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5

分类号 TU2 学号 19022103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 位 论 文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研究

作 者 王晓丽

指导教师姓名 陈景衡 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 业 名 称 建筑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22.06.06 论文答辩日期 2022.06.06

学位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高 博 教授
评 阅 人 盲 审
盲 审
学位 论文独 创 性 声 明

P 本人郑重 声 明 : 所 呈交 的 学位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作 及 取

P 得 的 研 究 成果 。 尽 我所 知 ,
除论 文 中 明 确 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
论 文 内 容 不 包含其

I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完 成或 已 发 表 的 研 宄 成 果 , 也 不 包含 本 人或 其他人 己 用 于 其 他学位

I 申 请 的论 文 和 成 果 对 论 文 的研 宄 工 作 做 出 重要贡 献 的个 人 和 集体 均 己 在 论文


。 ,

I 狩 嚇 M 翻 并 己致 谢
巾 

I 申 请 学位 论 文 及 其 相 关 资 料 若 有 不 实 之 处 本 人 承担 切 相关责任




|
论文 作 者签 名 :
日 期 :
年 ( 月 


I  学位 论 文知 识产权 声 明

 我 们 所提 交 的学 位 论文 及 相 关 的职 务 作 品 是 在 西 安 建筑科技 大 学 攻读 学位 期


间 完 成的 成 果 , 知 识 产 权 归 属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学 。 论 文 作 者 离 校 或 论 文指 导 教 师


因 故 离 职后 使 用 或 发 表 学 位 论 文 或 与 学 位 论 文 直 接 相 关 的 研 究 内 容 时 ,
应 取得 西


安 建 筑科技大 学 同 意 ; 取得 同 意 后 使 用 或发表时 , 应署 名作者 、 指导教 师及西 安


帛 筑 科技大学 

 我 们 完全 了 解 学校 有关 保 存 使 用 学位论文 的 规定 学校 有权保 留 并 向


、 ,
g卩 :

国 家 有关 部 门 或 机构 送 交学 位论 文 的 复 印 件和 电子 文 档 可 以 采用 影 印 、 缩 印或

论之


者其它 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 编学位 论文 允 许本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学校可 以公 布




论文 的 全部或 部 分 内 容 可 在^ 年 □ 两 年 □ 三年 此未勾选的 默 认为 即 时





細柿
贼織
, / / ( ,

般删此 “ ”
》开 ) 以 后 搬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 杂 志 社 、 中 学 技 术 信 息 研 宄所 等 单

位将 本 学 位 论 文 全 部 内 容 收 录 到 有 关 学位 文 数 据库 中 ,在 网 络 全文发

签 w
布并 会公众提 供信 息服务 。

kw
声 明。
论文 关 , 后 于 


论文 作者

指导 教师签 名
名: 日期 :

日期 :
年 G月

v 年 &月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研究

专 业:建筑学
硕 士 生:王晓丽
指导教师:陈景衡 教授

摘要

在城市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生活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有着建筑规模大、人流量
大、功能复合度高、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联系紧密等特征,导致其空间流线复杂、
空间使用需求多元化。但目前部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采用空间和功能简单
叠加的传统设计方式,导致动线混乱、空间没有中心和层次,造成视觉疲劳甚至
空间迷失。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除了常规功能的室内空间,还有类似于室
外广场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时需要兼顾室内和室外两种尺度空间感受。因此本
研究试图采用尺度层级划分的方法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室内和室外尺度
混乱交叠的问题,使建筑师在设计时更高效有序。
本研究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性质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分为三种类型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
分别探讨它们的定义、特征、作用和意义,并以案例进行空间图解。然后,提出
三个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将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
合方式分为“界面消解”、“空间堆叠”、“连接渗透”、“空间同构”、“异
质介入”五大类;将细部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合方式分为“界面
消解”、“空间堆叠”、“集中嵌套”、“分散嵌套”、“异质介入”五大类。
接着,从建筑定位、地块大小和形态、人群规模、结构柱网、消防疏散、经济效
益、人的生理和心理这七个方面对三个尺度层级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
行尺度约束,并形成相应的尺度规律。最后,将策略整合为五个步骤:判断条件
→确认层级→确认层级关系→选取融合方式→运用尺度规律,形成一套设计者在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时使用的尺度操作逻辑。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空间尺度分级;空间尺度融合方式;公共
空间尺度规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pace Scale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Major: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Master student: Wang Xiaoli

Supervisor: Prof.Chen Jingheng

ABSTRAC 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density and intensive cities,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life. They are
usuall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ity,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building scale, large flow of people, high functional complexity, and close connection
with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resulting in complex spatial flow lines and diversified
demand for space use. However, at present, some public spaces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adopt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of simply superimposing space and
functions, resulting in chaotic circulation, lack of center and hierarchy in space, visual
fatigue and even space los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in
addition to the indoor space with conventional functions, there is also a public activity
space similar to an outdoor square. The design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both indoor
and outdoor scales of space experience.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haotic overlapping of indoor and outdoor scale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cale hierarchy division, so that
architects can design more efficiently and orderly.
This study divides the public space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nature of
activities—city-scale public space, building-scale public space, and detail-scale public
space. meaning, and spatially illustrated with a case. Then, the fusion methods of three
scale-level public spaces are proposed, and the fusion methods of urban-scale an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rchitectural-scale public spaces are divided into "interface digestion", "spatial


stacking", "connection penetration", "spatial isomorphism", "heterogeneous
intervention". There are five categories of "quality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space at the detail scale level and the architectural scale level i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nterface digestion", "spatial stacking", "centralized nesting", "distributed
nesting", and "heterogeneous intervention". Then, the public space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under three scale levels is analyzed from nine aspects: urban
pattern, building positioning, plot size and shape, crowd size, structural column
network, fire evacuation, economic benefits, huma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Carry
out scale constraints and form corresponding scale laws. Finally, the strategy is
integrated into five steps: judging the conditions → confirming the hierarchy →
confirming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 selecting the fusion method → applying
the scale rule to form a set of scale operation logic used by the designer in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Keywords: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Public space, Spatial scale classification,
Spatial scale fusion method, Regular pattern of public space scal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目的 ................................................................................................. 2
1.1.3 研究意义 ................................................................................................. 2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3
1.2.1 城市商业综合体 ..................................................................................... 3
1.2.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 4
1.2.3 空间尺度 ................................................................................................. 7
1.2.4 室内尺度和室外尺度 ............................................................................. 7
1.2.5 空间尺度层级 ......................................................................................... 8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9
1.3.1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 9
1.3.2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现状 ................................................................... 12
1.3.3 研究现状小结 ....................................................................................... 14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5
1.4.1 研究方法 ............................................................................................... 15
1.4.2 研究内容 ............................................................................................... 16
1.5 技术路线 ........................................................................................................... 18
2. 研究基础 ................................................................................................................ 19
2.1 空间尺度特性和衡量标准 ............................................................................... 19
2.1.1 空间尺度的特性 ................................................................................... 19
2.1.2 空间尺度的衡量标准 ........................................................................... 20
2.2 空间尺度体验 ................................................................................................... 20
2.2.1 知觉与空间知觉 ................................................................................... 20
2.2.2 空间尺度体验规律 ............................................................................... 21
2.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影响因素 ...................................................... 22
2.3.1 多元的空间业态 ................................................................................... 22

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2 材料和结构技术 ................................................................................... 23


2.3.3 建筑区位和规模 ................................................................................... 24
2.4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驱动机制 ............................................... 25
2.4.1 行为和心理需求 ................................................................................... 25
2.4.2 建筑本体需求 ....................................................................................... 25
2.4.3 城市发展需求 ....................................................................................... 26
2.5 本章总结 ........................................................................................................... 26
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 .................................................................... 28
3.1 公共空间尺度的层级划分 ............................................................................... 28
3.2 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 29
3.2.1 直接纳入城市交通体系的公共空间 ................................................... 30
3.2.2 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 ................................................... 38
3.2.3 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 ................................................................... 40
3.3 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 46
3.3.1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 ................................................................... 47
3.3.2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 ................................................................... 52
3.3.3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 ................................................................... 53
3.4 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 53
3.4.1 休憩、等候空间 ................................................................................... 54
3.4.2 展览、互动空间 ................................................................................... 57
3.4.3 售卖空间 ............................................................................................... 58
3.5 典型案例层级分析 ........................................................................................... 59
3.5.1 北京侨福芳草地 ................................................................................... 59
3.5.2 巴黎莱阿拉广场 .................................................................................. 60
3.5.3 涩谷未来之光 ...................................................................................... 62
3.6 本章小结 ........................................................................................................... 64
4. 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 ........................................ 65
4.1 界面消解 ........................................................................................................... 65
4.1.1 边界模糊 ............................................................................................... 66
4.1.2 开放渗透 ............................................................................................... 67

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3 墙面退让 ............................................................................................... 68


4.2 空间堆叠 ........................................................................................................... 70
4.2.1 错动悬挑 ............................................................................................... 70
4.2.2 错位堆叠 ............................................................................................... 70
4.2.3 多向扭转 ............................................................................................... 72
4.3 连接渗透 ........................................................................................................... 74
4.3.1 街区联合 ............................................................................................... 74
4.3.2 微缩城市 ............................................................................................... 75
4.3.3 群落化组织 ........................................................................................... 76
4.4 空间同构 ........................................................................................................... 77
4. 5 异质介入 .......................................................................................................... 78
4.5.1 自然介入 ............................................................................................... 78
4.5.2 异构体介入 ........................................................................................... 80
4.6 本章小结 ........................................................................................................... 81
5. 细部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 ........................................ 82
5.1 界面消解 ........................................................................................................... 82
5.1.1“墙”面消解 ............................................................................................ 83
5.1.2 楼层消解 ............................................................................................... 83
5.2 空间堆叠 ........................................................................................................... 85
5.2.1 垂直叠加 ............................................................................................... 85
5.2.2 错位堆叠 ............................................................................................... 85
5.3 集中嵌套 ........................................................................................................... 86
5.3.1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部 ................................................................... 87
5.3.2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界 ................................................................... 88
5.4 分散嵌套 ........................................................................................................... 89
5.4.1 垂直分散嵌套 ....................................................................................... 89
5.4.2 水平分散嵌套 ....................................................................................... 91
5.4.3 立体分散嵌套 ....................................................................................... 92
5.5 异质介入 ........................................................................................................... 92
5.5.1 自然介入 ............................................................................................... 92

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5.2 异构体介入 ........................................................................................... 93


5.6 本章小结 ........................................................................................................... 94
6. 策略整合与设计验证 ............................................................................................ 95
6.1 策略整合 ........................................................................................................... 95
6.1.1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结构关系 ............................... 95
6.1.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 ....................... 97
6.1.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 101
6.1.4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对行为的引导和支持 ............. 107
6.2 设计验证——西安西大街百盛和民生百货地块联合设计 ......................... 108
6.2.1 项目概况 ............................................................................................. 108
6.2.2 新建商业综合体的城市定位和更新方向 ......................................... 111
6.2.3 公共空间城市尺度层级设计手段介入 ............................................. 112
6.2.4 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设计手段介入 ............................................. 116
6.3 本章小结 ......................................................................................................... 118
7. 总结与展望 .......................................................................................................... 119
参考文献 ...................................................................................................................... 121
图表目录 ...................................................................................................................... 123
附录 1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问卷 ............................................................................. 129
附录 2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 132
附录 3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实测数据 ..................................................................... 137
附录 4 国内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 ............................................................................. 139
附录 5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 ............................................................................. 1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55
致谢 .............................................................................................................................. 156

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开发强度增大,城市密度提高,建筑空间水平化延
展受限,城市朝着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普及、城市轨道交通
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也加剧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革,城市与建筑的粘结性更
强,城市变得越来越建筑化,建筑也走向城市化的巨构、复合。城市商业综合体
作为高强度开发的综合建筑,其高效、复合、集聚的特征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多
空间机会和操作可能性,因此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年轻的建筑类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突破了传统商业建筑封闭内向的
状态,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混合利用土地最大限度的组织城市功能,将商业、文
化、教育、餐饮、办公、会议等功能整合在同一个建筑体系中,与城市轨道交通
立体连接,引入城市步行体系,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演变成一种多层次、多
要素的动态开放系统。城市商业综合体总体上表现为建筑规模大、人流量大、功
能复合度高、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联系紧密的特征,导致其空间流线复杂、空间
使用需求多元化。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组织各种功能空间、提供多种公
共活动的空间主体。城市的高密度发展压缩了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加深了人们进
行公共生活、公共交往的难度。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为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公
共生活提供更多可能,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多元并存的空间特色吸引着消费者,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活动空间少与市民需求间的矛盾,增加了城市公共空间的
选择,成为市民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对接城市公
共空间,引入城市步行体系,通过建立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联、渗透的
关系,形成了一种以多功能、集约化为特征的公共空间系统。
但目前部分城市商业综合体采用空间和功能简单叠加的传统设计方式,把城
市商业综合体当作一种单纯的小尺度空间的平行堆叠去设计,特别是对于公共空
间的处理过于简单化,导致动线混乱、空间没有中心、缺乏层次,造成人们的视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觉疲劳甚至失去方向感,无法在空间中准确定位。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的人流量大、人群复杂,人们的活动也分为多种
性质。有些是常规尺度的室内空间,如售卖,餐饮等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人们
的行为和活动比较固定专一,拥有很强的指向性;有些是类似于室外广场的公共
活动空间,空间中的活动有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特征,人们的交往在公共社交
距离范围,能观察空间中人们的穿着、表情、活动,但又不会对对方产生视觉干
扰。因此设计时需要兼顾室内和室外两种尺度空间感受,才能保证有效的人群参
与、不同类型的活动有序进行。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两种空间性质的差异,设计时
把它们燃在一起,没有发现其中暗含的尺度的分层,将导致室内、室外两种尺度
空间混乱交叠、不协同的矛盾。

1.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尺度为切入点,以空
间尺度分级为手段,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尺度层级划分、层级内容梳
理、层级融合方式总结、尺度规律分析,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城市商
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尺度操作逻辑,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室内和室外尺
度混乱交叠的问题,使建筑师在设计时更高效有序。

1.1.3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国内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研究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其空间流线
组织、空间设计手法的研究为众,而对于公共空间尺度的研究或是简要提及,或
是只用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原理分析商业内街的高宽比,对公共空间的尺度
理解还停留在建筑设计资料集阶段。在已有论文中对于空间尺度层级的解释逻辑
基于纯粹的空间大小,主要运用尺度分级的方法去拆解大空间,总结设计方法。
本研究基于芦原义信对于室内、室外空间尺度关系的理解,利用环境心理学对城
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人群、活动的细致观察,发现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是兼有室内和室外尺度的一种空间,要同时面对室内的问题和室外空间感受的问
题,所以它的尺度需要分层分级,需要总结相应的尺度规律。本研究运用空间尺
度分级的方法拆解公共空间以及对公共空间尺度规律的整理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
公共空间理论研究有扩充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现实意义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研究从城市、建筑和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试图用
空间尺度分级的方式拆解复杂公共空间的混合交叠关系,形成的公共空间尺度操
作逻辑对于设计者来说能更快速有效的进行设计。
为市民提供多尺度的公共社交活动空间,创造一种舒适、宜人的消费和体验
环境,并激发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为城市弥补了城市扩张和绿地不足导致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公
共活动空间,连接城市与建筑。
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更加有秩序,尽管复杂却能被人们所认知,
能让人们构建有效的心理认知地图,进一步提高公共空间的空间品质和活跃程度。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城市商业综合体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应兼顾表征和内涵,从功能、形态、起源、发展等
多角度理解。从此类建筑发展以来,存在建筑综合体、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商
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等诸多名词,概念所指、所属处于长期变化中,学术界也
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其学术生涯前后思想也有所转变。
由此可见,此类建筑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完善。

图 1.1 城市综合体发展演变过程

来源:作者自绘

对建筑综合体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美国建筑百科全书》、王建
国教授在《城市设计》、韩冬青、冯金龙在《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皆从建
筑功能、形态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定义,王桢栋教授在《“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从功能、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着重解释了“城市”二字的
内涵,由“地理位置、规模”的浅层认识上升为更深层的解释:内部包含城市公
共空间以及内部各功能之间有类似城市各功能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1]
对城市综合体的定义,王桢栋教授在《城市综合体的协同效应研究》、高山
在博士论文《城市综合体:思想理念·设计策略·实现机制》中从功能、形态、
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与城市步行体系关系这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根据主导功能
的差异,可以细分成城市居住综合体、城市交通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
文化综合体。
对比发现,建筑综合体的定义宽泛,发展最早,是综合体发展的雏形时期。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对建筑综合体的拓展,功能从“集聚”到“综合”并引入城市
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是在城市建筑综合体概念基础上迭代,在此过程中,公共
步行体系得到重视;城市公共空间从“引入”到“激活”,是从“有”到“好”
的过程;强调综合体“内部的高效、协调、复合”到强调“与外部的整合、协同、
集聚”,是更大的格局。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在城市综合体基础上的分化,是商业
开发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
综上,城市商业综合体定义如下:引入并激活城市公共空间,集合多种城市
空间与建筑空间于一体;内部各功能之间有类似城市各功能之间的互补、共生关
系;以商业活动为主体,复合城市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
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高密度、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一个或一
组建筑,实现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

图 1.2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拆解

来源:作者自绘

1.2.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一词最初在城市范畴提出,在社会学范畴中“公共”(public)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私有”(private)相对,而赫曼·赫茨伯格(Hennan Hertzberger)在《建
筑学教程》中认为“公共”和“私有”的概念在空间范畴内可以用“集体的”
(collective)和“个体的”(individual)两个术语表达。[2]这种表达更能体现空
间的领域性和社会属性。空间的社会属性可以从所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个层
面理解。公共空间的“集体的”表现在使用权上,是指在任何时间或者一定时间
内、无条件或者以一定条件、向公众开放的空间。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属于综合体体系内的“公共领域”,用于连接内
部功能、过渡内外、联系城市交通、提供活动场所,对公众开放。根据开放时间
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开放公共空间,24 小时对公众开放,开放度高,
与城市融合度高,空间界限模糊,如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入口广场;另一种是半开
放公共空间,根据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的营业时间开放或关闭,时间有限制,
但是开放时对人群无限制,如门厅、室内中庭。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所属
权属于开放商,是私有化的空间,从使用权上是对公共开放的,因此需要在满足
商业价值的同时,承载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满足经济性、开放性、公共性的需
求。
从百货商店发展到购物中心,再到商业综合体,其建设模式表现为用地规模
逐步增大、从小型单体到占据整个街区的群体建筑、至今形成与城市空间结构紧
密联系、多街区联合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这是用地集约紧凑,功能高效混合的城
市·建筑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与百货商城和购物中心相比,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
空间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公共空间的品质也大幅度提升。底层面向城市架空处
理,形成市民活动空间,如新加坡 The star vista;第五界面屋顶公共空间的综
合利用,建筑立面的多重建构,建筑从形态上打破方盒子的禁锢,运用曲线、体
块倾斜、堆叠等手法使商业综合体成为联系城市各个公共空间的桥梁和纽带,如
温州印象城 MEGA , 维也纳 KaDeWe。随着商业与交通、办公、居住功能的集聚混
合,公共空间的层次也更加丰富,单一的水平层面的分析已经不能囊括公共空间
的发展态势,立体化和复合化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新的可能。随着社会学、生态
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介入以及新空间形式的产生,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
定义和分类也有所更新迭代。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将中外商业综合体及其
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总结如下表。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 中外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来源:作者自绘)

中国 西方国家 公共
空间
商业形式 特征 商业形式 特征 特征
古 由于木构建筑的 露天广场和 主要为室
限制,传统商业 拱廊结合, 外广场、

活动集中在一 由神庙发展 街道
层,店铺直接面 而来
向街道,甚至直
接将商品摆在街
道上,街道作为
交流购物的复合 阿索斯广场
场所 世界上第一
个购物广
场,多层建
筑,公共空
间室内外结
集市、庙会

图拉真市场
多功能综合
公共建筑,
技术发展创
造出室内大
空间,公共
空间室内化
卡拉卡拉浴场
近 消费者需要隔着 商品购销, 室内公共
柜台与售货员交 功能单一, 空间形式

流才能买到商 流线简单 从百货商
代 品。通常为建筑 店的单一
单体的体量。 均质的交
通空间向
购物中心
百货商店--信封上绘制的 的多元、
百货商店——劝业场 邦•罗尔百货商店 多功能集
开架售货,更讲 工业发展导 合的方向
究商品陈列和组 致市区环境 发展,品
合,也在户外屏 恶化,汽车 质得到提
幕、扶梯等增加 交通、一站 升
投入,注重建筑 式购物,功
内部空间感与照 能齐全
明。
太平洋、广百、新世界等 郊区购物中心
形成购物内街, 能源紧张,
品牌以独立的形 回归市中
式经营,公共空 心,人车分
间更宽敞,通常 流;欧洲的
是单体购物中心 “拱廊街”
或结合写字楼 是今天体验
式购物的先
广州天河城 商业步行街、拱廊街---比 河
利时布鲁塞尔拱廊街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 购物、办公、公 对商业综合 室内外公


寓、住宅综合。 体公共空间 共空间共

讲究动线的规划 主题化,注 同发展,
以及整体的购物 重建筑形 公共空间
体验感。 态、空间特 复合化、
色和体验性 立体化、
华润万象城 德国 Loop 5
巨型化,
突出建筑个体的 改造存量商
融入城市
空间特色,在整 业建筑以适
空间,体
体空间结构上也 应现代购物
验性增强
有所突破,空间 需求,将城
体验新颖。更加 市空间、城
注重外部公共空 市交通引入
间城市性 建筑,提供
侨福芳草地 维也纳 KaDeWe 更多公共活
动空间

1.2.3 空间尺度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认为,空间是由墙体、地面、天花这三要素
限定,空间的限定产生了尺度的概念,也就是空间围合界面的量度。[3]
田学哲在《建筑初步》中认为,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
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4]
将尺寸、比例、尺度加以区分,可以理解为,尺寸用于描述事物的绝对大小,
比例用于描述事物绝对大小的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尺度在表达尺寸、比例这两种
度量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人与事物之间的感知关系,使人形成对事物大小的衡量
与判断,是以客观性为主的主观性分析。[5]
人们对于建筑空间尺度的感知不是靠尺子量,而是直接用眼睛观测,因此视
觉感知是空间尺度感的主要来源。
克里尔·芒福汀在《装饰与美化》中认为,人是建成环境的量度标尺。 [6]人
们对空间尺度的认识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空间尺度的产生并
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人们心理上的自然需求。

1.2.4 室内尺度和室外尺度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内部空间尺度”与“外部空间尺度”
的概念,将室内尺度与室外尺度进行比较,提出了“十分之一理论”,即外部空
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 8~10 倍的尺度。
人们感知空间的方式主要是视觉观察以及在空间中的运动,在 0~3m 的范围
内适合亲密、熟悉的感情交流,属于亲人、朋友之间的社交距离,在这个距离的

