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宁波 大学 学 报 ( 人 文 科学 版 ) 第八卷 第 四期

曾 巩 及 其散 文 述 论
高克 勤

【内 容 提 要 】 康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的 曾巩 的 散 文 创 作 可 分 为 五 个 时 期 来 考
。 , 、

察 ( 一 求 学和 求 仕 时期 多模 拟 前 人
) 之作 但 慷 概任 气 纵横 奔放 已 初 霉长 于 议
:

。 ,

论 的 特 点 ;( 二 ) 耕 读 时期 逐 渐从 奔放 粗 率 向 雍容 典 稚 转 变 日 趋 蕴 籍 深 厚 ;( 三 )
。 , , , ,

初 入 仕 途 时期 此 时 散文 布 局 谨 严 说 理 透 彻 行 文 纤 曲 运 笔 柔 婉 风 格趋 向 稳
. ,

定 和 成 熟 ; ( 四 ) 转 宦 七 州 时期 是 为 其 散 文 创 作 又 一 丰 收 期 艺 术上 也 达 到 纵 笔 自

如 无 意 不 达 的 地 步 ;( 五 ) 京 官 生 活 时 期 晚期 他 不 多 的 创 作 中也 体 现 出概 括 精
.

、 、 。

炼 议 论 纵 横 气 势磅 礴 的 特 点

关键 词 曾巩 散文 风格

CO M MEN T ARY ON ZON G GO N G A N D H IS P R O S E

Ga n
检q i
o

了、 e
飞 勿 o 。
叱 of he p e l , 〕留 a
咫 阳d So gD D 扣 ast
, ,
Ol l,
p
服 n
w it
而 gn G gn t 8 d ist in g
公 h de ilt in T y
咖 be

st u d a 以刀 to S P 颐o d : th e n o
.

f 义 bo if ic 习
ide 吐 gn s ( l) pe od iol ng 明d t

n
g to
e
b an
o
cH n 以 iu
l y i面 t a te d h is
,

p 代妇已戈及泊 招
’ o c o n o o
物山 bu
t 初 t h h er i P 幼 d an t 玩此 t
u f 口 t h l” l斑功
氏 几s t d
帅 1咖 。 g h is t al e n t fo r aJ 召 “ 沈以泊 t ;
asl (2
)
,
习` 七
d 骊ng IJ加
.
e n
t比 ha n o a
m u 山 in
p ie
r od of st
u J
eH 脚 ua] d ly cb an 脚 h is t h 遗i
n
~
in
t g d
n d eg g
n to
~
h is
~
iff d 目 刊。 w e 义之
娜 训 日】一 k 垃 t 。 n 沈”
.
o
ho m u
启h i n 址g to a
钊n ti

, ,
g
n ea d y p 颐 o of t d dn 罗 nt ly

; (3) d n s
u
is
h is
h
in lr 以 n n e r o
f W6 t i

,
st

e re
n i叩
d to be
~ st a e
b】 a n
d lt 比 t 切沈 ; ’)( t 比 Pie
r
o
d o
f hs 讥 i 飞 to 比 an o
a 面 n 巧七习 t l记
m e ial i n 7 d
.

匀刀 o o t
o e c a 立祀 o
b切 旧 e h ar w 系 i n r o n c s
目y a n
t io
d in l e n n
丽 t i gD ha
r ,

is i 留
d iv H i nt
aon
th e
r P P se id
ign h is art ist i kj l aJ] y :

, 汀o t 。 巴活 a 刀团比比
〔匀 ht
n o n

.
o n e
e a 侧七 i山 n锐 a
, ,
pe od of e i gn
b if d al in 几 k i g fe w co 山 in 口 nt i g dn
an eH uly , n

p 。 训. 九1
.

E 叮 狱日 山 Z o
G o
gn p st
gn
~ yle

, ,

在 中国 文 学 史 上 曾 巩 是 一 位 以 主 要 精力 从事 散 文创 作并 卓 有 建 树 的作 家 不 仅 在 北

本 文来 稿 日期 :l 卯 5 年 9 月4 日
, , 。

宋 文 坛 上 名 扬 一 时 而 且 被 后 人 列 为 唐 宋 古 文 八 大家 之 一 可见 影响 深远
, , 。

曾 巩 ( 1 0 19 一 1 0 8 3) 字子 固 北 宋建 昌 军 南 丰 ( 今 江 西南 丰 县 ) 人 嘉 枯 二 年 ( 10 5 7) 登 进
, , 。 , 。

士 第 开始 步 人 仕 途 官 至 中 书 舍 人 卒 后 追 谧 文 定 后 人称 为 南 丰 先 生
, 。 ,

曾 巩 出 生 在 一 个 世 代 书 宦 的 家 庭 家 世 奉 儒 他 的 租 父 曾致 尧 以直 言 进 谏 闻名 于

世 ; 其 父 曾易 占 留 心 国 事 著 有 《 时 议 》 十 卷 所 议 皆 天 下 事
, , , ”
古今 之 所 以 存 亡 治 乱 ( 王 安
石 《 太 常博 士 曾公 墓 志 铭 》 ) 父祖 辈 之 学 问 风 范 给 曾 矾 以 极大 的 影 响
。 、 。


、 , 、 。

曾 巩从 事 政 治 学 术 和 文 学 创 作 的 年 代 在 北 宋 仁 宗 英 宗 神 宗 三 朝 当 时 正 是 北 宋
, ,

王 朝 开始 由盛 人 衰 转 变 的 时期 国 家 积贫 积 弱 的 形 势 已 经 形 成 诚 如 曾 巩 的 好 友 王 安 石 所
“ , , ,

言 : 顾 内则 不 能 无 以 社 税 为 忧 外 则 不 能 无 惧 于 夷 狄 天 下 之 财 力 日 以 困 穷 而 风 俗 日 以
衰坏 四 方有 志 之 士 课 课 然 常 恐 天 下 之 久 不 安 ( 《 上 仁 宗 皇 帝 言 事 书})
, , ” 。

为了 扭转这种局
, . ,

面 统 治 集 团 中有 抱 负 远 见 的 政 治 家 们纷 纷力 图革新 朝 政 从 庆历 新 政 到 熙 宁 变法 朝野 上
. ,

下 充 满 着 革 新 与 守 旧 的 矛 盾 和 斗争 从 青 年 时 代 走 上 文 坛 起 曾 巩 就 以 主 张 革新 的 文 坛 领
, 。 , ,

袖 欧 阳 修 为 师 并 与 改革 派 人 士 保 持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尔 后 步 人 仕 途 在 地 方 官 任 上 曾巩 也
, 。 , ,

总 是 励 精 图 治 为 民 尽力 然 而 曾巩 为 世 人 所 羡 称 的 主 要 还 在 于 他 的 文 学 创 作 尤 其 是 散
.

