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5

■  t 鱗 麵 大 



Un i v e r s i ty  o f  C h i n e s e  A ca d e m
y o f Sci e nc es

 

博士 学位论文

特殊 氟碳材料对含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结 分 离

作者姓名 :

  张 倩 

指导教师 李望 良
: 研究员 中 国科 学 院 过程工程研 宄 所

学位类别 : 工学博士
 

学科专 业 :
环境工程
 

培养单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过程 工 程研 宄 所
 

202 1 年 6 


Un i v e r s i ty  o f  C hin e s e  Aca d emy 
o f S ci e n c e s
 

博 士 学 位论 文

特殊氟 碳 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作 者姓 名 :

 

指 导 教师 :


李望 良 研 究员 

学 位类 别 : 工 学博 士
 

学 科专 业 :


环境工程 

培 养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过程 工 程研究 所
 

202 1 年 6 


S p e c i a l  F l u o r o c a r b o n  M a t e r i a l  fo r  S u rfa c t a n t -

C on ta i n ing

W a t e r/ F u e E m u l ls i o n S e n a r a t i o n b v C o a l e s c e n c e

A 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 u b m i t t e dt o

Un i v e r s i ty o f  Ch i n es e  Academy 
of S c i en c es
 

i n  p a r t i a l  fu l f i l l m e n t  o f  th ere
q u i re m e n t

fo r  t h e  d e
g re eo f

Doctor  of  Ph il o s o p hy

nE n v i ro n m e n ta lE n
gi n e e ri n g


By

Zh an g Q 
i an

S u p e rvi s o r :  P r o fe s s o r L W a n g L  i

i an g

I n s t i t u te o f  P ro c e s s  E n g n e e r n gi i
,
Ch i n es e  A ca d emy 
of S c i e n c es
 

J u n e 2 0 2 1


中 国科 学 院大 学


研 究 生 学 位论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 声 明 所呈交 的 学位论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独立进 行研 究 工 作


: 

所取得 的 成 果 。 尽我所知 , 除文 中 已经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外 ,


本 论文 不 包 含任 何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已 经 发 表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对 论 文 所 涉 及 的 研 究 工 作 做 出 贡 献
。 

的 其他个人和 集体 ,
均 已在 文 中 以 明 确方式标 明 或致谢 

作者签名 :

 sm f


曰 期 : 上 u 丨

年 6 a ? H

中 国 科 学 院大 学


学 位 论文授 权使 用 声 明

本 人完全 了 解并 同 意 遵 守 中 国 科学 院有关保存和 使 用 学位论 文 的 规 定 即 中



 ,

国 科 学 院有权保 留送交学位论 文 的 副 本 ,
允许该论 文被查 阅 , 可 以 按 照 学术研 宄

公 开 原 则 和 保护 知 识产 权 的 原 则 公 布 该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 可 以 采用 影 印 

缩 印 或其他 复制 手 段 保存 、 汇编 本 学 位论 文 

涉 密 及 延 迟 公 开 的 学位 论 文 在 解密 或 延迟期 后 适用 本 声 明 

作 者签名 : 导 师签 名

 曰 期 年

曰 期 冃 1 日 义 〇 2

年 6 : |

月 彳 


摘 要
 

摘 

为 了 降低 二 氧 化 硫 形 成 酸 雨 对环 境 的 危 害 , 柴 油 车排 放标 准 日 趋严格 , 车用

柴油 的 硫含量值 由 50
pp m  国标 V ( I ) 降低到 l O pp m  国标 V
( ) 。 车用 柴油 进

行脱硫处 理 以达 到 超低硫柴油 的 品 控要求 。


脱硫 后 柴油 中 添加 抗凝 剂 、 耐磨剂和

稳 定 剂 等表面活性剂 以 维 持 超低 硫柴油 的 品 质 表 面活 性剂 的 存 在 提 高 了 柴 油 中

 。

乳化水 的稳定 性 ,
増 加 了 油 水分离难度 。 柴 油 通过 高 压油 泵泵入 高 压共轨 系 统 

乳 化水 被剪切 为尺 寸 3

45 j
i m 的 小水滴 , 易 造成 喷 油 嘴 ( 1 0 -

1 5

x m ) 口 堵塞 , 

致发动 机熄火等机械 故 障 。 因此 , 通过 聚 结 法 除去 柴油 中 的 乳 化 水 是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氟 化 树 脂 是 柴 油 过 滤 滤 纸 中 常 用 的 油 水 分 离树 脂 ,
具 有 耐化 学 品 性 能好 、 

污染和 优异 的 油 水分离性 能 。 其中 ,
具有特殊润 湿性 的 氟 化 聚 氨 酯类 ( FC 1 , X 


C H2 CH 20 ] n C H 2 C H 2 0 Y NH C 0 0 C H 2 C F 2 C F 2 C F 2 C F 3
- - - -


) 对含表面活性剂 的 柴 油 乳

液具有 更好 的 油 水 聚结 分离效果 , 作 为 滤 清器 涂 层 材料具有 非 常 好 的 应用 前 景 



但 目 前其 聚 结机理 尚 不 明 确 。 因此 , 本 文 通过研 宄 含有 脂 溶 性表 面活性剂 的 水 



柴油 乳液 的 界 面流变学 特 性和 特殊氟碳材料 FC 1 的 表 界 面特 性 (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 粘 附功等 ) , 探 索 氟 碳材 料 具 有 特 殊 润 湿 性 内 在 原 因 , 

对其 聚 结机理进 行深入 的 探 宄 。
具体 的 研 究 内 容及成果 如 下 

( 1 ) 单 组 分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流 变 学 特 性 及 乳 液 稳 定 性 研 宄 -

。 

过研究静止状态下 , 脂 溶 性 表 面活 性 剂 对 水 柴油 界面 张 力 的 影 响 因 素 和 振 荡 状

 -

态下 ,
水 柴油 界面黏弹模量

, 探 究 了 表 面 活 性 剂 膜 的 界 面 流 变 学 特性 与 乳 液 稳

定 性之 间 的 关系 。
实验表 明 , 在 静止 状态 时 , 不 同 脂溶性 表面活性剂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 高纯二 聚酸 、 高纯三聚酸 、 甘油 单油 酸酯 ) 的浓度 、 极 性基 团 的 种 类和



数量 、 烷烃链 的 长度 、 有无 支链 等 因 素影 响 水 柴油 界 面 张 力 -

。 在油 水分离 实验

中 , 不 锈钢 毛 毡 对 含 有 3 00
 pp
m 甘油 单油 酸酯和 3 00
pp
m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分别 为 1 7 5 . %和 9 1 . 8 % 。 且 振荡 悬 滴法测 量水 甘油 单油 酸

 -

酯 柴油 界 面 的 弹 性 模 量

1 5 5m . N/m 大 于 水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柴 油 界 面 的 弹 性模


 -





特 殊 氣碳 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量 4 2  m N /m
. ,
说 明 界面 形 变时 前 者能够迅速 补 偿 界 面张力 梯度 ,
维持乳液稳定

性 , 后 者 无 法及 时 补 偿 界 面 张力 梯度 , 乳 液稳定性差 。
同时 , 甘油 单 油 酸 酯 在 水

柴 油 界面排 列 紧 密 , 而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排列 松散 。 因此 , 表面活性剂膜 的 弹性模



量值越大 ,
其 乳 液越 稳 定 , 油 水分 离 越难 

( 2 ) 二 元表面活性剂体 系 的 油 水 界面 的 流变 学特性及 乳液 稳 定 性 研 宄 。 

过 不 同 类型 表面活性 剂 二元体系 的复配 探 宄 了 不 同 表面活性剂在 二元体系 中 的



 ,

黏 弹模 量 贡 献大 小 。 在甘油 单油 酸酯低配 比时 ( 1 : 3 ) ,
随着浓度增 加 , 复合体系

的 黏弹模量趋于恒 定 , 这 是 由 于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提供空 间 位 阻 限制 甘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弛豫过程 。 随着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含 量逐渐增 加 ( 1 : 1 、 3 : 1 ) ,


复合表面 活性剂

膜 的 弹性模量逐渐增 加 但始 终低 于 同 浓度 下 单 甘油 单油 酸酯体系 的 弹性模




一 一

量 。 因此 ,
二元体 系 表面活性剂 界面黏弹模量主要来源于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贡献 

添加 另 结构 复杂 的 表面活性剂 使两 者在 油 水 界 面 发生 吸 附竞 争 疏松甘油 单


, ,

油 酸酯 在 油 水界 面 的 排 布 , 降 低 界面 弹 性 模 量 ,
有利 于 油 水分离 

( 3 ) 通过 不 同 氟 碳 聚 合 物 的 固 体 表 面 性 能 评 价 其 对 含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性 能 。 具有特殊润 湿性 的 FC 1 对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具 有 高 效 的

油 水分离效率 。 通过接触 角 测 试和 Ac i d -

B as e 、 K it az aki

Ha t a 、 O w e n s We nd -

t 、

Kae l ble -
Uy 和 Wu 五种 理论进行分析 、 计算 四 种 氟碳材料 P TFE 、 P VD F 、 FC 1 

FC2 的 固 体表面能 、
固 液 界面 自 由 能 和 粘 附 功 值 , 判断 FC 1 最 外层为氟 原子排

布 及 分子 内 部 极性基 团 对最外层排布有 定影响 P TF E P VD F 等氟碳




, 。 、 、 FC 2

聚 合 物 对 含 2 0 ^? ( 111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柴油 乳液分离 效率为 34 . 4 % , 25 4 . % , 26 5 . % 



仅有 FC 1 的 分离 效率 最 高为 9 1 . 2% , 实验表 明 FC 1 最外层氟原 子排布 不是调 节



聚 结 分 离 性能 的 关键 因 素 

( 4 ) 特殊氟碳材 料 聚 结 机理研 宄 。 通过滚动 角 、 粘附能 、 油 下 水接触角 时



 -

间 响 应等实验 , 验 证 了 FC 1 的 氟碳支链具有流 动 性 。 在 倾斜 台 面或含有 表 面活



性剂 的油 相 中 氟碳链 发 生 定 程度 倾斜 暴露极性基 团 NH C O O 并使

, ,
- - -

, FC 

表 面亲水性增 加 。 根据 倾斜模型 , 提出 了 FC 1 具有优异 聚结分 离 效果 的 机理 :




含表 面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涂层表面对表面活性剂 的 吸 附 , 增 强 了 分子 内 极性

基 团对氟碳链 的 影响 使 氟 碳链 发 生 定 程度 的 倾斜 改变 固 体表面 的 润 湿 性

, , 

I I


摘 要 


有利 于 聚结材料对乳化水 的 捕获 ,
增 加 了 水滴在 聚结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增加 了

碰撞 聚 并 的 几 率 ,
提 高 了 油 水分离效率 。
同 时破坏 了 乳化水滴外部表面活性剂膜

的 高弹结构 , 促进 了 碰撞乳化液滴 的 破乳和 聚并 , 有利 于 高效 的 聚结分离 



综 上所述 , 具 有 特 殊润 湿 性 的 FC 1 对 含表面活性剂 的 柴油 乳液 具 有较好 的



应用 前景 

关键 词 : 油 水分离 , 表面活性剂 , 聚结分离 ,


氟碳材料 , 黏 弹 模量




Ab s t ra c 

A b s t r a c t

As  en g i n e  e mi s s i o n  s t a n d a r d s  b ec a m e  s t ri c t er , 
t he  s ul t
f i r  c o n t e nt  i n  d i e s e l  f u e l  w a s

g e tt ing  o w e r  a n
d  l o w e r  V e h i c l e  d i e s e l  w a s  d e s u l f ur
l i z e d  t o  m e e t  t h e  n a t i o n al  s u l fu r
. 

qu a l i t y  r e qu i r e m e nt s  ( e s s  t h a n  1 0  p p m )  o u l t r a
l f 

l ow  s u l f u r d i e s e l  ( U L S D )  ,  S u r fa c t a n t s

s uc h a s  l ub r i c a n t s a nt i w ea r a g ent s  a n d s t ab i l i z er s  w e r e a d d e d o  th e  d e s u l f ur
i z e d d i e s e l

     t 
, 

to  m a i n t a i n  U L S D  qu a l it y .  The
 p r e s e n c e  o f  s u r fa c t a n t s  i m p r o v e d  t h e  s t a b i l i t y  o f  t he

w a t er -

f u e l  e mu l s i o n  a n d  i n c re a s e d  t h e  d i f
i cu l t y  o f w at er f
i i e l  s e p a r at i o n 

.  Af
t er  b e i ng

s he a r e d  b y  t h e
 p um p  b a d e s

, 
t h e  e mu l s i f
i e d  drop l e t s  ( 3 4 5 -

 (
im
)
f l o w e d  w it h d i e s e l  into
 

t h e 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 c o mm o n  r a i l  s y s t e m

, c au s i n g

d a m a g e s  s u c h  a s  t he  c o r r o s i o n  o f  t he

en
g i n e  nt e r
i n al  c o m p o n e n t s , t h e  b o cka g e  o f
l  t hef
i i e l  i nj e c t i o n  n o z z l e  ( 1 0 -

1 5
n m )  an d

e n g i n e  b r o k e n  d o wn .  T h e r e fo r e  t h e  r e m o v a  o f  e mu ,
l l s i fi e d  w at e r  n  d i i es e lb y

c o a l e s c e nc e  m e c h an i s m  w a s  an  ur g e nt  p r o b l em  to  b e  s o l v e d 

F u o r n a te d
l i  re s i n s  w er e c o mmon l
y 

u s e d c o a t i n g p o l y m e r s fo r o i l w a t e r


 

 se
p ara t i on 

It  had g o o d 
 c h e m i c a l  r e s i s t a nc e ,  po
ll ut i o n  r e s i s t a nc e  a n d  e x c e l l e nt  w at e r -

f u el  s e p ar a t i o n

p e r fo r m a n c e .  A m o ng 
t hem , 
l u o r n a t e d p o l yu r e t h a n e s F C
f i

 1
(
X -


C H2 CH2〇 ] n C H 2 C H2 〇 

Y NH C O O C H 2 C F 2 C F 2 C F 2 C F
- -

3 ) w i th  s
p e c i a l w e t t ab i l i t y h a d a b e t t e r


 
 se
p ar a t i o n e ffe c t

 

o n  s u r fa c t ant c o n t a n i n g  d i e s e l  e mu l s i o n s

i .  It  h a d v e r y  g o o d  app
 li c at i o n  p r o s p e c t s , 
b ut

it s  c o a l e sc e nc e  m e ch a ni s m  w a s  s t i l l  un c l e a r .  T h e r e fo r e , 
i n  thi s  p ap er , 
b y  s t u dy i ng  t h e

nt e r fa c i a l rh e o l o
g i c a l p r op er t i e s  o f p o p h i l i c  s u r fa c t a n t s  o n h e w a t e r d i e s e l  i n t e r fa c e -

i   li  t 



and  t h e  s o l i d a i r/ s o l i d qu i d  s u r fa c e / i nte r fa c e  p r o p e r t i e s  o f u o r i n at e d  p o l y u r et h aa e s


li

 fl

FC 1
(
s o l i d  s u r fa c e ree
f  en e r g
y , s o li d

li
qu i d  i n t e r fa c i a l  f r e e  e n e r g y , a
d h e s i o n  w o r k) , 
t 

e x p l o r e  it s  s p e c i a l  w e t t a b i l i t y  a nd  i t s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m e ch a n i s m 

Th e ma  i n  r e s u l t s  ac h i e v e d  i n  t h i s
 p ap e r  a r e  a s  fo l l o w s 



)
I n  t he  s in
g e
l  s u r fa c t a n t s 
ys t em ,
t h e i nt e r fa c
 i a l rh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 

s u r fac t a n t

at  t h e  w at e r d i e s e l  i n t e r fa c e  w a s  r e l a t e d  t o  i t s  e mu l s i on  s t ab i l i t y

. I n  t he  s t
et i c  s t a te , 
t he

c on c en t ra t i on o f d i fferen t   li
p op h i l i c  s u r fac t a n t s
 (
PE T O B -

, 
hi g h p u r -

i t
y d i m er ac i d


,
h i gh 

p ur i t y  t r i m e r  a c i d , 
m o n o o l e i n) , 
t h e  m o l e cu l e  w e i ght ,  t h e  nu m b e r  o f  p o l a r  g ro u p s , 
t he




S pe c a i l  F u o ro c ar b o n
l  Ma te ri a l  fo r  S u r fa c t a n t

Con t a i nin
g
Wa t e r/ F u e l  E m u l s i o n S e p a rat o n  by  C o a
 i l e s c e n ce

l en
g th o f a l k an e c h a i n an
 d    t he b r an c h
  c h a i n s  a ffe c t e d  t h e w at er d i e s e

li nt e r fa c i a l  t e ns i o n 

I n  t h e  w a t e r d i e s e l  s e p a r a t i on  e x p er i m ent


t h e  s ep a rat i o n  e f
i c i en c i e s  o f  s t a i nl es s  s t e e l

fe l t  fo r  d i e s e l  e mu l s i o n  c o n t a n i n g  3 0 0 p p m  m o n o o l e i n  a n d  3 0 0  p p m  P e nt a e i y t h r i t o l
i 

o l e at e  ( P E T O B )  w e r e  1 7 5 %  a nd 9 -

. 1 . 8 % ,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 e l a s t i c m o du l u s  o f

 .

m o no o l e n  a t h e w a t e r d i e s e l  i n t e r fa c e w a s  1 5 5  m N / m w h i c h w a s  g r e a t er h an h at  o f


i  t   .   t  t
, 

P E T O B  4 2 1 m N / m

. .  Mono o l e i n  ti g h t l
y  a r r a ng e d  o n  t h e  w a t e r

f u e l  i nt e r fa c e  w i t h  a

h g h  e l a s t i c  m o du u s  m a k i n g  w a t e r d i e s e l  s e p a r a t i o n  d i ffi c u l t
i l

. PETO B -

l oose y

 l

a r r a n g e d  o n  t h e  i n t e r fa c e  w i t h  a  l o w  e l a s t i c  m o du lu s , 
m a k i n g  t h e  o i i / w at e r  s e p a r a t i o n

easy .  T h e r e fo r e , 
t h e gr e a t er

 t he  el a s t i c mo du l u s o f    t he  s u r fa c t a nt

t h e hi gh er
  t he  s t ab i li t


o f  t h e  e mu l s i o n  w h i c h  w a s  c o n s i s t e nt  w i t h  t h e  r e s u l t s  o f  t h e  o i l w a t e r  s e p a r a t i o n

 -

e ff
i c i en c y 


2 )  I n  t h e  b i n a r y  s u r fa c t a n t  s y s t e m ,  m o no o l e i n  an d  P E T O B  w -

i t h  d f fe r e n t  m a s s
i 

r at i o s  w e r e
 p rep are
d  t o  s t u d y  t h e i r  c o nt r
i bu t i o n  t o  t h e  c o m p o s i t e  i nt e r
fa c i a l  f
i lm .  A t 

o w  ma s s  rati o  o f  m o n o o l ein  ( 1 3 )  i t s  r e l a x at i o n ro c e s s  w a s  r e str i c t e d  b


y  s t e ri c


l :
, p

h i nd r a nc e  p r o v i d e d  b y  P ET O -

B .  A nd its e l a s t i c  mo du l u s  t e n d e d  t o  b e  a  c o n s t a n t  w i t h

t h e  i n c r e a s i n g  c o n c e nt r a t i o n .  As t h e  r at i o  o f m o no o l e i n   i ncr e a s ed  ( 1 : 1
, 
3 : 1
) , 
t he  e l a s t i c

m o du l u s  o f  t h e  b i n a r y  s y s t e m  i n c r e a s e d  w i t h  i n c r e a s i n g  c o n c e nt r a t i o n .  T h e r e fo r e , the

i n t e r fa c i a l 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 m o du l u s  o f  t h e  b i n a r y  s y s t e m  s u r fa c t a n t  w a s  m a i n l y  d e r i v e d

fro m  t h e 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 o f  mo noo l e n i .  T he  a d d i t i o n  o f a n o t h e r  s u r fa c t a n t  w i t h  a  c o m p l e x
 

s tru c tur e  w i l l  c au s e  th e  tw o  t o  c o m
p e t e fo r   t he  a d s o rp t i o n  s i t e  o n  th e  o i l

w a t e r nt e r fa c e  i


l o o s e n i n g  t h e  a r r a n g e m e nt  o f  t he ti
g ht e n o n e  .  T h e r e fo r e , 
t h e  a r r a n g e m e nt o f   s u r fa c t a n t

o n t h e o i l

w a t e r  i n t e r fa c e  n  a  b i n a r y  s u r fa c t a n t  s y s t e m  r e du c e d  t h e  e l a s t i c  m o d u l u s  o f
i 

t he  s u r fa c t a n t  f i l m  a nd  fa c i l i t a t e d  t he o  i l/ w at e r  se
p ar a t i o n 


3 )  T h e  s o l i d  s u r fac e p ro p er t i e s  o f 
 t h e  fo u r  fl u o ro c arb o n p o l y m e r s  w e r e m e a s u r e d

 

t o  a n a l y z e  t h e i r w a t e r d i e s e l  s ep a r a t i o n p e r fo r m a n c e


.  FC 1 w i t h  s p e c i a l  w e t t ab i l i t y h a d

 

h g h  o i l w a t e r  s e p a r a t i o n  e ff

ic i e n c y fo r  s u r fa c t a n t c o n t a i n i n g d i e s e l  e m u l s i o n
 

.  By 
t he

c ont a c t  a n
g l e  m e a s u r e m en
ta nd  t he  f
i ve  t h e ori e s  o f  Ac i d -

B as e K , 
it a z aki

Ha t a , 
O w e ns 

W e n dt  K a e ,
l ble -

U y  a n d  Wu ,  w e  c a l cu l at e d 
t h e  s o l d  s u r fa c e  e n e r g y

, t
he  s o l i d -

li
qu i d

V I
A b s t r ac 

i n t e r fa c e fr e e e n e r g y
 
, 
an d  th e  a dh e s i o n  w o r k o f t h e fo u r k i n d s o f
      fl u o r o c a rb o n m a t e r
ial s

 

PTFE , 
P VD F , F C 1
, F C2 .  We  c an  i n fe r  t h at  t h e  o u t e r m o s t  l a y er  o f F C  1 w asf
l u o rin e

arr an
g e m en t  a n d  t h e  i n t r a m ol e c u l ar  p o l a r  g r o u p s  h a d  a  c e rt a i n  i nf lu e nc e  o n  h e



o ut er m o s t  a rr a n g e m e nt .  T he  s e p a r a ti o n e ff i c i en c i e s  o f  P T F E ,  P VD F  F C 2  fo r

 ,

s u r fa c t a nt

c o nt a i n i n g  d i e s e l  e mu l s i o n w e r e  3 4 4  . % , 
25 4 . % , 
an d  2 6 5 .
% On .  l
y FC 
1 h ad a

2% T he r e fo r e heresu p r o v e d  t h a t  t he  f l u o r i ne
g h e r  s ep a r a o n  e ff i c i e n c y  o f 9
hi ti  1 . .  , t
lt s


a rr a n
g ed  i n  t h e  o ut e rm o s t  l a
y er  o f F C  1 w a s  no t  t h e k e y  fa c t o r  n  a dj u s t i n g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
 i

se
p ar a t i o n p e r fo r m a n c e


4 )  T h e  r o l l i n g  an g l e  a dh e s i o n  e n e r g y  a n d  t i m e re s
p o n s e  o f  xmder o i l  w a e r
t 


( , ,

h o w e d  t h a t  th e  b r a n c h e d  f luo r o c a rb on  c h a i n  o f F C  h ad


c o nt a c t  a n
g l e  me a su r em e n
ts  1

flu i d it
y  O n  t h e  i n c l i n e d  s t a g e  o r  i n  t h e  s u r fa c t a n t c o nt a i n i ng  d i e s e l  e mu s l i on  th e

 -


l u o r o c a rb o n  c h a i n w a s  p r o n e
f  t o  i nc l i ne  to  a  c e r t a i n  e xt e nt , e x p o s i ng  t h e  p o l a r  g r o up  

NH C O O - -

, 
and  i nc r e a s i n g 
t h e hy d r o p h i
 li c it
y o f FC

 1 .  T h en , 
t h e c o a l e s c e nc e m e c h a ni s m
 
 

of  FC 1 w a s  a n a l yz e d  t hr o u g h  t he  t i lt e d  m o d e l  i n  t h e  s u r fac t a n t c o nt a i n i n

g  di e s e l  f u e



t h e  a d s o r p t i o n  o f  t h e  s u r fa c t a nt  o n  t h e  F C 1  s u r fa c e  e n h a n c e d  t h e  i n f l u e n c e  o f  t h e

i n t r a m o l e c u l a r p o l a r  g ro u p s  o n  th e  b ra n c h e d  f

l u o r o c a rb o n  c h a i n , s ot h a t  t h e  b r a n ch e d

l u o r o c a rb o n
f  c ha i n  ti lt ed  toac e ta n
r i  e x t e nt , 
c h an
g in g 
t h e w e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


 s o l i d  s u r fac e 

The p e c i al p r o p e r y o f F C
 s



 1 w a s c o n du c i v e
  t o  t he  c ap t u r e o f e mu l s i f i e d w a t e r
 

, 
i nc re a s e d



t h e  r e s i d e n c e  t i m e  o f  w a t er  d r o p l et s  o n  i t  i n cr e a s e d  t h e  o p p o rt uni t y  o f  d r o p e t s ,

c o l l i s i o n  a nd  c o a l e s c e nc e  a n d  i m r o v e d  t h e  s e p a r a t i o n  e ff

i c i enc y  ,
. At t h e  m e a nw h i l e 

it des tr oyed  t h e  hi gh -

e l a s t i c  s t r u c t u r e  o f  t h e  s u r fac t a nt f il m ,  p ro mo te d  the

i e d  d r o p l e t s  I n  s um m a r y  F C
d emu l s i f i c a t i o n  o f  t h e  c o l l i d i n g  e m u l s i f .

1  w it
i i  s p e c i a l

w e t ab i l i t y h a d  g o o d  ap p l i c at i o n p r o s p e c t s  fo r  s u r fac t a n t c o nt a i n i n g  d i e s e l  e mu l s i o n s
 



K ey  W o r d s  W a t e r o i l  S e p a r at i o n  S u r fa c t a n t 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 M o du l u s  F l u o r o c a rb o n



, , ,

P o l ym er , 
Coa l e s c e nc e



vn
目 录
 

目 

第 1 章 引言  

1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

1 . 2 乳 液及 表 面 活性 对 油 水 分 离 的 影 响  

1 . 2 . 1 油 相 中 水 的 存在形式  

1 . 2 2 .
乳 液 的 稳定 性    

1 . 2 3 .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结构 及 种 类  

1 . 2 4 .
表面 活 性剂 的 临 界胶 束 浓度  

1 . 2 5 .
表面 活性 剂 在 固 体表面 的 吸 附  

1 . 2 6 .
表面 活性剂 在 油 水界面 的 吸 附  

1 . 2 7 .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界 面 黏 弹模 量  

1 . 3 油 水 分 离聚结材料  

1 . 3 . 1 聚结材料 的 表面 性质    

1 . 3 2 .
聚结分离机理  1 

1 . 4 柴 油 中 乳 化 水聚 结 分 离 的 研究 进 展    1 

1 . 4 . 1 调 节聚结材料 的 润湿性 :  1 

1 . 4 2 .
电场 强化  1 

1 . 4 . 3 振动 强 化  1 

1 . 4 4 .
多 层 梯 度 结构 材 料  1 

1 . 5 特殊 氟 碳 材料  1 

1 . 6 论 文研究思路 及研 究 内 容  20

1 . 6 . 1 论文研究思路 
 20

1 . 6 2 .
论文 的 研究 内 容  2 

第 2 章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界 面 的 流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2 3

2 . 1 引言  23

2 2 .
实验部分  24

2 2 . . 1 实验 材料 与 装 置  24

I 



特殊 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2 2 2
. .
超低硫 柴 油 的 预 处理  24

2 2 3
. .
含有不 同表面活性剂 的 柴油乳液的制 备及界面 张 力 的测定  24

2 2 4
. .
油 水界 面 黏弹性测定  25

2 3 . 结 果 与 讨论  26

2 3 . . 1 超低 硫 柴 油 中 表 面 活性剂 的 去除效 果  26

2 3 2
. .
表面 活性剂 对油 水 界 面 张力 的 影 响  26

2 3 3
. .
含表面 活性剂 柴 油 乳液 的 稳定性  28

2 3 4
. .
表 面 活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黏弹 模 量  29

2 3 5
. .
相角  3 3

2 3 6
. .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吸 附量  3 

2 3 7
. .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平 均 迁移 速 率  35

2 3 8
. .
单 个表面 活性剂 分子在 油 水 界面 所 占面积  37

2 4 .
本章小 结  39

第 3 章 二 元表面 活性剂 体 系 的界 面流变 学特性  40



3 . 1
引言  4 

3 2 .
实验部分  4 

3 2 . . 1 实 验 材料 与 装 置  4 

3 2 2 . .
活 性 白 土 处 理 超低 硫 柴 油  42

3 2 3 . . 二 元 表面 活 性 剂 体 系 复配  42

3 2 . . 4 二 元 表 面 活性 剂 体 系 的 扩 张黏弹模量  42

3 . 3 结 果 与 讨论  42

3 3 . . 1  Mo n o o l e i n/P E T O B

复配体 系 的 界面 张 力  42

3 3 . . 2  M o n o o e n/ P E T O
l i

B 复 配体 系 弹 性 模 量  44

3 3 3 . . Mo noo l e i n/ P E T O B  系 统 的 黏度 模 量

 46

3 3 . . 4  M o n o o e n/ P E T O B 
l i

系统 的相 角  47

3 . 4 本章 小 结  48

第 4 章 不 同 氟 碳 材料 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 5 

4 . 1 引言  5 

4 2 .
实验部分  5 




目 录
 

4 2 . . 1
实验材料 与 装置  5 

4 2 2
. .
无表面活性剂 超低硫柴 油 的 制 备  52

4 2 3
. .
氟 碳 涂 层 材料 的 制 备  52

4 2 4
. .
接触 角 实 验 的 测 定  5 

4 2 5
_ .
固 体表面 能 的 测 定  5 

4 2 6
. _
分 离 效率 的 测 定  54

4 3 .
结果 与 讨论  5 5

4 3 . . 1 不 同 氟碳涂 层 的 制 备  5 5

4 3 2
. .
固 体表面 能  5 8

4 3 3
. _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 59

4 3 4
. .
粘 附功  60

4 3 5
. .  Ac i d -

B a s e  理 论 与  Ka e l b e

Uy 
理论 比 较  6 

4 . 3 . 6 含有 四 种 不 同 表 面 活性 剂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离效率  63

4 4 .
本章 小结  64

第 5 章 特殊 氟 碳 材 料 的 聚结 分 离 机 理  67

5 . 1 引言  67

5 . 2 实验 部 分  67

5 2 . . 1
实 验 材料 与 装 置  67

5 2 2
. .
无表面 活性剂 超低硫柴 油 的制 备  68

5 2 3
. .
氟碳涂 层 材料 的 制 备  68

5 2 4
. .
滚动 角 测 量  68

5 2 5
. .
油 下 水接 触 角 的 时 间 响 应  68

5 3 .
实验 结 果 与 讨论  - . 69

5 3 . . 1 滚动 角 测 量  69

5 . 3 2 .
静态 和动 态 时固 液界面粘 附 能 比 较  70

5 . 3 . 3 氟碳 材料 油 下 接触 角 的 时 间 响 应  7 

5 3 . . 4 四 种 氟 碳 材料 对 的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 77

5 3 . . 5 聚 结机理 分 析  78

5 . 4 本章 小 结  80

第 6 章 结论 与 展 望  8 

X I
特殊氟碳材 料对 含表 面活性剂 柴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6 . 1   8 

6 2 .
创 新点  82

6 3 .
展望  82

参考文献  85

S t i lt  97

个 人 简 历 及发 表文章 目 录  98

X I I



图 目 录 

图 目 录

图 1 . 1 水 溶 液 中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固 体 表 面 的 吸 附 机理  

图 1 . 2 振 荡 悬 滴 法 测 量 黏弹 模 量  

图 1 . 3 液滴 在 聚 结材 料 上 聚 结 分 离 条件  1 

图 1 . 4 聚 丙 燭纤维 膜 过 滤 器  1 

图 1 . 5 机械振动增 加 纤维上水滴 的 聚 并提 高 分 离 效率    1 

图 1 . 6 通过 QCM 法测 量甘油 单 油酸酯在 不 同 材料表面 的 吸 附  1 



图 1 . 7 液 滴 在 羟 基 封端 聚 ( 二 甲 基 娃氧 烷 ) 和 FC 1 表面 的 聚并过程  1 

图 1 . 8 氟 碳 聚 合 物 支 链 端 氟 碳 单 元 个 数 与 其结 晶 状 态  1 

图 1 . 9 固 体 表 面 不 同 润 湿 状 态 时 氟 碳 支 链 的 排布 取 向  1 

图 U0 本 论 文 研 究 流程 图  20

图 2 . 1 振 荡悬 滴 法 测 量 油 水 界 面 黏 弹 模 量 装 置  25

图 2 2 .
水在原 始 柴 油 和 活性 白 土处理后 柴 油 的 界面 张 力 时 间 变 化 -

 26

图 2 3 .
水 在 四 种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超低 硫 柴 油 中 的 界 面 张 力 值 时 间 变 化 -

 27

图 2 4 .
柴 油 中 振 荡液 滴 界 面 面 积 正 弦 变 化 引 起 界 面 张 力 滞 后 变 化  30

图 2 . 5 甘 油 单 油 酸酯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分 子 结构  30

图 2 6 .
界 面张 力 和 表面 活性 剂 浓度 L o gC 之间 的 关系  3 0

图 2 7 .
甘 油 单 油 酸醋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弹 性 模 量 -

 3 

图 2 8 .
甘 油 单 油 酸酯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醋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黏度模 量 -

 32

图 2 9 .
界 面 形 变 时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层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层 的 相 角 随 浓 度 变 化 . . . . 33

图 2 . 1 0 平 衡状 态 时水 柴 油 界 面 上 表 面 活 性 剂 分 子 浓 度

r  3 

图 2 . 1 1 两 种 表面 活性剂 在 3 0s 内 的 平 均 迁 移 速率  3 6

图 2 . 1 2 两种 表面 活性剂 分子在水 柴 油 界面 的 排布 -

 3 8

图 3 . 1 不 同 甘 油 单 油 酸醋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配 比 体 系 的 界 面 张 力 值 比 较
/  43

图 3 2 . 2 0 0  pp m 二 元表面 活性剂 不 同配 比体系 的 界面张 力 值 比较  44



图 3 . 3 二 元表面 活性剂体 系 的 弹性模量 随浓度变 化  45



图 3 4 . 二 元 表面 活性 剂 体 系 的 黏度模量 随 浓 度 变 化  47

图 3 . 5 二 元 表 面 活性 剂体 系 的 相角  48

图 4 . 1 不 锈钢 毛 毡 捕 获 液滴 面 与 释 放 液滴 面 光 学 图  53

图 4 2 .
接触 角 测 量 装 置  54

X D I

特殊 氟碳 材 料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图 4 3E M C EE

1 1 40 快速 油 水 分 离 装 置  55

图 4 4 .
四 种 氟 碳 涂 层 的 制 备 方 法 及 接触 角 值 和 油 下 水 接 触 角 值  56

图 4 . 5 四 种 氟 碳 材料 的 接触 角 和 在 滤 后 柴 油 中 的 接触 角 值  5 7

图 4 6 .
四 种 氟碳 涂 层 在 空气 和 滤 后 柴 油 中 2 分钟 内 接触角 值 时间 变 化 -

 57

图 4 7 .
四 种 氟碳涂层 固 的 体表 面 自 由 能  59

图 4 8 .
四 种 氟 碳 涂 层 固 的 液界 面 自 由 能  60

图 4 9 .
四 种 氟 碳 涂 层 的 粘 附功  6 

图 4 . 1 0 A c i d -
B ase 理论和 Kae l b e

Uy 理论 分析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 62

图 4 . 1 1 使 用 氟碳改性 的 不锈钢 毛毡进行油 水 分 离 实验  63



图 4 . 1 2 氟 碳 改 性 不 锈 钢 毛 毯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率  64

图 5 . 1 超低 硫 柴 油 中 不 同 的 氟 碳 材 料 油 下 水 接触 角 的 测 量 装 置  69

图 5 2 _
滚动 角 测 量 装 置  69

图 5 . 3 四 种 氟碳材料在水平 面 的 粘 附功 和 在 倾斜 台 面 的 粘附 能  70

图 5 . 4F C 1 在 含 甘 油 单 油 酸酯 柴 油 中 的 浸 没 时 间 水 接 触 角 变 化 -

 7 

图 5 . 5 四 种 氟碳 涂 层 在含 甘油 单 油 酸酯柴 油 中 的 浸 没 时 间 水接触 角 变 化 -

. . . . . . 72

图 5 6 .
四 种 氟碳 涂 层 在 含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柴 油 浸 没 1 0 分钟 后 的 接触 角 变 化 . . . . . . 73

图 5 . 7 在 200
 pp m 甘油 单油酸酯柴 油 中 相 邻水滴在 FC 1 表面铺展聚并  73

图 5 .
8 四 种氟碳涂层 在含高纯 三聚 酸柴油 中 的 浸 没 时间 水接触角 变化 -
 75

图 5 . 9 四 种 氟碳涂层 在 含 高纯三聚酸 柴 油 浸 没 1 0 分 钟 后 的 接触 角 变 化  76

图 5 . 1 0 不 同 氟 碳 涂 层 材料 分 别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 . . . . . 78

图 5 . 1 1 F C 1 涂 层 聚结分 离 含表 面活性剂 柴 油 乳液 的 倾斜模型  79



X V
I

表 目 录
 

表 目 

表 1 . 1 五 种 固 体 表 面 自 由 能 理论 公 式  

表 2 . 1 表面活性剂 的种 类  24

表 2 2 .
不 锈钢 毛毡对含 两种表面 活性剂 柴油 乳液 的 油 水 分 离效率  29

表 2 3 .
两 种表面 活性剂 在 水 柴 油 界面 上 的 覆盖率 -

r/ T m  3 5

表 2 4 .
表面 活性剂 在 30 s 内 的 平 均 迁 移速率  3 7

表 2 5 .
单个表面 活性剂 分 子在 油 水 界 面 所 占 的 面积  3 8

表 4 . 1 不 同 溶剂 在 四 种 氟碳涂层 上 的接触角  58

表 4 2 .
四 种 氟 碳材 料 的 固 体 表 面 能  59

表 4 3 .
四 种 氟 碳材 料 的 固 液 界 面 自 由 能  60

表 4 4 .
四 种 氟碳材料 的 粘 附 功  6 

表 4 5 A c id


B as e 理 论 计 算 四 种 氟 碳材 料 固 体 表 面 能 的 组 成  62

表 4 6 K ae b l e
. l

Uy 理 论 计 算 四 种 氟 碳 材料 固 体 表 面 能 的 组 成  62

表 5 . 1 四 种 氟 碳 材料 的 滑 移 角 和 其 粘 附 能  70

XV


第 1 章 引 言
 

第 章 1 引言

1 . 1 研究背景 与 意 义

近年来 ,
随 着 科技 的 不 断 发 展 ,
柴油 发动 机高压燃油 喷射系 统不 断革新 , 广泛应

用 于重型汽车 、 船舶 、 发 电 机 等 工 业领域 。 柴油 高压共轨系 统 是 20 世纪 内 燃机 行业



的 三 大 突 破之 通过 改 善 柴 油 的 燃 烧 过程 可 以 改善动 力 性 能 并满 足排放标 准 


, , 。

油 为 燃料 油 其 粘度 大 于 汽 油 , , 不 易 挥 发 蒸 发 性差 在 高 压共 轨 喷射系 统 的 作 用 下
, 。 

柴油 以 雾 状油 滴 形 式被 喷入燃烧 室 中 充 分燃烧 。 在柴 油 运输过程 中 ,


尤 其 当 昼夜温差

较大 的情况时 , 水分 易 混入油 箱柴油 中 ,


并 随 其 进入 发动 机 。
在 高 压油 栗 的 高速剪切

下形成尺寸为 的 乳化水滴 再 进入 高 压共 轨系 统 高压 共轨 系 统 中 压 力 可


45
pm
[ ]

, 。

达 2 0 0  MP a 燃料 需通过 系 列 间 隙仅为 的 喷油 嘴进入燃烧 室 乳化水 的存




p m
, 2 -

5 ,

在 易 造成喷油 嘴 口 堵塞 , 从而 导致发动 机故 障 , 因 此去 除柴 油 中 的 乳化水 的 是 发动机



安 全运转 的 前提% 

同时 ,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和 生活 水平 的 提 高 , 柴油 车广 泛应 用 于 交 通运输 行 业 。


油 车 尾 气 中 氮 氧 化物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等有 害 气 体 的 排放 ,
对 环 境造 成 了 恶 劣 的

影响 起 了 人们 的 广泛关注 当 空气 中 的 达到 定浓度 时 会形成 酸雨


5 , 6] “ ”
引 〇2



。 s , 

其对生物 的 生 存环境 ,
水源 , 土壤等产 生 恶 劣 影 响 。
为 了 控 制 柴油 车 s 〇2 的 排放量 

国 家标准 ( G B 1 9 1 47 2 0 -

1 6 ) 文件 中 ,
车用 柴油 ( I V) 质 量指标 中 要求柴油 中 硫含量

值不大于 50 m g/kg ,
并且 车用 柴油 ( V) 和 车 用 柴油 ( VI ) 中 提 高 了 硫含量要 求 , 

求其值不大于 l 〇 m /k
g g 。 因 此在油 品 加 工 中 需 要对柴油 进行脱硫处理 , 以 达到超低硫

柴油 的 品 控要 求 \ 同 时 脱硫后 柴油 的 中 添加 润 滑剂 耐 磨 剂 和 稳 定剂 等 表 面 活 性



7 ,

, 、

剂 以 维 持 超低 硫柴油 的 品 质 商 业柴油 中 般添加 多 种 表面 活性剂 以 全面提 高柴油 的




品质 , 表 面 活 性剂 的 存在 提高 了 柴油 中 乳 化 水 的 稳定 性 , 为乳化水 的 去 除增 加 了 难度 

因此 , 去 除含有表面活性剂 的 超低硫 柴油 中 的 乳 化 水是 亟 待解 决 的 问 题

常 见 的 油 水分 离法为 过滤法和 吸 附法 吸 附 法适 用 于 海 河 上悬浮油 的清 除



1 3]
。 、 

不适用 于微 小 乳 化液滴 的 去 除 。 例如 , 亲 油 海 绵 或 亲 油 粉末 可用 来吸 附海水表 面 的 浮



油 。
吸 附完成后 , 通过挤压 和 相 似 相 容 溶 液进 行 清 洗 , 回 收油 料 并 再生材料 [
1 4 ,
1 5]
。 





特殊 氟碳材料对含表 面活 性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分 离 

滤法是通过截 留机制 或聚结法机制 ,


对 油 相 中 的 微 小 乳 化 液滴进行截 留 或 聚 并 进 而

 ,

?^
实现油 水分离 ,
该 法适 用 于 柴 油 中 乳 化 水 的 去 除 ? ^ ,

。 过滤材料 的截 留 机制 彳 接触

和 聚 结机制 取 决于 其亲疏水性
°
角 大于 接触角 由 于 柴油 发动机为


° °
1 50 ) ( 90 -

1 40 ) 。

封 闭 的 高压系统 , 油 水分离 后 需将水分及 时排 除发动机 ,


若采用 截 留 机制 分 离尺 寸 小

于 1 00
p
m 乳化水滴 , 易 增加体系 压降 , 破坏 系 统稳定性和 损 耗发动 机寿命 。 而采用

聚结法 ,
使尺寸小 于 1 00
Hm 的 乳化 水 聚结 为尺寸 大于 1 0 0 (
xm 的 水滴 , 体系 压 降不

会显 著增加 , 聚结 水滴 随柴油 通过聚 结材 料后 , 在 重 力 作 用 下 沉积 在 油 相 底 部 , 可以



通过合理设计滤清器结 构将 聚 结 的 水分排 出 因此 超 低 硫柴油 的 油 水分 离 应采 用


23
[ >
。 ,

聚结方法 

综上所述 , 由 于表面活性剂 的存在 , 柴油 中 乳化水 的 稳 定 性提 高 , 油 水分离 困 难



增加 。
为 避 免乳 化水造成 发动 机 喷油 嘴 口 堵塞 、 内 部 器件腐蚀 、 发动 机熄火 等 故 障 

同 时延 长 发动 机 的 使用 寿 命 , 通过研 宄 表面活性剂膜在水 柴油 界 面 的 黏 弹模量和 聚



 -

结 材料 在 油 相 中 的 润 湿性 , 探 宄特定材料 的 聚 结机理 , 为柴 油 滤 清 器 的 设计提 供理 论



基础 ,
实现柴油 中 乳化水 的 高效去 除 

1 . 2 乳液及表面 活性对油 水 分 离 的影响



1 . 2 . 1 油相 中 水 的 存在形式

水在 油 相 中 有三种存在形 式 : 自 由水 、 溶解水和乳化水 

( 1 ) 自 由 水 :
水滴 直径大于 l OO
pm , 进入油 相 后 受 到 重 力 沉 降 的 影 响 , 与油相

实 现 分层 。 可 以 通过重力 法实现油 水分离 ,


自 由 水较 易 去除 

( 2 ) 溶解水 : 在 油 相 中 通过 化 学 作 用 以 分子 状态 分散 油 相 中 , 体 系 十分稳定 

般通过化 学 方法实现分 离 其在 柴 油 中 含量 较 小 在 般不要求去 除


一 一

。 , 

( 3 ) 乳化水 :
水 在油 相 中 呈现 为 油 包 水结 构 ( W 0 / ) ,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降低油 水 界面张力 , 提高乳化水 的 稳定性 。


