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ρα 与存在


Χω
———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对于
《蒂迈欧篇 》的阐释之差异

尹兆坤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 )

引 言

海 德格尔从早 期 到 晚 期 一 直 致 力 于 思 考 存 在 问 题 ①,并以
此来批判存在—神学,而 其 对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描 述 恰 恰 是 对 于
作为形而上学的 存 在—神 学 之 本 质 的 揭 示,并 且 也 是 向 海 德
格尔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的过渡。不过对存在 论 差 异 与
存在问题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却存在争议。
海德格尔最晚到 1925 年就提出了与《存在与时间》中相同
的存在问题及其形式结构 ② :被问及的东西(
Bef
rat
ges)———存
在者、
问之所问(
Gef
rat
ge 问之何所问(
s)———存在、 Erf
rat
ges)———
在这一存在问题中存在的意义“是真正的意图所在,
存在的意义,
发问在这里达到了目标”
③ 。在这一存在问题的结构中包含一

· 139 ·
种存在与存在者 的 差 异,不 过 这 种 差 异 却 不 一 定 就 是 存 在 论
差异 ④。 尽
①②③ 管 在 《存 在 与 时 间 》中 并 没 有 存 在 论 差 异

ont
olog
ischeDi
ffe
renz)这一术 语 ⑤ ,可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思 想 却
运作于《存在与时间》中,甚至可以说,在此海德格尔才达到了
存在论差异,不过 海 德 格 尔 直 到 1927 年 的 《现 象 学 之 基 本 问
题》才使用了存在 论 差 异 一 词 ⑥ 。 而 在《哲 学 论 稿》中,海 德 格

① 尽管存在并不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然而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 并 不
在思考存在问题,这就是有问题的,不管是马里翁将存在放在被给予性问题 下,还
是 Toma ehan 否 认 海 德 格 尔 主 要 致 力 于 存 在 问 题 ,而 是 意 义 问 题 (Mak
sShe ing

ens
eofHe
idegge rk/London,2015,XI),这根本上都在从另外一个角
r,New Yo
度,或者着眼于宗教或者着眼于其他哲学流派的问题意识 。根本上偏离了海 德 格
尔本人的问题取向。
② Ma
rti
n He
i r, Pr
degge olegomena zur Ge
sch
ich
te de
s Ze
itb iffs,
egr
Vi
tto
rioKl
ostermanm,Frank
furtam Ma
in,1979,S.15-16.
③ Ma r
tin Hei r,Se
degge i
nund Zeit,Max Ni
emeye r Ve
rlag,Tüb
ingen,
1967,S.
5.
④ 马里翁认为在存在问题中存在的两个差异,并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存 在 论
差异,因而从此存在问题不可还原到存 在 论 差 异,不 过 在 《存 在 与 时 间》中 却 有 存
在论 差 异。 参 见 J
ean-Luc Ma
rion,Reduc
tion and Gi
venne
ss, No
rthwe
ste
rn
Un
ive
rsi
tyPr
ess,Evans
ton,1998,P.126
f。
⑤ 马里翁认为在《存在与时间》中就 使 用 了 存 在 论 差 异 这 一 术 语,《存 在 与
时间》中存在论差异的德文表 述 是 on
tol
ogi
sche
rUn
ter
sch
ied,并 且 并 不 一 般 地 用
在存在 与 存 在 者 之 间,尽 管 海 德 格 尔 在 之 后 的 按 语 中 提 到 过 存 在 论 差 异

ontol
ogi
scheDi
ffe
renz),然而由 此 就 说 存 在 这 一 术 语 非 常 牵 强 。 参 见 J
ean-Luc
Mar
ion,Reduct
ionand Givenne
ss,No
rthwest
ern Univer
sit
y Press,Evanston,
1998,P.115
ff。
⑥ 马里翁摘录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时间》的按语,其中多处提到了 存 在
论差异,这至少可以看到后来海德格尔对 于 存 在 与 时 间 的 理 解 ,不 过 这 不 足 以 说
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源 初 的 理 解 中 就 思 考 到 了 存 在 论 差 异。 参 见 J
ean-
Luc Ma
rion,Reduc
tionandGi
venne
ss,P.115
ff。不过马里翁最终认为存在论差
异已经隐藏在海德格尔 对 于 此 在 的 思 考 中 ,这 一 点 我 赞 同。 因 为 海 德 格 尔 曾 指
出,“存在论差异根本上在所有作为与存在者关联的人之存在中被承载着 ,也 即 存
在论差异根 本 上 在 此 在 的 根 本 结 构 中。”He
i r,Be
degge itrgezur Ph
ilo
soph
ie,
Fr
ank
fur
tam Ma
in:Vi
tto
rioKl
ost
e 469.(以下简称 GA65)
rmann,1989,S.

