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2023 年第 6 期 敦煌研究 NO. 6.

2023
(总第 202 期) DUNHUANG RESEARCH TOTAL 202

榆 林 窟 第 39 窟 回 鹘 供 养 人 研 究

陈菊霞 刘宏梅
(上海大学, 上海市 200444)

内容摘要:榆林窟第 39 窟前甬道南北两壁分别绘男女供养人共计 47 身,其中僧尼 5 身、世俗男女供养人 42 身。 本文


通过考察供养人题名和分析供养人的排列规律认为这些供养人都出自同一家族,即安氏家族。 这些安氏是回鹘化了的粟
特人后裔,其中男供养人中最尊贵的一位出任沙州回鹘宰相,是瓜州最高长官,他将女儿嫁给了沙州回鹘可汗。 榆林窟第
39 窟正是以这位回鹘宰相为代表的安氏家族在沙州回鹘王国时期重修的家族窟。
关键词:榆林窟第 39 窟;回鹘供养人;沙州回鹘王国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 (2023 )06-0001-11
DOI:10.13584/j.cnki.issn1000-4106.2023.06.013

A Study on the Uighur Donors of Cave 39 at the Yulin Grottoes

CHEN Juxia LIU Hongmei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

Abstract: There is a total of 47 male and female donor figures painted on the south and north walls of the front corridor of
cave 39 at the Yulin Grottoes, among which 5 can be identified as monks and nuns and 42 are secular people. By examining the
titles of these figures in the inscriptions and matching them with the order of arrangement in the images,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all the donors were from the same family and shared the surname of An. This family descended from Uighur-influenced Sog-
dians, and a notable male donor among them is recorded as having once acted as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Uighur regime in
Shazhou prefecture, which was the highest official position in the Guazhou region. Extant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 an account of
him marrying his daughter to the Uighur Khan of Shazhou. Cave 39 at Yulin was the family cave of the An family, who were fa-
mous throughout the region because of their polit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 in Shazhou; the family renovated the cave during the
Uighur Kingdom period when they held power in the region.
Keywords: cave 39 at Yulin; Uighur donors; Shazhou Uighur Kingdom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

收稿日期:2022-11-1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敦煌石窟图像与洞窟宗教功能研 究 ”(19BZJ015 );“上 海 市 ‘海 洋 考 古 与 文 化 遗 产
的价值阐释及传播’重点创新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时期天山廊道族群流动与中华民族共同
体形成研究”(22AZS002 )
作者简介:陈菊霞(1972 — ),女,甘肃省民乐县人,上海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图像研究。
刘宏梅(1982 — ),女,甘肃省酒泉 市 人 ,上 海 大 学 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 ,敦 煌 研 究 院 馆 员 ,主 要 从 事 敦 煌 石 窟
图像研究。

·1·
第 39 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榆林
窟西崖北端,为前甬道、前室、后甬
道、后室结构的中心柱窟。 关于此窟
的营建年代,有北魏说 [1]① 、唐代说 [2-5]
和宋代说 [6]等。 该窟后来整体重修 。
关 于 这次整体重修的年代, 学界也
存有分歧,有回鹘 [2]220[3]263[6]101-102[7-14]和
西夏 [15-18] 两种说法。 至元代和 清 代,
该窟又进行过局部重修 [2]220。
关 于 第 39 窟 的 整 体 重 修 年 代 , 图1 榆林窟第 39 窟 前甬道南壁 男供养人

我们认可回鹘说,并尝试在前贤的研 采自《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第 10 册·敦煌西夏元》第 11 页图 10

究成果基础上拟对这次进行整体重
修的功德人,即绘制于前甬道南北两
壁的供养人展开全面考察和研究。

一 第 39 窟供养人布局与数量

榆林窟第 39 窟的供养人分布在
前甬道南北两壁, 南壁画男供养人,
北壁画女供养人。 两壁的中部均用卷
草纹横条装饰带将壁面分隔为上下
空间结构,大体以上下两排形式绘制
图2 榆林窟第 39 窟 前甬道北壁 女供养人
供养人。 供养人均为立姿,或持香炉,
采自《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第 10 册·敦煌西夏元》第 13 页图 12
或 拿 花 枝 ,或 双 手 合 十 ,面 向 主 室 礼
佛。因为第 39 窟坐西向东,所以身份和地位高的供 许是年龄小的沙弥尼 ② 。 这三位僧尼之后又有 12
养人以及僧尼都集中在南北两壁的西端和中部。 身女供养人。这样,前甬道北壁共有供养人 26 身,
全体供养人中, 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和第 其中比丘尼和沙弥尼 共 4 身 、 世 俗 女 供 养 人 22
2 身男供养人, 无论是形象特征还是排列方式都 身。 此外,还有 2 身侍女和 3 身未成年人③(图 2)。
十分特殊。画像异常高大,几乎占据了上下两段壁
面。其后的男供养人像按上下两行排列,其中上排 ① 阎 文 儒 先 生 认 为 以 榆 林 窟 第 39 窟 的 凿 洞 格 式

西起第 1 身为比丘,之后为 9 身男供养人;下排共 论,显系北魏初凿,宋初改造。


② 谢 稚 柳 、罗 寄 梅 、张 伯 元 等 几 位 先 生 在 记 录 榆 林
9 身男供养人。 这样, 前甬道南壁共有供养人 21
窟第 39 窟供养人题名时都未将这身形象矮小的沙弥尼计
身,其中比丘 1 身,世俗男供养人 20 身。 此外,还
入供养人。 我们认为这身人物画像既然配有榜题,就应当
有 2 身侍从和 1 身孩童(图 1)。
视作供养人。 但是,在行文中,为了与谢、罗、张三位先生的
前甬道北壁的供养人都按上下两行排列。 上
编号基本保持一致,暂且也不将这位沙弥尼列入供养人序
排西起第 1 身为比丘尼, 之后为 10 身女供养人。 列。
下排西起第 1 身亦为比丘尼; 第 2、3 身供养人上 ③ 因未成年人都没有绘制相应的榜题,所以本文 未
下排列,下方为比丘尼,上方供养人形象略小,或 将他们列入供养人数中。

