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案例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调查特定的个案来探究一个问题或

现象。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学科,包括商业、医学、社会科学等。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帮助
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案例研究可以提供深入的细节和背景信息。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可
以更全面地收集数据,包括个人经历、观点和行为。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其次,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通过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个案,
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之前未被注意到的问题或现象。这些发现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
供新的方向。
此外,案例研究可以提供实践经验。通过研究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这对于学习和发展个人能力也有很大
的帮助。
为了做好一份优秀的案例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您觉得自己无法
完成这项任务,不妨考虑寻求帮助。在HelpWriting.net,我们提供专业的案例研究写作服
务。我们的作家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您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案
例研究。请访问我们的网站了解更多信息,并在需要时随时联系我们。
进行案例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复杂的现实生活,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您需要帮助完成一份
优秀的案例研究,请不要犹豫,联系HelpWriting.net。我们期待能为您提供帮助!
四、数据收集创新:到“实地”去 我国管理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方法不规范(
张丽华,2005)。 徐淑英认为通过案例归纳管理理论要:“ 有一个审慎的抽样计划、恰当
的数据收集程序、严格的数据分析和概括”。 汪寿阳院士、黄海军教授批评国内管理
学院至少1/2 博导“不懂得科学地做规范的研究”(2009)。即指研究的不规范和缺少有效
的工具支持。 2008年开始我和香港浸会大学市场学系及陈洁光教授主持的“华人案例
研究中心” 展开系列合作研究,研习规范化的案例研究方法——开展田野调查。 差别
复制/ 理论复现:就原因而论。由于关键的原因(可预知的原因)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 4
. 存在问题之四:不重视计量的识别与推断。识别与推断是检验假说的关键。这种不重
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没有提及与非实验数据和误差项相关的问题,也
就是文中所呈现的计量分析基本属于自说自话,缺乏从众多方案或解释中进行“
挑选”的可能,识别和推断都是在研究设计框架下对潜在可能性方案的排除。其中,没
有考虑或处理内生性等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机制无法得以清晰和干净的识别,即
试图检验的“机制”仍是模糊的或模棱两可的。二是,计量的识别与推断仅是依赖于统
计估计结果。识别与推断还依赖于包括与理论对话和与已有文献的相关讨论,很多
时候,缺乏这样的讨论,识别与推断就显得很单薄。 5. 存在问题之五:缺乏稳健性检
验。一些研究者常常是报告完了估计结果,就草草收场了,对基准回归之外损害“可
接受假说” 的潜在威胁基本上没有考虑。稳健性检验体现的是证伪的理念,尝试在新
的情境下,调换方法和素材等手段来检视。目前,一些好的期刊都要求必须提供稳健
性检验;专业审稿人也认为,稳健性检验是专业研究能力的体现。 若写非学术型研究
报告,建议使用叙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描述研究事件。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 微信
配图 © 2024 SlideServe.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大尺寸 第一种方法:选定一些类别或维度,
寻找组内相似点和组间不同点(构建2*2) [12] 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
方法[J].管理评论,2004,7(2):100-105. 队列研究:可为前瞻性,也可为回顾性,由因
及果,如研究吸烟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按是否吸烟分组,前瞻性队列表明因素
预示结局发生,回顾性队列得出结论是相关性,通常应用多因素分析;征得客户
同意。市场案例研究是描述企业和客户间的一个成功故事。最理想的情况是,客户近
来和企业有来往,乐于提供积极信息。尽量选择一位最贴近目标读者的客户。[4] 如果
一方已经感知到对方对自己的信任,而自己并没有信任对方的时候,很可能会对对
方实施欺骗,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信任关系的对称,必须要双方自发觉得对方好才行。
刚结束一个个案研究的项目,并针对该项目的研究报告撰写了一篇论文。撰写过程
中发现,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根本就是两个思路,因此报告中的很多内容无法移
植到论文中来。由于在论文的研究方法里加上了“个案研究”,因此想借此机会系统了
解 case study 的基本路径。由是找到了... (展开) ·本书从研究规划的角度,将案例研究
分为6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研究计划、研究设计、研究准备、材料收集、研究分析和报
告分享。 (2)研究者的主张是什么?研究者的主张引导研究进行的线索。它可以来自现
存的理论或假设。无论是建立新的理论还是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主张的提出都
是必不可少。 需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也很重要,你可以考虑使用与客户相适应的配色
方案,或者你自己网站色调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色彩。 最不可能案例(Least-likely case):
最严苛的条件,证实现有理论。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19],
因而有必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也即从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中提炼自变量与因变
量及其因果关系。此外,发现问题是做学问的起点[20],也是所有研究者选择任何一
种案例研究范式的必经步骤。 (1)编制编码表。与文献计量范式不同,文献荟萃分析范
式主要经由各种网络( 如百度、谷歌学术等) 或实体店(如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
渠道搜集各类质性资料( 也包括以数字为呈现形式的量化资料) ,将这些资料分类汇总
并交由主要研究者组织的研究团队(一般由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3人及以上研究者
组成) 单独编码,汇总并对比不同研究者的编码表,找出其差异及原因,反馈给研究者
修改,待不同研究者编码结果的相似性达到70%及以上时再形成统一的编码表。值得
注意的是,之所以通过多人编码,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个人编码的主观随意性。
这样的一对一配对比较可以促使研究者去寻找案例之间的细微的相似之处和不同
之处。通过在相似的案例中寻找差异,进行并列比较,有助于打破一些固化的或者过
于简单的思维框架Eg:Bourgeois & Eisenhardt (1988) 发现了各个公司CEO权力的差异决
定了研究者对企业的最初印象,后来在进行配对比较的时候发现决策过程的速度也
非常重要。 (1)模式匹配: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模式和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模式