· 140 ·
尔将存在问题界定 为 存 在 的 真 理 问 题,将 存 在 论 差 异 看 作 从
主导问题向存在问题的过渡。显然存在问题本身在海德格 尔
的界定中有变化,不 过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表 述 与 思 想 有 无 变 化 却
存在争议。
Pgge
ler将存在论 差 异 认 之 为 形 而 上 学 差 异,并 认 为 还
存在更为源始的差异。他认为海德格尔的意义问题与根据 问
题这两者乃是一致的,且海德格尔指出,《论根据的本质》就是
对于存在论差异的思 考,所 以 Pgge
ler不 加 批 评 转 述 了 海 德
格 尔 与 Mü
llr 信 中 对 于 《存 在 与 时 间 》中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描

述 ① 。由此他便同 Sa
lls、
i Be
auf
ret一 样 承 认 了 《存 在 与 时 间》
中有存在论差异,不过他认为这是形而上学差异,而不是更 为
源始的差异。由于 Pgge
ler 先 于 众 人 就 看 到 了 《哲 学 论 稿》,
因而他特别强调了对存在之真理的思考才是对于差异之为差
异的思考,并 正 确 指 出 了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过 渡 作 用 ② 。 而 马 里
翁并不简单地承 认 《存 在 与 时 间》中 有 存 在 论 差 异,而 是 认 为
《存在与时间》发生在存在论差异的核心处,然而由于在《存在
与时间》中强调的 是 此 在 两 种 存 在 方 式 的 差 异 从 而 掩 盖 了 存
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 异 ③ 。 不 过 马 里 翁 之 所 以 认 为 此 在 阻 碍
了存在论差异的 提 出,这 是 因 为 他 并 未 认 清 此 在 在 存 在 问 题
中的例示作用,何 况 海 德 格 尔 接 着 在 《现 象 学 之 基 本 问 题》中

① 狭义的存在论或者先验的差异:即存在者及其存 在 的 差 异;广 义 的 存 在
论差异:存在者以及从存在本身而来的存在者的存在;严格 的 神 学 或 者 超 越 的 存
在论差异:上 帝 同 存 在 者、存 在 者 性 以 及 存 在 的 差 异。 参 见 Pgge
ler,Mar
tin
He
idegger’sPathof Th
ink
ing,Human
iti
esPr
essI
nte
rna
ti l,I
ona nc,At
lan
tic
Hi
ghlands,1990,P.
128。
② I
bid.,p.
130.
③ 马里翁:《还原与给予》,方 向 红 译,上 海: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2009 年,第
238 页。

· 141 ·
又指出,存在 论 差 异 根 植 于 此 在 之 生 存 ① 。 并 且 马 里 翁 也 未
深入考察存在问题的后期形式,即存在之真理。
为了弄清楚存在论差异与存在问题的关系并理解对 此 争
论的真正意义,我们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于 χω

ρα 与存在的
理解入手。因为差 异 是 德 里 达 思 想 中 非 常 核 心 的 概 念,他 将
之与海德格尔联 系 起 来,并 用 来 理 解 柏 拉 图 《蒂 迈 欧 篇》中 的

χω

ρα概念,而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就 用χω

ρα来 揭 示
不定式进而说明 存 在 的 特 征,德 里 达 又 非 常 敏 锐 地 抓 住 了 这
一点 ② 。因而由此 入 手,不 仅 可 以 使 我 们 更 好 地 理 解 存 在 论
差异与存在问题 的 关 系,也 有 利 于 我 们 考 察 海 德 格 尔 与 德 里
达思想的异同。

一 、海德格尔在 《形而上学导论 》
中对 χω

ρα 与存在的描述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对“存在”一词进行了语法
与语源的分析,不过海德格尔通过这种语言分析却是要证 明:
“西方对语言的标准经验、看法和解释都是从一种对 在的完全
确定的领会中 形 成 起 来 的,还 要 指 明 怎 么 会 如 此。”③ 这 一 点