·2·
el’ ögäsi sangun ögä bilgä bäg qutï-
二 重量级供养人考察 nïng körmiš ätöz-i boärür qutluγ qïvlïγ bol-
maqï bolzun yamu①
从榆林窟第 39 窟前甬道南北两壁这 47 身供 汉译为:
养人的形象来看, 无疑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最 此乃颉于迦斯 (宰相)·相温·于越·毕里
为高大。他的画像几乎占据了上下两段的位置,而 哥·伯克阁下之真影,愿他能得到上天之宠而
[19]
且身后配置持杖的侍从。这身供养人面部浑圆,体 幸福!
态丰健,头戴三叉冠,身穿赭色圆领窄袖大团花长 题记中的“el ’ ögäsi (颉于迦斯)”指回鹘汗国
袍,系软硬两条腰带,上部的软腰带为黑色,正中 最高职官 “宰相、 摄政”,“sangun ögä (相温·于
有长绶带垂下;下部是革带,左右挂着日常生活所 越)”意为“将军(兼)宰相、军机大臣”,“bilgä bäg
用的短刀、解结锥、荷包、火石袋等蹀躞七事 (毕里哥·伯克)”意为“贤明的首领”。 因此松井太
(图 3)。 先生认为这身男供养人虽然不是回鹘王族成员,
这身供养人的左上方有榜题框, 写着半楷书 却也是身居高位的贵族 [19]212-213。 此外,这位男供养
体的回鹘文,松井太先生释读如下: 人头上的三叉冠也显示出他的武官身份 [12]97[20],表
明他是一位回鹘部落首领。
前甬道北壁的世俗女供养人, 上排西起第 2
身无疑最为尊贵(第 1 身为比丘尼)。一方面,她的
供养人画像略显高大, 而且站立在中部的卷草横
条装饰带上,而除了她身后的第 3 身供养人外,其
他世俗供养人都站立在装饰带的上方;另一方面,
她享有与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男供养人一样的
礼遇,身后也配有侍者。
这位女供养人头戴桃形冠, 冠上的装饰已完
全脱落,从留存遗迹看,我们怀疑原本可能是沥粉
推金,后被人剥掉了。冠后垂绸带,长度及地,在腰
部打有花结。 内穿绿色圆领衣, 外着翻领窄袖长
袍。 显然,这身供养人的穿戴是典型的回鹘装。 这
位供养人身后紧跟一位侍女(图 4)。
这位女供养人的右前方有红褐色的榜题框,
上面写有半楷书体的回鹘文, 森安孝夫先生释读
如下 [19]211:
Tngrikän oγšaγu qatun tngrim körki
boärür qutluγ q[ïv]lïγ bo(l)maqï bolzun
汉译为:

图3 榆林窟第 39 窟 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
男供养人 ① 参 见 松 井 太 、荒 川 慎 太 郎 编 《敦 煌 石 窟 多 言 語 資
采自《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第 10 册·敦煌西夏元》 料集成》,東京外国語大学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
第 12 页图 11 所,2017 年 7 月,第 130 页。

·3·
使曹议金的供养人排列
关系。 该窟甬道南壁西起
第 1 身为曹议金供养人
画像,主室东壁门 南 第 1
身和第 2 身为于阗国王
李圣天夫妇供养人画像。
虽然李圣天贵为一国之
君,但作为节度使曹议金
的女婿,他的画像是面向
曹议金供养人画像所在
图4 榆林窟第 39 窟 前甬道北壁上排西起第 2 身 女供养人 的甬道方向站立的。
采自《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第 10 册·敦煌西夏元》第 13 页图 13
既然回鹘宰相是第
此 乃 神 圣 的 斡 忽 沙 忽 可 敦 ( oγšaγu qa- 39 窟最尊贵的供养人,那么,他 的 夫 人 当 在 女 供
tun ) 殿 下 之 肖 像 , 愿 她 能 得 到 上 天 之 宠 而 养人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来看回鹘可敦之后,即
幸 福! 上排西起第 3 身女供养人。 这身女供养人与回鹘
松井太先生指出,“上文中的斡忽沙忽可敦, 可敦一样站立在北壁中部的卷草横条装饰带上,
附有尊称‘神圣(tngrikän)’、‘殿下(tngrim )’。 据此 她的袍衣除了是圆领外, 其款式几乎与可敦的一
可认为,该人物是回鹘王室之一员” [19]211。 我们认 模一样,但头冠却截然不同,是四树凤鸟冠,这是
为,既然 qatun 译为“可敦”,那么她就不仅仅是回 曹氏归义军时期节度使家族女供养人 (除回鹘公
鹘王室之一员,而当是回鹘可汗之妻妾。 因为“回 主、于阗皇后及公主外)及其姻亲女供养人常佩戴
[21]
纥汗国体系内‘可敦’称号为可汗配偶所独享” 。 的礼冠。 这位女供养人的身后也跟随一名侍者。
薛 宗 正 也 说 “可 敦 (katun ),可 汗 之 妻 …… 回 纥 可 这位女供养人的右前方有绿底榜题框, 残存
敦则可兼指妻、妾,非只唯一” [22]。 题记云:“敕受(授)……一心供养” [8]264。 令人遗憾
第 39 窟世俗供养人中最尊贵的二位男女供 的是, 该供养人的封号和姓氏都已漫漶不清,但
养人,一位是回鹘可敦,一位是回鹘宰相。 关于这 “敕受(授)”二字说明,她的封号应是中原王朝所
二者之间的关系,松井太先生提出了两种可能性: 赐封的。从她的画像特征、排列位次以及残存题名
一是这位可敦嫁给了题名为宰相的男供养人;二 来看,她当是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供养人,即回
是这位可敦是题名为宰相的回鹘男供养人的女 鹘宰相之夫人,应该也是回鹘可敦之母亲。
儿,因嫁给 了 回 鹘 王 室 而 成 了 可 敦 [19]211。 我 们 认 既然第 39 窟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供养人
为, 从供养人的形象来看, 第一种可能是不存在 与对面上排西起第 2 身和第 3 身女供养人是一家
的。 因为作为回鹘可汗之妻的可敦的供养人形象 人,那么,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2 身供养人又和他们
远小于任职将军兼宰相的供养人, 这是完全违背 是什么关系呢?
礼仪制度和石窟供养人绘制规律的。并且,回鹘宰 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2 身供养人头戴扇形冠,
相的夫人也不能称为“可敦”。出现这种差异现象, 身穿蓝色圆领窄袖长袍, 袍衣上装饰着花叶团纹
只能证明松井太先生第二种推测的合理性, 即这 图案。其腰带与第 1 身供养人的完全一样,手持圆
位回鹘可敦是这位回鹘宰相的女儿, 她因为嫁给 形香炉。这身供养人的左上方也配置榜题框,但题
回鹘可汗而称为“可敦”。 这一现象使我们联想到 名文字已完全无法识读(图 5)。
了莫高窟第 98 窟于阗国王李圣天和归义军节度 虽然这位供养人的扇形冠表明他的职官要低

