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新疆 吐鲁番 胜 金 口石 窟 考 古发 掘新 收 获

吴 勇

为配合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 目之一——胜金 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 ,201


2年 3—5月 ,新疆文
物 考古研究 所对胜 金 口石窟进 行 了考古 发掘 。现将 此次 发 掘主要 收获 报告 如下 :

地 理 位置 和 保存 现状

在火 焰 山木头沟 南部东 西两侧 山前洪 积 台地 上 ,现 存 石窟 、佛 寺 、岩 画 等 遗存 1


2组 。其 中
石 窟 1处 、佛寺 9处 、岩画 点 2处 。此 次发 掘仅 限于胜 金 口石窟 。
1.地 理位 置 胜 金 口石 窟 位 于吐 鲁 番市 二 堡 乡 巴达 木 村北 部 ,南 距 二堡 乡乡 政府 驻 地 约 5
公 里 ,西距 吐鲁 番市 区约 4O公 里 。地 理 坐 标 :北 纬 42。
5459.86”,东 经 89。
3347.04”,海拔 44
米 。石窟 地处火 焰 山南麓木 头沟 出 山 口处东 岸一 处河 湾地 内。河 湾 大致呈 南北 向狭 长条状 ,木 头
沟 河从河 湾西侧 流过 ,河西 有一 片小树 林 。连霍 高等级 公 路从石 窟西 边经 过 。

.保存现状 石窟废弃后 由于人为与 自然因素的共 同作用 ,造成窟区崖体坍塌、洞窟残损、
房 屋被埋 。石窟 内外 堆积着 大量 的 山体 崩塌 土 、洪积 淤土 、建筑 坍塌 土 、浮沙 及现 代废弃 物 。除
南、北寺院尚可看出部分形制外 ,仅存的十余洞窟无一完整 ,塑像、壁面几乎损毁殆尽。中区全
部 被坍塌 土 、淤土和 风积土 掩埋 ,成 了一 座高 达 1
2米 的半 圆锥 形土 山 。

二 、及
一 、发 掘 僦
概饥况

胜金 口石窟 主要 由南寺 院 、中 区生活居 址及 北寺 院等 三部分 构成 。寺 院 与居址 均呈 阶梯状 布


局 。其 中北寺 院有 4层 、中 区生 活 居 址 3层 、南 寺 院 5层 。由于 坍 塌 土堆 积 较 厚 ,发 掘 场 地 狭
窄 ,第一 层未发 掘 ,仅做 了局部 解剖 。
此次 发掘 面积约 1
500平 方米 ,共 发掘清 理寺 院 2组 、洞窟 1
3座 ;生活 区 1组 、居址 26间 。
此 外还清 理 出灶 、炕 、馕坑 、踏 步 、门道 等重 要遗 迹 。 出土 遗 物 主要 有 陶 、木 器 以及 壁 画残 片 、
纸 质文 书等 。
(一 )主 要遗迹
1.南寺 院 面 积约 330平方 米 ,为一 座呈 阶梯 状 布局 的 5层建 筑群 。其 中第 4、5层 仅 具形
式 ,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现存洞窟 3座 ,分布于第 2、3层上 ,第 1
、4、5层不见洞窟。洞窟开
凿于崖体上,墙壁及券顶均用土坯垒砌。壁面上敷 1至 2层草拌泥 ,其上涂白灰 ,上绘壁画。壁
画内容有 千佛 、供养 人及植 物花 卉 图案等 。洞 窟形 制均 为前后 室券 顶结 构 ,编号 为 K1~K3。
K1 (见 封二 )位 于第 2层 南部 。面 积约 20平方 米 。前 室窟顶 及东 、西 墙 已经 塌 毁 。平 面形
制 为长方 形 中心柱结 构 ,长 280、宽 240厘 米 。地 面上 绘 有地 画 ,面积 约 6.5平 方 米 。 内容 主要