文 创作
, “ , , , ,

曾巩 在 政 治 上 主 张 革新 认 为 盖法 者 所 以 适 变 也 不 必 尽 同 ; 道者 所 以 立 本 也 不 可
, , , 。

( 《 战 国 策 目录 序 )
” “ ”
不 一 此 理 之 不 易 者也 ; 在 学 术 上 崇 尚儒 学 认 为 世 之 大 贤 者 要 明
, ” “ , , ,

圣 人 之 心 于 百 世 之 上 明 圣 人之 心 于 百 世 之 下 ; 口 讲 之 身行 之 以其余者 又 书存之 三

者 必 相 表 里 ( 《上 欧 阳 学 士 第 一 书》 ) 这 种 思 想 倾 向 也 必 然 决 定 了 他 的 文 学 思 想 和 散 文 创

。 、 “ ” , “ ” ,

作 的倾 向 曾 矾 的 散 文 继 承 发 扬 了 我 国 古 代 散 文 文 以 载 道 的 传统 倡 导 文 道 合 一 强
“ “ ” “

调 要 蓄 道 德 而 能文 章 ( 《 寄 欧 阳 舍 人 书 》 ) 为 文 要 做 到 不 虚 美 不 隐 恶
” , , ,

议 之 不询 而 文
” 。 “ , , ,

他认为 古 之 所 谓 良史 者 其 明 必 足 以 周 万 事 之 理 其 道 必 足 以 适 天 下 之 用 其
:
章 兼胜
, ”
( 《南 齐 书 目 录
,

智 必足 以通 难知 之 意 其 文 必 足 以 发 难 显之 情 然 后 其 任 可 得 而 称 也
。 , “ ” 、 “ ” 、 “ ”
序) 曾巩 的 文 学观 与 其 师 欧 阳 修 文 与 道 俱 事信 言 文 文 以 明道 的观 点 是 十 分接
。 , “ ” 。

近 的 因 此 他 和 欧 阳 修 一 起 成 为 我 国 古 代 文 论 中 义法 说 的 奠 基人 由 于 曾 巩 对 文 学 的
, , , “

内容 与 形 式 ( 即 文 与 质 ) 有 比 较 正 确 的 认 识 因 而 他 的 文 章 皆 因 事 而 发 有 为 而 作 其言

(曾 肇 《 亡 兄
, , , , ”
古今 治乱 得 失 是 非 成 败 人 贤 不 肖 以 至 弥纶 当世 之 务 斟 酌 损 益 必 本 于 经

曾巩 行状 》 ) 并 且 在 艺 术 上 取 得 了 杰 出 的 成 就
,

, , ,

自从 青 年 时代 步 人 文 坛 在 数 十 年 创 作 生 涯 中 曾 巩创 作 了 大 量 的 散 文 并 形成了 自
。 ,

己 独 特 的 艺 术 风 格 结 合 曾矾 的 生 平 和 创 作 发 展 的 轨 迹 可 以 将 他 的 散 文 创 作 分 为 青 少 年
、 、 、

时 代 的 求 学和 求 仕 中 年耕 读 初 人 仕 途 转 宦 七 州 和 晚 年 的 京 官 生 活 五 个 时 期 来 加 以 考
。 , , 。

察 以 下 就 曾 巩 在 各 个 时 期 的 散 文 创 作 的 内容及 其 风 格 变 化 作 一 简要 的 阐 述

求 学 和 求仕 时 期
,

这 一 时 期 从 曾 巩 青 少 年 时 代 求 学 起 到 庆历 二 年 ( 1 0 4 2 ) 他第 二 次 人 京 应 试 落 第 南 归
。 , .

时迄 曾巩 青 少 年时 期 除 随 父 在 如 皋 任 所 住 过 一 段 时 间外 基 本上 是 伴 随 祖 母在 家 乡 南
、 。 , 、 .

丰 及 附 近 的 南 城 抚 州 等 地 度过 的 宋 代 的 江 西 是 一 个 文 化 昌 盛 人 才 辈 出 的 地 方 在 家
, , . , ,

乡 曾 巩 开 始 了 求 学 生 涯 五 岁 时就 和 兄 长 人 学诵 经 他 记 忆 力 很 强 读 书 过 目 辄通 很 早
“ `
( 曾 肇《 亡 兄 曾 巩 行 状 )
, , , , ”
就 善作 文 年十 有 二 日试 六 论 援 笔而 成 辞 甚 伟 也 ; 十六七
, , , ” 。

时 窥六 经 之言 与 古 今 文 章 有 过 人 者 知 好 之 锐 意 欲 与 之 并 (《 学 舍 记 ) 家学 的渊 源 和
, , 。 ,

乡 邦 文 化 的 熏 陶 使 曾巩 早 谙 世 事 早 立 大 志 他 十 分 关 心 国 家 社 程 的 存 亡 关 注 历 史 兴 衰
, “ ,

自谓 磋 予 计 真 不 自料 欲 挽 白 日 之 西 颓 … … 龙 潭 瀑 布 人 胸 臆 叹息 但 谢 宗 与
,

的 教训
.

雷 ( 《 冬 望 》 ) 不 愿 像 南朝 时 人 宗炳 和 雷 次 宗 那 样 去 做 无 意 于 国 事 的 人 因 此 曾 巩 和 当时
” , . ,

, 。 , ,

大多 数 士 子 一 样 走 上 了 科 举求 仕 的 道 路 景 枯 三 年 ( 10 36 ) 他 十八 岁 时首 次 应 试 却 名 落
, 。 ,

孙 山 庆 历 元 年 ( 1供 1 ) 他 再 次人 京 应 试 这 次 人 京 曾 巩 认 识 了 两 位 对 他 终身 产生 影 响 的
.

, 。

人 士 : 一位 是 同来 应 试 的 青 年 土 子 王 安石 另 一位 是 当时 的 文 坛 领 袖 欧 阳 修 曾 巩 和 王 安
, , , , .

石 两人 客 泡 同 食 携 手 共 行 纵 论古 今 砒 砺 文 章 成 为 志 同道 合 的 朋 友 曾 巩 还 投 书 拜 见
, , “ , ” , “
了欧 阳修 欧 阳 修读 其 文 后 大 加 赞 赏 认 为 过吾 门者 百 千 人 独 于 得 生 为 喜 对他 不 以

众 人 待 之 ( 《 上欧 阳 学 士 第 二 书》 ) 次 年 曾巩 落第 南 归 欧 阳 修 作 《 送 曾 巩 秀 才 序 》
_
. , , ,

希望
“ , , , “ , ’

( 《祭

他 广 其 学 坚 其守 从 此 曾巩 把 欧 阳 修 奉 为 师 长 言 由 公 诲 行 由公 率
.

