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83

内容简介

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
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
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
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
生强化练习。

圣才电子书编辑部
目 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判断题

二、单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四、计算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第5章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第6章 开放的经济

第7章 失 业

第8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9章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10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2章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3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5章 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

第16章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第17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8章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判断题
1 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上海大学2018
研]

【答案】√

【解析】索洛模型的结论是:一旦经济达到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
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
释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但是,索洛模型并未解释技术
进步,技术进步只是索洛模型的一个假设而已。因此,索洛模型没有解
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2 在理性预期时,只有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答案】√

【解析】在理性预期时,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
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所以正常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
济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只有通过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使民众产生错误
的预期,才有可能改变实际经济状况。

3 根据费雪模型,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其消费水平会下降。
( )[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答案】×

【解析】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可能不降反增。比如在没有借
贷约束时,消费者在当期是贷款者。即他消费完还剩多余的资金,他愿
意将剩下的资金贷款出去从而获得一部分收益,而如果现在消费者面临
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就可能无法将手中多余的资金贷款放出去,这时候
他就不得不把多余的资金花出去。则当期的消费会上升。

4 根据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这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研]

【答案】×

【解析】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
以货币为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相对的富裕,于
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上升,带来消费需求上升并进一步带来总需
求的提升,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题目中所述的逻辑本身
是正确的,属于货币市场理论与投资理论的内容,但与实际余额效应无
关。

5 托宾q理论认为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资本市场价值和企业资本的重置
成本比率做出投资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解析】托宾q值是企业作出投资决策的比例依据,q=已安装资本的市
场价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现有资
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增加投资;如果
q小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资本的估价就小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
下,企业就会减少投资。

6 政府控制通货膨胀一般要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但是如果居民采
取理性预期的话,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

【解析】在短期中,控制通货膨胀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这是由于当价格
下降时,名义工资的粘性使实际工资过高,增加了失业率。通货膨胀和
失业率的具体关系由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e-β(u-un)+v决
定。如果居民采取理性预期,那么居民了解到政府减少通货膨胀后,会
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名义工资的粘性不存在,降低了失业率上升带
来产量减少的损失。

7 如果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存在黏性,那么当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增
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失业反而会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2012
研]

【答案】×

【解析】根据新凯恩斯模型,若存在价格黏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
得劳动需求增加,实际工资率上升,劳动投入增加,失业会减少。
8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的函数,是
完全由制度决定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

【答案】×

【解析】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
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1/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
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V不是数值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
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rm、rb、(1/P)·(dP/dt)、w等)的稳
定函数,不只是取决于政府政策。

9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
有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

【解析】根据蒙代尔-托宾效应,当消费取决于实际货币余额水平,而实
际货币余额取决于名义利率,那么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影响消费、投资
和实际利率。即C=F(M/P),M/P=L(i,Y)=L(r+πe,Y)。当
预期通胀πe时,Y(总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M/P下降,进而导
致i下降,也就是说,名义利率对预期通胀的调整是小于一对一的。从
这个结论出发,可知居民的通胀预期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是有积极影响
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

10 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
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
者。(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

【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
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
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
未必高于后者。

11 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府支出,债券融
资与税收融资对产出的影响是等价的。(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消费者具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
收等价于现在税收,因此用借债为政府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

12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政府采取减税的政策,那么经济中的消
费、总需求和总产出将会增加。(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他们的支出决策不
仅基于现期收入,而且还基于预期的未来收入。政府减税,意味着未来
更多的税收,因而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
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因此,减税不会影响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也不
会改变。
13 根据生命周期原理,如果股票的价格上升,那么经济中的消费和总
需求将会增加。(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财富,股票价格上
升意味着消费者的财富增加,消费会将此财富增加平摊到各个消费阶段
中,从而使得消费和总需求增加。

14 根据卢卡斯批评,传统计量模型包含了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

【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
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
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
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
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15 根据托宾的投资q理论,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企业
股票价格的高低,股票价格上升则增加投资。( )[上海财经大学
2007研]

【答案】×
【解析】托宾的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净
投资取决于q大于1还是小于1,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已安装资
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投资会增加;如果q小于1,投资会减少。
因此,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企业资本的市场价格与重置成本的大小比
较,与股票价格是否上升无关。

16 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和
较低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答案】×

【解析】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存
量,但是稳态人均增长率不变化,人均产出增长率只与技术增长率有
关。

17 通货膨胀由于导致人们持有更少的货币,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菜
单成本”。(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答案】×

【解析】菜单成本是指因为高通货膨胀率使企业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
报价,而改变价格是有成本的,企业需要重新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等付
出的成本,菜单成本与人们因通货膨胀持有的实际货币量减少没有关
系。

1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
考虑技术进步,后者包含了技术进步。(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答案】×

【解析】两模型最大的区别是索洛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定资
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内生增长模型假定资本的边际收益不变。

19 与政策相关的“时间不一致性”是指当政者宣布政策的目的在于麻痹
公众,以达到自己的党派利益。(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答案】×

【解析】政策相关的“时间不一致”是指政府今天制定的政策不一定适合
明天。在某些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愿意提前公告他们将遵循的政
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但是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
之后,这些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而违背自己的公告。
虽然其在客观上欺骗了公众,但其政策目的不是为了欺骗公众以谋取党
派利益。

20 在物价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古典二分法不再成立,并且经济会背
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均衡。(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答案】√

【解析】价格为黏性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再是一条垂直的线,而是向
右上方倾斜,在这个时候古典二分法不再成立,并且经济会背离古典模
型所预言的均衡。
21 消费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认为,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消费
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对于收入的暂时性变动,人们会用储蓄加以平
滑。(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答案】√

【解析】持久收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
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
定。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无效
的,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22 如果存在价格错觉,家庭就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反应,从而在短期内
改变他们的经济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答案】√

【解析】价格错觉也称为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
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在货币幻觉的情况
下,工人们看到名义工资率上涨,而未看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从而
以为自己的实际工资率提高了,从而改变自己的劳动供给。

23 央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
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答案】√
【解析】由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当公众相信政府通货膨胀的政策,
则会主动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经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
货膨胀率,此时若政府不再采取降低通胀率的政策措施,而是谋求失业
率的降低,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24 永久性减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大于暂时性减税。( )[上海财
经大学2011研]

【答案】√

【解析】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当期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非当前收入。
暂时性减税引起居民当期收入的增加但对持久收入没有影响,从而对消
费的影响较小,反之,永久性减税则会使得消费支出增加较多。

25 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会降低就职率,延长预期的失业持续时间。
(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解析】根据寻职模型,失业保险金的增加提高了人们在失业期间得到
的有效实际收入,这又提高了人们的保留实际工资,所以提供的工作更
容易被拒绝,降低了就职率,延长了预期失业时间。

26 根据卢卡斯货币冲击假说,给定货币冲击力度的实际效果越显著,
基本的货币环境越稳定。(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解析】卢卡斯认为,对货币冲击——即名义货币量M的变化——的反
应程度,取决于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过稳定还是动荡的历史。在货币不
稳定的背景下,家庭大都认为看到的名义工资率w与物价P的变动是普
遍通货膨胀的反应。结果,货币扩张通常不能蒙骗工人,使他们以为其
实际工资率w/P上升了。因此,在不稳定的货币环境中,货币冲击对劳
动投入L和实际GDP的影响大都微乎其微。

相形之下,在货币稳定的背景下,家庭更可能认为看到的名义工资率w
与物价P的变动代表了实际工资率和相对物价的变动。结果,货币冲击
对劳动投入L和实际GDP(Y)往往有显著的影响。总之,卢卡斯货币
冲击假说总结:给定货币冲击力度的实际效果越显著,基本的货币环境
就越稳定。

27 在新凯恩斯模型中,由于名义价格黏性的存在,在短期内,货币冲
击可以通过影响劳动供给来影响实际产出。( )[上海财经大学
2013研]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的主要观点:在不完全竞争背景下,假设短期内
价格具有黏性,厂商只能通过改变生产和劳动投入的方式迎合需求的变
化。因此,货币冲击改变经济体的劳动需求量,从而改变劳动投入量和
实际产出。

28 物价水平在新凯恩斯模型中是逆周期的,而在价格错觉模型中是顺
周期的。(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

【解析】在新凯恩斯模型中,由于价格黏性的存在,当经济衰退时,物
价水平仍然较高,因而,物价水平是逆周期的。而在价格错觉模型中,
当名义价格上升,企业和工人将会错误地认为是其产品和劳动的相对价
格上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劳动供给将会增加,企业将
会增加产出,因而价格水平是顺周期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最有可能遭受财务损失。[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2018研]

A.政府

B.欠债的穷人

C.放贷的富人

D.贷款的企业

【答案】C

【解析】根据费雪定律r=i-π,保持名义利率不变,通货膨胀率增加会
导致实际利率降低,有利于借款者,不利于贷款者。通货膨胀使名义工
资上升,在累进税率制度下,导致消费者进入更高的纳税区间,使政府
的税收收入增加,对政府有利。

2 如果在稳态的时候资本大于黄金率,那么减少储蓄率导致了在向新
的稳态转移过程中的消费( )。[上海财经大学2018研]

A.上升

B.减少

C.先上升,后减少

D.先减少,后上升
【答案】C

【解析】如果在稳态的时候资本大于黄金率,也即从资本过多开始,储
蓄率的下降引起消费的立即增加和投资的等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资本存量减少时,产出、消费、投资同时减少。因此,在向新的稳态
转移过程中,投资一直减少,消费先增加后减少。

3 人口学家预言老年人的比例在未来20年中将要提高,根据生命周期
假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A.未来国民储蓄将提高

B.现在国民储蓄率会下降

C.现在和未来的国民储蓄率都会下降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未来老年人占比增大将导致未来国民储蓄率下降。但是根据生
命周期假说,这阶段性的提高了人们现在的储蓄动机和国民储蓄率。

4 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不包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研]

A.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B.经济是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C.潜在产出是否取决于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

D.名义价格与货币工资的调整是否具有灵活性

【答案】C

【解析】C项,宏观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主要流派新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经过近二十年的争论,目前在四个问
题上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其中包括:在长期,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
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

5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下列( )不影响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研]

A.全面放开生育二胎政策

B.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C.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增加

D.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答案】B

【解析】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的有人口增长
率n和技术进步率g。A项,全部放开生育二胎政策会提高人口增长率,
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CD两项,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增加和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经济增长
率。B项,根据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给增加不影响实际产出。
6 现实中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之所以盯住利率而不
是货币量M,是以下述( )为基础。[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A.均衡周期理论

B.价格错觉模型

C.工资黏性理论

D.价格黏性理论

【答案】D

【解析】在价格黏性理论中,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中央银行通过调整
利率以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7 在正的技术冲击中的价格错觉,将会使得( )。[上海财经大学
2012研]

A.GDP增长,但低于没有错觉

B.劳动供给增长,但低于没有错觉

C.预期价格下降,但少于实际价格下降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在有正的技术冲击中,价格错觉缓解了实际冲击的短期实际影
响,正的技术冲击会提高产出Y和劳动供给L,但幅度比没有错觉时
小。这是因为正的技术冲击使得产出Y增加和价格水平下降,同时工人
预期价格下降,但低估了价格下降的幅度。因为P<Pe,所以工人察觉
到的实际工资率W/Pe=(W/P)(P/Pe)<现实的实际工资率W/P,劳
动供给减少,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得正技术冲击对产出
Y的作用比没有价格错觉时小。

8 假设一国总体经济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劳动收入的份额
为0.7,资本收入的份额为0.3,劳动年增长率为1%,资本年增长率为
6%,总产出增长率为3.5%,则该国的技术进步率大约为( )。[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解析】索洛余量公式为ΔA/A=ΔY/Y-αΔL/L-βΔK/K,代入ΔY/Y=
3.5%,劳动份额α=0.7,ΔL/L=1%,资本份额β=0.3,ΔK/K=6%,得
出ΔA/A=3.5%-0.7×1%-0.3×6%=1.0%。

9 货币中性是指( )。[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A.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不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

B.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C.货币存量的变化不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

D.货币存量的变化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答案】D

【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如就业、产
出)没有影响,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不
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称之为货币超中性。

10 在解释工资粘性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中,外部人是( )。[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研]

A.企业外部处于失业的劳动者

B.企业外部的政府官员

C.其他企业中已就业的工人

D.企业内部已就业的工人

【答案】A

【解析】在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中,内部人是指企业内部已就业的工人,
外部人是指企业外部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 )时,人
均消费将达到极大。[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sy(n+δ)

B.sy-(n+δ)

C.s-(n+δ)

D.n+δ

【答案】D

【解析】稳态时,Δk=sf(k)-(n+δ)k=0,人均消费c=f(k)-
(n+δ)k,因此当f′(k)=(n+δ)时,人均消费达到极大,这也就
是费尔普斯提出的资本黄金律。

12 在黏性价格模型里,一个负的货币冲击会在短期内( )。[上
海财经大学2011研]

A.减少劳动需求

B.减少实际产出

C.减少实际工资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在黏性价格模型中,负的货币冲击会使得货币供给减少,家庭
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消费需求减少,企业供给减少,劳动需求减少,实
际产出减少,短期内劳动供给不变,从而实际工资减少。

13 黏性价格是指(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A.实际价格不能对环境作出迅速反应

B.价格被政府管制

C.名义价格不能对环境作出迅速反应

D.价格从来不能变更

【答案】C

【解析】黏性价格是指对于已经变化的情况不能迅速作出反应的商品名
义价格。其原因有两点:① 典型的生产者制定价格;② 存在菜单成
本。

14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A.人均收入低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一定较快

B.人均收入低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不一定较快

C.人均储蓄低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一定较快

D.人均储蓄低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率较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条件趋同的结论:如果两个经济体开始时
有着不同的资本存量,但是有着由它们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效
率所决定的相同的稳态,那么在趋同过程中,人均收入低的国家人均收
入增长较快。反之,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态,那么人均收入低
的国家则不一定拥有较快的收入增长速度。

15 均衡周期理论(EBC)认为,一个正的技术冲击会导致( )。
[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A.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

B.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

C.均衡点沿需求曲线上移

D.均衡点沿供给曲线上移

【答案】D

【解析】根据均衡周期理论,一个正的技术冲击会使得劳动需求曲线右
移,由于短期内劳动供给不变,从而均衡点将沿着供给曲线上移。由于
均衡周期理论认为市场能够迅速出清,因此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

16 李嘉图等价意味着政府赤字将会导致( )。[上海财经大学
2010研]

A.现期消费增长
B.未来税负增长

C.现期国民储蓄下降

D.以上都是

【答案】B

【解析】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今天的预算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
收,但是并不产生收入效应,不影响GDP、消费、储蓄、投资等。

17 失业理论认为,工资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财经
大学2011研]

A.效率工资

B.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

C.效率工资、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

D.以上表述都不完整

【答案】C

【解析】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向其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效地运
行,因此企业保持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可图,从而造成了工资刚
性;最低工资法阻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从而直接导致了工资刚性;
工会化使得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工资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的,而是
由工会与企业谈判决定,最终的协议使得工资位于均衡水平之上,从而
造成工资刚性。
18 今天经济学家所使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当年菲利普斯的研究相同之
处在于(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A.二者都研究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B.二者都考虑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C.二者都考虑了供给冲击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当年菲利普斯研究的是失业率与工资膨胀率之间的一种负相关
关系,今天经济学家所使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在
三个方面存在不同:①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价格的膨胀率代替工资膨胀
率;②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③ 现代菲利普斯曲
线包含了供给冲击。

19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A.技术的变化

B.劳动的跨期替代

C.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

D.价格和工资黏性
【答案】A

【解析】实际经济理论假设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决定了经济
把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的能力,而且,这些技术的波动引起了
就业和产出的波动。另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在经济中短期也是
中性的,即假设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这些实际变量没有影响,认为货
币供给是内生的,并且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是实际经济周期理
论的假设前提。

20 下列正确的是(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A.如果政府宏观调控属相机抉择,则存在“时间不一致性”

B.根据卢卡斯批评,要了解市场行为对政府政策的反应函数,可以通
过计量模型预测政策效应

C.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都认为当经济遭受重大外生冲击时,政
府应该积极干预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综合考虑稳定政策的概念,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的确存在“时间
不一致性”。比如政府想要降低通胀率并提前宣布,当人们形成低通胀
预期后,相机抉择的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失业增加,会不履行降低通胀的
承诺从而产生“时间不一致性”。卢卡斯批判认为计量模型没有充分考虑
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的影响,市场行为对政府政策的反应函数并不能通
过计量模型预测政策效应。古典主义反对政府干预,认为通过市场的作
用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均衡。

21 假设一个经济当期收入为Y,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劳动
所得占总收入份额为0.7,资本所得占总收入份额为0.3。如果劳动力增
加速度为4%,资本增长率为3%。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该经济需要多少
年才能将总收入提高到2Y?(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A.10

B.19

C.23

D.33

【答案】B

【解析】根据索洛模型,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即ΔA/A=0时,收入的年
增长率计算式为:ΔY/Y=αΔK/K+(1-α)ΔL/L。其中,α是资本占收
入的份额,1-α是劳动占收入的份额。从题中可知α=0.3,1-α=0.7,
ΔK/K=3%,ΔL/L=4%,代入得收入年增长率为3.7%。根据70法则
(指某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则该变量在70/X年内将会翻一番),可
知产出翻一番所需年份为:n=70/3.7≈19。

2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价格有完全的伸缩性,而且,经济中产出的
波动是由于技术冲击,如果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以稳定物价水平,那
么,当产出增加时,货币供给将(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断

【答案】A

【解析】当产出增加时,由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如
果产出的增加是技术进步造成的,那么可以通过货币供给变动来稳定物
价;但如果产出增加不是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货币的变动将无法稳定
物价。

23 价格错觉模型预计(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A.价格是顺周期的

B.名义货币量是逆周期的

C.实际工资是顺周期的

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价格错觉模型中,当物价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
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他们都理性而
错误地推断,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他们更努力的工作,
并生产的更多。因此,在价格错觉模型中,价格是顺周期的,即价格的
变动与产出的变动同方向。

24 根据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下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A.人们通常都是根据劳动供给曲线行事

B.就业的波动反映了在当前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工人数量变化

C.真实工资完全弹性,所以劳动市场通常在出清状态

D.即使在实际工资不变时,人们依然对名义工资变化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人们是按照劳动供给曲线行事的,曲
线上每一点代表了对应工资下人们愿意的工作量。就业的波动反应了当
期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工人数量变化,真实工资是充分弹性的,劳动
市场保持出清状态。D项,实际工资不变时,愿意工作的工人数量不
变。只有在存在价格错觉下,人们才会对名义工资作出反应。

2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A.利用政策调节经济存在时滞,这些时滞包括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
短期时滞和长期时滞

B.自动稳定都是没有任何时滞的财政政策
C.卢卡斯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信任

D.货币主义大都主张政策遵循规则

【答案】A

【解析】A项,时滞并不包括短期时滞和长期时滞。B项,自动稳定政策
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激经济或抑制经济的
政策,因此自动稳定政策不存在任何时滞。C项,“卢卡斯批评从根本上
动摇了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信任”属于卢卡斯批判的中的经典结论。D
项,货币主义强调使用单一规则。

26 策略性预算赤字是为了(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A.增长经济活力

B.增加GDP

C.限制将来的政府行为

D.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策略性预算赤字是指政府通过对预算赤字的操纵,以影响未来
政府的政策选择的预算政策。例如,现在执政的政府赞成一个小政府,
其继任者可能倾向于大政府。本届政府此时为了影响下届政府的行为,
可以采取策略性预算赤字,给继任者留下占GDP很高比例的公债,因为
巨额的公债将使继任者在政治上很难再选择高水平的采购与转移支付政
策。最终,现在执政的政府通过策略性预算赤字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27 假设王五的消费决策遵循费雪两期消费模型,王五在第一期的收入
为1000元,第二期的收入为3100元;他可以按市场利率r借贷或储蓄。
现在观察到王五在第一期消费了2000元,在第二期也消费了2000元,那
么市场利率r是(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5%

B.8%

C.10%

D.12%

【答案】C

【解析】由费雪两期模型可知,C1+C2/(1+r)=Y1+Y2/(1+r),代
入已知条件,解得市场利率为10%。

28 经济体能够趋同,是因为它们的( )。[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A.过渡期的增速相同

B.稳态下的增速相同

C.稳态的人均资本相同

D.过渡期的储蓄率相同
【答案】C

【解析】如果开始时贫穷的经济体比开始时富裕的经济体增长得更快,
那么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会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这一追赶特性
被称为趋同。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定状态,那么就不应当预测
它们会趋同。相反,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自己的稳定状态。因此,
ABD三项都不是经济体能够趋同的原因。

29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经济增长理
论是(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肯定了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B.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

C.将研究与开发作为外生技术变革的主要原因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所
依赖的假设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下的和垄断
竞争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内生增长化的途径就是:① 将技术进步率
内生化;② 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
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积累所影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
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增长理论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以
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0 ( )将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激励。[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资本折旧率提高

B.实际利率上升

C.通货膨胀率上升

D.名义利率上升

【答案】C

【解析】企业的租用成本可以表示为(PK/P)·(i-π+δ),实际利率i
-π下降、资本折旧率δ下降、名义利率i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率π上升都会
使企业资金租用成本下降,进而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激励。

31 如果当前稳定人均资本存量低于资本存量黄金率,政府采取政策提
高储蓄率,人均消费因此将(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A.开始时低于原来水平,以后会高于原来水平

B.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上升

C.最初大大高于原来水平,以后又逐渐回到该水平

D.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下降

【答案】A

【解析】提高储蓄率最初的影响必然是减少当前的消费,但是由于人均
资本存量低于黄金率水平,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消费会不断增加,
并超过原有的人均消费水平。

32 假设一国人口增长率为0.01,储蓄率为0.2,单位资本产出水平为
0.7,折旧占GDP的比重为0.1。如果该国经济增长路径可以由AK模型刻
画,那么,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该国人均产出增长率为( )。[上
海财经大学2007研]

A.3%

B.4%

C.6%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AK模型,即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假设技术内生,且不存在资
本边际收益递减,因而储蓄和投资会引起长期增长。题设中无技术进步
数据,所以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增长率无法计算。
三、简答题
1 (1)假设某个债务-GDP比例为30%,名义利率为12%,通货膨胀为
7%,总预算赤字为GDP的4%,请计算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赤字(占
GDP比)。

(2)假设你发现在一个通货膨胀性经济里,通货膨胀修正赤字处于盈余
状态,解释如果政府只能找到一种方法把膨胀率降到初始水平,那么在
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什么能维持在一个低的通货膨胀率。

(3)有人说实行工资-价格管制能解决通胀问题,你觉得可以吗,为什
么?[北京大学2013研]

答:(1)通货膨胀调整赤字=总赤字-通货膨胀率×债务总数,则该经
济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赤字为:4%-7%×30%=1.9%。

(2)根据上面的公式,盈余的情况下,总赤字-通货膨胀率×债务总数
<0,所以要么增加总赤字,要么缩减政府债务。但现在又处于通货膨
胀下,增加政府支出会增加赤字,但会加剧通货膨胀,所以应该减少债
务。当政府缩减债务,市场看到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则预期通货
膨胀下降,实际通货膨胀也就保持在较低水平。

(3)控制价格和工资是为了避免工资-价格螺旋的产生,因此可以解决
短期内的通胀问题,但这样会以失业为代价。所以有效性要看牺牲率的
大小来判断。

2 请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
2020研]

答:(1)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
析相同的现象。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
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之间的关
系。

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短期总供给曲线
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以前者为例: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π-πe=-ε(u-u*)。

用P-P-1替代π,Pe-P-1替代πe,这里P为当期价格水平,P-1为前一
期价格水平,Pe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P-Pe=-ε(u-u*)。

根据奥肯定律,有:(y-yf)/yf=-α(u-u*)。

两式消除(u-u*)后得:P-Pe=(ε/α)×(y-yf)/yf。

记λ=αyf/ε,则上式可写为:y=yf+λ(P-Pe)。

上式即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方程。

(2)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
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短期总供给曲
线,也可以从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提
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之
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之间的关系,然后就
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均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机
制,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3 (1)说明传统理论对减税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的解释,并跟李嘉
图等价的解释进行比较。

(2)说明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和改进菲利普斯曲线,并比较它们的差别。
说明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并比较它们的差别。[北京大学2005研]

答:(1)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刺激了消费者
支出和降低了国民储蓄。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在短期导致了更大的总需求
和更高的收入,但在长期导致了更低的资本存量和更低的收入。具体而
言:

① 在短期,较高的消费者支出会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产出
和就业。然而,由于投资者为较少的储蓄流量而竞争,利率也会上升。
较高的利率将抑制投资,并鼓励国外资本流入。本币相对于外国通货的
价值将会上升,本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减弱。

② 在长期,减税所引起的国民储蓄的减少意味着更少的资本存量和更多
的外债。因此,国家的产出也会更少,产出中应归于外国人的比例会更
高。

与之相反,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
因为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他们的支出决策不仅基于其现期收入,而且还
基于其预期的未来收入,政府的债务等价于未来的税收,家庭会把额外
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这种私人储
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因此,减税
并没有传统分析所预言的效应。
(2)①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和改进菲利普斯曲线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
系,即w=w-1-βu。

改进菲利普斯曲线,是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
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
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其表达式为:π=
πe-β(u-un)+v。

二者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价格膨胀替
代了工资膨胀。b.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c.现代
菲利普斯曲线包含了供给冲击。

②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指预期通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之间关系的曲线,又称之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用方程可表示为
π=πe-β(u-un)+v。

其政策含义是: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
率和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由此,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
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都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
用,即调节总供求的宏观政策在短期内有效。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u=un,指长期中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
膨胀率不相关。其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水平,还会使得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4 供给学派(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和凯恩斯学派
关于减税能提高产出的分歧在哪里?[北京大学2010研]

答:(1)供给学派认为,增加总产出的有效政策措施是大幅度减税。
其认为减税可以对工人的劳动供给、储蓄和厂商的投资等行为产生有力
的激励效果,于是,总供给增加,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会下
降。具体来说:

① 在劳动力市场上,政府的收入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是厂商支付的数量
和工人得到的数额之间的一个楔子,它们的存在不仅减少了劳动供给,
也会减少劳工需求(社会保险税常常由厂商支付)。因此,政府降低边
际税率,将会激励工人增加劳动的供给。

② 如果政府降低对资产征税的边际税率,将会激励人们增加储蓄。

③ 如果政府降低公司利润所得征税边际税率,将会激励厂商增加投资。

供给学派认为,当边际税率下降时,人们的储蓄会增加,这会使IS曲线
变得比较平缓。在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的配合下,利率将下
降。而利率的下降和厂商面临的边际税率的下降又会使投资增加,于是
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增加,这又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和
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本存量的增加都会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向右
下方移动。在边际税率下降时,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厂商部门投资
的增加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但是,在政府实施相对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小于总供
给曲线移动的幅度。因此,边际税率的下降会产生就业增加、均衡国民
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下降的政策效果。

(2)供给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减税能提高产出的分歧有以下几点:
① 降低边际税率,能否导致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的增加。凯恩斯学派
认为,即使政府大幅度地降低边际税率,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的增加
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劳动供给而言,税后实际工资与劳动供给的关系是
不容易确定的。原因是减税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互作用。当
边际税率下降时,工人税后收入会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变的比较高,
这是一种使工人增加劳动供给的力量。这是减税的替代效应的作用。同
时,减税也使工人的收入增加,这使工人有能力为闲暇支付更高的价
格。这是一种使劳动供给减少的力量。减税引起的劳动供给的净效果是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代数和。因此,不能认为减税一定会使劳动供给
明显增加。减税对储蓄的影响同样要同时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
同作用。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税使储蓄增加;但是,在收入效应作用
下,减税使储蓄减少。因此,也不能认为减税会使储蓄明显增加。就投
资而言,减税确实具有一种使投资增加,从而加速资本形成的力量。但
是,需要强调的是,减税只是使厂商具有增加投资的动机,而实际的资
本形成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且,如果经济处于萧条期间,许多厂
商都有闲置的生产能力。这时,减税不会引起投资的立即增加。虽然如
此,一般宏观经济学还是认为减税是一种总供给增加的力量。

② 减税是否会引起价格下降。在凯恩斯学派看来,减税会使人们的可支
配收入增加,这会引起消费支出增加。减税又会使厂商的投资支出增
加。于是,减税会引起总需求的明显增加。如果政府支出能够减少,会
对总需求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但是,政府支出的减少在政治上是很难
通过的。于是,对总需求的抑制就只能依靠货币政策的紧缩。

③ 减税是否会引起利率上升。凯恩斯学派认为,如果运用紧缩性货币政
策来抵消减税引起的总需求的增加,连同没有紧缩的财政政策,必然引
起利率水平的上升。于是,投资减少。这又与供给学派认为的减税将使
投资增加的结论相矛盾。因此,凯恩斯学派认为,如果采用供给学派的
主张,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利率上升将引起投资的减
少。结果,经济很可能会陷入滞胀。

5 在Baumol-Tobin货币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中,如果每次取钱除了固
定成本外,还要支付相当于取钱数额1%的手续费,货币需求函数和取
钱次数将会怎样变化?[北京大学2010研]

答:Baumol-Tobin货币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中,认为持有现金,主要有
两种成本:① 毎次领钱耗费的时间、ATM提款手续费等,称为交易成
本,以C表示。如果毎个月跑银行n次,毎个月交易成本是Cn。② 保有
现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损失的银行利息。假设银行存款利率是i,而
平均持有的现金是A,则所损失的机会成本将是iA。持有现金的总成本
(TC)就是:TC=Cn+iA。

设总存款为W,则跑银行次数n与平均持有现金的关系式如下:A=W/
(2n)。由于要支付相当于取钱数额1%的手续费,因此,每次要支付
1%×W/n的手续费,则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变成:

TC=Cn+iW/(2n)+n×1%×W/n=Cn+iW/(2n)+1%×W

总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dTC/dn=C-iW/(2n2)=0;

对n微分,可求出最适的n是:
货币需求函数为:

可见,新的货币需求函数为Baumol-Tobin货币需求函数的99%,而取钱
次数不变。

6 货币供给方程PY=MV,P为价格总水平,Y为总产出,M为货币供
给,V为货币流通速度。

a.根据货币数量方程,把通货膨胀写成其他变量及变化的函数。

b.利用a简述“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的含义,假定V是常数。

c.考虑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假设该国所有的能源需要进口,而国际市
场的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简要说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国内通货
膨胀的影响,特别是结合“成本推动通胀”,“输入推动通胀”这些概念进
行简要说明。

d.对于大型开放经济,c的讨论有何不同。

e.如果放松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设,你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顺周
期的还是逆周期的?为什么?对b中的讨论有何影响?[北京大学2012研]

答:a.由货币供给方程PY=MV可得:P=MV/Y,对等式两边取对数
有:lnP=lnM+lnV-lnY;

对上式求全微分则有:dP/P=dM/M+dV/V-dY/Y;
也可记为:π=ΔP/P=ΔM/M+ΔV/V-ΔY/Y。

b.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即通货膨胀是由货
币供给增加所引起的。由ΔP/P=ΔM/M+ΔV/V-ΔY/Y可知,假定货币
流通速度为常数,则ΔV/V=0,且在长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
平,ΔY/Y=0,因此,有ΔP/P=ΔM/M。价格水平变动与货币供给变动
一致,即通货膨胀完全由货币供给决定,因此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
永远是货币现象”。

c.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
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输入推动通货膨胀是
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汇率所致)。

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将带给小型开放经济体国内加大的通
货膨胀压力。如图1所示。假定小型开放经济体,初始经济位于均衡点E
点,均衡产出为Y*,价格水平为P*,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石油、
原材料等产品价格上升,由于该国所有的能源都依赖进口,因此,本国
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AS左移到AS′,价格水平上
升到P′,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胀。
图1 不利的供给冲击的影响

d.对于大型开放经济,国际能源价格上升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
要小于对小型开放经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原因在于,大型开放经济
体对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有一定的影响程度,同时,大型开放经济体可
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将国际能源价格上升的影响转移到其他国
家,从而使得国内通货膨胀程度要大大小于小型开放经济体。

e.如果放松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设,则货币流通速度是顺周期
的。原因在于,货币流通速度由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
小、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因素决定,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货币需
求和供给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和投资
者信心下降,消费和投资不足,信用创造规模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下
降。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顺周期的。

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再固定,则通货膨胀不会永远是货币现象,此时通货
膨胀不仅受货币供给变动ΔM/M的影响,也受货币流通速度ΔV/V的影
响,而货币流通速度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使得通货膨胀不再只是一
种货币现象。

7 说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复旦大学2019研]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也称
为动态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
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
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
励。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
诺从而同意不要求增加货币工资,这时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
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以降低失业的政
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挑选政策组合和确定政策的力
度。考虑到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货币主义主张的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
酌处置政策。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宏观政策无效,其原因在于理性预
期。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们就必须要有欺
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有关政策的真实信息。然而,这一点在现实中往
往做不到。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理性预期学派
则更进一步,反对一切宏观经济政策。

时间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
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
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8 根据均衡经济周期模型,已知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均衡起始时的物
价为P0,假设货币外生,现在由于金融创新,货币需求一次性下降,请
画图说明:

(1)解释这一变化对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影
响;

(2)假设货币内生,货币当局实施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目标,维持物价
维持在初始水平,货币供给如何变化,画图分析货币当局能采用哪些政
策工具来实现目标?[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1)如图2所示,假定初始名义货币需求由下式给定:Md=
P·L(Y,i),L(Y,i)为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为图2中一条
向上倾斜的直线(实线),货币外生,货币供给为一条垂直线Ms,均衡
物价水平为P0。

由于金融技术的改进(信用卡及ATM机的使用)减少了实际货币需
求,使得图2中的名义货币需求曲线Md绕原点向上转动,移动到(Md)
′,从而均衡的价格水平提高,即从P0提高到(P0)′。故金融创新使得
实际货币需求减少,物价上升,但名义货币需求量不变。
图2 实际货币需求下降及货币当局政策

(2)若货币内生,货币当局要实施稳定物价的目标,则应减少货币供
给。如图2所示,由于金融冲击的影响,使得物价水平上升到(P0)′,
货币当局为了将物价维持在初始水平P0,则可以减少名义货币供给Ms,
即货币供给曲线左移到(Ms)′,从而使物价水平恢复到P0。

货币当局实现稳定目标的政策工具主要有:

① 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公开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基础货
币的供给。

② 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可贷资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

③ 再贴现率政策。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增加贴现
成本,减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减少货币供给。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道义劝告等措施,
限制银行信贷规模,规定投资方向,减少货币供给,从而稳定物价。

9 政府初始时无负债,第一年政府通过赤字融资减少资产收入税,产
生赤字,第二年通过增加资产收入税还清之前所有债务。假设消费者具
有无限生命,短期内劳动和资本服务量不变,但资本利用率可变。

(1)这样的财政政策对第一和第二年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实际产出
变化的影响;

(2)这样的财政政策对第一和第二年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上海财经大
学2013研]

答:(1)在第一年,政府通过赤字融资减少资产收入税并不会改变劳
动力的边际产出因而对劳动力需求没有影响,又由于劳动力供给不变,
所以劳动力市场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率不变。资产收入税的降低使得税
后实际利率上升,但是,由于资本租金利润最大化条件不受税后实际利
率变动的影响,因此,资本存量不变。由于短期内,劳动和资本服务量
不变,从而实际产出不变。

在第二年,政府通过增加资产收入税还清之前所有债务,资产收入税的
边际税率增加,使得税后实际利率下降,但资本存量不变。由于劳动和
资本服务量不变,从而实际产出不变。

(2)在第一年,资产收入税的削减,提高了第一年的税后实际利率,税
后实际利率的上升导致对消费的跨期替代效应,家庭的反应是增加储
蓄,减少消费,储蓄的增加导致第一年总投资的增加。因此,对于给定
的实际产出,第一年的消费必然减少,投资增加。
在第二年,资产收入税的增加,其效应与第一年正好相反。资产收入税
的提高使得税后实际利率降低,家庭的反应是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储
蓄的减少使得第二年总投资减少,而第二年的消费增加。故政府这样的
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主要影响是使家庭重新安排投资和消费的时间:投
资从第二年转向第一年,而消费的时间方向相反。

10 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中,均衡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厦门
大学2008研]

答:(1)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称
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分别考虑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
济中均衡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

① 两部门的收入决定。社会经济中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不考
虑政府和国外部门。Y=C+I,Y=C+S,其中Y表示总支出或总收
入,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所以,两部门决定均
衡收入的条件是C+I=C+S,则I=S,即储蓄等于投资。消费-投资决
定的均衡收入,用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构成的总支出曲线同45度线的交
点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的方法。交点就是均衡产出水平,经济体系处于
均衡状态。

② 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在存在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和政府部门情况下,
模型中总支出与总收入公式:Y=C+I+G,Y=C+S+T,均衡条件是
I+G=S+T。考察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可以用总支出曲线与45度线的交
点决定均衡产出水平,总支出曲线是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的,
45度线表示总收入恒等于总支出。

③ 四部门的收入决定。引入对外经济关系,增加一个世界市场或国外部
门,总支出和总收入公式是:E=C+I+G+X-M,Y=C+S+T,均
衡条件是I+G+X=S+T+M。考察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的收入决
定,可用总支出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决定均衡产出水平,总支出曲线是
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差额构成,45度线表示总收入恒等于
总支出,其交点决定均衡产出水平。

11 假设索洛模型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解释下列政策是如何影响稳
定水平的人均产出和稳定水平下人均产出的增长率?

(1)削减政府财政赤字。

(2)加大科研投入。

(3)税收刺激政策来增加私人储蓄。

(4)给予私人产权更多的保护。[上海财经大学2018研]

答:(1)削减政府财政赤字,储蓄增加,设储蓄率由s上升至s′,如图3
所示。图中,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存量,n为人口增
长率,g为技术进步率,δ为资本折旧率。则稳态人均资本存量由kB增加
到kA,稳态人均产出增加,但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仍为g,不变。
图3 储蓄率提高

(2)加大科研投入,使技术进步率提高,(n+g+δ)k曲线逆时针旋
转,如图4所示。稳态人均资本存量由kA减少到kB,稳态人均产出减
少,但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由g增加到g′。
图4 技术进步率提高

(3)税收刺激政策来增加私人储蓄,使储蓄率由s上升至s′,如图3所
示。稳态人均资本存量由kB增加到kA,稳态人均产出增加,但稳态人均
产出的增长率仍为g,不变。

(4)给予私人产权更多的保护,一方面鼓励了储蓄,使一单位资本存量
所得带来的产出增加,使储蓄率由s上升至s′;另一方面鼓励了技术进
步,使技术进步率提高,(n+g+δ)k曲线逆时针旋转;如图5所示,
稳态点由A变为B。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由g增加到g′,稳态人均产出
的变化不确定。

图5 储蓄率提高、技术进步率提高

12 简述短期中扩张型财政政策对产出和利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厦
门大学2010研]

答:在短期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产出增加,利率上升。如图6所
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A点,此时的产出水平为Y,利率水平为
i。若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减税等,则
使得IS曲线移动到IS′,由于在短期,货币供给和需求不变,产品市场对
货币市场暂无影响,因此LM位置不变,从而使得经济均衡点由A点移
动到A′点,从而使得利率由i上升到i′,产出由Y增加到Y′。

图6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13 请简述以下各事件可能如何影响自然失业率,并加以解释。

(1)一个新的法案禁止未满18岁的人求职。

(2)失业者领取政府救济的期限从6个月增加到1年。

(3)用来反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了经济衰退。

(4)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极大地扩大了对高科技电子产品的需求。同
时,对诸如衣服、餐饮等传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大降低。[厦门大学
2013研]

答:(1)自然失业率降低。新法案禁止未满18周岁的人求职,降低了
劳动技能较低的劳动力人数,从而也减少了潜在的失业人数,相对而
言,自然失业率降低。

(2)自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的期限增加,则失业者寻找工作的积极
性降低,摩擦型失业增加,自然失业率上升。

(3)自然失业率不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短期内导致经济衰退,从长期
看,货币政策不影响实际变量,也就是长期经济仍趋向均衡,自然失业
率不变。

(4)自然失业率上升。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会导致大量结构型失业,
但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就业者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吸纳就业人数
有限。但传统产品和服务业需求大大降低,导致大量非熟练工人失业,
从而总的自然失业率上升。

14 请运用AD-AS模型简要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厦
门大学2012研]

答:石油价格冲击一般是指石油价格上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1)石油价格冲击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实际工资下降、自然失业率上升,自然产出水平下
降。如图7所示,价格制定关系由水平线W/P=1/(1+μ)表示,均衡点
为A点,最初的自然失业率为un。加成比例μ增加使价格制定线向下移动
(从PS下移至PS′),均衡点从A运动到A′。实际工资下降,自然失业率
上升。
图7 石油价格上涨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

(2)石油价格冲击的动态调整

① 短期

如图8所示,假定石油价格上升之前,经济处于A点,此时的产出为自
然率水平Yn,价格水平为常数。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导致每一产出水平上价格水平都上升,AS曲线左移(从AS左移至AS
′)。AS′经过B点(产出为新的更低的自然率产出水平Yn′,价格等于预
期价格水平Pt-1)。短期均衡点为A′,价格上升而产出下降,出现“滞
胀”。
图8 石油价格上涨的动态影响

② 中期

在A′点,经济仍然在新的自然率产出水平Yn′之上,这引起了价格进一
步上升,所以经济随时间从A′运动到A″。产出等于新的自然率水平,价
格高于石油冲击前的价格。

因此,短期内,石油价格上涨在引起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因而实
际货币存量减少,需求和产出下降。中期内,产出进一步下降,价格水
平进一步上升,最终达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Yn′。

15 简述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稳定状态的性质。[厦门大学2013研]

答:稳态是指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人均资本量和资本-劳动比率
不变,那么人均产量也不变的一种状态。当经济中按人均计算的经济变
量都不变时,就实现了稳态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保持人
均资本量不变,就必须满足资本存量和人口按同一比率增长的要求,这
时稳态增长就是产量、人口和资本按同一比率增长。稳态增长率指人均
资本量(即资本-劳动比率)不变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

根据稳态定义,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变化为零,令

等式左边等于零,则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稳态值K*/N由下式表示:

上式表明: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稳态值是使储蓄恰恰足以弥补已有资本
存量折旧的取值。给定稳态时的单位工人占有资本(K*/N),单位工人
产出(Y*/N)的稳态值由生产函数表示:

16 在蒙代尔-弗莱明框架下,假设政府通过设置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
税来减少进口。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作图分析上述减少进口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收
入和汇率。

(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作图分析上述减少进口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收
入和汇率。[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1)浮动汇率下的贸易政策

假设政府通过实行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税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净
出口增加,从而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增加了计
划支出,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如图9所示,由于LM*曲线垂直,这
种贸易政策提高了汇率,但不影响收入。原因在于:净出口曲线的右移
对利率产生向上的压力,引起本币升值。本币升值使本国产品相对于外
国产品更昂贵,这减少了净出口,使收入回到其初始水平。

图9 浮动汇率下的贸易政策

(2)固定汇率下的贸易政策

假设政府通过实行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税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净
出口增加,从而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增加了计
划支出,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0所示,IS*曲线的移动倾向于
提高汇率。为了将汇率保持在固定水平,货币供给必须上升,这使得
LM*曲线向右移动,提高了总收入。

图10 固定汇率下的贸易政策
四、计算题
1 考虑如下收入决定模型。

① 消费依赖于前期的收入:Ct=a+bYt-1。

② 合意资本存量与前期的产出成比例:Kt*=cYt-1。

③ 投资等于合意的资本存量与由前期继承的存量之间的差额,即It=Kt*
-Kt-1*=Kt*-cYt-2。
_
④ 政府购买不变,即Gt=G。

⑤ Yt=Ct+It+Gt。

(1)用Yt-1、Yt-2来表示Yt。

(2)假设b=0.9,c=0.5。设存在政府购买的一次性扰动,即在t时期时
_
G变为G+1。假设扰动是一次性的,问随着时间的波动,这种扰动怎么
影响产出?[北京大学2013研]

解:(1)把消费函数Ct=a+bYt-1和对投资的假定It=Kt*-cYt-2代入
到支出等式Yt=Ct+It+Gt中,可得:

Yt=a+bYt-1+Kt*-cYt-2+Gt
_
把合意的资本存量Kt*=cYt-1和政府购买常数Gt=G代入,可得:Yt=a
_
+bYt-1+cYt-1-cYt-2+G;
_
从而用Yt-1、Yt-2来表示Yt可得:Yt=a+(b+c)Yt-1-cYt-2+G。
(2)在b=0.9,c=0.5的情况下,t期产出可表示为:Yt=a+1.4Yt-1-
_

0.5Yt-2+G。

在下面的过程中,变量的变化代表了对均衡路径(在G保持不变时,变
量应该所处的位置)的偏离。
_
在t期:Yt=a+1.4Yt-1-0.5Yt-2+G+1;

这样产出偏离其本来路径的幅度为:ΔYt=1。
_
在t+1期,利用式Yt=a+1.4Yt-1-0.5Yt-2+G将在以后期间均成立这
一事实。
_
因为Yt=a+1.4Yt-1-0.5Yt-2+(G+1),所以有:ΔYt+1=1.4ΔYt-
0.5ΔYt-1=1.4×1-0.5×0=1.4;

在t+2期有:ΔYt+2=1.4ΔYt+1-0.5ΔYt=1.4×1.4-0.5×1=1.46;

在t+3期有:ΔYt+3=1.4ΔYt+2-0.5ΔYt+1=1.4×1.46-0.5×1.4=
1.344;

通过相似的计算过程,可以求出:ΔYt+4=1.15,ΔYt+5=0.938……

由上述计算可知,产出对政府支出的一次性增加1产生了“驼峰状”的反
应,在G增加后两期内效果最大,然后慢慢变为0。

2 已经知道经济中如下关系:C=10+0.8(Y-T),I=80-6r,L=
360+Y-16r,M=320,G=T=50,πe=5%。
要求:

(1)推导总供给曲线。

(2)已知经济满足古典经济情形下充分就业,又有Y=Yf=200,求这时
候经济中的价格、实际利率、消费量和投资总量。

(3)如果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有G=T=20,如果劳动供给不存在
跨时期替代,重新解答第2问,同时求此时的总需求曲线。

(4)如果经济中存在跨期的劳动替代,那么市场的价格和这时候充分就
业的总供给变为多少?[北京大学2004研]

解:(1)一般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方程为:Y=Yf+λ(P-Pe);

由于πe=0.05,所以Pe=(1+πe)P-1=1.05P-1,总供给曲线为:Y=
Yf+λ(P-1.05P-1)。

(2)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10+0.8(Y-
T)+80-6r+G;

化简可得IS曲线方程为:Y=450-30r+5G-4T①

代入G=T=50,得此时IS曲线方程为:Y=500-3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P可得:360+Y-16r=320/P;

化简可得LM曲线方程为:Y=-360+320/P+16r。

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Y=-1400/23+
4800/(23P)。
将Y=Yf=200代入总需求曲线方程,得-1400/23+4800/(23P)=
200,解得P=0.8;

将Y=Yf=200代入IS曲线方程,得r=10;

将Y=Yf=200,T=50代入消费函数,得C=130;

将r=10代入投资函数,得I=20。

(3)将G=T=20代入① 得此时IS曲线为:Y=470-30r。

与LM曲线方程联立,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Y=-1640/23+4800/
(23P)。

如果劳动供给不存在跨时期替代,那么真实工资变化时,劳动供给不
变,故充分就业的总供给不变。

将Y=Yf=200代入总需求曲线方程,得-1640/23+4800/(23P)=
200,得P=10/13≈0.77。

将Y=Yf=200代入IS曲线方程,得r=9;

将Y=Yf=200,T=20代入消费函数,得C=154;

将r=9代入投资函数,得I=26。

(4)如果经济中存在跨期的劳动替代,那么名义工资和价格黏性,无法
调整,即紧缩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变为Y=-1640/23+4800/
(23P)时,价格却不变,仍为P=0.8,代入总需求曲线,得
Y≈189.57。

即如果经济中存在跨期的劳动替代,那么市场的价格为0.8,充分就业
的总供给变为189.57。

3 已知y=2k-0.1k2,储蓄率0.25,人口增长率0.02。

(1)人均资本积累动态方程;

(2)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

(3)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

(4)稳态总产出增长率;

(5)黄金律下的人均资本量。[复旦大学2018研]

解:(1)人均资本积累动态方程为:k=sy-nk=0.25(2k-0.1k2)-
0.02k=0.48k-0.025k2。

(2)稳态要求k=0.48k-0.025k2=0,解得:k=0(舍去)或k=19.2,
即稳态人均资本是19.2。将k=19.2代入y=2k-0.1k2,求得:y=
1.536,即稳态人均产出是1.536。

(3)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为0。

(4)稳态总产出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为0.02。

(5)黄金律要求MPk=n,即dy/dk=2-0.2k=0.02,解得k=9.9,即为
黄金律下的人均资本量。

4 考虑以下的索洛(Solow)模型。一国产出的资本贡献率是30%,人
均产出增长率是3%,资本的折旧率是4%,资本产出比是2.5。假设生产
函数满足Cobb-Douglas形式,也就是产出的资本贡献率是常数。假设该
国处于稳定点状态,求出该国的储蓄率s。[厦门大学2013研]

解:由资本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经济的分配方式是按
要素的边际报酬分配,有该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K0.3L0.7,则生产函
数的密集形式为y=f(k)=k0.3。

在稳定状态下,人均产出增长率为3%,即g=3%。资本产出比为K/Y=
2.5,即有k/y=(K/L)/(Y/L)=K/Y=2.5。

由稳态条件sf(k)=(δ+g)k,可得稳定状态下的储蓄率为:

将δ=4%,g=3%,k/y=2.5代入得:s*=17.5%。

5 假定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Y=(uK)aL1-a,其中K,L
分别是资本存量水平和劳动力投入水平,u是资本利用率,0<a<1。人
口按照速率n增大,资本折旧率为δ,储蓄率为s。根据索洛模型回答下
列问题。

(1)求出稳态时的资本-产出比率、稳态人均资本存量水平与黄金率水
平;

(2)分析资本利用率改变对人均产出的即刻影响和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动
态影响。[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解:(1)由生产函数Y=(uK)aL1-a可知Y/L=(uK)aL1-a/L=
(uK/L)a。

设y=Y/L,k=K/L,则y=uaka。式中,ua是常数。

稳态时,dk/dt=0,即:

dk/dt=d(K/L)/dt=[(dK/dt)-k(dL/dt)]/L

代入资本的演化方程式dK/dt=sY-δK和人口增长率(dL/dt)/L=n,稳
态时有:

dk/dt=(sY-δK)/L-kn=sy-δk-kn=0

即sy=k(n+δ)。

稳态时的资本-产出比率K/Y=k/y=s/(n+δ)。

将y=uaka代入sy=k(n+δ),解得k=[(n+δ)/(sua)]1/(a-1),这
就是稳态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黄金率水平下,人均消费c=y-sy=uaka-k(n+δ)最大,即dc/dk=
auaka-1-(n+δ)=0,解得kgold*=[aua/(n+δ)]1/(1-a)。

(2)假设资本利用率在t0时点上从u0上升到u1,然而在这一瞬间资本利
用率的改变并不会影响稳态下的人均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利用率上升的
即刻影响是人均产出y由y=(u0)a(k旧*)a变为y=(u1)a(k旧*)a。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资本存量会上升,最终重新均衡,之后人均
资本存量为k新*,重新达到稳态后的人均产出为y=(u1)a(k新*)a。

此外,dy/dt=auka-1k,在t0之前,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k=0,所以dy/dt

=0。在资本利用率变化后,且经济重新达到平衡t1之后仍有k=0,所以
• •
dy/dt=0。然而在t0到t1之间k>0,所以dy/dt>0,且在此期间dk/dt<0。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图11:

图11 资本利用率改变对人均产出的影响

6 假设一个经济由下面三个方程描述:

奥肯定律:ut-ut-1=-0.4(gyt-3%);

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ut-5%);

动态总需求曲线:gyt=gmt-πt。

其中,gyt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gmt表示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ut和πt分
别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1)将上面三个等式化简为两个等式,即将动态总需求曲线代入奥肯定
理中。

假设最初ut=ut-1=5%,gmt=13%,πt=10%。现在货币供应增长永久
性地从13%下降到3%,从t年开始。

(2)计算t,t+1,…,t+10年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3)计算长期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4)“通货膨胀率总是一个货币现象”是对长期还是短期的描述?[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解:(1)化简后得:

奥肯定律:ut-ut-1=-0.4(gmt-πt-3%);

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ut-5%)。

(2)将ut=ut-1=5%,πt=10%代入菲利普斯曲线得:πt-1=10%。又已
知gm,t-1=13%,ut-1=5%,gmt=3%,将数据代入菲利普斯曲线中,
得到πt-10%=-(ut-5%),整理得πt=-ut+15%。将数据代入第一
问中的第一个式子得ut-5%=-0.4(3%+ut-15%-3%),即1.4ut=
11%,解得ut=7.9%,从而πt=7.1%。

同理可得其他时期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如下表所示:
(3)长期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5%,产出等于正常增长率3%,通
货膨胀等于调整的名义货币增长率3%-3%=0。

(4)“通货膨胀率总是一个货币现象”是对长期的描述。货币数量论认为
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根据交易方程:MV=
∧ ∧ ∧
Py,可得:π=m-y+v,其中,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
∧ ∧ ∧
π表示通货膨胀率,m表示货币增长率,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y
表示产量增长率。

根据上式,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增长和产
∧ ∧
量增长。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有π=m-y,表明通货膨胀率等于
货币增长率减去产量增长率。在长期中,实际产量的增长率是固定不变
的,则可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事实上,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是一种货币现象。

7 假定真实的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i和可支配收入Y-T,货币需
求为M/P=L(i,Y-T),满足性质
总支出为E=C(Y-T)+I(i)+G,满足性质

(1)θ、ζ、c、k满足什么条件时,增加税收能增加需求?

