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上海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0 No.

《中国译学大辞典 》编辑出版始末
方梦之 ( 《上海翻译》编辑部,上海 200072)

《中国译学大辞典》( 以 下 简 称《大 辞 典 》) 历 经 5 年,近 是:集中展示百余位 论 者 的 译 论 建 树,反 映 现 当 代 国 内 外 翻


期将由上海外语教 育 出 版 社 出 版 发 行。 这 是 我 国 翻 译 界 智 译研究的理论要津和重要流脉,勾勒出现代译论史的 大 致 流
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翻译界大协作的产物。 向和轮廓。论者由三部分人物组成:我国已故现当代 翻 译 研
究著名人物 31 人;现 今 活 跃 在 我 国 译 坛 的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者
一、构想 38 人以及国外 现 当 代 代 表 人 物 34 人。 词 条 着 重 介 绍 论 者
2004 年 3 月,拙编《译学辞典》出 版 之 日,亦 是 起 意 编 撰 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兼及论者的教 育 学 术
《大辞典》之时。2004 版《译学辞典》留下太多遗憾。该辞 典 背景及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其他学术贡献。
编就于 2000 年,素材大多出自上个世纪,部分 词 条 反 映 的 概 附录包括词目音序 表、翻 译 教 学 与 研 究 书 目、国 内 外 翻
念出版时已显滞后。新世纪以来,新理踵出,名目 纷 繁,不 少 译期刊简介、我国历年翻译大事记以及参考文献等五种。
词条该收未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翻译产业的崛起 和 翻 译
市场的发育,强化了培养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 性。 到 了 二、筹备
2006 年,翻译专业在我国本科 招 生 名 录 中 已 赫 然 在 目;强 劲 主编过《中 国 翻 译 词 典 》( 湖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97 ) 的 林
的行政举措为翻译 学 科 的 发 展 更 添 朝 阳 之 势。 上 述 辞 典 的 煌天先生数年 前 得 知 我 要 编《中 国 翻 译 大 辞 典 》后,来 信 表
不足,加上翻译学科 发 展 的 需 要,使 我 萌 生 了 编 纂 大 型 译 学 示支持。他在信中说:“我很 支 持 你 主 编《译 学 大 辞 典 》。 等
辞典的构想。构想中的《大辞 典 》要 充 分 反 映 我 国 翻 译 研 究 你把编撰纲要寄来 后 我 一 定 认 真 提 意 见。 我 很 希 望 有 一 本
的成就,勾勒出中西 译 学 的 理 论 框 架 和 传 统 脉 络,特 别 要 反 新的更能反映近几年国内外译界研究成果的大辞典。”不久,
映新世纪新发展。 我把编撰纲要草案寄给他,他果真 认 真 地 提 了 意 见。我 请 杨
《大辞典》的术语体系以我 提 出 的 译 学 发 展 过 程 中 形 成 自俭先生当编纂顾问,他鼓励我并谦虚地说:“我对你的学术
的“一体 三 环 ”为 基 础。 鉴 于 新 世 纪 以 降 文 化 转 向 已 经 完 追求和壮志表示钦佩和支持,当然我也愿做些力能所 及 的 工
成,翻译中的文化研 究 已 成 常 态,而 新 世 纪 翻 译 技 术 的 应 用 作。你请林先生和我 做 顾 问,我 不 敢 推 辞,但 我 怕 不 能 为 词
和研究已日益普及,给翻译研究增翅添翼,保证其时 代 性、科 典增光,心里颇有些压力。”杨先生一开始就要我注意译学术
学性和持续性。于是一体三环中的第三环应改作“文化与翻 语的系统性和理论化问题。他说:“如果这方面较弱,即使内
*
译技术”,以使翻译研究的综合性更加完整。 容再丰富,那也 只 是 资 料 性 辞 典。”《大 辞 典 》编 撰 纲 要 ( 包
《大辞典》分 四 部 分: 译 学 术 语、译 论 百 部、译 学 百 论 和 括学科背景、编辑方针、辞典功能、读者对象、条目 分 类、词 条
附录,其中以译学术语 为 核 心。 词 目 分 类 结 构 大 致 参 照《译 格式、编辑委员会、组稿方式、时间表等方面) 听取了林、杨两
