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20 年第 3 期 敦煌研究 NO. 3.

2020
(总第 181 期) DUNHUANG RESEARCH TOTAL 181

榆林窟道教游人题记刍议
李国
(敦煌研究院 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 甘肃 敦煌 736200)

内容摘要:榆林窟的道教游人题记,清代及民国时期皆有。 这些题记中,既有道士题壁,也有道教信徒和一般游人所书
刻者。 据洞窟调查资料显示,从时代来看,最早的道教游人题记为榆林窟第 15 窟清乾隆五十五年墨题;从巡礼者的地域来
源看,除个别书题地名外,其余大多语焉不详;从活动内容来看,主要记述有诵经、祈愿、朝 圣 、巡 礼 以 及 求 仙 问 道 、炼 丹 服
药等。 这些题记蕴含着诸多方面的史料信息,为古代西北道教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 此外,榆林窟还有保存较好
的清光绪年间匾额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史料。
关键词:榆林窟;游人题记;道教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 (2020 )03-0027-10

A Study on the Taoist Inscriptions in the Yulin Grottoes


LI Guo
(Center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Silk Road and Dunhuang,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

Abstract: The Taoist inscriptions left in the Yulin Grottoes date back to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ere left either by Taoists or by Taoist followers and common visitor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aves suggests that the earliest Taoist inscription was left in cave 15 in the 55th year of the Qianlong er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contents of these inscriptions are related to sutra reciting, praying, paying homage, pil鄄
grimage, and seeking ways to become immortal, etc. These inscriptions have great historical value and have pro鄄
vided abundant written material for studying Taoism in ancient northwest China. Moreover, the Yulin Grottoes
also preserves inscribed tablets dating to the Guangxu er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which are also valuable phys鄄
ical artifacts.
Keywords: Yulin Grottoes; Taoist remains; textual stud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

收稿日期:2019-07-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敦煌石窟历代游人题记调查整理与研究”(18XKG008 );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
—以敦煌石窟道教游人题记为中心”(GWJ201803 );敦煌 研
术研究课题 “元以降瓜沙地区佛道交融现象——
究院院级课题“敦煌石窟游人题记调查研究”(2017-SK-YB-6 )
作者简介:李国(1964- ),男,甘肃省敦煌市人,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学学术史研究。

· 27 ·
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瓜州县西南的南山山谷 录、整理和统计,并对其内容进行逐一考订。
中, 有一处闻名遐迩的石窟群榆林窟, 又名榆林 1. 题记数量
寺、万佛峡。 榆林石窟群开凿在踏实河(又名榆林 河 西 之 宗 教 ,佛 、道 、儒 以 及 伊 斯 兰 教 、基 督
河)东西两岸的砾石崖壁上,湍急的河水穿山谷而 教皆有,清雍正年间,安西(今瓜州)就有关帝庙、
过,河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就在这宁静幽深 城隍庙、龙王庙等道教场所,瓜州狐仙庙、桥湾永
的峡谷中,隐藏着几十座灿烂辉煌的佛教石窟。以 宁寺、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处均有道人居住,负责
往, 前贤们关注焦点一直在丰富的佛教壁画与精 看管庙宇,保护庙内文物,焚香供祭,化缘修补庙
美的彩塑上, 而对历代游客书题刻写在洞窟壁面 宇等。 据调查统计,榆林窟清、民国时期的道教游
上的“游人漫题”虽有所记,但并未过多关注和深 人题记分别书刻在唐代第 6 、15 、23 窟,五代第 41
入探究。鉴于此,笔者通过对瓜州榆林窟千百条游 窟,西夏第 3 、29 窟,清代第 8 窟和榆林未编号窟
人题记的调查梳理, 拟从榆林窟道教游人题记这 (第 30 窟西北原道人郭 元 亨 住 所 ) 中 , 共 计 19
个视角对这些新资料作一些考察和研究。另外,榆 则。 其中,清乾隆时期 1 则,嘉庆 3 则,道光 3 则,
林窟还有不少道教壁画、塑像,尤其是现存清光绪 同治 1 则,光绪 2 则;民国 3 则;还有无时代纪年
年间一方道俗书题叙载稀世珍宝象牙佛发现与失 6 则譹