① Ma
rti
n He
i r,Di
degge eGrundpr
obl
emede
rphnomeno
l e,Fr
ogi ank
fur

am Ma
in:Vi
tto
rioKl
ost
ermann,1975,S.
454.
② 海德格尔提及 Chō
ra 的 文 本 还 有 多 个,如 《海 德 格 尔 全 集 》(简 称 GA)
GA8,S231,GA19,S100,105,347,531 等处,在这几处对于 Chō
ra的直接讨论
也不多,同时由于《形而上学导论》是 在 于 存 在 的 关 系 中 提 及 Chō
ra 的,并 且 德 里
达在Chō
ra一文中提到了此处文本,因而本 文 选 择《形 而 上 学 导 论》来 谈 论 海 德 格
尔自己对 Chō
ra的看法,在讨论中间会加入如 GA8 中的描述。
③ Ma
rti
n He
i r, Ei
degge nführung i
n di
e Me
taphys
ik, Fr
ank
fur
t am
Ma
in:Vi
tto
rioKl
ost
ermann,1983,S.
64。以下简称 GA40。

· 142 ·
海德格尔是通过 对 不 定 式 这 个 例 子 来 展 开 的,而 我 们 却 可 以
通过对不定式的解释来勘察其中存在与 χω

ρα 的关系。
海德格尔指出了古希腊人对存在的两种理解,其 一,作 为
出现者 的 自 身 持 立———φυ

σιV;其 二,作 为 出 现 者 的 持 存———
ο
υσ 。海德格尔在此并未谈及二者的关系,
ι
α 不过在《论 φυ

σιV
的本质和概念》一文的结尾处指出,
Ουσ
ι 乃是某种
α 
φυσιV① ,
因为 海 德 格 尔 将 Ου
σια 界 定 为 在 场 状 态 (Anwe
 senhe
it),而

φυσιV为 Anwe
sen,
Ου  乃是失去了在场化(
σι
α Anwesung)的

φυσιV。不过作 为 Anwesen 的 φυ

σιV 仍 保 留 着 最 源 始 的 φυ

ιV,海德格尔指出在前苏格拉底哲学中 φυ
σ 
σιV 的源始形式是
遮蔽着的解蔽也即是真理(
 
ληθε
ια)。在《形而上学导论》中,
φ

υσιV 之在场化的特征在此处以 战争(
πλημοV)的方式表现 出
来,此处战争并不是人与人的战争,而是先于人与神而存在 的
方式,这种战争的终止也即在场化的 消 失, 
φυσ ιV 就 堕 落 成 了
被模仿的样本。模仿与样本之间的关系立即就会使我们联 想
到柏拉图对于存 在 与 存 在 者 关 系 的 描 述,即 存 在 者 是 对 于 作
为样式的存在的模仿。如果我们将 φυ

σιV 更为源始地思考为
遮蔽着的解蔽,那么战争根本上是 对 于 作 为
 
ληθε
ια 的 φυ

σιV
中遮蔽与解蔽之 关 系 的 描 述。 正 是 对 于 战 争 的 保 持,才 能 避
免进入到存在与存在者的二元模仿关系中。
在柏拉图《蒂迈 欧 篇》中,克 里 提 亚 讲 过 亚 特 兰 蒂 斯 神 话
之后,蒂迈欧讲述 世 界 的 本 性,其 中 有 两 种 描 述 世 界 的 方 式,
其一,便是模仿说,德木格按照一个样式模仿创造了我们的 世
界,这便是样式与 摹 本 二 元 的 结 构;其 二,在 《蒂 迈 欧 篇》中 的

① Ma
rti
n He
ide
ggr,Wegma
e rk,Fr
ank
fur
tam Ma
in:Vi
tto
rio Kl
ost
e nn,
rma
1976,S.
300.

· 143 ·
中间部分,蒂迈欧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第三者,也便 是

ρα,以重新解 释 世 界 的 生 成 。 柏 拉 图 并 没 有 详 细 论 述 为

χω

什么第一种方式 不 足 以 描 述 世 界,而 海 德 格 尔 此 处 的 描 述 恰
恰提供了一种 解 释,也 即 指 出 了:存 在 与 存 在 者 之 间 模 仿 与
被模仿这一模式 根 本 上 忽 视 了 存 在 的 在 场 化,忽 视 了 存 在 的
战争因素。海德格尔非常重视柏拉图接下来通过这三种因 素
对世界进行的重述,这 三 种 因 素 海 德 格 尔 将 之 翻 译 为 生 成 者

da rdende)、生成者在其中得以生成的 中介、生 成 者 从 中
s We
取得其相应标准 者 (样 本)。 如 果 换 成 海 德 格 尔 自 己 的 术 语,
那么生成者无疑 就 是 存 在 者,生 成 者 从 中 取 得 其 相 应 标 准 者
乃是柏拉图的 样 式———也 就 是 柏 拉 图 意 义 上 的 存 在,而 中 间
的生成者在其中得 以 生 成 者 柏 拉 图 将 之 命 名 为 χω

ρα。 蒂 迈
欧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界定为:父亲,母亲与儿子的关系。
如何理解作为母亲的 χω

