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6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編輯說明
1.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可配合《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初中中
國語文》(第二版)及《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使用。

2. 本銜接手冊收錄了11篇適合於初中教授的教育局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部分為節錄

3. 各篇內容包括「銜接啟導」、「學習重點」、「作者簡介」、「文章體裁」、「寫作
背景」、「邊推想邊理解」、「篇章提問」、「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銜接篇
章比較」、「語譯」及「名言警句」。

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列出配合《初中中國語文》
(第二版)及《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的選篇。

 「銜接啟導」:銜接初中所學,重温篇章作者、文化文學、寫作
技巧或體裁等知識。

 「學習重點」:按「內容」和「作法」列出相關學習重點。

 「作者簡介」:簡介作者的生平及背景。

 「文章體裁」:介紹各文言文常見體裁的特色及風格。

 「寫作背景」:提供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動機或目的。

 「邊推想邊理解」:配合篇章教學流程,於課文中,設題考
問文中重點字詞的意思。

 「篇章提問」:配合閱讀六層次中的「複述」、「解釋」及「重
整」能力,設內容理解及寫作手法題目。
(另標示與《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及《新視野初中中國語
文》配合的學習重點。)

 「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以填充形式考問段落層次
劃分及主旨。

 「銜接篇章比較」:與初中學習過的文章作比較。
(與《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或《新視野初中中國語
文》選篇作比較)

 「語譯」:設語譯填充,充分理解篇章內容。

 「名言警句」:部分文章提供背誦建議,熟記精華片段。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目錄
1. 《岳陽樓記》 范仲淹 ………………………………………………………………… 3

2. 《論孝》《論語》………………………………………………………………………… 16

3. 《師說》(節錄) 韓愈 ………………………………………………………………… 25

4.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司馬遷 ………………………………………………… 34

5. 《山居秋暝》 王維 …………………………………………………………………… 44

6. 《月下獨酌》 李白 …………………………………………………………………… 50

7. 《登樓》 杜甫 ……………………………………………………………………… 57

8. 《出師表》(節錄)諸葛亮 ……………………………………………………………… 64

9. 《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 71

10. 《聲聲慢 秋情》李清照 ……………………………………………………………… 79

11. 《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 ……………………………………………………………… 87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岳陽樓記 范仲淹

【銜接啟導】

中國古代山水遊記
  山水遊記是以借助描寫景物,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記敍文。中國古代的山水
遊記往往把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熔於一爐,作家在遊覽景物、古跡時喜歡把景物的
特點投射到自身的經歷,在描寫景色的同時寄託情懷或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此為
山水遊記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
遊》、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都是山水遊記的代表作,作者通過記敍遊玩的過程,以優
美的語言,或寄託仕途失意的傷感,或表達孤芳自賞的個人情操,並藴含了處世之
道、人生哲理等的深刻體會。本文兼融上述作品的特點,而議論成分更見突出。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中二單元五 蘇
軾《記承天寺夜遊》、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三單元四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三
單元一 張岱《湖心亭看雪》 初 視

【學習重點】
內容 1. 岳陽樓被重修的緣由及《岳陽樓記》的寫作原因

2. 岳陽樓之大觀及陰晴變化的景致

3. 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變化

4. 古仁人之心

作法 1. 記敍、描寫、抒情的方法

(1) 記敍岳陽樓的相關事由、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2) 描寫岳陽樓的景致

(3) 抒發對聖賢的仰慕、孤獨之感及對友人箴規之意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 吳縣(今江蘇 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
學家。家境清貧,從小勤奮好學,胸懷遠大政治抱負。26歲時中進士及第,因敢於直言強
諫,屢遭貶斥。慶曆三年(1043),他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被迫辭職。
後外放鄧州、杭州等地擔任地方官,最後病死在徐州,死後諡號「文正」。

范仲淹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詩、詞及散文均有名篇傳世,作品有《范文正公
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文章體裁】
「記」一般以記敍事情經過為主,分雜記和遊記兩大類。雜記包括描寫山川、景物
和人事的雜記和以記事為主、篇幅較為短小的筆記文。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
式,取材範圍極廣。

【寫作背景】
宋仁宗 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貶謫至岳州為知州,第二年重修
岳陽樓,並請范仲淹作文記述此事。時年范仲淹因推行「慶曆變法」失敗而被貶往鄧州,
與滕子京同屬「遷客」,《岳陽樓記》就是在這背景下寫成的。

范仲淹於本文先記敍岳陽樓重修的情況及創作本文的緣由,然後通過描述在岳陽樓
所見的景色,寓情於景,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與襟懷抱負。本文集記敍、描寫、抒情、議
論於一體,結構嚴謹,駢散結合,詞采華麗,堪稱千古名篇。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 慶曆四年(1)春(1. 甚麼季節?),滕子 1. 春天
京(2)謫守(2. 「謫守」是甚麼意思?)巴陵 2. 貶官調守
郡(3)。越(4)(3.「越」字何解?)明年,政 3. 及、到
通人和,百廢具(5)興(4.「興」字何解?)。 4. 興辦
乃重修(5.「重修」是甚麼意思?)岳陽樓,
5. 重新修建
增其(6.「其」是指甚麼?)舊制,刻唐賢
6. 岳陽樓
(6)、今人詩賦於其上;屬(7) (7.「屬」字
7. 委託
有何意思?)予作文以記之。

(1) 慶曆四年:慶曆(1041~1048),宋仁宗(1010~1063)年號。慶曆四年,即1044年。
(2) 滕子京:滕子京(990~1047),名宗諒,河南人,范仲淹的好友,因事被貶為岳州知州。
(3) 謫守巴陵郡:謫,貶官。守,太守的簡稱,這裏用作動詞,意思是出任太守。太守,漢朝
官名,隋朝廢郡太守,宋朝改稱知州。巴陵郡,岳州的古稱,即今湖南 岳陽一帶。
(4) 越:及、到。
(5) 具:同「俱」。
(6) 唐賢:指唐代 李白、杜甫、韓愈等著名文人。
(7) 屬:同「囑」,委託的意思。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2 予(8.「予」指誰?)觀夫巴陵勝狀 (8) 8. 我

(9.「勝狀」是甚麼意思?),在洞庭一湖。銜 9. 美景

(10.「銜」字何解?)遠山 (9),吞(11.「吞」 10. 包含


字何解?)長江,浩浩湯湯(10),橫無際涯 11. 吸納
(12.「際涯」有何意思?);朝暉夕陰,氣象 12. 邊際
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13.「大觀」是甚
13. 雄偉景觀
麼意思?)也,前人之述(14.「述」字何解?)
14. 描述
備(11)矣。然則(12)北通巫峽(13),南極瀟 湘
15. 聚會
(14),遷客騷人(15),多會(15.「會」字何解?)
16. 觀賞自然景物
於此,覽物(16.「覽物」是甚麼意思?)之情,
17. 不同
得無(16)異(17.「異」字何解?)乎?

(8) 勝狀:勝,美。狀,狀態、形勢。勝狀,佳妙的情狀,即美景。
(9) 銜遠山:銜,含,一作「銜接」解。銜遠山,意即洞庭湖像張開口含着遠處的羣山。
(10) 浩浩湯湯:湯湯,水流盛大的樣子。浩浩湯湯,水勢浩大、波瀾壯闊。湯(shāng),粵音
「商」(sœŋ1)。
(11) 備:詳盡。
(12) 然則:連詞,用在句子開頭,相當於口語的「那麼」。
(13) 巫峽:長江 三峽之一。從四川 巫山縣到湖北 巴東縣18. 連綿不斷的雨
官渡口,延綿四十五公里,是三峽
中最長的一段峽谷。
19. 接連數月都不放晴
(14) 瀟 湘:瀟 湘,瀟水和湘江,在湖南中部,這兩條河流都會流入洞庭湖。
20. 渾濁的浪頭
(15) 遷客騷人:遷客,遭到貶遷的官員。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被放逐,寫作《離騷》,著
名後世,後人以「騷人」稱呼詩人。 21. 隱沒光輝
(16) 得無:語氣詞,表示測度語氣,解作能不、莫非。
22. 商人和旅客
3 若夫(17)霪雨(18.「霪雨」是甚麼意思?) 23. 離開
霏霏(18),連月不開(19.「連月不開」有何意
思?);陰風怒號(19),濁浪(20.甚麼衝向天 24. 擔憂
空?)排空(20);日星隱耀(21.「隱耀」何 25. 害怕
解?),山岳潛形;商旅(22.「商旅」指甚
26. 感慨到極點而悲傷起來
麼?)不行,檣傾楫摧(21);薄暮冥冥,虎
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23.「去」字
何解?)國懷鄉(22),憂(24.「憂」字何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讒畏(25.「畏」字有何意思?)譏(23),滿目
蕭然(24),感極而悲(26. 感覺怎麼樣?)者
矣。

(17) 若夫:轉折連詞,用於句子開首,以引起論述,表示至於。
(18) 霪雨霏霏:霪雨,指連綿不斷的雨。霏霏,指紛飛盛密的樣子。霪(yín),粵音「吟」
(jɐm4)。
(19) 怒號:號,大叫。怒號,這裏指風勢猛烈。號(háo),粵音「毫」(hou4)。
(20) 排空:衝向天空。
(21) 檣傾楫摧:檣,船上的桅杆。楫,船槳。檣傾楫摧,船的桅杆傾斜,船槳折斷。檣
(qiáng),
粵音「祥」(tsœŋ4)。楫(jí),粵音「接」(dzip8)。
(22) 去國懷鄉:去,離開。國,即京師。此處互文見義,意思是因離開京師或故鄉而產生懷念
之情。
(23) 憂讒畏譏:讒,詆譭、誹謗。譏,譏諷。憂讒畏譏,指擔憂和害怕被人用言語中傷。讒
(chán),
粵音「慚」(tsam4)。
(24) 蕭然:蕭條、空寂。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4 至若(25)春和(27.「和」字何解?)景(26)明 27. 暖和
(28.「明」字是甚麼意思?),波瀾不驚(27),上 28. 明媚
下天光,一碧(29.「碧」指甚麼?)萬頃(28);
沙鷗翔集(29),錦鱗(30. 「錦鱗」指甚麼?)游 29. 天色和湖光相映呈現碧綠 1
泳,岸芷汀蘭(30),郁郁青青(31)。而或長煙 之色
一空(32),皓月(31. 月是怎樣的?)千里,浮
30. 美麗的魚兒
光躍金(33),靜影沉璧(34),漁歌(32.「漁歌」
是甚麼意思?)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 31. 潔白明亮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35)皆忘(33.「忘」字何
32. 漁夫的歌聲
解?),把酒臨風(34. 在岳陽樓上做甚麼?),
其喜洋洋(36)(35. 感覺怎麼樣?)者矣。 33. 忘記

34. 端起酒杯迎風暢飲

(25) 至若:連詞,表示至於,同「若夫」。 35. 高興極了


(26) 景:日光。
(27) 波瀾不驚:驚,起、動。全句指湖面波平浪靜。
(28) 萬頃:概數,形容湖面非常廣闊。
(29) 翔集:翔,飛翔。集,聚集、棲息。翔集,指鳥兒時而飛翔,時而停歇聚集。
(30) 岸芷汀蘭:芷,香草。汀,水中的小洲。岸芷汀蘭,此處互文見義,意思指岸邊或小洲上
的香草和蘭花。汀(tīng),粵音「丁」(diŋ1)。
(31) 郁郁青青:郁郁,文采豐盛的樣子,引申作色彩豐盛、香氣濃郁。青青,茂盛的樣子。
(32) 長煙一空:長煙,散佈廣遠的煙霧。一,全部。空,消散。長煙一空,天空的雲霧全部消
散。 36. 德行高尚的人
(33) 浮光躍金:浮光,月光浮在水面上。躍,一作「耀」。浮光躍金,月光映照在波動的湖面上
37. 覽物後感到悲傷和高興的兩種人
閃爍着金光。
38. 表現
(34) 靜影沉璧: 影,月影。璧,扁圓形的白玉。靜影沉璧,指靜靜的月影像白玉沉浸在湖裏。
(35) 寵辱:寵,得寵。辱,受辱。此句反用《老子.十三章》「寵辱若驚」之意。
39. 為甚麼
(36) 洋洋:自得的樣子。
40. 擔憂百姓
5 嗟夫(37)!予嘗求古仁人(38)(36.「古
仁人」指甚麼?)之心,或異二者(37. 指哪 41. 擔憂君主
「二者」?)之為(39)(38.「為」字何解?)。
42. 古仁人
何哉(39.「何哉」是甚麼意思?)?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40)。居廟堂之高(41),則憂 43. 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
其民(40. 擔憂甚麼?);處江湖之遠(42),
1 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
則憂其君(41.擔憂甚麼?)。是進亦憂,退
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42.「其」指 44. 依從
誰?)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43.這句是甚麼意思?)歟!噫!
微斯人(43),吾誰與歸(44) (44.「歸」字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解?)?

(37) 嗟夫:語氣詞,表示感歎,相當於「唉」。嗟(jiē),粵音「遮」(dzɛ1)。
(38) 古仁人:德行高尚的人。
(39) 或異二者之為:或,也許。二者,指上述覽物後,一悲一喜的兩種人。為,表現。全句指
也許和上述的兩種人有不同表現。
(4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外物,這裏指美好的景物、環境。己,自己,這裏指個人不幸
的遭遇。此句互文見義,意思是不以物之喜悲而喜悲,不以己之喜悲而喜悲。
(41) 居廟堂之高:廟,古時皇帝供奉祖宗的地方。堂,殿堂,皇帝聽政的地方。廟堂,指朝廷。
全句指在朝廷當大官。
(42) 處江湖之遠:江湖,這裏與廟堂相對,指民間。全句指因貶官外調而處身於偏遠的地方。
(43) 微斯人:微,沒有。斯人,這些人,指古仁人。
(44) 吾誰與歸:歸,依從的意思。此句為倒裝句,即「吾與誰歸」,目的是為了強調「誰」。全
句即:我將依從誰?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岳陽樓記》,回答問題。

1. 滕子京為甚麼要重修岳陽樓?

滕子京被貶謫至巴陵郡,令當地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行有餘力,便重修岳陽樓。

2. 根據第 1 段,范仲淹為何會寫作此文?

受滕子京的囑託。

3. 第 3 段描寫了岳陽樓甚麼時候的景色和哪些景物呢?

陰雨天的時候。描寫了風浪、太陽和星宿的光輝、山嶽、商旅的船隻、老虎的吼叫和

猿猴的啼叫。

4. 第 4 段描寫了岳陽樓甚麼時候的景色和哪些景物?

晴天的時候。描寫了平靜、青綠的湖面,湖上的沙鷗、水中的游魚,岸上和小洲的花

草,夜晚的明月與湖面泛動的月影,漁夫的歌聲。
中一單元三
初 體會作者抒發的的情感 中一單元六
視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

5. 作者在第 3 及 4 段分別提到登上岳陽樓有甚麼不同的感受?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第 3 段的岳陽樓令人有懷念京師或家鄉、感慨悲傷之情;第 4 段的岳陽樓令人有心胸

開闊、精神愉快的感覺。

6. 「古仁人」甚麼時候會憂?甚麼時候會樂?