尺寸为小于 1 0 0p m 的 乳化水滴不 受重力



影响 般通过聚结法 实现分 离

t ,
26 27]

, 

综上所述 , 常 见 乳 化 水 可 以 通 过 截 留 或 聚 结 的 方法 实 现 油 水 分 离 。 由 于 柴油 发动

机 为 封 闭 的 高压 系 统 而柴 油 中 含 有 的 表面活 性剂 増 加 了 乳化 水 的 稳 定 性 提 高 了 油

 , ,

水分 离 的 难度 , 因 此选 用 聚 结 方法 使乳化 液 滴 在 聚 结 材料 上 聚 并 后 再 分 离 , 可满足柴




第 1 章 引 言
 

油 发动机 内 乳化水去 除 的 需求 

1 . 2 2 .
乳液 的 稳 定性

乳液被广泛 应用 于 现实生活 中 :
油漆 、 冰激凌 、 化妆 品 、 清洁剂 、 杀 虫 剂 等均 为

乳液制 品 本 文所述乳液主要是指 不互溶 的 两相 相 被剪 切 成 小 液滴 后 分散在 另


一 

。 ,

相 中 形成 的 悬浊液 般来 说 分 散相 粒子 的 尺 寸 约 为 因此 根据 分散


。 , 0 . 1

1 0  ^m 。 ,

相粒子 的尺寸 乳液 般可 以分为三种类型 粗乳液 分散液滴尺 寸 大 于 




, : , 4 0 0 mn ,

显 微镜 下可见 ; 微乳 液 , 分 散 液滴 尺 寸 为 l 〇 〇 nm 4 0 0 mn

; 纳米乳液 , 分散 液滴 尺 寸 小

于 1 0 0  nm 。
本 文 所研 宄 的 水 柴油 体系 -

, 乳化水的尺寸为 3

4 5 叫1 , 为 对 粗 乳液 进 行 分

离 

相 较于 两 相 体 系 , 乳液 中 , 液 液界面面积增 大

, 热 力 学不稳定 , 因 此乳 液滴 有 自

发聚并 、 两相分离 的趋势 。 因此 , 不 同 化学组合 的 两 相 ,


形成乳 液 的 稳 定 性不 同 ; 

乳 液体系 中 添加 不 同 表面 活 性 剂 时 , 形成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也 不 同 。 有 的 乳液静置分层 只

需要 几 分钟 , 有 需要 的 几个 小 时 ,
有 的 需要 几个月 甚至几年 , 乳液 静置分层 所 需 的 时

间 越长 ,
乳液越稳定 当 乳液 中 存在 表 面 活性剂 会 时 , 表 面 活 性剂 迁 移 到 油 水 界

面 其 疏 水基 团 浸入 于油 相 中 亲 水基 团 浸 入 于 水 相 中 分子 间 排列 并形成具有 


, , ,

取 向 的 高 弹膜 ,
抵抗 油 水界 面 形 变 。
因此 , 表 面活性 剂 的 存在 降低 了 体 系 的 自 由 能 

提高 了 体系 的 热力 学稳定 性 , 使分散相 稳 定 的 存在于 连 续 相 中 [3 3]



同时 , 表 面活性剂

形成空 间 位阻 阻止分散相 聚 并 进 步维持 了 乳液 的 稳定性 34


因此 在实验 中

[ ]
, , 。 , 

为 了 探 宄 材料 对含不 同 表面活性剂 水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

, 通 常 使用 高速剪切

机现制 现配水 柴油 乳液 并在 分钟 内 完 成测 试 以统 测 试标准 避 免 不 同 乳液





, , ,

因 静置 时 间 过 长 导 致 乳 化 水 自 发聚并 , 干扰实验结 果 

此外 , 乳液按 照 结构可 以 分为油包水 W/ O 和 水包油 O /W 两 种 类型 , 油 水 两相 的



界面 张力 值 越大 ,
乳 液稳 定 性越 差 ,
反之 , 乳液 稳 定 性好 [
3 5]

本文研宄柴油 中 乳化水

的去除 , 乳 液为 油 包 水类 型 ,
所用 表面 活性剂为 脂 溶性表面活性 剂 。 脂溶性表面活性

剂在 水 柴 油 界面形成 网 络结构 为 乳化液滴 间 聚并提供 空 间 位 阻 提 高乳 液稳 定 性


, , 

因此 , 在 含表面活性 剂 的 柴油 乳 液 中 , 乳液 的 稳 定性与 水 柴油 界面上表面活性剂 形



 -


成 的 网 络 结构 的 特性相 关 [
2 5






特殊 氟 碳 材 料 对 含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1 . 2 3 .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结构 及 种 类

表面活性剂 是生活 中 常见 的 化学产 品 , 其广 泛 的 应用 于机油 、 制药 、 清 洁剂 、 



油 、 浮选等 生 产 中 。 表面活性剂分 子具 有两亲 结 构 : 疏水基 团 和 亲水基 团 , 疏水基 团



般 由 碳氢链组成 亲水基 团 由 极 性基 团 组成 表 面 活 性剂 可 以 吸 附在 固 液 和 液 液




, 。

界面 降 低 界面 自 由 能 在 定程度 上 改变界面 性质 3 7]


, , 

根 据 亲 水 基 团 的 电 荷类 型 , 表面活性剂分可 以 为 四种 类型 :
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 

阳 离 子 表面活性剂 、 两性 离 子表面活性 剂 和 非 离 子 型 表 面 活性剂 [


3 6]
。 1 ) 阴 离子表面

活性剂
+ +
: 表 活剂 活性 的 极性基 团 带 负 电 荷 ,
如 R C 〇 aN a ( 肥皂 ) , RC 6 H4 S 〇 3 lSf a ( 

基苯磺酸钠

阳 离 子 型 表面 活性 剂 表活 剂 活 性 极 性基 团 带正 电 荷 如 RN H C


) ;
2 ) : , 3 1


长 链铵 盐 RN ( C H 3 ) 3 C 氯化季铵 两 性 离 子表面 活 性 剂 表 面 活性 剂 分


( ) , 1 ( ) ;
3 ) :

子 中 同 时 存在 阳 离 子 亲水基和 阴 离子亲水基 , 分子既 能给出 质 子又 能接受质 子 , 




+ + +
RN CH C H2 C H 2 S 0 3 长链氨基 酸 RN C H3 )3 C 1 磺基 甜 菜 碱 非 离子 型


- -

( 3

2 ( ) ,

( ) ;
4 )

表面活性剂 : 表活剂分子 中 没有 带 电基 团 , 如 RC O O C H 2 C H O H C H 2 O H  ( 长链 甘 油 单

油 酸 酯脂肪酸 ) , RC H 4 O C 2 H 4

( )
x OH ( 聚 氧 乙 烯烷基 酚 ) , R O C 2 H 4 > OH R O C 2 H 4


, ( )
x 〇H

MQ
( 聚氧 乙烯醇 )

3 ]
。 本文所使用 的 表面 活性剂 为 非离 子 型表面活性剂 

1 . 2 4 .
表 面 活性剂 的 临 界胶 束浓度

表 面 活 性剂 在 油 水 界 面 富 集 并达 到 动 态 平 衡 ,
提 高表 面活性 剂 的 浓度 , 增 加 其在

油 水界面 的覆盖量 当 浓度增加 到 定值时 表 面 活 性剂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吸 附达 到




。 ,

饱和 后 , 油 相 中 过剩 表面活性剂 的亲水基 团 仍有逃离油 环境 的 需 求 ,


表面活性剂 分子

间 自 聚集 亲 水 基 团 形 成 内 核 , , 疏水基 团 朝 外 形 成外 壳与 油 相 接触 形 成胶 团 , 。 因此 

表 面 活 性剂 形 成胶 团 的 最 低浓度 为 临 界胶束浓度 ( Cr
it i c al  M i celle  C o nc e n tr a t i on , 
C MC 


4 1

42 ]
 

1 . 2 5 .
表面 活性 剂 在 固 体 表面 的 吸 附

表面 活 性 剂 在 固 体 表 面 上 的 吸 附 为 单 分 子 层 吸 附 , 而 不是胶 团 吸 附 。 表 面活性剂

在 固 体表 面 的 吸 附主要通过五种 形式 : 离子 交换 、 离 子配对 、 氢键作 用 、 色 散力 非极



性 作 用 和 疏 水基 团 作 用 。
如图 1 . 1 所示 离 子 交 换 机 理 :
溶液 中 带相 同 电 荷 的 表面活性

剂 分 子 吸 附 在 固 体表 面 上 , 取代 平衡离子 。 1 ) 离子配对机理 : 表面 活 性剂 分子 从溶




第 1
章 引 言
 

液 中 迁移 到 带相 反 电荷 的 位 点 上 。 2 ) 酸碱作用 : 通过底 物 与 表 面活性剂 分 子之 间 的



吸附 , 形成 路 易 斯酸或 者路 易 斯碱反应 。 3 ) 电子极化吸 附 : 当 表面 活性剂具有 芳香



基团 , 而 固 体表面具有正 电位 点 , 电 子 富 集 的 芳 香 环 和 带 正 电 位 点 的 基底 产 生 强 烈 吸

附 色散力 吸 附 吸 附 剂和 吸 附 基底通过 范德 华力 吸 附
3 8
。 4 ) :
[ ]


此外 ,
在不 同 体相 中 , 表 面 活 性剂 吸 附在 固 体表 面 上 ,
其烷 烃链 的 构 象不 同 。 

水相 中 ,
阳 离 子表 面 活 性 剂 在 亲 水 材料上 的 吸 附 受 到 其疏 水 链 及 体相 中 反 离 子 的 影 响 

其疏 水 烷 烃 链在 水 相 中 卷 曲 [
43 ]

在油相 中 ,
非 离 子性表面活性剂在 固 体表 面 吸 附 时 

其疏水链在 油 相 中 伸 展 , 且体 相 中 不 存在 反离 子 [
44 ]

因此 , 在不 同 体相 中 , 表面活性

剂在 固 体界面吸 附 其疏水链在 体相 中 卷 曲 或伸 展 同 时 改变 了 固 体表面润 湿 性 [


45]
, , 

So l u t i o n S o l u t i o 


f ^ c I K 

I 0

? 

? ?  @  ?
3 


? ? S  e 


A ) 
I o nE x c h a n g e  (
B ) 
I o nP a i r i n


So l u t i o n




C ORR  Ct O H O

 
 +

H 0  S
N -
 

? N - -

C = :
0RH c 〇 R


N

n 1H O -

HO


C )  H yd r o g e nB o n d i

g  (
D ) 
V i ad i s p e r s i o nf o r ce s

o nn o n p o a l rs u r f a c e


C ) 
Hy d r op hob i cB ond i n


图 1 . 1 水溶 液 中 表 面 活 性剂在 固 体表 面 的 吸 附机 理 I 

F i
g u re1
. 1 R e p re s e n t atio no f  s o m em e c h a n i s m so f  s u r fa c t an t ad s o rp ti o no n t ot h es o l i d

3 8
s u b s t r a t e s  fr o m  a q u e o u s  s o u t i o n l
1 

1 . 2 6

表 面 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吸 附

表面活性 剂在 油 水 界面 的 吸 附可 以 降低 油 水 界 面 张力 , 形成稳定乳液 , 为油 水分

离增 加难度 。 不 同 表面 活性剂在油 水界 面 的 吸 附强度 与 其浓度 、 分子量 、 分子 结 构 



有无支链 极性基 团 强度 等有关 于 表面 活 性 剂在 油 水 界 面上 为 单 分 子层 吸 附


46 47]

[ ,

。 由 

平衡状态 时 , 其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平 衡 吸 附量 可根 据 吉 布 斯 吸 附方 程进 行 计 算





特 殊 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 
= -

RT r ^ l n C

. . .


1 . 1


办 = -

2 3 0 3 i? I
. T 丨

f H og Q . . .


1 . 2


其中 R K) 是 油 水 界 面 上 表 面 活 性剂 浓 度 单位 为 2




8 3
. 1 J/

mo l , 1^ , m o l / cm ;
y

界面张力 , 单位为 mN /m ; G 为 吸 附平衡 时 连 续 相 中 表 面 活 性剂 的 浓 度 m d /L ; T 



绝对 温度 29 1 K 。 通过计 算可 知 , 在平衡 吸 附 时 , 连 续 相 中 的 表 面 活 性剂 的 摩 尔 浓 度

约 为油 水界面上浓度 的 1 03 -

1 04 倍 , 因 此 G 值 近 似 等 于 原 始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浓度 

表 面 活 性 剂 饱和 吸 附 量 几 1 计算公式为 %

 t

1  k 


= '   ̄

 + . . . 1 . 3
( 



, c r r , m 

T 为 值 C 为 斜率 为 k/ T w 且截距为 Tm 其中 是 个常数

l / i
_ y , l / ; x , 1 /

k ( 55 3

.

单位S 是无 限稀释状态时 的 吸 附 能
■ °
, ) ,
m o l /L , AG 自 由 

单 个分 子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上 所 占 的 面 积 由 方 程 -

1 . 4 计算 [
49]


a =

w
… 1 .

( 

其中 , N 为 阿伏伽 德 罗 常 数 

1 . 2 7

表 面 活性 剂 的 界 面 黏 弹模量

界 面扩 张模量 是 指 界面受 到 周 期 性压缩和 扩 张 时 ,


界面 张力 发生周 期性变化 , 

张模 量 定 义 为 界 面 张 力 变 化 相 对 于 界 面 面 积 变 化 的 比 值 

d y  .

, 


£ =
^ + 1 〇) T? i 

1 5

^l

 ( 

 

其中 , s 是扩 张模量 m N/ m ,
y 为 界面 张力 m N /m , J 为 两相 的 界 面 面 积 m



为 扩 张 弹性 ,

% 为扩 张黏 度 

在振荡 信 号作用 下 界 面张力滞后于 界面面积变化 两 者周 期 变 化值存在 定的




, ,

相位差 , 称 为扩 张模量 的 相 角 ( 扪 。 因此 , 扩 张模量 也 可 写 作 复数 形式 :


实数部分


& ) 和虚数部分 ( i w ?
7d
) 分 别 称作 储存模量和 损 耗模 量 , 反 映 了 黏 弹 界面 的 弹性部

分和 黏 性 部 分贡 献 PWl 相 角 ( 0 ) 表 示 为 黏度 模 量 和 弹 性 模 量 的 比 值 , 当 相角 越小




第 I
章 引 言



时 ,
表 明 界面 发生形变 时 ,
表 面活 性剂 能 够快 速运动 到 油 水 界面补 偿 界 面 张 力 梯 度 

使表面活性剂 网 络结 构 恢复最初形貌 ; 如图 1 . 2 所示 , 当 相 角 较大 时 , 表 明 界面发生



形变时 , 由 于表 面活性剂不 能及 时补 偿界 面张 力梯度 , 表 面活 性剂 网 络 结 构被挤压破



坏 [
25 ]

但是 , 相 角 作 为 黏度模 量和 弹性模量 的 比 值 ,
为相 对参数 ,
可做 简 单 参考 , 

判 断乳液分离难 易 程度 , 需要用 具体黏 度 模量和 弹性模量值进 行判 断 



Osc i l l
a t n g



D o p s/B u b b
r l
es


4 0
- 
D i

l at i ona l  v s c o e a s t cm o d u u s
i l 
 i
t i me






i 3 。

| 2〇



t  ,  ,  , 


1  1 0 1 00

f r e

u en c
y 
/ Hz

图 1 . 2 振 荡 悬 滴法测 量黏 弹 模量 I


F gui re1 . 2  I n t e r fa c a l  d i i l at o n a lr h e o


i l o gy  b y  o sc i l l a ti n gb u b b l e/d r o
pm e t h o d s

50 

表面活性剂在 油 水 界面上和 界面 附近经 历 三个 弛豫 过程 界面与 体 相 之 间 的 扩散



 :

交换 、 在 界面上重排及分子 内 部 的构 象变化 而分子量较低 的 表 面活性剂通 常经



历 两 个弛豫过程 :
界面与 体相 间 的 快速 弛豫和 分子在 界面上重排 。
分子量较大 的表面

活性剂 , 迁移速率 较慢 , 当 界面 发生 形变 时 , 不 能快速 完 成其在界 面 与 体相 之 间 的 扩



散 交换过程 只 考虑 单体分子在 油 水界面不 同 区 域上重 排过程 5 3 5 5


_

- [ ]
, 

油 水 界 面 的 弹 性 模 量 是评 价乳 化 液 滴 碰撞 后 能 否 聚 并 的 重 要 指 标 当 乳化液



5 6 , 5 7 ]

滴 相 互碰撞 时 , 两 液滴 的 液膜相 互挤压变 形 到 极 限状态 ,


若表 面 活 性剂 膜弹性模量较

高 , 两液 滴液弹 开 并朝 向 相 反方 向 运动 。 若表面活 性剂 膜弹性 模量较低 ,


液膜破裂 

两液滴 聚 并成 大液滴 并继续 完成 下 次聚并 因此 表面活性剂 膜 的 弹性模量




5 8 6 ()
_

[ ]
, 。 ,





特 殊 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表示 了 其 抵抗形变 的 能 力 , G e o rg i ev # 等人研 究表面界 面扩张黏弹模量 是破乳 的 关



: !


键参数 。 W an g [
62]
等 人研 究 表 明 乳 液 稳 定 性 可 以 通 过 界 面 黏 弹模 量 来 判 断 油 水 分 离 的

难 易 程度 等 人报道温度 振荡 频率 盐浓度均 会影 响 界 面膜 的 黏 弹模量


63 ]
。 P e rl e S [
、 、 

此外 ,
表 面活 性 剂 的 浓度 不 同 时 , 分 子在 界 油 水 面 上 的排 布取 向 不 同 , 也会影 响 表面

活 性 剂 膜 的 黏 弹模 量 。 而油 水界面黏度 模量 为在 弛豫 过程 中 , 表面活性剂迁移产生

的 能量损 失 因此 油 水 界 面黏 弹 性模量是用 以 评价 乳液油 水分离难 易 的 重要参数 65




_


。 ,

67


对 于 二 元 表 面 活 性 剂 乳 液体 系 在 元表 面 活性剂 乳 液 体系 中 添加 另 表面活性


一 一

剂 , 使 两 者在 油 水 界 面上 吸 附竞 争 ,
形成 的 复合表面活性剂 网 络结 构 的 强 度 减 弱 , 

而影 响 乳液 的稳定性 Wan g 等 人 研 究 了 表 面 活 性 剂 十 二 烷 基硫 酸 钠 存在或




68
SDS
[ ]
。 ( )

者 不存 在 时 , 共聚物 P( AM / POEA ) ( 由 丙 烯 酰胺 ( AM ) 和 2 -

苯氧 乙 基 丙烯酸酯

( PO EA ) 组成 ) 在 油 水 界面 的 弛豫过程 。
他 们 发现 其 在 界 面 的 不 同 区 域 存在 快 速 弛

豫过程 , 以 及 AM / POE A 共 聚物 聚合物链 的 构 象变 化 的 慢速 弛豫过程 。


添 加 表面 活 性

剂 SDS 后 ,
其与 AM / P O EA 共 聚 物竞 争在油 水界面 上 的 吸 附 位 点 , 或在 体相 中 形成

胶束 影 响 油 水 界面 的 流变 学 性质
, 。 Z h 〇U [
6 9]
等 人 研 宄 表 明 当 有 其他 活 性剂 插入 到 油 水

界面上时 紧密 排 列 的 表面活性 剂 膜 的 强度会减弱 表面活性剂膜 的这 特征有利于




, 。

设计表 面活性剂 组合 , 不仅 能够 提 高柴 油 的 品 质 , 而 且 能够减 小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 有利



于油 水分离 

综 上所述 ,
在 油 水 分 离 的 动 态 过程 中 ,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和 连续相 中 进 行 复

杂 的 迁移运动 , 通 过振 荡 悬 滴 法 测 量表面 活 性剂 在 油 水 界面 的 黏 弹 模 量 , 可用 来表征



表 面活性剂 膜 的 界面流变 学 特性 , 有 利 于 我 们 对 乳 化 液 滴 聚 并 过程 的 深 入 理 解 

1 . 3 油 水 分 离 聚 结材料

1 . 3 . 1 聚 结材料 的 表 面 性 质

( 1 ) 固 体表 面 能

固 体表 面 能 由 多 种 能 量 组 成 , 这些 能量来源于 分子 间 作 用 力 。 分子 间 作 用 力 主要

涉 及取 向 力 ( Or
i e nt at
i on for c e ) 、 诱导力 ( I n d u ct i v e fo r c e ) 、 色散 力 ( D i s
p er s i on fo r c e 

和 氢键 作 用 ( H y dro g en b o n d i n g fo rc e 
) 。 取向力 、 诱 导 力 和 色散力 通 常 构 成 范 德 华 力





第 1 章 引 言


( V an  d er  Waa l s  fo r c e  ) 

般来 说 固 体表 面 自 由 能值越低 外层排布 的 原 子不 易 给 出 电子 材料 不 易 被


, , ,

润 湿 固 体表 面
。 自 由 能 的 组成通 常 有五种 理 论 如 表 , 1 . 1 所 示 五 种 理 论 分 别 为 Kae
, l ble 

Uy 理 论 理论 K i t az a k i H a t a  理 论 理论 B a s e理 论
70 7 6]
O w e n s W e nd t Wu Ac



 、

、  、 i d - [


表 1 . 1 五种 固 体 表面 自 由 能 理 及其 理论 公式


Ta b l e1 . 1 F i v e  s o l i d  s u r fa c e  fre e  e n e r g y  t h e o r i e s  a n d  t h e i r  t h e o r e t i c a l  fo r m u l a s

A s s um p t

i on


T h e o ry

t 〇ta l

K it a za k i  Ha t a /
=

t o ta l d 

O w e n s We n dt  y 二
 +

,  ,

o ta d

y




=
Kae l b leU y ^ y


/
0 l d



Wu =

 + r

Ac i d

B as e

K ae l ble -

Uy 理 论 将 固 体 表 面 自 由 能分为 色散力 和 极性组成 部 分 ^ 代表色 散力 , 



f 代表极 性组成部 分 , 该 理论 并 未 描 述氢键 的 贡 献 [


77


O w e n s We n d -

t 理论 中 将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分为色散力 、 氢键作 用 和 偶 极 偶 极 作 用 -



其 中 / 表 示 色 散力 ' 代 表 氢键 和 偶 极 偶 极 作 用 - [
7 8]
, 

K it az a ki

Ha t a 理论将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分为 色 散力 、 极性 组分和 氢键作 用 三个 部 分 



/ 代表 色散 力 的 组 成 尸 代表 极性组成 部 分 代表氢键作 用 [
7 9]
, ,
/ 


Wu 理 论 将 固 体 表 面 自 由 能分为 色 散部分 ;
K 和极性部分 ,
其 中 极性部分 中 包

括偶 极 偶 极作 用 -

, 偶 极 诱 导 偶 极作 用 以 及氢键作 用 。 Wu 的 理 论 指 出 相 互作用 值 的近

似 值为 谐 波 均 值 而不是几何均值 [
7 6]
, 

LW


Ac i d -

B as e 理论 中 , LW 代表范德华力 , AB 代表 路 易 斯酸碱组成 。

为 非极性





特 殊 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LW  d    p d  p

i . i
* 


+ , + ,
组成 , , , f 7 , 代表色散力 ,
代表诱 导 力 ,
为偶 极 偶 极力 -

。 为极



+ 广
性组成 : ,
, 为接 收 电子组分和 广 为贡献 电 子组分 [
8 () 8





( 2 ) 固 液 界面 自 由 

根据 Y o un g D u p r e

 e
qu a
ti on 所述 , 杨 氏 方程 描 述 为

rs

rL
c〇s e + y i 6)
S L
? . .

( 

又 可表示 为 D up re

 se u at o n i



rs
+ r


wl s
+ r
S L
. . .


1 . 7)

^S L
Wu 是 粘 附 功 ,
联立两个方程 , 消去 & , ,


^L


rL (
1 +  C0S ^)  . . .


1 . 8


己知 ,
若测 得液体与 固 体界面 的 接触 角 ( 0 ) , 则可计算 出 粘 附功 ( )

8 2 83,



由 于 固 体表面 由能 值为 定 值 代入 方程 可得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值

自 (

) , ( 1 . 6 ) (
; ^ ) 

分别 测 量水 、 二碘 甲 烷 、 聚 乙 二 醇在 固 体表 面 上 的 接触 角 值 ,
可得不 同 液 体在 固 体 表

面 的 粘 附功 、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 S F . . E . ) 及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 I . F T . . ) P M 

根据 能量最低 原 理 , 当 测 量 水 在 材料 上 的 接 触 角 值 ,
得到 水 与 固 体材料 的 界 面 自

由 能时 , 若 rS Xj

& 时 , 液体 在其表 面不 易 铺 展 , 固 体表面 不 易 与 氢键相 互作用 , 水在

材料表面接触角 值大于 材 料表 现 为 疏 水 特 性 若 固 体表面极 易 被润


°
90 ,

,% 

& 时 ,

湿 材料材料接触角 小 于 材料 表现为 亲 水特性 因 此通过 比较 ^ 和 可 以有




°
, 90 , 。

效地判 断材 料 的 润 湿性 能 f
73]


( 3 ) 粘 附功

粘 附 功 为 使 液体移 除 固 体表面所 需 要 的 能量 , 已 知 张力 和 接 触角 值 ,
根据 方 程 式

( 1 . 7 ) , 可 以 得到 固 液界面 的粘 附功 。 固 液界面 的粘 附能越大 ,


液体脱 离 固 体所 需 要



的 能 量越大 材料越亲水 [
85 ]
, 

1 . 3 2 .
聚结 分离机理

1 



第 1 章 引言


油 相 中 乳 化 水 的 聚 结 分 离 主要 分为 三个 过程 :
乳 化 水滴被聚 结材料捕获 , 相邻乳

化 水 滴在 聚 结 材 料 上 碰 撞 挤 压 后 聚 并 为 大 液 滴 聚 并 的 乳 化 水 被 释 放 并 脱 离 聚 结 材 料

 ,

最终 在滤液 中 聚并 后 的 水滴 受 重力 沉 降 作 用 沉积底 部进 而 实现 油 水 分 离
95 96


88

[ ] [
。 , ,

98]
 

( 1 ) 乳化水 的 捕获过程

当 乳 化 水靠 近过 滤 材料 时 , 其 捕 捉 效 率 与 连 续 相 流速 ( 《 ) 、 纤维直径 ( * ) 、 

滴直径 (
办 ) 相关 。 L an g m u i r 给 出 纤维床对水 中 油 滴 的捕捉效率方程 [
9 9]



E =

 R  n + x 2(l + R) R) + R) +  1 9)
- - -


- -

 l l - -




    


[ ( (  ]
^ p
2{l -

m e  )
1 +  

其中 ,

表示拦截参 数 ,
4 表示液滴尺寸 , * 表示 纤维直径 , 为雷诺

数 。 扩散作 用 也 会影 响 纤 维床对液滴 的 捕 获 , 1^1


§11?11
8]


# 给 出 其 影 响 作 用 方 程为


1 3 2 3

£d
/ /

2 6[ 0)
   —

1 1 1
°
. . . .

( )

] 

2


2 -

] n R e )  ud 

] c 


D 
= —

r -

d - i i




^d



其中 D 表示扩散系 数 表 示 流速
3 2
k 表示 玻尔 兹 曼 常 数 T 为绝对


_


w , m /

m s
) ; ;

温度 , K ; 为 连 续 相 的 黏 度 , Pa

s 

公 式表 明 ,
纤 维 床 对乳 化 液 滴 的 拦 截 不 仅 与 液 滴 的 尺 寸 相 关 , 也与 纤维 的 直径大

小 和 流体 的 流速 黏度 等参数相 关 由 公式 和 中可 以看出 当 流速


、 。 ( 1 . 9 ) ( 1 . 1 0 ) ,

定时 , 过滤材料 的 捕 获效率 五 与 (
If 成正 比 3
。 因此 , 选 用 合 理尺寸 的 过滤 材料 可

以 提 高乳 液滴 的 捕获效率 

( 2 ) 乳 化水 的 聚结过程

乳化 水被拦截后 , 相 邻 液 滴 能 否 在 材 料 表面 实 现 聚 并 与 聚 结 材 料 的 润 湿 性 相 关 

在油相 中 如图 所示 当 乳 化 水 在 聚 结 材 料 的 油 下 接触 角 为 时 在材料表 面


°
, 1 . 3 , 0 , 7] C

铺展 并形成 层 液膜 液 膜 无 法有 效 脱 离 并 改 变 了 聚 结 材 料 的 表 面 组 成 材料不 能 实


, ,

现油 水 聚结 分 离 当 聚 结 材料 的 油 下 水接 触 角 接 近 时 由 于 连续 相 对水滴 的 拖拽


°

1 80 ,

力作用 ,
使其不会在 聚 结材料表面铺 展 , 乳化水滴绕 开 聚结 材料表面 , 聚 结材料无法

1 



特 殊 氟碳材料 对含 表面活性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捕捉液滴 材料无聚 结 作 用 当 聚 结 材料 的 油 下 水 接 触 角 为 时 水滴可 以在




° °
, ;
90 -

1 40 ,

聚 结材料表面滚动 ,
相 邻 液滴之 间 发生碰撞后 聚并 成 大液 滴 ,
液滴在纤维床 中 重 复碰

撞 聚 并 过程 。 在 纤 维床底 部 ,
当 大 液 滴受 到 的 拖拽 力 小 于 重 力 作 用 时 , 可 以 脱离 材料

表面 ,
聚 并后 的 水滴在 滤液 中 可 以 通过重 力 的 作 用 实 现两相 分离

° ° 

°

0 ^0  0 =
90

140  0 今 1 80  

无聚结作用

图 1 . 3 液 滴 在 聚 结 材 料 上 聚 结 分 离 条件 为 接 触 角


o o
F gui re1 . 3 T h e re
qu i re m e n t so f  c o a l e s c e n c es e
p a r a t o ni sc o n
i t a c ta n
g l e9 0

1 40 |
l 0 ( )


因此 , 碰撞 液 滴 挤 压 发生 形 变 后 能 否 实 现 聚 并 , 不 仅 与 表面活性剂 膜 的 黏 弹模量

相关 , 还 与 油 相 中 聚 结材料 的 润 湿性相 关 ,
增 加 乳 化液滴在 聚 结 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间 增 加 碰撞几率 可 以 提高乳化液滴 的 聚并 效率 [
1 G5 ,
1 ( ) 6]
, , 

( 3 ) 乳化水 的释放过程

当 液滴在 连续相 中 的 拖拽 力 大于 液滴 在 聚结 材料表面 的 粘 附 力 时 ,


液滴脱离 聚结


材料表 面 t ,



2 2 2
Cp d (
Au ) 7T
[ (
d )

a 


j p

I na
y 2
 

. . . 1 . 1
( 

C 表示拖拽系数 ;
a 表示 纤维床底部 界面 的 孔 口 半径 , m ;
y 表示 油 水 界 面张 力 

为 相 对面流速 当 纤维 床 的 孔径 和 液滴 的 尺寸 小 于 时
3 2
111 >1 / 11 1 ;
4? , 1 1 1 /

111 ^) 。 0 . 1 1 11 1 11 

方程可 以 被写 为防 7
1 ( )






d= I  


. . .


1 . 1 3



]l cP d (
Au)

根据 定律和 定律 拖拽力 可写 为


S tok e s N ew t on s ,


" 。 6
。 = =
1 8 . 5 (

)  (
0 - 3 < R e <  1 0 00
 . . .


1 . 1 4)





R e 〇 P d (
A w )

根据 S t ok e s 定律 

1 



第 1 章 引 言 

64


C 
= —

 (R e < 03
)  . . .

1 . 1 5)

Re

在 我们 的 体 系 中 雷诺数 为 3
方 程 满 足斯 托 克 定 律 并 且 可



2 5〇 x
. l O ( < 0 . 3 ) ,

以 简 化为


攝 …


1 . 1 6)

公式 ( 1 . 1 6 ) 表明 , 聚 并液滴 的 脱 离 过程与 液滴尺寸 、 过 滤材料 的 孔径 、 纤维直



径 、 流速等 相 关 

综 上 所 述 通 过 聚 结 机 理 实 现 油 水 分 离 的 基 本条 件 为 聚 结 材 料 的 油 下 水 接 触 角 值
, 

同时 乳 化 水 的 聚 并 过程 与 乳 化 液 滴 的 尺 寸 连续相 流速 黏度 聚结材


° °
90 -

1 40 。 , 、 、 、

料 的 润湿性 、 孔径 以 及 纤维直径等 因 素相 关 〃 ? 。 为 获 得 较 大 的 聚 并 液滴 和 较 好 的 聚

结效果 , 将 聚结材料设计 为 上部为 孔径较 小 截面 ,


有利 于液滴 的捕获 ; 底 部 设计 为孔

径较大 的梯度材料 ,
有利 于液滴 的 释放 , 进而提 高 油 水分 离 效率

1 . 4 柴 油 中 乳 化 水 聚 结分 离 的 研 究 进 展

柴油 发动 机 的 滤清器 般 由 纸制 滤 芯和 钢 板冲 印 外 壳 组成 可 以 分为 可拆式和 旋


装式 。 柴油 滤 清 系 统 中 乳 化水 的 去 除 主要 是通 过 聚 并 水 滴沉积而 实现 , 滤清器 的底部



有沉淀腔 设有 放 水 阀 当 聚 结 水达到 定量时 可 以 打开 阀 门 放水 实现油 水分离




, , , ,


2 4]
近年来 许 多 研 究 人 员 通过对 聚 结材料 的 改性 提高其 聚 结 分离 效 率 22]

1 1 1 1 1 1
[ [
。 , , , 

改性方法主要有 : 调 节 聚 结 材 料润 湿 性 、 电场 强化 、 振动 强化 、 多 层 材料等 

1 . 4 . 1 调 节 聚 结 材料 的 润 湿 性 

超 亲 水 超 疏 油 材料 或 超 疏 水 超 亲 油 材 料 对 油 水 具 有 选 择性 可 用 来 进 行 油 水 分 离 , 

M ag i er

1 23 ]

也 报道 了 亲 水玻 纤和 不 锈钢 毛 毡 具有 较 好 的 的 分离 效率 , 但 是疏水 的

Tef
l on 其 分离 效果 不 佳 。 K ras i n s ki [
1 24
^ 人 通 过 焙 喷 技术 制 备 多 层 的 聚 丙 稀 纤 维 膜 如

 ,

图 1 . 4 所示 , 在 熔 喷过程 中 , 使热 空气离子化 , 有 效地 改善 了 疏水 聚 丙烯纤维膜 聚 结



效果 , 并且 是 使体 系 维 持较低压 降 。 因此 , 通过调 控聚 结材料表面 的 亲疏水性可提 高



油 水分离 效率 , 并维持体系 压 降 。 油 水 分 离 聚 结 机 理 的 关键 条件 是 聚 结 材料 的 油 下 水

接触角 满足 改 性 方法 主 要 为 旋 涂 法 接枝法 原 材料 复 配 法
° °
90 -

40 。 、 、 

1 



特殊 氟碳材料对含 表 面 活性剂 柴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图 1 . 4 聚 丙 烯 纤 维膜过 滤器 : ( a ) 流动示意 图 ;
( b ) 过滤 系 统 : 1

聚结元件 ,
2 取样 点 , 3 

离元件 



1 2

F gu i r e1 . 4 T h e  i
f l t e rh o us ngi :
(
a )s c h e m eo f lo w
f , (
b )p h o t o g r a p ho f 2 

st a g e  fi l t r a t o n  s y s t e m  1 
i :


2 4
n c ee m nt am
p o in t p a r a t o ne e m e n t

coa esce e e 2 -

s e 3

s e
1 

l l
,  p l
 , 
i l

1 . 4 .  U 接枝法 或旋涂 法 改性

通过原 子转移 自 由 基聚合法 ( A T RP ) 可对基底材料进 行接 枝 改 性 , 直接在基底



材料 上进 行 均 匀 旋 涂 ( S
p n

C oa t i ng ) 可 对其进 行 改性 ,
使 其满 足聚结分离 条件 

等人将 不 同 的硅烷聚合物 涂 覆在 小玻璃 圆 柱上 以 改变材料 的 润 湿性


1 25 I 26]
S hin




研究发现 , 当 材料亲水 时 , 聚 并 水滴在 纤维上 的 存 留 时 间 最长 ; 当 材料疏水 时 , 乳化



水滴不 会再 纤维上 聚 并 。 实验表 明 :


固 体表 面 的 疏水 性越大 , 聚 结 液 滴 在材 料上停 留

的 时 间 越短 ,
聚结 效果 与 液滴在 聚结材料上 的停 留 时 间 有 关 

V i s w a n a dar # 1 6
噚 人使用 超疏水纳 米纤维包覆 管状过滤 器来分离 超低 硫柴油 

的尺寸 为 7 -

50
 pm 乳化水 ,
分离 效率可达 98 % 

G u〇 [
24 ]

等人使用 超亲水 Z SM -

5 沸 石 涂 覆 在 不 锈 钢 毛 毡 上来提 高 材 料对 油 中 水 的

捕捉与 聚并 , 该 材料对机油 、 煤 油 和 玉米油 等油 中 乳 化水 的 分离 效率 大于 95 % 



27
等人通过 使 用 聚 偏 氟 乙 烯 六氟 丙 烯 PVD F HFP 增 强玻璃纤维 改性


P at e l
[ ] -


) ,

后 材料 的 接 触 角 值达 为超疏水材 料 其油 水分离效率大
°
1 50 , , 99 % 

1 . 4 . 1 . 2 改善 亲 疏水材料 的 配 比

 /

通过 改 善 亲 水 材料和 疏水材料 的 配 比 使 其在 油 相 中 的 润 湿性满 足 聚 结 分 离条 件 , 



1 


第 1 章 引 言
 

R aj g a rh i a

1 G]
等 人使 用 气 喷 法将疏水 性 的 聚 乙 酸 乙 烯酯 ( PVA c ) 和 亲水性 聚 乙 烯

吡 咯烷酮 ( PVP ) 复配 的 聚合物 纺 丝 溶 液在 喷 涂 在 玻 璃 纤 维上 , 加 入 适 量 亲 水材 料 有



利 于 提 高 电 纺 膜 油 下 乳 化 水 滴 的 捕 获率 , 可 分 离超低 硫柴油 中 尺寸 小 于 20
^
i n
r 的乳

化水 , 分离效率达 96 6% . 

H az l et

1 283
提 出在油相 中 ,
水滴 易 被 亲 水 纤维捕 获 ,
纤 维材料具 有 较好 的 聚 并 效

果 , 但 同 时也会 引 起压 降升 高 。 适 当 添 加 疏 水 聚 苯 乙 烯纤 维 进 行 优 化 , 可 以 提 高乳 化

水 的捕 获效率 , 同 时 不 会增 加 系 统 压 降 

等 人将 亲 水玻 纤和 疏水 聚 丙 烯 聚对苯 二 甲 酸 乙 二 醇 酯 纤维按 照
29]
Ku 20%

l k am i
[ -



40% 、 60 % 、 80 %和 1 00 % 的配 比 进行混合 , 制 备具有 不 同 润 湿性 的 过 滤材料 。 使用



W a s hbur 方 法 表 征 过 滤 材料 的 润 湿 性 且用 L /H 表示 亲 油 亲 水 比 实验表 明 


n s , / 。 ,

L /H 升高时 , 压 降 降低 ,
分离 效 率 先 升 高 后 降 低 ; 当 L /H 值在 3 -

1 0 之间时 , 过滤材

料 的 效 果 最好 

K u k am l i

1 2 9]
等人使 用 电 纺丝法 , 分别 将尺 寸 为 3 00 nm 、 6 0 0 nm 和 9 0 0 nm 的聚丙

烯 ( PP ) 纤维 ,
按照 0 5 . 、 1 、 2 的 比 例 与 玻璃 纤维 混合 , 制 备过滤介 质 。 实 验表 明 聚

丙烯纤 维 的尺寸越大 ,
含 量越 高 , 过 滤 介 质 疏 水性 越 大 。
同时 , 过滤过程 中 , 体系压

降 随 着 聚 丙 烯 纤 维 的 数量和尺寸 而增 加 。 3 00 nm 聚丙烯纤维 , 按照 1 : 1 的 比 例 与 玻璃

纤维混合时 , 分离 效果最好 , 分离 效率可达 98 % 。 因此 , 通 过 调 节 疏 水纤 维 和 亲 水 纤



维 的 比 例 来 调 控 纤维床 的 润湿性 ,
优化乳 化水滴 的 聚 并条件 ,
提 高油 水分离 效率 

1 . 4 2 .
电场 强化

在 过滤 系 统 中 添加 电场 , 制 备 电湿聚结器 , 可 以 有效提 高水滴 聚结尺寸和 效率 



G a dh av e [
1 3 (

^ 备 了 带 有 不 锈 钢 网 状 电 极 的 电 润 湿 聚 结 器 并 用 于 超低 硫 柴油 中 水

j 
 ,

滴的聚结 。 实验表 明 , 未施加 电势 时 , 不 锈钢 网 对 乳 化 液 滴 尺 寸 的 影 响 不 大 ; 改变 电



极电势 含 水 量和 面 流 速 等 参 数 发 现 在 定 条件 下 乳 化 水滴 的 平均尺 寸 从

, , , 4 0  nm

增加到 1 700
叫 1 ,
并通过重 力 沉 降 将 约 90 % 的 乳化水 与 超低硫柴油 分离 。 因此 , 结果

表 明 施 加 的 电场 可 以 改善 聚结 液滴 的 尺寸 

2 11 〇 # 3 1

等人使用 聚偏二 氟 乙 烯 共 六氟 丙 烯 - -

( PVD F -

HEP ) 制 备平面 的 管状 的 电

纺膜 ,
并使 用 聚苯 乙 烯 -

甲 基丙 烯酸 甲 酯 共 聚物 ( P S P M MA

) 涂覆 在 不 锈 钢 片 上 制 备

1 



特 殊 氟碳材 料 对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分 离 

电 极平面 。 在 未使用 电 极 时 , PVD F -

HEP 膜对 超 低 硫 柴油 中 2

80
 pm 乳化液滴 的分离

效率为 90 -

95% ,
在使用 电极时 , 形成 电湿聚结器 ,
对柴 油 中 乳 化水滴 的 分离 效 率可

达 9 9 9%
. 