欧阳少 师
、 。

文》 )
,

以 致 前 人 有 欧 曾并 称 之 说

。 ,

曾巩 的 散 文 创 作 发 韧 于 这 一 时 期 他这 一 时 期 流 传 下 来 的 文 章 虽 然 不 多 但 从 《 南 丰 先
, . ,

生 集外 文 》 和 其 他 零 星 的 记 载 中 还 是 可 以 窥 见 他这 一 时 期 的 创 作 趋 向 的 庆 历 元 年 曾 巩
“ ” 。 、

以 游 于 太 学 《 国 体 辨 》 《 邪 正 辨》 《 问 尧 》 《论 习 》 《 说
, 、 、 、

人 京 时 曾 稿 其文 数十 万 言
、 、

用 》 《 说 言》 等 一 组 议 论 文 可 能就 包 括 在其 中 这 些 文 章 多 效 法 先 秦 诸 子 和 孟 柯 韩 愈 的
, 。

, , , 。 ,

文 章风 格 写 得慷 慨 任 气 纵 横 奔 放 显示 出 曾 矾 散 文 长于 议 论 的 特 点 然 而 这 些 文 章 往
, 。 ,

往 气势 外露 而 欠 蕴 藉 深 厚 多 模 拟 前人 而 少 独 创 精 神 欧 阳 修 初 读 其 文 就 觉 察 到 曾 巩 文
, 。

章 的这 种 不 成 熟 之 处 对他 加 以 指 点 和 疏 导 欧 阳 修 有 诗 日
:

, 。

我 始 见 曾子 文 章初 亦 然
, 。

昆 仑倾 黄 河 渺 漫盈 百 川
, 。

决 疏 以 导之 渐 敛 收横 澜
, 。

东溟 知 所 归 识 路 到 不 难
(《 送 吴 生 南 归 》 )
, 。

在 欧 阳 修 的 指 导 下 曾 矾 的 散 文创 作 开 始 出 现 了 新 的 变 化

二 耕 读 时期
,

这 一 时 期 从 庆 历 三 年 ( 10 4 3
) 至 嘉枯 元 年 ( 1 0 5 6) 这 十 四 年 曾 矾 大部 分 时 间 是 在 家 乡
,

, , . ,

度 过 的 落第 南 归 后 不 久 曾巩 便 染 上 肺 病 几 年 间 一 直是 疾 病 缠 身 病 愈 不 久 庆 历 七 年
.

, ,

4 7) 九 月
( 10 曾 巩 失 官 十 余 年 的 父 亲 曾易 占在 进 京 等 待 朝 廷 任 用 的途 中暴 病 身 亡 曾 巩 扶
, 。 。 ,

灵 回 乡 历 尽辛 苦 本 来 已 日见 窘 困 的家 境 经 此 劫 难更 趋衰 落 皇枯 五 年 ( 1 0 5 3) 曾 巩的 长
。 。 ,

兄 曾 哗 又 因 病 去 世 从 此 家 庭 的 重 担 全 部 落在 曾巩 的 身 上 十余年 间 曾 巩 不得 不 终 日 为
, , “ ,

一 家 老 小 的 生 计 奔忙 挑 起 了 抚育 九 妹 四 弟 成长 的 重 担 如 他所 言 十 年 万 事 常 坎 擦 奔 走

未 足 供 黎 羹 ( 《 初 夏 有 感 》 ) 这 一 时 期 是 曾巩人 生 道 路 上 最为 困 苦 与 凄 凉 的 时期
” 。

, 。 ,

就 在 这 种 窘 境 中 曾 矾 开 始 了 他 艰 苦 的 耕读 生 活 他 率 诸 弟 躬耕 垄 亩 耕作 之 徐则 尽
, “ , . ,

力于学 用 心 于 载 籍 之 文 以 求 古人 之 绪 言 徐 旨 以 自 乐 于 环 诸 之 内 而 不 乱 于贫 贱 之
” . “ , ” ,

中 (《 与 杜 相 公 书 ) 自谓 我 身 今 虽 落 众 后 我 志 素 欲 希 柯 卿 ( 初 夏 有 感 ) 立 志成 为 如
. , , 、 、 、

孟 柯一 样 的儒 学 大师 数年 之 间 他 博览群 书 六 艺 百 家 史 籍 笺 疏 兵权历 法 方 言地
, , , “ , ” ,

志 乃 至 佛 老 所传 靡 不 毕 读 涉 猎 虽 广 但 一 正 以 孔 孟 其 挥 乃 韩 庄 ( 读 书 )
.

以儒家圣
。 , . ,

贤 之 道 作 为 鉴 别 与 择取 的 准 则 尽 管 困处 乡 邑 曾巩 对 国 事仍 十 分 关 心 庆历 新政 开始 时
、 , ,

他 给 范 仲淹 蔡 襄等 改 革 派 人 士 写 信 反 复 申说 自己 的 政 治 见 解 表 达 对 庆 历 革 新 的 热情
. , “ , , ” ,

与 期 望 庆 历新 政 失 败 后 曾巩 感愤 痛切 废食 与 寝 不 知所 为 痛斥 奸 险 小 人 的 卑 劣 行

(《 上 欧 蔡 书》 )
, “ ” , , ” .

径 以 启 告 觉悟 天 下 之 可 告 者 发于 天 子 视 听 有 所 开 益 由于 身 居下
, , ,

层 对 民 生 疾 苦 有 真 切 的 体 验 和 了 解 曾 巩 的 政 治 主 张也 渐 臻 成 熟 他 更 明 确 改 革 势 在 必
、 、 、

写 下 了 《 本 朝 政 要策 》 五 十 首 等 文章 系 统地 阐述 了 对 于 国 家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君 臣 关
, ,


. , .

系 等各 个 方 面 的 看 法 可 以 说 这一 时 期 也是 曾巩 的 思 想 和 学 问 趋 向成 熟 的重 要 阶 段
, .

广 博 深 厚 的知 识 和 生 活 的 积 累 为 曾 巩 文 学 上 的 成 功 奠 定 了 雄 厚 的 基 础 尽 管这 一 时

(《 学 舍
, “ , ” , ”
期 为 生计 所 迫 不得 专 力尽 思 琢雕 文章 但 他 对创作 依 然 是 为 之 有 不 暇
记 》 ) 因 而 作 品 相 当 丰 富 这 一 时 期 是 曾巩 散 文 创 作 的 第 一 个 丰 收 期 他 的 不 少 优 秀 作
, 。 .

、 、 、 、 、

品 如 《 寄 欧 阳 舍 人 书 》 《 与 孙 司 封 书》 《 墨 池 记 》 《学 舍 记 》 《南 轩 记 》 《 宜 黄 县 县 学
,

记 》 《 抚 州颜 鲁 公 祠 堂记 》 等 都 写 于 这 时 期 曾巩 这 一 时 期 的 散 文 较 之 前 一 时 期 已 有 长
, 。 ,

足 的 进 步 庆历 三 年 所 作 的 《 分 宁 县 云 峰 院记 》
, , , ,

辞 采铺 张 工 于 刻 划 气 势 奔 放 体 现 了 曾
, , .

巩 早期 散文 的 特 点 ; 而 叙事 有 条 不 紊 议 论 纤 回 曲折 则显 示 了 曾巩 散文 风格 的 演 进 庆历
, , .