ρα 呢?χω

ρα 传统上被翻译为空
间(
Raum),不过 χω

ρα 并 不 是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空 间 也 不 是 亚 里
士多德意义 上 的 位 置,而 是 被 在 此 站 立 者 (
Das
tehende)所 接
收、所占有者,并且它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样式。不过它却 是 某
种存在,乃是通过 某 种 不 纯 粹 的 理 知 来 被 把 握。 海 德 格 尔 观

察到描述 χω

ρα 时的一个重要词语———παρ lν
εμφα ν② ,海德格
ο
尔将之按字面 翻 译 为 伴 随 显 现 (Mi
ter
sche
inen),该 词 是 用 来
说明 χω

ρα 与作为样 式 的 存 在 的 关 系 的。 海 德 格 尔 并 未 展 开

① 蒂迈 欧 是 为 了 解 释 必 然 性 (
α 
ναγκη)而 引 出 χω

ρα,德 文 将 之 翻 译 为
No
twend
igke
it,如果我们考 虑 到 海 德 格 尔 对 于 阿 那 克 西 曼 德 箴 言 的 解 释 ,其 中
εων被翻译为 No
χρ
 twend
igen,而根据海德格尔,
χρεων“乃是把存在者之存在表达

出 来的一个最早的名称”。(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
2008 年,第 332 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χω

ρα 与存在者之存在的关联。
② 谢文郁的《蒂迈欧篇》中译本并未将此词翻译出来。

· 144 ·
对于 χω

ρα 与存在关系的论述,我们可以对参该关键词在动词
变格这一语法形式中的描述来考察。海德格尔指出动词变 格

ε’

γκλ
ισιV)就 是ε


γκλ
ισιV παρ
εμφατ
ικV,这 样 该 词 也 是 对 于
动词变格的描述。海德格尔指出动词变格就是,“从站立之 持
存状态(
Sta
end
igke
it)走 出,因 此 也 即 是 偏 离 于 持 存 状 态 ”① ,
而 παρ
εμφατ
ικV 作为共 同 显 现 根 本 上 是 与 作 为 持 存 的 存 在
的共同显现,因而不定式,也即ε


γκλ
ισιVα-παρ
εμφατ
ικV 根本
上就又恢复到希 腊 意 义 上 作 为 持 存 的 存 在 理 解 上,不 过 其 中
仍有与共同 显 现 的 关 联,仍 保 持 着 自 身 持 立 与 偏 离 之 痕 迹。
因而从动词变格式 向 动 词 不 定 式 的 蜕 化,就 类 似 于 从 φυ

σιV


向ε
lν ι的蜕化。
α

παρ lν
εμφα ν与存在的关系是复杂的,如果存 在 仍 然 是 作
ο

为持存的样式的存在,那么 παρ lν
εμφα ν一词作为“共同显现”
ο
就根本上不具有 这 种 存 在,海 德 格 尔 强 调 了 《蒂 迈 欧 篇》中 的
这一观点,“生成着的 诸 事 物 在 其 中 被 摆 置 出 来 者 (
χω
ρα),不
应当显露出其自己的外 貌 与 样 式 (
Aus
sehen)”② ,这 根 本 上 类
似于不定式(
ε’

γκλ
ισιVα-παρ
εμφατ
ικV)的 含 义。 在 这 一 意 义
上,
χω
ρα 便具有了自身持立的特征,这样 χω

ρα 就不是现代意
义上的空间,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质料,而是更为源 始
的 存 在。 不 过 如 果 我 们 考 虑 到 动 词 变 格 式 (
ε’

γκλ
ισιV
παρ
εμφατ
ικV)与 不 定 式 (
ε’

γκλ
ισιV α-παρ
εμφατ
ικV)这 两 种
说法的差异,也即自身持立与对持存来说的自身偏离,无疑 动
词变格式的自身偏离这一意义能更好地体现战争因素或者存
在之在场化因素。因而 χω

ρα 在《蒂 迈 欧 篇》中 的 引 入 能 有 效

① GA40,S.
68.
② I
bid.,S.
70.