G ong t
1 32

等 人使用 电场 强化 的 涡 流 离 心 装置来增 强 油 中 水 的 聚 并 分 离 。
电场 的 增

加 有 利 于 乳化液 滴 的 聚 并 离 心 装置 的 增 加有 助 于 油 水 的 高 效 分离 , ,
当 进 口 流速 为 1 

m/ s 时 ,
分离 效率可达 90 8 . % 

1 . 4 3 .
振动 强 化

如图 1 . 5 所示 , Y ang [
26
^ 人通 过 增 强 机械 振动 促进超 低 硫 柴 油 中 乳 化 水在 亲 水 玻

璃纤维上 的 聚 并 , 进而 提高纤 维床 的 油 水 分 离效率 。


实验表 明 ,
当 水平方 向 的 振荡 频

率为 0 0H z 时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从未 施加 机械振动 时 的 % 提 高 到 了 9 5 % Y ang 1 3 3


69
[ 


1 , 。

等 人 也 通过振动 强化法提 高 电 纺超疏水纳 米 纤维膜 PVD F -

HE P 对柴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

离效率 

P r e s s u r 

t r a n s d uce 

嗓 讳 _

 ?V

 


OUt l £ 1  Wtf T

 z  



 


HO W
M U HAV C A 4  I

 

= :
\



; /

H
| 、

j \
- 、
i ■




r "  

 
" ,

V '
BAA


l O N  w w


T AG 

图 1 . 5 机 械 振动 增 加 纤 维 上 水 滴 的 聚 并提 髙 分 离 效率


F g u re1
i . 5 V i b r a t i o np r o m o t e dt h ea
g g re g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o n t h e  f
 i b e r st oe n h a n c es e p a r a t i o n 1
2 6 

1 . 4 4 .
多 层 梯 度 结构材 料

多 层 聚结材料 的 润 湿性 、 孔径 、 纤维尺寸 、 体 系 压 降 及 乳 液 的 面流速等 因 素对 聚



并分离 效果 产生 定影响

1 34 ,
1 3 5
[ ]


G a dh a v e [
1 3 6]
等 人在 不 同 面流速 下 观 察具 有 不 同 单层 空 间 距 离 的 亲 水性尼 龙和 疏

 ,

水性 聚 丙烯材料上 , 柴油 中 乳化水 的 聚并 的 现 象 。
统计学 结果表 明 , 连续 相 的 面流速

1 


第 1 章 引 言



和 多 层 聚 结 材料 的 层 间 距 离 对 聚 结 效 果 影 响 不 明 显 并 且 双 层 材 料 具 有 不 同 润 湿 性 的

 ,

聚并 效果要高于具有 相 同 润湿性 的 双层材料 



L u〇
1 34
蹲 人研 宄 表 明 在 聚 结 材料 底 部 有 层 不 可润湿 的 油 膜 引 起体系 压 降增



, ,

力口 。
其与 可润湿层形成 的 界面 , 有助 于 促进乳 化 液 滴 的 破裂 、 聚 并和 排 出 。 因此 ,


由 非 润 湿 介 质 组 成 的 材料 , 排 液底 部存在 稀疏 的 油 气 分布 带 , 造成系 统 通量 降低 。 

不可润湿聚结介质 和 可润湿 聚结介质 制 备复合结构 , 有利于 聚结 油 滴 的排 出 , 分离性



能最好 

1 . 5 特殊 氟 碳 材 料

氟原子 具有很强 的 电 负 性 , 不易给出 质 子 , 因 此 氟碳 材料 的 固 体 表面 能 较低 , 



碳材料具 有 防 腐 蚀 耐 高 压 耐 高温等特 性 同 时 氟碳材料还 具 有疏水亲 油 的 特性 、 、 。 , 



对油 和 水 具 有较 高 的 选择 性 这 特 性 使 其广 泛 应 用 于 油 水 分 离 领 域 含氟 聚氨 酯 氟


, 。

碳涂层 材料  F C 1( X -


CH2C H20 ]
n C H 2 C H2 〇 Y NH C O O C H 2 C F2 C F 2 C F 2 C F 对 于 表 面 活
- - - -


性剂 具有强 烈 吸 附 , 且浸没在含有表面活 性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的 油 下 水接触 角 随 时 间



的增加而 降低 FC 这 特 性有 利 于 乳 化 液 滴 的 捕获 并增 加 乳化 液滴在 其表面 的 停




。 1 ,

留时间 增 加 乳 化 液 滴 的 碰撞 几 率 并提 高 聚 并 效 率 FC 这 特 性 值得 我 们 深 入 探 宄


, , 1

1 37
[ ]


如图 1 . 6 和 所示 ,
FC 1
材料 对甘 油 单油 酸酯 具 有 强 烈 的 吸 附 ,
并且油 水分 离 实验

结 果表 明 其对含有表 面活 性剂 的 柴油 乳 液有较高 的 油 水 分离 效率 。 如图 1 . 7 所示 , 

含 有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超低 硫 柴 油 中 , 两个 液滴在 羟基封端 聚 ( 二 甲 基硅氧烷 ) 表面和



在 特 殊氟 碳 涂 层 材 料 FC 1
表面 的 聚 并过程 : 两 液滴 在 前 者 表 面 聚 并 时 ,
接触角 未发

生变化 , 在 后 者 表面 聚 并 时 , 接 触 角 逐渐 降 低 。 结合 Q CM 吸 附 实验 ,
我们认为 该氟

碳材料 在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中 的 特 殊 润 湿 性 变 化 与 其 对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强 烈 吸 附 相 关 

因此 , 通过探 究 其特殊润 湿性和 聚 结机 理为 柴油 的 油 水 分 离 提供理论 和 应用 的 基础 



1 



特殊 氟 碳材料对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40





1 20

SO

co a t e d   

S〇

co a t e dw i
t hC h e m ca i
『 丨




” 丨




 /

4 Q
_ _ _ _ _ _

] (  i          






0  4 0  8 0 1 2 0  1 6 0 2 0 0  2 4 0  2 8 0 3 2 0 3 6 0  4 0 0

t i
m e (
s 

图 1 . 6 通过 QC M 法测 量甘油 单 油 酸酯 在不 同 材料表面 的 吸 附 ( 图 中 Ch e m i ca l  D 是 FC1 )



1 37 

F g u r e1
i . 6 T h e  a d s o r p t i o n  o f m o n o o l e n  o n  d i ffe r e n
 i t m ate ria l ss ub s t ra t em e a s u r e db yQ C 

m e t h o d(C h e m i c a l  D i nt h eF i


g u re
i s FC 1 ) 1
1 3 7 

0s 1 0 s  3 0 s  1 0 0 s  1 40 s

〇  ? —
〇 〇 〇 


JL  O s  3 s 1 6 s  2 0 s
|  4 6s

f S l

图 1 . 7 在 200
 ppm 甘 油 单油 酸酯柴 油 中 ,
液滴 在羟 基封端 聚 ( 二甲 基硅氧烷 ) 表面和 FC 1 

层 表 面 的 聚 并 过程 1
1 37 

F g u re1
i . 7 D r o p l e tc oale s ce n c eo nd i f fe r e n ts u r fa c e s  i n  2 0 0
 p p m m o n o o e na d d
l i i t iz c d  f u e l  To p 

o nP o l y (
d im eth yls i I oxa n e) -

h v d r o x y t e r m i n a t e dc o a t e ds u r fa c e  a n dB o tt o m : o nF C 1c o ated



1 3 7
u r fa c e 


氟碳聚合物支链端氟碳单元个数不 同 , 其结 晶状态 不 同 ,
固 体表面润湿性不 同 

如图 1 .
8 所示 , 11 〇 11 ( ^ 1 3 8

等 人发现 当 氟碳链位于氟碳聚 合 物 的支链端 , 其氟碳单 元 



CF2 为 时 此链段为非 晶态 具有 定 的 流动 性 在 定条件下 此氟碳链段




一 一

[ ]

2 -

6 , , 。 ,

容 易 发生倾倒 , 暴 露 下 方亲 水 羧基 , 改变氟碳材料 的 润 湿 性 。 在 当 氟碳单元 『? -



:1



于 8 时 , 此链段为 结 晶 态 , 氟碳 链段不 受 外 界环境影 响 ,


稳 定 排 列 在 固 体表面上 , 

体表面 为疏水特性 

1 


第 1 章 引 言
 


a |
>  28

0 
C^r
o l l
^ il wn

、 :



Ma i n  <^ w r f i  

< ^ -

y



? ^

 ̄  ̄





::〔

N i > c i v i i
i i il l i c a uj i i  、
 rl

 T* T 

' ■ 

 

1  
 i
_

■ _
 1


( c ) >  1 2

o n

Nk >  c n  si a l l oo i i


Ca r tM xi
j 

 i t
ro i t

K a r
c e  x
po
sed

图 氟 碳 聚 合物 支链端氟碳单 元个数 与 其结 晶 状态 


1 8

F gu
i r e1 . 8 T h e re l atio n s h pb e t w e e nt h en u m b e
i ro ff
l u o ro c a r b o nu n i t so ft h ef
l u o roc a r bon

1 3 8
r an c h e dc h a i na n d
p o y m e b

r t sc
y s t a ls t a t e
1 

l i

C  CT 3  C
 〒
C 3 3 C 3 C 3

【 f J ^ 

j m 」 m '

〇   〇 s u

na ce
 (


:〇
p ?


r 〇
5 : 。






Tff CT 3  CF

CT 3 CT 3 CT
3  CF J  CT 3  CF



 CT3  CT3 
t I
W

cT 3
C? s C7

 CT 3  C

T J  CT 3
〇J  C
T3 C ?
l 


 r T S




I H U i 

J|

O zt O z t0 C O r C  O zt  〇 =t  O r i  O r ^  O r ^  〇 =t

      1 


? ? ? 1 i 


? a ?


C M Cf
 h  3  c r 3  CT

J C

T 3  ef i


1 /
C F 3 C ^ J  C F J  CT 3



1 


a )
 ( b 

图 1 . 9 在 固 体表面上 , 氟碳支链 的 排布取 向 :



a) 在低润 湿状态 ;

b) 在 高润 湿状态 I



F gu r e1
i . 9 T h e  o rie n t a t i o no f  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o f  t h ef
l u o ro c a r b o nb r a n c he sc ha ns
i :
(
a )i nt h e

1 39
l o ww e tt i n gs t a t e ; (
b ) nt h e h g h w e t t n gs t a t e
i i i
1 

在不 同 的 润 湿状态 下 , 具 有流动 性 的 氟碳支链 的 排 布 取 向 不 同 。 如图 1 . 9 所示 



1 



特殊 氟碳材料 对含 表面 活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Ka t an 〇

1 3 9 ]

研 宄表 明 氟碳 支 链 在低 润 湿 和 高润 湿状态 下 会 有 不 同 的 排布 取 向 。 在极性

条件下 ,
氟碳 支链发生倾斜 ,
暴 露 了 下 方羰基 ,
使得材料表面 的 亲水性增 加 。 因此 

具 有 流动 性氟碳支链 的 氟碳 聚 合物可 以 在 特 定 条件 改变 材料 的 润 湿性 该倾斜模 型 可



 。

帮助我们进 步探 宄特殊氟碳材料在含 有表面活 性 剂柴油 中 的 特殊 润 湿性 和 对该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机理 

1 . 6 论文 研究思路及研究 内 容

1 . 6 . 1 论文 研究思路

本 文 的 主 要研 宄 思 路 为 使 用 聚 结 法 分 离 超低 硫柴 油 中 的 乳 化 水 ,
以 避免喷油 嘴 口

堵塞 、 发动 机故障等情 况 发生 具体研 宄流程 如 图 ,


1 . 1 0 所示 

 

浓度 , 分 子 结构 等 的 影 响


单组分 表面 活 性剂 在油




hi

水界面

^ 与乳液稳 “ 的关系 

七浓 度 , 分 子 结j! 配 比 的





不 同 氟 碳 涂 层 材料 制 备




_ 面能 , 固 液 界酿

麵 ^ j

y 油 水分离效率测定

滚动 角 测试

碳材料 的 聚 结机
S2 S —
? —

油 下水麵觸 间 响应


理分析 

 

4 特殊 润 湿 性 和 聚 结 机理分 析

图 1 . 1 0 本论文研 宄 流程 图

F g u re1
i . 1 0T h ere s e a rc h ro u t eo f  t h i sw o r k

首先 ,
在超低硫柴油 体系 中 , 研 究脂 溶性 表 面活 性剂 的 种 类 、 浓 度 等对 水 柴 油 界

 -

面 张 力 的 影 响 通过测 定 水 柴油 界面 黏弹模量 。

, 比较不 同 表面活性剂在 界面 形变时 



20


第 1 章 引 言
 

对 界 面 张 力 梯 度 的 补 偿 能 力 大 小 探 宄 表 面活性剂膜 的 界 面流 变 学特 性 与乳 液 的 稳 定

 ,

性之 间 的 关系 。 第二 , 比 较二元表面活性剂 复合体系 的 界面流变学特性 与 乳液稳 定 性



的 关系 。 第三 , 通过 比 较不 同 氟碳聚合物材料 的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和



粘 附功等 , 探 究特殊氟碳材料 聚 结分 离 的 关键 因 素 。 最后 , 通过滚动 角 测 试和 油 下 水



接触 角 测 试 , 研宄 FC 1 氟 碳材 料 的 聚 结 机 理 

1 . 6 2 .
论 文 的 研究 内 容

本文 的 研 究 内 容为 在 单组 分表 面 活 性体 系 中 通过 比较 不 同 脂 溶 性表面 活性 剂 对

 ,

水 柴油 界面张 力 影响 及其在油 水界面 的流变学特性 探究 其 与乳液稳定性 的 关系


, , 

在 二元表 面活性 剂 体 系 中 ,
探 究 不 同 表 面活性剂对其 黏 弹模 量 的 贡献 。 

比 较 不 同 氟碳

材料 的 油 水分离 效果 、 固 体表 界 面 特 性 , 探 宂 最外 层 氟 原 子排布对 聚 结 分 离 性 能 的 影

响 。 通 过滚动 角 、
油 下 水接触 角 时 间 响 应 实验 -

, 研 究特殊含 氟 聚 氨 酯 材 料 FC 1 的特

殊润 湿性和 聚 结 机理 , 为 含表 面活性剂 的 油 水 体 系 分 离 的 聚 结 器 设计 提供理论 基础 



论文 的研宄 内 容具体包括 以 下几个方面 



( 1 ) 研宄 不 同 脂 溶 性表 面 活性剂 在 水 柴油 界 面 的 流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稳 定 性 之 间

 -

的 关系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高纯二聚酸 、 高纯三聚酸 、 甘油 单油 酸酯 四 种 脂溶性表面活性



剂 , 比 较 其在 不 冋 浓度 范 围 下 对 水 柴 油 界 面 张 力 的 影 响 -

。 在不 同 的 振荡频率下 , 测量

在水 柴油 体 系 中 -


甘 油 单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的 界 面 黏 弹模量 。 计 算 单 个 分子

在水 柴油 界面所 占 面积 模拟在不 同 浓度下


。 , 两种 表面活性剂 在水 柴油 界面 的 排布 -



阐 述表 面 活性 剂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流 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稳 定 性 之 间 的 关 系 -



( 2 ) 探 宄 在 二 元表面活性 剂 体系 中 , 油 水乳 液表面 活性剂 层 的 流变 学 特性



在 定浓度 范 围 下 甘油 单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按 照 质 量 比 和

, 1 : 3 , 1 : 1 3 : 

复配 , 并加 入 到 水 柴油 体系 -

。 比 较 二 元 表 面活 性剂 体 系 的 界 面黏 弹模 量 和 其 乳 液 稳

定性 的 关系 并与单 表面 活性剂 体系 乳液稳定 性作 对 比 分析


, 

( 3 ) 不 同 氟 碳 聚 合 物 涂 层 材 料 制 备 及 其 对 含 表 面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分 离 效 果 比



通过 比较 四 种 氟碳涂层 P TFE 、 P VD F 、 FC 1 和 FC 2 固 体表面 能 、 固 液 界面 自 由



2 



特殊 氟 碳 材 料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能和 粘 附功 值和 油 水 分离效率 , 探 宄氟原 子对 FC 1 特殊 润 湿 性 的 贡献 。 通过 Ac i d 

B ase 、 K i t a z a ki -

Ha ta 、 O w en s W en d

t 、 Kae l ble -

U y  和  Wu  五 种 理 论 分 析 论 证  P T F E 

P VD F 、 FC 1 、 FC 2 涂 层 最外 层 氟 原 子 排 布 状 况 。 比较 四 种 氟碳改性 的 聚 结材料对 200



pp m 甘油 单油 酸酯 柴油 乳液分 离 效率 , 判 断氟 原 子排 布与 聚 结 分 离 性 能 的 关 系 

( 4 ) 特 殊氟 碳 材料 的 特殊 润 湿 性 探宄 和 聚 结 机 理 分 析

通 过 滚动 角 实 验和 油 下 水接触 角 时 间 响 应 实验 -


分析 FC 1
材料 的 特殊润 湿性机

理 进 步分析 FC 这 特 性对 含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水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效 果 的 影 响
一 一

, 1 

比较 FC 1 对含 不 同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液 体 系 的 分 离 效 率 并 对 其 聚 结 机 理进 行 分 析 , 

22



第 2 章 表 面活性 剂在油 水界面 的 流变学特性与乳液稳定 性 的 关 系 

第 2章 表 面 活 性剂在 油 水界 面 的 流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稳定 性 的 关 系

2 . 1 引言

车 用 柴 油 中 添 加 润 滑 剂 稳 定 剂 耐 磨 剂 等 表 面 活 性 剂 用 以 提 高脱 硫 柴 油 的 品 质
、 、 

表 面活性剂 可 以 吸 附 在液 液 界面 或者 固 液 界 面 - -

, 降低体系 的 界面 张 力 、 提高体系 的

稳 定性 因此 表 面活性剂 的存在增 加 了 水 柴油 中 乳化液滴 的 稳 定 性 加大 了 油





3 6]

。 , ,

水分离 的难度 。
本 章 主要探 宄 不 同 脂 溶 性表面 活性 剂对 水 柴油 乳 液稳 定 性 的 影 响 -



表面活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上 聚集 形成具有 定 延展 性和 强 度 的 界 面膜 在 静止


, 。

状态 下 ,
不 同 脂溶性表面活性剂 的 浓度 、 分子 量 、 有 无支链结 构 、 头基极性强度与 数

量 、 烷 烃链 长度 等 因 素 , 对柴油 水界面张力 的 影 响 不 同 -

。 在标准化测 试 中 ,
界面 张力

( I . F T
. . ) 通常用 于燃 料性 能 的 评价 。 在动态状态下 ,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与 表 面活 性剂 层 的

流变 学 特性 相 关 当 两 个乳 化 液 滴 碰撞 时 液膜被挤压并 发 生形 变 达 到 极 限 状态 时
。 , , 

弹 性 模 量 较 高 的 表面 活 性 剂 膜 恢 复 初 始 状 态 , 液滴 朝 相 反 的 方 向 弹开 ; 弹性模量较低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膜碰撞 后 挤 压 破 裂 , 液滴 聚 并为 较大液滴 ,
聚 并 后 液滴 受重力 影 响 沉积

在水相底 部 两相 实现分离 因此 表面 活性剂 膜 的 黏 弹模量是用 于 评价碰撞 液滴





53]
, 。 ,

能够 聚 并分 离 的 重要 参数 。 Ge 〇rg i eV a

6 1

^ Wa ng [
6 9]
等 人 所报 道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可 以 由

,

界面黏 弹模 量来 推 断 , 并 且他们 认 为 界面扩 张 黏 弹性是破乳 的 关键参 数 。 此外 , 油水



界 面 黏 弹 模 量值还可 用 于 描 述 表 面 活性 剂 在 弛 豫 过 程 中 分 子 间 相 互 作 用 的 储存 能 量

与 损耗能量 。 因此 , 油 水 界面 上表面活性剂 膜 的 黏弹模量 是评价水 柴油 乳液稳 定 性



 -

和 判 定其分离难 易 的 重要指标 [
5 6]


本节 中 , 我 们 首 先制 备 不 含 表面活性剂 的 超低硫柴 油 , 再 添 加 特 定 脂 溶 性表 面 活

性剂 , 探 宄 不 同 脂 溶 性表面活性剂对水 柴油 界面 张 力 的 影响 -


其次 , 选取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作为 典 型 的 柴油 添加 剂 , 使用 振荡 悬 滴法研 宄水 柴油 系 统 的 界

 -

面流变学特性 综合 静态 参数和 动态参数 探 宄 单 表 面活 性剂 水 柴油 体 系 中 界面




。 , ,

张力 、 界 面流变 学 性质 与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为含表面 活 性剂 的 水 柴 油 体系 的 分

 -

离 建 立 理 论 基础 

23


特殊 氟碳材 料对含 表 面活性 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2 2 .
实验部分

2 2 . . 1 实 验 材料 与 仪 器

实 验 所 用 试剂 : 国 V 标准超低硫柴油 , 购于海淀加 油 站 。 如表 2 . 1 所示 ,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购于 聊 城瑞杰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甘 油 单 油 酸酯 购 于 大连美 仑 生物有 限 公 司


, ; , 

高纯二 聚酸和 高纯三 聚酸 , 购于江西艾 图瑞克 实业有 限 公 司 



实验所用 仪器 :
接触 角 测 量 仪 ( D r op M a s t er DM -

70 1

K y no w ,
Ja
p an ) ; 界面黏弹

性测 量仪 ( Kru s s D S A 1 00 ,
G e r m a ny ) ; 恒 温摇床机 真空抽 滤机 分析天平 ; ;
( S art o r
iu s 

B S A224 5 S C W ) -

购于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公司 

表 2 . 1 表面活 性 剂


Ta b l e2 1
.  S u r fa c t a n t  s
p ec
i fi c a ti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fo r m u a  Mo
S u r fa c t a n t   l l e c u l ar  w e i
g ht

C H 2 O O CC H 3 3 )4 U
P e n t ae r y t h r i t y o l e a t e C ( 1 7 93 9 3

 .


P E TO -

B )

H O O CC H C9 H C8H C9 H CO O H 5 64
 8 1 5 ( 1 7 )( 1 7) 1 7 . 93


Oc t ad e c a d e n o i c a c d )
i i

d i p o ly me r

H O O CC9H C H  846
 1 7 ( 8 1 5) . 37



O c t a d e c ad i eno i c ac i d)

ch (c6h C3H C 7H C OO H)CH (C 8 H C 9


邮吻蘭

丨  3) 5 ( 1 4 , 7)

H n CO OH

H C O O C 2 H 3 OH C H 2 O H 
M o no o l e in C 1 7 33 3 56 . 54

2 2 2 . .
超低硫柴油 的 预 处理

用 界面张力 仪测 定原 始柴油 中 的 界面张力 值为 2 8  m N /m 。


将 1 5g 活性 白 土 放入

超低硫 柴油 中 两者 混合后 放入 恒温摇床 内 振 荡 使两者




°
1 L , 25 C ,  1 80 r/ m i n 24 h ,

充分混合 , 以 完 全 吸 附 原 始 柴 油 中 的 表 面活 性剂 。
吸 附完 成后 ,
使 用 真 空 抽 滤机进行

抽 滤 得 到 无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测 量 纯 水在 滤 后 柴 油 中 的 界 面 张 力 值 若 在
, , 。 5 分钟 内 

界面张力 保持 4 0  mN/m 不变 , 则 可 认 为 超低 硫柴 油 内 表 面活性 剂 已 被 去 除 



2 2 3 . .
含 有 不 同 表 面 活性 剂 的 柴 油 乳液 的 制 备及 界 面 张 力 的 测 定

24



第 2 章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的 流变学特性与 乳液稳定性 的 关系 

分 别 配 置 质 量 浓 度 为 1 0
 pp
m 、 20
 ppm 、 50
 pp m 、 1 00
 ppm 、 200
p p m 和 5 0 0p p m

的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高纯 二 聚酸 高纯三 聚 酸 和 甘油 单 油 酸酯 柴油 乳液 分别 测 量
、 、 。 2
^L

去 离子 水在 含表面活 性剂 的 超低 硫柴 油 中 的 界面张力 值 

2 2 4
. .
油 水 界 面 黏弹性测 定

通过振 荡 悬滴法 ( 界面张力 仪 , Kru s s D S A l OO ) ,


测 量在 含 有 不 同 浓 度 ( 1 0 -

5 00

p pm ) 表面 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油 水 界面 的 弹性模量和 黏度模量 。


安 装振 荡 模 块 , 如图

2 . 1 所示 ,
振 荡 信 号 为 正 弦波模式输 出 , 振荡 频率选为 0 . 1 Hz 、 0 5 . Hz 和 1 Hz 

K R U S 8    A  〇 5A

图 2 . 1 振 荡 悬 滴 法 测 量 油 水 界 面 黏 弹 模 量 装置

F g u r e2
i . 1 T h e i n st ru m e n t  fo r  o i l

w a te r i n t e r fa c a l  v i s c o e a s t
i l i cm o du ul s b yt h ep e n d e n td r o p

o s c i l l a ti o nm e t h o d

液滴在振荡 时 , 油 水 界面面积 以 正 弦波 的 形式扩 张和 收缩 。 当 振荡 频率过快时 



液滴 发生 形变较大 , 可 能伴 有惯性 向 上或 向 下扰动 。


因此 , 选取振 荡 频率 时要 求液滴

在扩 张和 收缩 时 ,
其形变不得超过初始大小 的 1 0 % , 否 则 形变过 大 易 对表面 活性剂 的

迁移造成扰动 

由 界面 张 力 值测 量 结 果 可知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结 构 复杂 分子量大 有支链 结 构 , , , 

对油 水界面张力影 响 较小 ; 甘油 单油 酸酯结 构 简 单 、 分子量 小 、 无支链 的 ,


对油 水界

面 张 力 影 响 较 大 选 取对 油 水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差 异 较 大 的 季 戊 四 醇 油 酸酯 和 甘 油 单 油 酸
, 

酯 为 界面流变学 的 研 究对 象 比 较两者在 油 水 界面形成表面 活性剂 网 络 结 构 的 黏弹模



 ,

25


特 殊 氟碳材料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量 ,
并判 断其与 两者乳液稳 定 性 的关系 。
表面活性剂 配 制 浓度 为 50
pp
m 、 1 00
p p
m 

200
 pp
m 和 3 00
 ppm

所选 用 的 浓 度 均 低 于 两种 表 面活性 剂 的 临 界胶 束 浓 度 

2 3 .

结 果 与 讨论

2 3 . . 1 超低硫柴 油 中 表 面 活性 剂 的 去 除效果

活性 白 土将 原 始超低 硫柴油 中 的 表面 活性剂 吸 附 ,


再通过真 空抽 滤将其移 除 。 

图 2 2 .
所示 , 在 5m i n 中 内 ,
水 原 始柴油 的 界面 张 力 值从

35 m N /m 降到 2 8m N / m 

这 是 由 于 原 始柴油 中 的 表面活性剂作 用 于 水 柴油 界面 -


降低 了 水 柴 油 界面 张力 -

。 

活性 白 土 处理后 的超低硫柴油 , 水 滤后柴油 的界面张力值为


4 0 m N/m
 ,
并且 在 5 m n

 i

之 内 保持不 变 。
因此 , 我们 可 以 认为 原 始柴油 中 添加 的 表面活性剂 已 被移 除 。 使用 滤

后 柴油 配置将含 不 同 浓度 ( 1 0 -

5 00 ppm ) 的不 同表面活性剂 (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
高纯

二聚酸 、 高 纯三 聚酸 、 甘油 单油 酸酯 ) 的柴油 

50


4〇


3 0
-  風资 奴 狡峨飾 热脑
職雜繼 欲c
^


1 


2 〇

_
 0o r i

i n a l  ULSD

 A c a re a e dU LS D


t t



0  5 0 1 00  1 50  2 0 0 2 5 0 3 0 0

T i m e( s


图 2 2 .
水在 原 始超低硫柴油 和 活 性 白 土 处理 后 柴油 中 的 界 面 张力 随 时 间 变化

F gu
i r e2 . 2B e h a v i o r o f d y n a m  i ci n t e r fa c i a l t e n s o n o f w a t e r  a n d  fu e
i  

2 3 2
. .
表面 活性剂对油 水界 面 张 力 的 影响

表面活 性剂 的 浓度 越 高 ,
其界面张力 值越低 ,
乳液越稳 定 。
如图 2 3a.
所示 ,
水 

柴油 乳液 中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浓度从 1 0
p p
m 增加到 5 00
p p
m ,
其油 水 界面张力 值从

3 9 5m . N /m 降低 到 33 . 0m N/m 。


实验表 明 ,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浓 度越 大 ,
其油水界面张

力 值越低 , 乳液越稳定 

水 柴油 乳液 中 高纯二 聚 酸 的 浓度 从

l 〇
ppm 增加 到 500
ppm ,
如图 2 3b .
所示 , 

26


第 2 章 表面 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流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油 水界面 张 力 值从 3 6 . 1 mN/m 降低到 2 8 2 mN / m


. 。
实验表 明 ,
高纯二聚酸浓度越大 

其油 水 界 面 张力 值越低 , 其乳 液越稳 定 


35
l  :  一


 ' 。
3 0 ;



f J


2 5
22 5


|


1 .

2 〇
2 0
I |



i i 

 0



叫 !

b)

a>

( (




 :



0  1 50  3 0 0 4 5 0 6 0 0 7 5 0 9 0 0 0 1 50  3 0 0 4 5 0 6 0 0 7 5 0 9 0 0

T i m e( s
)  T i m e( s 

 4 5



- 

4 5
j 1

40


40

_   _ 
35

w > i "  二 1 - 一 一
35

I ^ 〒 I

 r

2 5
  


泛  ,

%2 0  !2 0




 I

1 5 1

1 1

 f

- -




1 1  

1 g
c)
w I
 

i I

〇  p 

0 1 5 0 3 0 0 4 5 0 6 0 0 75 0 9 0 0 0 1 5 0  3 0 04 5 0 6 0 0 7 5 0 9 0 0

T i m e( s )  T i m e 

l O
pp
m ^2 0
pp
m 50  p p m

 l OO
p p m
▽  2 0 0 p p m S O O p p m

图 2 3 .
水在 含 有 不 同 浓 度 ( a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 ( b ) 高纯二 聚酸 、 ( c ) 高纯三 聚酸 、 ( d ) 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超 低 硫柴 油 中 的 界 面 张 力 随 时 间 变 化

F g u r e2 3Wa t e r
i .

fu e li n t e r fa c a l  t e n s o n  e v o l u t i o n  c a u s e d  b y  t h e  p
i i re s e n c eo f( a)P E TO B -

, (
b)


Oc t a d e c a d e n o i ca c i d )d i p o l y m e r

, (

)(
Oc t a d e c a d i e n o i ca c i d)t r i p o l y m e r , (
d )M o n o o l e i n

水 柴 油 乳 液 中 高 纯三 聚酸 的 浓 度 从

l O
pp m 增加到 500
ppm ,
如图 2 3c

所示 ,


油 水界面张力 值从 3 5m N /m 降低 到 1 9 5m. N / m 。


实验表 明 ,
其油 水界面张力 值随着浓

度 的 增 加 而逐渐 降低 , 说 明 高纯三 聚酸 的 浓度越大 , 其乳 液越稳定 



水 柴油 乳 液 中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浓度 从

1 0
p p
m 增加到 200
p p
m ,
如图 2 3d

所示 

其油 水 界面张力 值从 2 5 . 0  mN / m 降低到 9 . 1 mN / m 。 当甘油 单油 酸酯浓度为 5 00


p p


时 , 由 于 界 面张力 值过 小 ,
液滴 从针头 滴落 ,
故其 界面 张力 值无法测 量 。 如图 2 3d.



“ ”
示 , 随着时间 的增加 ,
界面张力值下 降 曲 线 降低呈 凹 字趋势 , 说 明 界面张力 值 下

27



特 殊氟碳 材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降较快 

综 上所述 , 表面活性剂对水 柴 油 界面 张力 值 的影 响 随着 其浓度 的增 加而 降低




在同 浓度 四 种 表面 活性剂 的 界 面 张 力 值 大 小 比 较为 季 戊 四 醇油 酸 酯>高 纯 二 聚 酸>


高 纯 三 聚 酸>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
说 明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对油 水界面影 响 较小 , 乳液稳定性

差 ; 甘油 单 油 酸酯对油 水界面张力 影响较大 , 乳 液稳 定 性 高 



脂溶性表面活性剂对水 柴油 界面张力 的影 响 与 其分子极性基 团 强度 -

、 烷烃链长

度 、 分子 有 无 支链相 关 [
1 4


1 ) 极性基 团 的 种类

T k h o n ov ^ 噚 人 研 究 表

明 C OO H 与 水 分子 结 合 强 度 要 大 于
- -

C H2 O H 与 水 分子结

合强度 , 最 终 导 致 含 有 羧 基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排 列 规 整 有序 , 而 含 有 羟基 的 表

面 活 性剂 其 烷烃 链在 油 水 界 面 的 排 列 不 规 则 , 后 者在 油 水 界 面 对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较 小 

由 于 羧基与 水分子 的 结 合 能力 远远大 于 酯基 , 因此 , 高 纯 二 聚 酸 和 高 纯 三 聚 酸对 油 水



界 面 张力 的 影 响 大于 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 分 子 的 影 响 与 其极 性基 团 与 水 分 子 的 作 用 有 关 , 

2 ) 极性基 团 的 个数

高 纯 二 聚 酸 含 有 两 个 羧 基 基 团 而 高 纯 三 聚 酸 含 有 三 个 羧 基基 团 在 相 同 浓 度 下
, 。 

后 者 含 有 更 多 亲 水 基 团 作 用 于 油 水 界 面 故 高 纯 三 聚 酸对 油 水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大 于 高 纯

 ,

二 聚酸 

3 ) 烷 烃链 的 长度及 其 支链

对 于 烷 烃 链 较 长 的 表面 活 性 剂 , 其烷烃链 易 弯 曲 , 提 高 了 其 在 油 水 界 面排 列 的 空

间位阻 ,
降低 了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的 排 列 密度 , 形 成 的 表 面 活性 剂 膜 结 构 松 散 

此外 , 含有支链 的表面 活性剂也 会提供较大 的 空 间 位 阻 ,


使其在 油 水 界面 松散排列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烷烃链 较 短 , 不含支链 , 在 油 水 界面排 列 紧密 , 形成致密 的 表面 活性



剂膜 , 油 水界 面 稳定 性 高 。 含有 支链 的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高纯二 聚酸 和 高纯三聚酸 



其 烷 烃 链 的 长 度 随 分 子量 增 加 而 增 加 , 且支链个数分别 为 2( 正 四 面体结构 ) 、 2 、 4 



支链越 多 , 空 间 结 构越复杂 , 提 供 的 空 间 位 阻越 大 ,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的 排 列 越



疏松 乳液稳 定 性越差 这与 界面张力 测试结果 致


, , 

2 3 3
. .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稳定 性

28


第 2 章 表面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面 的 流 变 学特 性 与 乳 液 稳定 性 的 关系 


含 不 同 表面活性剂 的 水 柴油 乳 液 -


使用 不 锈钢 毛毡 进 行 油 水 分 离 实验 ,
其油 水

分离效率结果如表 2 2 .
所示 

表 2 2
. 不 锈钢 毛 毡 对 含 不 同 浓 度 的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率


Ta b l e 2 2  T h e  c o a l e s c e n ce  s e
p a ra t
io n e ffi ci e n cy o f w at e r n fu e l e m u l s i o n s  b y  s t a i n l e s s  s t e e l  fe l t
- -

 .   i  

pp m  5 0 p pm  1 0 0 p p m  2 0 0  pp m  3 0 0  p p m
S u r fa c t a n t  20
 

 

3 % 92 % 4 L 7 %  腿  1 7 


Mon o o l e in  95 _ 8 _ 5

9 %  9 3 7 % 9 3 9 %  9 3 3 % 9
P E TO B -

% - . ' L8%

不 锈 钢 毛越 对含 2 0p
pm 和 3 00
 pp m 甘油 单油 酸酯柴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分别

为 95 3 . %和 1 7 5
. % 。 不锈钢 毛毡对含 2 0  ppm 和 3 00
 pp
m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柴油 乳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为 96 9 . %和 9 1 . 8 % 。 实验表 明 , 不 锈钢 毛 毡 对 含 有 较 高 浓 度 的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柴油 乳液分离 效率 显 著低 于对含有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的 柴油 乳液 的 分离 效率 说

 ,

明 前者更加 稳 定 油 水分 离难度 较大 [
69 ]
, 

2 3 4
. .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黏弹 模 量

为 了 探 宄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 界面 的 流变 学特性 与 乳 液稳 定 性 的 关 系 使用 振 荡 悬

 ,

滴 法测 量 表 面 活 性 剂 膜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黏 弹 模 量 。 如图 2 4

所示 , 在正 弦波信 号 下 , 

水 界面面积 呈 正 弦变化 ,
界面 张力 变化 响 应 界 面 面积 的 变 化 , 也呈正 弦波变化 ,
但两

者存在相 位差 0。 表面活性剂在新 界面上产 生 界面 张力梯度 ,


使 其在新 界 面与 旧 界 面

重排 ,
并在 界面 与 体相 转移 , 此 过 程 称 为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弛 豫 过 程 。 相角 0 越小 ,
表面

活性剂 响 应得 越 快 , 相角 0 越大 , 表 面 活 性剂 响 应 的 越 慢 。 相 位 差 的 大 小 反 应 出 表面

活性剂在 弛豫 过程 中 响 应 的 快慢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和 甘油 单油 酸酯在 的 分子 结 构 如 图 2 5 .
所示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分 子量 为 1 1 92
 g mo
/ l ,
分子 链 长 , 有两个支链 , 位 阻大 。 甘油 单油 酸酯分子量为 3 56

g/ m o l , 没有支 链 , 位阻小 

29



特殊 氟碳材料对含表面 活性 剂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离 

80

 



A r e a (
mm ) 。 I F T( m N/m 

7 0



6〇

 f\  A  A  f\
 1 I I i I |

H = S


 vvvv





40

I 30


<



20
— —


- — — — — 

 .

0 2 4 6 8

T i m e( s 

图 2 4

振荡液滴界面面积正 弦 ( Are a ) 变 化 引 起界面张 力 ( I . F T
. . ) 滞 后变化 ( 相角 0 

F g u r e2 4T h ep h a s ea n g


i . l eb e t w e e nt h ev a r i a t o no f i  i nte r fa c i a la r e aa n d n i t e r fa c i a lt e n s i o n

m e a s u r e di n5 0p p m m o n o o l e i na d d i t i z e d  fu e l  w i t h  a n  o s c i l l a t i o n  f r e


q u e n c yo f 0 5  . Hz

CH
 a


h 3

 r

b

\ 


图 2 5
.  ( a ) 甘油 单 油 酸酯 和 ( b )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分子 结 构


F gu
i re2 . 5T h em o l e c u l a rs t r u c t u reo f a )m o n o o l c i na n d( b )P ETO B

 -

 (

J : J  

25






I 2 0




i 5
cS

 ■M o n o o

 


\ l ei n

|
i 〇

? PETO -


\

4 8 .  -

4 6 4 4 4 2 4 0 3 8 3 6 3 4 3 2




 .





^su r fa c t an 

图 2 6

界面张力 和 表面活性剂 浓度 Log C 
之 间 的 关系

F g u re2
i . 6 T h e  re l atio n s h i pb e tw e e n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 e n s i o n  a n d  s u r fa c t a n t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L o
g


拟 合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与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界 面 张 力 值 和 浓 度 曲 线 ,
如图 2 6 .
所示 

3 0


第 2 章 表 而活性剂在 汕 水 界面 的 流 变 学特性 与 乳液稳定 性 的 关系



并计算其 临 界胶束浓度分别 为 3 4 1 . 2
p p
m 和 62 0 4 .

p p
m 。 振 荡 悬滴法实验 中 , 表面活

性剂 的 浓度范 围 选取 :
20 -

3 00
ppm , 均 低于其 临 界胶束浓度 。 说 明 在本 实验 中 ,
两种

表 面活性 剂不会 团 聚 为胶束 , 表 面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 面为单分子 吸 附 



2 3 . . 4 . 1 弹性模 量

表 面活 性剂 膜 的 弹性模量表示 了 其 储存 能量和 抵抗 形变 的 能 力 。
如图 2 7 .
所示 

在同 浓度 时 两 种 表 面 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面 弹 性模量 大 小 比较 甘 油 单 油 酸 酯>季 戊




, :

四 醇油 酸酯 这与 乳液分离难 易 程度 致

, 

20




1 

0  5 0 1 00  1 50  2 0 0 2 5 0 3 0 0

Su r fa c t an tc o n cen t r at i o n p p m
( 

Monoo l e i n  I  H z 0 . 2 5 Hz

A r

0 5H
. 

P E TO B -

n —

0 . 1 I U —

O -

 0 2 5  H z  —^  0 5 H z
. 
 .

图 2 . 7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界 面 弹 性模 量 与 浓 度 和 振 荡 频率 的 关 系


F gu re2 7T h eE a cm o d u u s  o f  fu e / wa t e ri n e r fa c e s  c o n n
go f m o n o o e na n dP E T O 


i . l s t i l l t s i s t i  l i

u n d e rd i ffe r e n to s c i l l a t i o n  fr e


q uenc es

 i

在同 的振荡频率下 甘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弹 性模量 随 着浓度 增 加 




PPm
, ( 20 -

3 00 )

増加 ,
其 弹性模量分 别 为 7 . 6

1 3 . 4 mN / m ( 0 . 1 Hz ) , 9 4 .

1 5 . 5 m N / m ( 0 2 . 5 Hz ) , 9 . 1


N /m Hz 在同 浓度 下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弹性模量 随振荡 频率 的 增 加 而


1 6 7 m . ( 0 5 . ) 。 ,

增加 

在同 的 振 荡频率 下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弹 性 模 量 随着 浓度 的 增 加

20 3 00
pp m 


, (

而增 加 ,
其弹性模量分别 为 3 .

5 .
7m N/m ( 0 . 1  Hz ) , 1 . 1

4 2  mN / m  ( 0 2 5  H z
. .
) , 0 4

 .

4 0 mN / m  ( 0 5  H z 同时 在同 浓度下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弹性模量 随 着振 荡 频


. . ) 。 , ,

率 的增加 而略 降低 

实验表 明 , 两种 表面活性剂 的 弹性模量均 随浓度 的 增 加 而增 加 , 而甘油 单油 酸酯



3 


特殊 氟 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活 性剂 柴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的 弹 性模 量 随 振荡 频 率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与 之相 反 。
这 与 不 同 表面活性

剂 的 分子量 、 分子结 构 、
在油 相 中 的 迁移速率等相 关 。 表面 活性 剂 分子量越 小 ,
结构

越简 单 , 在 油 相 中 迁移 速 率越快 , 界面 形变 时 产生 的 界 面张 力 梯度 能 够迅速被补 偿 

维 持致密 的 表 面活 性 剂 膜结 构 , 乳液稳定性 高 。 反之 , 表面活性剂 分子量大 , 结构复



杂 ,
在油 相 中 迁移速率慢 , 界面形变时界 面张 力梯度不 能得到 及 时补偿 ,
使表面活性

剂膜结 构松散 ,
乳液稳定性差 

2 3 4 2
. . .

黏度 模量

黏 度 模 量 为 在 弛 豫 过程 中 表 面 活 性 剂 迁移 产 生 的 能 量损 失 。 如图 2 . 8 所示 , 在同

振荡频率下 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黏度模量 随着 浓度 的 增 加 而增加 




( 20 -

3 00 m )

pp ,

别为

2 . 6 -

8 . 3m N / m( 0 . 1 H z )  0 , .

3 .
2  mN / m  ( 0 2 5  H z . ) , 0 4 .

1 . 5r
n N / m( 0 5H z . ) 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的 黏度模量 随着浓度 的 增 加 ( 20

300
 Om
T ) 而增 加 , 分别 为 0 6 .

2 . 

m N /m( 0 . 1  Hz ) , 0 3 .

1 . 1 m N / m ( 0 2 5H z . )  0 , . 1

0 . 5m N / m ( 0 . 5 Hz ) 

! ( H 

8





l6
广




冬 /. 


. 一
^ ?




>

0  5 0 1 00  1 50  2 0 0 2 5 0 3 0 0

Su r fa c t an t c o n cen ra t o n( m
pp
t i


Vl o n o o l c i n

■ —


r . l H z

#0 . 25 1 1 /  ▲0 . 5H z



PF . T O B -

〇 —

? . ! H z

0 —

0 2 5 . 1 1 / —

i V -

〇 5 . H/

图 2 . 8 甘油 单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的 界 面 黏度 模 量 与 浓度 和 振 荡频率 的 关 系

F gui r e2 . 8 T h e  v i sc ou sm od u l u s o f fu e


 l /w a t e r n i t e r fa c e s  c o n s i s t i n
go
fm o n o o l e i na n dP E TO -



u n d e r d i ffe r e n t  o s c i l l a t i o n  fr e u enc es

 i

在同 振荡频率下 两 者 的 界 面 黏性模量 值均 随浓度 的 增 加 而增 加 说明更多的




, ,

分子 间 作 用 产 生 能 量损 失 。 同时 ,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和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界 面 黏 性模量值

均 随振荡 频率 的 降 低而增加 ,
说 明 振 荡 速 率越慢 分子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越 大 ,
能量损 失

?67
越大 在同 浓度 下 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界 面 黏度 值大 于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界 面 


[ ]

。 , 。

3 2



第 2 章 表面活性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流 变 学特性 与乳液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明在同 周期内 甘 油 单 油 酸酯 分 子在 弛豫过程 由 于 分 子 间 作 用 等产 生 的 能量损 失较




大 。 当 甘油 单 油 酸 酯浓度 大于 等 于 5 0
ppm ,
振荡 频率 为 0 5H z .

和 0 2 5 . Hz 时 , 其黏度

值趋 丁 不变 这可能与表面活性剂 的 紧密排布相 关 振荡频率为 Hz 时


0 3 00 


p p

。 . 1 ,

甘油 单 油 酸酯 水 柴 油 乳液 其 界面黏度有 显著增加 这可能是 由 于表面活性剂浓




, ,

度大 , 弛豫时间充分 ,
分子 之 间 相 互运动 产 生 的 能 量损 失 也 较 大 

2 3

. 5 相角

相 角 是 黏 度 模量和 弹性模量 的 比 值 ,
为 界 面 膜 的 定 量表 征 , 表示为

a n0 = 2

t … . 1
( 

其中 句 为 黏 度 模量 , ed 为弹性模量 

在同

振荡频率 下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相 角 随着浓度 的增 加 , ( 20

3 00
 pp m ) 而增加 

所 示 分 别 为
。 。 。 。
如图
。 。
2 . 9 1 . 9 -

3 . 5 ( 0 . 1 Hz ) , 1 . 4 -

3 . 0 ( 0 25 . Hz ) ,
1 . 2 -

2 6
. C 0 5 .
Hz )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相 角 随着浓 度 的 增 加 而增加
° °
( 20

3 00
ppm ) : 1 . 1

2 6
. ( 0 . 1 Hz ) 

。 〇 。 °
4 0

3 . 7 ( 0 2 5
. H z  6 ) , . 6 -

3 . 4  ( 0 5 . Hz ) 


- 




0  5 0 1 00  1 50  2 0 0 2 5 0 3 0 0

Su r fa c t a n t c o n e( m)
pp 

Mon oo l e i n

■ —

O . i  H z

? —

0 2 5H z

▲ —

0 5H z
. 