(2)考虑一个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E=C(Y-T)+I(i)+G+
NX(e)。∂NX/∂e=δ<0,在浮动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否增加总需求?

(3)在固定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否增加总需求?[南开大学2015研]

解:(1)当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不变时

由题意得:
即当满足cθ+kζ>0时,增加税收能增加需求。

(2)浮动汇率制下增税

①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利率不变,增加税收ΔT,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下
降,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ΔT。根据蒙代尔-弗莱
明模型,LM*曲线也向右移动ΔT个单位。因此,Y-T不发生变化,消
费也就不发生变化。

② 利率不变,则投资不变。不考虑预算平衡时,政府支出不变。

③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LM*向右移动,而IS*曲线向左移动,因此
实际汇率下降,又∂NX/∂e=δ<0,所以净出口增加。

综上,在浮动汇率下,增加税收能增加总需求。

(3)固定汇率制下增税

① 当采用固定汇率时,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增加税收ΔT,IS*曲线
会向左移动ΔT个单位。为保持汇率不变,LM*曲线也应该向左移动ΔT
个单位。此时,收入减少ΔT个单位,Y-T减少2ΔT个单位。消费会减
少2cΔT。

② 利率不变,则投资不变。不考虑预算平衡时,政府支出也不变。

③ 汇率不变,净出口也不变。

综上,在固定汇率下,增加税收会减少总需求。
8 考虑下述IS-LM模型。假设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分析如
下:Y=C(Y-T)+I(i-π)+G,M/P=m(i,Y)。其中,Y、
C、I、G、T、M、P、i、π分别表示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政府购
买、税收、货币供给、总价格水平、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消费函数
满足:0<C′(∙)<1;投资函数满足:I′(∙)<0;货币需求函数
m(i,Y)满足:mi<0,mY>0。

(1)在通货膨胀率给定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的等量增加如何影响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现假定税收采取比例税的形式:T=tY,其中0<t<1表示边际税
率。试分析在通货膨胀率给定的情况下,边际税率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效果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18研]

解:(1)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就为1/(1-β),
税收乘数为-β/(1-β)。若政府购买增加s,税收也增加s,那么国民
收入增加1/(1-β)×s+[-β/(1-β)]×s=s,IS曲线将右移s。在IS-
LM模型中,IS曲线右移s而LM曲线未移动,导致产出的增加量小于s,
因此总需求曲线的右移量不足s。如图12所示。
图12 IS-LM模型

以下用公式推导:

根据题意,在通货膨胀率给定的情况下,为简化过程,不妨设通货膨胀
为0,有i=r。另外,设消费函数C=β(Y-T),投资函数I=e-cr,政
府购买为G,货币需求函数L(Y,r)=kY-hr,其中:β,c,k,h均
大于0。因此有:

IS曲线:

LM曲线:

联立① ② 可得AD曲线:
根据上式,有:

当ΔT=ΔG时,有:

所以,政府购买和税收的等量增加会使任一价格水平下的产出增加,即
总需求曲线右移,但移动的幅度小于政府购买增加的幅度。

(2)当税收采取比例税的形式:T=tY,政府支出增加ΔG会使收入同样
增加相当于ΔG的量,但可支配收入却只增加ΔG(1-t),消费只增加
ΔG(1-t)·MPC。支出和收入也是增加这么多,然后再引起收入和消
费增加,如此循环下去,总产出的变化就是:

ΔY=ΔG{1+(1-t)·MPC+[(1-t)·MPC]2+…+}=ΔG·{1/[1-(1
-t)·MPC]}

因此,政府支出乘数变成1/[1-(1-t)MPC]而不再是1/(1-
MPC),即乘数变得较小。由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Y-T)+
I(i-π)+G,将消费和投资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得:Y=α
_
+β(Y-tY)+e-cr+G,即:Y=(α+e+G-cr-βT)/[1-β(1-
t)]。

由于t是小于1的税率,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与税收固定时相比,这种税
制下IS曲线更加陡峭。当IS曲线右移相同距离时,产出的增加量上升,
所以财政政策效果增强;当LM曲线移动相同距离时,产出增加量降
低,货币政策效果减弱。
五、论述题
1 考虑一个包含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真实经济周期封闭模
型。以下是对三个部门的描述,请根据模型的假设,按要求答题。(不
相关的回答不得分,冗余的回答倒扣分,字迹潦草不得分。)

家庭:如果每户家庭在各方面(效用函数、预算约束等)都是相同的,
我们称这样的家庭为同质家庭。在模型中,假设家庭部门由若干同质家
庭组成。每户家庭在时刻t的效用水平取决于非住房的消费量ct、住房的
消费ht和工作时间lt。我们可以将家庭的总效用水平定义为未来各时期效
用总和。这一效用水平仍然满足一般效用函数的特征:非住房和住房消
费越高,效用越高;工作时间越长,效用越低。单个家庭的预算约束可
以写成:ct+itk+ith+btg+bti=yt-τt+(1+rt-1)(bt-1i+bt-1g),其
中,itk和ith分别表示非住房固定资产投资(机械、设备、厂房等)和住
房固定资产投资,这里假设投资品与消费品的价格相同,都标准化为
1。btg>0代表每户家庭持有的政府债券数量;bti代表每户家庭持有的其
他家庭的借贷总额;bti>0代表该家庭贷款给其他家庭;bti<0表示该家
庭从其他家庭处得到了贷款。假设家庭的借款与政府债券没有本质的不
同,忽略违约风险,因而他们所支付的借款利率一定是相同的。我们进
一步假设借款利率等于贷款利率,且任何家庭都足够小以至于能够购买
或出售任意数量的债券而不影响利率。假设所有的债券都为单期的。在
t-1发行的债券,其真实利率水平记为rt-1。由于企业最终被家庭所
有,yt表示家庭的总收入(包含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也等于所拥有
企业的产出。τt为政府对每户家庭征收的定额税(lump-sum tax)。固定
资本的积累满足如下的方程itk=kt-(1-δ)kt-1,itk=ht-(1-δ)ht
-1。δ表示固定资本的折旧率。
企业: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t
=ztf(kt-1,lt),zt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可以用来消费或用作固定资
产投资。假设所有企业也是同质的,即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和相同的生
产率水平。

政府:不考虑货币发行,政府部门的预算约束表示为Gt+(1+rt-1)Bt
g=B g+T ,G 代表政府消费,B g为政府t期新发行债券总量,T 为总
-1 t t t t t
定额税收入。

(1)请解释为何该封闭经济在一般均衡时每户家庭持有的居民间借贷量
bti为0。

(2)按照国民账户对于储蓄的定义,请在每户家庭的预算约束基础上推
导出家庭部门的私人总储蓄表达式(请用大写字母代表总体变量)。社
会总储蓄又是多少?

(3)结合真实周期理论,请预测持久性生产率冲击(zt的持久性增加)
对于经济的总产出、固定资产投资、真实利率和消费的影响。

(4)维持政府消费水平Gt不变,如果政府宣布开始征收住房的消费税,
税率为α,这使得房地产固定资本积累方程变为ith=(1+α)ht-(1-
δ)ht-1,政府的预算约束变为Gt+(1+rt-1)Bt-1g=Btg+Tt+αHt,
这样的政策下,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请给出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5)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认为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
了美国房地产投资的高涨、经常项目的逆差和房地产资产泡沫,也有人
认为美国自身长期的财政赤字才是原因,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结合美国的真实利率水平长期以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现状,哪一种
说法更可信呢?[北京大学2014研]
答:(1)在封闭经济中,达到一般均衡时,市场是出清的,此时在各
个市场均满足供求相等的条件。在居民间的信贷市场上,每个家庭的借
入款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另一个家庭的借出款,故家庭间的债务总存量B1
=0。又因为家庭是同质的,这意味着每个家庭的持有的居民间债券数
量bti是相同的。设经济体中有N户家庭,则可得每户家庭的借贷量为:
bti=Bti/N=0。

(2)根据国民账户对于储蓄的定义可得每户家庭的私人储蓄为:yt+rt-
g-τ -c =i k+i h+b g-b g g
1bt-1 t t t t t t-1 ;于是私人总储蓄为:Yt+rt-1Bt-1
-Tt-Ct=Itk+Ith+Btg-Bt-1g;

而公共储蓄为:Tt-rt-1Bt-1g-Gt=Bt-1g-Btg;

社会总储蓄为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S=Bt-1g-Btg+Itk+Ith+Bt-
g-B g=I k+I h=I,即社会总储蓄等于总投资。
1 t t t

(3)持久性生产率冲击(zt的持久性增加),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
产出,从而使劳动需求和资本需求增加,劳动投入和资本利用率增加,
总产出增加。

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引起投资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由r=MPK
-δ,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导致实际利率上升。由于zt的增加是持久性
的,产出增加的收入效应很大,而跨时期的替代效应不明显,边际消费
倾向较大,因此消费会增加。

(4)李嘉图定理是指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
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该定理若成立,须具备许多前
提条件:① 无论是用税收还是用公债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不变;
② 初始时期发行的公债必须用以后时期课征的税收收入偿还;③ 资本
市场是完全的,即不存在流动性约束,而且个人与政府的借贷利率是相
同的;④ 个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具有理性预期;⑤ 个人作为现行纳
税人和将来的潜在纳税人,其行为就好像能永远生存下去一样;⑥ 个人
能完全预见包含在公债发行中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⑦ 征收的是总税
额,并且减税及税负下降是均等地落在每一个消费者身上,每个消费者
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⑧ 公债持有者的数额与未来纳税额的负担是
对称的。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
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
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
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在题设中的条件下,李嘉图等价
不成立。说明如下:

① 在征收住房的消费税时,税收不是一次性总付的。根据政府预算约束
Gt+(1+rt-1)Bt-1g=HtBtg+Tt+αHt,若政府保持消费水平Gt不变,
那么政府会在未来年份减少总定额税Tt。人们预期到现期税率增加,而
今后的税收会减少时,就会减少现期的产出、消费和投资,增加今后的
产出、消费和投资。

② 只对投资中的住房投资征税,会使住房投资的价格变为1+α,高于
其他投资和消费的价格1,扭曲了价格后,会使住房投资在总投资中的
份额减少。

因此,这样的政策下,李嘉图等价不成立。

(5)后一种说法更可信。主要原因如下:

根据外汇市场国民收入核算等式S-I=NX和经常项目盈余公式NX=
CF,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率确实会带来资本净流出,带来贸易盈余和
经常项目盈余。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他国家的
房地产市场投资高涨,造成了经常项目的逆差和房地产资产泡沫。

然而,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出的影响并不会出现在美国。美国的真实利
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并不强。相反,国内低
利率促使美国由资本净流入国逐渐转变为资本净流出国,增加了对发展
中国家的投资。

美国国内的储蓄率很低,因此美国实施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主要依赖
大量的国外储蓄融资。一方面,这导致了资本的净流入,形成了“双赤
字”的情况。另一方面,为缓解赤字压力,美联储逐步降低基准利率,
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在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房地产信贷机构不断放宽
住房贷款条件,美国房地产市场飞速膨胀,导致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

2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
基准利率。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第5次降息降准)。

(1)经济学家A担心通货紧缩风险正加剧,这将对消费、投资及劳动力
市场造成不利影响,他的逻辑是什么?

(2)B同学质疑道虽然他理解中央银行“双降”为了释放流动性以应对经
济下行风险,但他认为如果消费者、投资者以及银行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不足,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会畅通,货币政策作用就会打折扣。如果
你是他,如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北京大学2016研]

答:(1)经济学家A的逻辑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观点:一方面,我国
有发生通货紧缩的风险;另一方面,一旦我国发生通货紧缩,将对消
费、投资及劳动力造成不利影响并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运行。下面分别
对其进行说明。

① 我国通货紧缩风险加剧的原因

根据费雪方程式r=i-π可知,当实际利率不变时,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会
意味着通货膨胀率降低。而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这意味着当前的货币
政策从长期看不会影响实际利率。于是货币政策带来的名义利率降低意
味着未来通胀率会下降,即有发生通货紧缩的风险。

② 通货紧缩对消费、投资及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a.通货紧缩对消费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预期到的通货紧缩会带来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扭曲税收。并
且持续的价格变动会扭曲市场信号,使得消费者很难出最优选择,导致
资源配置不当。未预期到的通货紧缩会使财富向债权人转移,而债权人
多是富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其他人。于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
社会总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下降。此外,名义利率的变动也不
利于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

b.通货紧缩对投资的不利影响

根据费雪方程式可知,通货紧缩(即负的通货膨胀)意味着即使名义利
率很低,实际利率也会很高。而投资与真实利率密切相关,通货紧缩会
导致实际利率较高从而减少投资需求。

c.通货紧缩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利影响
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在负相关关系,通货紧缩一般伴随着高失业率。如前所述,通货紧缩会
造成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振,降低总需求,从而造成经济萧条,对劳动
力的需求下降,劳动力市场萎缩,失业率升高。

(2)该同学实际上是在质疑我国当前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明显。造成
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 心理预期的作用。与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比,在
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够明显。由于心理预期的
作用,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
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而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
贷款。

② 时滞问题严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漫长。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传
导机制为:M→i→r→I→AE→Y。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漫
长的,这会导致货币政策从实施到其效果发挥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即
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严重。货币政策的时滞会影响政策效果。由于央
行“双降”是降低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降低带来实际利率下降,通过实
际利率下降来影响经济,因此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作用效果
有限。如果期间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让该货币政策完全失去
意义。

③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发挥作用,要求传导机制的
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成立。而这些关系的成立要求很高的市场化程度,上
述变量都得由市场来决定。但对于我国来说,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
率变动受阻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能顺利发挥作用,因而货
币政策效果会打折扣。
④ 信贷问题。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不足还在信贷方面影
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在贷款时,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有国家信用保
证,银行倾向于优先贷款给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较谨慎。但国
有企业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等问题,投资积极性不强,可带来的产
出和就业增加效果有限;而真正需要资金并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大
量中小民营企业却面临贷款困难的状况,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较高的
融资成本抑制投资。

⑤ 传统的货币政策短期有效,长期作用受限。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认为,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只能在短期发挥作用。从长期看,决
定一国国民收入的还是其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困
境,从根本上反映的其实是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潜力不足。
因此,传统的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受限。

3 请解释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并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为何在理性
预期的假设下,政府有可能在不增加失业率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但
在适应性预期的假设下则不行。[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1)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的预期方
式。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的预
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
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① 做出经济决策的
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 经济决策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
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 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
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其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它
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Eπ-β(u-un)+v。适应性预期的支持
者认为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
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但在长期
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预期
的失误来修改对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
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此,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在短期必然导致通
货膨胀。

如对于以上公式,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Eπ=π-1,根据
菲利普斯曲线,中央银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必然会引起失业率的增
加。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
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
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
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
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都不存在。因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在任何时
候都不必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例如,根据以上公式,如果对通货膨胀的
预期为理性预期,π=Eπ,因此u=un。也就是说,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变
化,失业率一直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失业率恒定不变。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政府有可能在不增加失业率
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但在适应性预期的假设下不行。

4 假设工人与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大致保持不变,试述为什么单位工
人的产出会随时间而上升,并分析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增长过程中所
起到的作用。[北京交通大学2013研]

答:假定总量生产函数为:Y=F(K,N),其中,Y表示总产出,K表
示资本,N表示劳动即工人数量,则可得:

其中,Y/N为单位工人的产出,K/N表示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

因此,假设工人与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大致保持不变,单位工人的产出
会随时间而上升,其原因在于: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的增加(即资本积
累)和技术进步。

(1)资本积累在单位工人产出的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单位工人产出Y/N的增加可以来自于单位工人占有资本K/N的增加,如
图13所示。单位工人的产出(Y/N)用纵轴表示,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
(K/N)用横轴表示,两者的关系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当单位工人
占有的资本增加时,单位工人的产出也会增加。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
减,资本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越来越小。如图13所示,在A点,单位
工人占有的资本较小,单位工人占有资本增加,用距离AB表示,将导
致单位工人的产出增加A′B′。在C点,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更大了,增
加同样的单位工人占有资本(用距离CD表示)(距离CD等于距离
AB),引起单位工人产出的增加更小了,仅为C′D′。
图13 单位工人的产出和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

但资本积累不能永久地维持单位工人产出的增长。因为资本收益递减,
所以要维持单位工人产出的稳定增加,将要求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水平
的增加量越来越大。在社会发展的一些阶段,人们不愿意通过储蓄来为
资本的进一步增加提供足够的投资。这样,单位工人的产出将停止增
长。

更高的储蓄率确实不能永久地提高产出增长率,但是更高的储蓄率能够
维持更高的产出水平。假设两个经济体只有储蓄率不同,它们可能以同
样的速度增长,但是在任一时点,拥有高储蓄率的经济体将比另一个经
济体有着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

(2)技术进步在单位工人产出的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单位工人产出Y/N的增加也可以来自技术状态的改进,它会使生产函数
F移动,并且在给定单位工人占有资本时,引起更大的单位工人产出。
如图14所示,技术状态的提高使得生产函数从F(K/N,1)移动到
F(K/N,1)′。对于给定的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水平,技术的改进引起
了单位工人产出的增加。对于A点的单位工人占有的资本水平来讲,单
位工人的产出从A′增加到B′。

图14 技术状态改进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单位工人产出持续增长的最终原因。因为持续的增长要求持
续的技术进步。给定能够导致人均产出增加的两个因素是资本积累和技
术进步之后,如果资本积累不能永远地维持增长,那么技术进步就必须
起关键作用。在长期中,一个能够维持更高技术进步率的经济将最终超
过所有的经济。

5 对以下材料分析后请说明: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悖论”的含义是什
么?政府是否应该鼓励人们节俭?鼓励储蓄的政策在短期、中期和长期
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勤俭发家而奢侈败家是人们能普遍接受的一个常识。然而,凯恩斯、马
尔萨斯却提出储蓄有害论。因为它降低了消费需求,导致生产萎缩,失
业剧增,触发经济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
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9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
回答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关于到底是储蓄高了好还是低了好的疑问
时,重申了储蓄悖论这一经济学难题,他认为“从长远来说,正确的方
向是更多的储蓄和更多的投资。”[北京交通大学2010研]

答:(1)储蓄悖论又称为“节约悖论”,是指人们增加储蓄的尝试只会
导致消费减少、产出下降,而储蓄却不会发生变化这一奇怪的现象。

产生储蓄悖论的原因是:在短期,储蓄的增加会导致自主消费C0的减
少,从而会导致均衡产出Y下降。由于S=-C0+(1-c1)(Y-T),
一方面,-C0更大了:在任何收入水平下,消费者消费减少,导致更多
的储蓄;然而,另一方面,Y变小了,从而减少储蓄。由于物品市场均
衡的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T-G),根据假设,投资没有
变化,因此,均衡时储蓄也没有变化。

(2)政府应该鼓励人们节俭。政府鼓励储蓄的政策在短期内会导致总需
求下降、从而均衡产出Y减少,因此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但在长期,根
据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的提高会增加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从而增加
人均资本k,这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也即促使经济的短期快速增长,
所以对经济是有利的。也就是说,鼓励储蓄的政策在中期和长期内是有
利的,但在短期内却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从长期的角度而言,储蓄率
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储蓄和更高的收入,因此政府应该提倡节俭,
并将储蓄用于投资。

(3)鼓励储蓄的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影响

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储蓄,如预算盈余可以导致公共储蓄增加,
税收政策能够调节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使得总储蓄增加。
① 短期影响

储蓄增加,直接使得消费减少,导致短期内总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产
出,预算盈余(T-G)增加在短期会导致利率降低,投资在短期内的
影响是不明显的,因为利率降低增加投资,而产出降低减少投资。同
时,税收增加导致个人可分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② 中期影响

鼓励储蓄的政策如降低预算赤字会使得产出返回到自然水平,利率下
降,从而导致了投资增加,对经济整体而言是有益的。

③ 长期影响

在长期中,无论是提高私人储蓄或公共储蓄的鼓励储蓄政策都导致更大
的资本存量,而经济中的资本积累决定了产出水平,从而更大的资本存
量导致更高的产出水平。如图15所示。储蓄率越高,长期中将会有更高
的单位工人产出。
图15 不同储蓄率的影响

6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靠着投资、出口、内需三
大马车一路飞奔的中国经济前两个已经正被不断的侵蚀。我国的实体经
济受到较大的冲击,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0%。
面对经济数据快速下降、工厂倒闭、生产企业库存积压、中小企业信贷
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近期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灵活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系列政策以防经济增速继续减缓,从容面对危机的到来。近期出台的部
分宏观经济政策如下:

2008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决
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
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
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11月10日,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公布于众。这标志着宏观经
济政策全面转向,其核心是扩大内需,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
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
款、再贴现等利率;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工、农、中、建、交通银
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
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请根据材料,应用经济学理论,说明上述政策的性质以及实施这些政策
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北京交通大学2009研]

答:(1)中央银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
率,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国务院和财政部免征个人所得税、提高
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
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分为两种:货币扩张和货币紧缩。扩张性货币政
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刺激需求,减少失业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具体表现为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主要措施有:①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② 降低再贴现率或再贷款利率;③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政府债
券,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
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中,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税收或是在
财政收入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政府支出,或是既减税又增加支出来扩
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它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降低税收两条途径来
实现。

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政府积极采用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快速下滑。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① 积极影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组合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如下有利
的影响:
a.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减缓经济过度下滑,防止中国
经济硬着陆。中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扩大
内需,扩大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使得产出增加,避免由于不利的总
需求冲击而产生经济增速继续减缓的风险。如图16所示。

图16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图16中,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图中E点,收入为Y0,利率为i0。政府可实
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右移,通过IS曲线右移使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与此同时,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右移同等幅度,从而使利
率下降至i0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Y*,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b.对就业的影响。增加就业,降低过高失业率引起的风险。政府实施
减税和降低利率等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减轻因经济危机冲击的
不利影响,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避免因高失业率引发的种种问题。

c.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促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提高部分商品出口
退税,有利于扩大国外需求,减轻国外经济冲击对进出口企业的不利影
响,避免大量净出口企业的破产,减少企业库存积压。同时,出口减
少,进口增加,也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② 消极影响

a.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总需
求,同时货币供给大量增加,给物价水平上涨带来巨大压力,进一步推
高了通货膨胀上涨的趋势,从而使政策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b.对未来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下调存贷利率,扩大内需的十大举
措,通过短期内的政府支出为主导,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
于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复苏。但短期内的大量重复性投
资,会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大量增加,流通性过剩等风险,会使得中国经
济在未来面临增速下滑,失业增加,物价上涨等风险。

7 在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请借助图示,用本国利
率的风险溢价解释为什么货币危机期间会发生汇率大幅贬值,并说明产
出无法增加的可能原因。[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1)将利率差纳入浮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则小型开放
经济中的利率由世界利率和风险贴水θ决定:r=r*+θ。相应的IS*方程
和LM*方程为:

IS*:Y=C(Y-T)+I(r*+θ)+G+NX(e)

LM*:M/P=L(r*+θ,Y)

货币危机期间,风险贴水θ上升。由于r=r*+θ,因此国内利率r上升。
更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所以IS*曲线向左移动;更高的利率减少了货
币需求,这意味着对于任何给定的货币供给,收入水平都更高了,所以
LM*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7所示,最终使得汇率下降,收入增加。
图17 货币危机期间的小国开放模型

(2)由以上分析可知,货币危机期间本国利率的风险溢价会引起该国收
入的增加。这是因为尽管更高的利率抑制了投资,但货币贬值刺激了净
出口更大数量的上升,从而使得总收入增加了。

然而,现实中收入可能是无法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三个:① 中央银行可
能想避免本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减少货币供给;② 国内货币
贬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③ 由于货
币是可得的最安全的资产,因此当该国风险贴水提高时,对于任何给定
的收入与利率,本国居民可能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所有这三种变动都
倾向于使LM*曲线向左移动,它减缓了汇率的下降,但也倾向于降低收
入。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一、判断题

1 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
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

【答案】T

【解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
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
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

2 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包含政策变量,如政府防务采购。
( )

【答案】T

【解析】政策性变量,如军事支出,是已知变量,因此根据定义,它在
模型中没有行为方程。同样地,考虑经济条件对军事经济的影响,这个
考虑要求将军事支出的行为“模型化”,以使这个变量由外生变为内生。
二、单项选择题

1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价格( )。

A.在长短期中都是黏性的

B.在短期中是灵活的,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C.在长短期中都是灵活的

D.在长期中是灵活的,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答案】D

【解析】弹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调整的价格,反之,调
整比较缓慢的价格被称为黏性价格。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商品或劳务的价
格是有弹性的,但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长期内才是
完全伸缩的。

2 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

A.加总的应用

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

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分析
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
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

A.相互独立的

B.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

C.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D.毫无联系

【答案】C

【解析】当把经济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时,必须考虑经济个体的决策。
总量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因此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
经济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两者在研究
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又有所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
偏重演绎法和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则主要对经济总量进行研究,偏重
归纳法和总量分析。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判断题

1 假定有两个国家A和B,A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最终产品
D,而B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中间产品C给A国生产D。如果产
品D的总价值为100,而A国的GDP为60,那么B国的GDP为40。
( )

【答案】T

【解析】GDP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可以将每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加总来计
算GDP。本题中,在B国生产阶段,其所获得的增加值为:100-60=
40。

2 2016年的CPI是用100乘以2016年的市场“篮子”里的商品的价格除以
基期市场“篮子”里的商品价格来计算的。( )

【答案】T

【解析】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同一篮子产
品和服务在某个基年的价格的比值,CPI假定篮子中的商品是固定不变
的。

3 假定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只有消费,没有政府、投资及存货积累。那
么GDP平减指数与CPI是相等的,因为二者是根据相同的商品来计算
的。( )

【答案】F

【解析】即使经济中只有消费,两者也是不相等的。CPI衡量的是消费者
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GDP平减指数是以整个经
济中的商品来衡量的。

4 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扣除资本折旧的因素。( )

【答案】F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
旧。

5 公司对家庭共200美元的年总销售额中,仅包含50美元的工资成本和
60美元的原材料成本。这表明这个公司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有增加值
140美元,最终产品200美元或家庭收入140美元。( )

【答案】T

【解析】如果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假设或考虑,公司的总利润是那些最
终流入家庭的收入,具体包括:① 最终价值(200)=销售给消费者的
价值(200);② 增加值(140)=最终产品的价值(200)-中间产品
的价值(60);③ 家庭收入(140)=工资(50)+利润(90=200-50
-60)。
6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净出口。( )

【答案】F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都包括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与
国内生产总值之差应该为国外净要素收入,即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减
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7 如果有人在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生产的桔子,那么这个支出既会计
入中国的GDP中的消费部分,也会计入中国GDP中的进口部分。
( )

【答案】T

【解析】澳大利亚生产的桔子实际上不属于中国的最终产品,因此在国
民收入恒等式中分别计入消费和进口,两者抵消,则对GDP无影响。

8 人均真实产量是衡量生活水平最好的标准之一。( )

【答案】T

【解析】人均真实产量与其他变量的关联性很强,这些变量包括健康准
备金、教育成果、民主、社会安全保障、低贫困率等等。所以如果观察
一个国家随时间的演变,人均真实GDP是衡量生活水平的很好的方法。
另外,人均真实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助于比较不同国家的生活
水平。
9 国内居民拥有的外国公司股权不应该包括在国民净资产的计算之
中。( )

【答案】F

【解析】国民净资产=GNP-折旧=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
给国外的要素报酬-折旧,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就包括了国内居民
拥有的外国公司的股权。

10 总收入分为劳动的收益、资本的收益,以及会计利润。( )

【答案】F

【解析】总收入分为六个部分: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公司
利润、净利息以及企业间接税。

二、单项选择题

1 一个美国人买了一双意大利制造的鞋。美国的国民收入核算如何处
理这笔交易?( )

A.净出口和GDP都增加

B.净出口和GDP都减少

C.净出口减少,GDP不变

D.净出口不变,GDP增加
【答案】C

【解析】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
国物品的购买(进口)。一个美国人购买了一双意大利制造的鞋,美国
的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而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
理范围之内。美国的GDP只包括在该国境内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因此不
计入美国的GDP。

2 如果A国经济在2015年(基期)的GDP为2000亿元,如果在2016年
GDP平减指数增加了一倍,而实际GDP增加50%,那么2016年的名义
GDP等于( )。

A.8000亿元

B.4000亿元

C.6000亿元

D.3000亿元

【答案】C

【解析】根据定义,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实际GDP
=2000(1+50%)=3000,则名义GDP=2×3000=6000。

3 假定以当年(计算期)价格计算,2013和2016年的GDP分别为3600
亿元和4500亿元,而2013年和2016年的GDP平减指数分别为120和
125(以1980年=100);则由此可知从2013至2016年实际
GDP( )。

A.增加了600亿元

B.减少了320亿元

C.增加了1000亿元

D.增加了940亿元

【答案】A

【解析】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100,由公式可得,2013年
的实际GDP为3600÷120×100=3000(亿元),2016年的实际GDP为
4500÷125×100=3600(亿元),则增加量为600亿元。

4 以下( )等式是错误的。

A.YD=Y-T+TR

B.BS=T-TR-G

C.I-S=(G-T+TR)+NX

D.S+T-TR=I+G+NX

【答案】C

【解析】根据等式:C+S+T-TR=C+I+G+NX可得:S-I=(G-T
+TR)+NX。
5 假如你花了一百万购买了一套新房准备入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 )。

A.消费支出将增加100万元

B.消费支出的增加额等于100万元除以你剩余生命期

C.消费支出的增加额等于你将该房出租能得到的租金

D.消费支出将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自住住房是以房主向自己“支付”的估算租金额计入GDP中。

6 在“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政府增加了在机场保安方面的开支。
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将( )。

A.不包括在GDP里面,因为它们是非生产性支出

B.不包括在里面,因为政府将会增加税收来支付它们

C.包括在GDP里面,因为政府支出是包含在GDP里面的

D.只有联邦政府而不包括州或地方政府的这些支出包含在GDP里面

【答案】C

【解析】GDP=C+I+G,美国政府增加了在机场保安方面的开支,这
些开支属于政府支出,所以应该包含在GDP里面。
7 公共部门的产出( )。

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账户

B.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的

C.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

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出售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有其特殊性,这些产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因此没有市
场价格,因此只能用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估价。

8 下列经济变量既有流量也是存量的是( )。

A.储蓄和投资

B.工资和保险

C.注入量和漏出量

D.供给量与需求量

【答案】A

【解析】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变
量。储蓄和投资既有流量也有存量。
9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

【答案】B

【解析】只有政府购买支出计入GDP中,转移支付不计入,因为转移支
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
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计入GDP中。

10 关于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支出法也称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
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B.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C.支出法,用公式体现出来就是: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D.生产法也称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和

【答案】C
【解析】C项,用支出法计算GDP: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
口。

11 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美国的GDP中?( )

A.不支付报酬的家庭清洁保养活动

B.律师和发型师提供的劳务

C.自己使用的房屋的估计租金

D.居住在美国的外国人的产出

【答案】A

【解析】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
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12 在核算GDP时,转移支付( )。

A.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仅仅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B.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不具有“生产性”

C.计入是因为它们属于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D.计入是因为它们增加了接受者的支出

【答案】B
【解析】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
人或另一些组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并未因此而增加,即不具
有“生产性”。

13 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

A.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B.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答案】A

【解析】GDP的基本缺点表现在:① 未进入市场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
动、地下经济、耐用品的租用价值等都未计入GDP中;② 对于一些不在
市场上销售因而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品,如政府服务、自住住房等,均采
用估算,而估算只是近似的,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由此可知,GDP不
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14 下列项目中,需要计入GDP的有( )。

A.政府转移支付

B.购买普通股票

C.购买一块地产
D.刚生产出来的存货

【答案】D

【解析】A项,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
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生,不计入GDP;B项,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
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不能计入GDP;C项,
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
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
会导致重复计算;D项,存货无论是否卖出,都计入生产当年的GDP
中。

15 下列各项,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影响的是( )。

A.二手货的出售

B.存货出售

C.中间物品

D.租房服务

【答案】D

【解析】A项,由于GDP衡量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二手货并
不是经济中收入的增加,因此,二手货的出售并不包括在GDP中;B
项,存货在生产当年就被计入GDP中,因此存货出售不再计入GDP,以
免重复计算;C项,中间物品并不计入GDP;D项,GDP包括房主自住
的房子的估算租金,因此租房服务的价值计入GDP中。

16 假设你建造一所新的房屋,买一辆二手车,购入一些政府债券。以
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由于你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并购入了一些政府债券,消费和政府购买
增加

B.由于你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并购入了一些政府债券,消费和投资增加

C.由于你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并建造了一所新的房屋,消费和投资增加

D.由于你建造了一所新的房屋并购入了一些政府债券,投资和储蓄增

【答案】D

【解析】建造新的房屋为经济增加了新住房,因而计入投资;二手车并
不是当期收入的增加,因此不计入GDP中;购买政府债券使得可支配收
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7 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哪一项的市场
价值?( )

A.所有经济交易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

C.所有商品和劳务
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答案】D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国或地区经济中所生产的
全部产品和劳务的最终市场价值。

18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原则,家庭用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
( )。

A.属于消费支出

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

D.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A

【解析】在家庭的“投资”中,只有购买住房算作经济学上的投资,其他
都属于消费或储蓄范畴。

19 绝大多数在美国销售的运动服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如果运动服
的价格上涨了,那么GDP平减指数会( )。

A.比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少一些

B.比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多
C.不上涨,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会上涨

D.上涨,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不会上涨

【答案】A

【解析】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当地生产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然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一些由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因为本题中只有很少部分运动服是在本国生产的,所以GDP平减指数上
升的幅度小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的幅度。

20 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是( )。

A.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生产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然而消费
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B.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当地生产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然而
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一些由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C.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公民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
的价格,然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D.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然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答案】B

【解析】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三个关键的差别:
① 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② 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
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③ CPI
给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固定的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给予变动的权数。B
项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第二个关键差别。

21 一个小国的人口为1000万,其中劳动力为800万,就业人数为700
万,该国失业率是( )。

A.10%

B.12.5%

C.20%

D.37.5%

【答案】B

【解析】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800-700)/800×100%=
12.5%。

22 当GDP平减指数上升,而实际GDP下降时,( )。

A.名义GDP必然上升

B.名义GDP必然下降

C.名义GDP保持不变

D.名义GDP可能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D

【解析】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100,当GDP平减指数上
升,实际GDP下降时,名义GDP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23 假设一些人报告他们失业,而实际上他们从事地下经济,如果这些
人被算作就业,那么( )。

A.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均会变高

B.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均会变低

C.失业率变高,劳动力参与率变低

D.失业率变低,劳动力参与率变高

【答案】D

【解析】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把从事地下经济的人算作就
业,那么失业人数会减少,进而失业率会变低。劳动力参与率=劳动
力/成年人口×100%,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可能有一部分不愿意找工作,所
以不应算作劳动力,但是如果把他们算作劳动力,那么劳动力参与率将
会变高。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GDP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

答: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总收入,同时在许多人的心目
中,GDP还衡量一个国家的总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而言,GDP的
增加表明人们可以消费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因而意味着人们的经济福利
的增加。但GDP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原因在于:

(1)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享受的闲暇越来越多,而随着收
入的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GDP的变化没有正确反映闲
暇带给总经济福利的变化。

(2)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和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
场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和劳
务的价值,地下经济和黑市等,尽管这些活动可能增加社会福利。

(3)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
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
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

(4)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人均GDP反映了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
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经历的巨大差异。

(5)GDP不能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作为衡量总产出的
一种指标,GDP是很粗糙的,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作为衡量总经济
福利的指标时,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在福利评价中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
很大。在主观因素起作用的情况下,就难以进行福利的评价和加总。

(6)GDP指标中没有反映产品的质量,不反映由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
结构变化对总经济福利的影响。GDP只是对总产出的数量的反应,对于
数量背后的质量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福利增加或减少无法反映。
2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
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
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答:不是。计入GDP的应当是700美元(=300+400),因为GDP计算
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服务价值总
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
方抵消多少,和GDP计量无关,否则,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DP
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

3 为什么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而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计
入GDP?

答:现代社会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里创造
了多少财富,只能用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来度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运
用收入和支出法来计量GDP。非市场经济活动是无法包括到收入和支出
的范围中来的,例如,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等都没有经
过市场交易,既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收入,也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支出,因
此,无法计入GDP。

4 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1)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
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名义GDP并不能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故为方便
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2)实际GDP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
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
值。实际GDP与名义GDP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
平减指数×100。实际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
务生产的价值。由于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实际GDP的
变动能反映生产产量的实际变动。

(3)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
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
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潜在的GDP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
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和潜在
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
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
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5 如何从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国民收入的概念包括了好几个总量,这里把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
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及其关系概述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
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按当年的市场价格所计算
出来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3)国民收入(NI)。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DP、NDP等经济活动总量。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4)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
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剩下的部分。即DPI=PI-个
人所得税。

6 试述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方法。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
总值,即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1)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
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
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2)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
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
度来对GDP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时,GDP=工资+利
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
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
算GDP。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
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来讲,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由于
实际操作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

7 在核算国民收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核算GDP
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
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
的。自己提供的家务劳动不计入GDP。由于住宅与机器设备一样可长年
使用,因此,住宅建筑上的支出计入投资而不是消费。住宅被消费的部
分计入消费,该数额按市场租金估算。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
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
品价值。已生产但尚未售出的产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视为生产者
自己购买了自己的产品作为存货。但腐坏的产品不计入GDP,其生产上
支付的工资导致利润减少,一国总收入不变。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
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
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
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

(6)GDP有名义GDP和实际GDP之分。核算GDP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实
际产量的大小,因此应将名义GDP按GDP平减指数折算成实际GDP。

8 什么是GDP平减指数?它与CPI有何区别?

答:(1)GDP平减指数反映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在内的一般物价水平
变动,它是同一年度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即: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100。

(2)GDP平减指数和CPI都反映总体价格水平,但二者存在如下区别:

① 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② 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
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进口品却影响CPI。

③ GDP平减指数使用可变权数,CPI则使用固定权数。在物价上涨时,
前者常常低估,后者则常常高估物价上涨影响。在物价发生变动时,固
定权数指数(CPI)忽视替代效应,可变权数指数反映了替代效应,但
忽视了替代造成的福利损失。

9 潜在国民收入和均衡国民收入两个概念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有何重要
作用?

答:潜在国民收入也称为充分就业产量或者自然率产量,是指经济充分
地利用现有资源时,达到的可能的最大的产量;均衡国民收入则是指在
总需求或总支出约束条件下,达到宏观均衡的实际产量。

两者关系可以反映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二者正好相等表明资源处于充
分利用状态,而且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国民收入小于潜在国民收
入,则资源未充分利用,表现为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大
于潜在国民收入,则资源超正常使用,表现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 假设有A、B、C三厂商,A年产5000万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200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500万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
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放在生产上的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万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4)如果A厂商有1000万美元的进口值,C厂商有1500万美元的出口
值,其他条件不变,GDP是多少?贸易差额是多少?

解:(1)A厂商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万美元);

B厂商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万美元);

C厂商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万美元);

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万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万美元);式中
2800、500、3000分别为A、B、C三厂商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所以
GDP为6300万美元。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万美元)。

(4)原来GDP为6300,现在加上进出口因素,GDP变为:6300+(1500
-1000)=6800(万美元),其中贸易顺差额,即净出口额为:1500-
1000=500(万美元)。

2 一个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在2015年和2016年的产量和价格
如下表所示,以2015年为基期,求2016年的实际GDP和GDP紧缩指数
(平减指数)。
解:2015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

2016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

根据实际GDP的定义,2016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
1525(美元)。

2016年GDP紧缩指数=2016年名义GDP/2016年实际GDP×100=
1850/1525×100≈121。

3 以下是一个开放经济中的数据:国民生产总值(GNP)1000,政府
购买的商品和服务200,政府赤字50,国民总储蓄200,总投资150,国
外净要素支付25,计算下列指标的数量。

(1)总消费;

(2)私人总储蓄;

(3)可支配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GDP;

(5)净出口。

解:(1)总消费=GNP-国民总储蓄=1000-200=800。

(2)政府储蓄:T-G=-50,故私人总储蓄=国民总储蓄-政府储蓄
=200-(-50)=250。

(3)政府税收:T=G+BS=200-50=150,可支配收入DPI=GNP-T
=850。
(4)国内生产总值:GDP=GNP-NFP=1000-25=975。

(5)净出口:NX=GDP-C-I-G=975-800-150-200=-175。

4 假设GNP=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
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解:(1)已知GNP=5000,DPI=4100,BS=-200,C=3800,NX=
-100。

由DPI=C+S⇒储蓄:S=DPI-C=4100-3800=300。

(2)GNP=DPI+T-TR,由于TR=0,则T=GNP-DPI=5000-4100
=900。

G=T-TR-BS=900-0+200=1100。

则投资:I=GNP-C-G-NX=5000-3800-1100+100=200。

(3)由第(2)问知,政府支出:G=1100。

5 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表2-1所示。
表2-1(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国民生产净值;净出口;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出后的收
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
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
4300(亿美元)。

(2)净出口NX=GNP-C-I-G=4800-3000-800-960=40(亿美
元)。

(3)政府预算盈余BS=T-G-TR,TR=0,即有T=BS+G=30+960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条件中
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
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
方?

一、判断题

1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而边际消费倾向减小,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 )

【答案】F

【解析】假设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y=c+i=α+βy+i0,得y=(-α+
i0)/(1-β),这里β为边际消费倾向,当β减小时,国民收入减少。

2 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
( )

【答案】F

【解析】一方面,增加储蓄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减少,消
费支出的减少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储蓄增加又会使得投资
增加,进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所以很难说储蓄增加一定会使国民收入
增加或是减少。

3 考虑一个封闭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为0.8,所得税税率为50%,假设
投资i为外生变量。如果政府支出g增加100,那么产出y的变化为50。
( )

【答案】F

【解析】封闭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kg=1/[1-β(1-t)]=5/3,Δy=
kg×Δg=5/3×100=500/3。

4 封闭经济中,投资一定等于私人储蓄。( )

【答案】F

【解析】封闭经济中,Y=C+I+G,即I=Y-C-G,则投资一定等于
国民储蓄。

5 若所得税不是成比例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赤字的增加。
( )

【答案】T

【解析】预算赤字为:G-T,当ΔG>ΔT,预算赤字增加。在非比例税
下,税收并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税收不变,而政府购买增
加,从而导致赤字增加。

6 减税将增加收入,因此必然会增加预算盈余。( )

【答案】F

【解析】预算盈余BS=T-G,减税使得政府收入减少,在政府支出不变
的情况下,预算盈余减少。

7 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
题就能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

【答案】F

【解析】国民经济必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生产能力才能得到充
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才趋于合理。

8 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
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

【答案】T

【解析】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G=C0+b(Y-T+
TR)+I+G,政府支出G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首先
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然后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发生间
接影响。

9 政府储蓄等于T-G,私人储蓄等于Y-T-C。( )

【答案】T

【解析】政府储蓄即公共储蓄,等于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私人储蓄
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
二、单项选择题

1 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300,预算赤字是24,国内居民储
蓄为244,消费为960,贸易赤字是18,那么,下列哪一论述正确?
( )

A.可支配收入为1204

B.国民收入为1480

C.投资为238

D.以上所有都正确

【答案】D

【解析】经济均衡条件为y=c+i+g+nx,变形得y-c-t+(t-g)=i
+nx。y-c-t=244,预算赤字t-g=-24,代入均衡条件公式可求解
得投资i=238;国民收入y=c+i+g+nx=960+238+300-18=1480;
政府税收为t=-24+300=276。由此可求得可支配收入yd=y-t=1480
-276=1204。

2 假定净出口的变动为负的300亿元,为保持宏观经济均衡,需要作以
下哪一种调整?( )

A.私人储蓄增加200亿元,政府赤字增加100亿元

B.私人储蓄增加200亿元,政府赤字减少100亿元

C.私人储蓄减少200亿元,政府赤字增加100亿元
D.私人储蓄减少200亿元,政府赤字减少100亿元

【答案】C

【解析】根据I=S+(T-G)+(M-X),净出口变动为-300,即
Δ(M-X)=300,如果ΔS=-200,Δ(T-G)=-100,使得投资不
变,宏观经济达到均衡。

3 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0,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A.0.20

B.0.80

C.1.0

D.1.20

【答案】B

【解析】边际消费倾向为:MPC=1-MPS=1-0.2=0.8。

4 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 )。

A.向上,因为利率上升使得人们增加储蓄

B.向下,因为利率上升使得人们减少储蓄

C.向下,因为利率上升使得人们减少投资
D.向上,因为利率上升使得人们增加投资

【答案】A

【解析】储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利率上升人们会增加储蓄,因而可贷
资金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5 某公司有100亿的现金,这是由未分配利润累积所得,公司计划利用
这笔资金建造一家新工厂。最近,利率上升,那么,由于利率的上升,
( )。

A.不影响建造工厂的决定,因为该公司不需要贷款

B.不影响建造工厂的决定,因为其股东期望建造一家新工厂

C.使得该公司更加可能建造工厂,因为力量上升使得新工厂的价值增
加了

D.使得该公司更加不可能建造工厂,因为现在100亿的资金的机会成
本增加了

【答案】D

【解析】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也就是说,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因为
利率是借款的成本,投资函数向下倾斜,则利率上升时,有利可图的投
资项目将会减少。

6 在社会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下,社会提倡节俭会使( )。
A.储蓄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储蓄量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C.消费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消费量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答案】B

【解析】由于生产力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提倡节俭会使得总需求
无法扩大,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会减少。

7 假定政府规定纳税人的第一个1000元免征利息税,这会使得
( )。

A.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利率下降

B.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利率上升

C.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利率上升

D.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利率下降

【答案】A

【解析】储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免征利息税使得可贷资金的供给增
加,曲线向右移动,而需求曲线不变,从而利率下降。

8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预期未来的税收

B.预期未来的成本

C.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

D.预期未来的投资报酬率

【答案】D

【解析】一个投资项目要想有利可图,那么其预期未来的报酬率应该大
于其借入资金所支付的成本。

9 一个经济体充分就业下产出为7000。政府购买G为1500,意愿消费
Cd=3000-2000r+0.1Y和意愿投资Id=2100-4000r,其中Y是产出,r
是实际利率,则均衡的实际利率是( )。

A.5%

B.4%

C.6%

D.8%

【答案】A

【解析】由Y=Cd+Id+G=3000-2000r+0.1Y+2100-4000r+1500=
7000,解得r=5%。
10 某国废除了投资税收抵免制度,其影响可由下列哪一项的描述表
示?( )

A.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

B.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

C.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因为投资税收抵免制度的废除
相当于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同时对可贷资金的供给无影响,那么投资将
会减少。

11 假定封闭经济中,GDP等于10000,税收等于2500,消费等于
6500,政府支出等于2000,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民储蓄分别是
( )。

A.1500,1000,500

B.1000,500,1500

C.500,1500,1000

D.A,B,C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个人储蓄=GDP-T-C=10000-2500-6500=1000;政府储
蓄=T-G=2500-2000=500,国民储蓄=个人储蓄+公共储蓄=1000
+500=1500。

12 如果政府提高利息税,可贷资金市场上会发生( )。

A.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如果政府提高利息税,相当于储蓄的成本增加,人们不愿意储
蓄,那么,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3 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代表( )。

A.实际利率和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

B.实际利率和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

C.实际利率和储蓄之间的正向关系

D.实际利率和储蓄之间的负向关系

【答案】B
【解析】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实际利率与投资
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14 假定总产量一定,储蓄不受利率影响,政府支出增加将增加
( )。

A.国民储蓄

B.政府储蓄

C.均衡利率

D.私人储蓄

【答案】D

【解析】政府支出增加,储蓄不受利率影响,在投资不变,总产量不变
的情况下,则消费减少,私人储蓄=Y-C-T,税收不变的情况下,私
人储蓄增加。

15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政府的预算已经由盈余转向赤字,在其他情况
相同的条件下,这意味着( )。

A.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赤字意味着政府
储蓄的减少,可贷资金供给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6 假定封闭经济中,GDP为10000,消费为6500,税收为2000,政府
支出为______时,国民储蓄为1000,此时,政府______。( )

A.2500赤字

B.2500盈余

C.1000赤字

D.1000盈余

【答案】A

【解析】私人储蓄=10000-6500-2000=1500,国民储蓄为1000,公共
储蓄=国民储蓄-私人储蓄,由此可知T-G=-500,则政府支出应为
2500,此时政府赤字。

17 在收入既定的古典模型中,如果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小于供给,那么
利率将( )。

A.保持不变
B.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取决于消费和投资的大小

C.降低

D.提高

【答案】C

【解析】此时产品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只有降低利率增加需求,才
能维持产品市场的均衡。

18 假设预算赤字少了1500万元,个人储蓄少了2000万元,出口增加了
1000万元,进口增加了1500万元,那么,( )。

A.投资减少了1000万元

B.投资增加了1000万元

C.投资没有变化

D.投资减少了2000万元

【答案】C

【解析】在四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为:I=S+(T-G)+(M-
X+Kr),S代表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Kr代表外国对
本国的储蓄,经计算得投资没有变化。

19 如果异常自然灾害使经济的资本存量减少,但是没有对劳动力产生
任何伤害,那么实际工资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升或者下降

【答案】B

【解析】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由于资本存量减少,劳动的边
际产出将减少,那么实际工资将下降。

20 政府一次性提高收入税1000亿美元,新古典经济的调整使得产出不
变。如果边际消费倾向MPC=0.6,私人储蓄( )。

A.降低400亿美元

B.提高400亿美元

C.提高600亿美元

D.降低600亿美元

【答案】A

【解析】税收提高1000亿美元,则消费减少1000×0.6=600(亿美元),
从而储蓄减少1000-600=400(亿美元)。
三、简答题

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能否反过来
说,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答:在消费函数c=α+βy中,边际消费倾向是β,平均消费倾向是α/y+
β,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一定
递减,但是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因为当收入
y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即使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递减。

2 什么是投资?当实际利率上升时,投资会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1)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
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成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
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投资与实际利率呈反向变动,当实际利率上升时投资会减少,原因
在于: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由于高利率使借款更为昂贵,所以
随着利率的上升,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少,投资下降。

3 解释“GDP=C+I+G+(X-M)”的内涵。

答:GDP=C+I+G+(X-M)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
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
口等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
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计
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
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
付。

(3)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
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
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
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
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
末存货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
投资。其中,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
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
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
GDP。

(5)净出口(X-M)是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
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
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
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
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4 除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它们如何作用?