「古仁人」無論做官或退隱,都在天下人擔憂前先擔憂,在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天下人豐衣足食後才快樂。

7. 作者的「樂」是怎樣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二單元六 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中
8. 閱畢全文,范仲淹寫作此文的真正目的和用意是甚麼? 二單元八 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申述自己憂國憂民的襟懷、與滕子京互相勸勉,以及警戒後人效法古仁人。

9. 本文第 3 、 4 段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表現岳陽樓在不同天氣下的景象。試各舉一
例說明其效果。 中二單元二
初 認識多感官描寫 中三單元四
視 描寫景物的方法-多感官描寫

(1)聽覺: 描寫老虎怒吼,猿猴悲啼,渲染了陰雨天時岳陽樓的蕭瑟氣氛。╱描寫
狂風怒吼,讓讀者感受到風力之大。╱描寫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使
讀者如聞其聲,感受到岳陽樓四周的人事活動。

(2)視覺: 描寫混濁的浪頭衝向天空,日星的光輝都被隱沒,用誇張的手法突顯
天氣惡劣。╱描寫船上的桅杆傾斜、船槳折斷,讓讀者感受到陰雨時湖
面風浪極大,天氣惡劣。╱描寫晴天時湖面平靜,天色和湖光相映,
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把晴天湖面的明媚景象呈現在讀者眼前。╱描
寫成羣的沙鷗時而飛翔時而聚集,魚兒暢游,使洞庭湖的景觀生趣盎
然。╱描寫月光潔白明亮,在波動的湖面上浮泛着金光,在靜止的湖
水中猶如璧玉的景象,以月色突顯月夜的閒靜。

(3)嗅覺: 描寫岸邊或小洲上的香草和蘭花香氣濃郁,使讀者感受到岳陽樓四周
環境清雅。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段落 段落大意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記敍滕子京重修 岳陽樓的緣由 和本文的 寫作原因 。


第1段

第2段 概括描寫在岳陽樓所見的 洞庭湖景觀 。

描寫天氣 惡劣 時在岳陽樓所見的景象,抒發遷客騷人 傷感悲哀


第3段
的心情。

段落 段落大意

描寫天氣 晴朗 時在岳陽樓所見的景象,抒發遷客騷人 心曠神怡


第4段
的心情。

第5段 闡明作者的 遠大理想 和襟懷。

作者由 洞庭湖 佳景出發,借寫遷客騷人 或悲或喜 的覽物之情,說明古仁人具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志向,並抒發個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抱負,表述個人心志及勸勉友人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本文第 4 段及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第 2 段均描寫了「游魚」,兩文藉描寫景
物所表達的感情是否相同?試析述之。
兩文同樣藉描寫「游魚」表達閒適之情。本文藉描寫錦鱗在碧綠廣闊的湖中游泳的情

景,寫出洞庭湖在天氣晴朗時候的風光,表達遷客騷人心曠神怡的情感;《至》一文

則藉描寫游魚在清澈的水中暢游,似與遊者玩樂的情景,表達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

悅心情。

2. 甲、乙兩節引文運用了哪種相同的修辭手法?各起了甚麼作用?

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
淹《岳陽樓記》)

兩節引文均運用了比喻手法。引文甲中,作者把皎潔的月色比作澄明的積水,又把月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光照射下的「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使景物生動傳神。引文乙中,作者把浮

在水面的月光比喻為閃爍的金塊,又把月亮的影子比喻為沉浸在水中的璧玉,突顯洞

庭湖的動靜之態。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1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
1 慶曆四年的 春天 , 滕子京 被貶官調守岳
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州。到了第二年,政事 順利 ,百姓 安居樂業 ,
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
許多荒廢了的事情都 興辦 起來。於是他重新修
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
建 岳陽樓 ,擴大它原來的 規模 ,把唐代著名
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文人和當代人寫的 詩歌 和辭賦刻在岳陽樓上;

他委託我寫一篇文章 記敍這件事 。
2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
2 我觀賞那岳州的 美景 ,全在 洞庭湖 上。它包
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
含着遠處的 羣山 ,吸納着 長江 的巨流,水勢
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浩大 ,無邊無際;早晨和傍晚,景色或晴明或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幽暗 ,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前
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 人的描述已經很 詳盡 了。那麼從洞庭湖向北可以
巫峽,南極瀟 湘,遷客騷人, 通到 巫峽 ,向南一直可以通到 瀟水
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 和湘江,被降職遠調的 官吏 和 詩人 ,大多在這
乎? 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 感情 ,能

沒有不同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3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 3 至於那 連綿 的陰雨下個不斷的日子,接連數


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月都不 放晴 ;陰冷的風 狂叫怒吼 ,渾濁的浪頭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 衝向 天空 ;太陽和星星的光輝都被 隱沒

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 了,高山都 隱藏不見 ;商人和 旅客 不能前行,


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 船上的桅杆 傾斜 、船槳折斷;黃昏時天色 昏暗 ,老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 虎怒吼, 猿猴 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

因離開京師或 故鄉 而起的 懷念 心情,擔憂和害怕


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被別人 誹謗 或譏諷,只覺得滿眼 蕭條空寂 ,感慨

到極點而 悲傷 起來了。

4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
4 至於在春日天氣 暖和 ,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
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風平浪靜 ,天色和湖光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
成羣的 沙鷗 時而飛翔時而 停歇聚集 ,美麗的
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
魚兒 游來游去,岸邊或小洲上的香草和蘭花,香
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氣 濃郁 ,長得很 茂盛 。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
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
了, 潔白明亮 的月光一瀉千里,月光映照在波動
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 的湖面上,閃耀着 金光 ,靜靜的月影像沉浸在水中
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 的 白玉 , 漁夫的歌聲 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
其喜洋洋者矣。 盡!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台,就會 心胸開闊 ,精神愉

快,得失榮辱全都 忘記 ,端起 酒杯 迎風暢飲,實

在 高興 極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5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 5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 品德高尚 的人的心思,也


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許和上述的兩種人有不同的表現。為甚麼呢?他們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
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 會因為有 美好的景物 、環境而高興或悲傷,也不會
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 因為自己 不幸的遭遇 而高興或悲傷。在朝廷上做大
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官,便會為他的 百姓 擔憂;身處在僻遠的地方,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 就會為他的 君主 擔憂。這就是說在朝廷做官也要憂
微斯人,吾誰與歸? 慮,不在朝廷做官也要憂慮,那麼甚麼時候才能快

樂呢?他們一定會說:「 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
六、名言警句
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 」吧!唉!如果沒有這些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第 2 段)
人,我將依從誰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 5 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 5 段)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論孝 《論語》

【銜接啟導】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顯學,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學者的思想一脈相
承,他們都致力通過提倡某些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使君臣、
  
百姓能夠自我省察,以達到愛人的目標,從而使社會和諧穩定。
  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一書,而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可見於《孟子》和《荀
子》二書。孔子在《論語》中提到不少道德價值觀,包括:仁、義、禮、智、孝等,其以
「仁」為道德中心,貫穿諸德;孟子繼承和發揮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提出「王道」的治
國主張,並以「義」作為實踐仁的原則;荀子則發揮了孔子的「禮」,主張通過禮來約
束人為、制約社會。
  在初中的閱讀課上,我們對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張及儒家思想已有初步的瞭解
而本文集中探討孔子的孝道觀,部分內容在《論語八則》中學過。本文將就孔子的孝道
觀作進一步的深化,亦會重温《論語》的寫作特點。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學習重點】 中三

單元五 《論語八則》、荀子《從道不從君》 文言單元(五) 孟子《齊
視桓晉文
內容 1. 子女事奉父母的原則 之事章》 中三
單元九 孟子《寡人之於國也章》
2. 子女事奉父母的態度

作法 1. 文言虛詞:之、以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 陬邑(今山東 曲阜東南)人。
先祖是宋國公卿,避亂逃到魯國;父親僅任小官,早逝。孔子幼孤貧困,努力學習,一生
主要活動於魯國,官至司寇(掌刑政),後因不滿執政者季桓子的僭越行為,辭官周遊衞
宋、陳等國,向各國君主宣揚他的政治理想和主張,但不為所用,屢遭困厄。後來死於魯
國。

   孔子是春秋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政治上主張
施行仁政,在倫理上要求「正名」。其學說發展成儒家學派。在魯時,他收徒講學,開私
人講學之風,門下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對《詩》、《書》、《禮》、《樂》
《易》、 《春秋》的整理、刪訂、詮釋做了大量工作,這些書被後世奉為經典,他也被
尊崇為「至聖先師」。孔子去世後,他的門徒將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纂為《論語》一書
今本《論語》由漢代 鄭玄編訂,以南宋 朱熹的集註本、清 劉寶楠的《論語正義》最為通
行。
【文章體裁】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論語》是語錄體說理散文。語錄體,就是以記錄名言警句為主的文體,以言約意
豐、發人深省、教人深思為特點,是富於文學性的說理散文。先秦時期說理、記事常常融
而未分,因此《論語》在記言的同時,往往間以簡要的情狀描摹,以見當時氣氛與人物性
格。《論語》的語言精煉明快;以短語為主,短長參差;以散句為主,散中間偶;又 善
用比喻,多用語氣詞,讀來有聲調鏗鏘而紆徐不迫之感,成為後世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寫作背景】
春秋 戰國(前770~前221)時期是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劇烈變革的時期,此時中國發
生了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大變革。

  春秋末期,隨着新舊制度的急劇變革,社會關係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的變化,父子相
篡、兄弟相殘的事情屢見不鮮。「周之子孫日失其序」,以周天子為「天下之宗」的宗法
等級統治體系四分五裂,出現了「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

   與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變革相適應,這一時期思想文化上也出現了劇變。從西周開始
官府一直壟斷、控制着教育和文化的傳播,形成了所謂「學在官府」的文化局面。春秋以
後,文化走向了民間,文化開始「下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站在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立場上,「道堯 舜之道」,在個人修
養上強調理想人格的修煉,在政治上主張仁政,形成了儒家思想。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1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1.「無違」 1. 不違背禮節
是甚麼意思?)。」樊遲御(3)(2.「御」字何解?),2. 駕車
子告之(3.「之」字代指誰?)曰:「孟孫問孝於 3. 樊遲
(4.「於」字何解?)我,我對(5.「對」字何解?)
4. 向,即向孔子問孝
曰:『無違。』」樊遲曰:「何(6.「何」字何解?)
5. 答覆
謂也?」子曰:「生,事(7.「事」字何解?)之
6. 甚麼
(8.「之」字代指甚麼?)以(9.「以」字何解?)
7. 照顧、事奉
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8. 雙親
(《為政》第二)
9. 依循

(1) 孟懿子:孟懿子(?~前481),姓仲孫名何忌,謚懿,魯國大夫。
(2) 無違:違,違背。無違,指事奉雙親,不違背禮。
(3) 樊遲御:樊遲(前515~?),姓樊名須,字遲,孔子的弟子。御,駕車。樊遲御,樊遲為
孔子駕馬車。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12 子游(4)問孝。子曰:「今之(10.「之」字何 10. 的

解?)孝者,是謂能養(5)(11.「養」字何解?)。 11. 供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6)(12. 除了父母之外,人還 12. 狗馬等家畜
能「養」甚麼?);不敬(13.「敬」字何解?),何 13. 恭敬
以(14.「何以」是甚麼意思?)別(15.「別」字何
14. 怎樣
解?)乎?(16.孔子提出了甚麼觀點?)」
15. 區別
(《為政》第二)
16. 子女供養父母時,倘若沒

有恭敬之心,就跟養家畜

沒有分別

(4) 子游: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5) 是謂能養:是,只。養,供養。是謂能養,能供養父母。養(yàng),粵音 「樣」
(jœŋ6)。
(6)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至於,談及、講到,可不譯。全句解作狗、馬都能得到飼養。此句
有多種解法。一說犬馬也能養活人,還有說法指犬馬也能養活自己的父母。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1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17. 微言勸諫
13 子曰:「事父母幾諫(7)(17.「幾諫」是甚麼
18. 心意
意思?),見志(18.「志」字何解?)不從(8)
19. 聽從
(19.「從」字何解?),又敬不違,勞(20.「勞」
20. 憂愁
字何解?)而(21.「而」字何解?)不怨(9)。

(22. 孔子認為子女勸諫父母時的態度應該如何?)」 21. 但是

(《里仁》第四) 22. 應當言詞委婉、恭敬和順,

不忤逆父母的意志

23. 的

14 子曰:「父母之(23.「之」字何解?) 24. 年紀

年(10)(24.「年」字何解?),不可不知 25. 知道
(25.「知」字何解?)也。一(26.「一」字何解?) 26. 一方面
則(27.「則」字何解?)以(28.「以」字何解?) 27. 是
喜,一則以懼。(29.子女有甚麼感受?)」 28. 因為,指因為父母之年
(《里仁》第四)
29. 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懼

(7) 幾諫:幾,輕微、婉轉。幾諫,微言勸諫。幾(jī),粵音「機」(gei1)。
(8) 見志不從:不從,表示被動,指沒有被聽從。見志不從,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聽從。
(9) 勞而不怨:勞,憂愁。勞而不怨,內心憂愁,而無絲毫怨懟。
(10) 年:年紀。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論孝》,回答問題。

1. 「無違」包括哪些行為?

依照禮節侍奉在生的父母,並在父母死後依照禮節來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2. 根據《論孝》第11 則,孔子認為在父母去世後,子女應如何表達孝意?

孔子認為在父母去世後,子女應依照禮節來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中三單元四 掌握對比法 中三單元六 掌
3. 《論孝》第12 則中,孔子將飼養犬馬與甚麼作比較? 握對比法

孔子將飼養犬馬與孝養父母作比較。

中一單元八 分析作者觀點 中一單元七 
4. 分析作者觀點
孔子指出當時的人對孝有甚麼看法?孔子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視

當時的人認為孝就是養活父母。孔子並不認同這種看法。

5. 孔子認為「養」和「敬」的分別是甚麼?

(1) 「養」:指行為和物質上的供養父母,例如為父母提供温飽、衣食等,滿足他們生

存的需要。

(2) 「敬」:指子女的態度,他們要打從心裏對父母感到恭敬,時刻保持真誠的奉養之

心。

6. 孔子在《論孝》第13 則中指出當父母有過錯時,子女應怎樣做?

