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 : 中医与阿育吠陀的跨文化比较

苏 婧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在世界传统医学大家庭中,中医与阿育吠陀 历 史 最 为 悠 久,文 章 对 中 医 与 阿 育 吠 陀 在 文 化 上 的
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建立在中印古老文明及其 智 慧 结 晶 基 础 上 的 中 医 与 阿 育 吠 陀,其 代 表 性 的 哲
学观念分别是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两者的相同点 体 现 为 一 种 生 态 适 应 论 的 整 体 医 学 观,但 两 种 传 统
医学在哲学观、宗教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亦存在 深 层 次 的 不 同,与 中 医 朴 素 的 唯 物 辩 证 色 彩 对 比,
阿育吠陀是较为唯心主义的,且南亚特色的种姓制度 和 民 俗 地 理 风 貌 孕 育 了 其 更 为 发 达 的 外 科 及 锁 骨
以上特殊外科的传统.
关键词:中医;阿育吠陀;天人合一;梵我一如;跨文化比较
R2;
中图分类号: R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197(
2019)
08-
0001
-09
DOI: 11954/y
10. tct
yy.
201908001

Cr
oss
-cu
ltu
ralCompa
ris
ono
fTr
adi
tiona
lCh
ine
seMe
dic
ineandAyu
rve
da
SuJi
ng
(
Schoo
lofHuman
ity,
Tsi
nghuaUnive
rsi
ty,
Bei
jing100084,
Chna)
i

Ab stract:Trad
iti
onalCh inesemedicne(
i TCM) andAyu rvedahav et helongesth i
st o
ryint hewo r
ldt rad
itionalmedic
inef amily.Based
ont heanci
entCh ine
seandI nd
iancivi
liz
ationsandt heirwi dom,
s ther epresentat
iveph il
osophica
lc onceptso fTCMandAyu rvedaare
theun it
yofmanandna t
ureandBr a、hmtma ikyam. S imil
arit
iesoft hetwoembod iedinak indofe colog
icaladaptat
iont heoryv i
ewo f
hol
isticmedic
ine,butthetwot r
adit
ionalmed i
c i
nei nsucha spectsasph i
losophy,r el
igon,
i wo r
ldou tlook,thevaluesarea lsod if
ferin
thede ep.Whi
leTr adi
tionalChinesemed i
cineisd ialecti
calandma te
r ia
lis
tic,Ayur vedaisrelat
ivel
yi deal
ism, andthecha rac
terist
icsof
thec a
s t
esyst
emandt hef o
lkcustomgeog raphicf e
at uresoft heSout hAs iagaveb irthtothemo redev el
opedt hetradi
tiono fsurg y.
er
Ke ywo rd :
s TCM Ayurveda TheUni
; ; tyofHumanandNa tur ;
e Brahm Tma ikyam

  2017 年 1 月 18 日,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 出 访 世 界 卫 生 组 收入 国 家 平 均 6% 的 人 口 因 医 疗 费 用 支 出 而 陷 入 极 端 贫
织,与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共 同 签 署 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困”[2].
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 一 路”卫 生 领 域 合 作 的 谅 传统医学作为 人 类 文 明 演 进 的 宝 贵 财 富,不 仅 曾 经 为
解备忘录》,习近 平 同 志 在 签 字 仪 式 上 指 出:“要 继 承 好、发 各个民族的繁衍 生 息 作 出 过 卓 越 贡 献,在 健 康 观 念 转 型 和
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 包 容 的 心 态 促 进 传 统 医 学 与 医疗模式创新的今天,传统医 学 由 于 其 相 对 廉 价 可 及,以 及
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为 推 动 传 统 医 “治未病”“天 人 合 一”“辨 证 施 治”等 理 念 的 辩 证 性 与 前 瞻
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 促 进 人 类 健 康、改 善 全 球 卫 生 性,在应对全球化、城市化、老 龄 化、疾 病 谱 变 迁 以 及 环 境 生
治理作出更大 贡 献,实 现 人 人 享 有 健 康 的 美 好 愿 景.”人 人 态危机所带来的种种健康挑战方 面 依 然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Un
享有健康,即全民健康覆盖( i
ver
salHe
alt
hCove
rage),是 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世界 卫 生 组 织 在 第 62 届、第 67 届
世界卫 生 组 织 2014-2019 年 全 球 工 作 规 划 中 最 重 要 的 总 世界卫生 大 会 两 次 通 过 《传 统 医 学 决 议 》,并 先 后 颁 布 了
体目标之一,即“确保全球所有人 口 都 能 获 得 有 效 质 量 保 证 《
2002-2005 年传统 医学 战略》以及《 2014-2023 传 统 医 学
的促进、预防、治疗、康复等健 康 及 卫 生 服 务,并 且 不 因 为 支 战略》,呼吁各国酌情将传统医学 纳 入 国 家 医 疗 卫 生 保 障 体
付这些服务而 遭 受 经 济 困 境”[1]. 然 而,全 球 发 展 不 平 衡、 系,不断改善传统医学的安全 性、有 效 性、可 及 性,推 动 传 统
不充分以及复杂 国 际 形 势 下 的 局 部 战 争 与 饥 荒,使 得 当 今 医学可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全球“仍有 4 亿人口无法获得 最 基 本 的 医 疗 卫 生 服 务,中 低 我国是传统医 学 传 承 与 发 展 的 全 球 表 率,不 仅 将 对 传

收稿日期:2019
-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 18ZDA321)
作者简介:苏婧( 1983- ),女,博士,清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健康传播、跨文化传播.

万方数据 — 1 —
统医学的尊 重 写 入 了 1949 年 宪 法,而 且 国 家 不 断 完 善 政 医 (Tradi
tiona
l Chi
nese Medi
cine)、古 印 度 传 统 医 学
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开 展 传 统 医 学 的 教 育 与 研 究,各 (
Ayurveda,也 称 阿 育 吠 陀)、阿 拉 伯 医 学 (Unan
iMed
icne,
i
地各级医院均提 供 传 统 医 学 产 品 及 服 务,且 费 用 纳 入 政 府 也称尤纳尼医学)、自 然 疗 法 (
Nat
uropa
thy)、整 骨 疗 法 (
Os-
医疗保障体系,是 全 球 为 数 不 多 的 传 统 医 学 与 现 代 医 学 整 t
eopahy)、顺势疗 法 (Home
t opathy)、脊 椎 指 压 治 疗 法 (
Chi
-
合运行的国家 [3].上 文 提 及 中 国 与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签 署 “一 rop
rac
tic)及其他(包 括 源 于 日 本 的 手 法 治 疗,如 以 拇 指、手
带一路”备 忘 录 正 是 在 这 一 意 义 上 达 成,因 为 中 国 发 起 的 掌等按压身体的某些点,以及催 眠、康 复、意 念 等 精 神 疗 法)
“一带一路”倡 议,其 目 标 是 促 进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共 同 福 等八大类型 [4],见图 1.
祉.毫无疑问,健康是全球人 类 命 运 的 最 大 公 约 数,传 统 医 其中,由于南亚在古丝绸之 路 上 的 战 略 地 理 位 置,古 印
学传承与发展的 中 国 模 式,将 有 望 为 普 遍 处 于 发 展 中 阶 段 度传统医学阿育 吠 陀 与 我 国 传 统 中 医 尤 其 有 着 悠 久、深 厚
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借鉴与启发. 的跨文化交流历史.医学如药王孙 思 邈《备 急 千 金 要 方》中
遗憾的是,对已有文献的研究 表 明,关 于“一 带 一 路”背 便记载着耆婆 “治 恶 病 三,方 十 一 首,论 七 首”. 耆 婆 (
Jiva
-
景下如何发展传 统 医 学、促 进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延 续 这 一 议 ka,也译为耆婆伽、耆域、侍缚 迦 等)曾 担 任 古 印 度 摩 竭 陀 国
题,中国的学术界 表 现 得 较 为 中 国 中 心 主 义 和 汉 民 族 中 心 频婆娑罗王与阿 阇 世 王 的 御 医,是 古 印 度 历 史 上 最 负 盛 名
主义,至少也存在颇为明显的 学 术 盲 区;即 对 于 其 他 国 家 和 的神医,地位类似我国医学史 上 的 扁 鹊,在 我 国 敦 煌 也 曾 出
地区传统医学知之甚少和不 甚 重 视. 目 前 国 内 学 术 研 究 的 土梵文与于阗文 的 双 语 医 术 《耆 婆 书》,吐 鲁 番 地 区 出 土 的
着眼点往往在于 中 医 药 要 如 何 利 用 这 一 新 的 历 史 契 机 “走 唐永隆二年旅帅 张 相 欢 墓 志 亦 提 及 耆 域 与 龙 树,这 些 均 说
出去”“国际化”,得 到 世 界 更 多 国 家 的 认 同 和 接 受,认 为 中 明 印 度 传 统 医 学 对 我 国 的 熏 习 [5]. 反 之,阿 育 吠 陀
医药产业迎来了宝贵的全球贸易机遇期. (
Ayu
rveda,梵文 Ayu
r意指“生命”,
Veda 意 为“知 识”)本 无
然而事实上,人 类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多 脉象之学说,后期相关医书中 出 现 切 脉、脉 内、常 脉 等 概 念,
彩、不一而足的世 界 文 明,很 多 国 家、尤 其 是 “一 带 一 路 ”沿 “一呼脉再动,二吸脉再动,呼 吸 中 间 脉 存 五 动,此 时 常 脉”,
线国家均有着与自身传统文化和 宗 教 信 仰 浑 然 天 成 的 传 统 与《黄帝内经• 素 问》(卷 五)极 为 相 似,这 些 也 印 证 了 我 国
医学体系,至今仍 存 在 的 传 统 医 学 疗 法 和 治 疗 技 术 包 括 中 传统医学对古印度传统医学的影响 [6].

