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10.14091/j.cnki.kmxyxb.2014.02.

019

昆明学院学报 2014,36( 2) : 87 ~ 90 CN 53 - 1211 / G4 ISSN 1674 - 5639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历史学】

论左宗棠治理湘军哥老会
1,
2
何孔蛟
( 1.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2.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 晚清时期,哥老会势力兴起,不仅聚众作乱,而且渗入军营之中,对统治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左宗棠通过
事先注重防范、平时注重访查、发现苗头果断处置、对叛乱的哥老会严厉镇压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哥老
会在军队的蔓延。但囿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哥老会滋生蔓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并未消除,左宗棠治理湘军
哥老会的效果十分有限。
关键词: 左宗棠; 湘军; 哥老会; 秘密结社组织; 治理军队
中图分类号: K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5639( 2014) 02 - 0087 - 04

The Control of the Gelao Society in Hunan Army by Zuo Zongtang


HE Kong-jiao1,2
( 1.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hui Anqing 246133,China;
2. Humanities &Communication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with the rising force,the Gelao Society rioted and rebelled against the government,and its power
had infiltrated into the Hunan Army,and posed a threat to the government. Zuo Zongtang blocked the spreading of the power from
Gelao Society by precaution the possibilities in advance,usual investigation,and suppression of the rebellion harshly. Due to the era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s,the spreading economic and social foundation from Gelao Society was not eliminated and the effect of his gov-
ernance was very limited
Key words: Zuo Zongtang; Hunan Army; Gelao society; the cabal organization; controlling army

[2]208
哥老会是以虚拟的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异姓结 五禁外,哥老尤不可收” 。当时的湘军,下至普
拜为形式、以互助共济为宗旨的秘密结社组织。清 通兵勇,上至统兵将帅很多都是哥老会成员。正如
朝中期以后,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兼并的日益 左宗棠所说: “其中有打仗骁勇,积功已荐保至二三
严重和传统自然经济的破坏,导致游民遍地,哥老会 品。而性情粗犷,不知礼仪,其才仅足充当勇丁者,
势力迅速蔓延起来。 各营因其技勇可取,不能不予以收录,仍编之行伍
[3]460
中。” 哥老会渗入军营始于鲍超的霆军。曾任曾

国藩幕府的王闿运在《湘军志》中就指出: “哥老会
晚清时期,当天地会的势力日益分化并渐趋衰 者,本起四川,游民相结为兄弟,约缓急必相助。军
落时,起源于四川地区的哥老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 兴,而鲍 超 营 中 多 四 川 人,相 效 为 之,湘 军 亦 多
[4]
清末流传最广、势力最大的秘密结社。左宗棠作为 有。” 左宗棠在奏稿中也称: “鲍超籍隶四川,而流
地方统兵大员和晚清重臣,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平 寓湖南最久”,“所部多悍卒,川楚哥老会匪亦杂厕
[5]188
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间”。 曾随左宗棠西征的湘军黄鼎部也是哥老
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哥老会迅速崛起并蔓延于全国的 会广泛渗透之处。1869 年左宗棠率领湘军远征陕
时期。哥老会不仅在各地掀起造反运动,而且渗透 甘时就奏称: “自顷啯噜变成哥老会匪,军营传染殆
到军营之中,成为清廷统军主将和地方督抚不得不 遍”,“臣初入关时,黄鼎以楚人带蜀勇,正苦哥老充
[1]466
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斥,军令难行具禀”。 随左宗棠出征西北的湘军
哥老会在湘军中的发展和蔓延尤其令人瞩目。 高连陞部也是“营中之勇大半皆系哥老会中之人,
[6]
左宗棠曾奏称: “自顷啯噜变成哥老会匪,军营传染 不与会者寥寥无几” 。跟随左宗棠平定回乱的刘
[1]466
殆遍” ,“军兴既久,营伍气习多坏”,“除犯行军 松山部也是哥老会蔓延之处。左宗棠曾在批札中警

收稿日期: 2014 - 03 - 01
基金项目: 上海市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 B - 7063 - 12 - 001076) 。
作者简介: 何孔蛟( 1977—) ,男,安徽池州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国近现代史
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研究。
88 昆明学院学报 2014 年 4 月