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交流是有效的,因为人们能不费力气的观察到对方的妆容、表情,穿着,距离越
近,越能捕捉到表情的细微变化,并且视线通常会聚焦在人的脸部或者上半身。
当空间逐渐变大,距离逐渐增加,人们的面部细节开始模糊,能注意到对方脸部
的表情变化,但视觉焦点从人的局部转为整个人的仪态上。同时,空间尺度的大
小影响着人们之间的距离与强度。当两人的距离逐渐拉开时,两者之间的吸引力
减弱,不再仅仅是两人面对面的距离。当距离开到 25 米时,人们刚好能看清对的
面部,此时,人们之间的联系是微弱的,表现为互不干扰的状态,即使人看人也
不会觉得尴尬,适合比较开放公共的场合。
因此,室内尺度可以理解为小尺度或者常规尺度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容易发
生交流、联系,关联较强,活动状态相似,人们的言行、表情、穿搭、动作等对
交流的干扰性较强。室外尺度可以理解为大尺度的空间,群体的交流活动凌驾于
个体之间的交流,适合城市性的公共活动,如聚会、展演等,人与人之间保持着
舒适的社交距离,个体在室外尺度的空间中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穿着、仪态,相
比于室内更加放松自由。

1.2.5 空间尺度层级

首先尺度的“度”在汉字层面上作为动词解释为衡量空间大小的行为,作为
形容词解释为对比空间大小差别的程度,即尺度本身包含了等级的意味。
层级的概念包含两种理解:一是指物与物之间的现象层叠 (layer)关系;二是
指事物结构关系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梯级(hierarchy)关系。[7]
尺度层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分形理论”。“分形”(fractal)一词由数学
家曼德尔布罗(B.B.Mandelbrot)首次正式提出,他认为自相似是生物学结构本身
所固有的一种性质。此后,数学家、建筑理论家塞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ros)
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建筑学中,认为建筑不仅需要足够的跨尺度细部级数,而且各
个尺度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进而提出尺度层级(hierarchy scales)
的概念。[8]
空间尺度层级是描述空间结构的一种语言。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一个具
体事物的意义关乎事物本身以及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即该事物的整个结构。[9]
本研究以空间尺度层级研究为主,关于建筑界面、建筑体态的尺度层级不作
讨论。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和混合开发等视角入手看待城市综合体的发
展,研究视角广,社会学、生态学等内容也穿插其中,除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了城
市商业综合体的起源、发生、发展,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方向和方式做
了较多的推测和建议。城市商业综合体源自国外,因此 21 世纪之前的实践案例和
理论发展较为迅速,21 世纪后,受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发展,建设高峰向亚洲地区
迁移,特别是日本、香港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运用居于前列,这为国内综
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表 2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国外研究著作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作者 著作 研究成果
JERDE 《捷得国际建筑师 提供大量详实、全面的实践案例,包括对最新设计规
[10]
事务所》 范的解释和介绍
Rem 《哈佛设计学院购 着眼于都市,基于建筑学和社会学,描绘发生购物活
Koolhaas 物指南》 动的城市空间的历史、特征和发展,分析当今城市消
费空间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新媒介技术的介入以及
[11]
时空观念变迁背景下的三种倾向及其潜藏的危机
Eberhard 《城市文脉中的建 以总结历史和拆解实例的方式分析城市综合体与城
H·Zeldlerz 筑综合体》 市文脉结合
S·Carr 《公共空间》 空间与个人群体、社会三者的关联性决定了公共空间
意象营造。从空间设计反应个体发展与特征、社会关
系的融洽程度、城市文化和时代特征
Jan Gehl 《交往与空间》 关注人及其活动与物质环境的关系,研究城市与居住
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包括公共空间中各种社会交往
[12]
活动是如何形成的
凯·林奇 《城市意象》 提出了空间的“可读性”概念,总结城市空间五要
[13]
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以及标志物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和理论研究以国外实践研究为基础和参照,
结合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高密度开发的现实需求,从整体、局部、多视角、多方
法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进行拆解分析,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
以下将国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的研究总结为五类: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选择对象的整体、全要素分析:
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起源、发展、类型、功能空间组织、交通流线、消防疏
散、空间尺度、开发设计、运营等进行整体性分析,系统梳理相关的理论、经验、
案例,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全面解读,如王桢栋教授的博士论文《合——当代城
市建筑综合体研究》。
② 选择整体对象的单一要素分析:
选择①中的某一个要素重点研究,对现象分类分析,提出优化的策略,如陈
昊的硕士论文《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特性和空间组合关系研究》。
③ 选择对象的局部分析:
通过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分类细化,选取公共空间的局部如中庭、
边庭、屋顶、入口广场、地下公共空间、底层空间等,从功能、流线、造型、等
多要素展开研究,如曹杰勇的硕士论文《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研究》。
④ 重新定义对象:
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定义和分类,如将研究对象重新定义
为非盈利空间、中介空间、开放空间、共享空间等词,这些名词与传统意义上的
公共空间存在包含、相交关系,是对“公共空间”的深化和拓展,如余一炜的硕
士论文《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非盈利空间设计研究》。
⑤ 多视角切入分析:
以不同的视角(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性、环境行为学、体验式消费、场所
理念、城市触媒理论)切入研究,这一类研究往往连接最新的社会动态,挖掘城
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发展潜力,跳脱出单一的建筑学范畴,从更宏观的视角
思考商业综合体的未来,如陈敏华的硕士论文《场所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
间设计研究》;
⑥ 使用后评估:
对建成投入使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人流量计数、空间句法、满意度评价
等分析,基于质化和量化两种研究方法,建立空间评价模型,对现状调研结果进
行反馈,对建筑实践提出建议,如徐之瑞的《商业综合体内部步行空间评价研究》。
本研究属于五种分类中的第二种类型,选择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地块内的
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并以公共空间尺度为重点分析要素。一是顺应了当今公共
空间的地位被逐渐重视的趋势,从功能空间的“附属品”转变为整个建筑的“牌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公共空间作为建筑的柔性区域赋予建筑更多的活力。二是城市建筑一体化
背景下公共空间需要兼顾室内和室外两种尺度空间感受的复杂性作为一个设计难
点值得深入研究。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引入让这种复杂的空间关系变得异常突出,
城市性的空间被引入建筑,使公共空间具有了多重属性,既是私密的,又是开放
的;既是内部的,也是外部的,既是大的,也是小的。本文意以空间尺度为切入
点研究。
表 3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国内研究著作和论文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作者 著作 研究成果
王桢栋 《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 全方面论述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概念、发展、功能组织、
究》 开发和设计流程、空间组织方法、运营维护[14]
韩冬青 《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 从空间构成、功能组织、层次类型分析城市设计的立
冯金龙 体化和室内化、建筑的社会化和巨型化发展趋势[15]
李翔宇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当代 讨论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序列架构、动线组织设计、
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功能配置和尺度表达[16]
吕鑫磊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协 探讨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和非物质属性,分析其序列
同设计研究》 节奏、过渡渗透、组合嵌套关系[17]
韦燕娜 《广州“万达广场”城市综 探讨第一代到第四代万达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
合体公共空间的发展研究》 计体系和建设模式以及公共空间的发展[18]
洪晖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 阐述内部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型制,探讨开放空间的设
放空间设计研究》 计原则、策略、表达手法[19]
曹杰勇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从平面、剖面、光纤、色彩、材质、设施、景观小品
研究》 角度分析中庭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20]
汤衡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底 探讨商业综合体底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
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 系(功能互补、空间互存、交通结合、景观配合)以
整合设计研究》 及整合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杨尚宜 《商业复合空间设计研究》 从空间复合的角度分析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特征,并
从行为、功能、界面这三个层面展开分析[21]
余一炜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 引入城市触媒理论,从空间类型、触媒要素、触媒作
市商业综合体非盈利空间 用、触媒媒介等方面分析城市触媒效应的形成。对公
设计研究》 共空间新的定义和分类[22]
刘思贤 《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公 从城市宏观尺度、建筑中观尺度进行城市性探析外部
共空间城市性设计研究 》 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3]
陈敏华 《场所理念下的城市综合 从城市文脉、空间实体、围合界面三个层面对城市综
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合体公共空间的场所性建构要素展开解析,总结每一
个细分要素的空间功能及其建构原则[24]
魏洁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 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对比分析进行公共空间的使用后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营造 评估,总结优劣[25]
探讨》

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2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空间尺度的研究早于国内,解释了尺度的概念、存在条件、影响因
素、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并延伸到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领域,国内大部分
的空间尺度研究都基于托伯特·哈姆林、芦原义信、爱德华·霍尔等学者的理论,
本文亦是如此。经过大量国外文献著作阅读,将空间尺度的研究总结如下:
①几乎所有学者都肯定了“人”在空间尺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和空
间是给人使用的,人是建筑和空间尺度的量度。
②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是空间的基本要求,即不同的场所、场合中建
筑尺度满足人们的安全感、领域感以及社交的需要。爱德华·霍尔的四种社交距
离在《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的语言》、《交往与空间》等书籍中均有所提及。
③视觉感知在空间尺度研究中的突出作用被反复强调。芦原义信与卡米洛·西
特基于视觉感知和实践经验,将人在不同视觉距离对建筑产生的尺度感受精确到
一个比值范围,成为后来建筑师用来衡量空间尺度合理性的标尺。托伯特·哈姆
林将建筑给人的尺度感分成自然的尺度、超人的尺度、亲切的尺度这三种类型以
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和空间氛围需求。
大量阅读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对象要么是室外公共空间,比如卡米洛·西
特对城市广场的尺度进行研究;要么就是对建筑外部整体尺度或立面尺度研究,
比如芦原义信对在不同视觉距离下建筑立面尺度划分给人的尺度感受分析,即使
像托伯特·哈姆林在解释三种尺度印象时也多以建筑的外部造型为例,对于建筑
空间尺度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在当代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关系更为复
杂的时代背景下,空间尺度又有新的变化和需求。
表 4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著作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作者 著作 研究成果
托伯特·哈姆 《建筑形式美的 人体是度量建筑物的真正量度;没有尺度层级的建筑空
林 原则》 间会失真;对比和重复是表现尺度关系的常用手法;尺
度分为三种类型;建筑中存在评价尺度的分级系统[26]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 在“理论→实践→总结→实践→理论”的循环中得出外部
空间模数理论、十分之一理论[27]
卡米洛·西特 《城市建设艺术》 对于空间尺度的理解考虑到了人看视点和视角对尺度感
知的影响,广场尺度和比例关系的结论与芦原义信相似
[28]

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盖尔 《人性化的城市》 根据人进行交往的活动距离进行定义,分析城市空间中


的各种尺度关系[29]
弗朗西斯 《建筑形式空间 认为建筑尺度分为机械尺度和视觉尺度
秩序》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 人在室外空间的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
会性活动,小尺度、大尺度空间对人们的意义[30]
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 人们的感知绝大部分由视觉支配,感知是一个积极的过
程。尺度不是抽象的建筑概念,而是含义丰富、具有人
性和社会性的概念[31]
爱德华·霍尔 《隐匿的尺度》 提出四种社会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
公共距离[32]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空间尺度及尺度层级的研究分为两大类——实践型和理论型。
① 设计实践:
将空间尺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平面、立面、剖面的空间尺度划
分、空间比例关系和组织模式中,如亢晓宁的《郧阳博物馆建筑空间尺度体系设
计研究》。
② 理论体系:
空间尺度体系建构研究——对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形成条件、类型、设计
原则、视觉要素、心理需求要素、调节手法等作综合性的分析,其中对于空间尺
度的分类大部分基于托伯特·哈姆林的尺度印象分类,如刘金侠的《商业室内空间
尺度体系研究》;
空间尺度的层级研究——张琳的《城市公共空间尺度研究》从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尺度层面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尺度研究,虽然没有用到层级一词,但暗
含了层级的划分;在李俊霞、郑忻的《人性化的建筑尺度分级系统》将建筑的尺
度层级分为环境层级尺度、建筑层级尺度、细部层级尺度来表达视觉距离与建筑
尺度感受的关系以引导设计,但尺度层级的研究不够深入,关注建筑外部形态忽
视了内部的尺度;王琳峰在《城市空间层级同构解析》中从分形理论引入尺度层
级的概念,重点解释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观念意识上的自相似性;在刘金侠的《商
业室内空间尺度体系研究》中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空间界面层级尺度、构件和结构
层级尺度、陈设设施层级尺度暗含了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秩序关系,但并未详述;
李霄在《公共建筑功能复合大空间设计尺度分级的图解化研究》中对复合大空间
进行设计尺度的分级研究,从水平和垂直维度归纳出四种尺度分级的空间原型,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设计尺度解析大空间的操作策略和设计手法,即用尺度分级的手法对大空间进
行拆解。
表 5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著作和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作者 著作 研究成果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 认为凡是和人有关系的物品都存在尺度问题,尺度变小或变
论》 大给人产生亲切、真实、夸张等不同的感受[33]
李俊霞 《人性化的建筑尺 认为建筑尺度分为环境、建筑、细部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城
郑忻 度分级系统》 市、人的视觉、人的体验的三种尺度[34]
李俊霞 《建筑的比例与尺 论述尺度的来源、三个层级、建筑尺度的分类、中国古代的
度》 尺度[35]
罗文媛 《建筑的尺度单位 尺度的分级将大小不一的尺度归类和简化。明确的尺度级差
与尺度分级》 给人等级分明的秩序感。等级分明的尺度可以使人在远近不
同的范围都有可观赏的内容[36]
尹峥 《北京城市商业综 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剖析公共空间,关联因素逐项分析,
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横向对比,总结每个层面空间尺度设计的
[37]
设计研究》 要点和规律
王琳峰 《城市空间层级同 城市空间各个尺度层级存在同构关系,引入分形语言描述层
构解析》 级同构的概念,梳理空间层级同构的结构特性、层级关系、
建构原则及转换机制[38]
李世芬 《空间维度的扩 建筑中尺度层级和分形理论相关,分形每一级放大的尺度范
赵远鹏 展》 围里都有明显的独立结构,一个分形在不同的尺度层级上的
结构具有某种关联[8]
吴玺 《步行商业街的空 对步行商业街的尺度进行定量研究,分别从步行街的长度、
间尺度研究》 宽度、D/H 值,节奏的角度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分析[39]
张琳 《城市公共空间尺 将空间尺度分为实体空间尺度(细部尺度、个体尺度和群体
度研究》 尺度)和抽象空间尺度(局部空间尺度和整体空间尺度)[40]
亢晓宁 《郧阳博物馆建筑 对博物馆环境、建筑、细部层级的影响因素、设计原则和设
空间尺度体系设计 计尺寸的具体分析。利用两个基本平面模数和变化的单元高
研究》 程,形成统一的、体系化的尺度控制。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41]
李霄 《公共建筑功能复 对复合大空间进行设计尺度的分级研究,利用图解分析的方
合大空间设计尺度 式对其相对应的空间原型进行解析,归纳提炼出尺度分级的
分级的图解化研 操作策略和设计手法。
究》

1.3.3 研究现状小结

通过上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理发现,近年来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
间的研究不在少数,对于其空间流线组织、功能整合模式、空间结构体系的研究
已经非常成熟,如王桢栋的《城市综合体的协同效应研究》、高山的《城市综合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洪斌的《商业综合体全程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向着高密度、
集约化方向发展,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公
共空间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众多文献展开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形态、组合
模式、结构、消防、设计方法、存在价值的探讨,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理论探讨
以及实践案例为本文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对于空间尺度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以《外
部空间设计》中空间高宽比 D/H 的关系以及建筑设计资料集中的尺度约束来分析
商业街道的尺度;一种是通过给空间尺度分层级的方法来辨识空间的大小,给空
间进行分类,且空间尺度分级的设计手法多用于建筑立面的尺度划分中。
对于空间尺度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解释了在室内
与室外空间中人们交流、活动的差异,认为外部空间尺度是内部空间尺度的十倍。
人眼能看到离自己 25 米内的人的面部表情,越近越清晰也越聚焦于面部,越远则
关注点从脸部转为整个身体或者更大的范围。因此,在常规的室内空间中,人们
的各种行为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室外,人们能清晰的看到对方的举止、
容貌、表情的细微变化,互相干扰较强。而到了室外,人们的社交距离拉开,人
们更多的在意群体的活动状态,个体会轻松自在的多。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公共空间中同时存在室内、室外两
种空间感受,即有些空间按照常规尺度理解,而有些空间需要按照室外的大尺度
空间理解,两种尺度存在交叠的问题,通过厘清两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存在形
式、如何发生交叠等,试图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解决现有的空间流线
混乱、缺乏层次、没有中心等问题。
因此本文借鉴尺度分级的方法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典型案例进行拆解,结合芦
原义信的十分之一理论、爱德华·霍尔的社交距离理论以及相关硕博论文的研究
结论,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尺度研究,对相应的尺度规律进行总结。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期刊、论文、著作,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空间层级等相关研究对象的研究动态。以此形成本文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使本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的研究有理有据。
(2)实地调研与问卷研究法
笔者对西安地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并与北京、
上海、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案例进行现状的对比,分析现状,为未来
提供发展方向。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研究性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典型案例的选取能精准解析论证
研究对象,因此案例的广泛搜集对于论文的论述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对象初步确
定之前,应就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案例的读取,整理,归纳,通过案例对研究对象
初步了解;在研究对象确定之后,应再次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度挖掘迭代,以求在
后期论文写作中能较好的运用。
(4)分类归纳法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分类归纳是研究的基础,通过类型学的分析,使城市商业
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分类和分级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对于建筑师有设计
指导意义。
(5)图示分析法
图示表达使建筑学最常用的表达方法,图示语言往往比文字更加直观、简明,
本文利用图解的方法,通过图片、表格、分析图等的绘制对案例进行分析梳理,
探索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1.4.2 研究内容

论文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阐述空间尺度的特性、衡量标准、体验规律和影
响因素,并分析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的驱动机制,为文章后续研究
作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性质划分为城
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将城市
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进一步划分为“直接纳入城市交通体系”、“纳入城市公共开
放体系”、“群体效应很强”三种类型;将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按照空间组织
模式分为“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公共
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三种类型;将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按照活动的类型分
为“休憩等候”、“展览互动”、“售卖”三大类;分别探讨它们的定义、特征、

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用和意义,并以案例进行空间图解。
第三部分对三个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融合方式进行剖析。城市尺度层级与建
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分为“界面消解”、“空间堆叠”、“连接渗透”、
“空间同构”、“异质介入”五大类;建筑尺度层级与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
融合方式分为“界面消解”、“空间堆叠”、“集中嵌套”、“分散嵌套”、“异
质介入”五大类;分别对五种操作方式进行定义、特征描述、图示表达以及典型
案例图解。
第四部分是策略整合和设计验证。在上几章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层级的存在形式、融合方式解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三个尺度层级之间的空间结构
关系,将结论补充到整个公共空间设计思路的第三个环节,此外还明确了设计深
化阶段的尺度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形成一套设计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设计时使用的尺度操作逻辑,使建筑师在设计时更高效有序。探讨公共空间尺度
层级建构深层目标是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让综合体具有“可理解的复杂性”,
最终能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引导和支持。最后,选取西安西大街百盛和民生百
货地块验证以上设计操作思路。在城市尺度与建筑尺度层级融合的操作手法中应
用开放渗透——完善步行体系、异质介入——激发空间活力、微缩城市——集聚
空间的多重体验、边界模糊——衔接轨道交通这四种策略;在建筑尺度与细部建
筑尺度层级融合的操作手法中应用空间堆叠、空间嵌套、界面消解这三种策略。

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技术路线

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基础

2.1 空间尺度特性和衡量标准

2.1.1 空间尺度的特性

空间尺度的特性总结为四点:比较性、感知性、层级性、适宜性。
(1)比较性
查尔斯·摩尔认为,“某种事物的尺度,总是与别的事物进行比较而来的,
并在这种比较中得出结果。”[42]选取的参照物不同,事物给我们的尺度感受就不
同。所谓的“大空间”、“小空间”都是经过比较得来的相对的概念。作为尺度
参照的事物通常为人所熟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本身,数万年来人的尺
度相对于建筑尺度来说基本无变化,可以作为空间尺度的量度。一类是建筑要素,
比如台阶、门窗、扶手、栏杆等构件以及桌椅等家具也常用作尺度参照。
(2)感知性
人们感知空间尺度的方式主要通过视觉观察以及在空间中的运动,中国传统
建筑“耐看”是因为其多样性的细节尺度给人细腻丰富的视觉体验,更因为在运
动中一步一景、层次丰富的空间审美情趣。通常我们能快速准确的感知到小于或
者接近我们人体尺度的事物,但事物越大于人体尺度我们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直
到对它的尺度感知完全消失。因此,可以通过感知空间尺度来建立主观心理与客
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3)层级性
托伯特·哈姆林在《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说到:“在每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
要求中,都固有一类比例的分级系统,说到尺度,也存在着有点类似的评价尺度
的分级系统。”空间尺度的层级性是空间秩序的体现,放映了空间的结构关系,在
不同量级的尺度之间形成明显的级差能避免空间尺度的混乱,增加空间的辨识度。
(4)适宜性
建筑空间需要与人们生活、生产适配,满足不同情境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高耸宽敞的教堂绝不会建成低矮拥挤的菜市场的样子,卧室也不会像学校礼堂一
样大而无当。适宜的空间尺度能给人安全感、场所感和亲切感,让人愿意在空间

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停留并进行多次访问。空间尺度与行为模式相适应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

2.1.2 空间尺度的衡量标准

衡量空间尺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主观体验尺——从“感受主体”的角度出
发,考虑人是如何体验空间尺度;
空间构成尺——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考
虑建筑空间尺度层次、大小、秩序等的合理性
和舒适性,是否把握空间的层级结构。
环境协调尺——从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环
境关系的角度出发,赋予建筑空间以城市属性。
主观体验尺、空间构成尺、环境协调尺三 图 2.1 空间尺度的衡量标准

者相辅相成,共同对空间尺度发挥作用,以“三 来源:作者自绘

尺“作为空间尺度适宜性的衡量标准,以此展开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的研究。

2.2 空间尺度体验

2.2.1 知觉与空间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
的加工过程。”[43]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与感觉不同,知觉包含了“无
意识推论”,是经过处理的体验结果,基于感觉又位于感觉之上。
空间知觉是指主体(包括人)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44]
“进入我们中心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中有 2/3 来自眼睛”这个结构特点证明了在
知觉感知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我们的视觉。[45]爱德华·霍尔据此得出四种社交距
离:亲密距离(0~45cm)达爱人、亲人之间亲密或者强烈情感的距离,这个距离
能特别清晰的感受到对方的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味觉、触觉、视觉、听觉都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个体距离(0.45~1.3m)是朋友、家人之间聊天交流的距离,比
如握手言谈、围着小桌喝茶聊天等情境,这个距离能看清对方的妆容、衣着,听
清对方说话,;社会距离(1.3~3.75m)是领导、同事、邻里之间的交往距离,主
要是视觉和听觉在起作用;公共距离(大于 3.75m)是用于单向交流的演讲、上

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汇报等公共活动所需的距离,此时的交流需要靠大声说话、甚至需要借助扩
音器,面部的表情细节基本无法辨识,能识别大幅度动作,这个距离适合公共开
放的场合。