·4·
即 前 甬 道 南 壁 上 排 第 2 身 供 养 人 (第 1 身 为 比
丘),他的头冠以及袍衣的颜色、样式及服饰图案
都与西起第 2 身男供养人的完全一致。 这说明二
人的官职级别应相近,但是,两人的供养人形象和
所持供物却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形象小、持花枝供
养,后者形象大、持香炉供养,这又说明前者的地
位较后者低(图 1)。 以上两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只能说明他们的官职级别相近,但辈分不同,前者
应是晚辈,也就是说,二人应属同一家族。
非常庆幸的是, 这位世俗男供养人中的三号
人物的题名保存完整,即“内亲知客大都头安隆加
奴一心供养”①。 “大都头”之官职不见于敦煌藏经
洞出土文献, 应是回鹘时期才出现的职官名称。
“知客”指客司机构中负责接待使者、外出奉使等
事务 [23]。此处的“客”应指回鹘汗国的客司,是回鹘
汗国为处理与周边邻邦交往活动而设置的专门性
外事机构。 “大都头”职官前加“内亲”说明安隆加
奴是回鹘可汗的亲信。
前甬道南壁下排侍从之后的第 2 身男供养人
题名为“□□□ 子安 善 奴” [8]264。 此题名前三字依
据本窟供养人的题写规律,当是“清信弟”三字。值
图5 榆林窟第 39 窟 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2 身 男供养人
得注意的是, 这身男供养人排位靠前, 而且也姓
采自《敦煌石窟全集·服饰画卷》第 213 页图 200
“安”。
[11]217[19]211
于他前面头戴三叉冠的供养人 ,但他异常 前甬道南壁上排西起第 3 身和第 4 身供养人
高大的形象和身后的侍从却都突显出他尊贵的地 都残存部分题名, 张伯元先生的录文没有录出姓
位。我们前面做过分析,他前面的回鹘宰相的供养 氏 [8]263,但周晓萍的博士论文录文和我们在现场考
人形象比对面回鹘可敦的高大, 是因为他是可敦 察时都辨识出这两位供养人题名“清信弟子”后还
的父亲,而这位供养人形象也高于对面的可敦,这 能隐约看到“安”字 [14]182。 现将这两身供养人题名
只能说明他也是可敦的父辈, 应该与回鹘宰相为 转录如下:
弟兄关系。 第 3 身供养人:
以上通过对第 39 窟最重要的 4 身世俗供养
人的考察与分析,我们认为他们属于同一家族。 ① 谢稚柳和罗寄梅先生都将这身供养人题名录作
“□□ 知 □ 都头安隆加奴一心供养”。 然而,这身供养人的
榜题虽然有些漫漶,但至今仍能辨识,相比较而言,张伯元
三 安姓供养人
先生的录文更为准确。 相关内容参见谢稚柳《敦煌艺术叙
录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96 年 ,第 494 页 ;罗 寄 梅 《安 西 榆
虽然第 39 窟前甬道南壁西起的前两身男供 林窟的壁画》,敦煌研究院编《榆林窟研究论文集》(上),上
养人地位尊贵, 但遗憾的是, 榜题都没有留存姓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2011 年 ,第 101 页 ;张 伯 元 《安 西 榆 林 窟 》,
名。我们暂且来看世俗男供养人中的第 3 号人物,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 263 页。

