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中國文學史之五

歷史散文與哲理散文

1
中國文學的起源:散文

三、散文:諸子散文發達的原因
知識從貴族階層轉入民間,知識較為普及。
由於政治的更迭輪替,就思想不足以統一人心,新
的思想抬頭,便需要足以傳達思想的文體,哲理
散文順勢而興。
貴族所專有的書面語言逐漸被口語混入書面語的新
語言所取代。
先秦的散文最大的特色是處處顯露出辯才,以因應
當時環境之需。
散文到了戰國時期就慢慢走上修辭主義的路了,過
去散文中的口語,雖然依舊保留,可是已經與新
的辭藻融合。 2
中國文學的起源:散文
歷史散文;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

哲理散文:老子、論語、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韓非子

• 春秋、老子、論語等散文,都是簡約的文句,節段的形式,
還沒有達到單篇的式樣,可見當時散文還在發展。
• 這時還是哲學思想發育的初期,還沒有達到諸子爭鳴彼此辯
論的時代。
• 墨子之後,開啟論辯散文的先河,墨子可說是條理嚴謹的議
論家,自此以後走向論辯散文,以滿足百家爭鳴的論辯需求。
• 這一時期的散文,以孟子最具有文采。

3
中國文學的起源:哲理散文:論語

• 論語是中國語錄體的鼻祖。
• 所記之言雖是零星數語,自成片段,卻都
是精要之言。
• 其後傳其道之孟子、荀子發揮而光大之。
• 不乏精彩的記事,堪稱是生動的文學作品。
• 論語記言的特色,便是口語所產生的虛字
的應用,這正是當時文學上的變化,文體
接近口語的現象。
4
中國文學的起源:哲理散文:論語

孔子在論語裡提出了他對文學的創作和批評,提出
重要見解:
一、靈公篇:辭達而已矣。
二、陽貨篇:《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三、為政篇: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強調文學的真實內容,不必片面追求形式之美。同時指出文
學的教育功能和政治關係。

5
中國文學的起源:哲理散文:孟子
孟子:孟子之文更是波瀾壯闊,被認為是先
秦以前最具文采的作家及作品。
•特色:文采華贍,清暢流利,尤以氣勝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即
立論行文時注意文章的氣勢,增加文章的
力量,成為後世評論文章優劣的一項標準。
•影響於後人的,如賈誼、司馬遷、韓愈、
柳宗元、蘇軾等人的文章都以氣勢見長。

6
中國文學的起源:哲理散文:
墨子、荀子、韓非子
墨子文章與孟子一樣論辯滔滔,但與孟子相較之下,
墨子所提出的論辯方法(辟=譬喻、侔=比喻襯托、
援=援例推論、推=推論歸納),屬於外表的形式,
孟子講「養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和「知言」
(詖ㄅㄧˋ詞知其所蔽,淫詞知其所陷,邪詞知其所離,遁
詞知其所窮)是內在的修練。

荀子文章質樸簡約,不衿才,不使氣,慎思明辨,
謹言醇厚;韓非子文章長於說是論理,深刻明切。
其文體之形式,文字的辭藻,只是承繼前人,沒有
新的開創。

7
中國文學的起源:散文:莊子
• 莊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同時也是最
優秀散文家。
• 莊子有傑出的天才,超人的想像,高尚的
人格和浪漫的氣質。
• 文章採取各種論辯的方法,氣勢縱橫,辭
藻華麗,使用豐富的詞彙,倒裝重疊的句
法,巧妙的寓言,驅使文字,離奇曲折,
在他手中創造了特有的文體。

8
中國文學的起源:歷史散文:春秋
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亡而後春秋作。
春秋之造句用字,都從尚書的文體變化而來,但是日趨
簡鍊平淺,建立新散文的基礎。比起尚書來,一個是
僵化的語言一個是平淺而有生命的新興散文。

春秋三傳:
• 左丘明,左傳;
• 公羊高,公羊傳;
• 穀梁赤,穀梁傳

9
中國文學的起源:歷史散文:左傳

• 左丘明,左傳:
• 記言記事都影響了後來的作品,無論是史家的傳
記或私家的傳記文體,都受左傳影響。
• 左傳的特徵:能夠將歷史上的情勢、政治舞台的
狀況、舞台人物的面貌、言行和性情,生動的表
現在字裡行間,如〈燭之武退秦師〉等。
• 語言方面更是充分的應用口語。
• 左傳是上承尚書、春秋,下開戰國策、史記的重
要橋樑。

10
中國文學的起源:歷史散文:戰國策

• 戰國策,三十三篇,作者已失傳。
• 戰國策的內容多數是記述戰國時代合縱連橫之世
局,其文字極盡鼓舌搖唇之能事,縱橫辯說之大
觀。敷張揚厲,變本加奇,是戰國策散文的特色。
• 這時期的散文,內容之外,更注重語言的藝術,
對後代散文及漢賦的發展影響很大。這是散文藝
術的進步,也是語言力量的動人,歷史散文,到
了左傳、戰國策可說是達到極高的成就。

11
中國文學的起源:散文

•總結來說,春秋時代的文體是接近口語的
解放文體,以論語、孟子、左傳、莊子為
一系;戰國時代的文體是解放後的新文體,
以荀子、戰國策、韓非子,此種新文體的
特色,完全是文學修辭的進展,最後流於
追求「翻空易奇」。
之後,蘇秦、張儀等縱橫家,逞其才辨,投
人主之好惡,以干富貴,追求捭闔壯麗之
詞,後世文學流於修辭主義,縱橫派的作
品可說是開其先聲者。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