●一commonly u鬻s fh詹thempy/thempea ric technique

■一卯用ef拥凸u粥抽扛therapy/ther#peut;c technique
回一u辨me坩peu晰fou曲
图 1  传统医学疗法和治疗技术

  南r example,many informal rM5¨fems


本研究旨在以跨文化比 较的视 inAfrica
角,整 and
理、 分析中医与阿 m衙m匹
Lalin^mw肿u甜herbal 族几千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及与 疾 病 斗 争 过 程 中 酝 酿 形 成
育吠陀在哲学观、 世 界 观、 生 命 观 等 方 面 的 异 同, 从 而 促 进 并 不 断 发 展 的 集 实 践、方 法、知 识 和 信 仰 于 一 体 的 医 学 体

for examp{e,油,haitond,some u鲥TH
commonly
我国学术界对于 阿 育 吠 陀 的 认 识,推 动 一 带 一 路 背 景 下 “ ”
fherapi器incotporctP 系,
ncuPqncture and 4cuPf懵ufe
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 学 思 想 与 独 特 的 生 命 观、健 康
传统医学间的相互了解,联手 突 破 科 学 主 义 的 话 语 陷 阱,在 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自然科学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type ofmet'uat fberopy
全球范围内得到 更多的 used
文m化rtodmonal
认 同,使 Ch眦se
传 统medtclne
医学纳入更多发 医学的起源是人类文明演 进 的 结 果,自 人 类 诞 生 以 来,
展中国家的医疗体系.
4 生命的延续与 传 承 便 是 亘 古 不 变 的 命 题. 考 古 证 据 显 示,
refersfo rnenudthcmpyofJol竹ncse o由ininwhichpre巧ure括eppJiedwiththum畦palms,}fofo ce,£口m pointsorthe 6。dF
1  中医学概述 作为世界四大文 明 古 国 之 一 的 中 国,在 旧 石 器 时 代 和 新 石
器时代,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 卫 生 保 健 知 识,如 南 巢 北 穴
中医学( T rad itiona lC h
ine seMed
Cheesemd,cme ic ine, TCM)是 中 华 民
’∞mpon帅f o,trod;bonaJ rhat co肿5讷抖moyem¨0m州I坩f∞nond:equto
cfbreolhmj en^口n∞ne,bⅣofvIf酊en州rⅫ7胂me
r,'on ro bodyfo