P E TO B -

0 —

0 . 1  H z —

O —

 0 2 5I
. I /
. 

A —

〇 ?M
. 

图 2 . 9 界面 形 变 时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层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层 的 相 角 随浓 度 变 化


F r 2 9 T h e ha ea n e so f m o n o o e na n dP E TO B f m s
gu e




l  l i l

i . i

当 表面活性剂 的 浓度 从 2 0p p m 增加到 50


p p
m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膜 的 相 角 迅速 增

力口 , 这是 由 于 水 柴油 界面上表面活性剂 由 疏松排列 变为 紧密 排列 当 浓度大于


。 5 0
pp m

时 其 相 角 值趋于 稳 定 对于
, 。 P ET O B -


在低浓度 和 高频率 频率为 ( 0 25 . Hz 和 0 5 . Hz ) 



特殊 氟碳 材 料 对 含表面 活性剂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离 

具 有 较 高 的 相 角 说 明 在其振 荡 过程 中 能 量损 失 较大 随 着表 面 活性剂 浓 度 的 增 加 , , 。 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排列 的更 紧 密 其相 角 值趋于稳 定 实验 中 所有相 角 均 小 于


°
, 。 〗 〇 

说 明 弹性模量 占 据 主 导 地位 

2 . 3 . 6 表 面 活性 剂 在 油 水界 面 的 吸 附量

为了进 步研宄不 同 分子量 分 子 结 构 的 表 面 活性 剂 在油 水界面 的 吸 附量 




、 , 、

油 相 中 的 平均迁移速率 以 及其在油 水 界面 的排列 取 向 等 ,


并探索 界面黏弹模量和 乳液

稳 定性 的 影响 , 通过 吉布 斯吸 附方程 ,
计算 出 在平 衡状态 时 , 表面活 性 剂 在 水 柴油 界

 -

面 的 界面吸 附量 ( n ; 在测试时 间 3 0s 内 ,
表面活性剂 的 平均迁移速 率 ( 7 ) ; 平衡

吸 附时 单个分 子在油 水 界面所 占 的面积 在 不 同 振荡频率条件 下 根据




42 43

1 1




, ( ) ,

三个参 数 , 对 两 种 表 面 活性剂 的 界面黏 弹 模量 和 乳 液 稳 定 性进 行 具体 分 析 



6 5
- 

:: 

//  V KT O B

 -


°

°
T ^

0  50   03
Oo 

0 ? 2 00 2 5 0


a ^ 



— 


 ̄ —  — 
—  

. 1
1 ! !

0  5 0 1 00  1 50 2 0 0 2 5 0 3 00

S u r fa c t a n t c o n e(
ppm 

M o n oo ? H ^ ^ 0 5H

? /
— —

n  0 2 51

e a e 0 



l i s t a t i cs t t . 1 z .
1 -

PETO B □ H z 0 0 5H z
— ■ —

e o

0 

- —

z


a c a 0 l c?

s  s t 2 5

t t i t . 1 l .

图 2 ? 丨 0 在 静 止 和 振 荡 状 态 时 油 水 界面 上 表面 活 性 剂 分 子 浓 度 r( 频率 0 . 丨

0 5H Z



F gu re2 0S u r fa c e  s u r fa c an tc overa on cen o na a cs ea n do s c i a o ns a ew 


g e ra a
i . 1 t c t t i ts t t i t t l l t i t t i t

fr e
qu enc e so f 0 0 5H z

i  . 1 . 

根据 L ang mu i r

G i bbs 吸 附 方程 (
1 .

) ,
计算两 种表 面活性剂在油 水 界面 上 的 饱和

吸 附量 [
1 44 ]


如图 2 . 1 0 和表 2 3 .
所示 甘油 单 油 酸 酯 的 饱 和 吸 附 量为

. 7 .
8 4 x ] 〇

 ni 〇 l / m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饱和 吸 附量为 6 2

0 65 x . l 〇  m〇 l / m 

随 着表 面 活 性 剂 浓 度 的 增 加 ( 20
pp m

3 0 0 ppm ) ,
水 柴 油 界 面上 -

, 甘油 单 油 酸酯

分子 的 吸 附量 从 6 2
显 著增加到 6 2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在 油


- -

, 1 . 6x l 〇 m o l/m 6 2x . l 〇 m 〇 l/ m 。

水 界 面 的 吸 附量 増加到 增加的不明显 在
6 2

6 2

, O 3 x. l 〇 m o l/m 0 6x . l 〇 mo i / m , 。 3 00

ppm 时 ,
甘油 单油 酸酯在油 水界面的 覆盖率 为 78 4 .
% ,
而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的 覆盖率 高

3 



第 2 章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面 的 流 变 学特 性 与 乳 液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达 97 % 。 这是 由 于 前 者分子 量小 , 空 间 结构 简 单 , 空 间 位阻小 , 饱和 吸 附量大 ; 而后



者分子量大 , 空 间 结构 复杂 , 空 间 位阻大 , 饱和 吸 附量小 



表 2 3 .
甘油 单 油酸 酯和 季戊 四 酵 油 酸酯 的 界面 张力 、 油 水 界面上表面 活 性剂 浓 度 、 在 振 荡频率

为 
0 25. 1 & 时的 171\ ?

Ta b l e2 3
.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 e n s i o n ,  s u rfa c e  s u rfa c t a n t  c o v e r a g e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 r ) , 
a n d  r /T m  o f

m o n o o l e n a n d P ETO i

B a t  o s c i l l a t i o n  fre q u e n c y  o f 0 2 5 H z

  .

M o no o le i n  P ET O -



S u r fa c t a n t  I . F . T .  厂 / T T m  I . F T . .  T  r/T m

6 6
 m N /m ) 

 %) m N /m ) 

 %
- '

c o n c e n t r at i o n x l O  mo l/m x  1  O  mo l /m
( ( ) ( ( ( ) ( 

35 . 4 1 . 6  20 . 0 4 1 . 2 0 3 4 7 7

 . .

20
 pp m

32 0 . 2 . 8 36 . 0 40 5 .
0 . 4 6 4 6

 .

50
 pp m

2 4  52 0 3 9 6 0 5 7 6 9


nA
00




25 . . 1 . 
 . . .

 pp

5 4 6 8 9 3 8 8 0 5 8 9 2

2 0 0pp m


 1 6 9 . . 
 . . . .

咖  1 2 4 6 2 7 8 4 3 7 0 0 6 9 7 0
. 
 . . . . .

3 00 


 pp

同 浓度 时 由 图 可知 振荡状态 时 甘油 单 油 酸 酯在水 柴 油 界 面 的 分子


, 2 . 1 0 , ,

数 略 高于 静止状态 时 水 柴油 界面 的 分子数 -

。 振荡状态 时 ,
低浓度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在

水 柴油 界 面 的 界面 分 子数低 于 静止状态 时 的 界面 分子 数

; 在 高浓度 时则 情 况相 反 

这 与 表 面活 性 剂 分 子在 油 水 界面和 体 相 中 的 迁 移 速 率 有 关 64
综合 比较 本文


[ ,
1 45 ,
1 46 ]
。 ,

所 选振 荡 频 率 ( 0 . 1

0 5Hz . ) 对表 面 活 性 剂 分 子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吸 附 量 有 较 小 影 响 

2 3 7. .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平均 迁 移 速 率

表 面 活 性剂 的 平均 迁移 速率计算 公 式为

ds tat i c 

 / 1  …

2 2)


J〇sc =

y t  …

2 3)


t 为测 量 时 间 , t

3 0s 。 振荡频率 0 2 5
. Hz 时 , 如图 2 . 1 1 和表 2 4 .
所示 ,
随着浓 度

3 5



特殊 氣碳材 料 对 含表 而活性剂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分 离 

的增加 静止状态时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平均迁移 速 率从






pp m

ppm
( 20

3 00 ) , ,
1 . 7 1

mo l /


2 .


) 增加到 1 7 . 8 x l ( y

m o l/ ( m
2 *



; 正弦振荡状态 时 ( 0 25 . Hz ) ,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平均迁移 速从 增加到 ^ 实验结 果表 明 液滴振




8 2 8
- _

5 . 2 \ 1 0 111 〇 1 /

1 11
_



20 . 5 \ 1 0 1 11 〇 1 /

1 11

。 ,

荡 时 表 面活性 剂 的 平均 迁移速 率 高 于静止状 态 时 的 平均迁移 速 率 。


同时 , 在两种状态

下 ,
甘 油 单油 酸 酯 的 平 均 迁移速 率 随着 其浓 度 的 增 加 而增 加 ,
说 明 浓度增 加提 高 了 体

相 与 界 面 上表 面 活 性剂 的 浓 度 梯 度 ,
提 高 了 其 迁移 的 驱动 力 ,
使 得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平

衡吸 附量和平均迀移速率增 加 

静止状态时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平均迁移速率从 s
^s 增 加 到


, 1 . 3 x l 0 m 〇 l/ ( n )

s 2
正 弦振荡 状态时 Hz 季 戊 四 醇 油 酸酯 的 平 均 迁移速 从


1 . 7 x l 〇 m o l/ ( m



) ;
( 0 2 5 . ) ,

増 加到 并且 季 戊 四 醇 油 酸酯 分子 在两 种 状 态


8 2


l .
O x l O 2 2 . x 1 0  m o l/


_



时 的 平 均 迁移 速率变化 不 明 显 

e

f . ^  



0  5 0 1 0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Su r fa c t an t c o n e m

pp 

M o n oo l e i n -

^ -

s t a t i c  s t a t e

< ?

0 . ! ?/ .

0 . 2 5 H /

? —

0 5. 1 1 

TO B ^

I E -

□ —

s t a t i c  s t a t e


0 . 1  H/
一 —

0 . 2 5 H z 

O —

 0 . 5H / 

图 2 . 1 1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和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在 静 止和 振 荡 状 态 时 的 平 均 迀 移 速 率 随 浓 度 变 化 ( 

率 
0 . 1

0 5 . H Z )

F gui r e2 . 1 1 T h e a ve r a
gem

g ra t i o nr a t eo f  m onoo l e i na n dP E TO Ba ts t a t -

i cs t a t ea n do sc i l l a t i o n



ew h  fr e 0 0 5H z

q u en c
yo f

s t t i t  . 1 . 

静止状态 时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平均 迁 移 速 率 为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1 . 3

1 0 5

倍 。 

荡状态时 ,
甘 油 单油 酸 酯 的 平均 迁移 速率 为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5

9 5 .

倍 。 说 明在两种

状态时 ,
甘油 单 油 酸酯 的 迁移速 率均 显 著 高 于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 在 界 面 形变产 生 界 面

张力梯度时 , 迁移速率 大 的 表面 活性剂 能够迅速补 偿 界 面 张 力 梯 度 ,


油 水 界面重新达

到平衡状态 , 表面活性剂 膜结构 得到及 时 修 复 ,


乳液稳定 性高 。 迁移速率 小 的 表面活

3 6


第 2 章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面 的 流 变 学 特 性 与 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性剂 分子不 能够迅速补偿 界面 张力 梯 度 , 油 水 界 面表面活性 剂层 结 构遭 到破坏 , 无法



得到 及时修复 , 乳液稳 定 性低 。 因此 , 通过 比较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水 柴油 乳液 中 的平



 -

均迁移速率 , 判 断在界 面形变 时甘油 单 油 酸酯 抵抗形变 能 力 强 于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 



者 形成 的 乳液稳 定 性 高 , 油 水分离 较难 

表 2 4 .
表 面活性剂 在 静 止 状 态 和 振 荡 频率 为 0 2 5 Hz

的 平均迁移速率


Ta b l e2 4
. The  a v e r a ge  m i g r a t
io nr ate o f   su r fa c t a n t s  a t  s t a t i c  s t a t e  a n d  o s c i l l a t i o n  s t a t e  w i t h  0 2 5

 .

Hz

M ono o l e in  P E TO B

 -

2 2
 
8 s
- -

? .
x l  l/ O s mo x i  m
l/ s 〇 mo m
0 ^ v (
( 、 ) ”) (
、 (  ̄) 

"


S u r fa c t a n t  c o n c e nt r a t i o n 

i/ s t ai ci  d 〇 SC c/ s ai c
t i  d〇 SC

5 2 3 1
20
p pm  1 /7 _ 1 

7 2 . 9 . 4 1 . 5  1 . 


50
 p pm

i nA 9 . 8  1 3 7 .  1 . 6 1 . 


1 0 0ppm

,  1 5 4 .  1 8 0 .  1 . 7 1 . 


2 00 


 pp

_  1 7 8 .  20 . 5 1 . 7 2 2

 .

3 00ppm

2 3 8
. .
单个表面 活性剂 分子在 油 水界 面 所 占 面积

平衡状态 时 , 单个分子在 油 水界面所 占 的 面积 , 可 以 反 映表面 活性剂 分子在 油 水



界面 的 排布情况 。 由 C h em i c al  S p i der 的数据库可 知 , 单 个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分 子 极



性基 团 的 面积 为 67 0.  A

, 单个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分 子 的 极 性 基 团 面 积 为 1 05 0.  A

, 后者

大于前者 。 通过方程 (
1 . 4) 计 算 在 不 同 浓 度 平 衡 状态 时 ,
单个 甘 油 单油 酸酯 分子和 单个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分子在 油 水 界面 的 所 占 的 面积 进 步 分析在 不 同 浓度 时 两种表面




, ,

活 性剂 分 子在 油 水界面 的 排布 情况 

37



特 殊氟碳材 料对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a  h
  |


( 1  e  

N  l o n oo l e i n  P E T O B U -

 a t er -

fu e l  i n te r fa c e

图 2 . 1 2 表 面 活 性剂 分 子油 水 界面 的 排布 { ( a ) 2 0 p p m 、 ( b )  l O O
ppm 、 ( c ) 3 0 0p p m 甘油 单油

酸酯 ; ( d ) 2 0 p p m 、 ( e ) 1 0 0p p m 、 ( f ) 3 0 0p p m 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 

F g u r e2 2I u s t r a t o no f m o an ge m e n m 300 pp m




ec u ea r r a )2 0 p b )l O O
ppm c
i 1 l l i l l t

. 
[(  , ( , ( ) 

mo noo l ei n ; (
d )2 0p p m , (

)
1 00
p pm , (

)
3 0 0p p m P E TO B -

] o nt h e w a t e r 

fu e l i n te r fa c e

表 2 5

单 个 表 面 活 性 剂 分 子 在 油 水 界 面所 占 的 面 积 (
A 2



T h e A

Ta b l e2 . 5  a r e a  o f a  s i n g l e  s u r fa c t a n t  m o l e c u e  o c c u p i n g  a t  t h e  i n t e r f a c e


l : a
( 

A a
2 2
a_oo A
 e n ( PE T0 B _

l i
) ( 

S u r fa c t a n t  c o n c e n t r a t o n i

1 05 . 9  543 . 


20
 pp m

5 9 0 .  3 99 . 


5 0 


 pp

1 AA  40 . 5  3 3 3 . 


1 0 0 p p m

n nA  3 0 . 8  285 . 


200 


 pp

2 7 0 2 4 2

3 00 ppm


 . . 

在 2 0p p m 时 ,
如图 2 . 1 2 和表 2 5 .

所示 ,
单个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面积 为 1 0 5 9A.



大于 其 极性基 团 的 面积 推 断此 时 甘 油 单油 酸 酯 的 烷烃链 倾斜或者横铺 在 油 水 界面上 , 



表面活 性剂 膜 结 构 疏 松 。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 的增 加 ( 50 -

3 0 0 ppm ) 单 个 分子所 占的

面积 由 A 逐渐减小 到 A 单个甘油 单油 酸酯 所 占 的 面积均 小 于 其 极性基 团


2 2
5 9 . 0 2 7 0 .


部分 的 面积 说 明 界面上甘油 单油 酸酯 分子之 间 间 距较小 烷烃链在 油 相 中



6 7 0 . A , , 

延伸 ,
没有横铺在油 水界面 , 形成 的 表面 活性剂层 结构 紧密 ,
不 易 被破坏 , 乳液 稳定

3 8



第 2 章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的 流变 学特性与乳液稳 定性 的关 系 

高 

在浓度 为在 20 -

3 0 0 ppm 时 , 如表 2 5

中 所示 , 单 个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分 子 由 543 . 


降低到 A2 所 占 的 面 积 远 大 于 其 极 性基 团 面 积 A 尤 其在 时

A 242 3 . , 1 05 0.  。 3 00
pp m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表 面 活性剂 覆 盖率达 97 %时 , 单个分子所 占 面积为 2 42 3 . A



, 说明

其 由 于 该 分子提供 的 空 间 位 阻较大 其 烷烃链 在 油 水 界 面 占 据 定空间 形成 的表面




, ,

活性剂 层 结 构 较为 松 散 , 易 被破坏 , 乳液稳定性差 。 结 构 分析数据 与 表 2 2 .


中 油 水分

离效率值相 致 47 49]
_


1 1



2 4

本章小结

探 宄 了 在静 止状态时 , 不 同 脂 溶性 表面 活性剂 对 水 柴 油 界 面 张 力 的 影 响 因 素 -



表面 活性剂 的 浓度 、 极性基 团 的 种 类和 数量 、 烷烃链 的 长度 、 有 无支链等 因 素影 响 表



面活 性剂 在 油 水 界面 的 排列 ,
进而影 响 界面 张力 。
羧基 比 羟基和 酯基与 水作 用 更 强 

其对界面 张力 影 响 较大 。 且极 性基 团 数量越 大 , 对 油 水 界面张力 影 响 越大 。 极性基 团



与 水 分子 作 用 不 强 , 也 会 影 响 烷 经链 的 排 列 , 使其 不 能 垂 直 于 油 水 界 面而 形 成 紧密 的

排列 。 疏水链越长 , 在 油 水 界面 形 成 的 空 间 位 阻越大 , 油 水 分 离难度 越大 。 若疏水链



中 存在 支 链 ,
则 会 为 表 面活 性 剂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排 布 提 供 空 间 位 阻 ,
导 致表 面活 性剂 在

油 水界面排列 松散 , 其 乳 液稳 定 性较差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在 油 水 界 面 的 弹 性 模 量 远 远 大 于 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弹 性模 量 在 油

 。

水分离 实 验 中 含有 , 3 00
p pm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和 季 戊 四 醇 油 酸酯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率分别 为 1 7 5 .
%和 9 1 . 8 % 。 表 面活性 剂膜 的 弹 性模量 值 越大 , 其乳液越稳 定 , 这与

油 水分离 效率结 果 致



随着 表 面 活 性 剂 浓度 的 增 加 , 小 分子量甘油 单 油 酸酯 的 r 值逐渐増 加 ,
大分子量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的 r 值增加不 明 显 。 甘 油 单油 酸酯 平 均迁 移 速 率 远 大 于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界面 形变 时 前者 能够迅速补 偿 界 面 张 力 梯 度 , 维 持乳液稳 定 性 , 后 者 无法及 时

补 偿 界面 张力 梯 度 , 乳 液稳 定 性 差 。 甘油 单 油 酸酯 分子排列 紧密 , 界面 黏弹模量高 

油 水 分 离 较难 。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分子在界 面 上排列 结 构松 散 , 界 面黏弹模量低 , 油水

分离较易 表 面活性剂 界面 参数 分析 与 油 水 分离 效 率 结 论 致

。 

通过 静态 悬 滴 法 和 振 荡 悬 滴 法 , 探 宄 了 不 同 单 组分表面活性剂在水 柴 油 界面 的

 -

39


特殊 氟 碳材 料对含表 面 活 性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禽 


界 面 张 力 和 流 变 学特性 ,
两种参量均 可用 于 乳液稳 定性 

40


第 3 章 二 元 表 面 活性剂 体 系 的 界 面 流变 学 特 性
 

第3章 二 元 表 面 活 性剂 体 系 的 界 面 流变 学 特 性

3 . 1 引言

车 用 柴油 中 通 常 添加 多 种 表 面活 性 剂 以 维 持柴 油 品 质 。 当 水 柴油 体系 中 存在 多


种 表 面 活 性剂 时 , 不 同 表 面 活 性剂 在 油 水界面 上 的 关 系 为 吸 附竞 争 , 其在 油 水界面排

布形 成 的 表 面 活性剂 膜为 多 种 表 面活 性 剂 共 同 组建 的 复合 结 构 

由 于 不 同 表 面活 性剂 的 分子量 、 分子结构 、
极 性基 团 的 种 类 与 个数 的 差 异 , 多元

表 面活性剂 膜 的 结 构 较 为 复杂 。 Z h〇 l # 等指 出 通过在 原 油 水 界 面 处插入其他活性成


9]

 /

分 会 削 弱 致密 的 表面 活性剂 膜 , 这证 明 了 多 元体系 中 , 界面 膜 的 结构 受表面 活性剂 的



个数影响 。 因此 , 为 了 研 宄 多 元 表面活 性剂 的 界面 流变学 特性 , 我们 将 系 统 简 化 为 二



元 表 面活性 剂 体 系 。 通 过 改变复 配 表 面活性 剂 体 系 的 浓度 、 比 例 和振 荡频率 , 研宄二



元表 面活性 剂 体 系 的 流变 学 特性与 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关 系 

本 章 节我 们 选用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和 甘油 单油 酸 酯 按 照 不 同 比 例 进行 复 配 当 体 相

 ,

中 同 时含有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和 甘油 单 油 酸酯 时 , 两 种 表面活性剂 均 向 油 水 界面迁移 



互相 为对方提 供 了 空 间 障碍 。 同时 , 两种 表面 活性 剂 在 水 柴油 界 面为 竞 争 吸 附 -

, 表面

活 性 剂在 油 水 界面 的 排列 情 况变得 复杂 通过振 荡 悬 滴法 测 量 二元 体 系 的 表 面活 性 剂

 。

层 的 流变学特性 进 步 了 解 二 元 体 系 表 面 活 性 剂 层 的 特性 通过合 理 设计柴 油 的 添




, 。

加剂组合 , 提 高燃料性 能 , 同 时 降 低 水 柴油 乳 液 的 分 离难度 -



3 2 .

实验部分

3 . 2 . 1 实 验材 料 与 仪器

实验所用 试剂 : 国 V 标准 超低硫柴油 , 购 于海 淀加 油 站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购于

聊 城瑞 杰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甘油 单油 酸酯 , 购 于 大连 美仑 生物 有 限 公 司 。 高 纯 二 聚 酸和

高 纯三 聚 酸 , 购 于江 西 艾 图 瑞 克 实业有 限 公 司 

实验所用 仪 器 :
界 面黏 弹 性测 量 仪 ( K ru s s D S A l OO , 
G er m a n y ) 。 恒 温 摇 床机 ; 

空抽滤机 。 分析天平 ( S art o r


ius , B S A2 24 5 S C W ) -

购 于赛 多 利 斯科学仪器公 司 

4 



特殊 氟 碳材料对含表 面活 性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3 2 2 . .
活性 白 土处理超低硫 柴 油

实 验 方法见 2 2 2
. . 

3 . 2 3 . 二 元表 面 活性剂体 系 复配

本文 中 我们 选 择不 同 浓度 比 的 甘油 单油 酸酯和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M / P ) 来组装二

元 表面活性剂体系 ,
浓度 范 围 为 20
pp m 、 50
pp m 、 l O O p pm 、 2 0 0 pp m 、 3 00
p pm 。 

此浓度 范 围 内 ,
两 种 表 面 活 性剂 均 未达到 其 临 界胶束浓度 ,
两种 表 面活性 剂 在 体 相 和

界 面上均 为 单分散 未 胶 束形 成 甘油 单油 酸 酯 季 戊 四 醇油 酸 酯 , 。 / ( M : P ) 的浓度 比 1 : 3 



1 : 1 和 3 : 1 , 对应 的 摩 尔 比 为 0 56. : 1 、 1 . 67 : 1 和 5 03. : 1 。 二 元表 面活性剂 体 系 的 界 面 黏



弹 模量使用 2 2 4. .
的 振荡 悬 滴法进行测 试 

3 2 4 . . 二 元 表 面 活 性 剂 体 系 的 扩 张 黏弹 模 量

对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 油 水 界 面 黏 弹模 量 测 定 使 用 振 荡 悬 滴 法 , 振荡信 号为 正

弦波信 号 , 振荡 频率为 0 . 1 Hz 、 0 2 5Hz 、


. 0 5Hz .
和 1 Hz 

3 3 .
结果 与 讨论

3 . 3 . 1 M o n o o l e i n/P E T O B -

复配体 系 的界面 张 力

使用 振 荡 悬 滴法测 量 Mono o l e i n/ P E T O B -

复配系 统 的 界面张力 , 如图 3 . 2 所示 

在正 弦波振荡信号下 , 随 着 界 面面积 正 弦 变化 , 界 面张力 值 也 呈 正 弦变化趋 势 。 



s i n 0= 〇 时刻 ,
界 面张力 值为平均界面张力 值 

复配浓度 为 2 0 3 0 0 pp m

时 , 对 M : P =
1 : 3 体系 , 如图 3 . 2a 所示 , 其界面张力值分

别为 39 0 .

24 . 1 mN /m 。 对 M : P= 1 : 1 体系 如 图 , 3 2b

所示 复配浓度 为 , 20 -

3 0 0 ppm 时 

其 界 面张力 值为 38 . 1

20 . 1 m N /m 。
对 M : P =
3 : 1 为体系 , 如图 3 2c ,
所示 , 浓度为 20

3 00

pp m 时 , 其界面张力 值为 3 9 . 4 -

1 5 0 . m N /r
n 。 实验表 明 ,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中 ,
界面

张 力 值 随着 复配总 浓度 的 增 加 而 降低 

42


第 3 章 二元表面活性剂 体 系 的 界面流变学特性 


50

50 n


 n

M : P1 : 3  M : P1 : 

= i o

 £  i 〇


 (
a ) 

 (
b 

0    0  
       
   
i 




i  ■



_

  

0 5 0 5 2 0 2 5 3 0 0 5 0 5 2 0 2 5 3 0
1 
 1 1 1

T i m e
(

)  T i m e( s 

m m 0 m 5 0 



 

20 50 2

 pp  pp  p p pp

m m m 00 m 200 m 3 00 


 

0 0 2 00 3 00


 


p p p p p p

 pp  pp    p p

50 n


M : P3 : 

 




0 5 1 0  1 5  2 0 2 5 3 0

T i m e( s 

2 0 m 


 

5 0
 pp  pp

00 m 00 m 300 


 

1 2
p p  p p  p p

图 3 . 1 不 同 甘 油 单油 酸酯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体系 / ( a ) M P 1 : : 3 、 C b ) M P : 、 ( c ) M P : 3 : 1 界面 张

力值

F i
gu re
 3 . 1 U n d e r  0 5
. Hz o s ci l l a ti o ns i g n a l ,t h ei n t e r fa c i a l t en s i o nv a r i a t i o n  a t  d i ffe r e n t

c o n c e nt r at o n i s  fo r
(
a ) M P : 1 : 3 , (
b )M P :
, (
c )
M P : 3 : 1s
ystem

在 时 如图 所示 单 表面活性剂体系 中 甘油 单油 酸酯 和 季戊 四


3 2
200
ppm ,

, ,

醇油 酸酯 的 界面 张力 值为 1 7 8m . N / m 和 3 8 . 9 mN / m 。 对于 200
pp m
二元表 面 活性剂 复

配 M / P1 : 3 、 1 : 1 和 3 : 1 体系 中 , 其平均界面 张力 值分别 为 2 7 7mN / m . 、 2 5 2m N / m





2 0 0mN/m
. 。
实验表 明 , 复合体 系 的 界面 张 力 值 随 着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浓 度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降低 ,
但始 终 高于 单 组分甘 油 单油 酸酯 体 系 的 界面 张 力 值 , 且 小 于 单 组分季 戊 四 醇

油 酸酯体系 的 界面张力 值 ,
说 明 两 种 表面 活性剂 在 水 柴 油 界面为 竞 争 关 系 -

。 甘油 单

油 酸酯其分子 结 构 简 单 , 分子量小 , 迁移速 率更快 , 在 油 水 界 面 上 的 快速 排 列 构 成 表



面活性剂膜 的 基本框架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迁 移速率慢 ,


为甘 油 单油 酸酯 的 排列 提供 了

空间位阻 并且 松散 了 其致密 的 排 列 进而 使二 元 体系 的 界面 张 力 值低 于 元弱 表面


, ,

43


特 殊氟碳材料 对 含 表面活性 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

活性剂 的界面张力 值 高于 元 强表面活 性剂 的 界面 张力 值


, 

50







, 〇
mn


0 5 1 0  1 5  2 0 2 5 3 0

T mei
 (
s 

Monoo l e i n 

P ETO -



\1 : P 1 : 3  —

M : P 1 : 1  —

M : P 3 : 

图 3 2 .
不 同 甘油 单油 酸酯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体系 / M onoo l e i n 、 M : P 1 : 3 、 M : P 1 : 1 、 M : P 3 : 1 、

PETO B -

界面张力值 比较 ( 浓度 为 200
p pm , 振荡频 率为 0 5H z
. 

F gui re3 . 2 T h e i n t e r fa c i a l t e ns i o nv a r i a ti o n  c o m p a r i s o n  fo r  Monoo l e i n , 


M P 1 : : 3 , 
M : P1 : 1
, 
M : 

3 : 1
, 
P ETO B -



a t2 0 0
 p p m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u n d e r0 5 H . zo s c i ll a ti o ns i g n a l )

3 . 3 . 2 M o n o o l e i n/ P E T O B -

复 配 体 系 弹性 模 量

3 . 3 . 2 . 1 浓度 的影响

表面 活性 剂浓度 增 加 增 大 了 界 面 与 体相 间 的 表面 活性剂 的 浓度梯度 增 加 表面 活



 ,

性剂 的平均迁移速率与 平 衡 吸 附量 在同 振 荡 频率 下 如图 所示 当甘油 单油


。 , 3 . 3 ,

酸酯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M : P ) 为 1 : 3 时 , 二元体系 的 弹 性模 量 随 复配总 浓度 增 加 而

增力 丨 1 ( 2 0 p p m

300
pp m ) ,
分别 为 3 . 6

7 4
. m N/ m( 0 . 1 Hz ) , 2 6 .

l O m N / m( 0 2 5H z . ) 

3 . 5

1 2 6 m N /m ( 0 5
. . Hz ) 。
同时 ,
当 复配总 浓 度 大 于 l OO
pp m 时 ,
弹性模量为恒 定 常

数 这可能 是 由 于 过 多 的 季戊 四 醇油酸酯油 酸酯在体相 和 油 水 界面为甘油 单油 酸 酯提


, 

供的较多 的空间位阻限制 了 其迁移与 排列 



当 M : P 为 1 : 1
时 ,
二元体 系 的 弹 性模 量 随 复 配 总 浓 度 增 加 而增 加 ( 20
ppm

3 00

pp
m ) ,
分别 为 3 . 9

1 1 . 7 m N/ m  ( 0 . 1 Hz ) , 5 . 0 -

1 2 8 m
. N / m( 0 2 5 . Hz ) , 6 8 .

1 5 . 0 m N / 

( 0 5 _ Hz  ) 

当 M : P 为 3 : 1
时 ,
二元体 系 的 弹性模 量 随 复配总 浓度 增 加 而 增 加 ( 20
pp
m -

3 00

p pm ) ,
分别为 5 . 8

1 3 . 4 mN / m ( 0 . 1 Hz ) , 5 .

1 4 7 mN /m ( 0 2 5  H z
. . ) , 8 0 .

1 6 0 m N /m
. 

( 0 5H z .
) 

实验表 明 复配体 系 的 弹性模量 随 着 表 面活性 剂 的 浓 度 增 加 而增 加 这与 单 




, ,

44


第 3 章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 系 的 界面流变学特性
 

面活性剂体 系 结 果 致 这 是 由 于表面 活 性剂浓度越 高 液滴振荡产生新界面时 的 界




。 ,

面 张力 梯度越大 ,
表面 活 性剂 分子迀移 的 驱动 力 越 大 , 表面 活性剂在 界面 与 体相 的 弛

豫过程越快 


2〇


20

M : F 1 : 3  _ M : p1 : 




丨 

0 5 0 1 0 0 1 5 0 2 0 02 5 0 3 0 0 〇 5 0 1 00  1 5 02 0 0 2 5 03 0 0



Su r fa c t a n t c on e(
p p
m ) S u r fa c t an t c o n e(
pp
m 

d O AH z


0 . 2 5 H z -

A -

0 .
5 H z -

D -

0 . 1  H z -

O -

0 2 5H z

A -

 0 5
. Hz

20



M : P 3 : 



^



 〇 |


⑷


 5 0 1 00  1 50 2 0 02 5 03 0 0

S u r fa c t a n
ppm
t c o n e( 

c -

0 . 1  H z -

? -

0 . 2 5 H z -

A -

 0 5H z

 .

图 3 3
.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甘油 单油 酸酯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 ( a ) M P1 : : 3 、 ( b ) M P1 : : 1 、 ( c 

M P :  3 : 1 的 弹 性模量 随浓度变化

F g u re3
i . 3 T h e E  l a s t i cm o d u l u so f m o n o o e i n / P E T O
 l

Bb i n a r y  s u r fa c t a n t  s y s t e m s
 ([
a ) M P : 1 : 3 


b )M P :  1 : 1
, (

)
M : P  3 : 1
]
w i t h  d i ffe r e n t m a s s  r a t i o s

 

此外 ,
随着甘油 单油 酸酯含量 的 增 加 ,
复合表面 活 性剂 层 的 弹 性模量逐渐增 加 

当振荡 开始 时 , 甘 油 单油 酸酯 能够迅速补偿 界 面 张力 梯度 , 而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缓慢迁



移至油 水界面 , 并为甘 油 单油 酸酯在 体相 中 的 迁移提供空 间 位 阻 



当 M 为 时 二元系 统 的 弹 性模量值会超 过单 系统 P ETO B 的弹性模量




: P 1 : 3 ,

值 当 M 为 时 弹 性模量接近 同 浓度下单 甘油 单 油 酸酯 的 弹性模量 但未




一 一

。 : P 3 : 1 , ,

超过其值 。 这些数据表 明 , 在二元表面活性剂 系 统 中 ,


当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过量 时 ,


45



特 殊氟碳材 料对 含表面 活 性 剂 柴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提 供 的 空 间 位 阻 限 制 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弛豫过 程 ,
界 面 弹 性模 量趋 于

恒定值 。 随着甘

油 单油 酸酯 所 占 比 例 的 提 高 界面弹性模量 主 要来源 于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贡 献 如 表 , 。 2 4



 .

中 所示 , 由 于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迁移速率大于 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 的 迁移速率 , 甘油 单油 酸

酯快速抵达 油 水 界面 , 构 建 了 表面 活 性剂 膜 的 基础 框架 结 构 。 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疏松甘

油 单油 酸酯层 的 排列 结 构 。 因此 , 在相 同 浓度 下 , 二 元表面 活 性剂 膜 ( M/ P ) 的 弹性

模量低 于单 甘油 单 油 酸酯表 面活性 剂膜 的 弹 性模 量 但 高于单 季戊 四 醇 油 酸 酯 表





面 活 性 剂 膜 的 弹 性模 量 

3 3 2 2
. . .
振 荡频 率 的 影 响

图 3 3

数据 表 示 , M/P 二 元 表 面 活 性 剂 系 统 中 ,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 , 弹性模量值

增 加 说 明 水 柴油 界面 剧 烈 地扩 张和 收缩 对 体相 中 表面活性剂 的迁移产 生 了 扰动

, 

并且促进 了 其从体相 到 油 水 界面 的 迁移速 率 , 界 面 张力 能 够 较 快 得到 补 偿 , 表现为较



高 的 弹 性模量 

3 3 3
. . M o n oo l e i n/ P E T O B -

系统 的 黏度模量

在同 振荡频率下 如图 所示 当 M 为 时 二元体系 的 黏度模量 随 复




, 3 4 .
, : P 1 : 3 ,

配总 浓度增 加 ( 2 0 pp m 3 0 0
pp m

) 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分别 为 , 1 . 3

6 0 m N /m
. ( 0 . 1 Hz ) 

0 6 2 7 m N /m  ( 0 2 5  H z

. . )  6, . 8 -

1 5 0 . m N /m  ( 0 5  H z . ) 

当 M : P 为 1 : 1 时 ,
二 元体系 的 黏度模量 随 复配 总 浓度 增 加 ( 20 pp m

3 00
pp m ) 

增 加 后趋于 稳 定 , 分别 为  2 . 1

5 6 . m N /m  ( 0 . 1 H z ) 0 , . 7

2 4
. mN /m ( 0 2 5 .  H z ) 0 , . 2 -

1 . 

mN /m ( 0 . 5 Hz ) 

当 M : P 为 3 : 1 时 ,
二 元体 系 的 黏 度 模 量随 复配 总 浓 度增 加 ( 20
pp m

3 00
ppm ) 

增 加 后 趋于 稳 定 , 分别为  2 4 6

. 1 m N /m  ( 0 . 1 Hz ) , 1 . 2 2 5 m N /m  ( 0 2 5

. . Hz ) , 0 5

1 . 

mN /m  ( 0 5  H z . ) 

实验表 明 在同 振荡频率下 当 表面活性剂浓度为 时 二 元表面




, , 20 -

1 00
 pp
m ,

活 性剂 系 统 的 黏 度 模 量 随 着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浓度 增 加 而 增 加 且 不 同 复 配 体 系 黏 度 模 量

 。

比较为 M : P1 : 3 <M P  1 : : 1 <M P3 : : 1 , 界面 黏度模量 随 着甘油 单油 酸酯 含量 的 增 加 而增



加 , 证 明 了 在二元体系 中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决 定 了 该 复 合体 系 的 界 面 流 变 性 质 ,
并 决定

了 该体 系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

46


第 3 章 二 元表面 活性剂 体 系 的 界面流变学特 性
 

当 复配浓度为 200

3 0〇


pm 时 , 黏 度 模量趋于平滑 曲 线 , 这是 由 于在表面活性剂

浓度较高时 , 表面活性 剂排 列 紧密 ,
分子 间 弛豫运动 空 间 较 小 , 相互作用 造成 的 能量

损 失不大 





彦

0 5 0 1 00  1 50  2 0 0 2 5 03 0 0

Su r fa c a n t c o ncen t ra t o n( m
pp
t i


M 

: l
 1 : 3

c u H z 

O -

0 .
2 5  H z

〇 -

? 5 H
. 

M : P 1 : 1  —

* —

0 . 1  H z —

0 —

0 . 2 5  H z -
e -

0 .
5 H 

M : P 3 : 1  A —

〇 . |  H z  0 . 2 S Hz

A -

0 5W
. 

图 3 4 .
甘油 单油 酸酯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二元体系 的 黏 度模量 随浓度变化

 /

F g u r e  3 4  T h e  vi s c o u s  m o d u u s  o f
i . l  M P : 1 : 3 , 
M P : 1 : 1
, 
M P : 3 : 1 ve rs u sto t a l s u r fa c t a n t

c o ncen t ra ti o nu n d e ro s c i l l a t i o n  fr e q u e n c y  o f 0  . 1


0 5. Hz

综上 所 述 , 在 所有 浓 度 下 ,
降低振荡 频率增 加 了 二 元体系 的 黏 度 模量 , 这与 单组

分表面 活 性 剂 系 统 结 果 致 这是 由 于 较低 的 振 荡 频 率为表面活性 剂 分子提供更长 的




弛豫 时 间 和 碰撞机会 ,
使表面活 性剂 分 子在 界 面重排 并在 体相 与 界面 进 行 分 子 交换 

因 此损 失 的 能量越 大
1 5 ( )
[ ]


3 . 3 4

M o n o o l ei n/ P E T O -

B 系统 的 相 角

如图 所示 为 时 二元表面 活性剂 系 统 的相角 到 当


° °
3 . 5 , 当 M : P 1 : 3 , 5 . 3 2 . 1 ;
M : 

时 二 元表面 活性剂 系统的相角 到 为 二元表面 活性




°

为 时
°
1 : 1 , 3 . 9 2 0 .
; 当 M : P 3 : 1 ,

剂系统的相角 实验 中 所有相 角 均 小 于 说 明 弹性模量 占 据 主 导 地位


° ° °
3 . 3 到 1 . 0 ;
1 0 , 

在 复配 体 系 中 ,
所有相 角 值 随 着 甘 油 单油 酸酯 含量 的 增 加 略 降低 , 这是 由 于其贡献 了

弹性模量 ,
使 得 复 配膜 的 黏 度模量和 弹性 模量 比值 降低 

47



特 殊 氟 碳 材料 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8 -





0 .
1  H z 0 2 5H z
. 





 C

广




 2

〇 L 1 :

3  1


1 3 : 1 
〇 L 1 :

3  1




1 3 : 

T h em a s s  c o n er a t i oo f M o noo l e i na n dP E TO B T h em -

a s sc o n er a ti oo f  Mon oo l e i na n dP E TO B



 -

0 —

50 m A m V m 3 00 0 ^ ^
— — — —

〇 〇 2 00 m V
— —

50 m
— —

m

300 p p m

pp l
pp 0 0 m 

— -

  pp  p p p p 1
pp 2 00
    pp 





0 . 5 Hz




0






_



;  


C)




 
 

. .