匹配。找出各种竞争性解释,不断对模式进行对比。如果模式相互之间达成一致,案
例研究结论在内在效度上更理想(Yin,p124)。 在方案中至少应阐明研究人群是什么样
的人群,规定研究人群的纳入/入选和排除标准。在简单的方案中也应提及研究人群、
抽样范围、样本。阐明抽样范围即可以说明抽样的代表性。在课题结果汇报时,还应
提及具体的研究对象或失访人数。
Yin博士的“案例研究两部曲”是案例研究方法的两部奠基之作,作者先后取得了麻省
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位,并创办了COSMOS调查公司。其中,《案例研究:设计与方
法》自1984年出版以来已经推出四个版本(三个版次加一次修订),重印高达40余次,在案
例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因此,作者在2003年第三版中的序言中写道,本书的与众不同
之一就在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本研究选用的文献是2003年第三版的中译本。另外一部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是《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的延续,作者称其为前者的姊妹
篇,该书首版于1993年,本研究选用的文献是2003年该书推出的第二版的中译本。Yin博
士在其“案例研究两部曲”之前就已经对案例研究方法展开了重点研究,一篇经典文献
是1981年刊登在《管理学会评论》上的“The casestudy crisis:some answers,该文献是1979
年Miles在AMR上发表的“Qualitative dataas an attractive nuisance:the problem of analysis”的对
应论文,Yin博士的回答解释了Miles对案例研究的误解。另外一对经典文献是刊登在《
管理科学季刊》上的两篇对应论文,第一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Eisenhardt教授在1989年发
表的“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该文献标志着案例研究一般步骤的
形成,Dyer等1991年发表的“Better stories,not better constructs,to generate better Theory:a
rejoinder to Eisenhardt”对Eisenhardt 的研究做进一步的补充,提出了要想真正发挥案例研
究方法的优势还是要回归案例本身品质的观点。表1为GoogleScholar(2009年10月26日)显
示的上述文献目前已被引用次数的汇总表。 案例分析论文应该怎么写呢?其实
案例分析论文的写法比较简单,按照案例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来写即可:
(2)对案例中某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作适当的引申与探讨,但所作的引申与探讨必
须与正文相关,不能脱离案例正文中的内容。3. 存在问题之三:没有诊断性检验,或有
但没有认真交代检验思路及其检验结果。诊断性检验的目的是“证明”计量模型及计
量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它是技术保证,甚至可以说是计量分析的准生证,至
少应从数据和统计的角度来讲一下所使用的计量模型是否合适。显然,缺少这一
部分,至少从统计角度来讲,后续的计量分析及其结论是不可信的。首先是案例
分析,目的是为了转化潜在客户。你不需要选择任何项目。应针对的是可能从你合作
中受益的客户。咱们一步步来吧。参考资料:国泰安实证研究系列丛书:《实证研究指
南》,第九章:实证研究方法。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ID:gtadata ) Suddaby, R. (2006)
Fromtheeditors: 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3] 黄振辉.多案
例与单案例研究的差异与近路安排[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2):184-188. (3)应用
的前后顺序。由于二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在做文献综述时已经搜集到大量有
关案例研究的二手数据。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选用非实证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一般
先于选用实证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与此同时,质性研究资料来源较广、数量较多、
呈现形式多样,而定量研究资料搜集渠道单一、难以搜集。因此,选用定性倾向的研
究范式往往先于选用定量倾向的研究范式;进而,由于混合研究范式建立在两种及以
上研究范式的基础之上。因此,选用以属性与资料搜集方式划分得到4种范式中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范式,是选用混合研究范式的前提。然而,选用定性倾向或定量倾向、
非实证倾向或实证倾向案例研究范式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单向的,也不是不可重复或
不可跳跃的,在此只以一般情况下案例研究的难易性为依据提出研究思路。作者简
介 许多学者之所以选用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他们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很容易实施。站
在能力的角度,案例研究方法并非“ 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可以认同
Miles的观点,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看似容易但实际上要求很高的方法,并不像很多人误
以为自己拥有从事案例工作的足够技能,因为资料的收集和调研等环节可能困难
重重,如果无法胜任,案例研究反倒成了“陷阱”。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智慧、情
绪、自尊心的苛求程度远比其他研究方法要高,具体而言,需要具备五项基本素质:能
够提出好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解释; 能够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具备灵活性,遇到新问题
能化问题为机会; 能够牢牢抓住研究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限定研究的范围; 不
应心存偏见,能够排除一切先入之见或既定看法。仍需强调的是,是否选用案例研究方
法并非根据其难易程度,并非是因为简单而选择或者因为困难而放弃某一种方法,惟
一的标准仍然是方法的适用性。(1)注意案例研究的程序性、规范性与严谨性。自然科
学之所以被称为一门科学,在于其研究得到的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可通过相同的研究
步骤得出相同研究结果。与之不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影响因素不可控,也未形
成统一且固定的研究步骤。在影响因素不可控且研究步骤不统一的情况下,就更需
要严格按照已有的、相对规范的研究步骤进行,以提升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就案
例研究而言,是否践行了科学研究步骤、研究是否规范与严谨,是评判案例研究质量
的3项主要指标。也即,是否根据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需要,严格选用以
上提出的5种范式并按照每种范式的12个步骤进行研究。 进行访谈。根据案例研究的
持续时间,每隔一周或一两个月进行一次访谈。访谈中先问上一节已准备的问题,然
后围绕主题继续深入。[2] 与以上两种非实证案例研究范式不同,从这种范式开始,将
通过“进入现场”搜集研究数据。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主要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方式
搜集研究资料,这种资料以文字为主,然后通过不同研究者的“ 结构化”编码与分析得
出新理论。其研究步骤包括:①提出问题;②文献综述;③明确研究目的。其研究目的
也可能是建构、验证或发展理论,但由于所从事的研究较新,或是为了避免研究者的
主观限定,研究者往往将其研究目的定位于建构新理论或发展理论(特别是建构新理
论);④推测相关构念;⑤根据具体情况预设或不预设理论与假设;⑥确定案例总体并