子女應該「幾諫」,即對父母微言勸諫。

7. 孔子在《論孝》第14 則中指得知「父母之年」後有兩種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
懼」。試分別說明「喜」與「懼」的原因。

原因
喜 父母得享高壽,為人子女可以克盡孝道,享受天倫之樂。
懼 父母年事已高,不久於人世。為人子女能盡孝的時日無多。

8. 根據《論孝》第11 至14 則,以下哪些是孔子對孝的看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 事奉雙親要謹慎行事。
三、
 善體親心,嚴守禮制。

落  子女應當為父母分憂。
大  不宜對父母流露忿怨。
意  宜把握時間克盡孝道。

篇 A    
章 B   
主 C      A B C D

D 以上皆是 ○ ○ ● ○
本文有四則。

則 內容大意

1 實踐孝道時,無論生養、 死葬 、 追祭 ,都不可以違背 禮 的要求。

2 克盡孝道不僅滿足父母的 衣食之需 ,尤須體現「 敬 」的精神。

3 子女勸諫父母時,態度語氣要 恭敬委婉 。

4 應當時刻謹記父母的 年歲 ,及時 克盡孝道 。

本文說明有關「 孝 」的涵義、表現、 態度 ,以及子女應 克盡孝道 之義。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本文及《論語八則》,說明《論語》在文體形式和語言兩方面有甚麼特點。

在文體形式方面,《論語》屬語錄體,以問答形式表達哲理,而全書共有二十篇,章

節短小。在語言方面,《論語》言簡意賅,以短語為主則短長參差,以散句為主則散

中間偶,又善用比喻及多用語氣詞,讀來有聲調鏗鏘而紆徐不迫之感。

2. 孔子指出孝是要敬養父母,根據《王冕的少年時代》,王冕的行為態度是否符合孔子
的準則?試略加說明。

王冕聽從母親的安排,同意放棄到學堂上學,並替人家放牛賺錢。他能體諒母親的處

境,沒有絲毫怨言,反映他對母親的尊敬。另外,王冕每次都把秦老送的醃魚、臘肉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拿回家給母親吃,成名後得了錢,他又會買好東西給母親,使母親不愁衣食,反映他

能夠贍養母親。由此可見,王冕的行為態度符合孔子的準則。

五、語譯
11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11 孟懿子向孔子問 孝道 。孔子說:「不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要違背 禮節 。」樊遲替孔子 駕車 ,孔
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
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回答
「何謂也?」子曰:「生,事之
說:『 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說:「這是
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甚麼意思?」孔子說:「父母在生,依照
(《為政》第二)
禮節來 侍奉他們 ;父母死去,依照禮節

來 埋葬他們 , 祭祀他們 。」

12 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
12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
只是能夠 養活父母 。至於狗、馬,都能
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夠得到飼養;如果不 尊敬 父母,那麼用
不敬,何以別乎?」
甚麼區別贍養父母與 飼養犬馬 呢?」
(《為政》第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13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 13 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

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過錯時)要 輕微婉轉 地勸諫,看到自己

(《里仁》第四) 的心意沒有被聽從,仍然 恭敬 地不忤逆

他們,內心憂愁但不 怨恨 。」

1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14 孔子說:「父母的 年紀 ,(子女)

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而 高興 ,另一方

(《里仁》第四) 面因而 懼怕 。」

六、名言警句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二)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第四)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師說(節錄) 韓愈

【銜接啟導】

唐宋古文的寫作特色

  唐 宋古文運動是一場文體和文風的改革運動,旨在扭轉駢文和西崑體的綺靡文
風,提倡效法秦 漢時代的文章體制。這場運動的理論綱領在於「文以明道」,「文」是
創作手段,「道」是創作目的,換言之文章是用來闡明「道」。韓愈提倡「古道」,以恢
復儒家道統;柳宗元重視「治世之道」,強調文章要經世治用、有益於世。綜觀而言,
唐 宋古文在內容上都具有針砭時弊,發人深省的特點,不少文章都與道德修養、社會
現實、政治形勢有關;而且文章觀點鮮明、辯論有力,展現出恢宏的氣勢。例如韓愈的
《馬說》及《師說》
、柳宗元的《哀溺文序》
、《永某氏之鼠》
、歐陽修的《小人無朋》等,都
體現了這些寫作特色。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中一單元八 歐
【學習重點】 陽修《小人無朋》文言單元(一) 柳宗元《哀溺文序》中二單元九 韓愈《馬說》中一單
初 中二單元八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視
元七 歐陽修《小人無朋》
內容 1. 師道與學習的關係

2. 孔子的從師態度

作法 1. 議論方法:舉例論證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河陽(今河南省 孟縣)人。祖籍昌黎
(今河北 昌黎縣),故世稱韓昌黎。德宗 貞元八年(792)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國子
博士等職,官至吏部侍郎。雖然曾兩次因直言諍諫被貶,但是他在仕途上尚算順遂。享年
五十七歲,死後諡「文」,後世尊稱他為韓文公。有《韓昌黎集》五十卷傳世。

韓愈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學上他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主
張以散文取代六朝以來盛行的駢體文。內容方面,要求「文以載道(儒家道統)」;形式
方面,主張作文應該「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文從字順」。他的散文內容豐
富,剛健質樸,說理透闢,氣勢雄放,故被宋代 蘇洵評為「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文章體裁】
「說」,文體名,論辨體的一種。「說」着重說明、解釋事理,帶有雜感、雜文的
性質。「師說」,就是對從師學習的道理作解說闡述。

【寫作背景】
《師說》作於貞元十九年(803)前的數年中,當時韓愈在四門博士(唐代太學國子
監的教官)或監察御史(御史台官員)任上,古文運動尚處於前期階段。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韓愈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從政治思想來說,是以復興儒學為目的的運動,所以他十
分重視道統。他認為儒學自堯 舜至孔 孟是一脈相承的,到荀子、揚雄則已經「擇焉而不
精,語焉而不詳」(韓愈《原道》),以後就更是儒綱失墜了。至唐,當時的社會風氣以
從師為恥,士大夫重視門第觀念,只求功名富貴,不尊師重道,所以他以李蟠從學於自己
一事借題發揮,作《師說》,抨擊當時士大夫及其子弟的陋習;又鼓吹「師道」,以促進
古文古道的傳播。

全文有破有立,運用舉例論證闡述師道,不僅是一篇短小而論述全面的論說文,更
是古文運動的一篇重要文獻。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 古之學者(1.「學者」是甚麼意思?) 1. 求學的人
必有師(2.「師」字何解?)。師者,所 2. 老師

以傳道(1)(3.「傳道」是甚麼意思?)、 3. 傳授儒家道統

受業(2)(4.「受業」有何意思?)、解惑 4. 講授課業
(5.「解惑」何解?)也。人非生而知 5. 解答疑惑
之者(3),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6. 最終
其為惑也終(6.「終」字何解?)不解
矣。

(1) 傳道:傳,教授。傳道,指傳儒家的道。從韓愈另一作品《原道》可知,他所謂的道,是
以「仁」、「義」、「道」、「德」為中心,說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2) 受業:受,同「授」。受業,授予「六藝」(《詩》、《書》、《禮》、《樂》、《易》及
《春秋》)
經傳(經書本身和釋解經書的注疏傳文)和古文的課業。
(3) 生而知之者:生,動詞,出生。而,連詞,就、便。知,動詞,知道。生而知之者,生下
來就有知識的。語出《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這裏
反用其意。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2 生乎吾前,其聞(7.「聞」字有何意思?) 7. 領會

道也,固(4)先乎吾,吾從(8.「從」字何解?) 8. 跟從

而師(5)(9.「師」字何解?)之;生乎吾後, 9. 學習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 10. 不應計較對方的出生年份


道也 ,夫庸知 (6) 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11.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有老師
(10.不應計較甚麼?)?是故無貴無賤,無

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11. 應按甚
麼準則擇師?)也。

(4) 固:本來。
(5) 師:動詞,跟隨學習,與下文「吾師道也」的「師」同。
(6) 庸知:庸,副詞,豈。庸知,何必去計較。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3 聖人無常(12.「常」字何解?)師(7), 12. 固定
孔子師郯子(8)、萇弘(9)、師襄(10)、老
13. 賢能
聃(11)。郯子之徒,其賢(13.「賢」字是
14. 弟子可以超越老師
甚麼意思?)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15. 專長
行,則必有我師(12)。」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14.這句說明
了甚麼道理?);聞道有先後,術業(13)

有專攻(15.「專攻」是甚麼意思?),如
是而已。

(7) 聖人無常師:常,固定。聖人無常師,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語出《論語.子張》:「夫子
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8) 郯子:郯子(生卒年月不詳),春秋 郯國的國君,姓己,名無考。孔子曾向他請教上古少
皞氏「以鳥名官」的故事。郯是子爵國,所以稱郯子。郯(tán),粵音「談」(tam4)。
(9) 萇弘:萇弘(? ~ 前492),東周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音樂之事。萇(cháng),粵音
「詳」
(tsœŋ4)。
(10) 師襄:師襄(約前六世紀),魯國樂師,名襄。樂師稱「師」,先秦時多以職業為姓氏,所
以稱師襄,孔子曾向他學琴。
(11) 老聃:老聃(前586 ~ 前492),老子,楚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聃」,所以稱老聃。
曾任周史官,孔子曾向他學禮。聃(dān),粵音「耽」(dam1)。
(12)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三人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語出《論語.述而》:
「三
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 術業:術,原指邑中通行的道路,這裏引申為通向一定目的的手段或技能。業,專門的事
業本領。術業,指本領學問,這裏專指儒業。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2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師說》,回答問題。

1. 韓愈提到的道、業、惑是指甚麼?

韓愈所謂的道是指儒家道統;業是指儒家六經典籍;惑是指學習前兩者時產生的疑惑

2. 根據作者所言,為甚麼從師學習是必須的?

因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知識,每個人都會有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疑惑

便不能解決。

3. 韓愈擇師的原則是怎樣的?

他擇師的原則是不分地位高低貴賤、年紀大小,只要是具儒道、有知識的人,便可從

師學習。

4. 孔子從師的態度是怎樣的?

孔子認為在三個人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5. 為甚麼聖人會「無常師」?

因為聖人明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道理,因此即使對方不一定事事都比自

己賢能,但只要他有一些比自己強的本領,便應跟從對方學習。


中二單元八 論證的方法:例證法 中
6. 以下兩段引文運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 二單元六 論證的方法:例證法

甲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第 3 段)
乙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第 3 段)

 □ 比喻論證 □ 對比論證 □ 舉例論證 □ 歸納論證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段落 内容大意

第1~2段 論述 從師 的必要和 擇師 的標準。

以 孔子 的言論和實踐,說明師生關係是 相對 的,帶出
第3段
擇師 的標準。

作者通過論述 從師 的重要和 擇師 的標準,抨擊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陋習,

倡導 從師學問 的風氣。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韓愈的論說文反映現實,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試以本文及《馬說》為例說明之。

本文抨擊了社會上輕視師道、恥於從師的歪風,強調從師的重要性。《馬說》則以伯

樂和千里馬為喻,揭示人才被埋沒和糟蹋的現象,從而諷刺統治者的昏庸和愚昧。在

兩文中,作者都嚴肅而深刻地批判時弊,這是韓愈文章的鮮明特點。

2. 本文及歐陽修《小人無朋》採用的引題方法是否相同?試比較之。

不同。本文採用的是破題法,文章開首點明「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論點,然後說明

「師」的功能。然而,《小人無朋》採用的是先破後立的方法,作者先破除一般人認

為小人因利益而結為朋友的觀點,然後確立「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的論點。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1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1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 老師 。老師,是傳授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
儒家道統 、講授 課業 、解答 疑惑 的人。人不是生
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
下來就有 知識 的,誰能沒有 疑惑 ?有疑惑卻不
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跟從老師學習 ,那些成為疑惑的東西最終都 不能

解決 了。
2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 2 出生在我 之前 的人,他領會道理的時間本來就
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比我 早 ,我應該跟從他學習;出生在我 之後
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
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 的人,如果他領會道理的時間亦比我 早 ,我也應
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 該跟從他學習。我拜師學習道理,何必去計較他的
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出生年份 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
師之所存也。
高低貴賤 ,無論 年長年幼 , 道理 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3 聖人沒有 固定 的老師,孔子曾拜郯子、
3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
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
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賢能 及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
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 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 老師 的人。」因此學生不
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一定 比不上老師 ,老師不必事事都 比學生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
是而已。 賢能 ;領會道理的時間 有先有後 ,本領學

問各有各的 專長 ,就是這樣罷了。

六、名言警句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第 1 段)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第 2 段)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第 3 段)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司馬遷
【銜接啟導】

《史記》的敍事寫人特點

我們在《孔明借箭》一文中,認識了小說在敍事、安排情節及刻畫人物方面的技巧。
事實上,中國的通俗小說及戲劇創作從《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吸取了不少養分,特別
是敍事寫人的技巧。《史記》在敍事方面注重刻畫細節,並擅於通過製造緊張的鬥爭場
面製造矛盾衝突,從而推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在寫人方面則通過人物
的行動、語言等,以及誇張、對比、烘托等手法描繪人物。本文是《史記》中的一篇人物
傳記,與《孔明借箭》一文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多有相似之處,故在閱讀本文時可相互
參照。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三單元八 羅貫中《孔明借箭》 中三單元七 羅貫中《孔明借箭》
初 視
【學習重點】
內容 1. 「澠池之會」的前因後果及重要情節

2. 廉頗、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作法 1. 通過敍事突出人物性格

2. 運用映襯法突顯人物性格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 夏陽(今陝西 韓城)人,中國傑出的史學
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故司馬遷自幼受到家學的薰陶。其父
死後,他繼任為太史令,着手編撰《史記》。漢武帝 天漢二年(前99),司馬遷因為替
投降匈奴的將領李陵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而被判下獄,慘遭宮刑。他忍辱負重,出獄後發
憤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兼具史學和文學價值。司馬遷在《史記》中以
「不虛美、不隱惡」的修史態度為後世史家樹立典範。他的史筆高妙,刻畫出一系列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著成一部傑出的傳記文學作品。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文章體裁】
本篇節錄自《史記》七十列傳之一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前半部。列傳是紀傳體史
書的一類,用來記載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列傳記述上至貴族、官僚大臣、思想家,下至
商人、卜者、俳優等不同社會階層人物的生平事跡,他們大多對政治和社會發展帶來正面
或負面的影響,藉收錄他們的言行,來呈現當代歷史的原來面目。

【寫作背景】
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生於戰國末期。當時七雄並立,秦國因推行變法多年,逐步強盛
起來,秦昭王即位後,秦國繼續擴張,採用了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同時,趙國是秦
的鄰國,因此常受到秦的侵略威脅,但趙國有以勇氣聞名於諸侯間的武將廉頗和智勇兼備
的謀臣藺相如,他們分別在軍事上和外交上各顯本領,加上李牧、趙奢等名臣,使趙國政
治清明,得以稱雄。

   本篇記述了發生在戰國後期的一個歷史事件:「澠池之會」。作者敍述了這件事的
來龍去脈,刻畫了趙國名臣藺相如及廉頗的形象,表現了兩人的品格。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1 其後(1)秦伐(1.「伐」字何解?)趙,拔 1. 攻伐
石城(2)。明年,復(2.「復」是甚麼意思?) 2. 再次
攻趙,殺二萬人。 3. 派遺
12 秦王使(3.「使」字何解?)使者告趙王,
4. 到澠池進行友好的會面
欲與王為好會(3)於西河(4)外澠池(5)(4.秦王
5. 商議
約趙王做甚麼?)。趙王畏秦,欲毋行(6)。
6. 趙王如不赴約,會使趙國顯得
廉頗、藺相如計(5.「計」字何解?)曰:「王
弱小而且膽怯
不行,示趙弱且怯也。(6. 廉頗和藺相如為何
7. 於是
認為趙王必須赴會?)」趙王遂(7.「遂」字何
8. 陪伴跟從
解?)行,相如從(8.「從」是甚麼意思?)。

(1) 其後:指趙惠文王十八年,即公元前281年。
(2) 拔石城:拔,攻取。石城,在今河南省 林縣西南。拔石城,攻佔石城。
(3) 好會:友好的會見。另有一說指「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應作「欲與王為好,會於
西河外澠池」,此處的「為好」,指結好,修復友好的關係。
(4) 西河:秦地名,在函谷關以西,在今陝西省 大荔縣一帶。
(5) 澠池:在函谷關以東,在今河南省 澠池縣西。澠(miăn),粵音「敏」(mɐn5)。
(6) 欲毋行:想不去。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7)曰:「王行,度 9. 估計

(9.「度」字何解?)道里(8)會遇之禮(9)畢 10. 完畢
(10.「畢」字何解?),還,不過三十日。
11. 想挾持趙王要脅趙國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2. 答允
(11.斷絕秦的甚麼陰謀?)。」王許(12.「許」
13. 私下聽聞
字何解?)之。遂與秦王會澠池(10)。秦王飲
14. 愛好音樂
酒酣,曰:「寡人竊聞(13.「竊聞」是甚麼意
15. 寫
思?)趙王好音(14.「好音」有何意思?),請
16. 命令
奏瑟(11)。」趙王鼓瑟。秦御史(12)前書
(15.「書」字何解?)曰:「某年月日,秦王

與趙王會飲,令(16.「令」字何解?)趙王鼓
瑟。」

(7) 訣:辭別,一般指將永遠離開而相告別。
(8) 道里:路程。
(9) 會遇之禮:相見會談的儀式。
(10) 會澠池:澠池之會發生在趙惠文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
(11) 瑟:古代一種弦樂器,外形像琴,但體積較大,有二十五弦。
(12) 御史:戰國時,在君主左右掌管文書檔案、記錄國家大事的官員。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 17. 趨前獻上盆缻


盆缻(13)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 18. 左右侍衞
於是相如前進缻(17.「進缻」是甚麼意思?), 19. 殺
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 20. 他瞪眼喝斥秦王左右
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14)矣!」左右
21. 為了保護趙王的聲譽
(18.「左右」指甚麼?)欲刃(19.「刃」字何

解?)相如,相如張目叱之(20.藺相如的態度

如何?),左右皆靡(15)。於是秦王不懌(16),

為一擊缻。相如顧(17)召趙御史書曰:「某年
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21.為何藺相如要
這樣做?)