七 年 所 作 的 《 醒 心 亭记 》 虽然 是 规 摹 欧 阳 修 文 之 作 但 在 艺术 上 也 有 独 到 之 处 文 章 在 结
, , ,

构 上 层 层 推进 先 叙 作 文 的 缘起 次记 登 亭 远 眺 的 所见 所感 及 亭 名 的 由 来 再 论 欧 阳 修 之
“ ” “ ” . , , , , ,

贤 和 难遇 这样 由 构 亭 到 记 景 由记 景 到 题 名 由题 名 到 论 人 步步 深 人 称 颂 了 欧 阳
“ ” “ ” 。 , , ,

修 作为 百 千 年 间 难 遇 的 大 贤 的 广 阔 襟 怀 文章 写 得 俯 仰 慨 然 摇 曳 生 姿 极 富 情 感 有

写 的 《墨 池 记 》 一 文
, ,

反 复 唱 叹 之 妙 深得 欧 阳 修 散文 的 风 神 而 庆 历 八 年 ( 10 48
) 则标 志 着
。 ,

曾 巩 散 文 的 风 格 从 奔 放 粗率 向雍 容 典 雅 的 转 化 这 篇 短 文 由记 墨 池 而 论 及 治 学 和 为 人 借
, , , 。 , ,

事 立 论 即 事 生 情 写 得 纤 徐 百 折 婉 曲从 容 文 章 因 小 及大 小 中见 大 表 现 出 作 者 思 路 的
, . ,

开 阔和 识 见 的 高 超 蕴 藉 尤 为 深 厚 当 然 这 一 时 期 的 散 文 有 时 还呈 现 出 风 格 不 稳 的 状
, , ,

态 表 现 为 笔 力 的 不 足 在 纤徐 婉 曲 之 中还 时 流 露 出 率 直 粗 放 格 式和 气 象 还 有 规 摹 前 人
. , ,

的 痕 迹 之 处 但 是 这 种 不 稳定 的 情 形 正 显 示 出 曾 巩 散文 风格 的 演 变 轨 迹 是 一 个散文大
、 ,

家 在 多 方 取 法 转 益 多 师 并 逐渐 形 成 自 己 独 特 风 格 的 过程 中必 然 会 出 现 的 情 形 曾 巩 的 文

章 风格 也 由 此 趋 于 成 熟

三 初 入 仕 途 时期

这 一 时 期 从嘉 枯 二 年 ( 1 0 5 7) 曾 巩及 第 起 到 熙 宁 二年 ( 1 0 69) 他 出任越 州 通 判 前 迄 纂 林
, , , ,

二 年 时 为 翰 林 学 士 的 欧 阳 修 奉 命 知 贡 举 他 一革 场屋 之 弊 而 倡 导 诗 文 革 新 尽 默 为 文 雕
、 、 . , .

琢 险怪 奇 涩 者 在 这 次 科 举 考 试 中 曾巩 偕 其 弟辈及 妹 夫 一 门六 人 同 时 及 第 同科 及 第

的 还 有 苏 轼 苏 辙兄 弟 当时 苏 询 与 王 安 石 也 已 闻 名 于 世
.

这 次科 考 使 唐 宋 古 文 八 大 家 中
.

, 。 ,

的宋 代 六 大 家 同 时 活 跃 于 文 坛 成 为 宋 代 文 坛 的 一 大 盛事 对 于 曾 巩 来 说 这 次科 考 使他
.

的 生 活 和 创 作 也 产 生 了 根本 的 变 化
, . ,

曾 巩及 第 后 于嘉 枯 三 年 ( 1 0 58) 出 任 太 平 州 ( 今 安 徽 当涂 附近 ) 司 法 参军 三 年 后 他 因
, 、 . ,

欧 阳 修 的举 荐 人 京 充任 馆 阁校 勘 集 贤校 理兼 判官 告 院 八 年馆 职 期 间 曾 矾 从 事 编 校 书
, . ,

籍 的 工 作 一 度 还 参 与 修史 他 以 严 谨 的 态 度 整 理 古 籍 为 保 留 和 挽 救 文 化 遗 产 做 出 了 贡
, 。

献 同 时 也 因 此 受 到 传 统 文 化 的 深一 层 的 浸 润
, ,

踏 上 仕 途 尤 其 是 八 年 的 馆 阁 生 活 使曾巩 对 北 宋 社 会 的 历 史 和 现 状 的 认 识 更 趋 深
, . , , 、

刻 因而 作 文 的 底 蕴 更 加 深 厚 当时 他文 名 正 盛 创 作 力 也 极其 旺 盛 除 了 应 人 之 求 作 记
, , . ,

赠 序等 之 外 曾巩 还 结 合 编 校书 籍 写下 了 不 少 目 录 序 大 量 的 创 作 使 曾 巩 确 立 不 久 的 雍
. 。

容 典 雅 的 散 文 风 格 趋 向 稳 定 和 成 熟 这 一 时期 是 曾巩 散 文 创作 的 第 二 个 丰 收 期 他 这 一 时
、 、 、 、

期 创 作 的优 秀 作 品 有 《 战 国 策 目 录 序 》 《 列 女 传 目录 序 》 《 南齐 书 目 录 序 》 《 鸽 州 学 记 》
、 、

《 苏 明 允 哀 辞 》 《 赠 黎 安 二 生 序 》 《 王 深 父文 集 序 》 等 曾 巩 在 这 些 文 章 中 或
.

总 结 历史 兴 废
, , ,

的 经 验 教 训 或 剖 析 现 实 生 活 中 的种 种 弊 端 阐 发 自己 的政 治 主 张 抒 写 自 己 的 人 生 志 趣 和
, 。 , ,

亲 友 之 思 等 等 他这 一 时期 的 散 文 在艺 术 手 法 上 也 更 趋 娴 熟 表 现 为 依 经 立 论 说 理 透
,

, , . .

彻 行 文 纤 曲 运 笔 柔 婉 最能 体 现这 些 特 色 的 是 曾 巩 这 一 时 期 所 作 的 目录 序 如 《 列 女 传
目录 序 》 一 文 首 先概述 《 列 女传 》 的 流 传及 整 理 情 况 揭 明 刘 向 作 《 列 女 传 》 的 本 旨 是 以 谓
, , “

, ” , “ ”
王 政 必 自内始 故 列 古女 善 恶 所 以 致兴 亡 者 以 戒 天 子 然 后 围 绕 着 王 政 必 自 内始 这 一
, , , , ,

论 题 广 泛 征 引 经 典 展 开 深 人酣 畅 的 议 论 文 章 考 述 详 核 叙 述 明 净 结 构 精 严
.

甚得 校
书作序 之 体 再 如 《 战 国 策 目 录 序 》 一 文 作者在 引 出 刘 向 的 评论 之 后
。 , ,

便从正 反 两个方 面
。 、 “ ” , “ ,

展 开 论 述 作 者 首 先 以 孔 孟 二人 独 明先 王 之 道 为 例 阐 明 法 以 适 变 不 必 尽 同 ; 道 以 立
, ” “ ” ,

本 不 可 不 一 这 一 不 易 之 理 为 全 文的 议 论 奠 定 了 基 础 ; 接 着 又 列叙 战 国 游 士 苟 且 欺
, “ ” , “ ” 、

诈 的行 为 说 明 他 们 为 世 之 大 祸 明 矣 ; 从 而 进一 步 阐 明 只有 先 王之 道 是 因时 适变
说 明 不 应 因 《 战 国 策》 有 邪 说 而
, ,

完善 无 弊 的 因而 也是不 可 改 易 的 文章 至 此 再 拓开 一 层
.

“ “ ”

由 此 说 明 了 《 战 国 策 》 得 以 保存
” , , ,

灭 其籍 而 应 明其 说 于 天 下 使人 皆知 邪 说 之 不 可 从

( 吕祖 谦 《 古 文 关 键 》 ) 全
“ , , ” .