。 此外,第 6 窟前小院平房门内悬挂留存有
而复得的匾额,内容颇为丰富,这里也作初步的整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匾额一方。
理和考察研究,希请读者与方家教正。 2. 题记选录并简释
(1)第 15 窟前室墨书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题记
一 榆林窟道教游人题记概况 大清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初八日踏郡
众姓弟子录记
早在 1907 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探险家奥 玄门弟子王泽宏
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1906— 1908 罗思贤
年)旅行时,沿罗布泊南古丝绸之路,重点考察了 户民李兴隆
中国新疆的楼兰遗址和甘肃敦煌莫高窟、 瓜州榆 张文魁
林窟。 他所著旅行记《沙漠契丹废址记》和考古报 小四児
告《西域考古记》中就有对榆林 窟 调 查 的 记 述 。 (2)第 3 窟西壁南侧墨书清嘉庆三年(1798)题记
1925 年,探险家、考古学者兰登·华尔纳到榆林窟 大清嘉庆三年四月初八日踏郡众姓
考察,并拍摄了一些照片,1938 年发表专著《万佛 弟子赵民浩 王怀荣
峡:一所九世纪石窟佛教壁画研究》。 北京大学陈 宋希廉 王 夆
万里教授作为中国专家随行考察,《西行日记》记 刘建业 杨伯友
载了这次考察情况。 1942— 1943 年,张大千、谢稚 刘 人
业 赵玉仓
柳对榆林窟进行考察临摹, 对洞窟内容以及功德 吴子清 聂三俊
记、发愿文、供养人题名、榜书等进行了调查记录, 李世斌 牛良海
[1]
也记载了部分游人题记 。 此后,向达、李浴、阎文 赵王春 □玉靖


儒、罗寄梅等考察榆林窟时,对窟内游人题记均有 龙王庙 主持弟子郭定
部分记录。 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安西榆林窟》 敬香
亦对榆林窟游人题记做了较为全面的辑录 [2]。 (3 ) 第 6 窟 一 层 主 室 南 壁 墨 书 清 嘉 庆 四 年
瓜州榆林窟的道教游人题记, 清代以及民国 (1799)题记
时期皆有,既有道士题壁书刻,也有道教信徒和一 旨 永昌县人氏
般游人所书者。百余年来,诸家对榆林窟的游人题 嘉庆四年六月十五朝山 经羽士耿
记虽有抄录, 但都凭各自的兴趣或研究内容所需
而摘辑, 目前尚没有学者对道教游人题记进行系

譹 另有一则时代纪年模糊难辨的道教游人题记本文未列,
统调查和研究。我们在已有著录的基础上,对瓜州 待日后专论。
榆林窟中的这些道教游人题记作了全面调查、辑 訛
譺 龙王庙,为清代安西当地道士主持庙宇之一。

· 28 ·
德贵箓名道行敬叩 (9)第 41 窟主室西壁墨书丁卯(1867)题记
(4 )第 3 窟南壁墨书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 百难千劫何故
题记 皆因色欲难宁
九月初一日 由它乱起万般情
嘉庆廿二年兰台弟子 怎不昏心病性
法名禅凌道号云禅子来叩 若识朝元修练
(5 )第 6 窟一层甬道北壁墨书清道光十八年 何需别处留停
(1838)题记 祸根认准先荡清
文 □玉满积无量功德 神似夜空玄静
众列成行吾 □□□□ 道号 玄间子
信不免无常言 □□君 丁卯五月 譿

白学 □银烧丹炼药苦弗 (10)第 8 窟北壁一贴黄纸上墨书清光绪十


参吾下金木水火土□或 一年(1885)题记


山林释迦仸 雪山修禅苦 光绪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羽 士
行六年功成满吾下生老 天师殿前叩诵
病死苦寂灭归空 皇经一部 遇 祖师 圣诞 一天讽诵诸
道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朝山
释子刘理璋沐手叩 道法显杨顾保弟子万事如
玄门 弟 子 朱庆寿 箓 名 妙香 □□ 北达吉星相和凶妖推 □ 三灾 □□五
王 □□
降缘坠庆玄 □□杨 □□ 叩 方道运常转大有吉庆

安 智訛
譺 诗曰

(6)第 29 窟外室东壁墨书题记 为人不必苦贪财 看 你 福

富贵五更春梦 贪得财来天降灾 不 如 无

功名一片浮云 即是有钱人不在 谁 受 用

眼前骨肉[亦]非真 不如人在少贪财 说 得 是

恩爱反成仇恨 无名之财不可贪 是 往 然
□真 □
仁山道人题 不能

( 7 )第 29 窟 外 室 东 壁 墨 书 清 道 光 二 十 七 年
(1847)题记

譹 仸(fó ),古同“佛”。
莫把金枷套颈 訛
譺 智,有学者疑作“曾”或“曹”。
休将玉锁缠身 訛
譻 丁 未 年 ,是 中 国 历 法 干 支 纪 年 中 的 一 个 年 份 ,对 应 公 元
年份如 1727 、1787 、1847 、1907 年等。 榆林第 29 窟外室清道光年
清心寡欲脱凡尘
间题记颇多。 此处暂且推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 ),是否为确,容后
快乐分(风)光本分
考量。
岁在丁未年 訛