进行理论抽样。但是,与非实证案例研究范式不同,这一范式的研究对象为需要实地
调查的某一特定地域的人、事或物;⑦研究设计。进行案例研究设计,内容包括确定
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准备访谈提纲(宜采用半开放式访谈)、配备观察与访谈工
具(包括照像机或录音笔等)、安排调查人员、联系被访谈者等;⑧进入现场。与非实证
案例研究范式不同,这一范式依靠研究者的实地观察与访谈搜集资料,其所搜集的
资料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质性资料;⑨数据编码与分析。召集不同研究者对所搜集的
各种资料进行结构化编码与分析;与预设理论或不预设理论与假设相对应,通过寻找
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以便在检验预设理论与假设基础上形成新理
论;文献对比;结束研究。这一范式即艾森哈特、殷等[6]广泛支持的范式,其已成为当
前案例研究的主流。 (1)案例正文的叙述,要做到全面、周密、客观,避免加人作者
的主观分析评价。同时,还要注重情节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我们首先看Yin关于案例
研究的定义。Yin从研究范围和技术层面两个角度对于案例研究进行界定。从研究范
围角度,Yin指出案例研究遵从实证主义的研究路数,其背后的假定是“相信事件的前
后联系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案例研究设计多个
方面,包括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研究思路。 2、实地
研究与原始数据收集渠道创新 “田野”(field)的原意是“一块有宝可挖的野外之地”。人类
学的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开创了一种有别于书斋
式的研究思路。用在管理学中成为管理学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基于自然主义,考察
自然情境下的行为及其意义。 人类学“实地研究”有助于管理学研究方法正本清源
(2011)。管理问题“人类学分析”的优势:注重“真实性” 与情境; 逐项复制/本义复现:就
结果而论。出现相似的结果,是因为某些特定的条件是相同的。[9] CAMPBELL D
T.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case study[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1975,8(2):178-193.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案例研究的数
据来源包括五种: ①文件。②档案纪录,跟个案研究的其它信息来源连结,然而跟文件
证据不同,这些档案纪录的有用性将会因不同的案例研究而有所差异。。③访谈,访
谈可以采数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采用开放式的进行方式。第二种类型的访谈
是焦点式的访谈,一种在一段短时间中访谈一位回答者的方式。第三种类型是延伸至
正式的问卷调查,限定于更为结构化的问题。④直接观察,研究者实地拜访个案研究
的场所。⑤参与观察,此时研究者不只是一位被动的观察者,真正参与正在研究的事
件之中。⑥实体的人造物,实体的或是文化的人造物是最后一种证据来源。 (2)参与
循环式案例研究流程创新 实地研究(Eisenhardt,1989):对现象(收集的资料)的总结和
归纳来构建理论。这是属于归纳法的思路。 罗伯特·F.墨菲概括田野步骤:一是开始田
野工作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二是语言学习;三是参与性观察;四是采访;五是以复杂的
眼光看待田野;六是解释。 不同时代、不同人类学家在具体的步骤和做法上可能会有
差异。支配这些方法背后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进行参与性观察的过程,是收集资料和
解释资料的过程。 banner配图
原因分析:计量分析有种层层剥笋的感觉,揭示和解释都是试图从数据和经验角度来
验证假说,其中的第一部分是将所预想的机制识别出来,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依靠统
计与计量分析技术,第二部分是基于估计结果进行推断,这一部分更多地依靠理论
探讨。这一部分做不出来应有的味道,原因有二:一是对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不
过关,因此对识别与推断的障碍和拦路虎认识不足,在工具箱里也缺乏相应的破解
手段。二是对与估计结果相关的理论与文献掌握不够,从而导致展开不了必要有力
的探讨。 案例的层级维度分为两类:整体性(单层次分析)和嵌入性(多层次分析)。一个
案例研究可能包含一个以上的分析单位,当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层级的分析单位进行
研究时,就会出现一个研究中同时并存多个分析单位的现象,对亚单位( 次级分析单位)
的研究就称为嵌入性案例研究,以揭示案例的整体属性为目的不进行次级单位分析
的案例为整体性案例研究。 (6)研究案例数量的选择( 单个还是多个) 。 在以下情况下可
以采用单个案例研究: ①成熟理论的关键性案例; ②极端或是独特的案例;③揭露式案
例。 现有案例研究的主流是定性-实证研究范式。这一范式源于1984年芝加哥大学社会
学院的生活史研究及生活环境调查,其主张研究者要“进入现场” ,并通过多种途径搜
集多类数据,以便丰富地描述某种现象的具体表现[6]。这一方法常常因“进入现场”搜
集各种以文字为主的质性资料(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 而被归入“定性研究法”,但也
因此被抨击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7,8],研究结果难以检验及“概推”[9]。然而,这种狭
义的案例研究概念(聚焦于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 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许多
争议,难以使人们看到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它不仅忽视了近年来日益兴起的
混合研究法[10],也忽视了以搜集二手资料为主的文献荟萃分析法[11]等。近年来,混
合研究法充斥着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二分法。正如塔沙克里在《混合方法 论:定性方
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一书中所主张,可以在不同研究阶段单一使用或多元并用定性
或定量混合研究模型[10]。在案例研究领域,混合研究思路也使案例研究法产生了诸
多改变,如有研究在“案例研究”的概念界定中主张以“典型案例”为中心[12];另有研究
将典型案例视为“样本”,认为多案例研究是重复的准实验[13];还有研究将问卷调查技
术引入案例研究中,将其称之为“案例调查技术”[14];还有研究根据研究阶段不同,将
案例研究划分为理论建构模式、理论确证模式、混合模式3种[15],主张重构案例研究
法的属性、类型及研究设计,将文献荟萃分析、案例调查技术等纳入案例研究法等
[16]。然而,新近研究并未系统梳理这些案例研究范式,也未找出其根源,更不可能告
诉案例研究者如何选用研究范式。本文系统梳理已有文献发现,正是案例研究法属
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与资料搜集方式(实证与非实证)引致了这些新思路,它们也
因此成为划分案例研究范式的主要依据。本研究以方法论属性与资料搜集方式为
依据,探讨案例研究范式,以及结合案例研究者的限制性因素、研究结果评价与反
馈等,以此探讨案例研究选择过程。 案例研究者在选择案例研究范式时面临着各种
限制性因素,其不可能选择“最优”研究范式,也不可能选择最简单的研究范式敷衍
了事,而是需要在综合考虑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选用适合自身的科学研究
范式。因此,可从案例研究者出发,建构选择案例研究范式的分析性框架(匹配案例研
究范式与研究者的限制性因素)。这一分析性框架可分解为以下步骤:①从案例研究“
行动者”(即案例研究者)出发;②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具体包括:首先,根据研究者
背景进行选择。研究者能力决定其选用何种案例研究范式。例如,数理思维逻辑较强
且擅长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者,应该选用文献计量范式与问卷调查范式,思维缜密但
又不擅长统计软件者,可选用观察与访谈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式,案例研究资深人
