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Q/SYCQCEC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企业标准

Q/SYCQCEC0002—2011

注水井带压作业操作规程

2011—06—25 发布 2011—07—01 实施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 发 布
Q/SYCQCEC0002—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井下作业科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井下作业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哲剑 宋 辉 衣新涛

1
目 录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设备要求 ……………………………………………………………………………3

5 施工作业设计……………………………………………………………………… 4

6 施工工艺…………………………………………………………………………… 5

7 质量控制及安全要求……………………………………………………………… 8

8 资料录取 ……………………………………………………………………………9

2
注水井带压修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水井带压修井作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施工作业设计、作业程序、
完井及资料录取。
本标准适用于注水井井口压力不大于 14MPa、套管直径不大于 177.8mm 的带压修井作业
施工。
本标准不适用于注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053.1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防喷器
SY/T5053.2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
SY/T5587.5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 5 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6127 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
SY/T 6690-2008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Q/SY 1119-2007 油水井带压修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Q/SY 1230-2009 注水井带压修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6058-2004 自升式井架起放作业规程
SY/T6408-2004 钻井和修井井架、底座的检查、维护、修理与使用
SY/6610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带压作业装置 snubbing device
由井控装置、液压起下装置、液压操作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能够不放喷起下管柱的设
备总称。
3.2 防喷装置 blowout preventer facility
由闸板封井器、环形防喷器等配套工具组成的,具有防顶、防喷等性能的工具总称。
3.3 井控装置 well control device
带压作业装置和防喷装置的总称。
3.4 油管堵塞工具 plug
可投放到井内油管的适当位置,封堵油管、防止井底液体上涌的工具。
3.5 预置工作筒 locating sub
安装在油管底端,能够提供定位功能及密封孔的一种工具。
3.6 双作用凡尔 bi-functional value
安装在分注井油管适当位置,下钻时能够封堵油管,完钻后能够反洗井的一种工具。
3.7 带压作业 snubbing operation
在井口有压力的情况下,依靠油管堵塞工具与带压作业装置配合,完成起下管柱的施
工作业。
4.设备要求
4.1 车载式井架
4.1.1 井架高度不低于 21m。

3
4.1.2 井深小于 1500m 的井,提升能力不低于 300kN;1500m~3500 m 的井,提升能力不低于
500kN。
4.2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
4.2.1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压力等级应根据具体施工井而定,主要部件性能见表 1。
表 1 带压作业井控装置主要部件性能
类型
井口压力 ρ
闸板防喷器 环形防喷器 游动、固定卡瓦
MPa
额定工作压力,MPa 额定工作压力,MPa 管柱轴向加紧力,kN
ρ<7 ≥21 ≥21 >280
7≤ρ<12 ≥21 ≥21 >480
12≤ρ≤14 ≥35 ≥35 >560

