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總計畫:捷運系統建設中大地工程科技之應用(III)

子計畫七:深開挖型鋼內支撐半剛性接頭研究

計畫編號:NSC90-2611-E-006-028-
執行期限:90 年 8 月 1 日至 91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蔡錦松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一、中文摘要 connection can be reasonably simulated
本文主要以結構試驗針對支撐型鋼之 using an idealized linear model.
對接接頭、千斤頂接頭、土壓計接頭 Keywords:internal bracing strut, semi-rigid
connection joint, hydraulic jack, load cell.
等三種半剛性接頭行為探討,並以具
三、前言
彎矩-轉角關係之轉角彈簧(rotational
支撐系統屬開挖作業中的一個臨時結構,
spring)模擬接頭勁度,觀察接頭在軸
為傳遞擋土壁側向壓力至另一側擋土壁之最主
力與彎矩作用下勁度變化情形。試驗
要構材。一般支撐垂直擋土壁方向之主構件續
結果顯示對接接頭接近於剛性接頭,
接(splices)接合型式,包括有對接(butt) 接頭、
千斤頂與土壓計接頭則明顯為半剛性
千斤頂接頭、土壓計接頭等三種型式[1,2]。目
接頭。結論指出深開挖支撐半剛性接
前國內應用型鋼構件支撐之設計,對於支撐接
頭勁度,可藉由理想化之線性模式模
頭部份並無適合規範以資遵循[1,2]。
擬。
因此本文研究本文在支撐接頭行為與機制
關鍵字:支撐、半剛性接頭、千斤頂、土壓計
尚不明確之前,現階段主要以全尺寸結構試驗
二、英文摘要
作為研究工具,觀察接頭勁度並建立接頭受力
Prototype structural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concerning the mechanical 行為模式。
behavior of semi-rigid joint connections
四、半剛接理論
adopted in the internal bracing system of
deep excavation. Objective of the 鋼結構的半剛性接頭研究[3]幾乎全部
experiments is to observe the loading- 為 具 直 角 之 樑 - 柱 接 合 (beam-to-colum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onnection)型式,接頭能夠傳遞的力,包括
kinds of connection. Three typical joint
有軸力、彎矩、剪力和扭矩等,但在平面
connections, including end plate type,
hydraulic jack type and load cell type, 問題假設下,軸向變形和剪切變形相較於
are subjected to the tests. It is found that 轉動變形量顯得很小,幾乎所有相關文獻
the end plate connection behaviors as a 因而從實用目的考慮,接頭模式通常只考
rigid joint, while the hydraulic jack
慮接頭之轉動變形,忽略其他作用力。以
connection and the load cell connection
behavior much like typical semi-rigid 具彎矩-轉 角關係曲 線之非線性「 轉角彈
joint. Stiffnesses of the later two types 簧」加以模擬。相關文獻[3]中接頭試驗研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axial load 究結果,主要針對接合型式(connection type)
and bending moment. It conclues that
與接合模式(connection model)兩大部份加以
behavior of the semi-rigid joint
探討。

1
樑與樑接頭相關研究文獻中,Fukumoto et 似,僅能受壓無法承拉(如圖 4(a)所示)。當支撐
al.(1996)[4]曾針對承受彎矩為主並有軸力作用 承受彎矩或偏心軸力作用時,土壓計之球型承
之組合樑接頭研究,組合樑接頭係透過鋼筋混 壓座容許支撐有微量轉角發生相當於鉸支承。
凝土將鋼樑與鋼樑作直線段接合,應用於特殊 一般裝設保護匣來增加接頭抗彎勁度。因此支
組合橋結構。此一接頭型式為典型樑-樑接合 撐土壓計接頭處以「轉角彈簧」模擬。
例,試體為 H300×150×9×6.5 型鋼,試驗考
慮彎矩與軸力聯合作用,並忽略接頭區長度與 六、接頭試驗
曲率變化之影響,觀察試驗承受不同軸力 試驗以支撐型鋼常用規格最小尺寸 H250×