士应选用多种范式进行研究,以得出具有信度与效度的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大多数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掌握的数理知识及统计软件参差不齐,某些人文社会科学
现象或人文社会科学问题也难以选用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因此,选用
定性倾向的观察与访谈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式更为适合。这在一般案例研究实践
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对初涉者而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定性倾向的案例研
究范式看似容易,但要保证其研究信度与效度却比选择定量倾向的研究范式更难,
因其理论功底要求较高,而业界又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研究步骤与研究规则,而只
能依靠案例研究者所做的大量工作来评判其科学性。其次,根据研究者的支持性资
源选择。研究者应根据研究时限、科研经费、科研团队与人际关系来选择案例研究
范式。对于有资金支持、时限较长、拥有科研团队与较强的人际关系者,可选用扎根
观察与访谈范式、问卷调查范式与混合研究范式从事研究。反之,则选用其它范式。
再次,根据研究目选择。如果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研究,那么应该选用文献计量范式、
文献荟萃分析范式、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如果旨在通过新案例检验
已有理论,或者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检验已有理论,那么应该选用问卷调查范式或混
合研究范式。然后,根据研究范式的优劣进行选择。根据研究者背景及其有限资源进
行选择,研究者很有可能选择“次优”案例研究范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者不能
选取更好的案例研究范式,因为案例研究者选择案例研究范式是一个不断改进的
过程。研究者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可以找到较优的案例研究范式,以充分利用案例
研究者资源来提高案例研究效率。与其它范式相比,多番论证的混合研究范式具有
信度与效度,因其真正实现了米尔斯[25]提出的在同一时间或在不同时间应用多种资
料得出研究结果的思路,也真正做到了殷[6]提出的通过三角证据得出研究结果的
主张。最后,根据其它限制性因素进行选择。为了弥补不同范式在信度与效度以及研
究结果“概推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选择以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为主、定性倾
向案例研究范式为辅的研究思路。为弥补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在建构理论方面的
不足,应该在之前就选用定性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由于所研究的是某些比较敏感
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也可采取以非实证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混合研究范式;③
研究结果评价与反馈。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及其研究结果是否为“较优”,还需要通
过评价环节来评判,也需要通过反馈环节来改进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在此,可选
用殷提出的效度与信度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构念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与信
度等。“构念效度” 体现在搜集三角证据及其核实方面,内在效度体现在理论与选用案
例研究范式匹配方面,外在效度体现在研究设计与研究成果“概推性”方面,信度体现
在研究资料搜集方面[6]。其中,案例研究范式与研究者限制性因素匹配过程是案例
研究者选择案例研究范式的核心环节,其决定着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质量,见图2。 案
例研究质量不能由研究者主观意愿决定,也不能由研究过程复杂性决定,其需要在
研究过程中秉持科学的研究原则或研究程序。当前,案例研究领域既充斥着各种复
杂的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 将复杂的数理公式和统计软件不假思索地“搬套”于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之中),也充斥着各种简单的定性倾向案例研究范式( 对网上数据进行
粗浅的理论分析) 。 “搬套”定量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难以提出新理论,而简单选用定
量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则难以保证案例研究信度与效度。因此,本文认为,为了保证
案例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案例研究需注意以下3个方面: 列出四五个需要回答的
重点问题。参考其他人关于这些重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逐项复制/本义复现:
就结果而论。出现相似的结果,是因为某些特定的条件是相同的。每一种研究方法都
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性,Yin认为以下三个条件将决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类型:第
一,研究问题的类型; 第二,研究者对行事的控制程度; 第三,研究对时下事件的聚焦程
度。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如表2所示,每种方法都可以进行“是什么”(What)的探索性问
题研究,而“ 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 的问题更多的属于解释性(或称因果性)问题,
这类问题更可能采用实验法、历史分析法或案例研究法,如果这类问题同时又是当前
发生的并且可控程度不高,就可以选用案例研究法。例如要研究现阶段企业为什么要
转型以及怎么样使企业成功转型的问题时,就可以选用案例研究方法。需要说明
的是,内在效度只与解释性(或因果性) 案例研究有关。解释性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判断
事件A是否会导致事件B。如果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事件C导致了事件B,但研究者错误
地得出了事件A导致事件B的结论,那么该研究就在内部效度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
要关注其他看似有说服力的竞争性解释,通过比较要确保自己最终给予的解释是更
加合理的。 图1中循环的上半部分是逻辑的方法,即通过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实现理论
化的过程;图1中循环的下班部分是实证的方法,即在研究方法的帮助下从事研究的
过程。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自2001年3月19日成思危先生在香港浸会大
学做了题为《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的报告以来,案例研
究在我国管理学的应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同Dyer的观点,好的案例研究方
法再配上好的案例故事就会产生更加有价值的案例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为中国管理学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而优秀的素材,管理学的研究者也应当把握好
这个机遇,促进企业实践与案例研究的和谐发展。(版权归作者及来源所有) Putnam,
Robert D. (2015). 使民主运转起来 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政治学
系列).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海韩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东
方路3539号2号楼3楼 | 电话:021-3617 0220(09:00-18:00)如网民接到962110电话,请立即