2.2.2 空间尺度体验规律

尺度体验是主体经历和客体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被动性和主动性双重属
性的有机结合。其中被动性是指完形心理学等客观定律对人的体验的影响,而主
动性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都建立在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因此对同一个
空间也会存在尺度感的差异。对于尺度体验,既包含了常识性也包含了主观性的
内容,这里的常识性可以认为是对共性尺度的群体认知。本节整理的空间尺度体
验规律就是基于群体认知而非个人的。
(1)整体性
城市商业综合体体量大,人们不能一眼看到公共空间的全部,再加上综合体
公共空间的尺度众多,层级丰富,随着观赏距离的不同尺度的体验也会不同,人
们只能在行进中逐步感受,逐次搜集空间的尺度信息,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
尺度感受。
(2)选择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图——底”关系依旧适用于人们对于空间尺度的
认识中,选择性是指人们在知觉体验的过程中把某些对象从复杂的环境中抽离出
来成为“图”,也就是主体;其他对象成为“底”,也就是背景。有时个体会率
先关注整个空间的尺度,有时候会一下子被大空间中的小尺度空间吸引,建筑师
往往利用这个规律在关键部位改变空间的尺度,形成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3)恒常性
视网膜的成像原理符合几何学规律:根据距离的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也会变小变大。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感知到生活中常见事物或者空间的实际大
小,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有些事物是恒定不变的,比如窗台高度、扶手高度、
台阶的高宽、座椅的高度,以这些不变的物件作为尺度参照,可以取得空间的相
对准确的尺度感知,这就是空间体验的恒常性。我们在用手机对规整空间拍照时
在照片边缘会出现变形,拍摄的空间越大变形越明显,但是我们的人眼会感知到
实际的空间形态而进行视觉矫正,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空间感知能力还原空间的原
本尺度感。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动态性
大部分人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都处于运动变化中,在行走中感受公共空间的尺
度。人在运动中更加关注空间的整体性,细节上的尺度会被忽视,但当人们停下
来观察是,细部尺度又被重新得到重视。运动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时间要素的
让空间从场所变成多样的场合,人们的体验也从三维静止的上升为思维变化的。
空间体验的动态性特征要求建筑师从静态观察、动态感受两个角度设计空间的尺
度。

2.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影响因素

2.3.1 多元的空间业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再加上商业
空间的千篇一律和同质化,传统的“清晰的动线”+“中庭环绕式公共空间”+“主
力店铺”+“立面造型”的设计方法正面临越来越多客户的质疑和挑战,探索新
的城市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吸引点对于商业综合体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把表演、IP、宣传展示活动从室外广场搬入室内中庭是近年来商业综合体公
共空间最为突出的特点。在室内举办聚集性活动既能免除不确定的气候条件对活
动的干扰,也能顺利的把顾客留在公共空间内部。动物园、植物园、歌唱比赛、
展览、节日庆典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氛围的活动可以在商业综合体公共
空间中得到展现,公共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尺度空间为这些提供了可能。
2015 年开业的西安阳光天地商业综合体经常举办儿童歌唱比赛、情人节主题
游戏、动物互动体验展、儿童游乐场、街舞、老友喜剧脱口秀、时装表演、篮球、
画展、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开敞通透的大尺度中庭为活动的布置创造了条件。

多种公共活动串联

图 2.2 西安阳光天地公共空间中举办的各类活动

来源:网络

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2 材料和结构技术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的发展受到技术和材料的制约,传统的梁架结构难
以满足越来越大的空间需求,随着大跨度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
悬挑结构、帐篷式结构等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尺度才得
到解放。其次,玻璃、钢等新型材料在满足绿色可持续、材料强度的前提下为空
间尺度的的随机应变提供进一步保障。
杭州来福士底层通过结构悬挑增加了一层室外活动面积,削减了大体量建筑
带来的街区隔绝、封闭的问题,同时从剖面进行设计,通过台阶式的下沉花园将
地面人流引入地下商业,创造双首层空间。

图 2.3 杭州来福士底层悬挑 图 2.4 西安益田假日世界中庭内景

来源:网络 来源:作者自摄

西安益田假日世界利用桁架结构支撑高强度的
玻璃将过高的中庭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比例适宜的
中庭,视觉上保持了上下空间的连贯性,同时,室
外的天光能顺畅的照射到上下中庭的每个角落。高
强度、高透光玻璃代替水泥地面,在底部能清晰的
图 2.6 富勒的穹顶空间原型
看到儿童在上面嬉戏活动,成为顶层空间的吸引力。
来源:网络
这种处理方式使底部中庭不显压抑,玻璃的尺度穿
透力让中庭空间显得宽敞通透。
穹顶式商业空间的出现是建筑材料技术运用的突
出表现。通过巨型的“罩子”将综合体整个笼罩住,
创造一种壮观且戏剧化的大尺度空间效果,给人心理
上和视觉上的震撼效果。这种空间形式的历史最早可
图 2.5 北京侨福芳草地空间模型
以追溯到富勒(Richard Fuller)的穹顶空间原型——
来源:作者自绘
1960 年提出的“曼哈顿穹顶”计划,它的初衷是为内

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的建筑群组创造一个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恒温的室内人工环境,从而抵御自然
多变的气候环境。上个世纪末出现的高强度的 ETFE 膜为这项计划提供了落地条
件。在国内最早的此类商业综合体项目是侨福芳草地,设计师徐腾灵感直接来源
就是富勒的设计图。建筑师将整个建筑用一个“环保罩”笼罩,形成内部微气候
环境,营建属于侨福芳草地的微城市空间。

2.3.3 建筑区位和规模

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区位决定了它可能要承担的城市责任以及服务对
象,需要考虑区域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否充裕、是否需要经常承担城市大型活动、
是否需要担负起区域的形象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尺
度。
在宏观上可以根据在城市中的区位将商业综合体分为三个等级:城市级、区
域级、社区级。城市级的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城市重要轴线上,服
务对象是整个城市范围的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公共空间除了为商业综合体自身商
业空间服务,更需要为城市空间提供场所,甚至成为城市名片,担负起城市形象
的责任。因此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商业综合体需要符合中心区的空间特色,公共空
间以大尺度为主,如广州天环广场的下沉式广场就是城市级的公共空间大尺度。
区域级的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某区域的 CBD 中心,需要为该片区的人群提供活
动休憩娱乐场所,可能还要承担区域形象,需要从周围的空间中凸显出来,因此
其公共空间尺度要比周围的建筑大,同时又比城市级的小,如成都来福士广场围
合的屋顶休憩广场。社区级的商业综合体周边通常是居住楼,服务人群以周边的
居民为主,人群较为固定,公共空间用于社区活动,其尺度相对于城市级和区域
级的更小一些,如西安太乙城的入口广场。
此外,建筑规模也是影响公共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规模应该与公共空间的
尺度匹配,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在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体中除了承载活动的功能,
还有空间定位、疏散人群的作用。但随着商业综合体从街区一部分扩展到整个街
区甚至多个街区联合开发的大规模尺度,其建筑形式也从单体变为群体或者群组
的形式,空间尺度的层级划分更为明显,呈现多尺度空间复合的形态,不会盲目
的扩大单个空间。

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驱动机制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的驱动机制可以从人、建筑、城市三个角
度分析,分别对应空间的感受者、承载者、衔接者。

2.4.1 行为和心理需求

人们感知空间方式以视觉为主,视觉观测的结果反映到心理,引起对空间的
感知,从而为下一次的停留、离开、驻足等行为做出判断和依据。人们的感知和
行为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能否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是检验空间设计好坏的关键。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复合了交通疏散、视觉引导、公共活动、文化商业
展示等多种功能,体量庞大,涵盖了近人尺度到超人尺度各个大小的空间,如果
不进行必要的尺度分级,必然导致空间的混乱,影响人们对空间和路线的识别,
难以形成有效的心理认知地图,继而影响到人们对接下来行为的判断。例如商业
主动线比次级动线的尺度大,小吃美食区的走道比次级动线的尺度更小;主中庭
的人群及活动比次级中庭的人群及活动要丰富,尺度也一定更大,这样层层分级
的空间规划有利于人们在空间中准确的定位以获得安全感。此外,多层级、多尺
度的公共空间可以增加人在行进中体验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2.4.2 建筑本体需求

城市商业综合体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公共建筑的开放性以及
功能的多元性要求其空间不是简单的叠加,开发商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下的大规
模、多街区的联合开发也进一步增加了空间的复杂性。尺度分级为混乱之下的建
筑提供出路,就像基本的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一样,看似复杂交错的空间依旧需
要一些秩序、常识性的规律以避免使用者不必要的恐慌。公共空间尺度分级使空
间拥有更加明确的功能用途来适应环境需要,让人们感受到细节之美,如由矮墙
半包围的休息区让人在疲惫时休憩,位于购物内街尽头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水池;
也能感受到空间之开敞通透,如能看到室外植被景观、提供集会活动和大型表演
的大尺度边庭。空间的层次性体现空间的深度和内涵。

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7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复杂性

来源:作者自绘

2.4.3 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紧凑化、密集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处于一个人群、经济、
信息的巨大循环体系中,无法独善其身。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所处的区位条件,以
城市整体格局为出发点,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得以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
中,既要满足建筑本体的空间尺度需求,又要不破坏甚至完善城市的整体尺度,
弥补城市扩张和绿地不足导致的公共空间缺乏,同时融合建筑与城市。尺度层级
划分的操作思路将建筑的公共空间解放出来,用于柔化城市与建筑的空间边界,
将一部分建筑的空间退让给城市,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内部、入口、底层空间
形成高度开放、公共的人性化场所,让建筑具有城市性的特质。

2.5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为基础研究,阐述空间尺度的特性、衡量标准、体验规律和影响因素,
并分析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的驱动机制,为文章后续研究作理论铺
垫。具体表现为:通过分析空间尺度与人的感知、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对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进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城市商业综合
体空间业态、技术材料、区位规模等多种因素的探究论证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

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尺度的复杂性和时代性,进而阐明其研究的当代价值;通过从人的行为心理需
求、建筑本体需求、城市发展需求这三个需求层次论述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尺度分级的驱动条件。

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

3.1 公共空间尺度的层级划分

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其公共空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
重要意义。城市建筑一体化、建筑巨型化、立体化等趋势加深了公共空间的多义
性,空间融合和分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曾经作为个体存在的建筑,如今不论从
形态上、空间上、功能上都无法孤立存在,特别是对于综合体建筑,其“综合”
二字已经赋予它“复合、复杂”的必然性,因此其公共空间也必然超越了单一、
孤立的特征,迈向与城市、与周围环境的多样复合,其公共空间尺度也不再是满
足单一功能维度下的简单处理,而面临多维度、多层级的回应以适应现在和未来
需求。
目前以商业开发为主要目的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其公共空间首先是契合建筑
本身尺度,在顺应建筑形态和规模的基础上,顺利连接各个功能单元及其内部空
间,组织好空间流线。再者,人是建筑使用主体,建筑尺度设计应该契合人的感
受,符合人们对于不同场所、场合的情感和使用诉求。细腻尺度让人耐人寻味,
而宏大尺度又让人心生敬畏。此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多元、集聚的内在属
性要求其置入城市尺度空间以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弥补城市扩张和绿地不足导
致的公共空间缺乏,同时融合建筑与城市。
本研究对象为综合体建筑,从广义上来讲,这三个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都属
于建筑公共空间。但这种“泛建筑公共空间”的理解对于设计操作来说过于单薄,
需要把公共空间中复杂的人群和多样的活动加以区分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因此
依据人群特征和活动性质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将其中
一部分对接城市空间尺度,人群种类多样、多数人集聚、活动类型复杂、与城市
联系密切的公共空间定义为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将服务于功能、流线、形
态、尺度等建筑本体需求且人群种类、人群集聚和活动类型相对单一的公共空间
定义为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将依托于人体尺度、少数人集聚、活动类型明
确的公共空间定义为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因此,按照与城市、建筑本体、人的关系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了
三个尺度层级划分。第一层级是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该层级的公共空间主动

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城市交通、开放空间勾连,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以及公共活动场地。第二层级
是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该层级的公共空间用于联系和组织建筑内部的功能
和流线,满足建筑本体需求。第三层级是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该层级的公
共空间是近人尺度的空间,是人性化的空间,为人们具体的行走、闲坐、喝茶、
聊天、观演等活动提供特定的场所。下面对各个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进行具体分
类和案例分析。

3.2 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图 3.1 第三章内容框架

来源:作者自绘

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外延,增加了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密度。
城市公园、广场零星分布在城市的各点,虽然占地面积广泛、娱乐设施完备但对
于很多家庭来说距离较远,通行时间较长,日常出行不便,城市商业综合体中高
度开放的城市性公共空间弥补了这一不足,成为公园、广场的替代品,使得娱乐
和社交活动更加方便快捷。这种公共空间像神经元一样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为
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特点:
① 公共空间的尺度相对建筑和细部层级较大;
② 对老人、青年、儿童都很友好,容纳社会中各种身份和年龄层次的人群;
③空间中的人群数量众多,多为成组出现,成为小的社交圈,个体往往在空
间的边缘观望;
④公共空间中至少存在了三种以上的行为,如交谈、等候、游戏、观看等;

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⑤空间中活动的类型丰富,如商业活动、公益活动、健身娱乐活动等,同一
天不同的时间根据活动的类型在同一个场所形成不同的场合。
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将建筑和城市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于城市级的
空间,根据空间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直接纳入城市交通系
统的公共空间,通常表现为线性空间,引导性和流动性强;第二类是纳入城市公
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通常表现为面域空间,可视性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
公共性,活动类型丰富不受限制;第三类是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通常表现
为节点空间,与建筑结合紧密,可视性相对较弱,常常通过主题活动将人群引导
入该空间。以下对这三种空间类型进行具体解释和分析。

3.2.1 直接纳入城市交通体系的公共空间

城市交通体系根据交通方式可以分为步行体系和车行体系。以下对具体衔接
形式和特征进行分析。
(1)公共空间纳入城市步行体系
步行是人们进入城市空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完全依赖个人的意愿行进或者
停止,享有最高的交通优先权。不管是什么交通方式,最终人们都是要步行进入
城市商业综合体。在适宜的环境下,步行一般来说是更为轻松的,人们在步行的
过程中会触发多种社交行为,遇到熟人、看到有趣的事物的概率要比乘坐交通工
具的概率大的多。
将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开放给城市步行交通体系,对城市、对建筑、
对市民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城市而言,步行网络密度增加,城市的步行环境得
到改善,建筑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对于建筑本体而言,开放给室外的步道、廊
桥与内街顺畅连接,可以将周边人群自然的引入建筑内部,有效疏解场地内交通
的同时为综合体带来更大的人流量,提升内部空间的活力;对于周边居民而言,
大尺度街区的出行弊端得到解决,日常出行变得便利通畅,步行环境也更加丰富
有趣。立体化的步行体系为市民、为社区都提供了便捷,空中步行体系甚至可以
成为傍晚遛弯、休憩、孩子玩耍的场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步行交通体系与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衔接根据位置关系分为空
中、地面(单向、多向)、地下三种类型。

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2 纳入城市步行体系的公共空间类型

来源:作者自绘

公共空间纳入城市空中步行体系
明尼阿波利斯市人行空中系统的成功设计被世界认可和模仿。空中步道的建
设使商业建筑拥有双首层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效益和区域的活力。通
过对净高、宽度、通透度的要求以保证空中步道系统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使其拥
有舒适的步行环境。商业综合体在这里往往扮演的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成为立体
网络步行系统的一小段或者是一个节点。作为该市最高的塔楼,菲利普约翰逊设
计的 IDS 中心是明尼阿波利斯中央商务区的标志性摩天大楼,也是空中通道系统
的核心节点。中庭水晶宫(Crystal Court)位于该地区的主要人行道 Nicollet Mall 沿
线,可轻松前往停车场、轻轨站和专用巴士路线,是该市专业人士的聚集地,被
认为是市中心的中心。水晶宫与枢纽的四个 Skyway 连接、强大的办公室和零售
租赁以及众多弹出式活动(ESPN 在这里举办 2018 年超级碗广播)相结合,水
晶宫是该市最理想的零售地点之一,空间敞亮通透,休闲、社交、购物、商业展
示等城市公共活动在这里进行。

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DS 中心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人行空中系统的位置 IDS 中心与周围建筑的连接方式

IDS 中心中庭水晶宫内景 IDS 中心步行网络空间图示

图 3.3 明尼阿波利斯市 IDS 中心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全长超过三公里的空中步道系统为中环地区的市民生活提供了积极的活动社
交场所,从一开始的零星几座天桥,到最终完整的步行网络,整个系统连接起了
人行道路,串接起区域历史文化脉络,形成城市经济文化视线通廊,加快区域的
整合发展。其中,置地广场的 Landmark Atrium 位于香港中环空中步行体系的节
点位置,这个接近两千平方米开放中庭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区步行系统仅仅
是由几个过街天桥组成的面貌,而将现代建筑中庭所构造出的消费时代公共空间
也纳入步行体系当中。[46]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4 置地广场在香港中环步行系统的位置

来源:作者自绘

图 3.5 置地广场模型和地标中庭内景

来源:网络

公共空间纳入城市地面步行交通体系
维也纳 KaDeWe 是一个由 OMA 建筑事务所获得的建筑更新项目。项目毗邻
维也纳历史中心博物馆区,周围的建筑历史悠久,保存良好。从维也纳空中鸟瞰,
传统的公共空间和细密步行道路网络使整个城市充满生气和活力。项目的主体分
为零售区和酒店区,中间隔开成为开放的公共区域,并且连接着屋顶花园,“干”
字行的底层步行街和周围的步行网路连接整合,使市民的步行流线更加畅通,建
筑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一部分。OMA 事务所认为,商场的价值应该

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它们融入当地环境的能力来衡量。建筑不是简单的图标,而是一个可以通过内
部组织来建立新的城市联系和公共空间的建筑装置。KaDeWe 使历史中心能够开
发新的公共场所,并增强步行网络。

区位 周围路网 改造后路网

剖切模型 空间关系图示

图 3.6 维也纳 KaDeWe 与城市步行体系关系图解

来源:作者自绘

上海绿地中心长边约 260 米,短边平均约 180 米,建筑师一改商业综合体的


设计常态,打破单一体量对街区的封闭压迫,从区域关系以及人体体验的角度出
发从剖面入手进行整体形态设计,将绿地中心的底部裙房变成 2 万㎡的城市山谷,
成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城市农场”。位于是“山谷“底部的绿道斜穿场地,并
于海珀旭辉联动,创造出长达 400 米集合绿化、水景、餐饮、地铁交通、地面步
行交通的步行景观道路,在便捷附近居民快速穿行的同时增加了商业空间的活跃
度,成为融合多种交通、复合多功能空间的城市性场所。

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7 绿地中心与城市步行体系关系图

来源:作者自绘

公共空间纳入城市地下步行体系
多伦多市拥有北美
最完善的地上、地下双
基面步道系统“PATH”,
全长超过 30 公里,它几
乎覆盖了市中心区的所
有地块,包含了 370 万
平方尺的商业零售空
间。于 1970 年代中期建
设的伊顿中心位于地下
步道系统的关键位置,
是该市最大的商业综合
体。内部空间设计以米
兰的维托里奥埃玛莱二
世长廊为蓝本,中庭长
廊为核心空间。通过中
庭和步行街进行地上、
地下空间的转换,其公
图 3.8 伊顿中心在多伦多步道系统中的位置
共空间不仅要承载地铁
来源:作者自绘

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站人群、地面街道人群、商场内部人群,还有地下步行系统穿越人群,不能按
照单体的公共空间尺度设计,可以看出伊顿中心的内部公共空间具有城市级的尺
度。以伊顿中心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开放和共享使多伦多高效便捷的
PATH 体系成为可能,不仅让市民隔离了当地寒冷漫长的冬季,也实现了真正的
人车分流,保证了行人的安全,缓解了交通的压力。此外,地上、地下基面同时
开发,商业空间增多,商业价值提升,城市空间与建筑融为一体。

图 3.9 伊顿中心内景和剖面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2)公共空间纳入城市车行体系
不断蔓延的城市增加了人们的平均通勤时间,降低通勤效率,二维平面交通
组织让交通空间像摊大饼一样扩张。建筑和车行系统整合协同立体化发展,能够
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紧凑、高效的功能组织模式,极大的拓展建筑服务半径,提
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47]对于建筑自身来说,与城市车行系统的融合能激活内部
公共空间,提高人流量,带动周边发展,甚至升级为城市节点型建筑。
伊利诺斯州中心位于美国芝加哥中心的高密度地区,综合了办公、商业、公
众集会和交通等多种功能。平面是以中庭为核心的集中式,立体化整合地上、地
下、空中的人流。中庭的一层平面连接入口广场,二层平面连接莱克街轻轨线,
地下一层与地铁连接,同时地铁站进出人流穿越 Randolph 大街也必须经过这个中
庭。伊利诺斯州中心的中庭超越单体建筑所需要的尺度而承载起城市级空间的功
能。

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10 伊利诺斯州中心内景及剖面关系

来源:网络(左)、作者自绘(右)

美国圣迭戈美洲广场是一座典型的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的综合体建筑,其主
体是一幢办公塔楼,裙房综合了餐饮、酒店、零售等功能。美洲广场地块刚好被
有轨电车穿过,常规认为的电车轨道的消极空间被建筑师转化为积极空间——使
零售店面与有轨电车共用一个拱廊,拱廊两层高,连接轨道的两边,使建筑在形
态上 成为一个整体,在空间上顺着电车轨道蜿蜒而出的二层拱廊空间成为底层附
加的商业场所。美洲广场的公共空间与城市有轨电车交通体系融合一体,互相增
益,增加了建筑活力,也为周围市民带来了交通上的便捷。

图 3.11 美国圣迭戈美洲广场与城市轻轨空间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2 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

城市的公共开放体系包括了城市的
公园、广场、绿地等,商业综合体中纳
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是城市
公共开放空间的延伸,能有效弥补城市
开放空间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可达性和
可视性。这类公共空间通常直接和城市
图 3.12 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类型
地面基面衔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
来源:作者自绘
紧接城市道路的入口广场,往往靠着建
筑的主界面,形成开放欢迎的建筑姿态,并考虑到从道路观赏建筑入口造型的视
角和视距;另一类是嵌入建筑中部的广场,往往也是建筑最活跃、人流聚集的场
所,建筑空间组织呈发散性。
紧接城市道路的入口广场
城市商业综合体沿街界面的入口广场,建筑向后退让出一块场地,满足道路
退距,保证综合体的疏散,也引入了街道的人流,成为市民活动休息的场所。以
西安李家村万达为例,入口处矩形的广场空间 ,经常作为美食节、社会招聘、广
场舞、商场节日庆典活动、儿童玩乐的举办场所,弥补了内部大型公共活动空间
的不足,也为市民提供了完全开放、活动不受限制的自由场所。