( P / Py =0.05~0.15)之初始彎矩-轉角曲線,結果 250 作為研究對象,斷面性質如表 1 所列,接


頭形式與細部尺寸參照工程規格[1]。 試驗針對
顯示接頭之初始轉角彎矩勁度會隨接頭所承受
接頭在軸力與彎矩組合作用下,觀察軸力-彎
之軸力增加而增加。當軸力為零時,接頭之彎
矩 -轉 角 ( P ~ M ~ Θ ) 變化 ,詳 細內 容說 明 如
矩-轉角斜率為線性約 20000 kN-m/rad,當軸力
下:
P 增加後,彎矩-轉角曲線的初始切線斜率明顯
地增加,但會隨著彎矩增加,曲線之切線斜率 6.1 試驗試體
又會逐漸降低至與初始斜率勁度一致。 試驗試體共四組(試體編號 SP-1, SP-2, SP-3,
SP-4,如圖 6(a)~(d)所示),分別為有接頭之 SP-
五、支撐半剛性接頭 1 對接接頭;SP-2 千斤頂接頭;SP-3 土壓計接
5.1 對接接頭 頭三組之外,並以一組 SP-4 無接頭支撐試驗,
直線段支撐續接接頭採對接方式結合,所 作為各組接頭試驗結果與曲率(curvature )修正
以於支撐端鈑(end-plate)與上、下續接鈑(splice 之對照組。有關試體製作部份,包括 H 型鋼與
plates)處以螺栓固定(如圖 2 所示),主要目的為 接頭之續接鈑、端鈑、角鋼、保護匣等加勁作
傳遞支撐所受之軸力與彎矩,所以支撐對接接 用之鋼料採用 JIS SS400 材質,螺栓採 ASTM-
頭採「轉角彈簧」模擬,實際行為應接近於剛 A325 螺栓。試體於試驗前進行材料性質試驗,
性接頭。 試驗參照 CNS 2112 規範之規定,試驗結果如
5.2 千斤頂接頭 表 2 所示。
支撐千斤頂接頭目的,為提供支撐預壓力 在試體組裝部份,試體總長 Lt 均為 3200
以減少擋土壁之變形量。千斤頂接頭組裝構造 mm、支承跨距 Ls = 3000 mm,接頭設置於試體
詳圖如圖 3(a)~(d)所示,當千斤頂承受彎矩或偏 中央位置,接頭組裝時 A325 螺栓以經校正之
心軸力作用時,千斤頂一端之承壓座與活塞桿 扭力板手旋至 300 N-m 鎖緊,各組試體編號與
間隙如圖 3(a)所示,可提供支撐微量轉角發 尺寸詳細說明如下:
生,功能相當於鉸支承作用。需補強來增加接 SP-1: 對接接頭:詳細尺寸如圖 2 所示,接頭區
頭抗彎勁度,因此理論上千斤頂接頭可藉由 (joint zone)長度 Lj 為接頭支撐端鈑與端鈑
「轉角彈簧」模擬。 之淨距離,接頭有效長 Lje 則為接頭含加勁
5.3 土壓計接頭 部 份 之 長 度 , 本試 體 L j =0 mm , L je =600
土壓計接頭主要功能與支撐軸力應變計相 mm。
同,可監測支撐承受土壓後之軸力,土壓計構 SP-2: 千斤頂接頭:詳細尺寸如圖 3 所示,
造原理屬於反力型荷重計與千斤頂之油壓類 L j =600 mm, L je =1000 mm。