接听。 (3)时序分析:探讨一定时间内各种事件之间的联系(Yin,p131)内在逻辑:把数
据资料的趋势和以下三个趋势进行对比: Lichterman, P., & Reed, I. A. (2015). Theory and
Contrastive Explanation in Ethnography. 队列研究:可为前瞻性,也可为回顾性,由因及果,
如研究吸烟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按是否吸烟分组,前瞻性队列表明因素预示
结局发生,回顾性队列得出结论是相关性,通常应用多因素分析; 内在效度:内在效
度指的是从纷乱的假象里找出因果联系,证明某一特定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结果。
内在效度仅仅适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不能用于描述性和探索性案例
研究。提升内在效度的方法包括模式匹配、建构解释、提出竞争解释、使用逻辑模型。
回顾性案例研究也要遵循这一步骤。有些情况下,再次公开过去研究的结果会对当
时的参与者产生伤害。 加入图片。使用照片或其他图片,让研究报告更吸引人。一个
策略是向客户征求照片。客户的微笑能让报告增色不少,显得更可信。[11] 一、创新的
缘起:一个由馒头引发的“学”案 • (一)旧话新提:方法是大学生科研创新的阶梯 • 大学
教育的价值。 • “大学之道”(中国: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 “受教育”和技术训练不同(
哈佛:公平高效精英筛选机制); • 精准自如表达思想、清晰思考问题、严密地分析问
题、富有道德感。 •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的人才模式广受关注(表)。• 困扰
大学生科研创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对科研创新及方法的内涵认识不清,割裂科研
创新和课程学习必然的联系; • 科研创新成果较少,形式单一; • 科研方法缺乏专业培
训指导和激励措施。 • 究其原因,首要因素是学生传统应试教育,方法意识和方法创
新意识的薄弱。 • “科学方法是我们借以达到知识的唯一道路”。大学课程新的核心不是
传授“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
图片的关键在于要引起目标客户的注意。只要大家愿意看,你就能赢得第一阶段的
比赛。如果你一直能被目标客户这样关注下去,你就有很好的机会转化你的潜在
客户。 基于《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2版中涉及的大量经验总结,从科学研究
的目的和过程展开,主要分享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管理学研究中的 测量统计方法。
(1)部分范式属性相同。文献计量范式与问卷调查范式属于定量研究;文献荟萃分析范
式、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属于定性研究;混合研究范式既可以是定性研究,也可以是
定量研究。 第四是信度(reliability)表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资料的收集过程---
--都具有可重复性,并且如果重复这一研究,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案例研究策略为
采用案例研究草案;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该策略用于资料收集。 横断面研究选择
一个特定人群,于某一时期在这个人群中就某个疾病做普查或者部分调查(如抽样调
查)并获取一些因素的信息,最终得出一个患病率(一般是现患率而不是发病率);
(3)案例正文中的内容也可根据编写需要进行适当标注。 接下来,就要确定你要强
调哪一部分案例研究的内容。这类详细信息可以出现在营销案例研究的标题中,或者
出现在正文的其他部分。案例研究者在选择案例研究范式时面临着各种限制性
因素,其不可能选择“最优”研究范式,也不可能选择最简单的研究范式敷衍了事,而
是需要在综合考虑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选用适合自身的科学研究范式。因此,
可从案例研究者出发,建构选择案例研究范式的分析性框架(匹配案例研究范式与研
究者的限制性因素)。这一分析性框架可分解为以下步骤:①从案例研究“行动者”( 即
案例研究者)出发;②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具体包括:首先,根据研究者背景进行选
择。研究者能力决定其选用何种案例研究范式。例如,数理思维逻辑较强且擅长应用
统计分析软件者,应该选用文献计量范式与问卷调查范式,思维缜密但又不擅长统
计软件者,可选用观察与访谈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式,案例研究资深人士应选用多
种范式进行研究,以得出具有信度与效度的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大多数人文社会科
学领域研究者掌握的数理知识及统计软件参差不齐,某些人文社会科学现象或人文
社会科学问题也难以选用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因此,选用定性倾向的
观察与访谈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式更为适合。这在一般案例研究实践中也较为
常见,尤其是对初涉者而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定性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看
似容易,但要保证其研究信度与效度却比选择定量倾向的研究范式更难,因其理论
功底要求较高,而业界又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研究步骤与研究规则,而只能依靠案
例研究者所做的大量工作来评判其科学性。其次,根据研究者的支持性资源选择。研
究者应根据研究时限、科研经费、科研团队与人际关系来选择案例研究范式。对于有
资金支持、时限较长、拥有科研团队与较强的人际关系者,可选用扎根观察与访谈
范式、问卷调查范式与混合研究范式从事研究。反之,则选用其它范式。再次,根据研
究目选择。如果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研究,那么应该选用文献计量范式、文献荟萃分析
范式、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如果旨在通过新案例检验已有理论,或
者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检验已有理论,那么应该选用问卷调查范式或混合研究范式。
然后,根据研究范式的优劣进行选择。根据研究者背景及其有限资源进行选择,研究
者很有可能选择“次优”案例研究范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者不能选取更好的案
例研究范式,因为案例研究者选择案例研究范式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研究者通
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可以找到较优的案例研究范式,以充分利用案例研究者资源来
提高案例研究效率。与其它范式相比,多番论证的混合研究范式具有信度与效度,因
其真正实现了米尔斯[25]提出的在同一时间或在不同时间应用多种资料得出研究结
果的思路,也真正做到了殷[6]提出的通过三角证据得出研究结果的主张。最后,根据
其它限制性因素进行选择。为了弥补不同范式在信度与效度以及研究结果“概推性”
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选择以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为主、定性倾向案例研究范
式为辅的研究思路。为弥补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在建构理论方面的不足,应该在
之前就选用定性倾向的案例研究范式。由于所研究的是某些比较敏感的社会现象或
社会问题,也可采取以非实证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混合研究范式;③研究结果评价
与反馈。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及其研究结果是否为“较优”,还需要通过评价环节来
评判,也需要通过反馈环节来改进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过程。在此,可选用殷提出的效
度与信度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构念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与信度等。“构念