图 3.13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泰国清莱中环广场位于山地环境中,作为一个高档购物中心的入口空间,中
环广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设计师意在打造一个本土化的文化公园类市
民活动场地,与常规的平铺空旷式入口广场不同,中环广场顺应当地的山地环境
进行了本土景观化的广场设计,利用细腻的图案、顺应等高线的台阶、起伏的花
丘、柔和的曲线座椅、水梯构建自然的广场空间,达到了一步一景的空间效果,

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为一个城市级的公共开放场所,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户外空间。

图 3.14 泰国清莱中环广场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嵌入建筑中部的广场
索尼中心位于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其中部的广场既是建筑的中心,也是区
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是半开放的,由六栋建筑围合而成,围合性较强,但六
个开口又把它朝着四面八方打开,热情欢迎城市街道和地铁站出来的人流到来。
中庭屋顶的穹顶类似张拉膜结构,像一个巨型的的太阳散遮挡烈日和风雨,为中
庭提供了遮蔽,形成舒适的公共活动氛围。因此,索尼中心的广场既属于其自身,
又因为其高度的开放性而成为整个城市的公共客厅。

图 3.15 索尼中心的广场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由贝诺规划设计天环广场位于广州新中央商务区最核心区域,与广州塔、天
河体育场、广州东站、花城广场在一条城市轴线上,因此天环广场综合体的场地
本身带有强烈的城市性特征。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文化中象征健康和谐财富的鲤
鱼,用不锈钢硬壳型结构屋顶模拟双鱼环绕的动态建筑效果,中央是一个退台式
的花园广场。天环广场低密度、匍匐于地面的形态使其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
中央多层次大尺度的绿化广场与地铁、公交、人行步道巧妙融合,从地块四个界
面都可以进入,通过弧线型的踏步将人流引入地下,在广场中可以进行休憩、观
展、聊天、广场舞、购物、滑板等娱乐休闲活动,是一个完全向城市开放的公共

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所。花园、种植着树木的人行道和生活墙创造了一个起伏的绿色空间,不仅与
建筑本身融为一体,而且与周围的街景融为一体。最终,该设计为天河区提供了
一个舒缓和重新平衡的环境,为城市公共开放体系增加了新的亮点。

图 3.16 天环广场公共空间与城市关系 图 3.17 天环广场与城市轴线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来源:作者自绘

3.2.3 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

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是指城市
商业综合体中具有很强的人群吸引力的
公共空间,通过音乐会、主题展出、表
演等形式将人群聚集在一起,形成集聚
效应。相比于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
公共空间,该类公共空间可视性相对较
图 3.18 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类型
弱,有较强的围合型和区域的限定,具
来源:作者自绘
有向心性和内聚性的空间特质。通常通
过地面抬高、立面围合的形式对其进行空间的限定。根据已有的案例将群体效应
很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嵌入建筑顶部的广场,如
成都 IFS 中心的屋顶花园广场;一类是嵌入建筑内部的广场,如西安大悦城内部
的“拾光中庭”。
嵌入建筑顶部的广场
成都 IFS 国际金融中心由贝诺建筑事务所设计,综合体面积达 76 万㎡,位于
繁华的红星路、大慈路路口,坐拥成都最令人垂涎的中心地段,集合了购物、娱

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乐、餐饮、休闲、艺术等功能,由四座塔楼及底层商业裙房组成。贝诺将街道精
神和城市文化生活延伸到成都 IFS,在 IFS 裙房顶部是一个被四座塔楼围合的“空
中花园”,巨大的空间尺度让人感觉如地面般安逸舒适,空中花园的开敞通透和
满眼的绿意与地面繁华喧闹的街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为
商场顾客、塔楼上班族、游客提供了一个安逸的休憩地。在外墙上趴着的熊猫 IP
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地面看上去,熊猫也暗示了屋顶花园的存在。在温暖晴朗的
天气,屋顶花园成为成都市民野餐、聚会、聊天、儿童游玩的不二之选。IFS 的
屋顶花园集合了艺术展示、IP 拍照打卡、户外观影、就餐等娱乐项目,是市民和
游客聚集聚会娱乐的场所,具有很强的群体效应。

图 3.19 成都 IFS 屋顶花园空间位置与实景

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西安曲江创意谷的内部广场也是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是在北方打造露
天街区商业的成功实践。曲江创意谷位于西安曲江新区,雁塔路以东,黄渠头路
以南。创意谷以超越时空的设计理念,建筑规划取意于西安古城格局,打造未来
“轻都市”街区式商业,迎合年轻人需求的潮玩圣地。正中间 5000 ㎡的室外广场
成为了天然的交互场合,对于孵化周边区域忠实客群的意义不言而喻。环绕广场
的“高线公园”吸引着人们去更高的楼层,与广场形成看与被看的动态体验,共
同创造创意谷的街区生态和公共环境。广场经常举办如“春心燃动”运动会、啤
酒瑜伽节、撒欢星宠秀、星空弹唱会等等活动,都是以围绕打造新社区环境为初
衷进行的主题活动,拥有很强的集聚能力,成为城市新兴的活力点。

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20 西安曲江创意谷广场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嵌入建筑内部的广场
西安大悦城是在秦汉唐国际文化广场的基础上改造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
改造后的综合体由室外商业街道变成完全室内的购物街,原来的中心广场也由玻
璃顶全部覆盖。时光中庭的面积达到 3000 ㎡,中心区域 1500 ㎡,是整个内部空
间组织的中心。为了室外般的室内空间,设计时将中庭一侧的界面采用外界面的
处理手法,以实体的面代替虚体的走廊,辅以广告牌、展柜,再加上广场中央的
景观水池,休闲台阶和树木掩映,让人产生在室外行走的错觉。大悦城紧邻大雁
塔,时光中庭内经常举办文化动漫主题的展示体验活动以吸引游客和当地的年轻
人,其公益性、文化性和城市性的内涵让大悦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级的商业综
合体和文化活动中心。

图 3.21 西安大悦城城市级公共空间图示

来源 :作者自绘

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 3.1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分类汇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纳入城市交通体系
空间模式图 案例名称 平面 空间图示

公 空中步行体系 明尼阿波利斯 IDS 中心










行 香港置地广场

上海徐家汇空中连廊

地面步行体系 维也纳 KaDeWe


多向

单向 恒基旭辉天地

北京侨福芳草地

上海绿地中心

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土耳其综合体 Kanyon

霍顿广场

地下步行体系 伊顿中心

纳 地面车行体系 美国圣迭戈美洲广场







BLOX 综合体

空中车行体系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

地下车行体系 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心

涩谷城市之光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

紧接城市道路的入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
口广场(建筑一侧)

泰国清莱中环广场

嵌入建筑中部的广 索尼中心

广州天环广场

成都来福士广场

群体效应很强

嵌入建筑顶部的广 成都 IFS 国金中心


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大悦城

西安曲江创意谷

嵌入建筑内部的广 西安大悦城

北京颐堤港

3.3 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由上文可知,商业综合体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发生关联,第二
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则服务于建筑本体,由内街和中庭空间组成,是商业综合体的
公共空间原型。在地块大小、形状和地块周边道路开口、消费者需求等多种因素
影响下,商业综合体整体规模日益变大,空间复合程度增强,需要更加丰富多样
的空间组织模式将功能、流线整合连接,笔者根据大量的调研和资料分析,根据
商业功能和公共空间的位置关系将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公共空间在综合体内部,被商业包裹,即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第二类是公
共空间反向包裹商业空间,即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第三类是公共空间与功
能空间相交。下面对此具体展开分析。

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6 公共空间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位置关系(来源:作者自绘)

3.3.1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的关系在综合
体中最为常见,功能和流线组织、空间设计
上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缺点是空间设计缺乏
新意,空间内向性强,自然光线难以均匀渗
透内部空间,从空间体验上略劣于另外两类。
本文分为五种基本空间组织模式,即线型、 图 3.22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模式图

放射型、环型、网络型和综合型,以下对这 来源:作者自绘

几种模式进行案例解析。
(1)线型
线型空间组合模式是指商业综合体的主要商业功能按照线型依次排开,形成
单一贯通的流线,从线型空间的一端到另一端能完整且不重复的走完全程,空间
上的秩序性很强,没有明确的“中心”,满足商铺的均好性需求。“一”字型、
弧线型、折线形的空间组合模式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因此本文都归为线型空间组
合模式,通常这种模式在体量小或地块比较狭长的商业综合体中使用,并利用中
庭和通高对公共空间进行分段,增加竖向空间引导和空间序列感。
表 7 线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龙湖曲江星悦荟就是典型的“一”字型公共空间。项目位于西安曲江路
和新开门北路交叉口,地块狭长,能够使用的空间模式较为局限,因此通过“一”
字型的公共空间组织商业功能和流线,与场地道路平行展开。此外,成都万象城

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典型的弧线型公共空间组织模式,深圳摩尔城、西安太乙城是典型的折线型空
间组织模式,特征与“一”字型相似,这里不展开论述。
表 8 线性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龙湖曲江星悦荟 成都万象城 西安太乙城

(2)放射型
放射型空间组织模式是指以一个节点或中庭为核心,向外朝多个方向放射展
开的空间形式,通常有 T 形、Y 形、十字形这几种。这种空间类型和城市道路的
接口众多,一般地形呈不规则或者四周都是主路,没有特定的人流来向,这样就
需要一个核心空间来聚集周边人流,形成群聚效应。通常核心空间是一个大尺度
的活动中庭,通过举办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表演、比赛等来引入人流,带动商场
整体业态。放射型空间组织模式拥有很强的向心性和内聚性,但是同时面临流线
不连贯的问题,购物流线中需走回头路。通常会在二层以上的端部放大,形成公
共休息平台、展示或者放大的中庭,成为人们前进中的吸引点;或者将内街增宽,
用通高隔断内街两侧的店铺以形成小的回路,减轻流线的冗长和单调感。

表 9 放射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来源:作者自绘)

杭州万象城是典型的十字放射型空间组织模式。杭州万象城位于江干区钱塘
江边,富春路与江景路交叉口,其内部空间开口直接对着四个路口,以引入江景

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路地铁站、来福士广场、世纪花园、周边居民和办公人流,给不同方向来的人们
以最大便利。此外,上海龙湖虹桥天街是 Y 形空间组织模式,上海国金中心商场
也是不规则十字放射形。
表 10 放射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杭州万象城 上海龙湖虹桥天街 上海国金中心

(3)环型
环型空间组织模式是指公共空间流线形成完整回路的空间模式,人们可以不
重复、不遗漏的走完全程,起点亦是终点,对地块的适应性很强,分为单环型和
复合环型两类。
表 11 环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最简单纯粹、运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单环型空间组织模式,能满足店铺的均好
性,往往通过连续的通高组织流线,拐弯处通过放大的中庭进行空间定位,增加
空间的序列和节奏感。西安熙地港就是典型的单环型空间组织模式, 熙地港位于
西安未央路和凤城七路交叉口,地块大小适中,单环型空间组织模式能流畅的把
所有店铺联系起来。单环型空间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是以一个大尺度中庭为核心
组织的空间,当地块较小难以实现双边店铺时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布局紧凑,有
明确的空间和视觉中心。如上海大悦城就是这种空间集聚的单环型布局。
另一种类型是复合环型布局。这种空间组织模式适合较大地块,当单环太过
冗长时中间增加一条流线以方便人们更快速到达目标商店。如北京颐堤港是典型

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复合环型空间模式。比双环平行交接更复杂的是双环相扣的形式,大连恒隆广
场利用这种空间模式达到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的统一。复合环型相比于单环型空
间模式,流线复杂,若不辅以特征空间和室内设计,很容易迷路,对于初次到来
的顾客不是很友好,但这种形式能增加更多的商铺展示面,增加店铺数量。
表 12 环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熙地港 上海大悦城 北京颐堤港 大连恒隆广场

(4)棋盘型
棋盘型空间组织模式顾名思义是指 表 13 棋盘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

如棋盘般规整的空间组织,形态规则, 来源:作者自绘

流线不固定,顾客的自主选择性强,店
铺的展示面多。这种布局模式相对于上
面三种,经济性更强,空间灵活,自由
度高,通常通过局部挖洞形成中庭或者
将内街设计成不同的宽度增强空间的辨
识度和方向性。缺点是商铺面积小,缺
乏醒目的展示面,店铺和店铺难以形成
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品质难以提升。西安赛格购物中心和 SKP 就是典型的棋盘型
空间组织模式。相对于 SKP 均质化的空间处理,赛格在两侧挖了通高中庭吸引人
气,中庭中设置通天扶梯引导竖向客流,并引入人工瀑布和植被营造空间亮点,
空间具有更强的辨识度。

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4 棋盘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赛格购物中心 西安 SKP

(5)综合型
综合型空间组织模式即将上面四种 表 15 综合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

形式进行组合叠加形成新的网络化的空 来源:作者自绘

间布局以灵活适应复杂的地形,弥补单
一组织模式的缺陷,通常在地块较大的
商业综合体中使用,空间特征常为多节
点、多条流线,空间复杂,容易迷路,
需要通过不同宽度路径、景观小品、特
色中庭置入的方式来增加空间的层次
感。如西安大悦城是环型和弧线型组合的模式,空间层级丰富,开口主要面对大
雁塔广场的人流,三个开口将人流引入中间大尺度共享中庭。在西安李家村万达
广场中运用了折线性和棋盘型的空间组织模式,融合两种空间风格,使购物体验
更加丰富。广州正佳广场是典型的环型和十字放射型组合,空间核心与大悦城类
似,都是利用中间的大中庭吸引人群。

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6 综合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大悦城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 广州正佳广场

3.3.2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的形式是近几年流
行起来的空间组织模式,这种方式对于场地形状、
建造技术、建筑节能、内部气候环境都有较高的
要求,同时还要处理好大体量建筑对城市肌理、
街道环境的影响。通常这种类型的商业综合体外
图 3.24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
形上多以玻璃为主要材料笼罩整个建筑,形成室
空间模式图
内外视线无阻碍,“隔而不塞”的空间效果。从
来源:作者自绘
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角度讲,这种空间原型很适
用于室外气候不是很舒适的地区来构筑适合于商
业的室内微环境。这种空间形式的优势是能最大
限度为室内带来人工灯光难以比拟的“自然感”。
如北京的侨福芳草地就是公共空间将整个建
筑包裹的形式,在巨构式的“环保罩”的加持下,
侨福芳草地创造出非常壮观和戏剧化的大尺度空
间,从而使进入综合体的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产
图 3.23 侨福芳草地空间组织图示
生震撼作用。而集中的大尺度空间让后期策划运
来源:作者自绘
营更加游刃有余。

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3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是指两者在剖面
上形成互相咬合、分庭抗礼的关系。这种组织
形式趋于上面两个形式之间,中和了两者的优
劣。从立面和人视角度看不出内部的空间结构,
误以为是寻常的空间类型。但进入综合体从下 图 3.25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模式图
往上行进的过程中,公共空间愈加开阔,自然 来源:作者自绘
光线愈加充足,给人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
觉。2014 年建成的墨西哥 Parque Toreo 商业综合体用了这种空间组合。轻盈的树
状柱和玻璃屋顶结合,空间感极为开阔,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客厅。从人的空间体
验上来说,巨型玻璃罩下的大尺度空间便于让建筑师塑造出奇观式的商业空间,
让观众在第一眼就感到震撼。对入驻的品牌来说,这也意味着绝对的气势和开阔
的展面。而这种穹顶之下具有奇观性质的大空间也让各类活动的举办有了可能。

图 3.26 Parque Toreo 空间组合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3.4 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

细部尺度层级下,研究主体从空间本身转移到空间中活动的人,具体是指与
人的行为活动直接相关的空间,与人发生直接接触和使用,需要同时满足生理尺
度和心理尺度双重需求。人是空间的主角,人的行为是空间设计的依托。公共空
间的具体功能与人的具体活动相适应,这些具体的活动常常以组团的形式进行,
自然而然的将大空间“分割”成小空间,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每
个领域中的活动自我闭环。[37]这些空间领域的形成为人们具体的行走、休憩、交
谈、等候等行为活动提供了场所。在这一层级下公共空间的行为相比于城市尺度、

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筑尺度层级更加个人、私密,以小群体为主,有明显的空间领域感和向心性。
也正因如此,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在这一尺度层级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人体工程学
研究人体完成各种动作时的值域范围,让门窗、踏步、家具的尺寸设计在人体尺
度范围内。特别是,要注意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行为特征,根据不同的情境对细
部尺度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设计首先需要满足人体
尺度范围,再者满足人体动作域尺度范围,继而满足人们心理上舒适的交往距离
范围。
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通常由结构、构件和陈设、设施组成,包含了不变的
成分和可变的成分,因此空间的灵活性较强。结构、构件是指梁、柱、台阶、栏
杆、墙面划分和肌理等固定元素;陈设、设施是指商业家具,商品展示、景观小
品等可变元素。两类元素共同构成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为公共空间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保证。大量家具、陈列设施的参与能表现空间的独特性,保证
空间的“可看性”,即丰富的细节可以增加人们的体验性和参与感。细部尺度层
级的公共空间在商业综合体中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休憩、等候空间;展览、互
动体验空间;售卖空间。

3.4.1 休憩、等候空间

休憩等候空间通常由舒适的座椅、茶几、尺度合宜的植被、温暖的灯光等元
素组成,通过这几个元素的多样组合营造易于让人停留的领域空间。好的细节设
计能给人丰富的感官体验,通过对家具的材料、植被的种类、座椅的软硬、墙面
的质感的考量,选择适合商业综合体不同场景和主题的样式,能极大提升公共空
间的品质。
西安大悦城
“拾光中庭”的休
憩空间是有错落的
大台阶组成,正对
大台阶的是一个大
尺度的用于展览演
出的中庭空间,不
管在什么时间,大 图 3.27 西安大悦城“拾光中庭”剖面关系

台阶上都会有人闲 来源:作者自绘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坐,两个人、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团,相隔着一定距离,互不干扰的聊着天,氛围
很轻松。大台阶利用一米高的植被进行围合,高度刚好能把坐着的人遮挡,形成
一个相对私密内向的场所。通过两种尺度的台阶将整个大台阶分成动态的交通空
间和静态的静坐空间,并利用木色材料和大理石作为区分,大台阶的位置在整个
综合体的核心区域,辨识度很强,也可以用于等候,因此整体营造出舒适宜人的
停留场所。

图 3.28 大悦城中庭台阶式休憩区及中庭位置

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波兰格利维采的 Forum Shopping Centre 对休息区进行了细腻的处理。地板通


过颜色和材料的变化和其他空间进行分区;座椅在整体形态上设计成“S”形,
背靠背布置沙发,形成不同方向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S”形设计增加了空间
的围合性和私密性;由于休息区依附于大中庭,为了使空间感受更具亲和力,利
用悬挂的云朵状灯具从视觉上降低休息区的高度;此外,座椅、茶几的选择上也
别出心裁,外表给人坚硬的“石头”般的质感,实际是柔软舒适的软垫的反差。

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29 波兰格利维采的 Forum Shopping Centre 休息区效果图、平面、剖面

来源:作者自绘

泰国 Central Plaza Rayong 将休憩空间与景观结合,置于商业动线上,以树木


为核心,地面铺以绿色的草皮,围合以充满艺术感的曲线型折板,既为顾客提供
了休憩等候空间,也使内街空间富有层次和绿意。 以树冠为顶棚,树下空间为人
所用,空间的领域性自然显现。悉尼 Macquarie Center 购物中心将“起居室”搬到
公共空间中,休息区以“家”的方式呈现,利用暖色的地毯、靠椅、沙发、茶几
围合,营造家的温馨感,形成一个个小的“起居室”的亲切尺度。

图 3.30 Macquarie Center 购物中心休息区 图 3.31 Central Plaza Rayong 的休息区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2 展览、互动空间

体验式商业的到来使得展览互动空间在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的地位不断提
升。为凸显商业特色、吸引市民眼球,IP 形象经常被加入到公共空间中。在成都
IFS 国际金融中心的屋顶花园上,有一只极具成都特色的大熊猫,攀爬在墙上,
屋顶成了各大博主、市民的打卡圣地,对综合体客流引入作用明显。对于商业开
发者来说,展览空间成为吸引人流、提升品牌形象的有利工具;对市民而言,展
览互动空间的引入,增加了文化艺术空间的接触机会,提高了城市公共生活的丰
富性。为了达到体验的目的,展览互动空间的设计应服从人体尺度,考虑人的视
线、视域,触感,嗅觉等因素,对观展距离、展品高度、流线等做适宜的设计。
西安大悦城的中庭常用来组织各种展览、互动活动。其中一次“鹿合文化
LINK+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利用展示板将大尺度的共享中庭围合成适合展览
的小尺度空间,布置以座椅、拍照打卡点、猜字互动点,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展
览空间。展板高度考虑到人在两米之内的正常视角的视域范围,不用刻意仰起脖
子或者蹲下,观展体验良好。展板内容的大小、观展距离、观展视角、灯光的巧
妙组合共同营造出舒适的展览互动空间。

图 3.32 西安大悦城的展览活动

来源:作者自摄

在西安太乙城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将 IP 形象与儿童的滑滑梯结
合,为儿童提供了活动场所;此外,在圆形中庭内,结合 IP 形象布展,结合太空
游戏机、路口站岗亭、儿童小火车等意向营造活跃、亲切的拍照打卡地,为商业
综合体提供了舒适宜人的近人尺度空间。

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33 西安太乙城 IP 人物与儿童活动器材结合

来源:作者自摄

3.4.3 售卖空间

在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也存在一些售卖空间,相对于两侧与公共空间有明
显物理边界的店面,在内街和中庭中的店铺普遍比较开放,没有“门”的概念。
其中一部分固定的售卖空间以柜台的形式出现,一般柜台高度在一米二以下,因
此能有效利用内街通高的同时对视线不会造成干扰。一部分非固定售卖空间将商
品精致包装打造成艺术品,在核心中庭中进行宣传展示。人在购物时的行为心理
与人的视线范围有很大关系,人自然运动主要限于水平方向的行走,人的知觉器
官很好的适应了这一条件,因此视觉也是水平向的。水平视域比竖向视域宽广的
多。向下的视域比水平视域窄的多,向上的视域更窄。在行走时,人们将视轴线
向下偏 10°左右以看清行走路线。[48]在人们自然观察的情况下,与消费者大致同
一水平面前方的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或购买欲望。而过高或过低的物品可能
会被直接忽略。因此柜台的展示高度基本满足人的视觉规律。
另有一部分餐饮售卖空间与开放的桌椅、太阳伞、高于人的植被结合,并通
过木地板将地面抬高视野开阔,布置在开放的中庭周围,行为活动不受干扰,形
成室外般的就餐感受。

图 3.34 公共空间中的开放式售卖空间

来源:作者自摄

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典型案例层级分析

3.5.1 北京侨福芳草地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的侨福芳草地,临近朝阳区政府,周边国外使馆
聚集,住宅密集,商业氛围浓厚,临近朝阳 SOHO,世贸天阶、三里屯等著名商
业项目。芳草地由四座独立的塔楼组成,其中两座 18 层,两座 9 层,由一个整体
的膜结构环保罩笼罩,形成整体建筑空间。四栋塔楼之间利用廊桥互相连接,形
成回环的商场。四栋塔楼之间的大空间,笼罩在大型膜结构之下,形成大尺度的
室内中庭。除常规的首层外,向下挖空两层的户外庭院和室内中庭构成内部的首
层,空中步行桥构成第三个首层。