答: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
其是短期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会小于0,有时候它会
大于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
费行为。

(1)利率。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
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而定。

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
利,因此会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得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
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
更加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
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储蓄,必须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
总和而定。

一般而言,对低收入者来说,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利率提高
会导致储蓄增加。对高收入者来说,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
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
化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则实际收
入下降。如果消费者想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
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3)收入分配。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
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大,
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则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小。

(4)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
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

5 假设消费者信心提高增加了消费者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他们现在
想消费的数量增加。可以把这种情况解释为消费函数向上移动。这种移
动如何影响投资和利率?

答:如果消费者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那么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将下
降。国民储蓄的定义式: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Y-C-
G

消费的增加降低了私人储蓄,因此国民储蓄也下降。由于国民储蓄等于
投资,因此投资下降。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当投资下降时,利率升
高。

四、计算题

1 在一个封闭国家某一年的经济信息如下:Y=10000;C=6000;T=
1500;G=1700。投资函数为:I=3300-100r。其中,r为该国家的真
实利率,用百分比表示。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投资和
均衡的真实利率。

解:私人储蓄为:Y-C-T=10000-6000-1500=2500;

公共储蓄为:T-G=1500-1700=-200;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2500-
200=2300;

投资为:I=Y-C-G=10000-6000-1700=2300;

由I=3300-100r可得,利率为:r=(3300-2300)÷100=10(%)。

2 已知下列数据,国内生产总值6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
300亿元,消费400亿元,政府购买110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0亿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其中国内生产总
值6000亿元,资本折旧=总投资-净投资=500(亿元),因此,国内
生产净值=5500(亿元)。
(2)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支出法有:

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预算盈余BS=政府税收T-政府购买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TR,因
此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T-TR=政府购买G+政府预算
盈余BS,其中政府购买110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0亿元,因此,政府
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为140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5500
-1400=410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400=3700(亿元)。

3 一个经济体充分就业下产出为7000。政府购买G为1500,意愿消费
Cd=3000-2000r+0.10Y和意愿投资Id=2100-4000r,其中Y是产出,r
是实际利率。

(1)将Sd表示为r和Y的函数;

(2)求均衡实际利率;

(3)如果平均教育水平提高,导致未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利用储
蓄-投资曲线来解释均衡时候的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的变动。

解:(1)Sd=Y-Cd-G=Y-3000+2000r-0.10Y-1500=0.9Y-
4500+2000r。

(2)均衡条件为:Sd=Id,当Y=7000,Sd=0.9Y-4500+2000r=1800
+2000r。
均衡时1800+2000r=2100-4000r,解得r=0.05或者5%。

(3)如果资本未来的边际生产率提高,企业增加投资,因此,投资曲线
向右移动,使得均衡的实际利率、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都增加。
第4章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
用?

一、判断题

1 中央银行进行100万元政府债券公开市场购买。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
10%,这会引起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至多为1000万元。( )

【答案】T

【解析】由于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
货币乘数为10,故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至多为100×10=1000万元。

2 M2的范围大于M1,流动性也强于M1。( )

【答案】F

【解析】M2包括储蓄账户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其范围大于M1,但流动
性弱于M1。

3 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也具有了创造货币的功能。
( )

【答案】T

【解析】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银行只把它们的
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商业银行因此而具备了货币创造的能力。

4 相对他们的存款而言,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越多,货币乘数就越
大。( )

【答案】F

【解析】货币乘数为:m=M/B,其中B是基础货币,M是货币供给量。
公众收支持有的货币越多,M越小,B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5 如果银行决定持有少量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货币供给将减少。( )

【答案】T

【解析】货币供给总额决定于如下四个因素:① 基础货币;② 通货对存


款的比率;③ 法定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④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
率。在这四个因素中,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正相关,而其余三个因素都
与货币供给负相关。

6 不考虑现金-存款比率,货币乘数则等于1除以存款-准备金率。
( )

【答案】T

【解析】货币乘数为:(cr+1)/(cr+rr),其中cr为现金-存款比率,
rr为存款-准备金比率,若不考虑cr,则货币乘数为:1/rr。
7 相对他们的存款而言,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越多,货币乘数就越
大。( )

【答案】F

【解析】货币乘数为:m=M/B,其中B是基础货币,M是货币供给量。
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越多,M越小,B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8 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 )

【答案】T

【解析】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因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
不影响实际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
际变量的决定。

9 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交换媒介职
能的表现。( )

【答案】F

【解析】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作为价
值储藏手段的表现。

10 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
给量预期相关。( )

【答案】T

【解析】如果预期未来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则现期的物品将会
升值(贬值),相应的价格将相对较低(高),现期价格将会上升(或
减少)。所以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
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二、单项选择题

1 某国的货币供给是80000美元,准备金是18000美元,假设人们只持
有存款而无通货,银行只持有法定准备金,那么法定准备金率是
( )。

A.29%

B.22.5%

C.16%

D.50%

【答案】B

【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为:rr=R/D=18000/80000=22.5%。

2 如果准备金率是100%,存入银行500美元纸币,那么货币供给最终
增加( )。
A.5000美元

B.1000美元

C.500美元

D.0美元

【答案】D

【解析】部分存款准备金率才能创造货币,100%准备金率不能创造货
币,因此货币供给最终增加0。

3 ( )只会减少货币供给。

A.降低贴现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贴现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C

【解析】提高贴现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
券,都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4 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
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
A.2.8

B.3.3

C.4

D.10

【答案】C

【解析】货币乘数为:(1+cr)/(cr+rr)=(1+20%)/(20%+
10%)=4。

5 在实行部分准备金的银行体系中,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
( )。

A.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

B.降低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

C.提高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

D.降低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

【答案】B

【解析】货币乘数为(cr+1)/(cr+rr),当存款准备金率rr提高时,货
币乘数降低,从而使得货币供给减少。
6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操作公开市场业务(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A.卖出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B.卖出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C.买进政府债券并且提高贴现率

D.买进政府债券并且降低贴现率

【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给是通过买卖债券实
现的,买进政府债券,则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同时降低贴现率也会增
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同样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从而增加货币
供给。

7 中央银行通过( )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可以提高价格水
平。

A.卖出并且提高贴现率

B.卖出并且降低贴现率

C.买进并且提高贴现率

D.买进并且降低贴现率

【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并降低贴现率会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价格水平提高。

8 假定更多商店同意接受信用卡,( )将是可能的结果。

A.货币乘数将变小

B.货币乘数将增大

C.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供给将减少

D.现金-存款比率将增大

【答案】B

【解析】货币乘数为m=M/B,信用卡使用量增加,则货币供给增加,货
币乘数变大。

9 如果存款准备金增加,那准备金率会( )。

A.提高,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增加

B.提高,货币乘数降低,货币供给减少

C.降低,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增加

D.降低,货币乘数降低,货币供给增加

【答案】B

【解析】如果存款准备金增加,存款不变时,准备金率会提高,货币乘
数为(cr+1)/(cr+rr),当存款准备金率rr提高时,货币乘数降低,
从而使得货币供给减少。

10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为3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超额存款准
备金率为1%,总货币供给为13200亿,那么高能货币为( )。

A.1320亿

B.1650亿

C.3330亿

D.4000亿

【答案】D

【解析】货币乘数为:(1+32%)/(32%+7%+1%)=3.3;高能货币
为:13200/3.3=4000(亿)。

11 中央银行采取( )措施时,高能货币数量将增加。

A.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外汇

D.贷款给银行

【答案】D
【解析】AB两项,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会使货
币供给减少;C项,卖出外汇则是属于调节本币汇率的行为,与货币供
给无直接关系。

12 当超额储备为( )时,货币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存款准备金

B.为负数

C.等于0

D.趋近于无穷大

【答案】C

【解析】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当超额储备为0时,货币
乘数就不需要考虑超额存款准备金,此时乘数达到最大。

三、简答题

1 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

答:(1)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
值贮存。

① 计价单位。作为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
供了标准。
② 交易媒介。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表现为,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
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换句话说,货币被普遍接受的法定等价物,
通过这一法定等价物,不同商品生产者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

③ 价值贮存。作为价值贮存的职能,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
未来的手段。

(2)按照对货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通常有C、M1、M2等指标来测算货
币数量。C(现金)是最具备流动性的资产。M1包括C,还包括个人活
期存款和旅行支票等。M2不仅包括M1,而且还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
款等其他存款形式。因此,M1代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称之为狭义货
币;而M2不仅包括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且还包括一些流动性较差的
货币,又称为广义货币。

2 请简述中央银行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对该国货币供应量的影
响。

答:(1)中央银行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的手段,也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货币政
策工具。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
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债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
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
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

(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时,这实际上相
当于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
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
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
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

3 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答:古典经济学家把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
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可分为名义
变量和实际变量两类。名义变量是指由货币计量的一些经济变量,如价
格水平、名义利率等等。实际变量是指经济中那些不依赖货币而存在的
变量,如商品的相对比价、实际利率、总产出、就业量、失业量等等。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
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
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
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

4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如果法定准备金
率是10%,这会引起的最大货币供给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最小可能
增加是多少?试解释之。

答:银行在总存款中作为准备金持有的比例称为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
定的银行持有的准备金的最低水平称为法定准备金。

(1)这会引起最大的货币供给为1亿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
1000万元的政府债券,如果人们把出卖债券所得的货币全部存入银行,
由于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货币乘数
为10,即最大货币供给增加1亿元。

(2)最小可能只是1000万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1000万元的政
府债券,如果人们把出卖债券所得的货币全部作为现金持有但不存入银
行,则银行无法创造货币,因而此时的货币供给只是1000万元,这也是
货币供给的最小可能增加。

5 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答:1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乘数,也
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C、rr、B、cr分别代表高能货
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和现金存款比率,用
货币供给量M和活期存款D代入:

M=C+D

B=C+R

用第2个等式去除第1个等式,得到:

M/B=(C+D)/(C+R)

再用D去除右边各项,得:

M/B=(C/D+1)/(C/D+R/D)

令C/D为cr,R/D为rr,上式成为:

M=(cr+1)/(cr+rr)×B

令货币乘数m=(cr+1)/(cr+rr),货币供应量的简化形式为:

M=m×B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越小,货币乘数越大;而存款准备金率
(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6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
和公开市场业务?为什么公开市场业务这一政策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答:(1)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是货币乘数;另一个是基础货币。从
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
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
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
量,从而影响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增加或减少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
券时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① 能按
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
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量;② 中央银
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上;③ 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
率调整的精确性;④ 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
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
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这些优点决定了公开市
场业务是货币政策最常用的工具。

四、计算题
1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
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
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
给变动多少?

解:(1)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
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C+D=1000+400/0.12=1000+
3333.33=433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D′=400/0.2=2000(亿美
元),现金不变。

则货币供给为:M′=C+D′=1000+2000=3000(亿美元),因此ΔM
=M′-M=-1333.33(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1333.33亿美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
ΔM=10/0.12≈83.33(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增加83.33亿美元。

2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为3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超额存款准备
金率为2%。那么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了价值2000万元的债
券,货币供应量将发生什么变动?

解: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M/B=(cr+1)/(cr+rr)

利用所给数据,该题中的货币乘数应该等于:

m=(1+0.3)/(0.3+0.08+0.02)=1.3/0.4=3.25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2000万元债券会相应使基础货币B减少2000万
元。因此可得:

ΔM=mΔB=3.25×(-2000)=-6500(万元)

即货币供给量M将减少6500万元。
第5章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

一、判断题

1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债权人会受益
而债务人受损。( )

【答案】F

【解析】本题所述条件相当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高于实际的通货膨
胀,则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低,也
就是比实际应该支付的低。

2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如果每年货币供给增长2%,则每年的通货膨胀
率为2%。( )

【答案】F

【解析】根据货币数量理论有:P=MV/Y,则ΔP/P=ΔM/M+ΔV/V-
ΔY/Y,因此通货膨胀率ΔP/P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
ΔM/M,还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ΔV/V和实际国民产出的变动率
ΔY/Y。只有当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国民产出保持不变时,才有每年的
通货膨胀率为2%。
3 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
高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答案】F

【解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
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
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
涨。房东由于成本上升提高房租,这属于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4 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的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是没有成本的。
( )

【答案】F

【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 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
的货币量的扭曲;② 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价格,
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 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
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 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
⑤ 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5 由实际可变因素带来的货币变化的不相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大多
数经济学家认同货币中性的观点,将其作为一种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经
济的好的描述。( )

【答案】T

【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
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经济中货币供给每年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下列关于实际
GDP和通货膨胀的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

A.实际GDP以2%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5%

B.实际GDP以7%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7%

C.实际GDP以2%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9%

D.实际GDP以9%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2%

【答案】A

【解析】由数量方程式MV=PY可知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等于实际GDP
的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率,因此两者之和必须等于7%。

2 只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不同?
( )

A.货币供给以固定速度增长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以固定速度减少

D.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不同
【答案】D

【解析】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别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
与实际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而与货币的供给无关。

3 当经济学家谈及通货膨胀税时,他们指的是( )。

A.在通货膨胀时期生产率的提高

B.作为通货膨胀后果之一的货币价值的下降

C.通货膨胀时期税收趋于上升的现象

D.通货膨胀时期所得税的自动指数化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税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使得货币的
实际价值下降,这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种税。

4 假定经济增长率和产出不变,且数量论和费雪效应均正确,若名义
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2.5%,那么( )。

A.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为2.5%

B.实际利率为8.5%

C.实际利率为2.5%

D.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为6%
【答案】A

【解析】根据数量论可得: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
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2.5%;根据费雪效应可得:实际利
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6%-2.5%=3.5%。

5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 )。

A.名义GDP增加

B.货币流通速度的同幅度增加

C.货币流通速度的同幅度减少

D.实际GDP的同比例增加

【答案】A

【解析】根据交易方程:MV=PY,在短期内,货币的流通速度V保持不
变,那么,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则名义GDP将会同比例增加。

6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8%,实际产出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加快3%,
通货膨胀率约为( )。

A.5%

B.1%

C.4%
D.2%

【答案】C

【解析】根据交易方程MV=PY,可知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8%+3%-7%=4%。

7 如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
且收入水平不变,那么( )。

A.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不变

B.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下降

C.货币需求(M1)将不变

D.货币需求(M1)将下降

【答案】B

【解析】根据费雪方程式V=PY/M可知,货币供给量增加,收入不变的
情况下,货币的流通速度将下降。

8 费雪效应指出( )。

A.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B.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C.实际可变因素受到货币制度深刻的影响
D.以上均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费雪方程i=r+π,通货膨胀率1%的上升引起名义利
率1%的上升,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
应;B项,根据货币数量论MV=PY可知,货币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
膨胀率上升1%;C项,根据古典二分法可知,实际可变因素不受货币政
策的影响。

9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人员

D.离退休人员

【答案】A

【解析】通货膨胀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
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到时偿还的价
值小于未发生通货膨胀前的价值。

10 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因为( )。

A.通货膨胀会降低其购买力
B.持有货币会失去挣得利息的机会

C.债券价格变动较大

D.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下降

【答案】B

【解析】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东
西。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多数超速通货膨胀是从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为其支出进行支付时
开始的

B.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相对价格不能正常反映真实的稀缺程度

C.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不能够对通货膨胀产生稳定的预期

D.超速通货膨胀极大地扭曲了税制,由于征税的时间间隔,在超速通
货膨胀之下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答案】C

【解析】温和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比较长期地以一个稳定的、较低的
速度上涨,且可以预测。因此人们能够对通货膨胀产生稳定的预期。

12 与投资和消费决策有关的利率是( )。
A.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资本资产的市场利率

B.市场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C.市场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

D.市场利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

【答案】C

【解析】与投资和消费决策相关的利率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名义
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三、简答题

1 列出并说明通货膨胀的成本。

答: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
续显著的上涨。

(1)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 鞋底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
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
利。

②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
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
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频繁变动物价的成本。
③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
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
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
场的崩溃。

④ 税收扭曲。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货膨
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企业所得税负担。

⑤ 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方便。

(2)未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 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
进行财富再分配。以长期贷款为例,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事后实际收
益不同于双方所预期的。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债务人获益
而债权人受损;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债权人受益而债务
人受损。

② 会损害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的收入,所
以,工人在本质上是向企业提供贷款: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工人受
到损害。

③ 高变动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和债权人易于受到任意的、而且可能相
当大的财富再分配,从而增加了借贷双方的不确定性。

2 为什么说货币数量方程式不仅是一个会计恒等式,也是一个货币市
场均衡方程式?

答:(1)货币数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量方程式反映出来:
MV=PY。其中,M代表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P代表
价格水平,Y代表实际GDP。可见,上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只要对式
中的四个变量做出如上定义,则等式自然成立。将上式略作变换,可
得:M/P=Y/V。

式中,M/P表示一个经济实际货币的数量。从中看到,在V固定不变的
情况下,一个经济的货币数量与人们的收入有关,即货币数量的多少取
决于人们收入的高低。

(2)用(M/P)d表示人们对经济中实际货币数量的需求,假定人们对货
币的需求只是为了满足交易的需要,那么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M/P)d=kY。

也就是说,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数量是实际收入的一个比例。假定
k为一固定常数,那么,人们对实际货币的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上升而
上升,随着收入的下降而下降。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中实际
货币的数量必须等于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数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等
于货币的需求:M/P=kY。

等式的左边为实际货币的供给量M/P,等式的右边为对实际货币的需求
量kY。如果定义货币流通速度为货币需求函数的一个参数,并假定人
们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收入,会计学意义上的货币数量方程就可以
表达为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均衡方程。

3 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
有何不同?
答:(1)同意。通货膨胀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
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
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不同效应在于: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效
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
导致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
货膨胀率高于签订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
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
通货膨胀率,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
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

4 恶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效率将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恶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

(1)恶性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扭曲,使厂商无法根据价格提供的信号来
决策,造成经济活动的低效率。

(2)恶性通货膨胀使厂商必须经常性地改变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生
因价格改变而发生的菜单成本。

(3)恶性通货膨胀使不确定性提高,引发资源配置向通货膨胀预期有利
的领域倾斜,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4)恶性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货币需求,这会使往返银行的次数增多,
以至于磨掉鞋底,经济学上这种成本被称为“鞋底成本”。

5 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
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答:(1)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
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
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
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

(2)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关系式为PY=MV,按照货币主义自然率假说
的观点,就业量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
的,因此Y与货币数量M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货币流通速度V
在长期中又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因此,货币数量M能影响的只是价格
P以及用货币表示的常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6 为什么通货膨胀有通货膨胀税的说法?它与铸币税是一回事吗?

答:(1)如果货币供给的增加触发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由于通
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势必削弱社会公众手中所持有货币的购买力,引
起一部分货币购买力从社会公众向货币发行者转移,这种转移犹如一种
赋税,因而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2)铸币税指的是政府凭借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而获得的对一部分社会
资源的索取权,铸币税的数额等于所发行的货币面值与其实际发行成本
之间的差额,实际发行成本主要包括纸张成本及印制费等。
通货膨胀税与铸币税不是一回事,只要政府发行货币与发行成本之间存
在差额,则必定存在铸币税;但如果所发行的货币恰好为经济活动所需
要,没有相应出现通货膨胀,则就不存在通货膨胀税;只有在过度发行
货币引致通货膨胀的时候,才会存在通货膨胀税。

7 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何区别?

答:名义利率是指因贷款所产生的以货币支付来衡量的利率,实际利率
是指以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贷款的报酬或成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名
义利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它们一起上升,这种关系称为费雪关
系,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水平之间大致存在这样的关系: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1)在短期,名义利率不能对通货膨胀作完全调整,且国家很可能在制
度上不允许银行对银行存款支付高利息。这样实际利率水平就不再恒
定。把上式重新安排可得到: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有时实际利率可能会非常之高,也可能为负值。

(2)在长期,费雪认为在经济的长期均衡中实际利率大致维持一个固定
的水平,它取决于经济中的一些实物因素,主要是资本生产率。这样,
在长期实际利率近似一个恒定水平,人们按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调
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水平又随着通货膨胀率的调整而变化。
在长期,名义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作完全调整,名义利率将等于没有通
货膨胀时的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8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1)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种解释,主要包括货币数量论、总供给-总需求
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解释。具体而言,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有:

① 货币供给增加。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供
给的迅速增长。

② 需求拉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增
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产生影响,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
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③ 成本推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
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
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
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

④ 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方面的解释: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
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
升。

⑤ 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
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⑥ 政府稳定价格的政策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
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
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
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2)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货币数量大于
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只是供需不平衡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总供给在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或总需求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导致供不
应求,从而导致物价上涨,最终形成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 假定一国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增长16%,货币流通速度增长2%,国民
收入增长11%,名义利率为3%,求实际利率。
∧ ∧ ∧
解:根据费雪交易方程MV=PY可得如下关系式:π=m-y+v。其中,
∧ ∧ ∧
π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y为产量增长率,v为货币流通速度
∧ ∧ ∧
变化率。根据题设有m=0.16,v=0.02,y=0.11,代入上式得:

π=0.16-0.11+0.02=0.07

又根据费雪方程r=i-π,其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根据题设以
及前面的计算结果知π=0.07,i=0.03,于是得实际利率r=-0.04=-
4%。

2 假设经济中物价水平为2,实际GDP为98000亿美元,货币供给量为
2000亿美元。
(1)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多少?

(2)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加到2400亿美元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1)由费雪方程式MV=PY可知,V=PY/M=2×98000/2000=
98,即货币流通速度为98。

(2)由货币数量论可知,货币与物价水平同比例上升或下降。货币供给
量从2000亿美元增加到2400亿美元,增加了20%,同时物价水平也上升
20%,即2×(1+20%)=2.4。

3 假设今年的货币供给是5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而实
际GDP是5万亿美元。请计算:

(1)物价水平是多少?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2)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而每年经济的物品和劳务产量增加
5%。如果美联储想保持货币供给不变,明年的名义GDP和物价水平是
多少?

(3)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联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设定为多
少?

(4)如果美联储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10%,美联储应该把货币供给设定
为多少?

解:(1)根据计算公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实际国内生产
总值,得物价水平为P=10/5=2。

根据交易方程:PY=MV,将P=2,Y=5以及M=0.5代入交易方程,
可得货币流通速度为:

V=PY/M=2×5/0.5=20

(2)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不变,根据交易方程式可知名义GDP不
变。若每年经济的物品和劳务产量增加5%,即实际GDP=5×(1+
0.05)=5.25,根据计算公式: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实际国民
生产总值,得物价水平为P=10/5.25≈1.9。

(3)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即物价水平为2,则根据交易方程有:
M=PY/V=2×5.25/20=0.525。即如果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联储应
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设定为5250亿美元。

(4)若通货膨胀控制在10%,则物价水平为2×(1+0.1)=2.2,则根据
交易方程有:

M=PY/V=2.2×5.25/20=0.5775

即如果美联储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10%,美联储应该把货币供给设定为
5775亿美元。

4 请写出货币的数量方程式,并解释其含义。假设某经济的GDP每年
增长速度为9%,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7%,而名义利率是11%。实际利率
是多少?

解:(1)货币数量方程式为:MV=PY,其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
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产品价格,Y为产量。货币数量方程式说
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
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2)由货币数量方程式MV=PY,有P=MV/Y,即有:ΔP/P=ΔM/M+
ΔV/V-ΔY/Y。一般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有ΔV/V=0,又
ΔM/M=17%,ΔY/Y=9%,则通货膨胀率为:π=ΔP/P=17%-9%=
8%。

由费雪方程式有: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因此实际利率
为:r=i-π=11%-8%=3%。
第6章 开放的经济

一、判断题

1 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总是等于1。( )

【答案】T

【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
量物品。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根据购买力
平价理论,故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1。

2 根据购买力平价的观点,如果1美元在日本能够比在美国买到更多的
物品,那么美元汇率将下降。( )

【答案】T

【解析】在题中所述的情况下,美国必须供给更多的美元以购买日元,
从而导致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

3 债务国一定是净借款国。( )

【答案】F

【解析】债务国可能当前是净贷款国,这就会减小该国的负债规模。
4 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时,它也必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 )

【答案】F

【解析】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则存在贸易逆差,此时的贸易余额小
于0,由此可知,资本净流出小于0,也就是说,外国人购买的本国的资
产大于本国人购买外国的资产。此时,美国人并不一定向外国人购买了
国内资产,但外国人必定向美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5 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名义汇率。( )

【答案】F

【解析】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

6 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 )

【答案】T

【解析】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是国内产生的可用于
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产,这种购
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7 如果一价定律不成立时,购买力平价就不存在。( )
【答案】T

【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是一种传统
的汇率决定理论。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基础。

8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
国商品的进口。( )

【答案】F

【解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一美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人民
币。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商品变得便宜了,所以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
进口。

9 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一单位任意给定货币在所有国家能够购买的
东西是相同的。( )

【答案】T

【解析】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
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国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即真实汇率不会改
变,一单位任意货币在国内和国外能够购买的东西是相同的。

10 各经济系统中,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上净资本流出。( )

【答案】T
【解析】Y=C+I+G+NX,则Y-C-G=S=I+NX,贸易余额等于净
资本流出,因此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加上净资本流出。

11 资本净流出代表了外币兑换市场上的美元供给量。( )

【答案】T

【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
资产之间的差额。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而美元需求
则用于净出口。

12 根据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若美国政府降低了政府预算赤字,
那么美国的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都将减少。( )

【答案】F

【解析】在大型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降低,可贷资金供给增加,
则利率下降,较低的利率增加了资本净流出,鼓励了国内投资。

13 如果美国向日本购买照相机,那么美国的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量都
会减少。( )

【答案】T

【解析】美国进口增加,则贸易余额减少,净出口减少。净资本流出与
贸易余额相等,且同方向变动,因此净资本流出也减少。
14 如果一个利比亚的居民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那他就减少了美国
的净资本流出,而增加了利比亚的净资本流出。( )

【答案】T

【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
资产之间的差额。利比亚居民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则利比亚的资本净流
出增加,相反,对于美国而言,外国人购买美国资产增加,从而资本净
流出减少。

15 若美元的实际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的实际汇率会上升。
( )

【答案】F

【解析】美元的均衡实际汇率是由净出口曲线和储蓄减去投资的垂线决
定的,其中储蓄减去投资的垂线并不取决于实际汇率,因此,当实际汇
率高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的实际汇率必然下降,使得贸易余额等于储
蓄减去投资。

16 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知,按国外产品每单位美国产品衡量的名义汇
率等于国内价格水平除以国外价格水平。( )

【答案】F

【解析】名义汇率等于实际汇率除以价格水平的比率,即e=ε/
(P/P*)。
17 当某国的净资本流出增加时,它使该国的国民储蓄增加。( )

【答案】T

【解析】国民储蓄=国内投资+净资本流出,当资本净流出增加,国内
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国民储蓄增加。

18 净出口等于GDP减去本国对于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

【答案】F

【解析】根据收入恒等式可知:NX=Y-C-I-G。C+I+G不仅包括本
国在国内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也包括在外国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19 货币贬值通常会使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强。( )

【答案】F

【解析】假如国内商品价格和名义汇率上升同一比率,那么货币贬值就
对实际利率没有任何影响。由此可见,商品竞争力不会有任何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欧元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说,如果欧元的汇率上升,那么美元的汇
率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一定,尚需考虑其他因素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上升,说明一单位的欧元可以换到更多的美
元。反过来说就是一单位的美元只能换到更少的欧元,美元对欧元的汇
率下降了。

2 在外汇市场中假设存在以下四种人:① 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
② 向美国慈善机构捐款的外国人;③ 到国外旅游的美国人;④ 获得美
国公司股息的外国人,其中是美元的需求者的是( )。

A.① ②

B.②

C.② ③

D.② ④

【答案】B

【解析】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需要的是外币,是美元的供给者;向
美国慈善机构捐款的外国人需要用美元来捐款,是美元的需求者;到国
外旅游的美国人,是美元的供给者;外国人获得美国公司的股息是以美
元的形式得到的,需要换成本国货币,因此也是美元的供给者。
3 如果在美国,一辆汽车价格上涨5%,当加拿大元贬值时,在加拿
大,进口美国汽车的价格上升( )。

A.低于5%

B.高于5%

C.正好等于5%

D.幅度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当加拿大元贬值时,加拿大进口的外国商品就会变得更加昂
贵,同时又由于该汽车在美国上涨5%,因此进口美国汽车的价格上涨
高于5%。

4 一国的贸易盈余表示该国( )。

A.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盈余

B.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赤字

C.消费低于产出且净出口盈余

D.消费低于产出且净出口赤字

【答案】C

【解析】贸易盈余表示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其发生在本国支出低于本
国产出的情况下。

5 当实际汇率保持不变时,如果外国相对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 )。

A.本国货币将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了

B.本国货币将相对于他国货币升值了

C.两国的相对物价比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外国通货膨胀率比本国高,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相对下降,在实
际汇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本国货币升值了。

6 若外国人士决定提取他们过去借给美国的资金,那么可能带来下列
哪一项结果?( )

A.美国的净出口将上升

B.美国的储蓄将上升

C.美国的国内投资将上升

D.美国的进口将上升

【答案】A
【解析】外国人提取借给美国的资金,那么对于美国来说资金外流,由S
-I=NX可知,美国的I将减少,那么美国的净出口将上升。

7 美国将机器买到南非并付给他们南非币( )。

A.由于美国得到国外资产,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B.由于美国得到国外资产,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减少

C.由于美国卖出资产货物,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D.由于美国卖出国外货物,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减少

【答案】A

【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
资产之间的差额。美国购买南非的资产,使得美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增加,从而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8 假定一台型号相同的电脑(或者其他任何商品)在美国需要花费
5000美元,在德国需要花费20000马克,若名义汇率为2美元等于1马
克,那么美元的实际汇率(即一台美国电脑能够换得的德国电脑的数
量)等于( )。

A.8

B.4

C.2
D.0.125

【答案】D

【解析】假设P为本国产品价格,P*为外国产品价格,e为名义汇率,则
实际汇率为:ε=e×P/P*=1/2×5000/20000=0.125。

9 如果在以下的几个月中美国的通货膨胀高于其他国家,汇率以1美元
兑换多少国外货币计算或者按美国商品能够换得多少国外商品计算,根
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可得( )。

A.只有名义汇率贬值

B.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都增值

C.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都贬值

D.只有实际汇率增值

【答案】A

【解析】ε=e×P/P*,如果一国相对于美国而言通货膨胀较低,随着时间
的推移,1美元能够买到的该国通货将减少,名义汇率贬值。因为各国
的价格未知,所以实际利率无法确定。

10 资本净流出等于( )。

A.国民储蓄减去贸易余额
B.国内投资加上国民储蓄

C.国民储蓄减去国内投资

D.国内投资减去国民储蓄

【答案】C

【解析】由公式X-M=CF=S-I可知,S=CF+I,即开放经济的国民
储蓄S用于两个方面:国内投资I及资本净流出CF。

11 在开放经济下,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的关系是( )。

A.国外净投资大于贸易余额

B.国外净投资小于贸易余额

C.国外净投资等于贸易余额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国外净投资又称资本净流出,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得,资
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即S-I=NX。当一国把物品或劳务出售
给另一国时,另一国要用一些资产来为这些物品或劳务进行支付。这种
资产的价值等于所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12 下列哪一项必然使得国民储蓄增长?( )
A.国内投资量和净资本流出量都增加

B.国内投资量增加,净资本流出量减少

C.国内投资量减少,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D.净出口量减少,国内投资量不变

【答案】A

【解析】国民储蓄=国内投资+净资本流出,当国内投资量和净资本流
出量都增加,则国民储蓄增长。

13 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外币兑换市场中,资本净流出量代
表了下列哪一项的本币数量?( )

A.为购买本国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而需要

B.为进口外国商品和劳务而需要

C.为国内销售商品而提供

D.为购买国外商品而提供

【答案】B

【解析】由S-I=NX可知,净资本流出等于净出口,所以净资本流出量
代表了为进口外国商品和劳务而需要。

14 一家美国公司从新西兰用美元购买苹果,然后这家新西兰公司用这
笔钱再从美国购买包装设备,以下哪一项将增加?( )

A.新西兰的净资本流出和新西兰的净出口量

B.只有新西兰的净出口量

C.只有新西兰的净资本流出量

D.都不增加

【答案】D

【解析】净出口量等于出口减去进口,新西兰出口苹果,进口包装设
备,两者抵消,净出口不变;净资本流出等于净出口量,从而也不发生
改变。

15 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支出增加( )。

A.使得美国的GDP受到与日元贬值一样的影响

B.会使美国的GDP和日本的GDP增加一样多

C.会使美国的GDP比日本的GDP增加地少

D.会导致美国GDP下降

【答案】D

【解析】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支出增加使得进口增加,那么,净出口减
小,即NX减小,由Y=C+I+G+NX可知,会导致美国GDP下降。
16 净出口等于GDP减去本国对于( )的支出。

A.本国产品和服务

B.本国产品和服务减去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C.所有产品和服务加上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D.所有产品和服务

【答案】D

【解析】由开放经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该恒等式
说明国内产出GDP由国内的总支出C+I+G和净出口NX所组成,通过移
项可得NX=GDP-(C+I+G)。

17 假定美国对汽车设置了进口配额,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中,
该配额使得( )。

A.美国的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美国的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外币兑换市场中的美元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外币兑换市场中的美元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在任何一个既定的实际汇率下,配额使得进口减少,净出口增
加,因此外币兑换市场中对美元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外币兑换市场中的
美元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18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消费只依赖于可支配收入,投资只依赖于
实际利率水平,政府试图通过提高税收和进口商品的关税来增加收入,
这两种措施将( )。

A.增加净出口,导致汇率升值

B.减少净出口,导致汇率升值

C.可能增加净出口和使汇率升值或者降低净出口且同时使汇率贬值

D.增加净出口,但是可能使汇率升值或者可能使汇率贬值

【答案】D

【解析】提高税收增加了国民储蓄,使得S-I向右移动,这倾向于增加
净出口和降低汇率;增加关税使净出口增加,表现为净出口曲线向右移
动,这倾向于增加净出口和提高汇率。因此净出口一定是增加的,而汇
率升高还是降低则是不确定的。

19 若美国对法国的葡萄酒设置了进口配额,那么美国的净出口将
( )。

A.增加,美元实际汇率上升,美国国产葡萄酒的国内销售将上升

B.不变,美元实际汇率上升,美国国产葡萄酒的国内销售将上升

C.不变,美元将贬值,美国国产葡萄酒的国内销售将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进口配额使得美国进口减少,而净出口增加,净出口曲线向外
移动,资本净流出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汇率上升。同时,美国市场上的
葡萄酒的供给减少,要满足实行进口配额以前的需求,则国产葡萄酒的
销售必然会增加。

20 假设某些大规模的经济体决定通过投资税收抵免来补贴投资,那
么,本国(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将( )。

A.下降,净出口会上升

B.上升,净出口会下降

C.和净出口同时下降

D.和净出口同时上升

【答案】A

【解析】当国外企业获得投资抵免的税收优惠时,国外投资曲线向外移
动,投资增加。由于是大规模经济体的投资需求的增加,所以世界利率
将会上升。世界利率升高,使得小型开放经济的国内利率升高,则本国
的投资减少,在既定的国民储蓄的条件下,将会出现S-I的右移,即资
本净流出增加。资本净流出的增加将导致实际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
21 在开放经济下,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的关系是( )。

A.国外净投资大于贸易余额

B.国外净投资小于贸易余额

C.国外净投资等于贸易余额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得到Y-C-I-G=
NX,其中等式左边代表国外净投资,右边代表贸易余额。

22 考虑以下小型开放经济的数据:GDP=1000,C=700,G=150,I
=250-10r*。如果世界利率为5%,那么小型开放经济的净出口为
( )。

A.50

B.-50

C.150

D.-150

【答案】B

【解析】当世界利率为5%时,国内投资为200。由于国内总支出为消
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所以国内总支出为700+200+150=1050,
而国内总产出为1000,所以净出口为NX=GDP-(C+I+G)=-50。

23 假设一辆自行车在美国卖300美元而在英国卖150英镑。如果购买力
平价成立,那么名义汇率是( )。

A.0.5

B.1

C.2

D.2.5

【答案】A

【解析】名义汇率定义为一美元可以兑换多少英镑。如果购买力平价成
立,那么人们可以用一辆美国自行车去交换一辆英国自行车。所以300
美元乘以名义汇率应该等于150英镑,这样一美元可以兑换0.5英镑,名
义汇率为0.5。

24 当实际汇率保持不变时,如果外国相对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国货币将( )。

A.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了

B.相对于他国货币升值了

C.两国的相对物价比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由于ε=e×P/P*,则名义汇率e的百分比变动=名义汇率ε的百分
比变动+(π*-π),实际汇率不变,且π*-π>0,则名义汇率变动率
大于0,即本国货币相当于他国货币升值。

25 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外币兑换市场中的美元需求量
( )。

A.取决于实际汇率,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量取决于实际利率

B.取决于实际利率,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量取决于实际利率

C.和外币兑换市场的美元供给量都取决于实际汇率

D.和外币兑换市场的美元供给量都取决于实际利率

【答案】A

【解析】外汇市场上的美元需求量用于净出口,美元供给来自资本净流
出,因为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因此美元需求量取决于实际汇率;
而资本净流出等于储蓄减去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因此外汇市场上
的美元供给量取决于实际利率。

26 在世界利率不变时,如果国内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增加
购买G或者减少税收T,那么小型开放经济将会出现( )。
A.贸易盈余减少甚至出现贸易赤字

B.贸易赤字减少

C.贸易盈余增多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当国内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内储蓄减少,资本净流出减
少。所以实际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贸易盈余减少甚至出现贸易赤
字。

27 假设某开放经济体系(小国)决定通过投资税抵免来补贴投资,则
( )。

A.本国实际汇率将下降,净出口会上升

B.本国实际汇率将上升,净出口会下降

C.本国实际汇率将和净出口同时下降

D.本国实际汇率将和净出口同时上升

【答案】B

【解析】NX(e)=Y-C(Y-T)-I(r*)-G,由于投资税抵免补贴
投资,那么刺激了投资的增加,所以净出口会下降。由于S-I=NX下
降,即资本净流出减少,这将导致实际汇率上升。
28 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则1美元能( )。

A.在国外买到比在国内更多地商品

B.在国外买到和在国内一样多的商品

C.在国外买到比在本国更少的商品

D.不能得到以上结论

【答案】B

【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
量的物品。如果一价定律成立,那么实际汇率恒等于1,名义汇率的所
有变动都源于两国之间物价水平的变动。由于名义汇率取决于物价水
平,它也就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或者说,购买力平价认为商品
在任何一处的价格都应相等。

29 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哪一项会导致贸易赤字?( )

A.储蓄减少同时投资不增加

B.投资增加同时储蓄不减少

C.储蓄减少同时投资增加

D.储蓄既不减少投资也不增加

【答案】C
【解析】贸易赤字:S-I=NX<0,当储蓄减少,投资增加,贸易余额
最有可能小于零。

30 假设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2%,若美元
对英镑的名义汇率升值了3%,那么美元对英镑的实际汇率升值了
( )。

A.1%

B.13%

C.15%

D.25%

【答案】A

【解析】由ε=e×P/P*可以得到:实际汇率ε变动的百分比=名义汇率e变
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3%+10%-12%=
1%。

31 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 )。

A.该国是资本输入国

B.该国储蓄能支持本国的国内投资

C.该国储蓄能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
D.以上都对

【答案】A

【解析】由NX=S-I<0可知,该国的储蓄小于投资,该国必须通过从
国外借贷来融资,资产净流出是负的,资本流入该国。

三、简答题

1 简述储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

答:储蓄、投资和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
上资本净流出。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Y)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
(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Y=C+I+G+NX。

由于国民储蓄是在支付了现期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剩下的国民收入,因
此国民储蓄(S)等于(Y-C-G)。整理上式,得出:

Y-C-G=I+NX

S=I+NX

又由于净出口(NX)必然等于资本净流出(NCO),原因在于这个等
式一方的每一次交易也必然完全等量地影响另一方。所以,可以把上式
改写为:S=I+NCO。

这个式子表明,一国的储蓄必然等于其国内投资加资本净流出。可以看
出,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储蓄有两种用途: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出。
2 请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与含义。

答: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
家买到等量物品,即所有货币的一单位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实际
价值。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总是等于1。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

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一价定律,即在所有地方同一种物品
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获得未被得到的利润的机会。这种
逻辑可以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
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这就是说,一美元在美国和日本能购买的物品量
必然相等,而一日元在日本和美国能购买的物品量也必然相等。实际
上,这种理论的名称就恰当地描述了它的内容,平价意味着平等,而购
买力是指货币的价值。购买力平价认为,所有货币的一单位在每个国家
都应该有相同的价值。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汇率的含义是,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
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假设P是本国一篮子物品的价格,P*是一篮子
外国物品的价格(用外币衡量),而e是名义汇率,有1/P=e/P*。该式
可变为:1=e×P/P*。

式子的左边是一个常量,右边是真实汇率。因此,如果1单位本币的购
买力在国内与国外总是相同的,那么,真实汇率——国内与国外物品的
相对价格——就不会变。为了说明这种分析对名义汇率的含义,可以整
理上式以解出名义汇率:e=P*/P。
这种理论的关键含义是,当物价水平变动时,名义汇率也变动。

3 什么是资本净流出和贸易余额?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国外净投资是指等式中的(S-I):即国内储蓄超出国内投
资的部分。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因为投资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借贷,
所以国内储蓄未必等于国内投资。贸易差额是指等式中的(NX):它
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2)将对外贸易纳入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并加以整理,可以得到:S-I
=NX。

这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显示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S
-I)与物品和劳务的国际间流动(NX)之间的关系。

因此,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
(S-I)与物品和劳务的国际间流动(NX)只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
面。

4 简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
口四个部分组成:

Y=C+I+G+(X-M)

其中,X为一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M为一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
和;(X-M)为净出口,通常用CA表示。CA也表示经常账户的余
额,反映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情况。如果CA大于零,即一国商品
和服务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顺差;如果CA小于零,即一
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小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逆差。

(2)根据封闭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可以相应的推导出开放条
件下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Y-C-G=I+CA

即:S=I+CA。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投资和储蓄并不必然相等。当本国的储蓄不
足以支持本国投资的时候,经常项目会产生赤字从而通过产品和服务的
净进口以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相反,如果国内的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
要时,则可以通过净出口,并且将获得的外汇收入投资于海外而形成本
国的海外债权。

5 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答: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1)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净出口的变动。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本国的汇
率上升,货币贬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具有价
格竞争优势。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升高,不利于销售,从而
使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额相应增加。反之,如果本国的汇
率下降,货币升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使出口
困难;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有利于促进销售,使进口
增加,从而净出口额相应减少。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净出口变动亦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如果本国的
净出口额增加,将使外国资金流入额增加,外汇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
少,外汇汇率就会下降,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如果本国的净出口减
少,将使国际资金净流出额增加,外汇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外汇
汇率就会上升,使本国货币贬值。

6 解释决定长期中汇率变动的购买力平价说。请指出是否在某些情况
下,购买力平价说不成立。

答:(1)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汇率的变动主要反映了两国通货膨胀
率的不同。这个理论在长期中非常有说服力,尤其对于通货膨胀率很高
且是由货币增长的变化引起时的情况。

(2)购买力平价不成立的情况:① 在短期中,由于汇率比物价水平的变
化要快,所以甚至是货币扰动都将影响到国外竞争力;② 当实际的扰动
发生时,由于调整将会影响到贸易方式,所以购买力平价说将不再有
效。这种实际扰动的例子包括:科技的变化、出口需求的转换或不同国
家潜在产出的改变等。

四、计算题

1 假设美国第一年的价格水平(百分比)P1=100,外国(英国)的价
格水平P1f=100,它们第二年的价格水平分别为P2=180,P2f=130,汇
率最初是1英镑∶2美元。

(1)如果第1~2年间没有实质性失调,第二年的汇率是多少?
(2)如果实际汇率(ePf/P)在第1~2年间下降50%,第二年的汇率为多
少?

解:(1)由题意,第一年的实际汇率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1f/P1
=2×100/100=2,即实际汇率也是1英镑∶2美元。

由于第1~2年间没有实质性失调,故保持原实际汇率水平,则第二年的
名义汇率e2为:

e2=实际汇率×P2/P2f=2×180/130≈2.77,即1英镑∶2.77美元。

(2)如果第二年的实际汇率下降50%,则第二年的实际汇率为:

第二年的实际汇率=第一年的实际汇率×(1-50%)=2×(1-50%)
=1

则第二年的名义汇率为:e2=实际汇率×P2/P2f=1×180/130≈1.38,即1英
镑∶1.38美元。

2 设一个经济由下述关系描述:

Y=C+I+G+NX

Y=5000

G=1000

T=1000

C=250+0.75(Y-T)
I=1000-50i

NX=500-500R

i=i*=5(%)

(1)求该经济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值。

(2)假设G增加到1250,解出新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
的值。

(3)现在假定世界市场利率从5%上升至10%,求储蓄、投资、贸易差额
以及均衡汇率,并解释你的结果。

解:(1)消费为:C=250+0.75(Y-T)=250+0.75×(5000-
1000)=3250;

储蓄为:S=Y-C-G=5000-3250-1000=750;

投资为:I=1000-50i=1000-50×5=750;

由Y=C+I+G+NX,可得贸易余额为:NX=Y-C-I-G=5000-
3250-750-1000=0;

由NX=500-500R=0,可得均衡汇率为:R=1。

(2)当G增加到1250,此时有:

消费为:C=3250;

储蓄:S=Y-C-G=5000-3250-1250=500;

投资:I=750;
贸易余额为:NX=Y-C-I-G=5000-3250-750-1250=-250;

由NX=500-500R=-250,可得均衡汇率为:R=1.5。

(3)若世界市场利率从5%上升到10%,此时:

储蓄不变:S=750;

投资为:I=1000-50i=1000-50×10=500;

由Y=C+I+G+NX,可得贸易余额为:

NX=Y-C-I-G=5000-3250-500-1000=250

由NX=500-500R=250,可得均衡汇率为:R=0.5。

与(1)相比,利率的提高导致了投资的减少,但是储蓄没有变化,为
保持市场均衡,需要使资本流出。而通过贸易顺差可以使资本流出,也
就是净出口增加,而净出口的增加需要降低汇率。

3 假定投资和储蓄是由下列等式所确定的:I=50-100r和S=400r。

(1)如果经济是封闭的,那么利率、储蓄、投资和经常项目的均衡水平
是多少?

(2)如果该国是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且国际利率为8%,那么,(1)的
答案会作何变化?如果利率升至12%,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3)如果投资函数变为I=70-100r,那么(1)和(2)的答案有什么变
化?
解:(1)根据已知条件I=50-100r,S=400r,及封闭经济的I=S,
得:50-100r=400r。

即r=10%。封闭经济的贸易差额为零。

(2)若r′=8%,则根据上面三个等式可得:S′=32,I′=42,CA′=S′-I′
=-10。

若r″=12%,则S″=48,I″=38,新贸易差额:S″-I″=10。

(3)若I=70-100r,重新解(1)和(2)得:r=14%,I=S=56,CA
=0。

r′=8%,I′=62,S′=32,CA′=-30

r″=12%,I″=58,S″=48,新贸易差额-10。
第7章 失 业

一、判断题

1 失业保障是一种政府政策,这种政策尽管保护了工人的收入,但也
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

【答案】T

【解析】失业保障是政府对失业人群的一种补助,使得工人在失业期间
仍然能维持基本生活,但这也使得工人寻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失业工
人变得不再迫切的去寻找工作,从而使得摩擦性失业人数增加。

2 效率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

【答案】F

【解析】效率工资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
的工资,激励与薪酬制度是效率工资存在的原因。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的是劳动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3 没有寻找工作的全日制学生属于失业者。( )

【答案】F

【解析】没有找工作的全日制学生不是劳动力,因此不属于失业者。
4 自然失业率不受政策变动的影响。( )

【答案】F

【解析】自然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市场结构有关系,从而政策的
变动,比如更加严厉的反垄断法规或者更加慷慨的失业保险金计划的通
过,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

5 失业保险可以降低失业率,因为它可以帮助工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 )

【答案】F

【解析】失业保险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找到工作,失业保险的存在
会使处于失业中的人们并不那么急切地去找工作,从而可能会增加摩擦
性失业。

6 由于怀孕待产,自愿失业在家,属于自愿性失业。( )

【答案】F

【解析】由于工资低、工种不合兴趣等原因而不愿就业,宁愿失业的情
况,属于自愿性失业,怀孕待产属于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
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7 在美国,针对非法劳工加强执法可以使实际工资上涨。( )
【答案】T

【解析】劳动力供给曲线将会向左上方移动,在更高的实际工资处达到
新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顺周期的涨价假设。

8 健康的提升增加了老龄化人数,并趋于增加失业率。( )

【答案】F

【解析】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增加劳动力和寻找工作的人口,老
龄化的过程将减少就业参与率但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的增加。

9 因为工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存在摩擦性
失业。( )

【答案】T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是劳
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

10 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这属于周期性失业。( )

【答案】F

【解析】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
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一般由经济结构变化
所引起。因此题中所述属于结构性失业。

11 在一个经济中政府通过制定50元/小时的最低工资,那么所有以前
其工资低于50元/小时的工人都将看到他们的工资上涨。( )

【答案】F

【解析】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失业率,使得部
分缺乏经验的工人失去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工人的工资都会上涨。

二、单项选择题

1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的是( )。

A.成年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比率

B.成年人就业比率

C.劳动力就业比率

D.劳动力就业比率与失业比率之和

【答案】A

【解析】劳动力参与率=成年劳动力÷成年人口,其中成年劳动力=就业
者+失业者,学生、婴幼儿、残疾人、退休者、丧失信心的工人等均不
算作成年劳动力。
2 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所造成的失业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技术性失业

【答案】C

【解析】失业可分成以下几类:①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完
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导致的失业;② 结构性失业是因
为产业结构的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失业,其特点是,经济中既有失业的人
口也有职位空缺,但是,这些失业的人口不能胜任空缺的职位;③ 自愿
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觉得目前的工资比他预期得要低,或者工人所要求的
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④ 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
业,技术的进步造成生产中的技术密集度提高,技术替代工人的劳动,
造成劳动者相对过剩所引起的失业。

3 失业保障计划增加了( )。

A.摩擦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青少年的失业
D.周期性失业

【答案】A

【解析】失业保障计划减少了失业者的生活困难,从而使他们用更长的
时间去寻找工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本题还应该注意到青少年失业一
般是因为最低工资法,而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则是与经济周期相关
的一种失业。

4 关于摩擦性失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性失业是在经济正常运行时会存在的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失业
现象

B.企业间劳动供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C.政府的失业保障政策有助于降低摩擦性失业,从而降低自然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在长期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所以应努力降低摩擦性失
业,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答案】B

【解析】A项,在经济正常运行时也会存在的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失业
现象属于结构性失业,这是由工资黏性和工作限额引起的失业;C项,
失业保障通过减缓失业者的经济困难而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并提
高了自然失业率;D项,摩擦性失业是短期的,因此它的心理成本和直
接经济损失非常小,寻找工作的过程最终使工人和工作更为匹配,所以
摩擦性失业在长期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5 若纺织业工人由于纺织产品积压而失业,则上述纺织业工人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答案】B

【解析】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
起的失业,一般由经济结构变化所引起。题中就是结构变化引起的结构
性失业。

6 假设一国劳动力市场初始的离职率(s)为0.01,失业人口就业率为
0.19,2006年该国政府推出再就业工程,将失业人员的就业率提高到
0.24,请问,该政策对该国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失业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 )

A.自然失业率将保持不变

B.自然失业率将提高0.02

C.自然失业率将下降0.02

D.自然失业率将下降0.01
【答案】D

【解析】自然失业率U/L=s/(s+f),初始失业人口就业率为f1=0.19,
2006年失业人口就业率为f2=0.24,初始的离职率为s=0.01,求得原来
的失业率为0.01/(0.01+0.19)=0.05,而2006年失业率=0.01/(0.01+
0.24)=0.04,所以失业率降低0.01。

7 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失业指( )。

A.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工作

B.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际产量

C.失业统计中的失业人数大于0

D.上述各项都不准确

【答案】D

【解析】A项,失业指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却得不到工作的情况,它必须
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正在寻找工作;B项,效率
工资、政府最低工资法以及工会和集体议价导致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
际产量,这些都使得工资的水平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上,不符合失业的概
念;C项,失业统计中的失业人数事实上包含了很多没有就业愿望也没
在寻找工作的人,也会有部分人实际上已找到工作了,因为统计工作不
可能随时随地精确调整,尤其是对一个经济体系整体而言,是不符合实
际情况的。
8 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

【答案】D

【解析】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
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
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始终不
变的,也不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而是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
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
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9 关于自然失业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失业率不受政策变动的影响

B.稳定状态的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就职率,离职率越高失业率越
高;就职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C.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答案】B
【解析】在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U/L=s/(s+f),s代表离职率,f代
表就职率。离职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就职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10 如果失业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那么经济中找到工作的人必须等于
( )。

A.失业者人数

B.离开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数

C.寻找工作的人数

D.离开劳动力的人数

【答案】B

【解析】如果要使经济中的失业率保持不变,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那么应满足:fU=sE。

11 下面哪种政策减少了摩擦性失业?( )

A.企业税的减少

B.失业保障政策的启动

C.最低工资的增加

D.政府培训计划
【答案】D

【解析】政府就业机构发布工作空缺信息、公共资金出资的再培训计划
等项目都成功地提高了入职率,降低了自然失业率,从而减少了摩擦性
失业。

12 测量得到的失业率可能比实际的失业率低是因为( )。

A.测量的失业率不包括摩擦性失业

B.丧失信心的工人被算在劳动力之外

C.一些不努力寻找工作的人被算为失业者

D.测量的失业率不包括青年的失业

【答案】B

【解析】一些人可能想工作,但在不成功的寻找之后也放弃了找工作。
这些丧失信心的工人被算在劳动力之外,并不反映在失业统计上。失业
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因此实际失业率高于测量得到的失业率。

13 关于结构性失业所导致的工资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资刚性就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工资的现

B.刚性的实际工资使得劳动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从而提高了就职
率,降低了失业率
C.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实力等都会影响到工资刚性状况

D.由于效率工资的存在,一些雇主向其工人支付了更高的工资,导致
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从而降低了就职率,并增加了结构性失业

【答案】B

【解析】工资刚性是指当实际工资高于供求均衡水平时,劳动的供给量
大于需求量。企业必须以某种方法在工人中用配额分配稀缺的工作岗
位。实际工资刚性降低了就职率,从而提高了失业率。

三、简答题

1 自然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1)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
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
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
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
存在替代关系。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
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
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生产力的
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
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 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
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 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
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
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
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 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
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
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
作而被淘汰。

④ 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
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⑤ 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
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
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2 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
量?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其可
以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

(1)摩擦性失业通常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由于一国的不
同地区生产不同的物品,所以一个地区的就业增加,另一个地区的就业
可能减少。部门转移(各行业或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动)以及同部
门内部的竞争,工人重新找到工作需要时间,经济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因此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
(2)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寻找工作,减少摩擦性失业:

① 通过政府管理的就业机构,这种机构发布有关工作空位的信息。

② 通过公共培训计划,使处于衰落行业的工人易于转移到增长行业中,
并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脱贫。

3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
分析如下: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
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
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
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当某些部门
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
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
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
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
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
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
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
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
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4 失业、就业和不再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失
业通常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在统计失业人口
时,必须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失业的人口,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
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如退
休工人、学生、家庭主妇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
他们不再工作。

就业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等原因暂时脱
离工作岗位的人不能算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再工作的人中。

5 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为什么?