效度”体现在搜集三角证据及其核实方面,内在效度体现在理论与选用案例研究范式
匹配方面,外在效度体现在研究设计与研究成果“概推性”方面,信度体现在研究资料
搜集方面[6]。其中,案例研究范式与研究者限制性因素匹配过程是案例研究者选择
案例研究范式的核心环节,其决定着案例研究范式选择质量,见图2。 原因分析:计量
分析是有前提的,它是讲技术的。做诊断性检验,至少可以从数据和统计角度提供展
开计量分析的方法论依据。缺少这一部分,表明研究者不了解和不掌握相关知识和
技术,这需要补充。 差别复制/ 理论复现:就原因而论。由于关键的原因(可预知的原因
)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 © 2024 SlideServe. All rights reserved 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的
研发、采购、物流、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诸如各工序节拍信息、产品
质量信息、发货和收货信息、物料流动信息、客户需求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等
数据,管理大数据系统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数据的高度集成和互联,消除
过度生产浪费、等待时间浪费、工序浪费、库存浪费、运输浪费、产品缺陷浪费等,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通常我们可能会以为商
人「重利轻别离」,企业家要卖掉自己的企业,就是谁给的钱多卖给谁,但是实际上偏
偏不是这样的,企业家也会在乎卖掉公司以后员工将来怎么办,所以就会找个信任
的人,才舍得将公司卖掉。 副标题: 设计与方法 (3)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或
是事件或一个实体,如非正式组织、企业、班组等等。有时候,可以有 主要的分析单
位和嵌入的分析单位。 4、结论:案例研究为代表的质性研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潜质巨
大!4、结论:案例研究为代表的质性研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潜质巨大! 刻板印象: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也就是说,案例就是讲一个故事。问题:看不出前面
所讲的故事与后面研究结论间的“ 证据链”和直接对应关系。 科学研究过程是对自然
或社会想象做系统的、受到控制的、实证的和批判的调查,它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
终于理论。书中提出一个理论图谱。 我们平时相处的时候,总是讲究互信,只要你相
信我,我就信任你,但是在企业并购的时候,即使一方先感知到了对方的信任,也不
见得会对他产生什么特别的好感,只有两个人都自发信任对方的时候,才可能将事
做成。 写故事提纲。典型的市场案例研究先要描述客户的问题和背景。然后描述公司
如何运用策略,高水准地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最后描述这个案例如何运用到整个行
业中。市场案例研究分为3-5个部分。[6] 关于回归模型的设定,经常存在且往往无法回
避内生性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陆铭教授有过一段经典的表述: (2) 研究设计要计
算样本量,应用随机、盲法,对照严格,保证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尽量避免数据
缺失,统计事先计划。 第四步:实证检验分析。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实证模型,研究者
要选取适当的实证检验方法,例如,如果被解释变量时0、1结构的非连续变量,则应
当选择logit检验。在分析检验结果时,要考虑经济意义,也要考虑统计意义。只有经济
意义和统计意义都达到预期的检验结果,才能用来证明研究假设。对于和预期结果
不一致的情况,研究者要深入分析原因,不能仅仅选择容易解释或者同预期一致的
结果去分析,而对不容易解释或者同预期不符合的结果不做解释。 [12] 欧阳桃花.试论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管理评论,2004,7(2):100-105. [15] 唐权,陶建兵.再探
案例研究的类型[J].科学与社会,2014,4(3):73-84.
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
(3)事后的,不系统的总结(Post-hoc, unsystematic summaries) 如果目标读者无法立即明
白客户的问题,你可以先对行业内的此类问题进行总体概括性描述。[7] 科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企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和
手段,这对于提高工作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数据化的
生产运作。尤其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企
业对产品的生产、制造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为
解决方案部分,约占总篇幅的30%.此部分根据第三章所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
案。 【研究范围的角度】案例研究定义的核心精神在于其研究的范围:案例研究是一
种实证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是因为你相信事件的前后联系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高
度关联,特意要把事件的前后联系纳入研究范围之内。(Yin,p16) (3)案例正文中的
内容也可根据编写需要进行适当标注。 (6)研究案例数量的选择( 单个还是多个) 。 在以
下情况下可以采用单个案例研究: ①成熟理论的关键性案例; ②极端或是独特的
案例; ③揭露式案例。 记笔记。调查中的笔记在最后写报告时很有用。有些案例研究
可以请研究者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体验。 同时包含了特有的设计逻辑、
特定的资料搜集和独特的资料分析方法。可采用实地观察行为,也可通过研究文件
来获取资料。研究更多偏向定性,在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上具有特色,包括依赖多重
证据来源,不同资料证据必须能在三角检验的方式下收敛,并得到相同结论; 通常有事
先发展的理论命题或问题界定,以指引资料搜集的方向与资料分析的焦点,着重当
时事件的检视,不介入事件的操控,可以保留生活事件的整体性,发现有意义的
特征。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能够对案例进行厚实的描述和系统的理解,对动态的相
互作用过程与所处的情境脉络加以掌握,可以获得一个较全面与整体的观点。 这一
范式以数理研究逻辑为支撑,“嫁接”案例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被称为“问卷调查技
术”)[23]。与实地观察和访谈范式相同,其也需要提出问题、文献综述、明确研究目的、
推测相关构念、( 不) 预设理论与假设、确定案例总体并进行理论抽样、研究设计、进入
现场 、数据分析、形成或检验理论与假设、文献对比、结束研究这12个步骤。但是,其
与实地观察及访谈范式又有差别,主要包括:①明确研究目的。应用其它范式往往存
在多种目的,但应用这一范式往往是为了评估现有政策或检验已有理论。尽管也有
通过在调查问卷中设计探索性问题来建构“全新”理论的,但应用这一范式具有在短
时间内搜集大量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检验已有理论与假设的功能,因而主要用于评
估政策的适用性或检验已有理论的真伪;②预设理论与假设。设计调查问卷需要综述
相关理论及其知识体系,甚至借用业界认可的调查量表,因而在形成问卷的同时就
已经预设了理论与假设;③研究设计。与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不同,问卷调查范式除
了要确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安排调研日程、进行项目预算等外,还要根据研
究目的设计结构化、具有信度与效度的“调查问卷”,以及合理安排调查者进入现场等
相关事宜;④数据分析。应用MATLAB、SPSS等软件分析问卷数据;⑤检验预设理论与
假设。近年来,鉴于其在短时间内可搜集到大量用于研究的结构化数据,这一范式日
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因难以建构理论而受到研究者的责难。 作者: 罗伯特.K.