图 3.35 侨福芳草地城市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在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划分中,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是与城市步行体

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连接的空中廊桥,作为占据一整个街区的大型综合建筑,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
周边区位条件,兼顾城市与建筑,通过一座步行桥构建起一个日常生活的平台。
通过钢结构斜拉桥对角穿过建筑,将室外人流直接引导至二层,使人们可以便捷
的行于四座建筑之间,织补了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同时为顾客提供了鸟瞰各个
商户店面和中庭的最佳景观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剖面中可以看出,空
中廊桥与城市中的跨江斜拉桥形似,在形态上让人们产生联想合想象。建筑尺度
层级公共空间是将建筑整个包裹的“空气罩”,集中式的平面布局,四栋建筑分
别在“空气罩”的边界向内围合中央中庭,各种艺术活动、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
是整个建筑的空间核心。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是散落在大尺度中庭中的小售卖
亭、空中花园、茶座休憩以及走廊等小尺度近人空间。通过对中庭进一步的划分
以适应人体尺度下的活动需求。

图 3.36 侨福芳草地建筑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图 3.37 侨福芳草地细部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来源:作者自绘

3.5.2 巴黎莱阿拉广场

莱阿拉广场(Westfield Forum des Halles)位于法国巴黎古老街区——右岸第一


中心区,老皇宫、卢浮宫等历史建筑就位于此处。建筑改造前为中央副食品市场,
在 1973 年被拆除并由让·维莱瓦尔改为商业中心——“大雨伞”。3 条 RER 快
线,5 条地铁线,14 条公交汇集于此,单日客流量可达 75 万人次。而地上则还给
城市一个以步行为主的开敞的绿地花园。三十年后,由于巴黎人口增长、城市规
模扩大以及莱阿拉广场设施老旧、空间拥挤等多种因素该地区超负荷运行,再一
次面临改造。2016 年,建筑师帕特里克﹒伯格(Patrick Berger)和雅克﹒安祖堤
(Jacques Anziutti)设计的建筑综合体方案“天篷(Canopée)”改造完成。莱阿
拉广场的内部空间大部分集中于地下,下沉广场被“天篷”覆盖,通过金色“天

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篷”吸引街道和纳尔逊曼德拉花园的人流,并于正下方的地铁站人流在广场交会,
人们坐在广场上或者从地铁站上到广场时,都能感受到被“天篷”和地面所框出
来的自然之景,也能感受到由钢和玻璃构成的轻盈顶棚。莱阿拉广场是真正将交
通、商业、文化、娱乐集合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图 3.38 莱阿拉广场区位关系及鸟瞰图

来源:作者自绘(左)、网络(右)

空间渗透

空间渗透

图 3.39 莱阿拉广场空间渗透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左)、网络(右)

图 3.40 莱阿拉广场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 图 3.41 莱阿拉广场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

来源:作者自绘 来源:作者自绘

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划分中,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便是统一的大屋顶
——玻璃天棚,它将分散的多元素如商业中心与地下交通、城市花园、新建市场
之间有机联系整合,玻璃材质使内外空间“隔而不断”,增加了城市空间对内部
的渗透。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是服务于商业内部的中庭和内街,细部尺度层
级则是嵌套于公共空间内部的平台、座椅、商铺等小尺度空间。如玻璃天棚下的
台阶,除了满足上下层的交通联系也作为休憩空间使用。

图 3.42 莱阿拉广场剖面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3.5.3 涩谷未来之光

由八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越、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的涩谷站是一
个高度立体化的城市站点,其周
边有九个城市重点更新开发项
目,涩谷未来之光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站点结合复杂的地形形成竖
向层叠穿插的空间组织模式,在
空间形态上融合了点、线、面元
素,以多样的姿态与周围的商业 图 3.43 涩谷站周边 9 个城市更新开发项目

综合体空间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空 来源:网络

间,将原本被割裂的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一体化的步行友好城市。涩

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谷未来之光的“Urban Core”将地面四层的商业空间与地下三层的副都心线打通,
利用二层架空的步行平台连接青山大道和明治大道,形成高度复合的交通核心。
地面、地下打通后,自然光线顺畅的引入地下,为地下站厅带来自然光线。

图 3.44 涩谷东西方向整体空间立体化结构图

来源:《触媒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立体化设计研究》

在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划分中,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是连接多基面城市
地铁、步行、车行交通和未来之光综合体中的商业、餐饮、停车场等功能的交通
中庭——Urban Core, Urban Core 的高复合性和强流通性等特点使其才成为名副
其实的城市客厅,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被强有力的融合到了一起。建筑尺度层级
的公共空间嵌套于未来之光各个功能块内部的公共空间,专门服务于商业、剧院、
展览、餐饮等功能,并负责将各个功能衔接。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是位于分
散于城市、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中的近人小尺度空间,如休憩空间、走道、小
景观等。

图 3.45 未来之光第一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图 3.46 未来之光第二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来源:作者自绘

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6 本章小结

本章明确了公共空间尺度不是单一层面的,它是有层级的,一般可以分为三
个尺度层级,依次是城市尺度层级、建筑尺度层级和与人活动相关的细部尺度层
级。其中,细部尺度层级包含在城市、建筑尺度层级中,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
基础。第一尺度层级也就是城市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复合程度最高,空间渗透性
和延展性好,是建筑与城市一体化的关键。第二尺度层级也就是建筑尺度层级的
公共空间主要为建筑内部空间服务,空间尺度与建筑规模匹配并有效组织内部空
间。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剖析三个尺度层级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方式,并以北京侨
福芳草地、巴黎莱阿拉广场、涩谷未来之光为典型案例进行公共空间尺度层级解
析。

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

上一章探讨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解析了层级划分依据以及
层级的存在形式。层级划分让公共空间的结构关系变得清晰。建筑空间日益朝城
市打开,城市与建筑联系日益紧密,两者在各个区域、以多种形式发生渗透、交
叉,越来越密不可分。人的活动是在城市和建筑之间、不同空间尺度层级之间交
替进行的,如果片面强调尺度层级的分离而忽略层级之间的联系必然导致空间尺
度的断层和割裂,从而使空间缺乏连续性,削弱了人们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心理认
知地图的建构。
城市尺度与建筑尺度公共空间在形态和空间上的混淆让二者的空间边界融合
甚至浑然一体,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空间更有秩序,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
度都能有良好的空间感受。因此,本章节主要探讨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与建筑
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根据操作手法的不同分为界面消解、空间堆叠、
连接渗透、空间同构、异质介入这五点探讨。

图 4.1 本章框架

来源:作者自绘

4.1 界面消解

建筑的界面从单纯的分隔内外的立面扩展为联系建筑、城市、环境的共生有
机体,既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又承担社会职能,同时成为城市空间体系的一部分。

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界面消解特征以下分为边界模糊、开放渗透、墙面退让三种类型。

4.1.1 边界模糊

边界模糊手法的特征是建筑在空间结构上
与城市空间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商业综合体
内部的空间流线组织与城市步行、车行交通体
系融为一体。城市穿刺进入建筑内部,使人在
行进过程中无意识的在城市和建筑之间来回穿
梭。
图 4.2 边界模糊空间图示
日 本 的 未 来 之 光 ( Shibuya HIkarie ) 的
来源:作者自绘
Urban Core 实现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基础设施
多层级、立体化的复合,舍弃局部商业面积,以更宏观的长远的发展视角将竖向
七层空间打通,实现五个首层、五个站点的连接,大量的人流在这里汇集,综合
体与城市之间没有界限,空间连贯无阻,城市交通以点、线、面多种空间形式穿
刺入建筑,融合为一体。

图 4.3 日本涩谷未来之光与轨道交通衔接图示

来源:网络(左、中)、作者自绘(右)

苏黎世 K-Polis 百货公司大楼由屈米在 1995 年设计,其独特之处在于其高


度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以一种绝对包容的姿态融入城市并且活化城市空间。常
规的商业建筑都是一个封闭内向的方盒子,屈米一改常态,反转建筑的“图底关
系”,以商业空间为“底”,公共空间为“图”,以一条 24 小时开放的“主街坡
道”联系内部各个功能,并联系起建筑两侧不同标高的街道,商业活动、城市公
共活动在这里集聚,K-Polis 的“主街坡道”成为区域的活力要素,构建其一个活
跃的社交场景平台,以一种激进的姿态彰显的它的空间魅力。这种公共空间的操
作手法与扩建的德国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4 苏黎世 K-Polis 百货公司大楼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改绘

4.1.2 开放渗透

开放渗透手法的特征是建筑界面在物理层面
的消失,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城市与建筑空间的
流动与渗透。在商业综合体中表现为“墙”消失,
从城市的街道就能感受到综合体空间中的商业氛
围和空间活动以吸引人们进入综合体。
图 4.5 开放渗透空间图示
The Commons 是一个社区商场,隐蔽在曼谷
来源:作者自绘
市中心一条次级街道上,其通透低调的形态完全
融入社区环境。入口通过完全开放的景观式缓步台阶向上引入二层零售区,向下
引入中庭正下方的餐饮广场,通过高差的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在台阶顶
部四层高度的位置是一个悬挑的矩形盒子,为顶层开放空间遮挡日晒和风雨,此
外,设计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在中庭采用被动式的设计,利用两个机械电扇增
加整个商场的空气流速,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性。The Commons 本意就是“公共”,
其开放式的设计让城市生活渗透进去,将日常的社区生活深深根植其间,为人们
创造了融合自然、舒适、动态的活力场所。

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6 曼谷 The Commons 综合体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由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设计的新加坡 Star Vista 是一个兼具文化和商业


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综合体底部是商业,顶部是一个 5000 座的文化剧院。建筑
设计必须顺应自然地势,一个通高三层的开放式剧场嵌入地下一层,将建筑东西
贯通,同时完美解决地面高差问题。连续的坡道、扶梯、广场、平台,城市空间
一点点渗透进建筑,形成一个动态有机体。人们在 U 型的架空广场上闲坐、乘凉、
交谈、观看演出……Star Vista 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节点。

图 4.7 新加坡 Star Vista 购物中心市民广场、剖面图示

来源:网络(左)、作者手绘(右)

4.1.3 墙面退让

墙面退让手法的特征是建筑形态上的后退,在
垂直维度上退让出公共空间,地下广场、地面广场、
空中平台多基面互动,内外流线互促。墙面退让手
法通常运用在建筑局部,与城市公园、湿地、广场
等开放空间呼应,有时也为了形成多首层、多入口
图 4.8 墙面退让空间图示
空间。
墙面退让的处理手法牺牲了一部分建筑面积,
来源:作者自绘
但是提供了更多的面向城市的开放界面,增加城市

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交互的机会。
由 BIG 设计的阿姆斯特丹综合体 Valley 是一座绿色阶梯式建筑,从外观上可
以看到很多一层层退让的开放平台和绿色植被,其不规则的建筑造型像一个自然
生长的山林般,位于住宅和商业交界处的“谷底”是公共空间最核心的位置,在
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自然和现代繁忙生活的平衡。参数化的曲线阶梯让建筑的界面
变得更加模糊,人们眼中常规的集合体在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规路径、
多边形平台、多样的风景……巨大的建筑体量被这些凹凸曲折的室外公共路径打
碎、重组,形成更加丰富并且人性化的视觉感受,并且小尺度空间既呼应了内城
小尺度建筑又和南部轴线上的大尺度建筑呼应。

图 4.9 阿姆斯特丹综合体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改绘

杭州西溪印象城入口通过层层退让削弱入口体量,形成退台式的公共休憩空
间,与隔路相望的西溪湿地景观呼应。一层层退台空间以茶座、餐饮、绿化景观、
小品等形式充盈,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半椭圆形的下沉广场将人流引向地下商
业,多首层、立体化的空间组织让地面、屋顶自然景观、内部之间产生互动关联,
城市与建筑在多基面交融。

图 4.10 杭州西溪印象城入口空间图示

来源:网络(左)、作者自绘(右)

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 空间堆叠

根据堆叠方式的不同分为错动悬挑、错位堆叠和多向扭转三种方式。

4.2.1 错动悬挑

错动悬挑手法的特征是建筑通过随机向外挑出平
台,在外立面形成“虚”界面,弱化空间实体,达到建
筑与城市空间的渗透。这种操作手法不影响建筑内部的
空间结构和流线组织,通常在建筑外围局部进行悬挑,
不同楼层的人们都能近距离与外界互动。
图 4.11 错动悬挑空间图示
MVRDV 设计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综合体从远处望
来源:作者手绘
去像千层蛋糕一样,给人一种轻盈、漂浮的感觉,不同
方向、不同程度出挑的平台让建筑水平向舒展,使得每一层都有可远眺、可休憩
的室外场所。出挑的平台结合连廊在二层形成空中步行体系,在地面形成阴影,
为人们提供遮蔽,地块内的建筑
不仅在形态上也在流线上统一为
密不可分的整体。错动悬挑的设
计的优势是可以仅仅通过出挑平
台的方式营造出多样的空间效
果,在用地面积、造价有限的情
图 4.12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综合体方案效果
况下改善建筑的造型,增加公共
来源:网络
空间。

4.2.2 错位堆叠

错位堆叠手法的特征是建筑在整体形态上进行体块
的有规律穿插变化,通常以“层”为单位进行前、后、
左、右四个方向的滑动。空间错动让整个空间的形态和
尺度都赋有动感和变化。人们在空间中移步异景,各个
空间形成空间的连续和视线的交通,同时在流线的方向
和空间的感觉上充满捉摸不透的意味,增强空间的趣味 图 4.13 错位堆叠模式图

性。 来源:作者自绘

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本 KASHIYAMA DAIKANYAMA 商业综合体由较小的盒状单元组成,通


过错位堆叠的形式形成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并与周围环境空间尺度融为一体。
每个小盒子单元的屋顶露台都布置有各种形式的休憩空间,与街道和室内商业形
成互动。

图 4.14 日本 KASHIYAMA DAIKANYAMA 室外公共空间的堆叠

来源:网络

MVRDV 设计的台北双子星位于台北中央车站旁,地铁上盖,是一个“用盒
子堆起来的建筑”。盒子的尺度分成两个层次,底层的裙房小体块的盒子与人们
近距离的视觉感受相匹配 ,塔楼大体块的盒子适合从更远的距离观赏建筑,从下
到上形成从小体块到大体块秩序性的变化。裙房部分是商业空间,看似随机但不
随意的小体块错位堆叠形成间隙空间,这些间隙构成了建筑活跃的立面,创造了
公共中庭,并满足自然通风。利用体块间隙形成多条给不同人群使用的公共路径,
人们可以像攀登山峰一样在体块之间穿梭直到顶层,一个真正的垂直社区建立。

图 4.15 台北双子星室外步行路径和效果图

来源:作者自绘(左)、网络(右)

EID 事务所重庆龙湖综合体竞赛作品在外部公共空间处理上利用垂直维度的

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错位堆叠削弱了建筑垂直尺度的压迫感,融合了基地与环境。大尺度空间在水平
和垂直维度利用台阶、植被、平台不断分化成适宜人体尺度的小空间体量,使建
筑公共空间成为人性化的场所。

图 4.16 重庆龙湖综合体效果图和剖面空间关系

来源:网络

4.2.3 多向扭转

多向扭转手法的特征是建筑在整体形态上对体块进
行无方向、无规律的扭转,体块扭转后增加的空间形态
不一,空间具有探索性。建筑体块的扭转使建筑产生许
多的“褶皱”,生成形状、高度各异的室外公共场所。
尽管多向扭转的方式对于建筑内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但通过建筑扭转可以与不同方向的城市建筑、景观 图 4.17 多向扭转模式图

呼应,增加建筑的城市性。 来源:作者自绘

OMA 设计的圣莫妮卡广场利用多向扭转的方式将六个矩形块交叠在一起,
不同的矩形块对应不同的功能,办公、零售、酒店、停车有序组合。在用地面积
以及容积率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摊开设计”的方式让更多的屋顶裸露出来,公
共艺术装置,户外音乐表演,电影放映,溜冰等活动可以在屋顶上找到相应的场
地,体块和体块之间天然形成分隔同时又保持视线交融。城市街区生活从道路延
申到圣莫妮卡广场的屋顶,又把自身的活力向周围释放,形成一个多维共生的积
极场所。

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18 圣莫妮卡广场公共空间堆叠

来源:网络

Peruri 88 大厦是由 MVRDV 设计、位于印尼的绿色多功能建筑,造型新奇另


类,彷佛儿童随手堆的积木,这个实际高度 400 米的“积木”实则是建筑师呼应
社会需求的结果——雅加达的人们对于绿色空间有着很高的需求,如何在高密度
城市的现实中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空间的需求?MVRDV 根据功能将建筑分割、打
散,将功能块垂直堆叠后进行三维扭转,扭转后的建筑之间形成很多有趣的公共
空间,绿色植被有了容身之所,公寓、酒店、办公、商铺、清真寺、露天剧场被
有机嵌入各个体块中,形成一个新型、有机、绿色的微型城市。

图 4.19 Peruri88 大厦体块关系及效果图

来源:网络

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 连接渗透

4.3.1 街区联合

街区联合是指在同一个街区或者跨街区建筑之
间在地上、地下通过廊桥、顶棚等形式连接成一个
整体,既保证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正常使用,又能
综合利用冗余的空间提升建筑和城市的一体化。在
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一部分城市空间被纳入建筑秩
图 4.20 街区联合模式图
序中,同时城市空间能由闭塞、消解转为积极、活
来源:作者自绘
跃的公共场所。
位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第一百货商店、一百商城、东方商厦狭缝之间的六合
路商业街通过“街区联合”的设计策略将消极的过道百年未复合交通商业的多功
能空间,单边悬挑 15.4 米的悬臂式挑棚将新老建筑紧密联系,立体连廊凌空交织、
交通与商业空间互联互动。此外,改造后的六合路商业街与世贸广场改造后的入
口“剧场”遥相呼应,相互映衬,互为背景,联合激活场地,共同构成了城市新
的历史记忆。

图 4.21 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六合路商业街

来源:作者自绘

望京万科时代中心与方恒购物中心联合,将设施老化、停车混乱的“灰色”
地带升级为街区“新地标”——望京小街。望京小街的改造打破了建筑内外的界
限,形成了畅通无阻的商业环线,老街原来的“烟火气”也被很好的保留。音乐
舞台、艺术装置、风景写生、弹簧和灯光形成一系列活动核心。临街商铺的力量
可以辐射到外面的行人餐饮,与城市有更丰富的互动。为了街区的可持续性,望
京小街还开发建设了“智慧之芯”管理平台,连接智慧停车、绿色节能、小街商

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圈、社会公约、小街安防等五大运营场景,形成长效的智慧生态闭环。改造后的
望京街为不同人群提供生活空间,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街区从单一的商业转变为
商业和办公、文化、艺术、公共设施相结合的复合业态,空间探索的可能性增加,
更愿意在此停留,人的参与让街区成为创意和活力的孵化器。

改造前

街区分

改造后

街区融

图 4.22 望京万科时代中心与方恒购物中心之间的望京小街

来源:作者自绘

4.3.2 微缩城市

“微缩城市”指具备城市属性的缩小版的
广场、街道空间汇聚在一座建筑的表皮之下,
对城市公众开放,形成“类城市”的室内空间。
[47]
“微缩城市”让零散的建筑体块整合到一
起,从外部形成完整的体量以与大尺度街区形
态保持连续,同内部体验来说能阻隔室外多变
天气和气候的干扰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人们 图 4.23 微缩城市模式图

在这种“类城市”的空间中体验是逐步进行的, 来源:作者自绘

复杂的空间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设计时需要考
虑不同距离、不同视角建筑的尺度、形态、质感的问题以保证空间的丰富性和层
次性,避免让人对宏大的空间产生畏惧、单调质感。
侨福芳草地通过一个完整的“空气罩”将办公、酒店、商业、艺术、餐饮等

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功能融合在一个空间中,各个空间通过廊桥、平台相互连接,大空间与小空间相
互交织,艺术与商业互动,悬索步行桥斜接外部街道,大尺度中庭作为空间核心
和视觉看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立体化、多元化的“微缩城市”。

4.3.3 群落化组织

群落化组织是是基于当代开发模式的背景下形
成的。现代城市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统一规划,基于
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发商更想拿到大的地块以进行
综合开发。小地块的开发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
同发展。群落化组织会牺牲容积率换取高质量的空
间品质,比如成都太古里就是典型的与历史建筑融
合的商业街区综合体,这种形式背离当代综合体大、 图 4.24 群落化组织模式图

高、整的趋势,反向回归到古代传统街市小、低、 来源:作者自绘

散的形态,回归到人体最舒适、安逸的空间尺度中,
形成街巷的小尺度肌理。小尺度、密路网是它最典型的特征,与微缩城市集中组
织、竖向发展不同,群落化组织要求建筑横向铺开,匍匐在大地上,形成人性化
的空间。
深业上城 UpperHills 位于笔架山和莲花山之间,占据一个完整的方形街区,
四边是城市快速交通干道。SOM 事物所在地块东西方向置入两座景观天桥连接两
座山体公园,它们将市中心的一系列城市孤岛串联,形成一条亲密自然的漫游路
径。建筑包含了两种尺度:外围的“大”和“实”的建筑与周围高层建筑对话形
成城市尺度,内部的聚落式、高低错落的小镇氛围贴合人的“小”而“虚”的日
常尺度。内部小尺度被外部大尺度包裹,形成“都市桃花源”,仿佛又回到城市
小尺度的亲切街道中,给人惊喜之感。深业上城群落化的组织从形态上是新颖的,
从内容上是丰富的,从使用上是高效的,完美的适应了以拥挤文化为特征的现代
城市,容纳多样的生活方式,成为公共交流、共享的空间。

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25 深业上城实景图和空间关系图

来源:网络(左)、作者手绘(右)

4.4 空间同构

空间同构是指建筑空间在形态、尺度、功能上与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呈现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形成城
市化的空间场所。利用空间同构的方式营造建筑空间
能有效唤醒人们集体的空间记忆,为人群的集聚提供
基础的环境氛围,是各种群体活动的发生器,让城市
尺度的公共空间顺畅融入建筑尺度空间中。 图 4.26 空间同构模式图

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借助在运河边的优势,将运 来源:作者自绘

河水引入地块内部,让水流柔和的曲线与建筑公共空
间形态融为一体。建筑勾勒出穿城而过的运河,同时把自身的动态美也展现出来。
人工运河以最中央的太阳广场作为收束,以原始“剧场”的意向成为人群和活动
的集聚点。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剧场”代表的是热闹的人群、丰富的活动,在
这里,现代与历史同构,人们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历史并适应现代的生活。南京水
游城和土耳其峡谷综合体 Kanyon 中心活动广场也用了同样的设计语言。

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27 德尔菲阿波罗圣地的剧场 图 4.28 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太阳广场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4. 5 异质介入

