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十三限纯律空间分析

雏鸣札 D 卷第三篇 简体中文版

前言

纯律是最令人关心的音高材料集合。本文中,纯律指的是全体有理数组成的无穷维和声空间,
有时被称为「有理调音」。
认识到其重要性的来源理应易如反掌,但将之阐明是有益的。纯律是房间里的大象——在于人
无法对它充耳不闻。指出下面一点同样很重要,非泛音列跟泛音列在分析上是不同的,就像分数
跟整数是不同的是一个道理。泛音列空间中的加法和乘法总是给出相同空间中的结果。数学里面,
这叫作环。这对于任意的非泛音列空间并不成立。
当然,直接无视无理音程岂能说公平,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河没有第三条岸》中进行了解释,
以半八度为例,这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声响,其重要性并不逊于那些有理音程。这些二次无理音程
会在稍后的章节解决。这是本分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至于那些将毫不相关的东西强行重叠在一起的造作的尝试,例如把 π 当作声音的频率比来使,
笔者已经在《音乐意义的基本原则》中进行了批评,没有继续谈论的理由。
十三限纯律特别有趣,原因众多。其结构整齐且对现代智人的认知友好,同时足够精密,蕴含
着丰富的和声表示与调和选项。该空间中各个质数泛音具有相对明晰的身份,并比较稳定地呈现
出来,更大的质数则缺乏这种性质。
本文致力于客观描述。本文中没有对笔者自己最喜欢的调律的解释——至少没有能够将它们挑
出来的充分解释。
下面我们开始谈论毕氏调音,即三限纯律。

(一)毕氏是怎样玩坏调音的

毕氏调音或三限纯律是音程空间的骨架。笔者对毕氏音程的分类法跟功能和声系统(Functional
Just Systen,FJS)的一模一样,恐怕笔者应该直接把它贴过来1。

FJS 技法一:将毕氏比例转换为 FJS 表示


1. 对比例进行质因数分解。
2. 首先无视八度(二的幂)
3. 如三的幂为正,在五度圈上顺时针移动对应的步数;如为负,逆时针移动。将这个数
转换为音程名。
4. 按需调整八度。
例:将 9/8 转换为 FJS,我们分解其质因数:2−3 32。我们无视二的因子。三的幂数为+2,
所以我们在五度圈上顺时针移动两个五度:C–G–D。我们得到一个大二度。无须进行八

1 《FJS 速通课》,Misotanni,功能和声系统。
© 2022 Flora Canou | Version C2-C2 | Analysis on the 13-limit Just Intonation Space (S. Chinese Edition)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度调整。答案是 M2。

FJS 技法二:将毕氏比例的 FJS 表示转换回比例


1. 首先无视八度。
2. 将音程名转换为五度圈上的步数,称为 n。
3. 计算 red (3n)
4. 按需调整八度。
例:将 FJS 音程 m3 转换为毕氏比例,我们首先将之转换为−3 个五度: C–F–B♭–E♭。
现在我们把这个幂给 3:3−3。这是 1/27。要把这个数移到 1(含)到 2(不含)之间,我
们给它乘上 32 得到答案:32/27。

以及

到此为止都很无聊。

这一调音自然给予我们七声自然音阶和十二声变化音阶。基于自然音阶,各个音程被赋予一个
自然音级,依据是七平均律的映射表:
⟨7 11 ]
通过转位,各度可以改变其尺寸。由此,每个音程根据其尺寸被赋予「大」或「小」。同时,可
以通过这种方式生成变化音阶(舍弃两个三全音中的一个),并暗示十二平均律的映射表:
⟨ 12 19 ]
合在一起,如迈克·巴塔利亚所发现的那样,这一基底变换

[ ][ ]
1 0
0 1

7
12 19
11

有助于毕氏音程的分类2。准确地说,易得下列调和因列:

[1 1⟩
为自然半音,简称音馀。此处是 256/243。该音的运动既改变自然音级,也改变变化音级。

[0 1⟩
为变化半音,简称音变。此处是 2187/2048。该音的运动不改变自然音级,只改变变化音级。

[1 0⟩
为升降等音。此处是毕氏音读 531441/524288。该音的运动改变自然音级,而不改变变化音级。
使用毕氏调音建立调性是可能的,但此处音程的「大」「小」类别须要跟自然音级结合来理解,
目的是标记生程步数,即五度位移,不能跟「大调」「小调」混淆。音程的生程步数为−1、0 或
+1,则是「纯」的,+2 到+5 则是「大」的,−5 到−2 则是「小」的。

2 《自然音、变化音、等音、次变化音》,迈克·巴塔利亚,异和声维基。

Page 2/18
图 1:自然音生程步数标记
中庸全音律调和掉了合音读(syntonic comma)81/80,并把 5/4 定位在 2 个自然音级和 4 个
生程步上。这就是 5/4 被称为大三度的来由。
五限纯律可以分析为毕氏调音加上了合音读,或中庸全音律恢复了合音读,通过下面的映射来
表示:

[ ]
7 11 16
12 19 28
0 0 1
或用生程步数:

[ ]
1 1 0
0 1 4
0 0 1

两种情形中,合音读都被映射到了调和因列[0 0 -1⟩上。由于前两列是零,这个调和因列所标记的既
非自然音运动,也非变化音运动,而是音读运动,后者只改变音程的色彩。毕氏音程被合音读修
饰会使它染上「五音的色彩」。例如,81/64 是 M3,而 5/4 是 M3^5。虽然都是大三度,但 5/4 含
有一个泛音性的五音。
下面是一些自然半音:

名字3 比例 质因列 尺寸(音分) FJS

大音馀 27/25 [0 3 −2⟩ 133.2 m225

古典音馀 16/15 [4 −1 −1⟩ 111.7 m25

毕氏音馀 256/243 [8 −5⟩ 90.2 m2


各音程之间都相隔 81/80。
下面是一些变化半音:

名字 比例 质因列 尺寸(音分) FJS

毕氏音变 2187/2048 [−11 7⟩ 113.7 m225

大音变 135/128 [−7 3 1⟩ 92.2 m25

古典音变 25/24 [−3 −1 2⟩ 70.7 m2


各音程之间都相隔 81/80。

3 这些是广为接受的名字。它们并没有什么逻辑,但在这一节点引入新名字只会带来困惑。笔者仅将
「经典(classic)」改成了「古典(classical)」因为笔者怀疑「经典」一词是误用。

Page 3/18
(二)七音声部连结

81/80 将毕氏音程转换成古典音程。那么在七音中,将毕氏音程转换成七音音程的对应者是什
么呢?答案就是七音读(septimal comma)64/63。
超毕氏律(superpyth)是七音读对应的调律。它在许多方面跟中庸全音律是相反的。为了调
零 81/80,中庸全音律的纯五度是低的。为了调零 64/63,超毕氏律的纯五度是高的。七音中庸全
音律中,五音比七音简单,而七音超毕氏律中,七音比五音简单,总体复杂度差不多。乔治·西
柯指出了一些对中庸全音律和超毕氏律有用的平均律。他发现,十七、二十二、二十七平均律跟
超毕氏律的关系分别相当于十二、三十一、十九平均律跟中庸全音律的关系4。笔者将之称为六个
基本低复杂度平均律。
包括 FJS、HEJI(亥姆霍兹—埃利斯纯律记谱法)、箭头记谱法在内的知名记谱系统都成功认
识到了七音读的重要性。从生程步数来看,它对应的是下面的基底变换。

[ ][ ]
1 0 0 0 1 1 0 4
0 1 0 0 0 1 4 −2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1
由上述音读的变换,每个音程类别通常可以包含三种味道:毕氏、古典和七音。对此最好的例子
是小三度,它们是 32/27(m3)、6/5(m35)、7/6(m37)。
声部连结在传统和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应用场合有一个惯例,就是偏好自然半音而非
变化半音。考虑七限和声,如上所述,自然半音有三种。除了 256/243(m2),还有高了 81/80 的
16/15(m25)和低了 64/63 的 28/27(m27)。在十二平均律中,合音读、七音读和毕氏读都被调
和掉了,因此所有半音的变形都合而为一,而这个音非常适合声部连结。然而,纯律中的古典自
然半音要更大一些。结果就是传统上利用这种半音的属和弦会非常弱。毕氏自然半音也不理想,
因为它缺乏色彩与和谐。选择七音自然半音,则要强的多。
因此,属主进行的一个基本形式就是七音大三和弦后接古典大三和弦:
3 /2−27/ 14−9 /4 → 1−5 / 4−3 /2
其中 27/14 解决到 2/1。
除此以外,还可以选用 5/7 音关自然半音 21/20(m275)。然而其复合的色彩使得它不像
28/27 那样易于理解,而且它也不那么强,因为它只比毕氏自然半音小一个 5/7 音关,又叫半五—
锐三读,5120/5103。相比之下,28/27 的声部连结效果更加刺激。
实际上,七音和声相对古典和声对和弦构成有不同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讲,21/20 有它的生态
位。这件事会在第七章进行讨论。

4 《十七声谜题——及解开它的新中世纪钥匙》,乔治·西柯,安娜佛丽亚。

Page 4/18
(三)伊本·西那的馈赠

第十一、十三泛音的模型可以类比五和七。十一音四分音 33/32 能够将毕氏纯四度转换为八度


约减的第十一泛音 11/8。十三限四分音 1053/1024 能够将毕氏小六度转换为八度约减的第十三泛
音 13/8。
FJS 又一次成功识别出了这两个音程,并将映射表延展到

[ ]
1 1 0 4 4 6
0 1 4 −2 −1 −4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将以上四个音程联系在一起的是十三限中独一无二最重要的音读,西那之读(ibnsinma)
2080/2079,因为
2080/ 2079 = ((64/ 63)(1053/1024 ))/((81 /80)(33 /32))
西那之读是八组十三限超单位(superparticular)音读之间的差,更不用说众多非超单位但很
有用的关系。其质因列为
[5 −3 1 −1 −1 1 ⟩
由于其对应五、七、十一、十三的列具有单位指数,对于任何无五、无七、无十一、无十三的子
群调律都可以通过调和掉这个音读立即延展到完全十三限,而这一延展通常很奏效。西那之读是
质数限完全牵涉音读(PIFE 音读)。斯科特·达科塔指出,这种音读能够适配众多系统5。诚然,
西那调律可以被五个调音特性天差地别的音读级平均律所定义,它们是:四十一、四十六、五十
三、五十八、七十二。笔者称之为五个基本音读级平均律。
平均律是调音空间中恰好调和掉某些额外音读的点。相对优质的十三限平均律参见附录丁,该
表以 TE 相对误差 < 5.5%为收录标准并截止于四百九十四平均律。42 个平均律中调和掉西那之读的
高达 31 个。虽然调高截止点会使得这个密度下降,这对任何音读都是一样的。
调和掉西那之读对第三泛音的准度有一定要求,因为其对应的指数为三。所以它很难跟中庸全
音律和超毕氏律结合;除此以外它的适配性非常强。
西那之读的另外一个弱点是误差累积的跷跷板效应,可以在一百一十八平均律中观察到。