告刘松山,“哥老会匪,伏藏行列之中,不可胜防,不 律日益败坏。二是作为诱发兵变的不稳定因素,严
[2]148
容不虑”,要刘松山“仍希留意为要” 。 重威胁着统治秩序。渗入湘军中的哥老会,作为一
哥老会广泛蔓延于军营之中,原因有三: 一是由 种有组织的力量有时甚至公然发动叛乱。随左宗棠
于兵源紧张而使募兵标准不断降低。湘军初期招募 平定陕甘回乱的湘军刘松山和高连陞部的士兵哗变
勇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与方法。曾国藩曾明文规定 即是典型。1869 年 3 月 25 日,驻扎绥德州的刘松
招募兵勇“朴实而有农民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 山部 前 军 后 旗 勇 丁,“因 邀 结 哥 老 会,经 该 营 官 查
[7]
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1860 年, 出,缚犯将按军令,忽该营勇丁蜂起夺犯,左军四营
左宗棠刚组建楚军时①,也是“招所知湘楚旧将弁, 弁兵从而附和,右军后旗及马队四营继起应之,当劫
[8]
以勇敢朴实为宗” 。但是随着湘军的不断扩编和 [1]66 - 76
刘松山所设绥德州城粮局”,并“袭踞州城”。
建立新军,每年需要招募数以万计的新勇,募勇成法 刘松山部湘军兵变后仅 7 天又发生了规模更大的高
也逐渐受到冲击和破坏。左宗棠在奏稿中就声称: 连陞部士兵的哗变。1869 年,甘肃提督高连陞“因
“自金田寇起,制兵不足用,不能不召募勇丁,天下 各营收留外来游勇甚多,中有哥老会匪藏匿,饬各营
[5]342
所同也”,“所募勇丁,皆市井无赖”。 在给湖南巡 哨严察惩办,勒令首悔”,已入哥老会的前营亲兵丁
抚刘韫斋的信件中他指出: “当咸丰初年,湖南乡兵 玉龙等“借索饷为名”,于 4 月初,集结数百人“围高
出境从征,其事各乡夜不闭户,盖无赖之徒,已窜名 连陞杨店营帐,将高连陞戕害”,“营官、总兵衔副将
[9]216
伍籍,不复凿墙惏箧为生活也。” 因募兵之难,湘 贺茂 林,提 督 衔 总 兵 黄 毓 馥,闻 变 救 援,均 同 时 被
军后来所募之勇已不尽是那些朴实无知的农民了。 害”,
[1]62 - 64
“各营之预逆谋者起而应之”。 这两次兵
二是哥老会的互助共济功能对士兵产生的吸引力。 变皆由哥老会所引起,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引起很
“当在营充勇之时,彼此相顾如同兄弟患难同当,安 大震动,尤其是后一兵变,主将高连陞被杀,左宗棠
乐同享,及至裁撤之后不能归田务农回里,安分者有 也因 此 受 到 清 廷 的 严 厉 斥 责: “陕 省 各 营,旬 日 之
此与会凭据可以周流各省,即遇素不相识之人,彼此 间,勇丁两变,殊属不成事体。左宗棠身统师干,责
暗号既同,便行招往公所,供给日用,次( 资) 助川资 无旁贷。应如何整顿营规,抚驭将士,豫筹弭变之
又往他处,若遇不在会中之人欺侮者,亲往诉于与会 方,务当悉心筹 画,以 固 军 心,而 杜 后 患。” [1]70
兵变
[6]
之人,即可代为设法报复。” 跟随左宗棠西征的湘
后,御史宋邦僡甚至向朝廷奏称要左宗棠解散老湘
军因出征塞外,远离家乡,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生
军,但因当时边疆军情紧急,左宗棠思虑再三,终究
命无常的状况,哥老会这种异姓结拜的互助组织自
未将湘军尽行裁撤。
然容易成为他们的精神慰藉。而且一旦战事结束,
大批兵勇即面临被裁撤的命运,对未来生活游移不 二
定、流离失所的恐惧也是湘军士兵加入哥老会的重
要原因。三是部分士兵因受到胁迫而被迫入会。左 对于哥老 会 在 湘 军 中 的 蔓 延,以 及 因 此 所 带