答:摩擦性失业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因为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是不
同的。

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
择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才决定是否就业。

摩擦性失业并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
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
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
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
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
引起劳动力在各行业间的调整,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
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劳动力暂时地失业。摩擦性失业在
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增大。

6 简述解释工资刚性的各种理论。

答:工资刚性即货币工资确定后的不易变动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
资水平一经确定,由于人们对收入的高期望值和工资决定企业、劳动者
双方利益,使之难于向下浮动。工资刚性所体现的是工资易升不易降,
易增不易减的特点。

(1)最低工资限制。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法律使企业不能降低工资,最
低工资限制使得非熟练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的失业率增加。

(2)工人集体谈判。工资刚性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会的垄断力量。在美
国,1/5的工人属于工会,在欧洲,工会的力量则更为强大。工会工人
的工资不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决定,而是由工会的谈判力量决定
的。工资谈判的最后协议往往规定了高于市场的均衡水平的工资,而让
企业去决定所雇用工人的人数。通过工会谈判而得到的高工资还将进一
步提高非工会组织工人的工资。支持工会集体谈判导致工资刚性的重要
论据是,欧洲的工资比美国的工资有更明显的刚性。

(3)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
给工人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更高的工资,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
得更多的利润。效率工资理论主张高工资将导致高效率。
7 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答:(1)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工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有很大的相关性,高工
资使工人效率更高。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

① 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营养。多给工
人工资,工人才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
高。

② 第二种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
性。工人由于许多原因离职——接受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
或者迁移到其他地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留在企业的激
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离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雇佣和培
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

③ 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
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
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素质员工。

④ 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这种理论
认为,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而且雇员会自我决定是
否努力工作。雇员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并冒被解雇的
风险,这里引起了工人的道德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高工资提高工人的努
力程度,进而提高工人效率。

虽然这四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由于企业
向内部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效的运行,所以企业发现使工资高于供
求均衡的水平是有利的。
(2)效率工资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按照效率工资理论,企业为了生产效率,不得不向员工支付高工资,而
且不能随意削减。结果,在遭受经济冲击时,为了不影响工人的生产效
率,企业可能会保持工资不变,但由此导致的工资刚性会加剧经济波
动。

8 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
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答:(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
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
失业率。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
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
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2)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由于
信息的不畅达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处于寻找工作状态中的
人。结构性失业指,由于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对于我国来
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
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
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

(3)为降低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
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
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
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
设。

② 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
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
少结构性失业。

③ 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
系。

四、计算题

1 设某经济体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
在寻找工作,0.6亿人没工作也没在找工作。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

解:(1)由题意可知,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
1.3。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1.3÷1.9×100%=68.4%。

(3)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0.1÷1.3×100%=7.69%。
2 根据下述信息来计算失业率。假定有两个主要群体,成年人和儿
童,成年人又分为男人和女人两部分。儿童占劳动力的10%,成年人占
90%。成年人劳动力的35%由妇女组成。再假定这些群体各自的失业率
分别如下:儿童19%,男人7%,妇女6%。

(1)计算总失业率。

(2)如果儿童占劳动力的比例由10%上升到15%,情况将怎样?这将如
何影响总失业率?

解:(1)计算总失业率可以将这些不同群体按照各自占劳动力的份额
衡量的失业率加总而得。问题中的数据表明,劳动力的10%由儿童组
成。成年人劳动力(其余90%)被分为35%的妇女和65%的男人两部
分。因此,总失业率为:u=0.1×0.19+0.9×(0.35×0.06+0.65×0.07)=
7.9%。

(2)如果劳动力中儿童所占比例上升到15%,那么总失业率变为:u=
0.15×0.19+0.85×(0.35×0.06+0.65×0.07)=8.5%。

3 假定某国自然失业率u=6%,实际失业率u=9%,计算该国经济遭
受的产出损失(假定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产量下降3%)。假定该国
的潜在产量为1.6万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s=10%,如何达到充分就
业目标?

解: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产量下降3%。
_
由u-u=9%-6%=3%可知,该国产量将下降3×3%=9%。
又知充分就业产量为1.6万亿,1.6×0.09=0.144(万亿美元),即经济损
失为0.144万亿美元。

支出乘数α=1/(1-c)=1/s=1/0.1=10,若要达到充分就业目标,则
必须增加支出(E)。

产量增加量等于支出增加量与乘数的乘积,即ΔE×K=ΔY,由此得到:

ΔE=ΔY/K=0.144/10=144(亿美元)

即支出应增加144亿美元。

4 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需求Nd=175-
12.5W/P;劳动力供给Ns=70+5W。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水平会持续
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于1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为1;
名义工资为6元;实际工资为6元;就业量为100。试问:

(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
1.10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使总
供给曲线左移,总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
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

(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解:(1)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有Nd=Ns,即有:175-
12.5W/1.1=70+5W。
均衡时:W=6.42,N=102.08。

这就是说,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均衡就业量从100增加到102.08单
位,名义工资从6美元上升到6.42美元;实际工资从6美元下降到5.84美
元(6.42÷1.1=5.84)。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有:175-
12.5W/1.15=70+5W/1.1。

均衡时可得:W=6.81,N=101。

这样,均衡就业量就从102单位下降到101单位;名义工资从6.42美元上
升到6.81美元;实际工资从5.84美元上升到5.92美元。

(3)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总产出为1000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
均衡就业为100单位。如果现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低于6美
元、实际就业超过100单位时,工人都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最终,
在长期,实际产出会回到1000美元,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也恢复到100单
位和6美元的水平。

(4)只要工人不预期原来的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那么,面对价格水平
的上升就不会立即反映到名义工资的上升中。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就会促使更多工人就业,使实际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
第8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

一、判断题

1 其他条件相同,低收入国家增加一单位资本很可能比高收入国家增
加的收入多。( )

【答案】T

【解析】在资本存量较低时,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大于折旧所用掉的资
本,因此低收入国家收入增加相对更多。这是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
必然结果。

2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无论经济开始时处在什么位置,最终它都将调
整至稳态。( )

【答案】T

【解析】假定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低于稳态,那么其投资水平大于折旧
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将一直上升到稳定状态为止。当经济的
初始资本水平高于稳态,那么投资小于折旧,资本的磨损快于更替,资
本存量将一直减少到稳态水平为止。

3 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人均资本或者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不增不减的
稳态资本存量。( )

【答案】F

【解析】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使得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水
平。

4 在不考虑人口和技术变动的索洛模型中,稳态即意味着sy=δk。
( )

【答案】T

【解析】稳态下,Δk=i-δk=sy-δk=0,因此sy=δk。

5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
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虽然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
者。( )

【答案】T

【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
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
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
未必高于后者。

6 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二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
【答案】F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边际报酬递减,则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二阶
导数必然小于零。

7 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
稳定状态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达到新的稳定。
( )

【答案】F

【解析】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则f″(k)>0,可能存在一种情况
即实际投资始终大于持平投资,人均资本存量将不断增大,经济没有稳
定状态。

8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中国的稳态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美国的稳态人
均收入增长率。( )

【答案】F

【解析】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虽然中国的储蓄率高于美国,但这仅
影响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不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因此
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美国。

9 某国人民受到一种新型文化的影响,突然之间变得非常节俭。从长
期来看,人均生活水平将提高。( )
【答案】F

【解析】人均生活水平是由人均消费量来衡量的,人均消费c=(1-s)
f(k)。储蓄率的提高对人均消费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① 储蓄
率提高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产出f(k),这有助于提高人均消
费水平;② 储蓄率提高使得1-s变小,这实际上是由于更高的人均资本
存量带来更高的折旧,从而要求更高的人均投资所引起的,而人均投资
的增加必然是以减少人均消费为代价的。最终人均消费的变动方向取决
于人均产出f(k)和1-s的变动幅度,因此人均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
也有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

10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储蓄率的提高可能导致实际总产出的增长率的
永久性上升。( )

【答案】F

【解析】储蓄率的提高增加了人均投资,引起人均资本存量增加,使得
稳态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经济一旦达
到新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是不变的,从而人均产出也是不变的。
储蓄率的提高并不能使实际总产出的增长率永久性上升,储蓄不是经济
长久增长的源泉。

11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ΔY/Y=ΔN/N=
ΔK/K(Y:产量;N:劳动;K:资本)。( )

【答案】T
【解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不变,因
此总资本和总产出与劳动的增长率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

1 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的贡献为0.25,劳动的贡献
为0.75,那么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 )。

A.Y/N

B.3Y/(4N)

C.3N/4

D.3N/(4Y)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生产函数为:Y=N0.75K0.25。劳动的边际产品为:

MPN=0.75N-0.25K0.25=3/4(K/N)0.25=(3/4)×(Y/N)

2 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的贡献都是1/2。如
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0,劳动和资本各增加2%,那么( )。

A.产出会增加4%,资本的边际产出为Y/K

B.产出会增加2%,资本的边际产出为Y/(2K)

C.产出会增加2%,劳动的边际产出为2Y/N
D.产出会增加1%,劳动的边际产出为2Y/K

【答案】B

【解析】ΔY/Y=αΔN/N+βΔK/K+ΔA/A=(2%+2%)/2=2%;有生产
函数为:Y=L1/2K1/2,则资本的边际产出为:MPK=L1/2K-1/2/2=Y/
(2K)。

3 假设一个边际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劳动对收入的贡献是0.7,资本
的贡献是0.3。如果劳动增加4%且资本增加3%,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
下,( )年后产出才会翻倍。

A.7

B.10

C.19

D.23

【答案】C

【解析】年人均收入增长率为:0.7×4%+0.3×3%=3.7%。若使产出翻
倍,则(1+3.7%)n=2,解得n=19。

4 其他条件相同,工人数目的快速增长在短期内将会( )。

A.提高人均实际GDP,但是实际GDP降低
B.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都降低

C.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都升高

D.实际GDP提高,但是人均实际GDP降低

【答案】D

【解析】工人数目的快速增长导致生产要素增长,实际GDP会提高;由
于ΔY/Y=αΔN/N+βΔK/K+ΔA/A,工人对人均产出的贡献份额小于1,
资本和技术等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实际GDP降低。

5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

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

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答案】C

【解析】对于人均生产函数y=f(k)来说,随着资本的增加,产量是沿
着生产函数增加的,而不是生产函数的移动。

6 根据索洛模型,如果资本增长3%,劳动投入不变,则经济增长
( )。
A.大于3%

B.小于3%

C.等于3%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假设就是生产函数规模
报酬不变。按照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如果资本和劳动都增加3%,那
么产出也增加3%。现在由于劳动不变,所以经济增长必然小于3%。

7 根据索洛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
人均资本占有( )。

A.增长

B.负增长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由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y=f(k),可知人均产量只是人均资本
的一元函数,并且该函数满足f(k)′>0,f(k)″<0,函数的一阶导
数大于零说明人均资本占有量越高,人均产量也越高。所以在没有技术
进步的情况下,要使人均产出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就必须增长。
8 在下述哪一项的条件中,一个资本劳动比k低于稳态水平的经济能够
达到稳态均衡?( )

A.储蓄率下降

B.折旧率下降

C.人口增长率减少

D.技术进步产生

【答案】A

【解析】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sy=(n+δ)k,当储蓄率下降的时候,
能够达到比原来经济均衡时更低的人均资本。

9 根据索洛模型,下列哪一项不会导致人均收入的趋同(收敛)?
( )

A.各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了100万

B.穷国人口的快速增加

C.各国教育净投资增加了100万

D.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的流动

【答案】B
【解析】穷国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更加少了,因此不
会导致人均收入的趋同。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上( )。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均衡条件是sy=(n+δ)k,表示为人均储蓄
恰好能够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资本和替换折旧资本而不会引起人均资
本的变化。

11 假设资本存量为500,折旧率为0.1,产出为250,那么使资本存量
保持稳定的储蓄率是( )。

A.25%

B.10%

C.20%

D.40%
【答案】C

【解析】资本的折旧等于资本存量乘以折旧率,所以资本的折旧量为
500×0.1=50。而要使资本存量保持稳定,意味着相应的投资也要达到
50。由于投资等于产出乘以储蓄率,即I=sf(k)=s×250=50⇒s=
0.2。

12 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K)和劳动(N)的贡献
都是1/2,并且A=1,如果劳动增长率为n=0.06,折旧率为δ=0.04,储
蓄率为s=0.2,那么稳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 )。

A.0.5

B.1

C.2

D.4

【答案】D

【解析】由均衡状态的条件可知sy=(n+δ)k,其中k=K/N,y=Y/N
=K1/2N1/2/N=k1/2,将n=0.06、δ=0.04和s=0.2代入方程得K/N=4。

13 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 )。

A.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

B.较低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C.A和B

D.较高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答案】A

【解析】根据索洛模型,yA=[s/(n+δ)]α/(1+α),人口增长率较高的
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对人均收入有水平效
应,但不影响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

14 若处于稳态的一个国家采取政策来提高储蓄率,在实现新的稳态后
( )。

A.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保持增长

B.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比以前提高

C.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将与以前相同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B

【解析】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提高储蓄率可以增加稳态下的人均资
本和人均产出,即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将比以前增加,人均产量也增
加。但是达到稳态后,人均产量增长率不发生变化。

15 有关索洛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储蓄率决定了消费与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储蓄率上升,
消费上升

B.储蓄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一定比其他国家高

C.经济能自动趋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态

D.从长期看,经济总能自动趋向稳定状态

【答案】D

【解析】A项,储蓄率把产出划分为消费(1-s)Y和投资sY两个部分,
储蓄率越高,一方面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产出f(k),这有助
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使得1-s变小,产出中用于储蓄部分的
比例就越高,消费就越小。因此人均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下
降或保持不变。B项,经济增长率虽然在短期内会因为储蓄率的提高而
暂时提高,但在长期中经济的增长并不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而是取决
于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C项,要达到人均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律
的资本水平,必须依靠政府的某些政策调整储蓄率,从而把人均资本存
量调整到黄金律水平;D项,经济可以自动地从不稳定状态趋向稳定状
态,这是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所引起的,即经济无论初始状态在
哪里,它必将趋向于某个稳定状态。

16 假设资本报酬递减,同时假定两个国家除了其中一个资本较少从而
人均实际GDP较低外,其他条件相同,当储蓄率从5%上升至6%时,可
以预期( )。

A.任何一个国家的增长率都不改变
B.具有较少资本的国家增长率较快

C.具有较多资本的国家增长较快

D.两个国家增长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因为资本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所以在较低的资本水平下产出
能有更快的增加。

17 在索洛模型中,关于储蓄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从资本存量过大(储蓄率过高)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
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变动路径是类似的

B.在从资本存量过大(储蓄率过高)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
均消费最终会比初始时低

C.在从资本存量过小(储蓄率过低)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
均投资先突然提高,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D.在从资本存量过小(储蓄率过低)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
均收入和人均资本的变化路径是类似的

【答案】B

【解析】黄金律的基本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
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所以稳态的时候
消费量是最大的,人均消费大于初始水平。

18 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各国人均GDP水平不同,但它们以相同的比率增长

B.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
水平

C.各国可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
到相同的生产要素

D.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某一时
期可能变富

【答案】D

【解析】AD两项,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人均GDP水平不同,则资本
存量不同,此时有着较少资本存量的穷国增长得更快,穷国可能在某一
时期变富;B项,各国增长率不同,产量也不相同,假定技术水平相
同,那么其人均GDP水平必然不同;C项,长期增长率是由技术水平决
定,与国家得到的生产要素数量无关。

19 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会( )。

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C.对美国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

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

【答案】B

【解析】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使得收支相抵的投资曲线向
上移动,从而得到新的稳定状态,此时人均资本降低,而人均产量减
少,因此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

20 如果y=k1/2,折旧率为5%,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k*=100,那么
与资本存量黄金律水平相对应的储蓄率为( )。

A.5%

B.10%

C.20%

D.50%

【答案】D

【解析】当处于黄金律点时,有nk=sy,k=100,s=5%,y=k1/2=
1001/2,代入得s=50%。

21 以下有关索洛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得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在短期内上升
B.储蓄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定的

C.资本自身的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D.劳动力的增长率提高不影响产出的增长率

【答案】B

【解析】当达到黄金律点前,提高储蓄率会增加消费水平,达到黄金律
点时,消费水平为最大,此时若再增加储蓄率,那么消费水平会减小。

22 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 )。

A.投资

B.投资减去折旧

C.投资减去通货膨胀

D.投资减去折旧再减去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资本存量的变化方程为:Δk=sf(k)-δk。所以资本存量的变
化表现为投资减去折旧。另外,索洛模型研究的是实际变量,并不是名
义变量,所以不必考虑货币问题。

23 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C.储蓄率保持不变

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从长期来看,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在没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
人均资本存量不变,从而人均产出y=f(k)也是不变的。长期中经济
要处于稳定状态,储蓄率是不可以变动的,否则经济将有向新的稳态调
整的过程。既然储蓄率不变,人均产出也不变,因而人均消费c=(1-
s)f(k)也是保持不变的。但由于资本存量是个总量概念,K=kL,虽
然在稳态时人均资本k不变,但资本存量仍然会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加而
增加。

2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下列哪一项时,
人均消费将达到极大?( )

A.sy(n+δ)

B.sy-(n+δ)

C.s-(n+δ)

D.n+δ

【答案】D
【解析】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使得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人均消费达
到最大。因为c*=f(k*)-(n+δ)k*,所以在稳定状态时候消费最
大,而此时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MPK=n+δ。

25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导致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的提高

B.导致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的降低

C.不影响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准

D.导致资本折旧率降低

【答案】B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条件是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在稳定
状态,人口增长率上升,资本广化增加,导致人均产出降低,从而人均
资本降低。

26 对于无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态经济中,下列哪一项将提高稳态
的人均资本存量?( )

A.人口增长率上升

B.折旧率提高

C.储蓄率上升
D.上述三项都对

【答案】C

【解析】AB两项,根据索洛模型,在无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态中,
sy=δk,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和折旧率的提高都使得收支相抵的投资曲线
向上移动,从而得到新的稳定状态,此时人均资本降低,而人均产量减
少;C项,储蓄率上升使得投资曲线向上移动,在新的稳定状态下,人
均资本存量增加,人均产出增加。

三、简答题

1 储蓄的增加是否会在长期中引起消费的增加?为什么?

答:不一定。消费可能不仅一开始减少,而且在长期中也减少。理由如
下:

(1)储蓄率(一直)为零的经济是一个资本等于零的经济。在这种情况
下,产出也等于零,消费也是。储蓄率等于零,意味着长期的消费为
零。

(2)当储蓄率等于1,人们把所有收入都存起来。资本水平以及产出水
平将会非常高。但是,因为人们储蓄了所有的收入,所以,消费等于
零。所以,经济拥有了过度数量的资本,只是简单地维持在那一水平,
而这要求所有的产出都被用来替代折旧。储蓄率等于1同样意味着长期
的消费等于0。

(3)上述极端情况表明储蓄率一定在0和1之间存在某个值使得稳态时的
消费水平达到最大。低于该值的储蓄率的增加最初导致消费的减少,但
在长期中导致消费的增加;高于该值的储蓄率的增加不仅从一开始就引
起消费减少,而且在长期中也使消费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储蓄
率上升伴随的资本增加只引起了产出的小幅增加,而产出的增加太小了
以至于不能弥补新增的折旧,即经济拥有了太多的资本。与使消费在稳
态中达到最高水平的储蓄率相对应的资本水平被称为黄金律的资本水
平。资本增加超过黄金律水平时会减少稳态消费,当资本增加低于黄金
律水平时会增加长期稳态消费。储蓄率增加对长期消费的影响如图8-1
所示。

图8-1 储蓄率对稳态单位工人消费的影响

2 储蓄率是如何影响单位工人产出增长率的?

答:(1)储蓄率对长期中单位工人增长率没有影响,单位工人产出增
长率在长期为零。经济最终会向不变的单位工人产出水平收敛,在长期
中,无论储蓄率是多少,经济增长率都为零。

(2)储蓄率决定长期中单位工人产出水平,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储
蓄率高的国家在长期中将会有更高的单位工人产出。如图8-2所示,假
定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相同的就业水平和折旧率,但是储蓄
率不同,如分别为s0和s1,s1>s0。图8-2画出了它们共同的生产函数
f(Kt/N),以及这两个国家的作为资本函数的储蓄/投资函数
s0f(Kt/N)和s1f(Kt/N)。在长期中,储蓄率为s0的国家将到达单位工
人资本水平为K0/N、单位工人产出为Y0/N这一点,而储蓄率为s1的国家
将达到更高水平的K1/N和Y1/N。

图8-2 不同储蓄率的影响

(3)储蓄率的上升将引起单位工人产出增长一段时间,但不是永远的高
增长。如图8-3所示,储蓄率的上升导致一段时期的产出正增长,直到
产出达到新的、更高的稳态水平。单位工人产出一开始不变地保持在
Y0/N水平,在储蓄率上升之后,比如在时间t,单位工人产出增加保持
了一段时期,直到达到更高水平的Y1/N和增长率重新为零时才停止。
图8-3 储蓄率上升对单位工人产出的影响

3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请根据你对经济增长的
理解,简要概述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影响因素有很多,而相关的
理论也很多,主要理论有丹尼森和库兹涅茨的经济因素分析。

(1)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
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劳
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
的。

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即产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要素生产率,
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而言,丹尼森把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七个,① 就业者人数和他们的年龄性别构
成;② 工作时间;③ 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④ 资本存量的规模;⑤
资源配置状况;⑥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扩大来衡量);⑦ 知识进展。
其中前四个是投入量方面的因素,而后三个为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因素。

(2)库兹涅茨则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知识存量的增长。当不断增加的知识存量被利用时,它就成为现代经
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但知识存量要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要经过一
系列中介环节,如对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
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对技术是否适宜作出准确的判
断等。

②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通过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所
作贡献的长期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是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③ 经济结构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
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
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生产
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调整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较快
增长。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4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
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
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
(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
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
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
公式表示是:f′(k)=n。

在该式中,f′(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是人均资本的
函数,即y=f(k)。从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Δk)和广化部
分(nk)即人均消费c(c=C/L),得c=f(k)-nk-Δk。如果资本-劳
动之比不变,即Δk=0,则c=f(k)-nk。从该式可见,当f′(k)=n
时,人均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8-4表示。

图8-4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8-4中可见,人均收入f(k)用于资本广化nk和消费c=f(k)-
nk。为使c最大,就是要选择k,在k=k*时,f(k)的斜率等于n。在图
中即M′点上的斜率等于n,故c即图中线段M′M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
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
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
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
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
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一般并不一
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5 假定储蓄率s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

(1)给出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的方程。当s不是固定不变时,这个方
程还有效吗?

Δk/k=s×(y/k)-sδ-n

(2)假定经济发展时s上升,即富国比穷国有更高的储蓄率。这一行为
如何影响关于趋同的结果?

(3)相反,假定s随经济发展而下降,即富国的储蓄率比穷国的更低。
这一行为如何影响关于趋同的结果?

(4)上面哪一种情况更合乎情理,(2)还是(3)?请解释。

答:(1)方程仍然有效。在任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都取决于该期的
储蓄率。然而,现在不能再保证该经济仍然能趋向于人均收入的稳态水
平。

(2)经济发展时储蓄率上升,即富国比穷国有更高的储蓄率将部分地抵
消由资本增加引起的报酬递减效应。储蓄率上升趋向于提高经济增长
率,从而降低收敛(趋同)效应。

(3)如果储蓄率随经济发展而下降,这将加大由资本增加引起的报酬递
减和折旧效应,从而加大收敛(趋同)效应。

(4)如果偏好相同,由于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穷人的消费回报大于富
人,因此,随收入的增加,穷人的储蓄率可能低于富人。然而另一方
面,穷国由于资本相对稀缺,资本回报率较高,这又鼓励穷国的储蓄。
例如中国虽然较贫穷,但其储蓄率远高于美国。

四、计算题

1 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n为每年1%,技术进
步率g为每年2%的稳态。总产出和总资本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再假设
产出中资本的份额为0.3。如果你用增长核算方程式把产出的增长分为
三个源泉——资本、劳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你归于这每一个源
泉的产出的增长是多少?

解:已知:ΔY/Y=n+g=3%,ΔK/K=n+g=3%,ΔL/L=n=1%。

资本所占份额:α=0.3,故劳动所占份额:1-α=0.7。

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产出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
生产率,即为:

ΔY/Y=αΔK/K+(1-α)ΔL/L+ΔA/A

3%=0.3×3%+0.7×1%+ΔA/A

解得:ΔA/A=1.4%。

即上式可表示为3%=0.9%+0.7%+1.4%。

由此可知:每年资本的贡献是0.9%,劳动的贡献是0.7%,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的贡献是1.4%。
2 假定生产函数为Y=10K1/4L3/4,资本平均可以持续使用50年。假定
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都为零。

(1)根据最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稳态时c=f(k*)-dk*。试用微积分
求以人均量表示的资本存量黄金律。

(2)计算经济处于资本存量黄金律时的人均产量水平、人均投资水平、
储蓄率和人均消费水平。

解:(1)人均产出函数为:y=f(k)=Y/L=10K1/4L3/4/L=10k1/4。

已知资本可以使用50年,即每年的折旧率为2%。

资本存量黄金律是使消费达到极大的资本存量,人均消费最大的一阶条
件为:f′(k*)=d。即有:

2.5k-3/4=0.02

解得:k=625。

(2)由k=625,可得:

人均产量为:y=10k1/4=50;

稳态的人均投资为:i=dk=12.5;

人均消费等于人均产量减去人均投资,即c=37.5。

经济处于均衡时,人均储蓄等于人均投资,即sy=i。

将已求出的y和i代入该式,可得s=0.25,即储蓄率为25%。
3 考虑如下的经济体,其总生产函数为Q=K1/2L1/2,K为资本存量,L
为劳动力。设L=100,劳动人口等于总人口,并假设该经济体的人口增
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均为0。

(1)如果该经济体的折旧率为0.07,储蓄率为0.7,则稳定状态的资本存
量、总产出,以及人均产出为多少?

(2)该经济体的黄金法则存量水平为多少?

(3)由(1)和(2)的结果,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以使社会成员的
福利得到改善?

解:(1)经济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满足条件sQ=αK,代入s=0.7,α=
0.07,Q=K1/2L1/2,L=100,得到K*=10000,Q*=1000,q*=10。

(2)经济达到黄金存量水平,除了需要满足sQ=αK之外,还需要满足
MPK=α,求相应的储蓄率,代入各个条件,解得sg=0.5,K*=5100。

(3)由于(1)中稳定状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状态资本存量,故政府应
该减少储蓄率。具体可以采取的政策是:增加支出或减税,减少公共部
门储蓄;设立投资税,增加养老保险,减少个人储蓄。

4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Solow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作出了非常有意义
的修正,从而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假设生产函数为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LaKb。

(1)写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两个最重要的假设,并理解其假设有何现实
意义;
(2)写出Y=aLaKb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形式;

(3)计算函数的资本变化率、劳动力增长率、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

(4)写出稳态均衡条件,并计算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解:(1)两个重要假设:① 假定有劳动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和
资本可以相互替代,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② 边际产量为正,但随着
投入的要素增加而递减。规模报酬不变说明企业纯利润为零,即企业利
润全部用来支付工资和利息。边际产量递减说明存在最优要素投入量。

(2)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因此a+b=1⇒Y/L=a(K/L)1-a即y=ak1
-a。

(3)资本变化率:dK/K=(sY-ΔK)/K=sy/k-δ;

劳动增长率:dL/L=n,外生的;

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dk/k=d(K/L)/(K/L)=dK/K-dL/L=sy/k-δ
-n。

(4)稳态均衡条件:dk/k=0⇒sy=(n+δ)k⇒k*=[sa/(n+d)]1/a,y*
=a[sa/(n+d)](1-a)/a。

5 考虑人口增长的Solow模型,经济主体的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等
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产出由K和L决定,资金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
α,经济主体的自然失业率为Un,储蓄率为s,折旧率为δ,劳动人口的
增长率为n。

(1)求由自然失业率和人均资本表示的人均产出方程;
(2)画图和文字说明达到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产出;

(3)如果政府采取政策使自然失业率降低,说明长期和短期的k、y的变
化;

(4)对产出的即时效应和长期效应哪个更大,为什么?

解:(1)Y=AKα[(1-Un)L]1-α,等式两边同除以L,得y=A(1-
Un)1-αkα,此即为以自然失业率和人均资本表示的人均产出方程。

(2)达到稳态时,有sy=(n+δ)k,于是有:

于是稳态下人均产出为:y*=A(1-Un)[sA/(n+δ)]α/(1-α)。

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产出如图8-5所示,即在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产量下,
人均储蓄额与人均资本的消耗量相同。

图8-5 稳态下的人均资本和产出
(3)自然失业率降低使短期内产出立刻上升,从而人均产出上升,于是
人均资本存量会慢慢爬升。长期中,由于

k*=(1-Un)[sA/(n+δ)]1/(1-α)

y*=A(1-Un)[sA/(n+δ)]α/(1-α)

可知自然失业率降低有助于长期人均资本存量上升。

(4)长期效应更大,原因是长期中的产出增加不仅是由于产出率上升,
还是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上升导致的。

而在短期内产出增加只是由于产出率上升导致的,人均资本存量是逐步
上升的,因此短期效应小于长期效应。

6 生产函数为:Y=F(K,L)=K1/2L1/2。

(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

(2)忽视技术进步,求稳态经济下人均资本水平,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
水平;

(3)求黄金律经济时期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

解:(1)由生产函数

所以,人均生产函数为:y=f(k)=(k)1/2。
(2)设人口增长率为n,储蓄率为s,折旧率为δ,人均消费水平为c。

在稳态经济下,Δk=sf(k)-(n+δ)k=0,所以有:

sy=(n+δ)k

即sk1/2=(n+δ)k。

从而稳态经济下的人均资本水平为:k=[s/(n+δ)]2;

人均产量水平为:y=s/(n+δ);

人均消费水平为:c=y-sf(k)=s/(n+α)-s2/(n+δ)=s(1-
s)/(n+α)。

(3)黄金律经济时期,有f′(k*)=δ+n,即0.5(k*)-0.5=δ+n。于
是:

k*=0.25(δ+n)-2

y*=0.5(δ+n)-1

c*=0.5(1-s)(δ+n)-1
第9章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一、判断题

1 如果MPK-δ=n+g,则该式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是资本存量黄金
律。( )

【答案】T

【解析】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考虑人口
增长和技术进步,人均消费可写为:c*=f(k*)-(δ+n+g)k*,根
据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MPK-δ=n+g。

2 在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稳态意味着sf(k)=
(δ+n+g)k。( )

【答案】T

【解析】稳态意味着持平投资等于储蓄,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sf(k)=(δ+n+g)k。

3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投资可以导致一国的长期增长。( )

【答案】T

【解析】投资使得一国的资本存量增加,而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促进经济
增长。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边际收益是非递减的,因此投资可以
导致一国的长期增长。

4 内生增长模型可以写作Y=AK,其中,A为常数。( )

【答案】T

【解析】不存在资本边际递减是该公式的主要特征,因此符合内生增长
理论的假设条件,可以作为内生增长模型的一种特例。

5 内生增长模型与索洛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假定一个总资本
的边际报酬不递减。( )

【答案】T

【解析】内生增长理论将资本这一要素广义化,不但用来指物质资本,
同时还包括人力资本,它通过生产者“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的“外部利
益”的作用,使得投资收益递增,从而避免了资本积累收益递减的倾
向,从而使得资本边际报酬不递减。

6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一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速
度,即取决于储蓄率。( )

【答案】F

【解析】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一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外生的
技术进步。
7 索洛余量能准确地代表短期中的技术变动。( )

【答案】F

【解析】索洛余量能准确地代表超长期中的技术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

1 资本收益不变的假定意味着大公司应该比小公司更有效率,但这并
不意味着一定会趋向垄断,因为( )。

A.大多数产业本质上是完全竞争的

B.公司的投入不仅仅是资本

C.只有资本的回报不变,仍可得出所有要素的回报递减

D.如果一个公司增加其资本,其他公司也能从这些新资本的运用中获

【答案】D

【解析】内生增长模型假定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是因为他们把知识看
成资本的组成部分,一个公司运用该资本,其他公司也能获益。

2 内生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增长理论
( )。
A.肯定了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B.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

C.将研究与开发作为外生技术变革的主要原因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内生增
长化的途径是:① 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 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
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积累所影
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增长理论抛弃
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3 考虑一个具有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Y=F(K,AN)的内生增长模
型,其人均产量与人均资本成比例,即y=ak,那么人均GDP的增长率
可表示为( )。

A.sa+(n+d)

B.sa-(n+d)

C.sa-(n+d)k

D.sa+(n-d)k

【答案】B
【解析】ΔK=sf(K)-(d+n)K,且y=ak,解得:ΔY/Y=ΔK/K=
sf(K)/K-(d+n)=sa-(n+d)。

4 条件收敛的概念表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相同的国家将达到稳态
均衡,而且拥有( )。

A.不同的产出水平但同样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B.不同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C.相同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即使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D.相同的产出水平但不同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

【答案】A

【解析】稳态时的产出水平是由储蓄率决定的,因此不同储蓄率有着不
同的产出水平。但是达到稳态时的增长率是由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
增长率决定的。

5 在基本的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表现出(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内生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假设为:Y=AK,Y是产出,K是资本
存量,A是一个常数,衡量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

6 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为n,技术进步率为g,那么稳态时每个
效率工人的产出增长率为( )。

A.0

B.n

C.g

D.n+g

【答案】A

【解析】在引入了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稳态是指当每个效率工人的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再变动的状态。由于稳态时每个效率工人的人均
拥有量是固定的,所以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也是不变的,即产出增长率
为零。

7 下列哪一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现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运用

【答案】A

【解析】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和劳动。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相当于
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每一单位劳动力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产
品,从而增加了生产要素供给。

8 在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不变条件下实现黄金律水平的条件为
( )。

A.MPK=δ

B.MPK=δ+n

C.MPK=δ+n+g

D.MPK=δ+n/g

【答案】C

【解析】黄金律水平是指这样一个经济稳定状态,在该稳态上消费实现
了最大化。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为:c*=f(k*)-(n+g+δ)k*,由
人均消费水平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知:MPK=δ+n+g。

三、简答题
1 研发费用的水平与技术进步直接相关,简述影响技术研发水平的主
要因素。

答:现代经济中大部分技术进步的程序是不变的:公司研究与开发活动
的结果。公司对研究与开发进行支出的目的在于增加发现和开发新产品
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利润。研发费用的水平依赖于两个方面:研究过程
的创造力和研究结果的可获利性。

(1)研究过程的创造力

研究与开发的创造力是指在研发上的投入转化成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
能力。影响研究与开发的创造力因素如下:

① 研究的创造力依赖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之间成功的相互作用。
基础研究自身不会带来技术进步,但却是应用研究开发成功的最终基
础。

② 教育体系和“企业家文化”。一些国家看起来在基础研究上更成功一
些;而另一些国家在应用研究开发上更成功,这与教育体系有关。在一
些国家,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来自于企业家成功地开发和营销新产品的能
力。

③ 重要发现的潜在价值要完全实现往往需要很多年,甚至好几十年。

(2)研究与开发结果的可获利性

可获利程度是指公司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成果中获利的程度。
其影响因素如下:

① 研究过程本身的性质。如果发明的回报很小,则不会带来很高的研究
与开发水平。

② 新产品所得到的法律保护的程度。如果没有法律保护,新产品开发所
得到的利润可能会非常小,会影响新产品的开发。在设计专利法时,政
府必须在现有的发现可以被潜在的使用者没有限制地使用与为了将来的
发现而减少保护之间进行权衡。

2 内生增长理论能解释增长率的国际差异吗?如果能,如何解释?如
果不能,它有助于解释什么?

答:内生增长理论不能解释增长率的国际差异。原因如下:

(1)内生增长理论,又称新增长理论,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
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
称。

(2)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稳态的产出增长率受累积的产品要素的速率(即
资本存量积累的速率)的影响。储蓄率的增长会提高资本存量积累的速
率,这将会提高产出增长率。这种提法对于解释拥有一流技术、高度发
展的国家的增长率非常重要,然而它不能解释更加贫穷的国家间经济增
长率的不同,对于这些国家用有条件的趋同来解释看起来更合适。

3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什么因素决定了稳定状态下的人均收入增长
率?一国储蓄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稳定状态下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长
率?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

答:(1)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在稳定状态下,劳均收入f(k)不变,
人均收入为:Y/L=Af(k),因此技术进步率决定了稳定状态的人均收
入增长率。

(2)在索洛模型中,如果储蓄率高,经济的资本存量就会大,相应的稳
定状态的产出水平就会高;如果储蓄率低,经济的资本存量就会少,相
应的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就会低。

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的。如图9-1所示。储蓄
率s的提高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资本存量,投资量增加了。因
此,它使储蓄函数向上移动。在初始均衡状态k1*时,投资大于折旧。
资本存量一直增加,直至经济达到新稳定状态k2*,人均资本和收入也
都增加了。储蓄率的提高会加快经济增长,直至经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为止。如果经济保持高储蓄率,也会保持大量的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
平,但并不能永远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
会趋向收敛于稳定状态下的均衡经济增长率。

图9-1 储蓄率的提高

(3)根据索洛增长模型稳态条件sf(k*)=(n+g+δ)k*,人口增长率
增加,人均资本降低,人均收入水平降低。反之亦然。如图9-2所示。
人口增长率由n1提高到n2,使代表人口增长和折旧的线向上移动。新的
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水平k2*低于初始稳定状态的k1*。因此,索洛
模型预言,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经济体,人均资本水平较低,从而人均收
入水平也较低。

图9-2 人口增长率变化对稳态的影响

4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

答:(1)索洛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和稳态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Y=AF(K,N)(Y为产出,K和
N分别为资本和劳动,A为技术水平),经济增长被认为有两个源泉:
一是投入(K和N),一是技术水平(A)。根据该总量生产函数,推导
出增长核算方程,即:

ΔY/Y=(1-θ)ΔN/N+θ·ΔK/K+ΔA/A
其含义为: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
长)+技术进步。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和
技术进步三者构成。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
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索洛模型中,决定稳定状态
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因素只有技术进步。在考察技术进步时,在稳定状态
下,单位效率工人的资本存量不变,但是人均资本仍然在增长,增速等
于效率工人增长率g(技术进步率),所以人均产出增长率也为g,解释
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长期上升。

(2)根据索洛增长模型稳态条件sf(k*)=(n+g+δ)k*,技术进步将
导致人均资本降低。这表明,技术进步节约了资本投入。

5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它与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
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对应同样的生产要素,产量得到了提高。

设Y=AF(K,L),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设sk,sl分别为资本与劳
动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F为齐次生产函数,则dA/A=dY/Y-skdK/K-
sldL/L,此即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劳动增长率与资本
增长率的关系。

6 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
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1)内生增长理论对长期增长的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关于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创新的决策来解释技术进
步率。很多内生增长模型实质上假设资本边际报酬不变(而不是递
减),但这一假设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相冲突。为了避免这一冲突,资
本就不仅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资本的使用会增加人们的知
识,这些都会抵消物质资本边际产品的递减趋势,使总资本的边际报酬
不变。这样,资本的增加会使产量按固定比率增加,储蓄(投资)率的
变化可以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

(2)内生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对长期经济增长解释的不同之处

① 假设条件不同。索洛模型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
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模型的关
键区别。另外,索洛模型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
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② 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
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
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
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③ 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
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
索洛模型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
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达到增长只取决于外生
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四、计算题

1 假设生产函数形式为Y=0.5K1/3N2/3。

求:(1)用储蓄率(s)和折旧率(δ)推导K/N和Y/N的稳态水平。

(2)用储蓄率(s)和折旧率(δ)推导稳态单位工人消费的表达式。

(3)假设折旧率δ=10%,试求出黄金规则水平下的储蓄率。

解:(1)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密集形式为:

Y/N=0.5K1/3N2/3/N=0.5K1/3N-1/3=0.5(K/N)1/3①

在经济达到稳态水平时,s(Y/N)=(n+δ+g)(K/N)②

其中n为经济中劳动的增长率,g为技术进步率。在此假设劳动增长率和
技术进步率为零,则由① 、② 两式可得稳态时,(K/N)=[s/
(2δ)]3/2,(Y/N)*=0.5[s/(2δ)]1/2。

(2)稳态时单位工人的消费为总产出减去储蓄,即:

c*=(1-s)(Y/N)*=0.5(1-s)[s/(2δ)]1/2

(3)在黄金规则下,有:

折旧率δ=10%时,黄金规则的储蓄率为:s=1/3。
2 某经济体的生产函数为:Yt=(AtLt)αKt1-α,其中AtLt为效率劳动
单位,如参数At上升,则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可提供更多的效率劳动。在
每一期,消费者将s比例的产出投资于新资本,即It=sYt,资本运动方
程为:Kt+1=(1-δ)Kt+It,其中δ为折旧率。设劳动力与劳动生产率
均以固定比率增长:It+1=(1+I)Lt,At+1=(1+μ)At。试回答以
下问题:

(1)设代表性竞争企业分别按实质工资Wt和实质利息Rt雇佣劳动和资
本。写出企业的最优化问题,证明劳动和资本分配份额WtLt/Yt和RtKt/Yt
在该经济中均为常数。

(2)分别用效率劳动单位表达有关的变量,即yt=Yt/(AtLt),kt=Kt/
(AtLt),it=It/(AtLt)等,则当经济达到稳态时,yt,kt,it,分别为
何?产出和资本的稳态增长率分别为何?

(3)证明当经济达到稳态时,资本回报率Rt为常数。工资在稳态时会增
加吗?如是,增长率为何?证明资本产出比在稳态时为常数。

(4)假设政府可以选择储蓄率s,则在稳态能够达到的最高消费水平ct=
Ct/(AtLt)是多少?什么储蓄率能够实现这一水平?

解:(1)证明:代表性竞争企业的最大化问题为:

其一阶条件为αYt/Lt=Wt,(1-α)Yt/Kt=Rt,即得到WtLt/Yt=α,
RtKt/Yt=(1-α)。
(2)产出达到稳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it=syt=(δ+l+μ)kt;

代入yt=Yt/(AtLt),kt=Kt/(AtLt),Yt=(AL)αk1-α;

解得:kt*=[s/(δ+l+μ)]1/α,yt*=[s/(δ+l+μ)](1-α)/α,it*=s1/
α(δ+l+μ)(1-α)/α。

此时,产出和资本的稳态增长率为l+μ。

(3)资本回报率为:

从而得证经济达到稳态时,资本回报率是个常数。

(4)资本产出比为:kt*/yt*=s/(δ+l+μ),在稳态能达到的最高消费
水平需要满足资本回报率等于资本折旧加资本扩展,即:Rt*=δ+l+
μ;代入Rt*,得到s=1-α。此时最高消费水平为c=α[(1-α)/(δ+l
+μ)](1-α)/α。

3 已知资本增长率ΔK/K=3%,劳动增长率ΔN/N=2%,国民收入增长
率ΔY/Y=4%,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β=0.4,在以上给定条件下,技
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β=0.4,则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α
=1-β=0.6。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
为: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

即:ΔY/Y=αΔN/N+βΔK/K+ΔA/A。代入数据可得:

4%=0.6×2%+0.4×3%+ΔA/A

求解得:ΔA/A=1.6%。

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

4 如果一个国家的有效人均生产函数为:y=kα。其中,α=0.35,此
外储蓄率s=0.4,人口增长率n=0.01,技术进步率g=0.03,资本折旧率
δ=0.06。请计算:

(1)该国长期均衡的有效人均资本存量k*和消费水平c*;

(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kg。

解:(1)经济达到稳态时,必须有sf(k)=(δ+n+g)k,即有:

0.4k0.35=(0.06+0.03+0.01)k

因此,k*=41/0.65,y*=47/13,消费c*=y*-(δ+n+g)k*=(1-s)y*
=0.6×47/13。

(2)由有效人均生产函数可得MPk=dy/dk=0.35k-0.65,满足资本积累
的“黄金率”水平的条件是:
MPk=δ+n+g

即有:0.35k-0.65=0.1,kg=3.5-1/0.65。
第10章 经济波动导论

一、判断题

1 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DP的影响越大。( )

【答案】T

【解析】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
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则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所带来的国民
收入增加越大。

2 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答案】F

【解析】P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P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
移动。只有外生变量(P和Q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
形状、位置的变化。

3 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左移动。
( )

【答案】F

【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始终垂直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不会随着经
济短期波动而变化,而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因为经济衰退向左移动。

4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 )

【答案】T

【解析】垂直总供给曲线是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则MV=PY,由此
可得,货币需求与利率并无实质性的关系,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

5 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上升而导致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沿着现存的总
需求曲线移动。( )

【答案】F

【解析】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得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股票市场
价格,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中的价格,股票价格上升导致的财富的增加
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6 实际GDP的波动只由总需求变动引起,不为总供给变动所影响。
( )

【答案】F

【解析】长期而言,实际GDP是由总供给决定的,随着影响总供给曲线
的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的变动而变动。
7 如果作为总供给减少的反应,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失业率将回到自
然失业率水平,但是价格甚至还要上涨。( )

【答案】T

【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增加总需求,阻止产出的下降,但
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8 无论产量减少是由总需求减少还是总供给减少引起,作为产出减少
的反应,经济都会回到其初始价格水平和初始产量水平。( )

【答案】F

【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总需求来
防止产出的下降,使产出回到初始产量水平,但中央银行这种反应的代
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9 如果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一部分扩张性财政政
策的效果将转化为通货膨胀。( )

【答案】F

【解析】在总供给曲线水平的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使得扩张性财政政
策的效果全部转化为产出。

10 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答案】F

【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① 劳动变动;② 资本变动;


③ 自然资源变动;④ 技术知识变动。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原
因主要是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单位生产成本下降造成的是单个厂商的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宏观的总供给曲线属于不同的范畴。

11 在确定某一条特定的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时,假定货币供给是固定
的。( )

【答案】T

【解析】根据货币数量论,MV=PY,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货币
供给M由中央银行固定,数量方程式表示了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
负相关关系,由此确定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12 在短期中,产出也许偏离其自然率。( )

【答案】T

【解析】在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由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的变动,产出会偏离自然水平。

13 主张产出可以达到其自然率的古典假说最适合用来描述长期情况。
( )

【答案】T
【解析】在长期内,价格是完全伸缩的,产出固定在其自然率水平上。

14 所有对于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都假定当价格水平高
于预期时,产出供给增加。( )

【答案】T

【解析】价格具有黏性时,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也就是说,
此时的价格未达到长期均衡的价格水平,当价格水平高于预期时,产出
供给增加,而不是不变。

15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当实际产出增加时总需求的变化。
( )

【答案】F

【解析】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是黏性还是完全伸缩的。

16 在宏观经济的研究中,短期和长期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是:长期一般
研究的是一年及一年以上的经济现象,而短期则是研究一年以内的经济
现象。( )

【答案】F

【解析】短期和长期之间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加以区别的,其关键差别
是价格行为。在长期价格是灵活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
在短期,价格固定在某个既定水平上。
二、单项选择题

1 AD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了( )。

A.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B.劳动力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D.三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答案】C

【解析】AD曲线是由IS-LM均衡点推导而来的,IS-LM曲线的均衡点表
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2 长期来看,技术进步( )。

A.和货币供应的增加都会提高价格水平

B.和货币供应的增加都会降低价格水平

C.使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供应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D.使价格水平下降,货币供应的增加使价格上升

【答案】D

【解析】在长期,技术进步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
右移,价格水平下降。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引起总需求增加,
而总供给保持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3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
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答案】D

【解析】单位原材料的成本增加是一种对总供给的冲击,会导致总供给
减少,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

4 关于总供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讨论需要考虑时间范围,从而被分为长期总供
给曲线LRAS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

B.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产出水平不取决于技术变化等

C.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物价的变化将不会影响产出水平

D.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满足了古典二分法
【答案】B

【解析】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和劳务的产出取决于它的劳动、资
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和劳
务的技术,因此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5 假设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则政府实行拉动需求的政策会使( )。

A.物价水平上升但不影响产出水平

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C.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较少

D.物价水平不变,产出增加

【答案】B

【解析】政府实行拉动需求的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但是因为
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价格上升的速度会大于产量增加的速度,在充分
就业的时候仍会有一部分工人失业,所以需求拉动的政策还会使总产出
增加。

6 物价水平上升和国民收入的下降可能是因为( )。

A.国际卡特尔石油公司联合降价

B.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卖出债券
C.政府对生产的产品给予价格补贴

D.台风“珍珠”的袭击

【答案】D

【解析】台风的袭击使得经济面临着负向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总供给
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国民收入下
降。

7 关于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之间的
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典模型的是一条垂线,凯恩斯模型的是一条水平线,完整的为反
L型

B.古典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凯恩斯模型的
表示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C.古典模型假设工资刚性,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
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D.古典模型认为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
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

【答案】C

【解析】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假设价格和工资是完全伸缩的,是一条位于
经济的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假设工资刚性,认为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的价格
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

8 技术进步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是( )。

A.不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B.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但不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

C.对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无任何影响

D.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移

【答案】D

【解析】在短期,技术进步是对经济有利的供给冲击;而在长期,一个
经济的物品和劳务的产出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
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和劳务的技术,因此技术进步
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9 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总需求曲线反映了物价水平与收入之间的一种正相关关系

B.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一定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造成的

C.对于固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数量方程式反映出物价水平
越高,收入水平越低

D.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C

【解析】将数量方程式MV=PY改写为M/P=(M/P)d=kY,其中k=
1/V。可见,对任何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P和
产出Y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P上升,Y必定下降。

10 以下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长期内,产出由资本量、劳动和技术决定;利率调整,以使货币
供需均衡;价格水平调整,以使可贷资金供需均衡

B.在长期内,产出由资本量、劳动和技术决定;利率调整,以使可贷
资金供需均衡;价格水平调整,以使货币供需均衡

C.在长期内,产出由资本量、劳动和技术决定;利率调整,以使可贷
资金供需均衡;价格水平不变

D.在长期内,产出由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决定;利率调整,以使可贷
资金供需均衡;价格水平调整,以使货币供需均衡

【答案】B

【解析】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和劳务的生产取决于它的劳动、资
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和劳
务的技术;在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中,储蓄是固定不变的,而投资取决于
利率,调整利率就可以使可贷资金供需均衡;在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
也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余额,调整价格,就能够改变实际货币供给余
额,使得货币供需均衡。
11 假定经济满足长期均衡,如果在减税的同时国内发现新的原油资
源,可以预计,在短期内( )。

A.实际GDP将上升,价格水平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保持不变

B.实际GDP将下降,价格水平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保持不变

C.价格水平将上升,实际GDP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保持不变

D.价格水平将下降,实际GDP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在长期,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受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以及
技术进步的影响,当自然资源增加时,长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同时实
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实际GDP将会上
升,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大小,可能上
升、下降或不变。

12 假设某国某年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当年所有农作物产量锐减,
则会出现( )。

A.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B.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C.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D.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答案】C

【解析】严重的自然灾害意味着经济面临着负向的供给冲击,此时总供
给减少,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减少,此时经
济面临着高通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滞胀现象。

13 如果总需求增加并因此导致实际产出和就业增加,但价格水平保持
不变,由此可知( )。

A.货币供给减少了

B.总需求曲线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部分与之相交

C.总需求曲线在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与之相交

D.总需求曲线在总供给曲线的中间(正斜率)部分与之相交

【答案】B

【解析】当产量很低并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即总供给曲线水平时,
增加需求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导致实际产出和
就业的增加。

14 在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社会技术进
步使得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则( )。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收入增加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收入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增加

【答案】D

【解析】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则均衡点向右下方移动,因此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增加。

15 在长期内,增加货币供给量会带来什么影响?( )

A.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C.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或者减少或者增加

D.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答案】D

【解析】长期中,物价水平具有伸缩性,只影响用货币衡量的名义变
量,不影响实际变量。该题中,实际产出是实际变量,因此不受物价水
平的影响。

三、简答题

1 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总供给曲线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促使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

(1)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
动;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从
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
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总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
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 通过总供求模型的图形,说明物价下跌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国的总产出和物价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决定
的。下面利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进行研究。

(1)总需求收缩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导致物价下跌。假设总供给不
变,总需求由AD移动到AD′,则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总产出相应减
少。如图10-1所示。
图10-1 总需求曲线左移

(2)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刺激企业
在价格不变时增加产出。如果总需求不变,那么总供给的增加就会导致
物价下跌,总产出增加。如图10-2所示。

图10-2 总供给曲线右移

(3)总需求、总供给同时扩张或收缩的情况。总需求扩张,若总供给不
变,则会造成物价上涨;总供给改善,若总需求不变,则会造成物价下
跌。二者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力量相同,那么就会
相互抵消;如果总供给改善的程度大于总需求扩张的程度,那么,就会
出现物价下跌。如图10-3所示。

图10-3 总需求曲线左移和总供给曲线右移

3 解释短期中和长期中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答:(1)在短期,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那么,如图10-4所
示,总需求曲线将向外移动,从AD1移动到AD2。在短期内,由于价格
粘性,经济将会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产出将高于其
_
自然率水平Y,经济处于高涨期。
图10-4 货币供给增加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2)在长期,高需求最终将会引起工资和价格的上涨。而价格逐渐上涨
的过程将会使经济沿着新的总需求曲线AD2移动到C点。在新的长期均
衡点上,产出位于自然率水平之上,而价格却高于初始均衡点A时的价
格。

综上所述,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价格水平和产出都增加,然
而在长期,货币供给的增加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货币供给增加只
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4 何为总供给曲线?它在短、中、长期中的形状有何不同,其原因是
什么?