5 斯科特·达科塔在线上聊天室非正式地进行了记录,虽然西那之读并不在明确提出的两个例子当中。

Page 5/18
图 2:纯八度一百一十八平均律调音特性(118f 映射)
一百一十八平均律作为头一个明确给出五限微调律的平均律而广为人知,其误差离半音分绰绰
有馀。而虽然其第三(−0.26 分)和第五(+0.13 分)泛音够准,第七(−2.72 分)和第十一
(−2.17 分)泛音却偏低。这些误差似乎都不多,问题是,它们全都以相同的方向堆给了第十三泛
音,示意如下。
T⃗
b=0
T = J +E
其中 T 为调音表,J 为 JIP,E 为误差表,b 为西那之读的质因列。得到第十三泛音的误差为
Eπ (13) = 3 Eπ (3)−E π (5)+ E π (7) + Eπ (11)− J ⃗
b
= −3×0.26−0.13−2.72−2.17−0.83 ¢
= −6.63 ¢
采用八度拉伸优化可以稍微缓解一下,最终误差为−4.48 分。这个调音倒是把它推到最近近似
的范围里面了,但是这种程度的拉伸已经毁掉了它在五限的微调律性质。
平均律如果未能调和掉西那之读,通常是因为缺乏足够精准的第三泛音,或者上述跷跷板效应
过于明显。例子包括一百零三、一百二十一、一百九十平均律。
另一个可能重要的音读是小音裂(schismina)4096/4095。它在第五、七、十三泛音之间给出
了简单的连接。虽然定义上不是 PIFE 音读,像西那之读这种 PIFE 音读的性质它几乎都有。它把十
三音四分音 1053/1024 等同于七音四分音 36/35;它还把七音读 64/63 等同于威尔斯之读(wilsor-
ma)65/64。

Page 6/18
然而,小音裂有很大的局限,使得它跟纯律空间的联系并不合理。其质因列为

[ 12 −2 −1 −1 0 −1 ⟩
唯一的正指数对应的是第二泛音,所以调和掉它等于放弃所有全低的调音系统。如果忽略它本
身的尺寸,就相当于同时放弃所有全高的调音系统。而且,三、五、七调的越低,十三就要调的
越高才能补回来,它们之间的误差就会放大到两倍。这个糟糕的性质笔者称为误差累积的剪切效
应。
小音裂加西那之读也很诱人,其间关系如图 3 所示。

图 3:西那之读的分解
注意同时调和掉的包括它们的和,奥林匹亚(olympia)131072/130977,它将十一音四分音
等同于两个七音读。这个调律要调的好,必须有准确的七音读,而这个要求并不常见。于是适配
性就明显下降了。很多优质的十三限平均律都不按这一套来。例子有五十八、七十二平均律。

(四)超单位比的分布

超单位比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对调音较强的控制力。理由是对于相同的尺寸,这些比例比较简
单,通常在音程空间中的路程也比较短。因而研究超单位音读的分布可能会有价值。十三限最优
调音相对十一限每每有偏移,可以理解为跟超单位音读的分布的偏移有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首先介绍一些超单位音读,准确地说是对应十三限分布峰值的超单位音关。它们是门塔之读
(minthma)352/351、奇观对偶~基南之读(marveltwin~keenanisma)325/324~385/384、斯
文~威克之读(gentle~werckisma)364/363~441/440、斯韦特~斯丘布之读(swetisma~sqube-
ma)540/539~729/728、鼠狼之读(ratwolfsma)351/350。注意其中三个是成对出现的,之间被
西那之读隔开。

352/351(门塔之读)
又叫 11/13 音关,该音读约 4.93 分,是 11/9 到 39/32,或 27/22 到 16/13 的距离。
跟它相隔一个西那之读的有 5/7 音关,又叫半五—锐三之读(hemififths–amity
comma),5120/5103,还有卡思伯特(cuthbert)847/845。

325/324~385/384(奇观对偶~基南之读)
奇观对偶约 5.34 分,为 16/13 到两个 10/9 叠置的距离,同时为 13/9 到两个 6/5 叠置的距离。
基南之读约 4.50 分,为 33/32 到 36/35 的距离。

Page 7/18
364/363~441/440(斯文~威克之读)
斯文之读约 4.76 分,使得 14/11 和 13/11 加起来得到纯五度。
威克之读约 3.93 分,为 21/20 到 22/21 的距离。

540/539~729/728(斯韦特~斯丘布之读)
斯韦特之读约 3.21 分,为 15/11 到两个 7/6 叠置,或 33/20 到两个 9/7 叠置的距离。
斯丘布之读约 2.38 分,为 27/26 到 28/27 的距离。