— improve
2 —
cⅡcu|毗诂n ond enhon弹immunP function
万方数据
的居处卫生文化、火的发明使 用 与 熟 食 卫 生 文 化、自 山 顶 洞 南亚次大陆伊斯 兰 化 后 传 入 的 希 腊 - 阿 拉 伯 医 学,在 各 地
人开始的土葬文 化 等,均 有 效 地 提 高 了 原 始 人 类 抵 御 自 然 区称呼有所不同;自 然 疗 法 和 顺 势 疗 法 同 样 不 是 诞 生 于 印
疾病的能力,促进了文明的传 承繁 衍 [5].尤 其是 原始 舞 蹈、 度本土,而是从近代西方传 入.此 外,悉 达 医 学 主 要 流 行 于
音乐和体育的发展,极具 中 华 文 明 特 色.如 1987 年 河 南 舞 印度南部的泰米尔地区、用泰 米 尔 语 传 承,其 与 阿 育 吠 陀 的
阳出土的 16 支骨笛,距今 8000 多年历史,已具备七 音阶 结 基础理念并无本 质 差 异,但 在 实 践 上 基 于 地 域 和 民 族 差 异
构,除了祭祀等 仪 式 需 要 外,也 可 以 起 到 愉 悦 身 心 的 作 用; 有所不同,尤其擅长矿物药的 提 炼 和 使 用,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再如《吕氏春秋 • 古 乐》记 载 舞 蹈 的 发 明,“昔 陶 唐 氏 之 始, 是占星术( i)、曼 陀 罗 (man
man t
riam)和 药 物 (marun
tu),也
阴多 滞 伏 而 湛 积.水 道 壅 塞,不 行 其 原,民 气 郁 阏 而 滞 著, 有学者认为悉达 医 学 是 阿 育 吠 陀 的 分 支,并 不 构 成 完 整 独
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 之”,已 可 见 导 引 术、五 禽 戏 立 的 医 学 体 系;并 认 为,瑜 伽 是 阿 育 吠 陀 体 系 中 的 修 炼 方
的雏形,着眼于强身健体. 法,不涉及药物的使用,也未 构成 多维 的医 学体 系 [9].换 言
西周自秦汉将 近 一 千 多 年 的 时 间,中 国 古 代 自 然 哲 学 之,古代阿育吠陀 的 概 念 外 延 是 大 于 今 日 印 度 政 府 所 言 的
从巫术的羁绊中 逐 渐 脱 离 出 来,不 断 运 用 到 医 学 养 生 的 实 阿育吠陀的.
践中,中 医 理 论 体 系 初 步 形 成,标 志 是 《黄 帝 内 经 》的 成 与中医类似,阿育吠陀也 在 印 度 河 文 明 时 期 开 始 酝 酿,
书 [5].《黄帝内经》开 宗 明 义:“阴 阳 者,天 地 之 道 也. 万 物 如哈拉帕遗址中 就 有 火 的 使 用 和 城 市 的 踪 影,尤 其 是 城 市
之纲 纪,变 化 之 父 母,生 杀 之 本 始,神 明 之 府 也.治 病 必 求 中公共浴室与下 水 道 的 建 设 遗 址,惊 人 地 彰 显 着 古 印 度 公
于本.”[7]这不仅凸 显 了 中 医 理 论 赖 以 奠 基 的 哲 学 基 础,即 共卫生观念的先进 [10]. 公 元 前 1500 年 左 右,雅 利 安 人 迁
天道自然与医法自然;治病“求于 本”而 不 是“求 于 巫”,也 表 入古印度地区,南亚次大陆进 入 吠 陀 文 明 时 期,婆 罗 门 教 逐
明人们对自然界 客 观 规 律 认 识 的 不 断 深 化,自 此 中 医 发 展 Veda),
步形成,阿育吠陀在这一时期渐 成体 系.所谓 吠陀(
走向正途. 本义是知识,婆罗门教中专指 古 梵 语 创 作、用 于 颂 神 祭 祀 的
尔后,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 的 发 展,对 传 统 中 医 不 断 浸 诗歌与文献.经 典 的 四 部 吠 陀 本 集 之 《梨 俱 吠 陀 》(
Ri-
gve
-
融,逐步构建出包括阴阳学说、五 行 学 说、脏 腑 学 说、经 络 学 da)和《阿闼 婆 吠 陀 》(At
har
vaveda)均 含 有 一 些 涉 及 生 命、
-
说、气血学说等在内的用于阐 释 生 命 机 理、疾 病 发 生 与 防 治 人体、疾病的内 容,但 吠 陀 本 集 时 主 要 使 用 咒 术 祛 病 延 年,
治疗原则的一整 套 理 念 体 系,并 在 不 断 实 践 的 过 程 中 形 成 医学尚未从巫术中脱胎.
了包括生 理 (解 剖)学、病 理 学、诊 断 学、植 物/药 物 学、临 床 公元前 5-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 纪 左 右,古 印 度 进 入 古
学、针灸学等在内的一整套 方 法 技 艺. 其 中,基 于 经 络 腧 穴 典哲学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黄 金 时 期. 阿 育 吠 陀 与 古 印 度 哲
的针灸疗法、特色脉诊以及基 于 辨 证 施 治 理 念 的 方 剂,体 现 学的发展相得益 彰,亦 体 现 出 系 统 观、整 体 观 的 特 色,随 着
了中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迥异的文化特色. 奥义书的先哲们 探 索 宇 宙 之 根 本 原 理 的 奥 秘,有 关 人 类 与
中医学是中国 古 代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的 代 表,也 具 备 丰 富 自然的关系、健康与疾病的 认 识 被 不 断 知 识 化、体 系 化. 古
的辩证法思想 [8],中 医 学 力 图 从 物 质 世 界 寻 找 万 物 发 生 发 印度婆罗门教六大哲学派别 中,数 论 派 的 二 元 论、胜 论 派 的
展的原因,根据道 - 气 与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整 体 地、联 系 地、而 自然哲学观、正理 学 派 的 逻 辑 学 等 均 在 不 同 层 面 促 进 了 阿
非割裂地、静止地解释生理现 象、心 理 现 象、疾 病 现 象,从 不 育吠陀的理论建 构,释 迦 牟 尼 佛 法 中 亦 有 不 少 涉 及 医 学 与
割裂疾病与健康、身体与心理、人 与 自 然 以 及 人 体 内 部 各 脏 健康的比喻和类 比 [11].在 这 一 基 础 上,《阇 罗 迦 集》(
Car
a-
腑器官之间的关 系,因 此 亦 有 学 界 大 家 认 为 中 医 文 化 的 本 kaSamh
ita)和《妙闻集》(
Sus
rut
aSamhita)的问 世 标 志 着 阿
质在于其是一种 生 态 医 学 适 应 理 论 [5],与 中 华 文 化 的 洪 流 育吠陀成型.与《黄 帝 内 经 》中 的 岐 伯 类 似,阇 罗 迦 和 妙 闻
同一节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都是传说中的作 者,两 本 医 书 实 际 上 历 经 了 多 人 多 年 的 编
2  阿育吠陀医学概述 纂完善,一直流传使用至今.
阿育 吠 陀 (Ayu
rveda),也 被 翻 译 为 生 命 吠 陀、阿 输 吠 在古印度哲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阿育吠陀,
其基本理
陀、吠陀医学,在梵语中指关 于 生 命 的 知 识 体 系.本 研 究 使 见表 1.三因,也称三元素、三督夏(
论是三因五元说, tr
ido
sa),
在我国敦煌出土的古籍中也被译为三俱、三毒、三相[
12],即风
用阿育吠陀的概念,而不用印 度 医 学、印 度 传 统 医 学 或 古 印
度医学,一是因为 用 现 代 民 族 国 家 的 称 谓 和 边 界 很 难 丈 量 (
vaa)
t 、
胆(i
pt
ta)和痰(
ka a)
ph 三种能量,
可感而不可见.阿育吠
流动的传统文化现象,阿育吠 陀 酝 酿、成 熟 于 南 亚 次 大 陆 的 陀认为, 人体的功能由三因生发,疾病的产生是内外因作用下
吠陀文明时期,其流行范围不 仅 包 括 今 日 的 印 度,也 包 括 今 三因的失衡,
因此治疗的要义是通过饮食药物的调节、心理精
日的巴基斯坦、孟 加 拉、尼 泊 尔 和 克 什 米 尔 争 议 地 区 等,因 神的调整和生活方式、居处方式等的改变,使人体恢复平衡的
此用印度医学的 概 念 容 易 导 致 认 识 的 偏 差 和 指 称 的 不 明; 状态.五元,即 土 (
pri
t i)、水 (
hv ja
la)
、火 (
te
jas)、空 (
aka
sh)
、风
二是因为目前印 度 的 传 统 医 学 不 仅 有 阿 育 吠 陀,根 据 印 度 (
va )
,
yu 最早是胜论派的概念, 而后被阿育吠陀吸纳,认为宇宙
传统医学部的官 方 声 明 (官 网 网 址:
ayush.
gov.
in),印 度 认 世界和天地万物都由这五大元素组成,人体也不例外,即五大
可的传统医学包 括 阿 育 吠 陀、尤 纳 尼 医 学、悉 达 医 学、自 然 会转化为三因,
促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运转,因此阿育吠
疗法、顺 势 疗 法、瑜 伽 以 及 藏 医 (Ayu
rveda,Na
tur
opa
thy, 陀不仅关注人体内部的平衡,也关注人与外部世界的平衡,不
i,
Unan S
iddha,Homo
eopa
thy、Yoga、
Sowa gpa)七 种,其
-Ri 仅着眼于机体的无病无疾,
更追求肉体、精神、灵魂三位一体的
中阿育吠陀诞生最早、应用最 广 泛;尤 纳 尼 医 学 实 际 上 就 是 p
充实与丰满状态(ra
sa a)
nn .

万方数据 — 3 —
鬼神论表 1  阿育吠陀主要概念


梵语 梵语异名 汉文名 汉文异名 古籍译名 主要功能 组成元素

Kapha 黏粘液素 痰 燮跋 骨骼系统 空、风

P
itt
a 无 胆汁素 胆、黄 毕哆 营养系统 火、水

Va
ta Vāyu 体风素 风 婆哆 精神系统 地、水

t i),我国古籍中也称为八术、八支.《阇罗迦集》(
angan
kaSamh i
ta)和 《妙 闻 集》(
Sus
rut
aSamh
ita)问 世
天命观
   基于三因五元学 说 的 阿 育 吠 陀 主 要 包 括 八 个 分 科 (

之 后,
a
Ca

s
r
-
a
-

哲学观的基础上,且“天人合 一”和“梵 我 一 如”表 述 类 似、精
髓相 通,反 映 出 东 方 文 化/传 统 医 学 注 重 整 体、综 合 的 思 维
模式,与 西 方 文 化/现 代 医 学 注 重 个 体、分 析 的 思 维 模 式 旨
札所 著 的 《八 支 集 》(也 称 《八 支 心 要 集 》,As
tanga
-Hr
daya 趣相悖,甚至是南辕北辙 [18].
Sami

(sa
l
hit
陀的基本学科 范 畴 八 支,即 一 般 外 科/治 身 患 (

akya
-tan
tra),异 物 去 除 科/论 诸 疮 (
s
kaya

al
ya
-

-
t
ci
k

an
t
i

r
t
si-

a)将前两本 经 典 医 书 中 的 内 容 整 合,形 成 了 阿 育 吠

a),治 疗 锁 骨 以 上 以 头 为 中 心 的 特 殊 外 科/论 针 刺 首 疾
t
a),毒 物
先谈“天人合一”.季羡 林 先 生 认 为 [18],“天 人 合 一”中
的“天”是指大 自 然,或 曰 自 然 规 律;人,即 是 人 类. 天 人 关
系是人与自然的 关 系,“天 人 合 一 ”是 中 国 哲 学 对 全 球 可 持
续发展最大的贡 献,在 解 决 现 代 危 机 方 面 亦 有 突 出 的 启 发

t
ant
r
agada
科/恶揭陀药(
儿科/童子 方 (
-tan
kauma
r
t
a
r
-
a),鬼 神 科/论 鬼 瘴(
bhr
t
a)以及强精科/论 足身力 方( va
jika
rana
-
bhu