4.2.2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由带压起下系统和井口控制系统组成。
4.2.3 带压起下系统由双向作用液压缸、游动卡瓦、固定卡瓦组成。双向作用液压缸顶端固定
在上横梁上,底端固定在下横梁上,中部固定在中横梁上。
4.2.4 井口控制系统由单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升高短节、四通和溢流管等组成。组合形
式应能保证每项施工井口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4.2.5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通径 186mm,高度应保证起下作业各道工序都能在防喷器控制下完
成,有效行程应在 3m 以上。
4.2.6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额定上顶力应不小于 400kN, 额定下压力应不小于 250kN。
4.2.7 辅助式带压作业机中可动部件均应远程控制。
4.3 液压控制设备
4.3.1 液压控制设备由负荷显示仪、液控操作台及各类液压管线等组成,控制井口防喷器的
开关及双向作用液压缸的升降。
4.3.2 液压控制装置控制对象应不少于 8 个,储能系统容积应在 150L 以上;额定工作压力
21MPa,操作压力 10.5MPa。
4.3.3 高压管线在温度 750℃,压力 21MPa 时,至少能够连续工作 15min。各连接处应无渗漏。
4.3.4 液压缸额定下压力不应小于最大下压力的 120%,额定上提力不应小于最大上提力
140%。
4.4 液压动力设备
4.4.1 由柴油机或电动机、油箱、分动箱和高压泵组成。
4.4.2 动力设备功率不小于 130kW, 应能够为液压油缸、防喷器和卡瓦提供足够的动力。
4.4.3 动力设备提供的液压油量应不少于关/开/关所有井控装置所需液压油量的 125%。
4.5 井控装置
4.5.1 井口与带压作业装置之间安装三闸板防喷器,并可选装安全卡瓦。
4.5.2 井口安装压井、放喷管线。
4.6 油管堵塞工具
4.6.1 堵塞工具须经室内试验方可在现场使用。
4.6.2 施工现场应至少配备两套堵塞工具,堵塞工具的额定承载负荷应大于井内流体对其
的作用力。
5 。施工作业设计
根据地质、工程设计编制施工设计。除常规作业的设计内容外,还应包括:
5.1 地质设计

4
应按照井口关井压力、地面施工环境、气液比、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等因素进行带压作业风险
提示。
5.2 工程设计
5.2.1 提供井口及采油树形式、法兰尺寸和压力等级,提示套管完好程度,确定带压作业
装置的工作压力等级。
5.2.2 提供井下管柱结构,包括油管规格型号及深度、井下工具规格型号及深度。
5.2.3 提供历次作业施工简况,包括施工目的、下井工具、修井周期及放空水量等。
5.3 施工设计
包括原井基础数据 、该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施工目的和要求、施工准备、施工步骤、
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井控设计、安全工作、质量工作、应急电话、井深结构图。
5.3.1 原井管柱封堵方案
5.3.1.1 井下管柱为光油管,油管状况良好,采用钢丝投送或水力投送油管桥塞到最后一
根油管。
5.3.1.2 井下管柱为光油管,油管穿孔或结垢大于 2mm,采用水力投送油管桥塞至穿孔段上
部或因结垢不再下行为止,带压起出桥塞以上油管后,放喷泄压起出坐桥塞油管,再次投
堵,直至起出所有油管。
5.3.1.3 井下管柱有井下附件、存在缩径时,采用自由投送、钢丝投送或水力投送油管桥塞
至缩径处,带压起出桥塞以上油管,放喷泄压起出坐桥塞油管和井下附件,再次投堵,直
至起出所有管柱。
5.3.1.4 井下管柱安装预置工作筒时,采用自由投送配套堵塞器至工作筒,带压起出所有
油管。
5.3.2 完井管柱封堵方案
5.3.2.1 光油管井管柱底部安装带堵头的预置工作筒。
5.3.2.2 分注井管柱底部安装双作用凡尔。
5.3.3 第一次封堵油管
5.3.3.1 堵塞器规格应与井下管柱相匹配,将堵塞器送至上部油管内坐封投堵。
5.3.3.2 封堵后,打开油管闸门放空,确认无溢流为封堵合格。
5.3.4 第二次封堵油管
封堵井内油管至预定位置,打开放喷闸门放空,确认无溢流为封堵合格。
6.施工工艺
6.1 施工前准备
6.1.1 作业前准备应符合 Q/SYCQCEC0001—2011 井下作业常规修井作业通用部分操作规程
的规定。
6.1.2 安装放喷管线:
6.1.2.1 施工前均应安装钢制放喷硬管线;管线承压在 25MPa 以上,通径不小于 Ф50mm。布
局要考虑当地风向、居民区、道路、排液池及井场内各种设施的情况,放喷管线接出井口 20
米以外,放喷闸门距井口 3 米,压力表接在井口套管闸门与放喷闸门之间。
6.1.2.2 放喷管线不能焊接,拐弯处使用锻造高压三通或活动弯头。并且高压三通的堵头正
对液流冲击方向;每隔 8-10 米要用水泥基墩带地脚螺栓卡子或标准地锚固定,拐弯处两端
要用地锚固定,放喷出口要用水泥基墩带双地脚螺栓卡子或地锚固定,卡子上用螺帽紧
固。
6.1.2.3 高含硫的油井地面放喷管线要使用 Ф73mm 防硫油管、防硫闸门。
6.2 堵封井下管柱

