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BCNB3143

M1 K1 (25/08/2020)
组员:张匀曦,陈乐滢,郑翠贤
讨论一: 研究者在一系列 6 个 10 分钟的教学时段中,训练高三学生学习
一种运动技巧,以研究“失败”与“成功”的反馈效果。在每个训练时段后,
将每个学生的成绩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为了
控制无关变量,研究者将学生随机分配到两组中:一组被告知为“相对比
较差”,另一组则为“做得好”,这样做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

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使教育更符合规律进学生从而促的发展。因此,研究具有
伦理性的特点。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这个研究没有符合专业协会的道德准则和教育研
究的伦理。让我们从两个事件来看:第一:在每个训练时段后,将每个学生的成绩与
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第二: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研究者将
学生随机分配到两组中:一组被告知为“相对比较差”,另一组则为“做得好”,这样做并
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

第一事件中,研究者违法严格保密的规则。在收集研究资料时,学生有权隐藏他
们的个人情况;在书写研究报告和进行非正式讨论时,他们也有隐藏个人情况的权利。调
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具有某特征或持有某意见的人在群体中的比例。即使这样,我
们们还必须对所获得的资料严格保密。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有责任检查课题组的所有成
员是否都已受到关于保守资料机密的教育。研究人员应尽可能预计到对保密的潜在威
胁,在处理隐私问题上,去掉识别符号、使用随机化回答以及统计法等手段,都可以适当
地使用。在公布研究资料时,必须充分掩蔽可以认出一个组织或研究对象的迹象。由此
可见,研究者在告知两组学生成绩时,被告知“做得好”的组别自然便知道另一组的
成绩属于较差的,这对“相对比较差”的组别来说会造成心理创伤。

从第二个事件来看,我们认为这个研究违反了教育研究伦理中,不容许“证伪”
的准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因此不容许“证伪”。这个研究中不考
虑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证伪”来控制无关变量。因此,这个研究结果对于实验者
及研究成果都造成恶劣影响,而这个教育研究失去了参考价值,也无法成为标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