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明天會更好

網絡人際關系與澳門中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組員:*劉子慧 孫偉霖 許海淳 吳鎧丞 盧斯朗 黃柏誠


研究目的

—探討澳門中、大學生網絡人際關系的現況
—了解網絡人際關系如何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壓力、抑郁、孤獨感、自尊、焦慮)
研究背景

—時代趨勢
—青少年是使用網絡的主要人群
—網絡對青少年的心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小結:網絡欺淩、網絡暴力常常在我們身邊發生,例如
有身邊人在IG秘密網,Facebook論壇中匿名惡意中傷他
人等,因此本研究想瞭解本澳青少年因網絡人際關係而
如何影響心理因素,引導本澳青少年,讓他們有一個良
好的網絡使用習慣。
研究問題
—澳門中、大學生網絡人際關系的現況如何?
—澳門中、大學生網絡人際關系的滿意度如何?
—網路人際關係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關係為何?
(壓力、抑郁、孤獨感、自尊、焦慮)
—澳門中、大學生對日常的有效舒壓方法為何?
研究假設
—不同背景變項的網絡人際關系滿意度,在自尊、
抑郁、壓力、孤獨感和焦慮程度有顯著正相關。
—澳門中、大學生社交媒體使用習慣越頻繁,其自
尊心亦越高。
名詞定義
—網絡人際關系:基於網路技術而存在,是社會發
展到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現實人際
關係的發展、延伸和補充,反映了網路交往主體之
間的社會關係。網絡人際關係建立在網路交往基礎
之上,交往主體在互聯網上發生互動並在交往過程
中構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平
等性、匿名性、共用性等特點。(甄曉英,2007)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滿意度:指的是我們個人的愉快程度,對一項活
動的感覺或態度。來自於對需求感到滿足的程度,
或當慾望結束後所得到的感受。(劉家儀,2009)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心理健康:個人的主觀體驗,客觀條件只作為影響
體驗的潛在因素。心理健康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
也包括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消極情緒情
感的減少,也是積極情緒情感的增多。(張培瑤,
2017)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抑鬱: 一種心境不愉快的負性情緒狀態,通常
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神疲憊,抑鬱
的個體也會產生無助感和無意義感等。(張珍珍、
陳佩佩、路立紅、徐夫真,2015)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自尊:個體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即對自己總體的
態度和看法,它是一種較穩定的人格傾向,對
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具有一種彌漫性的影
響。(劉旺一、黃克樂,2011)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焦慮:它產生跟外在壓力與個人的脆弱性有關,
外在的壓力是在人與環境的互動中,一種令人疲
累且已超出個人所能承載的情況,而個人的脆弱
性以及對壓力源感受上的差別。若一個人的脆弱
性很高,則即使小小的壓力也會讓個人產生極大
的焦慮。(余建林,2004)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壓力:壓力是指個體感知到的自身心理、生理、
情緒及精神受到威脅時的體驗,以及由此所導致
的一系列生理性反應及適應。(徐文錦,2018)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孤獨感:孤獨感是人處在某種陌生、封閉或特殊
的環境中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不愉快的情感,
是個體對自己和社會交往數量多少和品質好壞的
主觀感受。(沈家宏、黃慧釗、鄭臻峰,2015)
*本研究使用此定義。
文獻探討
—國內與澳門關於網絡人際關系的現況
(澳門科技大學,2019)(張娜,2015)(謝麗娜,2017)
(吳俊程,2014)
小结:國内使用網絡的主要人群為青年;而他們使
用網絡的主要目的為與網友互動和閑聊,獲取資訊
是次要目的。而澳門的網絡主要活動同樣為社交,
青少年傾向使用Facebook、Instagram以及Twitter
等新媒體。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將
網上虛擬人際關係代替了現實人際關係,這可能帶
來一些負面影響,導致人們社會參與度減少等其他
後果。
-網絡人際關係與壓力相關研究
大學生比較傾向於自由開放,自己稱心的交友方式,網絡交往恰恰符
合這一點。但是,這往往使大學生癡迷於網絡不能自拔,進而使大學
生失去和人真實的面對面的交談的機會,忽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長久以往,就會有了與人直接交流困難,溝通能力下降的情況,人際
關系緊張的同時,還會造成自己心理壓力,出現孤僻、焦躁、喪失自
信等問題。(馬武軍,2019)

網絡時代引發了現代人社交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年輕人更加偏愛網絡
社交方式。已有研究發現較之面對面的現實社交,非面對面的網絡社
交有較小的社交壓力。(賀金波、陳昌潤、賀司琪、周宗奎,2014)
-網絡人際關係與抑鬱相關研究
Kraut等人發現過多使用互聯網,會導致孤獨和抑鬱增加。美國心理學家
克勞特的一項調查表明,經常使用因特網及電子郵件的人與親戚、朋友
間的交流明顯減少,孤獨感加劇,且無論什麽人,電腦使用越多,孤獨
感和壓抑感就越強。(羅玉琳、劉江平、覃江霞、覃艷、鐘興泉,2012)

過度沈迷於網絡交往的年輕人容易患上網絡綜合症,使青少年的集體與
社會歸屬感消失,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獨感與抑鬱感增加,在現實世界
交往中產生人際關系障礙,對現實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李薇菡,
2009)
-網絡人際關係與自尊相關研究
自尊對社交動機的影響顯著,且都是正向影響。其中,自尊對自我
呈現動機的影響是大的,其次是關係維持和社交接納。研究結果充分
證明瞭自尊對於社交動機的促進作用。而這在以往研究中,更多被概
括為自尊的激勵或動機作用。 (Gecas,1982; Cast and Burke,2002)