1 : 3  1 : 1  3 : 

The  m a s sc o n er a t i oo f  M onoo l e i na n dP E TO B



 -

〇 —

50 m

A  -

00 m
— *


2 00 m

? 300
ppm



pp

  pp  p p 

图 3 5 . 二 元表面活性剂 体系 的 相 角 随甘油 单油 酸酯配 比增 加 的 变化 振 荡频率为 ( a ) 〇 . i Hz 




( b ) 0 . 2 5 H z ,  ( c ) 0 . 5Hz }

F gui r e3 . 5 T h e  p h a s ea n gl e so f  M : P 1 : 3 , 


M P1 : : 1
, 
M : P3 : 1s
ys te m su n d e rd i ffe r e n to s c il l at o n


fr e
q u e n c y [ (
a )0 . 1 Hz , (
b )0 2 5H z .
, (
c)0 . 5 Hz 

同时 ,
在 本 文 所选振荡 频率 范 围 内 , 振 荡 频率 的 变化对相 角 的 影 响 不 大 。 这可 能

是 由 于乳 液稳 定 时 其 界 面膜 的 强度 由 表面活性剂 ,
自 身 的 物理 化 学性质 和 机械强度 决

定 含 有 表 面活性剂 油 水 系 统 的 稳定 性是表面活性剂从体相 到 界 面

自 发的热力学运动

所控制 。
外部机械力 , 能 够促进表面 活性剂 的 迁移 ,
但是 当 表面活性剂 形成稳 定 的 界

面膜后 ,
除 了 热 力 学 或者 化 学 反应 ( 微波或者 超 声 ) , 外 部应 力 不 易 造成乳 液破乳 

因此 , 在所 选 的 振 荡 频率 内 ,
振 荡 导致 的 外 部物 理和 机械 力对其 影 响 不 大

3 4

本章 小结

通过探 究 二 元表面活性剂 M / P 体 系 中 表 面 活性剂 层 的 界面流变学 特性 。 油水界



面张力 值 随着甘油 单油 酸 酯 的 含量增 加 而逐渐 降低 且 复 配体 系 的 界 面 张 力 值低 于 同



 。

浓度单 组 分季 戊 四 醇油 酸酯 体 系 的 界面 张 力 值 高 于 单 甘油 单油 酸酯体系 中 的界



48


第 3 章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的 界面流 变学特性 


面张力值 

在 二 元表面活 性 剂 复配体系 中 ,
当 甘油 单油 酸酯低配 比 时 ( M/P  1 : 3 ) , 低复配浓

度 时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提供 空 间 位 阻 限 制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她 豫过程 高 复配浓度 高 时


, ;


体 系 黏 弹模量趋 于恒定 

随着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所 占 比 例 的 提 高 油 水 界面 弹 性模量 主 要来源 于 甘油 单 油 酸 酯

 ,

的 贡献 当 M 为 时 二元系 统 的 弹性模 量 值 会 超过单 P ETO B 系 统 的 弹性模




。 / P 1 : 3 , 

量值 当 M 为 时 弹 性模 量接近 同 浓度 下 单 甘 油 单油 酸 酯 的 弹性模量 


一 一

。 / P 3 : 1 , ,

是 并 未 超 过其 值 。 这是 由 于甘 油 单 油 酸酯 能够 迅速补 偿 界面张力 梯 度 , 而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缓 慢迁移 并 为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迁移 与 吸 附 提 供 空 间 位 阻 疏 松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在 界

 ,

面 的 紧密排 列 使 其 弹 性 模量低 于 单 甘油 单油 酸酯 体系

, 

通 过 组 合 设 计 柴 油 添 加 剂 加 入 分 子 量 大 含 支 链 结 构 结 构 复 杂 的 表面 活 性 剂 , , , 

疏松 表面活性剂 膜 的 结 构 , 可 以 在 提高柴油 品 质 的 同 时 ,
降低水 柴油 乳液 的 分离难

 -

度 

49


第 4 章 不 同 氟碳材 料对含表面活 性剂 柴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离 


第 4章 不 同 氰 碳 材料对含表 面 活 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 离

4 . 1 引言

聚 结 法 分 离 水 柴油 乳 液要 求 聚 结 材料 的 油 下 水 接触 角 满 足 


° ° 1 〇〇 ]

90 -

1 40 [

此范 围 内 聚结材料 能够有效地捕获乳化水滴 并使乳 化 水滴 在 聚结 材料上有




, ,

定的停留时间 增 加 液滴 之 间 碰撞 聚 并 的 几 率 般氟碳材料 具 有疏水 亲 油 的 特




, 。

性 在 空 气 中 与 水 的 接触 角 大 于 改 性 后 的 氟碳 材 料 在 空 气 中 接 触 角 可 达
° °
, 90 , 1 50 

为超疏水特性 同时 在油相 中 氟 碳 材 料 的 油 下 水接 触 角 般为 及 以上
一 °
。 , , 1 20 

可通 过 聚结 或截 留 机 制 实 现 油 水 分 离 。 为 使 氟 碳材料通过 聚 结 法分离 水 柴油 乳

 -

液 , 在 氟 碳材 料 分 子 设 计 上 适 当 加 入 亲 水 基 团 , 以 降低 其 油 下 水接触角 值 , 满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

本 课 题 组 的 研 宄 发 现 t
1 3 7]

含 氟 聚 氨 酯 涂 层 材 料 FC 1

X 


C H 2 C H 2 〇 ] n C H2 C H 2 〇 Y N H C O O C H 2 C F 2 C F2 C F 2 C F 3  X
- - - -

, 、 Y  为 未确 定 组分 具有

 )

特殊润 湿性 其 油 下 水接触 角 随 时 间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降低 使其在 定 时 间 内 满足




: ,

聚结分离条件 , 同 时 增 加 了 乳化 液滴在 聚结 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并且 FC 1 对表



面活性剂 具有强 烈 吸 附 , 对含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水 柴油 乳 液具 有 较 高 的 油 水分 离 效



 -

率 通 过 对 特 殊 氟 碳 材 料 FC 的 成 分 和 表 征 的 分 析 确 定 其 分 子 量 为 9
。 1 , 1 0 0 g/ m o l



分子量分布 ( Mw M n / ) 为 1 . 58 , 同 时 确 定 了 材料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和 表 面形貌 的 微

纳结构 在空气 中 的接触角 为 为疏水材料 这是 由 于氟原子不 易


°
。 , FC 1 1 1 4 . 1 , ,

给出质子 ,
维持表 面 能量最低 , 因 此氟碳涂 层表 面不 易 被润 湿 。 而在 油 下 , FC 

具 有 特 殊润 湿 , 说 明 其 界 面组成 发生 变化 。
为探 宄氟原 子在 FC 1 特殊 润 湿 性 和

高效 分 离 含表面 活 性剂 的 水 柴油 乳液 中 的 作 用 -

, 本 章 节 选 用 另 外 三种 氟碳材料

全 氟碳 聚 合 物 ( P T FE ) 、 非 离 子 型 全 氟 碳树 脂 ( FC 2 ) 、 偏 氟碳 聚 合 物 ( P VD F ) 

通 过 比 较 四 种 氟 碳 材料 的 油 下 水接触 角 变化 、
固 体表面能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


附功 等参数 , 及其 对含表 面 活 性剂 水 柴油 乳 液 的 分 离 效 率 -

, 判 断氟 原 子 在 FC 

特殊润 湿性及 柴油 乳液油 水分 离 中 的 作 用 



4 2 .
实 验部 分

4 2 . . 1 实 验材料与 仪器

5 



特 殊 氟 碳 材 料 对 含 表 面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实 验所 用 试剂 : 国 V 标 准 超低 硫 柴 油 , 购于海淀 加 油 站 ; 活性 白 土 , 购于黄

山 百 岳黏土公 司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购 于 聊 城 瑞杰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甘 油 单 油 酸酯 ,



购于 大连美仑生物有 限 公 司 ; 高纯二 聚酸 和 高纯 三 聚酸 ,
购于 江西 艾 图 瑞 克实业

有 限公 司 。 二氯 甲 烷 聚 乙 二醇 、 、 N 甲 基吡 咯烷酮和 异 丙 醇

, 购于 A l dr
i ch ;  P T FE 

P VD F 、 FC 2 、 FC 1 购 于 上海三 爱 富 新材料有 限 公 司 

实验所用 仪器 :
接触角 测 量仪 ( D ro p M a s-

t er DM -

70 1 ,  Ky no w , Ja
p an ) ; 

温摇 床机 ; 真 空抽 滤机 ; 分析 天平 ( S art o r
ius , B S A2 2 4 5 S C W -

) 购于赛 多 利斯科

学仪器 公司 ; 马 弗炉 ( NB D -

1 2 00 ) 购 于诺 巴迪 公 司 ; 旋涂机 ; 便携 式航空油 料 水

分 离 指 数仪 ( 型号 1 1 4 0 E M C E E , , 美国 ) ; 卡 尔 费 休 水分测 量仪 ( AKF -

1 , 上海

禾 工科 学仪器有 限 公 司 ) 

4 2 2
. .
无表 面 活性剂 超低硫柴油 的 制 备


无表 面 活性剂 超 低硫 柴油 的 制 备 和 验证 方法 如 第 二 章 2 2 2
. .
所述 

4 2 3
. .
氟碳 涂 层 材料 的 制 备

4 2 . . 3 . 1 氟 碳 材料 涂 覆 玻 璃 片

将 玻璃 片 裁成 大小 , 裁好 后 分 别 用 清 洁 剂 、 酒精 、 

离子水 在 超声 波清洗机 内 清洗 分钟 在 恒温干燥箱 内 干 燥后 待 用


°
30 , 45 C 。
聚四

氟 乙烯 ( P TF E , 


C F2 C F2 -



) 、 聚偏氟 乙烯 ( P VD F ,


C H 2 C F2 V -

) 、 FC 1 ( X 


C H 2 C H 2 〇 ] n C H 2 C H 2 〇 Y NH C O O C H 2 C F 2 C F 2 C F 2 C F 3 - - - -

) 、 FC 2 为 非 离 子 型 全 氟碳

树脂 , 分别 将 四 种 氟碳材料涂覆 的 玻璃片 上 ,
用 于 接 触 角 和 固 体表面 能 的 测 量 

P T FE 涂 层 的 制 备 质 量浓度 为 : 20 %的 PT FE 悬浮液在超 声 波 内 超 声 3 0  min 



量取 0 2 mL

滴在 玻璃 片 上 。 使 用 匀 胶机旋 涂 ,
参数设置为低速 5 0 r/ m i n ,
时间为

高速 时间为 重复 次 将涂好的 玻 片 放入
°
1 0s , 1 3 0  r/m i n , 1 0s , 3 。 P T FE 1 1 0 

的 真空干燥箱 内 2h 烘干 。 取 出 干燥后 的 P TFE 玻片 , 平均 分成五份 , 分别进行



如 下实验 ①将 玻 片 放入 C真空 干燥箱 内 ②将


°
; P TFE 2 0 0 固化 5h ,
取出样品 ; 

玻片 放入 C油 浴 内 加热 取出样品 ③将 玻片 放入管式炉
°
P TF E 2 0 0 3h , 。 P T FE 

通 入氮 气 温度 设置为 加热 取出样品 ④将 玻片放




°
中 , , 250 C , 1 5 m in , 。 P TF E

置在 马 弗炉 中 温度 设 置在
°
, 330 C , 加热 1 5 min , 取出样品 。 比较不 同 PTFE 

覆 玻片 的 制 备方法 , 选择 最佳方案 

P VD F 涂层 的制 备 : P VD F 和 N 甲 基吡咯烷酮 -

( NM P ) 按照质 量 比 1 5 : 85 

5 


第 4 章 不 同 M碳 材料 对 含表 面活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 

置膜溶液 。 两者混合 于 圆 底烧瓶 中 ,


将其放入 4 0X 水浴 中 ,
使 用 机 械搅拌 桨搅

拌 ,
转速 3 00 r
p m/ m n i ,
时间为 2 h , 以 制 备均 匀 的 PVDF 溶液 。 将均 匀 的 P VDF

膜溶液放入 C真 空干燥箱 内 除去 溶 液 中 气 泡 除气后 取 出 膜溶液


°
5 0 2 h , PVDF 

取 0 2m L

滴在玻璃 片 上 ,
使用 匀 胶机在玻 片 上旋 涂 3 次 。 旋涂后 ,
将 P VD F 

片 放入 燥箱 内 固 化 以 获得表面涂 覆 的 玻璃 片
°
6 0 C干 1 2h , PVDF 

FC 1
涂层 的 制 备 : FC 1 悬浮液 、 异丙醇 、 去离子水按照质 量 比 1 0 : 5 : 85 进行

量取 滴在 玻璃 片 上 旋 涂好后 先 放入 C恒 温干 燥箱 内 干燥
°
配比 , 0 2 m L. , 4 5 3h 

再放入 C真空千燥箱 内 固化 固 化后取 出 在室温下冷却 得到 




°
1 40 1 2 h , , , FC 1

覆 的 玻璃 片 

FC2 涂层 的 制 备 : FC2 按照与 FC 1 相 同 的 比例 配置膜溶液 , 以 及相 同 的方



法在旋涂 机上进行 涂覆 ,
涂好后 ,
FC2 先在恒温干燥箱 内 千燥 3h 后去除水分 

再放入 C 真 空 干燥箱 内 固化 固 化后 在室 温下 冷却 得到 涂覆的




°
1 0 0 1 2h 。 , FC2

玻璃 片 

4 2 3 2

. .
氟碳材料涂 覆 不绣钢 毛 毯

如图 4 . 1 所示 , 在光学 显微镜 下 , 不 锈钢 毛毡 为正面 的 孔径 5


 pm ,
背 面孔径

1 0
 pm 的梯度结构 ,
孔径尺寸 小 的 截面有利 于 乳 化液 滴 的 捕 获 ,
孔径 尺 寸 大 的 截

面 用 于 聚结液滴 的释放 。 将不锈钢毛毡被裁成直径为 1 9m m 的圆片 ,


裁好后 分

别 用 清 洁剂 酒精 去 离 子 水在超 声波清洗机 内 清洗 清洗 好后 放入
°
、 、 3 0m i n , 4 5 C

恒 温干燥 箱 内 干燥 待 用 

F g u r e4

UM

 图

. 1

T h e

d rop
. 1


不 锈钢 毛毡

c

e t
ro s

sa

n d( b
sect



ona
( a



正面

vi ew

b a c ks i d e)r e
so



捕获液滴与

t h es t a n

asing

drop
l e s ss t

l e

ts
b , 反面

e e l  fe l t  fo r

u n d e ra no p t


释放液滴光 学 图




, 


fr o

ca
n ts i d e )c a p t u r i n g

l  m i c ro s c o p e



使 用 上 文 中 所述 的 方法分别 配置 PTFE 、 PV D F 、 FC 1 、 FC2 悬浮 液 ,


将清洗

5 3


特殊 氟碳 材 料对 含 表面 活 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后 的 不锈钢 毛 毡 分 别 浸入 四 种 悬浮液 中 浸 涂 ,
浸涂后取出 。
将 PTFE 涂覆 的 不 锈

钢 毛毡迅 速 放入 C预热好 的 马 弗炉 内 固 化 涂覆 的 不锈


°
3 3 0 。 PVDF 、 FC 1 、 FC2

钢 毛毡 按 照 在 玻 璃 片 上 涂 覆 的 方 法进 行 固 化 先 在 恒 温千燥 箱 内 干 燥 去 除 水 分
, , 

再 放入真 空干 燥箱 内 固 化 。 固 化后 , 在室温下 下冷却 ,


分别得到 PTFE 、 PV D F 

FC 1
和 FC2 涂覆 的 不锈钢毛毡 , 用 于油 水分离 实验 

4 2 4
. .
接触 角 实验 的测 定

如图 4 2

所示 , 使用 D ro p M a s -

t er 测 量去 离子水 、 滤后 柴油 、 未过滤柴 油 等

在 PTFE PV D F FC 和 FC2 玻 片上 的静态接触角 同 样品 在 不 同 位置测




、 、 1 , ,

量 8 次 , 取平均值 , 保存数据 表 

图 4 2 .
接触角 测 量 装置

F g u r e4
i . 2 T h e c o n t a c ta n
g em e a
l s u re m e n ti n stru m en 

4 2 5 . .
固 体表面 能 的 测定

分别 测量蒸馏 水 、 二碘 甲 烷 、 乙 二 醇在 P TFE 、 PV DF 、 FC 1
和 FC2 固 体表

面 上 的接触角 同 样品 在不 同 位置测 量 次 取平均 值 使用 op Mas


Dr

8 er
- 

, , , 。 t

中 软件 C o m p o nen 模 块 同 固 体材料 将蒸


70 S o dF r e eE n e r t Ca c u at i o n
gy
1 l i l l
, ,

馏水 、 二碘 甲 烷 乙 二 醇在 其 表 面 的接触 角 测 量值输入 软 件可 以 通过
、 , Ac i d -

bas e 

K i t a z ak i

Ha t a 、 Ow en s We nd -

t 、 Kae l b l e

Uy 、 Wu  五种理论 , 进行 固 体表面能 、 

液 界面 自 由 能和粘 附功 的计算 

4 2 6 . .
分离效率的测定

使 用 便携 式航 空油 料水 分离 指 数仪 EMCEE -

1 1 40 快速 油 水 分 离 装置进 行 分

离 效率 的测 定 , 如图 4 3 .
所示 , 将涂覆好后 的 不 锈钢毛 毡放入塑料滤头 中 ,
将塑

5 


第 4 章 不 同 氟碳材料 对 含表 面 活 性剂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


料 滤 头 安 装在针头 , 用 于油 水分离 。 将 50 mL 超低 硫 柴 油 装入 便携 式航 空 油 料 水

分离指 数仪 EMCE E -

1 1 40 的专用 针筒 中 , 加入 50
 pL 超纯水 ,
将针筒 放入仪器架

台 上 并将 高速搅拌桨浸入油 相 中 。 启 动仪器 , 在 2 5 0 0 0r


p m/ m n i
高速搅拌 下 , 

备水 柴油 乳液 -


液滴尺寸为 3

45 仪 器运行 中 ,
活塞 向 下推行 ,
使刚制备好

的 柴 油 乳液通 过针 筒 头 部滤 头 收集滤液 按 照 此法 分别 测 量 原 始不 锈钢 毛毡 , 。 , 

P T FE 、 PVDF 、 FC 1 和 FC2 涂覆 的 不锈钢 毛毡对无表 活剂柴油 乳 液 和 含 2 00


pp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超低硫柴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 量取 2 . 5m L 滤液 ,


使用卡尔

费 休 水 分测 量 仪测 量滤 液 中 的 平 均 水分含量 ,
测量值用 于油 水分离 效率 的计算 

分离效率计算公式为

狀 二^ L x l 00

/0  . . 4 . 1



C 

原 始油 水混合物 中 的 水含量值 C 。
为常数 1 1 96
pp m ,
c f
为 滤 液 中 的 水含量值 




M I I I I II

图 4 3E M C
. EE -

1 1 40 快速油 水 分离 装置

F gu
i re4 3 . T h e i nstrum e n to f  EMCEE -

1 1 4 0  fo r  w a t e r o i -

l s e pa r ati o n

4 3 .
结 果 与 讨论

4 . 3 . 1 不同氟碳涂层 的制备

4 3 . . 1 . 1 PTFE 氟碳涂层 的制 备方 法 比较

实验结 果如 图 所示 ① 真 空干燥后 所得 在 水在


°
4 4 .
, 1 20 C PT FE 0 , 2 min 内 ,

的接触角 从
°
在 滤后 柴油 水 的接触角 为 


° °
PT FE 0 1 1 8 . 0 降到 6 1 . 6 , 内 , 1 5 5 . 7 ,

5 5



特殊 氟 碳 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涂层并 未 固 化 ② 真 空干燥 后 放入 浴中 固化


°
是 由 于温度低
°
, PTFE 。 1 20 C 200 C袖

水在 其 表面 的 接触 角 为 滤后 柴油 水 的 接触 角 为 


° °
的 PTFE 1 , 1 27 9 . ,
中 1 63 . 8 ,

接 触 角 值低 于 其他参考文 献 值 是 由 于 油 浴加 热 到 C后 再 升 温较慢
1 5 2
_

| 5 6] °
8 0

, 1 

温度上升 到 C历经 小时 在空气氛 围 下 表 面可 能存在氧 原 子 



使
°
2 00 3 , PTF E , ,

其接触 角 值 略低 ③ C真 空干燥后 再 放入 200 真空干燥箱 内 固 化得到


° °
。 1 20 C PT F E2 

水在其表面 的接触 角 为 滤后 柴油 内 的 水接 触 角 为 ④ C真 


° ° °
1 3 0 . 0 , 1 60 5 . 。 1 20

干燥后 再放入 管 式炉 固 化所得 水 在 其表面 的 接触 角 为 




° °
250 C P TFE3 ,
1 26 7 . ,

后 柴 油 内 的 水接 触 角 为 固 化在 氮气氛 围 下 耗时 间 长 消 耗大量


°
1 65 . 5 , P TF E , 。

氮气 单次制 备的样品 少 ⑤ 真 空 千燥 后 再 放入 马 弗炉 固 化所得




° °
, 。 1 20 C 3 3 0 C

水在其表 面 的 接 触 角 为 滤后柴油 内 的 水接触角 为 通过




° °
P TF E4 ,
1 3 0 . 5 , 1 66 3 . 。

比 较上述制 备方法 和 相 关参 考 文 献 P TFE 的 接 触 角 为 因此选择




1 52
_

i 5 6] °
30

, 1 . 1 ,

真空干燥箱 固 化或者 马 弗炉 固 化制 备 涂层 由于 的熔点


°


°
200 C 330 C PTF E 。 P TFE

因 此我们 选用 C马 弗 炉制 备均 匀 的 涂层
°

°
3 27 C , 3 3 0 PTFE 

40  70 n





a  

1 20

匚 ' 1 3 2

 1 65


1 1 00

 I
丨 2 8
\  ws

幽必咖伽麵她細幽^

 J
^  24






 m :: L z = E i zr

0 2 0  4 0 6 0  8 0

; :
1 00 20
55


8Q

g T i me( m i n 

60 乂 二二



0  2 0 4 0 6 0 8 0 1 001 2 0  〇 2 0 4 0 6 0 8 0 1 00 1 20

T i m e( m i n )  T i me  (
m i
n 

Q -

 PTF F . O 

〇 -

 PTFF . 1 PTF E 2 


 PTFF 3 . 

O -

 PT F F 4

O  PTF E0 

O -

 PTFE 1 

A -

 PTF E2 


 P T F E3 

O -

 PTF E4

图 4 4 .
四 种 方法制 备 PTFE 涂层 ( a ) 在空气 中 接触角 值和 ( b ) 油 下 水接触角 值 随 时 间

变化

F gui re4 4 .
 (
a )
Th e  w a t e rc o n t a c ta n g l ea n d( b )u n d e r w a t e ro i l c on t a c t  a n g e  o f fo u r  k i n d s  o f
l 
 

P T F Ec o a t i n
gp r e p a r a t o nm e t
hod i 

4 . 3 . 1 . 2 四 种氟碳涂 层 的 接触角

如图 4 . 5 所示 ,
水在 四 种氟碳材料 P TF E 、 PV D F 、 FC 1 、 FC2 上面 的接触角

其疏 水性排 列 顺序 为

为
。 。 。
1 30 5 . 、 95 7 .
、 1 1 4 . 1 、 1 1 7 8 .
,  P TF E> F C 2 > F C 1 >PVD F 

柴油 在氟碳材料 上 的接触角 为 ° ° °
PT FE 、 PVDF 、 FC 1 、 FC2 24 4 . 、 6 3 .
、 77 3 . 

75 . 9

, 四 种 氟碳材料 的 亲油 性为 PVDF>PTFE>F C 2> F C 1 。 使用 活性 白 土 处 理后

5 6


第 4 章 不 同 氟碳材料对 含表面活性 剂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
 

的 无表面活性剂柴 油 测 量其在 四 种 氟碳材料上 的 接触 角 为


° ° °
, 3 6 . 0 、 4 8 . 、 76 5 . 

四 种材料 最为亲油 和 表现为 中 度亲油


°
74 4.

PVD F , FC 2 FC 1 

° ° ° 

°

a  1 30 5 .

 b 95 . 7
e 1 1 4 . 1
d 1 1 7 8 .

。 ° ° 

e  1 62 0 .

f  1 49 .

g  1 20 3 .

 h 1 60 8 .

om


图 4 5 .
在空气 中 , ( a ) PT F E 、 ( b ) P VD F 、 ( c ) F C l 、 ( d ) F C 2 的接触 角 值 ; 在滤后柴

油中 , ( e ) P T F E 、 ( f )P VD F 、 (
g ) F C 1 、 ( h ) F C 2的 接触角 值


F i
gu
re4 . 5 T h e  w a t e rc o n t a c ta n g l eo f  P T F E( a ) , 
PVD F (b) , 
FC l

c ) , 
FC 2 ( d )
i n a i r ; 
The

w a t e rc o n t a c ta n g eo f l  PT FE (e) , 


PV D F (f ) , 
FC l
( g) , 
F C 2 ( h )u n d e rt re a t e dU L S D

1 40

 1 80  n


ll

1 3 0

[ j i i i  i

r nr i
i n i
ttt i i  1 1 1 < i i 1 1 rr i
f n 1 1 1 

 ^ nTT fT TT TTT r M ^

rrr^ rn

6〇
£






各  mr

Jp  r r r r T T r r rm r r mT r r r r m r fmT r r r r r m

c


c

 00  



^ 




1 20

|  9〇


a b



〇 2 0 4 0 6 0 8 0 1 00  1 2 0 0  2 0 4 0 6 0 8 0 1 00  1 2 0

T i m e ⑴ T i m e( s


□  P T F E  〇  P V D F △  F C 1
〇  F C 2  □  P T F E  O  P V D F  A  F C  ▼  F C 2

 1

图 4 6 .  ( a ) 空气 中 四 种氟碳 涂层在 2 分钟 内 接触角 值变化 ;


( b ) 滤后柴油 中 四 种氟碳涂

层在 2 分钟 内油 下接触角 值变化

F gu i re4 . 6  (
a ) T h e  c o n t a c t  a n g e s  o f fo u r  f
l u o ro c a r b o np o l y m e ri na i r n2m l  i i n ; (
b ) T h eo i 

co n t a c ta n g l e s  o f  fo u rf
l u o ro c a r b o np o l y m e r su n d e rt re a t e dd e s e l n2m i i i 

如图 4 6 .
和表 4 . 1 所示 , 在空气 中 ,
水 的接触角 随 时 间 的 增 加 略下 降 , 这是

由 水分蒸 发造成 。 而 在 不 含表面 活性剂 的 超低硫柴 油 中 ,


水在 四 种 氟碳材料上 的

接触角 值 ,
在 2 mm 内 维 持恒 定 值 。 FC 1 在无表面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其润湿性未

发生 变化 且接触角 值为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油 下 水接触 角 为
° ° °
, 1 20 3 .
, ( 90 -

1 40  ) 

的 油 下水接触 角 分 别 为 油 下水接


°

° °
PT FE 、 PVD F F C2 1 62 0 . 、 1 49 . 1 、 1 60 8 .

触角 值大于 和 为油 下超疏水材料 可 以 通 过截 留 机理分离 油




°
1 5 0 的 PTFE FC2 ,

水乳液 的 油 下 水接触 角 值也接近 可 以 通过增 强表面粗糙度 来提 高




°
。 PV D F 1 50 ,

5 7



特 殊 氟碳材料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其 油 下 水接触 角 , 使其 达到 超疏水 范 围 , 再通 过截 留 机理 实现 油 水 分 离 。 P VD F

也 可 与 亲水材料进行 复配 ,
降 低 其 油 下 水接 触 角 使 其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 件 ( 油下水

接触角 为 再通过 聚 结 机理实现油 水分 离 因此 可 以通过油 下水接




° °
90 -

1 40 ) , 。 ,

触 角 值可初 步 判 断 不 同 氟碳材料 的 油 水分 离 的 机制 

表 4 . 1 四 种 氟 碳 涂层 的 在 空 气 中 的 接 触 角 、 在未 过 滤 柴 油 和 滤 后柴 油 中 的 油 下 水 接 触

角 、 二 碘 甲 烷 和 乙 二 醇在 四 种 氟碳材料 上 的 接 触 角

Ta b l e4 1 . T h e  w ater  c o n t a c t  a n g l e ,  u n t re a t e d  a n d  t re a t e d  o U  c o n t a c t  a n g l e , 
u n d e rw at e r 〇 0

 

c o n t ac t  an gl e ,  d iio d o m e t h a n e ,  e t h y l e n e  gl y c o l

P T F E  PV D F  F C 1  FC2

 ̄   ̄  ̄  ̄ ̄  ̄

°
 1 3 0 5 9 5 J 1 1 41  i T Ti


Wa t e r c o nt a c t  a n g l e  i n  a i r  (



24 4 63 7 73 7 5 9



 


°
U nt r e at e d U L S D   c o n t act  an gl e  ( ) 
60 48  76  74

3 - 5  


°
Tr e a t e d U L S D   c o nt a c t  an g l e  ( )

 4 9 」 1 2 0 3 1

°
1 620 1 . 59 7

 .

U ad e r -

o i l w a t e r c o n t ac t an g l e  (
  

0 6 0 5 68  93 

°
1  - 5 1 00 3

 -

D ii o d om e t hane  c o nt a c t a ng l e  ( 

 58  02 5 1 0 3 8

°
1 1 7 3 -
 0 1 _ 
 -

P o y e th
l l e ne  gl y c o l  c o n t a c t an g l e  (
y 

4 3 2
. .
固 体表面 能

固 体表面 能 为 固 体表面材料 自 身 固 有 的 性质 ,
与 材料 的 最 外 层 分 子排布有关 

根据 能量最低 原 理 , 由 于氟原 子有较大 的 电 负 性 ,


难 以给 出 电子 , 当 氟碳材料与

水接触时 , 固 体表面最 外层 为氟原子排布 , 不 易 于 水相 互作用 , 因 此氟 碳材料接



触角 均 大于 表 现 为 为 疏 水材料
°
90 , 

如图 所示 ^ 和 从

4 7
. , 八山 (1

8 386 、 幻 1 320 ^ -

1 ^ 1 3 、 〇评6 11 3

\\ ^ 1 1 (1 1 、 : 反3 6 ^ 11

1 11

五种理论计算得到 的 不 同氟碳材料 的 固 体表面能略有差异 , 但均表现为



P T F E <F C 2 <F C 1 < P VD F 。 根据 能 量 最低 原 理 , 固 体表 面 能越 小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越大 , 材料越 不 容 易 被 润 湿 。 PTFE 和 FC2 均 为全氟碳高分子 聚 合物 , 在 Ac i d 



B as e 理论 中 ,
其 固 体表 面 能 分 别 为 6 3 mJ / m


和 8 6 . mJ/ m

, 说 明 其表 面为 氟 原 子

排布 , FC2 的 固 体表面能略高于 PT FE 可能是 由 于 FC2 为 非 离 子 型 全 氟碳树脂 



分子 内 存在酯基 , 对氟碳链 略有 影 响 。 而 FC 1 的 固 体表面能 为 1 0 9 m J /m




, 说明

在空气 中 , FC 1 涂层 表 面 为 氟 原 子 排 布 , 其值略 高于 P TF E 是 由 于其 分子 内 含有

HN C 0 0 对 氟碳 链 有 定影响 而 P VD F 分子表面 为 C H2 C F 2 单元交替排 列


- - - - -
。 

5 8


第 4 章 不 同 氟 碳材料 对含表面活 性剂 柴 油 乳液 的 油 水 分 离



其 固 体表面 能为 3 1 . 2 m J/ m

, 远大于 其他三种 氟碳材料 , 这 是 由 于 其表面含有 C 

H 键 ,
使 固 体表面 能 增 加 

40
- 

luJ
f 


A B K H O W  K U W u



P T F E ■ 
PV D F F C 1
 ■ 
FC 2

图 4 7 .
四 种 氟碳涂层 PTFE 、 PVD F 、 FC 1 和 FC 2 的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F 4 7F i v eth e o r i e sc a l c u a t e d t h es o d  s u r fa c e  fr e e  e n e r gy  o f u rfl u o ro c a r b o n




g u re
i . l l i  fo

p o y m ers
l 

表 4 2 .
四 种 氟碳涂层 PTFE 、 PV D F 、 FC 1 和 FC2 的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 ( mJ /m



Ta b l e4 . 2 F i v et h e o r i e sc al cu l a t e dt h es o l i d  s u r fa c e  fr e e  e n e r g y( m J / m



)
o f fo u r
 

l u o r o c a r b o np o y m e r s
f 
 l

Ac i d -

B a s e K i t a z aki

Ha t a  O w e n s We n d  K a e -

t l ble

U y  Wu

PTFE  ^ ^  ^  ^ 11 

34 3〇 4 4 3 2
PVDF  3 1 . 2 . 5 . 3 0 ' 

0 9  L 3 
FC 1  1 1 2 ' ! 1 1 1 2 1 5 

9 4 8 6 8 6
FC2  8 6 - ' . 1 3 - 

4 3
. . 3 固 俊界面 自 由 ; 目巨

固 液 界 面 自 由 能 是 指 当 液 体 与 固 体表 面接 触 时 ,
固 液界面上 的 能量 。
固液界

面上 能 量越 大 , 说 明 固 体表面不 易 被该液体润 湿 。 如图 4 . 8 和表 4 3 .

所示 , 八〇 1 ( 1


B as e 、 K i t a z aki

Ha t a 、 O w en s W end -

t 、 Kae l b e l

Uy 
和  W u五 种 理 论 计 算 得 到 , 不同

氟碳材料与 水接触 时 , 其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值大小 略有差异 ,


但均表现为

P T FE>F C 2 > F C 1 > P VD F ,
说 明 其润 湿性为  P T FE <F C 2 <F C 1 <P VDF 。 P T FE 最不 易

被润湿 , 而 PVD F 易 被润湿 。 在 Ac i d -

B as e 理论 中 , P TF E 和 FC2 的 固 液界面 

由 能值为 和 固 液界面能最大 次之 


2 2
5 5 . 7m J /m 4 6 9 m J/m .  ,  P TF E , FC2 。 PVDF

的 固 液 界面 能分别 为 和 相 差不大 可 能与 的含


2 2
FC 1 3 9 . 0mJ / m 4 0 9m J/m .
, FC 1

5 9


特 殊 氟 碳 材料 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氟聚氨酯 结构有关 值 得进 步探 究

, 

si

 ■
A B  K H O W  K U  W u


PTFF 

■ 
Wa
P V D F FC
t er


 ■ 
FC2

图 4 8

四 种 氟碳涂 层 PTFE 、 PV D F 、 FC 1 和 FC2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F 8F v et h e o r e sc a c u l a t e dt h eI n e r fa c a l  fr e e  e n e r g y  o f fo u r  f


lu o ro c a r b o n


g u re
i 4 . i i l t i 

po ym l ers

表 四 种 氟碳涂层 P VD F FC 和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4 3
. P T FE 、 、 1 FC 2 ( mJ/m 


Ta b l e4 3 . F i v et h e o r i e sc a cul l a t e d  t h e  I n t e r fa c i a l  fr e ee n e r
gy( m
J / m )
o f fo u r  f
 l u o ro c a r b o n

po ymers


^
, Ac i d

B a s eK i t az ak i

H a t a  O w e n s We n d  K a e -

t l b e l

U y  Wu


P o y m er s

l

I ZI  5 5 ?7  5 L 8 5 5 3 5 5 2 5 4 3


F l r 

 3 8 3 3 7 37 393


PVDF  3 9 ° ' '
7 _ 7

4 0 9 4 4 4 45
 5 


. 1 .
1 . 1 1 .
1 .

FC ]

45  44  44  49
FC2  46 9 . . 5 . 7 . 7 . 

此外 , FC 1
的 固 液界面张力 值 4 0 9  m /N m .

接近油 水 界面张力 值 4 0 0m N / m




由于 FC 1
界 面 的 特 殊润 湿 性 ,
随着界面不断被润 湿 ,
其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逐渐降

低 , 水滴在 FC 1 表面铺 展 , 表面 活 性剂 在 新 产 生 的 油 水 界 面 上 发 生 重 排 ,
降低系

统的 自 由 能 

4 3 4
. .
粘 附功

粘 附 功 为将 液体 移 除 固 体表面 时 所 需 要 的 能量 , 因 此粘 附功越 大 , 说 明 材料

易 被润 湿 。
如图 4 . 9 所不 , Ac i d -

Base 、 K i t a z ak i

Ha t a 、 O w e ns W en d -

t 、 Kae l b e l

Uy

和 Wu 五种 理论得到 , 不 同 氟碳材料 与 水接触 时 , 其粘 附功略有差异 ,


但均表现

为  P T F E < F C 2 <F C 1 <P V D F 。 根据  Ac i d

B a s e理 论所述 , PT FE 、 PV DF 、 FC 1
 和 F C2

60


第 4 章 不 同 氟碳 材料对含表 面活性 剂柴 油 乳液 的 油 水 分 离
 

的粘 附 能分别 为 和 说 明 将水滴


2 2 2 2
2 3 4 m J/m . 、 6 5 0 m J/ m . 、 4 2 8 m J/m
. 3 4 . 5 m J/ m ,

从 PV D F 表面移走 时 , 所 需要 的 能量最 大 ,
将 水滴从 PTFE 表面移 走 时 , 所需要

的 能量最小 

80


A B K H O W K U W u

Wa t er

麵 
P T F E ■  PV D F F C 1
 ■ 
FC2

图 4 9 .
四 种 氟碳涂层 PT FE 、 PV D F 、 FC 1 和 FC 2 的粘附功

F i
gu re
4 9F i v et h e o r i e
. sc a l c u l a t e dt h e Wo r k  of  Adhes i o n  o f fo u r  f
l u o ro c a r b o np o l y m e r s
 

表 四 种 氟碳涂层 PTFE PV D F 、 FC 和 FC2 的粘附功 2


4 4 . 、 1 ( m J/m 

Ta b 4F i v et h e o ri e sc a l c u l a d  t h e  Wo r k  o f Ad h es



l e4 . t e  i o n( m J / m )
o f fo u r  f
lu o ro c a rb o n

po ym l e rs

Ac i d

B a s e K i t az ak i

Ha t a  O w e n s We n d  K a e -

t l b l e

U y  Wu

2 3 4 2 7 5  2 4 2 2 4  29
P TF E  , - . 5 . 

 69  65  65  65
PVD F  65 . 0 . 0 . 5 . 5 . 

42 . 8  43 . 4 4 3 0 4 2 9 4 2 8

 . . .

r L  

4 5 3 7 ° 3 6 7 3 6 7 3 6 5
FC2  3 _

 - . _ _

4 3 5A c i d
. .

B a s e理 论与  Kae l b l e

U y理 论 比较

如图 4 . 1 0a 和表 4 . 5 所示 , 选用 常 用 的 两种 固 体表面 自 由 能理论进 行对 比 分



析 ,
在 Ac i d -

B ase 理论 中 ,
将 固 体表面 能 分 为三部 分 : 范德 华力 作 用 / 、 接收

电子能力  < 、 给 出 电子能力 广 。 PTFE 、 PVD F 、 FC 1 固 体表面给 出 电子 的 能力



和接收 电子 的 能力 均 为 〇 , 这是 由 于氟原子 具有极强 的 电 负 性 , 难 以 给 出 电子和



接收 电子 , 固 体表 面表现 出 疏水特性 。 而 P VD F 的 电子接 收值为 0 8m J/m




, 

出 电子为 0 2m J /m


, 说 明 水与 P VDF 表面可 以 通 过氢键作 用 , 这也是 PV D F 

接触角 值为 低于 其他氟碳材料接触角 值 的 原 因
°
95 , 

6 


特殊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面 活性 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离
 

1 00

 1 00




■ 
PT F E  a ■ 
PT F E
b


^ PVDF ^
80

 ^ 80

PV DF

S  FC  1 £  FC 

1 目 
FC2
 棚 i M 
FC 2  

_

S F E . . .  I . F E . . W A  . . S F E . . .  I . F E
. . W A . 

Wa t e r  Wa t er

图4 . 1 0 使 用 ( a ) A c d B a s e理 论 和

( b ) K a e l b e l

U y理 论 计 算P T F E 、 PV D F 、 FC 1 

FC2 的 固 体表 面 自 由 能 ( S F E . . . )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 ( I . F E . . ) 、
粘 附功值 ( WA . . 

F g u re4
i . 1 0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o f S o l i dF r e eE n e rg
y(
S  . F E . .
) , 
I n t e r fa c i a lF re eE n e rgy( I . F E . .
) 

Wo r k  of  Adh es i o n( WA . .
)
of wa  t e ro nP T F E , 
PV D F FC ,

, 
an d F C 2c o a t n gs u i r fa c e 

b a s e do n( a ) 
Ac i d -

b a s e d t h e o r
y a n d ( b )
Kae l b e l

Uy 
t heo r


表 4 5 .
使用 Ac i d -

Bas e 理 论 计 算 四 种 氟 碳 材料 固 体表 面 能 的 组 成 ( m J/m




Ta b l e4 5 . T h e c o m p o n e n to f  so l i d  fr e e  e n e r gy  ( m J / m )
o f fo u r  c o a t i n

gs u
r fa c e s  c a c u l l ate d

bas e do nt h e  Ac i d


B a s em e c h a n i s 

C o mp onen t of  s o l i d  s u r fa c e  f r e e  e n e r
gy  (
mN / m )  P T F E P V D F F C 1 FC2



 3 0 4 F 〇 9 8
^ 6^5 ^ 9

+  0 0 8 0 0

 .

0 2 0 0

0 . 

t a i
 6 5 3 1 4 0 9 8 


广

. 1 . .

表 4 6 .
使用 K ad b l e

Uy 理论计算 所得 四 种 氟碳材料 固 体表 面 能 的 组成 ( m J /m



T h e

Ta b l e4 6 . c ompo nen t of  s o l d  fr e e  e n
i e r
gy  ( m J / m )
o f fo u r  c o a t i n

gs u r fa c e sc a c u
l l ated

ba se do nt h eK a e b l e l


Uy t heor
 

Compo nen t of  s o l i d  s u r fa c e  f
r e e  e n e r gy  ( m N / m )  P T F E P V D F F C 1 FC2

 6 ^ 5  2 9 3 0 4  S A

 1

V  0  1 . 1 0 . 8 0 . 

t a  6 5 3 0 4 1 2 8 6


广


. 1 . .

如图 4 . 1 0b 和表 4 6 .
所示 , 在 Kae l b l e

Uy 理论中 ,
将 固 体表 面 能 分为 色散 力

62


第 4 章 不 同 氟 碳材料对含表面 活性剂柴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离
 

作 用 / 和 极性基 团 作 用 , 。 P TF E 、 PVD F 、 FC 1
和 FC2 的 固 体表面 能 的 贡献 中 

色散作 用 力 贡 献最 大 , 分别为 6 5 . m J/m



、 29 . 3 mJ/ m

、 1 0 4 m J /m


和 8 . 5 m J/m



而 极性基 团 作 用 分别 为 说明
2 2 2 2
 0m J/ m 、 1 . 1 m J/ m 、 0 8m J /m

、 0 5m J/m .
, P TFE

固 体表 面 分子 受分 子 内 极性基 团 影 响 较 小 , 而 PVDF 、 FC 1
和 FC2 分子 内 部某些

极 性基 团 对 固 体表 面 能 有 定 的影响



两种 理论所计算 的 P TF E 、 PVDF 、 FC 1 和 FC2 的 固 体表面 能 比 较 , 数据 结



果相差不大 , 固 体表面能大 小 为 PV D F>F C 1 >F C 2 > P T F E 。 与水接触时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为  P T F E> F C 2 > F C 1 >PV D F , 粘 附功 大小 为  PVD F> F C 1 >FC 2 >PT FE 



综上所述 ,
FC 1 的 固 体表面能仅次于 P T FE 和 FC2 , 且远 小 于 PVDF , 说明

其 固 体表面 组成更接近 PTFE 和 FC2 ,


氟原子排列在最外表面 。 在与 水接触后 

其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值与 PVD F 几乎相 等 粘 附功值大于 , P TFE 、 FC2 , 小于 PVD F 



说 明 当 与 水分接触时 FC 分 子 内 极性 基 团 对 固 体 表面特 性具有 定 的影响 




, 1 ,

湿性 的 变化 说 明 分子 内 部结 构 构 象 发生 了 重排 

4 . 3 . 6 含 有 四 种 不 同 表 面 活性 剂 的 柴 油 乳液 的 油 水 分 离效率

四 种 氟碳涂层 涂覆在不锈钢毛 毡上 , 固化后 , 放入 图 4 . 1 1 所示 装置 的 过 滤



器中 ,
使用 EMC EE -

1 1 40 油 水 分 离 指 数 测 定 仪进 行 油 水 分 离 实 验 , 收集滤液 , 

使

用 卡尔 费 休 水 分 仪测 量 滤液 中 的 水 分含量 , 计算 油 水 分 离 效率 

m 


匿




 ?
wa u r fa c t an mu


fu mu o n
 t e r/ s /fu e e s on


u an c

 t
 >v a t e r/ s r fa c t t /
l  e l s i
l  l i



I ^




. h o l d er   r



ho l de r

P T F E/ F C 2

FC 
 ̄ ,

c oa e d o r n a s t a n s ee  fe  coa t ed o ri n a s t a ns ee fe 



t t  i l  i t l  l
l t  i   l

i l i l

c l o s e co l l i d e  c o a l esc e n c e  s e t t l e m e n t  c l o se c o l l i d e bo u nced i s


pe rs i o n






 tr a 


a e

f i l t r t

?  l t

_
▲ ? 
  ?  

c oa es c e n c e wa t e r d r o l e t s  ^ 
> wa t e r / s u r fa c t an t / fu e l  e m u l s i on


l 

图 4 . 1 1 使 用 不 锈 钢 毛 毡 和 氟 碳 涂 覆 的 不 锈钢 毛 毡 进 行 油 水 分 离 实 验


F g u re4
i . 1 1 Wa t e r/ o i l  s e
par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 p e r fo r m e db y s t a i n l e s sst ee l  fe l t  a n dF C 

coa t e d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  fe l t 



不锈钢 毛毡和 P T FE 、 P VDF 、 FC l 和 FC2 改性 的 不锈 钢 毛 毡对 不含表面活



性剂 的柴油 乳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如 图 , 4 . 1 2a 所示 分别 为 , 94 5 .
% 、 97 6 . % 、 96 4 . % 

63



特殊氟碳材料对 含表面活性剂柴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离 

97 0 . %和 76 . 1 % 。 实验表 明 ,
P TFE 、 PVD F 、 FC 1 改性 的 不 锈钢 毛毡 的 油 水 分离 效

率提高 了 , FC2 分 离 效率 最 差 

不 锈 钢 毛毡和 PTFE 、 PVDF 、 FC 1 和 FC2 改性 的 不 锈钢 毛毡对含有 200 ppm



甘 油 单油 酸酯柴油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
如图 4 . 1 2b 所示 ,
分别为 3 4 4% . 、 2 5 4% 

26 . 5 % 、 9 1 . 2 %和 29 6 .
% ,
仅有 FC 1
仍对含表面活性剂水 柴油 乳液有较 高 的油 水

 -

分离 效率 , 不锈钢毛毡 和 其它 氟 碳材料对含表面活性剂 水 柴油 乳液 的 油 水分离



 -

效率显著 降低 。 实验表 明 , 固 体表面最外 层 氟 原 子排布 并 不 是 FC 1


对含表面 活

性剂 的 水 柴油 乳液体 系 分离 效果高 的 关键 因 素 -



00



1 00



 T
   b . 
— -



1
 i

_』 ■ m H

Or




i n a l  fe l t
 B B| 
P T F E  P V D F S  F C 1  FC 2 O r i

i na l  fe l t
^ 
P T F E ^ P V D F ^ 
FC 1

 HE 


FC2

图 4 . 1 2 不锈钢毛毡 、 P TF E 、 PV D F 、 FC l 、 FC2 改性 的 不锈钢毛毡 ( a ) 对不含表面活



性剂柴油 乳液 的 油 水分离 效率 ;
( b ) 对含有 2 00
 ppm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超 低 硫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分离效率

F g u re4
i . 1 2 T h e  water o -

i l s e p a r a t o ne f
fi i c i e n c yo f  t h e  o r i i n a l  fe l
g t
, 
PT FE , 
PV D F FC ,
1a nd

F C 2  fo r  ( a )  n o -

s u r fa c t a n t  U L S De m u l s i o na n d( b ) 2 0 0p p m m o n o o l c i n -

U L S D e m u l s i on

综上所述 , FC l 具有 油 下 特 殊润 湿 性增 加 了 乳化水 的捕获效率 , 提高 了 其在



聚 结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且 其对 表面活性剂 的 强 烈 吸 附 有 利 于 相 邻 乳 化液 滴之 间

破 乳 聚 并成 大液滴 , 提高 聚结 分离效率 。 而 PT F E 、 FC2 和 PV DF 的 油 水 分离 实



验中 ,
乳化 液滴挤压碰撞后 , 表 面活性 剂 形 成 的 高弹 膜 快速 恢 复 形 变 , 两液滴 弹

开并未发生有效 聚并 , 继续 以 小 液 滴 形式 分散 在连续 相 中 , 油 水分离效果差 



4 4

本 章 小 结

通过  Ac i d

B as e 、 K i t a z aki

Ha t a 、 O w en s W e nd -

t 、 Kae l b l e

U y和W u 五 种理论

进 行分析 ,
阐 述 了P T FE 、 FC l 、 FC2 涂层 表面均 为氟 原 子排 布 ,
材料表 现为 疏 水

特性 。 P TF E 固 体表 面 分子 未 受 分子 内 极 性 基 团 影 响 ,
PV D F 、 FC 1
和 FC2 分子

部某些极性基 团 对 固 体表面能 有 定的影响


内 

64



第 5 章 特 殊氟碳材 料 的 聚 结分 离 机理 

第 5章 特殊 氰 碳材 料 的 聚结 分 离机 理

5 . 1 引 

特殊氟碳  FC 1  (

X -


C H 2C H 2 〇 ]
n C H 2 C H2 〇 Y N H C O O C H2 C F 2 C F 2 C F 2 C F 3
- -




的 特殊 润 湿性和 其对含有 表面 活 性剂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较 高 油 水 分 离 效率 , 不是 由 于

其 最外层 的 排布 的 氟原 子 , 而 与 其 内 部 极 性基 团 对氟碳 支链 的 影 响 有 关 。 FC 1 

这 特 性 不 仅 有 利 于 聚 结 材 料对 乳 化 水 的 捕 获 增 加 了 水 滴 在 聚 结 材 料 上 的 停 留


时间 ,
增 加 了 碰撞 聚 并 的 几率 , 提高 了 油 水分离效率 

H 〇nd a [
1 38 ]

等 人 发现 当 氟碳链 位 于 氟 碳 聚 合物 的 支 链 端 其 氟 碳 单 元
, ,


C F2 ]



为 时 此链段为 非 晶 态 具有 定 的 流动 性 当 其氟碳单元 C F2 大于 时

2 6 -

, , 。

[ ]

8 

此链段为 结 晶 态 , 氟碳链段 不 受 外 界环 境影响 , 稳定排 列 在 固 体表面 上 , 固 体表



面 为 疏 水 特性 本 文 所 用 。 FC 1 氟碳材料 的 氟碳 单 元 -


C F2 ]

个数为 4 , 为探宄 FC 

氟 碳支 链 是 否 具有流动 性 , 进 而使 内 部 极 性基 团 影 响 最 外 氟 原 子排布 ,
导致 FC 

最 外 表 面分 子 构 象 发 生重 排 、 润 湿性发生 变化 。
本 章 节 通过对 四 种 氟碳材料在 空

气 中 的 滚动 角 实验 , 比 较在 倾斜 台 面 上 四 种 氟碳材料 的 粘 附 能 变 化 , 验证 FC 1


碳支链 的 流动 性 。 通 过 四 种 氟 碳 材 料 在 有 无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中 的 接 触 角 时 间 响

 -

应实验 , 探宄 FC 1 吸 附表 面活性剂 对其 油 下 润 湿 性 的 影 响 ,
并对 FC 1 材料 的 聚

结机理进行 了 深入 的 探 宄 

5 2 .
实验 部分

5 2 . . 1 实 验材 料 与 仪 器

实 验所 用 试剂 : 国 V 标准超低硫柴油 , 购于海淀加 油 站 ; 活性 白 土 , 购于黄



山 百岳黏土公 司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购 于 聊 城瑞杰化 工 有 限 公 司 甘油 单油 酸 酯 , ; 

购 于 大连美仑 生物有 限 公 司 ; 高 纯二 聚酸和 高 纯 三 聚 酸 , 购于江西艾 图瑞克实业



有 限公 司 ;
N 甲 基吡 咯烷酮和 异 丙醇

, 购于 A l dr
i ch ;  PT FE 、 P VD F 、 FC 1 、 FC 2

购 于 上 海 上 海 三 爱 富 新 材 料有 限 公 司 

实验所用 仪器 :
接触角 测 量仪 ( D ro p M a s t er DM -

70 1 , Ky no w , J ap an ) ; 

温 摇 床机 ; 真 空 抽 滤机 ; 分析天平 ( tor
S ar ius , B S A2 2 4 5 S C W ) -

购 于赛 多 利 斯科

学仪器公 司 ; 马 弗炉 ( NB D -

1 2 00 ) 购 于诺 巴迪公 司 ; 旋涂机 ; 便携式航空 油 料水



67



特殊 氟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分离指数仪 ( 型号 1 1 4 0 E M C E E
, ,
美国 ) ; 卡 尔 费休水分测 量仪 ( AK F -

1 , 上海

禾 工 科 学 仪器 有 限 公 司 ) 

5 2 2
. .
无表面 活性剂超低硫柴油 的 制 备


无 表 面 活性 剂 的 超低 硫 柴 油 的 制 备 和验 证 方法 如 第 二 章 2 2 2
. .
所述 

5 . 2 . 3 氟 碳 涂 层 材料 的 制 备

氟碳材料涂 覆 玻璃片 的 制 备和 氟碳涂层涂 覆 不锈钢 毛 毡 的 制 备如 第 四 章



4 2 . . 3 . 1 和 4 . 2 3 2
. .
所述 

5 . 2 4 .
滚动角 测 量

滚动 角 为 台 面倾斜 ,
液滴在 固 体表面 上 刚 好 发生 滚动 时 , 倾斜 台 面与 水平面

所形 成 的 角 度 为 滚动 角 , 以 《 表示 , 此 时 液滴 与 固 体表面 的 接触 角 分 别 为 前进 角

4 和后退角 它 们 之 间 定量关系为 t
1 57 ,
1 58 ]


mg si n a ? =
f ( co s co s 9 


  /    


. . .