5
采用钢丝、电缆、管类和液压等方式将堵塞工具投送到预定位置后封堵井下管柱。井口无
溢流封堵成功。
6.3 设备安装
6.3.1 安装井架
井架的安装立放应符合 Q/SYCQCEC0001—2011 井下作业常规修井作业通用部分操作规程
的规定。
6.3.2 井控装置
6.3.2.1 将井口采油树整体吊至不妨碍作业处妥善保管。
6.3.2.2 核实油管悬挂器螺纹规格,准备好相应规格的提升短节。
6.3.2.3 井口法兰钢圈槽内涂抹黄油,垫好钢圈。
6.3.2.4 将三闸板防喷器吊至井口,上满全部连接螺丝,逐次对角旋紧。扭矩 1840N.m-2000
N.m,帽外的螺栓上下部分长度差不大于 1mm。
6.3.3 安装辅助式带压作业机
6.3.3.1 在井控车间对辅助式带压作业机各部件和整体试压合格。
6.3.3.2 三闸板防喷器上法兰钢圈槽内涂抹黄油,垫好钢圈。
6.3.3.3 将辅助式带压作业机吊至闸板防喷器上,上满全部连接螺丝,逐次对角旋紧。扭矩
1840N.m-2000 N.m,螺帽外的螺栓上下部分长度差不大于 1mm。
6.3.3.4 固定辅助式带压作业机,使辅助式带压作业机与井口中心轴重合。
6.3.4 安装液压控制装置和液压动力设备
6.3.4.1 液压控制台和液压动力设备应摆放在司钴一侧井架前方 45°方向,距井口 15m 以
上。
6.3.4.2 动力设备和液压控制台之间、液压控制台和防喷器、双向作用液压缸之间用高压管
线连接。
6.3.4.3 液压控制台在井口操作台上的,可参照本条执行。
6.3.5 安装操作台
操作台应固定牢靠,操作台面应平整、无杂物。操作台四周安装护栏,护栏高度应不低于
1m。操作台在司钻一侧安装梯子,另一侧安装逃生装置。
6.3.6 设备试压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对防喷器、带压作业装置和压井、放喷管线试压。试压过程应符合
SY/T6690—2008 中 5.2 的规定。对液压起下系统试运行。
6.4 起管柱
6.4.1 起油管悬挂器
6.4.1.1 使用 Φ73mm×6m 加大油管提升短节,螺纹应涂抹密封脂,与油管挂连接牢固,关
闭上环形防喷器将提升短节螺纹涂抹密封脂,并与油管悬挂器连接牢固。
6.4.1.2 关闭上防喷器,关闭防顶卡瓦。
6.4.1.3 卸开油管悬挂器顶丝,试提过程中应观察指重表变化。井内有封隔器时,试提载荷
不应超过解封最大载荷。
6.4.1.4 将油管悬挂器提过下防喷器后,停止上提。
6.4.1.5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4.1.6 上提管柱使油管悬挂器露出井口。卸掉油管悬挂器。
6.4.2 大钩起油管
6.4.2.1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6.4.2.2 上提管柱使下一根油管接箍位于上下防喷器之间。