学辞典》(2004) ,但因学科 的 发 展 而 调 整。 词 目 分 27 小 类, 位的意见后,于 2006 年 2 月 交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4 月,
总数比原词典增加了 2 小类。其中原“原作 中 介”“译 者 读 该社将《大辞典》列为重点选题。5 月开始 组 建 了 包 括 林、杨
本”两类合并 为“翻 译 主 体 ”。 增 加 的 类 目 是: 翻 译 标 准、认 两位顾问在内的编委会,编委会网罗了大陆各地一批 著 名 教
知科学、语料库、翻译产业等。其他类目也有错动。 授以及香港的谭载喜教授、澳门的张美芳教授和后来 参 加 的
“译论百部”是从近两千部 ( 套 ) 现 当 代 中 外 译 ( 论 ) 史、 台湾学者杨承淑教 授,为 编 纂 词 典 奠 定 了 学 术 基 础,也 为 翻
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批评与实务研究、翻译教程等著作( 不包 译界的大协作做了准备。
括 外 论 译 介 与 外 论 研 究 类 著 述 ) 中 遴 选 出 来 的,含 国 内 70 2006 年 8 月《上海翻 译 》第 3 期 刊 发《吁 请 翻 译 界 人 士
部、国外 30 部。国内 自 马 建 忠 论 译 始;国 外 涉 及 英、美、法、 支持编纂〈中 国 译 学 大 辞 典 〉》书。 公 开 表 明 本 辞 典 的 编 辑
德、苏联、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色列等国的著 述。 词 条 大 方针是:把我国译学在新时期蓬勃兴起、引进、创新和 发 展 过
致包括:出版 信 息 ( 中 英 文 书 名、作 者 名、出 版 社 名、出 版 年 程中取得的成就全 面、广 泛、系 统 地 组 织 成 词 条。 词 条 中 外
份) 、写作背景、主 要 内 容、观 点、特 色 以 及 影 响、评 价 等。 在 古今并蓄,源流支 脈 兼 容。 洋 为 中 用,古 为 今 用。 词 条 以 翻
具体撰写过程中,力求用历史观、辩证观、发展观客观 公 正 地 译本体术语和从相关学科吸纳的翻译术语为主。史 料、人 物
予以介绍。 以国内为主,名 著、译 论 中 外 兼 备。 辞 典 突 出 学 术 性、史 料
“译学百论 ”系 论 者 个 人 词 条,共 103 条。 编 者 的 初 衷 性、检索性和实用性。辞典编辑组公开向译界人士征 稿 并 寻

[收稿日期]2010-05-05
[作者简介]方梦之,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翻译》主编,学术方向:应用翻译理论、译学辞典编撰。

· 78·
求支持。同时,委托编委在参加各种全国性翻译会议 时 向 与 月,于 2008 年 6 月 19 日,辞典稿交回外教社辞书部。
会者公开组稿。 又过了 10 个月,到 2009 年 4 月 20 日,责 任 编 辑 在 逐 条
同年 11 月,在 广 州 从 化 召 开 编 委 会,会 议 内 容 是 1、明 细阅并提出意见后,稿子第二次返回。责编对大部分 词 条 都
确辞典的编撰思想 和 总 体 架 构;2、统 一 编 撰 要 求;3、区 分 各 有批注,意见 非 常 具 体。 由 于 条 目 庞 杂,作 者 众 多,问 题 多
类词条的学科界限和关系;4、传阅各编委提供的样 条 并 加 以 样,包括内容把 握、结 构 连 贯、材 料 来 源、言 语 分 寸、人 名 拼
讨论;5、确定重要词条的列目等。会议还明确了编 辑 细 则 和 写、引文出处、参考文献等。问 题 之 多,出 乎 我 的 想 象。 如 原
工作进程,并作了大体分工。 稿“国内历史人物”与“译学百论”这 两 部 分,前 者 治 史,后 者
主论,史论分开。致 使 这 两 部 分 中 有 少 量 同 名 词 条 ( 如“严
三、撰稿 复”“鲁迅”“钱钟书”等) 的 内 容 部 分 重 叠。 编 辑 建 议“译 学
编写译学大辞典 的 消 息 不 胫 而 走。 编 委 们 根 据 各 自 的 百论”的人物也介绍生平,以 消 除 与“国 内 历 史 人 物 ”中 的 重
学术方向组织撰写并审定 词 条。2006 年 年 末 起 开 始 零 星 地 复。就此,我们对同名词条作了合并处理。
收到来稿,至 2007 年底( 原计划的截稿期) ,词条像雪片一样 编辑们在整个流程中默默耕耘,为他人做嫁衣 裳。 对 词
飞来。佘协斌组织屠国元、张旭、贾文波、范武邱等 教 授 编 撰 条内容、文字结构、人名地名、文献信息,他们或提 出 质 疑,或
的“译学百部”首先发来。贺显 斌 和 他 组 织 的 现 代 译 论 词 条 要求修改,也有经考证后直接 匡 正 的,例 如 在“安 德 罗 尼 柯 ”
如期而至;张美芳和她的博士生钱宏、谭娟、林作帅等 的 功 能 词条中原稿 曾 写 到 他“在 公 元 前 250 年 的 罗 马 赛 会 上 提 供
