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下篇 金融宏观调控篇

第九章 货币需求
考情归纳:
• 货 币 理 论 的 基 石 是 货 币 供 求 规 律 , 即 反 映 货 币 需 求 ( Md ) 与 货 币 供 给
( Ms )的相互关系和互为作用。有人曾论断,一部货币史就是货币需求和货
币供给如何相适应的历史。

•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对象不是宏观经济本身,而是货币供
给和货币需求,或者说中央银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量,才对
宏观经济目标发生影响的。

3
• 在中国计划经济年代,中央银行主要是侧重对货币需求面的调节和监管。当今
世界,在市场成熟和金融深化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应从货币需求和货
币供给两方面的联系中加以考察。

• 本章先就货币需求问题即货币需求及其理论、货币需求量的测量等问题加以阐
述,为下面章节研究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等作一理论
铺垫。 

4
目录
CONTENTS

货币需求概述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5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 货币需求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 货币需求的分类
 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6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以外币表示的用以对外结算的国际支付
工具或支付手段。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
货币需求
的含义 层 ( 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 愿以货币
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
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
求。

7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1) 指客观的货币需求;

定义 (2) 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

分析 (3) 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
(4)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应相适应。研究货币
供给,不能随意超越货币需求。

8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所谓货币需求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
量决定的理论,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

货币需求的研
究内容

此外,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干预市场汇率和 IMF 增加会员


国特别提款权份额也会增加一国的外汇储备。

9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 1 )在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流通时代,流通中货币量的
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长期以来为什么
将货币需求理论
作为研究重点?

( 2 )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者通常把
货币供应量看作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

10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主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
求和宏观货 从货币需求的动机
币需求 分析,可分为:
微观货币需求

客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

11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1 从研究动机看:
一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
一是从一个经济单位出发。

2 从包含内容看:
 宏观货币需求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
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不包括贮藏手段
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
 微观货币需求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单位库存
货币需求与 现金以及各自在银行的存款,即指货币执行贮藏
微观货币需 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

求的差异
3 可 用于干 预外汇市场, 维 持本国货币汇率的 稳
定。

12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
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用 Md 表示。

名义货币需
求和真实货 定义
币需求
真实货币需求则是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可
记作 Md /P 。

13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① 在价格水平经常变动且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区分
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就变得非常必要。
名义货币需求
和真实货币需
求的意义
② 区别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固然重要,但
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测算这两种货币需求则更为
重要。

14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什么是货币?
指一般等价物。这里指的货币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
的“大货币”。

什么是资金?
货币和资金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定
的关系 目标和用途的、可以增值的一定价值量。

一些片面的说法:
1 )“资金”就是“钱”,就是“货币”
2 )“资金是物资的货币表现”
3 )“银行存款是资金,现金是货币”
15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1 )存在形态不同;
资金和货 2 )运动过程不同;
币的区别 3 )需要量规律不同;
4 )货币资金具有双重性

1 )资金的价值总是以一定的货币量来表现;
2 )资金总有一部分存在于货币形态,即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和货 3 )两者在各自运动中可以转化;
币的联系 4 )流通中的货币量大部分为资金运动服务,且资金循环
的一头一尾都与货币的流通交织在一起;
5 )各种类型的资金紧张往往又集中表现在货币资金上。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 资金紧” 不能将“资金紧”和“货币紧”等同,两者既
和“货币 有联系又有区别,重合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认
紧”既有联 识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系又有区别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 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 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18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威廉 · 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量的问题。
 18 世纪的斯图亚特曾明确提出:“一国的货币数量,和世界上其他部分相比,
不论有多大,能够留在流通中的,只能是同富者的消费和贫者的劳动几成比例
的数量,而这个比例不是决定于国内实际存在的货币量。”

19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亚当 · 斯密也指出,“一国每年所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每年在国内流通的消
费品的价值”;货币流通量“不能使用超过必要的量 ”。
 大卫 · 李嘉图指出:“一国所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其价值。”

20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公式也即交易方程式

MV=PT
 式中: M 表示货币的数量,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 表示物价水平, T 表示
交易总量。
 并得出: 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 , 可视为常数; 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
对稳定;因此, P 和 M 的关系最重要。
 结论: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 , 就必须使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

21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方程式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d =KPY

式中, Md—— 货币需求量;

    P—— 物价水平;

    Y—— 总收入;

    PY—— 名义总收入;

    K——PY 与 Md 的比,即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 币


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22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对比
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重视货币作为媒介的交易功能 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

以收入 Y 代替了交易量 T ,以个人


货币需求量 = 价格总额 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 K 代替
了V

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
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制度
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
等因素
等不确定性因素

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
货币需求是指实际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 23
考点演练

