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m川川川川川川

'回

丝路文明(第二辑)

被拘系,再辗转各地,直至被放归的全过程。诗歌按照行格抄写,井然有序(唯反映回 《丝路文明》第二辑
归的《逢故人之作》与《题故人所居》误植于了《非所夜闻笛》等之前)。背面诗歌则显 2017 年 12 月, 173-188 页
得杂乱无章,斗大的字纵横交错,唯《白云歌》是同正面一样的小字。诗人入南蕃执行
公务,或会每日纪程,后来落蕃,诗人在临蕃久被囚系,闲极元聊,亦当有纪诗存史之意,
追忆自己出使以来至今经历,写下这五十九首凄婉缠绵的落蕃诗,并在背面空白纸上写
悬泉镇与榆林窟
下了在蕃军中拘系偌久的人生体悟,即《白云歌} 0 911 年罗通达入南蕃,回国时将诗人

一同带回,诗人与故人相见,感旧情而写下《题故人所居》。
陈菊霞

(作者羊位: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
摘 要:在距离今瓜州县锁阳城镇西北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故城遗址,俗称"破城
子"。该故城是汉代的广至县址;在唐代,称作"悬泉堡为悬泉守捉驻地;到了归义军

时期,是"悬泉镇"镇址所在地。榆林窟在悬泉镇南 70 里。在归义军时期,属悬泉镇境
地。因为二者相距较近,且有统属关系,因此,可以说悬泉镇的各级官史和百姓对榆林

窟的营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榆林窟第 20 窟始建于唐。在雍熙五年 (988) ,身为悬


泉镇副监使的荆幸昌和家人对该窟进行了整体重修。榆林窟第 35 窟在端拱元年
(988) 至成平五年 (1002) 间也被整体重修,其重修功德人主要是悬泉镇的武氏家族。

悬泉镇的二个社邑组织还分别对榆林窟第 34 窟和第 36 窟进行重修,如第 34 窟的社人

有悬泉镇兵马使、悬泉镇乡官、悬泉镇观音庵比丘尼和悬泉镇长史夫人等;第 36 窟的社
人有悬泉镇乡官等。本文通过研究,一方面,相对明确了"破城子"故域的历史沿革;另
一方面,揭示了悬泉镇人对榆林窟营建事业所做的积极贡献。同时,也纠正了一些学者
误将榆林窟 34 、 35 、 36 窟视为"曹家窟"之论断。

曹氏归义军时期,上迄节度使,下至老百姓,元不狂热候佛,可谓"君臣缔构而兴
隆,道俗镑妆而信仰"。①受此影响,莫高窟和榆林窟迎来了新一轮的营建高潮。以往,
因为榆林窟一些洞窟的国道绘有归义军节度使及其家眷的画像,所以,一些学者将这些
洞窟称之为"曹家窟"。其实,这并非事实,像本文即将讨论的榆林窟第 20 、 34 、 35 、 36
窟,实际上则是由悬泉镇人参与营建或重修的。

悬泉镇是唐宋时期瓜州境内的一个镇,其城址即今瓜州县锁阳城镇西北之破城子。

① S.3929v{ 节度押衙知画行都料董保德等建造兰若功德记~,载《英藏敦煌文献》第 5 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第 214 页。
. 172 . . 173 .
r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榆林窟在悬泉镇南 70 里。唐宋时期,榆林窟属悬泉镇境地。因为二者相距较近,因此, 唐宋时期的悬泉镇所在地。

可以说悬泉镇的各级官吏、社邑和百姓对榆林窟的营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明确悬泉镇的镇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悬泉镇在瓜沙军镇中的重要性。
大中二年 (848) ,张议潮率沙州民众起义,一举推翻吐蕃统治,建立归义军政权。
一悬泉镇的设立 因归义军奉唐为正朔,所以废除了吐蕃时期的部落一一将制,恢复了唐代的乡里制度。