351/350(鼠狼之读)
鼠狼之读约 4.94 分,为 13/10 到 35/27 的距离。

以上都有对应的十三奇数限本质调和和弦,本文能够涵盖到的只是其研究价值的冰山一角。
作为五个独立音读加上西那之读,全部调和掉是不可能的(由秩—零化度定理可知)。尽管如
此,五个基本音读级平均律各自调和掉了五个中的四个。而唯一没调和掉的被调成了一步。四十
一平均律没有调和掉鼠狼之读;四十六平均律没有调和掉斯韦特~斯丘布之读;五十三平均律没
有调和掉斯文~威克之读;五十八平均律没有调和掉奇观对偶~基南之读;七十二平均律没有调
和掉门塔之读。比较一下这些音读的尺寸和平均律的步长。调和掉则意味着引入音关尺寸的误差。
否则意味着引入音读尺寸的误差。须要说明的是,这些平均律的调音特性对于后者的反映程度明
显更大。
注意到
41+46+53+58+72 = 270
更准确地说,是映射行的相加:
V 41 +V 46 +V 53 +V 58 +V 72 = V 270
因此,二百七十平均律是将上述音关全部调成一步的平均律,这解释了其超乎寻常的强度。
在上述五个平均律中,四十六平均律是最弱的,因为斯韦特~斯丘布这一组合比其他的音关要
小,但正是出于相同的原因,它也是最特别的。观察到
41+53+58+72 = 224
因此,二百二十四平均律是保持斯韦特~斯丘布被调和掉的同时将其他音关调成一步的平均律。
事实上,二百二十四平均律比它前面的所有平均律都准,到二百七十平均律才被超越。
二百二十四平均律和二百七十平均律可以看作一对互补。二百二十四平均律调和掉了斯韦特~
斯丘布;二百七十平均律将之调成一步,跟其他音关一样。艾比盖尔(abigail)调律是二者的结合。
其中斯韦特~斯丘布是一个变量,而其他的关系保持不变。四百九十四平均律,通过把斯韦特~
斯丘布调成一步,而其他音关调成两步,达到了一个最优解。这个调律甚至比二百七十平均律更
加优秀。

Page 8/18
(五)河的彼岸

虽然 FJS 是十分自洽的十三限音程空间模型,但它并未捕捉到隐音程的和声性。
具体而言,四分音跟半音一样分隔不同的音程类别。毕竟中立三度这样的隐音程既非大亦非小,
且两个中立三度组成一个纯五度。马修·雅卡冯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发了中立功能纯律系统
(Neutral Functional Just System,NFJS),虽然它只采用了 2.sqrt (3/2)。而 sqrt (2).sqrt (3)音程
空间更适合作为毕氏调音的角色的扩充,因为它可以利用二次无理频率比作为中立音程、七间音
程、四分音、三全音的基点。
四分音有不同的种类。Aura 对 2.3.11 音程空间的四分音进行了如下的分析6。头一种四分音是
阿尔法拉比半增一度,又叫阿尔法拉比似变化四分音,频率比为 33/32,尺寸为 53.3 分。另一种四
分音是阿尔法拉比半减二度,又叫阿尔法拉比似自然四分音,频率比为 4096/3993,尺寸为 44.1 分。
我们会发现全音由一个阿尔法拉比变化半音和一个阿尔法拉比自然半音组成。阿尔法拉比变化半
音由两个阿尔法拉比似变化四分音组成,而一个阿尔法拉比自然半音由一个阿尔法拉比似变化四
分音和一个阿尔法拉比似自然四分音组成。下面是图解。

图 4:全音的构成
这种算术同样适用于 sqrt (2).sqrt (3)音程空间。毕氏似变化四分音频率比为 sqrt (2187/2048),
其 sqrt (2).sqrt (3)子群因列为[−11 7⟩,尺寸为 56.8 分。毕氏似自然四分音频率比为 sqrt
(134217728/129140163),其 sqrt (2).sqrt (3)子群因列为[27 −17⟩,尺寸为 33.4 分。
然而这个空间有一个更平衡的模型。笔者此处给出相距半个毕氏音读的三种半音。

名字 别名 比例 子群因列 尺寸(音分)
变化半音 增一度 2187/2048 [−22 14⟩ 113.7

伪两重调性半音 (无) sqrt (9/8) [−3 2⟩ 102.0

自然半音 小二度 256/243 [16 −10⟩ 90.2


伪两重调性半音是变化半音和自然半音的均值。它也等于纯五度去掉半八度。「伪两重调性」
这个词会在本章稍后的部分解释。
名字 别名 比例 子群因列 尺寸(音分)
偏变化四分音 (无) (20 位) [−30 19⟩ 68.6

正变化四分音 半增一度 sqrt (2187/2048) [−11 7⟩ 56.8

正自然四分音 (无) 256/243 [8 −5⟩ 45.1

6 《Aura 对调性的看法》,Aura,异和声维基。

Page 9/18
偏自然四分音 半减二度 (18 位) [27 −17⟩ 33.4
当然,四分音都是无理数。笔者出于自洽性的原因规避了 Aura 的用词(而非拒绝其理论):
正变化四分音相当于似变化四分音,偏自然四分音相当于似自然四分音。
正变化四分音的「正变化」就在于它是半个变化半音;正自然四分音同理。我们会发现正变化
和正自然这一对才是核心,而非上面提到的正变化和偏自然。下面是图解。

