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第一讲:文学作品的语言

一、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
定义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
文学的材料。——高尔基
广义的文学语言:标准语,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书面语言(文学作品、科学报刊等)
狭义的文学语言: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积累素材、构思、写作阶段都离不开语言。
文学三要素(高尔基):语言、主题、情节。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内容还是形式?
文学语言的要求(广义):准确、鲜明、深入。准确——用词贴切,对事理有深刻的理解
认识;鲜明——语意明确、条理清楚,把要描写的事物的情状展现出来。
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声音是音乐的材料
一样。——韦勒克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
程。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
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高尔基
载体论、本体论

文学的文学性(literariness)就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语言不再是传达内容的工具,而成了文
学本身。(俄国形式主义观点)

诗歌的显著特征在于语词是作为语词被感知的,而不只是作为所指对象的代表或情感的发
泄。词或词的排列,词的意义,词的外部和内部形式具有自身的分量和价值。——雅各布

把语义特性与语音特性结合而为美妙的诗歌语言,似乎也就产生了一种极其高妙的“相
称”、和谐或者妥帖,甚至一种耐久的稳定性。这是我们大家都体会到的东西,我相信这
也是我们应该在此进行探讨的事实。——兰瑟姆
二、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三、文学语言的文体类型
10.11 第三讲:新女性、男性气质与哈格德小说中的性别焦虑
19 世纪英国小说 主题 money morals manners
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之外,还有历险小说
关注英国社会本身,英国本土/异域,海外;自我,他者——身份问题,与英国维多利亚时
代(19 世纪后期)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有很大关联。
(批判)现实主义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woman question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一辩》1792 受教育是女性的权利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Daniel Defoe 提建议,建立女子学院(基于父权的出发点)


夏洛特·勃朗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南方与北方》)、乔治·艾略特:具有强烈自
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男性的呼吁:J·S· 密尔《妇女的屈从地位》1869
相关法案:《离婚法案》1857,《已婚妇女财产法案》1870,《教育法案》1870 接受初等
教育
《藻海无边》

“新女性”&“新女性小说”的出现: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 (Olive Schreiner, 1883)


《非洲农场的故事》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地开拓农场

1890s:英国男性气质危机
保守人士的忧虑:“生活呈现出一副奇怪的不可爱的面貌,而其中叫人最不舒服的事情就
是新女性。”(《星期六评论》保守派报纸 1895.6.22)

新女性与传统女性、与男性、与帝国殖民的关系

一、新女性与家庭天使
英国文化传统中女性的弱势地位 夏娃:亚当的肋骨
Frailty, the name is woman. Hamlet

My author and my disposer... John Milton the Paradise Lost

维多利亚社会的“不同分工”different spheres
这一点确定无疑 一如地球的根基和万物的根本 男人事耕作女人管家务... Alfred Lord
Tennyson The Princess 1847
考文垂·帕特莫尔:《家庭天使》1854 Angel in the house
约翰·罗斯金:家——女性的统治领域

(生理学、颅相学、进化论等)科学话语
女性角色规范的内化
Sarah Stickney Ellis 女性的自我奉献,为家庭

1880 年代出现新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情欲的觉醒

哈格德作品中的新女性:“红颜祸水”
《所罗门王的宝藏》1885 Good
《艾伦·奎特曼》1887 教英国人土著语言的年轻女子的轻浮;姐妹女王因为争夺情人而反目
《她》1887 土著女子向新来的外乡人示爱,遭到拒绝后煽动其他土著报复杀人;女王阿莎
当着情人的面残酷地杀死情敌
新女性的权力欲望:阿莎的恐怖统治“这真是怪事!居然还会有受民众爱戴的女王!”
《阿莎归来》是《她》的续集
阿莎变成了火之精灵。阿莎与卡隆王国女王为争夺美男子利奥而进行残酷大战——特洛伊
之战?
老女巫戛古尔的权力欲
“从政治上来说,新女性是无政府主义者,威胁着要将世界翻个个儿,自己高踞其上,在社
会和性的混乱中进行野性的狂欢。”
“家庭天使”的悲歌:弗拉塔(《所罗门王的宝藏》)、尤思坦《她》、祖文迪土著王国的
姐姐尼来普萨《艾伦·奎特曼》
哈格德对新女性现象的焦虑以及对传统女性未来的悲观情绪

二、新女性阴影下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一种社会性别建构,涉及阶级、文化等多种因素;R.W.康奈尔:支配性男性气
质 hegemonic masculinity (其他:从属性、合谋性、边缘性)social construct

(约翰·托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健壮的体格、个人权威 authority、独
立性 independence、单一男性社会特性

“支配性男性气质”柯蒂斯 古德 奎特曼 利奥

新女性对男性气质的削弱
山洞和石室:大地母亲的子宫,在新女性这里,不是给予生命,而是埋葬生命;奎特曼等
人纵横四海,但接触到新女性之后往往受困于幽暗的山洞、幽闭的石室中。
新女性的美色诱惑:“凡是见过我的美貌的人就永远不能将其忘怀……美貌犹如闪电,可
爱但也具有毁灭性。”
新女性与蛇:(报复杀人的土著女子在杀人之前先爱抚其心目中的牺牲品)阿莎与
蛇:“全身无处不美,而且还散发着一种无可比拟的蛇一般的温文尔雅气息。”
阿莎——蛇——夏娃——(男人的堕落)
“大凡这种卖身求欢,背信弃义,为了肉欲而出卖灵魂的人永世也不会得到拯救。”
(利奥向阿莎表白)“你是我的主宰,我完全是你的奴隶。” 《失乐园》的反转