ta
t

n
a

t
r
-
v
ya),延 年 科/长 年 方 (
a
i
r
)
天道观
dya),
a
sayana
.( 一
-

价值.在中医理论 体 系 中,“天 人 合 一 ”是 一 种 指 导 认 识 的
方法论,即通 过 对 客 观 世 界 天 文 地 理 (天 地 阴 阳 与 五 行 运
行)的细致观察 与 规 律 总 结,来 解 释 人 的 生 命 与 疾 病 现 象、
外科、特殊外 科、异 物 去 除 科、毒 物 科、鬼 神 科、儿 科、延 年 指导人类疾病治疗与养生实践 [5].
科、强 精 科 为 当 代 的 翻 译 说 法,治 身 患、论 针 刺 首 疾、论 诸 “天人合一”的思想生发 很 早,且 不 局 限 于 一 家 之 学 说.
疮、恶揭陀药、论鬼瘴、童子方、长 年 方 以 及 足 身 力 方 为 敦 煌 《周易•乾卦• 文 言》中 有 云:“大 人 者 与 天 地 合 其 德,与 日
古籍的翻译.)[11-12]可见,阿 育 吠 陀 也 广 泛 涉 及 临 床、心 理、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 合 吉 凶,先 天 而 弗 违,后 天
养生、药物等各个 方 面,与 中 医 比 较,其 外 科 及 锁 骨 以 上 特 而奉时”;《庄子• 齐 物 论》亦 云:“天 地 与 我 并 生,而 万 物 与

(气、阴阳、五行)
殊外科的知识与 实 践 体 系 十 分 发 达,成 为 与 中 医 学 跨 文 化 我为一”;《中庸》则说:“能尽 人 之 性,则 能 尽 物 之 性;能 尽 物

/————————_/\_—————弋
交流的主要方面. 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 可 以 与 天 地 参 矣.”中 医 学 奠
与中医学的连 绵 不 绝 不 同,阿 育 吠 陀 尽 管 未 随 着 南 亚 基之作《黄帝内经》即 以 “人 与 天 地 相 应 ”作 为 元 理 论,认 为
的伊斯兰化消亡,但 却 因 为 近 代 西 方 殖 民 者 的 入 侵 而 中 断 “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 地.故 天 有 宿 度,地 有 经 水,人 有
发展,一度被排斥在主流医学体系之 外.1970 年,印 度政 府 经脉”.由于天地有阴阳,因此 治 病 之 本 也 是 求 于 天 地 阴 阳
颁布印度医药中 央 管 理 委 员 会 法 令 (
Cen
tra
lCounc
ilofIn- 之道,即与自然规律吻合;又 由 于 天 地 有 变 化,阴 阳 互 转 化,
d
ian Med
ici
neAc
tof1970),标志着印度在 文化 自觉 的 背 景 因此中医辨证施治、调和致 中 的 特 点 也 就 不 难 理 解. 总 之,

解释
下重新认识到传 统 医 学 的 重 要 性 和 传 承 发 展 的 必 要 性,开
始恢复传统医学 的 临 床 实 践,将 学 位 教 育 与 传 统 医 师 注 册 解释
中医的“人与天 地 相 应、相 参”体 现 出 中 国 古 代 哲 学 朴 素 的
唯物主义思想 [5],由图 2 可见,中国古代哲学建构医学理论
认证正式纳入国家保障的 主 流 医 学 体 系. 现 今,除 了 印 度, 的过程,是从鬼神到天命再到 天 道 的 转 换,是 形 成 唯 物 主 义

政治
南亚地区的孟加 拉、尼 泊 尔 和 斯 里 兰 卡 也 从 官 方 角 度 认 可
并推行阿育吠陀,中亚、西亚和 东 南 亚 的 部 分 地 区 也 有 零 星
的阿育吠陀实践.
天地自然
的过程.因此,任继愈先生才说 [8],中国 古代医 学是 与天 文
学、数学、化学(包括炼金、制药)等 同 步 发 展 的,其 哲 学 基 础
是一致的.今 人 路 辉 写 著 《无 极 之 境》[19]《古 中 医 悟 》[20],

社会
3  同:基于“天人合一”“梵我一如”的整体医学观
前文已述,作为人类最古老 的 医 学 知 识 与 实 践 体 系,中
万物自然
也用详实的天文地理数 据 和 严 谨 的 现 代 科 学 方 法 (图 3)论
证了中医天 - 人之学的合理性.

医与阿育吠 陀 分 别 酝 酿 于 中 华 文 明 与 古 印 度 文 明 的 摇 篮

伦理
中,均烙上了各自民族深邃 悠 远 的 哲 学 思 想.就 中 医 而 言,
其奠基思想为道 - 气 理 论 与 阴 阳 五 行 学 说,尔 后 又 在 上 千 人之自然
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受到方 士 文 化、经 学 谶 纬、道 教 文 化、

心理
佛教文化、玄学文化、儒学文化 的 浸 淫,其 哲 学 根 基 可 用“天
人 合 一 ”概 述,尤 其 体 现 在 奠 基 性 著 作 《黄 帝 内 经 》
16].就阿育吠陀而言,
疾病现象等
中 [5,
13- 其奠基思 想是 吠陀 本 集、森 林
书和奥义书中提 出 的 “梵 我 一 如”哲 学 观,古 印 度 六 大 哲 学
学派之中的数论 派 和 胜 论 派 进 一 步 勾 勒 了 其 理 论 轮 廓,婆


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的文化也 都 先 后 滋 养 了 阿 育 吠 陀 的 发
展 [11,17].
概而述之,从跨文化比较角 度 而 言,中 医 与 阿 育 吠 陀 文 图 2  中国古代哲学建构医学理论的过程
化上的共同点在于医学理念与实 践 体 系 均 建 立 在 古 代 文 明

— 4 —
万方数据
建构医学理论
PITTA是重要的面向.所 谓 文 化 价 值 观 取 向,就 是 人 类 用 来 解 决
普世 性 问 题 ( unive
rsalproblem )的 思 维 方 式 和 方 法 途
径 [25].根据 Kluckhohn 和 S
trodbeck 的经典 研究 [26],文 化
价值取向可以从人性( humanna
t u
re)、人与自然的 关系( hu
-
man
-na
tur
ere
lat
ionsh
ip)、时间(time)、行动(
act
ivi
ty)和人与
humanr
人的关系( ela
tionsh
ip)
5 个 维 度 考 量. 以 此 对 比 中
印文化的价值取向,可见其在 人 性、时 间、行 动、人 与 人 关 系
四个维度上均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差 异,如 古 印 度 文 化 更 在 乎
未来、来世,而中国传统文化更 在 乎 当 下、现 世,再 如 古 印 度
文化中特色的种 姓 制 度 决 定 了 人 与 人 关 系 的 根 本,与 中 国
基于儒家文化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迥异.
VATA
然而,中印文化在人与自然 关 系 方 面 却 较 为 相 似,即 体
注:里圈是北回归线,外 圈 是 南 回 归 线,曲 线 与 圆 相 切 是 23.
5°黄 赤 交
角,引自路辉《古中医悟》
现为“天人合一”“梵我一如”的 整 体 思 维 观.“天 人 合 一”与
图 3  古太极图与天文节气 “梵我一如”的共同点在 于 均 着 眼 于 人/我 与 天/梵 之 间 的 共

再述“梵 我 一 如 ”,也 译 为 “梵 我 同 一 ”“梵 我 一 同 ” 生共存关系 [27],见图 4,阿 育 吠 陀 认 为 三 因 不 是 稳 定 的,会