异质介入是指异质元素以一个侵入者的身份
打破并重塑建筑空间秩序的过程。所有具备良好
空间体验的建筑都应当具备两方面的物质性元
素,即建构秩序的部分和构成复杂性的部分。[47]
建筑的秩序性可以理解为纯粹、简单的方、圆、
三角等“柏拉图体”建构体系,而空间的复杂性 图 4.29 异质介入模式图
就是穿插在“柏拉图体”中的异质元素。两种不 来源:作者自绘
同性质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体
验,建筑的独特性也因此体现出来。建筑公共空间作为一种介质将自由形式的异
质元素与“柏拉图体”的建构体系进行粘合而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异质元
素作为异类“侵染”作为主体的常规空间,或者异质元素本身作为建筑的公共空
间嵌入,通过自身的复合性设计将城市空间过渡到建筑空间。[47]

4.5.1 自然介入

自然环境通常被理所当然的归为城市公共开放体系中,与建筑是相互独立的
存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进一步拉开自然和人的距离,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求也日
益强烈。因此,将自然环境作为异质元素融入建筑空间中成为激发商业综合体活
力,融入城市空间的新策略。

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30 南京水游城平面和效果图

来源:作者自绘(左)、网络(右)

紧靠夫子庙秦淮风景区的水游城设计延续了由水系发展而来的商业街景,回
应历史脉络,以“水”为线索。利用人们历来喜欢“傍水而居,依水而行”的行
为特征,引导人们逐步从城市空间进入综合体内部。商业动线与自然、舞台融为
一体, 带给消费者穿梭于室内室外、城市与商业的时空转变体验,增加商业空间
漫游路径的趣味性。
日本难波公园的形态、内容、流线都充分的展现了它的体验性。综合体由捷
得事务所操刀设计,整体造型如一个斜坡公园,一层层的退台、郁郁葱葱的植被
景观和掩映在树丛中的弯曲路径,营造了一个商业与自然结合的“城市绿洲”。
以一条“峡谷长廊”贯穿综合体,将人流引入建筑深处,在屋顶、地面、内部形
成多条动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选择路径,能体会商业热闹、峡谷幽
深、坡地花园的幽密,自然深深地与建筑粘合,交叉渗透,城市城市性的公共景
观,也真正的承载了城市公共生活。

图 4.31 日本难波公园“峡谷”空间效果和平面路径

来源:网络(左)、作者自绘(右)

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2 异构体介入

异构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态的异构,是不同于常规矩形空间网络的异
形空间,通过形态的对比和空间的“膨胀”、“收缩”变化,激发空间张力,刺
激体验者的联想和想象。另一种是内容的异构,通过历史与现实、文化和商业、
静谧与热闹的内容冲击,在对比与反差中相互映衬,激发空间能量,形成节点效
应。
BIG 设计的台北 TEK 大厦综合体方案在地块受限的情况下置入了一个立体
盘旋的城市街道连接城市与建筑。盘旋的街道异构体将众多功能块包括商店、展
厅、办公、餐厅等串联在一起,路径的终点以屋顶花园兼非正式舞台作为收束。
所有的功能、流线、空间在 57*57*57M 的立方体盒子里妥帖安置。从地面广场看
向建筑,螺旋盘道的入口就像一个大型“喇叭”一样吸引人们进去一探究竟,城
市人群涌入建筑,建筑也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

图 4.32 台北 TEK 大厦综合体空间图示

来源:作者自绘

在墨尔本中心的中庭中,一座建筑 1889 年的历史保护建筑制弹塔(Coop’s


Shot Tower)被设计师用一个世界最高的锥形玻璃顶保护了起来。制弹塔与购物中
心在尺度、形态、功能、材料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反差,以“历史保护建筑”的姿
态嵌入墨尔本中心的中庭中,凸显了空间的特殊性,也让中庭成为交通、购物的
城市节点。制弹塔现在作为展厅和部分零售功能,对市民开放,这种零售嵌套历
史,历史嵌套文化或零售的特殊性使墨尔本中心的地位从城市中凸显。

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33 墨尔本中央购物中心空间图示

来源:网络(左)、作者自绘(右)

4.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进行分类解
析,分别对“界面消解”、“空间堆叠”、“连接渗透”、“空间同构”、“异
质介入”这五种操作方式进行定义、空间图示以及典型案例图解。

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细部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

上一章主要讨论了宏观的城市尺度层级与中观的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是通
过什么方式融合渗透,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中观的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与微观的
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之间是如何融合并建立联系。

图 5.1 本章框架

来源:作者自绘

5.1 界面消解

墙体、梁柱、楼板、家具通常是我们用来限定和划分空间的要素,空间的限
定产生空间的界限和层次,“层”、“房间”、“内”、“外”的概念由此出现。
空间由界面围合或分隔起来,而当界面朝着多义性与模糊性发展且越来越明显时,
空间的动态化运动特征被逐渐放大,这种特征促使空间活力的流动,人群的行为
活动解脱束缚,自发性行为多样化。[49]

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1“墙”面消解

传统的墙体阻碍了空间的自由流动,在综合
体大尺度空间中整面的墙体形成步行中的“视觉
障碍”,使人产生闭塞、压抑之感,大片的白墙
因缺乏细部尺度的划分而与人体尺度隔离。
泰国 Siam Discovery 商业综合体通过材料、
通透度、颜色不同的方格子组合的“软”界面代
图 5.2“墙“面消解模式图
替传统的墙体、玻璃分隔以适应人体尺度,让体
来源:作者自绘
验者在建筑空间中的活动更加舒适自如。设计师
引入了烧杯、管等实验器材以及分子结构图形、DNA 序列、显微镜、变形虫、烟
雾和气泡等元素以呼应“生活实验室”的设计理念,以渐变的方式混合了公共区域
和零售空间的地板和天花板上的饰面,给人一种不同材料混合在一起的印象。建
筑师基于“分形理论”,对准与人体尺度最为相近的家具作为用相同尺度部件以
自我相似的方式叠加,从细部尺度逐步过渡到建筑尺度,达到建筑整体尺度与细
部尺度的融合。巴黎老佛爷百货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空间,利用艺术化的家具作
为分隔,商品和家具以展品的形式出现,空间的界限消解,连续性增强。

图 5.3 泰国 Siam Discovery 商业综合体室内(左、中);巴黎老佛爷百货室内(右)

来源:网络

5.1.2 楼层消解

传统的楼板叠加模式割裂了层与层之间的联系,使
空间产生断裂感,多重空间交融复合的发展模式要求我
们对以往的设计策略提出挑战。从剖面的角度重新审视
空间,通过楼板的倾斜、坡道、错层等方式重新建构空
间秩序,把“水平”空间“倾斜”、“垂直”,行为的 图 5.4 楼层消解模式图
连贯度增强,空间体验感更好。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 来源:作者自绘

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馆第一个真正将“流动空间”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的项目,通过连续的坡道消
除了层层的界限,形成连续流畅的空间体验。之后这种设计方式也用到商业项目
中。如上一章提到的苏黎世 K-Polis 百货公司大楼也是用了坡道设计。
OMA 设计的百货大楼 Galleria 在建筑外围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路径作为连接
城市街道和屋顶花园的“公共环路”,在外立面以多面体玻璃的炫酷造型映射内
部零售和文化活动同时作为内部游客俯瞰城市景色的有利位置。这条“公共环路”
在游览路径上打破楼层的分隔,形成连续空间,在造型上打破方盒子体量的封闭
和内向,同时也为建筑内部带来自然采光,并形成建筑内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
渡区域,通过环绕的开放空间,引导使用者完成空间的巡游。

图 5.5 百货大楼 Galleria

来源:网络(左、中)、作者自绘(右)

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 Hills 购物中心是由旧同润会青山公寓改造而来,改造


后的室内坡道与表参道大姐坡度相同,人们从室外进入购物中心,螺旋上升的缓
步坡道将地上、地下六层空间流畅的联系到一起,“层”的闭塞感被消除。中庭
连续的台阶同样也能消除层的割裂感,与室外相同的铺地样式保持了室内外质感
的连续性。台阶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展演场地,也为内部流线提供第二条路径。整
个空间从水平和垂直维度进行公共空间重构,完成建筑的意象重绘。

图 5.6 表参道 Hills 购物中心室内和空间模式图

来源:网络(左)、作者自绘(右)

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 空间堆叠

5.2.1 垂直叠加

垂直叠加的字面意思就是公共空间在单一维度、单
一形式的简单堆叠。很多情况下,由于建筑用地、造价、
规划管控等因素限制,建筑的形态受限,公共空间可以
通过层高、材质的变化形成空间特色。
对于高度过高的中庭能通过分层分化出多个高度不
同的空间以对应相应的功能,在垂直维度形成丰富的空 图 5.7 垂直叠加空间模式图

间感受,中庭的空间尺度也能更加舒适。 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益田假日世界用地紧凑,商业八层,从平面上看内部主要公共活动由两
个中庭承担。设计师采用多个中庭垂直叠加的方式削弱单一通高垂直尺度上的压
迫,让中庭的 D/H 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中庭用玻璃分隔刚好成为餐饮和购物的
分界,屋顶的光能顺利通过,隔而不塞。西安赛格购物中心也利用中庭垂直叠加
的方法规避中庭高度过高而引起的不适感。

5.2.2 错位堆叠

埃塞俄比亚 Lideta 商场从入口进入内部就能看到一个倾斜的中庭,斜向贯通


九层空间,光线从屋顶天窗倾泻下来照亮了商场内部,错位堆叠式的中庭扰乱了
原有的空间秩序,并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空间的竖向引导性增强。

图 5.8 埃塞俄比亚 Lideta 商场室内公共空间堆叠 图 5.9 错位堆叠空间模式图

来源:网络 来源:作者自绘

香港 MegaBox 是一个 19 层的封闭盒子,面积将近 11 万㎡。设计师将三个形


状、尺度不同的中庭嵌入建筑不同的高度,形成斜向连续的公共空间,将人们的
视线向更高的楼层引导以到打破建筑的竖向封闭。与竖向垂直贯通的中庭相比,

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香港 MegaBox 的设计更加细腻人性化,避免了单一中庭的高度过高让人产生恐惧
以及安全隐患,上海 189 弄购物中心的垂直中庭在这里就不适用。三个中庭分别
与公园绿地、维多利亚港湾、热闹的街道形成对景,同时中庭本身也有溜冰、休
闲、交通等功能定位,增加了人们的空间识别。

图 5.10 香港 MegaBox 室内公共空间的堆叠

来源:网络

5.3 集中嵌套

空间嵌套是指大尺度空间中嵌套小尺度空间,形成一种复合的空间形态。商
业综合体体量增大,需要一些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与商业规模匹配。大尺度的公
共空间通常表现为入口广场、下沉广场、中庭、边庭、屋顶花园广场的形式,为
了适应人体尺度,丰富空间的层次,常常在内部嵌套以景观、休憩、餐饮等小尺
度空间以打造宜人的环境。嵌套方式可分为集中嵌套和分散嵌套,并根据嵌套的
位置关系可进一步细分。嵌套的集中与分散、具体的位置、嵌套体(小尺度空间)
的相对尺度大小都会影响空间的感受和品质。
嵌套让空间的内部、外部变得模糊不定,A 空间的外部可能是 B 空间的内部,
形成既是内部又是外部的暧昧关系。在空间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外部
空间的设计手法进行室内空间室外化设计;反之亦然。
集中嵌套是指小空间以单体或群体组团式嵌入大空间中,以增加空间的吸引
点和层次感。根据小空间在大空间的位置以及小空间的空间体量将集中嵌套分成
中部、边界两种形式。

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1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部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部容易形成视角焦点和
空间中心。若小空间没有明显的物理边界,大空间
的整体性不会被打破;若小空间的物理边界明显或
呈现明显的上下贯通、视线遮挡,大空间的整体性
容易被打破,大空间被进一步细分。
图 5.11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
北京来福士广场属于集中式布局的平面。玻璃
部模式图
和钢框架组成的水晶玻璃体嵌入中庭中心,并与同
来源:作者自绘
样材料结构构成的屋顶连续为整体,成为中庭的视
觉焦点。从剖面看,水晶玻璃体呈现中间大端部小的异形,顾客在底层到中间层
再到顶层环绕中庭行走的过程能感受到空间尺度的收缩,空间张力让整个空间充
满动感。水晶玻璃体内置星巴克、小米、爵士屋等休闲展示功能,在空中通过廊
桥与主动线联系,透过玻璃,水晶玻璃体内的人群可以看到中庭的活动、购物的
人群,同时中庭和走廊的人群也可以观赏水晶玻璃体中的活动。

图 5.12 北京来福士广场公共空间嵌套关系实景、平剖、模式图

来源:作者自绘

Funan 购物中心改造后在中庭嵌入了一棵“生命树”,试图用一棵“生命树”
颠覆消费场景。为了高区引流,引导人向上看,以“生命树”为中心点打造出一
个高效的零售环境。之所以说它是“生命树”是因为这是一座“有想法”的功能
性空间。作为新零售概念的孵化器,“生命树”采用 25 米高的六层钢木结构,并

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搭配异形 LED 显示屏和美陈等,“树”上设有 29 个即插即用、科技感、设计感


十足的“悬空”店铺——“树屋”,这些空间专门为健身、娱乐、餐饮、品牌展
示等快闪店提供场所。从中庭望去,“树”上的店铺好像悬空一般,可以看到方
盒子“树屋”的三个展示面。在“生命树”的最底下是一个可以容纳 150 人的圆
形剧场。“生命树“所打造出的小尺度与大尺度的空间复合、多业态的融合为整
个中庭空间提供了活力。

图 5.13 Funan 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嵌套关系实景、模式图

来源:作者自绘

5.3.2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界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界具体是指利用平台出
挑的方式嵌入大空间内部,小空间从属于大空间,
大空间的整体感得到保留。小尺度空间被配置以具
体的功能,自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以大空间为
“风景”,补充了大空间界面的尺度层次。
香港置地广场的地标中庭(Landmark Atrium) 图 5.14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

是典型的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界的例子。地标中 界模式图

庭是香港中环空中步行体系的节点空间,人流量大, 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在方形中的一个角嵌入四分之一圆作为咖啡厅
吸引经过的人停留并进入购物区,中庭敞亮的屋顶天窗为咖啡厅提供了室外般的
室内环境,来来往往的人群也为咖啡厅的景色。咖啡厅的嵌套让中庭有了视觉中
心,整个空间是以咖啡厅为核心向外发散的空间场,让中庭由平淡变得活跃。

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5.15 香港置地广场 Landmark Atrium 效果图和平面图

来源:作者自绘

深圳万象天地在大尺度中庭中嵌入“云端沙龙”体块,并通过大台阶与主中
庭联系作为两种尺度空间的过渡。“云端沙龙”与中庭的空间互相补充,互相增
益,为中庭空间增加了丰富的层次。上海 K11 购物中心以艺术与购物完美融合著
称,在入口地下中庭空间营造中,利用树状柱子营造轻盈的体量,以“树柱”为
中心形成树下小尺度休憩空间,并嵌入地下中庭一侧,是中庭的点睛之笔。

图 5.16 深圳万象天地(左)、上海 K11(右)

来源:网络

5.4 分散嵌套

分散嵌套是指小空间呈点状散布于大空间中,通过
小的“扰动”来激活整个空间的活力,并形成大小空间
的渗透作用,增加空间的层次。

5.4.1 垂直分散嵌套

垂直分散嵌套是指小空间在垂直维度分散嵌套在大
图 5.17 垂直分散嵌套模式图
尺度空间中,这种不均匀体现在小空间的位置、形状和
来源:作者自绘

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对大小上。
上海世贸广场入口空间的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贡献了一份力量。事
务所 Kokaistudios 引入“剧场”的概念,顾客被赋予了三种“角色”:游客、观
众、演员,为入口空间增加戏剧性成分。主入口立面与地面广场成为“剧场”的
组成部分。舞台即是背景,背景亦是舞台,呈现看与被看的互动关系。入口界面
的处理同时呼应了城市尺度和人体尺度,上下贯通七层的柱子和整体的外框决定
了整个建筑形式的尺度,从很远的距离就能辨识出世茂广场的入口,同时在巨型
内凹“剧场”和柱子的后面是适应人体尺度的门、出挑的平台、扶梯等小尺度空
间。小尺度空间以分散的形态嵌套在大空间中,成为“剧场”的背景,同时也是
平台上人们眺望的场所。

远距离观看 近距离观看

图 5.18 从不同距离看上海世贸广场入口

来源:作者自绘

189 弄购物中心位于上海普陀区,对着长寿公园,临近玉佛寺。因其占地较
小,空间呈现垂直布置,其公共空间围绕其唯一的大中庭竖向组织。每一层的公
共空间都错位布置,形成一种动态的节奏感,在不同的位置布置以不同的功能—
—城市农场、咖啡吧、艺术角、小集市、甜品站……人们在环绕中庭游览的过程
中能发掘新鲜的小空间,也能快捷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从下方仰视的时候,中
庭形成一系列有机、连续的结构。小尺度不同形式的休息、展示空间将大尺度中
庭划分成两个层次,边界的不规则变化使大空间尺度感变得模糊,同时增加大空
间与小空间的渗透作用。

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5.19 上海 189 弄购物中心中庭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4.2 水平分散嵌套

水平分散嵌套是指小空间在水平维度上以散
点的形式分散嵌套在大空间中,对平面流线和空
间秩序重新建构,形成无中心、无等级的空间。
OMA 事务所在柏林 KeDeWe 改造中模仿自
然村落的形态,对商业空间进行群落式空间布局。 图 5.20 水平分散嵌套模式图
这种小空间分散嵌套的布局方式克服了向心式布 来源:作者自绘
局的缺点,解放了边界空间,打造多个活力中心。
通过四个不同形式和主题的中庭将一个独立的体量分成四个部分以增加“群落”
空间的方向性和识别性。另外,店铺形式被解放,边界可以自由拓展,利用不规
则空间吸引顾客,同时也能把空间的差异表现出来。通过这种分散嵌套的形式巨
大的空间体量被打散,形成如城市般的肌理。

图 5.21 柏林 KeDeWe 空间模式

来源:作者自绘

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3 立体分散嵌套

立体分散嵌套是指小空间同时在水平和垂直
层面嵌套在大空间中,形成立体、多元的空间效
果,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位于重庆北部金州商圈重庆光环 The Ring 商
业综合体将 48 米的大尺度中庭打造成立体植物
园——沐光森林,不同色彩、方向、大小的场景
嵌套在中庭内,形成立体围绕式的自然氛围。从 图 5.22 立体分散嵌套模式图

内街出挑的平台、空间 廊道、树形柱子支起的休 来源:作者自绘

息区、“漂浮”在空中的大树等营造出科幻电影
场景般虚幻不真实的空间感受。通过立体化的空间嵌入打造出了多层次、多维度
的空间体验。在空间的利用上,相比于单一垂直维度或水平维度的空间嵌套,立
体嵌套的方式对于大尺度空间的综合利用更加高效,空间也更加迷人。

图 5.23 重庆光环 The Ring 购物公园“沐光森林”效果

来源:网络

5.5 异质介入

5.5.1 自然介入

在沈阳太原街印象城的公共空间以“都市秘境”主题,多彩的动物造型和浓
密的热带绿植,星光屋顶、水雾萦绕,共同构成如同神秘梦幻森林般的空间体验,
自然场景的构建削弱了大尺度空间与人体尺度的距离。EmQuartier 商业综合体也
以类似的方式消解公共空间大尺度,利用流水瀑布、垂直绿化增加体验者的“视
觉密度”,营造亲切宜人的购物场景。

9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5.24 EmQuartier 商业综合体 图 5.25 沈阳太原街印象城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5.5.2 异构体介入

北京万科时代中心的三个大尺度共享中庭用三种不同的方式与人体尺度发生
关系。根据体验顺序,第一引入眼帘的是“创意客厅”——18 米高的入口中庭。
幕墙内,悬挂巨型装置“云 – 城市的心跳”,装置给人一种柔软、富有弹性的空间
感受,给整个空间增加了戏剧感。 “云”装置弱化了中庭的高度和分明的棱角,
让空间一下子变得柔和,拉近了建筑和人的距离,使巨大的中庭充满人性化。继
而在走进建筑最中心的“媒体广场”——多种形式的交通在这里错位交叠并沐浴
在充足的阳光中,讲座、会面、表演或休憩、艺术展览等都能在这里进行。大型
走道、人行天桥、连接不同方向和楼层的扶梯、楼梯、休憩台阶、凸出的办公“盒
子”等从多个维度暗示人的存在,营造出人性化的场所。

图 5.26 北京万科时代中心中庭内景 图 5.27 异质介入空间模式图

来源:网络 来源:作者自绘

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建筑尺度层级与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进行分类解
析,分别对“界面消解”、“空间堆叠”、“集中嵌套”、“分散嵌套”、“异
质介入”这五种操作方式进行定义、空间图示以及典型案例图解。

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策略整合与设计验证

前五章分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研究的基础理论、层级划分的具
体内容、层级融合的具体手法,本章以此为基础,对前文内容进行城市商业综合
体公共空间尺度规律的总结、尺度操作逻辑的整合以及设计验证。

6.1 策略整合

6.1.1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结构关系

不同性质、种类的空间单元只要按一定的空间层次、序列来进行组合就会形
成某种类型的空间结构。[50]
空间结构本身具有层级性,因此无法脱离空间结构而讨论城市商业综合体公
共空间尺度层级的问题。皮亚杰认为,结构就是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规律组成的,
一个具有自身调节性质的图示体系。[51]在建筑学领域中“结构主义建筑”思想就
从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衍生而来,其反对基于功能主义对空间进行简单划分而忽
略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空间活力的创造,认为建筑应具备“可理解的复杂性”,
应该把对空间的考量放在城市与建筑整体系统中。
本文所讨论的空间尺度层级的结构关系以结构主义思想为依托,并在其基础
上进行了迭代。首先,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是非功能化的空间,超脱了功
能至上的功能主义范畴。再者,结构主义建筑更加重视建筑本体的整体性和适应
性,是内向的,狭隘的,形式上的;本文所指的结构关系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探
讨公共空间基于一种逻辑上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结构关系,注重社会发展带来的城
市空间关系变革中建筑空间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同时考虑到人性化的、空
间活力的创造,因而其特征是包容的,发展的。论文第三章从人群、行为、活动
特征的角度对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分类,摒弃以空间尺度绝对大小作为唯一判断
标准的做法,从城市和建筑的建构逻辑以及人们的行为逻辑上对空间尺度层级划
分——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与城市联系最为密切,
人们在视觉体验中也多以城市尺度层级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为第一印象。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结构体系可以认为是多层次、多中心的。广场、
中庭等节点性的空间做为综合体不同层级下的中心空间是人们在建筑中进行定位