宗棠在一封札件就指出: “哥老会匪起于川、贵,盛 来的严重 后 果,作 为 湘 军 统 帅 和 地 方 督 抚 的 左 宗

于两湖。由军兴既久,若辈窜名伍符中,得以潜相勾 棠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给湖南巡抚刘韫斋的信
煽,谓不入其会,离营必遭其劫杀也。” [2]149 - 150
正是因 中就指出: “至哥老会匪,本四川啯噜之变称,始以
为受到这种威胁,一些湘军士兵才被裹挟入会。 结拜为 同 心 杀 贼、患 难 相 顾 之 据,继 以 之 结 党 抗
渗入湘军中的哥老会员虽在作战时较为英勇, 官、闹饷梗 令,继 以 之 恐 猲 取 财、迫 胁 异 己。分 遣
但哥老会的落后性和破坏性又对湘军起着瓦解作 党羽,潜踞 水 陆 要 隘。遇 同 会 之 人,则 验 据 放 行,
用,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败坏军队纪律,使得 否则劫杀不免”,“而 势 之 既 成,遂 若 积 重 难 返,黠
军令难行。左宗棠在奏稿中就指出: “所募勇丁,皆 桀 者 倡 之,愚 懦 者 附 之,其 患 盖 有 不 可 胜 言
[9]216
市井无赖。当其从军也,贪狼 ( 狠) 善扰乱,军令有 者” 。他在奏稿中称: “会中分股 聚 徒 者,谓 之
所不行; 及其撤遣,则仍为匪盗而已”,“将卒均知利 ‘开山’; 诱 人 入 会 者,谓 之‘放 飘 ’。 凡 官 军 驻 扎
而不知义”,“以故索饷则强,抗令则强,私斗则强, 处所,潜随 煽 结。陕 甘 两 省 游 勇 成 群,此 风 尤 炽。
一遇 悍 寇 猝 至,勉 强 支 吾,而 守 不 能 固,战 不 能 克 甚有曾经打仗出力,保至二三品武职,犹不知悛改
[5]342 [3]460
矣”。 他认为鲍超的湘军因“川、楚哥老会匪亦杂 者,实为隐患。” 他在给延绥兵备道成定康的批
厕其间”,虽“频年驰援江西、皖南、战功卓著,为贼 札中又指出: “哥 老 会 匪 蔓 延 甚 广,用 兵 日 久,川、
所惮”,但“两省士民遇贼至则喜其来,贼退则惟恐 贵游手无赖之徒混迹营中,多方煽惑,遂至不可收
[2]141
其去之不速”,原因是因为“此辈善扰”,所以为百姓 拾。” 由上述可 知,左 宗 棠 对 哥 老 会 的 起 源、活
[5]188
所惧。 由此可以看出,哥老会的渗入使湘军的纪 动方式及 危 害 性 有 着 清 醒 的 认 识,这 些 认 识 是 其

①左宗棠编练的楚军实为湘军的一个支系,且后来楚军和湘军有融合的趋势。左宗棠在平定回乱和收复新疆中率领的
军队很多原是隶属于曾国藩的湘军,故本文在后面将左宗棠率领的军队概称为湘军。
第2 期 何孔蛟: 论左宗棠治理湘军哥老会 89