5 . 1
  a X 

为 液滴直径 ,

/ 为 液滴表 面 张 力 

5 . 2 . 5 油 下 水 接触 角 的 时 间 响 应


量取 8 mL 活性 白 土 处理后 的 不含表 面活性剂 的 柴油 , 倒入长 5cmx3cmx

2cm 的 石英池 内 ,
将涂覆 FC 1 的 玻璃片 放入池 中 ,
开始计时 , 在 0 m in 、 2 min 、

5 m n、 i 8 m in 、 l O m in 、 1 5min 时刻分别将 2
pL 新鲜 去 离 子 水 滴落 在 四 种 氟 碳材

料 固 体表面 ,
测 量其 油 下 水接触角 。
测好后 , 将 不 含表面活性剂 柴油 换 为 含有 1 

pp m 、 2 0 ppm 
、 50
 pp m 、 1 00
 pp m 、 2 00
pp m 、 300
 p pm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高纯二

聚酸 、 高纯三聚酸 、 甘油 单 油 酸酯 的 超低 硫柴油 , 分别进行测试 。 将 FC 1 在分别



在无表 面 活性剂 柴油 和 含表 面活性剂柴油 中 浸泡 1 0  min 后 , 测量新鲜水 滴在 



m in 中 的 接 触 角 变化 值 。 如图 5 . 1 所示 , P TF E 、 P VD F 、 FC2 按 照 相 同 方法分 别

进 行 油 下 接触 角 测 试 

68


第 5 章 特殊氟 碳材料 的 聚 结分离 机理
 





Co n t ro l  box  /
/ i
^  .
 〇
|  r ^a Jr  

\


 \Sa n p c a ge

i l  s t
L gh s ou rc e

i t 

  U \C C D C a m e ra

 

 L^
 

LZJ


I HH 

图 5 . 1 超 低 硫 柴 油 中 不 同 的 氟 碳 材料 上 油 下 水接 触 角 的 测 量

F i g u r e5 . 1 S c h e m a ti cd i a
gr a mo f
w a t e r  c o n t a c t  m e a s u r e m e n t  o n  d i ff e r e n t  c o a t i n

gs u r a c e s
f 

u n d e rU L S D a d d i t i z e d  w i t h  s u r fa c t an t s 

5 . 3 实验结果 与 讨论

5 . 3 . 1 滚动 角 测 量

如图 5 . 2 和表 5 . 1 所示 , 当 台 面发生 倾斜 时 ,
液 滴 产 生 前进 角 和 后 退 角 , 

前进角 和 后退角 相 差 时 液滴 有 向 前滚动 的 趋 势 此时 台 面倾斜 的 角 度为




°
2 , , ,

滚动 角 的滚动 角 分别 为 和5
° ° ° °
a 。 P TF E 、 PVDF 、 FC 1 、 F C 2 3 . 7 、 7 0 .
、 7 5 . . 0 

a b
 

C= XI  ^ )

 



 CC D Ca me
° 

°
CC D Ca me r a S  t a

et i l t

a n

l e0  ra S t a
ge t i l t

a n
g l e  0 -

90

c  PT FE^ ^  PV D F  F C   F C 1 

图 5 2 .  ( a ) 滚 动 角 测 量初 始 时 台 面 和 高 速相 机在水平 位置 ;
( b ) 台 面 和 高速相 机 同 时倾

斜 静置 水滴 产生前进 角 和 后 退 角 和 的滚


° °
( 0 -

90 ) , ;
( c ) P T F E 、 PVDF 、 FC 1 FC2

动角

F g u re5
i . 2  (
a )T h es t a r t i n gs t a t eo f s l i d  i n ga n g l em e a s u re m e nt : t h es t a gea n dC C D c a m e r a

° °
a reo n t h e h o r iz o n p o s ti on b )  T h e  s t a g e  a n d  C C D  c a m e r a  t il t  ( 0 -
90 rod ucing

; ( ) p 

A d va n c i n g  a n g l e  ( 6 〇)  a n d  R e c e d i n g  a n g l e  ( 6 y ) ; (
c ) T h es l i d n ga n

g l e so f P TFE , 
PVD F 

F C 1 a n d F C 2

根据接触角 数据分析 的 静态接触 角 大于 的 静态接触 角


°
, FC 1 1 1 4 . 1 PVDF 

69



特殊M碳材料对含 表面活性剂 柴油 乳液 的 聚结 分 离 

材料 比 疏水 的滚动 角 应小于 的滚动角 但是当


°
95 . 7 , FC 1 PV D F , FC 1 PVDF 。 

台 面 发生倾斜时 的滚动 角 为 大于 的滚动 角 说 明 在界面发




° °
, FC 1 7 . 5 PVDF 7 0 . ,

生 倾斜 时 , FC 1 的 润 湿性 发生变化 ,
其亲水性增 加 , 验 证 了 F C 1
的氟碳支链具有

定 的 流动 性



5 . 3 . 2 静态 和 动 态 时 固 液界 面 粘 附 能 比 较

如图 5 . 3 和表 5 . 1
所示 , 在 水平位置测 试水在 PTFE 、 PV DF 、 FC 1 和 FC2 

种 氟 碳 涂 层 表面 的 粘 附 功 分 别 为 和
2 2 2
^ ^ ^

23 4 . 1 / 111 、 65 .
〇 111 】 / 1 11 、 42 . 8 1 /111 34 5 . 1 / 111 

四 种 氟碳 涂层 比 较 : PV D F>F C 1 > F C2> P T F E 。 当 台 面发生倾斜时 ,


由 滚动 角 测量

实验所得 水 在 四 种 氟碳材料 PTF E 、 PVDF 、 FC 1 和 FC2 上 的 粘 附 能为 0 3 2m J/ m






四 种 氟碳涂层 比较
2 2
>P V D F>F C 2 >PT F E

0 4 0 mJ/m
. 、 0 5 0 m J /m

、 0 . 3 8m J / m , : FC 1 

70

r  0 . 55


 |



S卜  / \ 八  \



 / / \ \
50 ° 45-

I  |

价 德

i 

if  I / -

0 3 5

|


〇3〇

2 0 

    


1 . 1

P T F E P V D F F C  F C 2

 】

图 5 3 .
四 种 氟碳 材 料在 水 平面 的 粘 附 功 和 在 倾 斜 台 面 的 粘 附 能

F g u re5
i . 3 T h e  wo r k  of  Ad hes i on so ft h e  fo u rk i n d so f f
l u o ro c a
 r b o np o y m e rc o a l t i ng

s u r fa c e  a t  a  h o r z o n os t i o na n dt h eA d h e s v ee n e r i e so f i t h e m a t at i t st a


ge


p g
i i  l

表 5 . 1 四 种 氟碳材料 的 滑移 角 和 其粘 附 能

Ta b l e 5 . 1 T h em e a s u re m e n tr esu l t o fa d h e s i o ne n e r ya n ds



l i d n ga n g
i l 

P T F E P VD F F c i  FC2


Coa t i ngs



1 3 2 . 3  9 1 8  U 1 8  「2 1 . 9
°
Ad vanc i n
ga

g e(

^ , 

1 30 6 . 96 . 6  1 1 0 3 .  1 20 . 


Reced i ng  a n g l e(
¥ , 

A

u  ^ T

2 、 0 . 32 0 . 40 0 . 5 0 0 3 8

 .

A dhe s E
/ -

i v e  e n e rg y 
m J /m
( , 

0 1

 ,
0 、 3 . 7 7 .
0 7 . 5 5 . 


d n gan
S i
g e( a
l i l
, 

在 台 面倾斜时 水在 表面 的 粘附能 大于在 表面 的粘 附





, FC I 0 5m J /m
. PV D F

70



第 5 章 特殊 氟碳材 料 的 聚 结分 离机理 

能 0 4m J / m



说明 FC 1
的 润湿性变化 ,
表 面 发生 了 分子重排 , 分子 内 部 极性基

团作用 ,
增强 了 其与水 的作用 , 提 高 了 F C 1 的粘 附能 , 验 证 了F C 1
的 氟碳支链

具有 定 的 流动 性



5 . 3 . 3 氟碳材料 油 下接触 角 的 时间 响 应

5 . 3 . 3 . 1 含 有 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柴 油 乳液

为 了 验证 随 着 时 间 的 增 加 ,
在 含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油 相 中 , 表 面活性在 FC 1 

面上 的 吸附不 断增 多 , 并导 致其 的 润湿性 发生 了 变化 , 如图 5 . 4 所示 , 我们进行



了 如 下 实验 :
在 含有表面 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将 FC 1
涂 覆 的 玻璃 片 浸 没 到 油 相 中 

开始计时 分别在 时刻滴入 滴 新鲜水滴



2m n i 、 5m i n 、 8m i n 、 1 0m i n 、 1 5m i n 

测 量水滴在涂层表 面上 的 接触角 。 FC2 、 PTFE 、 PV D F 进行相 同 的 实验 



4 a TW P 
 A
^ 

P UL SD bu k

 l

\4

  
S ?



co a ti ng

gl a s s

QQ


2 m i n  5 i ni n  8 m i n  l O m i n  1 5 m in

:  s u r fa c t a n t
 m : wa te 

图 5 4 . FC l 在 含 甘 油 单 油 酸 酯柴 油 中 的 浸 没 时 间 水接触 角 变化 的 测 试

 -

F gu i re5 . 4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 o f w a t e r c o n t a c tm e a s u r e m e n  t o n  a  c o a t i n g  s u r fa c e



i mm e rs e d  n  fu e
i l  a t  d i ffe r e n t  i m m e r s o n  t i i m e s
, a
n e ww a t e rd r o
p i s u s e dt oc o n t a c ta n

u n u s e ds p o to f  t h e  s u r f a c e  fo r  e a c h  m e a s u r e m e n t

在 含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柴 油 中 ,
在 2 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 m n i 、 1 5m i n 时刻

新鲜水滴在 固 体表 面上 的 接触 角 如 图 所示
° °
PTFE 5 . 5 : 1 60 8 .

1 6 1 . 0 ( O p p m ) 

° ° ° ° 。 °
( 64 4 ( 2 0 (
6 4 63 0 O ppm 64 2
ppm 63 63 7 50
ppm
- - -

1 1 . 1 . l ) 、 1 _ 1 .
) 、 1 _ 1 1 . ) 

。 ° 。 ° 。 °
O O pp m 2 0 0 ppm 9
ppm
1 60 6 .

1 6 1 .
1 ( l ) 、 1 6 1 . 3

1 6 1 . 7 ( ) 、 1 5 0 .

1 53 . 2 ( 5 00 ) 

接触 角 值不 能满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且 随着 时 间 和 浓度 的 增 加 接触 角 值变 化不大 ;
, 

润湿性 没有 发生 明 显 改变 

在含甘油 单油 酸酷 的 柴油 中 , 在 2 m n i 、 5 m i n 、 8 m i n 、 l O m n i 、 1 5 min 时刻

7 



特殊 氟 碳 材 料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新鲜水滴在 固 体表面上 的 接触角


。 。 


PV D F 1 29 7 -

1 33 0 ( 0 m ) 4 1 3 M 43 1
 pp
. . 、 1 . .

° ° 。 ° ° 

°
( l O
ppm ) 、 1 3 5 . 5

1 53 . 0 ( 20
ppm ) 、 1 5 9 . 5

1 5 7 . 0 ( 50
ppm ) 、 1 62 5 .

1 6 1 . 0


在 无表面


。 。 °
( l O O pp m ) 、 1 63 5 .

1 6 1 . 9 ( 200
pp m ) 、 1 5 8 5 .

1 58 3 . ( 5 00 ppm ) 。

活性剂柴油 中 时 其油 下 水接触角 为 满 足 聚 并分 离 条件 添加 表


° °
, 1 29 7 .

1 33 . 0 , 。

面活性剂后 其接触值逐渐增 加 至大于 不 能满足 聚结 分离 条件


°
, 1 40 , 

1 80



 1 80 1


70


| 1 60

^ 

 |
, 50
- 

^ 

°




 〇


 |  1 40 



°

1 40
  


 

^ —

 1 20


   

^ 

0  2 5 8 1 0  1 5  2 5 8 1 0  1 

T i m e( m i n )  T i m e (
m i n 

40

 80


1 1 i



1 2〇
 1 70



,0 -

 ! ,〇


2  80

 u 1 50


6〇  L ^

 5 8

_ _



^ L  2 5 8
, 4〇


2 1 0 1 5 1 0  1 

T i m e( m i n )  T i m e ( m i n 

O —

 O
p p m


l O
pp
m

20
pp
ni —

O —

50
pp
m

A —

l OO
pp
m


2 00
p p
m

O —

SOO
pp


图 5 5 .
四 种 氟碳涂层 ( a ) P T F E 、 ( b ) P V D F 、 ( c ) F C 1 、 ( d ) F C 2 在含甘油 单 油 酸 酯 柴

油 中 的 浸没 时 间 水接 触角 变化 -

( 2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m i n 、 1 5m i n 



F g u r e5
i . 5  I n i t i a l  w a t e rc o n t a c t a n g eo n( a)P T F E l
, (
b )PV DF , (
c )
FC 1
, (
d )FC 2c o a t n g


s u r fa c e su n d e rU L S Dw i t hm o n o o e i na ta l


i n
g
t i m e so f 2m
 i n , 
5m i n , 
8m i n , 
1 0m i n , 1 

m nre s ve
pect
i i l


在含甘 油 单油 酸酯 的柴油 中 ,
在 2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 m n i 、 1 5m i n 时刻

新鲜水滴在 固 体表面上 的接触角


° ° 。
FC 1 1 22 7 .

1 2 1 .
7 ( O
ppm
) 、 1 1 2 3 . M 1 9 3 . ( 1 

° 。 。 ° ° °
ppm 20
ppm
) 、 1 09 8 .

1 1 0 . 1 ( ) 、 1 1 2 . 1

1 1 1 . 3 ( 5 0 ppm ) 、 1 08 8 .

1 08 5 . ( 1 00

的 油 下水接触


。 。 。 。

pp m ) 、 1 06 4 .

97 3 . ( 200
 ppm ) 、 98 5 .

76 4 . ( 5 00 p m
 p ) 。 FC 1 

角 值 随 着表面活性剂浓度 的 增 加 而 降低 , 且其油 下 水接触角 满足 聚结 分离 条件 



72



第 5 章 特殊氟碳 材料 的 聚 结 分 离 机理 

当 甘油 单 油 酸醋浓度 小 于 1 0 0p

m 时 ,
接触 角 值在 0 -

1 5m i n 内 下 降不 明 显 , 

表面 活性剂 浓度 大于 等于 200
ppm 时 , 1 5 m i n 内 FC 1 油 下 水接触 角 值迅速 下 降 

说 明 表面活性剂不 断 吸 附在 固 液界面 ,
并导致 FC 1 油 下润 湿性发生 变化 



1 80

 T r r rn

n v rrr rtT T rr rr rr r rr r

ry

rr
 ̄ -


T  

 v r r  t t


1 4 ()

A Q  P T F E

oP \D F



1 2 0 
1 :  ▲ F C 

1 1 00

 M ▽ F C 2

60

0 2 0 4 0  6 08 0 1 0 0 1 2 0

T i m e( s 

图 5 6 . 四 种 氟 碳涂 层 在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柴 油 中 浸没 1 0m i n 后 的 油 下 水接 触 角 随 时 间 变 化

F re5 6T h ev a ri a no f w a t e rc o n t a c ta n g eo nP T F E PV D F F C F C 2c o a t n g


gu
i ti o l l i


. 
,  , , 

s u r fa c e s  a l re a dy i m m e r s e d i nU L S D w i t h  2 0 0 p p m  m o n o o l e n  fo r  1 0  m i 

 i

mmmm


Mp . — 、
r 

H I co a t in g 
su r fa ce 


re a d ng i

^ . t t v 

图 5 7 .
在 200
 ppm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柴 油 中 相 邻 水 滴在 FC l 表面铺 展 聚 并

F g u re5 7I n d iv i d u a w a te rd ro p adu all a d e do nF C oa n g  s u r fa c e  a n d  t h e



gr ys p re lc 

i . l  l t t i

ad ace n t d rop l e ts o i n e d  t o g e t h e r  t o  fo r m  a  w a t e r  f
i m  a ft e l ra
p e r o do f i t i m ei n2 0 0 pm


p

j  j 

monoo l e i n  a d d i tiz e d  U LSD



在含甘 油 单油 酸酯 的 柴 油 中 , 在 2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 m n


 i 、 1 5m in 时刻

新鲜水滴在 固 体表面上 的接触角 值 为


° ° ° 


FC2 1 62 . 1

1 5 9 4 .
( O p p m ) 、 1 62 . 1

1 6 1 . 0

。 。 ° ° ° 


( 1 0 ppm ) 、 1 59 . 6 -

1 62 3 .
( 20
pp
m ) 、 1 63 . 4 -

1 63 . 0 ( 50
ppm ) 、 1 59 2 .

1 62 5 .

不能满足


。 ° 。 °
( l OO
pp

r ) 、 1 63 . 8 -

1 5 8 . 5 ( 200
pp m ) 、 1 5 3 . 8

1 5 1 . 7 ( 5 00
pp m ) ,

聚 结分离 条件 ; 且 随着 时 间 和 浓度 的 增 加 ,
接触 角 值变化不 大 , 润 湿性没有 发生

明 显 改变 

73



特 殊氟碳材料对含 表面 活 性 剂 柴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综上所述 , 1 51 ^ 11 内油 下接触角 时 间 响应证 明 -

? 丁 ?£ 、 ? ¥〇 ? 、 ?02 对含有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柴 油 乳 液 不 能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 而 FC 1 满 足 聚 结 分离 条件 。 

不 含表 面 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油 下 水 润 湿性 未 发 生变化 。 在含有表面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的 油 下水接触角 随着时 间 的增 加而 降低 , 这是 由 于 表面 活性剂在 油



水界面吸附 , 使 其 具 有 流动 性 的 氟 碳 链 发 生 重 排 , 改变 了 油 下 FC 1 的润湿性 

在 200
pp m 甘 油 单油 酸酯 的 柴油 乳 液 中 所有 氟碳涂层在 油 相 中 浸泡 , l O m in

后 , 测 量 新鲜水滴在 在 四 种氟碳涂层表面 1 20s 内 的 润 湿性变化情 况 。 如图 5 6 .




示 新鲜 水滴在 表面 的接触角 均在 之间 并在
° °
, PTFE 、 P VD F 、 F C 2 1 55
_

1 65 , 1 20 s

内 接 触 角 值 没 有 显 著 变化 , 且 水 滴可 以 在 界面上任 意 滚动 , 表现为油 下超 疏 水 

而新鲜水滴在 FC 1 涂层表面 的 接触 角 随 着 时 间 的 增 加 显 著 降低 在 空 气 。 , FC 1 

接触 角 为 的 疏 水 表面 而在 含有表面活 性剂 的 柴油 中
°
1 1 4 . 1 , ,
浸没 l O m in 后 ,


鲜 水滴在 表 面 上接触 角 的 值在 从 迅速 下 降 到 界面润




° °
FC 1 1 2 0s 内 1 1 5 0 . 64 3 . ,

湿性 的 变化说 明 FC 1 的 氟 碳链 受 到 分 子 内 极 性 基 团 的 影 响 发 生 了 重 排 , 表面分

子 由 疏水基 团 转变成 了 亲 水基 团 。 如图 5 7 .
所示 , 在含有 2 00
pp m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超低 硫柴 油 中 若 时 间 足够 长 水滴 逐 渐 在 FC 涂 层 表面铺 展 在 段时间


, , 1 ,

后 相 邻 的 液滴聚 并形 成 层 液膜 因此 我 们 根据 FC 的 分子 结 构 推测 了 其在


, 。 , 1

油 相 中 界 面 特殊 润 湿性 的 变 化 机 制 是 由 于 其 氟碳链 的 流动 性及 内 部 极性基 团 的

共同作用 

5 3 3 2
. . .
含 有 高纯 三 聚酸 的 柴 油 乳 液

为 了 验证 FC 1 特殊 润 湿 性 的 现 象 对 含 其 它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也 有 响 应 

我们 选取对油 水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略 差 于甘油 单油 酸酯 但 高 于 其它 两种 表 面 活性剂



 ,

的 高纯三 聚酸进 行 油 下 接触角 时 间 响 应 实验 -



如图 5 . 8 所示 在含 , 2 0 0 pp m 高纯三聚酸 的柴油 中 , 在 2 mi n 、 5min 、 8 m in 、



时 刻 新 鲜 水 滴在 固 体表面上 的 接触 角 值为
° °
l O m n、 i 1 5 min P TFE 1 6 1 . 2 -

1 6 1 . 7 ( 

° ° ° ° ° °
p pm ) 、 1 64 6 .

1 64 5 . ( l O pp m ) 、 1 6 1 . 5 -

1 64 2 .  ( 2 0 pp m ) 、 1 65 0 .

1 65 0 . ( 50

° ° 。 ° °
pp m ) 、 1 6 1 . 3

1 64 8 . ( l OO ppm ) 、 1 64 0 . M 62 . 4 ( 200
pp m ) 、 1 60 7 .

1 63 8 . ( 5 00

p pm ) , 不 能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 件 且 随 着 时 间 和 浓 度 的 增 加 接触 角 值 变 化 不 大 , , 

润 湿性没有 发生 明 显 改变 

在 200
 pp m 高纯三 聚酸 的 柴油 中 ,
在 2 min 、 5m in 、 8min 、 1 0 min 、  1 5  mi n

74



第 5 章 特 殊氟 碳 材料 的 聚 结分离 机理 

时 刻 新 鲜 水 滴在 固 体表面上 的接触角
° ° ° 

°
PV D F 1 28 5 .

1 32 . 7 ( 0
ppm ) 、 1 34 9 .

1 45 . 5

。 ° 。 ° 。 

°
( l O
ppm ) 、 1 42 2 .

1 60 8 .
( 20
p pm ) 、 1 3 7 . 8

1 60 . 1 ( 5 0
pp
m ) 、 1 5 7 . 7 -

1 62 5 .

在无表面


。 。 °
0 M 62 8 (
OO
ppm m
2 00
pp m
( l ) 1 5 8 ( ) 1 65 9

1 6 1 6 500 )
pp
、 . . 、 .

活性剂 柴油 中 时 其 油 下 水接触角 为 满足聚并分离条件 添加 表




° °
28 5 3 2 7


1 . 1 .
, 。

面 活性剂 后 其接 触值逐渐增 加 至 大 于 不 能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
, 1 40 , 

1 80

 1 80


60


70


_ 

1 ,0 :
 | 1 40




°



 

I 1
c 


5  1 50

 u 1 20


1 40
    

^ —

 1 00
 
  

^ 

02 5  8 1 0 1 5  0 2 5 8 1 0 1 

T i m e( m i n )  T i m e( m i n 

8 0
 80
 

1 1

g

1 60

-  〇  ■
 a  1 70

t-  f , 6?



 三

 0 &
 ^
 -

u 50


20

1 1

l Oo J
    

^  40 ̄  ̄

1 1
 




0  2 5 8 1 0  1 5  0 2 5 8 1 0 1 

T i m e( m n i
)  T i m e( m i n 

O —

 O
pp
m

O —

l O
p p m

〇 —

 20
pp
m

C3

 50
pp
m —

A —

l OO
pp
m


 200
pp m

O —

5 00
pp


图 5 8 .
四 种 氟碳涂层 ( a ) P T F E 、 ( b ) P V D F 、 ( c ) F C 1 、 ( d ) F C 2 在含高纯三聚酸柴油

中 的 浸 没 时 间 水 接 触 角 变化 -

( 2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m i n 、 1 5m i n 



F g u re5
i . 8 W a t e rc o n t a c t a n g l eo n( a ) P T F E , ( b )P V D F , (
c)F C1 , (
d )F C 2c o a t n gs u i r fa c e 

u n d e rU LSDw i t h( O c t a d e c a d i e n o i ca c i d )t r p o l y m e ra ta g n gti m e so f 2


i i 

5 , 
8 , 1 0a n d

1 5m n i
, 
re s p e c t i v e l y

在含 200
 ppm 高纯三 聚酸 的 柴油 中 , 在 2 m i n 、 5m i n 、 8 m i n 、 1 0 m n
 i 、 1 5m i n

时 刻 新鲜 水滴在 固 体表面 上 的 接触角


° ° ° 

°
FC 1 1 23 . 1

1 22 0 . ( O pp m ) 、 1 3 7 . 2 -

1 2 1 . 1

。 。 。 。 


( l O
ppm ) 、 1 3 6 . 7

1 43 5 . ( 20
pp m ) 、 1 57 3 . M 47 . 3 ( 50
ppm ) 、 1 5 9 2 .

1 5 8 2 .

的油


。 。 。 °
( l O O pp m ) 、 1 6 1 . 1

1 56 9 . ( 2 0 0 ppm ) 、 1 6 1 . 5

1 57 5 . ( 500
pp m ) 。 F C 1

下 水接触 角 值 随着表面活性剂 浓度 的 增 加 而 降低 且 其 油 下 水接触 角 满 足 聚 结 分



 ,

75


特殊 氟 碳 材料 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

离 条件 。 当 甘油 单油 酸酯浓度低于 20
j p
D m 时 , 初始油 下 水接触 角 满 足 聚 结 分离

条件 当 浓度大于等于 时 初 始油 下 水接触 角 大 于 不满足聚结分离




°
。 5 0
PP
m , 1 40

条件 。 但是 , 随着时间 的增加 , FC 1
油 下 水接触角 缓慢降低 , 这 可 能 与 高层 三 聚

酸 分子 量 较 大 , 结构复杂 , 迀移速 率较慢有 关 



在 200
ppm 高纯三 聚 酸 的 柴 油 中 , 在 2m i n 、 5m i n 、 8m i n 、 1 0 m n i 、 1 5m i n

时 刻新鲜水滴在 固 体表 面 上 的 接 触 角
° ° ° 

°
FC2 1 62 . 1

1 6 1 . 4 ( O
p pm ) 、 1 66 2 .

1 63 0 .

。 。 。 。 。 

°
20
ppm ppm
( O ) 1 65 0

1 62 1 ( ) 1 5 9 6 -

66 7 ( 50 m ) 6 0

1 6 9

pp 、
l 、 . . . 1 . 1 1 . 1 .

不 能满足


。 。 。
( l OO ppm ) 、 1 63 . 0 -

1 67 2 . ( 200
pp
m ) 、 1 64 9 . M 65 . 1 ( 500
ppm ) ,

聚结分离条件 , 且 随着时 间 和 浓度 的 增 加 , 接触角 值变化不大 ,


润湿性没有 发生

明 显改变 

综 上 所述 , 在含有 200
p p
m 高纯三 聚 酸超低 硫柴 油 中 ,
在 2m n i 、 5m i n 、 

新鲜水滴在 和 涂层表面 的接触角 为


°
m n i 、 l O min 、 1 5m i n 时亥 U , PTFE FC2 1 60 

接 触角 的 变 化趋 势 与 甘 油 单油 酸酯 超低 硫柴油 中 的 变 化趋 势 相 同 不 满 足 聚 结 分

 ,

离 条件 但是 FC 的 初 始接触角 的 变化趋 势 与 PVD F 的接触角 变化 致 结果




。 , 1 。

表明 , 油 下新鲜水滴在 FC 1
固 体表面接 触 的 初 始接触 角 值 随表面 活性剂 浓 度 的

增加而增加 

80




n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I T i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M 1  h 1 1 1 1 [ i n 

1 60
qp f n x n i i i i n i i n n i s i i nB i S B nn i n i i i i n i n nn n n D

 40



I □P T F E

2 0
 〇P V D F



1 

 s

 :

1  80


6〇


40    i
1 1

  1

   

0 2 0 4 0 60 8 0 1 00  1 2 

T i m e( s


图 5 9 .
四 种 氟碳涂层在 高纯三 聚酸柴油 中 浸没 1 0m i n 后 的 油 下 水接触 角 随 时 间 变化

Fi
gu re5 . 9T h eva r i a t i o no f w a t e  r c o n t a c ta n
g eo n
l P T F E , 
PV D F F C 1 , , 
F C 2c o a t n g


s u r fa c e s  a l rea dy m m e r s e d n U L S Dw


i i i t h2 0 0 p
p m(
Oc t a d ec a d i c no i ca c i d )t r p o y m i l cr

fo r  1 0m i 

将 四 种 氟碳材料浸入含有 高纯三 聚酸 的 柴油 中 1 0m n i


后 , 如图 5 . 9 所示 

的 油 下 水接触 角 在 中之 内从 降低到 而 


° °
FC 1 2m n i 1 58 7 . 50 3 . , P TFE 、 FC 2

7 6



第 5 章 特殊 氟 碳 材 料 的 聚 结 分 离 机 理 

的 油 下 水 接 触 角 保持 在 之间 未发生 明 显 变化 表现为油 下



P VD F 1 5 2 4M 7 . 1 . 6 , ,

超疏水 。 同时 , FC 1 涂 层 对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并 未 随 着 高 纯三 聚 酸 浓 度 的

增 加 而 降 低 而 其 他三 种 氟碳 涂 层 材 料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则 显 著 降 低 说 明

。 FC1 

高纯三 聚 酸具有 定 的 吸 附作用 但是 由 于 高纯三聚酸 的 分子量大 含有 支 链


, 、 

空 间 位 阻较大 、 在 油 相 中 迁移速率小 于 甘油 单油 酸酯 , FC 1 对其 吸 附和 该吸 附 引

发 的表面分子重排 的 时 间 响 应较慢 

5 3
. .
4 四 种 氟 碳 材料对 的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不 同 表面活性剂对 油 水界面张力 的 影 响 的 不 同 表 面活性剂对界面张 力 影 响



 ,

越大 , 界 面 张力 越小 , 乳 液越 稳 定 。
四 种 表 面 活 性剂 对 油 水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的 大 小

顺 序 为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 高 纯 二 聚 酸 < 高 纯 三 聚 酸 <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 表面活性 剂选

取 的 浓度 为  0  pp m 、 50
pp m 、 1 0 0  pp m 、 2 00
 pp m 

如图 5 . 1 0a 所示 , 对 0  pp m 2 0 0  pp m -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柴油 乳液 ,
其油 水分离

效率分别 为不锈钢 毛毡 ( 94 5 % 9 3 3 %

. ) 、 ?丁? £ ( 94 5 . % -

93 3 . % ) 、 ? \ ^^ ( 94 5 . % 

93 3 . %) 、 F C 1( 9 7 0 % 94 .

. 8 %) , F C 2 ( 7 6 _ 1 % -

73 7% . ) , 结 果表 面  FC 1 对含季戊

四 醇油 酸酯柴油 乳液 的分离效果最好 , FC2 的分离 效果最差 



如图 5 . 1 0b 所示 , 对 0
 ppm

2 0 0 ppm 
高 纯 二 聚 酸柴 油 乳 液 , 其油 水 分离 效率

分 别 为 不锈钢毛毡 ( 94 9 . % -

92 4 . %  ) 、 P TF E ( 9 7 6 % 5 8 4%  .

.  ) 、 P VD F ( 9 6 4 % 7  .

1 ? 1   %  ) 

FC 1 ( 9 7 0 % 94 0 %

. ) , F C2( 76 . 1 % -

54 . 2% ) , 结果表面 
FC 1 对含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柴 油 乳 液 的 分 离 效 果 最好 , PT FE 、 FC2 的 分离效果 较差 

如图 5 . 1 0c 所示 , 对 0  pp m 2 0 0  p p m -

高 纯三 聚 酸 柴 油 乳 液 , 其油 水分离 效率

分 别 为 不 锈钢 毛毡 ( 94 9 . % -

83 . 3 %)  、 PT F E ( 9 7  . 6 % *

4 6 4% .
 ) 、 P VD F  (  96 4 . % -

79 5 . %)  

FC 1 ( 97 0% 95 0%


) , F C2( 7 6 . 1 % -

46 5 . % ) , 结果表面  FC 1 对含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柴 油 乳 液 的 分 离 效 果 最 好 ,
FC2 的 分离 效果最差 

如图 5 . 1 0d 所示 , 对 0 pp m 2 0 0  p p m

甘油 单油 酸酷 乳液 , 其油 水 分 离 效率分

别 为不锈钢毛毡 % 26 5 %

( 94 9 . % -
34 4 .
/〇 ) 、 P TF E ( 97 6 .

25 4% .
) 、 P VD F ( 96 4 . % -

. ) 

FC 1 ( 97 0% 9

1 . 2 % ) , F C 2 ( 7 6 . 1 % -

29 6 . %) , 结 果表面  FC 1 对 含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柴 油 乳 液 的 分 离 效 果 最好 , 不 锈 钢 毛毡 、 PTFE 、 PVD F 、 FC2 的分离效果差 



综 上 所 述 四 种 氟 碳 材料 对 含季 戊 四 醇 油 酸 酯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油 水 分 离 效 率 远
, 

高于对含有甘 油 单 油 酸酯 的 柴油 乳 液 的 分离 效率 。 而 FC 1 对 含 不 同 表面 活 性 剂

77



特殊氟碳材料对含表 面活性剂 柴油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的 柴油 乳液 中 均有较 高 的 分离 效率 。 对含 200
pp
m 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柴油 乳液 

FC 1 的 油 水 分离 效率保持在 9 1 . 2 %以上 ,
其它涂层 的油 水分离 效率 降到 25 4 . % 

3 4 4%.
, 说明 FC 1
涂 层对 不 同 表面活性剂 体 的 柴 油 乳 液 系 具有较高 的 油 水 分离 效

率 ,
具 有较 宽 的 适用 范 围 

1 UO
 ⑷ 1 00  ⑶

WH

 1 00
Wm


 O
Oppm

r i

g n a

 5 0 p p m

l  fe l t
麵
Pe n t


a e r


y t

x
hr

T F E磁 P V D F FC
i t
>
o l

e a
OOp

t e
p m  2 0 0 p p m O p p m 5 0 p p m

C o n e O c

.  J

■



FC2 ■

? 0 0



Or i


i n a l  fe l


a d ec a d

 BB 


en o i c

T F E圓P V D
 a c i

dd po ym e

O O
p p

FFC
m

r  Co n e


20 0


_
p p









C2




p p
m  5 0 p p m l OO
p p
m 2 ( l ( 丨

p p

 O m 5 0 m l OO m 2 0 0 


pp p p p p pp

Oc t ad ec a d i e no i c  ac i dI r i

o l

me r  C o n e M o non c l i n Cone

■ 
Or i


i n a l  fe l t
■ 
PT F E 团 
P \D FF C 1
圓 
FC2 ■ 
Or i

i n a l  fe l t  EM  PT F E 幽 
PV D F F C 1
■ 
FC 2

图 5 . 1 0 四 种 氟碳材料 改性 的 不 锈钢毛 毡 分 别 对 含 ( a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 ( b ) 高纯二聚



酸 、 ( c ) 高 纯三聚酸和 ( d ) 甘 油 单 油 酸酯 剂 柴 油 乳液 的 油 水 分离 效 率


F gui r e5 . 1 0 T h e c o a l e s c e n c e  s e p a r a t o n  e ff i c i e n c y  o f i  s u r fa c t a n ts t a b i l i z e de m u l s i i e dw a t e r
f 

fr o m U L S Du s i n gs t a i n l e s s fber


i  fe l t sc o a t e dw i t hP T F E , 
PV D F , 
FC 1
, 
a n dFC 2

re s
pec t i v e l y( a ) U L S D  +P E TO B -

, (
b )U L S D+ (
o c t a d e c a d i e n o i ca c i d )di p o y m e r l
, (
c)

U LSD  +( 〇 cta d ec a d i e n o ca c i d )t r i p o y m e r


i l
, (
d )  U L S D + m o n o o l e n

 i

5 . 3 . 5 聚结机理 分析

氟碳 聚合 物 支链 上 的 氟碳链 氟碳 单 元 -


CF2 ]

为 2 -

6 时 ,
氟碳支链 为 非结 晶

态 具有 定 的 流动 态性 外 部环境变 化 易 诱 导 氟碳链 发 生 倾斜 暴 露 亲 水 基 团

, 。 , 

进而影 响 固 体表面润 湿性 。 当 其氟碳链氟碳单元 -


C F2 ]

大于 8 时 ,
氟碳支链为

结晶态 ,
氟碳链 段不 受 外 界环境影 响 ,
固 体 表面 为 疏 水 特 性 本文 所使用 的

7 8



第 5 章 特殊 氟 碳材料 的 聚 结 分离 机理 

氟碳材料 FC 1 , 其支链 上 的 氟碳单元为 4 ,


并通 过滚 动 角 实 验和 油 下 水接 触 角 时

间 响 应 实验验证 FC 氟碳支链具 有 定 的 流动 性 FC 分子主 链 结 构 上含有 聚




1 。 1

氨酯基 -

NH COO - -

, 为亲水基团 ,
若氟 碳 链 发生重排 ,
暴露下方 -

NH C OO - -

, 增加

固 体表面 的 亲水性 根据 FC 分子 结 构 的 这 特性 我们进 步分析 FC 的聚




一 一

。 1 , 1

结 机理 

air
 i


X XX
l l


fXX Xi
J l
X f

XX
f
fu e 


fc
f f y\ f ^



■ ■
i i ■
i i ■
i i i i i i f

u r fa ce
 ## # 4 # ## ? #
s 

su H ace

 J J J J J J J 

l i H n N i i 

: wa t e r d ni

l e t
 ^^ ? < ^> ^ /^ 

 ^i
^
an 




 : s u rfa c t t

T T r I —
^


 X -

CH C H 0 ,
- -

Y -

? 鲁 ▲ ? ?
仙仏 

_


2 n


 丨 f!