2
SP-3: 土壓計接頭:詳細尺寸如圖 4 所示, 以量測 ∆ u t 、 ∆ u b 如圖 7(c)所示,並安裝 4
L j =160 mm, L je =800 mm。 組應變規量測應變。
SP-4: 無接頭支撐:試體為連續構件(詳細尺寸 SP-4: 無接頭支撐:試體安裝 4 組應變規量測應
如圖 5、6(d)所示)無接頭。 變,並依 SP-2, SP-3 之接頭區長度與位置,
6.2 試驗設備與裝置 分別於型鋼兩側共安裝 4 組 Ω 型位移計( h =
試驗裝置如圖 5 所示,荷重設備之軸力 P 240 mm) , 量測 對應 於 SP-2,SP-3 試 體 之
由雙迴路 50 ton 油壓千斤頂配合反力鋼樑所提 ∆ u t 、 ∆ u b ,作為修正曲率影響之依據。
供,以油幫浦、洩壓閥、控制器等裝置藉維持 6.3 試驗步驟
油壓缸固定壓力,使輸出軸力 P 保持定值。彎 四組試驗之荷重施加方式包含下列兩個階段:
矩 M 施加設備則由 Shimatzu 500 ton 油壓機以 stage-1 軸力與彎矩聯合作用:
三分點(四點)荷重方式,由傳力鋼樑施加純彎 目的為觀察接頭於彈性範圍內,由各組不同軸
矩(圖 5(a))。 力( P / Py = 0, 0.05, 0.075, 0.10)變化對初始勁度
量測設備則包括以 3 組 100 噸荷重計分別 之影響,其中 Py 為支撐斷面降伏荷重。軸力
量測軸力(1 組)與彎矩(兩組),以 6 組 KYOWA
彎矩聯合荷重適用 SP-1,SP-2,SP-3 試驗,荷重
公司 DT-100 變位計量測試體垂直變位 δ ,接頭
施加如圖 8(a)所示,軸力與彎矩荷重分兩階段
相對位移 ∆u 以精度 0.01mm 之 Ω 型位移計量
加載於試體,第一階段先施加固定軸力,第二
測。由支撐翼鈑裝置延長桿, Ω 型位移計透過
階段再施加彎矩於試體強軸方向。
可自由旋轉之裝置與延長桿連接(如圖 7 所示),
stage-2 純彎矩作用:
以克服大變位所產生之偏移現象;並由
目的為觀察純彎矩 M 作用下( P / P y =0 ),接
KYOWA 公司規格 KFG-5-120-C1-11 應變規量
頭於彈性與塑性階段所能提供之接頭勁度,彎
測應變 ε 觀察材料是否超出彈性以控制試驗荷
矩荷重適用於 SP-1,SP-2,SP-3,SP-4 試驗,荷重
重。其中相對位移 ∆u 係指支撐接頭左右兩端鈑
施加如圖 8(b)所示,施加於試體強軸方向。
間(接頭區)位移變化量,接頭轉角 Θ 由相對位
移計算並定義如圖 7 與式(1)所示,其中 ∆ u t 、 七、試驗結果與討論
∆ u b 分別為接頭頂部與底部之相對位移, h 為 7.1 軸力對初始勁度之影響
∆ u t 與 ∆ u b 量測位置之距離 (如圖 7 所示)。各組 SP-1, SP-2, SP-3 試 驗 在 四 種 軸 力
試體量測配置與數量詳細說明如下: ( P / Py =0,0.05,0.075,0.10 ) 作用下,觀察軸力對

∆ub − ∆ut 接頭初始勁度之影響,軸力與彎矩分兩階段施


Θ= (1)
h 加,其中軸力部份保持常數,並分別定義 SP-1,
SP-1: 對接接頭:接頭共 5 組 Ω 型位移計( h = SP-2, SP-3 接頭勁度為 S s 、 S j 、 Sl ,試驗結果
240 mm)以量測 ∆ u t 、 ∆ u b 如圖 7(a)所示, 如 圖 9(a),(b),(c) P ~ M ~ Θ 初 始 勁 度 曲 線 所
並安裝 4 組應變規量測應變。 示。
SP-2: 千斤頂接頭:接頭共 5 組 Ω 型位移計( h = SP-1:對接接頭
300 mm) 以 量 測 ∆ u t 、 ∆ u b 如 圖 7(b) 所 圖 9(a)結果顯示,SP-1 軸力變化之四條初始勁