(
Brahmtmaikyam).梵( brahman)是 古 代 印 度 哲 学 最 为 关
随着 季 节、时 间 变 化,但 是 三 因 之 间 不 会 转 化. 由 此 孕 育、
键的概念 [
21-
2 3],原 本 指 天 智,或 通 过 祭 祀 而 得 的 咒 力. 在 指导的中医学与阿育吠陀都 呈 现 出 一 种 整 体 观、系 统 论、生

ahmana)中,梵 的 概 念 开 始
态学的模式特色,西 方 学 界 也 将 这 种 医 学 理 念 称 之 为 整 体
梵书(也 称 婆 罗 门 书、净 行 书, Br
被用于描述创造 宇 宙 诸 天 神 祗 的 原 人,是 一 种 超 人 力 的 人 ho
医学( l
ist
icmed
icne),即在 理 念 上 强 调 人 与 自 然 和 谐、以
i
anyaka)进一步将梵多 样化,认 为梵 有
预防为主,关注生 活 方 式、作 息 规 律 和 心 理 精 神 状 态;在 实
格化的神.森林书( ar
三种不同的形态,粗 大 (如 宽 广 的 大 地 )、细 密 (如 人 的 感 觉 践时注重药食同 源,在 大 自 然 中 寻 找 治 疗 人 体 疾 病 的 物 质
与思维)和自如(如自然界的 风和 人 的 呼 吸 气 息),可 见 森 林 成分;在诊断时考 虑 因 时 而 异、因 地 而 异,更 为 细 致 地 分 析
书已经开始将梵与人相联系,认 为 梵 具 有 人 的 思 维、运 动 和 地理、气候、环境 因 素 对 人 体 生 理 和 心 理 健 康 的 影 响;在 治
疗时着眼于人体 内 部 的 平 衡,不 头 疼 医 头、脚 痛 医 脚,而 是
感官等特质,而人 也 被 包 拢 在 梵 所 创 造 的 一 切 事 物 和 功 能 l(^P11A
之中.奥义书(也 称 近 坐 书,Upanisad)是 吠 陀 经 典 的 精 华, 系统地、综合地 调 节 人 体 的 状 态. 这 些 中 医 与 阿 育 吠 陀 的
经由奥义书,“梵 我 一 如”的 思 想 得 到 了 充 分 的 阐 释 与 哲 学 相似特点,与基于 细 胞 生 物 学 和 实 验 生 物 学 的 现 代 西 方 医
的升华,并成为统摄阿育吠陀的哲学基础. 学存在显著不同.
在奥义书中,梵不仅被作为 抽 象 意 义 上 宇 宙 本 体,而 且
被认为是生命的根本,是世间 万 事 万 物 存 在 的 原 因 与 结 果.
奥义书用其特色的遮诠(通过 否定 来 表 述 肯 定)方 式,“不 是
这个、不是那个”(
Nei,
t Ne
ti)阐释出 梵的 本性 不依赖 于人 的
认识 而 存 在 的 特 点———这 个 不 灭 者 (梵)不 粗 不 细,不 短 不
长,不象火红,不象水湿,没有 光 影,没 有 昏 暗,不 是 风,不 是
空,不黏着,没 有 味,没 有 香,没 有 眼 睛,没 有 耳 朵,没 有 r_tidoight

言,无 思 想,无 光 热,无 气 息,无 度 量,无 里 面,无 外 面 ].
[
24

梵不可 目 睹,不 可 把 握,没 有 种 姓,无 手 无 脚;梵 永 恒 不 变,


无处不在,微妙灵动,是万物的源泉 [24].
PITT^
而我,即奥义书 中 的 阿 特 曼 (
atman),也 从 梵 书 和 森 林
书中被解释为人 体 及 其 各 种 器 官 和 气 息 的 概 念 中 升 华,被
描述为个体的灵 魂,亦 是 一 种 强 大 的 力 量,“阿 特 曼 是 我 的
灵魂,位于我心,小于米粒,或 麦 粒,或 芥 子,或 糜 子,或 黍 子
核.阿特曼这个我心中的灵 魂,亦 大 于 天,大 于 地,大 于 空, 图 4  三因与时间的关系
大于无,大于万有世界”[24]. 换 言 之,阿 特 曼 不 再 强 调 肉 体
4  异:宗教哲学、统治阶层、民俗地理的影响
存在的一面,而 是 强 调 灵 魂 曼 妙 的 一 面,阿 特 曼 与 梵 一 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尽 管 中 医 学 和 阿 育 吠 陀 存 在
既小也大,不可目睹,难以 描 述,却 时 刻 存 在,无 法 忽 视. 由
27],
and 相似
Time [

兰器:酱裂焉巷鬻戳籍糍篓
1 6.DoShaS 性,体 现Factors
着人类文明早期集体无意识的智慧 但诞
此,梵 与 我 (阿 特 曼)从 哲 学 思 想 的 角 度 统 一———梵 与 我 的
生于两块不同文 明 土 壤 的 两 大 古 老 传 统 医 学,亦 存 在 可 明
本质是一样的,梵决定着我,我 也 属 于 梵. 奥 义 书 中 不 断 地
显辨识的文化差异性.
强调,你就是那 (
tatt
vam a
si),这 个 我 就 是 梵 (Ayam a
tma
首先,中医 和 阿 育 吠 陀 的 宗 教 哲 学 基 础 不 同,概 而 述
b
rahama).
之,“天人合一”是朴素唯物主 义,而“梵 我 一 如”则 是 客 观 唯
在跨文化传播 研 究 中,文 化 价 值 观 及 其 比 较 研 究 一 直