天中日 訛
譼 “仁山道人”和“午成子”题抄的这首《西江月》词,节选自
午成子拙笔 訛
譼 《警世通言》,为劝世之言。题记在同壁同处。两则题记若依古文自
右至左竖写格式,“午成子 ”题 在 先 ,“仁 山 道 人 ”后 续 。 但 若 按 词
(8)第 29 窟外室东壁墨书清道光年间题记
序,则仁山道人所题在前。 遗憾的是,仁山道人题记落款无纪年。
一窗佳景王维画 两则题抄孰先孰后,尚待进一步确断。
四壁青山杜甫诗 訛
譽 羽流,谓道人、道士。
杨永德 訛
譾 ,同愆。 参阅尚磊明《“ 雨”小考(上)》,《中华文史论

譽 丛》2014 年第 1 期,第 324 页。
羽流 赵天斌 敬香

譿 丁卯,中国历法干支纪年,对 应 公 元 年 份 如 1807 、1867 、


雪 刘理璋 1927 、1987 年等。 此题记依据第 41 窟清代修缮情况,暂且推作清
郭正学 同治六年(1867 ),但是否为确,有待考量。

· 29 ·
乙酉五月吉日斋戒 □□ 玉门弟子七人张玉成笔 譻

(11)第 23 窟甬道南壁墨书清光绪癸巳(1893) (14)第 6 窟二层门南西壁墨书民国二十四年


题记 (1935)题记
识破乾 阿佛法下洪(弘)世(誓)愿
坤懒 普照十方指法船
进身安居草 奉劝贤良即早修
芦养精 回头之日是悲岸
神功 一心向善把道放
名未退心先 着放明师指玄关 譼

退家即虽 中华民国二 十四[年]六月 囗日朝


居士三人
贫志不贫 佛 同 行 拜 牛存泰 牛杨 寿子 昌阴 叩
峕光绪癸巳 (15)第 6 窟二层门北西壁墨书题记
六月初一日 清山录(绿)水真美景
笔意余朝山 八万四千阿佛尊
十有余年矣 慈航法船长云转
玄门丘继祖 谁人惨(参)透这玄关
拙笔 (16)第 6 窟二层门北西壁墨书题记
( 12 )第 6 窟 二 层 门 南 西 壁 墨 书 民 国 丁 巳 年 石硖叠叠水接天
(1917)题记 绿树阴浓罩河湾
其一 □□□□□□□ 一轮明月千峰挂
每逢佳节客徘徊 几洞神仙半壁悬
清净道院尘垢梁 雨洗青崖添润色
一经山雨洗出来 风绕雄峙起曾譽


其二 榆硖杨柳两参差 鸟舆斜阳平空尽 譾

几度临风赴晚斜 云岫石城旷野闲
秋叶纷 々随水去 谁修茅庵谁养性
不知流出到谁家 谁炼金丹谁坐禅譿

其三 山围佛寺周遭在 好景愧无佳句赏
水流石硖一河开 囊空辜负一佛山
岫峯顶上一轮月 后学潚之题
夜深转照洞中来
其四 几层父老几多时
古洞依然世频移 訛
譹 “郡 岁 进 士 ”,岁 进 士 不 是 殿 试 进 士 ,是 对 “岁 贡 (生 )”的
一种雅化的别称。 “岁进士”就是岁贡生,是各地府、州、县学每 年
昔时风景今犹在
从年深的廪生中挨次升贡,选拔贡入国子监深造的生员。
一杯白酒助兴思 訛
譺 霄,通“消”。
中华民国丁巳 年天贶节郡岁进士 譹
訛 訛
譻 玉门弟子张玉成等一行七人在榆林窟第 6 窟甬道北题
写有三处题记,其中一则落款“民国拾伍年”,为便于读者参考 ,笔
柳学孔筱鲁氏题
者把该题记视作同期待之。
( 13 )第 6 窟 一 层 甬 道 北 壁 墨 书 民 国 十 五 年 訛
譼 玄 关 ,全 称 玄 关 一 窍 ,是 道 教 特 有 的 名 词 ,最 早 出 自 《道
(1926)题记 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片仙地真清净 訛
譽 曾,通“层”。

譾 “鸟 舆 斜 阳 ”,此 处 作 者 化 用 王 勃 《滕 王 阁 序 》“落 霞 与 孤
山水树成修道人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
善男信女临香到 訛
譿 炼金丹,指修仙求道。 明代唐寅《言志》诗:“不炼 金 丹 不
春夏秋冬百病霄 訛