· 145 ·
地显现出存在与 存 在 者 的 模 仿 关 系 的 弊 端,它 也 能 够 部 分 指
出存在之在场化 或 者 战 争 的 特 征,不 过 并 未 从 根 本 上 指 出 作
为遮蔽着的解蔽的源始存在之特征。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 尔
就有理由批判柏 拉 图,他 指 出:“从 柏 拉 图 以 来,也 就 是 说,通
过将存在解释为样式,那么这就为将位置以及 χω

ρα 的不可被
把握的本质转换成由广延所规定的空间做好了准备。”①
柏拉图的 χω

ρα 仍然体现了存在之战争因素,如果我们赞
同这一点,那么我们是否就 可 以 直 接 将 χω 
ρα 考 虑 为 差 异,正
如同德里 达 所 指 出 的 那 样,即 海 德 格 尔 在 对 《蒂 迈 欧 篇 》中

χω

ρα的 解 读 中 实 际 上 在 思 考 差 异? 进 而 如 果 χω

ρα 就 是 差
异,那么差异与海 德 格 尔 存 在 的 关 系 是 怎 样 的 呢? 差 异 本 身
是比存在更源始 的,还 是 这 差 异 乃 是 向 存 在 问 题 的 过 渡? 下
面我们结合德里达在海德格尔影响下对于柏拉图 《蒂迈欧篇》
的解读。

二 、德里达对于 χω

ρα 与
存在关系的解读
德里达的 χω

ρα 一文尽管是受海德格尔对于 χω

ρα 的阐释
而作 ② ,除了在注释中提 及 外,却 几 乎 未 正 面 探 讨 海 德 格 尔 谈
论 χω

ρα 的具体文本 ③ 。他对于 χω

ρα 之为差异的阐释从对于

① GA40,S.
71.
②De
rrda,Chō
i ra,Ve
rlagGe
s.m.
b.H.,Wi en,p. 61,(以 下 简 称 Chō
ra)
“我们的追问也指向海德格 尔 的 某 些 决 断 ,特 别 是 指 向 其 视 域,指 向 这 样 一 种 东
西,它形成了追问存在及其阶段的意义的视域。”
③ 德里达在两处涉及海德格尔的注释 中 提 到 要 讨 论 海 德 格 尔 的 文 本 与 问
题 背景,然而都未兑现。参见德文版第6 与第15 个注释,法文版 De
rrda,Khō
i ra,
Ga
li
lee,Pa
ris,1993,p101-102,即第 2 与第 5 个注释。

· 146 ·
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具体解读中产生出来。下面我们就结合
其具体阐释来解决以上问题。
德里达通过指出把握柏拉 图 《蒂 迈 欧 篇》中 χω

ρα 概 念 的
困难,突出了 χω

ρα 的某些特征。德里达遵循海德格尔存在与
语言的切近性的这一观点,在考察柏拉图的具体文本时指 出,
“对话的性 质 依 赖 其 所 谈 论 的 存 在 的 性 质 ”① 。 反 过 来,为 了
了解 χω

ρα 之特点,也可 以 考 察 此 处 柏 拉 图 对 话 的 性 质,因 而
德里达就抓住了 柏 拉 图 《蒂 迈 欧 篇》中 三 种 谈 话 方 式 的 差 异:
开篇克里提亚的亚特兰蒂斯 神话传说 以及蒂迈欧作的关于世
界本性的逻辑讲词,以及在中间关于 χω

ρα 之比喻的讲词。 关
于 χω

ρα 的讲 词 是 超 出 了 神 话 传 说 与 逻 辑 的 对 立 的,在 描 述
χω

ρα时,修辞学问题就显 得 非 常 重 要,特 别 是 比 喻,如 蒂 迈 欧
将 χω
ρα 比喻作“母亲”(Mu
ttr)、“容器”(
e Beh
ltns)。比喻提

供给我们的只是界定 χω

ρα 的尝试,而不是已经界定好 χω

ρα,
这是居于神话传说与逻辑之间的一种方式。如果说神话传 说
乃是关于感 性 之 物 的,而 逻 辑 是 关 于 理 智 之 物 的,那 么 关 于

χω

ρα的讲词就是关于感性与理性之间者的。这样德里达就首
先从柏拉图给出 χω
ρα 的语言方式上指出了与传统感性、理性
的二元语言方式不同的第三种差异形式。并且这也奠定了 德
里达解读柏拉图的基本方向。
同时德里达还结合柏拉图《蒂迈欧篇》前半部分的具体 对
话,从延异思想的角度给出 了 对 于 χω

ρα 的 一 些 独 特 的 理 解,
比如他指出了,柏 拉 图 在 《理 想 国》以 及 《蒂 迈 欧 篇》所 设 立 的
要培养为护卫者 的 孩 童 就 并 不 占 有 一 个 样 式,既 不 是 金 也 不

① De
rrda,Chō
i ra,S.
14.