万方数据h删ual㈣V w。i盘盘0偶:省岢嘶…”“呻…州“m一删“”””。”唧””卅
础willt仲en。d — 5 —
心主义.前文已述,“天 人 合 一”和 “梵 我 一 如 ”分 别 是 中 医 魂论的束缚)[31].
学和阿育吠陀的哲学基础,两 者 话 语 表 述 方 式 相 近,均 着 眼 阿育吠 陀 认 为,无 法 言 说 的 宇 宙 绝 对 存 在 神 我 ( pu-
于人与天地的关 系,体 现 在 医 学 方 面,均 讲 求 药 食 同 源、人 rusha)决定了 物 质 世 界 自 性 (
prakr
iti),神 我 知 道 自 己 对 于
体平衡、顺天而居、因 时 而 治,与 现 代 西 方 医 学 对 抗 疗 法 的 自性是唯一的,自 性 却 认 为 自 己 与 神 我 不 同. 这 样 的 一 种
理念迥乎不同.但是,即便如此,“天 人 合 一”和 “梵 我 一 如” 认知差异转化为一种宇宙智慧( mahad),继而形 成无 数个 自
仍存在着哲学上 的 根 本 差 异,并 影 响 着 中 医 和 阿 育 吠 陀 整 ahamka
我的意识( r). 就 上 述 这 些 概 念 而 言,唐 鹏 琪 [17]指
体气质和终极追求的不同. 出仅在梵语 中 存 在,在 中 文 中 没 有 对 应 概 念,尤 其 是 aha -
对“天人 合 一 ”不 再 赘 言,任 继 愈 [8]、季 羡 林 [28]、马 伯 r,其是一种自我意识与宇宙智 慧合 二为 一的 状态,是 我
mka
英 [5]等 大 家 均 反 复 强 调 了 建 立 在 阴 阳 五 行、道 - 气 理 论 上 的灵魂, ahamka
r既感悟自 我 的 存 在,却 也 没 有 与 宇 宙 智 慧
的中医的唯物主义底色.钱 穆 先 生 [29]也 提 出,“天 人 合 一” 分离.宇宙间的万物都有ahamka r,这些ahamka r之间可以
体现出中国古代 哲 学 将 天 命 和 人 生 统 筹 思 考 的 特 点,因 天 ka
转化,遵循业( rma)的 法 则,灵 魂 的 法 则 等 同 于 宇 宙 智 慧
命和人生并不可 分 割,因 此 中 国 人 并 不 需 要 在 其 他 维 度 上 的法则 [27].
寻找天命、探寻终极,这也是宗 教 信 仰 在 中 华 大 地 上 始 终 未 Ahamka
r会进一步发展成三属性( tr
iguna),包括:① 本
曾统摄一切的 原 因. 换 言 之,“天 人 合 一”的 出 发 点 和 落 脚 质的、光亮的、觉醒 的、倾 向 于 探 究 事 物 本 原 的 沙 特 瓦 (
sat
-
点始 终 是 人,之 所 以 关 注 天、观 察 天、讨 论 天、捉 摸 天,是 为 wa,也译为萨捶),它 形 成 人 们 的 感 官 和 行 动,即 眼、耳、鼻、
了人 间 的 伦 常 道 德 和 繁 衍 生 息,所 谓 “观 乎 天 文、以 察 时 舌、皮肤五知根以及口、手、足、生 殖 器 官、排 泄 器 官 五 作 根;
变”,在于人与天相资为用,相 机 而 行. 因 此,中 医 理 论 中 的 ② 惰性的、黑暗的、不 敏 感 的、倾 向 于 构 成 物 质 能 量 的 塔 马
“人与天地相参”“人 与 天 地 相 应”,归 根 到 底 都 是 为 了 现 世 斯(t s,也 译为 答磨),它 形成色、声、香、味、触 五根 境,五
ama
中人的延年益寿. 根境 进 一 步 转 化 为 地、水、火、空、风 即 五 大 元 素,这 五 大 元
然而,印 度 哲 学 中 的 “梵 我 一 如 ”却 不 同. 在 “梵 我 一 素再成为构成人体的三因即风、胆、痰;③ 不 断 运 动、以 及 把
如”的表述里,重要的并不 是 人、我 或 曰 阿 特 曼,而 是 梵. 此 精神世界和物器世界连接在一 起 的 拉 加 斯 (
raa
js,也 译 为 罗
处的梵,实际上与 “天 人 合 一”中 的 “天”(自 然 规 律 )哲 学 意 阇).三属性也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所联系 [27].
义 是 不 同 的,古 印 度 哲 学 认 为,客 观 世 界 只 是 其 虚 幻 的 表 足见,阿育吠 陀 认 为 自 然 界 五 大 和 人 体 三 因 的 来 源 并
象,绝 对 存 在 的 宇 宙 真 理、无 法 言 说 的 神 妙 力 量 才 是 其 根 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由主观 感 知 生 成 演 变 的.由 此 观 之,尽
本.因此,“梵我一如”的终极 目 标 并 不 是 人 的 发 展,而 是 人 管相较古印度宗 教 哲 学 统 摄 下 的 其 他 领 域,阿 育 吠 陀 因 频
如何 悟 彻 梵 的 真 理,摆 脱 人 间 的 虚 幻、痛 苦、贪 婪、痴 怨、欲 繁 与 存 在 的 肉 体 打 交 道,其 形 而 上 的 色 彩 相 对 淡 一 些,但
望,从肉体和皮囊 中 解 脱,得 到 精 神 和 灵 魂 的 超 世,终 以 回 “梵我一如”指 导 下 的 阿 育 吠 陀 仍 是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的,其 治
归梵的怀抱.佛教诞生后,有 我的 阿特 曼( tman)进 一 步 发
a 疗人体的疾病,却认为生命的 本 源 是 宇 宙 智 慧 给 予 的,能 否
展成无我 的 安 特 曼 ( tman),人 的 本 质 被 更 深 层 次 地 抛
ana 领悟这一宇宙智 慧,摆 脱 肉 体、回 归 入 梵,是 阿 育 吠 陀 所 终
弃,唯 有 肉 体 解 脱、摆 脱 轮 回 才 是 正 途. 因 此 有 学 者 总 极追求的.
结 [23],中 国 文 化 是 以 现 世 关 系 为 本 位 的 伦 理 型 文 化,印 度 因此,关于阿育吠陀的起源,一 般 被 表 述 得 极 具 神 话 色
文化则是以轮 回 业 报 为 本 位 的 宗 教 型 文 化. 换 言 之,尽 管 彩.《阇罗 迦 集 》称,阿 育 吠 陀 是 由 印 度 教 的 最 高 神 梵 天
“梵我一如”和“天 人 合 一”都 在 表 述 人 与 天 地 的 关 系,但 是 (
Brahma)述说,经历诸神口口相 传给 了噉 食氏( At
reya),其
本位倒置,前者如 费 尔 巴 哈 所 言,“把 客 观 的 本 质 看 作 主 观 六位弟子 之 一 的 如 火 氏 (Agn
ive
sa)传 给 了 阇 罗 迦 (
Chara
-
的东西,把自然 界 的 本 质 看 作 有 别 于 自 然 界 的、人 的 本 质, ka),后者 用 文 字 记 录 了 下 来 [11]. 而 且,阿 育 吠 陀 的 八 支
把人的本质看作 有 别 人 与 的、非 人 的 东 西”,是 唯 心 主 义 和 中,鬼 神 科/咒 禁 科 一 直 非 常 发 达,而 且 在 分 科 时 将 锁 骨 以
神秘主义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 • 东 方 世 界》中 也 说,“与 上外科(尤其是 眼 科 和 头 部 外 科)与 其 他 外 科 鲜 明 地 分 开,
呈现至为平实的 ‘知 性’的 中 国 不 同,印 度 是 幻 想 与 感 性 之 也体现出对 于 精 神 和 灵 魂 的 重 视 与 忌 惮. 此 外,瑜 伽 (
yo-
疆域”[30]. ga)是阿育吠陀中极具特色 的 修 炼 方 法,在 中 医 体 系 中 并 没
在把人置于次要位置的“梵我 一 如”宗 教 哲 学 观 念 的 影 有对等的方法.瑜伽在梵文中 的 本 意 是 连 接、结 合,有 着 上
响下,阿育吠陀整体笼罩着 浓 郁 的 宗 教 色 彩.由 图 5 可 见, 千年的文化积淀,在 吠 陀 体 系 中 瑜 伽 是 普 通 个 体 打 通 “我”
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基于古 代人 类 对 太 阳 月 亮(阴 阳) 与“梵”的通道 的 途 径,也 是 斩 断 业 的 束 缚 的 办 法. 阿 育 吠
和太阳系行星(金 木 水 火 土,五 行 )的 运 行 规 律 的 观 察 与 总 陀讲求习练瑜伽,其本初目的 并 不 是 为 了 强 身 健 体、壮 骨 练
结不同,阿育吠陀 中 五 大 三 因 的 来 源 是 自 我 意 识 对 宇 宙 智 筋,而是通过禁欲、苦行、折磨 自 我、断 灭 自 我 达 到 与 梵 的 对
慧的洞察,换言之 阿 育 吠 陀 是 以 意 识 为 基 础 的 传 统 医 学 体 话、领悟梵的奥秘,这被认为 是 一 种 幸 福、完 满 状 态 的 抵 达,
系(尽管胜论派相较其他哲学 派 别 更 具 备 一 些 唯 物 的 特 色, 是实现肉体、灵魂、精 神 三 位 一 体 健 康 的 要 义,与 中 医 体 系
提出了世界是由 物 质 实 体 组 成,但 他 们 并 未 将 精 神 与 物 质 中导引术、按摩术、气功的定位截然不同.
进行 严 格 区 分,始 终 受 到 宗 教 的 限 制,没 有 摆 脱 精 神 论/灵

— 6 —
万方数据


f \

l ~一b )

‘1~

’、
_,,

, 、、
图 5  阿育吠陀的宗教哲学基础和五大生成过程
Five Mind Sound Touch lasle SmelI
   进言之,
Five
唯物与唯心哲学
s亡nse Faculties, Molor观 的 区 别,也 使a19
Organs
得 中 医 理 论 更 lsthe
organ
五大(土、水、 isthe :秣
火、空、风 )的 来 源 并 不isthe 是 客 观 世 界, 而是宇宙
i5the
具备辨证论治的特色,而 阿 育 吠 陀 aCtlOtl 阙 如 [27].在 中医的阴阳
ofboth 智慧对宇宙的绝对感知,
of 在这 oI一 前 提 下,阿nl 育 吠 陀 中 的oI五 大
organs ofcogmtion organs()r guna gua,.1“ guna guna guna
五行学说中 [5],阴阳相互依附且可 以转 化,五 行相生 也彼 此 Elher 与中医学中的五 Air 行 不 仅 不 是 同 一 所 指,而 且 也 无Earth法衍生出
m0LIIh action and Fire Water
相克(图 6),对立又统 一 是 宇 宙 间 事 物 的 本 色,也 是 医 法 自 fAkash}
ea悖
相生相克的辩 证 特 点. 在 阿 育 吠 陀 体 系 中,五 大 构 成 的 三
^in hands cog,qtttOD lVayul 【Tejas) ‰㈨ (Pfithvi
然的根本,所以中医会把人体 的 五 脏 六 腑 辩 证 联 系 地 看 待, 因(也称三督夏)是 很 难 相 互 转 化 的,阿 育 吠 陀 认 为 如 果 人
reel
如肺与大肠相表 eyes 里, 出现肠道症状时医者会从治疗肺疾入 属于某种督夏体 质 (即 三 因 中 的 某 一 因 在 人 体 内 主 导),就
日 月 是 也”,显 然 中