答:(1)总供给曲线反映对应于各种价格水平,经济中各厂商愿意提
供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存在几种有关总供给曲线的理论。
(2)总供给曲线在短、中、长期的形状分别为水平的、向上倾斜的、垂
直的。其原因在于:

① 在短期AS曲线是水平的。根据凯恩斯的假设,因为当物价上升时名
义工资具有刚性因而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就业量会
迅速扩大,因而产出可迅速扩大,即产出对物价的敏感度无穷大。相
反,物价对产出的敏感度无穷小时,即价格水平不随产量发生变化,也
即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将导致产出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
动。

② 在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当考虑名义工资黏性时,就
可以推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AS供给曲线,这是一般情况下的总供给曲
线,位于古典和凯恩斯这两个极端之间。促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入要素价格的黏性。

③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根据古典主义理论,即价格是完全
灵活的情况下,因为工资和物价可以自由变化,就业量的决定就完全独
立于价格的变化。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水平就会同比例上升,劳动
力市场恢复到原来的均衡,就业量也恢复到原来的均衡,就业量不随物
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因而总产出也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即总
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5 如何区分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使总需求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由物价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表现为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其他条件不变,物价上升使总需求下降,均衡物价与收入的组合
点向左上方移动;反之,物价下降使总需求上升,物价与收入组合向右
下方移动。由物价和收入之外的因素引起均衡物价水平和收入的变动表
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2)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
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 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消费需求增加会使得
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

② 投资需求的变化。投资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从而
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③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都会使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④ 净出口的变化。净出口的增加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右
移;反之则向左移。

6 解释说明为何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古典情况下,是什么机
制保证了持续的劳动力充分就业?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是由于古典模型假定,名义工资能够对价格水
平的变化做出非常迅速的调整。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
态,产出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假定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增加货币供给,物价因此上涨。如果工资不
能随物价一起上涨(工资粘性),这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利润增
加,从而就业和产量上升。然而,如果名义工资随物价按相同比例上
升,实际工资就会保持不变,就业和产量因此也会不变。当工资具有充
分伸缩性时,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将趋于供求平衡。如劳动供给大于
其需求,工资将下降。工资下降引起劳动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直至二
者重新达到均衡。通过工资和物价随供求关系的调整,产量将保持在充
分就业水平不变,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充分就业产量处。

7 试论述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之间
的区别。

答:(1)图形形状差别:古典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凯恩斯
模型的是一条水平线,完整的为反L形。

(2)表示时期不同:古典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而凯恩斯模型的表示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3)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
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力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
业的状态总能维持,那么,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
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候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
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
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
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在充分就业时总保持垂
直的状态,而应该是水平的或至少保持正斜率。

(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在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
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
相反,当总需求扩大时,实际工资的下降会增加就业量,从而扩大产出
水平。

8 世界原油价格上升对一个原油进口量很大的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若想保持失业率或物价水平不变,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政
策?

答:世界原油价格上涨给原油进口量很大的国家带来的不利的供给冲
击,使该国家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升,导致物价水平与失业率升高,经
济衰退,如图10-5所示。

图10-5

若要保持失业率不变,即产出回到潜在产出水平,则应使总需求曲线向
右移,总需求增加,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是
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永久性的更高价格水平。

9 从投资的角度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用图形说明物
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
水平的变动?

答:(1)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点可以用利率效应来解释。利率效应就是物价
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其传导机制为:物价水平→实际货
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当价格上升,则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货币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因此总需求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2)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上下移
动来表示,即物价上升(从P2上升到P1),引起沿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
上方移动(从b点到a点),总需求减少(从Y2减少到Y1);物价下降
(从P1下降到P2),引起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a点到b
点),总需求增加(从Y1增加到Y2)。如图10-6所示。

(3)当物价不变而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
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从
AD1移动到AD2。
图10-6

10 假定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5%,试问:

(1)总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动?

(2)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

(3)根据奥肯定律,短期和长期中失业会发生什么变动?(提示:奥肯
定理讨论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4)短期和长期中实际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提示:用实际利率模型
来说明当产出变动时,实际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1)如果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那么,如图10-7所示,总需求
曲线将向下移动。这个结论是基于数量方程式MV=PY,它说明了M的
减少将会导致名义产出PY等比例的减少(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
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P,产出水平Y将会下降,同样在给定任意产
出水平Y时,价格水平也将会下降。
图10-7 货币供给减少的影响

(2)用百分比变化来表达数量方程式,即:

M的百分比变动+V的百分比变动=P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

如果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即货币数量的百分比变动等于零,则有:

M的百分比变动=P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

在短期内价格水平是固定的,这意味着物价的百分比变动也等于零,从
而有:

M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

根据上述等式,可以得出: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减少5%将会导致产出
也下降5%。

在长期内,价格是有弹性的,最终经济将会使产出回到自然率水平。这
意味着在长期内,产量的百分比变动也为零。则:M的百分比变动=P
的百分比变动。

由上述等式得出结论:在长期内货币供给减少5%将会导致价格水平也
下降5%,图10-8显示了这一结论。

图10-8 短期和长期中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3)奥肯定律指存在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的数量关系。
用方程来表示就是:

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2×失业率的百分比变动

也就是说,产出将会以2∶1的斜率与失业成反向运动。在短期内,当Y
下降时,失业率将会增加;在长期内,产出和失业率都将回到它们的自
然率水平。因此,在长期内失业率并不会发生改变。

(4)由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得:储蓄S=Y-C-G。因此,当Y下降
时,S也将会下降。图10-9表明这将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当Y回到原
来的均衡水平时,实际利率也将会回到原来的均衡水平。

图10-9 短期和长期中实际利率的变动

四、计算题

1 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求:

(1)供求均衡点;

(2)若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求新的均衡点;

(3)本题中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解:(1)供求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2000+P=2400-P,解
得:P=200。
将P=200代入总供给函数或总需求函数,可得:y=2200。

(2)若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总需求函数变为:yD=2400(1-
10%)-P=2160-P;

联立新的总需求函数和原有的总供给函数,可得:2000+P=2160-P,
解得:P=80。

将P=80代入总供给函数或总需求函数,可得:y=2080。

(3)本题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总供给曲线。

2 假设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曲线为y=m+v-p,其中y、m、v、p分
别代表总需求、货币量、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这些变量都为对数值;
总供给曲线为y=y*+λ[p-E(p)],其中y、y*、E(p)分别代表总供
给、充分就业产量水平和预期物价水平,它们也都为对数值。

(1)上述形式总需求方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货币量对总需求有
正面影响,而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是负面的。

(2)在总供给曲线中为什么预期价格的失误会导致总供给偏离充分就业
水平?

(3)该经济中的均衡产量水平是什么?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与预期价
格有关吗?

(4)如果人们对价格的预期是理性的,该经济中的均衡产量水平是什
么?你对此问题的回答与对上一个问题的回答有何不同?

(5)在v是随机外在冲击的情况下,请问中央银行有没有必要采取货币
政策以稳定经济于充分就业水平?

(提示:理性预期意味着人们能够利用模型进行预期,在这个例子中也
就是能够利用总供给与总需求方程给出的信息来进行预期)

解:(1)总需求方程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即费雪方程式MV=
PY,取对数可得:lnY=lnV+lnM-lnP,即总需求为y=m+v-p。

对总需求方程关于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求偏导可得:∂y/∂m>0,∂y/∂p<
0,因此,货币量对总需求有正面影响,而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是
负面的。

(2)根据总供给曲线方程y=y*+λ[p-E(p)]可知,当p=E(p)时,
y=y*。而p≠E(p),则y≠y*,总供给偏离充分就业水平。

(3)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经济达到均衡,联立方程组为:

解得均衡产量水平为: 。它受到货币量、流

通速度、预期价格的影响。

(4)当人们对价格的预期是理性的,则p=E(p),均衡产量为y=y*。

(5)中央银行没有必要采取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因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是理性的,当随机外在冲击发生后,价格变动,而公众将会迅速调整自
己对价格的预期,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水平。
3 假定某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5K0.2N0.8,且K=32,试求:

(1)以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

(2)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

(3)根据黏性工资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固定在W=2,求总供给曲线方
程。

解:(1)对y=5K0.2N0.8关于N求偏导数有:

∂y/∂N=5K0.2(0.8N-0.2)=4K0.2N-0.2①

把K=32代入① 式,得:

∂y/∂N=4×320.2N-0.2=8N-0.2

在均衡情况下,劳动力获得的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量,即:

W/P=MPN=∂y/∂N

因此,实际工资为:W/P=8N-0.2。

整理得到用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为:N=85/(W/P)5。

(2)把K=32,N=85/(W/P)5代入产出函数y=5K0.2N0.8,求解得:

y=5K0.2N0.8=5×2×[85/(W/P)5]0.8=40960/(W/P)4

即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为:y=40960/(W/P)4。

(3)把W=2代入y=40960/(W/P)4得:
y=40960/(W/P)4=40960/(2/P)4=2560P4

即总供给曲线为:y=2560P4。

4 假定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3KN,劳动需求函数为Nd=12-
2W/P,劳动力供给函数为Ns=4W/P,资本存量固定在K=4的水平,回
答以下问题:

(1)写出总供给函数,并分析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2)如果名义工资固定为3,分析(1)有何变化。

解:(1)由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Nd=Ns,可得:12-2W/P=4W/P,解
得:W/P=2,从而N=Nd=Ns=8。

所以,总供给函数为:y=3KN=3×4×8=96。这个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
线,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2)由生产函数y=3KN和K=4可得:y=3KN=3×4N=12N;

根据劳动的边际成本产品等于实际工资有:MPN=∂y/∂N=12=W/P;

则总供给函数为:P=W/12=1/4。

因为名义工资固定,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属于凯恩斯情形。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一、判断题

1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
率无关。( )

【答案】T

【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
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
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
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
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
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2 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
率。( )

【答案】F

【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
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
系。
3 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

【答案】T

【解析】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
动,故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
求有三种类型: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4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
增加来达到。( )

【答案】F

【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M/P,这里M是名义货币供给,M增加时m是
增加的。但是,当价格水平P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减少。

5 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
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T

【解析】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转移支付乘数为:MPC/(1
-MPC),政府购买增加与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ΔY=ΔG/(1-
MPC)-ΔG·MPC/(1-MPC)=ΔG。

6 如果在一个新的联邦预算中的人均政府购买提高了100美元,并且通
过一项新的每人100美元的居民人均税支付它,这样政府赤字没有改
变,中央银行使利率保持不变,这样GDP也不会改变。( )

【答案】F

【解析】平衡预算乘数是1。税收对总需求的负效应被MPC抵消了一部
份,与此同时G的变化对总需求有1∶1的正效应。也就是说,人均政府
购买提高100同时人均税收增加100,此时人均产出也增加100。

7 在凯恩斯45°线模型中,当GDP小于均衡水平时,企业的销售量小于
实际生产,所以应该扩张生产以达到均衡水平。( )

【答案】F

【解析】GDP小于均衡水平时,计划支出大于实际生产,企业的存货减
少,此时扩张生产可以达到均衡水平。

8 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大。
( )

【答案】F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kI=1/[1-MPC(1-t)
+γ],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增加会使得投资乘数减小,自发性投资变
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小。

9 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意愿投资额的减少会减少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减
少小于投资额的减少。( )
【答案】F

【解析】由于乘数效应,投资额的减少会加倍的减少总需求,一般来
说,总需求的减少大于投资额的减少。

10 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对GDP有正面的影响。( )

【答案】T

【解析】自动提款机的使用会降低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LM曲线右移,
最终导致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GDP。

11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收入将会减少。( )

【答案】F

【解析】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则消费会相对增加,直接导致收入增加,
同时使得政府购买以及投资乘数增大,间接导致收入增加。

12 边际进口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

【答案】T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kI=1/[1-MPC(1-t)
+γ],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越高,乘数越小。
13 如果税收和收入成比例关系,即T=tY,且t>0,那么乘数就更
大。( )

【答案】F

【解析】税收乘数kt=-MPC(1-t)/[1-MPC(1-t)],与定量税相
比,乘数变小,税收减少对产出增加的效果会被减弱。

14 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增
加,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F

【解析】根据乘数效应可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为政府购买的增加
量乘以政府购买乘数加上转移支付的增加量乘以转移支付乘数。当政府
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等于政府
增加的购买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IS-LM模型中,IS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是( )。

A.产品市场均衡

B.货币市场均衡

C.劳动市场均衡

D.国际收支均衡
【答案】A

【解析】IS曲线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
迹。当产品市场实现供求均衡时,有投资等于储蓄,即I=S,因而称为
IS曲线。

2 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属于
( )。

A.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答案】A

【解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中,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
入和利率组合意味着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即投资>储蓄。

3 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

A.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B.政府决定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

C.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采暖补贴
D.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修建公路中

【答案】C

【解析】取消补贴意味着政府的转移支付在降低,进而引起消费者收入
的减少,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4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
增加1美元,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增加4美元

【答案】C

【解析】由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可知,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
均衡收入水平将增加1美元。

5 当产品市场失衡时,从向均衡调整的角度考虑,( )。

A.当意愿投资大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B.当意愿投资大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保持不变

C.当意愿投资小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D.当意愿投资小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I=S。其中I为投资,其由意愿投资和非
意愿投资组成。所以,当意愿投资小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
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 )。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D

【解析】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产品市场上有超
额产品需求,而货币市场上有超额产品供给,那么在未达到均衡点之
前,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可能在均衡点的左方、正下方和右方,利率小
于均衡利率,收入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均衡产量,在向均衡点调整的
过程中,利率必然上升,收入则不确定。

7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答案】A

【解析】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当收入增加时,货币
需求增加,从而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
下,利率上升。

8 一般说来,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答案】C

【解析】LM左方的利率水平大于LM曲线上的利率水平,根据利率和货
币需求的关系可知,利率越大,货币需求越小,因此LM曲线左方的点
都满足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9 在IS-LM模型中,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 )。

A.在价格水平确定后才能确定

B.仅由货币和财政当局确定

C.由于模型是建立在实物基础上的,所以不知道价格水平也能确定

D.总能确保经济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上

【答案】A

【解析】IS、LM曲线均表示的是实际的量。IS-LM模型假设价格在短期
内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须确定价格水平再能确定IS、LM曲线的位
置。IS-LM模型中,产出可能偏离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10 LM曲线表示( )。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答案】A

【解析】LM曲线表示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
入和利率组合;IS曲线则代表了产品市场的均衡。
11 IS曲线的下方表示( )。

A.投资大于储蓄

B.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

D.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答案】A

【解析】IS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假定国民收入不变,那么该点表示
的利率低于对应于此国民收入的均衡利率。由于投资和利率成反比,因
此该点表示的投资高于均衡投资,即实际投资大于储蓄,存在超额产品
需求。

12 如果实际收入增长,政府购买增加后利率下降,那么( )。

A.IS曲线肯定是垂直的

B.LM曲线肯定是垂直的

C.中央银行肯定已经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

D.中央银行肯定已经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

【答案】C

【解析】政府增加支出时会使产出和利率均增加,但是此时利率却下
降,可知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
降。

13 假定经济处在长期均衡,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600亿
元,同时,政府购买增加300亿元,如果MPC等于0.8,挤出效应为600
亿元,那么预期在长期中( )。

A.真实GDP和价格水平都将上升

B.真实GDP和价格水平都将下降

C.真实GDP将上升,价格水平将下降

D.真实GDP将上升,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政府增加支出和挤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使总需求曲线
向右移动,300/(1-MPC)-600=900>600,所以在长期中真实GDP
和价格水平都将上升。

14 如果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人们会( )。

A.存更多钱到生息的账户,并且利率将下降

B.存更多钱到生息的账户,并且利率将上升

C.从生息的账户取钱,并且利率将下降
D.从生息的账户取钱,并且利率将上升

【答案】B

【解析】如果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那么利率将会上升,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增加,此时均衡点会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人们会减少
货币需求,存更多的钱到生息的账户。

15 IS-LM模型研究的是( )。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C.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D.在利率、投资和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收入的决定

【答案】A

【解析】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IS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
均衡下的国民收入,LM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市场均衡下的国民收入。不
论是IS曲线的变动,还是LM曲线的变动,都是在总供给假定不变的情
况下,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来决定国内生产总值。IS-LM模型是短期
模型,因此模型中涉及到的价格水平也是固定不变的。

16 如果某一利率下,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人们将希望
( )。
A.卖出支付利息的财产,从而使得利率下降

B.卖出支付利息的财产,从而使得利率上升

C.购买支付利息的财产,从而使得利率下降

D.购买支付利息的财产,从而使得利率上升

【答案】B

【解析】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利率会增加,
人们持有支付利息的财产的成本增加,从而使得人们卖出支付利息的财
产。

17 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相关性最大的是( )

A.短期,并且假定价格水平调整以使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平衡

B.短期,并且加大利率调整以使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平衡

C.长期,并且假定价格水平调整以使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平衡

D.长期,并且加大利率调整以使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平衡

【答案】B

【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属于短期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取
决于利率,而货币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通过利率的调整,就可以
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8 下面哪一种情况下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最多?( )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元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元

D.企业储蓄减少250亿元

【答案】A

【解析】经济需求变化通过乘数效应影响国民收入,且对国民收入影响
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变化量以及乘数大小两个因素。由于所有乘数中政府
支出乘数最大,使得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19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 )。

A.投资函数的斜率

B.实际利率

C.实际货币供给额的增加

D.消费函数的斜率

【答案】D

【解析】根据乘数公式可知,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消费函数的斜率,即
边际消费倾向。
20 假如一个没有外贸部门的模型,所得税为0,消费函数定义为C=
400+0.75YD,如果政府转移支付减少200,则收入会( )。

A.减少600

B.减少800

C.增加800

D.增加600

【答案】A

【解析】政府的转移支付乘数为ktr=MPC/(1-MPC)=3,所以收入会
减少200×3=600。

21 国民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

A.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B.乘数的值越小

C.总支出曲线越平坦

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

【答案】D

【解析】A项,MPS+MPC=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
小;B项,根据乘数的公式可知,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值越大;CD
两项,总支出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斜率越大,因此总支出曲线就越陡。

22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
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

A.500亿元

B.50亿元

C.10亿元

D.30亿元

【答案】B

【解析】乘数为:k=1/(1-MPC)=10,ΔY=500(亿元),则ΔG=
50(亿元)。

23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和税收乘数KT的关系是
( )。

A.KG>KT>KTR

B.KT>KTR>KG

C.KTR>KG>KT

D.KG>KTR>KT
【答案】D

【解析】KG=1/(1-MPC),KTR=MPC/(1-MPC),KT=-MPC/
(1-MPC),0<MPC<1,则KG>KTR>KT。

24 假设储蓄函数形式为S=-400+0.25YD,边际税率为t=0.2。如果
均衡水平的收入增加1000,那么消费会变化( )。

A.250

B.400

C.600

D.750

【答案】C

【解析】消费函数为:C=400+0.75(1-t)Y=400+0.6Y,当ΔY=
1000,ΔC=600。

25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都减小

C.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答案】C

【解析】征税前的支出乘数为:KG=1/(1-MPC),税收乘数为:KT
=-MPC/(1-MPC);征税后的支出乘数:KG=1/[1-MPC(1-
t)],税收乘数为:KT=-MPC(1-t)/[1-MPC(1-t)],两者都变
小。

26 如果所得税提高,以下哪一项不会发生?( )

A.支出乘数和消费都会减少

B.可支配收入、储蓄和消费都将会减少

C.消费和收入都会减少,但储蓄会增加

D.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会增加

【答案】A

【解析】如果是定量税,税收增加,支出乘数是不变的,即k=1/(1-
MPC)。

27 假定政府打算用消费税替代所得税,这会使得利率( )。

A.和投资都会增加

B.和投资都会减少

C.增加,投资减少
D.减少,投资增加

【答案】D

【解析】如果政府用消费税替代所得税,那么支出乘数将变小,总需求
增加量减少,进而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28 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
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投资乘数为:1/(1-MPC)=1/MPS=4,所以增加
100亿元的投资总收入增加400亿元,因而会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
口。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IS-LM模型?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
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
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
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
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
称为IS-LM模型。

2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及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1)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

① 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会减少,利率下
降时,投资需求会增加。

② 假定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快,即边际消费
倾向0<β<1。

根据储蓄函数s=-α+(1-β)Y,可知收入是储蓄的增函数。那么,
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实现投资等于储蓄,则储蓄必须增
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
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的均衡。于是当坐标系中纵轴表示利
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曲线就必然向右下方倾斜。

(2)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

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则货币投机需
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
小,因而人们愿为买进债券而减少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
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
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
市场均衡。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一定向右上方倾斜。比如,如果货
币投机需求为零,这时只剩下交易需求,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和利
率无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
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
(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购买债券风险
太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愿再去买债券),从而进入
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

3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答: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1)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
政策的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在LM曲线
比较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
降很多(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
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小,反之亦然。可见,通过
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可以比较直观地了
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
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而边际税率较小也会使
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
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
因素。

(2)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
政策的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在LM曲线
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下降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
(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
之亦然。可见,通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
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以
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4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
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
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
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
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三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
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可以统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
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L1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
记为L1=L1(y);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则是利率r的反函数,
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2=L2(r)。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
以表达为:L=L1+L2=L1(y)+L2(r)=ky-hr。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
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
证券,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
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
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5 为什么价格水平不变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或名义货币供给不变
而价格水平下降时,都会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答:货币市场均衡指的是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实际的货币需求相等时的情
形。已知实际的货币供给和名义的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m=M/P。那
么,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的方程式是r=kY/h-M/(Ph)。假定
货币对利率的敏感度h既定,那么,如果P不变而M增加或者M不变而P
下降,都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了,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6 简述LM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计算其斜率。

答:(1)LM曲线指的是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货币的需求等于货
币的供给)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的
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的供给量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控制,
是外生变量。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
现。

用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P,则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m=L1(Y)+
L2(r)=kY-hr。当m为一定量时,m=kY-hr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
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表示这一关系的图形就是LM曲
线。其代数表达式为:Y=hr/k+m/k或r=kY/h-m/h。

(2)LM曲线的斜率k/h取决于k和h的值。所以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
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①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h一定时,k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
大,LM曲线越陡峭。

②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k一定时,h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
小,LM曲线越平缓。

一般说来,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LM曲线的斜率
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
函数。

当利率降得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
求曲线就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而LM曲线也成为水平的。这一区域被称
为凯恩斯区域。这时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
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对应的是,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
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相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零,货币的投机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时候如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
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增加收入。但如果此时实施扩张性货币
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而且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这时财政政策
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之间的LM曲线是中间区域。这时LM曲线的斜率
为正值。

7 用凯恩斯交叉图解释为什么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乘数效应。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
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是指财政支
出增加一单位或税收减少一单位,会引起更多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可
以用凯恩斯交叉图来解释。

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动(Δ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ΔG)的比率,用ΔY/ΔG表示。如图11-1所示,ΔY大于ΔG,即政府购
买乘数大于1。原因是,政府购买增加时,提高了收入,同时根据消费
函数C=C(Y-T),高收入引起高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
更大的增加。

图11-1 凯恩斯交叉图中政府购买的增加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Δ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ΔT)的比
率,用ΔY/ΔT表示。如图11-2所示,ΔY大于ΔT,即税收乘数大于1。原
因是,税收减少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根据消费函数C=C(Y-
T),消费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
至税收减少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图11-2 凯恩斯交叉图中的减税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政府需要刺激经济时,可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
或者减税的政策,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更大;当政府需要冷
却经济时,可以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者增税的政策,从而通过乘数效
应,使国民收入减少更大。

四、计算题

1 假定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
投资I=150-6i,名义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量
L=0.2Y+100-4i。

(1)求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由Y=C+I,可知IS曲线为:Y=100+0.8Y+150-6i,即Y
=1250-30i;

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可得LM曲线为:0.2Y+100-4i=250,
即Y=750+20i。

(2)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一
点,该点的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得到,
即:

因此,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该点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950
和10。

2 假定某国经济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C=100+0.8YD(消费)

I=200-1000i(投资)

L=Y-10000i(货币需求)
开始时,政府购买为550万元,税收为500万元,实际货币供给为900万
元。求:

(1)IS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开始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利息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如果自主投资减少90万元,国民收入、利息率和投资各将下降多
少?

(4)为了使国民收入保持在最初水平,货币供应量将如何变动?新的利
率水平为多少?

解:(1)由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500)+200-1000i+550

化简得IS方程为:Y=2250-5000i。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Y-10000i=900。

即LM方程为:Y=900+10000i。

(2)联立IS和LM方程得到:

2250-5000i=10000i+900

解得:i=0.09。

将解得的i代入IS方程,从而可得国民收入为:Y=2250-5000i=
1800(万元);

消费为:C=100+0.8(Y-T)=1140(万元);
投资为:I=200-1000i=110(万元)。
_ _

(3)设自主投资为I,此时可得总需求函数为:Y=2(1250+5I)/3+
(M/P)/3,可知自主投资前的系数为10/3。

因此,如果自主投资减少90万元,国民收入将下降:90×10÷3=300(万
元)。

自主支出的利率乘数为1/3000,因此,利率下降0.03。

利率下降0.03又会使引致投资增加30万元。引致投资增加30万元,加上
自主投资减少90万元,投资总额将下降60万元。

(4)为了使国民收入保持在最初水平,收入必须增加300万元。
_
由Y=2(1250+5I)/3+(M/P)/3可知,货币政策乘数为1/3。

所以,货币供应量必须增加900万元。

将已有数据代入题(2)中的利率等式可知,利率成为0.03,即下降了
6%。

3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
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
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
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均衡收入:Y=(α+I)/(1-β)=(100+50)/(1-0.8)
=750(10亿美元)。

消费:C=100+0.8×750=700(10亿美元)。

储蓄:S=Y-C=750-700=50(10亿美元)。

(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α+I)/(1-β)=(100+100)/
(1-0.8)=1000(10亿美元)。

收入比原来增加1000-750=250(10亿美元)。

(4)C=100+0.9Y,I=50,则:

变化后收入:Y=(α+I)/(1-β)=(100+50)/(1-0.9)=
1500(10亿美元)。

储蓄:s=-α+(1-β)Y=-100+0.1×1500=50(10亿美元)。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α+I)/(1-β)=(100+100)/(1-
0.9)=2000(10亿美元)。

收入比原来1500增加500亿美元。
(5)C=100+0.8Y,投资乘数k=1/(1-0.8)=5;C=100+0.9Y,投
资乘数k′=1/(1-0.9)=10。

4 假设LM方程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
100亿美元)。

(1)计算:

① IS为Y=950-50r(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
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② 当IS为Y=800-25r(消费C=40+0.8Yd,投资I=110-5r,税收T=
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① 和情况② 中的均


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① 和②
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1)① LM曲线:Y=500+25r;IS曲线:Y=950-50r。

两式联立得:Y=650(亿美元),r=6,I=140-10r=80(亿美
元)。

② LM曲线:Y=500+25r;IS曲线:Y=800-25r。

两式联立:Y=650,r=6,I=110-5r=80(亿美元)。

(2)① 由Y=C+I+G可知,当G=50亿美元时,则:
Y=40+0.8Yd+140-10r+50=40+0.8(Y-50)+190-10r=0.8Y+
190-10r

解得IS曲线为:Y=950-50r;而LM曲线方程为Y=500+25r。

两式联立:Y=650(亿美元),r=6。

当G=80亿美元时,Y=40+0.8(Y-50)+140-10r+80=0.8Y+220
-10r。

IS曲线为Y=1100-50r,而LM曲线方程为Y=500+25r。

两式联立得Y=700,r=8。

② 当G=50亿美元时:

Y=C+I+G=40+0.8YD+110-5r+50=40+0.8(Y-50)+160-5r
=0.8Y+160-5r

IS曲线为:Y=800-25r,而LM曲线方程为Y=500+25r。

两式联立得:Y=650,r=6。

当G=80亿美元时,Y=C+I+G′=0.8Y+190-5r。

IS曲线为:Y=950-25r,而LM曲线方程为Y=500+25r,联立可得:
Y=725,r=9。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
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情况下,IS斜率绝对值较小,IS较
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政府支出增
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较少。

在(2)下,IS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政
府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少,从而国民收入
水平提高较多。

5 考虑下面的经济模型:C=50+0.6(Y-T),I=10+0.1Y-r,G
=100,X=M=0。

(1)阐述GDP(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并简单解释其意义。用r和T作为
未知变量得到关于国民收入的函数。

(2)现在假设政府预算平衡,写出收入关于利率的函数。

(3)假设r=10,自发支出的值是多少?乘数是多少?解释这个乘数。

(4)政府决定将其支出增加10。如果政府不提高税收,现在的自发支出
值为多少?乘数、均衡收入的值是多少?简述为什么收入会出现一定数
量(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政府为保持预算平衡同时增加税收,新的
自发支出、乘数、均衡收入的值是多少?简述为什么收入会出现一定数
量(或多或少)的变化?

(5)现在假设政府不征收固定数量的税收,而是按国民收入的一个固定
百分比征税,即T=tY。假定税率t为1/3,求均衡收入、自发支出和乘
数。解释与你的第二部分答案的所有差异。政府预算是平衡的吗?如果
政府支出增加10,会发生什么?陈述并简单解释均衡收入和政府预算赤
字的改变。

解:(1)均衡条件是Y=C+I+G或Y=C+I+G+X-M。总收入等于
用于国内生产的总支出(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销售),表明收入是消费
者支出、公司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如果是开放式的经济,则需要减
去本国购买国外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再加上国外购买本国商品和服务的
支出。

Y=C+I+G+NX=50+0.6(Y-T)+10+0.1Y-r+100

国民收入函数为:

Y=10(160-0.6T-r)/3

(2)如果预算是平衡的,则G=T=100。国民收入函数为:Y=10(100
-r)/3。

这条曲线是向下倾斜的,Y在横轴上。斜率是-0.3,意味着利率每增加
一个百分点,均衡收入减少10/3。

(3)如果r=10,那么自发支出为100-r=90,而乘数是10/3,则均衡收
入:90×10/3=300。该乘数表明了自发支出每改变一单位将引起均衡收
入改变10/3单位。

(4)① 当ΔG=10,自发支出上升了10而达到100,而自发支出乘数没有
改变时,则均衡收入变动为:

ΔY=10ΔG/3=100/3,此时均衡收入为1000/3。

经济中的乘数效应导致收入的改变量大于政府支出的改变量。这一反馈
效应是这样的: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收入的增加,后者导致消费者消费更
多和公司投资更多,而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则更进一步导致收入增加,等
等。
② 如果T也增加到110,自发支出增长了10-0.6×10=4,乘数没有改
变。

均衡收入变动为:ΔY=10ΔI/3=40/3。均衡收入为940/3。

收入出现一定数量的变化是因为征税前消费者只会花消他们所获得的每
1美元中的60美分,而征税后政府却会花消它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每1
美元中的100美分)。所以,均衡收入会增长。

(5)① 根据收入恒等式得:

Y=C+I+G+NX=50+0.6(Y-Y/3)+10+0.1Y-r+100

解得:Y=320-2r。

当r=10时,自发支出是150,乘数是2,则均衡收入是300。

② 与第二部分相比,乘数降低了。第二部分中,一个消费者得到一美元
额外收入时,她会花费其中的60美分。现在,当她得到一美元的额外收
入时,她把其三分之一交给政府,所以她的可支配收入仅增加了200/3
美分,然后她花费这其中的60%,也就是40美分。这样,对于每一美元
的额外收入,消费仅增加了40美分而不是60美分,这意味着一个更小的
反馈效应。

③ T=tY=100=G,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④ 当ΔG=10,自发支出上升了10而达到160,而自发支出乘数为2时,
则均衡收入变动为:

ΔY=2×ΔG=20,此时均衡收入为320。
均衡收入增加20,这意味政府税收增加20/3,而支出增加10,所以政府
出现了预算赤字。
第12章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一、判断题

1 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

【答案】T

【解析】在流动性陷阱中,利率处于极低水平,债券价格处于极高水
平,购买债券的风险极高,此时无论货币供给增加多少,人们都会持有
现金,而不会购买债券。这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因而
LM曲线为水平线。这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IS曲线向右移
动,收入水平会大幅提高,而利率却不发生变化,从而挤出效应很小,
财政政策最有效。

2 货币主义者相信流动性陷阱的存在。( )

【答案】F

【解析】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即人们平均
经常自愿在身边储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
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而且可以估算的函数关系。因而货币主义者
在理论上是不相信流动性陷阱的存在的,在政策上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
的。
3 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来刺激经济。( )

【答案】F

【解析】非充分就业时应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总需
求,从而扩大国民收入。

4 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 )

【答案】T

【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r下降,从而使投资需求增
加,使得收入增加,于是LM曲线向右移动。

5 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 )

【答案】F

【解析】LM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会增
加收入,同时提高利率。

6 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

【答案】F

【解析】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价的下降将导致实际
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LM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7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提高,会使LM曲线变得更陡峭。
( )

【答案】F

【解析】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越大,LM曲线的斜率k/h越小,
LM曲线越平缓。

8 在IS-LM模型中,甚至在长期中总需求也不可能等于产出的自然水
平。( )

【答案】F

【解析】IS-LM模型中,假定价格在短期具有黏性,因此由于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以及总需求的其他决定因素,产出可能会偏离自然水平。
在长期,价格是完全伸缩的,因此总需求能够达到产出的自然水平。

9 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财政扩张所带来的影响。
( )

【答案】T

【解析】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时,总产出和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增加。此时,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方法抑制货币需
求,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来抵消总产出和通货压力的增加。这种情况
下,财政扩张的结果是利率的上升。

10 财政收缩政策必定将降低消费水平、产出和投资。( )

【答案】F

【解析】政府支出的减少会使IS曲线左移,则产出下降,假设收入效应
大于利率效应或在消费上无利率效应,因此消费下降,同时利率下降,
收入下降导致投资减少,而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因此财政紧缩政策
对于投资的影响不是很明确。

1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扩张将必然导致产出和利率的增长。
( )

【答案】F

【解析】GDP肯定会增加,但是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曲线的移动与IS和LM
曲线本身斜率的综合作用,可能增长、下降或不变。

12 无论从长期看还是短期看,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厂商对资本品投资的
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一样的。( )

【答案】F

【解析】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总需求成倍增长,而等量的消费支出增
加因受边际消费倾向的限制,其对总需求的影响小于投资支出增加对总
需求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期,为刺
激需求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

A.增加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税收

C.增加货币供给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A

【解析】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无效,所以刺激需求
应该采取合适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能刺激总需求,带来国民收入
增加。增加财政税收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降低企业投资需求和消费
需求,导致经济需求萎缩。

2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右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左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答案】D

【解析】LM曲线为r=ky/h-M/(Ph)。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
格总水平上升时将导致LM曲线的左移。

3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
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答案】C

【解析】由L=kY-hr得:Y=L/k+hr/k。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
给,当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LM曲线会右移ΔY=ΔL/k=10/k。

4 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k,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
动量,则必须是( )。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答案】C

【解析】均衡收入变动接近LM的移动量要求货币政策完全或接近完全有
效,此时的状态接近于古典区域,此时IS曲线是平缓的,而LM曲线陡
峭。

5 其他变量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信用卡使用的放开,在每一利
率水平上,人们都比原先较少地持有货币,这种现象会导致( )。

A.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

B.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相同利率水平上,收入水平比原先减少

D.相同收入水平上,利率水平比原先上升

【答案】A

【解析】信用卡使用的放开会对LM曲线产生冲击。它将导致人们对货币
需求的减少,从而货币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LM曲线向右下方平
移,相同利率水平上收入水平增加,相同收入水平上,利率水平下降。

6 所谓“凯恩斯陷阱”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 )。
A.高位区

B.低位区

C.中位区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凯恩斯陷阱是指利率足够低,债券价格足够高,所有人都预期
债券价格会下降。于是,所有人都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券。

7 在长期中,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名义货币供给减少,那么可以预计
( )。

A.总需求和价格会增加,但利率不变

B.总需求,价格和利率都会减少

C.总需求和利率会减少,但价格会增加

D.利率增加,同时总需求和价格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而名义货币供给减少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会增加,但是不能确定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变化,所
以总需求和价格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8 挤出效应接近100%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导致( )。

A.乘数作用接近1

B.乘数作用接近0

C.乘数作用增强

D.乘数作用不受影响

【答案】B

【解析】挤出效应越大,乘数作用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
接近100%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导致的乘数作用接近0。

9 假如在产品市场,投资完全不受利率影响,则( )。

A.IS垂直,货币政策在提高产量方面很有效

B.IS水平,货币政策在提高产量方面很有效

C.IS垂直,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不影响产量

D.IS水平,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不影响产量

【答案】C

【解析】投资完全不受利率影响,则IS垂直,不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处
于凯恩斯区域中,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10 对于极端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之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之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答案】A

【解析】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LM曲线是水平的,无论政府增加多少货
币供给,都无法改变利率水平,此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完全不产生挤出效应。

11 假定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5,政府为了
搞基础设施建设而支出了40亿元人民币,这会引起收入( )。

A.增加将超过200亿人民币

B.增加200亿人民币

C.增加将小于200亿人民币

D.增加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当中,此时LM曲线呈水平状,货币政策
无效,财政政策将完全有效,挤出效应为零。因此,政府支出多少,就
使收入增加乘数倍政府支出。

12 利用IS-LM模型分析,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将会
出现( )。

A.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B.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C.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D.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答案】C

【解析】提高法定准备金相当于货币的供给减少,因此LM曲线向左移
动,在IS曲线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13 在哪种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减弱?( )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答案】A
【解析】当实际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有价证券的市
场价格将不会再上升,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从而形成了“流动性陷
阱”,LM曲线为水平,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效,此时移动IS曲线的财政政
策的效果非常显著。

14 凯恩斯学派认为“挤出效应”会( )。

A.比较小,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

B.比较小,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且投资需求曲线较平缓

C.比较大,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

D.比较大,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陡直,而投资需求曲线较平缓

【答案】A

【解析】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
果。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① 支出乘数的大小;② 货币需
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③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④ 投
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当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即货币需求对
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挤出效应越小;当投资需求曲线越陡峭,说明投资
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低,则挤出效应越小。

15 在凯恩斯陷阱当中,( )。

A.债券价格很高,人们纷纷购买债券,以期待债券价格更高时倒卖出

B.利率极低,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

C.此时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

D.无论利率怎么变化,人们都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中

【答案】B

【解析】在凯恩斯陷阱中,利率极低,有价证券价格极高且不可能再上
涨,因此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而是无限度的持有货币。当银行增
加货币供给时,因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大的,利率不变,货币政
策无效。

16 如果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落入流动性陷阱,那么就意味着
( )。

A.有价证券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

B.有价证券的价格达到历史最低

C.有价证券的价格被认为是极高

D.有价证券的价格被认为是极低

【答案】C

【解析】流动性陷阱时,利率极低,与之相对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被认
为是极高。
17 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
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答案】A

【解析】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那么由政府支出增加引
起的挤出效应要尽可能小,当LM平缓而IS陡峭时,挤出效应较小。

18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答案】C

【解析】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LM曲线向右移动,当经济处于凯恩斯区
域,即LM平缓而IS垂直时,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
入不变。
19 与财政政策相比较,货币政策的不利之处是( )。

A.政策效果更容易预期

B.给予经济的影响更直接

C.政策决策实施周期短

D.给予经济的影响更间接

【答案】D

【解析】财政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可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因为政府
购买支出会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中的C、I、G等宏观变量,效果明显;
而货币政策要通过中介目标,经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同时受到各种因素
相互制约,因此效果不直接。

20 在AD-AS模型中,下列对财政扩张所带来的影响的分析中,错误的
是( )。

A.均衡产量上升,但比IS-LM模型中均衡产量上升的幅度小

B.均衡利率上升,但比IS-LM模型中均衡利率上升的幅度大

C.均衡价格水平上升

D.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名义供给量增加

【答案】D
【解析】在IS-LM模型中,财政扩张只会引起IS曲线右移;而在AD-AS模
型中,财政扩张引起产出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物价水平的上升又反过
来影响LM曲线,因为物价上涨,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
货币供给将会下降,LM曲线左移,这就会部分抵消财政政策所带来的
产出增加,同时均衡利率再一次被抬高。D项,题中没有提到名义货币
供给有发生变化。

21 在通常的IS-LM框架下,挤出效应可以避免,如果( )。

A.银行限制信贷

B.政府在增税的同时增加政府购买

C.在财政扩张的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D.中央银行大规模出售政府债券

【答案】C

【解析】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必然导致产出增加,利率上
升,为了使得私人投资不受到政府支出增加的排挤,那么中央银行可以
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降到原来的水平,从
而私人投资不受影响,挤出效应由此得以避免。

22 下列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分析,错误的是( )。

A.严重衰退并且出现严重失业时,通常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并辅之
以宽松的货币政策
B.出现严重通胀时,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辅之以紧缩性财政政策

C.如果失业不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时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
策,并辅之以紧缩性货币政策

D.如果经济过热不严重,通货膨胀承受力尚可时,应采取适度从紧的
财政和货币政策

【答案】C

【解析】如果失业不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时,应当采取温和的财
政和货币政策,即稍有所扩张。

23 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下列哪一项最可能是政府支出减少的结果?
( )

A.产出、价格和利率在中期都会增加

B.产出、价格和利率在长期都会增加

C.价格和利率会在中期和长期减少,同时对产出在中期有负面影响

D.产出和价格在长期保持不变,但利率在中期和长期都会增加

【答案】C

【解析】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在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的,政府支出减少意味着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则价格下降,产出减
少,当价格下降则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抵消产出的下降,利率下
降;在长期,只要产出依然低于潜在产出,价格会持续降低,实际货币
存量进一步增加,利率进一步下降,产出最终会返回它的潜在水平。

24 下列何种场合,总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答案】B

【解析】A项,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那么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
小,AD曲线较平缓;B项,支出乘数较小,说明IS曲线斜率较大,则总
需求曲线越陡峭;C项,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则LM曲线越平
缓,总需求曲线平缓;D项,根据MV=PY,货币供给量变动不影响总
需求曲线的斜率,只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25 财政政策乘数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这主要是
因为简单乘数( )。

A.没有考虑时间因素

B.没有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C.没有考虑货币和价格因素
D.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得投
资减少,即存在挤出效应。在不考虑利率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时,财政政
策乘数的实际作用与简单乘数表示的相等。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
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
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
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的货币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
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在IS-LM模型上,
这个过程表现为在LM曲线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总需
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

(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
商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
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LM曲线向
右下方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2 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为什么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

答:在均衡利率水平和既定价格下,货币市场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私人部门(公众和厂商)持有货币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
等)的数量会保持一定比例。

当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均衡被打破,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超出
了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他们会用手中多余的货币去购买有价证券,
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这时在证券供给量不变情况下,证
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这里之所以要保持“价格不变”的条件,是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时价格
也随之上升,那么货币的交易需求必然会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会
完全被这种交易需求所吸收,人们就可能没有富余的货币去购买有价证
券,于是利率可能不会下降。

3 在LM曲线平行于横轴的区域,货币政策为什么无效?

答:在LM曲线平行于横轴的区域,即在水平阶段的LM曲线上,说明这
时候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无限大,这时,利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人
们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极小,而债券的价格太高,人们购买债券出现损
失的风险极大,债券价格只可能下跌,不会上涨。因此这时,人们不管
有多少货币都只愿意持在手中。这时国家货币当局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
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这一区域又被称为凯恩斯区
域。这时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
果。

4 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答:(1)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其原因是,凯恩斯主义认
为,经济萧条时存在流动性偏好现象。流动性偏好现象指,当利率降到
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
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
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状态时,人们即使
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
无限大,这时的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呈水平状。

(2)在流动性陷阱状态,如果政府实施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等财政
政策,增加经济总需求,如图12-1所示,则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
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在此条件下使用扩张性
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非常有效。

图12-1 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3)如图12-2所示,在流动性陷阱状态,中央银行如果增加货币供给
量,则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债券价格不会上升,不可能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达到增加投资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目标,因此
货币政策无效。
图12-2 货币政策无效

5 如果中央银行对供给冲击采取配合性政策,因此由供给冲击引起的
利率变化没有像无配合时那么大,运用IS-LM模型,画图并说明需求曲
线的变化。

答:当不利的供给冲击发生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在总需求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产出下降。中央银行为了阻止产出下
降,则必然要采取配合性政策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如图12-3所示,当不利的供给冲击发生时,由于价格上升,LM曲线从
LM0左移到LM1,对利率的冲击较大(M点到N点),如果政府采取适
应性政策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LM曲线左移的范围较小(LM0到
LM2),利率冲击较小(M点到S点),从而抑制产出的减少。此时货
币供给增加,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MV=PY可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图12-3

6 画图并说明:同时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
效果。

答:同时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如图12-4
所示:

当实施双扩张性政策之前,IS0曲线与LM0曲线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的
国民收入为Y0,均衡的利率为r0。当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增加政府
支出,会使IS0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为IS1曲线,与LM0曲线相交于E1,这
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利率为r1。这表明,实施扩张性
财政政策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
应,削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
增加。

图12-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同时配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会使LM0曲线
向右下方移动为LM1曲线,与IS1曲线相交于E2,这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
收入为Y2,均衡的利率为r2。这表明,同时实施双扩张性政策,能保持
利率不提高甚至会下降,而国民收入却有较大幅度增加,从而有效刺激
经济。

这种双扩张性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在运用时应
慎重,如果配合不妥当,则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7 假设中国的经济衰退是由消费支出不足引起的,若想要使经济复
苏:

(1)政府的政策应该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
(2)其余情况不变,如果你相信货币需求相对于利率的弹性很大,你建
议政策采取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为什么?

(3)其余情况不变,如果你相信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的弹性很大,你建
议政府应采取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为什么?