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

· 30 ·
(17)第 6 窟一层门内北侧木板上墨书题记 乃至河西地区这一时期道教存在的状况。 榆林窟
万佛通灵保合境 道教题记大致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大小淂安宁 首 先 ,反 映 了 道 家 修 炼 心 斋 、坐 忘 、听 炁 、守
若要年 々来朝佛 静、存神、守一、胎息、内丹等功法,说明当时有一
富贵永佑保长生 部分非常专业的道教法师从事道家修炼, 追求长
渊泉道士书 生不老、肉身成仙。 如前列第(9)则“玄间子”丁卯
酒泉人氏 年题记,为一首西江月词,指出色能乱人心性,色
(18)未编号窟(第 30 窟西北原郭元亨住所) 能污人之身行,导致百难千劫,所以劝导人们走道
前室西壁墨书题记 教修炼之路。 道家倡导的守静是修炼基本功法之
人 々思欲作神仙 一,“神似夜空玄静”,唯有通过静修,才能达到最
思谋圣贤是药丸 高境界。
想遇真人亲点化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最为殊胜之处当是其
或引蓬莱寿延年 内丹修炼, 这是最具中国气魄的独特的生命探索
若不苦修成大道 现象。 如上列题记第(19)则,有一圈汉字围绕“精
无有 缎皆穿绵 气神”的墨书题记(图 1),粗看很 难 懂 ,但 经 过 推
三教用工同一理 敲分析,竟是一则首尾接续、藏头押韵道家炼丹歌
受尽勤苦后淂甜 诀讀

。 这则题记,讲的是道教内丹的修炼是通过或
仁山道人 笔 借用外丹符号系统和名词术语来说明内炼的理论
(19)未编号窟(第 30 窟西北原郭元亨住所) 及过程。 内丹,为道教重要的炼养方术,以天人合
前室西壁墨书题记 一思想为指导。 修炼内丹者,以人体作鼎炉,身中
精气神 之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经一定的炼养步骤,使
全身只有一洞天 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而成“圣胎”讁

。 其炼养
天道 譹

不离方寸 譺

间 核心是性命双修。内丹术语多借用外丹名词,但其


间魂月魄 炉中妙 意义则完全不同。 内丹旨在人体内炼成长生不死

譼 訛

妙女黄芽 鼎 内煎 之药,其所需原料精、气、神,亦用外丹术语喻称铅
煎裹寻龙 々 投汞 汞, 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
汞中觅虎 々 归铅 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 张伯端《金丹四百字》

訛 訛
譿
铅丹 大道人不悟
悟(吾)今说破淂周全

譹 天道,与“人道”相对。 天道是指天的行事法则。 道家讲天
道,儒家讲人道,法家讲权变之道。 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之道。
二 榆林窟道教游人题记内容分析 訛
譺 方寸,本指一寸见方的心部。 又作寸心。

譻 间魂月魄,或作日魂月魄、阳魂月魄等,道 教 语 。 以 日 为

《甘肃省乡土志稿》记曰:“吾国文化发祥于西 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

譼 黃芽,亦作“黄牙”,为养生术语。 〔宋〕张君房 纂 辑 、蒋 力
北,而甘肃为西北之核心,历代人才辈出,其文献
生等校注《云笈七签》卷 66 :“(黄牙)是长生之至药,牙是万物之初
武彪炳史乘,复以崇山峻岭、急水奔流,形成奇伟 也 ,故 号 牙 ,缘 因 白 被 火 变 色 黄 ,故 名 黄 牙 。 ”北 京 :华 夏 出 版 社 ,
之风景。而河西走廊一带为中印文化交流之要津, 1996 年,第 402 页。

以气候干燥而汉唐时代之宗教艺术遗迹迄今犹能 訛
譽 黃芽鼎,即炼丹的鼎,出自前蜀韦庄《和陆 谏 议 避 地 寄 东
阳进退未决见寄》:“开炉夜看黄芽鼎,卧瓮闲欹白玉簪。 ”
保存,其最著如敦煌之莫高窟、安西之万佛峡,为

譾 铅丹,道教谓以铅炼成的丹,可服食。
世界 历 史 考 古 家 所 称 道 。 ” [3 ] 榆 林 窟 在 明 季 荒 芜 訛
譿 道 家 崇 尚 自 然 ,如 老 子 、庄 子 ,主 张 清 静 无 为 ,提 倡 道 法
破 败。清康熙年间,嘉峪关外逐渐修复,雍正初,柳 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讀 此承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广西民 族 大 学 容 志 毅 教
沟、安西、沙州以次设卫,自此香火渐盛。各地信众
授指教,谨致谢忱。
游客纷纷来巡礼朝拜,并留下了大量游人题记。上 訛
讁 圣胎,道教金丹的别名。 内丹家以母体结胎比喻凝聚精、
述 19 则榆林窟道教题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瓜州 气、神三者所炼成之丹,故名。

