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许嘉琪谈贺淑芳《蜕》

KHOR HUEY KEE


22063035/2
论贺淑芳《蜕》中的灾难记忆记叙
作者
贺淑芳
1970年生,来自吉打双溪里茂。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物理应用系学士,台湾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博士。曾任《南
洋商报》专题作者、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台北国立艺术大学助理教授。曾获第二十五届时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亚细安青年微型小说奖首
奖、第三十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九歌年度小说选小说奖 。
《生物蜕皮很危险,那层膜要从呼吸器官
深处内膜撕开,从体内脱到外边,一个差
错,就会窒息。能够成功完成蜕皮,就会
吸旧皮上汁液。》 220 页
目录
• 贺淑芳与《蜕》的诞生
• 《蜕》中的语言特点与笔录技巧
• 命运与生存抉择
• 513 记忆
• 劫后人们如何开展记忆与遗忘
1.0 贺淑芳与《蜕》的诞生
《蜕》是一部长篇,作者在章节设计可以更肆意让自我的情思绽放。
即使小说是虚构的,作者也保持对真实事件的准确性和尊重,避免对历
史事件进行扭曲或误导性的描述。

而三代女性角色皆坚毅强悍又不乏柔软,用她们的骨血与意志撑起了我
们所看见的世界。
如同在对幽灵的想象里,幽灵似乎总能看穿人的眼睛,于是,没有人对幽灵说谎
《蜕》中的语言特点与笔录技巧
通过重新构造语言,作者像细胞组织形成人体一样,创造了一种种独特的表达
方式,将情感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

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将时空重新还原,使得被忽略的事物得以复活,进
而呈现出现实生活的表面和底层。

《蜕》也扭转了历史刻板印象,作者证明文学作品对于改变历史的印象以及重
塑记忆的重要性。
作者的记忆之屋,如百衲被组织,容纳更多族
群感怀与见证。既形成小说家独特的 513 文本,
也深切地对应近年艺术文化领域。
作者看到了沉默与遗忘历史记述。
《警察抓铺私会党和非法持械者插叙新
闻资讯抓捕》
《第三代主人公的罗,她所身处的社会现实
看似远离前一代国家暴力,却一再遇到“倾
斜”的不公平政策,他们的生存空间因不断
被挤压变小变性。
书本里重新连接失去的东西或失落记忆。
《不要跟人讲家里的事,不用给人知道你是
五一三家属,外婆跟萝说,讲了也没有用》
513 ,面对沉默暗哑历史创伤,
我们还可以选择遗忘吗?
命运与生存的抉择
历史记忆,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从记忆中,我们汲取智慧、塑造个性,建构未来。

小说聚集在陈家和叶家平民百姓零落的叙述,叙述中置入许多地道的广府话衬托出吉隆坡的语
境。透过他们遭遇和情欲,放映了人在暴力的政权和残酷的现实下,艰难的生存处境。在 513
事件中,一夕之间失去家人和儿子的叶金英,尽管仍在继续过着点火、吹火、煮水、煮饭的日
常生活,当心和身体的连接似乎已断开,灵魂像是斩过,魂魄不齐。失去儿子的空缺永远无法
弥补,家里都是失踪者的痕迹,而母亲在任何一个时刻,一旦记忆起孩子就忍不住悲伤地哭。

暴动之前,叙述多是其游离求生的存活状态。
放映了贫困不堪的州府华人情态:落魄的鞋匠、干练无休的主妇、被剥削的车衣
女工、洗衣妇、理发小姐、赌场杂役、餐馆学厨、修车厂学徒、路边摊小贩、工
会里的愤青、被冤作共产党禁足新加坡工人,也有偷采矿、私运树胶粒、奸夫淫
妇、私会党、骗子、鸦片仙等等。