答:(1)政府的政策应该是扩张性的,因为此时总需求不足。

(2)我会建议政府使用财政政策。由于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大,LM曲
线平缓,故增发货币只会引起利率很小的变化,对总需求影响小,如图
12-5所示。

图12-5 LM曲线平缓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相反,由于LM曲线平缓,故财政政策只会引起很小的利率增加与对投
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增加总需求非常有效,如图12-6所示。
图12-6 LM曲线平缓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3)我会建议政府使用货币政策。由于货币需求对收入弹性大,LM曲
线非常陡峭。因此IS曲线的变动会引起较大的利率变动,从而产生较大
的挤出效应抵消财政效应对总需求的增加,如图12-7所示。

图12-7 LM曲线非常陡峭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相反地,积极货币政策引起利率的变化较大,故对总需求的增加较大,
如图12-8所示。
图12-8 LM曲线非常陡峭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四、计算题

1 设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货币需求函数为L(y,r)=1.5y-100r;储
蓄函数为s=0.2y;投资函数为i=4-40r;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比
为M/P=6。其中,y:实际收入;r:利率;s:储蓄;i:投资;M:货
币供给量;P:价格水平。

(1)请求实际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量M=24,请求出产品市场总需求函数yd。

解:(1)产品市场均衡时i=s,即有:0.2y=4-40r,可得IS方程为:

y=20-200r

货币市场均衡时M/P=L,即有:6=1.5y-100r,可得LM方程为:

y=4+200r/3
联立IS方程和LM方程可得均衡收入和利率为y=8;r=6%。

(2)货币供给量M=24时,货币市场均衡有24/P=1.5y-100r。把产品
市场均衡条件y=20-200r代入上式消去,可得总需求函数为:

yd=12/P+5

2 已知IS方程为y=550-1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
0.05。

(1)如果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5单位,新旧均衡收入分别为多少?

(2)IS曲线如何移动?

解:(1)r=0.05时,均衡收入为:y=550-1000×0.05=500。

由MPS=0.2,可知边际消费倾向MPS=0.8,因此政府支出乘数kg=5,
政府支出增加Δg=5,则Δy=5×5=25,故新的均衡收入为:

y′=550-1000r+25=575-1000r

(2)IS曲线水平右移:

Δy=kgΔg=5×5=25

故新的IS曲线为:y′=550-1000r+25=575-1000r。

3 某经济体c=100+0.8(y-t),i=200-1000r,g=t=550,货币需
求L=y-10000r,实际货币供给量m=900。
(1)写出IS、LM方程。

(2)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总收入、利率、消费、投资各为多少?

(3)若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为2000亿元,想通过增加政府购买达到充分就
业,需增加支出多少?这时利率是多少?

解:(1)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550)+200-1000r+550

化简得IS方程为:

y=2050-500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可得:

900=y-10000r

整理得LM方程为:

y=900+10000r

(2)当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联立IS、LM两方程求解得均
衡利率和均衡收入分别为r=7.7%,y=1667。

则消费为:c=100+0.8×(y-t)=993.6;

投资为:i=200-1000r=123.3。

(3)在均衡产出为充分就业产量y=2000时:

货币市场的均衡为900=2000-10000r,解得到利率为:r=11%。
变动政府购买在充分就业水平处均衡意味着产品市场:

2000=100+0.8×(2000-550)+200-1000r+g

整理可得g=540+1000r,把利率r=11%代入解得:g=650。

则有Δg=650-550=100,即政府购买需增加100亿元支出。

4 假设货币需求函数L=0.5Y,货币供给量为5000元,消费函数C=
800+0.75Yd,税收为400元,投资函数I=1600-2000r,政府支出G=
600元。当G增加400美元时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解:政府购买增加之前:

IS曲线:Y=C+I+G=800+0.75(Y-400)+1600-2000r+600。

整理得:Y=10800-8000r①

LM曲线:L=0.5Y=5000②

联立① 、② ,并解出Y=10000,r=10%。

政府购买增加之后:

IS曲线:Y=C+I+G=800+0.75(Y-400)+1600-2000r+1000。

整理得:Y=12400-8000r③

LM曲线:L=0.5Y=5000④

联立③ 、④ ,并解出Y=10000,r=30%。
可见,在政府购买增加后,国民收入保持不变,仅有利率上升,因而存
在完全挤出效应。

5 假设一经济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C=20+0.8(Y-T);
投资函数为I=600-4000r;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
0.25Y,名义货币供给MS=345,货币需求函数Md=25+0.4Y-4000r。
试求:

(1)IS曲线方程式。

(2)当价格水平P=1时,LM曲线方程式。

(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
入。

(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

解:(1)把税收函数代入消费函数,可以得到C=-60+0.6Y。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Y=C+I+G,代入相关参数可以得到:

Y=-60+0.6Y+600-4000r+420

整理可得IS曲线方程:Y=2400-10000r。

(2)LM曲线方程:345/P=25+0.4Y-4000r。

当价格水平为1时,LM曲线方程为345=25+0.4Y-4000r,整理得Y=
800+10000r。

(3)联立求解IS和LM曲线方程可得:Y=1600,r=0.08。
(4)联立(1)和(2)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
方程为:

P=345/(-935+0.8Y)

6 三部门组成的经济的消费函数C=80+0.8Yd,投资函数I=20-5r,
货币需求函数L=0.4Y-10r,政府购买支出G=20,税收T=0.25Y,名
义货币供应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r是利率,Yd是
可支配国民收入,Y是国民收入。

(1)若价格水平P=2,则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
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则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与价
格水平?

(4)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
量?

解:(1)由收入恒等式得:Y=C+I+G=80+0.8(Y-0.25Y)+20
-5r+G。

IS方程:0.4Y=100-5r+G;

LM方程:L=M/P=0.4Y-10r;

联立得方程:M/P=100-5r+G-10r。
代入M=90,P=2,G=20求得:r=5,Y=237.5。

(2)联立IS、LM方程求得:

总需求方程:M/P=1.2Y-200-2G=1.2Y-240;

总供给方程:Y=235+40P;

联立方程解得:P=1,Y=275。

(3)将充分就业的Y=285代入总供给方程得:285=235+40P,求得:
P=1.25。

代入总需求方程得:72=1.2×285-200-2G。

解得:G=35,ΔG=35-20=15,政府需要增加15单位的购买支出。

(4)将P=1.25代入总需求方程得:M=1.25×(1.2×285-200-2×20)
=127.5。

ΔM=127.5-90=37.5,故应增加37.5单位的货币供应量。

7 假定下列方程描述了一个经济体系。C、I、G、T、Y均以亿元来衡
量,r以百分比衡量(例如,r=10%),C=170+0.6(Y-T),I=100
-4r,L=0.75Y-6r;M/P=735,T=200,G=350。

(1)试写出IS曲线方程。

(2)试写出LM曲线方程。

(3)用r表示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计算出各自的斜率。
(4)用(1)和(2)得出的方程计算出实际产出的均衡水平、利率、计
划投资、以及消费。

(5)在实际产出的均衡水平上,计算出政府预算盈余的值。

(6)假定G增加到386,求出新的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7)如果利率保持不变,第(6)题中的IS曲线和(或)LM曲线的水平
移动距离是多少?即,如果r保持不变,收入Y将分别增加多少?

(8)用你在第(6)题中IS和LM方程,将Y放在方程的左边,计算新的
均衡实际产出水平Y、利率r、计划投资I和消费C。

(9)假定中央银行选择仅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不是增加政府支出
G来达到第(8)题中的均衡实际产出水平Y,那么中央银行必须增加多
少货币供给(注:可尝试对IS曲线和LM曲线进行适当移动)?

(10)试比较(8)和(9)题中的消费C,政府购买G,以及计划投资
I,基于这个比较,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倾向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另
一些却倾向于扩张性货币政策。

解:(1)根据Y=C+I+G,将已知条件代入:

Y=170+0.6(Y-T)+100-4r+350

整理后得:Y=1250-10r,这就是IS曲线。

(2)根据L=0.75Y-6r,M/P=735,以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可以
得到:

0.75Y-6r=735
整理后得到:Y=980+8r,这就是LM曲线。

(3)将上述IS和LM方程写成斜截式方程,得到:

IS曲线方程:r=125-0.1Y;

LM曲线方程:r=-122.5+0.125Y。

由上述方程可以容易看出,IS曲线的斜率是0.1,LM曲线的斜率是
0.125。

(4)IS曲线为:Y=1250-10r,LM曲线为:Y=980+8r。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r=15,Y=1100。

均衡计划投资为:I=100-4r=100-4×15=40。

将均衡收入Y=1100代入消费函数,得到均衡消费为:C=170+
0.6×(1100-200)=710。

(5)在均衡的实际产出水平上,政府支出,即G=350;政府收入,即T
=200;则政府预算盈余为T-G=-150。

(6)LM方程保持不变,当G增加为368时,根据Y=C+I+G,将已知条
件代入得:

Y=170+0.6(Y-T)+100-4r+368

整理得:Y=1340-10r,这就是新的IS曲线。

(7)将新的IS曲线与原来的相比较可以得知,IS曲线的移动等于90,
LM曲线不发生移动。
(8)联立新的IS曲线和原LM曲线:

解得:r=20,Y=1140。

新的均衡计划投资为:I=100-4r=20。

新的均衡消费为:C=170+0.6×(1140-200)=734。

(9)如果中央银行选择仅仅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不是增加政府支
出G来达到第(8)题中的均衡实际产出水平Y,那么IS曲线不变为Y=
1250-10r=1140,解得新的均衡利率为r=11,由此可知LM曲线为:Y
=1052+8r,则中央银行必须增加货币供给72。

(10)题(8)中的政府购买更高,由于题(8)和题(9)中的税收和产
出相等,所以消费也相同。题(9)中的利率较低,所以其投资更高。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提倡者也许认为,美国迫切需要例如教育、国防或者
基础设施之类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倡导者可能更
多地看重投资的影响,认为经济将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增长。
第13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与汇率制度

一、判断题

1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中,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改变产
出水平方面是可能有效的。( )

【答案】F

【解析】在资本绝对自由流通的情况下,假定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余额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因此产出水平增加,汇率降
低,所以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改变产出水平方面是绝对有效
的。

2 开放经济小国补贴性贸易政策改变净出口。( )

【答案】F

【解析】如果该开放经济小国采取浮动汇率,则由于国内投资储蓄不
变,补贴性贸易政策只会使汇率上升,而净出口不变。但是如果该开放
经济小国采取固定汇率,则补贴性贸易政策使净出口曲线向右移,由于
政府会维持同样的汇率,短期内净出口会增加,题目说法成立。

3 在稳定国内产出免受国际产出水平变动的影响这个方面,固定汇率
制比浮动汇率制更有效。( )

【答案】F

【解析】国际产出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国内出口(IS*曲线移动)。而出口
的减少,会导致资本外流(国际收支亏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
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本国货币贬值会抵消最初出口的下
降。国内产出水平将保持不变。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也会
对本国货币产生贬值压力。此时中央银行不得不买入本国货币(出售中
央银行外汇储备)以保持固定汇率,产出水平也将因此下降。所以,本
题说法错误。

4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通常r=r*,如果加上风险贴水
后,r=r*+θ>r*。可见,利率提高了,这会引起投资减少和货币需求
减少,使IS*左移、LM*右移,从而使收入增加和通货贬值。从这个角度
看,风险增加是可以的。( )

【答案】F

【解析】风险增加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原因包括:① 中央银行想
避免本国通货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对此作出反
应;② 国内货币贬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水平
的上升;③ 当风险贴水提高时,本国居民可能通过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
而对此作出反应,因为货币常常是最安全的资产。这三种变动都倾向于
使LM*曲线向左移动,减缓利率的下降,抵消加上风险贴水后导致的
LM*曲线右移。
5 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于封闭经济,前者通过改变汇
率,后者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

【答案】T

【解析】在开放经济下,一旦货币供给的增加开始给国内利率以向下的
压力,由于投资者会到其他地方寻求更高的利益,资本将从该经济体流
出,这种资本流出了阻止了国内利率下降到世界利率以下,因此开放经
济无法像封闭经济那样通过利率来影响收入。但是,由于投资于海外需
要把本币兑换成外币,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国内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供
给,引起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刺激净出口,从而增加收入。

6 相对于封闭经济而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修正了其中的LM方
程。( )

【答案】T

【解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拓展了封闭经济下的IS-LM模型,将国际贸
易和国际金融的效应包括进来,并对LM方程进行修正,即M/P=
L(r*,Y),LM曲线是垂直的。

7 一国设置了贸易限制时,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会升高。( )

【答案】T

【解析】贸易限制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实
际汇率会升高。
8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LM*曲线之所以成垂直状,是因为国民收
入在长期中保持不变,始终固定在潜在水平上。( )

【答案】F

【解析】在该模型中,汇率e并没有进入LM*曲线方程,给定世界利率,
无论汇率如何,LM*方程决定了总收入,因此LM*曲线是垂直的。

9 某国海关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时设定高壁垒,这会导致本国净出口
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 )

【答案】F

【解析】设定高壁垒是贸易限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贸易限制都能
导致净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这要看该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
汇率政策。一般而言,实行浮动汇率,则汇率上升,收入和净出口都不
变;实行固定汇率,则汇率不变,收入和净出口都增加。

10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
币政策无效。( )

【答案】F

【解析】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
货币政策无效。
11 贸易政策不会影响一国的整体贸易平衡,只会影响到特殊的企业和
行业。( )

【答案】T

【解析】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NX(e)=Y-C(Y-T)-I(r*)
-G,由于贸易限制并不影响收入、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因此它并
不影响贸易余额,即不影响一国整体的贸易平衡。

1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利率并非是由世界利率固定了的,这是因
为一国的资本不可能达到完全自由流动的程度。( )

【答案】F

【解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关于小型开放经济的模型,模型假设经济
体是小型的、资本完全流动的,这就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之迅速足以使
该小型经济体中的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13 进口配额和关税等贸易政策在浮动汇率下不影响收入,在固定汇率
下使得收入增加。( )

【答案】T

【解析】限制贸易政策使得IS*曲线右移,在浮动汇率下,LM*曲线不
变,则收入不变;而在固定汇率下,为了将汇率保持在原来水平,此时
的LM*曲线必须向右移动,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得收入增加。
14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是通过利率来实现的。( )

【答案】F

【解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
的影响是通过汇率来传递的,因此称为汇率传递机制;而在封闭经济中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利率来影响经济的,因此称为利率传递机制。

15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中,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改变产
出水平上是绝对有效的。( )

【答案】F

【解析】在资本完全流动以及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假设中央银行试图增
加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汇
率,但是由于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币和外币,套利者通过在
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并对中央银行出售外汇,对汇率下降作出迅速反
应,导致货币供给和LM*回到初始位置。此时,货币政策无效。

16 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利率上
升和本币升值挤出了私人投资。( )

【答案】F

【解析】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汇
率上升和本币升值降低净出口,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浮动汇率制下,( )。

A.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有效

C.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无效

【答案】C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是无效的,货币政策
是有效的。固定汇率制下则相反。

2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汇率浮动的开放经济IS-LM模型中,紧缩性
货币政策将使LM曲线( )。

A.左移,此后由于本币升值使IS曲线也左移

B.右移,此后由于本币升值使IS曲线也右移

C.左移,而IS曲线保持不变

D.先左移,然后由于本币升值向右回移

【答案】A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条件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左移,导
致产出减少和汇率升值,出口减少,进而IS曲线往左移动,直到达到新
的均衡为止。

3 在汇率固定、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减少会
使( )。

A.IS曲线左移,但不影响LM曲线

B.IS曲线先左移,然后由于净出口增加向右回移

C.IS曲线和LM曲线左移,因为中央银行将被迫缩紧货币供给

D.IS曲线左移,LM曲线右移,因为中央银行将被迫进行货币扩张

【答案】C

【解析】政府支出减少,则IS曲线向左移动,对市场利率产生了向下的
压力,由于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固定汇率交易外币和本币,套利者通过
从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来迅速对汇率下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的自动紧
缩,LM曲线左移。

4 预期一小国的货币将在未来某个时候换取更少的美元,则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这说明该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将在未来某个时候降低

B.这会使得该国的风险贴水增加

C.这将使该国通过增加风险贴水的办法来消除国际利差
D.在理论上,这将引起该国投资减少和货币需求减少

【答案】C

【解析】国际利差是指一国利率与世界利率之间的差额。该国预期汇率
下降,那么该国贷款被偿还时收到的通货价值会更低,因此风险贴水增
加,从而使得该国利率更加偏离世界水平,即国际利差率更大。

5 对于一个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同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国家,
其最佳的政策组合应为( )。

A.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案】D

【解析】失业率低于自然率,说明该国的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水平,同时
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因此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
得LM*曲线和IS*曲线都向左移动,从而使得收入降低到潜在水平,而汇
率下降,使得出口增加,净出口增加,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6 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经济体系中,如果政府增加税收
会导致下列哪一项的结果?( )
A.IS*曲线左移,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B.IS*曲线左移,国民收入减少,汇率下降

C.IS*曲线左移,国民收入不变,汇率下降

D.IS*曲线左移,国民收入不变,汇率不变

【答案】C

【解析】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资本完全流动型经济体系中,财政政策的
变动不影响国民收入,利率由世界利率固定,因而也不受影响,仅影响
汇率。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增税)会使IS*曲线左移,国民收入不
变,汇率下降。

7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

A.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C.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答案】C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收入。财政政策通
常的扩张性影响被通货价值的上升和净出口的下降所抵消。
8 下列哪一项最可能是政府预算盈余增加带来的结果?( )

A.更高的利率

B.更低的进口

C.更低的资本净流出

D.更低的国内投资

【答案】B

【解析】AD两项,在开放经济下,小型经济体的利率由世界利率决定,
因此并不发生改变,从而国内投资也不变;BC两项,政府预算盈余增
加意味着实行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它使IS*曲线向左移动,此时收入
不变,而汇率下降,引起本币贬值,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更为便
宜,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贸易余额增加,从而资本净流出增加。

9 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系中,如果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在IS*
曲线右移的同时( )。

A.LM*曲线不变,国民收入不变,汇率下降

B.汇率有上升趋势,政府为了把汇率固定在原先的水平不得不增加货
币供给,从而LM*向右平移,这就使得收入增加,汇率不变

C.LM*曲线不变,国民收入增加,汇率不变

D.汇率有上升趋势,套利者会对这种趋势迅速做出反应,即将外汇卖
给中央银行货币自动扩张,则LM*曲线右移,总收入增加
【答案】D

【解析】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对市场汇率产
生了向上的压力,由于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外币和本币,套利
者就会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造成自动的货币扩张,使LM*向右移
动,总收入增加。

10 在浮动汇率下,贸易限制对于收入没有影响,这是因为( )。

A.净出口增加,但投资减少了

B.汇率上升,以抵消净出口最初的增加

C.进口的减少和出口的增加相等

D.以上均正确

【答案】B

【解析】由于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进口的减少意味着净出口的增
加。这就是说,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增加了计
划支出,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贸易限制提
高了汇率,但并不影响收入。

11 下列关于以总收入Y和汇率e作为坐标轴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陈
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率固定在国际利率水平
B.LM*曲线垂直,因为货币需求或货币供给方程不涉及汇率

C.IS*曲线向下倾斜,因为较低的汇率会刺激投资

D.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利率

【答案】C

【解析】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由于利率是由世界利率固定的,所以
因为较低的汇率会刺激投资这一货币传递渠道并不存在。给定世界利
率,无论汇率如何,LM*方程决定了总收入,汇率对收入无影响,因此
LM*曲线是垂直的。

12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汇率浮动的模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出口增加对产出没有持续影响

B.净出口增加恰好被投资减少所抵消

C.出口增加导致货币升值和进口增加

D.出口增加使得利率上升的压力增大,导致货币升值

【答案】B

【解析】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中,利率是不发生变化的,因而也就不能
影响投资。一般而言,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表现在其对收
入的影响被净出口的变动所抵消。
13 如果一国外汇市场实行间接标价法,而且该经济可以用浮动汇率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准确描述,那么,在均衡状态下,给定其他条件不
变,当增加国内税收时,会导致( )。

A.总收入下降,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上升

B.总收入不变,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下降

C.总收入上升,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上升

D.总收入不变,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上升

【答案】D

【解析】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下,因为LM*曲线垂直,
增加国内税收相当于收缩财政,IS*曲线内移,总收入不变,汇率下
降,贸易余额上升。

14 下列哪一项能引起人民币升值?( )

A.出口需求上升

B.进口需求上升

C.扩张的货币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A项,出口需求上升说明国外对我国国内产品的需求上升,这
样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人民币的汇率,人民币升值;B
项,进口需求的增加减少了净出口,净出口曲线向左移动,人民币汇率
降低,人民币贬值;C项,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大于
国外,人民币贬值;D项,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得国民储蓄增加,从而资
本净流出增加,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15 在固定汇率制下,如果均衡汇率大于固定汇率,则下列哪一项是正
确的?( )

A.中央银行将允许货币供给减少,以保证均衡汇率等于所宣布的汇率

B.套利者会在外汇市场上将本币换成外汇,再把外汇卖给中央银行,
以从中套利

C.套利者会在外汇市场上将外币换成本币,再把本币卖给中央银行,
以从中套利

D.由于套利者的行为,货币供给会自动减少

【答案】B

【解析】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承诺,允许货币供给调整到任何水
平,以保证均衡汇率等于所宣布的汇率。当均衡汇率大于固定汇率时,
此时套利者会在外汇市场上将本币换成外汇,再把外汇卖给中央银行,
以从中套利。本币自动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
汇率回到固定汇率为止。

16 固定汇率下的限制性贸易政策将( )。
A.与在浮动汇率下相比产生相同的效果

B.提高均衡收入

C.在Y-e坐标中,使得IS*曲线而不是LM*曲线向右移动

D.使得均衡汇率不同于固定汇率

【答案】B

【解析】固定汇率下,贸易限制引起了货币扩张而不是汇率升值,货币
扩张又增加了总收入。

17 在固定汇率下,如果中央银行试图改变货币供给,那么( )。

A.国民收入将不受影响

B.若中央银行维持原先的固定汇率,那么货币供给最初的增加将被抵

C.Y-e坐标中的LM*曲线将先向右移动,然后向左移动

D.A、B、C均正确

【答案】D

【解析】在资本完全流动以及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假设中央银行试图增
加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汇
率,但是由于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币和外币,套利者对中央
银行出售外汇,导致货币供给和LM*回到初始位置,货币供给最初的增
加将被抵消。此时,货币政策无效。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比浮动汇率下更有力?

答: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比在浮动汇率下更有力,这是因为财政政策
触发了货币政策的响应。

(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制下的效应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图13-1所示,经济最初处于A点,政府支出提高
ΔG>0,在给定的利率下会提高产出,IS曲线移动到IS′,如图13-
1(a)。因为政府财政扩张不涉及LM关系,LM曲线没有移动。新的均
衡点在A′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和利率都比原来要高。如图13-1(b)所
示,更高的利率会带来汇率的上升,本国货币升值。因此,财政扩张会
使得产出增加,利率升高,同时带来货币升值。而高利率和货币升值会
使得产品的国内需求下降,抵消了政府支出对需求和产出的部分影响。
图13-1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的效应

(2)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制下的效应

如图13-2所示,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扩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本国货
币存在升值压力。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会让货币升值,因为产
出的增加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中央银行必须通过提高货币供给以
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即使得LM曲线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得利率不
变,汇率不变,均衡点从A点到C点,达到更高的产出YC。因此,扩张
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比浮动汇率下更有力。

图13-2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的效应

2 在“三元悖论”(不可能三角)说中,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固定和
货币政策独立三个方面,一个国家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特性。请问为什
么?

答:(1)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本
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
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
力;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货币危机等的冲击,
从而保持汇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
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
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② 保持本国货币政
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③
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
性。

(2)三种选其中的二种是国际货币体系三元悖论的根本特性。根据三元
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固定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
下三种选择:

①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
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实际
上是以牺牲稳定的汇率为代价,来达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
流动性。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
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
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发生
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
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自身具有缺陷,
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地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
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
作用,甚至起到了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
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②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
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
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
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
家,比如说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
需要实行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持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
它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③ 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
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
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
效果,本国货币政策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
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就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
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
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
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3)如果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旨在实现的三
个目标,那么每一条边均代表一类。可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克鲁格
曼将此三角形称作“永恒的三角形”,其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
地划分各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法。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
中,三角形的三条边所代表的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都曾经在现实中
实施过。比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
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
年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各国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因此货币政策
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今天的欧洲货
币联盟、货币制度和历史上的金本位制均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
动,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而现今中国大陆则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货
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即只开放经常账户,不开放资本账
户。

3 当汇率固定且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时,财政扩张对产出和利率有
什么样的影响?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及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将产生最大的效应。这是因为,财政扩张往往必须伴随着货币扩张,以
使国内利率回到与国外利率相同的水平。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提高产量的
需求,使利率上升。但由于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较高的国内利率会
吸引国外资本,这将给国内货币的价值带来上升压力。为避免货币升
值,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压制利率,使其与国际水平保
持一致。由于利率不变,因此,财政扩张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支出
的增加对产量增长将具有完全乘数效应。
_
如图13-3所示,假定经济初始点位于点A,此时汇率为e,产出为Y1。财
政扩张使得IS曲线从IS1*右移到IS2*,此时利率上升,产出增加,汇率上
_
升,为了使汇率固定在e,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LM曲线从LM1*
右移到LM2*,此时利率不变,汇率不变,产出增加到Y2。
图13-3 固定汇率下财政扩张的影响

4 当一国经济既处于通货膨胀又有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应当采取什
么样的政策措施?

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宏观经济
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
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平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内
部不均衡或外部不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和对外贸易政策
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
赤字状况时,政府应当采取如下的政策组合: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出售债券,回笼货币,提高准备金率和再贴
现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国内利息率上升,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下
降,压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
进口量也随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同时,较高
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并吸收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等紧缩性的财政政
策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配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3)贸易保护性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管
理,非关税壁垒等;外汇管制政策,如制定限制外汇流出,促进外汇流
入的政策等。贸易保护性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减少进口,促进资本
流入,有效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会影响与本国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的
利益,因此,需要考虑对方的反映,以免采取报复措施。

总之,一国处于内部、外部不平衡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经济政
策加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作用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
效果比较直接;外贸、外汇政策对调节国际收支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
又会影响多边贸易关系,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来间接地调节国内总
需求水平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各种政策对经济总
量的不同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有利于客观经济同时实现国内
外的均衡。

5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什么?

答: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浮动汇率制
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
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
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各有优点。

(1)浮动汇率制的优点
① 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
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
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
于强制措施。

② 浮动汇率制度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
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
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
量的国际储备。

③ 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
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
以独立制定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

(2)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① 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存
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② 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制度相
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

③ 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
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例如,扩
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储备外流,最终对固定汇率的维持构成威胁,而恢
复经济的均衡还要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6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与由
于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增加,对宏观经济均衡有什么不同影响?

答:(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此时进口
也会随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减少,
从而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2)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
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因为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
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
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
(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
增加或赤字减少)。

7 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中,如果政
府的目标是增加本国的净出口,那么:

(1)减少公共支出是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为什么?

(2)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增加货币供给是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为
什么?

答:(1)减少公共支出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

减少公共支出使国内对商品和劳务需求减少,IS曲线内移,倾向于降低
实际汇率,本币贬值,这使得国内居民倾向于购买国外资产,导致本币
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增
加,净出口增加;净出口将增加到本国汇率恢复到均衡汇率水平为止。

(2)购买力平价意味着实际汇率不变,简单来说,就是π-π*=E。其中
π为通胀,*表示国际,E=ΔE/E为货币贬值率。也就是说,增加货币供
给带来的货币贬值效应,会被本国更高的通胀效应抵消,实际汇率不
变;从而不会对改善本国的净出口状况有所助益。

8 开放小国,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由国内价格(Pd)和国外价格(Pf)
组成,国内价格比例为λ。

(1)画出r=r*时的LM*曲线;

(2)浮动汇率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并和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比较。

(3)如果该国的经济风险系数增大,说明汇率、国内价格、总产出的变
化并和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比较。

答:(1)r=r*时,P=λPd+(1-λ)Pf/e,其中e为汇率,表示一单位
本国货币兑换e单位外国货币。

根据实际货币的供给-需求平衡M/[λPd+(1-λ)Pf/e]=L(r*,Y),得
到LM*曲线Y=LM(e)。注意到Y随着汇率e的上升而上升,故LM*曲
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13-4所示。
图13-4 LM曲线

(2)扩张性财政政策下,产出和汇率都会上升,财政政策有效。如图
13-5所示。

图13-5

而在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只有汇率上升,产出不上升,财政
政策无效。

原因在于传统模型中,扩张政策导致汇率有上升趋势,使汇率升值从而
挤出净出口,使总产出不增加。而在新模型中,汇率升值的同时降低了
国外产品的价格,使总价格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促使本币升值幅
度减小,净出口挤出也因此较少,小于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的部分,
最终使总产出增加。

(3)加入经济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有M/[λPd+(1-λ)Pf/e]=L(r*,
θY)。其中,θ表示经济风险使本国利率高于国际利率的部分。

可以看出,当经济风险增大时,即θ增大,则同样汇率对应更多的产
出,LM*曲线右移。同时,由于利率上升挤出了投资,IS*曲线左移,本
国汇率贬值,总产出的变动不能确定,如图13-6所示,由A点变动到B
点。

图13-6

在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由于LM*曲线是竖直的,经济风险增
大使LM*曲线右移,最终使总产出增加。可以看到,本题的结论更加贴
近实际。

9 假设在一个由两国(A,B)组成的世界中,两国间资本和货物可以
完全自由流动,如果A国政府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来刺激本
国的经济,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1)在浮动汇率下,哪一种政策相对比较有效?哪一种政策比较无效?
汇率将会有什么变化?B国经济(产出和物价)如何受到影响?

(2)在固定汇率下,哪一种政策相对比较有效?哪一种政策比较无效?
A国的外汇储备将会有什么变化?B国经济(产出和物价)如何受到影
响?

答:(1)需要衡量哪一种政策更有效,首先需要假设,在封闭经济情
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同样有效的,即某种基本的货币政策与某
种基本的财政政策能够对总需求有同样的增加作用,否则浮动汇率下或
固定汇率下哪种政策更有效的问题就无意义。另外假设两个国家的总供
给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
相对无效。

原因:① 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除了在本国范围内导致利率下
降从而促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之外,还由于本国利率有下降趋势,
导致本国汇率贬值,从而使净出口增加,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
策比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② 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IS曲线右移除了在
本国范围内导致支出直接增加之外,还导致了本国利率上升趋势,本国
货币升值,从而挤出了净出口,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不如封
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综合① ② 两点可知,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在采用货币政策时,本国汇率贬值,世界利率下降。由于B国LM曲线不
变,故B国总需求减少,B国物价下降。

在采用财政政策时,本国汇率升值,世界利率上升。由于B国LM曲线不
变,故B国总需求增加,B国物价上升。
(2)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

原因:① 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净出口的问题。两国开放经
济情况下,财政政策导致的利率上升相比封闭经济下较小,因此对投资
的挤出较小,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比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② 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不存在增加净出口的问题。两国开放经济情况
下,货币政策导致的利率下降相比封闭经济下较小,因此对投资的增加
较小,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没有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综合① ② 两点可知,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使用财政政策,本国利率首先上升,因此汇率有升值趋势,中央银行需
要发行货币回收外汇,故外汇储备增加。由于世界利率上升,挤出B国
投资,故B国总需求减少,物价相应减少。

使用货币政策,本国利率首先下降,因此汇率有贬值趋势,中央银行需
要抛出外汇回收货币,故外汇储备减少。由于世界利率下降,增加B国
投资,故B国总需求增加,物价相应增加。

10 用资本流动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1)固定汇率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① 财政政策

假设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来刺激国内支出。这种政策使IS*曲
线向右移动,如图13-7所示,这对汇率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但是中央银
行随时准备按固定汇率进行外国与本国通货的交换,而套利者把外汇卖
给中央银行,就自动引起了货币扩张,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
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扩张增加了总收入。

图13-7 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效应

② 货币政策

假设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想要增加货币供给,这使LM*曲线向右移
动,降低了汇率,如图13-8所示。但由于在固定汇率下,套利者将会向
中央银行出售本国通货,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并使LM*曲线回到初始
位置,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无效。
图13-8 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应

(2)浮动汇率下的宏观效应

① 财政政策

假设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刺激国内支出。由于这种扩张性财政
政策增加了计划支出,它使IS*曲线右移,如图13-9所示。结果,汇率上
升了,而总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图13-9 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效应

② 货币政策

假设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由于假设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因此货币
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LM*曲
线向右移动,如图13-10所示。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收入并降
低了汇率。
图13-10 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应

11 结合克鲁格曼提出的“三难悖论”(不可能三角),分析中国资本市
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

答:(1)三难悖论的含义

三难悖论也称三元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
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
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
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本国货币
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
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汇率的
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
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

(2)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
对于我国这种经济大国来说,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独立性。因此根据不可
能三角关系,资本的自由流动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不能同时存在。这就决
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同时进行。

目前我国实质上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管制资本的流
出流入。因此,理论上还没有遇到不可能三角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对
外交流的增加,资本逐步或明或暗地实行了自由流动,这必然会倒逼我
国汇率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表现出来的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或者贬
值压力。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紧密联系的,在
两者不能同时改革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使得后改革者进行
改革。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统一考虑两者的改革,不能顾此失彼。

(3)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前景

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影响力来说,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的自由流
动、浮动的汇率制度是我国必然要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措
施和过程则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逐步实行。总体上来
讲,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应该是渐进式的,而在适当的时候则需进行人
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①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
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但
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要一定的金融条件,要充分考虑国际资本流动
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给国内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带来的风险。因此
需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
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②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达到一定程度时,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
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开放不同,资本市场的开放实
际上包括很多子项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则不存在这种阶段性。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制
度的改革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a.金融环境比较成熟;b.资本
市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放;c.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初步
形成。在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由目前的实
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为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四、计算题

1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Tn=50,投资I=
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
和净出口余额;

(6)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时和自发性净出口时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何者
大一些,为什么?

解:(1)消费:C=30+0.8(Y-50)=30+0.8Y-40=0.8Y-10,根
据收入恒等式可得:

Y=C+I+G+NX=0.8Y-10+60+50+50-0.05Y=0.75Y+150

解得:Y=600。

(2)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00=20。

(3)投资乘数:KI=1/(1-0.8+0.05)=4。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由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Y=0.8Y-10+70
+50+50-0.05Y=0.75Y+160,解得:Y=640。

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40=18。

(5)当净出口函数为NX=40-0.05Y时,均衡收入为:

Y=C+I+G+X=0.8Y-10+60+50+40-0.05Y=0.75Y+140

解得:Y=560。

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560=12。

(6)自发投资增加10使均衡收入增加40(640-600=40),自发净出口
减少10(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均衡收入减少额也
是40(600-560=40)。然而,自发净出口变化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更
大一些,自发投资增加10时,净出口余额只减少2(20-18=2),而自
发净出口减少10时,净出口余额减少8(20-12=8)。

2 考虑下述某宏观经济模型:
Y=C+I+G+NX

C=80+0.63Y

I=350-2000r+0.1Y

M/P=0.1625Y-1000r

NX=500-0.1Y-100(EP/P*)

ε=EP/P*=0.75+5r

G=750

M=600

P*=1

本国的价格水平开始时定为1。

(1)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2)求由模型所决定的Y、r、C、I、NX的值。

(3)计算能使产量保持原有水平,但利率下降2%时所需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的组合,说明这一变化对本币币值、净出口、政府预算赤字和
投资的影响。

解:(1)由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可得:

Y=80+0.63Y+350-2000r+0.1Y+750+500-0.1Y-100(0.75+5r)

化简得IS曲线方程为:Y=1605/0.37-2500r/0.37。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0.1625Y-1000r=600/P。

化简得LM曲线方程为:r=0.1625Y/1000-600/(1000P)。

将LM方程代入IS方程,得:

即:2.09797Y=1605/0.37+1500/(0.37P)。

故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为:Y=1605/(0.37×2.09797)+1500/
(0.37×2.09797P)。

(2)若本国的价格水平开始时定为1.0,则均衡收入为:Y=(1500+
1605)/(0.37×2.09797)=4000。

将所得均衡收入代入LM方程,得均衡利率:r=(0.1625×4000)/1000
-600/1000=0.05。

从而消费为:C=80+0.63Y=80+0.63×4000=2600;

投资为:I=350-2000r+0.1Y=350-2000×0.05+0.1×4000=650;

净出口为:NX=Y-C-I-G=0。

(3)当G=750,M=600时的产出水平为4000,利率为5%。

现要使利率由5%下降2%成为3%,但产出水平仍为4000,此时,由上述
LM方程可得:

M=(0.1625Y-1000r)×P=(0.1625×4000-1000×3%)×1=620
消费不变,仍为2600。

新的利率为3%,代入投资函数,得:I=350-2000×3%+0.1×4000=
690。

同样,将新的利率代入实际汇率公式,得:EP/P*=0.75+5×3%=0.9。

净出口为:NX=500-0.1Y-100×0.9=10。

所以有:G=Y-C-I-NX=4000-2600-690-10=700。

因此,比原来减少了50。

即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20单位的货币供给总量;同时实行紧缩
性的财政政策,减少50单位的政府支出额,才能使利率下降2个百分
点,而总产出保持不变。

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同时汇率下降,导
致净出口额增加。由于产出保持不变,则政府财政收入保持稳定,但由
于采取了紧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减少,因此有助于减少政府的赤字。

3 假定投资和储蓄是由下列等式所确定的:I=50-100r和S=400r。

(1)如果经济是封闭的,那么利率、储蓄、投资和经常项目的均衡水平
是多少?

(2)如果该国是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且国际利率为8%,那么,(1)的
答案会作何变化?如果利率升至12%,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3)如果投资函数变为I=70-100r,那么(1)和(2)的答案有什么变
化?

解:(1)根据已知条件I=50-100r,S=400r,及封闭经济的I=S,
得:

50-100r=400r

即r=10%,封闭经济的贸易差额为零。

(2)若r′=8%,则根据上面三个等式可得:S′=32,I′=42,CA′=S′-I′
=-10。

若r″=12%,则S″=48,I″=38,新贸易差额:S″-I″=10。

(3)若I=70-100r,重新解(1)和(2)得:r=14%,I=S=56,CA
=0。

r′=8%,I′=62,S′=32,CA′=-30;

r″=12%,I″=58,S″=48,新贸易差额为-10。

4 考虑一个由下列方程所描述的经济:

Y=C+I+G+NX

Y=5000

G=1000

T=1000
C=250+0.75(Y-T)

I=1000-50r

NX=500-500ε

r=r*=5

(1)求该经济的国民储蓄、投资、贸易差额以及均衡汇率。

(2)现在假定G增加到1250,求国民储蓄、投资、贸易差额以及均衡汇
率,并解释你的结果。

(3)现在假定世界市场利率从5%上升至10%,求国民储蓄、投资、贸易
差额以及均衡汇率,并解释你的结果。

解:(1)国民储蓄是未被家庭用于目前消费或未被政府购买的那部分
产出。已知产出和政府支出,就可以通过消费函数解消费。国民储蓄因
此可以写作:S=Y-C-G=5000-[250+0.75×(5000-1000)]-1000
=750。

投资与利息率是负相关的,这里的利息率等于世界利率r*=5。

投资为:I=1000-50×5=750。

净出口等于储蓄和投资的差,即NX=S-I=750-750=0。

使外汇市场出清的汇率为:NX=500-500×ε=0,解得:ε=1。

因此,国民储蓄、投资、贸易差额和均衡汇率分别为750、750、0和1。

(2)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到1250,此时:
国民储蓄为:S=Y-C-G=5000-[250+0.75×(5000-1000)]-1250
=500;

投资为:I=1000-50×5=750;

贸易差额为:NX=S-I=500-750=-250;

由NX=500-500×ε=-250,可得均衡汇率为ε=1.5。

由此可见,政府支出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但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实际
利率不变,使得投资也保持不变。结果,国内投资超出了国内储蓄,一
部分投资需要从国外借入。通过减少净出口,可以使资本流入,而净出
口的减少需要本币升值。

(3)当世界市场利率从5%上升到10%时,有:

国民储蓄为:S=Y-C-G=5000-[250+0.75×(5000-1000)]-1000
=750;

投资为:I=1000-50×10=500;

贸易差额为:NX=S-I=750-500=250。

由NX=500-500×ε=250,可得均衡汇率为:ε=0.5。

储蓄与题(1)中的相同,但更高的世界利率使得投资减少。通过贸易
顺差可以使资本流出,而贸易顺差需要本币贬值。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
短期权衡

一、判断题

1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和短期总供给曲线方程式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
的宏观经济思想,因此,经济学家也常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总供给。
( )

【答案】F

【解析】菲利普斯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的宏观经济
思想,即短期内物价、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量。但是菲利
普斯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反映
的是短期内价格与收入的关系,反映的内容不同,因此不能用菲利普斯
曲线来表示总供给。

2 如果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有效,说明预期在长期内是无效的。
( )

【答案】T

【解析】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只要预期是有效的,则菲利普斯曲线就
是无效的。因此,如果预期在长短期内均存在,则菲利普斯曲线在长短
期内均不存在,也即在长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均不存在取舍关
系。
3 奥肯定律意味着失业率降低1.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通货膨胀上升3
个百分点。( )

【答案】F

【解析】奥肯定律反映的是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失业
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的增长便低于潜在的GDP的2个
百分点。

4 假设某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75(u-5%),要使通货膨胀率
下降9个百分点,则需要使失业率提高到12%。( )

【答案】F

【解析】由题意有π-π-1=-9%,从而u-5%=9%÷0.75=12%,则失
业率应当提高到17%。

5 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经济中黏性价格
企业的比例s,s越大,斜率越小。( )

【答案】T
_
【解析】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可写为:Y=Y+s(P-
EP)/[(1-s)a],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a(1-s)/s。当比例s越
大,斜率越小。
6 只有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是:假定实际物价水平
高于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即供给)会增加。( )

【答案】F

【解析】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以及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
给曲线的解释都是如此。事实上,所有对于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的解释,都假定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时,产出会增加。

7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产量对其自然率下产量的背离与物
价对其预期水平的背离负相关。( )

【答案】F

【解析】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产量对其自然率下产量的背
离与物价对其预期水平的背离正相关。

8 总供给的不完备信息模型表明,当人们把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当作
自己产品的价格的上涨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答案】T

【解析】不完备信息模型假设供给者无法观察到所有价格,他们对他们
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非常了解,而对他们消费的所有商品的价格不太了
解,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他们有时将两种价格混淆,从而导致价格水平
与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9 如果物价变动滞后,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

【答案】T

【解析】根据黏性价格理论可知,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他们
_
索取的价格,即物价变动是滞后的,可以推出总定价方程为:Y=Y+
α(P-EP)。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0 假设一个经济有以下的菲利普斯曲线:π=Eπ-β(u-0.05),则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经过点(0.05,π-1)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失业率为5%的垂线。( )

【答案】T

【解析】根据适应性预期可知,Eπ=π-1,则自然失业率为5%。短期
内,预期通货膨胀率固定在前一期的通胀水平π-1,因此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的形状是: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胀率为纵坐标,斜率为-β,并
且经过点(0.05,π-1)的一条直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失业率为5%
的垂线。

11 菲利普斯曲线表述的关系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措施是工资和
物价管制。( )

【答案】F

【解析】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述了失业率与通胀率相互替代的关系,因
此治理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措施是增加失业率。
12 假定某国为了把通货膨胀从30%降低到5%,使得失业率从2%增加
到了17%,且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损失两个百
分点,则该经济中降低通货膨胀的牺牲率为0.6。( )

【答案】F

【解析】牺牲率是指为了使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比而需要放弃的一年实
际GDP的百分比。根据奥肯定律可知,失业率增加15个百分点,GDP损
失30个百分点,则经济中降低通货膨胀的牺牲率约为30%/25%=1.2。

13 理性预期就是适应性预期。( )

【答案】F

【解析】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
的在长期中平均而言最为准确的,且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
致的预期。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根据近期所观察到的信息所形成他们的
预期。

14 根据黏性工资模型,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使利
润上涨的事件并不都会使工资上涨。( )

【答案】T

【解析】黏性工资模型认为工人与企业的合约是长期合约,在经济状况
变化时,名义工资并不能迅速调整。在这种黏性工资下分析物价水平和
产出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而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利润
上涨或者说产出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工资上涨。

15 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如果采用冷火鸡式,就意味着政府需要相对较长
的时间把通货膨胀降低到所需要的状态。( )

【答案】F

【解析】治理通货膨胀的方式包括:冷火鸡式和渐进式。前者是在较短
时间内把通货膨胀降下来,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
胀,这将造成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又称为激进主义;后者则是以较小
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胀,这种方式一般不会与经济和自然失业
率偏离太远。

16 与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AS曲线向上倾斜是因为当价格更高时生
产者卖出更多的商品。( )

【答案】F

【解析】不完备信息模型假设由于不完全信息,生产者有时混淆了物价
总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如果一个生产者将产品的名义价
格变动混淆为相对价格变动,那么这种混淆就会影响其供给量的决策,
_
当实际物价超过预期物价时,供给者增加其产出。由Y=Y+α(P-
EP)可知,当实际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自然率水
平,因此导致了价格水平与产出之间在短期成正相关关系。

17 价格水平的非预期上升会使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而价格水
平预期中的上升则只会使均衡点沿原总供给曲线移动。( )

【答案】F
_
【解析】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方程式为:Y=Y+α(P-EP),式中只
_
有Y和P是内生变量,Y、α和EP均为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变化会导致
曲线上的点沿原曲线移动;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导致曲线位置的改变。因
此,价格水平的非预期上升(即P上升)会使均衡点沿原总供给曲线右
移;价格水平预期中的上升(即EP上升)会使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

18 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加剧实际的通货膨胀。( )

【答案】T

【解析】通货膨胀可预期意味着通货膨胀有惯性。这样一来,人们就会
预期物价将迅速上升,由于短期AS曲线位置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
则短期AS就会随时间推移向上移动;同时AD曲线也必须向上移动,以
巩固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一切都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的加剧。

19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
有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

【答案】F

【解析】如果居民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政府为了降低通
胀率必须提高失业率,对经济总产出有不利的影响。
20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相同的,因为两者都
会使名义工资上升并促使物价上涨。( )

【答案】F

【解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高的总需求造成的,而成本推动型通
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上升造成的,两者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

21 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现实的通货膨胀率相等的时候,我们就说菲
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

【答案】T

【解析】π=Eπ-β(u-un)+v,当π=Eπ,则u=un,此时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垂直的。

22 企业和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 )

【答案】T

【解析】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三种力量:① 预期的通货膨胀;② 失业对自


然率的偏离;③ 供给冲击。即π=Eπ-β(u-un)+v。由此可知,通
货膨胀的预期能够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23 工人喜欢通货膨胀,因为可以增加工资。( )
【答案】F

【解析】工人只关心实际工资(W/P),不关心假设随通货膨胀增长的
名义工资水平。

24 如果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且经济中已实施工资-物价管制,则可
知该工资-物价管制政策取得了成效。( )

【答案】F

【解析】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面临着更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
率,因此工资-物价管制并未取得成效。

25 与面对一个平坦的AS曲线相比,当面对一个陡峭的AS曲线时,政
策制定者更容易实行反通货膨胀的方案(假定斜线的更加陡峭是因为名
义工资相对于失业率更高的敏感度)。( )

【答案】T

【解析】一条更陡峭的AS曲线(源于名义工资对失业率更高的敏感度)
相当于一条更陡峭的菲利普斯曲线。相对于一条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线来
说,当面对一条陡峭的菲利普斯曲线时,在反通货膨胀的方案中,失业
代价将会小得多。

26 在20世纪70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向外移动,使得在相对比较低
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加容易。( )
【答案】F

【解析】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期
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该曲线向外移动,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取舍关系更
不利了,即在任何一个失业水平上,通货膨胀率更高了,也就是说在相
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上,面临着比原来更高的失业率,从而使得降低失
业率的难度提高。

27 即使失业率处于自然率水平时,更高的预期通货膨胀会导致真实通
货膨胀率上升。( )

【答案】T

【解析】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公式π=Eπ-β(u-un)+v可知,当失业率
处于自然率水平,且不存在供给冲击时,π=Eπ。当预期通货膨胀率越
高,则真实通货膨胀率上升。

28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中是一条垂线。( )

【答案】T

【解析】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都能够预期到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即π=Eπ,那么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也是一条垂线。

29 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表明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不断追逐利润的垄断
厂商拥有定价权。( )
【答案】F

【解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表明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不断追逐利润的
垄断厂商拥有定价权。

30 政府控制通货膨胀一般要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但是如果居民采
取理性预期的话,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

【答案】T

【解析】在短期中控制通货膨胀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这是由于当价格下
降时,名义工资的黏性使实际工资过高,从而增加了失业率。但是如果
居民采取理性预期,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理性居
民了解到政府会减少通货膨胀后,就会迅速降低他们对价格的预期,通
货膨胀率下降,而不会引起失业的增加和产出的减少。

31 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都表明,货币、物价等名义变量不影响
产量等实际变量的古典二分法,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 )

【答案】T

【解析】古典二分法是指实际与名义变量在理论上的分离。而在短期
内,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说明名义变量价格影响实际变量产出,
而短期内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相互替代的关
系,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之间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古典二分法在短期内
不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

1 奥肯定律涉及( )。

A.失业率与产出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B.实际产出增长和名义产出增长的关系

C.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D.实际工资率与就业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保持利率
不变

【答案】A

【解析】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
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说明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
与产出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

2 假设奥肯系数为2,根据奥肯定律,如果潜在产出水平为4000单位,
自然失业率为4%,实际失业率为6.5%,那么实际产出水平为( )
单位。

A.3200

B.3400

C.3600

D.3800
【答案】D

【解析】由于该经济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2.5%,根据奥肯定律可
知,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5%,则实际产出水平为4000×(1
-5%)=3800。

3 奥肯定律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这种
比例关系( )。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解析】奥肯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在
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失业率和实际
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答案】A

【解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它否认了短期存在的失业和通
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即政府增加总需求,提高了通货膨胀率,而不
一定降低失业率;政府压缩需求,提高了失业率,而不一定降低通货膨
胀率。所以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5 总需求易于变化的国家往往具有陡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这个现
象的一种解释是,如果物价水平变动幅度很大,那么愿意事先承诺保持
价格不变的企业就更少了。这个解释是( )。

A.黏性工资模型

B.黏性价格模型

C.工人错觉模型

D.不完全信息模型

【答案】B

【解析】黏性价格模型中的市场失灵是指产品市场的价格无法随需求变
化而迅速调整,即产品市场无法立即调整。该模型说明了产出与自然率
的背离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是正相关的,如果物价水平变
动幅度很大,那么愿意事先承诺保持价格不变的企业就更少了。
6 在黏性价格模型中( )。

A.所有厂商在需求发生变化时迅速地调整物价

B.没有厂商在需求变化时迅速地调整物价

C.在需求发生变化时,一些厂商会迅速地调整物价,另一些厂商却不

D.产出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在黏性价格模型中假设有两种企业,一些企业价格有伸缩性:
_
他们总是根据p=P+a(Y-Y)来确定其价格。另一些企业的价格是黏
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预期的经济状况事先宣布自己的价格,其价格的
_
确定公式为p=EP+a(EY-EY)。

7 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一个可能原因是( )。

A.当物价上涨时,工资会上升,从而提高生产率

B.物价上涨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预算赤字

C.产量增加时,厂商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以将增加的产出都销售出去

D.工资黏性,从而物价上涨时工资不上涨,即实际工资下降,这会增
加厂商利润和产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黏性工资模型:① 当名义工资黏住时,物价水平的上升降
低了实际工资,使劳动变得更便宜;② 较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
的劳动力;③ 雇佣的额外劳动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出。物价水平与产出量
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当名义工资不能针对价格水平的变动调
整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8 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意味着( )。

A.存在黏性工资

B.预期在短期无效

C.预期在长期无效

D.短期无工资与失业间的替代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向右下方倾斜,在长期内是垂
直的。因为在长期内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较高的通胀预期,使得菲
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得长期的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不再
存在。

9 以下哪一项不是向上倾斜的AS曲线的性质?( )