手.恰如《 tongue
孙子•势篇》 reproduclive
所云“终 而 复 始, rgans 应该 按 照 这 种 体 质 生 活、作 息、饮 食、治 疗、社 交,即 不 要 违
医这一辩证思维 n05e
特色是源 excretory
于古人对 organs
天 地 万 物 的 观 察,并 在 背自己生而具 有 的 达 摩 ( dha rma). 正 因 如 此,中 医 体 系 中
唯物思想的导引下不断抽象、 概括的理论结晶.
Organic 常见双数的概念,如阴与阳、 寒 证 与 热 证;但 吠 陀 医 学 中,往
notRani[
往都是以三而论,如 三 因、三 俱 和 三 属 性,这 是 因 为 缺 乏 辩
证思维的阿育吠陀需要第 3 个概 念 来 描 述 中 间 或 者 调 和 的
状态 [27].此外,阿 育 吠 陀 中 也 无 经 络 腧 穴 之 说,虽 然 有 三
9.Samkhya Phi Iosophy of Creation 脉(中脉、左脉、右 脉)七 轮 (顶 轮、眉 间 轮、喉 轮、脐 轮、海 底
轮和梵穴轮,图 7)之说,但并未与身体内 的器 官关 联 [17],也
att ributes,beyond cause and effect,space
Purusha is Unmanifested.fo rmless,passive,beyond 因此没有发展出 针 灸 之 类 的 治 疗 学,而 是 强 调 通 过 瑜 伽 的
and time Pu图rusha is Pure Existence.Prakruti is the creative force of action,the sou rce of form,
修持提升灵性、打 通 七 轮、 自 我 调 节,这 也 是 两 者 显 著 的 文
6  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
manifestation.attributes and natu re.Mahad is the 化差异.Cosmic Intelligence Of Buddhi.Ahamkar is
反观阿育吠陀,其本质是唯 心 的,前 文 已 述 阿 育 吠 陀 中
is stability,pu re aspect,awakening,essence and light.Rajas Js
ego,the sense of“I Am.“Salva
and
donamic movement.Tamas is static;it is potential energy,inertia,darkness,ignorance
万方数据 — 7 —
malter.
、■—■_●_,
≮===j—田
l^rdh■dh^r●shi5Ir・
皤盘翻●■_
科治疗的方法,其第1 卷第25 章名为“八种外科手术方法”,
包括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 除、刺 络、缝 合、包 扎 八 种,且
2 Atlmukh,ihastta
外科器械不一而
丰富多样的手术器材.
足,同 时 期 的 中 医 体 系 则 无 这 样 的 论 述 和

阿育吠陀外科的发达与《妙闻 集》诞 生 地 的 统 治 阶 层 有
关.在吠陀时期,南 亚 次 大 陆 的 两 大 文 化 中 心 分 别 是 西 北
Tax
ila,在今日巴基斯坦 境内)以 及中 东部 的
广—●日
部的塔克西拉(
<■’_13
瓦 拉 纳 西(Va
ranai,今 日 印 度 境 内),其 中 西 北 部 是 婆 罗 门
s
(祭司、知识的垄断者)聚集的 地 方,中 东 部 的 瓦 拉 纳 西 则 是
3^rIt n‘-'r■ 刹帝利( ●B●d:shI n¨tT●
武士,世俗的统治阶 层)所 在 地.受 此 影 响,诞 生 于
塔克西拉的《阇 罗 迦 集》更 注 重 内 科 和 精 神 性 疾 病 的 治 疗,
长于思辨和强调伦理,是与婆 罗 门 阶 层 立 场 相 一 致 的;而 诞
生于瓦拉纳西的 《妙 闻 集》则 有 专 论 军 医 之 章,并 发 展 了 外
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治 疗 工 具 [11](图 8),也 与 刹 帝 利 阶 层 的
《}——‘誓叠 特点相匹 配. 当 然,由 于 婆 罗 门 种 姓 在 刹 帝 利 之 上,因 此
《妙闻集》也并 非 完 全 是 单 纯 讨 论 外 科 的 典 籍,仍 然 建 立 在
5 D●_h¨^nku sltasltl 五大三因的基础 理 论 体 系 上,但 是 提 出 有 不 得 不 采 用 外 科
治疗的情景,特 别 是 战 场 中 的 外 伤. 加 之 南 亚 次 大 陆 较 少
统一、战争不断,阿 育 吠 陀 的 外 科 体 系 便 一 直 发 展 壮 大,事
)
图7 阿育吠陀中的七轮(笔者调研时拍摄于“心湖瑜伽” 实上,梵语中的外 科 ( s
alya)原 意 就 是 “镞”,与 作 战 有 关,之
后慢慢演变为用外科器具除 去 侵 入 人 体 异 物 的 意 思.阿 育
再者,统治阶层及主流文化 的 影 响,使 得 中 医 和 阿 育 吠


吠陀外科中,对中 医 影 响 最 甚 的 就 是 金 针 拨 内 障 眼 科 手 术
陀的理论体系 侧 重 有 差 异,突 出 体 现 在 外 科 方 面. 就 中 医
的传入 [5],即唐宋时期备受文人墨客追捧的金篦术.
学而言,显著的特 点 是 外 科 体 系 并 不 发 达,更 准 确 地 说,历
史上的中医外科 是 以 研 究 和 治 疗 各 种 挫 伤、跌 伤、感 染、瘿
瘤、痔瘘、皮肤病 为 主 要 内 容、以 内 服 药 物 治 疗 为 主 要 方 案
的知识体系与医 学 实 践,除 了 元 朝 时 期 和 少 数 民 族 医 史 之
外,基本上没有剖开人体治疗 内 脏 疾 患 的 史 料 记 载,因 此 有
中医学者建议将中医外科翻译为 ex ternal,与 现代西 方医 学
的手术外科 su [ ].
rge
ry 形成区别 32

然而,中医外科并不是 先 天 不 足 的,李 经 纬 [33]认 为,新


石器时代出土的 骨 针 就 有 剥 离 外 疮 之 医 疗 器 械 的 作 用,再


如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约 145-207 年)便 长 于 刮 骨 疗 毒、


治疗头疾和使用 麻 醉 剂 (麻 沸 散)手 术. 但 华 佗 之 后,外 科


愈发边缘,主要原因在于儒家 文 化 愈 发 成 为 主 流 价 值 观,儒
家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并 认 为 人 是 万 物 之 灵,不 可 如 禽
兽般对待. 在 这 样 的 文 化 氛 围 中,中 医 外 科 学 (包 括 解 剖
学)难以发展,渐 渐 地 远 远 落 后 于 近 代 西 方 医 学、甚 至 其 他
东方传统医学.事实上,即便 是 对 待 华 佗,中 医 史 上 也 以 指
责态度居多,医史大家将之视 为 非 主 流,与 今 日 之 盛 赞 大 相
径庭,如宋代张杲 著 《医 说》,评 价 华 佗 “别 术 所 得”,清 代 喻
嘉言著《医门法 律》,批 评 华 佗 “医 脉 之 断 ”,明 代 虞 抟 著 《医