暴动的发生就是一次无预警的血与火的洗礼,华人的主体被劈成前后拉扯,
恐惧与缄默 (jian mo) 使内里的震荡构成了断层。

在失却的公义面前时时要显露青年的愤怒却又不由自主地徘徊在无助的孤
独中。在剧场游行的对外汉语讲师萝,作为这个时段的主要叙述者对汉语
课里巫裔友胞充满愤怒。这样愤怒与遭遇 513 暴动的长辈的压抑情感其实
是平行,因此某个点爆发。
游离求生的存活状态
• 小说聚集在陈家和叶家平民百姓零落的叙述,叙述中置入许多地
道的广府话衬托出吉隆坡的语境

• 其游离求生的在暴动之前存活状态。这放映了贫困不堪的州府华
人情态:落魄的鞋匠、干练无休的主妇、被剥削的车衣女工、洗
衣妇、理发小姐、赌场杂役、餐馆学厨、修车厂学徒、路边摊小
贩、工会里的愤青、被冤作共产党禁足新加坡工人,也有偷采矿、
私运树胶粒、奸夫淫妇、私会党、骗子、鸦片仙等等

• 作者描述 513 事件之前的记忆,也提及马来西亚独立后的社会状


态、政治气氛、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和紧张局势这些记忆是对于
人们在这段时期的求生记忆、对政治不稳定的体验以及社会变迁
的感知和描述。
亲情失散与重逢
• 在 513 事件中,一夕之间失去家人和儿子的叶金英,尽管仍在继续过着点火、
吹火、煮水、煮饭的日常生活,当心和身体的连接似乎已断开,灵魂像是斩
过,魂魄不齐。失去儿子的空缺永远无法弥补,家里都是失踪者的痕迹,而
母亲在任何一个时刻,一旦记忆起孩子就忍不住悲伤地哭。

• 桂英父亲陈亚位到吉隆坡时才 6 、 7 岁,从没上学,不会听马来语,但会制
鞋子。 513 时, 10 岁儿子失踪,父亲关系生变。多年后,在车站巧遇前往
应征新职的女儿桂英,不想拿女儿的钱,因为桂英要养女。

• 沉默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作者强调了亲情在众多情感中的特殊重要性,被视
为稀有而珍贵的一种情感。
513 记忆
• 生活的肉身痛楚
在文章里对于 513 事件的选择遗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
在处理 513 事件的记忆时,平衡记忆和遗忘是关键。人们需要谨慎
地对待这段历史,确保历史可以带来启示和教训。同时,避免过度
强调痛苦,以免再次伤害社会和个人的情感 。

小说主线从一个五一三倖存者的家庭,跨越三代,由三个女性人物
时间,以及他们与朋友、恋人或者未能理清暧昧的关系,似湖面涟
漪般,广衍出命运蹇舛、种族创伤、生存艰难、大举入侵的恐惧与
被逼迫著的沉默与遗忘。
• 失踪的 1969 年
小说故事里讲述国家档案局很宽大,只是少了 1969 年。笔者提及 1969
年种族暴乱,对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与文化的国家来说,是一段黑暗
的历史,统治者不鼓励人们讨论它。这似乎反映社会中一些敏感的历史
事件。作者通过小说呼吁对这段历史反思或深入探讨。
研究 513 事件的学者柯嘉逊认为, 513 事件应该从社会阶层的
角度来看待,而不是种族。

柯嘉逊的论文是以阶级研究来探讨 513 事件,因为他认为阶级


分析更能够解释历史。

从两个笔者看法可以看到尽管笔者没有亲眼目睹这一事件,但
与该事件相关的恐怖和痛苦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重述。
劫后人们如何开展记忆与遗忘
经历暴动后的成长
《蜕》后续揭示五一三叙事和“想象、回忆、追溯五一三的方式,让读者从
不同角度和语境了解五一三。因此,本文将会从故事角色人物中探讨对 513
的记忆或遗忘。由此可见,虽然过了接近 20 年,但 513 似乎在华社最痛苦
时,再一次浮现在脑海之中。 513 ,是无法忘记的痛苦,多少百姓的生命在
这次的暴动中丧失。