·5·
清信弟子安 □山奴一心供养 排辈的安姓女供养人又见于我们前文所说的上排
第 4 身供养人: 第 11 身女供养人,她名为“安福满”。
清信弟子安……
这两位供养人题名表明他们也属安姓成员。 四 安家窟之推定
我们再来看一组女供养人, 即前甬道北壁上
排第 8 至第 11 身女供养人。这 4 身女供养人的画 第 39 窟的供养人题名漫漶严重,现留存姓氏
像高度基本一致,而且服饰完全相同,均穿蓝色圆 的供养人共有 16 人。 前节我们考察了 10 位安姓
领窄袖长袍的回鹘装。 现将她们残存的题名列表 供养人, 下面我们再对另 6 位非安姓供养人的分
比较(表 1)。 布位置加以考察。
这 6 位非安姓供养人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
表1 榆林窟第 39 窟前甬道北壁上排西起
第一个区域是前甬道南壁上排东端, 均为男供养
第 8 至第 11 身女供养人题名列表
人。 他们的具体位置和题名转录如下④:

位置 题名
第 5 身供养人:
第8身 清信弟子安愿娘一心供养 清信弟子 赵 诸 兆 一心供养
榆林窟第 39 第 7 身供养人:
第9身 清信弟子安 □□ 一心供养
窟前甬道北
清信弟子梁奴子一心供养
第 10 身 清信弟子……
壁上排西起
第 9 身供养人:
第 11 身 故清信弟子安福满一心供养
清信弟子梁 慕 安一心 供养
列表题记表明, 这四身供养人中能识读姓氏 我们注意到, 上列 3 位非安姓男供养人的位
的有三位,竟然都为安姓。这种整齐划一的排列组 置相对集中, 而且与他们相对的正是我们上节所
合以及她们的服饰特征,使我们有理由推测第 10 讨论的前甬道北壁上 排 西 起 第 8 至 第 11 身 的 4
身女供养人也当为安氏。 身安姓女供养人。 如果从敦煌石窟男女供养人的
我们再来看前甬道北壁下排的女供养人,现 排列规律来看, 这几位非安姓男供养人应该是 4
留存姓氏的女供养人只有四身, 现将她们的位置 位安姓女供养人的夫婿及儿子。
和题名列表比较(表 2): 第二个区域是前甬道北壁中部的上下排女供

表2 榆林窟第 39 窟前甬道北壁下排 4 身女供养人


题名列表 ① 表中的供养人题名是我们在现场的 辨 识 ,并 参 考
了 张 伯 元 、谢 稚 柳 、罗 寄 梅 三 位 先 生 的 录 文 。 参 见 张 伯 元
位置 题名 ②
《安 西 榆 林 窟 》,四 川 教 育 出 版 社 ,1995 年 ,第 264 页 ;谢 稚
第4身 清信弟子优婆姨安福 莲 一心供养 柳 《敦 煌 艺 术 叙 录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96 年 ,第 494 页 ;
榆林窟第
第5身 清信弟子张愿…… 罗 寄 梅 《安 西 榆 林 窟 的 壁 画 》,敦 煌 研 究 院 编 《榆 林 窟 研 究
39 窟前甬
论文集》(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年,第 101 页。
道北壁西 第 10 身 清信弟子安福 ③ ……
② 表中的题名是我们的现场辨识,并 参 考 了 张 伯 元

第 11 身 清信弟子安福见一心供养
先生的录文。 参见张伯元《安西榆林窟》,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第 265 页。
前甬道北壁下排共有 12 身世俗女供养人,而
③ 张伯元先生将此字录为“弟”,但 该 字 至 今 仍 能 辨
她们题名中留存姓氏的只有上表所列的 4 位供养 识,应为“福”。
人。 我们注意到,除了第 5 身供养人姓张外,其他 ④ 所列供养人位置和题名均出自张 伯 元 《安 西 榆 林
3 位供养人都姓安,且均以“福”字排辈。 以“福”字 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 263 — 264 页。

