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

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竹下翁

竹下翁 http://blog.sina.com.cn/u/1649376504 2013-04-16 17:40:30

1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2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根深树茂。

李三素:寻龙经上
篇(10)

李三素原文:

龙若住时便生枝,枝上分枝更有儿;
但寻气脉相连续,下后儿孙着锦衣。

生枝、分枝,言双龙虎也;有儿者,上手来水,下关去
水。

“节外

3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生枝”——金时眼影照。

竹下翁插话:
堪舆学认为,来龙气脉盛弱决定后代兴衰;故判断行龙气
脉如何,当属紧要:“但寻气脉相连续,下后儿孙着锦
衣。”如此龙住融结之时,方有吉穴可寻。
“双龙虎”态势,与来龙出脉之格“中出之格”可能有关
联;若为“左出之格”或“右出之格”则不容易形成“双
龙虎”。若穴场不在父母山上,则父母山两侧分枝容易形
成“外龙虎”;中出之脉束咽再起穴星,穴星两侧形成
“内龙虎”。如果穴场在父母山内,则由父母山两侧“枝
上分枝”而成“双龙虎”。从古籍图例中看窝、钳、乳、
突四穴形,似乎钳形之穴更容易有“双龙虎”格局。但无
论如何,穴星左右两侧外砂缠护之龙虎,与“枝上分枝”
之龙虎,是有所区别的。
“双龙虎”不但与“单龙虎”一样涉及来去水分合、顺逆
问题,还有内外水配合问题。龙虎形态不同,则水口方位
也不同,来去水方向也不同。若以“天门地户”来论,则
“枝上分枝”形成之“双龙虎”,与一般意义上之龙虎,
来去水形态有很大差异。若是与穴星或父母山连体之“双
龙虎”,龙虎内之来去水形态,必是先分后合形态,水口
必然在龙虎相望之间;只有龙虎外侧之来去水,才存在左
来右去或右来左去问题,才存在明确天门地户于左于右问
题。“枝上分枝更有儿”,有分合形态就知道什么是“上
手来水,下关去水”;龙虎之内来去水形态,只有上来下
去、后来前去,故龙虎两水交会之“下关”,乃论水神利
弊之关键。《雪心赋》说:“水口开关,不重叠而易成易
败。”“所贵者,五户闭藏。”故这种内水汇合之“下
关”,同样须要有关栏形态。
一般意义上之青龙白虎砂,与这种“龙若住时便生枝,枝
上分枝更有儿”之“双龙虎”砂,在论来水去水、天门地
户、水口下关时,须要加以区别。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则
待高人点窍。

4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合流归龙”
——金时眼影照。

5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龙虎三
层”——金时眼影照。

《雪心赋》龙虎之论——
骨脉固宜剥换,
龙虎须要详明。
或龙去虎回,
或龙回虎去。
回者,不宜逼穴;
去者,须要回头。
荡然直去不关栏,
必定逃移并败绝。
或有龙无虎,
或有虎无龙。
无龙,要水绕左边;
无虎,要水缠右畔。

6 of 7 21-May-16 5:11 A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bdgg

或龙强虎弱,
或龙弱虎强。
虎强,切忌昂头;
龙强,尤防嫉主。

“龙虎和
谐”——金时眼影照。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f7cf80101bdgg.html
所属分类:无
相关评论:
阅读次数:

竹下翁 总访问次数:

7 of 7 21-May-16 5:11 A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