示,並安裝 4 組應變規量測應變。 度曲線與縱軸重合,表示接頭初始勁度 Ss 無

SP-3: 土壓計接頭:接頭處因保護匣完全包覆, 限大,在較小彎矩作用下 SP-1 接頭行為相當


因此僅能安裝 2 組 Ω 型位移計( h = 300 mm) 於剛性接頭可完全傳遞彎矩。

3
SP-2:千斤頂接頭 彎矩作用下,SP-1 相當於剛性接頭可完全傳
圖 9(b)結果顯示,SP-2 初始勁度 S j 則呈現半 遞彎矩,當彎矩超過 74 kN-m (0.26 M y )後,
剛性行為,當軸力增加則初始勁度亦隨之增 支撐續接鈑與端鈑被螺栓穿裂,因此勁度隨即
加。本文試驗結果與文獻[4]試驗結果推論一 有降低軟化之現象,但卸載時卸載勁度與初始
致。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軸力對接頭有加勁作 勁度相同。相較於無接頭支撐 SP-4 之 M ~ Θ
用,相對於樑柱受軸力作用時彎矩曲率會隨之 曲線,SP-1 則有明顯非線性行為。
增加情形恰好相反。當 P / Py =0.10, M = 12.8 SP-2:千斤頂接頭
kN-m 時 Θ =6.5 mrad、 S j =1969 kN-m / rad。 由圖 10(b) M ~ ∆ u b , ∆ u t 曲線與圖 11 M ~ Θ 曲
SP-3:土壓計接頭 線觀察,試驗最大彎矩為 95.4 kN-m,最大接
圖 9(c)結果顯示,土壓計接頭(SP-3)初始勁度 頭轉角為 110.6 mrad,當卸載時卸載勁度與初
Sl 會受軸力變化影響,當軸力增加初始勁度 始勁度不同,會有塑性變形之殘餘轉角發生,
亦隨之增加,當 P / Py =0.10, M = 11.8 kN-m 時 若加載勁度以直線表示約 895 kN-m / rad 。

Θ =1.6 mrad、 Sl =7375 kN-m / rad 。因此土壓 SP-3:土壓計接頭


計初始勁度 Sl 較千斤頂初始勁度 S j 大。 觀察圖 10(c) M ~ ∆ u b , ∆ u t 曲線與圖 11 M ~ Θ
由 SP-1, SP-2, SP-3 試驗結果推論,除 SP-1 曲線,試驗最大彎矩為 65.3 kN-m,最大接頭
對接接頭之外,其餘 SP-2, SP-3 接頭均會因軸 轉角為 106.9 mrad,當卸載時卸載勁度與初始
力作用而增加初始勁度。 勁度不同,會有塑性變形之殘餘轉角發生,加
載勁度以直線表示 Sl 約 611 kN-m / rad 。因此
7.2 彎矩與接頭勁度
S j 及 Sl 與文獻[4]樑-樑接合初始勁度 20000
SP-1, SP-2, SP-3, SP-4 之 彎 矩 -相 對 位 移
kN-m / rad 比較,接頭勁度卻更具半剛性。
M ~ ∆ u b , ∆ u t 曲 線 如 圖 10(a),(b),(c),(d) 所 示 ,
SP-1, SP-2, SP-3, SP-4 之 M ~ Θ 曲線如圖 11 所 SP-4:無接頭支撐

示 , SP-2, SP-3, SP-4 之 彎 矩 - 最 大 垂 直 位 移 圖 10(d),11,12 顯示,無接頭支撐之實際降伏

M ~ δ max 曲線如圖 12 所示。其中在量測接頭相 彎矩 M y = 281.6 kN-m,千斤頂(SP-2) 與土壓

對位移 ∆ u b , ∆ u t 時,會因接頭區長度 L j 曲率 計(SP-3) 試驗之最大彎矩與最大轉角,分別為


(SP-2) 95.4 kN-m、110.6 mrad 與(SP-3) 65.3
效應導致之長度變化量同時計入,所以 SP-2,
kN-m、106.9 mrad,而對應於 SP-4 相同位置
SP-3 量測之接頭轉角 Θ 結果,實際上是包含曲
與彎矩之轉角分別為(SP-2) 2.19 mrad 與(SP-3)
率效應之接頭轉角。為瞭解曲率效應對試驗結
0.86 mrad。所以(SP-2)與(SP-3)因接頭區長度
果影響,因此以 SP-4 無接頭支撐試體對照 SP-2,
所產生之曲率效應影響分別僅有 1.98 %與
SP-3 之接頭區長度 Lj 與位置,量測 SP-4 試體
0.80 %,試驗結果可忽略接頭區長度與曲率變
因長度 Lj 與曲率所產生之相對位移 ∆ u t , ∆ u b ,
化之影響。
作為修正 SP-2, SP-3 曲率效應影響之依據。
由 SP-1, SP-2, SP-3 試驗結果推論,在不考
SP-1:對接接頭 慮軸力效應之接頭勁度,可由表 3 所示之理想
由圖 11 M ~ Θ 曲線結果顯示,三種接頭勁度 化勁度作為支撐結構穩定分析所需之參數。
以 SP-1 最高,初始勁度曲線與縱軸重合,表
八、結 論
示對接接頭初始勁度 S s 趨於無限大,在較小
本文主要以結構試驗觀察支撐接頭在軸力