镇是一种军事建制,源于前秦、后秦和北魏。①如《魏书》云缘边皆置镇都大将, 瓜、沙六镇建制也应在这一时期得到恢复。

统兵备御,与刺史同。城惶、仓库皆镇将主之,但不治。故为重于刺史。"②唐代沿袭这 盛唐时期的瓜、沙六镇是西关、龙勒、紫亭、悬泉、雍归、新乡,这六镇大多分布在瓜、

一镇制,~大唐六典·尚书兵部》云凡镇皆有使一人,副使一人。万人已上置司马、仓 沙二州的南境,以防范南山、吐谷浑和吐蕃的侵扰。①但到了归义军时期,随着甘州回
鹊势力的不断扩张,归义军不得不调整军镇布局,以强化东部防务。据 P .4640~ 唐己未
曹、兵曹参军各一人;五千人已下减司马。"③
到辛西年归义军衙内破用布、纸历》记载,在 898 年至 901 年间,瓜、沙六镇己变为新城、
在盛唐时期,瓜州设有悬泉镇(守捉)。如吐鲁番阿斯塔那 509 号墓出土的《唐开
单归、寿昌、紫亭、玉门、悬泉。②
元二十年 (732) 瓜州都督府给西州百姓游击将军石染典过所》云:
至曹氏归义军时期,虽然曹氏家族通过与甘州回鹊世代联姻等形式缓和了先前的
11 三月十九日悬泉守捉官高宾勘西过
紧张关系,但双方仍有不少摩擦和冲突。如 P.2482v~ 八月二日常乐副使田员宗启》和
12 三月十九日常乐守捉官果毅孟进勘西过
P.2155v~ 曹元忠状上回鹊可汗书》等文书都反映了 10 世纪中期前后瓜、沙与甘州回鹊
13 三月廿日苦水守捉押官年五用勘西过
间的紧张局势。显德二年 (955) 前后,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根据防务需要,又在东部新
14 三月廿一日盐池戍守捉押官健儿吕楚硅勘过④
设新乡和会稽二镇。③这样,瓜、沙二州就由原来的六镇增扩至八镇,并一直保持至北
悬泉守捉也即悬泉镇。因为《新唐书·兵志》云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
宋咸平五年 (1002) 曹宗寿发动政变时。
守捉,日城,曰镇……"⑤可见,守捉、城、镇是相同规格的军事建制。《唐天宝七载过所
然而,关于这八镇之名称,学界有不同看法。黄盛璋先生认为是子亭、雍归、悬泉、
案记残卷》⑥云六月五日悬泉勘过,守捉官镇将靳崇信。"⑦既然勘验过所的是悬泉的
新城、寿昌、常乐、会稽、玉门。④陈国灿与土肥义和两位先生的看法相同,认为是紫亭、
镇将,那么,悬泉守捉也可称悬泉镇。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盖勋传》云"广至,
笆归、悬泉、新城、玉门、寿昌、会稽、新乡。⑤冯培红先生则认为是紫亭、寿昌、悬泉、雍
县名,故城在今常乐县东,今谓之悬泉堡是也。"陈国灿先生总结说汉代的广至县城,
归、常乐、新城、新乡、会稽。⑥
到了唐代,称为悬泉堡,为悬泉守捉驻地。"⑧向达先生又指出,过十工山(即三危山) ,去
即使瓜、沙二州的军镇会因局势变化而进行务实调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
榆林窟途中的破城子,就是汉之广至。⑨以此推之,今瓜州县锁阳城镇西北的破城子即
盛唐和归义军时期,悬泉镇都一直保留不变,这无疑说明了悬泉镇的重要性。陈国灿先
生分析说,悬泉镇位于常乐县与晋昌县之中心,在今榆林窟北 70 里,当榆林窟北下要
①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 ,载《敦煌学与五凉史论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第 111 页。
② (北齐)魏收《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 2976 页。
③ 《大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 ,广池学园事业部,第 121 页。
④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 9 册,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第 40-42 页。又见陈国灿《唐瓜沙途程与悬泉镇~ ,载 ① 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载《敦煌学史事新证~ ,第 390 页。
《敦煌学史事新证L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 390 页。 ② 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第 393 页。
⑤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 O{ 兵志~ ,第 5 册,中华书局,第 1328 页。 ③ 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第 389 页。
⑥ 此件文书是 1965 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组(今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前身)在清理发掘莫高窟第 122 窟 ④ 黄盛璋《沙州曹氏二州六镇与八镇考~,敦煌文物研究所编 {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
窟前殿堂遗址时发现的。 编 H 上)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第 269-281 页。
⑦ 敦煌文物研究所《莫高窟发现的唐代丝织物及其他~ ,载《文物 H972 年第 12 期,第 58 页。 ⑤ 〔日〕土肥义和《归义军(唐后期·五代·宋初)时代~ ,模一雄编《敦煌讲座 2 .敦煌的历史~ ,大东出版
⑧ 陈国灿《唐瓜沙途程与悬泉镇~ ,第 416 页。 社, 1980 年,第 244-246 页;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载《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 ,武汉大学出
⑨ 向达《莫高、榆林二窟杂考一一瓜沙谈往之三~ ,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社, 1990 年,第 555-580 页。
1979 年,第 399 页。 ⑥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第 139 页。

. 174 . . 175 .
...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路,为晋昌郡门户。①
归义军时期的军镇略有发展,诸军镇设有镇遏使,简称镇使、镇将、镇主。镇使的僚
佐除了副使、仓曹和兵曹参军及其佐、史、录事、仓督等外,还设有监使、长史、都知兵马
使、兵马使、都游奕使、游奕使、押衙、判官等职。②
在敦煌文献中,有一些与悬泉镇有直接关系或对悬泉镇有所提及的文书。如
P.3899v ~马社文书》、 P.3841 v~ 沙州会计历》、③P.2814~ 都头知悬泉镇遏使安进通状》、
P.2482~ 常乐副使田员宗启》、 S.0619~ 悬泉镇遏使行玉门军使曹子盈状》、 P.2155 背《曹

元忠状二通》等。此外,榆林窟也有一些关于悬泉镇人的供养人题记和游记。这些文
书和题记为我们深入了解悬泉镇的有关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 悬泉镇副监使窟(榆林窟第 20 窟)