網絡社交有利於大學生增進心理認同、增強社交能力、提高自信水
準。(李冬、朱恪川,2014)
-網絡人際關係與孤獨感相關研究
Amichai和Ben研究結果證實孤獨個體更傾向於花更多時間使用互聯
網 (Amichai&Ben,2003):研究進一步發現高孤獨感的兒童和青少年
更頻繁地使用互聯網進行人際溝通的目的是補償他們較差的社交技能
和結識新朋友(Amichai&Ben,2003)

目前關於互聯網使用與孤獨感之間關係的研究,並未獲得一致的結論。
一些研究者重視了網路服務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因素,但仍存在局限
性,主要不足之處在於對個體人格差異所採用的分類維度較單一,多
集中于“艾森克人格理論”和“大五人格理論”中的神經質和外傾性等人
格特質。(謝麗娜,2017)
(劉旺、黃克樂,2011)
(黃承芳,2013)
-網絡人際關係與焦慮相關研究
(余建林,2009)(廖偉 、施春華,2016)(李冬、朱恪川,2014)
小結:青少年更傾向於網絡社交大於現實社交,因為
網絡社交擁有自由開放的特點。而根據文獻所示,現
實社交較為匱乏的青少年,其心理情緒亦會較差(自尊、
抑鬱、壓力、焦慮及孤獨感),因此主要社交方式會轉
為網絡社交,結果顯示,網絡社交時間與以上情緒成
正比關係,但心理狀況並沒有太大改善,亦因為網絡
社交時間越來越長,在現實世界交往中會產生人際關
系障礙,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容易使青少年產生網
絡依賴、道德弱化、隱私焦慮、悲觀厭世等心理問題。
-網絡人際關係與滿意度相關研究

根據研究結果和相關文獻,越投入網路人際關係的大學生,越能在人
際交流中與他人建力支持和情感,個人也越能在正向人際互動中經驗
滿足。而大學生整體在網路關係的投入不如現實關係多,並且多以分
享個人資訊為主,建立情感和親密的程度稍低。大學生在網路人際的
互動有中等以下的滿意度顯示大學生在網路人際中感到的滿足有限。
(陳昱憲,2017)
研究方法
—研究設計:本研究採用量性的問卷調查法,透過紙本及
網路問卷的形式去進行問卷資料搜集,完成數據整理後,
使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軟件進行統
計分析。

—研究對象及抽樣: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澳門初中生至
大學生。調查方式主要是以非隨機取樣中的便利性取樣和
滾雪球抽樣的方式的網絡問卷去蒐集對象資料,共回收
295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後,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82份,
有效回收率為95.6%。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架構如下:

自變項 依變項
*個人基本資料 *心理健康
*網絡人際關係 1.自尊
1.網路人際關係滿意度 2.抑鬱
3.焦慮
2.社交媒體使用習慣 4.壓力
5.孤獨感
研究工具:
—自尊量表
選自黃文斐(2014)的《網路成癮患者完美主義與自尊、
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的關係研究》

—孤獨感量表
選自余建林(2004)的《網路人際交往對專科生心理健康.
影響的研究》

—人際關系量表
選自劉家儀(2001)的《大學生網路社會支援與生活滿意
度的關係研究》

—整體情緒及壓力量表(DASS-21)
選自林芳儀(2019)的《大學生情緒困擾與因應方式之關
係:以復原力為仲介變項》
研究限制
樣本取樣方法限制:因本次研究抽樣方式采用
非隨機抽樣,影響研究樣本的代表性,因此在
結果推論上應加以注重。
研究分析
—透過獨立樣本 T 檢定,證明性別和不同年級之間
與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網絡上與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
有呈顯著差異(P<0.05)
—通過相關性分析孤獨感,壓力,焦慮和抑鬱與網
絡人際關係滿意度都呈現着正相關(P<0.05)。
—自尊就與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呈負相關(P>0.05)
的關係(與本研究假設呈相反)
討論
—性別與網絡人際關係現況分析
變量 性別 平均值 標準差
樣本數
量 F 顯著性
網絡人際關係滿 男生女生 122156 51.7149.27 9.028.30 0.19 0.020
意度量表

參考文獻:男生喜歡玩網絡游戲,常會在網絡上與網友同盟或組團
進攻,故男生高於女生。而真實人際關係方面,則是女生高於男生
,比起不認識的網友,女生更注重真實人際中的朋友(陳思嘉,
2015)
∴在網絡人際關係中男生較女生更活躍,因此假設一成立。
—各年級使用網絡的時間與網絡人際關係現況分析
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
性別與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量表
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與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網絡上量表
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與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網絡上量表
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與年齡和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網絡上
的關係
網絡人際關係滿意度與孤獨感、壓力、焦慮、
抑鬱、自尊相關分析
建議
各界教育方面之建議:
(個人)
—可以設計時間表來規劃各時間段的活動,以限制網絡使
用時間,建議使用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現實或網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尋找身邊的人傾
訴(如朋友、家長及或社工)。

(家庭)
—家人可多陪伴和關心青少年,例如瞭解他們的日常趣事
、傾聽他們的心事,降低他們患上情緒病的風險。
(學校)
—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學校與其他社會團體所
舉行的聯合活動,例如澳門國際青年獎勵計劃。

—定期通過網絡安全講座宣傳網絡使用觀念及網絡安
全。

(政府)
—用短片宣傳,可放在公共地方上播放,例如在巴士上
播放廣告以推廣網絡安全。
身體力行
—通過拍攝短片,用電話的形式打給做過問卷的中大學
生,利用獲獎者心態,以此模擬騙徒騙取個資的過程,
最後告誡學生對提供個人資料需保持警惕。

—透過街頭宣傳,宣導本研究之分析,並設立兩條問題
來訪問學生,以此了解本澳學生的想法,最後給予建議
和研究發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