(13) 奏盆缻:奏,進獻。缻,同「缶」,盛酒的陶器。奏盆缻,獻上瓦盆、陶缶。秦人歌唱時
敲盆、缶作為節拍。缻(fŏu),粵音「否」(fɐu2)。
(14) 以頸血濺大王:把頸上的血濺在大王身上,暗示要和秦王拼命。
(15) 靡:倒退。靡(mĭ),粵音「美」(mei5)。
(16) 不懌:懌,喜悅。不懌,不高興。懌(yì),粵音「亦」(jik9)。
(17) 顧:動詞,回頭。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18)。」22. 為了維護趙國的國體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19)為趙王壽。」23. 因為趙國已在邊境部署大量
(22.為何藺相如要這樣做?) 秦王竟酒(20), 士兵防備秦國
終不能加勝(21)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秦不敢動(23.秦為何不敢輕舉妄動?)。

(18) 壽:古代向別人贈送禮物或敬酒,祝人長壽。
(19) 咸陽:秦國都城,在今陜西省 咸陽市東北。
(20) 竟酒:竟,完畢、結束。竟酒,酒宴結束。
(21) 加勝:加,施加。勝,佔優勢。加勝,佔上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3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回答問題。

1. 廉頗在趙王赴會前作了甚麼部署,令秦不能加勝於趙?

廉頗在趙王出發前,請求趙王同意,如趙王三十日不回國,便立太子為王,以免秦國

挾持趙王,要脅趙國。

2. 在澠池之會時,秦王要求趙王做甚麼?藺相如又要求秦王做甚麼?兩者用意何在?

秦王要求趙王鼓瑟,藉以羞辱趙王;藺相如要求秦王擊缻,以保趙王聲譽。

3. 「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在酒宴上,秦王最終都不能從趙國取得好處。加上因為趙國已在邊境屯駐重兵,所以

秦王亦只能按兵不動。

4. 秦王主動約趙王會面的用意是甚麼?從何得知?

秦王的用意是羞辱趙王。秦王請趙王鼓瑟,秦國御史卻記載秦王命令趙王鼓瑟,故意

貶低趙王的身份,其後秦國大臣又要求趙國獻十五座城池給秦王祝壽。


中一單元二 通過事件刻畫人物 中一單元
5. 試從「澠池之會」分別歸納藺相如及廉頗的性格特點。 三視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特質

藺相如脅迫秦王奏樂及要求秦王獻贈咸陽給趙王,為趙國爭回面子,足見他的機智。

廉頗在「澠池之會」期間為趙國所作的部署,表現了他的深謀遠慮。

中三單元二
初 運用襯托突出描寫主體 中一單元三
視 認識側面襯托的方法
6. 根據「澠池之會」的內容及下表所示,指出表中所列事件的襯托作用,並指出事件中
誰是主要人物,誰是陪襯的角色。

事件內容 主要人物 陪襯角色 作用


秦國君臣咄咄逼人,欺 以秦國君臣的 仗勢凌人 ,反襯
負趙王,反被藺相如巧 藺相如 剛正不屈 ;又以秦王左
藺相如 秦王及秦臣
用計謀加以還擊。 右侍臣 膽小如鼠 ,反襯藺相如
的 勇猛果敢 。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本文分為兩個段落。

段落 內容大意

第1段 交代「澠池之會」的 背景 。
記敍「澠池之會」的經過,從赴會前的部署,表現了廉頗的 心思細
第2段 密 ;同時亦刻畫了藺相如在會上的 機智 和 勇氣 ,維護了趙國的
體面 。

本文記述了「澠池之會」這個故事,交代了藺相如敢於對抗 強秦 、維護 趙國尊嚴

的事跡。文中刻畫出藺相如 智勇雙全 的形象,讚揚他的 愛國 情操,同時亦對廉頗的

心思細密 加以肯定。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本文及羅貫中《孔明借箭》,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藺相如和孔明怎樣憑着自己的機智解決困難?試各舉例子說明之。

在「澠池之會」上,秦王要求趙王鼓瑟,藉以羞辱趙王。藺相如隨之要求秦王擊

缻,使趙王不致受辱。至於孔明,周瑜設計陷害他,要他在十天內製造十萬餘箭

孔明憑着對天文及軍事的知識,想出草船借箭的妙計向曹操「借箭」,終於免遭

陷害。從這兩件事上,可見二人能機智地解決困難。

(2) 甲、乙兩節引文運用了甚麼手法刻畫孔明和藺相如的性格?試加以說明。

甲、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
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羅貫中《孔明借箭》)
乙、秦不王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以頸血濺大王矣!」(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兩節引文同樣運用了語言描寫手法。根據引文甲,孔明在說話中預料曹操不敢輕

舉妄動,並着魯肅只管酌酒取樂,可見他能洞察人心,而且處事胸有成竹。根據

引文乙,當秦王不肯擊缻時,藺相如表示將犠牲自己的性命,要脅要與秦王同歸

於盡,使秦王有所顧忌,可見他剛烈無畏的性格。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11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
11 之後,秦國 攻伐 趙國,攻佔了石城。
復攻趙,殺二萬人。
第二年,(秦軍) 再次 攻伐趙國,殺了
二萬趙國 將士 。
12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
12 秦王 派遣 使者告訴趙王,希望跟趙王
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 在西河外的 澠池 進行一次 友好的 會面 。
秦王發怒,不答應。於是相如趨前獻上盆
趙王 畏懼秦國 ,想不去赴會。廉頗、藺相
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 缻,隨即 跪下 邀請秦王敲擊奏樂。秦王不
如商議說:「大王不赴約,會顯得
肯敲擊。相如說:「在五步之內,相如就要趙國
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 弱小而且膽怯 的了。」趙王於是赴會, 相
把 頸上的血濺在大王身上 了!」 1 秦王
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 如 陪伴跟從。廉頗送(趙王他們)到 邊
左右侍衞 想殺相如,相如 瞪眼 1 喝斥
境 ,跟趙王告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
「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 他們,令他們(嚇得)倒退回去。於是秦
程和會面的禮節完畢回來,也不會超過
王不高興地敲擊了一下盆缻。相如回頭呼
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 三十天 。假如三十天後大王還不回來,則
召趙國御史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
請求大王批准(我們) 冊立太子為王 ,
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 為趙王 敲擊盆缻 。」秦國的羣臣說:
以斷絕秦國的陰陰謀 。」趙王答允他的建議
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 「請趙國 獻贈十五座城池 給秦王祝壽。」
於是跟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在會上喝酒
藺相如也說:「請秦國 獻出咸陽 給趙王
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 喝得高興,說:「我私下聽聞趙王 愛好音
祝壽。」秦王直到酒宴結束,都不能從趙國
樂 ,請(你)用瑟彈奏一曲吧。」趙王奏瑟
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 取得好處。趙國亦 部署大量士兵防備秦國
秦國的史官趨前寫道:「某年某月某日,
,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 秦王與趙王會面飲酒, 命令 趙王奏
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 瑟。」藺相如趨前說:「趙王私下聽聞秦王
擅 擅於演奏秦地的音樂 ,請獻上盆缻給
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 秦王,以此 互相娛樂 。」
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
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
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
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
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羣臣
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
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山居秋暝 王維

【銜接啟導】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王維被視為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中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充滿畫意,
而且融會禪趣,《鹿柴》和《山居秋暝》便能體現此一寫作特點。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
然風光、農村生活為題材,抒寫隱逸生活的閒情逸致。這類作品風格安逸恬淡,語言
清麗洗鍊,最大的特點是情景交融,詩人在描寫景物時往往融入了主觀情愫,或借
景抒情,或融情入景。在閱讀這類作品時,我們可以借助描寫和抒情手法,理解詩中
的內容及情感。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
【學習重點】 文》 中一單元七 王維《鹿柴》 中一單元四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
弟》 初 視
內容 1. 王維於本詩所表現的思想情懷

2. 山水田園詩的抒情手法

作法 1. 五言律詩的體制

2. 多感官描寫手法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祖籍太原 祁縣(今山西 祁縣)。玄宗 開
元九年登進士第,曾任太樂丞,後出使涼州。安 史之亂平定後,一度論罪降職,後升遷
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隱居終南山 輞川別墅,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詩可分兩期,前期詩歌內容較廣闊,風格多樣,主要寫建功立業之心,邊塞詩
意境開闊,情調激昂,名篇有《渭城曲》、《隴西行》等。後期詩作以山水田園詩為主,
描寫隱居生活和自然景物,風格清淡自然,名作有《山居秋暝》、《鳥鳴澗》等。王維工
詩善畫,精通音樂,又深研佛理,後期的詩常有佛理禪意,故又有「詩佛」之譽。

【文章體裁】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詩。全篇八句,分為四聯,每聯兩句,每句五字。第二
四、六、八句押平聲韻。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居於輞川時所寫。王維晚年因做官受挫,於是辭官到終南山下築起園
林,名為「輞川別墅」,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就是指他所住的別墅。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本篇是山水田園詩的名篇。詩中描寫了秋天黃昏時,山中清幽明淨的自然景色和山
中人恬靜純樸的生活,抒發了詩人對閒適隱居生活的嚮往。

本詩寫山中月照松林、泉流石上的圖景,有聲有色,富於畫意;頸聯寫山中人的活
動,以動襯靜。全詩寫景明暗交錯、動靜相生,正是「詩中有畫」的佳例。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空山新雨(1.「新雨」是甚麼意思?)後, 1. 剛剛下過雨

天氣晚來秋(2. 當時是甚麼季節?)。 2. 秋季

明月(3. 當時是甚麼時分?)松間照, 3. 傍晚

清泉石上流(4. 甚麼在石上流動?)。 4. 清澈的泉水

竹喧(1)(5.「竹喧」是甚麼意思?)歸 5. 竹林裏的喧鬧聲
(6.「歸」字有何意思?)浣女(2), 6. 歸來
蓮動下(7.「下」是甚麼意思?)漁舟 7. 順流而下
(8.「漁舟」指甚麼?)。
8. 漁民的船
隨意春芳(3)(9.「春芳」是指甚麼?)歇
9. 春天的花
(10.「歇」字何解?),
10. 凋謝
王孫(11.「王孫」是指誰?)自可留。
11. 貴族的子孫,引申為對他人
的尊稱
(1) 竹喧:竹林裏的喧鬧聲。
(2) 浣女:洗衣女。
(3)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隨意,任由。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裏反用其意,指春天的芳
華雖已消歇,但秋景也佳,王孫自可留在山中。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山居秋暝》,回答問題。

1. 詩中描寫山中的氣氛和天氣如何?

山中無人,環境氣氛幽靜冷清,天氣十分涼快。

2. 本詩首兩句怎樣呼應題目?

「空山」呼應了「山居」的環境,「晚來秋」則呼應了「秋暝」的季節和時間。

3. 根據本詩頷聯,詩人描寫了甚麼景色?

皎潔的月光灑在松間,清澈的泉水流過巖石。

4. 浣女正在做甚麼?

浣女洗過衣服後穿過竹林歸來。

5. 浣女為甚麼在這個時候歸來?

因為這個時候天色已晚,洗衣女該歸家了。

6. 蓮為何會動?

漁舟順流下行,令蓮花叢搖曳紛紛。

7. 為甚麼作者說「王孫」可以留下來?

因為山中的秋天景色值得「王孫」留下來欣賞。


中一單元七 認識絕律詩的體裁特色 中一
8. 試以本詩為例,說明律詩的格式。 單元四 認識詩歌的體裁特色

(1) 句數: 八句

(2) 聯數: 四聯

(3) 對偶: 頷聯和頸聯

(4) 平仄: 相對

(5) 押韻: 雙數句押韻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中二單元二 認識多感官描寫 中三單元四 描寫景物
9. 本詩運用了哪幾種多感官描寫?試各舉一例說明。
的方法-多感官描寫

(1) 觸覺 描寫

詩句:天氣晚來秋。

說明:「 秋」字帶有秋涼之意,點出雨後山中黃昏,天氣十分涼快。

(2) 視覺 描寫

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蓮動下漁舟。

說明:描寫了明月皎潔,月光灑在松林間。/描寫了清澈的泉水流過山溪中的石

縫間。/描寫了清溪中蓮葉搖動漁舟順流而下。

(3) 聽覺 描寫

詩句:空山新雨後。/竹喧歸浣女。

說明:描寫了幽靜的山野。/描寫了竹林裏傳來洗衣女子歸來的喧鬧聲。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詩可分為四個層次。

層次 句子 層次大意

第一層 第1 ~ 2句 總寫 山景 ,點出 季節 和時間

第二層 第3 ~ 4句 描寫山中的 月光 、松林和 山泉

第三層 第5 ~ 6句 描寫山中人物的 活動

第四層 第7 ~ 8句 抒發詩人 歸隱 的渴望

本詩通過描寫 秋日薄暮 時分,清幽明淨的自然景色和山中人 恬靜

的生活場面,表達詩人對 閒適隱居 生活的嚮往。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王維《山居秋暝》及《鹿柴》中所描寫的山是怎樣的?由此可見當時的環境如何?