榆林窟第 20 窟始建于唐。但在 988 年,一位"副监使"与家人又对其进行过整体重


修(图一)。④如榆林窟第 20 窟前室西壁南侧有墨书题记曰雍熙五年岁次戊子三月
十五日,沙州押衙令狐延住下手画副监使窟。至五月三十日四人画此窟周口愿君王万

岁,世界清平,田蚕善熟,家口口口,口孙莫绝,值主窟岩,长发大愿,莫断善心,坐处雍
图一榆林窟第 20 窟主室全景
护,行口通达,莫遇灾难,见此窟岩纪也。"⑤雍熙乃宋太宗的年号,实际只有 4 年,雍熙
女清信佛弟子荆氏出适沙州回(姓)翠….①
五年当为端拱元年,即 988 年。
主室北壁西侧下方西起第二至四身的供养人题名分别是:
这位"副监使"究竟是何人呢?榆林窟第 20 窟主室西壁门北下方和北壁西侧下方

的供养人题名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新妇清信弟子口圆珠一心供养
口妇沙州张…...
主室西壁门北下方南起第二至四身女供养人题名分别是:
新妇清信弟子?巳氏……③
国…..大乘优…..⑥
从上列供养人之"姊""女""新妇"等题名来看,她们应都是"副监使"的家人。而且
女清信佛弟子大乘优婆姨·…..一心供养
西壁门北下方南起第四身女供养人"女清信佛弟子荆氏出适沙州圄(姓)霍…之题
名又说明这位"副监使"姓荆。 S.9452v 为一件小残片,其上题写"(前残)衙知悬泉副使荆
① 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第 390 、 389 页。
② 冯培红《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一一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 ,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4 年,第 257 页。 幸昌启"。④笔者认为这位荆幸昌很可能就是榆林窟第 20 窟的功德主。
③李并成先生指出,悬泉府设在悬泉堡(镇)。参见李并成《汉敦煌郡广至县城及其有关问题考L 载《敦煌
研究}1 991 年第 4 期,第 84 页。
④ 参见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 ,文物出版社, 1996 年,第 211 页;霍熙亮《榆林窟、西千佛洞内容
总录} ,载《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文物出版社, 1997 年,第 258 页;陈菊霞《榆林窟第 20 窟是一水陆道场},载 ① 张伯元《安西榆林窟}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第 220 页。西壁门北的女供养人像题名均在每位供养人
《唐研究》第 20 卷, 2014 年,第 491 页。 像前方,但张先生误认为在供养人像之后,所以他在释录五身供养人题名时,均将她们的位置错移一位。
⑤施萍婷《敦煌学杂谈之二一一向达〈莫高、榆林二窟杂考〉榆林窟题记校正} ,载敦煌研究院编 {2004 年石 ② 此"氏"字为笔者辨识。
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H 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第 740 页。 ③ 张伯元《安西榆林窟} ,第 220-221 页。
⑥ 在考察揄林窟第 20 窟时,笔者隐约能识读此字为"姊"。 ④ 《英藏敦煌文献》第 12 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39 页。

. 176 . . 177 .
「 『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关于荆幸昌,董希文旧藏(现藏敦煌研究院第 0369 号)+敦煌研究院藏卷 001 号+


位置 供养人题名①
P.2629{ 归义军衙内酒破历》有记载,文曰: " (七月)十四日,支荆幸昌酒或斗。"①本件
东壁门南自北 施主悬泉广化寺顿悟大乘贤者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武海一心
《酒破历》写于乾德二年 (964) 前后,②而此时荆幸昌名字前没有题写官职,或许这说明
第一身 供养
他当时还年轻且官位不显赫。另外, P.3440{ 丙申年三月十六日见纳贺天子物色历》
口主沙州工匠都勾当知画院使归义军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
第二身
云荆镇使白绞子查足。"③冯培红认为这位荆镇使当为荆幸昌。④笔者同意此看法。 国保一心供养
因为 P.3440{ 丙申年三月十六日见纳贺天子物色历》中的"丙申年"为 996 年,⑤荆幸昌 第=身 悬泉②节度押衙知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武保琳一心医量
当在此时升为镇使。 第四身 悬泉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太子宾客武保会③一心口口

由此可见,榆林窟第 20 窟现存的表层壁画均是悬泉镇副监使荆幸昌和家人于宋端 第五身 沙州④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

拱元年 (988) 重修的。


第六身 清信弟子武保⑤奴一心供养

第七身 清信弟子武…...一心供养
三悬泉镇武氏家族窟(榆林窟第 35 窟)
第八身 ……度押街口口口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武进供养
第 35 窟位于榆林窟西崖,由前国道、前室、后用道和主室组成。据《敦煌石窟内容
南壁自东
男本镇押街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口达......
总录》记载,该窟始建于唐,⑥但后来整体得到重修。关于重修的年代,笔者从后面道南 第二身

壁曹延禄和曹延瑞的供养人题名,以及后甫道北壁于闺公主和阴氏夫人画像的排列顺 第三身 男清信弟子…...心供养

序等人手展开分析,认为第 35 窟的重修年代大致在端拱元年 (988) 至咸平五年 (1002)