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关键。在本文第三章中将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成了三个层级,并详细介
绍了各个层级的存在形式。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每个商业综合体都具有三个层级,
由于场地条件、建筑等级、规模等限制,某些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只能有或者
只需要建筑、细部尺度两个层级的空间,比如上海 189 弄购物中心体量较小,其
公共空间组织就比较简单纯粹。这里重点讨论有三个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综合体
的情况,两个层级以上就会出现相交、包含的关系,分类见下表。第一种类型是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相交或者分离,这种情况相对其
他两种更为常见,比如泰国清莱中环广场、成都来福士广场等,城市尺度层级公
共空间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人们对于他们的判断也更
加容易,往往是先进入城市级的,再是进入建筑级的,再是细部的,从空间结构
上来说是清晰的,符合人们以往经验的;第二种类型是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包
含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比如广州天环广场等,建筑的城市性需求超越了建筑
本身的功能需求,建筑的架构需要为城市空间结构的搭建让步;第三种类型是建
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包含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比如北京颐堤港、墨尔本中心
等,这也是近年来常见的空间组织,通过将城市级的空间置入综合体内部以活化
内部空间并与城市公共空间建立联系。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城市、建筑尺度层级
公共空间关系如何,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始终嵌套其中。

图 6.1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结构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9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1.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

第三章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尺度层级划分之后,解决了三个层级
“是什么”的问题,第四、五章解决了三个层级嵌入建筑的方式,即“如何做”
的问题,但到设计落实之前还缺一个公共空间合理尺度范围的量的把控,因此本
小节从城市、建筑、细部三个层级分别讨论公共空间尺度的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尺度约束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建筑定位、地块
大小和形态、人群规模、结构柱网、消防疏散、经济效益、人的心理和生理,这
七个方面在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中又分别具备了不同的约束内容,详见表 17、表
18、表 19。表中公共空间尺度数据是结合现存城市商业综合体实际数据以及笔者
调研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表格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实地调研、国内外案例数
据统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资料集 5》、《购物中心设计指引》、
《购物中心公共空间设计》、《高层商业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1)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
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根据空间形态分为面域、点状、线性
三种,其中面域又分为城市空间节点或轴线上、非城市空间节点或轴线上、位于
建筑内部三种类型,具体每个类型的尺度约束条件和规律见下表。
表 17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类型 尺度约束 尺度规律 参照案例
面域 城市空间 ①建筑定位:作为城市空间 城市层面的需求凌驾于建 广州天环广场
节点或轴 节点或者轴线上的重要组 筑需求,建筑及其公共空间
线上 成部分 的规模是以城市为背景的,
②视觉心理:公共空间需要 其公共空间需要和轴线上
适应人们在行进观察时的 的其他公共空间的尺度匹
动态尺度,在 30 米、50 米、 配。因此公共空间面积宜在
100 米甚至更远距离时的尺 4000 ㎡以上,形状趋于方
度意象。 圆,继而根据建筑围合程度
③人群规模:能容纳大量城 进行尺度调整,围合感越
市人群的集聚活动 强,D/H 对空间体验的影响
④D/H(建筑高度/广场宽 越大,当 D/H 小于 1 时能营
度) 造宽敞舒适的体验,D/H 大
于 1 时公共空间的内向型增
强。
非城市空 ①建筑定位 公 共 空 间 面 积 宜 在 西安曲江创意谷
间节点或 ②人群规模 2000~5000 ㎡,不宜超过建
轴线上 ③经济性:公共空间占用商 筑用地面积的 1/3。
业空间,需要均衡两者比例
④D/H(建筑高度/广场宽
度)

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位于建筑 ①消防疏散:需满足建筑设 主中庭面积宜在 1500~3000 西安大悦城


内部(以中 计防火规范,因此中庭尺度 ㎡,不宜超过建筑用地面积
庭的形式 不能无限放大 的 1/3。
存在) ②人群规模 次 中 庭 的 面 积 在 300~800
③经济性:公共空间占用商 ㎡,直径 25 米为宜,其中
业空间,需要均衡两者比例 面积为 500 ㎡、 4~5 层的中
④视觉心理:让人愿意停留 庭对于举办公共娱乐活动
并激发一系列社交活动 比较舒适
点状 承载城市 ①交通的便捷性:尺度太大 公 共 空 间 面 积 宜 在 涩谷城市之光
和建筑的 人眼不易看清出入口标识, 400~1500 ㎡,其中交通性质
交通集散 使人在复杂的交通关系中 的公共空间面积宜为
迷失 400~800 ㎡,复合多种功能
②经济性:牺牲建筑商业面 的公共空间面积宜为
积以换取客流量,需要权衡 800~1500 ㎡。
价值交换的利弊
③结构合理性
④流线连贯性
线性 城市交通 ①与公共空间衔接的城市 与城市步行体系衔接的公 维也纳 KaDeWe
体系穿越 道路尺度匹配 共空间宽度大于 8 米,高度
建筑 ②视觉心理:人们能清晰识 大于两层为宜。
别公共空间,保证铺地 、
道路宽度的连续性

(2)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
讨论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之前需要了解商业综合
体基本尺度数据。城市商业综合体通常由塔楼和裙房组合而成,塔楼通常为围绕
核心筒的环形组织,空间模式单一,柱网一般为 8.4*8.4 米,层高为 3~3.3 米;裙
房以布置商业功能为主,空间组织模式分为线型、环型、放射型、棋盘型、综合
型等多种形式(详见 3.3 节),柱网一般在 8~11 米,9 米为宜。首层层高一般 6
米,二层以上层高为 5~5.5 米。考虑到室外区域的降板,地下一层层高 6 米为宜。
根据消防要求,塔楼沿着裙房边沿布置,一般高层塔楼标准层面积在 800~2000
㎡,核心筒上下贯通,在首层需要设置出入口,影响底层商业空间的连续性,其
公共空间的布局也受到限制。如西安城市立方、MOMOPARK 由于上部高层塔楼
较多,裙楼商业空间模式和公共空间尺度受限。
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体量大、空间集聚,其消防疏散的方式对内部空间
组织有很大影响。集中商业的消防疏散方式分为三种:前疏散、后疏散、室内步
行街疏散。前疏散和后疏散属于传统的消防概念,即商业空间利用防火墙、防火
玻璃、防火卷帘、防火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防火分区的消防概念。室内步行街疏
散是指商铺空间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商铺空间、步行街采用防火玻璃分隔,

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步行街公共走道区域作为亚安全区供两侧建筑进行安全疏散的消防概念。其中,
室内步行街疏散的使用率最高,对公共空间形态、中庭造型的影响最小。具体特
征如下表所示。
表 18 集中商业的三种消防疏散类型(来源:作者改绘)
前疏散 后疏散 室内步行街

必要条件 中庭封闭 店面全部封闭,中庭及环廊 步行街两侧建筑间距;步行街通


成独立分区 高有天窗,天窗排烟面积达到步
行街面积的 25%;
步行街两侧开口面积达到端部
门窗面积的 50%以上
疏散习惯 传统疏散习惯,通过商 改变传统疏散习惯,向商铺 传统疏散习惯,通过商铺门面疏
铺门面疏散到疏散走道 内侧疏散 散到疏散走道(环廊)
(环廊)
实用率 中 低 高
疏散灵活性 一般 最差 最佳

最难点 异型卷帘技术的应用/牺 店铺门面采用防火卷帘进行 天窗及中庭带端部门窗需要设


牲空间效果设置角柱 防火分区 置火灾自动启动装置,对于管理
提出较高要求
设计限制 挑空空间需要上下对 平面被动线分割成几个区 商铺不宜超过 300 平方米;
齐,中庭洞口设计变化 域,区域间不可逾越,每区 步行街上空不能覆盖商业营业
受限; 疏散系统需相对独立; 厅,对于上层形成大营业厅有一
在首层每块商业区域均需要 定限制;
有足够的对外临街长度 中庭首层需设有消防车穿越,扶
梯设计均应避让位置
优势 店门口面积可以有效利 中庭不需设置防火卷帘,中 中庭可以不需要设置防火卷帘,
用,并计入点店铺使用 庭开洞形式灵活多样,上下 且现状不受限制,走道、楼梯间
面积; 可以错位,有利于形成丰富 可均匀布置,中庭效果好;可以
在防火分区内的商铺划 的中庭空间 减少疏散面积,提高得铺率
分,不受面积限制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对地块以及建筑本身提出了更多的要
求,同时人的生理局限和视觉心理的影响更加明显。澳大利亚购物中心协会研究
资料显示,消费者单次旅程在购物中心内步行总距离不会超过 600~850 米。在购
物中心步行的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不包括餐饮、娱乐等场所的消费时间)[52]。
因此商业动线的长度以及层数应据此做相应调整,具体见下表。

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9 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类型 尺度约束 尺度规律
空间组织模式 ①塔楼的位置和数量 ①当地块短边宽度小于 35 米时难以形成商业内街;
②地块短边宽度 ②当地块短边宽度在 40~60 米时,适合线型空间组织模式;
③消防疏散(参见<建筑设 ③当地块短边宽度在 60~120 米时,适合环型、棋牌型空间
计防火规范>5.3 和 5.5 节) 组织模式;
④购物中心的实用率在 ④当地块短边宽度大于 120 米时,适合综合型、放射型等复
50%~60%(实用率=购物中 合空间组织模式;
心可出租面积/总建筑面积) ⑤当地块短边宽度大于 200 米时,宜从单体模式变为群组模
式。
内街尺度 ①生理:步行时的体力消耗 ①动线长度:水平动线的长度宜在 200~300 米
②心理: 通廊太窄给人压迫 ②通廊宽度:次级通廊 3~7 米,主通廊 12 米左右。若主街
感 中间挖通高,则宽度应在 14~20 米,通高宽度 6~12 米。悬
③层高、柱网、结构 挑通廊通常为柱跨的一半,即 4~5 米。
④消防疏散
交通中庭 ①经济性 交通为主的穿过式中庭尺度为 6~12 米。尺度过宽顾客在行
②竖向可视性:中庭宽度影 走时无法兼顾两侧的商业,过窄则削弱了上层店铺被看到的
响上层店铺的可视性 概率。当中庭尺度很宽时,应设置一些小的移动售货亭、咖
啡厅、景观休息区,避免过于空旷。

(3)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
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是对城市和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再次划分,它包
含在后两者之中,是空间功能和形态的具体化、精致化,在商业综合体中是指休
憩、就餐、行走、闲坐、等候等具体行为的尺度需求,因此主要受到人的生理尺
度和视觉心理感受的约束。下表总结了从大尺度划分成小尺度的各种方法,即对
建筑空间的三要素——地板、墙壁、天花板的设计操作。笔者认为,只有小尺度
做到真正的“小”,即与人体尺度贴近,才能衬托出大尺度的“大”,大尺度才
具有意义。
表 20 西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尺度约束 尺度规律 参照案例
①生理:20~25 米是人们能辨 小尺度休憩空间一般为 20~60 平米,通过 来福士广场
识人和物的合适距离,保证信 将大尺度空间划分成小尺度空间,不断与
息交换并且产生联系和交集。 人体尺度逼近,以获得人性化的空间感
②心理:霍尔定义的四种社交 受。如地面高差、矮墙分隔、曲直变化、
距离作为细部尺度的约束 材质区分、植被分隔、天花板限定、水池
分隔、墙体围合等。

图解

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1.3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将以上策略总结为一套设计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时使用的尺度
操作逻辑,分为四个步骤:判断条件→确认层级→确认层级关系→选取融合方式
→运用尺度规律。

图 6.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来源:作者自绘

第一步判断条件:判断城市商业综合体区位环境,判断周围是否有可利用的
城市性景观、广场、建筑;判断周围交通情况,与城市交通关系,是否为地铁上
盖;判断周围公共空间的布置和使用情况;判断综合体的城市定位和建筑规模。
第二部确认层级:根据第一步的条件判断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应该分
为几个层级,不同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在什么位置嵌入商业综合体,以及和第一
步中的哪些条件发生关联。
第三步确认层级关系:确认有几个层级之后,需要判断这几个尺度层级之间
的结构关系,具体在 6.1.1 节中详细阐述。

1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步选择融合方式:三个尺度层级空间关系确定后,运用与综合体条件匹
配的设计手法将城市尺度层级和细部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融入建筑。城市尺度层
级公共空间融入建筑的方式包括“界面消解”、“空间堆叠”、“连接渗透”、
“空间同构”、“异质介入”;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入建筑的方式包括“界
面消解”、“空间堆叠”、“集中嵌套”、“分散嵌套”、“异质介入”。
第五步运用尺度规律:从建筑定位、地块大小和形态、人群规模、结构柱网、
消防疏散、经济效益、人的生理和心理这八个方面对三个尺度层级下的城市商业
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尺度约束,并形成相应的尺度规律(见 6.1.2 节)。
图表汇总如下:
表 21 第一尺度层级——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类型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空中步行体系 地面步行体系(多向) 地面步行体系(单向)
纳入城市交通体系

地下步行体系

空中车行体系 地面车行体系 地下车行体系(地铁)

紧接城市道路入口广场 嵌入建筑内部的广场
纳入城市开放体系

嵌入建筑顶部的广场
群体效应很强

1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2 第二尺度层级——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类型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

表 23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模式(来源:作者自绘)

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4 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手法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界面消解 边界模糊 开放渗透 “墙”面退让

空间堆叠 错动悬挑 错位堆叠 多向扭转

连接渗透 街区联合 微缩城市 群落化组织

空间同构

异质介入

1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5 建筑尺度层级与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手法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界面消解 墙面消解 楼层消解

空间堆叠 垂直叠加 错位堆叠

集中嵌套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

部 界

分散嵌套 垂直分散嵌套 水平分散嵌套 立体分散嵌套

异质介入

1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6 空间尺度交错的位置及解决方式(来源:作者自绘)
空间尺度矛盾成因 模式图 应用实例效果
与城市轨道交通连接处 用中庭连接 涩谷未来之光
轨道交通出站口人流量大,人群复
杂,按照常规室内空间尺度设计综合体与
轨道交通连接处不利于解决多种交通线
路、多个出入口交杂的情形,因此需要一
个城市尺度空间把众多需求整合在一起,
以提高交通转换的效率、更好的引导人
流。
用下沉广场连接 巴黎莱阿拉广场

在城市步行体系交合处 大尺度中转空间 明尼阿波利斯市 IDS 中心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模大,占据一个甚
至多个街区。城市中步行网络体系穿越或
者交会于综合体时,需要综合体作出正向
反馈来吸纳、疏通大量的人流,此时小尺
度的室内空间显得不合时宜,需要大尺度
的、室外般的广场、中庭空间作为中转站。

建筑主要出入口 底部架空 曼谷 The Commons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入口是整个建筑人
流量最大的地方,通常包含问询、接待、
等候、展示、交通等功能,连接着建筑内
部与外部,是一个复合性较强的空间,需
要把它和其他常规的功能空间区别开来,
用室外空间尺度去设计,吸引城市中的人
群。 入口中庭 北京颐堤港

1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7 空间尺度交错的位置及解决方式(来源:作者自绘)
空间尺度矛盾成因 模式图 应用实例效果
建筑功能块之间 底部整合 索尼中心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集聚了商业、办
公、餐饮、购物、娱乐中的至少三种功能,
各个功能块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都有相
对固定的空间组织逻辑,如果硬塞在一起
用同一种柱网、结构必然导致空间尺度的
混乱。因此需要在其间介入一个适应性强
的、复合性的大尺度空间整合各个功能。
顶部整合 Parque Toreo

全局整合 侨福芳草地

垂直串联 香港 MegaBox

6.1.4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分级对行为的引导和支持

库哈斯提出“广普城市”的思想来诠释消费时代下城市建筑的连绵,预言了
城市生活的综合性发展。[53]综合体建筑的出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人们的生
活方式、行为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以大、高、密、全、厚为特征的城市
商业综合体设计中,扁平化的空间结构显得捉襟见肘。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的尺度分级能将扁平化、单一化的空间结构赋予层级和秩序,使综合体公共空间
具有“可理解的复杂性”。所谓“可理解的复杂性”是指基于人们认知规律对综
合体复杂公共空间的层级建构。认知是具有结构的,认识的发生是一个从低级到

1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级不断建构的过程。人们对环境认知规律从“冗余——熟悉——认可——满足
——愉悦”一步步递进,当环境理解线索的冗余度与期望形成落差时,人们就会
对环境做出负面评价,这也是为什么综合体公共空间要进行层级建构避免“大而
无当”和混乱无序的环境心理层面的原因。此外,公共空间的层级结构对于人们
心理认知地图的建构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城市级的公共空间是综合体空间的中
心和高潮,是人们在建筑中进行初次定位的关键。本文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
间尺度研究的方法跳脱出常规的对于建筑学自主性问题或本体语言的单一性,谋
求城市与建筑、城市与人、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三个层级的公共空间赋予了综
合体超越建筑范畴的城市场所性,使它具有与城市意象同构的感受质量——既是
城市的标志,又影响城市形成空
间节奏及整体框架,也保留了综
合体亲近人体尺度的人性化的场
所感。[53]人们对综合体的认识从
陌生到熟悉,行为从无序到有序,
有一个积极的变化过程——人们
在公共空间中能准确定位,公共
空间能支持多种城市活动,各种
社会性活动被激发……最终能做 图 6.3 公共空间尺度分级对行为的引导和支持

到行为的“自如”。 来源:作者自绘

6.2 设计验证——西安西大街百盛和民生百货地块联合设计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选取西安西大街百盛商业综合体和民生百货地块进行设
计验证。在城市历史中心、建筑密集、环境复杂的城市背景下进行城市商业综合
体的概念设计,重点思考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人的关系。

6.2.1 项目概况

(1)区位与场地条件
基地原为商业用地,是目前百盛和民生百货的位置,位于西安明城墙内,广
济街和西大街交界处,向南远眺朱雀门,向东与钟鼓楼相望,左邻城隍庙,右靠

1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真寺,北接回民街,位于西安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上,同时也处于唐长安
城与明清西安城市轴线的核心交界处。
基地交通以步行和车行为主,公共交通为辅助,地铁目前尚在建设中。步行
人流主要来自回民街和钟鼓楼方向,公交车分散在南广济街和西大街。百盛横跨两
个街区,在设计规划时将底部架空让位于城市步行和车行交通,后随着回民街的
繁荣,北广济街渐渐成为以步行为主的街道,百盛架空区域由通过性空间逐渐变
为机动车停靠点。\
基地周围用地性质混合多样,其中广济街地段用地性质主要以住宅为主,沿
街布置商业店铺,商住结合,建筑尺度小;西大街以文化旅游、商业办公的现代
仿古建筑为主,建筑尺度整体宏大,呼应城市轴线。
总体上看,基地集历史文化资源、交通资源、商业发展潜力、独特区位优势
于一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

图 6.4 基地所在城市历史区位关系

来源:作者自绘

1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6.5 基地所在区域周边历史资源

来源:作者自绘

图 6.6 基地周边交通

来源:作者自绘

1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原项目现状问题
地块所处的空间区位重要性和空间资源的丰富性要求地块内的建筑承担更多
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也是对城市以及市民的。基地内的百盛
和开元目前已经是停业关闭待状态,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基地原方案在公共空间
处理上有诸多欠缺。
在城市层面上,基地处于城市级的场地环境中,但缺乏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
间。百盛作为回民街步行路径的终点,在底部架空空间设计时作为停车场使用,
没有起到端部节点的收尾作用。虽然在西大街和广济街的交汇处却没有很好的把
西大街的人流引入回民街,使回民街成为“有头无尾”的状态(起点都是鼓楼)。
从百度地图上能清晰的看到低层高密度的回坊小体量住宅与西大街大尺度商
业办公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百盛和民生百货在形态上保持了西大街的大尺度空间,
但造成与内部回民街的空间割裂,空间体验的连续性被打断。
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置入,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衔接
出现断层,城市人流不能顺畅的进入建筑。
在建筑层面上,百盛和民生都是传统百货,商铺品牌定位和空间品质都与时
代脱节,商铺密集且均质化,缺乏公共空间和特色空间,空间层次单一。
在人体感受和空间体验上,百盛底层架空空间层高低矮,空间压抑昏暗,不
适合停留。沿街界面封闭,紧挨着道路,人视距离不足,看不到建筑整体的形象,
空间吸引力下降。建筑内部层高为 4.5 米,相对于新兴商业综合体来说层高较低,
空间较为压抑。

图 6.7 基地内原百盛和民生实景

来源:网络

6.2.2 新建商业综合体的城市定位和更新方向

基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基地可以打造为明城区内地标性的城市级商业综合体,

1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标西安大悦城,与钟鼓楼等历史建筑古今联动,优化区域结构,整合空间形态,
弥补功能需求,激活片区活力。
城市空间结构上,打造回民街商业游线的终点或者起点形象,打破原先游览
路径模糊、易走回头路、历史景点相互闭塞的现象,重新整合历史区域空间结构。
通过新商业综合体的城市触媒作用,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视角解读综合体的功能、
空间、形态,并与回坊、城隍庙、高家大院、清真寺等历史资源内在联系,使西
大街活力再生。
形态上,新综合体整合了百盛和民生两个商业地块,通过一个完整大尺度“柏
拉图体”收束地块以北的小尺度空间以及地块以南的大尺度空间。此外,新综合
体是伊斯兰文化和道教、民俗等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核心节点,实体的形态更能
以坚实有力的姿态拥抱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功能上,新综合体位于商业、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古迹、城市公共绿地等
用地性质混合区,需要兼顾居民、办公人员、外地游客、当地市民的多重需求。
基于区域内市民公共活动、儿童教育、公共绿地、文化展示等空间的缺失,新综
合体加入陕西特色文化展厅、艺术家不定期艺术展厅、多功能活动厅、陕西文创、
儿童教育、老年人活动、陕西特色餐饮、屋顶花园、城市舞台等功能空间,形成
综合性高、面对各类人群、集聚各种活动的公共建筑。
空间上,实现内外公共空间互动,多种空间并存,避免空间同质单调。从整
体公共空间形态和细部尺度入手,将上一章提到的公共空间尺度层级处理手法运
用到新综合体中,形成层次丰富、尺度合宜的空间环境。

6.2.3 公共空间城市尺度层级设计手段介入

(1)开放渗透——完善步行体系
地块为长边 210 米,短边 120 米的矩形,沿街面长,且跨越北广济街。人流
从两个长边方向来,步行路径多样,人群复杂。若建筑体量完全封闭则会阻碍北
广济街与西大街直接联系,不利于回民街的游客识别出口。因此新综合体依旧保
留了原百盛的架空空间,通过引入内部街道打通步行路网体系,使游客形成从鼓
楼→回民街→高家大院→清真寺→新综合体→鼓楼的回游。将建筑场地开放给城
市步行体系,对建筑进行城市化拓展,让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与建筑尺度层级
公共空间融合,人们在行进中能顺畅适应空间尺度的转换,强化了新综合体对周
边的辐射和整合作用。

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6.8 开放渗透——完善步行体系策略运用

来源:作者自绘

图 6.9 基地更新前后西大街城市天际线

来源:作者自绘

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异质介入——激发空间活力
新综合体的外部形态是规整的矩形,顺应地块周边的肌理以融入环境。但进
入建筑内部之后是全新的感官体验——一个螺旋体置入建筑内部,将地面和屋顶
勾连,红色的螺旋异构体与矩形的体块之间发生“碰撞”和“冲突”,在对比与
变化中激发公共空间的张力。螺旋异构体模糊了建筑“内”与“外”的边界,人
们从街道进入螺旋异构体,在攀登中能感受到建筑内部空间的活力,也能从不同
的角度眺望外部景色。同时,屋顶成为 24 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不受内部营
业时间的限制