這兩首詩所描寫的都是「空山」,反映了當時的環境十分清幽空寂。

2. 王維《山居秋暝》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所運用的抒情手法有甚麼不同?試比較
之。

《山》運用借景抒情手法,詩人借用空山、新雨、明月等自然景物,描繪了一個清幽

淡雅的情景,表達出對閒適隱居生活的嚮往。然而在《九》一詩中,詩人直抒胸臆,

首兩句直接抒發作客異鄉的孤獨,以及在佳節思念親人的情感。

五、語譯
空山新雨後, 幽靜 的山野,山雨剛停,
天氣晚來秋。 雨後的 黃昏 ,天氣 涼快 。

明月松間照, 皎潔 的月光灑在松間,

清泉石上流。 清澈的泉水 流過巖石。

竹喧歸浣女, 竹林裏笑語歡聲, 是洗衣的姑娘歸來 ,

蓮動下漁舟。 蓮花叢 搖曳紛紛,是漁船順流下行。

隨意春芳歇, 春天的百花雖已 凋謝 ,

王孫自可留。 王孫公子 仍然可留下來欣賞秋景。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4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月下獨酌 李白

【銜接啟導】

唐詩體裁及李白詩風

在初中時,我們認識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體裁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其中近體
詩按其句數、字數等的不同,可細分為絕詩和律詩。古體詩是相對近體詩而言的詩歌
體裁,沒有嚴格的聲律限制,體制較為自由。絕詩是近體詩,全詩共四句,每句五字
或七字,有既定的押韻和平仄,但不一定要求對仗。
李白擅長寫古體詩和絕詩,尤以七古和七絕最佳,但他的律詩數量不多,這大
概由於他個性酷愛自由,所以不願受律詩的拘束。李白生於「盛唐」時期,而早年的漫
遊經歷,以及長安三年的政治生涯,對李白的性格和詩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的詩
歌常常表現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當中兼有儒家濟世懷民及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
【學習重點】 初
單元七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中一 視
內容 1. 詩人的情感起伏變化 單元四 李白《送友人》

2. 李白於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懷

作法 1. 豐富想像的擬人手法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原籍隴西 成紀(今甘肅 天水附近),盛
唐著名詩人。唐玄宗 天寳元年(742)供奉翰林,受到皇帝的殊遇;不久因被權貴讒陷而
離去,從此過着漂泊流浪的生活。晚年病死於安徽 當塗。

李白的詩題材豐富,有抒發政治理想、反對戰爭的;也有寫自然景物、愛情和友誼
的。他的詩想像豐富,比喻生動,更善於運用誇張手法。李白詩風格飄逸奔放,雄奇壯麗
感情豐富,故後世稱之為「詩仙」。作品輯錄為《李太白集》。

【文章體裁】
《月下獨酌》是一首五言古詩。全篇共十四句,每句五字。第二、四、六、八句押
平聲韻,第十、十二、十四句押仄聲韻。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寫作背景】
本詩原題四首,這是第一首,是李白在暮春三月身處長安的作品。一般認為詩歌作
於天寶年間,當時李白應詔入京為翰林供奉,卻因性格疏狂,時遭小人讒言譭謗,政途失
意,被迫辭官求去,內心鬱悶難遣。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李白的五古以自然中見俊逸清奇為主,與他七古的瑰奇壯偉有
所不同。

   本詩是詩人在一個月夜裏獨個兒自斟自飲,心有所感而寫就。從內容來說,這是一
首抒情詩,表達了李白追求擺脫愁思的複雜心情,雖然不無消極的意味,但筆調豪縱、想
像奇特、境界高逸,正是李白的本色。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 花叢中
花間(1. 在哪裏?)一壺酒,
2. 飲酒
獨酌(1)(2.「酌」字何解?)無相親
3. 可以相親相近的人
(3.「相親」是甚麼意思?)。
4. 詩人
舉杯(4. 誰「舉杯」?)邀
(5.「邀」字何解?)明月, 5. 邀請

對影成三人。(6. 哪三人?) 6. 詩人自己、明月和影子

月既(7.「既」字何解?)不解(2)飲 7. 既然

(8.「不解飲」是甚麼意思?), 8. 不懂得喝酒

影徒(9.「徒」字何解?)隨我身。 9. 只是,僅僅
暫伴月將(3)(10.「將」字何解?)影, 10. 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行樂須及(4)(11.「及」字何解?)春。 11. 趕及,趁着

我歌月徘徊,(12. 詩人唱歌時「月」會怎樣?) 12. 在詩人身旁流連

我舞影零亂。(13. 詩人跳舞時「影」會怎樣?) 13. 隨着詩人迴旋轉動


醒時同交歡(14.「交歡」是甚麼意思?), 14. 一起歡樂
醉後各分散。 15. 忘情,指忘掉一切利害關係,
永結無情(5)(15.「無情」是甚麼意思?)遊, 甚至忘掉自身的存在
相期(16.「期」字何解?)邈 16. 約會
(17.「邈」字何解?)雲漢(6)
17. 遙遠
(18.要到哪裏去?)。
18. 到遙遠的仙境彼此相會

(1) 獨酌:獨個兒自斟自飲。
(2) 解:懂得。
(3) 將:和、與。
(4) 及:趕及、趁着。
(5) 無情:忘情,是道家所說的超越一切之上,泯去是非、得失、物我之別的精神狀態,語出
《莊子‧德充符》。
(6) 相期邈雲漢:相期,相約。邈,邈遠。雲漢,指銀河,水盛叫作「漢」, 天上的銀河寬廣,
所以稱雲漢,這裏借指仙境。全句指我們相約在遙遠的仙境相會。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月下獨酌》,回答問題。

1. 試寫出本詩所描述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活動。

時間 春季的夜晚

環境 月下、花叢中

人物 詩人(李白)

活動 飲酒、唱歌、跳舞

2. 為甚麼詩人會邀請明月和影子共飲?

因為他身邊沒有親近的人共飲。

3. 試從詩中摘錄一個句子概括說明詩人的人生觀。

行樂須及春。

4. 詩人在醉與醒時的處境有何不同?

詩人清醒時與明月、身影一同飲酒作樂,醉時與它們天各一方,分散東西。

5. 詩人在醒後是否與月亮、影子永別?何以見得?

不是。從他約月亮、影子在遙遠的仙境相會,永作忘我的逍遙遊可見。

6. 在本詩中,詩人的感情跌宕起伏,根據以下提示,分析詩人的感情變化是怎樣的。

獨自飲酒 內心孤寂失落,心情沉重。
邀得同伴 寂寞的情懷暫時得到 寬解 ,情緒 昂揚 。
同伴不飲 內心寂寞排遣不去,頓起 無奈 之情。
開懷痛飲 因月、影知情解意而欣喜若狂。
醉後感歎 為與月、影分散而 悵惘失意 ,悲從中來。
醉中遐想 從低沉中掁作,精神 昂揚向上 。

中一單元七 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體裁 中一
7. 本詩的體裁是甚麼? 單元四

認識詩歌的體裁特色

五言古詩。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8.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一句同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對偶和擬人。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詩可分為四個層次。

層次 句子 層次大意
描寫詩人飲酒時 冷清 的環境,抒發了獨酌無
第一層 第1 ~ 4句
伴的 寂寞情懷,而生 邀月對影 之想。
描寫詩人 與月、影共醉 的情景,並帶出莫負
第二層 第5 ~ 8句
良辰美景 ,要 及時行樂 的人生態度。
描寫詩人醉意更濃,產生了 月、影跟隨自己手

第三層 第9 ~ 12句 舞足蹈、開懷高歌 的幻覺。但極歡之際,又

恐怕月、影終會 離他而去 。
寫詩人在醉中假想 與月、影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第四層 第13 ~ 14句
再會 ,使 愁悶 的感情得到昇華。

本詩描寫詩人月下獨酌,借酒消愁,與 月 、 影 共飲共舞,藉以抒發懷才不遇、

抑鬱孤獨 的情懷,但又決不為愁思所縛,追求精神上 逍遙自由 的境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李白的詩歌語言清新自然,試從本詩及《送友人》中各舉例子析述。

兩首詩的語言質樸清淡、簡潔流暢,雖無雕琢的痕跡卻意味深遠。例如在本詩中,

「花間一壼酒,獨酌無雙親」一句以質樸的語言描寫作者在花間獨自飲酒的情景,抒

發了內心的抑鬱愁悶;在《送友人》一詩中,「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一句同樣

以簡潔的語言描寫作者送別友人的情景,抒發了內心的離愁別緒。        

2. 本詩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屬於甚麼體裁的詩歌?兩文的句式有甚麼特點?

本詩屬於五言古詩,《黃》則屬於七言絕詩。本詩共十四句,每句五字;《黃》全詩

共四句,每句七字,兩詩的句式均十分整齊。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花間一壺酒,
春夜花間一壺 美酒 ,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自斟獨酌,身邊沒有 親近的人 。
對影成三人。 我舉杯邀請 明月 ,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對着 身影 ,湊成了三人。
暫伴月將影, 可是月兒並不會 飲酒 ,
行樂須及春。
影子也只是 空隨我身 。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姑且以月和影為伴,
醒時同交歡, 趁着春夜美景良辰,務須 及時行樂 。
醉後各分散。
我高歌,月兒為我 徘徊傾聽 ;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我起舞,影子也跟着 婆娑歡舞 。

清醒時我們 共歡同樂 ,

一旦醉倒,彼此就 各自分散 。

讓我們永作 忘我 的逍遙遊,

相約在遙遠的 仙境 相會。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登樓 杜甫

【銜接啟導】

唐詩體裁及杜甫詩風

  杜甫擅長律詩,這是一種格律嚴謹的體裁,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聲律和對
仗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杜甫十分講究寫作技巧,其詩作雖斧削雕琢,但卻不露痕
跡,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由於杜甫身處唐代由盛轉衰的時期,經歷安 史之亂的全部
過程,他目睹了民生的困苦及統治階級的罪惡,亦曾和人民一起逃難,過着挨餓受凍
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使他的詩歌走向現實主義的道路,作品題材多與社會現實有關。
《兵車行》
、《春望》
、《登樓》等作品都反映了時代的動盪,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前途的憂
慮及對人民的關懷。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單元七 杜甫《春望》中一單元四 杜甫《客至》中三單元四 杜甫《兵車
行》 初 視
【學習重點】
內容 1. 詩人的情感起伏變化

2. 杜甫於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懷

作法 1. 借古諷今的抒情手法

2. 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著名詩人。安 史之亂時,被亂軍所
俘,後出逃到鳳翔,任左拾遺。唐肅宗 乾元二年(759),棄官入蜀,在成都郊外構築草
堂定居。晚年攜家眷出峽,病死於途中。因居成都時曾獲友人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
後世稱他為杜工部。

杜甫的詩作常寄寓個人情懷於現實時事之中,反映了唐代 安 史之亂前後二十多年的
社會面貌,故有「詩史」之稱。他無論寫國難民困,還是個人際遇,都充滿真情實感,表
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故又有「詩聖」之稱。其詩風沉鬱頓挫,格律嚴整,對後世詩壇影
響巨大。作品輯錄為《杜工部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文章體裁】
《登樓》是一首七言律詩。全篇八句,分為四聯,每聯兩句,每句七字。第一、二
四、六、八句押平聲韻。

【寫作背景】
本詩作於唐代宗 廣德二年(764)春,時為安 史之亂平定的第二年,杜甫客居蜀地。
唐經安 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轉衰,地方上藩鎮割據,而代宗又寵信宦官程元振、魚朝恩
加上吐蕃連番入侵,可謂內外交困;這正是作者感慨萬千、憂心不已的原因。

全詩即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和個人情思融為一體,境界壯闊,感慨遙深
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色。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花近高樓傷客(1)(1.「客」是甚麼意思?)心, 1. 客居異地的人,指杜甫自己
萬方 ( 2. 「萬方」指甚 麼 ?) 2. 各方

多難(2)(3.「多難」有何意思?) 此登臨。 3. 指國家多災多難

錦江(3)春色來天地(4.「來天地」是甚麼意思?), 4. 鋪天蓋地而來
玉壘浮雲變古今(4)(5.何謂「變古今」?)。 5. 比喻當時局勢變幻不定
北極朝廷(6.「朝廷」是指哪個朝代?)終不改(5), 6. 唐代
西山寇盜(6)莫相侵(7.「莫相侵」有何意思?)。
7. 別再徒花力氣侵犯我疆土
可憐 後主 ( 8. 「 後主 」是指誰? )
8. 劉禪
還( 9. 「還」字何解? )祠廟 (7) ,
9. 仍然
日暮(10.「日暮」意指甚麽時候?)聊為《梁
10. 黃昏
甫吟》(8)(11.《梁甫吟》是誰人喜歡誦讀的?)。
11. 諸葛亮

(1) 客:杜甫以「客」自稱,表示他當時客居異地。
(2) 難:災難。這裏指國家的內外憂患。難(nàn),粵音「拿應切」(nan6)。
(3) 錦江:水名,在今四川 成都南,為岷江支流。傳說蜀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豔,濯於他
水,則錦色暗淡,故名錦江。
(4) 玉壘浮雲變古今:玉壘,山名,四川有兩處玉壘山,一在理番縣東南新保關,一在灌縣西
北。這裏指理番縣的玉壘山,是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全句意思是說,玉壘山上的浮雲變
幻不定,就如古今世事的多變;藉此比喻當時局勢之變幻。
(5) 北極朝廷終不改:北極即北極星,居北天正中,比喻位於北部的大唐政權。全句意思是說
大唐國運不改。
(6) 西山寇盜:西山,在四川 成都西。寇盜,指吐蕃,當時他們已攻陷西山。
(7) 可憐後主還祠廟:可憐,可悲。後主,指蜀後主 劉禪。還,仍然。祠廟作動詞,即有祠廟
紀念他。後主廟位於四川 成都 錦官門外,先主劉備廟在東邊,西邊則是武侯祠。詩中單
提後主廟,旨在微諷唐代宗任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而招致蒙塵之難。祠(cí),粵音
「池」(tsi4)。
(8) 日暮聊為《梁甫吟》:聊,暫且。《梁甫吟》,又作《梁父歌》,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遇

備前喜歡誦讀《梁甫吟》。此處是懷念諸葛亮,也有希望朝廷起用賢才之意。全句意思是
說,自己只能如諸葛亮般,藉吟詩以寄託感慨而已。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5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登樓》,回答問題。

中二單元二 認識多角度描寫 中二單元二
1. 根據本詩的首聯可見,作者從甚麼角度描寫眼前的景物?
描寫景物的方法:多角度描寫

詩人以俯視的角度来描写眼前之景,前者寫樓台前繁花盛放,一片生機之近景;後者

寫錦江流水和蓬勃春色從天地邊際湧來之遠景。

2. 頷聯兩句寫了甚麼景物?

頷聯寫詩人遠望錦江流水,蓬勃的春色從天地邊際湧來,玉壘山上的浮雲則變幻無常

3. 詩人用甚麼比喻朝廷?當中有甚麼寓意?

北極星。北極星的位置固定,詩人以此寄寓大唐國運不改的願望。
中一單元七
初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寫 中一單元六
視 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
4. 從頸聯兩句可見,詩人對朝廷的前景有甚麼看法?當中流露了詩人的甚麼感情?

詩人認為大唐國祚將會持續久遠,不會改變,勸喻寇盜(吐蕃)勿再徒勞無益地前來

侵擾。這裏流露了詩人忠於國家之情。

5. 「西山寇盜莫相侵」一句與前面哪一句相呼應?

「萬方多難此登臨」。吐蕃(寇盜)入侵是「萬方多難」的具體例子。

6. 尾聯提到關於劉後主和諸葛亮的甚麼事跡?

尾聯提到蜀漢劉後主(劉禪)亡國後,仍有人替他建祠廟祭祀。諸葛亮在出草廬前,

常常喜歡吟誦《梁甫吟》。

7. 《登樓》一詩中,哪些詩句描寫的是眼前所見之景?那些詩句所述的內容超出視野之
外?試在適當的空格內加✓ 。

詩句 眼前所見 視野之外

花近高樓傷客心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萬方多難此登臨 ✓

錦江春色來天地 ✓

玉壘浮雲變古今 ✓

北極朝廷終不改 ✓

西山寇盜莫相侵 ✓


中一單元七 認識絕律詩的體裁特色 中一
8. 試以本詩為例,說明律詩的格式。 單元四 認識詩歌的體裁特色

(6) 句數: 八句

(7) 聯數: 四聯

(8) 對偶: 頷聯和頸聯

(9) 平仄: 相對

(10) 押韻: 雙數句押韻


中一單元七
初 欣賞詩歌的內容美 中一單元四視
鑒賞詩歌的內容美
9.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一句如何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作者以眼前景物寄寓對時局的感慨,「錦江春色」寫春回大地,象徵唐室收復長安,

一片好景;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就如古今世事興衰的風雲變幻。

10.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一句如何通過劉後主和諸葛亮的事跡諷喻
時弊?