· 31 ·
化离不开日月星, 人体生命离不开精气神。 所以
道、释以及《黄帝内经》都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
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的玄妙诠释。 精
气神“三宝”“三奇”或“三业”是内丹修炼的大药,
是养生的操作目标 [6]。 《太平经圣君秘旨》说:“本
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
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 念此三合以为一,
久 即 彬 彬 自 见 ,身 中 形 渐 轻 ,精 益 明 ,光 益 精 ,心
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 修其内,反应于
外 ,内 以 致 寿 ,外 以 致 理 ,非 用 筋 力 ,自 然 而 致 太
图1 “精气神”墨书题记 榆林窟未编号窟 平矣。 ” [7]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承
(第 30 窟西北原郭元亨住所)前室西壁 担着维护生命的责任。崔希范在《入药镜》中也说:
“神也,气也,精也,更相为体者也。 何以言之? 精
释 云 :“七 返 九 还 金 液 大 丹 者 ,七 乃 火 数 ,九 乃 金 者,至生之物而无形焉,藉气而为形,在身而为气,
数 。 以 火 (喻 神 )炼 金 (喻 气 ),返 本 还 源 ,谓 之 金 过乎尾闾而为精。 精能定于自然, 则形何自而衰
[4 ]
丹也。 ” 耶! 故曰:精者,人之命也。 彼能无漏者,是补乎天
精气神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 它广 年之寿而巳尔。 如其用造化之理,则真精存矣,真
泛存在于释、道、儒和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各 形固矣,真神定矣,此长生之道也。 ” [8]
派中, 而且经历了从先秦到民国整个中国思想史 其次, 题记反映了这一时期不同层次的道教
的时间跨度,贯穿古代思想的始末。即使进入近现 信仰。如前列第(11)则题记“识破乾坤懒进身”(图
代社会,精气神论依然在发展之中,表现出极强的 2), 就反映出一位名叫邱继祖的信仰者以摘题吕
[5]
生命力 。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 纯阳先生叹世作《鹧鸪天》 譹

来言其以道家精神为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和基本要素。 自然界的运动变 人生追求目标,超越世俗功名利禄,安贫乐道,从

图2 清光绪癸巳题记 榆林窟第 23 窟甬道南壁


譹 吕 纯 阳 《鹧 鸪 天 》:“识 破 乾 坤 懒 进 身 ,山 居 林 下 养 精 神 。 真人药石制》《纯阳真人浑成集》《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 皆未
功名未退心先退,家计虽贫志不贫。 山作伴水为邻,游ヒ风月养天 见该阕,《吕祖志·艺文志》亦未收。 曾昭岷、曹济平等编撰《全唐五
真。世间多少红尘客,似我清闲有几人。 ”见〔明〕徐三友撰《新锲全 代词》以为:“吕岩词,皆为宋以后人依托。 ”清康熙年间陕西榆林
补天下四民利用便观五车拔锦》卷 23 ,明万历二十五年刊本。 《鼎 隐逸诗 人 陈 璋 亦 有 类 似 绝 句 :“参 破 红 尘 清 净 身 , 隐 居 林 下 养 精
锓崇文阁汇纂士民捷用分类学府全编》 卷 29 、《万宝全书》 卷 23 神。 功名未退心先退,家计虽贫志不平。 ”
亦有此阕。 今检《正统道藏》所收作者题为吕岩之书三种:《纯阳吕