之 故 和 校 书 之 必要 文章 节 奏 从 容 和 缓 且 有 条 理 又 藏 锋 不 露
, 。 , , 、 ,

文 谋 篇 布 局 谨 严 转 折 呼 应 自然 在 遣 词 造 句 方 面 骄 散 结 合 对 比 设 问 手 法 交 叉 运 用 造
、 。 “ , , ,

成 抑 扬起 伏 说 理透 辟 的 效 果 清 人 方 苞评 日 : 南 丰 之 文 长 于 道 古 故 序 古 书 尤 佳 而 此
、 、

《 新 序 》 目录 序 尤 胜 淳 古 明 洁 所 以 能 与 欧 王 并 驱 而 争 先 于 苏 氏 也
, , , ”
篇及 《 列 女传 》 (引
。 、

自《 唐 宋 文 举 要 》 )
, , ,

正 因如 此 曾巩 的 目 录 序 才 能 和 欧 阳 修 的 史 论 序 王 安石 的 经 义序

同被 誉 为 序 体 之 名 作

四 转 宦七 州 时 期
,

这 一 时 期 从 熙 宁 二 年 ( 10 6 9
) 曾 矾 出 任越 州 通 判 起 到 元 丰三 年 ( 10 80) 他移知沧州途
, , , ,

中 留京 师 勾 当 三 班 院 迄 这 十 二 年 间 曾 巩 转 宦 七 州 先 是 通 判 越 州 二 年 后 调 知 齐 州 之
.

、 、 、 、 .

后 又 移 知襄 州 洪 州 福 州 明州 毫 州 这 十 二 年 是 曾巩 与 现 实 政 治 生 活 联 系 最 为 密 切 的
. , 。 ,

时 期 曾 巩转 宦 七 州 之 始 正 值 北 宋 政 坛 发生 巨 大 变 化 的 时 刻 熙 宁二 年 曾 巩 的 好 友 王 安
, , 、

石 被 宋 神 宗 任 命 为 参 知政 事 ( 副 宰 相 ) 次 年 拜 相 在 宋 神 宗 的 支 持 下 王 安 石 从 经 济 政
.

、 , .

治 军事 和 教 育科 举制度 等 方 面 开 始进 行 了 大 刀 阔 斧 的 改革 由 于 对 改革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实
, ,

施 方 法等 的 理解 不 同 曾 巩和 王 安 石 这 两 位 相 交 数 十 年 的 挚友 之 间 产 生 了 分 歧 从 此 交 情
。 , , ,

日 疏 然 而 曾 巩并 非 是 王 安 石 变 法 的 反 对 者 他 也 主 张革 新 朝 政 只 是 不 赞 成 王 安 石 的 一
. , ,

些 革 新 方 案 而 已 在 外 州 任 上 曾巩 也 曾 认 真 地推 行 新 法 并尽 可 能 减 少 新 法 之 流 弊 ; 对 利
, . , “ ” ,

用 新 法 而 行 私 欲 之 人 曾 巩 是 深 恶 痛 绝 的 如 在越州 曾巩革 除 免 役 法 实 行 中 的 弊 端 下
, , 。 “ , ,

令禁 止 逾 期 摊 派 在大 早之 年组 织灾 民生 产 自救 以 度 过 饥 荒 在 齐 会 朝廷 变 法 遣 使 四
, , . , ” .

出 公 推 行 有 方 民 用 不 扰 使 者 或 私 欲 有所 为 公 亦 不 听 也 ( 曾 肇 《 亡 兄 曾巩 行 状 ) 在齐
, , , , , .

州 曾 巩还 组 织 力 量 兴 修 水 利 疏 浚 渠 道 肃 清 盗 贼 开 设 学 校 以 致 齐 州 大 治 这 十 二 年
, , , “ ,

间 曾 巩 转 宦 七 州 所 至 皆有治 绩 这 多 少 有 点 使 他 聊 以 自慰 自知 孤 宦 无 材 术
:
谁 道京

(《 亲 旧 书 报 京 师盛 闻 治 声 》 )

师有 政 声
, ,

曾巩 转 宦 七 州 的 这 十 二 年 是 他 仕 宦 生 涯 中 政 绩 最 辉 煌 的 时 期 也 是 他 散 文 创 作 的 又
。 , 。 ,

一 个 丰 收 期 这 一 时 期 他 的 散文 作 品数 量 极 为 可 观 如 在 齐 州 和 福 州 任 上 他 就 各 作 有 散
, .

文 十 徐 篇 在作 品 的 内容 和 艺 术 表 现 方 面 曾巩这 一 时 期 的 散 文 也有新 的 发 展 他 这 一 时期
.

, ,

的 散文 创作 与 他 的 政 治 活 动有着 密 切 的 联 系 可 以 说 是他 仕 宦 生 活 的 真 实 记 录 从 中 反 映
。 , ,

了 曾巩 的 政 治 理 想 和 追 求 如 《 越 州 鉴 湖 图 序 》 一 文 是 他 在越 州 通 判 任 上 考 察 了 鉴 湖 的
, .

沿 革 和 现 状 重 新 绘 制鉴 湖 图 后 所 作 的 序 曾 巩 在 文 中 记 述 了 鉴 湖 的 各 种 水 利 设施 及对 当
, ,

地 农 业生 产 所 发 挥 的 重 要 作 用 提 出 了 复 田 为 湖 以 保证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的 王 确 主 张 从 而 反
映 出他 着 眼 于 长 远 利 益 的 政 治 眼 光 再 如 《 齐 州 北 水 门 记 》 一 文 记 录 了 他 在 齐 州 知 州 任 上
。 ,

兴 修水 利 的 业 绩 ; 《 徐 孺 子 祠 堂 记 》 一文 则 是 他在 洪 州 知 州 任 上 建 造 东 汉 名 士 徐 孺 子 祠 堂
,

后 所 作 体 现 出 曾巩表 彰 先 贤 推 行 教 化 的 精神 他 这 一 时 期所 作 的 《襄州 宜城 县 长 渠
, 、 。

《 越州 赵 公 救 灾 记 》 等 名 篇 也 都 着 眼 于 吏 治 藉 记 录 为 民 兴 利 的 清 官 事 迹 为 后 人 树
, , ,

记》
。 , 、

立 为 官 的 榜 样 曾 矾 这 一 时 期 的 散 文 在 艺 术表 现 方 面 也 达 到 了 纵 笔 自 如 无 意 不 达 的 地

步 他 这 一 时 期 的 散 文 叙 事 则 细 密 周 详 而 不 冗 繁 如 《 齐 州 北 水 门记 》 《 襄 州 宜 城 县 长 渠
. , ,

记 》 《 越 州 赵公 救 灾 记 》 等 ; 描 景 则 生 动 具 体 用 字 精 严 如 《 道 山 亭记 》 等 ; 志 人 则 真 切 自
, ,

然 充 满 感 情 如 《 亡 妻宜 兴 县君 文 柔 显 氏 墓 志 铭 》 《 二 女墓 志 》 等 ; 议 论 则 曲 折 顿 挫 含 蓄
, , 、 ,

、 。

茹 咽 如 《范 贯 之 奏 议 集 序》 《 王 平 甫 文 集 序》 等
, ,

由 于 对儒 家 经 典 用 力 甚 深 曾 巩 的 文 章
, 。

带有 浓 厚 的 经 学 色 彩 因 而 显得 温 醇 雅洁 这 一 风 格 特 点 在 曾 巩 这 一 时期 的 散 文 中 显 得 尤
为 突 出 如 他 在 福 州 任 上 所 作 的 《 福 州 上 执政 书 》 一 文 是 为 请 求 辞 免福 州
。 ,

太守 任移 官 京 师
, ,

或 近 京 一 便 郡 以 便 能 奉 养 在京 的 老 母而 作 的 文 章 的 叙述 与 议 论 完 全 是 以 经 义 为 准 则 仅
.

