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翰林版高二上國文第三冊第十課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課文補充講義 高敏馨編
201410

題解部分補充注解:
1.永州八記:指柳宗元在永州寫的八篇遊記。其中四篇作於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即始得
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這又稱為前四記。另四篇作於元和
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即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又稱為後四記。

問題一:閱讀第一、二段課文,並回答問題:
(一) 第一段起首「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恆惴慄」交代了什麼訊息?對全文發展而言有何重要
性?有破題嗎?首段破題與否,在寫作上有何重要性?又有何差別?

(二)兩段皆有所「遊」,其中關於「遊」的動機、經過情形與抵達心情,有何不同之處?各自在文字
表現的手法上又有何異同?分別形成什麼效果?柳宗元在「遊」的內容上的安排,對你在書
寫遊記上有何啟發與想法?

(三)兩段文字相對照後凸顯的是題目「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哪一個部分?

一、課文補充注解:
第一段 是:(此)。恆:(常常)。窮:(「窮」原意為終極、盡頭)。坐:
〔98學測〕坐著。傾壺:
(倒
盡壺中的酒)。異態:(特殊的形態)。第二段 指異之:(指著西山覺得非常驚異)。緣:(沿)。
二、注釋補注:
第一段
●僇人:
僇—侮辱。如:僇人。
勠—合力、並力。如:勠力。
戮—(1)殺害。如:殺戮。(2)通「勠」。如:戮力。
戳—(1)圖章的一種。如:郵戳。(2)以銳器觸刺。如:戳破衣服。
○惴慄:補注 「惴惴不安」的「惴」字,和「揣度」的「揣」字形似,一從心,一從手,音義不同。
○隟:補注 剿─ 滅絕、消滅。如:剿寇、剿匪。

1
○施施:音ㄧˊㄧˊ,緩行貌。補注 施施:又作喜悅自得貌,音 ㄕ ㄕ。孟子 離婁下:「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
第二段
○箕踞:補注 箕:簸箕,此處作副詞用。踞:這裡是坐的意思。
○袵席:補注 「袵」原義是衣襟。 《論語‧憲問》:「微(沒有)管仲,吾其(恐怕,大概)披髮(披頭散髮)左
衽(衣服前襟向左側開,為古代夷狄服裝的特色)矣!」
三、句意:
第一段
1.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因被貶而憂讒懼禍
2.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利用閒暇,步履徐緩,不經意地遊逛
3.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遊意甚濃,有所思則有所夢
第二段
1.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寫西山之人跡罕至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謂西山山勢高峻
四、修辭:
第一段
1.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排比。2.到。到:頂真。3.壺:借代,酒也。4.醉。醉:頂真。
5.枕:轉品(名→動)。6.臥,臥:頂真。7.起,起:頂真。
第二段
1.過湘江,緣染溪:對偶。2.斫榛莽,焚茅茷:對偶。3.箕:轉品(名→副)。

問題二:閱讀第三、四段課文(非常重要),並回答問題:
(一) 第三段以下,乃承接上文何句而來?

(二)第三段中,柳宗元如何描寫西山?他的視線如何流動?他是如何地得出「然後知是山之特
出,不與培塿為類」?

(三)柳宗元何以有「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感悟?「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
不欲歸」與「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有何關聯?又「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是什麼意思,
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他讓柳宗元領悟到什麼?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四)柳宗元為什麼說:「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為什麼到最後才破題,這在寫

2
作上的意義為何?
(五)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特色,在哪些寫景的文句中可以看出柳宗元人格性情的投射?可以看
出柳宗元心境的轉折?爲什麼?

(六)請將框線內劃線部分的文言文譯為語體文,並說明寄寓的深意。
1.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2.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一、課文補充注解:
第三段:灝氣:〔93指考〕大氣、大自然。遊:〔98指考〕遨遊。
二、注釋補注:
●垤:「垤」原意是螞蟻做窩時堆在穴口的小土堆,也叫蟻封、蟻塚。
●縈青繚白:縈(ㄧㄥˊ)─纏繞。如:縈青繚白。
熒(ㄧㄥˊ)─光線微弱的樣子。如:燈火熒熒。
煢(ㄑㄩㄥˊ)─孤單。如:煢獨無依。
瑩(ㄧㄥˊ)─光潔明亮。如:晶瑩剔透。
塋(ㄧㄥˊ)─墳墓。如:祖先墳塋。
○嚮(ㄒㄧㄤˋ):
(1)從前。如:嚮之未始遊。(2)歸向。如:嚮往。(3)引領。如:嚮導。
(4)同「向」,接近。如:嚮明(天將亮的時刻)。
三、句意:
第三段
1.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西山下的高山深谷竟如
土垤和孔穴,襯托西山的高峻雄偉
2.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登西山眺望四周,遠近景物,盡收眼底
3.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
知其所窮:西山之久遠廣大,作者神遊其中,有物我兩忘之意。而西山正象徵著出類拔萃、莊嚴
脫俗的境界,這些都可視為作者人格性情的投射
第四段
1.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作者暢遊
西山,至情景交融,留連忘返
2.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遊歷西山達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四、修辭:
第三段1.岈然洼然,若垤若穴:錯綜(岈然若垤,洼然若穴)、譬喻、類疊。2.尺寸千里:映襯

3
(反襯)
第四段1.至,至:頂真。2.遊,遊:頂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