· 32 ·
中寻找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或者人生归宿。 这首诗
很值得品味,好似抄题之人已经取得了功名禄位,
尚在功利场中,但他早已看破了世俗,按照自己的
追寻目标朝山十余载,虽然还没有完全退出红尘,
但已经选择了道家“无为”的价值观核心和生活方
式。其他题记也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道教信仰,例
如“善男信女临香到,春夏秋冬百病霄”反映了比
较直接的功利性目的,烧香是为了消除百病,还有
的是为了奉劝世人信道修行等等。
第三,反映了当时释道儒三教融合的状况。一
方面是佛道融合,最为典型的是前列第(5)则清道
光十八年题记(图 3)。 内容虽然残损严重,但可以
看出, 其中既涉及了对道教烧丹炼药的学习和对
五行之说的参究, 也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雪山苦
修和生老病死、苦集灭道等佛教义理内容,既有佛
教内容,又有道教信息,均非泛泛而谈,落款释子
和道士联合题名,一释一道关系表现得十分融洽,
他们在对佛教和道教义理的认识方面也很一致。
再如第 6 窟一层门内北侧木板上渊泉道士书题,
图4 丁巳年天贶节题记 榆林窟第 6 窟二层门南西壁
反映了佛道在信仰层面的融合, 身为道门人士而
期望通过对榆林窟“万佛”的朝拜,保佑一家大小 三教融合修炼理论和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的安宁和富贵长生。另一方面是三教融合。如前列 此外,道教节日“天贶节”在第 6 窟亦有所体
第(18)则“仁山道人”题诗,劝勉追求仙道者,不能 现(图 4)。 该题由一位郡岁进士书写,内容偏于怀
仅仅热衷于丹药服食和真人点化, 更要通过自己 古、写景,没有鲜明的信仰内容,但有关天贶节,还
的苦修追求成道,并指出“三教用工同一理”,揭示 是能够反映出一定的道教信仰情结和信仰遗俗。
了儒释道三教在义理与践行方面深刻的同一性。 道教天贶节源于北宋, 真宗赵恒是历史上十分崇
这与唐宋三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金元以降道教中 道的皇帝,乃至亲自主导了所谓“天书”降迎。 据
《宋 史 》记 载 ,大 中 祥 符 元
年六月六日乙未,“天书再
降于泰山醴泉北”,掀起了
一出奉道狂潮, 十三日壬
寅,“迎泰山天书于含芳
园,云五色见,俄黄气如凤
驻殿上” [9]。 为了纪念这次
“天 书 ”降 迎 的 “盛 事 ”,大
中 祥 符 四 年 正 月 丙 申 ,下
诏 “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
日为天贶节” [10],以后相沿
成俗,成为道教的节日,并
且在泰山修建了天贶殿。
榆林窟民国时期的天贶节
题记说明, 这一地区千年
图3 清道光十八年题记 榆林窟第 6 窟一层甬道北壁 以来, 长期延续着天贶节
· 33 ·
的道教信仰,直至民国时期,依然沿袭流行,可见 千文 安西五营乡约公助钱四千文
道教影响之深远。 万顺厚助钱叁串文 郭尚英助钱弍
千文 安西四隅兵户共助钱五拾六千文
三 光绪木匾文书 正兴和助银叁 两 张 海助钱五
百文 奔巴兔合户助钱壹拾千文
瓜州榆林窟第 6 窟一层平房小院门内, 悬挂 安西营都司马助银壹两 每路桥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木质匾额一块(图 5、图 各处助银四十五两五钱 踏实三渠共助
6),墨书记事: 小麦壹拾五石六斗壹升
踏实之南,有 万佛峡者,创 于何代, 住持严教荣助银叁拾两 以上共入
莫可嵇考。向有象牙 / 佛,相传 国初某 银八十壹两五钱 共入钱壹百乙拾三千
僧获于石洞积沙中者。自象 佛显 / 世, 五百文 〡〤合银八十一两七分弍厘
远近咸知,凡有水旱疾疫求若响应。是故 共入小麦壹拾六石九斗 一升 川 合银
嘉道间香火 / 最盛。 而踏城乡民多获丰 五拾两七钱三分 入烟土六 两 〢合银壹
年者,寔赖 慈悲更多矣!孰料 / 同治初 两弍钱
逆回变乱,踏实于八年失,十一年复失 , 以上四项共总合银贰百壹拾四两五
叠遭逆害,户民 / 散乱,住持道杨元及而 钱弍厘
被害,从此佛隐无踪,香火断矣。嗣 / 后, 出塔院寺布施银五十两 出徐稿
军务肃清, 户民归业, 各发诚心四方访 爷谢仪银叁十两 出往返盘费银壹百八
三套大车一辆车户一名
求。前因续住持李 / 教宽籍内地避难,窃 两 共计五人每日用银壹两弍分

负金塔之塔寺,甫闻的音,各助囊金,公 出肃州金塔请人说合酒席并送水礼
举渠 / 正王祖英、老务温国明、张荣为首 共银叁拾两 以上共总出银弍百壹拾八
事,并住持严教荣,于光绪三 / 十年冬月 两 除此外尚不敷银叁两四钱九分八厘
张 荣
自踏寔起程,至次年二月返回,历三月之 赴金塔请佛首事 王祖英
温国明
住持道人严教
久,由肃 / 州至金塔者再四细加访询。象 荣 车户魏成贵
佛初奉塔院寺,后归 / 梁贡家中,如何又 李元福
李善荣
李元寿
张福寿
杨登鳌
聂复云
张元训
张元顺 李兴瑞
总理 募施 化钱 布项 首事 魏泮清
李述年
高立福
张大年
李得清
张松年
王祖章
张保年
张兴善
温聚元

