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歷史二_111103012_黃梓育

海上鬼怪奇談與泄尿婆(chhōa-jīo-pô)
該文章試圖以歷史與民俗學重新詮釋當前台灣「海洋史」的主體論述,如
當代民俗宗教,多集中於媽祖航海神、水仙尊王等,且不乏有官方與知識階層
的再詮釋,因此本文作者將焦點鎖定在基隆「老大公」的祭典上,自此發掘兩
種觀察觀察角度。
一則有應公、龍船競渡與燒王船習俗的文化意涵轉換,值得略提的是於日
治時期淡水河地區,龍舟競渡已非以往紀念屈原的原意,轉為「博水鬼之歡
心」,安慰逐年增加的溺死者之意涵;再者,南台灣盛行的「送王船」,官方與
文化單位傾向認為該祭典為送「瘟神」的載運工具,但民間卻根據自身需求,
將王船亦視為載走「遊魂」與「滯魄」的交通工具。
二則注意到清代台灣史的論述過於輕忽海難漂流產生的冤魂,但礙於過往
研究對於台灣四周海域的模糊描繪,因此作者先考察「南風炁/南澳氣」、「弱
水」與「萬水朝東」的大致範圍,釐清台灣海洋史中船民「落漈/落溜」的位置
為何。再者,作者將研究視角擺至台灣南北之海的因海怪、海上亡靈與溺死者
誕生的海洋傳說,尤其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東南亞海域民間傳說中面容奇醜無
比的海妖「泄尿婆」頗感興趣,不過同時礙於戰後學術、文化界對其失去關
注,因此作者嘗試進行考察。
作者自日治時期小川尚義編纂的《臺日大辭典」查詢到的條目「𤆬尿婆」
為始,試圖描繪泄尿婆的形象,有鳥身人面的形象,亦有類似人魚的說法,且
樣貌仿若如鹽再世。再者,作者於文獻中觀察到,泄尿婆的神話或傳說的矛盾
衝突元素,為台灣海洋文化圈注入多層次的文化形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