图 5:修正的全音的构成
这个模型使得十一音的音程可以占一个新的类别。之前 11/8 是纯四度,两个构成小七度。现
在 11/8 是半增四度,两个构成大七度。毫无疑问,新模型对和声特性的捕捉更为精准。2.3.5.11 子
群映射为

[ ]
2 2 0 4
0 2 8 5
0 0 1 0
0 0 0 1
可以发现 11/8 是毕氏半增四度 sqrt (243/128)通过半个拉斯特之读(rastma)sqrt (243/242)变
换得来的。半个拉斯特之读取代了原模型中十一音四分音的角色。
第十一泛音具有两重调性的特点。两重调性是指泛音性和沉音性音程共用一个音程类别。关于
五音,5/4 是泛音性的,6/5 是沉音性的。如其他古典音程一样,它们属于不同的类别。而关于十
一音,11/9 是泛音性的,27/22 是沉音性的。它们都是中立三度,中间只隔着拉斯特之读。甚至对
于 11/10 和 12/11 也是如此,它们之间相隔的巴雅提之读(biyatisma)121/120 也是音读性的,因

121/120 = (81/ 80)/(243 /242)
另外观察到的一点是,所有十一音所在的音程类别都是隐的,反之亦然,所有隐音程都是十一
音两重调性的。这就是为什么 sqrt (9/8)叫作伪两重调性半音——它是一个两重调性的类别(第八
章会进一步讨论),但它占了一个显音程的位置。

(六)半两重调性

第七和第十三泛音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许有些惊人的是,七音读跟合音读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
「七音小七度」是次七度是有原因的。Aura 首先指出,该音程并不总是表现为小七度7:

7 《Aura 对功能和声的看法》,Aura,异和声维基。

Page 10/18
虽然众多微分音人认为 7/4 全然是一种七度——诚然,它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一种次七
度——我基于该音程与 11/8 的关系,认为 7/4 并不仅仅是一种七度,而是一种介于六度
和七度之间的存在,这一性质解释了为什么 14/11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三度。

诚然,7/4 跟它对应的沉音性音程 12/7 之间只隔七音升降差 49/48,它只有古典音变 25/24 一


半的尺寸。呐,这个尺寸相对古典音变,难道不是更接近拉斯特之读?这就揭示了 7/4 可以视为毕
氏半十二度 sqrt (3)通过半个七音升降差 sqrt (49/48)变换而来。在第二章的分析之上,我们发现七
音的音程具有这种可变的和声功能。
当 7/4 作半十二度的时候,七音跟十一音一样具有两重调性。半两重调性指的就是和声功能可
变,其中一个具有两重调性而另一个没有的状态。
通过西那之读的联系,13/7 永远都是中立七度。因而可以推出 13/8 是一个次中立六度。这意
味着 13/8 既可以作中立六度,也可以作小六度,所以十三音的音程也是半两重调性的。
这两个泛音的半两重调性暗示了下面两个映射的同时作用:

[ ]
2 2 0 8 4 8
0 2 8 −4 5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 ]
2 2 0 5 4 12
0 2 8 1 5 −8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总结一下:

质数泛音 八度约减音程类别 两重调性


5 大三度 非两重调性
7 次七度 半两重调性
11 半增四度 两重调性
13 次中立六度 半两重调性
本章的结论就反映在第一种映射即 NFJS 类别的基础上给第七和十三泛音叠加了「次」的变换。
我们也可以以第二种映射为基础形式,以相似的方式给问题泛音添加「超」的变换。以第一种为
主要映射的理由是它兼容传统的记谱法(它只是中立版的自然音阶),而第二种映射要求把纯八

Page 11/18
度二等分。前者的兼容性使得我们可以在和弦中继续使用这种记法,于是我们就来到了美妙的下
一章。

(七)七音和弦构造

古典大三和弦的构成是 1–3–5,在紧密排列中是
1−5/ 4−3 /2
古典小三和弦的构成是 1–1/3–1/5,在紧密排列中是
1−6/ 5−3 /2
很容易通过类比找到七音三和弦。对于小三度,可以用 7/6 取代 6/5。对于大三度,可以用
9/7 取代 5/4。所以它们是
1−7 /6−3 /2
1−9/7−3 /2
很不幸,它们并不像古典三和弦那样令人满意。古典三和弦通过 5/4 和 6/5 形成对比,以
25/24 为其间的音变。在七音和声中,相同的表示应该利用的是 7/6 和 8/7。9/7 不但属于不同的表
示,而且对和谐度有害。
对这种细节敏感的人可能会偏好半四度构造。他们通常会选择
1−7 /6−4 /3
1−8/7−4 /3
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4/3 不像 3/2,它在展开排列中不够和谐。结果只能用于紧密
排列。第二,泛音性的七音音程 7/6 在八度等价的条件下不是根的,所以没法当主和弦用。
很奇妙,笔者还是找到了正确的构造,它们是
1−7 /4−3
1−12/7−3
这些三和弦不再是用三度构成的,而是用半十二度。此处已经是紧密排列。两个和弦通过 7/4
和 12/7 形成对比,以 49/48 为其间的音变,这就揭示了它们跟古典三和弦形成了完全相同的表示。
FJS 及其变体从来没有制定过和弦标记的规则。笔者的提议如下。古典大三和弦,以 C 为根音,
写作 CM5。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M」不可以省略。小三和弦,以 A 为根音,写作 Am5。七音三
和弦可以分别写作 C5m77 和 A5-67。笔者提供 Ch7 和 Ah7 这两个简写,以强调其密切的联系。「h」
代表半十二度。这是一个非语义性的预处理字符,且不对后面的内容转义。用户依然应该将上标
或下标的 7 当作七音读的变换。
七音和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导音。导音到调性根音是小二度或大七度,对应 5 步生程8。
由于大三度是 4 步生程,古典和声在大调属和弦、小调下属和弦的位置就会有导音,虽然很弱。而
七音和声没有导音,因为七音三和弦里面最大的生程步数只有 3。
所以,七音终止式要求四声和弦,而且用法有很大差异。