归盛居士家,此盖传闻之说,人皆未之 / 张 凤 贺大林 刘正业 □□□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 日
见也。虽备细情 佛面未睹。大有维谷之
势,困之无法,邀 / 请绅士善 言婉说,与
塔院寺助香火银五十金,酬谢 / 梁、盛两
家,书立合同,然后如来到手。 其间唇舌
交错, 道 / 路往返一切费用茶酒酬应约
计二百数十金,全赖十方 / 助施而成也。
详叙实情,俾垂久远是为叙。
计开:
所有出入布施并往返费用各项银钱
粮石数目开列于后:
福盛西助钱 壹拾串文 踏实 秦 昌公助钱
弍千文 安永年助小麦叁斗
同顺玉助钱壹拾串文 解润有助银
弍 两 柳 陈大爷助小麦壹石
晋泰统助钱五串文 张虎威助钱四

千文 温克公助烟土六两 图5 榆林窟第 6 窟前殿门上方象牙佛记事木匾
源盛兴助钱叁串文 赵登鳌助钱叁 (1956 年 8 月)
· 34 ·
四。 ”[13]由此可见,自六朝至隋唐以
来,象牙造像是中国很流行的佛教
艺术品。
无意间从流沙中得到的这尊
稀世珍宝,成为榆林窟的镇窟之宝
和历任住持的权力象征。 清嘉庆十
二年(1807),吴根栋在榆林石窟内
坐化前, 将象牙佛传给掌门弟子;
此后,历代住持(僧人或道士)相传
收藏、供养象牙佛。 同治年间,青海
青头山回民马文禄、陕西西安回民
白彦虎聚众叛乱, 相继攻陷了肃
州、玉门、瓜州等地,战乱殃及榆林
图6 榆林窟第 6 窟前殿门上方记事木匾(2019 年 5 月) 窟。 叛匪绑架了住持道人杨元,逼
其交出象牙佛。 弟子李教宽得到杨
这块清光绪三十一年长方形匾额所书, 记述 元暗示,偷偷携带象牙佛离开榆林窟。匪兵得不到
了稀世珍宝象牙佛在榆林窟的发现与失而复得的 佛像,竟将杨元残害致死。又过了 70 多年,到光绪


曲折经历 , 它也是榆林窟 100 多年的磨难的历 二十九年(1903 ),榆林窟住持道人颜教荣从玉门
史记录。 商人口中得知金塔县塔院寺有一尊象牙佛, 与榆
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林窟的象牙佛非常相似;经多方核实,最后确定就
退守嘉峪关, 嘉峪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沦为荒芜之 是当年李教宽从榆林窟带走的象牙佛。次年冬,颜
地。 地处偏远的榆林窟也同遭厄运,香火断绝,僧 教荣亲自和瓜州乡民王祖英、温国明、张荣等人赴
伽四散,殿宇为流沙坠石掩埋,洞窟成栖禽伏狐之 金塔迎请佛像。几经周折,象牙佛终于重新回到了
所,千年佛界圣宫无人看管。 直到清雍正年间,政 阔别近百年的瓜州榆林窟, 之后一直秘密藏身于
府移民实边,敦煌、瓜州才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 瓜州境内。继杨元之后,在光绪末年至民国十九年
乾隆年间,喇嘛吴根栋(一说道士)云游至此,见洞 间, 榆林窟又有两任道长为保护象牙佛而丧命匪
窟残存,佛像毁坏,决心修复洞窟,遂四处游说,募 祸。民国二十九年(1940 ),象牙佛传到了住持道人
集资金。 吴喇嘛在清除榆林窟东崖洞窟前的积沙 郭元亨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郭元亨任敦煌文物研
时, 偶然间从积沙中发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象牙 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组长;为
佛。据载,刚从沙子中挖出时,其外用黄布包裹,内 了使象牙佛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于 1950 年将珍
裹七层布帛和一层哈达。 该佛像是用象牙从中一 宝象牙佛捐献给安西县 (今瓜州县) 人民政府。
剖为二后雕凿而成,两瓣象牙用铜合页相连,象鼻 1954 年 4 月,象牙佛造像在兰州五泉山公园首次
内侧有钻孔,可以完全扣合并用绳固定。这是古代 展出,引起了考古界、美术界和历史学界的极大关
僧侣随身携带礼拜的小型龛像。 注。 这件出土于榆林窟的稀世珍品后移交至中国
有关象牙造像,古籍文献记载颇多。 如《广弘 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明集》 卷 15 梁武帝象牙诏曰:“大同四年七月,诏
曰……上虞县民李胤之掘地得一牙像,方减二寸,
两边双合,俱成兽形。 ” [11]《南史》卷 78 载:“槃槃
国,梁中大通元年、四年,其王使使奉表累送佛牙
及画塔……丹丹国,中大通三年,其王遣使奉表送