133 .
《西域研 究》201
2年 第 3期

有莲 花 、法 螺 、佛 像 、供养 人及 回鹘文题 记 等 。K3 (见封 二 )位 于第 3层 中北 部 。面积 约 66平


方米 。前 室平面 形制 为长方 形横券 顶结 构 。北壁窟 门两侧 各有 一 明窗 。后 室有 三个 ,形制 为长方
形纵 券顶 。中后 室 券 顶 上还 有 一 层 穹 窿 顶 。后 壁 有 一 佛 龛 。东 西 两 壁 及 门楣 上 残 留少 量 壁 画 。
东 、西后 室券顶 上还 有一 层券 顶 ;西后室北 、东 壁上 有少量 回鹘 文题记 。
2.北寺 院 面积 约 600平 方米 ,为一 座呈 阶梯状 布局 的 4层 建筑 群 。其 中第 4层 仅具 形 式 ,
没 有实 际使 用价值 。现存 洞 窟 9座 ,分布 于第 1、2、3层上 。第 1层 由一 排洞 窟构成 , 目前仅 窟
顶暴露 在外 ,其余 部分 全 部 被坍 塌 土 和 淤 土掩 埋 ,深 度 近 2米 。此 次仅 清 理 洞 窟 1座 ,面积 约

0平 方米 (编 号 K1
2)。第 2层 由通道 、洞 窟组 成 。此次 清 理 出 门道 、门槛 、踏 步 等遗 迹 。第 3
层 由洞 窟 7座 ,甬道 1座组成 。洞 窟依崖 体 而建 ,部 分洞 窟开凿 于崖 体 内。墙 壁及 券顶 用土坯 垒
砌 ,壁面 上抹 1层或 2层草 拌泥 ,上涂 白灰 ,白灰 上绘 壁画 。壁 画内容 主要 由千佛 、菩 萨 、供养
人 、禽类 动物 图案及 汉 、回鹘 文题记 。洞 窟形制 为前后 室或单 室结 构 。

(5 (见 封 三 )位 于第 3层 中南部 。面积 约 46平 方米 。平 面形制 为前后 室 结构 。前 室有 小禅
窟 6座 。前 室窟顶 残 留 少量 壁 画 。壁 画 内容 主要 有 树 、鸟、人 物 等 。初 步推 测 可能 与摩 尼 教 有
关 。K6 (见封 三 ) 位于第 3层 中部 。面 积 约 80平 方 米 。为 北寺 院主 窟 。平 面 形制 为前 后 室 结
构 。前 室为 长方形 横券 顶结 构 ,地 面铺 一层青 砖 ;后 室 为 中心 柱结 构 。在前 回廊 正 壁下 有基 坛 1
座 ,上塑基 座 5座 。主尊基 座为六 边形莲 花座 。莲瓣 上绘 有不 同风格 的花 卉图案 ,色彩 斑斓 ,绚
丽 多姿 。其余 四座分 布于 两侧 ,形制 为 圆形 莲花 座 。从 其 中一座基 座上 残存泥 塑来 看 ,每 座基 座
上均 有一 尊立像 。立 像 为 木 骨结 构 ,中心 立木 ,上 捆 芦 苇 绳索 。基 坛 上部 坍 塌 土 中出 土大 量壁
画 、泥塑 残 片和汉 、 回鹘 文 、吐蕃 文纸质 文书 残片 等遗物 。窟壁 上残 留少量 动物 图案 。
3.中区居址 (见封 三 ) 面积 约 40
0平 方 米 。发 掘 前 中 区 为一 座 长 约 40米 、宽 约 l
0米 、
高度达 l
2米 的半 圆锥状 坍塌 土 山。坍塌 土 间仅 露 出 4道 残 墙 和 3个 小 龛 。发 掘后 证 明此 区域 为

组 三层结 构 的居 址群 。 目前清 理 、发 现房 屋 26间 。房 址 呈上 、下 3层 阶梯 状 布局 。 面积 小者


不 足 2平方 米 ,大者 面积 约 2O平 方米 。布局 清 晰 ,每 层房 屋 间 均 可通 连 。部 分 房 间 内残 留灶 、
火炕 、壁 龛等遗 迹 。
(二 )出土遗 物
主要 有 陶 、木 、铁器 和壁 画 、泥塑残 片 、汉 文 、 回鹘 文及 吐蕃文等 纸质 文书残 片等 。 陶 、木
器 比较少 。木 器多 为木钉 、门栓 、门轴等 ,制作 较粗 糙 。陶器 多为缸 、瓮等 ,陶质 较好 ,多 为夹
粗 砂灰 褐 陶 ,均 为素 面 。壁 画色彩 鲜艳 、 图案 精美 ,为 吐鲁番 地 区所 罕见 。