6
6.4.2.3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4.2.4 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
6.4.3 双向作用液压缸起油管
6.4.3.1 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6.4.3.2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6.4.3.3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上行一个行程。
6.4.3.4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井下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6.4.3.5 操纵液压缸下行一个行程。
6.4.3.6 重复 6.4.3.1- 6.4.3.5 操作,使下一根油管的接箍位于上下防喷器之间。
6.4.3.7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4.3.8 继续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
6.4.4 双向作用液压缸起井下工具
6.4.4.1 重复 6.4.3.1- 6.4.3.5 操作,使井下工具和下一根油管的接箍位于上下防喷器之
间。
6.4.4.2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4.4.3 继续上提管柱使接箍露出井口。卸掉起出井口的油管和井下工具。
6.4.5 双向作用液压缸起最后一根油管
6.4.5.1 重复 6.4.3.1- 6.4.3.5 操作, 使最后一根油管的末端位于全封闸板之上。
6.4.5.2 关闭全封闸板,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上提起出最后一根油管。
6.5 下管柱
6.5.1 双向作用液压缸下第一根油管
6.5.1.1 把封堵工具连接到油管底端。
6.5.1.2 用大钩提起油管,放入辅助式带压作业机井口控制系统内。
6.5.1.3 关闭上防喷器。关闭固定卡瓦,卡住油管。打开闸板防喷器全封闸板。
6.5.1.4 操纵液压缸操上行一个行程。
6.5.1.5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6.5.1.6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进人井筒一个行程。
6.5.1.7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6.5.1.8 重复 6.5.1.4-6.5.1.7 操作,直至油管接箍高出游动卡瓦 0.1m~0.2m。
6.5.1.9 操纵液压缸带动油管下行复位。
6.5.2 双向作用液压缸下油管
6.5.2.1 吊起一根油管,与井内管柱连接。
6.5.2.2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管柱,打开游动卡瓦。
6.5.2.3 操纵液压缸上行一个行程。
6.5.2.4 关闭游动卡瓦,卡住管柱,打开固定卡瓦。
6.5.2.5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5.2.6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下行。
6.5.2.7 油管接箍通过上防喷器后,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6.5.2.8 操纵液压缸带动管柱继续下行,直至一个行程。

7
6.5.2.9 关闭固定卡瓦,卡住油管,打开游动卡瓦。
6.5.2.10 操纵液压缸上行一个行程。
6.5.2.11 当油管接箍高出游动卡瓦 0.1m~0.2m 时,操纵液压缸带动油管下行复位,接下一
根油管。
6.5.3 双向作用液压缸下井下工具
6.5.3.1 把下井工具与油管连接好,吊到井口与井下管柱连接。
6.5.3.2 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不超过 0.8m/min。
6.5.3.3 若管柱携带井下工具,按工具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6.5.3.4 重复 6.5.2.2-6.5.2.11 操作, 完成双向作用液压缸下井下工具。
6.5.4 大钩下油管
6.5.4.1 液压缸下行复位,打开固定卡瓦,关闭游动卡瓦,卡住管柱。
6.5.4.2 吊起一根油管,与井内管柱连接。
6.5.4.3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5.4.4 打开游动卡瓦,下放管柱。当接箍下过上防喷器后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6.5.4.5 下放管柱直至油管接箍高出游动卡瓦 0.5m 左右,关闭游动卡瓦卡住管柱,接下一根
油管。
6.5.5 下油管悬挂器
6.5.5.1 选择长度合适的油管短节与油管悬挂器连接好,吊到井口与井下管柱连接。
6.5.5.2 关闭下防喷器,打开泄压阀,泄掉上下防喷器之间的压力后关闭泄压阀,打开上防喷
器。
6.5.5.3 打开游动卡瓦,下放管柱。
6.5.5.4 当油管悬挂器通过上防喷器后,关闭上防喷器,打开下防喷器。
6.5.5.5 下放管柱使油管悬挂器进人锥座。核实管柱下入深度淮确无误后,坐封油管悬挂器。
6.6 卸拆设备
6.6.1 拆卸提升短节后,整体吊下带压装置。
6.6.2 整体吊下防喷装置。
6.7 完井
6.7.1 钢圈槽应清洁并涂抹润滑脂,钢圈无损伤并放正,组装采油树,依次对角旋紧各连
接螺栓,上下法兰间隙误差在对角方向上不超过 1mm。
6.7.2 采油树安装与施工前或设计要求一致,做好井口及井口周围的清洁工作。
6.7.3 按封堵工具技术要求,解除管柱内的封堵。
6.7.3.1 合注井完井后,依靠注水压力打掉堵头,实现正常注水。
6.7.3.2 封隔器坐封稳压时,压力突降后稳定,此时双作用凡尔换向。坐封完毕后,打开
油管放空闸门,如有水返出,证明换向成功。
7.质量控制及安全要求
7.1 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能见度小于井架高度的浓雾、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施
工。
7.2 气温在-15℃以下、夜间带压作业不应施工。
7.3 反循环解封的封隔器应在封堵井下管柱前反循环解封。上提下放解封的封隔器,试提时
载荷不应超过封隔器解封最大载荷。
7.4 试提过程中应观察指重表变化,上提负荷不应超过井内管柱抗拉强度的 75%。
7.5 井口压力低于 7MPa 时,用环形防喷器起下管柱,油管接箍从关闭的环型防喷器内通过,
起到大直径工具时,利用环形防喷器和三闸板防喷器倒出工具;井口压力大于 7MPa 且小于

