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抽沙污染海域影響附近蚵苗成長:

權利侵害或純粹經濟上損失?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50 號判決評釋
<陳忠五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一、判決
(一)事實概要

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台南科技工業區施工處(簡稱榮民公司),基於經濟部
工業局委託授權,於民國 89 年 10 月間在雲林縣台西鄉離島新興工業區海域進行抽
沙工程,工程進行期間引起海水漂沙,濃度過高,污染海域,致附近上百蚵苗培育
養殖戶(簡稱蚵農)定置於海中的蚵條,因蚵苗不易著床成長,而受有無法收成出
售蚵苗的損失。眾多蚵農因收入銳減,生計嚴重受損,乃以榮民公司為被告,依民
法第 184 條、第 191 條之 3 規定,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二)判決要旨

本件第一審法院及第二審法院審理結果,原則上均「肯定」蚵農的損害賠償請
求權 1。最高法院則以原審法院有關「以蚵條製作成本計算蚵農所受損害金額的方式
顯非適當」為由,(第一次)廢棄發回更審 2 。嗣更審法院審理結果,原則上仍「肯
定」蚵農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3。惟此一更審判決,再經最高法院以該院 100 年度台上
字第 250 號判決,(第二次)廢棄發回。
最高法院廢棄理由,要點有二 4:
第一,本件榮民公司於原審辯稱,[ ~ 31]蚵農所受損害,性質為「純粹經濟上
,非屬民法第 191 條之 3 規定所得請求賠償的範圍,原審就該抗辯方法,未於
損失」
判決理由項下說明其採否之理由,已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失。
第二,蚵農於原審經法院闡明後,更正其法律上及事實上之陳述,主張系爭損
失為「蚵條未能順利著苗」造成之利益損失,此主張與榮民公司上開抗辯明顯出現
差異,則該損失之性質為何?是否屬「純粹經濟上損失」或屬「所失利益」
,此與蚵

1 見台灣雲林地方法院93年度公更字第1號判決;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5年度公上字第1號判
決。
2 見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222號判決。
3 見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6年度公上更(一)字第1號判決。
4 最高法院有關部分蚵農的繼承人或其損害賠償請求權受讓人應如何「承受訴訟」或「承當訴訟」
的廢棄理由,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1
苗之培育養成過程有何關聯?原審均未予認定說明,亦有未洽。

二、評釋
(一)主要爭點

本件相關爭點眾多,諸如:榮民公司基於經濟部工業局委託授權,在系爭海域
進行抽沙工程,難免引起漂沙現象,其行為是否具有「不法性」?榮民公司所從事
的抽沙工程與蚵苗難以著床成長間,是否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此一因果關係「舉
證責任」負擔如何分配?被害蚵農如何舉證證明其因此所受的損害或所失的利益?
法院應如何計算酌定損害賠償金額?等等。
惟最高法院廢棄理由,重點在於本件被害蚵農在系爭海域並無漁業權,則榮民
公司所侵害者,係蚵農何種「權利」?或蚵農僅是受有「純粹經濟上損失」?原審
判決就此未有認定說明。
因此,本文評釋重點,將聚焦於本件海域污染行為的「侵害客體」此一問題上。
而此一問題,又涉及「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念應如何界定的問題。我國目前學
說與實務,仍充滿疑義,特別值得關注!

(二)問題提出

侵權責任法上,「權利」與「利益」是否應予嚴格區別?如何區別?一直是學
說與實務上極具爭議性的困擾問題。多數外國法如此,我國法亦然。
本件蚵農並未依法申請核准在系爭海域取得區劃漁業權,則其所被侵害者,顯
非「漁業權」
,此點可堪確定。惟蚵農是否得主張,其定置於海域中的「蚵條所有權」
被侵害?答案如為肯定,其「權利」被侵害,損害賠償責任的法律適用,將較無爭
議。蓋無論蚵農依據民法第 184 條或第 191 條之 3 規定請求賠償5,該等規定的保護
客體,均包[~ 32]括「所有權」在內,並無疑義。
倘蚵農僅得主張,其蚵苗得以順利著床成長的「利益」被侵害,則此一「利益」
侵害,如何適用法律解決損害賠償責任問題,即有爭議。此一「利益」
,在未涉及契
約關係上給付利益或履行利益,從而亦無法稱之為「債權」或其他「權利」的情形