·6·
养人,她们的具体位置和题名 ①转录如下: 名中留存姓氏的供养人仅有 4 位, 而其中 3 位都
上排西起第 4 身供养人: 姓安。更值得注意的是,有 4 位安姓女供养人都以
清信弟子石会美一心供养 “福”字排辈。
第 5 身供养人: 此外,供养人行列中,在 1 身男供养人和 3 身
清信弟子大佛奴一心供养 女供养人的前面都各有 1 身未成年人,这也 是 家
第 7 身供养人: 族窟的表象之一。 这些充满活力的孩童或未成年
故清信弟子王 □见 人象征着家族的繁盛和未来。
下排西起第 5 身: 基于以上供养人的排列规律和人物关系的考
清信弟子张愿…… 察与分析,我们判断第 39 窟当为安家窟。 而这位
从上列供养人的位置和题名可看出, 这个区 回鹘宰相正是安家窟的核心人物, 当是该窟的功
域分布的非安姓供养人均为女性, 而与她们相对 德主。
的男供养人中,留存姓氏的仅有 4 位,都为安姓,
他们分别是前甬道南壁上排第 2 身供养人安隆加 五 安家窟的重修年代与历史背景
奴、第 3 身供养人安□山奴、第 4 身供养人安某以
及前甬道南壁下排第 2 身男供养 人 安 善 奴 。 由 重修第 39 窟的安氏家族当是粟特人的后裔。
此, 我们认为这几位非安姓的女供养人当是对面 关于我国安氏的来源,学界认为主要有两个来源:
安姓男供养人之妻。 一是安息王子安世高的后代,二是安国人 [24-25]。 据
通过对 10 位安姓供养人和 6 位非安姓供养 《隋书·西域传》记载,安国正是汉朝时的安息国,
人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的分布位置较为特殊,安 其文云:“安国,汉时安息国也。 王姓昭武氏,与康
姓男供养人与非安姓女供养人、 安姓女供养人与 国王同族。 ” [26]此处所说的“昭武氏”,即《新唐书·
非安姓男供养人形成对应排列关系。 这种对应排 西域传》所记载的昭武“九姓”,文云:“康者……枝
列现象符合家族窟供养人的排列规律,由此,我们 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
判定第 39 窟当为安氏家族窟。 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 [27]安姓作为
为了强化这一判定,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文 昭武九姓之一, 生活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
得出的几点认识: 区,即粟特地区。 所以,昭武九姓人又被称作粟特
一、第 39 窟最尊贵的 4 位世俗供养人,即前 人。 而安国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
甬道南壁西起前 2 身男供养人和前甬道北壁上排 判定这个安氏家族为粟特人后裔, 除了依据
西起第 2 身和第 3 身供养人,属同一家族成员。 其姓氏来源外,还有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前甬道北
二、就世俗男供养人的形象和排位来看,最重 壁上排西起第 4 身女供养人的名字为 “石会美”[8]264。
要的几位供养人能知道姓氏的都为安姓, 如前甬 在前述昭武九姓中便有石姓。 而且这位“石会美”
道南壁上排第 2 身供养人安隆加奴、 第 3 身供养 位于回鹘可敦和回鹘宰相夫人之后,可谓第 39 窟
人安□山奴、 第 4 身供养人安某和前甬道南壁下 第 3 号世俗女供养人, 当是回鹘宰相之弟或是回
排第 2 身男供养人安 善 奴。 另外,我们还推定出 鹘大都头安隆加奴的夫人。 安氏家族与石氏通婚
安隆加奴和西起第 2 身男供养人存在亲属关系, 也说明直至此时粟特人后裔还遗留着昭武九姓间
前者的辈分低于后者。
三、 前甬道北壁上排东端有 4 身像高和服饰
一致的女供养人,她们均为安氏。 ① 所列供养人位置和题名均出自张伯元《安 西 榆 林
四、前甬道北壁下排的世俗供养人,能知道题 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 264 — 265 页。

·7·
通婚的习俗。 书记。” [30]时至 1030 年,瓜沙地区发生了大事。《宋
当然,第 39 窟所有男性世俗供养人都着回鹘 史》记载:“(天圣)八年(1030),瓜州王以千骑降于
装,最尊贵的男供养人头戴三叉冠,多数男供养人 夏” [31]。汤开建和马明达先生对此分析说:“沙州曹
戴扇形冠,两位供养人题名用回鹘文题写,等等, 贤顺很可能被起事的回鹘杀害, 镇守瓜州的曹延
这些现象都说明该窟的供养人已是回鹘化了的粟 惠(贤顺据沙州称敦煌王,其弟延惠镇瓜州亦有可
特人后裔。而且,这个安氏家族能出现回鹘可敦和 能称瓜州王)只好奔降西夏。 从此,沙州回鹘自己
回鹘宰相这样重量级的人物, 他们当是回鹘汗国 的政权正式出现。 ” [32]
的显贵。沙州回鹘时期留存的文献非常稀少,我们 汤、马两位先生的上述分析是精辟的,也得到
尚无法了解这个安氏家族更多的信息。据《宋会要 了学界的认同。 如刘玉权先生说:“公元 1030 年,
辑稿·蕃夷五》记载,康定二年(1041)二月,入宋朝 沙州回鹘人起事,掀起动乱,曹氏政权被瓦解,曹
贡的沙州回鹘使团之“大使”是安谔支。 不知安谔 贤顺本人可能就在这场动乱中被害。 沙州归义军
支是否出自这个安氏家族。 关于唐五代敦煌地区 的历史由此告终。 ” [33]冯培红说:“1030 年,曹贤顺
的安氏,赵倩做过全面研究 [25]7-9,此不赘述。 为沙州回鹘所杀,归义军最终覆亡。 ” [34]等等。
据史书记载,有不少粟特人活跃在回鹘汗国, 1030 年 ,推 翻 归 义 军 政 权 、执 掌 瓜 沙 大 权 的
有些还身居要职,甚至出任宰相。薛宗正说:“北回 主要是瓜沙地区的回鹘势力。 因为自节度使曹元
纥汗国后期的宰相虽仍承袭内、外宰相之名,却未 忠去世后,瓜沙地区就开始出现回鹘化倾向。 其
必真正出身于内外九部, 能干的粟特人亦可出任 实 ,早 在 840 年 ,回 鹘 举 国 西 迁 时 就 有 部 落 迁 居
此位,安允合跃居大相之位似即其例。其中个别宰 瓜沙一带。 如《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
相,历仕数朝,功勋卓著,还授予颉于迦斯(ugasi ) …… 甘 、 凉 、 瓜 、 沙 旧 皆 有 族 帐 , 后 悉 羁 縻 于 西
名号,意为采邑掌权者,亦即辅政大臣之意,权势 夏 。 ” [35]还有西州离乱时逃到敦煌附近的西州回
尤重。 ” [22]30 杨富学先生指出,像《回 鹘 米 副 侯 墓 鹘。 如 P.3272《丁卯年(976)正月廿四日甘州使头
志》《旧唐书》《册府元龟》所记载的米副侯、康赤心 阎物成去时书本》记载:“因为西州离乱,恶弱之人
和安摩诃都是回鹘化的粟特人, 都曾以回鹘使者 极多到来。 ” [36]在曹延禄掌权时期,敦煌地区还形
身份出使唐朝 [28]。 邵明杰也专文考察了粟特人回 成了以回鹘为主的“沙州蕃族”部落 [37]。当 1028 年
鹘化的历程 [29]。 西夏攻灭甘州回鹘后,又有一部分甘州回鹘西窜,
那么,第 39 窟这些回鹘化了的粟特人后裔究 他们与原有瓜沙地区的回鹘部落汇合, 进一步壮
竟归属于哪个回鹘政权? 而这位安姓回鹘宰相又 大了瓜沙地区的回鹘势力 [32]72。
是何时出任宰相的? 1030 年的这次瓜沙地区的回鹘叛乱,一定是
如果要讨论第 39 窟的重修时间和历史背景, 受到了西州回鹘汗国(又称龟兹回鹘汗国)的外援
就无法绕开学界存有争议的西州回鹘与沙州回鹘 和极大支持。因为就在同年十一月,龟兹国和沙州
问题。下文我们想参考和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并 回鹘一起进贡。 如《宋会要辑稿·蕃夷七》记载:天
结合我们自己的理解, 简要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 圣八年(1030)十一月 “十五日,龟兹国遣使李延
的看法。 庆贡玉带……沙州遣使贡玉、 玉版……” [30]9950 而
在曹氏归义军时期,除了慕容归盈外,瓜州的 且次年正月又一起进贡,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记
最高长官都由节度使曹氏家族成员担任, 最后一 载,天圣九年(1031)正月“己未,龟兹国、沙州并遣
位是曹贤惠。 《宋会要辑稿》记载:“大中祥符七年 使贡方物” [38]。 之后还有二次共同朝贡 [39]。 这些事
(1014)四月,以归义军兵马留后曹贤顺为本军节 实反映出西州回鹘与沙州回鹘有着不同一般的关
度使,弟贤惠为检校刑部尚书、知瓜州、归义军掌 系 [40]。