“ 。

开 头 就 引 了 十 徐处 《 诗 经 》 中 关 于 先 王 养 士 之 法 的 诗 句 文 章 征 引 经 义 随 引 随 释 从 阐
” , ,

“ ” , ,

释 先 王 养 士 之 法 转 到 自己 求 请 归 养 高 堂 的 意 图 以 引 释 经 典 为 委 曲 陈 情 奠 定 基 础 显 得

(《唐宋八
, , ”
庄 重 典 雅 明 人 茅 坤 评 日 : 本 风 雅 以 为 陈情 之 案 而 其 反 复 咏 叹 蔼 然 盛 世 之 音
.

, 。

大 家 文钞 ) 就 指 出 了 曾 巩 文章 依 经 立 论 的 特 点

五 京官 生 活 时 期
,

这 一 时 期 从 元 丰 三 年 ( 1 0 8 0) 曾 巩 移 知 沧 州 途 中 留 京 师 勾 当 三 班 院 起 到元 丰 六 年
。 , , , ,

( 10 83 ) 他 病 逝 于 江 宁 为 止 元 丰 三 年 秋 曾 巩 移 知 沧 州 途 经 京 师 时 蒙 神 宗 召 对 曾 巩就 改
、 , , 。 ,

革 官制 紧缩 费 用 等 问 题 陈述 了 自己 的 见 解 很 为 神 宗 所 赏 识 诏 留 三 班 院 供 事 次 年 曾

矾 被 任命 为 史馆 修撰 编 撰 《 五 朝 国 史 》 无 丰 五 年 四 月
, , ,

他 升 任 中书舍 人 不久 便 因母 丧
。 , , . ,

解职 回 江 宁 居 丧 元 丰六 年 四 月 曾巩 病 逝 于 江 宁 享 年 六 十 五 岁 晚 年 的 京 官 生 活 是 曾
。 , ,

巩 创作 生 涯 中 的 最后 一 个 时 期 在 这短 短 的 几 年 中 曾 巩 虽 然 在 仕 途 上 遂 了 心 愿 如 他 所
舀 :

江 海 多年 似 转蓬
白 头 归拜 未 央 宫
.

( 《 北 归 三 首》 )
,

然 而 现实 环 境 并 没 有 使 他 能 :
,

从今 步 步行 平 地

出 得千 山 与 万 山

(《北 归 三 首 》 )
、 , 。

他 这 一 时期 值 得 可 述 的 就 是编 撰 国 史 曾 矾 熟捻 史 实 以 史 学 见 称 当 时 编 撰 国 史是他倾
当 他 刚 撰 写 了 作 为 国 史 首 篇 的 《 太 祖 皇 帝总 叙 》 进 呈 神 宗 后
。 , ,

全力 之事 然 而 便 因不 称上
。 , 。

意 而 罢 修 国 史 可 想 而 知 曾 巩 在 生 命 的 最 后 几年 的 心 情 是 失 望 他 这 一 时 期 的散文 创 作
, 。

不多 比 较著 名 的 还 是 这 篇 《 太 祖 皇 帝 总 叙 》 曾巩 在 文 中 概 括 了 宋 太 祖 的 历 史 地 位 与 业
,
, , , , ,

绩 对 他 作 了 高 度 的 称颂 文 章 叙述 简 明 概 括 精 炼 议 论纵 横 气 势 磅 礴 显示 了 曾 巩 高
, 。 ,

度 的 叙 事艺 术 和 卓 越 的 史 识 是 一 篇 成 功 的 史 论 文 章 然 而 宋太 祖 禅 位 给 其 弟宋 太宗 一 事
, , ,

是 北 宋 社 会 一 个 敏感 的 话 题 作 为 太 宗 后 代 的 宋 神 宗 对 曾 矾 如 此 称 颂 太 祖有 不 悦 之 意 也
。 , ,

是 可 以理 解 的 了 这 样 曾矾 便 没 有 可 能 继续 撰 写 国 史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也 就 遗 憾 地 少 了 一
, 。

个 史 学 家 他 还 是 主 要 以 一 个 散 文 家 的 身 份 出 现 在 历 史舞 台 上
曾巩 在 数 十 年 的 创 作 生 涯 中 为 后 人 留 下了 《 元 丰 类 稿 》 等 著 作 其 中
, 一 ,

作为 一 个 散 文 家
。 , , 。

包 括 了 四 百 徐 篇 散 文 曾 矾 的 散 文 内容 丰 富 体 裁 多 样 在 写 作 上 有 着 多 方 面 的 特 色 概 括
, 。

而 言 曾巩散 文 的 艺 术 特 色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 ,

第 一 长 于 议论 精 于 说 理 曾 巩 是 一 个 以 主 要 精力 从 事 议 论文 写作 的 作 家 他 的文 章
, ,

大 多 为 议 论 文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议 论 文 是 中 国 古典 散 文 的 一 个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历 代散文 家
, 。 、

注 重 议 论 文 的 表 现手 段 使 议 论 文 也 富于 艺 术 性 曾 巩 也 正 是 围 绕 着 长 于 议 论 精 于 说 理 而

形 成 自己 的 散 文 风 格 和 写 作 特 色
,

曾 移L是 一 位 深 受 儒 学 熏 陶 的 作 家 他 的 议 论 文 往 往 以 儒 家经 典 作 为 自 己 立 论 的 依
.
“ , ,

据 明 人 茅 坤 就 曾指 出 曾 矾 散文 的 这 一 特 点 其议论 必 本 于 六 经 而 其 鼓 铸 剪 裁 必 折衷
:

” 。 “

( 《 唐宋 八 大 家 文 钞 》 ) 这特 点 在 曾 矾 的 几 篇 目录 序
, ” “ ”
之 于 古 作者 之 旨 和 学记 中表现

得 尤 为 突 出 如 《 宜 黄县 县 学记 》 一 文 论 述 立 学 的 重 要 性 便 从 探 述 儒 家 礼 乐教 化 之 意 叙
, 、

(朱 熹 《 朱 子
、 , ”
述 古 代 学 校 的 教 学 内容 方 法 及 其 培 养 人 才 的 成 绩 写 起 说得 古 人 教 学 意 出
` ”

语 类》卷 一 三 九 ) 非 深于 经 术者 不 能 ( 茅 坤《 唐 宋八 大 家 文 钞 》 ) 文 章 依 经 立 论 气 势 浑
, 。 ,

, 。

雄 博厚 具 有 很 强 的 说服 力
, 、 。

曾 巩 文 章 中 的 议 论 往 往 与 叙 事 写 景 抒 情 结 合 在 一 起 他 的 不 少 论 说文 是 夹 叙 夹
议 以 叙 出 论 的 如《 唐 论 》 一 文 通 过 对唐 太宗 为 政 得 失 的 分 析 比 较
、 。 , , ,