上列十身供养人题名,除东壁门南第一身题名保存完整外,其他九位的都或多或少
之间。⑦
有残缺。从他们的题名来看,留存姓氏的有六位,分别是东壁门南的第一、三、四、六、
第 35 窟的前南道、前室、后甫道和主室都绘制有供养人,我们重点来看主室的供养
七、八身,且都为"武"姓。而另四位缺失姓氏的供养人中,有两位,即南壁第二身和第
人画像。主室的供养人以南道为中轴线,大体分为南、北两区,南区画男供养人,北区画
三身供养人题名前都称"男显然,他们为"武"姓的可能性很大。另外,东壁门南第二
女供养人。南区从东壁门南画起,一直延伸到南壁东端,共绘十二身 O 北区从东壁门北
身供养人的姓氏虽残,但其名为"保又从东壁门南第三身武保琳和第四身武保会都
画起,一直延伸到北壁东端,共绘十四身。
以"保"字排辈来看,第二身供养人也应为"武"氏。由此可见,南区的这些男供养人应
现将南区的男供养人题名列表如下:
同属武氏家族。

此外,在上列十身供养人中,能看到任职地点的有六位,其中两位,即东壁门南第二

身和第五身供养人在"沙州1" 任职,而其余的四位都在悬泉镇,如东壁门南第一身为"悬

①唐耕娟、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3 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 年,第 泉广化寺"第三、四身为"悬泉节度押衙南壁第二身为"本镇押衙此处的"本镇"


274 页。
当指悬泉镇。可见,武氏家族的大本营应在悬泉镇。
②施萍婷《本所藏〈酒帐〉研究~ ,载《敦煌研究H 创刊号) , 1983 年,第 14-21 页。
③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 24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第 211 页。
④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 ,第 160 页。 ① 上列题名参见张伯元《安西榆林窟~ ,第 253 页。
⑤唐耕娟、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4 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 年,第 ② 系笔者识录。
17 页。
③ 系笔者识录。
⑥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 ,第 217 页。 ④ 系笔者识录。
⑦ 陈菊霞《榆林窟第 35 窟营建年代与功德主辨析~ ,载《敦煌研究~2016 年第 3 期,第 46-51 页。 ⑤ 系笔者识录。
. 178 . . 179 .
圃刑叫 1J
-•

悬泉镇与榆林窟
丝路文明(第二辑)

上表所列的东壁门南第→身和第二身供养人题名前写明是"施主显然,他俩应

是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另外,第 35 窟前室东壁南侧有一身男供养人,其题名曰"施

主节度押衙口口口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口口武海山一心供养。"①这位男供养
人即属武姓,又称"施主他与主室的武氏当系同一家族。 \1'

北区的女供养人之题名保存相对完整,现列表如下:

位置 供养人题名②

东壁门北自南 \

故婆圣光寺尼众法律宝真一心供养
第二身

第三身 口口圣光寺比丘尼长胜一心供养

第四身 清信弟子大乘优婆姨菩提口一心供养

第五身 清信弟子施主三界寺辛婆桔...… 图二 榆林窟第 35 窟主室东壁、南壁

第六身 清信口口优婆姨不口(藉)娘子一心供养

第七身 清信弟子大乘优婆姨支彩.... 四 悬泉镇社邑窟(榆林窟第 34 、 36 窟)


第八身 清信弟子大乘优婆姨定子-心供养
1.榆林窟第 34 窟
第九身 清信弟子大乘优婆姨意胜一心供养 第 34 窟与第 35 窟相邻,也始建于唐,①后来同样被整体重修。关于重修的年代,学
第十身 清信弟子新妇住泰一心供养
界有不同看法。有学者倾向于五代,②也有学者认为是宋代。③现就第 34 窟重修的年
北壁自东
……娘子汤口一心供养 代问题展开讨论。
第-身
第 34 窟南道南壁绘有节度使曹元忠的供养人像(图三) ,其题名曰推诚奉国保
第二身 新妇隐定娘一 d心供养
塞功臣敖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憔郡开国公食邑一千·…④我们知道,
第三身 清信弟子新妇愿泰供养
曹元忠历任瓜州刺史、沙州刺史、节度使。官衔先后称尚书、仆射、司徒、太保、太傅、司
第四身 清信弟子新妇长括一心供养

清信弟子长拮→JL'供养
空。在天福十四年底或乾括三年 (950) 初,又以司空为基点,级别一步步上升,先后称
第五身
太保、令公、太傅、太师令公、大王。荣新江先生依据《宋会要·蕃夷五》等记载,⑤认为
这些女供养人题名中有称"故婆"的,有称"新妇"的,可见,她们应属武氏家族。另

外,这些北区的女供养人也与南区的男供养人形成对应关系,如南壁东端的男供养人多 ①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第 217 页。