·8·
此外, 瓜沙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也能说明西州 着同一民族相似的地方, 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区
回鹘势力对沙州回鹘的影响。 即 《续资治通鉴长 别,表明两者并非一个政权” [46]。 我们认为这一结
编》载云:景祐三年(1036)“赵元昊…… 私改广庆 论是可信的,也赞同李正宇和杨富学等先生主张的
三年曰大庆元年。 再举兵攻回纥,陷瓜、沙、肃三 沙州回鹘说,即沙州回鹘是独立的回鹘政权[10][39]149-172。
州。 ” [38]2813 这一记载说明西夏于景祐三年(1036)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西州回鹘虽然在沙
打败回鹘并占领瓜沙。然而,很多迹象却表明西夏 州回鹘建国以及后来抗击西夏并维持统治中给予
并没有对瓜沙进行有效的统治。 如史书有景祐四 了极大的声援与支持, 但沙州回鹘并不隶属于西
年(1037)沙州出使宋朝的记载: 州回鹘,或许二者之间采取的是羁縻制度。因为沙
(景祐)四年正月九日,龟兹 国遣使李延 州回鹘持续独立进贡已足够说明它具有极强的独
贵贡花蕊布葛……沙州遣使、副(使)杨骨盖 立性 [47]。此外,《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会要辑稿》
[30]9951
靡是贡玉牛……名马。 还分别提到“沙州镇国王子” [38]1191-1192 和“沙州北亭
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副使翟 可汗王” [30]7768,这都充分说明沙州回鹘是一个独立
[30]9837
延顺入贡。 的政权。 该沙州回鹘政权一直维持到 1067 年(或
值得注意的是, 正月九日的这次朝贡还是与 其前不久)才被西夏所推翻 [39]170-172[41]297。
龟兹回鹘一起的,而且,之后的十余年间也都有朝 由此,我们可将第 39 窟的这次整体重修时间
贡。 据此,李正宇先生说“西夏既破瓜沙却未能继 大体推定在沙州回鹘时期, 即 1030 至 1067 年之
续占据瓜沙,最迟在景祐四年元月,瓜沙地区的主 间。关于第 39 窟前甬道南壁西起第 1 身最尊贵的
宰者已是回 鹘 政 权 ” [39]163。 杨 富 学 先 生 对 此 分 析 男供养人, 刘玉权先生认为他是瓜州地方的回鹘
说,1036 年西夏攻下瓜沙后,并未真正统治敦煌, 首领 [33]301。 松井太先生认为可能是由西州回鹘以
而是让位于回鹘,直到 1068 年以后西夏才直接控 “沙州将军”之名派至沙州的重臣,负责敦煌地区
制了敦煌 [41]。 由此来看,沙州回鹘能起死回生,仅 的统治 [19]213-214。 对比这两种看法,我们认为刘先生
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 他们一定是得到了西州 的看法更符合实情。 因为以这位回鹘宰相为代表
回鹘强有力的支援。 的安氏家族在榆林窟重修大型的家族窟这一实
关于西州回鹘对沙州回鹘的影响, 持西州回 事说明这个安氏家族是长期定居于瓜州的,且离
鹘 说 的 森 安 孝 夫 先 生 已 有 诸 多 论 证 [42-44],此 不 再 榆林窟不远。 笔者曾对曹氏归义军晚期在榆林窟
赘述。如果仅从石窟艺术影响来看,西州回鹘的影 营 建 和 重 修 的 第 20 、33 、34 、35 、36 窟 做 过 考 察 ,
响是非常显著的。如像很多学者所指出的,莫高窟 他们都是距榆林窟不远的悬泉镇或锁阳城的瓜
第 409、148、237 窟和西千佛洞第 16 窟的 回 鹘 王 州州府、军府的军民或当地家族出资营建和重修
和王妃等人的服饰与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 北庭 的 [48-51]。 而这一时期的家族窟,往往都是为了纪念
西大寺等石窟中的回鹘王和王妃的供养人服饰类 家族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家族成员被擢升
同。刘玉权、刘永增等先生也指出敦煌回鹘石窟中 出任显官要职, 或是与最高统治家族缔结婚姻时
的绘制题材、 风格都深受西州回鹘佛教艺术的影 会通过修窟活动来表达庆贺。而且,家族窟会选择
[13-14][33]216-217[45]
响,等等 。 就近营建, 这样可方便家人在窟内择机举办相关
然而, 贾应逸与侯世新先生对莫高窟第 409 的佛事活动。
窟的供养人与高昌回鹘供养人进行比较研究时指 另外,第 39 窟的一些女供养人的头冠和服饰
出 “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莫高窟第 409 窟的回鹘 都是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服饰, 而且此窟供养人除
王及其王妃的供养像与柏孜克里克, 甚至北庭西 个别重要人物外,都用汉字书写榜题,安氏家族的
大寺,即西州回鹘(或称高昌回鹘)的供养人像有 女性以“福”字排辈等,这些明显的汉化倾向说明