翻译词条应时而到;王宏印和他弟子李宁、李林波、任 东 升 等 ……剧本”,其中时间被纠正为“公元前 240 年 ”( 据《不 列 颠
的传统译论、翻 译 史 词 条,郭 建 中、袁 良 平 的 文 化 与 翻 译 词 百科全书》) 。在“马君 武 ”词 条 中 提 到 他 翻 译《人 类 原 始 及
条,穆雷、王斌华的口 译 教 学 词 条,王 克 非、黄 立 波 的 语 料 库 性选择》( 现 译 名 ) 应 为《人 类 的 由 来 及 性 选 择 》( 原 译 名 ) 。
与翻译词条,陈宏薇 的 符 号 学 翻 译 词 条,曾 利 沙 的 认 知 语 言 又如,Giles 在 两 条 词 条 中 分 别 被 译 成“翟 理 斯 ”和“贾 尔
学和语用学翻译词条以及杨晓荣的翻译教学词条,贺 爱 军 的 斯”,同名异译在同一著述中是不允许的。为此,首先要确定
国内人物词条,易曾 权 的 翻 译 教 学 和 研 究 书 目 等 纷 至 沓 来。 两者 为 同 一 人,然 后 按 常 用 名 或 规 范 名 统 一 。 这 类 一 字
辞典编纂得到祖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等地译界 朋 友 的 ( 词) 之差 的 例 子 不 胜 枚 举,看 似 简 单,查 证 起 来 却 颇 费 心
广泛响应。香港谭载喜、孙艺风、张南峰、邵璐等人 发 来 人 物 力。当然还有一些原则性的修改,费时费力。字里 行 间 可 见
词条,新加坡郑冰寒 发 来 海 外 书 目,台 湾 杨 承 淑 审 定 口 译 词 编辑的良苦用心,为 此 书 注 入 了 大 量 心 血。 作 为 主 编,理 应
条。有身居大洋彼岸,在繁忙的访学、探亲过程中 看 稿、问 稿 珍惜 每 条 意 见,核 对 和 查 证 有 关 材 料,努 力 修 改 润 色,解 决
或发来电子稿 的 ( 如 郭 建 中、王 宁、孙 艺 风 ) ; 有 耄 耋 之 年 的 各类遗留问题。
资深学者( 如金隄、沈苏儒等) 生 前 亲 自 操 刀 审 稿 或 定 稿 的;
有更多学者将研究心得浓 缩 成 简 练 的 文 字 的,如 王 寅 的“认 五、增补
知翻译观”、赵彦春的“翻译归宿论”、王友贵的“翻 译 关 系 ”、 在几次原稿的往返中,几乎都有增补。
吕和法的“公示语翻译”、胡庚 申 的 翻 译 生 态 学 词 条,以 及 王 在 责编 2008 年 6 月至 2009 年 4 月 10 个月的审稿期间,
宁、孙艺风、张南峰等 各 自 熟 悉 的 国 外 人 物 的 词 条 等。 为 辞 我随时收集新材料,铢积寸累,不断补充新词条。 总 的 来 说,
典供稿者百余人,涵 盖 了 翻 译 研 究 的 各 个 领 域。 涓 涓 细 水, 辞典取材以 2008 年为 限,但 我 利 用 在 出 版 社 兼 职 搞 终 审 和
汇成大河,终于,在 2008 年 2 月 25 日,大 批 词 条 经 陆 续 整 理 编辑《上海翻译 》的 便 利,能 看 到 一 些 将 出 未 出 的 中 外 书 稿
并分类编目后交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部。 和文章,所以,有些词 条 出 自 2009 年 的 出 版 物 ( 不 敢 掠 人 之
美,都注明出处) 。在同年 6 月交付第二次修改稿时,又附上
四、修改 新收集的 50 个词条,做了一次与时俱进的补正。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向 以 严 谨 著 称,严 格 按 规 范、按 流 《大辞典》的 参 考 文 献 数 以 百 计 ,每 条 文 献 均 须 标 出 作
程处理来稿。修改过程是漫长的,大的反复有两 次。 交 稿 两 者、书( 文章) 名、版 次、出 版 地、出 版 单 位,出 版 年 份 等 主 要
个月后,即 2008 年 4 月下旬,稿子经初 审 退 修。 首 次 退 修 主 信息。但是有 的 作 者 没 有 提 供 引 文 出 处 ,或 提 供 的 文 献 不
要解决全稿面 上 的 问 题,如 人 物 词 条 的 评 价 尺 度 、体 例、人 全。直到 2010 年 3 月 8 日在校对清样时 责 编 还 发 现 两 条 文
名、纪年的统一 等。 “译 论 百 部 ”由 佘 协 斌 编 委 作 进 一 步 处 献漏收。经反 覆 查 证,只 找 到 一 条,只 好 割 舍 有 关 文 字 ( 幸
理,编委贺爱 军 重 写 了“林 语 堂”、“傅 雷”、“严 复”、“余 光 好,这部分内容无关紧 要 ) 。 严 谨 的 编 者 是 不 应 该 忽 视 每 一
中”等人物词条。本人着重修订若干言词空泛或有溢美之词 条文献信息的正 确 性 的。 我 们 发 现,Mona Baker 主 编 的《翻