8
14MPa 时,用下部单闸板防喷和环形防喷器配合控制井口,倒出接箍和工具;井口压力大于
14MPa 且小于 21MPa 时,用上下两个单闸板防喷配合控制井口,倒出接箍和工具。
7.6 管柱悬重大于井内上顶力时,用大钩起下管柱,上提下放速度不应超过 6m/min。
7.7 起管柱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值小于 5kN 时,应改用双向作用液压缸施压起管柱。
7.8 下管柱过程中,先用双向作用液压缸下管柱。管柱悬重大于井内上顶力时,宜改用大钩
下管柱。
7.9 上下防喷器的配合和固定、游动卡瓦的配合应遵循先关后开的原则,不应在固定和游动
卡瓦均关闭的情况下,操作双向作用液压缸。
7.10 更换密封件时,应先关闭三闸板防喷器半封闸板,打开泄压阀确认无溢流后,方可打开
需更换胶件的闸板防喷器侧门(或环形防喷器顶盖)更换密封件。密封件更换好后,并对防喷
器试压合格。
7.11 中途停止施工时,应关闭三闸板防喷器、固定卡瓦、游动卡瓦,应用手动锁紧装置锁紧,
并安装旋塞阀。
7.12 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或当油管下到距设计井深 50m 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
0.8m/min。
7.13 坐封后带压作业装置井口控制系统内应无溢流。
7.14 含硫化氢的井井下作业应符合 SY/T6610 的规定。
7.15 施工现场应备有密封件、卡瓦牙等易损件。
7.16 封井器的工况温度范围在-29℃~-121℃。
7.17 其它执行 Q/SYCQCEC0001—2011 井下作业常规修井作业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及安全
要求。
8.资料录取
8.1 投堵录取资料项目
8.1.1 作业时间;
8.1.2 泵注清水量、泵压、温度;
8.1.3 投堵时间、堵塞器规格;
8.1.4 憋堵时间、泵压、稳定时间、压降或溢流量。
8.2 分注录取资料项目
8.2.1 刮削套管管柱结构、规格、深度;
8.2.2 通井管柱结构、规格、深度;
8.2.3 冲砂管柱结构、规格、深度;
8.2.4 验串情况;
8.2.5 测试吸水剖面数据;
8.2.6 配水管柱结构及长度计算数据;
8.2.7 下入井内管柱结构,各部名称、规格、深度;
8.2.8 洗井方式、排量、时间。
8.3 其余资料录取按照 Q/SY 69-2007 执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