5 本件原審法院(更審法院)認為:民法第191條之3為「一般危險責任」之特別規定,有別於民
法第184條之普通規定,依特別規定優先於普通規定法則,即應優先適用第191條之3規定。惟
最高法院有不同意見。最高法院指出:蚵農先後依民法第184條、第191條之3規定請求賠償,
因訴之聲明同一,兩者間應為請求權規範競合關係,原審認應優先適用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
亦有未合。最高法院所指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與民法第184條規定兩者間為「請求權規範競合
關係」,其真意如何?是否表示最高法院在請求權競合理論上,有意配合所謂「新訴訟標的理
論」
,採取「請求權規範競合說」
,僅承認被害人有單一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只是有二個法律依
據或法律基礎而已?此點固然有待釐清,但結論上,最高法院上開見解,應值贊同。事實上,
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與民法第184條規定,屬不同的侵權責任類型,其歸責原理、構成要件與
舉證責任互異,不生前者當然排除後者適用的效力。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2
下,一般多稱之為「純粹經濟上利益」,其侵害,即為「純粹經濟上損失」。
問題是,純粹經濟上損失的被害人,是否得依民法第 184 條規定,請求損害賠
償?尤其是,本件榮民公司系爭海域污染行為,似未涉及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後段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方法加損害於他人」或同條第 2 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致生
損害於他人」的情形,則蚵農依民法第 184 條規定請求賠償,實際上係依據該條第
1 項前段規定請求賠償。然而,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
「因故意或過失,不
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法條所稱「侵害他人權利」
,是否包括「純
粹經濟上損失」在內,實不無疑義 6 。
此外,純粹經濟上損失的被害人,是否得依民法第 191 條之 3 規定,請求損害
賠償?該條本文規定:
「經營一定事業或從事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其工作或活動之
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之危險者,對他人之損害應負賠償責
任」,法條所稱「生損害於他人」,是否包括「純粹經濟上損失」在內,亦不無疑
義7。
上開問題的解決,有一基本前提:本件蚵農所受損害,確屬「純粹經濟上損失」!

(三)「純粹經濟上損失」的概念

「純粹經濟上損失」(pure economic loss, reines Vermögensschaden, préjudice


purement économique ou atteinte au seul patrimoine)此一概念,原屬比較法用語,其
相關案例類型複雜多樣,遍及民事責任法各問題領域,惟其概念內涵仍相當模糊,
並無普遍被接受的定義 8 。此一概念引入我國,時間未久,學說固然多有論及 9 ,但
其確切意涵如何,有[~ 33]時仍難以明確界定。
一般而言,某一民事責任原因事實並未直接肇致他人權利侵害,僅單純肇致他
人財產上或經濟上不利益時,為「純粹經濟上損失」
。概念特徵上,有四點應予說明:
第一,純粹經濟上損失,係指各種「財產上利益」的侵害,與「人格、身分利