· 147 ·
是银的材质,因而这就类似于 χω

ρα① ;另 一 个 类 似 于 χω

ρα 的
形象便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本人,因为他既不是智术 师、
诗人与其他模仿者,也不是政治家—哲人,而是自己定 位 为 一
个准备接受的接收者、作 为 所 有 东 西 的 容 器 ② ,在 这 一 意 义 上
苏格拉底根本上也 就 类 似 于 χω

ρα。 通 过 对 柏 拉 图 对 话 中 的
这些差异因素的 强 调,德 里 达 试 图 指 出 差 异 思 想 根 本 上 存 在
于柏拉图的整个哲学中,而不是我们后来所看到的那样,柏 拉
图那仅有样式与作为其模仿者的现象界。
在描述这几种讲词特点以及在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的 同
时,德里达给出 了 χω

ρα 的 一 些 特 征,首 先 是 否 定 性 的,比 如
χω

ρα是难于翻译的,对它 的 描 述 只 是 用 并 不 能 进 行 确 切 把 握
的比喻方式,
χω
ρα 尽 管 可 以 接 受 任 何 特 征,然 而 却 并 不 为 了
自己而接受这些特征,而是 让 特 征 自 己 显 现,总 而 言 之,
χω
ρα
不能被主题 化,
χω
ρα 是 承 载 者 的 缺 失 (
Trge
rabwe
senhe
it),
这便与任何一种存在论的方式相对立 ③ ;不 过 χω

ρα 却 不 是 不
能被描述,比如德 里 达 就 借 用 海 德 格 尔 谈 论 存 在 的 方 式 介 绍
了 χω

ρα 被给出的方 式 即 e
sgi
btχω

ρα,“有 χω

ρα”,然 而 Di

χω

ρα并 不 实 存 ④ 。 不 过 χω

ρα 的 这 种 给 出 却 不 能 回 归 到 任 何
一种给予着的主 体、承 载 者 或 者 某 物 的 起 源 上。 在 这 一 意 义
上,
χω
ρα 是对主客二分的拒斥,是对根据与本原的否定。
在肯定的意义上,德里达指出:关于 χω 
ρα 的讲词给 某 种
开裂的敞开、给深渊、给 裂 隙 以 名 称 ⑤ ,这 也 便 是 说,开 裂 的 敞

① De
rrda,Chō
i ra,S.
35.
② I
bid.,S.
44.
③ I
bid.,S.
27.
④ I
bid.,S.
22-24.
⑤ I
bid.,S.
33.

· 148 ·
开、深渊这些乃是对于 χω

ρα 的 正 面 描 述,与 这 种 开 裂 的 敞 开
相对立的是稳定 的、永 恒 确 定 的 根 据。 由 此 德 里 达 认 为 这 就
达到了海德格尔的问题意识,“在 χω

ρα 上,我们稍后将会碰到
海德格尔的一个简短的 暗 示,不 是 在 来 自 《蒂 迈 欧 篇》的χω

ρα
上,而是在任何引用、任何精确的所指之 外,在 这 样 一 种 χω

ρα
上,即在柏拉图那里它应当描述存在与存在者之间位置 ,描 述
在 两 者 之 间 位 置 中 的 ‘差 异 ’(德 文 Un
ter
sch
ied,法 文

iff
er e)。”① 德里达在注释中指出了,此处的暗示来自于海德
enc
格尔全集第8卷《什么召唤思》:
“为了一般性地追问 χωρ
ι V,也
σμ
即追问存在与存在者位置之差异(
Ver
sch
ied
enh
eit),存在与存在
者之间的差异(
Unt
ers
chi
ed),二重性(
Zwi
efa
lt)必已预先被给予,
也即以这种二重性本 身 并 不 特 别 被 注 意 的 方 式。”② 该 讲 座 作
于 1951/1952 年,此 处 的 差 异 (Un
ter
sch
ied)、二 重 性

Zwi
efa
lt)是海德 格 尔 后 期 对 于 差 异 的 思 考。 海 德 格 尔 此 处
就将我们在 《形 而 上 学 导 论 》中 由 战 争 或 者 在 场 化 所 规 定 的

χω

ρα揭示为差异,同 时,鉴 于 德 里 达 对 于 海 德 格 尔 的 引 用 基
本是准确的,这样的确也加强了德里达对于从 χω 
ρα 中看出存
在论差异特别是差异思想本身的论证。
然而我们仍需注 意 一 个 小 细 节,即 此 处 海 德 格 尔 用 来 表
述差异的主要是 Zwi
efa
lt,而 德 里 达 用 d
iff
er e来 翻 译 的 是
enc
Un
ter
sch
ied,因 而 他 根 本 上 没 有 关 注 差 异 思 想 在 海 德 格 尔 前
后期的差别,更根本地,他或许并未区分海德格尔前后期的 对
存在的领会?这一 点 也 可 以 在 他 的 其 他 著 作 中 得 到 见 证,在
《论文字学》中,他指出:“在此在的超越性中,存在者—存 在 论

① De
rrda,Chō
i ra,S.
34.
② GA8,S.231.