治理哥老会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左宗棠认为“川、陕勇之不可多募也”,坚决制止雷
鉴于哥老会的危害,左宗棠对哥老会的态度是 正绾在四川募兵,最后采取折中办法,“以新募豫军
[1]466
非常明确的。他认为“哥老会流毒最远,亟应严密 隶之”。
[2]57
惩办” 。“哥老会匪为害之烈, 如枭蝮之忍鸷,鬼 ( 二) 对士兵入会区别情况,首要者严办,胁从
[1]80
蜮之不易防。” 要求下属“签会各匪随时查禁,勿
者从宽
[2]366
令潜滋暗长,致害吾民” 。综而观之,左宗棠治
哥老会在湘军中的广泛蔓延,往往牵一发而动
理湘军哥老会的措施主要有:
全身,左宗棠在处理哥老会问题时极为慎重。对渗
( 一) 加强事先防范,注重源头治理,严防哥老
入湘军中的哥老会除严密访查外,对军中哥老会首
会渗入军营
领,往往严厉处置,以达杀一儆百的效果,对一般的
会党治理,重在预防,一旦形成气候,将难以遏 哥老会成员,给予自首自新的机会。他认为: “办理
制。左宗棠不仅在营规上禁止士兵结会,而且对煽 之 法,非 宽 胁 从 而 严 首 恶,不 能 祛 积 习 而 挽 颓
[2]149 - 150
动士兵入会的游勇严密查拿,对招募新兵尽可能提 波。” “哥匪行 踪 诡 秘,出 寻 常 意 计 之 外。本
高标准。 爵大臣办理此等案件,严以察之,宽以容之,尚为得
[2]231
1. 严定科条,禁止结会 法。” 为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左宗棠在进行严
对于哥老会的治理,左宗棠认为: “办理之法, 密访查后,往往“拿一大头目”,“讯毕斩枭”,达 到
[2]141
不外严定科条,准其自首免罪。” 1860 年,左宗棠 “人皆惊服”的效果。而对入会的一般士兵“自请改
[10]142 - 143
在湖南组建、训练军队时,在营规中将结拜哥老会列 悔者,仍取保结收伍” 。哥老会作为秘密结
入禁条。惜左宗棠所定营规今已失传,我们只能从 社,组织系统具有很强隐秘性,因此左宗棠还利用哥
他事后的回忆中察知有关内容。如 1865 年,他在奏 老会分子的互相检举来治理军中哥老会问题,“察
稿中指出: “近年江、楚之间,游勇成群,往往歃血会 得老帽、帽顶诸名目,即勒令互相举发呈缴,凭据许
盟,结拜哥老会,又号江湖会。臣于咸丰十年成军 以自新。办者少而饶者多, 持之以恒久无倦之心,可
[2]141
时,严禁各营不准收用此等游勇,并谕禁勇丁不许蹈 谓力挽颓风,复轨于正” 。
此匪习,犯 者 立 正 军 法。 后 经 查 办 数 人,不 敢 犯 左宗棠在一封家书中就详细谈到其治理哥老会
者。”1869 年,他在给成定康的批札中说: “哥老会匪 的经验: 其驻军西关时“察亲兵一营即有数百人入
蔓延甚广……咸丰十年初开楚军时,即将哥老会及 会者。密谕巡捕稽察,得其姓名,忽一日,传齐勒令
结拜兄弟一律悬诸戒条,尚可复按。其时已虑有今 首悔,斩阻扰者一人。两日半缴出匪凭两百余起,其
[2]141
日矣! ” 同年,他在又一封家书中写道: “军兴既 先自私毁者无数。吾于次日祭旗誓师,令首悔者均
久,哥老会匪东南各省遍地皆然。吾于金盆岭练军 饮血酒,未入会者亦同饮。事毕各归原伍,许以不
[10]142
时,即严定 立 斩 之 条,盖 虑 其 必 有 今 日。” 1865 死”。经过 这 番 妥 善 处 理 后,“帐 之 前 后 侍 立 者 如
年,在任闽浙总督期间,针对福建会党势力猖獗, 左 故,守 更 者 如 故,夜 间 被 酒 酣 卧 若 无 事 者,众 心 大
[2]548 [10]142 - 143
宗棠更是将“禁拜会结党”作为谕闽六禁之一。 安” 。在处理高连陞部兵变善后事宜时,左
这些法令的颁布为其治理哥老会问题提供了依据和 宗棠得知“营中之勇大半皆系哥老会中之人,不与
制度上的保障。 会者寥寥无几”,于是“令归营照旧供役,但将为首
[6]
2. 查拿游勇,慎选兵丁 数人军法从事,余系胁从均免究办” , 从而避免了
游勇是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士兵,他们中的很 因士兵大面积恐慌而军心不稳。
多人已是哥老会成员。游勇的“随营煽结”是造成
( 三) 对可能作乱的哥老会,果断处置,先斩后奏
哥老会蔓延的重要原因。针对游勇裹挟湘军士兵的
情形,左 宗 棠 在 奏 折 中 就 指 出: “伏 查 游 勇 结 盟 入 对可能作乱的游勇和哥老会,左宗棠果断处置,
[5]90 - 91
会,实为乱阶,亟应查拿重办。” “军营地方均 对其首领先斩后奏,力求将可能发生的变乱消灭于
一体严拿游勇,则道途静谧,商旅无意外之虞,勇丁 萌芽之中。他在奏稿中指出,如果“必待禀报奏咨,
[2]149 - 150
在营,不忧中途劫抢,虽强之入会亦不肯矣。” 始准诛治,每恐辗转需时,别生事故”,“嗣后凡军中
在招募新勇的过程中,左宗棠严禁哥老会势力的渗 武职人员,有入会为匪及所犯情节按照军令应予斩
入。1865 年,随左宗棠在广东剿灭太平军余部的鲍 决者”,“由各统领查讯严办,咨禀督抚臣核奏”,“其
超决定“起程赴鄂,募勇往剿”,左宗棠当时就提出 游勇随营潜行勾结为匪者, ( 无论) 有无官职,获讯
[3]460
警告: “惟兵在精不在多,鲍超此次招募新勇,尤当 确实,即行正法”。 他在给浙江巡抚杨昌濬的信
慎重简选,严明约束,务使增一勇得一勇之益,不准 中指出: “哥匪行踪诡秘,难取实供,办理此等匪案,
再多,尤不准再以无赖之人杂厕其间,致贻后患。” 非明决不可”,“既搜得洋布圆图红绸盟单,起获拦
他认为鲍超“所部多悍卒,川、楚哥老会匪亦杂厕其 路打劫书信,其为真匪何疑,不必咨革县丞职衔,即
[11]
间”,因此,“此次招募新勇,尤当慎重简选,严明约 当刑讯”。 高 连 陞 部 兵 变 发 生 后,左 宗 棠 痛 定 思
[5]188
束”。 1870 年,湘军将领雷正绾商请募蜀勇数营, 痛,进行了认真总结,认为高连陞事前“于哥匪头丁
90 昆明学院学报 2014 年 4 月