② 李浴《榆林窟佛教艺术内容调查~ ,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 H 上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
称"男北壁东端的女供养人多称"新妇他们应该是夫妻对应关系。
第 24 页。李浴先生依照的是张大千先生的洞窟编号,将此窟编为第 24 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悬泉镇的武氏家族在端拱元年 (988 )至咸平五年 (1002) 间又 ③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第 481 页。
④ 李浴《榆林窟佛教艺术内容调查~ ,第 24 页。
重修了榆林窟第 35 窟。(图二) ⑤ 《宋会要·蕃夷五》记载建隆三年正月,制推诚奉义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勾(内)
营田押藩(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沙州刺史上柱国谁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曹元忠,可依前检校
① 张伯元《安西榆林窟~ ,第 250 页。
太傅兼中书令使持节沙州诸军事行沙州刺史,充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勾(内)营田押藩(蕃)落等使,
②所列题名主要依据张伯元先生的录文,其中有差异者,乃笔者在洞窟核查所致,特此说明。参见张伯元
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伯户,散官勋如故。"参见《宋会要~,{永乐大典》卷五七七 0 ,中华书局, 1986 年第 3 册,第
《安西榆林窟~,第 251-252 页。 2538-2539 页。

. 180 . . 181 .
圃'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大概在建隆三年(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的某


位置 供养人题名
时,曹元忠的加官才真正进到太师令公。而又从曹元
第二身 ……法师兼悬泉镇观音庵保惠
忠自 964 年起号称大王来考虑,曹元忠在榆林窟第
第六身 ……定嫁与悬泉镇长史一心供养
19 、 25 、 34 窟①中的供养人题名年代只能在 962 年至
第七身 修窟施主清信佛弟子引邹子回氏嫁与朱家一心供养
964 年间。②
第八身 清信女弟子郭氏明(名)福定嫁与赵一心供养
既然自道南壁的曹元忠供养像绘制于建隆三年
第九身 清信女弟子新氏一心供养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而前室和主室的表层
第十身 清信女弟子张氏嫁与悬泉镇荆一心供养
壁画又与自道的供养人画像为同一时代作品,那么,
由此可推定出,第 34 窟重修于建隆三年( 962) 至乾德 从上列供养人题名可看出,除悬泉镇观音庵的保惠为比丘尼外,其余 5 位都是世俗
二年 (964) 之间。 妇女。而这 5 位世俗妇女中,有 4 位是注明夫姓的,其中的 2 位还具体标注出了丈夫的
虽然我们初步推定出了第 34 窟的重修年代,但 所在地,如第六身和第十身女供养人,她们的丈夫都与悬泉镇有关,而且第六位供养人
究竟是谁组织了这次重修呢?罗寄梅、阎文儒和苏莹 的丈夫还是悬泉镇长史。从以上分析来看,第 34 窟东壁门南的这些妇女,应该都是居
图三 榆林窟第 34 窟后南道南壁 辉三位先生都认为是曹元忠。③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榆 住和生活在悬泉镇的比丘尼、长官夫人和世俗妇女。
林窟第 34 窟国道南、北壁绘有曹元忠夫妇的供养人 东壁门南画男供养人六身、侍从一身。(图五)其中残存四身供养人题名,自北向
画像。然而,这种看法还是略显偏颇,因为该窟主室东壁门南和门北还绘有供养人,下 南分别是:
面就尝试对这些供养人展开重点考察。

东壁门北自南起画女尼二身、女供养人八身 o (图四)其中四身供养人的题名已完
全漫滤,现残存一身比丘尼和五身女供养人的题名,其文云:

图五 榆林窟第 34 窟主室东壁门南

位置 供养人题名

第一身 ……检校太子宾客…...

图四 榆林窟第 34 窟主室东壁门北 第二身 社长押街知金银行都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郁迟宝令一心供养

第三身 社老镇兵马使兼弓行都料赵安定一心供养
① 荣新江先生所列的 3 个窟号为张大千编号,分别是第 12 、 17 和 24 窟。
第五身 社子衙前正兵马使兼本镇乡官张正道一心供养
②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第 120-121 页。
③ 罗寄梅《安西榆林窟的壁画~ ,载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第
96 页;阎文儒《安西榆林窟调查报告~ ,载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H 上) ,第 34 页;苏莹辉《从莫高、榆林 上列六身供养人的服饰较为类同,均头戴展脚 l楼头,身穿圆领缺挎长袍,腰束革带。
二窟供养者像看瓜、沙曹氏的联姻外族~ ,载《敦煌文史艺术论丛~,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7 年,第 34 页。 但就细节而言,第一身男供养人仍显得有些特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站在一
. 182 .
.....
h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大概在建隆三年(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的某