慨叹 圣 君子 难得 士
。 , “ 、 ”

人 之 不 遇 文 章 先 列 举 三 代 至 隋 的 治 乱 分 合 的 史 实 说 明 成 康段 而 民 生 不 见 先 王 之 治
“ 一 , 一
, ” , “

的 论 点 二然 沂 再 列 举 唐 太 宗 虽 有 天 下之 志 有 天 「之 材 又有 治 天 下 之 效 仍 不 得 与先
” , “ ” “ ” 。 ,

王并 至 于 有 天 下之 志 而 天 下 之材 不 足 的 汉 文 帝 就 更 不 足 议 了 作 者 溯 古论 今 指
、 , “

出 像唐 太 宗 这 样 的 君 主 已 是 周 文 王 周 武 王 之 后 千 年 一 遇 的 贤 君 了 但 是 还 比 不 上 先 王 之

曾 巩 的 《先 大 夫 集 后 序 》 是 一 篇 别 具 一 格 的 人
” ,

治 从 而 在 叙 述 史 实 中 重 申 了 文 章 的 论点
。 , ,

物 传 论 文 章 采 用 夹 叙 夹 议 的方 法 在 反 复 称述 其 祖 父 本 忠 君 爱 民 之 心 不 为利 害 祸 福 所 动
“ ” 、 “ ” , “ ” , “ ”

而 勇 言 得失 切论大 臣 的 事迹 的 同时 对 其 屡 不合 而 出 卒 以 靓 龄 终 的悲 剧 流 露
。 , ,

出 深 沉 的 感慨 特 别 要 指 出 的是 除 了 论 说 文 之 外 曾巩 的 其 他 体 裁 的 散 文 也 多 以 议 论 行

突 出 地 体 现 了 议 论 与 叙 事 写 事 抒 情 相 结合 的 特 点 如 《 寄欧 阳 舍人 书 》 一 文 本 是 一
, 、 、 ,


, , , “

封 感谢 信 作 者 却 没 写 多 少感 谢 之 言 而 从 推 究 铭 志 的 原 本 落笔 论 述 只 有 畜道 德 而 能文
” , “ ” “ ” , ,

章 之人 才 能 写 出 公 与 是 且 文 章兼 胜 的 墓 志 从 而 将 感 谢 之 意 蕴 含 于 议 论 之 中 阐
发 了 一大 篇 做人 为 文 的 大 道理 再 如 《 墨 池 记 》 《 抚 州 颜 鲁 公 祠 堂 记 》 等 文 俱 是 在 记 叙 中
。 、 ,


, ,

阐述 作者 的 人 生 见解 议 论 风 生 令 人 寻 味
、 , 。 , “ ”
第二 注 重 布 局 结 构 谨 严 曾 矾 散 文 受 乃 师 欧 阳 修 的 影 响 很 深 在 风 格 上偏 于 阴柔
。 , , , 。

一 面 曾 巩为 文 喜 欢敛 气 蓄 势 藏 锋 不 露 表 现 在 结 构 上 往 往 是 纤 徐 婉 曲 包 蕴 密 致 如 其

《先 大 夫 集 后 序 》 一文
, 。

对其 祖 曾 致 尧 的 悲 剧 命运 寄 寓 了 深 沉 的 感 慨 曾 巩 采 用 层 层 迭 转

娓娓 而 谈 的 结 构形 式 来 曲 折 地 传 达 内 心 深 沉 的 悲 哀 他 在文 中把 造 成 其 祖 悲 剧 命 运 的 根 源
, , “
归 咎于 当 时 朝 臣 的 非 难 而 把 其 祖 尽 忠 直 言 的 品 格 归 美 于 天 子 的 纳谏 即 所 谓 主 圣 臣

措 辞 极 有 分 寸 文 章 藏 锋 不 露 委 婉 周 匝 而 意 在 言外 足 见 作 者 的 良 苦 用 心 再 如 《 寄
” , 。 , , ,


, “ , , ,

欧 阳 舍 人书 》 一 文 抓 住 畜 道德 而 能 文 章 这 一 论 题 反 复 论 证 由 古 及 今 层 层 推 进 条 分


,

缕析 最 后 才 回 到 感 谢 欧 阳修 作 铭 的 题 旨 明 人茅 坤 评 日 :

( 《 唐 宋 八 大 家文
, , ,

此 书 纤 徐百 折 而 感 慨 鸣咽 之 气 博 大 幽 深 之 识 溢 于 言 外
钞》 )
,

曾 巩 散文 在 谋 篇 布 局 方 面 颇 具 匠 心 其 文 章 的 结构 安 排 与 文 章 的 立 意 相 得 益 彰 不 落
,

。 , , ,

常套 如 ( 墨 池 记 》 一文 因 临 川 墨 池 传 为 书 圣 王 羲 之 的 故 迹 而 其 地 现 为 州 学 舍 而 求 曾 巩
, “ ” 。

作 文 记 之 者 为 州 学教 授 教 授 的 目 的 又 是 欲 推 其 事 以 勉学 者 故 文 章 在 结构上 采 取 双线
, , , “

交 错 递进 将 探 讨 王 羲 之 书 法 成 功 的 原 因 与 勉 学 主 题 结 合起 来 推 而 论 之 能 与学 两 层 到
, , ,

( 何 悼 《 义 门 读 书记 》 ) 从 学 习 书 法 推及 道 德 修 养

底 从 王 羲 之 推及 天 下 的 仁 人 志 士 认
“ 。

就须 努 力 于 学 从 而 深 化 了 文 章 的 立 意 再 如 《 徐 孺子 祠 堂 记 》 一 文 将 徐
” , , ,

为 欲 深 造道 德
“ ” 、 “ ” , “ ,

孺子 与 直 道 正 言 趋死而 不 避 的 东 汉 党 人 作 比较 认 为 忘 己 以 为 人 与 独 善 于 隐
, , ” , 一
“ ” 。

约 其 操 虽殊 其 志于仁 也 对 徐 孺 子在 大 木 将 颠 时 的 行 藏 进 止 予 以 赞 赏 文 章 开 头 首
, , ,

先 叙 述 徐孺 子 所 处 的 东 汉 后 期 的 政 治 形 势 对东 汉 党人 予 以 高 度 评 价 乍 看似 乎 离 题 其

实 正 是 为 引 出 下 文 对 徐孺 子 的 评 价 和 对 比 作 了 铺 垫 和 陪 衬
, , 。

曾 巩 散 文 在结 构 上 还 有 一 个 特 点 就是 谨 严 有 序 层次 分 明 这 一 特 点 在他 的记 叙文

中 尤 有 明 显 的 体 现 其 记 叙文 往 往 叙 事 细 密 条理 清 晰 《 越 州 鉴 湖 图 序 》 《 襄 州 宜 城 县 长
, 。 , 。

、 。

渠 记 》 《 越州 赵 公 救 灾 记》 等 文 都 善 于 将 纷 繁 杂乱 的 事件交 代 得 一 清 二 楚 《 越 州 鉴 湖 图
,

序 》 先 叙 鉴 湖 的 地 理 环 境 《 襄州 宜 城 县 长 渠 记 》 一 文 先 叙 宜 城 长 渠 的 历 史 涪革 均 征 引 历
, ,

, , , 。 ,

史 记载 或纵 或横 面 面 俱 到 详 赡 周 匝 而 无 冗 繁 之 弊 《 越 州 赵 公 救 灾 记 》 一 文 更 以 实 录
, 、 、 ,

手 法 从 赵 扑 的 灾 前 调 查 和 准 备 救 灾措 施 工 作作 风 和 救灾 取 得 的成 就 等 方 面 逐 一 写来

详 尽 周 匝 地记 叙 了 赵 打救 灾 的 全 过 程 明 人 茅 坤 评 日
:
, , , ,

赵公 之 救 灾 丝 理 发 栉 无 一 遗 漏 ; 而 曾 公之 记 其 事 亦 丝 理 发 栉 而无一不
,

入 于 机杆 及 其髻 总 (《 唐 宋八 大 家 文 钞 )
.