4
與彎矩作用下之勁度變化情形。試驗與分析結
果顯示,軸力對接頭初始勁度之影響,除對接
接頭接近剛性接頭之外,千斤頂與土壓計接頭
表 3 理想化接頭轉角勁度
初始勁度均會因軸力增加而增加,三種接頭之
勁 理想化勁度(kN-m/rad)
勁度以對接接頭最大,其次為千斤頂與土壓計
接頭並有非線性行為,當卸載時卸載勁度與加 試體編號 度 初始勁度 後期勁度

載勁度不同,導致卸載後會有塑性變形之殘餘 SP-1 對接接頭 Ss ∞ 895


轉角發生,接頭勁度經簡化可採用理想化之雙 SP-2 千斤頂接頭 S j 895 _
線性或線性模式。 SP-3 土壓計接頭 Sl 611 _
參考文 獻 樑-樑接頭[4] _ 20000 _
1. 林耀煌,「高層建築基礎開挖施工法與設計
實例」,增訂九版,長松出版社,台北,第 側 U型 中間柱 連
連 扣件
向 P 續

337~396 頁, (1993)。 土
續 橫擋

千斤頂 壁


2. Tsai, J. S. and Jou, L. D., “Stability Analysis of 力 擋

Retaining Struts with Semi-Rigid 壁

Connection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Modeling


P P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Vol. 10, No. 2,
S
K K
pp. 151-159 (1998).
3. Chen, W. F., Semi-Rigid Connections in Steel
Frames, McGraw-Hill, New York, N. Y., (1993). 圖1 深開挖支撐系統示意圖
4. Fukumoto, D. Y., and Ohtani, Y., “Behavior
of Steel-to-Concrete Connections under
L je =600
(a) 俯視圖 (單位:mm)
Combined Axial Force and Cyclic Bending,” 50+@100+50

50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2 mm bolt

250
150
25 mm hole
Vol. 36 (2), pp. 121-147 (1996).
50
(b) 側面圖
表1 支撐H型鋼規格 PL10
50