· 149 ·
差异 (
dif
fer e)及 其 根 据 并 不 是 绝 对 本 源 的 东 西。 延 异
enc

dif
fer e)才是更本源 的 东 西,但 我 们 再 也 不 能 将 它 称 为 本
anc
源,也不能称之为根据,因为这些概念本质上属于 存 在—神 学
的历史,也就是说属于 抹 去 差 异 的 系 统。”① 在 此,德 里 达 首 先
强调了差异相 对 于 存 在 与 存 在 者 的 源 始 性,进 而 又 指 出:延
异乃比存在论差异更源始者。此处的存在几乎都是在存在 者
的存在意义上的存在,并未触及存在本身或者存在之真理,如
果根据前面的引 用,存 在 论 差 异 是 从 主 导 问 题 向 根 本 问 题 的
过渡,那么基于存在比存在论差异的更源始这一点,我们就 可
以将德里达的延 异 与 海 德 格 尔 的 根 本 问 题 放 在 同 一 水 平 上,
或者我们还要继续分出哪个更为源始?下面我们就结合海 德
格尔自己对于存在问题也即根本问题的论述来考察一下德里
达与海德格尔之 χω

ρα 或者差异与存在的关系。

三 、存在问题视域下的
χω

ρα 与存在之关系
如果我们将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就柏拉图 《蒂迈欧篇》所阐
释的 χω

ρα 理解作存在论差 异,那 么 χω

ρα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就 变
成了存在论差异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然而《蒂迈欧篇》中的存
在与存在者 之 间 的 差 异 就 是 海 德 格 尔 意 义 上 的 存 在 论 差 异
吗?毕竟在 《蒂 迈 欧 篇 》中 作 为 存 在 的 是 样 式———永 恒 的 存
在,在海德格尔看来也便是存在者,因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根
本上仍是存在者之 间 的 差 异。 不 过 由 蒂 迈 欧 所 引 入 的 χω

ρα

① 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 海: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2015 年,第 32
页,译文有改动。

· 150 ·
意在说明世界本性 中 的 必 然 性,
χω
ρα 的 特 点 比 如 其 深 渊 性、
开裂的敞开性恰 恰 说 明 的 是 源 始 存 在 的 特 征,这 些 根 本 上 是
对存在论差异的 思 考。 在 海 德 格 尔 与 德 里 达 的 意 义 上,柏 拉
图仍然没有根本 上 把 握 存 在 论 差 异,相 反 存 在 论 差 异 尽 管 在
此仍然有踪迹,却 被 遗 忘 了。 因 而 不 管 是 海 德 格 尔 还 是 德 里
达,尽管他们在其中寻找存在论差异的特征,他们都几乎没 有
试图在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具体文本中谈论存在论差异。因
而我们的讨论就 不 限 于 《蒂 迈 欧 篇》的 文 本,而 是 结 合 两 者 在
对柏拉图《蒂迈欧篇》的解释以及其他文本来谈论存在论差异
与存在关系问题。
当德里达指出,差异是比存 在 与 存 在 者 更 加 源 始 的,并 且
延异是比存在论差异更源始之时 ① ,他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存
在,进而去理解存在论差异呢?德里达在此所理解的存在是存
在者的存在,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本人就说过,
“存在要通过
差异来思考”② ,甚至指出“存在(存在者的存 在)作 为 差 异”③ 。
海德格尔对“存在者的存在”作了说明,这就是存在者,不过这里
的“是”是及物的,过渡性的,存在就是以一种向存在者过渡的方
式本现(
wes
en)。如果存在以这种“什么的存在”(
Sei
nde )
s...
本现,海德格尔指出,这是以差异的二格的方式自身显示,也即
是说存在与存在者以从差异而来的方式显现,那么如何理解这
里的差异呢?海德格尔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在
一种‘相对’(
Gee
gnüb
er)中将我们带向差异。
”④ 这种“相 对”总
是保持完全 无 对 象 状 态 (
gegens
tand
los),海 德 格 尔 在 注 释 中

① 德里达:《论文字学》,第 31—21 页。
② GA11,S.72.
③ I
bid.,S.
70.
④ I
bid.