图 5 . 1 1 F C l 聚 结 分 离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倾斜 模 型

S c h e m a FC

F g u re5
i . 1 1 t i cd e s c r i

t i o no f  lu
f o ro alk
y l
 p o ym
l er s
(

)
b e h a v o ri n

 i

s tre n g t h e n n gs u i r fa c t an t a d s o r p t i o na n dw a t e rw e t t a b il i t


yb a s e do nt u m b l e d  m o d e l

如图 5 . 1 1
所示 : 在空气 中 , 氟碳链排列 在 最 外面 , 表面能 最低 ,
固 体表 面表

现 出 疏水特性 。
当 FC 1
浸没在油 相 中 , 由 于 其对表 面活性剂 的 强烈 吸 附 , 导致其

氟碳支链 发生 定 程度 的 歪斜 暴露 了 下 方 的 亲 水基 团 NH C O O 因此 FC 


- -

, 。 ,

油 相 中浸没 的 时 间 越长 , 越 多 的 表面 活性剂 吸 附 在 其表面 ,


氟碳支链倾斜 的 角 度

越大 暴 露 的 亲水基 团 越 多 FC 表面 由 油 下疏水转变为油 下 亲 水 FC 的这


, , 1 。 1

特 性不 仅 有利 于 聚 结 材料对 乳化水 的捕获 增 加 了 水 滴在 聚 结 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



增 加 了 碰撞 聚 并 的 几率 , 提高 了 油 水分离 效率 

同时 ,
当 乳 化水 滴接近氟碳涂层 时 , FC 1 对表 面 活性剂 的 吸 附 , 破坏 了 水 柴

 -

油 界面上 的表活剂膜 的 稳定性 , 削 弱 了 乳化水滴 的 聚 并 的 空 间 位 阻 , 促进 了 乳化



液 滴破乳 ,
有 利 于 聚 并 分离 。 而 其他氟碳涂层对表面 活 性剂 没有强 烈 的 吸 附 , 

面 活性 剂 仍然在 油 水 界 面形 成 高弹 膜 ,
乳 化 液滴 之 间 的 碰撞 为 弹性碰撞 ,
乳化水

滴 聚 并 分 离 效率 降低 

79



特殊氟碳 材料对 含 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5 . 4 本章 小 结

通过滚 动 角 实验和 油 下 水接触角 时 间 响 应 研 究 表 明 -

: FC 1 在倾斜 台 面上粘

附 能超过 比 其亲 水 的 PVDF ; 在 2 0 0 pp m 甘油 单 油 酸酯柴油 中 浸没 0 -

1 5m in , 

不 同时刻 , 新鲜 水 滴在 FC 1 的 油 下 水接触角 显 著 。 在倾斜 台 面或含有表面 活性



剂的油相 中 氟碳 链 发 生 定 程度 倾斜 暴露极性基 团 NH C O O 并影 响 固 体表


- - -

, ,

面性质 , FC 1 表面 亲 水性增 加 

在 含表面 活性 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涂层 表面对 表面 活性剂 的 吸 附 ,


使 氟 碳链 发

生 一

定 程 度 的 倾斜 , 增 强 了 分 子 内 极性 基 团 对 氟 碳 链 和 固 体 表 面 性 质 影 响 ,
有利

于 聚 结 材料 对 乳 化 水 的 捕 获 , 增 加 了 水滴在 聚 结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增 加 了 碰撞

聚 并 的 几 率 破 坏 了 乳 化 水滴 外 部 表面 活性 剂 膜 的 高 弹 结 构
, ,
促进 了 碰 撞 乳 化 液

滴 的破乳和 聚 并 , 提 髙 了 聚结分 离 效率 

80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 

第 6章 

结论 与 展望

6 . 1 结论

本 论 文系 统研 究 了 特殊含氟 聚氨 酯 涂 层 材料 FC 1 对 含 有表 面 活性剂 的 超低

硫柴油 乳液 的 聚结 分离 。 在静态 系 统 中 , 通过研 宄不 同 单组分脂 溶性表 面 活性剂



对 水 柴 油 界 面 张 力 的 影 响 因 素和 动 态 时 表 面 活性剂 在 水 柴油 界 面 的 流 变 学 特


 -

性 ,
并利 用 两参 数 结 合 判 定 乳 液 的 稳 定 性 。 研 宄 了 在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 系 中 , 

度 和 表 面 活性 剂 配 比 对 二 元 体 系 的 黏 弹模 量 的 影 响 通 过对 氟碳材料 固 体 表界 面

 。

参数 的 测 定 与 计算 ,
探究 FC 1 分子 内 部 极性基 团 对 其 最 外 表 面 为 氟 原 子 排布 的

影响 通过验证 FC 氟碳链 具 有 定 的流动 性 并 使 用 倾斜 模 型 对 FC 聚结机




。 1 , 1

理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本 研 宄 有 利 于 研 宄 含 有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过程
。 

并为 聚 结材料 的 设计等提供理论基础 

( 1 ) 单 组 分脂 溶 性 表 面 活 性 剂 对 水 柴 油 界 面 张 力 影 响 越 大 -

, 界 面 张 力 值越

小 , 乳液越稳 定 ; 其 在 水 柴 油 界 面 的 弹性模量越 高

, 乳液越稳 定 , 油 水分离越

难 。 不 同 脂 溶 性表 面活性剂 ( 季戊 四 醇油 酸酯 、 高纯二 聚 酸 、 高纯三 聚酸 、 甘油



单油 酸酯 ) 的 浓度 、 极性基 团 的 种 类和 数量 、 烷烃链 的 长度 、 有 无 支 链 等 因 素影

响 影响 水 柴油 界面张力 -

。 甘 油 单油 酸 酯 在水 柴油 界 面 的 弹性模量 -

1 5 5  t n N /m
. 

油 水分离效率为 1 7 5 .
% 。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的 弹性 模量 4 2
. 1  m N /m , 分 离效 率为

9 1 . 8 % 。 表 面 活性 剂 膜 的 弹 性 模量值越 大 , 其 乳 液越 稳 定 , 这与 油 水分离 效率结



果 致



( 2 ) 二 元 表 面 活 性剂 体 系 的 界面流 变学 特性 与 两 种 表面 活 性剂 的 贡 献 : 

甘 油 单 油 酸酯 低配 比 时 季戊 四 醇油 酸 酯 提 供 空 间 位 阻 限 制 甘 油 单 油 酸 酯 的 弛豫

 ,

过程 , 黏 弹模量 值较低 ; 在 高浓度 时 , 体 系 黏 弹 模量 趋 于 恒 定 ; 随着甘油 单油 酸



酯 的 含量逐渐増 加 复 合表 面 活性 剂 膜 的 弹 性模 量逐渐 增 加 但 始 终低 于 同 


, ,

度下单 甘油 单 油 酸 酯 体 系 的 弹 性模 量 二元体 系 表面活性剂 界面黏弹模量主 要




来源于甘油 单油 酸酯 的 贡献 添加 另 结 构 复 杂 的 表 面 活 性剂 使两者在油 水界


, ,

面发生 吸 附竞 争 ,
疏松表面 活性剂 在油 水界 面 的 排布 , 降低 界 面 弹 性 模 量 , 有利

于 油 水分 离 

( 3) 固 体表界 面 参数可用 于 判 断分子 内 部 极 性 基 团 对 分 子 最 外 层 原 子 排布



和 固 体 表 面 润 湿 性 能 的 影 响 通 过接触 角 测 试 和 。 Ac i d -

B a s e K i t az a k
、 i

H at a O w e n s



8 



特 殊 氟 碳材 料 对 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We n d t 、 Kae l ble -

Uy 和 Wu 五 种 理 论 进 行 分 析 , 计 算 四 种 氟 碳材 料 P TF E 、 P VD F 

FC 1 、 FC 2 的 固 体表面 能 、 固 液界面 自 由 能和粘 附功 值 , 判断 FC 1 最 外 层为 氟原



子排布 及 分子 内 部 极性基 团对最外层排布 的 有 定影响 P TFE P VD F FC 2


, 。 、 、 

等 氟碳 聚 合物 对含表 面 活性 剂 的 柴袖 乳液 分 离 效 率 为 34 . 4% 、 25 4%
. 、 26 . 5 % , 

有 FC 1 的 分离 效 率 最高为 9 1 . 2 % 

( 4 ) 滚动角 、 粘附能 、 油 下 水接触 角 时 间 响 应等实验 -

, 验证 了 F C 1 的 氟碳

支链 具 有 流 动 性 ,
并 通 过倾 斜 模 型 分析 其 特 殊润 湿 性 和 聚 结 机 理 。 在倾斜 台 面或

含有 表面活性剂 的 油 相 中 氟碳链 发生 定 程度 倾斜 暴 露极性基 团 NH COO





- -

, ,

并影 响 固 体表 面 性 质 , FC 1 表面亲水性增 加 。
在 含表 面活 性剂 的 柴 油 中 , FC 1 

层 表 面对 表 面 活 性 剂 强 烈 吸 附 , 增 强 了 分 子 内 极 性 基 团 对 氟碳 链 的 影 响 ,
使氟碳

链发生 定 程度 的 倾斜 改变 固 体表面 的 润 湿性 有利 于 聚 结材 料对乳 化水 的 捕




, ,

获 , 增 加 了 水滴 在 聚 结 材料上 的 停 留 时 间 , 增 加 了 碰撞 聚并 几率 , 破坏 了 乳 化水

滴外 部表面活性剂膜 的 高弹结构 ,
促进 了 碰撞乳 化 液 滴 的 破乳 和 聚 并 , 提高 了 油

水分离 效率 

6 2

创 新点


本论文 的 主要创 新 点 如 下 

( 1 ) 利 用 动态振 荡 , 结 合 静态 界面 张 力 变 化及 油 水 分 离 效 果 , 判 断表 面活

性剂在水 柴油 界面 的 黏弹模量与 乳液 的 稳定性相 关-




( 2 ) 通 过研 宄 二 元表 面 活性剂 复 配系 统 , 合理 设 计表 面 活性剂 组合 , 选用

分子量大 、 结 构 复杂 的 表面活性剂 分子 , 既 能提 高 柴 油 品 质 , 又能 降低 油 水 分离

难度 

( 3 ) 利 用 倾斜 模 型 阐 述 了 F C 1 对 含 表 面 活 性剂 柴 油 的 聚 结 机 理 : 在 含表面

活性剂 的 柴油 中 , FC 1 的 特殊润 湿性 , 增 强 了 其对乳 化液滴 的 捕获 能 力 ,


同 时破

坏 了 乳化 水 滴表 面 活性 剂 层 的 高弹 膜 结 构 , 促进 了 液滴 的破乳和 聚并 ,
有利 于 高

效 的 聚结分离 

6 3

展望

绿色 、 安全 、 环保 、 高 效 是 材料制 备和 应用 发展 的 趋 势 。
本研 宄选 低 氟碳链

的 特殊材料 FC 1 涂 层材料进 行 油 水 分 离 实 验 , 并研宄其聚结 分离 的机理 。 有高



8 2


第 6 章 结 论与展望
 

效 分 离 效 果 的 关 键是 FC 1 材料具有流动 的 氟碳链 , 在 含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柴 油 中 具

有特殊润 湿性 , 表 面 活 性 剂 具 有 强烈 的 吸 附 的 同 时 ,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中 接 触 角

为 的 条件 基于 以 上研 宄 基础 仍有很 多 问 题 需要解决 今后 应开展 以


° °
90

1 40 。 , , 

下研 宄工作 

研宄 系 列 含氟 聚氨酯 氟碳材料 氟碳单元个数为 对含油 表面活




( 1 ) ( 2 6

性剂 的 水 柴油 乳 液 的 聚结 分离 效果 -



( 2 ) 探索 比 氟 碳材料 更 加 绿色环 保 的 特殊涂 层材 料 应 用 于 水 柴 油 分 离 -

, 

材 料 保 证 对含有表 面 活性 剂 水 柴 油 乳 液 的 高 效 分 离 -


满 足 聚 结 分 离 条件 : 乳液

滴在材料上 的 接触 角 为 对 表面 活 性 剂 具 有 定的吸附 有利 于乳化液




° ° 一

90

1 40 ; ,

滴破乳 。 可 以 尝对硅氧烷 聚合物材料 ,


高分子 聚合物 带 电荷 表面等进行 探 究 

( 3 ) 本论文 中 表面活性剂在油 水界面 的 吸附为乳液聚并提供 了 障碍 , 合理



设 计磁性颗粒 或者 带 电荷 颗粒 能够对水 柴 油 界面表面活性剂 具有 定的吸附



, 

有助 于 乳化水破乳 进 步 实 现聚 并 分 离 因此 设计合 成更 多 功 能性表面 活 性




, 。 ,

剂 吸 附材料 , 并应 用 于对含有 表面活性剂 水 柴油 体系 的 油 水乳 液分 离 -



83



参考文 献 

料 文献



]
N a r ay a n  S , 
M o r a v ec D B H a u s e r B G  
, 
 
,
et al  .  Rem ov i n g  Wat e r  f
ro m  D i e s e lFue l :  Und er s t an d in g

t h e  I m p act  o f  D r o p l e t  S i ze  o n  D y n a m i c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e n s i o n  o f  Wa t e r -

i n F ue

l Em u l s i on s





E n e rg y 
&  Fu e l s
, 
20 1 8 , 
3 2 (7) :  7 3 26

73 3 7 


2 ]  S t a n fe l  C .  Fue l  i
f l t r at i on :  P r o t e cti n g  th e  d i e s e l  e ng i n e [ J

.  F i l tr at i o n  &  S e p a r at o n i
, 
2009 , 
46 (3 ) 

22 -

25 



]
P i l u s aT , 
Mo l l a ge e  M , 
Muz e n d a E Re d u c  .  ti o n  o f v eh i c l e  e xha us t  e m i s s i o n s  f
 r o m  d i e s e l  e n g i n e s

us i ng 
t he w ha l econc e pt
  i
f lt er



.  Aero so l an d  A i r
 Q ua l i t
y
R e s e ar c h , 
20 1 2 , 1 2(5) : 9 94 -

1 006 

Y L G X N um e r

4 ]S un Z   C h en  C  e t  a l  c a l 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 o n  e f fe c t s  o f  n o zz l e s
 g e o m et




ri

i . i
[ , , ,

h e f
l o w  a n d  t h e  c av i t a t i o n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c s  w i t h i n  nj e c t o r hi g h
p a r am e t e r s  o n  t s  n oz z l e  fo r  a 


i i

p r e s s ure  c o m m o n

r ai l  D Id i e s elen
g ine [J ] .  E n e rgy  C onv e r s i o n  a nd  M a n a g e m e n t ,  2 0 1 5 8 9 ,


843 86

1 



]  Z h e n g  M  R e ad e r  G  T , ,  H aw l eyJ G .  D i e s e l  e n g i ne  e xh aus t  g a s  r e c i r c u at i o n l
 ̄  ̄

a  re v i e w  o n

a d v an c e d  an d  n o v e l  c o nc e p t s f


.  E n e rg y C o n v e r s o n 
i  an d  M an ag e m e n t
, 
20 04 ,
4 5 (6 ) : 8 83 -

900 



] 
D orad oM ,  Ba l l e st e r o s  E Am a , 
l J

e t  a l  E x h au s t  e m i s s i o n s 
. rom a D
f  i es e len
g n e  fli e l e d  w
i it 

tr a n s e s te r i fi e d  w as te  o l iv e  o i l [ J ] .  Fue l , 
20 03 , 
82

1 1

: 1 3 1 1

1 3 1 5 



]
S tan i s l aus  A M araf A R a

l 

ti a M  S .  Re c e nt  ad v a n c e s  i n  the  s c i e n c e  an d  te c hno l o gy  o f ul tr a  l o w

 

s ul f ur  d i e s e l( U L SD)  p r o du c t o n [ J ] i .  C at a l
y s i s  To d a y , 
20 1 0 , 1
53


2) : 1

68 



] 
D ha had  H A 
,  Ch a i c h an  M  T  M e g ar ,
it i s T .  P e r fo r m a n c e  r e u l at e d  a n d  u n r e u l at e d  e x h au s t
g g 

e m i s s i o n  o f  a  s t at i o n a r y  c o m p r e s s i o n  i g n i t i o n  e ng i n e  f u e l e d  b y  w at e r

UL S De m u l s i on [J] 

E n e rgy  2 0 1 ,
9 1 8 ,
1 : 1 036 -
1 05 0 



]  M an z o
 GM ,  Wu  Y  C h a s e  G  G , , etal  . C om p a r
i s o no f  n o nw o v e n  g a s s  a n d  s t a i n l e s s  s t e e
l 

mi c ro f
i b e r  m e d i a  i n  ae r o s o l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f
i l t r at i o n [ J ] . S e i f i c at i o n  Te c h n o l o g y
p a r at i o n a n d P u r  


20 1 6 , 1 62 1 4 :

1 9 


1 0 ]  R aj g a r h i a  S  S s  J an a  S  C s  C h as e  G  G . S e
p a r at i o n  o f w at e r  & o m  u l t r a o w  s u  j
l l f ur  d i e s e l  us ing

n o v e l  p o y m e r  n an o f
i b e r c o at e d  g as s  f b e r  m e d a [ J ]

l i i ,  AC S App  l i ed M at e r i a l s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s 

20 1 6 , 


33

:  2 1 6 83 -

2 1 690 


1 1
] C h as eG andK u l k a m  P  M x e d  hy d r o p h i l i c / h y d r o p h o b c  f i b e r  m e d a  fo r 
i . i i i l i
qu d i

l i
qui d

c o ales cenc e .  US20 1 0 0200 5 1 2A 1



P] .  20 1 3

04 0 2 -




1 2 ]  K ang  H ,
C h eng Z L a H  ,
i 

etal . S u p e r y o p h o b i c  a n t i c o r r o s i v e  an d  s e f c l e a n i n g  t i t a n i a


 r o b us t

m e s h  me m b ra n e  w it h  e nh a n c e d  o i l / w at e r  s e
p a r at o n [ J ]
i .  S e p a r at i o n  a nd  P u r i f i c at i o n

Te c h n o l o gy , 
20 1 8 ,
20 1 : 1 93 -

2 04 


1 3 ] 
G up t a R K D un d e r d a  
, 
l e G  J, Eng l an d  M W 
, 
e t al  .  O i l/ w at e r  se
p a r at i o n  te c hni
q ue s :  a  re v i ew  o 

r e c e nt
p
ro
g r e s s e s  a n d  f ut u r e  d i re c t i o ns



.  J o u rnal  o f  Mat e r i a l s  C he m i st ry

A , 20 1 7  5 (3





1 602 5 -

1 605 8 


1 4 ]  L i u  S  X u  Q  L a t t h e  S  S  e t  a l  S u p e r hy d r o p h o b i c / s u p e r o e o p h i
9 , ,
. l l i c  m agn e t i c  p o l yu r e th a n e

8 5



特 殊 氟 碳 材 料 对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p o n g e  fo r o i l /
w at e r  s e p a r at
i o n [ J]  .  R S C A d v anc e s 
, 
20 1 5 , 


8 4) :  6 82 93 -

6 82 9 8 


1 5
]
Z h an g L L H  , 
i
s 
La X i
, 
e t  al .  Th i o l at e d g r a p h e n e b a s e d  s up e r hy d r o p h o b c  s p o n g e s  fo r o i


i  l

w at e r

se
p a r at 〇 i ii



.  C h em i c a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o u r n al , 
20 1 7 , 
3 1 6 :  736 -
743 


1 6 ]  Ta o  M , 
X ue L L 
? 
i uF , 
eta l .  An i nt e l l i
g e nt  s u p e r w e tt i ng  PV D F  m e m b r a n e  s ho w ng  s w i tc h a b e

 i l

tr ans p o rt
 p e r or m a n c e
f  fo r  o i l / w at e r  s e
p ar
at o n J
[ ]
i .  A d v a n c e d  M at e r i al s,2 0 1 4 , 2 6 ( 1 8 ) 2 943 :


2 94 8 


1 7 ]L i Y Z huL G r 5 ?
i s li k ew i c h N  et  a  C 〇 2 R e s p o ns

l .

i i b e r s  A e r o g e l s  fo r
v eC e l l ul o s eN ano f 

Sw i tc h ab l e  O i l

Wa t e r  S e p ar a t o n J
[ ]
i .  A C S Ap p  l i e d M ate r i a l s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s , 
20 1 9 , 
1 1

9) :  93 67 

93 7 3 


1 8
] C u J i
, Zh ouZ  ,
X i e A , eta l B i o .

i n s p i re d  fa b r i c at i o n  o f  s u

e rh
y d ro p hi l i c  nan o c o m
pos it 

m e mb r a n e  b a s e d o n   s u r fa c e  m o d i i c at o n o f S C h
f i   i  a nch o re d b
y po 


y d o p am in e  t o w a r ds  e fe c tiv e

o i l

w a t e r e mu  l s i o n s  s e p a r at i on [ J ] .  S e p a r at i o n  an d  Pur i fi c ati o n  Te c h n o l o gy 2 0 , 
1 9 ,
209 : 43 4 -

4 42 


1 9 ]  C h en  P -

C an d  X u  Z K -

.  M in e ral -
c o a t e d  p o l y m e r  m e m b r a n e s  w i t h  s u p e r hy d r o p h i l i c i t y  an d

/ w at e r  s e
u n d e r w at e r  su
p e r o l eop ho b i c it
y fo r  e f fe c t iv e o i  l
p a r at i o n [ J ]  S c i e nt i f i c  re
p or t s
20 1 3 ,3 



, 

2 776 


2 0 ]  C a c agn i l e l  P  F r ag o u

l i  D ? 
B ay e r I S ,  et  al .  M ag n e t i c a l l y d r i v e n  f l o at in
 g  fo a m s  fo r  t h e  re m o v a 

of o  il c o n t am i n z u i t s  ro m
f  w ate r [ J ] .  A C S N an o 
, 
20 1 2 , 
6(6) : 5 4 1 3 -

54 1 9 


2 1
]  S o ng  X ,  J i an g 
N , L iY eta ,
l .  S y nt h e s i so fC e 〇 2 -

c o at e d  S i 〇 2  n a no p a r t i c l e  an d  d i s
p e rs on

 i

s tab i l i t
yo f  i ts  s u s p e ns i o n [ J ] .  Ma t e r i a l s  C h e m i s t ry  a n d  P hy s i c s , 
20 0 8 ,
1 1 0( 1

: 1 28 -

1 3 5 

2 2 ]  K ota  A  K  K w o n  G  C h o i  W  et  a  Hy gr o -

res
p on s v e  m e m b r ane s 
fo r  e f fe c t i v e  o i w at e r

, ,
l . i l 

[ ,

s e
p a rat o n [ J ]
i .  N a t u r e C o mmun  i c at i o n s ,  2 0 1 2 , 




: 1 -

8 


23
]
H o w H M a sj u k H K a
, 
i
, 
l am  M , 
et al  .  An  i nv e s t i g a t o n o f t h e i   en
g i n e p e r fo r m ^ 
i c e ,  em i s s i o n s  a nd

i o n  c h a r ac t e r
c om b us t i s t i c s  o f  c o c o nu t  b i o d ie s e l  i nahi
g h p r e s s u re  c o m mo n
- -
r ai l d i e s e l

e n g in e [J] .  E n e rg y 2 0 , 
1 4 , 
69 : 74 9

75 9 


2 4 ]  G u o  J  a n d  J  Z  S u p e r hy d r o p h i . i l i c ZSM -

5  z e o l i t e c o at e d  m e mb r a n e  fo r  e n h a n c i n

g  w at e r

c o a l e s c e n c e  n  wa t e r i

i n o -

i l e m u l s i ons [


. C o l 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 y s i c o c h e m c a  an d

 i l

E n g i n e e r ng i

As p e c ts , 
2020 , 
5 9 5 1 24 7 2 7  : 


2 5 ]  C umm i n g s  T  F  a n d  S h e l t o n  J  R .  M a nn i c h  re ac t i o n  m e c h an i s m s [


.  Th e  J o u rn a l o f O rg a n i 

C he m i s tr
y ,
1 960 , 
25



:  4 1 9 -
423 


2 6 ]  Ya ng

X ,  Wa n g  H  C h a s e  G  G  P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 hy d r o p h i l i c  g a s s  f

i b e r  m e d i a  t o  s e p a r at e

 . l

d i s
p e rs ed  w a te r  d r o p s  fr o m  u l tr a  l o w  s u l fu r  d i e s e l  s u p p l e m e nte d  b
y  v b r at o n s [J ]
i i . S e
p a rat o n

 i

i c a t i o n  Te c hn o l o g y
an d  P u r i f , 
20 1 5 , 
1 56 :  6 65 -
6 72 


2 7 ]  Wa n g 
Z ,
L i u  X , 
Guo J
, 
etal .  A  l i d
q u d b a s e  J a n u s  p o r o u s  m e m b r a n e  fo r

 c o nv e n i e n t  l i
qu
i d 

li
q u i d  e xt r a c t o n  a n
d  i mm i s c i b l e  o i i l /w a t e r  s e
p a r at i o n [ J ]  C h e m i c a l  C o m m u n i c a t o n s
. i
, 20 1 9 

55 (
9 6) : 1 448 6 -
1 44 8 9 


2 8 ]  B o yd J 
, 
P ark n s o n C i 
, 
S h e r man  P  F a c t o r s a f fe c t i n g e m u l s i o n .


 st a b i l i t
y , 
a nd  t h e  HL B  c o n c e pt [ J ] 

n al o f
Jour  Co l l o i d  a n d  I n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 1 9 7 2 , , 
4 1



: 3 59

3 70 


29
] D i c ki ns on  E .  M il k  p r o t e n  i n t e r fa c i i a l  l a y e r s  a n d  t h e  r e l at i o n s h i p  t o  e m u l s i o n  s t a b i l i t y  a n d

8 6


参考文 献 


r h e o o gy [ J ] ! .  Co l 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B :  B i o i n t e r fa c e s , 
200 1
, 
20 3
( )
: 1 97 2 -

1 0 


3 0 ]  F r i b e rg  S , 
J ans s on P   O C e d e rb e rg E
,  
.  S u r fa c t a n t a s s o c i at i o n   s t r u c t u r e  a n d  e mu l s i on  s tab i l i t
y [J ] 

J our
nal of  Co l l o i d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 1 976 , 
5 5 (3 )
:  6 1 4 623 -




3 1
]
O p aw a l eF O  a n d B u rg e s s D   J I . n f u e n c e  o f i n t e r fa c a l  p r o p e r t e s  o f
l  i i  l i
p o p h i l i c  s u r fa c t a n t s  o n

w at e r -

i n o -

i l e mul s i o n  s t a b i l i t y [J ] . J o ur
nalo f  Co l l o d a n d  I n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i 
, 
1 998 ,
1 97( 1

: 1 42 

1 5 0 


3 2]S u l l ivan  A P   an d  K i l
p at r
i c kP K The .   e f fe c t s  o f  i n o r g a n i c  s o l i d p ar t i c l e s o n w a t e r a n d  c r u d e  o 
   i l

em u l s i o n s ta b i l i t
y [J] . I n d u s t r al i  & En g  i i n g  C he m i s tr y  R e s e arc h
n e er , 
2002 ,
4 1

1 4) :  3 3 89 -
3 404 

Wa P  P r in c i f e m u l s i o n  fo r m at i o n J  C h e mi c a E ng n e e r ing  S c i e n c e  1 9 9 3 4 8(2)
33 s tr a 
p eso
l l l  i


 . 



[ ] ] , ,

3 33 349




34
] 
Pr  A , 
P smB ? 
N sk A 
, 
et  a l  . K i n e ti c  s ta b i l i t
yo f  s u r fa c t a n t  s t a b i l z e d  w at e r i

i n d iese

l  em ul s i on

ue 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 [J ] Fu e 20 9?2 3 6 4 5 42 2
- -

f ! s .  l
, 
1 : 1 1 1 


35
]  H ar t l a n d  S  a n d  J e e l a n i  S  E f fe c t  o f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e n s i o n  g r a d i e n t s  o n  e mu l s i o n  s t a b i l i t y [ J ]
. 

Co l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y s i c o c he mi c a l  a n d  E ng i n e e ri ng

A s p ec t s , 1 9 9 4,  8 8 ( 2 3 ) -

: 2 89 -

3 02 


3 6
]  B rat o
vc icA  ,  N a zd r a j
i cS  . V i s co e l a s t i c  B e h av i o r  o f  S y n t h e s i z e d  L i qu i d  S o a p s  a n d  S u r fa c e

A ct i v i t
y  P r o p e rt
i e s  o f S u r fa c t a n t s [ J ]  .  J o urna l  o f  S u r fa c t a n t s  a n d  De t e rg e n t s , 
2 02 0 , 
2 3 1 : 1 35 

1 1 43 


3 7
]  To o r  A ,  F o rth  J , 
A r a uj o  S ,  e t  a l  The  . Me c ha n i c al  Pro
p e rt i e s  o f  S o
li d i f y ng  A s s em b l i e s  o f
i 

N an o p a r ti c l eS u r fac t a nt s  a t  th e O i l

Wa te rI nt e r fa c e [ J ] .  L a n gm u i r,  2 0 1 9 ,
35 4



: 1 3 3 40 -

1 3 3 5 0 


3 8] R o s en M   J .  Re l at i o n s h i p  o f s t r u c t u r e  t o  p r o p e r t i e s  i n  s u r fa c t a n t s
 .  III .  A d s o rp t i o n  at  t h e  s o l i d


l i
qu d i i n t e r fa c e  f
ro m a qu e o u s  s o u t i o n [ J ]  l .  J o u rn a l  o f t he  Amer i c an  O i l C he m i s ts  S o c i e t y,  1 97 5 

52

1 1

:  43 1

43 5 


39
]
Gr i l Fi t h  J  C  ^ i d
f  A l e x and e r  A E E qu  .  i l i b r u m  a d s o r p t i o n  i s o t he r m s  fo r w o o
i  l /d e te r
gent  s
y ste m s 

I . The ad sor


p t ono


n a l  o f  C o l l o i d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f  s o d i um  d o d ec y l  s u l fat e  b y  w o o l J ]  J o u r 
 .

S c ie nc e 1 9 6 7 ,
2 5 (3 :  3 1 1

3 1 6 

, )

40 S o t t m a nn  T 
S tr e y R C he n  SH .  A  s m al l

an
g e  n e ut r o n
l  s c at e r i n
g  s t u d y  o f n o n i o n i c  s u r fa c m i t

 

[ ] ,  ,

m o e c u l e s  at  t h e  w at e r

o i l  i nt e r fa c e :  A rea  p e r  m o l e c u l e 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 do ma i n  s i z e  a n d


 ,

r i
g d i i t
y [J ] .  J o ur
nalo f  C he m i c al Phy s i c s 1 9 9 7  1 0 6 ( , ,
1 5) :  64 8 3 -

64 9 1 


4 1
] 
Ru c k e n s t e i n  E  an d  N a g a r aj a n R  C r  . i t i c a lm i c e l l e  c on c e n t r a t i o n .  Tra n s it i o n  p o i n t  fo r  m i c e l l a r

s i ze  d i s tr
i b u t on [ J ] i .  Th e  J o ur
na lo f  P hys i cal C hem i s tr
y , 
1 975 , 
7 9 (24) :  2 6 22 2 6 2 6 -



42
] S o ng
Y B ,
i nXU s 
Yu a n Y  e 

t al .  Coa l e s c enc eo f a Wa t e r D r o p 

w i t han  A i r

L q u d  I n t e r fa c e
i i 

E l e c tr i c  C u r r e nt G e n e r a t  i o n an d   Cr i ti cal  M i cel l e C o n c e nt r at i on  (
CMC) 
S e ns i n
g 
A pp l i c at i on ^ ] 

A C S Ap p  li e d Ma te ia
r l s &  I n t e r fa c e s , 
20 1 9 1,


1 8

: 1 69 8 1

1 6990 


4 3 ]  Z a ac  J
j , 
Tr o m p e t t e  JL , 
P a r y ka  S t .  A d s orp ti on o f  C at i o n i c  S u r fa c t a nt s  on  a  H y d ro p h i li cS il i ca

S u r fa c e  at  L o w  S u r fa c e  C o v e r a g e s :  E ff
e c t s  o f t h e  S u r fa c t a nt A   l k y l  C ha n  a n d  Ex c h ^i g e a b l e

 i

S o d i u m  C at o n s  a t heS c a  S u r fa c e [ J ] L mi g m u r,  1 996 2 (5) 3 57 3 67


i  t i l i .  i 1 : 1 1 



44 ]  L e v i t z  P .  A d s o pt r i o n  o f  n o n  o n i c  s u r fa c t a n t s  at  t h e  s o l i d /w at e r  i n t e r fa c e [ J ]  C o l o i d s  a nd
i 
 . l

S u r fa c e s  A :  P hy s i c o c he m i c a l  an d  E n
g ne e r n gi i

A s p e cts , 
2 0 02 ,
20 5 ( 1



: 3 1

38 

8 7



特 殊 氟碳材 料对 含表 面 活性 剂 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4 5 ]  Z h a ng L 
, 
Wa n g 
Z L _


L Z i 

Q ,
et al  .  We t t ab i l i t
y o f a q ua r tz
 
 s u r fa c e  i n t h e 
 p r e s e n c e o f fo u r c at o n c

   i i

s u r fac t a n t s



.  L a ng mu i r,  2 0 1 0 ,
2 6 ( 24 )  1 8 8 3 4 :

1 8 840 


4 6 ]  K a ng  W s 
X u B  Wa n g Y  e t 
,  ,
 a l .  S tab i l i t
ym ec han i s m o f  W O  c ru d e  o
/ i l e mu l s i on  s tab i l i ze d  b y

p o y me r an
l d   s u r fa c t a n t [ J ] .  Co l l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i  A :  Ph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 an d  En
g neer
ii ng 
A spe c ts


20 1 1

3 84




:  555 -
560 

4 7 ]  Wa n g  X  L 
L i u  Y H 

Z h an g Y Z  .  R e s e ar c h  o n t h e  W/O  E m u l s i on  S ta b i l i t
y  I n fl ue n c e d  by  t h e


[ , , 

C on t ent o f S a   l ta n d S u r fa c t a n t s [ J ]
 .  App l i ed M e c h an i cs  & Ma  te ia
r l s
, 
20 1 5 , 
7 1 3

7 1 5 : 297 5 -

2980 


4 8 ]  L an g m u i r , 


M ]
. J o hn  W i l ey  &  S on s ,
I nc .  2007 


49]Ros en  M .  J .  a nd K u nj a p p u  J .  T .  S u r fa c t a n t s  a n d  n t e r fa c a l  p h e n o m e n a [ M ] i i .  J o hn  W i l e
y 
&  S ons 

20 1 2 


50
]
R av e r a F  L o g 

l i oG , 
K ov a l ch u k  V I . I n t e r fa c a l  d i il a t i o n a l  r h e o o g y b y  o s c i l at i n g b ub b l e / d r o p
 


 l

m e th o d s [J ] ,  C ur r e n t O p  i n on n i i  Co l l o d i  & I n t e r fa c e  S c i e nc e ,  2 0 1 0 ,
1 5 (4 ) :  2 1 7 22 8 -



5 1
]
Ma tt he w  D B Lukas 
, 
 J B s 
J o se
ph  D B 
, 
et a l  .  V i s c oel asti c  c h a r a c t e r i zat i o n o f  t he  c ro s s l i n k i n g  o f

a c tog l o b u l n o n  e m u l s o n d r o p s  v i a ecom d i at i o n a l and




m c ro c a
psu p r e s s i o n a n d  i nt e r fa c a

l i i  i l  i l l 

s h e a r  rh e o I o gy [J ] . J o u rna l  of  Co l l o d  a n d  I nt e r fa c e  S c
i i e nc e , 
2020 , 
583 : 4 04 4 -

1 3 . 


52
]
D an i e l DD , 
P e z ro n  I , 
D a m a zz on e  C l
, et 
al .  E l ast c  p ro p e r t e s  o f c ru d e  o i
i i  l / w a t e r  i n t e r fa c e  i 

p re s e
nc e  o f p o y m e ri c  e m u 
l l s i o n  b r e a k e r s [J ] .  Co l 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h
y s c o c h em c al  an d
i 
 i

E ng i n e e r ng i

A s p e cts , 
2005 ,
270 : 2 5 7 262 -




53
]
H an Y H e L L u o X 
, 

, 

, 
eta l .  A  re v e w o f t h e  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 n d e s g n o f c o r r u g at e d p l a t e  p a c k s
i   
  i  i  


p p l i e d  fo r o  i l

w at e r  se i n J
p a at o [ ]
r ,  J o u rn a l  of  I n dus t r a i l and  E n g ne e r i i ng  C h e m i str
y 20 , 
1 7 ,
53 

37 -

50 

54 F an Y S im o n  S Sj o b o m J n t e r fa c a l  s h e ar  rh e o l o
gy o f a s p h a e ne sato i l wa t e r n te r f
e c e and


 l  . I i l t  i 
[ ] ,  ,  

i ts  r e l at i o ntoem u l s i onstab i l i t
y : I n f u en c e  o f c o n c e n t r at o n
l  i
, 
solv e n t  ar o m at i c i t
y 
andno n i on i c

s u r fa c t a n t



. Co l l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 y s
i : i c i n g  A s p ects  2 0
o c h e m i c a l  an d  E n g i n e e r ,
1 0 

3 66


3 )
: 1 20 -

1 28 


5 5 ] N e nn i n g s l a n d  A  L  S i m o n  S  Sj o b o m  J  I n f l u e n c e  o f  n t e r fa c i a  r h e o l o g i c a  p r o p e r t i e s  o n


 ,
l . i l l

zede mu c e n c e  a nd  t e c hn o o
s t ab
y  o f as p h a t e n e s t ab i ons [ J ] u rna lo f d i s
p er s ons
J o

si
i l i t l  l i l ,  i
gy i l


20 1 4 , 
3 5

2) :  23 1

24 3 


5 6 ] Ya r r a n t o n  H  W  U rr u t a  P  S zt uk o w s ki  D  M s

, , et a
l .  E f fe c t  o f  i n t e r fa c i a l  r h e o l o
gy  o n  m o d e 

emu s ionc o a e sc e n ceI I


l l .  Emu l s i o n  c o a! e s c e n c e [

] , 
J o u rn a l  o f  Co l l o i d  I n t e r fa c e  S c e n c e i
, 
2 00 7 

3 1 0( 1

:  253 -

25 9 


5 7] G e o rg i ev a D , S chm i t t  V L ea Ca



l deronF , eta
l .  O n t h e po s s i b l ero eo f

l  s u r fa ce  e l a s t i c i t
y n

 i

e m u l s i on  s t a b i l i t
y [J] .  L an gm u i r,  2 0 09 ,
25( 1 0) :  5 5 65 -
5 5 73 


58
]
L i uKX , 
Y i n  H J
, 
Z h a ng L  ,  e t  al .  D i l at i o n a l  rh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i t e s  o f o xy e t hy l at e d  fat t y  a c i d

 

m e t hy l  e s t e r s  at  k e r o s e n e w at e r  nt e r fa c e ^ ] -

i .  J o ur na l  o f  D i s
pe r s i on S
c i e n c e  a nd  Te c hno l o
gy 

20 1 8, 3 9

1 2 )
: 1 72 M 72 9 


59
] N o skov
B A 
, 
A l ex an d r o v  D  A , 
Log l i oG ,  et  a l  . C h ara c t er i s at i o n  o fad s o rbe d
p
olyme rf
i m

 l

s t ru ctu re  b
y  d y n a m i c  s u r fa c e  t e n s i o n  a n
d  d i l at i o n a l  e a s t c i t y [ J ]  C o l i . l l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i 

8 8



参考文献 

P hy s i c o c he m i c a l  an d  E ng i ne e r i ng 
A s p e cts , 1 9 9 9 ,1 5 6 ( 1

3) : 3 07 3 -

1 3 

6 0 ]  N as h  J  J  E rk  K  A  S t ab i 5
. l i t
y  a n d  I n t e r fa c i a  X ^ s c o e a s t i c i t y  o f  O l l i l

Wa te r N a n o em u l s i o ns


S t a b i l i z e d  b y  S o y  L e c i t h n  a n d  Tw e e n  2 0  fo r  t h e  E n c a s u l at i o n  o f  B i o a c t i v e  C a r v a c r o J
p i l 

[ ]

Co l l o i d s  &  S u r fa c e s  A  Phys i c o c he mi c a l  & En g  i n e e rin g 
As p ec ts , 
20 1 7 , 
5 1 7 1 :

1 1 


6 1
]
G e o rg i eva D , S c
hm i t t  V Le a ,
l cal de ron F , 
etal  . On t heP o s s ib l e Ro l e  o f S u r fa c e  E l a s t i c i t

y in

Em u l s i o n  S tab i l it
y [J ] .  L an gm u i r,  2 0 09 , 
25

1 0) :  5 5 65 -

5 5 73 


6 2] Wa n g Y Y D a Y H Z h an g L u 

, 
i 
,  ,  , 
et  a l .  Hy d r o p h ob i c al l
yM o d f
ied i  Assoc i at i n g  P o y a c r y l a m i d e

 l

S o l ut i o n s : Re l a x a t i o n  P r o c e s s e s  a nd  D i l at i o n a l  P r o p e r t i e s  a t  t h e  O i l -
Wat e r  I n t e r fa c e ^ ]

Mac r o m o l e cul e s , 
20 04 ,
3 7

8) :  293 0 29 3 7 -




63
]
P er l esC  E G u e r s o n V C B B a n nw a r t A C
, 
i  
, 

, 
et al  .  Rhe o l ogica l  s tu d
y o



c r u d e  o i l /w a t e r  i nt e r fa c e

T h e  e f fe c t  of  te m p e r a t u r e  a n d  b r i n e  o n  n t e r fa c i a i l  fi l m [J] . J n a l  o f P e tr o l e u m  S c i en c e  a n d
our 
 

E ng i ne e r
ing , 
20 1 7 1 6 2,
: 8 35

843 


6 4 ]  M ur r a
yBS , 
Ve nt u r a A  L a 

l l e m a nt  C D . i l at at i o n a l  rh e o l o gy  o f p ro t e i n+  n o n

i o n i c  s u r fa c t a nt

i m s  at  a
f l i r

w a t e r  a n d  o i l w a t er  n t e r fa c e s [ J ] -
i .  Co ll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i :  P hy s i c o c he m i c a l  an d

Eng i ne e r n g i

A sp ec ts , 1 99 8 , 1 4 3 (2 3 -


:  2 1 1

2 1 9 


6 5 ] L gg i er i i  L , S a nt i n i  E ,  G uzm a n  E , eta
l .  W i de -

r e qu encyd
f i l at i o n a l  r h e o o g y  i nv e s t i at i o n  o f


 l

m xe d i  s i li ca  n an o

a rti c e I

C TA B i n t e r fa c a i l l ay e r s [


. S of
t  M at te r
, 
20 1 1
9 
7( 1 7) :  7 69 9 7709 -




6 6 ]  D i e z P a s c u a l  A  M  M o n r o y  F,  O r t e g a  F  e t  a l

, ,
.  A d s o rpt i o n  o f  w ate r -

so l u b e  p o y m e rs  w i th
l 
 l

s u r fac t a nt c h a r a c t e r  .  D i l at i o n a l 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 [


.  L angm u i r
, 
20 07 ,
23 (
7) : 3 8 02

3 808 


6 7 ]  U e n o  S  Ta k aj o  Y  I k e d a  S  e t  a l  S u r fa c e  d
, , ,
. i l at i o n a 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l
y  o f  a qu e ou s  s u r fa c t ant

s o l uti o n s  b
y 
s u r fa c e
 qu as i

e l a s t i c  l i g ht s c a t t e r i n g 



.  Co l l o d i  &  P o y me r S c l  i e nc e , 
20 1 8 ,
296(4) 



1 8 


68
] 
Wan g  W  L ,
i  K ,  Wa n g  P  e t  a ,
l .  E f fe c t  o f  i n t e r fa c i a l  d i l a t i o n a l  r h e o l o
gy  on  th e  b r e a k ag e  o f

di s
p ers e
d d r o p et s  n
 l i  a  d i l ut e  o i l

w a t er  e mu l s i on [J] .  Co l l o d s a n d  S u r fa c e s
i   A :  P hy s c o c h e m i i c al

an d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s pec ts
, 
20 1 4 , 
44 1 : 43 -

50 


6 9 ]  Z h ou  H L uo Q G o n g Q T
,   ,    , 
et a l  .  I n t e r fa c i a l d i l a t i o n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d i


 

s ub s ti tu t e d a kyl b enz ene


 
 l 

s u l fo n a t e s  at  k e r o s e n e/w a te r  a n d  c r u d e  o i l / w a t e r  i n t e r fa c e s

J . C o l 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y s i c o chem i c a l  an d  En g i n ee r i n g 
A sp ec ts , 
20 1 7 , 
520 : 5 6 1

5 69 


7 0 ]  F o w ke s F   M Ro .  l e  o f ac i d

b as e  i n t e r fac a i l  b o n ding 
i n ad h e s i o n [ J ]
 ,  J o ur
n al o f  A d h es i o n S c i e nc e
 

a nd  Te c hn o l o g y  1 9 8 7  1 7 27

1 :  


, ,
( )

71 E ge n M P roton a n s fe r d  an
d  e nzy m at i c  hyd r o l y s P a rt  I  e l e m e ntar

ac  b a s e  c at a l
[ ]
i  .   tr


ys i s, i s  . :


pro c e s s e s [J ] .  A ng e w an d t e C h e m  i e  I nt e r
n a t i on a l  Ed it i o n  i n  E ng l i s h  1 9 6 4 , , 




: 1

1 9 


7 2 ]  U e ta  H , 
Ts uj m o t o A i 
, 
B a rkm e i er  WW 
 5 
et a l  .  I n f l u e n c e o f a n o xy g e n  

i nh i b i te d l a y e r o n e n a m e l  

b o n d i n g  o f d e nt a ad h e s i v e  sy s t e m s s u r fa c e  f
ree e n e rg y 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J E ur o p e a n  J o ur
na of


 l  : .  l 
[ ]

O ra l S c i e nc e s ,
20 1 6 , 
1 24 ( l

: 82 -

88 


7 3 ]  P a nz e r  J .  C o m p o ne nts  o f  s o l i d  s u r fa c e  f r e e  e n e r
gy 
fr o m  w e t t ng 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 J ]
i .  Jo u na
r l  of

Co ll o i d  a n d  I n t e r fac e  S c i e n ce , 
1 973 ,
44



: 1 42 -

1 6 1 


7 4 ]  R u d aw s k a  A  a n d  Ja c n i ac k a  E An a ys .  l i s  fo r  d e t e r m i n i n
g  s u r fa c e  re e
f  e ne r
gy un c e r t a nt y  b y  t h e


 i

89



特殊 氟 碳 材 料对 含 表 面活性 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O w e n We n d t -

 m et ho d [ J ] .  Inte n at i o n a
r l J n a l  o f A dh e s o n  a n d
ou r i  A dh e s i ves , 
20 0 9 , 
2 9 (4 ) :  45 1