殷 斯考切波的《国家社会与革命》中的多案例研究设计非常经典。本书的研究问题是
为什么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有的国家采取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有的国家采取
的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作为Assumption ,斯考切波指出国家是具有潜在自主
性的,社会结构是反应阶级关系的,在这个研究中,国家本身即作为一个分析单元。
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国内新阶级的产生和农民不满可能产生农民起义和
暴动,国际的国家间竞争可能作用于国内出现政治危机。当“政治危机”和“农民起义”
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时候,会出现社会革命。 关于回归模型的设定,经常存在且往往
无法回避内生性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陆铭教授有过一段经典的表述: Eisenhardt
研究了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骤,郑伯埙等对其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的规整,将八个基本
步骤归纳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对话阶段,如表3所示。表中的三角验证、
跨案例研究、效度等术语在本文的其他部分予以解释。 描述意义:询问参与者这次研
究对他们有什么意义,他们能学到什么经验。问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心理和情
绪变化,不管研究的是病情、事件还是其他。 全书写作风格通俗易懂,对案例研究做
了简明清晰的论述和探讨,涵盖了案例研究的诸多主题,包括: 阐释型案例研究描述
人们不熟悉的情况,以便帮助人们了解。例如,对一位抑郁症病人进行案例研究,目
标是帮助受训的心理医师了解抑郁症。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指的是从纷乱的假象里找出因果联系,证明某一特定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
结果。内在效度仅仅适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不能用于描述性和探索性案
例研究。提升内在效度的方法包括模式匹配、建构解释、提出竞争解释、使用逻辑
模型。 [20] 梁启超.指导之方针及选择研究题目之商榷[M]//戴逸.二十世纪中华学案(综
合卷一).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关于案例研究设计一个经常被质疑的问题是,
案例研究,无论是个案还是多案例,都只是针对这一个或者多个案例的情况,不具有
代表性,不能被推广。事实上,这是在用定量研究的思维去批判案例研究。定量研究
和定性研究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定量研究的任务是样本推断总体,每个样本集都
具有代表性。定量在抽样过程中随机化控制。案例研究不追求代表性,而是追求典
型性。不追求个案推断总体,而是追求样本是否能够反映出规律。
作者: 罗伯特.K.殷 ·全书收录了不同学术和专业领域的50余个已发表案例,具有良好的
借鉴意义。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4)连结数据及命题的逻辑。为了把数据与理论假设联系
起来,在设计研究阶段时就必须对理论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述。研究方法创新心得—
just do it( “想做就做 ”) • 1、一旦拥有,别无选择 • 选择案例研及方法创新究尽管困难
重重,贵在坚持,无怨无悔。 • 2、精于心,简于形(Sense and Simplicity ) • 重视分析技巧
但不迷恋繁冗的形式,规范化更重要。 • 让我们像学术前辈一样,一起“回归”到研究的
“现场”去做研究吧! 把研究目标具体化。研究目标可能由教授或老板制定,也可能
让你自己决定。按目标分类,案例研究的主要类型如下:[1] 案例研究的方法在何种条
件下适用?或者,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研究方法
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和可及的资源。研究问题
本身,包括研究者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探索性的、解释性的还是描述性的;这个问题
所涉及到的变量的数量多少,变量之间关系机制的复杂程度如何;以及对于所谓代
表性、可推广性的追求程度。可及的资源,主要指的是拿到的资料的性质,是定性访
谈资料还是文本资料,还是比较好进行结构化的定量资料,还是什么都有;以及Yin所
说的“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时间的控制程度”,是否能够直接精确的控制事件(实验),
还是无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案例)。Yin这里还列举了案例研究的三种适用情况:这
一范式以数理研究逻辑为支撑,“嫁接”案例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被称为“问卷调查技
术”)[23]。与实地观察和访谈范式相同,其也需要提出问题、文献综述、明确研究目的、
推测相关构念、( 不) 预设理论与假设、确定案例总体并进行理论抽样、研究设计、进入
现场 、数据分析、形成或检验理论与假设、文献对比、结束研究这12个步骤。但是,其
与实地观察及访谈范式又有差别,主要包括:①明确研究目的。应用其它范式往往存
在多种目的,但应用这一范式往往是为了评估现有政策或检验已有理论。尽管也有
通过在调查问卷中设计探索性问题来建构“全新”理论的,但应用这一范式具有在短
时间内搜集大量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检验已有理论与假设的功能,因而主要用于评
估政策的适用性或检验已有理论的真伪;②预设理论与假设。设计调查问卷需要综述
相关理论及其知识体系,甚至借用业界认可的调查量表,因而在形成问卷的同时就
已经预设了理论与假设;③研究设计。与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不同,问卷调查范式除
了要确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安排调研日程、进行项目预算等外,还要根据研
究目的设计结构化、具有信度与效度的“调查问卷”,以及合理安排调查者进入现场等
相关事宜;④数据分析。应用MATLAB、SPSS等软件分析问卷数据;⑤检验预设理论与
假设。近年来,鉴于其在短时间内可搜集到大量用于研究的结构化数据,这一范式日
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因难以建构理论而受到研究者的责难。 记笔记。调查中
的笔记在最后写报告时很有用。有些案例研究可以请研究者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研究
过程中的体验。 (4)启示性。研究者有机会去观察和分析先前无法进行的科学现
象时,适宜采用单案例研究设计。例如Whyte的街角社会。 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
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它确定了什么样的属性能为案例研究带来有 意义的
数据。案例研究可以使用一个案例或包含多个案例。应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可以用作
确认或挑战一个理论,也可以用作提出一个独特的或极端的案例。多案例研究的特
点在于它包括了两个分析阶段-- 案例内分析和交叉案例分析。前者是把每一个案例
看成独立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 ,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所有的案例进行统一的
抽象和归纳 , 进而得出更精辟的描述和更有力的解释。 信度:可重复。“ 信度检验的目
的是确保达成如下情况:后来研究者如果完全按照先前研究者所叙述的步 骤,再次进
行相同的案例研究,将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总结出同样的结论。提高信度的方法是表
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资料收集过程,都具有重复性。案例研究草案、案例研
究数据库,尽可能详细记录研究的每一个步骤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
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
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突出研究贡献、
清晰且有说服力地展示研究发现。特别是案例分析的组织方式和证据展示;突出研究
贡献、清晰且有说服力地展示研究发现。特别是案例分析的组织方式和证据展示; •
根据构建中的理论的核心概念来展示对案例的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在研究情境
中发生了什么 • 需要向读者展示一些来自现场的证据 • 通过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来清
晰地展示新理论。其中两篇也同时使用图形方式来图示化他们所构建的理论 • 路径