新女性对“单一男性社会特性”的破坏
霍利向阿莎求婚,妒忌利奥
柯蒂斯爵士与祖文迪女王结婚,三人组合解散

三、新女性与帝国的危机
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的扩张与英国女性的贡献
19 世纪末期英国控制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土地;
英国女性:殖民地的护士、传教士、教师——从事慈善事业,驯服土著文化,传播基督教
义和英国文化,参与帝国建设;(女王:公共事业和家庭事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南丁格尔及其“天使护理团”(克里米亚战争)

布尔战争中英国军营里的一千多名女护士
英国女性自信的提高

英国主流社会对于女性在帝国扩张事业中作用的疑虑(防范心理)帝国事业需要女性参
与,但是以家庭天使的身份

圣约翰的死:新女性对传统父权制社会冲击下的必然结果
19 世纪晚期英国主流社会对新女性的矛盾和焦虑
新女性对英国绅士男性气概的削弱:影响帝国安全
霍利对女王下跪(《她》)(1793 年英使马戛尔尼拒绝跪拜乾隆皇帝——英国的文明理性
对抗东方残暴专制)
性别角色的倒转
怀抱婴儿的母亲雕像:阿莎保护利奥
失去控制力和男性气概的男子就成为需要别人保护的小男孩,再也没有能力肩负开疆拓
土、建设帝国的重任。
(18 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的担忧)性别界限的模糊会在英国社会产生一种爱慕虚荣、奢华、
自私的女性化倾向?无力抵御外敌入侵

哈格德的大英帝国之梦
“英国的使命就是征服和控制世界上的次等民族”;
英国绅士、男性气概与帝国事业的紧密联系;(1881 年第一次布尔战争)德兰士瓦自治
——耻辱感;(欲自组民兵参战被阻止)“英国雄狮在那些日子里是个卑微的动物,尾巴
紧紧地夹在腿间”
希望该小说的少年读者们能努力达到英国绅士的状态和尊严
男性气概的丧失直接影响了帝国扩张

结语
无处不在的新女性
(约翰·托什):具有“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男子应该到大英帝国广阔的殖民地去发展,可
以躲避(新)女性的骚扰(其他历险小说中的在场或不在场的女子影响男性)
对新女性的警告
哈格德小说中的新女性都是二维的平面化刻板形象——意识形态功能;故事结尾这些新女
性或死亡,或回归传统——维护父权制社会秩序的愿望,也从反面表现了他对新女性威胁
的焦虑;部落长老彼拉:“(他们)崇敬女性,允许她们为所欲为,因为没有她们,这个
世界就不能延续,她们是生命之源”,但当女性威权过重,威胁到男性的地位(基本上每
过一代人)时,男性就会“起来杀掉那些年老的妇女,以此来警告那些年轻的女性,表明
我们才是最强大的。”(《她》)
哈格德:厌女症患者?
《黎明》1883 中安吉拉:受到赞美的“家庭天使”;在《自传》中将母亲描写为“家庭天
使”;
19 世纪晚期英国保守人士对新女性的贬斥与焦虑

10.18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南非 矿产丰富 钢铁制造的原料

10.25 日本(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yelin@nju.edu.cn
什么是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如何划分?
怎样理解和把握日本文学?

切入点 日本的文字
文学时代的划分 对文学一词的定义 日本文学的主要特征

日本文学的主要特点
同文同种
1. 使用汉字的国家
日语文字:假名、真名、罗马字
假名——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55%
真名——来自中国的汉字或模仿中国的汉字。35%
罗马字 10%
日语的杂糅性——多元化
2. 黄种人
祖先源自中国(云南),蒙古
日语词汇——和语(日语词汇)、汉语、外来语词汇
主语省略,造成了理解日本文学的难度,要说的东西都在后面。

文学时代划分
1. 贵族文化时代:上古文学——大和、奈良时代(8 世纪前)古代前期——神话、传说、
祭祀、汉诗
中古文学——平安时代(9-12 世纪)
古代后期——诗歌(汉诗与和歌)、物语(小说的雏形)、日记、随笔
2. 武家文化时代
近古文学——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时代(13-16 世纪)
中世文学——诗歌、歌谣、连歌、历史·战记物语、日记、随笔、游记、能剧、狂言
战乱、佛教渗透、无常观、隐士(没有描写战争硝烟的文学,而是写人生的无常)
3. 商人(手工业者-町人)文化时代
近世文学——江户时代(17-19 世纪)
德川时代:草子(小说)、诗歌、俳谐(俳句)、川柳(打油诗)、狂歌、净琉璃(木偶
戏)、歌舞伎
太平、锁国、幕藩体制、朱子学、国学

暧昧的语言
芥川龙之介 直木三十五 夏目漱石 太宰治

风雅的定义
《毛诗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讽刺、讽喻、讽谏的批判和文章教化作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
于中而行于言。——诗言志
松尾芭蕉《负笈游记》

破晓黎明前,

枕草子
春天黎明很美。
平家物语
无常、花开花落、盛者必衰、轮回,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物哀——感悟心态

渡边淳一 林真理子 芥川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