图 6.10 异质介入策略运用

来源:作者自绘

(3)微缩城市——集聚空间的多重体验
新的建筑场地由两个商业地块拼合而成,在狭长场地上造一座综合体,一种
是化整为零,成为像成都太古里一样的商业模式,但本地块较小,难以形成一定
的规模,这种做法会显得不伦不类。此外,作为有城市轴线和区位重要意义的新

1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合体,在满足场地容积率和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完整的形态更能印刻在人们的
意识中,成为标志性建筑。因此,新综合体设计采用集聚式的空间组合,将共享
办公、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创和阅览、酒店、电影院、餐饮、零售、展厅、剧场
糅合在一起,营造“类城市”的空间体验。充足的室内公共空间不受多变气候的
干扰,有效弥补场地周边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足。

图 6.11 微缩城市策略运用

来源:作者自绘

(4)边界模糊——衔接轨道交通
根据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地铁 6 号线二期工程预计 2022 年贯通,其中广
济街站点紧靠新综合体。轨交站点的设置对周边区域的城市结构有着集聚效应,
同时也增加了区域的可达性,为新综合体成为回民街步行游览起点提供了坚实的
保障。新综合体为轨道交通出口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与轨道交通的结
合,并以中庭、下沉广场的形式整合街道、回民街、综合体地下商业、地铁站的
人流。这种结合方式让城市与建筑空间中的人们没有隔阂,城市与建筑的边界变
得模糊,也意味着城市与建筑进一步融合。

1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6.12 边界模糊策略运用空间效果图

来源:作者自绘

6.2.4 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设计手段介入

新综合体对商业零售部分、文化展示和体验部分、社区服务部分三个部分进
行水平分区,根据不同功能的特性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在建筑尺度层级与细部
尺度层级融合策略中主要运用了空间堆叠、空间嵌套、界面消解这三种手法。
(1)空间堆叠
新综合体有九层,若将中庭直接从一层按照同样的形态位置升上来,中庭必
然高宽比失调,人在中庭中似“井底之蛙”,空间体验压抑。为了让中庭公共空
间能更好的与人体尺度发生关系,新综合体分别以垂直堆叠和错位堆叠的方式消
解中庭的纵向尺度,给人舒适放松给的体验。

图 6.13 空间堆叠策略运用

来源:作者自绘

1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空间嵌套
上一章节总结了多种空间嵌套的方式,在新综合体中主要运用了垂直分散嵌
套和水平集中嵌套的方式。在规模最大的中庭的不同位置嵌入小尺度空间,它们
以矩形、球形等形态嵌入中庭边
界,彷佛一个个观察的眼睛,成
为公共空间的点睛之笔。嵌入的
小尺度空间可以作为休憩空间、
咖啡茶座、拍照打卡点、商品文
化展示等功能,实体的造型与一
层层虚体走廊形成对比,为内街
带来空间节奏的变化同时也丰富
图 6.14 空间嵌套策略运用
了中庭的空间层次。
来源:作者自绘
(3)界面消解
为了打破墙体分隔的壁垒,消除固定的空间布局带来的流线和空间营造的不
便,新综合体在局部楼层进行了新的空间组织方式的实验来创造一种自由化的空
间游线,这种不规则、新奇的空间体验能激发顾
客热情和能量。首先,设计出尺度相似形态各异
的店铺,然后将这些店铺随机嵌入开放的商业空
间中,方形、五边形、圆形不同空间形态发生吸
图 6.15 形态各异的店铺
引或者排斥,使店铺之间的空间宽窄不一,形态
来源:网络
多样,充满新奇趣味,激发顾客探索欲望。

图 6.16 界面消解策略运用

来源:作者自绘

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3 本章小结

本章节分为两个部分——策略整合与设计验证。
策略整合:在上几章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的存在形式、融合
方式解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三个尺度层级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补充到整个公共
空间设计思路的第三个环节,并为设计深化阶段提供一个尺度约束条件和基本规
律,形成一套设计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时使用的尺度操作逻辑,使
建筑师在设计时更高效有序。公共空间尺度层级建构深层目标是影响人们的行为
和心理,让综合体具有“可理解的复杂性”,最终能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引导
和支持。
设计验证:选取西安西大街百盛和民生百货地块验证以上设计操作思路。在
城市尺度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合的操作手法中应用开放渗透——完善步行
体系、异质介入——激发空间活力、微缩城市——集聚空间的多重体验、边界模
糊——衔接轨道交通这四种策略;在建筑尺度与细部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合
的操作手法中应用空间堆叠、空间嵌套、界面消解这三种策略。

1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总结与展望

通过较系统的案例整理和分析归纳,从存在形式、融合方式、尺度规律、尺
度操作逻辑四个方面得出以下结论:
(1)运用了空间尺度分级的方法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
提出空间尺度分级的方法有助于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室内和室外尺
度混乱交叠的问题,尺度分级能将扁平化、单一化的空间赋予层级和秩序,使综
合体公共空间具有“可理解的复杂性”。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性质将城市商业
综合体公共空间划分为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细部尺
度层级公共空间。将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进一步划分为“直接纳入城市交通体
系”、“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群体效应很强”三种类型;将建筑尺度层
级公共空间按照空间组织模式分为“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公共空间外
含于功能空间”、“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三种类型;将细部尺度层级的公
共空间按照活动类型分为“休憩等候”、“展览互动”、“售卖”三大类,并以
典型案例进行空间图解。
(2)剖析了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细部尺度层级
公共空间之间的融合方式
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分为“界面消解”、“空
间堆叠”、“连接渗透”、“空间同构”、“异质介入”五大类;建筑尺度层级
与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融合方式分为“界面消解”、“空间堆叠”、“集中
嵌套”、“分散嵌套”、“异质介入”五大类;分别对五种操作方式进行定义、
特征描述、图示表达以及典型案例图解。
(3)总结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
从城市、建筑、细部三个尺度层级分别讨论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
约束条件和基本规律,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找到适合不同情景的尺度范围,
为设计师提供尺度参照。公共空间的尺度约束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建筑定位、
地块大小和形态、人群规模、结构柱网、消防疏散、经济效益、人的心理和生理,
这七个方面在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中又分别具备了不同的约束内容,并形成相应
的尺度规律。

1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提出了一套设计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时使用的尺度操作逻

尺度操作逻辑总结为五个步骤:判断条件→确认层级→确认层级关系→选取
融合方式→运用尺度规律。第一步,判断场地区位条件和建筑定位;第二步,确
认城市商业综合体需要几个尺度层级的公共空间;第三步,判断公共空间尺度层
级是相交还是包含关系;第四步,运用与城市商业综合体条件匹配的设计手法将
城市尺度层级和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融入建筑;第五步,根据城市商业综合体
公共空间的尺度约束条件运用相应的尺度规律。

由于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研究所需要考虑的要素非常复杂,笔者设计经
历和知识面有限,在理论研究和方法总结上还不够完善,观点表述、案例分析方
面还有很多不足,总结的设计方法和尺度规律也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正。

1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卢峰.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环境构成[J]. 华中建筑, 2000(4): 112-115.
[2] 赫曼·赫茨伯格. 建筑学教程[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5.
[3]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4] 田学哲主编. 建筑初步[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5] 方智果. 基于近人空间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6] 克利夫·芒福汀、泰纳·欧克、史蒂文·蒂斯迪尔. 美化与装饰[M]: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04.
[7] 韩冬青. 分析作为一种学习设计的方法[J]. 建筑师, 2007(1): 5-7.
[8] 李世芬,赵远鹏. 空间维度的扩展——分形几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 新建
筑, 2003(2): 55-57.
[9] 孟建民.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M].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1.
[10] 毛里齐奥.维塔. 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1] 荆哲璐. 城市消费空间的生与死——《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评述[J]. 时
代建筑, 2005(2): 62-67.
[12]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3] (美)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华夏出版社, 2001.
[14] 王桢栋. “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15] 韩冬青,冯金龙. 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16] 李翔宇. 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17] 吕鑫磊.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协同设计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18] 韦燕娜. 广州“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发展研究[D]. 华南理工
大学, 2017.
[19] 洪晖.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20] 曹杰勇.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1] 杨尚宜. 商业复合空间设计研究[D]. 南京大学, 2015.
[22] 余一炜.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非直接盈利空间设计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3] 刘思贤. 商业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城市性设计研究[D]. 吉林建筑大学,
2018.
[24] 陈敏华. 场所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6.
[25] 魏洁.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营造探讨[D].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26] [美]托伯特·哈姆林.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27] (日)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28] (奥)卡米洛·西特著. 城市建设艺术[M]: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0.
[29] (丹) 盖尔. 人性化的城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0] (丹麦)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1] (英)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2] Hall Edward-T. The Hidden Dimension[M]: ANCHOR BOOKS, 1990.
[33]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34] 李俊霞,郑忻. 人性化的建筑尺度分级系统[J]. 中外建筑, 2004(2):
40-42.
[35] 李俊霞. 建筑的比例和尺度[D]. 东南大学, 2004.
[36] 罗文媛. 建筑的尺度单位与尺度分级[J]. 建筑学报, 1999(1): 58-60.
[37] 尹峥. 北京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设计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4.
[38] 王琳峰. 城市空间层级同构解析[D]. 天津大学, 2012.
[39] 吴玺.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尺度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0] 张琳.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1] 亢晓宁. 郧阳博物馆建筑空间尺度体系设计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5.
[42] 查尔斯·摩尔等. 建筑量度论[J]. 建筑师, 1983.
[43] 布莱恩﹒劳森著. 空间的语言[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4]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45] 徐磊青、扬公侠. 环境心理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46] 胡依然,张凯莉,周曦. 城市制度影响下的香港中区高架步行系统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8, 33(1): 128-135.
[47] 李唯琳. 城市建筑一体化下公共空间复合性设计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48] 廖妍珍. “休闲经济”下步行街更新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49] 徐守珩.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50] 孙昊.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节点的耦合设计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51] 皮亚杰. 结构主义[M]: 商务印书馆, 1984.
[52] 杨敬玉. 购物中心理论与应用研究[M]: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1.
[53] 陈景衡. 西安城市高层综合体发展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1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图目录:
图 1.1 城市综合体发展演变过程 .......................................................................... 3
图 1.2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拆解 .......................................................................... 4
图 2.1 空间尺度的衡量标准 ............................................................................... 20
图 2.2 西安阳光天地公共空间中举办的各类活动 ........................................... 22
图 2.3 杭州来福士底层悬挑 ................................................................................ 23
图 2.4 西安益田假日世界中庭内景 ................................................................... 23
图 2.5 北京侨福芳草地空间模型 ....................................................................... 23
图 2.6 富勒的穹顶空间原型 ................................................................................ 23
图 2.7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复杂性 ................................................................... 26
图 3.1 第三章内容框架 ....................................................................................... 29
图 3.2 纳入城市步行体系的公共空间类型 ....................................................... 31
图 3.3 明尼阿波利斯市 IDS 中心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 32
图 3.4 置地广场在香港中环步行系统的位置 ................................................... 33
图 3.5 置地广场模型和地标中庭内景 ............................................................... 33
图 3.6 维也纳 KaDeWe 与城市步行体系关系图解 ........................................... 34
图 3.7 绿地中心与城市步行体系关系图 ........................................................... 35
图 3.8 伊顿中心在多伦多步道系统中的位置 ................................................... 35
图 3.9 伊顿中心内景和剖面关系 ....................................................................... 36
图 3.10 伊利诺斯州中心内景及剖面关系 ......................................................... 37
图 3.11 美国圣迭戈美洲广场与城市轻轨空间关系........................................... 37
图 3.12 纳入城市公共开放体系的公共空间类型 .............................................. 38
图 3.13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空间图示 ............................................................. 38
图 3.14 泰国清莱中环广场空间图示 ................................................................. 39
图 3.15 索尼中心的广场空间图示 ..................................................................... 39
图 3.16 天环广场公共空间与城市关系 .............................................................. 40
图 3.17 天环广场与城市轴线关系 ...................................................................... 40
图 3.18 群体效应很强的公共空间类型 .............................................................. 40

1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19 成都 IFS 屋顶花园空间位置与实景 ...................................................... 41


图 3.20 西安曲江创意谷广场空间图示 ............................................................. 42
图 3.21 西安大悦城城市级公共空间图示 ......................................................... 42
图 3.22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模式图 .......................................................... 47
图 3.23 侨福芳草地空间组织图示 ...................................................................... 52
图 3.24 公共空间外含于功能空间空间模式图 .................................................. 52
图 3.25 公共空间相交于功能空间模式图 .......................................................... 53
图 3.26 Parque Toreo 空间组合关系 .................................................................... 53
图 3.27 西安大悦城“拾光中庭”剖面关系 .......................................................... 54
图 3.28 大悦城中庭台阶式休憩区及中庭位置 .................................................. 55
图 3.29 波兰格利维采的 Forum Shopping Centre 休息区效果图、平面、剖面56
图 3.30 Macquarie Center 购物中心休息区 ......................................................... 56
图 3.31 Central Plaza Rayong 的休息区............................................................... 56
图 3.32 西安大悦城的展览活动 ......................................................................... 57
图 3.33 西安太乙城 IP 人物与儿童活动器材结合 ............................................ 58
图 3.34 公共空间中的开放式售卖空间 ............................................................. 58
图 3.35 侨福芳草地城市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 59
图 3.36 侨福芳草地建筑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 60
图 3.37 侨福芳草地细部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 60
图 3.38 莱阿拉广场区位关系及鸟瞰图 .............................................................. 61
图 3.39 莱阿拉广场空间渗透关系 ...................................................................... 61
图 3.40 莱阿拉广场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 ...................................................... 61
图 3.41 莱阿拉广场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 ...................................................... 61
图 3.42 莱阿拉广场剖面关系 .............................................................................. 62
图 3.43 涩谷站周边 9 个城市更新开发项目 ...................................................... 62
图 3.44 涩谷东西方向整体空间立体化结构图 ................................................. 63
图 3.45 未来之光第一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 63
图 3.46 未来之光第二尺度层级空间图示 .......................................................... 63
图 4.1 本章框架 .................................................................................................... 65
图 4.2 边界模糊空间图示 .................................................................................... 66

1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3 日本涩谷未来之光与轨道交通衔接图示 ............................................... 66


图 4.4 苏黎世 K-Polis 百货公司大楼空间图示 ............................................... 67
图 4.5 开放渗透空间图示 .................................................................................... 67
图 4.6 曼谷 The Commons 综合体空间图示 ...................................................... 68
图 4.7 新加坡 Star Vista 购物中心市民广场、剖面图示 ................................ 68
图 4.8 墙面退让空间图示 .................................................................................... 68
图 4.9 阿姆斯特丹综合体空间图示 ................................................................... 69
图 4.10 杭州西溪印象城入口空间图示 ............................................................. 69
图 4.11 错动悬挑空间图示.................................................................................. 70
图 4.12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综合体方案效果 ..................................................... 70
图 4.13 错位堆叠模式图 ...................................................................................... 70
图 4.14 日本 KASHIYAMA DAIKANYAMA 室外公共空间的堆叠 ............... 71
图 4.15 台北双子星室外步行路径和效果图 ...................................................... 71
图 4.16 重庆龙湖综合体效果图和剖面空间关系 .............................................. 72
图 4.17 多向扭转模式图 ..................................................................................... 72
图 4.18 圣莫妮卡广场公共空间堆叠 ................................................................. 73
图 4.19 Peruri88 大厦体块关系及效果图 ............................................................ 73
图 4.20 街区联合模式图 ..................................................................................... 74
图 4.21 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六合路商业街 ......................................................... 74
图 4.22 望京万科时代中心与方恒购物中心之间的望京小街 ......................... 75
图 4.23 微缩城市模式图 ...................................................................................... 75
图 4.24 群落化组织模式图 .................................................................................. 76
图 4.25 深业上城实景图和空间关系图 ............................................................. 77
图 4.26 空间同构模式图 ...................................................................................... 77
图 4.27 德尔菲阿波罗圣地的剧场 ...................................................................... 78
图 4.28 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太阳广场 ................................................................. 78
图 4.29 异质介入模式图 ...................................................................................... 78
图 4.30 南京水游城平面和效果图 ...................................................................... 79
图 4.31 日本难波公园“峡谷”空间效果和平面路径 .......................................... 79
图 4.32 台北 TEK 大厦综合体空间图示 ............................................................. 80

1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33 墨尔本中央购物中心空间图示 ............................................................. 81


图 5.1 本章框架 .................................................................................................... 82
图 5.2“墙“面消解模式图 ...................................................................................... 83
图 5.3 泰国 Siam Discovery 商业综合体室内(左、中);巴黎老佛爷百货室
内(右) ........................................................................................................ 83
图 5.4 楼层消解模式图来源:作者自绘 ............................................................ 83
图 5.5 百货大楼 Galleria....................................................................................... 84
图 5.6 表参道 Hills 购物中心室内和空间模式图 ............................................... 84
图 5.7 垂直叠加空间模式图 ................................................................................ 85
图 5.8 埃塞俄比亚 Lideta 商场室内公共空间堆叠 ........................................... 85
图 5.9 错位堆叠空间模式图 ................................................................................ 85
图 5.10 香港 MegaBox 室内公共空间的堆叠 ................................................... 86
图 5.11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中部模式图.......................................................... 87
图 5.12 北京来福士广场公共空间嵌套关系实景、平剖、模式图 ................. 87
图 5.13 Funan 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嵌套关系实景、模式图 ............................... 88
图 5.14 小空间嵌套在大空间边界模式图 ......................................................... 88
图 5.15 香港置地广场 Landmark Atrium 效果图和平面图 ............................... 89
图 5.16 深圳万象天地(左)、上海 K11(右) ................................................... 89
图 5.17 垂直分散嵌套模式图 ............................................................................. 89
图 5.18 从不同距离看上海世贸广场入口 ......................................................... 90
图 5.19 上海 189 弄购物中心中庭 ..................................................................... 91
图 5.20 水平分散嵌套模式图 ............................................................................. 91
图 5.21 柏林 KeDeWe 空间模式 .......................................................................... 91
图 5.22 立体分散嵌套模式图 ............................................................................. 92
图 5.23 重庆光环 The Ring 购物公园“沐光森林”效果 ..................................... 92
图 5.24 EmQuartier 商业综合体........................................................................... 93
图 5.25 沈阳太原街印象城 .................................................................................. 93
图 5.26 北京万科时代中心中庭内景 .................................................................. 93
图 5.27 异质介入空间模式图 .............................................................................. 93
图 6.1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尺度层级结构关系 ........................................ 96

1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6.2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 101


图 6.3 公共空间尺度分级对行为的引导和支持 .............................................. 108
图 6.4 基地所在城市历史区位关系 ................................................................. 109
图 6.5 基地所在区域周边历史资源 ................................................................. 110
图 6.6 基地周边交通 ......................................................................................... 110
图 6.7 基地内原百盛和民生实景 ..................................................................... 111
图 6.8 开放渗透——完善步行体系策略运用 .................................................. 113
图 6.9 基地更新前后西大街城市天际线 ......................................................... 113
图 6.10 异质介入策略运用 ................................................................................ 114
图 6.11 微缩城市策略运用................................................................................. 115
图 6.12 边界模糊策略运用空间效果图 ........................................................... 116
图 6.13 空间堆叠策略运用 ................................................................................ 116
图 6.14 空间嵌套策略运用 ................................................................................ 117
图 6.15 形态各异的店铺 ................................................................................... 117
图 6.16 界面消解策略运用 ................................................................................ 117

表目录:
表 1 中外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来源:作者自绘) ................. 6
表 2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国外研究著作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9
表 3 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公共空间国内研究著作和论文成果总结(来源:作
者自绘) ........................................................................................................... 11
表 4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著作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 12
表 5 空间尺度与层级研究著作和成果总结(来源:作者自绘) ......................... 14
表 6 公共空间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位置关系(来源:作者自绘) ................... 47
表 7 线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来源:作者自绘) ........................................... 47
表 8 线性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 48
表 9 放射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来源:作者自绘) ....................................... 48
表 10 放射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 49
表 11 环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9
表 12 环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 50

1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13 棋盘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 ......................................................................... 50
表 14 棋盘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 51
表 15 综合型空间组合模式细分 ......................................................................... 51
表 16 综合型空间组织案例解析(来源:作者自绘) ..................................... 52
表 17 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 97
表 18 集中商业的三种消防疏散类型(来源:作者改绘) ............................ 99
表 19 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 100
表 20 西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尺度约束和尺度规律(来源:作者自绘) ... 100
表 21 第一尺度层级——城市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类型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 102
表 22 第二尺度层级——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类型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 103
表 23 公共空间内含于功能空间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模式(来源:作
者自绘) ...................................................................................................... 103
表 24 城市尺度层级与建筑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手法汇总(来源:
作者自绘) .................................................................................................. 104
表 25 建筑尺度层级与细部尺度层级公共空间的多维融合手法汇总(来源:
作者自绘) .................................................................................................. 105
表 26 空间尺度交错的位置及解决方式(来源:作者自绘) ....................... 106
表 27 空间尺度交错的位置及解决方式(来源:作者自绘) ....................... 107
表 28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调研数据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 137
表 29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中庭尺度数据(来源:作者自绘) ........... 137
表 30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中庭调研数据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 138
表 31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平面组织模式及主要中庭位置(来源:作者自绘)
...................................................................................................................... 138

1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1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问卷

1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2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1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3 西安商业综合体调研实测数据
表 28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调研数据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表 29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中庭尺度数据(来源:作者自绘)

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30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中庭调研数据汇总(来源:作者自绘)

表 31 西安城市商业综合体平面组织模式及主要中庭位置(来源:作者自绘)

1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4 国内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

1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5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

1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与项目:
[1]大荔高铁新区西片区城市设计

发表学术论文:
[2]王晓丽,姚彦文.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供应与共享中庭尺度研究——以西
安商业综合体为例[J].城市建
筑,2022,19(08):183-187.DOI:10.19892/j.cnki.csjz.2022.08.47.

1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我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陈景衡教授,在我研究生刚入
学、对未来还迷惑犹豫的情况下明确了我的研究方向,用她专业的学术能力和娴
熟的教导能力为我一步步铺开研究的道路。在此向导师陈景衡表达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终完成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导。
感谢参与我开题、中期、预答辩评审的各位老师,您们宝贵的建议让此论文
不断完善。在思考与回应各位老师的建议和疑问的过程中,我不断修正自己的研
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感谢同导小伙伴以及师兄师姐,帮助我解决了研究生生活和论文写作上的很
多困难,让我在面对研究压力、止步不前时给我带来勇气和动力,能认识你们是
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感谢我的家人,在读研的路上给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感谢姚彦文,在生活
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给我鼓励和帮助。
衷心感谢大家!

15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