的人物词条。 对 之 严 格 掌 握“评 介 结 合; 以 介 为 主,寓 介 于 译研究百科全 书 》第 二 版 ( 2009 ) 除 了 因 内 容 调 整 而 增 加 大
评”的原则,力求公正,突 出 人 物 的 翻 译 思 想 和 学 术 成 就,更 量文献外,同时也纠正了第一版中个别文献标注项的 瑕 疵 或
好地体 现 学 术 性 和 严 肃 性 。此 外,结 构 上 也 做 若 干 调 整 。其 不足。[译见方梦 之. 翻 译 研 究 的 全 息 扫 描[J]. 外 语 研 究,
中,改写、合并或分拆了 某 些 词 条,增 补 了“意 识 形 态 ”等 20 2010,(2) ]
余个词条。这样,总体上解决了书稿面上的问题。 经 过 两 个 易曾权负责的翻译 教 学 与 研 究 图 书 书 目 先 后 增 补 了 两
· 79·
次,汇集了 2009 年的大量书讯。 国家的平均寿命期望值高出一大截。可以这样说,他 们 在 为
2009 年 8 月 初,二 审 稿 回 到 案 头,问 题 显 然 少 了。 我 集 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创造大量精神财富的同时,也 为 我
中 精 力,花 了 一 个 多 星 期 的 时 间 ,予 以 基 本 解 决。 同 年 12 国译界创造了一个 职 业 群 体 的 生 命 纪 录。 这 是 他 们 心 无 旁
月,一校样终于排印 出 来,凌 乱 的 书 稿 变 成 清 晰 整 齐 的 打 印 骛、潜心翻译、努力钻 研、修 身 养 性、延 年 益 寿 的 结 果。 他 们
稿,《大辞典》的雏形已见,不 禁 喜 上 眉 梢。 部 分 清 样 请 王 宏 不仅在事业上是我们高山景行的楷模,在道德风范上 也 是 我
印、佘协斌、贺爱军、张顺生等审读,我自己也用心 通 读 一 过。 们修行的榜样。
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待到交回责编时,已是 词 典 工 其中,刘重德、金隄、杨自俭、沈苏儒还亲自关 心、撰 写 或
作的第 5 个 年 头———2010 年 新 年 来 临。 交 付 一 校 样 时,最 审定过词条。特别是 杨 自 俭 教 授,作 为 顾 问,他 亲 自 参 加 编
后又补充 6 条 该 补 或 遗 漏 的 词 条 ,如“杨 宪 益 ”( 杨 于 2009 委会的会议,对编写理念、条目分类、组织分工等提出 过 指 导
年 11 月谢世) 、“霍姆 斯 结 构 图 ”( 西 方 称 之 为“翻 译 学 科 的 性的意见。为了这本辞典,我与他电邮往 返 数 10 次。 他 说:
宣言书”) 等。至此,作为主编,我如释重担。 “重要术语一定要有最高 水 平 的 研 究 者 来 写,体 现 水 平 和 权
经过五年(2006-2010 ) 的 筹 备、征 稿、编 订、修 改、整 理、 威性。”他亲自撰写了“翻译”、“翻译学”以及“中国英汉语 比
增补,校勘、印制,辞典终于要面世了。这是我国翻 译 事 业 大 较研究会”等词条。
步流星的五年:本科翻译专业拔地而起、从无到有,翻 译 专 业 辞典所涉学科多样、体系纵横、文献浩瀚,非一己 之 力 所
硕士开始招生,本硕 博 翻 译 教 育 教 学 终 成 系 列;翻 译 专 业 系 能及。好在为海内外贤达所不弃,纷纷伸出援手,群 策 群 力。
列教材成套 出 版; 涌 现 出 许 多 重 要 科 研 成 果 。 可 以 肯 定 的 撰稿者各有所长,加 上 编 辑 同 仁 细 致 和 缜 密 的 审 订 和 匡 正,
是,这一时期涌现的成果基本上被吸纳到《大辞典》中去了。 终于成就了这件盛 事。 但 我 等 能 力 有 限,定 夺 犹 恐 不 当,选
材未必精准,疏漏之 处 在 所 难 免,成 书 之 前 仍 有 个 别 文 献 难
六、余感 于考证,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五年,在历史的 长 河 中,弹 指 一 挥 间。 不 过,日 月 逝 矣, 五年中,感 触 良 深 的 是 一 个“情 ”字: 人 情、友 情、文 情。
岁不我与。在本辞典 2006 年 拟 定 的 人 物 词 条 中,当 时 国 内 天南地北,海内海外,无 论 是 神 交 已 久、未 曾 谋 面 的 耆 宿,还
健在的有 40 位。不 料,短 短 的 岁 月 间 竟 有 8 位 仙 逝。 他 们 是萍水相逢的学者;无 论 是 兴 趣 相 投 的 同 道,还 是 熟 稔 的 学
是:程镇球(1919-2007) 、刘 重 德 ( 1914-2008 ) 、裘 克 安 ( 1920- 友;只要我向他们提 出 编 撰 要 求,无 不 鼎 力 相 助。 这 是 继 林