45 7 


75
]
S h o m u ra i N , 
S e k ne i  T Ya n g D ,  
.  Co nt a c t A n g  l e H y s te r e s i so f  P re s s u r e S en s -

i ti ve  A d he s i v e sdu e

t o  A d h e s o n  Te n s o n  R e i i l ax ati o n



.  A d v an c e s  i n  C o n t a c t  A n g l e  We t t a b ,
i l i t
y  an d  A d h e s o n i


20 1 9 ,
4 : 223 -
23 7 


7 6] Wu  S  a n d  B r z o z ow s k i  K  J .  S u r fa c e  f
r e e  e n e rg y  a n d p o a r 
l i t
y  o f o rg a n  i c
 p gm e n ts [ J ]
i . J o u rna l  of

Co l l o d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 S c
i i e n ce ,1 97 1
, 
3 7



:  6 86 690 -



e  D  an d  U y  K  A  r e i n t e r p r e t at on  o f  o r g a ni c 
77
K ae b qu

p o yt e tr a f
u o r o e t h y l e n e  s u r fa c e


l l . i l i i l l
[ ]

i n t e rac t o n s ^ ] i .  Th e J o u rn a l  of A dh e s i on , 1 97 0 , 
2( 1

: 5 0 60 -




7 8 ] O w e n s  D  K  a n d  We n d t R .  E s t i m ati o n  o f  t h e  s u r fa c e  f
r e e  e n e rg y  o f  p o y m ers




. Jo ur
n al  o f

App l i e dP o l y m erS c i e nc e 1 9 6 9 , 1 3 , (




: 1 74 1

1 74 7 


79
]
H at a T K 
, 
i t a z ak i  Y , 
Sa i t o  T  E s t m at
. i i o no f  t h e  s u r fa c e  e n e r g y  o f p o l y m e r 
 s o lids



.  T he  J o ur n a l

o f A dh e s o n i
, 1 987 ,
2 1

3 -
4 ) 1 7 7 :

1 94 


8 0] De l l a  Vo l
pe  C  an d S i b o n i  S  .  S om e  re f l e c t i o ns  on a c  i d

b as e  sol i d  s u r fa c e  ree
f  e n er
gy 
t h e o r e s [J ] i 

Jo ur
na l  o f Co l l o i d  a n d  I n 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 
1 9 9 7 1 95 , (


: 1 2 1

1 36 


8 1
]
Ta n a k a K 

I a nd  O zak A A c i  .  i d b a s e p r o p e r t e s a n d c at a y t c a c t v


i   l i  i i t
y of so 
l i d  s u r fa c e s



.  Jour
n a l

of 
C at a y s l i s , 1 967 , 
8( 1

: 1

7 


82] G i in as y L  ,
Te g z e M L u d w 
, 

g 
A . S oli d -
l i

u i d  n t e r fa c a l  f r e e  e n e rg y [ J ]
i i .  Ma teri al s  S c i e n c e  a nd

i ng A
E ng n e e r i : 
, 1 99 1
, 1 3 3 :  5 77 -

580 


83 ]
M ar r D   an d  G a s t  A .  I nt e r fa c a l i  ree
f  e n e rg y b e t w e e n

 ha r d -


p h e re  s o l i d s an d f
l ui d s 



.  L a n g mu i r 

1 9 94 , 1 0(5) : 1 3 48 -

1 3 50 


84
] C h bow sk i i  E .  S u r fa c e  fr e e  e n e rg y  o f  a  s o l d  fr o m  c o n t a c t  a n g l e  h y s t e r e s i s [ J i

.  A d v an c e s  i 

Co l l o i d  a n d  I n t e r fac e  S c i e n c e , 
200 3 , 1 03 (
2 ) 1 4 9 :

1 72 


85
]
S tro m  G , 
F re d r k s s o n  M i
, 
S t e ni u s  P .  C o ntact  ang l es , 
w o rk o f a d h e s o n  

, 
a n d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 e n s i o n s

a t  a  d i s s o l v i n g  h y d r o c a r b o n  s u r fa c e [ J ] . Jou nalo f
r  co l l o d  a n d  n t e r fa c e  s c e n c e
i i i
, 
1 9 8 7 1 ,
1 9





3 52 36

1 


86
] 
Ta d m o r R 
, 
D asR , 
Gu l e cS s etal . S oli d

l i
q u i d  w o rk  o f a d he s i o n [ J ]  .  L ang m u i r,  2 0 1 7 , 3 3 (
1 5



3 5 94 3 600




8 7 ]  P ac k h am  D .  Wo r k  o f adh e s i o n
 : c o nta c t  an gl e s  a n d  c o ntac t  m e c h an i c s f J] .  I nt e r
n at o n a l J o u r n a i  

o f A d he s o n  an d i  A dhe s i ve s , 1 9 96 , 
1 6 (2 ) : 1 2 1

1 28 


88
]  H az l e tt  R  ,
. N .  F b r o u s  b e d  c o a e s c e n c e  o f  w at e r [ J ]  I n d u s t r a  &  En g n e e r i n g  C h e m
i l . i l i i str


F u n d a m e nt a l
, 
1 969 , 
8 4
( )
:  625 63 2 -




8 9 ]  S h e r o ny  D  F  a nd  K i n tne r  R C  C oa  . l e s c enc e  o f an  em u l s i o n  i n a  f
i b r o us  b e d 
 :  P art  I .  Th e o ry [ J ]


T h e C a n ad  i a n  J o ur
nalo f  Ch em i c a l  E ng i n e e r i n g ,  1 9 7 1

49 ( 3 ) : 3 1 4

3 20 


9 0 ]  B i tt e n J F   .  Coa l e s c e n ce  o f w at e r  d r o p l e t s  o n  s i n g l e  f i b e r s 

 S c en c e D ir e c t [J]
i . J o ur
na l of Co l l oid

& I nt e r fac e  S c i e nc e ,1 9 70 , 3 3

2) 2 6 5 2 7 :

1 

rey sG V C o a
G  A  an d  J e ff
 D av
h
e s c e n c e  o f  dr o
p e t s  i n  p a c k i n g s  fa c t o r s  a
f fe c t i n
9 es gt e

1 i . l l :

[ ]

iono f dro p e r s i o ns [ J ] Fi o n  S e p ar ati o n 969 6 49 3 54


se
p ara pl e t d trat i 3

t   i s .  l
, 1 , 
: 

90


参考文献 



92
]
P e ts ev , 
D N T he o r e  .  ti c al  A na l
ys i so f  F i l m  Th i c kne s s  Tran s i t i o n  D y nam i c sand Coa l e s c en c e  o f

C h ar g e d M n  i i emul s i on  D r op l ets



,  L an g m u i r,  2 0 0 0 1 6( 5


2093 :

2 1 00 

93 ]  H az l ett  RN F . i b r o u s  B e d  C o a e s c e n c e  o f  Wat e r  R o e  o f  a  S u l fo n a t e  S u r fa c t a n t  i n  t h e


l 
 . l

C oa l e s c e n ceP ro ce s s [


.  I n d us tr i a l  &Eng i n e e r ng  C h em i i s tr
y  F u n d a m e nt a l s , 1 9 69 , 8 (4 ) 6 3 3 :


64 0 


94]X i eZ }  B ur ke  C  J , 
M b ang a  B , etal  . G e o m etry  an d  k i n e t i c s  d e t e rm in e  t
ile  m i c r o s tr u c t u r e  n

 i

arr e s te d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o f  P i c ke r i n
g  em u l s i o n  d ro
p ets fJ]
l .  Sof
t  M at t er , 
20 1 9 , 1 5

46) 9 5 8 7 9 5 9 6 :




9 5 ]  S ar e e n  S  S ,  R o s eP M 
, 
G u de s e nR C , eta
l .  Coa l i b rousbeds
e s c e nc ei nf



.  A C hE  J o u rn a
I l


1 9 66 1 2 ( 6 ) 1 0 4 5



1 050 


9 6]L iJ , 
G u Y Coa  . l e sc e nc eo f o il 

i n w at e r  e m u

l s i o ns  n  f i b r o us  a n d
g
i r an u a r  b e d s l



. S e p ar at i o n

a n d  P u r fi c at o n i i  Te c hn o l ogy , 
200 5 ,
42 ( 1

:  1

1 3 


9 7 ]S p i e ma nL l  A  a nd  G o r e n  S  L .  C a pt u r e  o f  s mall
p
art i c l e s  by

L o n d o n  fo r c e s  f
r om  l ow


pee d

l i
qu
i df
lows [


.  E nv i r on m e n t a l  S c i enc e & Te c hno
 l ogy , 1 9 70 ,
4 (2) : 1 3 5 -

1 40 


98
]
K r eb s T 
, 
S c hr o e e n  C G P H B oom R M Coa
  
, 
  .  l e s c en c e  k i n e t i c s  o f o i l

i n w ater e mu l s o n s

 i  s tu d i ed

w h m cro f
lui d i cs Fue 20 3 ,1 0 6 3 27 334

i t i J .  l

1 : 


[ ] ,


9 9]H uD , 
Z h an g  Q , 
Ya n g  C ,  et  a
l . P ro ce s sd i a
gn o s i so fc o a e s c e n c e  s ep a r at o n  o f o i
l i  l

i n w at e r


e mu l s i o n s

t w o  c as e  s tud i es [


. J our
n alo f D i s
p e rs on  S c i i e nc e  an d  Te c h n o l o gy , 20 1 8 4 0 ( 5 ),


74 5 -

755 


1 0 0 ] B as uS .  A  S t ud
y o n E f fe c t o f

   We tt i ng o n  M e c han i smo f  Coa l e sc en ce i n a  Mo d e C o a l l e s c er [J] 

na l  o f
J our  Co l l o i d  a n d  I nt e r fac e  S c i e n c e , 
1 9 93 1 5 9 ( ,


:  68

76 


1 0 1
]
Zhou Q  , 
S unY , 
Y i  S , 
e t  al 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 o f d ro
. 

p l etc o al e s c e ncei nnano


p art c l e  s u s p en s i o ns
i 

l u d icc o
by a m c r o f

 i i l l i s i o n ex
p e r me nt ^ ] i . S of
t  Ma tter
, 
20 1 6 , 
1 2

6 ) 1 6 74 :

1 6 82 


1 02 ]J o nes  A  an d  W i l s on S .  Th e f
i m dr a n ag e  l  i
 p ro b e m  i n  d r o p e t c o a e s c e n c e [ J ]
l l  l . J ourn a l  o f F u i d

  l

M e c h an i cs 1 9 7 8 , , 
8 7 (2) :  263 -

288 


1 03 ]
P en g 
B Wa n g ,  
S , 
L an Z 
, 
e t al  .  An a l
ys i so f dro p l e t  j
u m p i n g p h en o m e n o n w i t h 
  l att i c e  Bo l t z m a nn

s i mu at i o n  o f d r o p l e t
l   c o al e s c e n c e



.  A pp l i e dP h
ys i c s  L e tt e rs , 
20 1 3 1,
02 ( 1 5

: 1 5 1 60 1 


1 0 4 ]  Ly u  S  J o n e s  T  D  B at e s  F  S  e t  a l  R o l e  o f b l o c k  c o p o l y m e r s  o n  s up p r e s s i o n  o f  d r o p l e t
, ,



. 

c o al e s c en c e



.  Ma c r o m o l e cu l e s , 
2 0 02 , 
3 5

20) : 7 84 5

785 5 


1 05 ]
C hen Y 
, 
N a r ay an  S , 
B utc h er C   S .  P has e -

D e pe nd e n t S u r fa c t a n t  Tr an s p o r t  on  t he  M i c ro s c al e 

I n t e r fa c i a l  Te n s i o n an d  D r o p l et  C o a le s c e n c e [J ]
 ,  L an g m u i r
, 
2020 , 
3 6 49
( )
: 1 4 9 04 -

1 4 92 3 


1 0 6 ] N ils s o n MA   a n d  R o t h s t e i n  J  R  T h e  e f fe c t  o f c o n t a c t  a n g l e  hy s t e r e s  i so ndro
p et  c o a l e s c en c e
l 

a nd  m i x n g i



.  J o urn al  o f  Co l l o i d  a nd  I nt e r fa c e  S c e n c e i
, 
20 1 1
, 
363

2) :  646 654 -




1 07
]
Z han g Z  , 
S on
gJ , 
L i n  Y  J
, 
e t  al .  C o m p ar i n g  th e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R a t e  o f  Wa ter

i n -
O il E mu l s i o ns

S tab i l i z e d  w it h  As ph a lt e n e s  a nd  A spha lt e ne

l i ke  Mo l e c ul e s [ J ] .  L a n g mu i r,  2 0 2 0 ,
3 6 (27) :  7 8 94


7900 


1 0 8 ]  B i tt e n J F  an d  F o c htm an    E G  .  Wa te r  di st r i b ut i o n  i n f
ib e r b e d

 c o al e s c er s



. J na l  o f
o ur  Co l l oid

an d  I nt e r fa c e  S c i ence , 1 9 7 1

3 7

2) : 3 1 2 -
3 1 7 


1 0 9 ]  M ac k ay 
G D M    and Ma s on  S  G Th e . 
 g r av i t y ap p r o a c h a nd c o a e s c e n c e o f

  l   fl u i d d r o p s  at  l i
q u id

9 



特殊 氟 碳材 料对 含 表面 活性 剂柴 油 乳 液 的 聚 结 分离 

i nt e r fa c e s [ J ] .  Th e C an a d  i an  Jo urn a l  o f  Ch e m i c alEn
g n e e r ng  1 9 6 3
i i
, ,
4 1



:  2 03 -

2 1 2 


1 1 0
] S p
i el m an  L  an d  G o r e n  S  L .  M od e l  fo r
 p r e d ct n g  p r e s s ure  d r o p  a n d  f
i i i l tr at o n  e f f
i i c iencyi n

f bro u sm e d a[J ]


i i ,  E nv i ro nm e n t a l  S c e n c e i  & Te c h n o l ogy , 1 9 6 8 ,
2 4
( )
:  2 79 2 8 7




1 1 1
]  S h e r o ny  D  F  a n d  K i nt n e r  R  C  C o a e s c e n c e  o f  an  e m u . l l s i on  n  a f b rou s  b e d  P a rt  I I
i i : 

Ex p e r i m e n ta l



.  T h e C an a d  i an  Jo u rn al  o f Ch e m i c alEn
g n eer ng
i i
, 1 97 1

49 (3 )
: 32 1

3 25 


 L a p u e rt a  M A rm a s  O R od r g u e z F e m a n d e z  J  E f fe c t  o f b o d e s e l  f u e sond i e se en ne





] ,  ,  i .  i i l l
g i

e m s s o n s [J ] i i .  P r o g r e s s  n E n e r gy i 

an d Combus t i o nS c e n c e i
, 
2008 , 
34

2 ) 1 9 8 2 2 3:




1 1 3
]
N a b M N Ak h i  
, 
t er  M  S , 
S h a h a d at  MM Z   .  I m p rov e m e nt o f e n g n e  i  e m i s s i o n s  w i t h 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e s e l  fu e an dd i e s e l b i o d e s e l  b e n d s [J] B o r e s o u r c e  Te c h n o o g y 20 0 6 97 3 3 72 3 7 8


i l  i l i l
 : 


,  ,
( )


1 1 4 ]  Z h an g  J ,  L u P i   D Ya n L L , 
 
, 
etal .  Wa te r

i n oi -

l  m i c ro e m u l s i o n : e fe c t of  D e sm o d i 

u m  n t o r t um i

prote n i i so l at e e m u l s i f l e r  i n t e r a c t i o n

, an d  i ts s ta b i l i t
y [J ] .  I n at o n a
nt e r i l n al  o f  F o o d
J o u r 

Pr op er t i es , 
2 02 1

24 ( 1

:  7 64 7 7 9



P a te S  U  a n d  C ha s e  G  G S e p ar a t i o n  o f w ate r d r o p et s  f
r o m w at e r in
5 n d ese d s
p ers onu s
- -

1 1  
l  l  i i l i i



[ ]

su
pe
r h y d ro
pho
b c
p oly

p opy
r l ene f
i br o u s  m e m b r an e s [


. S epara ti o n  an d  P ur
ifica ti on

Te c h n o l o gy , 
20 1 4 , 
1 26 :  62

68 


1 1 6 ]  M s w a n a d am  G  an d  C h as e  G  G .  Wa t e r -

d e s e l s e c ond aryd i s


e r s i o ns e
p a r at o n  u s
ng

 i i

su
per
h y d r o p h o b i c  t ub e s  o f n a n o f b e r s [ J ]  i ,  Se i f i c at o n  Te c hn o o g y
p a r at o n  a n d  P u r
i i l
, 
20 1 3 1 04 ,


8 88

1 


1 1 7 ]  P at e l  SU ? 
P at e l S U 5 
C h as e G G E   .  l e c tr o s
pun  su
p e rhy d ro p h o b i c p o y  ( v n y 
l i l i d ene f
l uorid e c o - 

h e x a fl u o r o p r o p y l e n e )  f
i b r o u s  m e m b r a n e s  fo r  t h e  s e p a r at o n  o f d i s p e r s e d  w at e r  fr o m  u lt r a l o w
i 
 

s u l fu r  d i e s e l [


.  E ne r gy 
&  F ue l s , 
20 1 3 ,
27(5) :  24 5 8 2 4 6 4 -




1 1 8 ] D av o u d M i 
, 
F ang 
J, C ha s e G  B a rr e  . l s h ap e d  d ro p l e t  m o v e m e n t  at
 j
u n c t o n s  o f p e rp e n d i c u ar
i 


i b e rs  w
f i t hd i fe r e n t o r i e n t at o n s  t o  t h e  a i r  f e c t o n [ J ]  S e p ar at i o n  a n d  P ur
lo w d r i ifi c at
i on

 i i .

Te c hn o l o gy , 
20 1 6 , 1 62 : 1

5 


1 1 9 ] H o tz C , 
M e ad H un -

te r R B e c ke r T
, 

, 
et  al .  De t a c hm e n t o f d r o p l e t s  f
ro m c y  
 l i n d e rs nf
l o w u s in g

 i 

an  e x p e r m e n t a i l  a n a l o g ue [J ] . J o ur n a l  o f F u i d   l M e c h an i cs , 
20 1 5 , 
77 1 :  327 -

3 40 


1 20
]
M o g h ad am A 
, 
J am a l i M Ve nk a , 
te s han D , 
et  a l .  A  ne w  ap p ro a c h  to m ode l i n g  l i q u i d  ntru s i o n

 i

i n  hy d r o p h ob c  f
i b ro u s  m e m b r a n e s  w i i t h h e te r o g e n e o u s w e t t a b
  i I it i e s [ J] .  Co l l o i d s  a n d  S u r fac e s

A :  P h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 an d  E ng i n e e r ng i

A s p ec t s , 
20 1 8 , 
5 5 8 1 54 :

1 63 


1 2 1
]
M a W Z h an g Q 
,   , 
H ua D 
, 
et a l  .  E l e ctro s
p un  i bers
f  fo r o  i l

w at e r  se
pa r at o n [ ]
J i .  R S C A dv anc e s 


20 1 6 , 
6 1 2 8 6 8


1 2884 


1 22
]  O s m an  A  Z e y n ep  A , ,  Ta m e r  U ,  et  a l  S u p e r hy d r o p h o b i c  H y b r
. i d  E l e c t r o s pu n  C e l l u l o s e

 , ,

Ace t at e  N an o f
i b r o u s M at s   fo r  O i l / Wat e r  Se
p a r at
io n b y 

Ta i l o r e d  S u r fa c e  Mod i i c at i o n
f .




.  A CS

a pp l i e d  m a te r
ial s & i nt e r fa c e s , 
20 1 6 , 


30

: 1 9 747 -
1 9 7 54 


1 2 3 ]  M ag i e r a  R  a nd  B l a s s  E . S e
p a r at o n o f
i   li
qu i d

l i
q u ddi s p ers i on by fl o w
i  t h r ou g h  fi b re  be d s [




F i ltr at i o n  &  S e p 批 at i o n ,
1 99 7 , 
3 4 (4 ) :  3 69 3 76 -




1 24
]
K r as i nsk i  A  an d  W i e r zb a  P .  R e mo v a l o f em ul s f e d w at e r i i   fr om d i e s e l   f ue l u s n g p o yp ro p y ene
i 


l l

fi bro usm ed iamod i ied by


f i o n izat i o n  d u r i n
g  me
l t b o w  p r o c e s s [ J ]  S e p a r a t o n  S c e nc e  a n d
l 
 . i i

92



参考文 献 

Te c hn o l o gy , 
20 1 5 , 
5 0( 1 0

: 1 5 4 1

1 5 47 


1 2 5 ]S h n i  C C h a s e G G R en e k e r D H Th e
, 
 

  .   e fe c t  o f n a no f i b e r s  o n  l i q u i d

l i
qu
i d  c o a l e s c en c e  f
i lt e r

p e r o rm a n c e




.  A C hE I  J o urn a l ,  2 0 0 5 ,  5 1

1 2) : 3 1 09 3 -

1 1 3 


1 2 6 ]  S h n  C  an d  C h a s e  G
i .  Th e  e fe c t o f w e t t ab  i l i t
y  o n d r o p  att ac hm e nt
  t o  g l as s  ro d s [


.  Jou r n a l  o f

Co ll o d  a n d  I n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 
2004 , 
2 72( 1

: 1 8 6

1 90 


1 2 7 ] Le eM  W ,  An  S ,  L at t h e  S  S  e t  a ,
l .  E e c t r o s p u n  p o l y s t y r e n e  n a no f b e r  m em b r a n e  w
l i i t 

s u p e r h y d r o p h o b i c i t y  a n d  s u p e r o l e o p h i l i c i t y  fo r  s e l e c t i v e  s e p a r at i o n  o f w at e r  a n d  l o w  v i s c o u s

 

o i l



.  A pp l i e d Ma t eri a l s & I n t e r fa c e s , 
20 1 3 , 


2 1

: 1 05 9 7 -

1 0604 


1 28
]
H az l e tt  R .  F b rou sb e dc o a
i l e s c en c eo f w at e r .  S tep s n i  t h e c o a e s ce n c ep r o c e s s
 l



. I n d u s tr i a l  

E n g n e e r n g C h e m i s t r y F u n d a m e nt a
i i
 
l s , 1 9 6 9 , 
8 (4) :  62 5 -

632 


1 2 9 ]  K u k am i  P S l 
, 
P at e l  SU ,
C h a s e G G L a y e r e d hy d r o p h  _   il i c/h
y d r op h o b i c  fi b e r  m e d i a  fo r w a t e r


i n oi -

l c o al e s c enc e [ J] .  S e p a r at i o n a n d  P u r  i fi c a t i o n  Te c h n o l o g y ,
20 1 2 , 
8 5 1 5 : 7 -

1 64 


1 3 0 ] G ad h av e A D    a nd  C h a s e  G  G .  Co a l e s c e n c e  o f e mu l s i f i e d  w a t e r  d r o p s  i n   UL SD  u s i n g  a  s t e e l

m e s h e l e c tro w e t  c o a e s c e r [J] a n d  P u r i f i c at i o n  Te c h no l o g y 2 02 254 76 7 5


 l . S e
p ar a t o n i 
, 


: 1 1 


1 3 1
]
Z ho u  J ,  B a n d e k ar  A C ha s e G G E v a
,
  .  l u a t o n o f e l e c t r ow et c o a l e s c e r
i    i n  se ies w
r  i t h P VD F 

HFP

e l e c t ro s
p u n  f b e r m e m b r a n e s fo r i    s ep ar at i o n  o f w a t er 
 rom ULSD
f 



.  Fue l
, 
20 1 8 ,
22 5 : 1 1 1

1 1 7 


1 3 2 ]G on g H ,  L i  W  Z h ang X
,  , eta
l . S i mu l a t i o n  o f  t he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a n d  b r e a k u
p  o f w ate r 

i n o -

i l

e mu l s i o ninas e

a r at
i o n  de v i c e  s tr e n gth e n e d  b y  c o up l n g  e l e c t r i c  an d  s w i i rl i ng  c e nt r
i f U g a l

f e d s [J ]
i l .  S e p a r a t o n a nd i   P ur
i f i c at o n Te c h n o o g y 2 0 2 0 i  l
,  , 
23 8 : 1 1 63 9 7 


1 33
]
Ya n g  X Z h a n g X Wa n g H ,   ,   ? 
e t  al .  V i b r a t o n  a s s i s t e d  w at e r d e s e

i l se
p a r a t o n  b y  e l e ct r o s p u n
i 

PVDF -

H FP  f b e r m ats [ J]
i  .  S epar a t o n an d P ur f
i c at i o n i   i  Te c h n o l ogy , 
20 1 6 , 1 7 1 :  280 288 -




1 34
] LuoH ,  Ya n g  X ,  LuZ , e t al  . E f fe c t  o f  d r a n a g e  l ay e r  o n  o
i i l  d i s tr i b u t i o n  a n d  s e
p a r at i o n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 fi b e r

b e dc o a l e s c er J
[ ]
. i c a t o n  Te c hn o l o g y  2 0
 S e p a r at i o n  a n d  P u r i f i

1 9 2 ,
1 8 

73 80

1 1 


1 35
]
Wa ng T A n d e r s e n  , 
 SI , 
S hap i ro  A Coa . l e s c e nc e  o f  o i l  d r o p l e t s  n  m c r o c h a nn e l s  un d e r  b r i n e
i 
 i

fl ow [J] C o . l l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 and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s p e c t s  2 0 2 0  5 9 8
i :
, ,


1 24 8 64 


1 36
]
G a d h av e A D M e h d  

, 
i za de h S   N C h a s e G G E f fe c t
s 
  .   o f p o re  s i z e  a nd  w e tta b i l it
y o f mu 
lt i l ay e r e d

c oal es c in
gf i l t e r s  o n  w at e r

i n -
U LS Dc oa l e s c e n c e f J]  S e . i i f c a t o n  Te c h no l o g y
p a r at o n  a n d  P u r i i


20 1 9 ,
22 1 : 23 6 248 -




1 37
]
Li Y C aoL , ,  HuD s et al  . U n c o mm o n  w et ti n g  o n  a  s p e c a l  c o at i n g  a n d  i t s  r e e v a n c e  t o

 i l

c o a l e s c e n c e  s e p arat i o n  o f  em u l s i f
i e d  w ate r  fr o m  d i e se l  f u e l [


. S e
p a rat o n  a n
i d  P uri f
i c at i o n

Te c h n o l ogy , 
20 1 7 , 
1 76 :  3 1 3 -

3 22 


1 38
]
H on d a K Mor 
s 
it a  M O t s uk a H , 

, 
et a l .  Mo l e c u l ar  A g g r e g at i o n  S t r u c t u r e  a n d  S u r fa c e  P r o p er t
ie s

o f P o l y ( f l u o r o a l k y l  a c r y l ate )  T h i n  F i l m s




.  M ac r o m o l e c ul e s , 
20 0 5 ,
3 8

1 3

: 5 6 9 9 5 7 05 -




1 39
]
Ka t a no  Y , 
To m o no H 
, 
N d c aj i ma  T  S u r fac e

 p ro p erty  o f p o ly m e r  f
i m s  w i th  f u o r o a l k y l  s i d e


 l l

c hai n s



.  M ac rom o l e c u l e s  1 9 94 , ,
27( 8) :  2 3 4 2 2 3 44 -



1 4 0 ]  C he n  Y L Xu Z 
, 

, Is
r a e l a c hv il i J .  S t r u c t u r e  a nd  i nt e r a c t i o n s  o f s u r fa c t a n t 

c o v e r e d  s u r fa c e s  i n

93



特 殊 氟 碳 材 料 对含 表 面 活 性 剂 柴 油 乳液 的 聚 结 分 离 

no n aq ue o u s  ( o i l

s u r fa c t a nt

w at e r )  m e d a i



.  L an gm u i r
, 
1 9 92 , 


1 2

:  2 96 6 2 9 7 5 -



1 4 1
]
T i kh o n o v  A M 
, 
P a te l H G ar d e , 
 S 9 
et  a l .  Ta i l  O rd e r i n g  D u e  t o  H ea d g r o u p  H y d r o g e n  B ond i ng

I nt e r a c t i o n s  n  S u r fa c t a n t  M o n o a y e r s  at  t h e  Wa t e r i l

O i l I n t e r fa c e f J ] .  The  J o u rn a l o f  P hy s i c a l

C h em i s tr
y 
B ? 
200 6 1 ,
1 0(3 9) : 1 9093

1 9096 


1 4 2 ]  M a t ij e v i c E  an d  P e t h i c a  B A The  .   P ro p e rt i e so f  I o n i z e d  M on o ay e r s  2 l . .  T h e T h e r m o d y n am
 i cs

of th e  I o ni c D o u b l e  L ay e r  o f S o d i um   D o d e cy l S u l p h at e



.  Tr a n s a c t i o n s  o f th e  F ar a d a y S o c 
i e t y,

958 5 4 ( 9 ) 1 3 9 0 3 99

1 : 1 


, 


1 43
]
Ma t i

ev i c  E  an dPe t hi ca  B A T h e H e a ts
 .    of Mi ce l l e  F o rm at i o n  o f S o d um 
i  D o d e cy l  S u l p h ate [




Tra n s a c t i on so f  t he  F a r ad ay  S o c i e ty  1 9 5 8 , , 
5 4 ( 4) : 5 87 -

5 92 


1 44
]  R av e r a  F  L o g ?
l i o  G  K o v a l c h u k  V  I  e t  a l  I n t e r fa c i a l  d i a t i o n a l  r h e o o y  b y  o s c i l l a t n g

g 
 ,
. l l i

b u b b e / d r o p  m e tho d s [ J]
l .  C u r r e nt  i nO p n onC o i i l l o d  &  I n t e r fa c e  S c i e n c e

, 2 0 1 0  1 5 (4 )

: 2 1 7 

22 8 


1 45
]  S un
 TL ? 
B o P M ,
i ng -

Yu a n L  I
, 
et  a l  . D i l a t i o na l  v i s c o e l as t i c i t y  o f o i l 

w at e r  i n t e r fa c i a l  f
i m

 l

fo r m e d b y v a c uu m 

 re s i due  r a ct
f i o ns  ro m
f  c ru d e  o i l



.  Jo u rn a l  o f Un i v ers i t
y P e t r o l e um
 , 
Ch i na 

20 0 5 ,
29 (6) : 1 1 3 -

1 1 8 


1 46
] 
S un  T  L  P e n g  B , ,  XuZM , eta
l .  D i l at i o n a l  V i scoe l as t i c i t
yo f  I n te r fa c a i l Fi l m  F o rm e d  by

Act i ve  C om p on en ts  o f C ru d e  O i l at  O A V at e ri l  I n t e r fa c e J ]

.  Ac t a P hy s i co

Ch i m i c a S nc a  i
, 
2 0 02 

1 8

2) : 1 6 1

1 65 

4 7 ]  C l a r k  D  E  R a p d  c a l c u l at o n  o f  p o l a r  m o l e c u a r  s u r f a c e  ar e a  a n d  i t s  a h
p p l i at o n  t o  t e

1 . c i i l i

p re d
i c t i o n  o f  t ran s
p o rt  p h en o m e n a .  1 . Pred i c ti o n  o f  int e s t i n a l  a b s o r
pt on [ ]
i J .  Jo urna  o f

 l

P ha r m a c e u t i c al  S c i en c e s ,  1 9 9 9 ,  8 8 (


: 8 07 8 -

1 4 


1 48
]
Pa m l  K , 
S te n b e rg 
P L u th m an K
, 

, 
et al  .  Po l a r mo l e c u a r
 l  s u r fa c e p r o p e r t e s p r e d c t


i  t h e  nte s t n a
i i 

a b s o r p t i o n  o f d rug s  i n  h u m an s  j .  P h arm a c e u t i c al  R e s e arc h  1 9 9 7  1 4 5 )


: 5 68 -

5 7 1 

f ] ( , ,


1 4 9 ]  E rt l  P,  Rohd eB ,  S e z e r  P  F as t  c a
l . l c u a t o n  o f  m o l e c u a r  p o a r  s u r fa c e  a r e a  a s  a  s u m  o f
l i 
 l l

rag m e n t
f -

b a s e d  c o n t r b u t o n s  an d  i i i ts  a p p l i c at i o n  t o  t h e  p r e d i c ti o n  o f d r u g  tr a n s p o rt

pr o p e rt e s [ J ]
i . J o ur
nal o f   Med i c i n a l  C h e m i s try , 
20 00 ,
43 (
20) : 3 7 1 4 37 -
1 7 


1 50
]
Ra v era  F , 
iM
F e rr ar ,  S an t
i n i  E s eta
l . I nf
l u en c e  o f  s u r fa c e
 pr o c e s s e s  o n  t h e  d i l a ti o n a l  v i s c o 

e l a s t i c i t y  o f s u r fa c t a n t  s o l u t i o n s 




.  A d v anc e C o  l l o i d  I n t e r fa c e , 
2005 , 
1 1 7( 1



: 7 5 -
1 00 


1 5 1
]
Xx fA ?
J i an  Z , 
D ong Z 
, 
eta l .  V i s c o e l as t i c  c h ar a cte r
i s t i c s o f h e a vy 

c ru de

o i l w at e r -

 t wo phas e


d i s
p ers e
d m ix ture s [J


, J o u r n a l  o f P e t r o l e um  S c e n c e  a n d  i  En g i n eer ng i
, 
20 1 9 1 7 6 1 4

: 1

1 49 


1 52
] 
H au s m ann A 
,  S an c i o l o 
P,  Va s il

e v i c  T  e t  a l  F o u li n
g  o f  d ai ry  c o m p o n e nt s  o n  h y d ro p h o b i c

. 

p o l y t e t ra
l u or o et hy en e
f l
 (
P T F E ) m e m b r a n e s fo r m e m b ra n e d 
   i s ti l l a t on [J ] i .  J o u rn a l  o f M em bran e

S c enc e i
, 
20 1 3 ,
44 2 : 1 49 -

1 5 9 


1 53
]
B r an d i m a r te  R  a n d  P at e l  K .  a b r ane [M ]
P TF E m e r 
,
20 1 1 


1 54
]
M e L Z za B Mz A i
? 

, 

s 
et  al .  Re mo v a l of  C〇2 f
r om   bi o
g a s b y m e mb r a n e  c o n t a c t o r u s n g P T F E



  i

ho l o w f
i b er s  w i t h
l   s ma ll e r  d i am e ter J
[ ]
. J o ur na l  o f  M em b rane  S c i ence , 
2 02 1
, 
627 1 : 1 92 3 2 


1 55
]
Ch i nC J , 
Wa ng C  , 
Jen
gSL .  Mu l ti

e l e m e n t  an a l y s i s  o f a i r b o r n e
p
arti c u l ate  m a t t er  c o l l e c te d

 

o n  P T F E m e m b ran e  f
i l t e r s  b y  l a s e r ab l a t i o n  i n d u c t

i v e l y c o u p l e d p l a s m a  m a s s 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J ] 
 


94


参考文献
 

J o ur na l  o f Ana l
yt i c al  At om i cS
p e c tro m e t ry , 1 9 9 9 1 4 (4 )

:  663 -
668 


1 5 6 ] Z h an g  L i J D ,  G ray  S .  E f fe c t  o f  a p p l i e d  p r e s s u r e  o n  p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 P T F E  m e m b r an e  n

 i

D C MD [


. J o u rn al  o f  M e m b r an e  S c e nc e

, 
20 1 1
, 
369


2) : 5 1 4 525




1 57
]
P i e rc eE , C a r m o n a F A m i r fa z 
, 
l i  A U n d e rs
.  t a n d in g  o f  s l i din
g 
a n d  c o n tac t an g l e re s u l t s  i n  t i
  l te 

m ents [ J] C o o d s  a n d  S u r fa c e s  A  P hy s c o c h e m i c a l  a n d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s p e c t s
p at e  e x p e r
l i . l l i : i


2008 3 23 1

3 : 7 3

82 


,  ( )


1 58
]  Yo s h i m i ts uZ ,
N a k aj i m aA ,
W at a n a b e  T ,
e t al .  E fe c t s  o f  s u r fa c e  s t r u c t u r e  o n  t h e

hy d r o p h o b i c i t
y 
a n d  s l i d i n g b e h av i o r  o f w at e r d r o p l e t s





.  L an g m u i r,  2 002 , 1 8( 1 5

:  58 1 8 -

5 822 

95



致 谢 

致 

光 阴 似箭 , 感 谢在 我六年 的 硕博期 间 ,
给 予我帮 助 的 每个 人 。 经 历挫折与 欢

喜 , 我也 逐渐成 长 , 纵然生 活 多 磨 难 , 在纷 杂 的 选择 中 , 坚持 自 己 内 心 的道 , 

砺前行 , 永不言弃 

在博士期 间 , 感谢 导 师李 望 良 老师对 我 博 士课题 的 悉 心 指 导 ,


帮助我认识 

己 的 问 题并不 断进步 , 也 感 谢老 师 在 我 出 国 交 流期 间 的 关 心 和 照 顾 ,
并 帮 助 我完

成博士论文 的 书 写 与答辩 。 感 谢 李 艳 香 老 师 在 我遇 到 科研 问 题 时 的 详 尽 、 耐心 的

解答 ,
为我拓 宽 思路 , 也 感谢艳 香 老 师对 我 生 活 的 关 心 与 照 顾 。 感谢曹丽霞老师

在我科研生活 中 的 帮 助 与 关心 、 感谢 郭 志 伟 老 师对 我 的 帮 助 与 支 持 。 感 谢课题 组

李 蕾 师 兄 与 我讨 论课题 的 科 学 问 题 ,
并不 断 完善 实验 内 容 。 特别 感谢杨传 芳 老师

带 领我进入 油 水分 离 的 世 界 , 与 我讨论科研 问 题 , 为 我答疑 解 惑 , 帮 助我完成论



文的书写 

感 谢课题组 胡 丹 师姐 张锦 菊师姐 常 圣 强 师 兄在 我遇 到 困 难 困 惑 时 的 帮 助
、 、 

感 谢师 妹 王 莹 、 杨 玉洁 、 王 雅洁 、 庆雅 诗 和 师弟 杜恒 星 、 唐鑫权 的 帮 助 ,
帮助我

从 零 到 适应繁 重 的 科研 学 习 生 活 , 分享生 活 中 快乐 的 点 点 滴 滴 。 感谢舍友李达 



肖 依婷 、 齐 金铭 、
特别 的 韩 晶 晶 的 陪伴 、 理解 、 支持 、 帮助 , 情绪 不 佳 时 为 我 解

开困惑 ,
帮 我调 整 心 态 , 让 我 在 博 士 生 涯 中 克 服种 种 困 难 , 保持 乐 观 的 心态 ,


们 并肩 前行 起成长 同时 感 谢 父 母 无 微不 至 的 照 顾 陪伴与 支 持 包容我




, 。 , 、 ,

的任性与 固 执 ,
对 我 无 条件 的 信 任 , 不 管 遇到 怎 样 的 困 难 , 你们 都是我最 大 的精

神 支柱 。 最后 , 感谢 自 己 坚持 了 跑 步 八年 , 让 自 己在克服 困 难时 ,
有耐心和 意志

力 去 面对和 解 决 。 也 感谢 因 为 跑 步和 骑行 认 识 的 那 些 善 良 、 对生活充满热情 的 人

们 ,
萍 水相 逢 也 会获得 善 意 的 帮 助 与 关切 的 问 候 。 最后 ,
希 望在 往后 的 人 生 长河

中 , 坚 持 真我 , 与人为善 , 不断成长 

97



个人 简 历 及 发 表 文 章 目 录


个人筒 历 及 发 表 文 章 目 录

学历

20 1 8 . 3

至今 , 中 国 科学 院大学 , 环 境 工 程专 业 , 硕博 连读博士 阶段

20 1 5 9 .

20 1 8 3 .
, 中 国 科学 院大学 , 化学 工艺专业 ,
硕 博连读硕 士 阶段

20 1 0 9 .

20 1 4 6 .
, 天津大 学 , 食 品 科学 与 工程专业 , 获工学学士学位 

获奖

20 1 7

20 1 8 年度 中 国 科 学 院 大学三好学 生

发表 的 期 刊 文 章 目 

1 .
 Q i a n  Zh a n g  L ei  L , i

Y a nx i a n g L i ,
L i xi aC ao ,
C hu a n fa n g  Y a n g  S ur fa c e

 .

We ng Dr
i v en  S e p ar a o n  o f  S u r fac t a nt S t ab i l i z e d  W a t e r O il E mu l s i o n s  L an
g mu i r
- - -

tt i ti .


20 1 8 
34 1 9) : 5 505 -

55 1 6 

, (

2  D an  H u 


Q i a n Z h an g ,  C hu a n fa n g  Y a n g , 
X i ao l in  W ang . P ro c e s s d i a
g no s i s  o f

c o a l e s c e n c e  s e p a r at i o n  o f  o i l

i n w a t e r  e mu l s i o n s
- -

t w o  c a s e  s t ud i e s . na o f
 J o ur 
 l

D i s
p er s i o n  S c i e n c e  a nd  T e c h n o l o g y , 
20 1 9 , 
40 ( 5 ) : 7 4 5

75 5 

3 .
 Q i a n  Z h a n g  Y a nx i a n g  L i  L i x i a  C a o  L e i  L i  Ku n  H u a n g  W a n g l i a n g  L i

, , , ,


C hu a n fa n g Y a n g 
.  D il at i o n a l  V i s co el a s t i c  P rop ert i e s  o f  Wa t er

F u e l  I n t e r fa c e s  n  S i n g l e

 i

a n d  B i n a r y  S u r fa c t a nt  S
y s t em s .  A C S  E ner g y & 
 Fu e l s , 
20 1 9 , 
33

9) : 9 0 5 5

9066 

4  Q i a n  Z h a n g  L e i  L i  L i x i a  C a o  Y a nx i a n g  L i  W a n g l i a n g  L i  C o a l e s c e n c e




 , s


p ar at i o n o
f  o i l w a t e r  e mu l s i o n  o n  a m h i
p h ob i c  f u o r o c a rb o n  p o l y m e r  a n d  s i l i c a



p l

n al  o f  C h e mi c a l  E ng i n e er
n a no p a r t i c l e s  c o a t e d  f i b e r b e d  c o a l e s c e r  C h i n e s e  J o ur -

i ng .


2 02 0 (3 7) .

(
D OI : 1 0 . 1 0 1 6 /j cj c h e 2 0 2 0 0 7 0 3 4 )



. . .

5 .
 Q i a n  Z h a n g  Z h i w e i  G u o  Q i a n  L i  Y uj i e  Y an g  L i x i a  C a o  Y anx i a n g  L i

, , , , 

C hua n fa ng  Y a n g Wang  T h e  e ffe c t  o f  S i 〇 2  n a n o


an
gL p ar t c l e s  o n  t h e  d i l at i o n a
li i i 


,  .

vi s c o ela st
i c  p r o p e r t i e s  o f no n i o n i c  { Su

s u r fa c t a nt

w at er -

f u e l  i nt er fa c e s . b m i t t e d  to  th e

Ch i n es e  n a l of Ch e m ca l
Jo u r 

i  En g i n e eri n g)

6 .
杨玉洁 5 陈 雯 雯 张僮 李 蕾 , ,
, 林松 , 王在谦 ,
李望 良 .
聚 结 技术 及 其 乳 化

油 水分离性能 [



化工进展 ,
20 1 9(S 0 1

: 1 0 -

1 8 

7  Y uj. i e Y ang  L e ,
i Li ,  Q i an  Z h an g ,  W e nw e n  C h e n ,  S o ng  Li n ,  Z a i q i a n  W a ng 

Wang li a ng
L i .  E n h a n c e d c o a l e s c e n c e  s e p a r at o n  o f  o i l i

i n w a t e r  e mu l s i on s  u s i n g


e l e ct r o s
p un
 P V D F  n an o f i b e rs .  C h i ne s e  n a l  o f  C hem i c a l  E n
J o ur
gin e er
i ng , 
2 0 2 0 (D O I 

99


1 0 . 1 0 1 6/ . c che 2 0 2 0 0 8
. . . 03 7)


j j

专利

李望 良 李蕾 张倩 种 复 合过滤膜及 其 制 备方法和 应用 


1 . , , .


2 02 0 4 7 . .

请号 : CN 202 0 1 02 6 3 62 8 6

 .

李望 良 李蕾 张倩 种 煤焦油 同 步脱 金属 脱 盐和 脱 水 的 方法 


2 . , , . 、 .

号 : CN2 0 1 9 1 0 1 7 1 228 . X .
申 请 日 : 20 1 9 03 0 7. . .
公开 ( 公告 ) 号 : CN 1 1 1 6 62 74 6 A 

公开 ( 公告 ) 日 : 2 02 0 0 9 . . 1 

参加会议

Q i an Z h a n g ,  Le i L i
, 
Y a nx i an g  Li , 
C hu a n fa n g Y a n g  W a t e r W e t t

.  i n g  o n  S ur fa c e s


U nd e r  F u e l  O i l  C on t a i n i n g  S u r fa c t a n t s  a n d  I t s  I m p l i c a t i o n  T h e  9 ,

S ino

U SJ o i nt

C o n fer en c e  o f  C h e m i c a E n g n e er ng B e ng  C hin a  O c t  5 9 2 0 1 7
 Pos ter


l i i i i . 1 1 .

j , ,

p r e s e n t a t i on ]

1 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