8 「调性根音」是笔者临时造的词,指和声二元论语境中主和弦的根音。它在大调中是主音,小调中
是属音。

Page 12/18
在大调中,它建立在下属音上。本身是
1−7 / 4−7 /3−3
相对主音是
4 / 3−7 /3−28/9−4 → 1−7 / 4−3

在 28/9 → 3 处通过 28/27 进行了声部连结。在 C 大调中,这是 Fmh7 → Ch7。虽然教条地讲导音还是


没有的,因为解决的终点是五度而非调性根音,但这种张力真实存在,且这种技法在传统和声中
见于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
在小调中,它建立在属音上。本身是
1−9/7−12 /7−3
相对主音是
3 /4−27/ 28−9/7−9/ 4 → 1−12 /7−3
在 27/28 → 1 处进行了相同的声部连结。在 A 小调中,这是 EMh7 → Ah7。在和声二元论的语境中,
这依然没有导音。
与传统和声相似,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模式都是可行的。
和声大调在大调中借用小和弦:
3 /4−27/ 28−9/7−9/ 4 → 1−7 / 4−3
在 C 大调中,这是 GMh7 → Ch7。这是一个真正的导音,因为它的解决目标是调性根音。
和声小调在小调中借用大和弦:
4 / 3−7 /3−28/9−4 → 1−12/7−3
在 A 小调中,这是 Dmh7 → Ah7。跟和声大调一样,导音是存在的。
另一种可能的属—主解决是七音和弦到古典和弦。它不要求四声和弦。这就是 5/7 音关小二度
发挥作用的地方。
3 /4−21/16−9 /4 → 1−5 / 4−3 /2
在 21/16 → 5/4 处通过 21/20 进行了声部连结。在 C 大调中,这是 Gh7 → CM5。
其负和声版本是
2 /3−8/7−2 → 1−6/ 5−3/ 2
在 8/7 → 6/5 处进行了相同的声部连结。在 A 小调中,这是 Dh7 → Am5。
不难想到,反过来从古典和弦到七音和弦也是可以的。
4 / 3−5/ 3−2 → 1−7/ 4−3
在 5/3 → 7/4 处进行了相同的声部连结。在 C 大调中,这是 FM5 → Ch7。
其负和声版本是
3 /2−9 /5−9 /4 → 1−12/7−3
在 9/5 → 12/7 处进行了相同的声部连结。在 A 小调中,这是 Em5 → Ah7。
上面四个七音终止式,四个七音—古典终止式,再加上四个古典终止式,可以作为高级和弦进
行的基础。十一音和十三音的三和弦可以以相似的方式构造出来,但更复杂。观察显示,十一音
更像五音,十三音更像七音。更妙的是他们倾向于构成扩展和弦。显然,笔者不得不把这件事留

Page 13/18
给下一篇文章。

(八)十三限以外的境界

十三限以上的质数泛音难以理解。必须澄清,因为西那之读的优秀,十三限相对十一限并没有
增加多少复杂度。而在十七限及以上是找不到这种音读的。
尽管如此,研究还是有些成果。下面是笔者的结论。