《蜕》也探索了这种私人悼念如何转化为公众悼念,以期在充斥着对事件不
同解读和反记忆的环境中,为受害者找到更为真实和尊重的对待。笔者也在
采访的经验中,他感受到人们日常在脸书中、在报章里复述的和谐美好话语,
虽然善意,但已经对受难家属,形成莫名的压抑。
论 513 事件鲜为人见的事情与后遗症
•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国家,主要有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三大种族。独立初期两族曾发生过严重的流血冲突

事件,而对于现阶段两族关系的评价,各方也是褒贬不一。

• 而马来西亚著名历史学家邱家金教授在 2006 年 2 月 接受《新海峡时报》访问时却说,目前马来西亚的种族

关系正处于近 40 年来最脆弱的阶段,国民团结工作没有取得重大成就,如果政治人物坚持走种族路线,国民

团结将遥遥无期。

• 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马来西亚基本上走出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巫两族严重对抗的局面,逐步过渡

到各民族互相容忍、共存共荣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华巫关系呈现出矛盾竞争与合作共荣并存的两面性特点,这

种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状态是多民族国家族群关系的常态,各民族从对抗向共荣的过渡也将是一个漫长而曲

折的过程。
结论
• 《蜕》后序重新审视了马来西亚历史书籍对“五一三事件”的记
载。这个事件在历史书籍被描述为马来西亚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这些描述呈现了历史书籍在记录特定事件时的片面性、主观
性或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

• 帮助我重新审视历史时引发了对历史书写的客观性和完整性的重
要性 , 也重新连接失去的东西或失落记忆。

• 随着时光流逝,记忆可以是渐渐遗忘或者清晰如昨,但无论如何,
它们都承载着无法磨灭情感和经历,能够铭刻在读者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蛻 [Online] //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M05-A900GKC48.
蜕 [Book] / auth. 贺淑芳 . - 雪兰莪 : 大将出版社 , 2023.
重写半开而谢的身体 [Online]/ auth. 卢姵伊 . - 23 August 2023.
https://dajiang.com.my/2023/08/23/%E3%80%90%E5%BA%8F%E6%96%87%E3%80%91%E 9%87%8D
%E5%86%99%E5%8D%8A%E5%BC%80%E8%80%8C%E8%B0%A2%E7%9A%8 4%E8%BA%AB%E4%BD%93-%E2%97%8E%E9%BB
%84%E7%90%A6%E6%97%BA/.
马来西亚最大中文网络路书店 [Online] // 城邦阅读花园 . - 15 December 2023. -
https://www.cite.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361837.
【試讀活動】預約分享心得,馬來西亞小說家賀淑芳最新長篇《蛻》新書搶先看
[Online] // 阅读最前线 . - Readmoo 编辑团队 , 25 Julai 2023.
https://news.readmoo.com/2023/07/25/metamorphosis-2/.
应从社会阶级角度看 513 柯嘉逊:不认同是种族冲突事件 [Online] / auth.
柯嘉逊 // 东方 online. - 东方日报 , 14 May 2019. -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nation/2019/05/14/290579.
浅论马来西亚华巫族群关系的两面性 [Journal] / auth. 俞云平 // 八桂侨刊 . -
福建 : 厦门大学 , 2010. - Vols. 1-6.
论马华与马来文学的“ 513” 政治抒情诗 [Journal] / auth. 黎家恒 . - 怡保 : 拉曼
大学中文系 , 2021. - Vols. 1-44.
Post-trauma: A Comparison of the Malay and Chinese Psyches in Response to the May 13 Tragedy
in Their Literary Works from 1969 to 2019 [Journal] / auth.
Florence Kuek // Sun Yat-sen Journal of Humanities. - 2019. - Vol. 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