2008) 、金 隄 ( 1921-2008 ) 、杨 自 俭 ( 1937-2009 ) 、沈 苏 儒 煌天先生 主 编《中 国 翻 译 词 典 》之 后 我 国 译 界 又 一 次 大 协
(1919-2009) 、季羡 林 ( 1911-2009 ) 、杨 宪 益 ( 1915-2009 ) 。 大 作。其范围甚至更广,学 者 所 在 地 区 除 主 要 为 大 陆 外,旁 及
家们溘然离去,所幸辞典记下了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 和 理 论 港澳台,远至新加坡。 在 此,特 别 要 向 各 撰 稿 人 及 关 心 本 辞
精粹,成为译界的共同财富。在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 和 理 论 典的友人和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研究中,他们仍然似 一 盏 盏 明 灯,将 继 续 照 亮 我 们。 有 一 点
是令人欣慰 的,以 上 8 位 大 家 中,他 们 的 平 均 冥 寿 高 达 89 注:详见拙文《译学的“一体三环”———从编纂《译 学 辞 典 》谈
岁! ( 按我国民间虚岁计,该 为 90 岁 ) 这 比 世 界 上 任 何 发 达 译学体系》,载《上海翻译》2006 年第 1 期 。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首届全国翻译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成功举办
2010 年 5 月 14 日—5 月 15 日,首届全国翻译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召开,来自 全 国 40 余 所 高 校
的翻译专业本科和 MTI 的院系主任参加了此次论坛,就“新时 期 翻 译 专 业 本 科 和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 MTI) 的 学 科 建 设 与 发 展 ”这
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 翻 译 学 院、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 主 办,《中 国 翻 译 》编 辑 部、《上
海翻译》编辑部、《外语界》编辑部协办。会上,中国英汉语比较 研 究 会 会 长 潘 文 国 教 授 论 述 了 翻 译 专 业 建 设 的 定 位 、定 性、定
向和定量四个核心问题,分析了翻译学科与专业的 不 同,学 科 的 定 性 与 体 系,以 及 学 科 与 课 程 的 关 系。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翻 译 课
程主任谭载喜教授以“香港的翻译学位教育:理念与实践”为题,以香港浸会大学翻译专业为例,介 绍 了 香 港 高 校 的 概 况、综 合
描述了香港高校翻译学位的课程以及翻译教育理念 与 方 法,最 后 对 翻 译 专 业 的 发 展 进 行 了 思 考 与 展 望 。 复 旦 大 学 外 文 学 院
翻译系主任何刚强教授谈了自己对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的若干探索与体会,强 调 了 翻 译 通 才 教 育 和 特 色 课 程 的 设 计 ,并 对 翻 译
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 译 学 院 院 长 柴 明  教 授 介 绍 了 建 立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的 理 念 、培 养 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管理体系等问题,并就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大会分为翻译专业本科和 MTI 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充分交 流 存 在 的 问 题 和 解 决 的 方 法,代 表 们 还 观 摩 了 张 爱 玲 教 授 的
交替传译课。外教社社长庄智象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表示今后将继续组织召 开 此 类 论 坛,探 讨 各 高 校 翻 译 专 业 教 学 工 作 者 所
关注的问题。

· 8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