詩人借用劉後主寵信宦官招致亡國的事跡,諷喻唐代宗信用宦官,以致唐室被外族侵

凌;又緬懷諸葛亮,以諸葛亮生前喜吟《梁甫吟》,寄寓自己空有報國心志,卻苦無

報國的路徑。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詩可分為四個層次。

層次 句子 層次大意
交代詩人身處 異鄉 ,在春天 登樓 遠望,感懷國
第一層 第1 ~ 2句
家正值 多難 之時。
第二層 第3 ~ 4句 寫詩人登樓所見,從景物中流露對時局的關心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憂慮 。
寫詩人登樓所想,議論 天下大勢 ,表明忠於
第三層 第5 ~ 6句
國家 的情懷。
第四層 第7 ~ 8句 詩人就眼前所見所感,表達 報國無門 的憂憤。

杜甫登樓望見 春來大地 的景色,生起對國家命運的 關切 ,帶出因國事艱危、

外族入侵 的感慨,並藉 劉後主 、 諸葛亮 的典故,諷諭唐代宗治國無方,自己卻空

有 濟世 之心,報國無路。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杜甫《登樓》及《春望》,詩人在兩首作品中所表現的情懷有甚麼相同之處?
在《登樓》一詩中,從首聯兩句所見,作者因有感國家災難重重而黯然心傷,而頸聯

兩句進一步道出國家面臨外族入侵的動盪局勢,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心情。在《春

望》一文中,從首聯和頸聯四句所見,作者因有感國破家亡、滿城荒涼而傷感落淚。

由此可見,這兩首詩同樣表達了詩人感傷國事的情懷。             

2. 杜甫《登樓》和《兵車行》屬於甚麼體裁的詩歌?這兩種體裁各有甚麼特點?

《登樓》屬於七言律詩,而《兵車行》則屬於古體詩。律詩格律嚴謹,全詩共八句,

以兩句為一聯,合共四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每句五字或七字;第二

四、六、八句必須押韻;平仄有特定規律;頷聯和頸聯的上、下兩句必須對仗。古體

詩格式自由,句數、字數、平仄均不拘,可以轉韻,不要求對仗。        
繁花 與高樓相近,卻讓 作客異鄉 的我觸目傷心,

五、語譯 在各方 多災多難 的時候,我在此登上高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 錦江流水挾着蓬勃的春色 鋪天蓋地 而來,
萬方多難此登臨。 玉壘山浮雲 變幻不定 ,就如 古今世事 之多變。
錦江春色來天地, 皇朝如 北極星 那樣位置固定, 國運 不會改變,
玉壘浮雲變古今。 西山那邊的寇盜,別再徒花力氣 侵犯我疆土 。
北極朝廷終不改, 那可憐的蜀漢 後主 ,還有人設祠廟來 供奉 他,
西山寇盜莫相侵。 傍晚 時分姑且效法 諸葛亮 吟誦《梁甫吟》吧。
可憐後主還祠廟,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日暮聊為《梁甫吟》。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出師表(節錄) 諸葛亮

【銜接啟導】

中國古代散文中的諫言

  「諫」意指規勸,使人改正過失,多用於下對上。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不少是諫言
多數是由臣子對君主作出規勸或批評。當中,有些是「諷諫」,以暗示方式說服別人,
如《戰國策.鄒忌諷齊王訥諫》通過設喻、類比的方式使君主省悟過失;有些是「直
諫」,以直言方式說服別人,如《出師表》直接陳述己見,希望君主採納。然而,不論
以何種方式進諫,言辭須委婉含蓄而切中要害,才能使對方改正錯誤又不會開罪於人
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巧妙的進諫方法及論說手法,同時表現了古代諫臣滿懷理想和
氣節的形象。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三
【學習重點】 單元九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訥諫》
初 (節錄) 文言單元(四) 戰國策
視《鄒
忌諷齊王訥諫》(節錄)
內容 1. 寫作背景,游說目的

作法 1. 委婉進言的方法

2. 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論說方法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漢末三國之際瑯琊 陽都(今山東 沂水南)人。東漢
末年,隱居於南陽 隆中(今湖北 襄陽附近)。漢獻帝 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草
廬,請諸葛亮出山襄助,因而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諸葛亮為劉備取得荊州、益州等地,
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蜀漢建國後,諸葛亮任丞相。不久,劉備病逝,後主 劉
禪繼位,加封諸葛亮為武鄉侯。諸葛亮為了復興漢室,曾多次出兵伐魏,前後歷時八年,
師勞無功,病死於軍中,諡忠武侯。

諸葛亮的文章,議論剴切精闢,敍事周至縝密,情辭嚴正懇摯,文辭雖質樸無華,
卻極具感染力。今傳有《諸葛亮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文章體裁】
「表」跟「疏」、「奏議」等都是臣子向皇帝上書的一種文體。「表」用以陳述意
見,或提出諫諍,或提出請求,遣辭用字不尚浮華。

【寫作背景】
本篇選自晉 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原無題。梁朝 蕭統編《昭明文選》
收錄本文時加了篇名,正文開首多了「臣亮言」三字。

赤壁之戰後,天下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蜀漢 先主 章武三年(223),劉備
在白帝城病亡,臨終把國事家事託付予諸葛亮。三國中,蜀漢勢力最弱。諸葛亮深明天下
三分的局面不能持久,只有以攻為守,才能保住蜀漢的政權。因此,平定南方後,諸葛亮
於後主 建興五年(227)出師伐魏,臨行向後主 劉禪辭別,上了這篇奏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 先帝(1)(1.「先帝」指誰?)創業未半,而 1. 劉備
中道(2.「中道」是甚麼意思?)崩殂(2)。今天 2. 中途

下三分(3)(3. 三分為哪三國?),益州(4)疲弊(5), 3. 魏、蜀、吳

此誠(6)危急存亡之秋(7)也!然侍衞之臣,不 4. 毫不鬆懈地辦事

懈(8)於內(4. 侍衞之臣有何表現?);忠志之 5. 奮不顧身地為國家作戰


士,忘身於外 (9)(5. 忠志之士有何表現?) 6. 為了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
者,蓋(10)追(11)先帝之殊遇(12),欲報之於 1 殊恩遇,想要報答在陛下
陛下(13)也(6. 他們為何這樣做?)。 1 身上

(1) 先帝:先,尊稱死去的人,多用於尊長。先帝,稱已去世的皇帝,這裏指劉備。劉備卒於
223 年。
(2) 崩殂:古時皇帝死亡叫「崩」。殂,死亡。殂(cú),粵音「曹」(tsou4)。
(3) 天下三分:指魏、蜀、吳三國成鼎足之勢,把天下一分為三。
(4) 益州:漢代十三州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陝西、貴州、雲南等部分地區。益州是當時蜀
漢統治範圍,借指蜀漢。
(5) 疲弊:疲,人力疲勞。弊,物力困乏。疲弊,這裏指國力不足。劉備於222 年攻吳失敗,
蜀漢損失慘重。這次出師伐魏,距攻吳之役不過五年,國力頗感疲困。
(6) 誠:確實、實在。 7. 討伐漢賊、復興漢室
(7) 秋:這裏指關鍵性的時刻。《昭明文選》李善注:「歲以秋為功畢,故以喻時之要也。」在
8. 懲治
農業社會裏,秋天是一年中收穫的季節,人們視之為最重要的時刻。
(8) 不懈:盡忠職守,毫不鬆懈。 9. 責備
(9) 外:與上文的「內」相對,泛指地方和邊疆。
10.
(10) 蓋: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和理由,含有敍述緣由的意思。 揭示
(11) 追:追念、懷念。 11. 治國的良方
(12) 殊遇:殊,特殊。遇,對待、相待。殊遇,特殊的恩遇。
(13) 陛下:本指宮殿台階下面負責傳話的人,以往臣子不敢直接對皇帝說話,往往請台階下的
12. 審察採納
近臣代為傳達,後來演變成臣子對君王的尊稱。這裏指後主 劉禪。
2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7.諸葛亮希望後主託 13. 感激先帝的恩典

付甚麼給自己?)之效(14);不效,則治(8.「治」 14. 出師伐魏

字何解?)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 15. 面對
言(15),則責(9.「責」字何解?)攸之、禕、允(16)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等之慢 (17),以彰 (18) 其咎 (19)。陛下亦宜自


謀(10. 「自謀」有何意思?),以諮諏(20)善道
(11.「善道」是甚麼意思?),察納(12. 「察納」

有何意思?)雅言(21),深追先帝遺詔(22)。臣不

勝受恩感激(13.感激甚麼?)。今當遠離(14. 遠
離做甚麼?),臨(15.「臨」字何解?)表涕零(23),

不知所言(24)!

(14) 討賊興復之效:賊,這裏指曹魏。興復,指復興漢室。效,成效,引申作完成任務。全句
指討伐曹魏以完成復興漢室的任務。
(15) 興德之言:興,動詞,發揚。德,品行、作風。興德之言,發揚聖德的忠言。
(16) 攸之、禕、允:指郭攸之、費禕和董允,是當時的賢臣。
(17) 慢:懈怠、疏忽。
(18) 彰:顯示、揭示。
(19) 咎:過失。
(20) 諮諏:諏,商量、諮詢。諮諏,詢問。諏(zōu),粵音「周」(dzɐu1)。
(21) 雅言:雅,正。雅言,正確合理的意見。
(22) 遺詔:帝王臨死前發佈的命令。劉備在遺詔中告誡劉禪說:「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3) 涕零:涕,眼淚。零,流下。涕零,流淚。
(24) 不知所言:一作「不知所云」,奏表中常用的委婉結束語。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出師表》,回答問題。

1. 《出師表》的寫作對象是誰?

後主劉禪。

2. 為甚麼諸葛亮認為蜀漢的形勢危急?

因為蜀漢先帝劉備統一天下的大業還沒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當時天下分裂成三國

但蜀地國力困乏,形勢堪憂。

初 中三單元九 分析游說技巧
3. 諸葛亮於開首即強調「益州疲弊」這嚴峻形勢,用意何在?

一,希望後主知道國家的處境危困,提高警惕。

二,暗示如後主不行明政,蜀漢便難以維持,促使後主明智從政。

三,為下文的建議奠下基礎。

4. 根據諸葛亮所言,蜀漢有哪些有利條件?

朝廷內外諸臣,由於得到先帝劉備厚待,都感恩圖報,效忠後主。此外,在國內的臣

子皆努力工作;在沙場上的將士皆拼命作戰,臣子各守本職。

5. 諸葛亮認為自己、賢臣和後主各有甚麼責任?

諸葛亮認為自己的責任是討伐漢賊,興復漢室。賢臣如郭攸之、費禕等要負起進盡忠

言的職責,輔助後主。後主則要謹守為君之道,多向羣臣徵詢治國的好辦法,考慮採

納正確的意見,還要追念先帝的遺詔,多從善政,以德服人。

初 中二單元六 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6. 《出師表》的寫作目的是甚麼? 視 中二單元八 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希望勸諫後主恢弘士氣、興復漢室。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段落 内容大意

第1段 分析天下三分中蜀漢的 嚴峻形勢 和有利因素。

總提自身、 賢臣 、 後主 三方面的責任,勸導後主認清君
第2段
臣應有的 職分 ,以期完成先帝 遺志 。

本文是諸葛亮在 北伐 前夕,寫給 劉後主 的奏表。諸葛亮在表中,從先帝創業

未竟,形勢 嚴峻 ,說到賢臣忠勤可用,以及自己受先帝知遇,決心「 興復漢室 」以

圖報,反覆規諫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希望後主不要「妄自菲薄」,才能完成先帝

的 遺志 。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本文及《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錄),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諸葛亮和鄒忌的進諫內容有甚麼相同之處?
二人都勸諫君主要虛心納諫,廣開言路。

(2) 在進諫時,鄒忌提到自身的經歷,而諸葛亮則提到朝中將士的忠心,試分析各
有甚麼作用。
鄒忌用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來諷喻齊王要廣納諫言,委婉含蓄地以家事喻國
事,這樣能使道理由淺入深地帶出,具有說服力。諸葛亮提及朝中將士為國事
盡忠職守以報答先帝恩情,讓後主能倚重這些忠臣,並激勵他學習先帝禮賢下
士的美德。諸葛亮從這個角度曉之以理,說之以情,能使後主更容易接受勸諫。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6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
1 先帝創建統一大業還沒完成 一半 ,卻中途
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去世 。現在天下分裂為 三 部分,但蜀地國力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
困乏 ,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啊! 然
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
而侍奉皇帝起居飲食和負責警衞的官員,在朝廷
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
以內 毫不鬆懈地辦事 ;忠貞的將士,在朝廷以
欲報之於陛下也。
外 奮不顧身地為國家作戰 ,都是為了追念 先

帝對大家的特殊恩遇 ,想要報答在陛下身上啊。
2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
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 2 希望陛下委派我完成 討伐漢賊 、復興漢室的
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 任務;如果沒有成功,就請 治我的罪 ,用來告
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
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足以使陛下發揚聖德
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
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 的 忠言 ,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
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 怠慢 ,來揭示他們的 過失 。陛下也應該多加考
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慮,向羣臣徵詢 治國的良方 ,審察採納 正確

的意見 ,深深地追念先帝的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遺詔 。我深受先帝恩典,內心
蘇軾 無限感激 。現在

我就要遠離陛下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
【銜接啟導】
流下淚水 ,不知道自己說了些甚麼!

蘇軾的豪放詞作

宋詞可分為婉約、豪放兩大流派,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豪放派作品題材廣
闊,多發表政治或功名上的感慨;詞中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又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而且不拘守音律,蘇軾的詞作正能體現上述的特點。在初中時,我
們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是蘇軾的代表詞作。兩
首作品寫於蘇軾在政治上受挫失意之時,流露出詞人在苦悶失意之中仍舊坦率曠達
的胸懷,充分展現詞人的寫作風格。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二單元七 蘇軾《水調歌頭》 中二單元七 蘇軾《水調歌頭》
初 視
【學習重點】
內容 1. 詞中懷古對象的描寫及其與主題的關係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2. 詞中所抒之情 —人生短促、曠達自適

作法 1. 詞的結構特點

2. 修辭手法:誇張、比喻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 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二十一
歲中進士。宋神宗時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請求外調,出任地方官;後又因
作詩諷刺新政,被權臣羅織罪名下獄,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獲釋後,貶為黃州
(今湖北 黃岡) 團練副使,詔令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宋哲宗時一度獲召回京, 後
再遭貶謫,遠至儋州(今屬海南省)。多年後遇赦北回,在常州(今屬江蘇)病逝,諡號
文忠。   

蘇軾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故而飽經憂患,仍能關心朝政民生;又能隨緣自適
達觀處事。他才華洋溢,詩、文、詞、書、畫兼擅,詩與黃庭堅齊名,並稱蘇 黃;詞與
辛棄疾並稱蘇 辛;文章更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 宋八大家。詞作方面,率先突破
北宋初期婉麗柔媚的詞風,以詩入詞,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政治題材,抒情詠懷,任筆
揮灑,氣勢飄逸,開豪放詞派一格。有詞集《東坡樂府》、詩文集《東坡七集》等傳世。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文章體裁】
詞是一種合樂歌詞,是詩的別類,它起源於唐代,而大盛於宋代。

   詞有詞牌,原先為詞的曲調名,後來倚曲填詞,內容與詞牌往往無關,就常加副題
或小序說明。詞牌除了表明曲調性質外,也對總字數、分段、句數、每句字數、平仄與用
韻作了規定,作詞必須按詞牌填寫。詞的段落叫做「闕」,也叫做「片」,最常見的是分
上、下闕。

【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玄宗時的歌女,歌喉清麗嘹亮,詞調得名源於此。
「赤壁懷古」為題目。本詞屬慢詞,雙調,又名《百字令》,全首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
每片各四處押仄聲韻。「懷古」是古代詩詞中的一體,通過對古跡的緬懷憑弔來寄託自己
的感想。 