三 、收 获及 意 义

胜金 口石 窟作 为一处 国家级 文物保 护单 位 ,多年来 一直 没有得 到有效 保护 ,也 没有进 行 过正


规 的考古 发掘 工作 。本世 纪 30年代 以前 ,德 国人 从 新疆 各 地攫 取 了大 量 的石 窟 寺 资料 , 目前 大
家所 能见 到的有 关胜 金 口石窟 的资料 也仅 限于 20世纪初 德 国人勒柯 克等 的调查 报告 。
通过发掘我们得 出以下几点认识 :1
.胜金 口石窟位于胜金 口峡谷 内,峡谷 内植被丰茂 ,流
水潺 潺 , 自然 环境优 雅 恬淡 ,生 活 便利 ,且 远 离 城 市 喧 嚣 ,是 僧 人 坐禅 修 行 的理 想 场所 。2.K6
新发 现 的基坛 、基座 是胜 金 口石 窟 现存 洞 窟 内唯一 与造像有 关 的遗 迹 。为研究 胜金 口石窟 宗教 嬗
变史 提供 了佐 证 。3.洞 窟 内的壁 画 内容 主 要有 千 佛 、菩 萨 、供养 人 等 人物 形象 、禽类 动 物 图案

134 ・
新 疆吐 鲁番 胜金 口石窟 考 古发掘 新 收获

和葡萄 、蔓 草等植 物 图案 。壁 画造 型 生 动 ,色彩 鲜 艳 ,极 富 美 感 ,具 有 很高 的艺 术 价 值 。4.新


发现 了一批 纸质汉 、 回鹘文 及 吐蕃文 文书 。其 中汉 文文 书 的内容 多与佛 教有关 。这批文 书 的发现
进 一步 丰 富了吐鲁 番地 区 出土文 书 的内涵 ,对进 一 步探 索吐鲁 番 的古代 文 明具 有 十分重要 的学术
价值 。5.此次 在胜金 1

21
石 窟第 一 次发 现 生 活 区居 址 。居 址 布局 合 理 ,层 次 分 明 ,为 研 究 胜金 1

石窟 的形制 、布局 及 功能 区划等 提供 了依据 。6.此 次发 掘不 仅 为深 入 研究 胜金 口石窟 形 制布 局 、
提供 了一批 详细 、科 学 、正 规 的考 古 发 掘 资 料 ,而 且 为深 入 研 究 吐 鲁 番地 区宗 教史 、宗教 艺 术
史 、中外文 化交 流史 等方 面提供 了一 批珍 贵 的实物 资料 。 出土 资料 表 明 ,胜 金 口石 窟 内不仅 具有
鲜 明的佛教 艺术 内涵 ,而且 也有 摩尼 教等其 他宗 教 的艺术 表现 ,彰 显 出吐鲁 番地 区多 民族 、多宗
教兼 收并 蓄 、互 相融 合发展 的地 方文 化色 彩 。

(作 者 单位 :新 疆文物考 古研 究所 )
责任 编辑 :王文 洲 责任 校对 :李文博

稿 约

、 本刊是新疆社会科学 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 、专门研究 1


949年前 中国 藿
新疆及 中亚 等地 区政 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等状 况 的学术 季 刊 ,主要开设 有文 物考 古 、历史
地 理 、经济 开发 、社会 生 活 、历 史 人 物 、语 言 文 字 、文 学艺 术 、宗 教 文 化 以及 吐鲁 番 学 研
究 、丝绸之 路研 究等栏 目。面 向 国 内外 公 开 发行 。热忱 欢 迎 国 内外专 家 学 者 及 广大 读 者 赐
稿。
二、来稿请挂号寄本刊编辑部。稿件一般不要超过 1万字,对有新见解、新资料的短 藿
文 ,尤其欢迎。对确有必要发表的长文 ,最多按 1
.5万字发给稿酬。 雾
三 、本 刊对 有关读 史 札记 、新 书评介 (附所评 介 书一 本 )、学 术 动态 等方 面的来 稿 ,将
优 先 刊登 。
四 、来 稿请 撰写 约 200字 的内容 提要 。 引文 务 必 核对 准 确 ,文 字 标点 规 范 ,注 释齐 全 ,
并采用页下注。打印、复印稿件请注明专投本刊。稿件不愿进行删改者,请事先说明。 藿
五 、如 果您 交寄 电子 稿件 ,请您 按 照我 社 邮箱 地 址 (x
yyj
bjb@ 126.com) 发 送 ,同 时 邮
寄一份 打 印稿 。
六 、来 稿请 写 明作 者 姓名 (发表 时署 名 自便 )、出生 年 月 、职称 职 务 、通 讯 地址 、电话
号码 、邮改 编码 等 ,以便 联系 。 .
《西域研究》 编辑部 慈


l3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