欧文费雪提出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其主要关注的货币功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支付手段
C. 交易媒介
D. 价值储藏

答案: C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 公式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为公式:
         M=PT/V

式中, M 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P 代表商品价格水平
    T 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

    PT 代表商品价格总额

    V 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25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 观点

这一公式表明, M 与 PT 成正比,与 V 成反比。并表明,在金币流通条件下,


货币流通量总是等于货币必要量。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成为商品价
格涨跌的决定因素。

• 理论指导意义

一是揭示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本质

  二是反映了货币需要量的基本原理  

26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它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

凯恩斯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三个方面:

( 1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 2 )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 3 )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27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M1+M2=L1 ( Y ) +L2 ( r )

式中, M1 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 Y 的函数;

   M2 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 r 的函数;

   L 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
数。

28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图 9-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曲线

( a )图所示,曲线 L1 与利率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货币需求横轴垂直或与利率纵轴平
行的直线。但 L2 则与利率有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货币需
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

( b )图为 L1 与 L2 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 L 。
29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图中表明:

( 1 )既然 L 因收入多少而增
减,那么 L 曲线也应随着收入的
变化而移动。

( 2 )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
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
陷阱”。图中,当利率降至 r0 时,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30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后继者从两个方面推进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论证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
求同样也是利息率的函数 ;

(2) 发展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

凯恩斯
31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 代表人物
该学派也称货币学派,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
•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 f (Y,W;rm ,rb ,re,1/P·dp/dt;U)

式中, M—— 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P—— 一般物价水平
  M/P—— 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32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Y——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

   W—— 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 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

   rb—— 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

   re—— 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

   1/P·dp/dt—— 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

   U—— 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 33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这一公式认为:

( 1 ) Y 作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对货币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推测货
币存量与 Y 的比值(也可称 V )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 2 ) W 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 3 ) rm 说明货币主义考察货币的口径已大于过去各学派对货币考察的口径;

( 4 ) rb 和 re 说明人们可以持有多种货币形式,其机会成本就由相对于货币的各
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和由分别相对于货币的债券和股权的预期报酬率来表
示;

34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 5 ) 1/P·dp/dt 属于机会成本变量,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 6 ) V 指收入以外的影响货币效用的其他因素若将上式中括号内的决定因素用
符号 K 表示,则有:

    M/P=KY 或 M=KPY 或 MV=PY

其中 V=1/K ,意即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流通函数的倒数。

35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 1 )考察对象的演变是从金到纸币再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是一个不
断演进的过程。

( 2 )考察范围从宏观总量到既宏观又微观。

( 3 )对影响货币需求变量的深化过程,就是从 f(Y) 发展为 f(Y , r) ,并不断纳


入更多自变量的过程。

结论: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虽然越来越细,但计算却越来越困难,还需要我们作科
学的艰苦探索。

36
考点演练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取决于三种动机,其中与市场利率关
联度最高的动机是: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 消费动机
答案: C
考点演练

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收入 Y 是:
A. 历史收入
B. 当期收入
C. 名义收入
D. 恒久收入

答案: D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 权变法和规则法
 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 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

39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货币需求从本质上分析是重要的,但富有实际意义的还是量的分
析。符合经济发展的货币需要量既是货币供给的标的,又是货币政策调控
的依据。

1. 权变法
• 代表人物: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创立者凯恩斯。
• 理论依据: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实物部门的干
扰。

40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 主要措施:实行国家干预,在财政政策上,搞所谓“补偿性财政”;在货币政
策上,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
• 结果: 20 世纪 60 年代末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备受责难;
加上新货币主义的崛起,使之遭受冷遇。

41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2. 规则法

• 代表人物: 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 · 弗里德曼。

• 理论依据:在所有经济变量中,货币最重要。

• 基本思路: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民经济混乱的多数情况来自货币

部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定因素;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政

策所追求的目标大都是多重的;“政府不可信”,“货币管理当局不可

信”。

• 主要做法:确定货币的定义;选择一个合适的货币增长百分比。 42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优点 缺点


可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 实 主观随意性太强 , 货币需要量难以

法 现经常性货币供需均衡 计算 , 可信度不高


操作简单 , 便于中央银行控 不能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量挂

法 制 , 以不变应万变 起钩来

43
拓展演练

简述货币需求权变法与规则法及其比较:
( 1 )权变法
①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它必然经
历各个较长阶段的失业和停滞同各个阶段的急剧扩张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波动。

② 因此,必须通过国家干预,同时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国民经济维持在较高
而且稳定的就业水平上。

③ 在财政政策上,权变法搞所谓“补偿性财政”,即从周期平衡的观点出发,在萧条
时期搞赤字预算,扩大政府开支,以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回升;在繁荣时期则搞盈
余预算,削减政府开支,以抑制总需求,阻遏经济的过度膨胀。