位置 供养人题名
时,曹元忠的加官才真正进到太师令公。而又从曹元
第二身 ……法师兼悬泉镇观音庵保惠
忠自 964 年起号称大王来考虑,曹元忠在榆林窟第
第六身 ……定嫁与悬泉镇长史一心供养
19 、 25 、 34 窟①中的供养人题名年代只能在 962 年至
i'
第七身 修窟施主清信佛弟子引邹子田氏嫁与朱家一心供养
964 年间。②
第八身 清信女弟子郭氏明(名)福定嫁与赵一心供养
既然自道南壁的曹元忠供养像绘制于建隆三年
第九身 清信女弟子新氏一心供养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而前室和主室的表层
第十身 清信女弟子张氏嫁与悬泉镇荆一心供养
壁画又与国道的供养人画像为同一时代作品,那么,
由此可推定出,第 34 窟重修于建隆三年 (962) 至乾德 从上列供养人题名可看出,除悬泉镇观音庵的保惠为比丘尼外,其余 5 位都是世俗
二年 (964) 之间。
妇女。而这 5 位世俗妇女中,有 4 位是注明夫姓的,其中的 2 位还具体标注出了丈夫的
虽然我们初步推定出了第 34 窟的重修年代,但 所在地,如第六身和第十身女供养人,她们的丈夫都与悬泉镇有关,而且第六位供养人
究竟是谁组织了这次重修呢?罗寄梅、阎文儒和苏莹 的丈夫还是悬泉镇长史。从以上分析来看,第 34 窟东壁门南的这些妇女,应该都是居
图三 榆林窟第 34 窟后南道南壁 辉三位先生都认为是曹元忠。③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榆 住和生活在悬泉镇的比丘尼、长官夫人和世俗妇女。
林窟第 34 窟南道南、北壁绘有曹元忠夫妇的供养人 东壁门南画男供养人六身、侍从一身。(图五)其中残存四身供养人题名,自北向
画像。然而,这种看法还是略显偏颇,因为该窟主室东壁门南和门北还绘有供养人,下 南分别是:
面就尝试对这些供养人展开重点考察。

东壁门北自南起画女尼二身、女供养人八身。(图四)其中四身供养人的题名已完
全漫滤,现残存一身比丘尼和五身女供养人的题名,其文云:

图五 榆林窟第 34 窟主室东壁门南

位置 供养人题名

第一身 ......检校太子宾客…...

图四 榆林窟第 34 窟主室东壁门北 第二身 社长押街知金银行都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郁迟宝令一心供养

第三身 社老镇兵马使兼弓行都料赵安定一心供养
① 荣新江先生所列的 3 个窟号为张大千编号,分别是第 12 、 17 和 24 窟。
第五身 社子衙前正兵马使兼本镇乡官张正道一心供养
②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第 120一 121 页。
③ 罗寄梅《安西榆林窟的壁画~ ,载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 (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第
96 页;阎文儒《安西榆林窟调查报告~ ,载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 H 上) ,第 34 页;苏莹辉《从莫高、榆林 上列六身供养人的服饰较为类同,均头戴展脚 I楼头,身穿圆领缺祷长袍,腰束革带。
二窟供养者像看瓜、沙曹氏的联姻外族~ ,载《敦煌文史艺术论丛~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7 年,第 34 页。 但就细节而言,第一身男供养人仍显得有些特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站在一
. 182 .
mv川hI川川 rj
..........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块独立的方垫上,而其余五人则站在同一块长方形垫上 O 二、他手持曲柄香炉,显示其 题名相同,都应题写于建隆三年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而第 36 窟前国道、前室、后

地位较高,而其他五人,除第二身双手托花盘外,都手持花供。可惜的是,第一身男供养 南道和主室的表层壁画大体属同一时代,由此判断,第 36 窟的重修时间大体在建隆三年


人的题名大多已漫滤,我们尚不清楚他的官衔和姓名。 (962) 至乾德二年 (964) 之间。

第二、三、五身男供养人的题名前都标注有"社长""社老"和"社子"等,显然,他们 关于第 36 窟重修的功德主,阎文儒和罗寄梅先生都认为是曹氏。①但笔者以为不


同属一个社邑组织。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身和第五身男供养人题名中有"镇兵马 然,因为第 36 窟的供养人布局与第 35 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我们先将这两窟后南道

使""兼本镇乡官"。如果结合前述主室女供养人中有一人为悬泉镇观音庵比丘尼,另 南北壁和前室西壁门南的供养人题名列表对比如下:

两人分别嫁给了悬泉镇长史和荆某等现象考虑,第三身和第五身男供养人题名中的
位 置 第 36 窟供养人 第 35 窟供养人
"镇"应指悬泉镇。
后自道南壁西起第一身 节度使曹元忠 节度使曹延禄
依据以上分析,主室东壁门南的男供养人同属悬泉镇某一社邑组织,而分布在对面
后面道南壁西起第二身 男曹延禄 节度副使守瓜州团练使曹延瑞
的女供养人,也居住和生活在悬泉镇,她们很可能也是这个社邑组织的成员。另外,东
后甫道北壁西起第一身
壁门北第七身女供养人题记中还有"修窟施主"之记载。这都说明,在建隆三年 (962) 曹元忠夫人霍氏 曹延禄夫人于闺公主

