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5題

下文節錄自《始得西山宴遊記》。以下哪一項最能概括
整段文字的特色?(2分)
• 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
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
,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36
第5題:考生表現
• 表現欠佳。
• 大部分考生對引文文字特色的理解較為模糊。
• 不少考生選了C (對仗工整合度),可能是忽略了題目
的關鍵用語「概括整段文字的特色」,且引文中有對
仗的句子而錯選了,亦是審題不周之故。

A. 音韻鏗鏘洪亮 (19.4%)

B. 文氣磅礡恢宏 (21.2%)

C. 對仗工整合度 (29.5%)

*D. 駢散交錯有致 (29.6%)


37
第6題

就《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所述,作者在西山之
巔所見的景物有何特別之處?試以自己的文句指
出一項。(2分)為什麼有關景物可使他從「恆惴
慄」的心情中釋放出來?試略加說明。(3分)

(i) 景物特別之處:渺小/ 四周景物渾然一體/


浩翰無邊

38
第6(i)題:考生表現

• 平均得分:46%
• 表現一般。
• 部分考生審題不周,未能區別西山和從西山所
見景物之分別,而誤以西山之特立作答;
• 部分對文本不熟悉,答案含糊浮泛,如有考生
答「所有事物皆在衽席之下」或「一切看起來
無窮無盡」;
• 也有部分只指出所見景物,卻未能概括其特別
之處,因而失分。
39
第6(ii)題:考生表現
• 平均得分:14%
• 表現差劣。
• 考生須就西山所見景物之特點,說明為什麼作者可以從
「恆惴慄」的心情中釋放出來。故此,作答的關鍵是依據
景物之特點闡述覺悟的原因。
• 惟大部分考生卻只答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或「不
與培塿爲類」,卻沒有說明為什麼看見這些景物而有所覺
悟,答非所問。(答案只是描述個人的心境如何)
• 只有小部分考生能指出作者因見群山之渺小而感悟自然之
宏大,明白個體得失之微不足道而釋懷;或從四望如一、
浩瀚無邊的景象而感受天地一體,物我兩忘境界,故能從
惴慄的心情中釋放出來。
40
第6題

建議:
• 不宜先入為主,主觀地答熟記的內容。
• 小心審題,細閱題幹,分析考題所問。
 為什麼?
 是什麼?
• 因果關係要合乎邏輯:
景物渺小→個體渺小,得失榮辱不足掛齒
景物渾然一體→萬物齊一,何來得失榮辱之分
41
甲部總結

• 鼓勵學生認真研習指定篇章;
• 積學儲寶、鞏固文言基礎知識;
• 理解篇章中的傳統文化思想;
• 跨篇比較、刺激思考、融會貫通;
• 遷移所學,觸類旁通,理解課外文言篇章。

42
十二篇文言經典:文化精神須融會貫通

儒家 仁者、君子
進德修業 安身立命 義利之辨
論仁、論孝、論君子   
魚我所欲也  
勸學(節錄)  
師說  
出師表 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 
岳陽樓記  
登樓  
43
十二篇文言經典:文化精神須融會貫通

道家 真人
精神自由 物我兩忘 安身立命

逍遙遊(節錄)   

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