  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被貶黃州,與友人遊黃州的赤鼻磯時寫下本詞。黃州之
謫實際上形同流放,但他建功立業、經世濟民的抱負仍未磨滅。黃州濱臨長江,城外江上
的赤鼻磯,又名赤壁,當地傳說這裏就是三國時東吳以周瑜為統帥,聯合劉備,大破曹操
的赤壁。但實際上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 蒲圻縣附近,位於長江南岸。江山的勝跡
歷史人物的功業,引發蘇軾寫下了這首懷古名作。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大江(1.「大江」是指甚麼?)東去(1), 1. 長江
浪淘盡、千古風流(2.「風流」是甚麼意思?) 2. 傑出的
人物(2)。故壘(3) (3.「故壘」有何意思?) 3. 古時的營壘
西邊,人道是(4) (4.「人道是」是甚麼意思?)、
4. 人們傳說是
三國(5.甚麼時代?)周郎(6.「周郎」指誰?)
5.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赤壁(5)(7.地方是哪裏?)。亂石穿空,
6. 東吳大將周瑜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8.「千堆雪」形容甚
7. 黃州赤壁
麼?)。江山如畫,一時(6)(9.指哪一個時代?)
8. 千萬堆如白雪的浪花
多少豪傑!
9. 三國時代

(1) 大江東去:大江,長江。這句隱含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句意

(2) 風流人物︰傑出的英雄人物。
(3) 故壘:古時的營壘。
(4) 人道是︰人們傳說是,不一定是真的。
(5) 三國 周郎 赤壁:周郎,即周瑜(175~210),任東吳建威中郎將時僅二十四歲,當時他被
稱為周郎。全句說明蘇軾自己也知道所謂黃州 赤壁為赤壁之戰的戰場,可能是訛傳。他
在《與范子豐書》也說:「黃州少西, 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傳云曹公敗所,所謂
赤壁者,或曰非也。」
(6) 一時︰那一個時代。這裏指三國時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遙想公瑾(10.「公瑾」指誰?)當年(7), 10. 周瑜

小喬(8)初嫁了,雄姿英發(9)。羽扇綸巾(10) 11. 羽毛扇和青絲頭巾

(11.「羽扇」和「綸巾」是甚麼?),談笑間、 12. 帆船和大的船槳,代指曹軍


檣櫓(11)(12.「檣櫓」是甚麼意思?)灰飛煙滅 的戰艦
(13.「灰飛煙滅」即是怎樣了?)。故國 13. 被燒成灰燼
(14.「故國」指甚麼?)神遊(12),多情應 14. 前朝,指赤壁故地
笑我(13)(15.笑「我」甚麼?),早生華髮(14)
15. 笑「我」多情善感
(16.「華髮」是甚麼意思?)。人間如夢,
16. 花白的頭髮
一尊(17.「尊」字何解?)還酹
17. 同「樽」,指古代酒器
(18.「酹」字有何意思?)江月(15)。
18. 把酒灑在地上或江中

(7) 公瑾當年:公瑾,周瑜的字。當年,當齡之年、青春壯盛之年,與指往年的「當年」不同。
(8) 小喬:周瑜的妻子。東吳 喬玄有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都是美女。大喬嫁給孫權的哥
哥 孫策,小喬嫁給周瑜。
(9) 英發:英華外發,就是英氣才華煥發於外。古人認為內心充實,就會煥發於外。
(10) 羽扇綸巾:羽扇,羽毛扇。綸,青絲,綸巾是青絲頭巾。羽扇綸巾是古代儒將的裝束,這
是說周瑜為儒將。「羽扇綸巾」與「雄姿英發」,寫出他豐神的兩面:既威武雄壯,又儒
雅從容,是大將的風度。綸(guān),粵音「關」(gwan1)。
(11) 檣櫓:檣,帆船。櫓,大的船槳。檣櫓,代指曹軍的戰艦。這裏指赤壁之戰, 周瑜用火
攻,盡燒曹軍連環船,大破曹軍的史事。檣(qiáng),粵音「詳」(tsœŋ4)。
(12) 故國神遊:故國,前朝,指赤壁故地。神遊,精神遨遊。這裏用了倒裝句,即「神遊故國」

(13) 多情應笑我:即「應笑我多情」的倒裝,意思是應當笑我多情善感。
(14) 華髮:華,通「花」,這裏作形容詞,指花白。華髮,花白的頭髮。
(15) 一尊還酹江月:尊,同「樽」,古代酒器。酹,把酒灑在地上或江中,是古代祭奠的一種
儀式。作者將一杯酒灑入江中,含有邀月同飲的意思。 酹(lèi),粵音「賴」(lai6),
又音「劣」(lyt8)。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念奴嬌‧赤壁懷古》,回答問題。

1. 「三國 周郎 赤壁」指甚麼史實?下文哪句提到這件史實?

「三國周郎赤壁」指三國時代周瑜破曹的「赤壁之戰」。下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滅」就是指這件史實。

2. 作者怎樣從以下四方面刻畫周瑜?試加以說明。

外貌:有英偉儒雅的姿容(「雄姿」、「羽扇」、「綸巾」)

學養:才華煥發(「英發」)

愛情:娶小喬為妻;美人配英雄,成為千古佳話(「小喬初嫁了」)

功業:大破曹操於赤壁,安邦定國,建立不朽功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 作者為甚麼會「早生華髮」?

因為作者遊覽赤壁古跡時,想起三國豪傑周瑜,對比自己被貶黃州,功業未成,於是

感懷身世,譏笑自己多情善感,發思古之幽情,以致白髮早生。

4. 為甚麼作者說自己「多情」?

「多情」是富於感情、容易感觸的意思。作者遊於赤壁,神遊故國,緬懷英雄事跡,

也感懷身世,所以說自己「多情」。

中一單元三
初 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 中一單元六
視 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5.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自感人生虛幻有如夢境,不如寄情自然,隨緣自適,流露出他曠達的思想感情。

6. 詞中哪些句子是寫眼前景物?哪些句子是寫腦海中的景象?

本詞由「大江東去」至「一時多少豪傑」寫眼前景物;下片開首「遙想」兩字引入懷

古,至「樯櫓灰飛煙滅」寫腦海中景象。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7. 本詞上片描寫了甚麼景?下片抒發了甚麼情?

本詞上片寫江上赤壁雄偉奇險之景,長江江水向東奔去,巨浪拍岸,捲起千堆浪花,

山巖穿雲而出。下片作者抒發雖年華已逝,仍功業無憑的感慨,寄情自然,遣懷消愁

中二單元七
初 認識詞的體裁特色 中二單元七視
認識詞的體裁特色
8. 試根據《念奴嬌》的體制,把答案填寫在橫線上,或圈出正確答案。

(1) 詞牌:念奴嬌 (2) 詞題:赤壁懷古

(3) 種類:長調╱中調╱小令

(4) 句式:短至三字,長至六字

(5) 押韻字:「物」、「壁」、「雪」、「傑」、「發」、「滅」、「髮」、「月」

9.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句運用了哪些修

辭手法?(可選多於一個答案) 中二單元七 欣賞詞的形式美 中二單元七
鑒賞詞的形式美


 誇張
□ 排比


 明喻

 借喻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詞可分為上、下兩片。

內容大意
描寫赤壁、 大江 及古壘的奇偉壯麗景色,引起對赤壁之戰 英雄人物 的懷
上片
想。
借描述 周瑜 的形象和功業,抒發自己 年華已逝 、仍功業無憑的感慨;寄
下片
情 自然 ,遣懷消愁,領悟 及時行樂 之理。

作者借遊 赤壁 ,懷想古人 周瑜 的功業,抒發自己謫居黃州、年華漸老而 1 功

業難成 之悲。作者弔古傷今,有感物是人非,遂有 人間如夢 之歎,並寄情1 自然 ,

遣懷消愁。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及《水調歌頭》,回答下面的問題。

(1) 作者在兩首詞中各自抒發了甚麼慨歎?試分別說明。
在《念》一詞中,作者遊覽赤壁古跡時想起三國豪傑周瑜,因而懷古傷今,感慨

自己功業未成卻華髮已生。在《水》一詞中,作者在中秋月圓之夜懷念起胞弟子

由,慨歎人事變遷,自古以來難以周全。

(2) 承上題,作者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失意?
儘管作者面對着政治失意、人事變遷,然而他卻能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這種種

的不快。在《念》一詞中,結尾一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流露作者寄情

自然,隨緣自適的曠達思想;而在《水》一詞中,結尾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

共嬋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人生的祝願,流露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五、語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 長江 滾滾向東流去,波浪洗淨了千
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 周 百年來眾多傑出的 英雄人物 。那古時 營
壘 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時 周瑜 大敗
郎 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 曹操的 赤壁 。陡峭不平的 石壁 高插雲霄,
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 洶湧的 巨浪 拍打江岸,捲起千萬堆如白
雪的 浪花 。眼前的山河美得像 圖畫 一
傑!
樣,當時不知出現了多少位傑出人物!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遙想正值壯年的 周瑜 ,小喬剛剛嫁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給他,他 姿勢雄偉 ,英華煥發。他手搖
羽扇 ,頭戴 青絲頭巾 ,在談笑之間,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
曹軍的戰船便已 燒為灰燼 。神遊於三國
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 戰場,應當笑我 多情善感 ,過早長出 白
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 髮 。人生就猶如 一場夢 ,不如斟杯酒,將
酒灑於 江心明月 的倒影中,與江月共飲。
酹江月。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聲聲慢 秋情 李清照

【銜接啟導】

李清照詞的寫作風格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婉約」,意指委婉含蓄。婉約派的詞作,內容多以
兒女情愛、閨情綺怨、傷春悲秋等為題材,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和諧婉轉,語言圓潤
清麗。
李清照的詞作前後期風格迥異,例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及《如夢令.昨夜
雨疏風驟》是她的前期作品,寫的是少女時期的生活,詞的語言明淨、調子輕快,表
達了詞人愉快開朗的心情和閒情逸致。本詞是李清照的後期作品,寫的是她在國破、
家亡、夫死後的苦難生活,作品深沉凝重、哀婉淒苦。若把李清照的前後期作品對照閱
讀,便能領略詞人在人生際遇及寫作風格上的重大逆轉,對其作品亦會有更深刻的
體會。

【學習重點】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語文》


中二
內容 1. 詞人情感的起伏變化 初
單元七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中二 視
單元七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2. 分析詞中各種愁思的分別

作法 1. 詞的結構特點

2. 觸景生情的抒情手法

3. 富層次感的疊字手法及多感官描寫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 章丘(今山東 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
人,為「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一。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學者。李清照
從小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中長大,加上天資聰穎,年少已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十八歲
時嫁給金石考據家趙明誠。夫婦二人都愛好辭章,共同研究金石學,生活安穩美滿。

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宋室南渡,次年改元建炎,史稱南宋。北宋
亡國後,李清照隨夫南下避難。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逝,李清照從此在江 浙一
帶過着流離漂泊的生活。

李清照的詞作可以宋室南渡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作品因生活美滿,多寫閨情,風格清
新明麗;後期作品因經歷國破家亡,多寫個人不幸及辭別鄉土的哀愁,境界開闊,詞風較
為淒苦悲涼。李清照擅長白描,用字精煉,真切感人。後人編有《漱玉詞》傳世。
【文章體裁】
詞是一種合樂歌詞,是詩的別類,它起源於唐代,而大盛於宋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7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詞有詞牌,原先為詞的曲調名,後來倚曲填詞,內容與詞牌往往無關,就常加副題或
小序說明。詞牌除了表明曲調性質外,也對總字數、分段、句數、每句字數、平仄與用韻
作了規定,作詞必須按詞牌填寫。詞的段落叫做「闕」,也叫做「片」,最常見的是分上
下闕。

【寫作背景】
「聲聲慢」,詞牌名,亦稱《勝勝慢》,雙調,分上、下兩片。歷來作者多用平韻
填詞,但李清照此詞卻用仄韻,為後世所傳誦。李清照的詞作善用口語,本詞即為佳例。

本詞是李清照的後期作品,作於南渡以後,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學者多認為是她晚
年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中年所作。

自丈夫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江蘇 南京)到浙東,飽
嘗顛沛流離之苦,境況極為淒涼。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
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本詞寫李清照秋日從早到晚一天的實感。通過描寫所見、所聞、所感,着意渲染愁情
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尋尋覓覓(1)(1.反映作者甚麼心理?), 1. 心靈空虛、心神不寧、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2.尋覓過後,作者有何得着?), 2. 甚麼都找不到,於是感到冷清孤

悽悽慘慘戚戚(3.「悽悽慘慘戚戚」是甚 寂

麼意思?)。乍煖(4.「煖」字何解?)還 3. 悽慘、悲戚

寒(2)(5.天氣如何?)時候,最難將息(3) 4. 通「暖」,温暖

(6.「將息」是甚麼意思?)。三杯兩盞淡 5. 驟暖驟冷
酒(7.作者在做甚麼?),怎敵(4)(8.「敵」 6. 休養、調理
字何解?)他晚來(5)風急(9.晚上天氣如 7. 喝幾杯淡酒
何?)!雁過也(10.作者看到了甚麼?),
8. 對付、抵擋
正傷心(11.作者心情如何?),卻是舊時
9. 風勢較急
相識(12.作者有何發現?)。
10. 天上一行雁兒飛過

11. 心情悲傷

12. 天上的大雁竟是以前相識的
(1) 尋尋覓覓:尋、覓,均為尋找、尋求之意。尋尋覓覓,尋找心靈安慰和精神寄託。
(2) 乍煖還寒:乍,突然。煖,「暖」的異體字。乍煖,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乍煖還寒,形
容天氣變化無常。
(3) 將息:宋代方言,休養、調理。
(4) 敵:對付、抵擋。
(5) 晚來:晚間來的。一作「曉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滿地黃花(6)堆積(13. 作者看到甚麼 13. 地上堆滿了菊花


景象?),憔悴損(7)(14.「損」字何解?), 14. 極

如今有誰堪(15.「堪」字何解?)摘(8) ? 15. 可以、能夠

(16. 作者有何感慨?)守着窗兒(17. 作者 16. 為她摘花的人不在了,只能看花慢


在哪裏?),獨自怎生(18.「怎生」是甚麼 慢地凋落,凋零的黃花與她孤苦

意思?)得黑(9)(19.「黑」字何解?)! 飄零的晚境一樣,讓人黯然神傷

梧桐更兼(20.「兼」字何解?)細雨(10), 17. 站在窗子前

到黃昏、點點滴滴(21.「點點滴滴」形容 18. 怎樣
甚麼?)。這次第(11)(22.「次第」是甚麼 19. 天黑
意思?),怎一箇(23.「箇」是甚麼意思?) 20. 加上
愁字了得(12)(24.「了得」是甚麼意思?)!
21. 雨水滴滴答答地下

22. 這情形,這光景

23. 通「個」

24. 概括得了

(6) 黃花:指菊花。
(7) 憔悴損:損,極,表示程度之深。憔悴損,菊花凋謝枯萎。
(8) 有誰堪摘:誰,何、甚麼,指菊花,一說指人。堪,可以、能夠。有誰堪摘,無人可一起
摘花。
(9) 怎生得黑:怎,怎樣。生,語助詞。黑,指天黑。怎生得黑,怎樣熬得到天黑。
(10) 梧桐更兼細雨:梧桐,梧桐樹。兼,加上。全句意謂灑落在梧桐葉上的細雨。暗用白居易
《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11) 次第:一連串光景、情形。
(12) 了得:了,完結。了得,概括得了。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聲聲慢˙秋情》,回答問題。

1. 作者描寫了秋日怎樣的天氣?

作者描寫了秋日變化不定,驟暖驟寒的天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2. 作者如何抵禦晚風?她的方法有效嗎?

作者以飲酒來抵禦晚上的急風,但她的方法沒有效果,抵擋不住晚風。

3. 為甚麼作者看見北雁南飛的景象會感到傷心?