玉龙、邬宏胜有欲杀之意,而犹豫不决,遂罹其害,所 军时,左宗棠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对作乱的哥老
[10]142 - 143
谓‘当 断 不 断,反 受 其 乱 ’也 ” 。1870 年 3 会严厉镇压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哥老会
月,因查获哥老会匪萧念武,审讯供出统带安子军哨 在湘军中的蔓延,客观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哥老
长、花翎尽先副将、碾伯营都司袁维翰系会中头目, 会虽在湘军中潜滋暗长,但基本上在可控的范围内,
虽然袁“打仗尚称奋勇”,但左宗棠“因其党羽甚众, 湘军的战斗力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左宗棠在镇压太
[1]509 - 510
迟恐生变”,于是将袁维翰“斩首枭示”。 平天国、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中,湘军始终是其
对不肯招供、查无实据但又嫌疑较大的哥老会 依赖的主要军事力量。但左宗棠对哥老会的治理存
分子,左宗棠亦主张格杀勿论。如哥老会头目潘溢 在很大的局限性。哥老会渗透到湘军的各个角落,
中“交结游勇”,被拿获后仅供认“前在金积堡随营 加入哥老会的湘军很多是勇猛善战,跟随左宗棠转
聚赌、闻拿潜逃一事,其入会为匪一节,恃无质证,终 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的骨干力量,有的甚至“积功
[3]460
不承招”。左宗棠认为“该犯既不承招,其为戈( 哥) 已荐保至二三品” 。因此,在处理渗入军营的哥
匪头目更属显然”,于是“饬长安县监提该犯,照游 老会问题上,一向办事果断的左宗棠在处理时不得
[2]348
勇逗留聚赌、吸食洋烟,军令立毙杖下”。 不有所顾忌,难以痛下杀手。除对为首者严厉处置
外,对一般参加哥老会的士兵采取宽严并济、许以自
( 四) 对公开作乱的哥老会,严厉镇压,毫不留情
新,甚至是息事宁人的做法,所以哥老会的势力在湘
对于公开作乱的哥老会,左宗棠严厉镇压,以求 军中始终无法得到彻底根治。正如左宗棠本人所
迅速平定叛乱。“若匪党固结已成,公行劫杀,则派 说: “本大臣与抚部院极力整顿,严加惩办,解悔已
[2]141 [2]141
营掩捕,概予诛夷,不为过也。” 高连陞部兵变牵 多,然不敢遽谓净绝也。”
涉的勇丁“除阵斩千 300 余名外”,另“捕获讯决者 晚清时期,退役士兵缺乏起码的生活保障,士兵
[1]83
计 180 余名”。 对于公开作乱的哥老会首要分子, 往往解甲而不能归田。在战事结束后被裁撤的湘
左宗棠给予极其严厉的处置。高连陞部兵变发生 军,少数转任地方政府官员,大都散落各地谋生,以
后,首犯共五人,其中“首逆丁玉龙、邬宏胜,认系哥 致文武官员、工农商学、无业游民、三教九流等各式
[12]
老会匪头目,倡首谋变”,左宗棠“亲手加刃,饬将该 人物“半多洪党”,“提倡哥老会开山立堂”。 裁撤
[1]83
五犯磔诛,刳心致祭”。 身为统军主将,对首犯亲 后的大批湘军造成了哥老会在更大范围内的蔓延。
自动手处死,可见左宗棠对叛乱哥老会首领的切齿 同时,哥老会存在的社会根源是游民阶层的大量存
之恨。总 兵 黄 金 山 的 义 子 黄 开 榜“以 哥 匪 而 充 官 在和最低生活保障的缺失。晚清时期,由于外国资
军”,“纠众为乱,阑入中卫县城,焚烧衙署”。事件 本主义的入侵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社会上涌现
[2]279
平息后,左宗棠将黄开榜凌迟处死,枭首通衢。 出庞大的游民队伍,左宗棠囿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
1870 年,右营营官、已保总兵魏绍珍,亲兵哨长、花 性,不可能消除哥老会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
翎守备衔千总陶荣贵,倡率各营索取满饷,魏部“多 根源,其对哥老会的治理也只是停留在治标而非治
哥老会匪,魏绍珍即其渠魁”,于是左宗棠“将魏绍 本之上。
[1]509 - 510
珍、陶荣贵一并监提,斩首军前”。
对于哥老会作乱防范和镇压不力的官员,左宗 [参考文献]
棠严厉惩处。甘肃提督高连陞兵变被害,左宗棠详 [1]左宗棠全集: 奏稿四[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0.
查究办后,认为副将邓玉魁“于哨长蒋宏高等结拜 [2]左宗棠全集: 札件[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6.