譹 参 见 阎 文 儒 《谈 象 牙 造 像 》,《文 物 参 考 资 料 》1955 年 第
牙象及画塔二躯。 ”[12]又,《法苑珠林》卷 52 引《西
10 期,第 81 — 84 页 ;顾 铁 符 《“象 牙 造 像 ”说 明 》,《文 物 参 考 资 料 》
域志》说:“王玄策至大唐……呈使献物龙珠等。具 1955 年 第 10 期 ,第 80 页 ;李 春 元 《安 西 象 牙 造 像 〈请 回 象 牙 佛 匾
录大真珠八箱, 象牙佛塔一、 舍利宝塔一、 佛印 文纪〉》,《陇右文博》2003 年第 1 期,第 60 — 63 页。

· 35 ·
提供,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摄影师余生吉拍摄,谨此
余 言 表示衷心感谢!

榆林窟的这些道教游人题记, 一方面真实地
记录了道徒及信众在榆林窟修炼、巡礼的活动,体 参考文献:

现了本身所具有的宗教史研究价值; 另一方面也 [1 ] 谢 稚 柳 . 敦 煌 艺 术 叙 录 [M ]. 上 海 : 古 典 文 学 出 版 社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及民国时期瓜州历史之一 1957.
[2 ]张伯元 . 安西榆林窟[M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斑,部分题记内容为史书或方志所阙载,为辑补瓜
[3 ]朱允明 . 甘肃省乡土志稿:三[M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州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无疑具有独特而
第 一 辑 :西 北 稀 见 方 志 文 献 :第 32 卷 . 兰 州 :兰 州 古 籍
珍贵的历史价值。
书店,1990 :504.
总的来说,榆林窟的道教游人题记较为杂乱, [4 ]张伯端 . 金丹四百字[M ]// 正统道藏:第 40 册,台北:艺
若非分门别类系统研究很难寻根觅源。 从巡礼者 文印书馆,1977 :32191.
的来源地域看,除个别书题地名外,大多未题写来 [5 ]常大群 . 混元体:道教精气神整体论的逻辑发展[J ]. 中
自地域;从题记内容来看,主要记述了诵经、朝圣、 国哲学史,2009 (1 ):95-100.

巡礼以及求仙问道、炼丹服药,以求福寿延年、长 [6 ]王 鸿 宾 , 钟 宝 良 , 姚 凤 林 , 等 . 中 华 长 寿 大 典 [M ]. 哈 尔
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 :412.
生不老、得道成仙;若结合榆林窟遗存的匾额、道
[7 ]太 平 经 圣 君 秘 旨 [M ]// 正 统 道 藏 :第 41 册 . 台 北 :艺 文
画以及道教神像等实物载体来看,榆林窟在清代
印书馆,1977 :32848.
以后逐渐演变为佛教、 道教信徒朝拜上香之地,
[8 ]崔 希 范 . 入 药 镜 :上 篇 [M ]// 正 统 道 藏 :第 35 册 . 台 北 :
俨然成为融佛、道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
艺文印书馆,1977 :27808.
丝绸之路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单 [9 ]脱 脱 , 等 . 宋 史 : 卷 7 [ M ]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7 : 136-
向输出,而是一种互动式的双向交流。通过瓜州榆 137.
林窟道教遗存的整理辑补, 我们可以把研究视角 [10 ]脱脱,等 . 宋史:卷 8 [ M ] . 北京:中华书局,1977 :147.
投向丝路已沉寂许久的道教文化, 乃至道教文化 [11 ]释 道 宣 . 广 弘 明 集 :二 [M ]. 缩 印 明 刊 本 . 上 海 :上 海 商

背后的中国传统礼仪、乡土文化和地方民俗。 务印书馆,1936 :212.


[12 ] 李 延 寿 . 南 史 : 第 6 册 [M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1975 :
1958-1959.
附记: 本文初稿承蒙兰州大学刘永明教授阅
[13 ]释 道 世 . 法 苑 珠 林 :四 [M ]. 缩 印 明 万 历 刊 本 . 上 海 :上
审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文中插图由敦煌研究院
海商务印书馆,1936 :630.

· 3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