6 關於此項問題,我國實務立場模糊,未臻穩定一致。學者通說係持「否定見解」,本文作者則
持「肯定見解」
。詳請參閱陳忠五,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第1冊: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
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2008年12月,段碼46-171。
7 關於此項問題,最高法院迄未明確表示意見,學者間持肯定、否定見解者均有之,本文作者係
持「否定見解」。詳請參閱陳忠五,註6書,段碼21-24。
8 相 關 問 題 , 參 閱 V. V. Palmer & M. Bussani (ed.), Pure Economic Loss-New Horizons in
Comparative Law, 2009, Routledge-Cavendish, pp. 9-14。
9 「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念的引進我國,以王澤鑑老師著力最深。相關問題,參閱王老師以
下著作:侵權行為法,2009年7月版,頁120-121、375-425;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
失-最高法院二則判決的評釋及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的解釋適用-,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
研究」,第8冊,1996年10月版,頁233-273;銀行徵信科員評估信用不實致銀行因超額貸款受
有損害的民事責任-從純粹經濟上損失的保護,論契約與侵權行為法的規範功能及民事責任法
的發展-,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8冊,1996年10月版,頁275-301;挖斷電纜的
民事責任:經濟上損失的賠償,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7冊,1996年10月版,頁97-109。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3
益」的侵害無關。侵害任何人格或身分法益,即使造成財產利益喪失,此乃財產上
損害賠償問題,非純粹經濟上損失問題。
第二,純粹經濟上損失,屬一種「責任成立」層次上的損害概念 10 ,係指「侵
害客體」本身,即是一種財產上利益,與侵害此一財產上利益後所具體衍生的不利
益,有所不同。後者,乃「責任範圍」層次上,所受損害或所失利益的問題。
就此而言,「純粹經濟上損失」與「所失利益」二者,概念有別,不容混淆。
本件最高法院要求原審法院明確釐清蚵農損失性質上屬「純粹經濟上損失」或屬「所
失利益」
,固有所據。然而,最高法院就二者間如何區別,卻未有進一步說明。按純
粹經濟上損失與所失利益二者間概念上如何區別,乃單純法律問題,而本件蚵農損
失性質如何,涉及「損害」如何定性的問題,其相關事實,當事人似已充分聲明陳
述,應無進一步行使闡明權、調查證據或重為辯論的必要,最高法院似可基於原審
法院認定的事實,依其確信的法律見解,直接定性蚵農所受損害中,何者為「純粹
經濟上損失」,何者為「所失利益」,不必以此作為發回理由,要求發回後的更審法
院重新認定、表示其法律見解,以致延宕訴訟,不符訴訟經濟原則。
依本文所見,如果結論上認為本件蚵農損害是一種純粹經濟上損失,則此一損
失應存在於「蚵苗得以順利著床成長」此一抽象利益,因系爭海域污染而被侵害本
身。同一侵害行為中,此一損失性質,對每一位蚵農均屬相同。至於個別蚵農就系
爭海域如未受污染,通常情形下得收成多少蚵苗出售獲利的具體損失,則為「所失
利益」
。即便是同一侵害行為中,此一利益喪失,將因每一位蚵農主觀情事的不同,
而有不同。
第三,「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念,具有「補充性」,限於民事責任原因事實
並未直接侵害「權利」
,僅侵害法律所保護的「利益」時,始足當之。換言之,任何
財產上利益的侵害,如果可以該當某種既存法律體系所承認之「財產權」
(或是,僅
限於具有對世效力的財產權,不包括債權等相對權)的侵害,即應認定為係權利侵
害,非純粹經濟上損失。
第四,「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念背後,反映其「不確定性」。亦即,某一經
濟利益存在與否、其歸屬主體為何人、其具體內容或範圍如何,不具有[ ~ 34]「典
型社會公開性」
,一般人難以從外觀上合理預見。基於此一不確定性,乃衍生法律政
策上是否應「兼顧行為活動自由」、「適度限制責任成立」、「謹慎處理純粹經濟上損
失的賠償」等問題。

(四)「所有權」概念的擴張

純粹經濟上損失雖然具有上述概念特徵,惟實際認定上,其與權利侵害間如何

10 關於「責任成立上的損害」與「責任範圍上的損害」之分,詳請參閱陳忠五,產前遺傳診斷失
誤的損害賠償責任-從「新光醫院唐氏症事件」論我國民事責任法的新課題-,台大法學論叢,
34卷6期,2005年11月,頁107以下,段碼23、24。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4
區別,仍相當困難。所以如此,乃因權利與利益本質原屬相同,二者界線模糊,常
有相互流動關係,以致二者區別困難,有時甚至因嚴格區別結果,導致價值判斷失
衡 11 。
以本件為例,蚵農曾數度更正陳述,有時主張其蚵架、蚵條「所有權」被侵害,
有時主張其蚵條順利著苗的「利益」被侵害。而榮民公司一再抗辯,蚵農作為蚵苗
著床成長工具的蚵條,縱因海水漂沙濃度過高或泥沙覆蓋因素,致蚵苗不易附著成
長,但蚵條、蚵架本身並未因此損壞,仍得繼續利用 12,故蚵農所受損害,不是「所
有權侵害」,而是一種「純粹經濟上損失」。
至於歷審法院判決,不是直接認定蚵農的「蚵條所有權」被侵害,就是忽視此
一問題,略過不談。直至本件最高法院判決,蚵農所受損害(責任成立的損害)
,究
係「所有權被侵害」或「純粹經濟上損失」?乃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可惜,最高
法院並未針對此項問題,明確表示其法律見解,以供發回後更審法院作為判決基礎。
按本件蚵農起訴請求賠償的損害,重點不在蚵條本身毀損滅失,而在蚵苗難以
著床成長的利益喪失。就此而言,乍看之下似應認為其所受損害,是一種「純粹經
濟上損失」
。此所以本件最高法院似係受榮民公司抗辯以及蚵農數度反覆更正陳述的
影響,於廢棄理由中質疑蚵農所受損害,究竟是否屬純粹經濟上損失或所失利益,
而指摘原審法院未予認定說明。
惟本文傾向認為,本件蚵農所受損害,應解為係「所有權被侵害」
。理由有二:
第一,如前所述,純粹經濟上損失概念上具有「補充性」,鑑於權利與利益區
別困難,為避免區別困難導致價值判斷失衡,解釋上如有可能經由「權利」的擴張
解釋,認定某種「權利」被侵害時,即不宜動輒訴諸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念。
民事責任法上,所謂「對所有權的侵害」,不以導致所有權喪失消滅,或導致
所有物毀損滅失為必要。單純對所有物使用目的或利用功能的剝奪或妨礙,亦足以
構成所有權的侵害。本件蚵條定置於系爭海域中,其使用目的或利用功能,即是蚵
苗得以順利著床成長,此為蚵條所有權權能範圍之一,也是蚵農所得享有的利益,
對之加以剝奪或妨[~ 35]礙,可解為係所有權的侵害。
第二,如前所述,純粹經濟上損失概念上具有「不確定性」,此所以純粹經濟
上損失經常發生於侵害他人基於契約所生之給付利益或履行利益的情形。對侵害行
為人(契約關係外第三人)而言,契約關係的相對性,凸顯此一「不確定性」!
惟此一特性,與本件情形不合。本件蚵條定置於系爭海域中,具有「典型社會
公開性」
,一般人得以從外觀上合理預見其背後存在的利益(蚵苗養殖培育的利益)