质数泛音 八度约减音程类别 两重调性


17 伪两重调性半音 伪两重调性
19 伪两重调性一又半音 伪两重调性
23 次半减五度 半两重调性
29 次中立七度 半两重调性
31 半减八度 两重调性
十七限用到了伪两重调性。17/16 既不是小二度,也不是增一度。它仅仅是个半音。泛音性的
十七音跟沉音性的十七音也没有功能上的区别。十七音半音读 289/288,跟拉斯特之读作用差不多。
当十七音音程被这个音读隔开的时候,大的称「大」而小的称「小」。
第十九泛音的类别是通过将 19/17 看作大二度推出来的,因为 9/8 和 10/9 都是大二度。因此,
第十九泛音既不是小三度也不是增二度。于是 19/18 和 20/19 都是半音。全音去掉 19/18 之后剩下
的 81/76 同样是半音。
29/23 是大三度。然而由于 26/23 和 29/26 是大二度,第二十三和二十九泛音都跟第十三泛音
纠缠在一起,所以都具有半两重调性。第二十三泛音是次半减的,第二十九泛音是次中立的。第
三十一泛音跟第十一泛音用法完全一致。拉斯特之读在三十一音中对应的是 972/961。
仔细考察十七限可以揭示一些有趣的结构和调和选项。毕竟给已解决的系统添加一个变量,还
是可控的。
十七限里面,除了七音和十一音四分音以外,另有两个重要的四分音,34/33 和 35/34。如果
从 33/32 这个四分音开始数,数到 36/35(因为全音可以分解为(33/32)(34/33)(35/34)(36/35)),则
两个十七音四分音正好在中央。34/33 到 33/32 的距离为双平方之读(twosquare comma)
1089/1088。35/34 到 36/35 的距离为诺艾尔之读(noellisma)1225/1224。两个十七音四分音之间
的距离为十七音四分音之读(septendecimal quartertones comma)1156/1155。
迦利之读(kalisma)9801/9800 以最小的十一限超单位音读的身份,与在迦利调律中把八度
二等分而各份代表 99/70~140/99 而闻名。结合西那之读我们得到{1716/1715, 2080/2079},一个有
半八度的神奇的十三限调律。并且,它正是双平方之读与诺艾尔之读的差:
9801 /9800 = (1089/1088)/(1225/1224 )
因此迦利调律不但提供了半八度,还带来了四个对称的四分音,也就是说 33/32 到 34/33 的距离与
35/34 到 36/35 的距离是相等的。

Page 14/18
随十七音四分音而来的还有两个十七音六分音,51/50 和 52/51。如果从 49/48 开始数,数到
54/53(因为全音可以分解为(49/48)(50/49)(51/50)(52/51)(53/52)(54/53)),则两个十七音六分音又
正好在中央。它们之间相距十七音六分音之读(septendecimal sixth-tones comma)2601/2600。
下面是最有趣的部分。十七音四分音之读与十七音六分音之读的差不是别的,正是西那之读:
2080/ 2079 = (1156 /1155)/(2601 /2600)
所以我们看到第十七泛音如何通过{1156/1155, 1716/1716, 2080/2079}系统联系到了十三限。
四种四分音的完全区分要求把基南之读分成三份,这对于人类可能过于复杂,所以这个系统是很
好的折中。它将 34/33 等同于 35/34,并将 51/50 等同于 52/51,提供三种等距的四分音:33/32、
34/33~35/34、36/35。{715/714, 1089/1088, 1225/1224}这个系统则相反。它将 34/33 等同于 33/32
并将 35/34 等同于 36/35,留下两种四分音:33/32~34/33、35/34~36/35。前者的最优解是把第十
七泛音调低,后者是调高。
最后,笔者想简单地讨论一下十九限。19/17 作为 10/9 到 9/8 的中值,其调音可谓是一个核心。
奥鲁斯之读(aureusma)1445/1444 是 19/17 到 9/8 与到 10/9 的距离的差。要捕捉到 19/17,最简
单的完全十九限调和系统也必须包含半个音读的音程,也就是说,要把合音读二等分,把奥鲁斯
之读调和掉。这解释了五个基本音读级平均律里面一个能顺利延展到完全十九限的都没有——它
们全缺 19/17,所以其中一个泛音调准了,另一个就缺了。虽然能半音读级系统往往能调准
19/17,那也还有两个泛音一起缺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完全十九限的平均律那么稀少。

(附录甲)数的象征

笔者有时会进行这样的联系,暂且不论这有什么意义。

2:自己
第二泛音就是主音本身,所以这个数字象征自己,象征存在的到来。颜色是透明的。

3:以太
毕氏音程就像根音可以自由穿梭的通道,就像光的介质以太。颜色是灰的。

5:土
第五泛音象征坚固、温暖与稳定。颜色是黄的。

7:气
第七泛音象征纯洁、活力与运动。颜色是蓝的。

11:水
第十一泛音象征优雅与奉献。颜色是绿的。

Page 15/18
13:火
第十三泛音象征激烈的矛盾与对妥协的拒绝。颜色是品的。

(附录乙)概念

协和与和谐
协和(consonance)与和谐(concordance)是不同的概念。协和是有语境的,也就是说它跟
和弦的时频相对位置有关。和谐只跟和弦本身的结构有关9。
共晓时期的和弦有的协和,有的不协和,但几乎全都是和谐的。例如,属七和弦是七音中庸全
音律的一个本质调和和弦,它的每个音都在九奇数限的调性方阵里面。
作为另一个例子,十二平均律同样基本没有不和谐的音程。每个音程都有对应着简单的频率比,
勋伯格能够发展十二声序列主义正是得益于这个基础。

和声、旋律与音读功能
和声功能指的是同时或相继奏响一个音程的时候带来和声,也就是说,协和、不协和或从时频
信号的相互作用中出现的相似的音乐情感。
旋律功能指的是相继奏响一个音程的时候带来类似体验空间关系的音乐情感。
音读功能指的是不论同时还是相继奏响一个音程都缺乏意义,但这个音程是作为其他音程的色
差而存在的。
表现出和声功能的最小音程大约有三分音的大小。过了这个坎,和声功能会快速下降。四分音
的和声功能就很弱,但还有丰富的旋律和音读功能。表现出旋律功能的最小音程大约有一个升降
差的大小。比升降差还小的就是音读,既没有和声功能也没有旋律功能,只表现出音读功能。