A.如果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AS曲线右移

B.AS曲线的位置决定于过去的物价水平
C.如果产品和失业变动对工资的影响变大,那么AS曲线变陡

D.如果工资对失业变动反应很小,AS曲线会向右移

【答案】D
_
【解析】A项,总供给曲线可表示为:Y=Y+α(P-EP),在短期内,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改变AS曲线,但是中期或长期中,通胀的改
变会改变人们的预期,使得价格预期增加,从而AS曲线向右移动。B
项,预期通胀或价格都是是人们依据适应性预期形成的,即过去的价格
水平(如果是理性预期,则AS曲线是竖直的)。CD两项,产品和失业
变动对于工资的影响变大,失业是与生产函数相关的,工资是价格水平
的表示,所以C项就变成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变大,AS曲线变陡
峭;同样工资对于失业的反应变小,则AS曲线平坦,而不是发生移
动。

10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因为( )。

A.工人马上认识到名义工资增加只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

B.公司重新定价会产生成本,它们愿意支付工人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

C.工资和物价随时和货币市场成比例变动

D.劳动力市场有摩擦性失业,使得失业率不为0

【答案】B

【解析】A项,工人马上意识到实际工资并没改变,此时工资不具有黏
性,因此无法推出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B项,根据黏性价格理论,公
司重新定价会产生菜单成本,因此价格调整是具有黏性的,厂商愿意支
付效率工资,使得工资保持刚性,工资和价格的黏性使得总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C项,工资和价格都不具有黏性;D项,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
性失业并不意味着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总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
自潜在产出水平出发的垂线。

11 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将来将会增加货币供给,但是现在不改变货币供
给量,那么( )。

A.名义利率和当前物价水平都将上升

B.名义利率将下降,当前物价水平将上升

C.名义利率和当前物价水平都将下降

D.名义利率将上升,当前物价水平将下降

【答案】A

【解析】中央银行未来增加货币供给使得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上涨,根
_

据短期总供给曲线Y=Y+α(P-EP)可知,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总
需求曲线不变,从而当前物价水平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
胀率,通货膨胀率上升,从而名义利率上升。

12 理性预期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 )。

A.必须维持自然失业率,否则会出现滞胀
B.可以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

C.短期内可以降低失业率,长期内却不行

D.通过政府的欺骗性行为,可以换得低失业率

【答案】D

【解析】理性学派认为如果政府依照的一些“已知”的规则实施,那么即
使在短期,政府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可
能被当事人预见到。换句话说,宏观经济政策要想有效,必须具有欺骗
性质。

13 假定某国自然失业率u=6%,实际失业率u=9%,该国的潜在产量
为1.6万亿美元。则该国经济遭受的产出损失为( )万亿美元
(注:在这里假定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产量下降3%)。

A.0.140

B.0.144

C.0.148

D.0.150

【答案】B

【解析】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产量下降3%。由u-u*
=9%-6%=3%可知,该国产量将下降3×3%=9%。又知充分就业产量
为1.6万亿美元,1.6×0.09=0.144(万亿美元),即经济损失为0.144万
亿美元。

14 收入政策主要用来对付(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一套关于物价
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共同遵守,其目的是限制物价和工资
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主要针对的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15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如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产出
和就业,则( )。

A.由于挤出效应的作用,失业实际可能增加

B.即使税率降低了,税收也可能增加

C.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D.自然失业率可能下降

【答案】C
【解析】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π=-ε(u-u*)表明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
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产出增加会降低失
业,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16 弗里德曼批评菲利普斯曲线是因为他认为( )。

A.该曲线的关系只存在在长期

B.该曲线非常稳定而且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

C.提高价格来减少失业的方法会降低利率

D.提高价格来降低失业率的企图只会加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在长期
内对失业率没有作用

【答案】D

【解析】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
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换句
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17 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中是一条( )。

A.直线

B.垂线

C.斜线
D.水平线

【答案】C

【解析】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在短期中,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轻微变
动,因此根据自然率假说,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以增
加就业量。

18 在理性预期理论中( )。

A.菲利普斯曲线相当平缓,因而提高一点儿通货膨胀就会使就业大量
减少

B.工人们只有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之后才会调整他们的工资要求

C.若工人能够正确预期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D.工人们无法预料扩张性公共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

【答案】C

【解析】经济主体能够正确预期通货膨胀,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
知,失业率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大小无关。

19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是( )。

A.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答案】C

【解析】滞胀是指失业持续增加且伴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短期菲利普
斯曲线向外移动正是表示了经济面临着更高的失业率和更高的通货膨胀
率。

20 包含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

A.当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通货膨胀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B.当预期通货膨胀低于实际通货膨胀时,滞胀发生

C.当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左移时,滞胀发生

D.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产出增长率加上货币增长率

【答案】A

【解析】包含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Eπ-ε(u-u*),因此当实际
的通货膨胀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21 在下列选项中,可能造成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是( )。

A.在所有产品提价时,工人认识到了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没有
发生变化
B.政府实行投资津贴政策

C.政府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D.工资黏性

【答案】D

【解析】A项,工人认识到了相对价格未变,也就是说信息是完备的,
那么产品供给就不会随着名义价格的上涨而增加,这就有可能使总供给
曲线不向右上方倾斜;B项,作为总供给模型的外生变量,可能引起总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C项是对总需求的影响;D项,黏性工资意味
着工人预期的短期失误使得工资调整迟缓,名义工资因价格上涨而提高
时,工人误以为实际工资上涨从而愿意工作更长时间,从而导致产量增
加。

22 激进的货币政策( )。

A.使得货币增长的变化和失业率的变化联系起来

B.主要依据了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在短期都是垂直的事实

C.只有在实行实际GDP目标化条件下才可能

D.不可能实施

【答案】A

【解析】支持激进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
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根据费雪方程式可知,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过量
的结果,那么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通货膨
胀率上升。

三、简答题

1 罗伯特·卢卡斯和托马斯·萨金特,斯坦利·费雪和约翰·泰勒对于通货
膨胀预期的形成有不同看法。他们对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方式和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答:两派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预期的作用和预期形成的变化是否
有时能影响反通货膨胀的失业成本,尽管关注的焦点是相同的,但他们
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

(1)两派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方式的观点

① 罗伯特·卢卡斯和托马斯·萨金特认为,在试图预测政策对一个重大变
化的影响时,如果认为根据过去数据估计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那将会
产生非常大的误导。

考虑菲利普斯曲线的情况,卢卡斯认为工资制定者形成预期的方式会因
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工资制定者会考虑政策的变化,如果他们相信政策
一定会降低通货膨胀,就可能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要低于过去。如果他
们降低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那么实际通货膨胀无需经历延长的经济衰
退就会下降,失业率就没必要发生变化。货币增长、通货膨胀和预期通
货膨胀都能下降,无需经历衰退。也就是说,货币增加的减少不仅在中
期是中性的,在短期也是这样。萨金特认为,成功的应通货膨胀的本质
因素是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即工资制定者对中央银行真正决定降低通货
膨胀的信心。只有可信度能够使工资制定者改变形成预期的方式。
② 斯坦利·费雪和约翰·泰勒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都强调名义刚性的存
在,认为在现代经济中,许多工资和价格是根据名义单位来制定的,并
持续一段时间,政策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进行重新调整。费雪认为,即
使是中央银行使工人和企业完全相信了货币增长将要下降,在政策变化
之前制定的工资将仍然是对政策变化之前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是通货
膨胀早已被包含在了已有的工资合约中,而且不能被无成本地并迅速地
减少。

(2)两派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观点

① 卢卡斯和萨金特不相信反通货膨胀没有失业的增加就能真正地实现,
即降低通货膨胀必然以失业为代价。但是萨金特考察了几次非常高的通
货膨胀时期的历史证据之后,他认为失业的增加可以很小。牺牲比率为
实现反通货膨胀所需的过度失业数量——可能比传统方法指出的小很
多。清晰的、快捷的反通货膨胀计划比迟延的计划更有可信度,拖延的
计划往往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走回头路和政治内耗的机会。

② 费雪指出,一项反通货膨胀政策至少应该在真正实施之前进行充分地
宣传,从而允许工资制定者考虑制定工资的时间。即使货币政策有了可
信度,货币增长太快仍然会导致更高的失业。

泰勒认为,工资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工资合同都是在
同时刻签订的。相反,它们随时间而交错开来。他指出,即使中央银行
的政策有完全的可信度,这一工资决策的交错给反通货膨胀能够推行的
速度并且同时不引发更高的失业施加了强大的限制条件。如果工人考虑
相对工资即考虑与其他工人相比的工资,那么每个工资合同都将选择一
个与当时有效的其他工资合同相差不太多的工资。名义货币增长的迅速
下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同比例下降。因此,实际货币存量将减少,从
而引发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

泰勒也不认为反通货膨胀能够在没有失业增加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因为
在今年宣布两年后将减小货币增长可能导致严重的可信度问题。可信的
反通货膨胀计划可能比传统方法的成本要低。

2 试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3)如果上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其付出的代价
是什么?

答:(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① 从总需求角度:当产出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如果总需求仍不断增
加(假设政府仍然持续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将造成通货膨胀。

② 从总供给角度:因为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总供给曲
线向左移动,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③ 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当经济遭受冲击,以致实际物价水平上涨
时,如果人们预期物价将加速上涨,因而加速采购商品,那么这将使实
际物价水平进一步快速上升,从而再度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上升的预
期。

(2)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① 从总需求角度:如果政府不继续扩张信用,而将货币供给维持在特定
的水平上,则经济体系内会有自动调节的机能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 从总供给角度:生产成本的上升将会产生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希望
恢复产出水平,则必须提高通货膨胀率;如果希望维持现有的物价水
平,则必须进一步降低产出水平。

③ 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只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向公众清楚地
表明物价水平已经得到控制,才能改变公众的预期,才能有效解决通货
膨胀。

(3)付出的代价

① 从总需求角度:经济体系的自动调节机能运作得较慢,对经济增长有
不利的影响。

② 从总供给角度:如果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必须牺牲产出水平。

③ 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政府的货币制度可能必须重建,并且经济环
境可能会包含过渡时期常出现的动荡情形。

3 请利用数学公式或曲线解释什么是理性预期。在现代经济学框架
里,如果假定大企业的预期是理性预期,那么工人的预期是否也是理性
预期?为什么?

答:(1)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
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
致的预期。理性预期包含三个含义:① 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
性的;② 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
息;③ 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

可以把基于t+i期的信息对t+j期的价格P所做的理性预期记为:

Pt+ie=Et+jPt+i

由于存在信息滞后,那么经济当事人通常是根据上一期的信息来形成对
本期变量的预测,因此预期形式可写为EtPt+1。

(2)如果大企业的预期是理性预期,则工人的预期也是理性预期。原因
在于:

根据卢卡斯供给曲线,当大企业的预期是理性预期,即他不会误认为其
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也不会增加产量,从而产出不会偏离均衡水
平,产品价格不变,因此名义工资也不会提高。另外,厂商的行为也能
作为工人进行工资或价格预期的有用的信息,厂商的预期与经济理论相
一致,那么工人的预期也不会偏离经济理论或模型的结果,因此工人的
预期也属于理性预期。

4 (1)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由总供给曲线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2)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反通货膨胀必须付出成本,该成本由牺牲率衡
量,而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则认为反通货膨胀未必以牺牲率为代价。这两
派经济学家分歧的关键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机制的理解不同,试分别用
不同的预期形成机制解释这两派经济学家的观点。

(3)现实中要实现无成本地反通货膨胀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答:(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为π=Eπ-β(u-un)+v,指出当
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将高于预期通货膨胀水平,通货
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刻画了(短期)通货膨胀水平与
失业率的交互关系。以下由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方程
_
可以写为P=EP+(Y-Y)/α,P为价格水平,E表示预期。首先,在总
供给曲线方程右端加上一项供给冲击v,表示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
_
供给曲线外移的外生事件P=EP+(Y-Y)/α+v;其次,在等式两边
_
减去P-1,则由π=P-P-1,Eπ=EP-P-1得到π=Eπ+(Y-Y)/α+
v;最后,由奥肯定律,产出率与其自然率的偏离和就业与其自然率的
_
偏离负相关,故有(Y-Y)/α=-β(u-un),将其代入上式,得到菲
利普斯曲线π=Eπ-β(u-un)+v。

(2)假设人们的预期方式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既有的通胀水平来
调整或形成关于当期通胀水平的预期,即Eπ=π-1,则有:π=Eπ-
β(u-un)+v,可见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使u>un,失业率超出自然
失业率,产出下降,故存在牺牲率。

假设人们的预期方式是理性预期的,则当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说服人们
后,人们可以通过已知信息理性调整价格,且不存在工资黏性或价格黏
性。则当政府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使π=π1时,可以有办法使人们的通
货膨胀预期也调整到πe=π1,于是有u=un,不存在牺牲率。

(3)条件是:① 具有理性预期的预期形成机制;② 政府有良好的反通


胀信誉;③ 劳动力市场是迅速出清的。

5 (1)什么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2)什么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在图上清楚地画出这两条曲线,并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它们。请标明
各曲线及纵横坐标,以及数学表达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分析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关系。

(5)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6)美国在参加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后,有人认为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变得比以前更平坦了。可能吗?为什么?

答:(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π=Eπ-β(u-un)+v,指当失业率低于
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将高于预期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与失
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u=un,指长期中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不相关。

(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π=Eπ-β(u-un)+v,长期菲利普斯曲线u=
un。以上两式中,π代表通货膨胀率,Eπ代表预期通货膨胀率,u代表失
业率,un代表自然失业率,v代表供给冲击,β代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斜
率,如图14-1所示。
图14-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4)短期中之所以会出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因
为短期内预期一旦完成难以调整,出现了价格刚性。但在长期中,预期
通货膨胀率总会调整到与物价相同的水平,即π=Eπ-β(u-un)+v
中,Eπ=π,代入即得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u=un。

(5)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下方倾斜,故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这是由于当物价上升使失业率降低时,总供给因为失业率降低而
增加。失业率与总产出之间的这种关系很显然:失业减少意味着更多的
劳动力投入生产,也就有更多的产出。具体关系由奥肯定律给出:产出
增加的百分比=3-2×失业减少的百分比。

(6)这是不可能的。当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总协定后,贸易限制减
少,净出口变动更敏感,使总需求更频繁变动。在总需求更频繁变动
时,企业与个人会更好认识到上升的物价中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相对价格
提高了,而是整体通货膨胀,从而价格变动会减少对企业与个人决策的
误导,价格变动对失业率影响减少,菲利普斯曲线更倾斜。

6 假设一个经济有以下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1-0.4(μ-0.05),
描述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答:自然失业率是指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发生偏离时的失业
率。在本题中,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上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因此,
假设π=π-1,则可得自然失业率为5%。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短期内,预期通货膨胀率固定在前一期通胀水平π-1,因此短期菲利普
斯曲线的形状是:以失业率为横坐标,以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斜率为
-0.4,并且经过点(0.05,π-1)的一条直线。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长期内,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即π=π-1,从而产出和
失业等于其自然率。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失业率为5%的一条垂
线。

7 假设名义工资在向下调整时具有刚性,而在向上调整时无刚性,用
这一条件导出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
策刺激经济有效。

答:(1)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假设现有收入为Y0,价格为P0。由于P>P0时,工资向上调整,工资无
刚性,故总供给曲线垂直。

当P<P0时,工资有向下调整趋势,由于向下调整时具有工资刚性,因
此此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上升,企业雇用工人减少,总产出减
少,故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供给曲线如图14-2所示。

图14-2 总供给曲线

(2)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当P≥P0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无效。只有当发生了通货紧缩P
<P0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有效,如图14-3所示,当采用扩
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之后,总产量增加。
图14-3

8 经济中达到一般均衡是否意味着充分就业?为什么追求高就业目标
会导致通货膨胀?

答:(1)经济中达到一般均衡意味着充分就业。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
和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当经济
达到一般均衡的时候,意味着工人在愿意接受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找到工
作。这个时候可能还存在自然性失业,但是这并不影响充分就业。

(2)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
关系,即要使失业率降低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当追求高的就
业目标,即要实现低的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根据原始的菲
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因为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在短期中,工资和价格存在固定比例关
系,故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因而,高的就业目标会导
致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 假设菲利普斯曲线由下式给出:πt-πte=0.1-2u,其中πte=πt-1。
假设第t-1年的通货膨胀为0。在第t年,当局决定把失业率永远保持在
4%。

(1)计算第t年、t+1年、t+2年、t+3年的通货膨胀率。现在假设一半
的劳动合同是指数化的。

(2)新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是什么?

(3)重新计算(1)中的通货膨胀率。

(4)指数化对π和u的关系有何影响?

解:(1)当局决定把失业率永远保持在4%,即u=4%,此时菲利普斯
曲线变为:

πt=πt-1+0.1-2ut=πt-1+2%

由πt-1=0,则πt=πt-1+2%=2%,πt+1=πt+2%=4%;同理可得:πt
+2=6%,πt+3=8%。

(2)若一半的劳动合同是指数化的,则新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πt=0.5πt+0.5πt-1+0.1-2ut

即πt=πt-1+4%。

(3)πt=πt-1+0.1-2ut=πt-1+4%=4%,πt+1=8%,πt+2=12%,πt+3
=16%。
(4)随着指数化增加,低失业率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更大幅度的上升。

2 假定某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4K0.2L0.8,且K=32,试求:

(1)用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

(2)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

(3)根据黏性工资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固定在W=2,求总供给曲线方
程。

解:(1)对Y=4K0.2L0.8求关于L的偏导数,有:

∂Y/∂L=3.2K0.2L-0.2

把K=32代入上式,则有:

∂Y/∂L=3.2K0.2L-0.2=6.4L-0.2

由∂Y/∂L=MPL=W/P,则W/P=6.4L-0.2。

整理得到用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为:

L=[6.4/(W/P)]5

(2)把K=32,L=[6.4/(W/P)]5代入Y=4K0.2L0.8可得:

Y=4K0.2L0.8=4×320.2×[6.4/(W/P)]5×4/5=8×[6.4/(W/P)]4

即以实际工资为自变量的产出表达式为Y=8×[6.4/(W/P)]4。

(3)把W=2代入Y=8×[6.4/(W/P)]4得:Y=8×(3.2P)4,即为总供
给曲线。

3 设一个市场的总需求(AD)方程为Y=120-20P,经济的供给方面
按照卢卡斯供给方程运行,经济中厂商的数量i=100。代表性厂商的供
给方程为Yi=4(Pi-Pe)+1,每个厂商形成预期价格水平的方式是Pe
=P-1+0.5(Pi-P-1)。试求:

(1)在解出单个厂商的产品价格Pi的基础上,求解卢卡斯总供给(AS)
方程。

(2)假设P-1=1,经济均衡时的总产出Y和价格水平P。

(3)如果AD突然上升,AD方程变为Y=131-20P时的Y和P。

解:(1)将预期价格Pe=P-1+0.5(Pi-P-1)代入代表性厂商的供给
方程,得到:

Yi=2(Pi-P-1)+1

因为经济中厂商的数量i=100,将经济中所有的厂商加总,得到卢卡斯
总供给方程为:

Y=200(P-P-1)+100

(2)当P-1=1时,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为Y=200P-100,总需求函数为Y
=120-20P,联立解得经济均衡时的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为Y*=100,P*
=1。

(3)当总需求曲线上升时,联立新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Y*=110,P*=1.05。
第15章 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

本章建立了一个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模型,介绍了名义黏性条件下的
动态的、随机的和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来研究短期经济波动。
本章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便于学员以后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等相关课
程,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
题。
第16章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一、判断题

1 如果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他们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
就起到内在稳定的作用。( )

【答案】F

【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
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消费水平,说明
他们具有理性预期,对经济并无内在稳定作用,而是使得宏观经济政策
失效。

2 累进税收体系下的税收收入在经济扩张时期会自动增加,而在经济
衰退时期会自动减少。( )

【答案】T

【解析】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
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
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DP下降,税收
相应减少。可见,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
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

3 卢卡斯批评的实质是,传统计量模型不包括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
期,其结果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

【答案】T

【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
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
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
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
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因此其结果的可靠性
就应该受到质疑。

4 中央银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当公众相信了这一
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 )

【答案】T

【解析】当公众相信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他们都会预期较低的通
货膨胀率,此时政府不再采取降低通胀率的政策措施,而是谋求失业率
的降低,对公众而言是有利的。

5 如果中央银行适当地利用政策手段,它能够使经济始终有效地保持
在充分就业水平。( )

【答案】F

【解析】消极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由于人们认识经济的能力有限,并且
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与货币、财政政策有关的时滞,政府稳定经济的努力
很可能适得其反,会以破坏稳定而结束。

6 宣布一个政策事实上与实施一个政策一样有效。( )

【答案】F

【解析】如果人们是理性预期的,他们了解到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此
时他们就不会根据宣布的政策而作出私人决策,其效果与实施一个政策
是不同的。

7 内在稳定器与自主决定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

【答案】F

【解析】内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
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其作用效
果小于自主决定的财政政策。

8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没有什么差
别。( )

【答案】F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但是两者的
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① 原凯恩斯主义假定名义工资黏性,而
新凯恩斯主义则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② 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
论缺乏微观基础,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和理
性预期的假设,利用菜单成本解释了价格黏性的原因,使非市场出清理
论有了微观基础。

9 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要长。( )

【答案】T

【解析】内在时滞是指经济冲击与应对该冲击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
外在时滞是指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财政政策所需
要制定政策的时间较长,而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较短,货币政策则与之
相反,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
因为其通过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起作用,因此外在时滞较长。

10 与政策相关的“时间不一致性”指当政者宣布政策的目的在于欺骗公
众,以达到自己的党派利益。( )

【答案】F

【解析】政策上的时间不一致性,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
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在某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
能愿意提前公告他们将遵循的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但是在
私人决策者按照他们的预期行事之后,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因为出于公共
利益的考量而违背自己的公告。虽然客观上欺骗了公众,但是政策制定
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欺骗公众。

11 关于政策前后不一致性问题分析所得到的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取消
决策者的相机抉择,并且用可信的单一规则来取代,有时更能实现经济
政策的目标。( )

【答案】T

【解析】在某些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愿意提前公告他们将遵循的政
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而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之
后,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受到某种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公告,理解到政策的
前后不一致性,私人决策者就不会再相信公告。为了使政府公告可信,
政策制定者可能想承诺于固定的政策规则。

12 根据卢卡斯批评,传统计量模型包括了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 )

【答案】F

【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
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
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
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
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二、单项选择题

1 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大于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
B.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小于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C.两种政策均有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只是长度有所不同

D.两种政策各不相同,因此其时滞也不具有可比性

【答案】D

【解析】两种政策都具有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但是一般情况下,财政
政策的内在时滞要大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几乎没有内在时滞,因而当
提到内在时滞时,通常是针对财政政策的;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大于财
政政策,财政政策几乎没有外在时滞,因而当提到外在时滞时,通常是
针对货币政策的。

2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使动态不一致降到最低?( )

A.更关心短期结果,而非长期结果

B.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政策一致性的声誉

C.采用对现时波动有效但偏离长期目标的政策

D.不宣布任何将采取的政策行动

【答案】B

【解析】斟酌处置决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动态不一致是指政府在作出
经济决策时可能会提前宣布它们将遵循的政策,以便影响私人决策者的
预期。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之后,他们又会因为某些因素
而违背自己的宣言。理解到政策制定者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并不一致,私
人决策者就不会相信政府政策,除非政策制定者保持其可信的声誉。
ACD三项都是相机抉择政策的一个方面,都会导致动态不一致。

3 积极政策的支持者对时滞的看法是( )。

A.政策只有内在时滞没有外在时滞

B.政策不存在任何时滞,因此稳定经济是完全可能的

C.多变的时滞使稳定经济更为困难,因此成功的稳定政策几乎是不可
能的

D.政策存在时滞,决策者应当对此更为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需采
取任何政策

【答案】D

【解析】积极政策的支持者同样承认政策存在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这
些时滞要求决策者更为谨慎,但并非意味着政策应该完全是消极的,尤
其是在面临较严重而持久的经济衰退时。

4 一般而言,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要求实施( )。

A.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

B.固定不变的经济政策

C.有欺骗性的经济政策
D.无欺骗性的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实际上是自由主义的思想体现,如货币
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尤其是后者。要保持公众对政策的稳定预期,必
须保持动态条件下政策变动的有规律性,即没有意外的突变,保证公众
预期稳定且长期一致,因此无欺骗的经济政策即稳定或公开变动路径的
政策是必然要求。固定不变的经济政策,只是无欺骗性的经济政策的一
种。例如,在货币政策中,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则要求货币供应量以
与实际GDP增速相当的速度上涨,而非每年的货币供应量不变。

5 反对货币主义观点(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可防止产业和失业的较大
波动)的最佳理由是( )。

A.只有总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才能防止产出的
波动

B.货币供给的平稳增长不需要稳定总需求,因为货币流通速度总是不
稳定的

C.不会发生货币供给的大的波动,因为经济体中的可用货币量是有限

D.产出和失业的波动最适合用财政政策加以调节,因为政府可以通过
税收制度来对经济进行更直接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数量方程可知,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产
出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货币供给是平稳增长的,即其增
长率在不同的时间是相等的,因为名义产出在每一年的变动都是不稳定
的,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不稳定。

6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 )。

A.在导致经济活动水平变动的因素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比货币供给
量的变化更重要

B.松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息率并过度刺激经济发展

C.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实际总产品和物价水平变动的基本原因

D.实际总产品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货币主义认为MV=PY,其中货币的流通速度(V)和价格
(P)在一定时期内不易变动,因此总产出的变动是由于货币供给量的
变动引起的。但是实际总产品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变
化。

7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认为( )。

A.公众的预期能影响货币政策的结果,但不能影响财政政策的结果

B.公众的预期能影响财政政策的结果,但不能影响货币政策的结果
C.公众对经济政策后果的预期会强化这些政策的作用效果

D.站在追求自我利益的立场上,通过对经济稳定政策作出的反应,公
众会抵消掉这些政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卢卡斯认为,政策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影响,即消费者和企业
会根据稳定化政策来进行私人的最大化决策,以抵消稳定化政策所要达
成的目标。

8 动态不一致性意味着,中央银行( )。

A.如果考虑的是长期结果而非现在的扰动,它将一直出错

B.不该公布其意向,因为这样做会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无效

C.应该抵制使用从短期看是正确的但从长期看是错误的政策

D.应该始终使其行为不具有一致性,以使人们不能从其政策加以预期
中获益

【答案】C

【解析】“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策当局在t时按最优化原则制定一项t+n
时执行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在t+n时已非最优选择。动态不一致性导致
初始的政策承诺是不可信的。因此,应该采用在长期来看是正确的政
策,以免造成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9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 )。

A.凯恩斯主义主张供给创造需求,而古典主义主张需求创造供给

B.凯恩斯主义主张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价格变动,而古典主义主张
总需求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动

C.凯恩斯主义主张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波动,而古典主义主
张总需求变化主要导致价格变动

D.凯恩斯主义假设价格是完全伸缩的,而古典主义则主张价格是黏住

【答案】C

【解析】A项,凯恩斯主义主张需求创造供给,而古典主义主张供给创
造需求;BCD三项,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价格是黏住不变的,总需求
的变化导致就业的变动;而古典主义认为价格是完全伸缩的,总需求的
变化主要造成价格的变动。

10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为有利,这是因为( )。

A.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财政政策的效果更容易预期

B.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更直接的影响

C.货币政策能够均衡地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

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实行起来更快

【答案】D
【解析】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
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因此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实行
起来更快。

11 下列哪一项不是消极政策支持者所持的观点?( )

A.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反映,它对经济
增长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B.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冗长而多变的时滞,使稳定经济的努力很可
能以破坏稳定而结束

C.未来经济状况的难以预期,削弱了决策者适时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
政策的能力

D.消极政策支持者认为固定政策规则比斟酌处置政策更为有效

【答案】D

【解析】消极政策支持者认为政府应该对宏观经济政策采取无为而治的
方法,不应该试图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去稳定经济。

12 下列关于卢卡斯批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告诉我们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
从而影响行为

B.它的实质是,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包括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
期,其结果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C.它认为传统的牺牲率估算并不可靠

D.卢卡斯批评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对于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不能简单的判断哪种流派的观点是正
确的或错误的,这些观点都建立在各自设定的假设前提的基础上,有其
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13 根据卢卡斯批评,有( )。

A.政策评价的传统方法,不足以给政策变化对预期的影响作出满意的
解释

B.牺牲率的传统估算不可靠

C.当对替代性经济政策的效果作出估计时,经济学家不能够十分自信

D.以上均正确

【答案】D

【解析】根据卢卡斯批评可知,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并没有考虑政策对
预期的影响,因此由该模型得出的估算结果是不可靠的。政策评估是困
难的,对替代性经济政策进行评价时,经济学家应该考虑到政策对预期
从而对私人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14 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天生的是( )。

A.不稳定的,公共部门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小规模的水平上

B.不稳定的,公共部门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规模的水平上

C.稳定的,公共部门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规模的水平上

D.稳定的,公共部门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小规模的水平上

【答案】D

【解析】货币学派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
重要的。他们坚持自由市场和竞争是资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
法,是导致个人和社会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径,如果政府干预经济,就将
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乱。

15 货币主义者和理性预期学派观点一致之处在于( )。

A.货币政策的采用应遵循“货币规则”

B.利息率和债券的价格呈正方向变动的

C.货币供给量是无法测量的,因而也无法由货币当局控制

D.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率

【答案】A

【解析】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中大多数重大的波动负
责,因此缓慢而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会产生稳定的产出、就业与价格,
因此货币政策应遵循货币政策规则;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都具有理性
预期,因此遵循固定规则,会使得政府可信度增加,减少宏观政策的实
施成本,避免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

16 外部时滞是指哪个时期的时间?( )

A.经济冲击到实施应对该冲击的政策

B.一项政策的实施到它对经济产生影响

C.经济冲击到认识到需要采取某些政策

D.决定实施一项政策到制定该项政策

【答案】B

【解析】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做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
时间;外在时滞是政策实施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

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时滞?( )

A.中央银行决定让本币贬值到本国净出口增加

B.政府决定削减财政赤字到预算执行

C.按规定每2年增加1次工资到工资正式发放

D.中央银行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到市场利率发生变动

【答案】C
【解析】政策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
这种冲击做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
经济影响之间的时间。C项,对于工资的规定并不是根据经济冲击所作
出的政策,而是已经被人们认知的薪酬制度。

18 下列哪一个说法不正确?( )

A.积极地政策不可能遵循规则来实施

B.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与相机抉择政策的关联度很大

C.党派之间的利益冲突减少了人们实施相机抉择政策的意愿,而是倾
向于遵循规则的政策

D.目前的货币政策是相机抉择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政策应当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是斟酌处置
还是固定规则,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积极的政策可
能是遵循规则的也可能是斟酌处置的。

19 经济学家在下列哪一项上比较一致?( )

A.是否存在政策时滞

B.政府是否应该对宏观经济加以调节

C.应该采取积极地还是消极的政策
D.是否存在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答案】A

【解析】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争论主要包括:①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
极的,即政府是否应该对宏观经济加以调节;②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
是斟酌处置,即是否承认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20 设计出成功的经济稳定化政策存在难度,因为政策制定者
( )。

A.从不假定经济波动是暂时的

B.没有足够的对付经济波动的政策工具

C.不知道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

D.不能调整自动稳定器

【答案】C

【解析】卢卡斯认为,政策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影响。即消费者和企业
会根据稳定化政策来进行私人决策,以抵消稳定化政策所要达成的目
标,经济学家在提供政策建议时并不能了解到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从
而使得稳定化政策无效。

21 通过相机抉择政策稳定经济( )。

A.更适用于财政政策,因为它的作用比货币政策更容易理解
B.更适用于货币政策,因为它的外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

C.更适用于货币政策,因为它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

D.不必要,因为自动稳定器一直提供足够的内在稳定性

【答案】C

【解析】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做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
时间。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影响之间的时间。货币政策的内
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如果使用财政政策,其内在时滞较长,政策
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不能及时出台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2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反对使用积极地稳定化政策的理由?( )

A.存在较长的内部和外部时滞

B.经济预测者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有限

C.劳动力参与率会对国民产出的变化作出反应

D.认为不明智的政策选择是引起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的历史观点

【答案】C

【解析】反对积极的稳定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 稳定化政策存在较长的
时滞;② 成功的稳定化政策要求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但通常
经济发展是无法预测的;③ 传统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忽略了政策对预期
从而对私人决策的影响,使得所估计的稳定化政策的效果不再可靠;④
历史记录,即不正确的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的波动。
23 假如政府宣布对明年的所得税减征10%,而中央银行宣布将维持稳
定的利率水平,这将引起经济的( )。

A.家庭将立即减少支出,总需求明显下降,导致衰退

B.家庭将在明年明显减少支出导致衰退

C.家庭在今年或明年将不会明显改变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微弱

D.家庭在今年将有大量支出,引起暂时的繁荣

【答案】C

【解析】政府宣布减税,那么,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增加,但是中央银
行宣布实行稳定的利率政策,那么人们就会意识到中央银行会运用货币
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因此家庭在今年或明年将不会明显改变支出,
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微弱。

三、简答题

1 说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主张的主要不同。

答: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是两个观点十分对立的学派。前者认为利率
是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
化,灵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而货
币学派则十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从长期
来看是无效的,中央银行应该确定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以这种“单
一规则”保持物价的稳定。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主张的主要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还是固定的货币政策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
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
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
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
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
充分就业的作用。因为这种调节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的,所以称
之为“相机抉择”的政策。而货币主义则认为应该采取固定的“单一规
则”的货币政策,虽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并不能影响实际经济
变量,即货币政策长期无效,但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规则可以促进形成
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人们的信心,从而有助于长期计划和投资。

(2)货币政策时滞方面

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对凯恩斯主义者来
说,由于他们断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间接的(即通过利率的变化间
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而财政政策是直接的,因此他们认为,货币政
策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显示出其作用和效果;其全部效果发挥出来
则需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
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
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货币学派认为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
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
造者,即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方面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影响市场利
率,从而影响投资,因此凯恩斯主义非常重视市场利率,强调利率作为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重要性。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
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
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因此货币主义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
目标。

2 说明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

答:(1)新古典主义以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
率为假设条件,得出了宏观政策的无效性、适应性预期错误论的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非市场出清假设为理论前提,同时增添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与
理性预期假说,得出了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货币工资黏性、
经济周期等观点。

(2)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相同点

虽然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存在很大区别,但某些假设和结论也存
在相同点。

①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赞同理性预期的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者
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
为,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实质上是认同
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性预期的假设。
②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含有微观经济学基础。新凯恩斯主义与
新古典主义都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
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

(3)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

① 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
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
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
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
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
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
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② 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
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
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③ 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
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
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的。在新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

3 对以下陈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经济总是会逐渐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政策制定者无需使用积极
的稳定化政策;相反,他们应该遵循一个设计的较好的政策规则,以在
公众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答:不同意。理由如下:

(1)由于在长期中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始终会逐渐调整到充分
就业水平。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通货膨胀,
经济就将处于充分就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事先宣布货币政策目
标,遵循货币政策规则,以增进公众的理性预期。在此条件下,不会存
在货币错觉,管理当局如果宣布降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则实现较低的
通货膨胀目标未必一定要以失业率的提高为条件。

(2)然而,如果管理当局并不遵循规则,中央银行以经常改变其政策而
著名,那么,公众对政策的反映可能会与中央银行的预期背道而驰,其
政策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设计一个积极的货币政策规则,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
的变动相联系;也可以设计一个与财政赤字的严重程度相联系的财政政
策规则。政策规则是否实际上会起作用,取决于经济会以多快速度调整
到充分就业状态,取决于物价和工资的伸缩性有多大。

(3)当发生较大冲击时,规则会限制管理层采取适当措施以对冲击作出
反应的能力,而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失业。此外,关于政策规则是否应
该事先宣布和应该由谁来决定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改变规则等问题,经济
学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4)如果冲击较小,最好是让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而不是用政策加以调
节。
4 假定你不知道自然失业率的确切水平,但你知道它在5%~6%之
间。如果经济分析的准确度不高,并存在政策时滞。在下列情况下,是
否应该用法规形式颁布货币和财政政策变动?试回答并加以说明。

(1)实际失业率为6.1%;

(2)实际失业率为10.1%。

答:(1)如果失业率十分接近于自然率水平,为6.1%,这时不改变现
行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明智的。经济会自我调整,使失业率向其自然率水
平靠拢。相反,这时政府如果采取新的措施,由于存在内在和外在时
滞,在这些措施实际发挥作用前,经济已达到自然率水平。这些措施只
会使经济产生波动。

(2)如果失业率为10.1%,这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没
有政策干预,失业率也会逐步向自然率水平调整。但是由于偏离太大,
调整需要很长时间。虽然经济分析的准确度不高,政策效应也存在时
滞,但当所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时,失业率离其自然率水平仍然会有一
段距离。

5 在美国,共和党当政的第2年经济通常处于衰退,民主党当政时情况
就不是这样。

(1)根据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
的哪些差异可以解释这些经济增长差异?

(2)如果人们具有理性预期,并且,如果经济的不完全信息模型是正确
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哪些差异可以解释这些经
济增长差异?

答:(1)共和党当政的第2年经济通常处于衰退、民主党当政时情况不
是这样意味着,民主党在当政后的第1年和第2年采取了更为扩张的财政
和货币政策。

(2)如果人们具有理性预期,并且,如果经济的不完全信息模型是正确
的,工资和物价具有弹性,财政政策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将影响
产量。如果民主党采取更为扩张的货币政策,工人和厂商很快将预期到
这一点,从而使这些政策很难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影响。因此,题目中
所说的差异只有两党在财政政策方面长期具有较大差异时才可能产生。

四、计算题

1 中央银行要控制通货膨胀,已经知道经济中的失业率和通胀的关系
为μ=μn-0.5(π-πe)。在这里,μn为自然失业率,等于5%;πe为经济
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于2%。已知中央银行的成本损失函数为
L(μ,π)=μ+0.2π2。求出相机抉择政策下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解:将菲利普斯曲线代入损失函数,则:

L(μ,π)=μ+0.2π2=5%-0.5(π-2%)+0.2π2

损失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dL/dπ=-0.5+0.4π=0

dL2/d2π=0.4>0,即当π=1.25%时损失最小。

理性的私人主体将预期中央银行选择这一通胀水平,即πe=π=1.25%。
从而,μ=μn=5%。

2 中央银行要控制通货膨胀,已经知道经济中的失业率和通胀的关系
为:u=un-a(π-Eπ)。这里un为自然失业率,Eπ为经济主体对通货
膨胀的预期。已经知道中央银行的成本损失函数为L(u,π)=u+
βπ2。那么:

(1)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将实行一确定的通货膨胀率,经济主体又都确信
中央银行的政策,那么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2)如果经济主体了解中央银行的成本损失函数,那么再求经济中的通
货膨胀率和失业;

(3)如果中央银行是第一次宣布零通货膨胀的目标,那么请问经济主体
是否会相信这一政策?

(4)如果中央银行的成本损失函数为L(u,π)=βπ2,重新解以上3个
问题。

解:(1)设π0为预先宣布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主体确信中央银行政
策时,πe=π0。

此时中央银行先选择u、π与π0,使损失最小化,约束为菲利普斯方程,
以及失业率大于等于零。
求解该最大化问题可得:π*=α/(2β),π0*=un/α+α/(2β),u*=0。

(2)当经济主体了解中央银行政策,而中央银行仍旧按照(1)中的方
式决策时,由于中央银行无论如何选择π0,π*=α/(2β)都不会变化,
故私人预期Eπ=π*=α/(2β),于是π*=α/(2β),u=un,失业率为自
然产出率。

(3)如果中央银行是第一次公布零通货膨胀目标,那么由于经济主体认
为中央银行有将通货膨胀提高到π*=α/(2β)的相机决策动机,且中央
银行此时没有信誉,故经济主体不会相信这一政策。

(4)由于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只与通货膨胀有关,故中央银行的最优决
策为把通胀率降到0。当经济主体了解到这一决策时,经济主体的私人
预期为Eπ=π*=0。失业率仍然为自然失业率,中央银行第一次公布零
通货膨胀目标时,由于这一目标符合中央银行自身利益,经济主体会相
信这一政策。


3 设供给曲线为:Y=c(P-P)+Y*,其中,c=20000,Y*=4000。

当价格水平P为1.01,预期价格P为1.00时,产量Y为4200,即高于潜在
水平Y*=4000。假设总需求曲线为:

Y=1101+1.288G+3.221M/P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的状态,并在近期内预期
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为600,政府支出为750,则价格水平为多少?
(提示:如果不发生突然变动,则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不相
同。)
(2)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新的产量水平
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62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
了67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解:(1)根据题意,近期内预期政策不变化,经济处于潜在产量水
平,因此:

4000=1101+1.288×750+3.221×600/P

得:P=1。

(2)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是美联储宣布的,因此P=P,产量仍是
Y*=4000。

这时的价格为:

4000=1101+1.288×750+3.221×620/P

1933=1997/P

得:P=1.033。

(3)美联储宣布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因此,这时P=1.033,但
实际增加到670。因此,卢卡斯曲线为:

Y=20000(P-1.033)+4000=20000P-16660

总需求为:

Y=1101+1.288×750+3.221×670/P=2067+2158/P
令总需求等于总供给:2067+2158/P=20000P-16660,解得:P=
1.04,Y=4142。

(注:P=1.04是近似值,较精确的值是P=1.0401。按此值计,则Y从需
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计算,就较为一致。)
第17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一、判断题

1 货币紧缩不会影响公共预算,因为它不是财政政策。( )

【答案】F

【解析】货币紧缩倾向于提高利率(它使LM曲线向左移动),对投资的
需求减少,产出的均衡水平则更小。如果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来源于成比
例的所得税,那么公共收入的总量将减少,公共预算也将受到影响。

2 用充分预算赤字来衡量政府债务可以消除传统预算赤字衡量政府债
务时存在的经济周期问题。( )

【答案】T

【解析】充分预算赤字为:tY*-G-TR,计算的是基于对如果经济在其
产出和就业的自然水平运行时政府支出与收入的估算,由于潜在产出不
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消除了传统预算赤字衡量政府债务时存在
的经济波动问题。

3 已知甲、乙两国的名义GDP分别是40万亿元、5万亿元,政府的名义
债务分别是24万亿元、5.4万亿元。显然,甲国的债务规模要大于乙
国。( )
【答案】F

【解析】甲国的名义债务小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60%,
而乙国的名义债务大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108%,因此
甲国的债务规模小于乙国。

4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政府采取减税的政策,那么经济中的消
费、总需求和总产出将会增加。( )

【答案】F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用债务融资的减税不会影响消费,家庭
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
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
总产出和总需求均不发生变动。

5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利用减税或举债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都是
有效的。( )

【答案】F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用债务融资的减税不会影响消费,家庭
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
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
总产出和总需求均不发生变动,从而减税或举债都无法刺激经济。
6 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府支出,债券融
资和税收融资对产出的影响是等价的。( )

【答案】T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消费者具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
收等价于现在税收,因此用借债为政府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

7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之间没有区别。( )

【答案】F

【解析】本质上而言,平衡预算的规则将会使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的自
动稳定能力失效,斟酌处置的财政政策更可能使经济向经济周期进程的
相反方向运动。

8 当充分就业预算为盈余时,实际预算可能为赤字。( )

【答案】T

【解析】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基于对如果经济在其产出和就业的自然水
平运行时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的估算,它反映的是政策的变动而不是经
济周期的当前阶段,与实际预算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实际预算可能为赤
字。

9 与政治家们常说的相反,预算的减少不会必然地导致投资的增加。
( )
【答案】T

【解析】所有其他变量不变,预算赤字的减少意味着税收增加、政府支
出减少,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均衡的GNP减少,从而减少投资。如果中央
银行降低利率(为了确保支出的减少不会引起经济衰退),就会对投资
产生正效应,并且可能超过第一个效应,促使投资增加。因此预算的减
少对于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某年在现行价格水平上的社会总需求量依次为消费1000亿元,投资
400亿元,净出口100亿元,政府购买支出200亿元。充分就业的GDP为
1200亿元,在此条件下为使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政府应该( )。

A.提高税率,并减少政府支出

B.通过降低政府债券的利息率来减少私人储蓄

C.增加政府支出

D.通过降低公司所得税率来鼓励私人投资

【答案】A

【解析】题中的产出为Y=C+I+G+NX=1000+400+200+100=1700
>1200,此时价格高于充分就业时的价格,所以政府应该减少支出,提
高税率,使价格平稳。
2 在什么情况下,自主决定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效果最佳?
( )

A.在衰退期间增加G减少T,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G增加T

B.每年预算都平衡

C.在通货膨胀期间发生财政赤字,在衰退期间发生财政盈余

D.持续发生财政盈余

【答案】A

【解析】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帮助稳定经济,平衡预算的规则将会使得
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的自动稳定能力失效。当经济陷入衰退时,税收自
动下降,转移支付自动上升,增加政府购买,而在经济存在通货膨胀
时,税收自动上升,政府支出减少,有助于稳定经济,但同时也使得财
政赤字或盈余出现。

3 在中长期中,财政赤字将导致( )。

A.投资增加

B.消费增加

C.产量下降

D.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在中长期,持续的财政赤字导致资本积累的下降,由此造成投
资不足,产量下降,对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4 赤字性财政政策会使公众预期未来的税收会增加,从而会增加当前
的储蓄,这里描述的是( )。

A.内在稳定器

B.挤出效应

C.李嘉图的等价理论

D.净储蓄效应

【答案】C

【解析】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即赤字性的财政政策,这种减税并没有
减少税收负担,而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消费者会把当期额外的
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增加的税收。由此可知,用借债为政
府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即李嘉图的等价理论。

5 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筹资减税会导致( )。

A.消费减少,因为向前看的消费者理解政府今天举债意味着将来更高
的税收

B.消费减少,因为消费者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
意味着的未来税收负担
C.消费不变,私人储蓄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大于减税的数量

D.私人储蓄的增加量正好等于公共储蓄的减少量,从而国民储蓄不变

【答案】D

【解析】李嘉图认为政府的债务相当于未来的税收,用债务筹措的减税
并不会影响消费。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意
味着的未来税收责任。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
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

6 扩张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

【答案】A

【解析】扩张性政策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缓和经济萧条,但由于实施
扩张性政策涉及到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政府债务G-T也会相应增
加。

三、简答题
1 A国经济在1990年代遇到了严重问题。目前尽管名义利率几乎为0,
A国经济仍处于严重衰退之中。A国政府被批评为没有处理好本国经济
问题。现在,新当选的首相承诺将宣布一揽子新政策以刺激经济走出衰
退。假设你是A国首相的经济顾问,受命为他给出下列问题的明确答
案:

(1)由于利率政策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一项旨在降低所得税的税制改革
被作为替代方案加以考虑(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以便不会出现财政赤
字)。减税对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是否取决于减税是一时性的还是永
久性的?如果是,请解释为什么。

(2)与减税方案相对,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
求,假设A国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A
国的总产出吗?解释你的回答。

(3)继续假设劳动市场不存在摩擦,解释永久性减税将如何影响劳动市
场和总供给。

(4)考虑到你对上述3个问题的回答,你倾向于采用减税政策还是增加
政府支出政策?解释你的回答。

答:(1)减税的有效性取决于减税是否是暂时的。

如果减税是一时的,则由于消费者为了保持消费的平稳分配,将会增加
储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使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降低。如果减税是
持久的,则消费者储蓄率不变,增加的收入将更多用于消费,使刺激消
费更有效。

(2)不会。如果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则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的曲线;增加政府支出,则总需求曲线右移,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
升,而不会影响产出。

(3)所得税的长期减少使劳动者更愿意供给劳动,劳动供给曲线右移,
从而增加均衡劳动投入量,总供给曲线右移,使总产出增加。

(4)个人倾向于采用所得税的长期减少政策。

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所得税的长期减少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会
迅速形成新的、劳动力投入更高的均衡,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带
来产出的增长。

仅仅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
——从而一个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条件下,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
反而会导致通胀。

2 李嘉图等价的经济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答:(1)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政府债务等价于未来税收,如果消费
者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收等价于现在税收,用借债融资等价于用税
收融资,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
决定当期消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
到政府为保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
变。于是,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不适用的情况是:① 个人是非理性的,贪图当期享受,
不考虑后代的税收负担;② 个人不具有理性预期,不能预期到未来增
税;③ 个人的时间视界短于政府,故未来的增税不在考虑范围内;④
个人面临借贷限制,储蓄为0时。
3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律?完整而又简洁的叙述这一理论;

(2)根据这一理论,分析政府减税对一个封闭经济中的利率是否有影
响?

(3)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政府减税对汇率是否有影响?

(4)在一个金融业很不发达的国家中,这一理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1)李嘉图等价定律如下: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决定当期消
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到政府为保
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变。于是,
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用借债为政府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

(2)减税对利率无影响。由于李嘉图等价,消费者消费不变,故减税引
起的政府储蓄减少恰好等于个人由于减税产生的个人储蓄增加,从而总
储蓄不变。由于投资也不变,故利率不变。

(3)在开放经济中,减税对汇率无影响。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变,总储蓄
不变,另外总投资不变,故净出口(等于储蓄减投资)也不变,故汇率
不变。

(4)理论不成立。因为当金融业不发达时,即使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理
论决定他意愿中的消费,他也可能由于当期收入较少以及无法借贷不得
不只将当期收入用于消费。此时,减税使消费者的预算集扩大,将使他
的当期消费增加,这就使李嘉图等价不再成立。

4 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采用过赤字财政政策,分析赤字财政政策的筹资
方式及对经济的影响。

答: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
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即政府收入小于支出。

(1)赤字财政用货币筹资与债务筹资来筹资。

货币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
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
膨胀。

债务筹资就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
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
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2)赤字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① 赤字财政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较高的政府支出会增加产品和服务
的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可以较快使经济走出衰退。

② 赤字财政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用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而公债主要是由中央银行认购的,即
采取货币筹资,则中央银行的证券投资增加,导致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由于货币乘数效应引起货币供给大量增加,若货币需求不变则会带来通
货膨胀。

如果向国内公众举债,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并不立即直接引
起通货膨胀,因为基础货币并没有增加。然而,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往往
会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
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增加也会引起通胀。

③ 在长期,赤字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国民储蓄的减少意味着较少的资本存
量和较多的国外债务。因此,长期产出会减少,本国债务负担加重。

四、计算题

1 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D,私人意愿投资I=200,
税收函数T=0.2Y(单位为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
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
算将如何变化?

解:(1)由三部门经济恒等式Y=C+I+G,可知Y=300+0.8YD+200
+G。

当T=0.2Y时,YD=Y-T=Y-0.2Y=0.8Y。此时

Y=300+0.64Y+200+G

即0.36Y=500+G。

当Y=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必须是:G=0.36Y-500=220(亿美
元)。

此时BS=T-G=0.2Y-220=180(亿美元),故政府预算盈余为180亿
美元。
(2)当政府支出不变为G=220亿美元,T=0.25Y时,其均衡收入由Y=
C+I+G,可知:

Y=300+0.8×(1-0.25)Y+200+220=720+0.6Y

解得Y=1800(亿美元),此即为所求均衡收入。

此时BS=T-G=0.25×1800-220=230(亿美元),预算盈余增加50亿
美元。

2 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
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
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减少额分别为:

ΔY=Kg×ΔG=-500(亿美元)

ΔT=t×ΔY=-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ΔBS=ΔT-ΔG=-125-(-200)=75(亿美
元),这说明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将增加75亿
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故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
字。
3 假设一国经济中有如下的关系(单位:10亿美元):消费C=100+
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边
际税率t=0.25。

(1)求预算盈余BS。

(2)若投资增加到It=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
化?

(3)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
算盈余BS*是多少?

(4)若I=50,G′=250,Y*仍然为1200,则BS*为多少?