因為雁從北方來,令作者聯想到自己生於北方,如今自己卻流落南方,無法重返故土
初 中一單元三 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 中一
單元六 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的身世遭遇,所以一看到北雁南飛,就勾起對故國的懷念和國破家亡之悲。

4. 作者觀察到庭院外的甚麼景象?

作者觀察到庭院外有菊花凋零、堆積滿地的景象。

5. 黃昏時分,作者聽到甚麼聲音?

作者聽到細雨灑落在梧桐葉上滴滴答答的聲音。

6. 整首詞表達了哪些傷痛之情?

① 亡國之痛

② 孀居之悲

③ 心事無人能訴之悲

④ 思念故鄉之情

A ①②
B ②④ A B C D
C ①②④ ● ○ ○ ○
D②③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初 中二單元七 認識詞的體裁特 視 中二單元七 認識詞的體裁特色



7. 試根據《聲聲慢》的體制,把答案填寫在橫線上,或圈出正確答案。

(1) 詞牌: 聲聲慢 (2) 詞題: 秋情

(3) 種類:長調╱中調╱小令

(4) 句式: 短至三字,長至七字

(5) 押韻字:「覓」、「戚」、「息」、「急」、「識」、「積」、「摘」、「黑」、

「滴」、「得」
初 中二單元七 欣賞詞的形式美 視 中二單元七 鑒賞詞的形式美

8.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技巧?

疊字

初 中二單元七 欣賞詞的形式美 視 中二單元七 鑒賞詞的形式美

9. 詞中哪一字最能形容作者的情感?整首詞如何通過多感官描寫來渲染這種感情?試各
舉一例說明。

(1) 「愁」 一字能形容作者的感情。


(2) 例子:

觸覺 「乍煖還寒」。

視覺 「雁過也」╱「滿地黃花堆積」。

聽覺 「點點滴滴」。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詞可分為上、下兩片。

内容大意

描寫 秋天 的氣候和 北雁 南飛的景象,以清冷之景襯托作者孤寂、
上片
淒涼 的心境,抒發家國之思與 飄零之感 。

下片 描繪庭院中 黃花 堆積和雨打 梧桐 的景象,抒發 孀居 的愁情。

詞人通過描寫 秋天 的景色,訴說自己飽經憂患、 孤苦無助 的處境,抒發了深

沉的 亡國 之痛、 流離 之苦和孀居之悲。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李清照《聲聲慢》下片及《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兩首詞所描寫的情景有甚
麼不同?由此可見詞人怎樣的心情?

在《如夢令》中,作者描寫了夏天傍晚時溪邊的景色,一羣棲息在荷塘的鷗鷺,因詞

人泛舟誤闖而驚起,畫面清新生動,傳達出詞人愉悅的心情。相反,在《聲聲慢》下

片中,作者描寫的是滿地菊花凋謝枯萎,黃昏時細雨綿綿,灑落梧桐樹的情景,畫面

蕭瑟,傳達出詞人深沉的愁緒。

2. 李清照《聲聲慢》及《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都寫到詞人為驅寒消愁而飲酒,你認
為哪一首詞的愁緒較重?試抒己見。

我認為《聲聲慢》所表達的愁緒較重,因為這兩首詞是李清照在不同背景下寫的。詞

人寫《聲聲慢》時處於憂患、孤苦無助的處境中,故她說淡酒無力,實際是指借酒也

無法消愁,可見其愁緒之重。相反,《如夢令》寫於詞人未經歷患難之時,故她說

「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麼大,能讓詞人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是因為

她感懷的只是惜花傷春的閨閣閒愁。(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5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若有所失地到處 尋找 甚麼,找到的卻是
悽悽慘慘戚戚。乍煖還寒時
眼前一片的 冷清 ,令我不由地湧起陣陣的
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
悽慘 和悲慼。在這 驟暖驟冷 的時候,最難去
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
休養調理。(喝下)幾杯 淡酒 ,怎能抵擋晚上
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的 急風 !天上有一行 雁兒

飛過,又叫我傷心起來,(那些雁兒)原來是

舊日的老相識 。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 地上到處都堆積着 黃色的菊花 ,看來已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 凋謝枯萎 了,如今還有誰可以和我一起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採摘 呢?我守在 窗邊 ,孤孤單單的怎樣才
怎一箇愁字了得!
能熬到 天黑 呢!灑落在 梧桐葉 上的細雨,

到黃昏還滴滴答答地下個不歇。這光景,豈是一

個 「愁」字 就能概括得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6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銜接啟導】

愛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與蘇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辛棄疾身處宋代南北分裂的時代中,恢復
國家的統一是辛棄疾最大的抱負,也是辛詞的主要思想。在辛詞裏充滿了愛國思想與
戰鬥精神,同時表現出他對南宋苟且偏安局面的反感,亦多有抒發滿腔壯志和悲憤
的情懷。事實上,辛詞的題材非常廣闊,除了抒發家國之情外,還有以友情、愛情、山
川景色、田園風光、日常生活等為題材。例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吟詠田園風光
《破陣子》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兩首作品主題、情懷各異;《破陣子》與本詞情懷相
同,但表現手法各異。從這些作品中可見辛棄疾創作的多樣性,也顯示了辛詞以詩歌
散文、辭賦等形式入詞的語言特點。

初中銜接篇章一覽 《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新視野初中中國
語文》 中二

單元七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中二 視
單元七 辛棄疾《破陣子》
【學習重點】
內容 1. 了解寫作背景,分析詞人的寄意

2. 詞人於尋人過程的心情變化

作法 1. 詞的結構特點

2. 多感官描寫的景物描寫手法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 歷城(今山東 濟南)人,出生時北宋已
淪亡,他的家鄉為金人統治區。二十一歲時參加北方抗金義軍,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湖北
浙東等五地安撫使。辛棄疾堅決主張抗金,恢復中原,但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打擊,長期閒
居江西。晚年一度被起用,不久病逝。 

  辛詞大多抒寫復國統一的壯志,或愛國的情懷,表達遭遇排斥、報國無路的悲憤,故
有「愛國詞人」之稱。辛棄疾詞風多樣,主調是豪放慷慨,而清逸、秀麗、樸實、隨物賦
形等,亦比比皆是,是南宋豪放派詞風的代表人物。他常以經史諸子、佛道典故與散文筆
法入詞,承蘇軾之後,進一步開拓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使豪放派卓然成為
可與婉約派分庭抗禮的流派,與蘇軾合稱「蘇 辛」。傳世詞集有《稼軒長短句》、《辛
稼軒詩文鈔存》。
【文章體裁】
詞是一種合樂歌詞,是詩的別類,它起源於唐代,而大盛於宋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7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詞有詞牌,原先為詞的曲調名,後來倚曲填詞,內容與詞牌往往無關,就常加副題或
小序說明。詞牌除了表明曲調性質外,也對總字數、分段、句數、每句字數、平仄與用韻
作了規定,作詞必須按詞牌填寫。詞的段落叫做「闕」,也叫做「片」,最常見的是分上
下闕。

【寫作背景】
「青玉案」為詞牌名,「元夕」則是題目。元夕,就是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夜。依
照舊俗,人們都會在這夜張燈結彩,通宵遊觀。本詞寫作時間不詳。從詞意看,當是作者
南渡後在京城臨安,受主和派排擠時所作。
    本詞寫辛棄疾在元夕之夜對「美人」的追尋。從《詩經》、《楚辭》以來,「美
人」就常被用作忠臣高士的象徵。辛棄疾發現「美人」,實有自況之意。 

    這首詞屬中調,雙調,全首六十七字,上下片各四處押仄聲韻。

    全詞雖用婉麗的筆調,但情感堅毅,寫景氣勢宏大,佈局視野寬廣,依然可見詞人
雄健的性格,而與一般婉約詞的風格不同。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8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東風(1.「東風」是指甚麼?)夜放 1. 春風

(2.「放」字何解)花千樹(1),更 2. 吹開
(3.「更」字何解?)吹落、星如雨(2) 3. 又
(4. 作者看到甚麼景象?)。寶馬雕車 4. 東風好像把繁星吹落,如雨點
(5.「寶馬雕車」是指甚麼?)香滿路(3) 般降下
(6. 路上瀰漫着甚麼?)。鳳簫聲動(4)
5. 富貴人家的車馬
(7. 作者聽見甚麼?),玉壺光轉(5)
6. 香氣
(8. 「玉壺光轉」是甚麼意思?),一夜
7. 樂聲響起
魚龍(6)(9. 「魚龍」是指甚麼?)舞
8. 漏壺點滴,時光流轉
(10. 「舞」字何解?)。
9. 魚形、龍形的花燈

10. 舞動

(1) 東風夜放花千樹:指燈樹萬千,似東風吹拂,一夜之間都開了花。唐 張鷟的《朝野僉載》記


唐代元宵,京城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
樹。」
(2) 星如雨:指彩燈散布滿城,燈火晃動,像雨點般落下。
(3) 寶馬雕車香滿路:雕車,鏤刻精美的車。這句寫富貴人家駕車出來觀燈。
(4) 鳳簫聲動:傳說春秋時簫史善吹簫,與秦穆公女兒弄玉相愛,住在鳳台,後來雙雙跨鳳成
仙,所以用鳳簫作為簫的美稱。這裏泛指音樂。
(5) 玉壺光轉:壺,漏壺,古代計時器,用滴水來計時,玉壺是漏壺的美稱。玉壺光轉,承上
句是說隨着漏壺點滴,時光轉換,時間在簫聲中過去。所以下句說「一夜」。一說玉壺代
指月亮,也通。
(6) 魚龍:魚燈、龍燈。一說魚龍借代百戲表演。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89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蛾兒雪柳黃金縷(7)(11.「蛾兒雪柳黃金 11. 婦女的頭飾

縷」是指甚麼?),笑語盈盈(12.「盈盈」形容 12. 女子體態輕盈、美好

甚麼?)暗香(8)去(13.「去」字何解?)。眾裏 13. 走過
尋他千百度(9)(14. 作者心情如何?);驀然(10) 14. 熱切
(15.「驀然」是甚麼意思?)迴首(16.「迴首」 15. 忽然
有何意思?),那人卻在、燈火闌珊(11)處
16. 回頭
(17.「那人」在哪裏?)。
17. 燈火稀疏的地方

(7) 蛾兒雪柳黃金縷:這句寫「仕女」的裝飾。蛾兒,就是飛蛾形的頭飾,取飛蛾向燈之意。
雪柳,是早發之柳,春雪未斷已綻芽。黃金縷,形容柳芽初發時嫩黃的顏色。雪柳黃金縷
描寫插在頭上像柳枝的裝飾。
(8) 暗香:隱隱約約的幽香。
(9) 度:回、次。
(10) 驀然:突然、忽然。
(11) 闌珊:稀疏、零落。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0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青玉案‧元夕》,回答問題。

1. 詞中描寫南宋時城中元夕夜的哪些景物?人們有甚麼活動?

作者描寫元夕的花燈、富貴人家出遊的車馬、月色。人們演奏音樂、觀賞花燈和表演

燈舞。

2. 「蛾兒雪柳黃金縷」描寫的是甚麼人?她們怎樣度過元夕佳節?

描寫的是仕女。她們悉心打扮,結伴賞燈,有說有笑,陶醉在繁華熱鬧的佳節歡樂中

3. 作者在尋找甚麼人?他最後在甚麼地方找到了「那人」?

作者在尋找意中人。最後他在燈火疏落、遊人稀疏的地方找到了「那人」。

4. 作者尋覓「那人」的經過是怎樣的?

作者在人羣裏尋找「那人」,一次又一次,以至千百次都尋覓不見。他偶然回頭,卻

在燈火稀疏零落之處發現了「那人」。

5. 作者尋覓的「那人」和燈市中的仕女有甚麼不同?

「那人」獨自站在稀疏零落的燈火之中,不慕榮華,自甘寂寞,並不為眼前的繁華所

動,與燈市中的仕女陶醉在節日的繁華熱鬧中截然不同。

6. 本詞下片提到作者尋人的情況,試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從作者尋人的情況
可見,作者尋人的態度怎樣?

(1) 人物:作者尋找他的 意中人/與他志趣相投的人 。

(2) 地點:作者起初在燈會 人叢/人羣 中尋找,卻找不到,後來在 人

煙稀疏之處 發現對方。

(3) 次數:作者尋找了 很多 次。

(4) 作者尋人的態度: 認真/熱切/執着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1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7. 根據本詞的下片,在作者覓得「那人」的前後,心情有何變化?試塗滿與答案相應的
圓圈;每道分題限選一個答案。

A 輕鬆悠閒,樂而忘返 B 孤寂空虛,心不在焉
C 熱切焦急,失落惆悵 D 提心吊膽,忐忑不安
E 喜出望外,興奮莫名
A B C D E
(1) 尋覓過程中 ○ ○ ● ○ ○
(2) 覓得「那人」後 ○ ○ ○ ○ ●


中二單元七 認識詞的體裁特色 中二單元
8. 下列哪些有關《青玉案‧元夕》的體制陳述是正確的? 七 認識詞的體裁特色

 「青玉案」是詞牌。 A B C D
9. 本
 「元夕」是詞題。 初○ ○ 欣賞詞的形式美
中二單元七 ● ○ 中二單元七

鑒賞詞的形式美
視 上
 按字數分類,本詞屬中調。

 本詞下片的押韻字為「樹」、「雨」、「路」、「舞」。

A  B  力

C  D 

甚麼景象?作者通過甚麼描寫手法呈現此景象?試各舉一例。
(1) 詞中上片極力描寫元夕 繁華熱鬧 的景象。

(2) 作者通過 多感官描寫 來呈現此景象:

例子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視覺描寫
/「一夜魚龍舞」

聽聽覺 描寫 「鳳簫聲動」

聽嗅覺 描寫 「寶馬雕車香滿路」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2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詞可分為上、下兩片。

內容大意

上片 寫元夕夜滿城 燈火 ,歌舞處處的 熱鬧繁華 景象。

下片 寫作者尋覓 意中人 的經過,寄寓個人脫俗不羣, 孤高耿介 的人格。

此詞寫元夕夜 熱鬧繁華 的景象,通過對 美人 的尋覓,表現了詞人 孤高耿介

的人格,隱含了對南宋朝廷 偏安江左 、紙醉金迷生活的憂慮和 不滿 。

四、銜接篇章比較
1. 根據辛棄疾《青玉案》和《破陣子》,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詞人在兩首作品中抒發的感情有甚麼相同之處?
《青玉案》隱含了作者對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紙醉金迷生活的憂慮和不滿,亦表

現了詞人孤高耿介的人格;至於《破陣子》則表達了作者渴望為國立功卻被投閒

置散的壯志和悲憤。由此可見,這兩首作品都抒發了詞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及對當

權者的憤懣。                          

(2) 這兩首詞內容相似,但表現形式不同,試各以不多於五個字概括作品的寫作風格

《青玉案》 婉 約 含 蓄

《破陣子》 悲 壯 豪 放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3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指定篇章銜接手冊》(教師用書)

五、語譯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 晚上滿城 花燈 ,就像夜來的東風吹

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綻了 千樹繁花 ,又像被春風從天上吹落,


如雨般的 繁星 。富貴人家的車華麗馬車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駛過,讓路上瀰漫着 陣陣香氣 。樂聲 響
起,漏壺點滴,時光流轉,整夜元宵節,
魚燈、龍燈不停 舞動 。   
婦女配戴着 蛾兒 形和 柳條 狀的頭
飾,帶着幽香, 有說有笑 地從眼前經過。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 我在人羣中尋覓她 千百 次,不經意地
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 回過頭來 ,卻看見那個人獨自站立在 燈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火稀疏 的地方。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第二版) 第 94 頁,共 94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