其歸屬主體(得以特定的蚵農)以及此一利益的內容或範圍(蚵苗成長後出售獲利)

11 相關問題,詳請參閱陳忠五,註6書,段碼88-98。
12 值得注意者,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6年度公上更(一)字第1號更審判決曾認定,定置於海域
之中作為蚵苗著床器具之蚵條,不論蚵苗嗣後是否著床,並無重覆利用價值。如果此一說法可
以成立,將可作為進一步強化「蚵條所有權」被侵害的論據。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5
性質上得以具體特定,反而較接近「權利」的特性。因而,解為係所有權的侵害,
較能妥適保護蚵農在系爭海域養殖培育蚵苗的利益,並避免純粹經濟上損失此一概
念所衍生的法律適用爭議以及對所有權保護範圍的限縮。

(五)損害的正當性

另一項值得討論的問題係:本件榮民公司一再抗辯,蚵農竊佔系爭海域以蚵架
圍築養殖牡蠣,而牡蠣苗未著床前乃屬國有財產,要無權利受損可言。
惟此項抗辯,不為法院所採。例如,台灣雲林地方法院 93 年度公更字第 1 號
判決指出:縱榮民公司所稱蚵農占有系爭海域以蚵架圍築養殖牡蠣乃屬竊佔乙情為
真,然此另屬蚵農是否應受竊佔刑責相繩之涵攝,非謂其所放殖蚵條之所有權即無
庸受相關法令保護。再如,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 96 年度公上更(一)字第 1 號更審
判決指出:不論蚵農在系爭海域內養殖蚵苗,是否曾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取得區劃
漁業權,亦係他事,而與榮民公司有無故意過失不法侵害蚵農權益之行為者無關。
應補充說明者,本件蚵農在系爭海域定置蚵條養殖培育蚵苗,即使未享有漁業
權或其他權利,甚至涉及無權占有或非法竊佔國有海域,惟其所定置於海域中的蚵
條,應解為尚未因附合而成為國有海域的重要成分,不影響其對蚵條所有權的存在。
此外,以「權利」之名,承認蚵農對蚵條「所有權」存在,意味其對蚵條所享
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排除他人干涉等利益,均屬合法、正當、值得保護,
不容他人任意侵害。因而,縱然蚵農因無權占有或非法竊佔國有海域,而應承擔民
事、行政或刑事法上的相關責任,亦不影響其蚵條所有權屬侵權責任法上保護的法
益。
退一步言,即便認為本件蚵農所受損害,係一種「純粹經濟上損失」,結論亦
屬相同。從民事責任法規範目的觀察,無權占有或非法竊佔國有海域而享有「蚵苗
順利著床成長」的利益,此一利益本身,並非民事責任法規範秩序上禁止取得的利
益,仍應予保護,不容他人任意侵害,如有侵害,賠償因此所生損害,尚不至於導
致不法、不當或不道德的結果 13 。[~ 36]

編者註:
1.原 刊 載 於 台灣法學雜誌, 187 期, 2011 年 11 月 1 日, 31-36 頁。
2.本文經作者授權,由月旦知識庫重新編輯,以數位方式利用。
3.內文中[~123]係表示原刊載刊物之頁碼。

13 關於損害的「正當性」問題,詳請參閱陳忠五,註6書,段碼117-119。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187期,2011年11月1日,31-36頁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