作 者谨致 谢忱 

Ou ra c k n ow a n dg r a o ec t T h e
l ed

eme n t t i t ud e
go o t t h er esea rc h p r

I d e o og c a
l i 

” “
D i l e mm afo r  M od e r n  I n t e l l ec t ua l s a n d AnE m p i r i ca l S t ud
yo
fRe a d e rR e s
po n s e s  t o


Na v eFe a t u r es
po n s o r e d  b y  C h n a  U n Be
r ra s v e rs t o fPe t r o eum




i i i i
y
i i l 

W ea r e
g ra t efu l  t ot h ee d i t o r  o f  Jo u r n a l  of  Mo d e r n  L fe  W r i i t i n
g  S t u d es  a n d  t h e

 i

a non

m o u sr ev e w e r sf o r h e i t i rs u
gg
es t i o n s  a n d  co mm e n t s 

注释 【
No t e 

文 中 引 用 的 莫 理循 游 记均 译 自G E . .
Mo r r i son .
 h CT z / mz 

of a  Q u i e t  J o u r n ey a c ros s  C h i n a  t o  B u L o n d o n Ho ra c eC o xW n d so rH ous e 1 8 9 6 ^





rma .

i , .


 

随文注 出 页码 

引 用 文献 【
Wo rksC i t ed


Ba t t en .
C h a r l esL J .
r .
 P l e a s u ra b l e  I n s t ruc t i on  :  Fo r m  a n d  Con ve n t i o n  n  Ei g h t ee n i

Ce n t u ry

Tra v e l L i t e ra t u re .
Be r ke l ey : U n i ve r si t
yo fCa l i fo r n a i ,  1 97 S 

M M

C oo k e . S m o n i .  I nne rJ ou r n e y Tr a v e : l  W r i t i n


g a s L i f e Wr i t i ng .  Th e  R o u t l ed
ge  Com pa
n on

i

t o  Tra v e l  W r i t i n g .
 Ed .
 Ca r l  T h om p s on .
 N ew Y o r k  :  Ro u t l ed ge  2 0 * 1 5 .
5 4 7 1 

F us se l l ,  P a u  A b r oa d  B r l .


i t i sh  L i t e ra r
y
Tr a v e l l i n
g
Be t wee n  h e Wa rs t . O x f o rd : Ox f o rd

Un i ve rs i t
y
P ress  980 , 1 

“ ’ 

Ho , J a n ce  i .
T h eS p a t i a l  mag I i na t i o na n dL i t e ra r
y
Fo r mo fCo n r ad s Co l o n a F c t on s
i l i i .

J o u r na l  of 
Mod e r n L  i t e ra t u re 3 0 . 4 ( 2007 ) : 1 1 9 

Morr i s on .  G E An A us . .
 t ra l i a n  i n  Ch i n a   Be i n
g
he :
t  Na r ra t i ve o 
f 
a Qu i e t  J o u rn e
y 
a c ros s  C h i n a

t o  Bu rm a .
Lo n d o n Ho r a c eC o xW:
i n d so r Ho us e ,  1 896 

莫理循 : 《 清 末 民初政情 内 幕 : 〈 泰晤士报 〉 驻北京 记者袁 世凯 政 治 顾 问 乔 ?


厄 ?

莫里循 书

1 22


J o u rna l  o f  M od e m  L i fe W r i t i ng  S t u d e s

 i

信集 》 ( 上册 ) ,
骆惠敏编 ,
刘桂梁等译 。 上海 : 知 识 出 版社 , 1 986 年 

[ Mor r i s on , G . E .  Th e  Co r r es po n d e n c e  of 
G E Mo r r


i so n .  Vo l 1 .  Tra n s .  L i u Gu i l i a n
ge
t a l .
 Ed 

L uo  H u m i i n S h a n

gh
a i
: K n o w l ed

eP re s s ,  1 986 .



N i xo n .  R o b  L o n d o n  Ca . l l i n
g : V .
S .
 Na pa u i l Po s t c o l on i a l  Ma n da r i n .
Ox fo r d : Ox f o r d

Un i v e rsi t
yP re ss 
1 992 , 

西里尔 ?
珀尔 : 《 北京 的 莫理循 》 ,
窦 坤 等译 。 福州 : 福建教育出 版社 , 2003 年 

[ Pea r l , C y r i l .
M o r r i s on  o
f  Be i

i ng .
 T r a n s  D o u K u n  e  a

t l . Fuz h o u  Fu :

i a n  Ed u c a t i on

Pre ss , 2 003 .



萨义德 : 《 东方学 》 , 王宇根译 。 北京 : 生活 ?


读书 ?

新 知 三联 书 店 , 1 99 9 年 

[ Sa d i ,  Ed w a r d  Or . i en t a l i sm .
 T r a n s  W a n g  G e n y u  Be
. . i

i n
g : S D X J o n i t Pu b l i s h i n


Co .
,  1 999 .



T h o m ps o n , Ca r l .
 Tra v e l  W r i t i n

.  N e wY o r k Ro u :
t l ed

e , 2 0 1 1 

1 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