(附录丙)1225/1224 和 1445/1444 的命名

这两个比例必须有名字,因为它们在本篇分析中有意义,当然,它们也是描述嘉纳调律
{1216/1215, 1225/1224, 1445/1444}的必需。
「诺艾尔之读」或「圣诞之读」,取自名字「Noel」,因为分子和分母在十进制中看起来像
圣诞节的日期。
「奥鲁斯之读」或「黄金之读」,取自拉丁语「aureus」,意为黄金,因为跟黄金中庸全音律
的关系。

(附录丁)十三限平均律表

TE 相对误差 < 5.5%,截止于四百九十四平均律。按合音读的步数顺序。

9 《和声熵》,迈克·巴塔利亚,异和声维基。

Page 16/18
步长 特征 评价
ET 音读基底
(音分) 比例 (%)

31 38.7 45/44 5.35 66/65, 81/80, 99/98, 105/104, 121/120

41 29.3 64/63 5.29 100/99, 105/104, 144/143, 196/195, 243/242


46 26.1 66/65 5.42 91/90, 121/120, 169/168, 176/175, 245/243
53 22.6 78/77 5.22 99/98, 121/120, 169/168, 176/175, 275/273
58 20.7 81/80 4.56 126/125, 144/143, 176/175, 196/195, 364/363
72 16.7 100/99 3.82 169/168, 225/224, 243/242, 325/324, 385/384
103 11.7 144/143 4.90 225/224, 243/242, 351/350, 385/384, 847/845

87 13.8 121/120 4.53 196/195, 245/243, 352/351, 364/363, 625/624


94 12.8 144/143 5.48 225/224, 275/273, 325/324, 385/384, 1331/1323
111 10.8 169/168 5.21 176/175, 351/350, 540/539, 676/675, 1331/1323
130 9.23 196/195 3.98 243/242, 351/350, 364/363, 441/440, 3136/3125

121 9.91 176/175 5.14 325/324, 352/351, 364/363, 540/539, 625/624


140 8.57 196/195 4.68 325/324, 352/351, 385/384, 625/624, 1331/1323
152f 7.89 225/224 4.73 352/351, 540/539, 625/624, 729/728, 1575/1573
159 7.55 225/224 5.11 325/324, 364/363, 385/384, 625/624, 10976/10935
183 6.56 243/242 4.70 351/350, 540/539, 676/675, 1375/1372, 4096/4095
190 6.32 243/242 4.63 385/384, 441/440, 625/624, 729/728, 847/845

198 6.06 325/324 4.50 352/351, 676/675, 847/845, 1716/1715, 3025/3024


212 5.66 351/350 5.23 325/324, 385/384, 625/624, 1375/1372, 10648/10647
217 5.53 325/324 5.08 364/363, 441/440, 676/675, 3136/3125, 4375/4374
224 5.36 325/324 3.37 540/539, 625/624, 729/728, 1375/1372, 2200/2197

270 4.44 385/384 2.48 676/675, 1001/1000, 1716/1715, 3025/3024, 4096/4095


282 4.25 441/440 5.07 540/539, 729/728, 1575/1573, 2200/2197, 3584/3575
296 4.05 441/440 5.44 540/539, 625/624, 729/728, 1375/1372, 15379/15360
301 3.99 441/440 4.60 729/728, 847/845, 1001/1000, 1716/1715, 3025/3024
320 3.75 540/539 5.31 441/440, 729/728, 1001/1000, 4225/4224, 6656/6655

311 3.86 441/440 3.81 625/624, 1575/1573, 2080/2079, 2200/2197, 2401/2400


328 3.66 441/440 5.15 676/675, 1001/1000, 1716/1715, 3136/3125, 10648/10647
342f 3.51 540/539 4.61 676/675, 1001/1000, 1716/1715, 3025/3024, 19773/19712
354 3.39 441/440 4.93 540/539, 729/728, 1575/1573, 4096/4095, 31250/31213

Page 17/18
373 3.22 540/539 4.12 729/728, 1001/1000, 1716/1715, 3025/3024, 4225/4224

364 3.30 540/539 4.92 625/624, 1375/1372, 2080/2079, 2200/2197, 14641/14625


369f 3.25 540/539 5.24 1575/1573, 2080/2079, 2200/2197, 2401/2400, 3584/3575
383 3.13 540/539 4.87 625/624, 1575/1573, 2080/2079, 2401/2400, 10985/10976
400 3.00 540/539 4.69 676/675, 1001/1000, 1716/1715, 4096/4095, 39366/39325
414 2.90 540/539 4.94 625/624, 729/728, 1575/1573, 2200/2197, 2401/2400
431 2.78 676/675 5.38 729/728, 1001/1000, 1716/1715, 4096/4095, 6656/6655

422 2.84 625/624 4.02 1716/1715, 2080/2079, 2200/2197, 3025/3024, 5632/5625


441 2.72 625/624 4.12 1575/1573, 2080/2079, 2401/2400, 4096/4095, 4375/4374
460 2.61 676/675 4.36 1001/1000, 3025/3024, 4225/4224, 4375/4374, 26411/26364
472 2.54 625/624 5.37 729/728, 1575/1573, 2200/2197, 2401/2400, 4096/4095

494 2.43 729/728 2.37 1716/1715, 2080/2079, 3025/3024, 4096/4095, 31250/31213

Page 18/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