哥老会时既无觉察,复与副将杨玉魁均被叛卒劫赴 [3]左宗棠全集: 奏稿三[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9.
[4]王闿运. 湘军志: 湖南防守篇[M]. 长沙 : 岳麓书社,
1983: 18.
大营”,“迨经官军剿败,始同杨玉魁投营自首”,补
[5]左宗棠全集: 奏稿二[M]. 长沙 : 岳麓书社,
1987.
用总兵唐毕贤“事前不能救援统将,事败始投刘典
[6]论哥老会. 申报[N]. 1876 - 08 - 22( 1) .
军营,并据叛卒所供,亦系会内香长”,于是将“邓玉
[1]85 - 86
[7]曾国藩全集: 诗文[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9: 463.
魁、杨玉魁、唐毕贤均着即行正法”。
[8]罗正钧. 左宗棠年谱[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2: 73.
[9]左宗棠全集: 书信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6.

[10]左宗棠全集: 家书诗文[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7.
晚清时期,会党遍布全国。作为逸出于正常社 [11]左宗棠全集: 书信三[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6: 561.

会控制之外的秘密结社组织,会党的蔓延对统治秩 [12]杨增新. 呈明新疆招用回队理由文[M]/ / 补过斋文牍: 第一册.


甲集上.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68: 34.
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哥老会势力广泛渗透至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