④ 关于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问题,权变法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即在经济萧条、
失业率上升时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到了不能容忍的程
度时,就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拓展演练

( 2 )规则法
① 所谓规则法是指只要货币管理当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给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
的稳定,即最适货币供给量只能是按固定的比率计算出来的。

② 其理论依据是新货币主义,创始人是 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米尔顿 · 弗里


德曼教授。
③ 规则法以反凯恩斯主义为己任,在经济政策上,不同意把财政政策放到货币政策前
面,他们认为在所有经济变量中,货币最重要。在具体的货币政策问题上,反对凯恩
斯主义相机抉择的主张,建议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
拓展演练

( 3 )权变法与规则法的比较
① 权变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这就在客观上创造了以货币供给量
紧盯着货币需要量变化的条件,从而可以通过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来经常保持货币供
需均衡,并维持国民经济总体供需均衡。

② 权变法最大的缺点是主观随意性太强,货币管理当局有时可能会出于某种需要而有
意识地使货币供给量偏离货币需要量。

③ 规则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管理当局无须整天为经济的短
期波动而坐卧不安,只要确定一个规则,就以不变应万变。
拓展演练

④ 规则法的弱点是:不能把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要量很好地挂起钩来,因为货币需要
量作为一个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内在变量,很难说它是有规则的变动,即使它能有规
则地变动,也不能武断地说它就长期按一个固定比率增长。这样,货币供给量就会经
常地偏离货币需要量。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测定方法

1. “1:8” 的经验数据

原理:马克思货币需要量公式。

方法:公式倒推,即

M=PT/V 转换为 V=PT/M

  但 M 的确定必须是选取正常年份的货币流通量, 此年份货币流通量近似货
币需要量。

失效: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种相关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方法失去了实
用价值和应有意义。

48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测定方法

2. 定额法

• 即中央银行确定一个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绝对额指标,作为计划期的货
币供应依据,年度货币调节的任务就是努力使货币供应增量不突破这
个指标。
• 一般说来,制定这个定额指标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因而它有
一定的科学性。但实践中由于计划指标很少能严格控制住,所以执行
结果并不理想。

49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测定方法

3. 增长率计算法

• 公式: M =Y + P
式中, Y 表示经济增长率; P 表示物价的预期或计划的上涨率; M 表示
名义的货币需求增长率。
• 优点:思路要宽阔得多,主要体现在考虑了 P 的变化。
• 问题:在开放价格的条件下,求证物价上涨率是一个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
题;决定货币需要量还有除 Y 和 P 外的其他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和
消长,往往会使货币需求增长率距 Y 和 P 的算术相加值很远。

50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1. 三项挂钩法
即让货币需要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挂钩。

• 公式:

• 说明:式中, RMD 代表货币需要量增长率; RE 代表经济增长率; RP 代表


物价上涨率; R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其中,经济增长率必须是实
际增长率而不是名义增长率。否则,物价上涨因素就会作一次重复计算。如
果经济增长率用的是名义增长率,那就不应该再单独考虑物价上涨因素。

51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问题:
( 1 )经济增长率用什么指标表示?无论用哪种总产值增长速度表示经济增长率, 都有重复计
算的问题。
( 2 )计划期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究竟是多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合理的经济增长
率的预期很难说是完全正确的。
( 3 )计划期采用什么样的物价上涨率?计划物价调整幅度、可承受的物价上涨率或是基期的
实际物价上涨率?三者都不够严谨科学。
( 4 )如何认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异常复杂,有促进其加快的因
素,也有促使其减慢的因素,从理论上说,取决于加快和减慢因素的抵消结果,但这在
实际上又很难把握。

52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2. 单项挂钩法

• 概念:指对货币需要量增长率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增长率一个指
标挂钩。
• 特点:让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钉住经济增长率,但又不是采取对应的挂钩方
式,即不是经济每增长 1% ,货币供应量就只能增长 1% ,而是让二者保持
一定的幅度差,通常称之为货币供应系数。
• 公式:
式中, RMS 和 RE 的经济含义同前, a 代表货币供应系数。

53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a 大于 1 的主要理由说明:
货币供应系数 a 一般是大于 1 的,即经济每增长 1% ,货币供应量必须增长
1% 以上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才能保持货币供需均衡,货币供应
“超前增长”。
⑴ 经济的增长需要货币供应超前增长;
⑵ 货币流通速度的延缓需要货币供应量的更快增长,才能使之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平衡;
⑶ 货币供应较之经济发展的超前增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时间上;
⑷ 经济的增长固然是货币供应增加的决定性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社会其
他方面的进步也需要占用一定量的货币。
54
金融学(第六版)—第九章 货币需求

本章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