至乾德二年 (964) 间,重修榆林窟第 34 窟的功德主并非曹 后面道北壁西起第二身 长女延鼎 曹延恭夫人慕容氏

元忠夫妇,而是悬泉镇的一个社邑组织。当然,这些施主 后南道北壁西起第二身 曹延禄夫人阴氏

将曹元忠夫妇的画像画在他们的功德窟中,也意在表达他 前室西壁南侧男供养人 悬泉镇遏使邓义延 悬泉镇遏使宋清儿

们对地方最高长官的敬重。
关于第 35 窟的供养
2. 榆林窟第 36 窟
人布局,笔者在前揭文中
第 36 窟亦位于榆林窟西崖,由前用道、前室、后面道、
已做过分析,认为第 35
主室组成。与第 34 、 35 窟一样,该窟也始建于唐,①但后来
窟的真正功德主是悬泉
亦被整体重修。关于重修的年代,李浴和罗寄梅先生认为
镇的武氏家族,而后南道
是五代,②张伯元先生认为是宋初。③下面就该窟的重修年
南北壁和前室西壁南侧
代先做一考察。
的供养人则主要是出于
该窟后甫道南壁有节度使曹元忠的画像(图六) ,其题 政治因素考虑而绘制的。
名曰推诚奉国保塞功臣敷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 因为曹延禄是归义军最
中书令读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七百户曹元忠一心 高长官,曹延瑞是瓜州的
图六 榆林窟第 36 窟
供养。咱该题名与前揭文所说的榆林窟第 34 窟中曹元忠的 后南道南壁 最高长官,宋清儿则是悬

泉镇的最高长官。(图

①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 ,第 218 页。 七)无独有偶,第 36 窟后 图七 榆林窟第 35 窟 图八榆林窟第 36 窟


② 李浴《安西万佛峡(榆林窟)石窟志~ ,载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H 上) ,第 13 页;罗寄梅《安西 前室西壁门南 前室西壁门南
南道南北壁绘归义军最
榆林窟的壁画~ ,第 100 页。
③ 张伯元《安西榆林窟~ ,第 255 页。
④ 张伯元《安西榆林窟~,第 255 页。 ① 阎文儒《安西榆林窟调查报告~ ,第 36 页;罗寄梅《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第 100 页。

. 184 . . 185 .

丝路文明(第二辑) 悬泉镇与榆林窟

高长官曹元忠夫妇及家人供养人像,前室西壁南侧也画有悬泉镇最高长官邓义延。 这些供养人的题名前都有"社子"一词,显然,他们同属一个社邑组织。而东壁门

(图八)由此,我们还需重点考察主室里面的供养人情况。 南的第七身供养人题名中的"本镇"二字又告诉了我们这个社邑组织的属地。当然,我

主室东壁门南画九身男供养人,东壁门北画十三身女供养人。(图九)相比较而 们还需对"本镇"作进→步的细考。

言,男供养人的题名要保存得好一些,女供养人的则几近漫滤。现将残存的供养人题名 经核查榆林窟所有的供养人题名,发现有"本镇"之记录的还有二处,分别是:

列表如下: 第 34 窟主室东壁门南自北起第五身供养人题名曰社子衙前正兵马使兼奎

镇乡官张正道一心供养。"

第 35 窟主室南壁自东起第二身供养人题名曰"男主笠押衙银青光禄大

夫检校太子宾客口达….

而我们在前文中已辨明,第 34 、 35 窟都是由悬泉镇人营建的洞窟。其供养人题名中的
"本镇"即指悬泉镇。如此看来,第 36 窟赵黑子题名中的"本镇"也当指悬泉镇。

另外,我们在上文已指出,第 35 窟后自道和前室西壁门南的供养人身份与第 36 窟
一致。而就第 35 窟来说,因为它的功德主是悬泉镇的武氏家族,所以他们将本镇的最
高长官画在了前室西壁门南。而在第 36 窟,其前室西壁门南也绘制了悬泉镇遏使邓义
延的供养像,显然,其东壁门南第七身供养人题名中的"本镇"指悬泉镇无疑。
通过以上比对和推定,笔者认为第 36 窟也是由悬泉镇的一个社邑组织重修的。

图九榆林窟第 36 窟主室东壁门南
五悬泉镇僚佐巡礼榆林窟
位置 供养人题名① 榆林窟第 25 窟前室东壁南侧天王像下方有唐光化三年题名,文云:

第二身 社口口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太圄曹延国一心供养 光化三年十二月廿二日,悬泉长史齐乞达、宁虞候、齐萨女磨、都知兵马使冯钵


第=身 社子兵马使知游奕使张真通一心供养 略,兵马使王佛奴,游奕使聋钵罗赞,兵马使杨佛奴,随从唐镇使巡礼圣迹,因为
第四身 社子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口口口一心供养 后记。①
第五身 社子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荆主子 I JL, I供养 光化三年即 900 年。这里的"唐镇使陈国灿先生作唐代镇使之理解,认为是悬泉
东壁门南
第六身 社子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荆通子-心供养 镇使曹子盈,②但冯培红指出此处之‘唐'并非朝代之名,而应是镇使之姓"。③笔者
第七身 社子兵马使知本镇乡官赵黑子一心供养
同意冯培红的看法。
第八身 社子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田元圄一心供养 P .4640{ 唐己未一辛西年 (899-901) 归义军衙内破用布、纸历》是戊午年( 898) 三
第九身 社子赵幸子→J心供养
月至辛西年 (901) 五月间的归义衙内破用纸布历。其中记载:戊午年 (898 )五月廿三
东壁门北 第三身 社子马…...