· 151 ·
指出,是在非 对 象,无 表 象、无 奠 基 的 意 义 上 的 “相 对 ”,这 种
“相对”指出的是差异的非对象被给予方式。这一点德里达在
对 χω

ρα 的阐释中已经明确的提及。
由此可见,无论从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理 解 还 是 对 于 存 在 的 态
度上,德里达都非 常 准 确 地 理 解 了 海 德 格 尔。 尽 管 我 们 可 以
认同德里达,差异比存在更源始,然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以 下
认识基础之上的,即此处所谈论的存在乃是存在者的存在,是
作为在差异中自身显示的存在。那么如何理解延异比差异 更
源始呢?尽管德里达指出了其自己的延异与存在论差异的 渊
源,甚至认为在某 个 方 面,“延 异 肯 定 是,不 过 却 是 历 史 的、时
代的对于存在或者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揭 示,延 异 一 词 中 的 a 标 志
着揭示活动的运 动。 然 而 存 在 之 意 义 或 者 真 理 的 思 想,将 延
异规定为存在者—存 在 论 的 差 异,且 在 存 在 问 题 的 视 域 中 思
考差异,这些不仍 然 是 延 异 在 形 而 上 学 内 的 努 力 结 果 吗? 对
于延异的揭 示 或 许 并 仅 仅 只 是 存 在 之 真 理 或 者 存 在 之 时 代
性。”① 在这种论断 中,德 里 达 尽 管 可 以 将 存 在 的 意 义 与 存 在
论差异等同,并指出延异根本上来自于存在论差异,然而他 无
差别地将存在意义与存在之真理放在一起,这就是有问题 的。
尽管海德格尔曾 声 称:“对 意 义 的 追 问 …… 简 单 地 说,对 于 存
在之真理的 追 问 现 在 是 并 一 直 是 我 的 问 题 且 是 我 唯 一 的 问
题。”② 然而尽管可以看到 存 在 之 真 理 问 题 根 本 上 来 自 于 存 在
之意义问题,然而 两 者 的 差 别 是 明 显 的。 如 果 我 们 认 为 两 者
有一致的话,那么 就 是 共 同 在 追 问,存 在 如 何 成 为 现 象,然 而

① De
rida,Marg
insof ph
ilo
sophy,the Ha
rve
ste
rPr
ess,Sus
sex,1982,
p.
22.
② GA65,S.
10.

· 152 ·
通过对于自身遮 蔽 现 象 的 揭 示,存 在 之 真 理 问 题 的 突 出 却 是
一个新的问题,在 作 为 自 身 显 示 的 现 象 中 的 自 身 遮 蔽 毋 宁 成
为主导性的,存在 的 差 异 问 题 要 从 这 种 存 在 之 真 理 中 寻 找 源
头。德里达批评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当然包括存在之真理 问
题仍然是在场形 而 上 学,这 就 有 失 公 允。 不 过 德 里 达 的 目 光
是敏锐的,他看到 了 海 德 格 尔 存 在 之 真 理 对 于 存 在 论 差 异 的
优先性,因而他会认为海德格尔达到了延异,甚至将存在之 真
理看作延异之一 种,即 他 指 出,“延 异 之 揭 示 不 单 单 是 存 在 之
真理”。由于这句话的语境,我们仍然不能确认德里达对于 存
在之真理的确切 认 识。 不 过 此 论 断 却 可 以 看 出,德 里 达 将 延
异与存在之真理 放 在 同 一 层 次 上,不 过 他 又 并 不 满 足 于 局 限
于存在之真理,他 提 出 延 异 并 以 之 重 新 去 思 考 在 海 德 格 尔 存
在追问下的一系 列 问 题,德 里 达 对 于 柏 拉 图 《蒂 迈 欧 篇》中 的

χω

ρα 阐释就属一例。
如果说德里达 将 延 异 ① 认 作 为 最 为 “本 源 的 ”,而 将 海 德
格尔终生在追问 的 存 在 理 解 为 在 场,进 而 指 出 其 为 超 出 在 场
形而上学,如果该论点成立,那么他必须将海德格尔那里区 别
于在场状态的到场看作在场,进而他必须将遮蔽着的解蔽,特
别是在这种二重化中的存在之本现也看作在场。然而德里 达
的延异与在场的 这 个 终 极 对 子,能 否 涵 盖 存 在 之 本 现 也 即 自
行遮蔽着的解蔽 或 者 解 蔽 着 的 遮 蔽,进 而 将 海 德 格 尔 纳 入 到
在场形而上学中,这还有待追问。

① 德里达自己强调延异不可主题化,不过我们依旧可以在延异所处的 大 的
问题域,也即本原或者根据的思考方向上 来 思 考;或 者 在 延 异 思 想 得 以 产 生 的 地
方,比如在其对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的理 解 上,或 者 其 对 胡 塞 尔 内 在 时 间 意 识 当
下意识的非同一性上来理解。

· 15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