选择:整合是最有效率的创新 • 创新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另一种
我们称之为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创新 • 无序到有序的整合是一种对大学生更为适合
的创新 作者简介 [23] 余菁.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J].经济管理,2004(20):29. 本研究
回答了案例研究者可以选择何种范式以及如何选择这两个问题。首先,从方法论属
性与资料搜集方式出发,将案例研究划分为以案例为导向的文献计量范式、文献荟
萃分析范式、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调查问卷范式与混合研究范式5种,以便为案例
研究者从事研究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研究范式。进而,不同案例研究者应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案例研究范式,而不是从理论上分析得到最优案例研究
范式。本研究从案例研究行动者出发,归纳案例研究者从事研究的要点(至关重要的
是要匹配案例研究范式与研究者限制性要素) ,为案例研究者选用适合自身的范式提
供了有益思路。此外,目前存在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二分法是人为划分的,其使
得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受到建构理论或研究科学性等方面的责难。本研究
提出的混合研究范式弥合了单一使用定性或定量倾向研究范式的不足,而内含定性
范式、定量范式及混合研究范式的案例研究法很有可能成 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研究得出以上5种案例研究范式,是为了给案例研究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案例研究
方法。与此同时,以上归纳得到的有关各种案例研究范式的内在关联,已经部分揭示
出案例研究者选择案例研究范式的多种限制性因素。本文将从选择的必要性、选择
过程和注意事项3个方面探讨案例研究选择过程。 描述体验:询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
中有何感受。 和参与者建立互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放松。在参与者的家、公司
或其他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比在实验室观察放松。
装帧: 平装 作者: 罗伯特.K.殷 关注点:访谈后期,准备的问题需要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
而更具体更相关,补足之前未了解的问题。 (5)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对于分析的结
果,研究者就可以针对研究的命题提出一个解释,来响应原来的理论命题。 案例研究
法通过不依赖量化分析的具体案例,提出洞见和假说,为直通真相进一步研究打开
突破口。 多案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案例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遵从的是复制而非统计
抽样原则,其基本原理是每一个案例都要经过精挑细选,挑选出来的案例要么能产生
相同的结果(逐项复制,literal replication),要么能由于可预知的原因而产生与前一研究不
同的结果( 差别复制,theoretical replication),Yin系统地给出了多案例研究的基本步骤(见
图2)。 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这一部分总结全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方案的规律
性,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实践建议。分析案例并判断其后续发展,给出对未来的
展望等。 既然案例研究追求的是“典型性” 而非“代表性”,那么体现在抽样的方式上,案
例研究则不适用定量研究的概率抽样的方式,而应该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theoretical
sampling)或目的性抽样(陈向明),不能像统计学那样追求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反而
要围绕着研究对象间的联系和异同进行持续比较,以此发现理论元素。换而言之,所
有案例研究的案例选择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实证主义范式下案例研究的选择是为
理论服务的。 (3)进行三角研究。为了得出具有信度与效度的研究结果,案例研究者应
尽量选用多种方法从事研究,应用“三角研究”得出具有“概推性”的研究结果。所谓“
三角研究” ,就是通过研究者三角形、证据三角形与方法论三角形研究社会现象或社
会问题,并得出可信可靠的研究成果[26]。“三角研究”的作用与以上提出的混合案例研
究范式一样,其既能弥补应用单一定性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在规范性、科学性等方面
存在的不足,又能弥补应用单一定量倾向案例研究范式在建构理论方面存在的
不足。 第四章为解决方案部分,约占总篇幅的30%.此部分根据第三章所分析问题的
成因,提出解决方案。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
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
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11)文献对比。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
进行对比,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解释其差异。 其次,熟悉案例分析论文的
写法。 我们平时相处的时候,总是讲究互信,只要你相信我,我就信任你,但是在企
业并购的时候,即使一方先感知到了对方的信任,也不见得会对他产生什么特别的
好感,只有两个人都自发信任对方的时候,才可能将事做成。案例研究的方法在何种
条件下适用?或者,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研究方
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和可及的资源。研究问
题本身,包括研究者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探索性的、解释性的还是描述性的;这个问
题所涉及到的变量的数量多少,变量之间关系机制的复杂程度如何;以及对于所谓代
表性、可推广性的追求程度。可及的资源,主要指的是拿到的资料的性质,是定性访
谈资料还是文本资料,还是比较好进行结构化的定量资料,还是什么都有;以及Yin所
说的“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时间的控制程度”,是否能够直接精确的控制事件(实验),
还是无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案例)。Yin这里还列举了案例研究的三种适用情况:回
顾性案例研究也要遵循这一步骤。有些情况下,再次公开过去研究的结果会对当时
的参与者产生伤害。 互证法有数据、方法论、调查者、理论四种类型。三角互证设计
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获得关于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但相辅相
成的数据” (Morse,1991:122)。(蒋逸民) 案例研究不是研究大群体,也不是数据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RCT )通常是I级证据,是指南中主要的推荐证据;前瞻性队列一般是II级
证据;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一般是III级证据。 探索型案例研究用来指导未来的大
型项目,目标是明确研究问题,探寻可能的研究方法。例如,对三种教学计划进行案
例研究,找出各计划的优缺点,从而为制定新教学计划提出参考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
实证研究方法概述、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实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实证设计成
功的关键要素、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等五部分内容。(2)部分范式资料搜集方式及
其搜集结果相同。文献计量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式主要通过虚拟网络或实体图书
馆等渠道搜集得到用于研究的二手资料;混合研究范式通过实证或非实证方式,搜集
得到用于研究的一手或二手资料。此外,应用实地观察与访谈范式、文献荟萃分析范
式搜集到的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质性资料,应用问卷调查范式搜集到的往往是量化
数据,而应用文献计量范式搜集得到的至少是可量化的研究资料。 第一种方法:选定
一些类别或维度,寻找组内相似点和组间不同点(构建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