学正传》,指责华佗“涉于神怪”,认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才是“千古不刊之妙 典”[32],这 些 评 价 反 映 出 主 流 文 化 的 态
度,也再次印 证 了 外 科 于 中 医 之 边 缘 地 位.此 外,由 于 儒 家
文化的浸淫,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为了中医的职业伦理特
色.如范仲淹之 类 大 儒 士 的 追 求 是,如 果 不 能 从 政 辅 君“治
疗”天下,那么 做 一 名 医 生,救 治 病 人 也 是 一 种 崇 高 的 选 择.
所谓“上医医国,中 医 医 人,下 医 医 病”逐 步 成 为 了 我 国 古 代
知识分子的追求.在这一类比思想的影响下,鉴于国破家亡
是最惨烈的境地,治病救人自然也不能走到人体破败缺损的
境地,中医学之中的外科便更加无用武之地了. 8 Antarmukh-k-rt arik●
相较中医,阿 育 吠 陀 的 外 科 体 系 则 较 为 发 达. 前 文 提 图 8  《妙闻集》中外科医疗器械(锐器, sas
tra)
锐器(sastra)
及,《阇罗迦集》和 《妙 闻 集》是 阿 育 吠 陀 2 本 经 典 的 奠 基 之
作.其中,《阇罗迦集》偏重内科,《妙 闻 集》则 详 述 了 很 多 外    最 后,除 宗 教 哲 学、统 治 阶 层 及 其 主 导 文 化 的 影 响 之
“sastra”的原义为刀、矢、武器。相对于无刃的“钝器”(yantra)锐器是
有刃的器械,计有20种。“外科手术”(sastra-karman)“外科医”(sastra-
— 8 —万方数据
karman-dn)等语词皆源于此。《妙闻集》第1卷、第8章对此有详细介绍。
外,地理气候等环 境 因 素 及 其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民 俗 传 统 也 促 [
9]  鄢 良 ,孔 丹 妹 ,陈 姝 婷 ,等 .亚 太 地 区 传 统 医 药 概 述 [
J].亚 太
成了中医和阿育吠陀不同的文化特色. 传统医药, 2005(8):14
- 52,76
-79.
[
10]  陈 明 .中 古 医 疗 与 外 来 文 化 [M].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3:224252,
- 344-364.
[
11]  廖 育 群 .阿 育 吠 陀 ——— 印 度 的 传 统 医 学 [M].沈 阳 :辽 宁 教
育出版社, 2002:38,45,40.
[
12]  陈 明 .“八 术”与 “三 俱”:敦 煌 吐 鲁 番 文 书 中 的 印 度 “生 命 吠
陀”医 学 理 论[J].自 然 科 学 史 研 究 ,
2003,
22(1):26
-41.
[
13]  祁 燕 然 .内 经 中 “天 人 合 一 ”的 我 见 [
J].上 海 中 医 药 杂 志 ,
1958(2):52-
53


[
14]  沈 庆 法 .孙 悟 空 施 为 三 折 肱 [
J].中 医 药 文 化 ,
1996(
1):
32-
33.
图 9  阿育吠陀重视水的运用(来源:微信公众号
[
15   匡 调 元 .天 人 合 一 论 与 体 质 病 理 学 [
] J].中 医 药 文 化 ,
2000
“印度阿育吠陀”)
( )
4 3:-5.
在中 医 体 系 中,讲 求 春 生 夏 长、秋 收 冬 藏,中 华 大 地 四 [
16]  中 国 共 产 党 中 央 委 员 会 .“健 康 中 国 2030”规 划 纲 要[
Z].北
季分明、冷暖差异 显 著,四 季 阴 阳 五 行 的 不 同,导 致 人 的 生 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
2016.
活方式也必然不同;又由于阴阳可 以 相 互 转 化(白 天 会 成 为 [
17]  唐 鹏 琪 .印 度 阿 育 吠 陀 医 学 的 哲 学 思 想[
J].南 亚 研 究 季 刊 ,
黑夜、黑夜结束是 白 天),因 此 冬 病 夏 治 (如 夏 季 三 伏 贴 )也 2006(4):84-86.
是中医理论的特色. [
18]  季 羡 林 .季 羡 林 谈 东 西 方 文 化[M].杭 州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
南亚次大陆与中华大地 的 地 理 气 候 环 境 不 同. 地 理 方 2016:37-50.
面,由于南亚次大陆中北部有 河 谷 和 平 原,南 部 多 山 地 和 高 [
19]  路 辉 .无 极 之 镜[M].北 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2017.
原,因此流行于南 部 的 阿 育 吠 陀 分 支 悉 达 医 学 更 擅 长 使 用 [ ]
20   路 辉 .古 中 医 悟[ ]
M .北 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2016.
矿物药,而中北部多用植物 草 药. 气 候 方 面,始 于 每 年 年 中 [
21]  黄 心 川 .印 度 近 代 哲 学 家 辨 喜 研 究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出版社, 1979.
的季风造成南亚次大陆持续 3~4 个 月 的 雨 季,其 余 时 间 则
[
22]  达 照 .“梵 我 一 如”的 演 绎 及 其 意 义 [
J].南 亚 研 究 ,
2001(
1):
少雨 干 旱,因 此 印 度 的 季 节 基 本 分 成 雨 季、旱 季 和 冬 季/凉
67-72.
季 3 类.雨水的 珍 贵,使 得 水 在 阿 育 吠 陀 中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
23]  姜 玉 洪 .中 印 比 较 视 野 中 的 印 度 文 化 [
J].学 术 交 流 ,
2007
位置.早在《阿闼 婆 吠 陀》中,与 疾 病 有 关 的 咒 语 便 讲 求 在
(
4):15-20.
水边吟唱,尔后阿育吠陀对于 不 同 来 源、不 同 季 节 之 水 的 性 [
24]  黄 宝 生 .梵 汉 对 勘 维 摩 诘 所 说 经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质,以及各种水与 健 康、疾 病 的 关 系,乃 至 如 何 保 留 最 优 之 出版社, 2012:
6465,
- 293,143.
水都不断地论述,形 成 了 丰 富 的 与 水 有 关 的 健 康 医 疗 知 识 [
25]  洪 俊 浩 .传 播 学 新 趋 势 [M].北 京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4:
体系 [11].时至今日,水的运用 仍 然 是 阿 育 吠 陀 可 辨 识 的 文 582
-605.
化特色(图 9).相较而言,冷和热的差异在阿 育吠陀 中就 不 [
26] KLUCKHOHN FR, STRODTBECKFL. Va
riat
ionsinval
-
那么明显. ueori
ent
atons[
i J].
Ameri
canJ
our
nalo
fPs
ychology,1961,
76
(2):
342.
参考文献: [
27]  ROBERT SVOBADA,ARNIE LADE.Taoand Dha rma:
[
1]  WHO.WHOt radit
iona
lmed
ici
nes
tra
tegy2014-2023[
Z]. Chi
nese Med
ici veda [M ].Wi
ne and Ayur scons
in:Lo
tus
: ,
Geneva WHO 2013. Press,2011(
7):68,
81.
[
2]  陈 冯 富 珍 .促 进 传 统 医 学 与 现 代 医 学 更 好 融 合 服 务 人 类 健 康 [
28]  季 羡 林 .关 于“天 人 合 一”思 想 的 再 思 考 [
J].中 国 文 化 ,
1994
伟大 事 业 ——— WHO 前 总 干 事 陈 冯 富 珍 在 第 四 届 中 医 科 学 大 (
1):8-17.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会 上 的 主 旨 演 讲[ 2018(
1):
1-2. 、 [
29]  钱 穆 .中 国 文 化 对 人 类 未 来 可 有 的 贡 献 [
( ):
J].中 国 文 化 ,
1991


[
3]  WHO.WHOt r
adit
iona
lmed
ici
nes
tra
tegy2002-2005[
Z]. 1 93 -96.
Geneva:WHO,
2002. [
30]  黑 格 尔 .历 史 哲 学[M].王 造 时 ,译 .上 海 :上 海 书 店 出 版 社 ,
[
4] PIETRONIPC .Beyondt
heboundar
ies:
rela
tionsh
ipbe
tween 2006.
gene
ralp
rac
tic
eandcomplemen
tar
y medi
cine[J].Bmj,
1992, [
31]  米 歇 尔 •S• 芳 汀 .阿 育 吠 陀 的 疗 法[M].形 彬 ,译 .海 口 :海
305(6853):564-566. 南出版社, 2017:
12.
[
5]  马 伯 英 .中 国 医 学 文 化 史 [M].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994: [
32]  廖 育 群 .医 者 意 也 [M].桂 林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6:
259,843,240,242,375-381. 193,216.
[
6]  刘 家 瑛 ,杨 德 利 .浅 析 中 印 传 统 医 学 的 交 互 影 响 [
J].世 界 中 [
33]  李 经 纬 .中 医 史[M].海 口 :海 南 出 版 社 ,
2015:
5-14.
医药, , ( ):
2008 3 4 249 -
250. (编辑:宋勇刚)
[
7]  傅 维 康 ,吴 鸿 洲 .黄 帝 内 经 导 读 [M].北 京 :中 国 国 际 广 播 出
版社, 2008:31.
[
8]  任 继 愈 .中 国 古 代 医 学 和 哲 学 的 关 系 ——— 从 黄 帝 内 经 来 看 中
国 古 代 医 学 的 科 学 成 就[J].历 史 研 究 ,1956(
5):59-74.

万方数据 — 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