·9·
安氏家族应该是长期定居在瓜沙一带的回鹘人。 1996 :493-495.

安氏家族涌现出回鹘宰相和回鹘可敦这样重 [8 ]张伯元 . 安西榆林窟[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量级的人物应是这个家族无上的荣耀, 这也间接 171.

反映出这个家族在沙州回鹘汗国中的重要地位。 [9 ]刘 玉 权 . 关 于 沙 州 回 鹘 洞 窟 的 划 分 [ C ] // 敦 煌 研 究 院 .

1987 年 敦 煌 石 窟 研 究 国 际 讨 论 会 文 集·石 窟 考 古 编 .
关于这位安姓可敦所嫁的沙州回鹘可汗, 由于缺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 :1-29.
失相关信息,我们不能做具体判定。但沙州回鹘最
[10 ]杨富学 . 沙州回鹘及其政权组织——
—沙州回鹘研究之
高首领出现过“沙州镇国王子”和“沙州北亭可汗”
一[C]// 敦煌研究院 . 1990 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
之 记 载 ,据 李 正 宇 先 生 分 析 ,他 们 有 可 能 是 同 一
史地语文编 .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175-200.
人 [39]161, 所以也不排除这位可敦所嫁的是沙州镇
[11 ]谢 静 . 敦 煌 石 窟 中 的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研 究 [M]. 兰
国王子和沙州北亭可汗的可能性。 或许在莫高窟
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207.
第 409、148、237 窟和西千佛洞第 16 窟的 回 鹘 王
[12 ]沈 雁 . 中 国 古 代 北 方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研 究·回 鹘 卷 [M ].
妃供养像中当有这位可敦的画像。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37.
总之,通过考察榆林窟第 39 窟供养人题名和 [13 ]刘 人 铭 . 敦 煌 沙 州 回 鹘 石 窟 图 像 研 究 [D ]. 西 安 :陕 西
排列规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安氏家族成员,且是 师范大学,2019 :9.
回鹘化了的粟特人后裔。 这个安氏家族在瓜沙地 [14 ]周 晓 萍 . 敦 煌 石 窟 回 鹘 佛 教 艺 术 研 究 [D ]. 兰 州 :兰 州
区当拥有极强的族势, 家族成员中不仅有掌控瓜 大学,2021 :180-195.
州的回鹘宰相,还有嫁给沙州回鹘可汗的可敦。在 [15 ]李浴 . 榆林窟佛教艺术内容调查[M]// 敦煌研究院 . 榆

沙州回鹘汗国时期,即 1030— 1067 年间,作为瓜 林窟研究论文集:上.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26.

州最高部落首领的沙州回鹘宰相带领家族成员在 [16 ]史金波 . 西夏皇室与敦煌莫高 窟 刍 议 [M]. 西 夏 学 :第

榆林窟重修了第 39 窟。 4 辑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165-171.


[17 ]汤晓芳 . 对莫高窟 409 窟壁画人物“回鹘国王”的质疑

[J ]. 西夏研究,2018 (3 ):54-61.

[ 18 ]任 怀 晟 . 敦 煌 莫 高 窟 第 409 窟 、237 窟 男 供 养 人 像 思

考[J ]. 敦煌学辑刊,2019 (3 ):91-103.

参考文献: [19 ]松井太,著 . 白玉冬,译 . 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的回

[1 ]阎 文 儒 . 安 西 榆 林 窟 调 查 报 告 [M]// 敦 煌 研 究 院 . 榆 林 鹘 语 题 记 [C ]// 西 域 —中 亚 语 文 学 研 究·2012 年 中 央

窟研究论文集:上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6. 民 族 大 学 主 办 西 域 —中 亚 语 学 术 研 讨 会 文 集 . 上 海 :

[2 ]敦 煌 研 究 院 . 敦 煌 石 窟 内 容 总 录 [M].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12.

社,1996 :220. [20 ]蔡远卓,吕钊 . 回鹘首服社会属性及文化内涵研究[J ].

[3 ]霍熙亮 . 榆林窟、西千佛洞内容总录[M]// 敦煌研 究 院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7 (3 ):352.

中 国 石 窟·安 西 榆 林 窟 .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东 京 :株 式 [21 ]冯景运 .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研究[D ]. 西安:西北大学,

会社平凡社,1997 :263. 2019 :40.


[4 ]敦煌研究院 . 榆林窟艺术[M]. 南京:江 苏 美 术 出 版 社 , [22 ]薛 宗 正 . 北 回 纥 汗 国 的 政 权 组 织 、社 会 经 济 和 宗 教 信

2014 :5. 仰[J ]. 西域研究,1994 (4 ):29.