(5)解释为什么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1)根据收入恒等式得:

Y=C+I+G=100+0.8(Y-0.25Y+62.5)+50+200

解得:Y=1000(10亿美元)。

BS=T-Tr-G=0.25×1000-262.5=-12.5(10亿美元)。

(2)当投资增加到100时,根据收入恒等式得:

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10亿美元)。

预算盈余为:BS=tY′-Tr-G=0.25×1125-62.5-200=18.75(10亿美
元)。
可见,当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Y增加,从而tY增加,BS增加。这说明
经济本身的波动会导致BS发生变化。

(3)当I=50,Y*=1200时,有:

BS*=tY*-Tr-G=0.25×1200-262.5=37.5(10亿美元)

当I′=100,Y*=1200时,有:

BS*=tY*-Tr-G=0.25×1200-62.5-200=37.5(10亿美元)

可见,只有投资增加时,BS*不变。即经济本身的波动不会导致充分就
业预算盈余发生变化。

(4)当I=50,G′=250,Y*=1200时,有:

BS*=tY*-Tr-G′=0.25×1200-62.5-250=-12.5(10亿美元)

与(3)题中计算出的BS*相比较,显然在经济有无波动的情况下,只要
财政政策改变(如增加政府购买),均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发生变
化。

(5)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可以剔除经济
本身的波动所带来的收入变化,因而应当用BS*替代BS来衡量财政政策
的方向。
第18章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一、判断题

1 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人们买了房子火灾保险后放火烧房的可能性,这
就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

【答案】T

【解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
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购买保险后放火烧房属于
隐藏行动问题,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2 人们选择的汽车总是没有所述的那么好,这种情况是逆向选择的例
子。( )

【答案】T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
型”或质量这样一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为隐藏信息问题。购车者
无法知道汽车的所有质量信息,售车者总是或多或少隐藏汽车的真实质
量信息,购车市场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3 人寿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买人寿保险的人们比没有买的容易得病的可
能性,这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

【解析】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并没有提供容易得病的可能性,即交易的
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相关的信息,是隐藏信息问题,即逆向选择。

4 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

【答案】T

【解析】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
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
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隐蔽行动问题。

5 道德风险是由隐蔽信息引起的。( )

【答案】F

【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
行动的情形,因此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于( )。

A.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要故意隐瞒自己的一些情况

B.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过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而另外一些参与者
不拥有的私人信息;或者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
一些。信息不对称既可能是由于信息优势方的隐瞒,也可能是信息劣势
方认识能力有限,或者搜寻信息的成本过高。

2 以下各项中,( )不能够帮助消费者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

A.品牌

B.低价格

C.产品保证

D.长期质量保证书

【答案】B

【解析】由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一方会拥有不为另一方所掌握的私人信
息,这样拥有优势信息的一方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行动。这时,拥有私
人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发送信号的方式向缺乏信息的一方显示自己的真
实信息,以便减少信息不对称。ACD三项都能够成功发送出信号。
3 对商品的信息不对称会损害( )。

A.消费者利益

B.生产者利益

C.市场

D.以上各项

【答案】D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而另外一些参与者
不拥有的私人信息;或者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
一些。信息不对称会损害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利益。

4 地主A拥有一块土地的所有权而雇佣农民B和C在其土地上进行生
产。地主和农民之间签订有合约,地主A每年支付农民B和C一个固定的
工资W。对此,经济学家Cheung认为,固定工资加土地产出提成的合约
形式能更好地激励农民努力劳动,同时还有利于地主和农民之间进行恰
当的风险分担。Cheung所提出的合约形式期望解决( )问题。

A.道德风险

B.搭便车问题

C.信号甄别

D.逆向选择

【答案】A
【解析】地主监督农民生产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无法准确判断农民的
努力程度,如果以固定工资形式雇用农民,农民很可能就不会努力工
作,因为他努力还是不努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一样的。固定工资加提成
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励农民努力增加劳动投入,很好地解决了固定工资所
导致的道德风险。

5 研究发现,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的人购买保险后的住院可能性
高于不购买此类保险的人,上述事实说明了( )情况。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对称信息

D.囚徒困境

【答案】A

【解析】道德风险是指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享
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其他人,从而造成其他人损失的可能
性。逆向选择则是指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
驱逐出市场,或者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市场行为中总是倾向于做出有
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他人的选择。二者的区别在于,逆向选择是人与人之
间的比较,且发生在交易之前;道德风险是同一个人在交易前后的比
较,且发生在交易之后。
6 下列何种情形属于道德风险?( )

A.购买火灾保险的企业更注重防火措施

B.购买火灾保险的企业不注重防火措施

C.商品的销售者比购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

D.商品销售者与商品购买者拥有同样的信息

【答案】B

【解析】道德风险是同一个行为主体在事前和事后行为的比较,且事后
做出了更不利于签约另一方的行动。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都会导致效率损失

B.信号要能发挥作用必须使不同类型代理人发送信号的成本有一定差

C.信号发送机制的存在对高能力劳动力总是有利的

D.信号发送机制下代理人先行动,信息甄别机制下委托人先行动

【答案】C

【解析】高能力劳动力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信号发送机制
时,工资已接近分离均衡下的高工资水平。然而如果存在信号发送机
制,高能力劳动力为区别于低能力劳动力不得不付出较高的受教育成
本,境况反而变差。

8 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道德陷阱

B.搭便车问题

C.信息不对称问题

D.逆向选择

【答案】C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
不同。具体来说,信息不对称表示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
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
息少一些。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信息属于信息不对称。

9 在产品市场上,通过发信号实现区分均衡的条件包括( )。

A.高质量产品发信号的成本低于低质量产品发相同信号的成本

B.高质量产品发信号成功的状态要优于混同均衡的状态

C.低质量产品通过发同样信号仍和高质量产品混同的状态要劣于区分
均衡时的状态

D.上述三个条件都需要
【答案】D

【解析】一般而言,通过发信号实现区分均衡的条件有两个:参与条件
和自我选择(激励相容)条件。A项是参与条件,BC两项是激励相容条
件的两个方面,所以都是需要的。

10 企业的下列做法中,( )不是在通过发信号试图减少信息不对
称所造成的损失。

A.肯德基或麦当劳标准化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B.用海尔彩电承诺更长时间的保修和售后服务

C.天高公司只考虑本科以上学历者的求职申请者

D.商店提供正规发票

【答案】C

【解析】发信号是指信息优势方以一定成本向信息劣势方表明自己真实
类型的行为。C项,文凭作为信号是求职者发出的,而不是企业,企业
是在进行信号甄别。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答:(1)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
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生产者也
并不完全清楚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本企业的产品,也不完全知道可供给
的数量、做出最有利选择的所有生产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最合算的全部生
产要素。

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
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
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
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
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
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
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信息不完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
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
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2)不对称信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
信息。信息不对称可视为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
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的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
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
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例
如,保险公司就难以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会谨慎小心地保
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面监视。
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
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的或者说不对称的信息。
(3)在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及其理论提出以前,经济学家们还不能很好地
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的经济问题。因为不对称信息不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
条件,市场主体如果不知道其竞争者的情况,任何竞争规则都无法发挥
作用。1967年,海萨尼首先详细阐述了不对称信息问题,在他的理论中
把“自然”当作一个虚拟的市场参与者,自然首先行动,决定特征,其他
市场参与者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对手不知道,这样不完全信息问题就可
以转换成完全但不完善的信息的情况来加以解决。这些论述被称为“海
萨尼转换”,通过这种转换,可以找到不对称信息存在情况下的市场均
衡点,即贝叶斯均衡。目前,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进行了不对
称信息问题的研究,如企业理论、市场失灵等领域内不对称信息理论的
应用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财政刺激计划,国债纪录屡创新
高。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
限。2011年8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债务上限协议,同意将债务上限从
2.1万亿美元提高至2.4万亿美元,但代价是未来十年内需削减1.2万亿美
元规模的财政赤字。请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

(1)美国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2)试说明美国政府应该怎样选择债务融资与货币融资来弥补赤字?

(3)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1)美元的国际地位是诱发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储备和投资的功能,美国国债实际上也是世界各
国竞相购买以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债的发
行虽然是其国内行为,却具有世界影响。一方面,世界需要美国以财政
和贸易双赤字为条件向全球输出美元货币,世界则每年向美国支付数百
亿美元的“铸币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美元币值稳定的有效机制以及
美国长期举债过日,客观上诱使美国通过增发美元来稀释其负债。当美
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累积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时,市场必然对美元币值
以及美国国债的投资价值产生怀疑,这是美国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
因。具体而言:

① 预算赤字。联邦债务是每年的预算短缺和盈余的总和。

② 储蓄赤字。“储蓄”一词在美国公民的生活中几乎不出现,因为美国公
民几乎不储蓄,取而代之的是信贷,他们习惯于使用信用卡,提前支出
自己将来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

③ 贸易逆差。近年来,美国在全世界的贸易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进
口远大于出口。

④ 领导能力缺乏。对于美国的债务问题,联邦政府所体现出的是领导能
力的缺乏。面对如此巨额的账单,联邦政府决定大量印制美元来支付,
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摧毁流通货币,导致美元的快速贬值,外加上贸易
逆差造成的政治不稳定,越发体现出联邦政府领导能力的缺乏。

(2)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的区别表现在:

① 对货币发行量的不同效应

如果政府财政向公众借贷,则公众手里会持有更多债券,但他们持有的
高能货币数量不会变化,因为政府卖掉公债的货币最终又会通过公共支
出回到公众手里。
如果政府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出售公债,那么公众手里的国库券或公
债数额不会发生变化,但他们持有的高能货币会增加,原因在于政府赤
字的弥补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实现的。

② 对投资的不同效应

货币融资法会增加名义货币存量,而债务融资法由于不可能改变名义货
币存量,就不会产生这种效应。而短期内由于货币存量增加,利率下
降,因而货币融资法会刺激投资。

③ 对价格水平的不同效应

与债务融资法相比,货币融资法会使价格上升得更高。因为货币融资法
会增加货币存量,而货币存量的上升显然会提高价格水平。

综上所述,货币融资的三种效应归根结底是增发高能货币的效应。而债
务融资虽然可以避免眼前的通货膨胀,却会增加未来的债务,这种债务
会越背越重,从而产生未来的通货膨胀或税负压力。因此,针对美国严
重的债务危机,应该选择货币融资法来弥补赤字。

(3)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① 不利影响:

a.美国债务危机将给世界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及风险,将冲击包括中国
在内的各国对外投资决策与现有经济政策。因为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全
球性危机,可能导致美欧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的
出口,国内出口型产业面临洗牌,继而影响我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
模式。
b.美国债务危机可能导致中国的房地产崩溃,进而银行坏账急剧增
加,金融系统崩溃。

c.面对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中国货币政策也到了是否要调整的
十字路口。一旦美国债务危机爆发,国际货币美元必然大幅贬值,人民
币对美元升值,会造成人民币对内的大幅贬值,这将使中国国内产生通
货膨胀。

② 积极影响:

a.人民币升值迫使中国改变现有的货币特别是汇率政策。

b.经济政策也必须有所调整,在重视出口的同时,必须扩大内需,增
加消费和对外投资。

c.在新利益架构下,可能有必要重构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战略并加强中
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

一、判断题

1 可以用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解释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长期边际消
费倾向低的现象。( )

【答案】F

【解析】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通过对消费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消费-储蓄
行为的分析,说明了为什么长期边际消费倾向高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2 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

【答案】F

【解析】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
大,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3 长期消费函数比短期消费函数更陡峭。( )

【答案】T

【解析】短期消费函数有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长期消费函数有不变的
平均消费倾向。
4 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收入水平。( )

【答案】T

【解析】一般说来穷者消费倾向高,富者消费倾向低,倘若贫富差距拉
大,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消费减少,社会总收入水平下降。

5 按随机游走理论,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期的。( )

【答案】T

【解析】根据随机游走理论,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在不
同时期平滑消费,在任何时刻,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进行
选择,消费的变动反映了一生收入的“意外变动”,消费者只对那些完全
不可预期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消费的变动是不可预期的。

6 持久收入较高的家庭有同比例较高的消费,因此高收入家庭平均消
费倾向较高。( )

【答案】F

【解析】持久收入较高的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APC=αYP/Y,因此持久收
入较高的家庭有同比例较高的消费,但其平均消费倾向更低。

7 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当人们预期中国经济将高速增长时,
他们并不认为中国的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
【答案】T

【解析】持久性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取决于永久收入,永久收入是收入中
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人们预期中国经济将高速增长,这种
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并不属于永久收入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消费不
会相应增加。

8 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的借贷状况。( )

【答案】T

【解析】利率的变动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利率上升为例,如
果消费者是贷款者,则收入效应使得消费者储蓄更少,而替代效应使得
消费者增加第一期的储蓄。而如果消费者是借款者,利率上升的替代效
应会使得消费者增加第一期的储蓄,收入效应则会使得储蓄更多。因此
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的借贷状况。

9 根据生命周期原理,如果股票的价格上升,那么经济中的消费和总
需求将会增加。( )

【答案】T

【解析】股票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的财富增加。根据生命周期理论,
消费者会将此收入增加平摊到各个生命阶段中,从而消费和总需求增
加。
10 政府增加总需求的政策若不能改变实际利率,也就不能影响到投
资。( )

【答案】F

【解析】国民收入的变化也会对投资产生影响。如在固定投资模型中,
较高的就业、较高的收入增加住房需求;企业较高的产出增加企业的存
货量;这些都会刺激投资。

11 投资是总需求中波动最大的部分,其中,存货投资的波动相对固定
资产投资的波动要小一些。( )

【答案】F

【解析】存货投资的波动是投资中波动最大的部分,这也使其成为经济
波动研究的中心。

12 利率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但不是影响存货的因素。
( )

【答案】F

【解析】实际利率影响存货。当实际利率上升时,持有存货变得更加昂
贵,此时理性的企业会努力减少自己的存货,因此实际利率衡量了持有
存货的机会成本。

13 根据托宾的投资q理论,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企业
股票价格的高低,股票价格上升则增加投资。( )

【答案】F

【解析】托宾的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净
投资取决于q大于1还是小于1,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已安装资
本的估价就大于其重置成本,投资会增加;如果q小于1,投资会减少。

14 股票价格下跌,产出和就业就会减少。( )

【答案】T

【解析】由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是相当稳定,股票价格下跌将导致托宾的q
下降,q下降反映投资者对资本现期或未来的获利性不看好,于是投资
会减少,因此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减少,引起了产出和就业减少。

15 根据托宾的投资q理论,当企业的利润上升时,q下降,这时是投资
的最佳时机。( )

【答案】F

【解析】托宾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当企
业的利润上升,则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值上升,从而q增加,鼓励投
资。

16 经济学家将家庭购买的住宅也看作投资,住宅投资取决于住宅的相
对价格与建筑住宅的成本的比较。( )
【答案】F

【解析】家庭购买住宅属于住房投资。根据住房市场模型,住房投资取
决于住宅的相对价格;住房供给取决于住房的相对价格,因此住宅投资
取决于住宅的相对价格或取决于住房的价格与建筑住宅的成本的比较。

二、单项选择题

1 假定行为人每期都有收入,但不能进行借贷。用MPCYP和MPCYT分
别表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 )。

A.MPCYT>MPCYP

B.MPCYT=MPCYP

C.MPCYT<MPCYP

D.MPCYP和MPCYT无关

【答案】C

【解析】根据持久消费收入理论,令永久收入函数为:YP=θY+(1-
θ)Y-1,0<θ<1,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θ,而长期消费倾向
为c。因此可知,MPCYT<MPCYP。

2 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1个消费者如果还能再活50年,在退休前
他还能再工作40年,他的消费函数为( )。

A.C=0.2W+0.6Y
B.C=0.2W+0.8Y

C.C=0.04W+0.8Y

D.C=0.02W+0.8Y

【答案】D

【解析】该消费者的消费函数为:C=(W+RY)/T=(W+40Y)/50
=0.02W+0.8Y。

3 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C=0.025W+0.5Y意味着
( )。

A.他预期他还能再活40年

B.他的一半生命期将在退休中度过

C.对额外增加的每1元财富,其消费将增加2.5分

D.上述都对

【答案】D

【解析】他的寿命为1/0.025=40;工作期限为:1/0.5=20,因此他的一
半生命将在退休中度过;ΔC=0.025ΔW+0.5ΔY,因此当收入不变,财
富增加1元,消费增加2.5分。

4 假定你的持久性收入是过去5年收入的平均,你总是消费掉你持久性
收入的90%。假如你过去5年的第1年收入为20000元,以后每年增加
1000元。你当前消费是多少?( )

A.22500

B.21600

C.20250

D.19800

【答案】D

【解析】前五年的收入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前5年的总收入为:Y=
5×20000+(5×4/2)×1000=110000(元),则平均每年的收入为22000
元,从而当前消费为22000×90%=19800(元)。

5 减税会使IS曲线发生移动,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加大IS曲线的移动?
( )

A.人们察觉到税收变动是暂时的

B.人们察觉到税收变动是永久的

C.人们已经事先预期到这一变动

D.人们知道,除了税收和死亡,其他事情都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永久性消费理论,一项永久性的政策会较大幅度的改变消
费者的消费习惯,因此IS曲线移动也较大。

6 凯恩斯消费函数主要将家庭消费与下列哪一个相联系?( )

A.当期收入

B.利率

C.其未来收入

D.其永久性收入

【答案】A

【解析】凯恩斯认为消费函数具有三个特性:① 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到1
之间;② 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③ 消费由现期收入决
定。

7 下列哪一项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特征?( )

A.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递减

B.消费主要取决于永久性财富多少

C.MPC介于0和1之间

D.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收入

【答案】B
【解析】“消费主要取决于永久性财富多少”是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消费理
论。

8 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

A.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暂时性收入与当前收入之比

B.消费同等地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C.对于收入的暂时性变动,人们用储蓄加以平滑

D.A、B、C都不对

【答案】D

【解析】A项,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永久收入和现期收入的比率;B项,持
久性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应该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C项,消费对收入暂
时变动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贷来稳定消费。

9 如果将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性收入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

A.两者都注重微观经济基础

B.两者都赞同暂时性的税收减少会刺激经济

C.虽有相同基础,但在其政策含义方面却有很大分歧

D.两者都解释了为什么大的收入变动能够引起消费的较大变动
【答案】A

【解析】A项,两者都认为家庭的消费决策影响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在长
期和短期的运行方式,即注重微观经济基础;B项,两者都认为暂时性
的税收减少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C项,两者在政策含义方面都解释了
凯恩斯消费之谜,论证了消费和持久收入或一生收入和财富之间的关
系;D项,两者都认为消费者在长期内平滑消费,暂时性的收入变动对
消费的影响很小。

10 根据费雪的消费理论,如果实际利率为正,那么( )。

A.用第一期的收入衡量的第二期消费成本低于同等数量的第一期消费

B.第二期的收入比第一期的同等数量的收入值得更多

C.消费者将不愿借钱,从而其第一期的消费小于第一期的收入

D.A、B、C均正确

【答案】A

【解析】当实际利率为正,消费者从现期收入的储蓄上赚到利息,使得
未来收入的价值小于现期收入的价值。同样,由于未来消费由赚到利息
的储蓄支付,所以未来消费的成本小于现期消费。

11 假设王五的消费决策遵循费雪两期模型,王五在第一期的收入为
1000元,第二期的收入为3100元,他可以按市场利率借贷或储蓄,现在
观察到王五在第一期消费了2000元,在第二期也消费了2000元,那么市
场利率是( )。

A.5%

B.8%

C.10%

D.12%

【答案】C

【解析】由费雪两期模型可知,C1+C2/(1+r)=Y1+Y2/(1+r),代
入已知条件,解得市场利率为10%。

12 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

A.持久性收入总是低于暂时性收入

B.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C.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1

D.A、B、C都不对

【答案】D

【解析】持久性收入可能比暂时收入高;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性收
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1,而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13 根据费雪的消费理论,在下面哪一项情况下,关于跨期预算约束的
陈述是错误的?( )

A.如果当前消费增加,用于将来的消费资源将减少

B.第1期的消费应小于或等于第2期的消费

C.第1期的储蓄等于第1期收入减消费

D.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同时考虑当前和将来的收入

【答案】B

【解析】根据费雪模型,消费者有机会借贷与储蓄,所以,在任何一个
时期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另一个时期的收入。

14 根据财富的生命周期理论,个人的( )。

A.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当大

B.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直到退休时变为0

C.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当小

D.若退休年龄提高,其消费水平将降低

【答案】C

【解析】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
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所以一次性暂
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低
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

15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关于预算约束的陈述是错误的?( )

A.第一期的消费增加,第二期的消费必然也增加,以使消费者在两期
的满足程度相同

B.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C.第一期消费的减幅越大,为使消费者效用保持不变,需要增加的第
二期消费减少

D.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相比,消费者偏好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A

【解析】根据费雪模型可知,C1+C2/(1+r)=Y1+Y2/(1+r),在收
入现值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期的消费增加,第二期的消费必然减少。

16 现期收入暂时高于持久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会暂时( )。

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不一定

【答案】A
【解析】平均消费倾向APC=C/Y=αYP/Y,当Y>YP时,APC<α,α表
示持久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即现期收入暂时高于持久收入时,平均消
费倾向会暂时下降;当Y<YP时,APC>α,即现期收入暂时低于持久
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会暂时上升。

17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的消费对积累的财富的比率的变化情况
是( )。

A.在退休前,这个比率是下降的,在退休后,这个比率是上升的

B.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都保持不变

C.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都下降

D.在退休前,这个比率是上升的,退休后这比率是下降的

【答案】A

【解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退休前,消费者的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提高,应该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退休后的消费,而退休后消费
者没有收入,所以消费者的消费对积累的财富的比率在退休前是下降
的,在退休后是上升的。

18 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150+0.7Yp,这里Y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
收入为当前收入Yd和过去收入Y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P=0.6Yd+
0.4Yd-1。假定他当前和过去收入分别为1500美元和1000美元,则下列
选项错误的是( )。
A.该消费者第2年的消费是1060美元

B.该消费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42

C.该消费者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7

D.该消费者的持久性收入为2500美元

【答案】D

【解析】AD两项,根据题中持久收入的公式,Yp=0.6×1500+0.4×1000
=1300(美元),即第2年的持久收入为1300美元,则第2年消费C=150
+0.7Yp=150+0.7×1300=1060(美元);B项,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
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
C=150+0.7(0.6Yd+0.4Yd-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dC/dYd=
0.42;C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和持久收入之间关系,由消费
函数得:dC/dYp=0.7。

19 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 )。

A.财富增加将使消费增加较多

B.财富增加将使消费增加较少

C.收入增加将使消费增加较多

D.收入增加将使消费增加较少

【答案】C

【解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消
费函数可写为:C=W/T+RY/T,R表示从现值到退休之间的年限,因
此可知,与财富增加相比较,收入增加将使得消费增加更多。

20 根据费雪的消费理论,如果利率上升( )。

A.它对第一期的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不确定

B.收入效应将使人们增加第二期的消费,减少第一期的消费

C.替代效应将使人们增加第二期的消费,减少第一期的消费

D.A、B、C都不对

【答案】A

【解析】根据费雪理论,消费者的选择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
代效应。利率上升使得第二期的消费变得相对便宜,因此替代效应使得
消费者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而增加第二期的消费;收入效应在面临不同
借贷状况的消费者时是不同的,当消费是贷款者,那么消费者会增加第
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是借款者,消费者就会减少两期的消
费,因此利率上升对于第一期的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21 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收入每年都变动的艺术家( )。

A.在收入较低的年份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

B.在收入较高的年份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

C.每年具有相同的平均消费倾向
D.他从来不存钱

【答案】A

【解析】ABC三项,持久消费理论认为:平均消费倾向APC=C/Y=
αYP/Y,当Y>YP时,APC<α,α表示持久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当Y
<YP时,APC>α,即现期收入暂时低于持久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会
暂时上升。因此在收入较低的年份,艺术家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D
项,弗里德曼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永久收入,消费者对收入的暂时变动
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款来稳定消费,艺术家为了在一生之中平滑消费,
也必须在收入较高的时期储蓄,以备收入较低或无收入的时期消费。

22 如果消费者面对借款约束( )。

A.在第二期,他将不能消费任何东西

B.他被满足的程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没有借款约束的时候

C.他在第一期消费必然小于第二期的消费

D.A、B、C都不对

【答案】D

【解析】A项,对于有借款约束的消费者,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因
此,第二期消费取决于第一期的储蓄和第二期的收入;B项,消费者的
满足程度小于或者等于没有借款约束的时候;C项,第一期与第二期的
消费无法比较。
23 消费者起初是借贷者,实际利率上升后,消费者继续作为借贷者,
则他的境况会( )。

A.变好

B.变差

C.不变

D.不一定

【答案】B

【解析】如图19-1所示,实际利率上升后,预算约束变得更陡,如果消
费者继续作为借贷者,则在新的预算约束下所作的最优化选择在原有预
算约束下是可以支付得起的,但它没有被选择,说明消费者更偏好原有
预算约束下的选择,因此,这种变动使得消费者境况变差。

图19-1 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者的影响
24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下列哪一项正确?( )

A.若股市价格昨日上升了,那么今日仍将趋于上升

B.正如市场中的代表性个体所判断的,所有的股票总是被公正地做出
估价

C.按照票面价格,准备出售的股票数量与人们想要购买的股票数量总
是一致的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A项,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意
味着可得到的信息是不可能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的,唯一能够使股票价
格变动的是改变市场对公司价值的看法的消息;B项,资产价格反映了
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
是对公司价值充分的理想估价,认为股票被高估与认为股票被低估的人
数平衡,所有的股票都是被公正估计的;C项,按照市场价格而不是票
面价格,准备出售的股票数量与人们想要购买的股票数量总是一致的。

25 下列哪一项将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激励?( )

A.资本折旧率提高

B.实际利率上升

C.通货膨胀率上升
D.名义利率上升

【答案】C

【解析】企业的租用成本可以表示为(PK/K)(i-π+δ),实际利率下
降、资本折旧率下降、名义利率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率上升都会使企业资
金租用成本下降,进而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激励。

26 关于托宾q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映了资本现在以及未来的预期收益

B.如果q>1,企业已有资本的证券市场价值大于其重置成本

C.托宾q值对短暂的衰退更为敏感

D.其他条件一定时,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股票价格的高低

【答案】C

【解析】企业预期衰退是短暂时,仍然会继续投资,因为企业可能会认
为现在投资对未来是有利的,所以暂时的衰退对托宾q值影响不大。

27 下列哪项不会引起居民投资的增加?( )

A.利率下降

B.住房租金上升

C.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
D.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答案】D

【解析】A项,实际利率与投资呈反向变动关系,实际利率下降从而导
致居民投资增加;B项,住房租金上升使得住房价格上升,造成住房投
资增加;C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使得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机会
成本上升,人们愿意增加投资;D项,物价水平的上升,使得住房相对
价格PH/P降低,住房投资减少。

28 下列哪一项将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激励?( )

A.资本折旧率提高

B.实际利率上升

C.通货膨胀率上升

D.名义利率上升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率上升,资本租用成本下降,提高企业投资激励。

29 预期公司所得税会减少,投资会( )。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不确定

【答案】C

【解析】预期公司所得税减少意味着公司利润将会增加,这种预期会提
高现在的股票价值,提高托宾q值,从而鼓励了现在的投资。

30 企业面临筹资限制时,企业决定投资是根据( )。

A.现期的现金流量

B.预期获利性

C.投资的边际产量

D.托宾的q的大小

【答案】A

【解析】筹资限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正如借贷限制影响家庭的消
费行为,借贷限制使家庭根据现期收入决定消费,同样筹资限制使企业
根据现期的现金流量决定投资。

31 下列哪一项会降低资本的租用价格?( )

A.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

B.折旧率提高
C.名义利率上升

D.实际利率上升

【答案】A

【解析】资本的单位租用成本(即租用价格)=(PK/P)(r+δ),可
见,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也即价格上涨,资本品的相对价格(PK/P)下
降,从而使得资本的租用价格下降;折旧率δ提高和实际利率r上升使得
资本的租用价格上升。

32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预期未来的税收

B.预期未来的成本

C.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

D.预期未来的投资报酬率

【答案】D

【解析】净投资的资本存量变动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成本之
差,即预期未来的投资报酬率。

33 一个汽车租赁公司,购买一部汽车10万元并租赁给别人,当前年利
率是5%,汽车价格每年下跌3%,折旧率是10%,那资本的成本是
( )万。
A.1.8

B.1.2

C.1.5

D.0.8

【答案】A

【解析】资本的成本=PK(r+δ),其中PK为资本价格,r为实际利率,
δ为折旧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因此资本成本=
10×(5%+3%+10%)=1.8万。

34 在相同的利率条件下,( )能够吸引更多投资。

A.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B.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上下移动

D.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不变

【答案】A

【解析】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其向右上方移动
的时候,在相同的利率下有更多的投资。
35 根据投资加速数模型,当GDP下降,经济进入衰退时,预期净投资
水平将( )。

A.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B.减少,但始终大于0

C.成为0

D.小于0

【答案】D

【解析】由公式I=ΔN=β·ΔY,其中Y表示产出水平,当GDP下降时可知
投资是小于0的。

36 下列哪一项的陈述是错误的?( )

A.确定合意资本存量需要就厂商利润函数对资本求一阶条件

B.可以将资本租用价格看作资本成本的一部分

C.GDP的增减一般而言不会影响资本需求

D.其他条件不变,厂商雇用的劳动人数增加会使资本需求曲线向右移

【答案】C

【解析】GDP的增减一般会影响投资的增加或减少,进而会影响资本需
求。
37 厂商增加资本,直至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 )。

A.资本成本

B.资本成本加折旧

C.资本成本加折旧和利息

D.资本成本加折旧,利息和资本价格变动率

【答案】A

【解析】资本的实际成本=(名义利率+资本价格的变动率+折旧)×资
本品的相对价格,因此利润率=收益-成本=R/P-(PK/P)(r+
δ)。当利润率为0时,厂商不再增加资本,因此可得:MPK=(PK/P)
(r+δ),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成本。

38 下列哪一项不会使得住宅投资需求发生变动?( )

A.住宅资产价格下降

B.经济中的财富增加

C.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下降

D.抵押贷款的利率下降

【答案】A

【解析】住宅资产价格下降使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并不会使住宅
投资需求发生变动。

39 公寓的价格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会上升?( )

A.公寓的租金上升

B.公寓的折旧率下降

C.利率下降

D.上述三种的任一项发生

【答案】A

【解析】公寓的租金上升,此时住房需求增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公
寓价格上升;在均衡时有:R/P=(PK/P)(r+δ),可知公寓的折旧
率下降、利率下降都会使公寓价格下降。

40 投资税减免会( )。

A.降低投资成本

B.增加投资边际产品

C.既降低投资成本又增加资本边际产品

D.上述三项都对

【答案】A
【解析】投资税减免减少了一单位资本的实际购买价格PK,降低了资本
成本,增加了投资。

41 住宅投资取决于( )。

A.住宅的相对价格

B.利率

C.成年人口规模

D.以上都对

【答案】D

【解析】住宅的相对价格既决定了住宅的需求,也决定了住宅的供给;
利率是贷款的成本,因此利率的下降提高了住房需求和住房价格,从而
使得住房投资增加;成年人口规模越大,住房需求越大,住房价格越
高,从而使得住房投资增加。

42 如果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资本租用价格,那么厂商将( )。

A.增加投资支出以增加资本存量

B.减少投资支出,因为任何新的投资项目都无利可图

C.使得投资支出保持在当前水平不变,因为现有的资本存量的任何增
加都将无利可图
D.仅仅进行重置投资,因为任何资本存量的增加都将无利可图

【答案】A

【解析】如果资本边际产品大于资本的租用价格,根据资本的边际产品
递减规律,厂商会增加投资,直到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资本租用的价格
为止。

43 根据投资加速数模型,( )。

A.当利率较低时投资较多

B.当产量增加较多时投资较多

C.当公司利润较高时投资较多

D.当产量较高时投资较多

【答案】B

【解析】由投资加速模型公式I=ΔN=β·ΔY可知,当产量增加较多时投
资较多。

44 下列哪一项的陈述是错误的?( )

A.投资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基本渠道

B.高速增长的经济一般将GDP中的较大比重用于投资

C.存货和住宅投资波动较大,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GDP中的一个相
对稳定的部分

D.金融投资(购买股票)不是实际投资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存货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在一次典型的衰退中,支出减少的一
半以上来自存货的减少。但住宅投资波动并不是非常显著。

三、简答题

1 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都是下降
的。

(1)为什么?是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这个结果?

(2)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1)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的消费C=YL×WL/(NL)
(WL、NL和YL分别表示工作年数、生存年数和每年的劳动收入),
则退休前每年的储蓄为S=YL-C=YL×(NL-WL)/(NL)。

至T年(1≤T≤WL)时,积累的储蓄WR=S×T=YL×(NL-WL)/
(NL)×T,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的比率为C/(WR)=WL/[(NL-
WL)×T]。显然,随着T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的比率C/(WR)
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
费”,即平衡消费这一假设导致的。

(2)在退休以后,消费者每年的消费还是C=YL×WL/(NL),而积累
的储蓄为WR=WL×YL×(NL-T)/(NL),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
为C/(WR)=1/(NL-T)。显然,随着T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
比率也逐渐增大。

对上述两小题中积累的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可用图19-2表示。

图19-2 储蓄与积累

2 一个中国老太太说,我存了一辈子的钱现在终于买上房了,美国老
太太说我一辈子都在还买房的钱,试用经济学知识评价他们的行为。

答:美国老太太的消费取决于永久收入,而中国老太太的消费行为取决
于现期收入。

(1)①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
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
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
是高(低)的。

② 永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
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
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
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 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行为与生命周期假说与永久收入假说相吻合,即其
消费是取决于她的永久收入而不是暂时性收入。消费者不只单单考虑本
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
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积累
起来的货币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来贷
款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
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

(2)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
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1,
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

中国老太太的消费行为则是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相吻合,即其消费取决
于当期能够使用的可支配收入。相对而言,在获得相同财富(房子)的
前提下,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美国老太太通过提前享受消费,
而得到更大的效用。

3 凯恩斯消费函数与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区别何在?

答:(1)凯恩斯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
支出包括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引致消费与收入正相关,引致消费与收
入的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
减。自发消费由文化、经济结构等因素决定。
(2)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是由莫迪格里安尼提出来的。莫迪格里安尼认
为:消费取决于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收入。由于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处的
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相关,所以储蓄也与他处于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相关。

一般来说,在年轻的时候,收入比较低,所以年轻人要借债消费;在工
作年龄阶段,收入最高,这时,一方面要还以前的借款,另一方面要为
退休后的生活储蓄;在退休阶段,消费工作阶段的储蓄。

(3)凯恩斯消费函数与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凯恩斯认为消费
取决于人们的即期可支配收入;而莫迪格里安尼认为消费取决于整个生
命周期里的收入,由于收入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配置,从而使得人们消费
更稳定。

4 试利用费雪模型分析消费者最初作为一个借贷者在利率下降时他的
消费是如何变化的,并讨论两个时期中的收入和替代效应。

答:如图19-3所示,A为利率变动前的消费组合,利率下降使得预算约
束绕禀赋点(Y1,Y2)逆时针旋转。B点为利率变动后的最优消费组
合。
图19-3 利率下降对借贷者的影响

利率下降,收入效应使得消费者减少第一期消费,而替代效应使得消费
者要增加第一期消费。利率的下降可能使第一期消费增加也可能减少。
而对于第二期消费,两种效应都使得消费者减少第二期消费。

5 什么是库兹涅茨消费之谜?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这
个谜团的?

答:(1)库兹涅茨消费之谜是尽管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在短期内以及在
不同人均横向比较时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符合凯恩斯提出的平均消费倾
向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假设,在长期这个比例却与收入变化无关。

(2)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是这样解释库兹涅茨之谜的:

假设收入Y分为持久收入YP和暂时收入YT,其中持久收入是人们预期持
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或平均收入。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来决定消费,
即C=aYP,其中0<a<1,决定人们消费的并非是观察到的当期收入,
故短期数据中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是真实的平均消费倾向。短期中观察到
的平均消费倾向是C/Y=aYP/Y。因此,在短期,当现期收入增加时,
由于消费并不改变,平均消费倾向减少。在长期,收入的增加是持久收
入的增加,故平均消费倾向趋于不变。

6 根据当代消费理论,消费相对于累积储蓄的比率会随时间推移而下
降,直到退休。

(1)关于消费行为的什么假说能够导致这样的结果?

(2)退休之后,该比率又有何变化?

答:(1)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在一生当中会努力维持一个
比较稳定的消费路径。人们在其工作期间进行储蓄,所以在退休后能保
持与工作时相同的消费水平。这意味着,在人们工作期间,在消费保持
不变的同时他们的财富会平稳增加,直到退休。因此,随着储蓄的不断
增加,消费相对于累积储蓄(财富)的比率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直到
退休。

(2)在退休之后的生命期中,人们将原来的储蓄(财富)用于消费,因
此,消费相对于积累储蓄(财富)的比率在退休之后又会上升,最终接
近1。

7 什么是随机游走?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论断与持久性收入假说
有什么关系?

答:(1)随机游走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
消费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
尔提出的。

(2)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
随机游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
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
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
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
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
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8 试分析投资函数如何在厂商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中反映出来?

答:(1)投资函数是投资额与利率的关系。由于利率是企业投资的成
本,因此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大,从而投资越小,即投资与利率负相
关。但是,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经济学家对利率在投资中的作用越来
越怀疑,实证研究也表明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动并不是很敏感。

(2)固定投资指购买新增资本品的支出,包括购买机器设备和厂房。企
业固定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包括资本价
格、利率等。当利率降低时,资本成本降低,从而固定投资增加。

(3)存货在实物形态上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一
般认为,厂商的存货投资的动机有:日常生产需求、投机需求和缓冲存
货。

① 在进行日常生产的存货数量决策时,存货投资包括两项成本:存货占
用资金的利息成本和存货采购成本。日常生产的存货投资要求使得这两
项成本之和最小化。研究表明,当利率越高时,日常生产的存货投资越
小,即日常生产的存货投资与利率负相关。

② 存货投机性需求有两个原因:a.预期某种存货在将来会发生短缺;
b.预期存货价格在将来会上升。一般而言,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在
存货投机性需求决策时,要考虑存货短缺成本和存货占用资金利息成
本。利率越大,存货占用资金利息成本越大,从而存货投机性需求越
小,即存货投机性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③ 缓冲存货指为防止企业存货非意愿地减少,保证企业能够对市场均衡
供货所需要的存货保险储备。在市场对企业产品非正常增加时,企业存
货很可能非意愿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对市场的供货,因此需要缓冲存
货。在进行缓冲存货决策时,要考虑短缺成本和缓冲存货占用资金利息
成本。利率越大,缓冲存货占用资金利息成本越大,从而缓冲存货需求
越小,即缓冲存货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综上所述,企业的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都与利率负相关,从而经济投资
总额与利率负相关。

9 (1)如果政府现在制定并公布明年将实行一个持续1年的投资减免
税政策,试问这一做法对近几年(四五年)内的投资有何影响?

(2)假如上述政策是长期的,则又有何影响?

(3)简述投资减免税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

答:投资税收减免就是政府允许企业在其投资支出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
收,这会降低资本租用成本,从而增加合意资本存量。由于投资是在长
期中进行的,一项工程的投资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具体在什么时
期、投资多少是有灵活性的。

(1)由于税收减免政策仅持续1年,企业将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将几
年内的投资集中在短期内来完成,从而会减少近期以后各年的投资。

(2)如果投资税收减免政策是长期的,它对投资时机的选择没有什么影
响。长期投资税收减免会在长期中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增加合意资本存
量,即增加投资量,但这投资量是长期均匀分布的。

(3)政府运用投资税收减免这一政策可以使投资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
而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将投资税收减免政策
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在经济衰退时,可增加投资税收减免来
刺激投资或使投资提前;而在经济繁荣时也可通过减少投资税收减免来
抑制投资或使投资推后,这样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然而,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以政府对经济状况的正确判断为前提,以错
误判断为基础的政策实施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还
依赖于政策实施的恰当时机,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存在内在和外在时
滞,使恰当的把握实施时机变得十分困难,时机把握的不好也会加剧经
济波动。

10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型考查了自己拥有资本的企业的收益与成本,
其主要结论是,只要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资本
存量。托宾也提出了一个投资理论。什么是托宾的投资q理论,它与其
他投资模型有什么共同点?

答:(1)托宾的投资q理论是指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和衡量企业投资效果
的理论。托宾q值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用公式
可以表示为:q=现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其资本的重置成本。

托宾q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企业资产的市场
价值,即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其股票所代
表的资产在当前生产或重新购置的成本,也就是企业追加资本的成本。
q值就是企业追加单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所预期的、未来边际收益的贴
现值。

若q值大于1,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则追加资本的成本将小于资本收
益现值的市场评价,因而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而增加投资;若q值小于
1,则会导致投资的减少。

(2)托宾的投资q理论与其他投资模型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如果资本的
边际产品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增加资本存量。反之,若资本的边
际产品小于其边际成本,则企业就不应增加资本存量。

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公司股票的价格应该等于该公司资本所有权的
价格。托宾的q值是相对再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而言的股票市场赋于这
些资产的价值。换言之,它是公司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资本的重置成本是资本边际成本的一种度量。如果q大于1,公司应该增
加物质资本,因为对价值每1元的设备,公司卖出的股票价格将大于1
元。这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其边际成本。

四、计算题

1 某人2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估计可以活到80岁,假定生命由20
岁开始算起,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则:
(1)不考虑财富因素,写出此人工作期间的消费函数。

(2)如果人口增长率为零,人口构成是均匀的,那么国家的总储蓄率是
多少?

解:(1)假设此人在工作期间每年的收入为YL,工作后中每年的消费
为C,则此人一生的收入为(60-20)×YL,其工作后的总消费为(80
-20)×C,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不考虑财富因素的情况下,有:
(80-20)×C=(60-20)×YL,所以消费函数为:C=2YL/3。

(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人口不增长且人口构成均匀的情况下,任一
时刻工作人员的储蓄恰好被退休人员的负储蓄所抵消,所以国家的总储
蓄率为零。

2 假定某人从现在起还可以再活25年,其中10年用来工作。

(1)试根据生命周期模型,推导出他的消费函数,并用他的年收入Y和
初始财富W来表示其消费函数。

(2)假定他预期到其退休时每年的收入为50000元,此外,他积累的财
富共计为250000元,试计算他的年消费水平。

解:(1)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财富的消费倾向为1/T,收入的消
费倾向为R/T,即C=(1/T)W+(R/T)Y,其中,W表示财富,Y表
示收入,T表示生命期,R表示工作年数。

由题目中条件可知:T=25,R=10,则将其代入公式,得消费函数
为:C=W/25+2Y/5。
(2)根据所给条件,其每年的收入为50000元,积累的财富为250000
元,即Y=50000,W=250000。则年消费水平为:C=250000/25+
2×50000/5=30000(元)。

3 假设某人生命周期分为四个周期,前三个周期的收入分别为30元、
60元和90元,第四个周期的收入为0,假设利率为0,试问:

(1)假如他想要在一生中平稳地消费,试求与其跨期预算约束相适应的
消费水平,并指出哪个时期为正储蓄?哪一个时期为负储蓄?其值分别
为多少?

(2)与(1)相反,假设该人想要平稳的消费但受到流动性约束,不能
借贷,试求其在各个时期的消费量;

(3)假定第(2)小题中的人在期初收到一笔价值为13元的财富,如不
能进行借贷,消费者应如何将这13元消费于各期?当外来财富为23元
时,又将如何消费?

解:(1)该人共生存四期,其一生总收入为:30+60+90+0=
180(元)。

由于他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地消费,则每期消费为180/4=45元,用各
期收入减去各期消费可得:

第一期:30-45=-15(元),负储蓄15元;

第二期:60-45=15(元),储蓄15元;

第三期:90-45=45(元),储蓄45元;
第四期:0-45=-45(元),负储蓄45元。

(2)如果不能进行借贷,其第一期的消费被限制,他只能挣多少消费多
少,即他在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元。

从第二期开始,其收入依次为60、90、0,总计为150元,将这一总收入
平均消费于剩余各期,各期的消费为150/3=50(元)。

(3)① 在期初收到外来财富13元,加上第一期的收入30元后,二者之和
仍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13/4=
48.25(元)),故他在第一期将该期的收入和财富全部消费掉,其消
费为30+13=43(元),第2,3,4期的消费量仍如同第(2)小题的50
元。

② 当收到的财富为23元时,在第一期,财富加当期收入共计30+23=
53(元),大于其平均消费水平45+23/4=50.75(元);第二、三期的
收入均大于此值,按照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者将平稳地消费其全部收
入和外来财富,共计180+23=203(元),平均各期消费为203/4=
50.75(元)。23元的期初财富在第一期被消费掉20.75元,剩余的2.25
元分摊到其他各期消费。

4 在二期模型下考虑政府的跨时预算约束式,如政府的支出路径不
变,而税收在第一期被削减1000(这意味着政府债务增加了)。

(1)设政府和家庭均可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借贷,假如利率是5%,如果
到下一期末政府债务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则下一期的税收必须增加多
少?
(2)最初的减税和随后出现的增税,对于消费者的跨时税收约束式有什
么影响?你如何预期税收的这种变动对于消费的影响?你的预期与凯恩
斯消费函数的预期有什么不同?

(3)如果消费者面临流动性约束,则这种税收变动对消费有什么影响?

解:(1)记政府的支出为G,税收为T,那么政府的跨时期约束为:

G+G+1/(1+r)=T+T+1/(1+r),政府支出路径不变,意味着ΔT
+ΔT+1/(1+r)=0。

其中ΔT=-1000,r=0.05,于是ΔT+1=1050,即第二期政府支出应增
加1050。

(2)记消费者的消费为C,税前收入为Y,那么他们的跨时期预算约束
为:

C+C+1/(1+r)=(Y-T)+(Y+1-T+1)/(1+r)

因为ΔT+ΔT+1/(1+r)=0,所以消费者的跨时期预算约束没有变
化。

预算约束没有变化,消费也不会产生变化;这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的预
期不同。具体地,凯恩斯认为C=α(Y-T),其中0<α<1为常数。于
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认为消费会随税收增加(从而收入减少)而减少,
随税收减少(从而收入增加)而增加。

(3)消费者若面临流动性约束,将无法保持消费不变。不失一般性,考
虑第一时期的预算约束C≤α(Y-T)+D。

其中D为第一时期可以借到的最多债务(可以为负,表示储蓄),它由
第二期的储蓄来偿还。为简单起见,假设流动性约束是“完全”的,即D
=0,有c≤Y-T。

又假设无流动性约束情况下,消费者在第一期的最优消费量大于Y-
T,则在流动性约束情况下,消费者在第一期消费相对于第二期消费的
边际替代率大于第一期消费相对于第二期消费的“价格”(1+r),故消
费者会选择C*=Y-T。

此时,消费将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5 假定行为人的效用函数为:

u′>0,u">0,其中,Ct代表t期的消费,β代表行为人对消费的一种时
间偏好,0<β<1。行为人面对的生产函数为:Yt=f(Kt),f′>0,
f">0,Kt+1=It+(1-δ)Kt,其中Kt、It和Yt分别代表t期的资本、投
资和产出。行为人面对的预算约束为:Yt=f(Kt)=Ct+It。请问:

(1)δ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它的取值一般在什么范围,为什么?

(2)请描绘行为人的最优化选择问题;

(3)尝试求解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解释其经济含义;

(4)结合以上问题解释什么叫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为什么宏观经济
学模型应与微观经济学基础相容。
解:(1)δ表示资本折旧率,且0<δ<1。在生产过程中,资本肯定会
被消耗,但是在一期内资本又肯定不会被完全消耗,所以0<δ<1。

(2)把方程Kt+1=It+(1-δ)Kt中的投资代入Yt=f(Kt)=Ct+It可以
得到:

Yt=f(Kt)=Ct+Kt+1-(1-δ)Kt

对该差分方程求和可以得到:

整理可以得到:

所以消费者行为最优化选择的数学形式为:

(3)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L/∂Ct=βtu′(Ct)-λ=0。

两期消费之间的关系为:u′(Ct)/u′(Ct+1)=β,即相邻两期的消费的
边际效用之比为时间贴现率。

(4)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宏观经济变量应该通过微观个人的最
优化行为推导而出。在本题中,宏观消费是通过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得出的,而不是像凯恩斯那样,直接假设消费是国民收入的一个比
例。在求解出消费后,就可以求解资本存量、投资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
量。

宏观经济现象是对微观经济行为人行为的加总,因此宏观经济模型得出
的结论不能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相矛盾,而必须是相容。

6 某国,资本在GDP中的份额为25%,资本-产出比率为2.5,资本折旧
率为3%,实际利率为5%,且该国产品与服务价格水平为1,求当资本存
量达到稳定状态水平时一单位资本的购买价格。

解: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是Y=AKaL1-a,其中a表示资本收
入占总收入的份额。

a=0.25,且资本产出比K/Y=2.5,可得MPK=αY/K=0.1。

当资本存量达到稳定状态水平时,MPK=(PK/P)(r+δ)。r=0.05,
δ=0.03,P=1,代入得PK=1.25。

7 假定一个企业由发行股票建立,每股收益R为2.5元,市场利率为r=
20%,企业共发行了10000股,厂商实际资本的重置成本为125000元。

(1)求该企业的市价和q值;

(2)市场利率r从20%降至18%,求该企业的市价和q值。

解:(1)企业的市价等于该企业每股所得除以市场利率r再乘上发行的
股票数,即:

企业市场价值=10000×R/r=10000×2.5/0.2=125000(元)。

q=企业市场价值/重置成本=125000/125000=1。

(2)用类似方法得:

企业市场价值=10000×R/r=10000×2.5/0.18=138888.89(元)。

q=企业市场价值/重置成本=138888.89/125000=1.11,即q值增大了。

8 假设投资需求函数为I=0.2(K*-K-1),其中K*为意愿资本存
量,K*=0.01(Y/R),Y为产出、R为利率,假设没有折旧。

(1)当第一年产出为2000元,利率为0.05时,求意愿资本存量;

(2)当在第0年时的资本存量为200元时,求第一年的投资水平;

(3)假设产出和利率为常数,则第二、第三年以及以后各年的投资为多
少?

解:(1)直接利用公式,有:
K*=0.01(Y/R)=0.01×2000/0.05=400(元)

(2)根据投资需求函数可知,由实际资本向意愿资本水平的调整是逐步
进行的。故当在第0年时的资本存量为200元时,第一年的投资水平为:

I1=0.2(K*-K-1)=0.2×(400-200)=40(元)

(3)当产出和利率为常数时,意愿资本存量不变(即为400元)。由第
一年的资本存量为200+40=240(元),知第二年的投资为I2=
0.2×(400-240)=32(元);

由第二年的资本存量为240+32=272(元),知第三年的投资为:

I2=0.2×(400-272)=25.6(元)

在以后各年中,投资量每年将递减1/5,直至为零。此时,实际资本达
到意愿资本水平。

9 本题使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来研究投资行为。意愿资本存量为
K*=vY/(rc),其中v为常数。该式表示意愿资本K*与产量Y成正比变
化,与租用成本rc成反比变化。假设v=0.3,Y=2.5×109元,rc=0.15。

(1)计算意愿资本存量;

(2)现假设Y增至3×109元,相应的意愿资本存量为多少?

(3)假设在预期收入变化以前,资本存量在意愿水平;可假设投资的逐
步调整模型I=λ(K*-K-1)中λ=0.4,在预期收入变化以后的第一年
投资为多少?第二年为多少?
(4)(3)中的投资是总投资还是净投资?

解:(1)直接利用公式K*=vY/(rc),将有关数值代入得,意愿资本
存量为:

K*=0.3×2.5×109/0.15=5×109(元)

(2)类似于上一小问,可得意愿资本存量为:

K*=0.3×3×109/0.15=6×109(元)

(3)根据逐步调整模型的投资公式,I=λ(K*-K-1),得第一年投资
为:

I1=0.4×(6×109-5×109)=4×108(元)

第二年投资为:

I2=0.4×(6×109-5×109-4×108)=2.4×108(元)

(4)第(3)中的投资为净投资。因为总投资中的重置投资只是补偿折
旧,不会导致资本存量的增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