斷面積 單位重 慣性矩 加勁鈑


150

PL10
H型鋼(mm) A W
4 4
(cm2) (kg/m) Ix (cm ) Iy (cm )
50

PL10
H250*250*9*14 92.18 72.4 10800 3650
圖 2 對接接頭 SP-1 詳圖

表2 試驗材料性質
材料
H型鋼 鋼鈑
性質
f y 降伏強度 (Mpa) 296 294

fu 極限強度 (Mpa) 446 436

E 彈性係數 (Mpa) 209000 211000

ν 柏松比 0.28 0.27

5
Pv 500 t 萬能油壓機
(a) 千斤頂 固定螺帽 活塞桿 承壓鈑 22 mm bolt
25 mm hole

50
反 萬 傳力鋼樑 萬 荷 50 t 反
力 向 向 重 千 力
軸 計 斤 鋼
側 鋼 軸

Load cell #1,#2 #3,#4 #5,#6 位移計 承 頂 樑
樑 萬向軸承
250

150

型位移計

Ph
25cm
Lj

50
90 cm 120 cm 90 cm
(單位:mm) 300 cm
(b) 加勁角鋼 A (a)側面圖
60 L75*75*6


視 PL 6 #1 位移計 #3 #5
Ph

50 t 千斤頂
A #2 #4 #6
L je =1000
(c) 千斤頂接頭
滑動端 固定端 (b)平面圖

側 圖 5 SP-1, SP-2, SP-3, SP-4 試驗加載裝置詳圖



(a) SP-1對接接合 60 單位:cm


45 45 45 45
(d) 斷面圖 160 PL 6 160
45

45

L75*75*6
10 90 120 90 10
160

250

160

160 160
320
45

45

(b) SP-2千斤頂接合
PL25 250 PL20

千斤頂上防鈑 A-A section 千斤頂下防鈑


130 60 130
圖 3 千斤頂接頭 SP-2 詳圖 (c) SP-3土壓計接合
土壓計

152 16 152
(d) SP-4無接頭支撐
22 mm bolt 160 固定端 滑動端
25 mm hole
(a)土壓計接合 (單位:mm) (b)土壓計與支撐組裝
50
40

800 50 100 100 40 10 90 90 10


120

土壓計保護匣
圖 6 SP-1, SP-2, SP-3, SP-4 試驗試體尺寸詳圖
150
250
330

PL10
PL10
40
50

290 210 300


(c)保護匣下視圖 (d)保護匣上視圖
荷重計
22 mm bolt
25 mm hole

PL10

(e)保護匣側視圖 (f)保護匣斷面圖

圖 4 土壓計接頭 SP-3 詳圖

6
(a) SP-1對接接合 Θ = (∆ u b − ∆ u t ) / h 20

∆u t 18

16

h=240
14
P / P y = 0.10 0.075 0.05 0.0

M (kN-m)
12

10
∆u b 型位移計裝設於延長桿
8

(b) SP-2千斤頂接合 6

延長桿
∆u t
4

h=300 mm
0
0 2 4 6 8 10 12
Θ (mrad)

∆u b (b) SP-2 試驗
610 mm
20
(c) SP-3土壓計接合
∆u t 18

16
h=300 mm

14
0.075 0.05 0.0

M (kN-m)
12 P / P y = 0.10

10

170mm ∆u b 8

圖 7 SP-1, SP-2, SP-3 試體 Ω 型位移計詳圖 4

0
M M 0 1 2 3 4 5
Θ (mrad)
Θ Θ
M M
P P
M M (c) SP-3 試驗
圖 9 接頭軸力與彎矩-轉角 P ~ M ~ Θ 曲線
( P / Py = 0, 0.05, 0.075, 0.10)

P P
(a) stage-1 軸力~彎矩 (b) stage-2 彎矩
300

圖 8 SP-1, SP-2, SP-3, SP-4 試驗荷重示意圖 250

40
∆ ub ∆ ut
200
M (kN-m)

35
150
30 0.0
0.05
P /P y =
0.075 100
25
M (kN-m)

0.10
20
50

15
0
10 -25 -20 -15 -10 -5 0 5
∆ u (mm)
5

(a) SP-1 試驗
0
0 1 2 3 4 5 圖 10 接頭彎矩-相對位移 M ~ ∆ u b , ∆ u t 曲線
Θ (mrad)
( P / Py =0 )
(a) SP-1 試驗

7
100 400

90
350
80
∆ ub ∆ ut
70 300 (SP-3) (SP-2)
SP-4
M (kN-m)

60
250

M (kN-m)
50
200 SP-1
40

30 150
20
SP-2
100
10
SP-3
0 5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 u (mm)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b) SP-2 試驗 Θ (mrad)

100 圖 11 SP-1, SP-2, SP-3, SP-4 試驗 M ~ Θ


90 彎矩-相對轉角曲線( P / Py =0)
80

70
400
60
∆ ub ∆ ut
M (kN-m)

50 350

40
300 SP-4
30

20 250
M (kN-m)

10
200 SP-1
0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0
∆ u (mm)
100 SP-2
(c) SP-3 試驗
50 SP-3
400
∆ ub ∆ ut 0
3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max (mm)
300 SP-2 SP-3 SP-3 SP-2

250 圖 12 SP-1, SP-2, SP-3, SP-4 試驗 M ~ δ max


M (kN-m)

200 彎矩-最大垂直位移曲線( P / Py =0 )
150

100

50

0
-6 -5 -4 -3 -2 -1 0 1 2 3 4

∆ u (mm)

(d) SP-4 試驗
圖 10 接頭 M ~ ∆ u b , ∆ u t 曲線 ( P / P y =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