[5 ]刘 人 铭 . 政 治 的 隐 喻 :榆 林 窟 第 39 窟 主 室 题 材 布 局 内 [23 ]冯培红 . 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


—唐五代藩镇官制个

涵探析[J ]. 西夏学,2021 (2 ):274. 案研究[D ]. 兰州:兰州大学,2004 :97.

[6 ]罗 寄 梅 . 安 西 榆 林 窟 的 壁 画 [M]// 敦 煌 研 究 院 . 榆 林 窟 [24 ]吴玉贵 . 凉州粟特胡人安氏家族研究[M]// 荣新江 . 唐

研究论文集:上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01. 研究:第 3 卷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17.

[7 ] 谢 稚 柳 . 敦 煌 艺 术 叙 录 [M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5 ]赵倩. 唐五代敦煌安氏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9:

· 10 ·
7-9. 研究院 . 1990 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史地语文编 .

[26 ] 魏 徵 ,等 . 隋 书 : 第 83 卷 : 西 域 传 [M]. 北 京 : 中 华 书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159.

局,1973 :1849. [40 ]陆庆夫 . 归义军晚期的回鹘化与 沙 州 回 鹘 政 权 [J ]. 敦

[27 ]欧 阳 修 ,宋 祁 . 新 唐 书 :第 221 卷 :西 域 传 [M]. 北 京 : 煌学辑刊,1998 (1 ):23.

中华书局,1975 :6243. [41 ] 杨 富 学 . 回 鹘 与 敦 煌 [M ]. 兰 州 : 甘 肃 教 育 出 版 社 ,

[28 ]杨 富 学 . 大 唐 西 市 博 物 馆 藏 《回 鹘 米 副 侯 墓 志 》考 释 2013 :272-299.


[J ]. 民族研究,2015 (2 ):83-84. [42 ]森 安 孝 夫 , 著 . 高 然 ,译 . 回 鹘 与 敦 煌 [J ]. 西 北 史 地 ,

[ 29 ] 邵 明 杰 . 论 入 华 粟 特 人 流 向 的 完 整 线 索 及 最 终 归 1984 (1 ).
—基 于 粟 特 人 “回 鹘 化 ”所 作 的 考 察 [J ]. 青 海 民
宿—— [43 ]森安孝夫 . 沙州ウイグル集团 と 西 ウ イ グ ル 王 国 [M]

族研究,2010 (1 ):116-123. // 内 陆 ア ジ ア 史 研 究 :第 15 号 . 东 京 :中 央 ユ ー ラ シ
[30 ] 徐 松 ,辑 . 宋 会 要 辑 稿 : 第 198 册 [M]. 北 京 : 中 华 书 ァ学研究会,2000 :21-36.

局,1957 :7768. [44 ]森 安 孝 夫 . 2006 年 度 モ ン グ ル 宁 夏 陕 西 甘 肃 调 查 行

[31 ]脱 脱 ,等 . 宋 史 :第 485 卷 :外 国 一 :夏 国 传 上 [M]. 北 动记录 [M]. 森安孝夫 . ソグドからウイグ ル . 东 京 :

京:中华书局,1977 :13992. 汲古书院,2011 :527-529.

[32 ]汤 开 建 ,马 明 达 . 对 五 代 宋 初 河 西 若 干 民 族 问 题 的 探 [45 ]刘永增 . 敦煌“西夏石窟”的年代问 题 [J ]. 故 宫 博 物 院

讨[J ]. 敦煌学辑刊,1983 (4 ):72. 院刊,2020 (3 ):4-14.

[33 ]刘玉权 . 沙州回鹘石窟艺术[M]// 敦煌研究院 . 中国石 [46 ]贾 应 逸 ,侯 世 新 . 莫 高 窟 第 409 窟 与 高 昌 回 鹘 供 养 人

窟·安西榆林窟 . 北京:文物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平 像比较研究[M]// 新疆佛教壁画的历史学研究 . 北京:

凡社,1997 :21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45-446.

[34 ]冯培红 . 敦煌的归义军时代[M]. 兰 州 :甘 肃 教 育 出 版 [47 ]刘 人 铭 . 敦 煌 石 窟 回 鹘 王 像 身 份 属 性 再 思 考 [D ]. 西

社,2013 :453. 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21.

[35 ]洪皓 . 松漠纪闻[M]. 翟立伟,标注 . 长 春 :吉 林 文 史 出 [48 ]陈 菊 霞 . 榆 林 窟 第 20 窟 是 一 水 陆 道 场 [M]// 唐 研 究 :

版社,1986 :15. 第 20 卷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6 ]唐耕耦,陆宏基 .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4 辑 [49 ]陈 菊 霞 . 榆 林 窟 第 35 窟 营 建 年 代 与 功 德 主 辨 析 [J ].

[M].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411. 敦煌研究,2016 (3 ).

[37 ]杜 海 . 敦 煌 曹 氏 归 义 军 史 研 究 [D ]. 兰 州 :兰 州 大 学 , [50 ]陈 菊 霞 . 悬 泉 镇 与 榆 林 窟 [M]// 丝 路 文 明 :第 2 辑 . 上

2015 :158.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38 ]李焘 . 续资治通鉴长编:第 110 卷 :仁 宗 [M]. 北 京 :中 [51 ]陈菊霞 . 李珊娜 . 榆林窟第 33 窟营建年代与功德人辨

华书局,1992 :2552. 析[J ]. 敦煌研究,2021 (1 ).

[39 ]李 正 宇 . 悄 然 湮 没 的 王 国 —沙
—— 州 回 鹘 国 [M]// 敦 煌

· 1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