① 施、萍婷《敦煌学杂谈之二一一向达(莫高、榆林二窟杂考〉榆林窟题记校正~,载敦煌研究院编 <2004 年石
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H 下) ,第 743一744 页。
①所列题名主要依据张伯元先生的录文,其中有差异者,乃笔者在洞窟核查所致,特此说明。参见张伯元 ② 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 ,第 401 页。
《安西榆林窟~ ,第 256 页。 ③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第 133 页。

. 186 . . 187 .
...........--

丝路文明(第二辑)

日又支与悬泉镇使曹子盈粗布查足。"①可见,在 898 年时,悬泉镇使是曹子盈。光化 《丝路文明》第二辑


三年 (900) 的这位"唐镇使"应是曹子盈的继任者。他这次巡礼榆林窟,陪同的人有悬 2017 年 12 月, 189-204 页

泉镇长史、都知兵马使、兵马使、游奕使等,可谓各级高官倾镇出动。这很可能是他升任

悬泉镇使后第一次巡礼榆林窟,又从其巡礼的规格之高可看出,榆林窟应是当时重要的

佛教名胜之地。
印度 "Kausãmbi 法灭故事"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六结语
刘屹
距离今瓜州县锁阳城镇西北二十里的故城遗址一一"破城子是归义军时期"悬

泉镇"的镇址所在地。榆林窟在悬泉镇南 70 里。在归义军时期,属悬泉镇境地。因为 摘 要 Kau姐mbI 是佛陀时代印度十六国之一跋磋国的都城。印度佛经中不止一

二者相距较近,且有统属关系,所以,悬泉镇的各级官吏和百姓对榆林窟的营建事业作 次地以佛陀之口预言说:在佛灭后的若干年,佛教正法将在 Kau姐mbI 经历一场浩劫后

出了积极贡献。 消亡。这就是印度佛教的 "Kau姐mbI 法灭故事"。中国佛教从西晋到唐代,一共翻译了

榆林窟第 20 窟始建于唐。在雍熙五年 (988) ,身为悬泉镇副监使的荆幸昌和家人 七部明确记载 "Kau姐mbI 法灭故事"的佛经。如果按照它们各自成书和被汉译的先后

对该窟进行了整体重修。榆林窟第 35 窟在端拱元年 (988 )至咸平五年 (1002) 之间也 顺序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原本在印度佛教传统中并无明确的"法灭"年代,后来逐渐认

被整体重修,其重修功德人主要是悬泉镇的武氏家族。悬泉镇的两个社邑组织还分别 为是在佛灭后一千年左右,将会发生 "Kau妇mbI 法灭到大乘佛经时法灭"的时间明

对榆林窟第 34 窟和第 36 窟进行重修,如第 34 窟的社人有悬泉镇兵马使、悬泉镇乡官、 确是在佛灭后一千五百年左右。

悬泉镇观音庵比丘尼和悬泉镇长史夫人等;第 36 窟的社人有悬泉镇乡官等。 但是,中国佛教并不是完全照搬印度佛教的传统。 5 世纪未、 6 世纪初出现了《法

榆林窟第 25 窟前室东壁南侧天王像下方有唐光化三年 (900) 的题记,记载了悬泉 灭尽经》为首的一批"法灭尽经类"佛经,体现了中国佛教对"法灭思想"的把握和改造。

镇各级长官随从唐镇使巡礼榆林窟圣迹之事。光化三年的这位"唐镇使"应是继曹子 中国佛教的"法灭思想不仅不以印度的 "Kau姐mbI 法灭"作为佛教历史的终结,反而

盈之后的悬泉镇使。在他上任之际就率领各级高官巡礼榆林窟,这无疑说明了悬泉镇 是大胆地将中国佛教的未来,置于 "Kau组mbI 法灭"之后的历史延长线上。这与于阂和

地方长官们对榆林窟的重视。 吐蕃佛教对待印度佛教"法灭"传统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本文研究,一方面相对明确了"破城子"故城的历史沿革;另一方面,揭示了悬

泉镇人对榆林窟营建事业所做的积极贡献。同时,也纠正了→些学者误将榆林窟 34 、
一寻 l
35 、 36 窟视为"曹家窟"之论断。

梵语 Kau幅mbI ,巴利语作 KosambI ,汉译名作"侨赏弥"、"拘舍弥"、"拘睽弥"、"具史

附记:本文图片均由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提供,特此感谢。 罗"等。是公元前 7-4 世纪印度十六国之一的跋搓国( Vatsa) 都城,①遗址位于今印度北

方邦Alal曲ãd 西南 60 公里、亚穆纳河北岸的科桑村 (Kosam Khiraj) 。在佛陀的时代,此

(作者单位: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 L 城是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佛陀生前曾多次到访此地,佛经中也留下了大

①关于古印度的十六国,参见崔连仲《从阿育王到佛陀}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第 25-54 页。宫坡有腾


①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2 辑,第 253-270 页; (日〕池田温著,龚泽镜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 《佛教舆起η 峙代 ι 社舍的背景一十六大圃考-}、《十六大圃再考} ,载氏著《千二/1"事密教事揄考},京都:法藏
中华书局, 2007 年,第 461 页。 筒, 1995 年,第 22-34 、 35-50 页。
. 188 . . 18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