, , , , ,

第 三 善 于 剪 裁 文 字 峻 洁 曾巩 为 文 简 而 有 法 即 能 抓住 中 心 围 绕 论 题 而 选 择 材
.

, , , , , 。 ,

料 予 以剪 裁 使 得文 章 论 点 集 中 不 枝 不 蔓 文 体爽 净 文字 修 洁 因 此 其文 议 论时虽 纤

徐委 婉 周 匝 详严 却 无 松 散 繁 芜 之 弊 如 《 先 大 夫 集 后 序 》 一 文 因 已 有 欧 阳 修 等 写 的 曾
, , 。 ,

, “ ”
致 尧 的 神 道 碑等 文 详 细 记 述 了 其 生 平 事 迹 故 曾巩 此 文 就 择取 其 祖 勇 言 当 世 之 得 失 这
一 点 来 逐 次 叙述 其 宦 迹 而 省 略 了 对其 生 平 事迹 的 介 绍 避 免 了 雷 同 《 范 贯 之 奏 议集 序 》
, , .

, 、 、 、 , 。 ,

一 文也是 如 此 对 序 主 的 世 次 州 里 历 官 行 事 等 一 笔 带 过 以 突 出 重 点 在 叙 述 时 曾 巩
往 往择 要 而写 详 略得 当 如 《 抚 州颜 鲁 公 祠 堂 记 》 一 文 作 者 选 取 了 一 个新 的 视 角 在 颜 真
, . , ,

“ ” “ ” , “ ” , “ ”
卿 捍 贼 与 件 奸 这 两 件 生平 大 事 中 着 力 写 其 件奸 的 刚 直 而 辅 之 以 捍 贼 的 威
, , 、 , 、

勇 相 辅 相 成 突 出 了 颜真 卿 百 折 不 挠 威 武 不 屈 的 形 象 从 而 表 现 出 曾 巩 关 心 吏 治 砒 砺
臣 节 的 一 贯 思 想 曾巩 集 中 的 不 少 短 文 尤 能 体 现 曾 }tI 文 章 简 而 有 法 的 特 点 如 《 送 傅 向 老
. , .

令 瑞安 序 》 一 文 仅 百 徐 字
, 、 ,

寥 寥 数 笔 便 写 了 一 位学 古 守 道 贫 贱 不 移 的 儒 士 的 形 象 笔 墨 极
。 、

其 省 俭 而 内 容 又 如 此 丰 厚 再 如 《 送 赵宏 序 》 《 送 王 希 序 》 《 赠 黎 安 二 生 序 》 等 文 也 是 语
, 、 ,

简义 丰 之 作
, 。 ,

曾巩文 章 的 简 而 有 法 还得 力 于 其 文 字 的 简 练 峻 洁 曾 巩 为 文 善 于 引 经 据 典 文 章 底

蕴深 厚 因 而 能 做 到 语 虽 简 而 意 颇 丰 的 艺 术 效 果 如 《 移 沧 州 过 网上 殿 钊 子 》 一 文 其 间 论
, ,

, , “

历 代 兴废 一 节 仅 二 百 徐 字 就 历 数 了 自夏 至 五 代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清 人沈德潜赞 之 为 用 笔
, ” , “ , , ” ,

简 练 居 然 史法 而 又 尤 为 推 重 其 中 魏之 患 天 下 为 三 ; 晋 宋 之 患 天 下 为 南 北 一 语 认
“ ”

为 省 语 简古 ( 《 评 注 唐宋 八 家 古文 )
。 , , , 。

曾巩 为 文 好 用 短 句 用 字 尖新 因 而 显 得 峻 峭 如
《 道 山 亭 记 》 一 文 描摹 闽 中 山 行 之 奇 和 水 行 之 险 一 段
, , ,

就是如 此 颇 有 柳宗元文章峻 洁峭
。 , ,

刻 的 特点 其 文 章结 句往 往 也 近 于 峻 峭 显 出 笔 力 的 矫劲 使文 章 免 于 流 人 拖 沓 平 庸 的 境
地 如 《 墨 池 记 》 一 文 中 两段 文 章 的 结 句
。 ,

一则 云 :
,

然 后 世 未有 能 及 者 岂 其 学 不 如 彼 邪 ? 则 学 固 岂可 以 少 栽 ! 况 欲 深 造道 德 者 邪 ?

再 一则 云
:

, , ,

夫 人 之有 一 能 而 使 后 人 尚 之 如 此 况 仁 人庄 士 之遗 风 恰 思 被 于 来 世 者 何 如 哉 !
, 、 .

两 节文 字 收 束 全 文 起 到 了 峻 而 不 庸 洁 而 不 秽 的 艺 术效 果 茅 坤 评 日 :

, , 、 ,

夫文 不 确 实 则 不 足 以 发 挥 事理 ; 不 峻 洁 则 其 体 裁 繁 笙 字 句 瑕 累 亦 不 足 以 成 文
类 南 丰之 文 深 于 经 而 灌 磨 乎 《 史》 《 汉 》 深 于 经 故 确 实 而 无 游 谈 ; 灌 磨 乎 《 史》
。 , 、 。 , 、

《 汉》 故峻 而 不 庸 洁 而 不 秽 ( 《 唐 宋 八 大 家文 钞 》 )
, 、

确 是 深 中 肯紧 之 语
, 。

曾巩 散 文 取 得 的 成 就 是 对 我 国 悠 久 的 散 文 传 统 继 承 的 结 果 他 的 散 文 在 当 时 就 获 盛
, ,

名 得 到 当 时文 坛 巨 孽 欧 阳 修 的 高度 评 价 ; 身 后 更 被 置 于 唐 宋 古 文 八 大 家 之 列 成为 后 世
, , 。 ,

学 习 的 榜样 尤 其 在 明 清 两 代 更 是 盛誉 不 衰 只 是 到 了 现 代 以 来 由 于 对 中 国 古 代 散 文 缺
, 。 ,

乏 全 面 深刻 的 认识 以 致 曾 巩 的 散 文颇 遭冷 落 随着 对 中 国 古典 散文 的 深人 研 究 以 曾矾散
, ,

文 为 典 范 的 实 用 性 的 古 典散 文 也 正在 为 越 来 越 多 的 读 者 所 正 确 认 识 从 而 显 现 出其 历 史

意 义 和 现实 价 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