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清末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

从西语到西学:
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
学习 不足以应对涉外事务。随着 19 世纪 60 年代

档 案 文 化
京城茶座
西语、
西学逐渐成为开明士大夫的共 中期洋务运动的迅猛发展及全国范围内水
识。创办于 1862 年的京师同文馆, 师、电报、医学、铁路等工厂的先后设立,洋务
作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产物,
曾经 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
红极一时。几十年间,
它由最初的单一语言类 列 强 坚 船 利 炮 背 后 的 天 文 、算 学 等 科 学 技
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随着 术。为了真正实现中国的自强,1867 年京师
1894 年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
京师同文馆也受 同文馆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
到很大冲击。虽然京师同文馆对于西方的学习 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也由单
不断深化,
但它始终是以
“中体西用”
的思想来 一的语言类学校发展成涵盖人文、社会和自
规划整个教育事业,
缺乏对没落腐朽封建制度 然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府。随着 1894 年甲
和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变革,
最终难逃失败的宿 午海战中泱泱天朝惨败于蕞尔小岛,洋务自
命。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 强运动逐步被变法维新取代。1898 年在戊
京师同文馆仍有创榛辟莽之功,
在中国近代教 戌维新思想的指导下京师大学堂成立,京师
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同文馆悉数归新设大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一、
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 二、京师同文馆的管理机制与教学概况

泱泱华夏,仁风远播,素来对外邦的觖舌 禹
■仁 朋 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
之音不屑一顾,
视外邦科技为奇技淫巧。直到 校,在日常管理、教习选聘、学生来源和课程设
1840 年英吉利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妄自尊大的 置等方面有着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啻天渊的本
清政府的国门,
“天朝上国”
的美梦才被一系列 质区别。
不平等条约所惊醒。清廷上下为了应对数千 (一)管理机制:教管分离 相得益彰
年来未有之强敌,不得不同列强进行交涉,然而要与列强 京师同文馆作为总理衙门的下属机构,接受总理衙
交涉首先必须懂得外国语言文字。可查遍全国,仅广东、 门的领导,但在组织结构上拥有教学和行政两个相对独
宁波等地的通事能通洋语,但是他们“仅通洋语者十之八 立的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由总教习、教习、副教习和助教
九,兼识洋字者十之一二”[1],难以承担国家对外交涉的重 等教职人员和相关教学部门、教辅机构组成。总教习全
任。通事的门路不通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借助一些外国传 面负责整个课程计划、教习选聘、组织考试等教学事宜,
教士担任翻译人员,
但是“遇中外大臣会商之事,
皆凭外国 教习、副教习和助教及相关教辅机构(书阁、印书台、星阁
[2]
翻译官传述,
亦难保无偏袒捏架情弊”。 等)协同配合,具体实施。行政系统由总理衙门大臣、管
1854 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的利益,
此外, 理大臣、监察官和提调、帮提调组成。总理衙门大臣全面
提出对某些贸易条款进行“稍有变通”的修约计划,并规 负责京师同文馆
定:
“缔结条约措辞中的一切疑点都应参照英文本解决,
并 办 学 工 作 ,并 通
[3]
且仅以英文本为准” 。这在事实上确立了西方列强对条 过堂谕定期向朝
约的任意解释权,
加剧了中国在对外交涉方面的被动。此 廷汇报办学情
后,西方列强又提出在北京设立相应的外交机构或官员, 况。管理大臣在
开展所谓的直接“交流”,中国的国家利益遭到进一步蚕 总理衙门大臣的
食。培养通洋语、识洋字从而实现悉夷情、驭夷人的外语 直 接 领 导 下 ,听
人才,
以应付外交需要,
已然迫在眉睫。 取 提 调 、帮 提 调
1861 年 1 月 13 日,在与西方列强交涉过程中有着 的日常工作安排
切肤之痛的洋务派首领、恭亲王奕上呈《奏请设立京师 和计划并给予指
同文馆折》中指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 导。监察官负责
[4]
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 ,提 对馆内教习的教
议仿照俄罗斯馆旧例,设馆教习外国语言文字,旋即得 学工作进行日常 图一 京师同文馆首任生理
到同治皇帝的同意和支持。1862 年 6 月,京师同文馆 监督。提调和帮 学和医学教习德贞手绘教学图(图
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 提调则具体负责 片来源:德贞《中西闻见录》1874
外交翻译人才。然而语言文字实乃“西学”之末,远远 馆 内 的“ 稽 查 馆 年,第 20 期,75-84 页。)
(栏目编辑:胡菡) 2023 年第 2 期 55
事、治其文书、达其条议、督其训习、制其膏奖、纪其勤能、 后,对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根据学生的基础、
档 案 文 化

[5]
纠其游惰、典其锓籍” 等日常馆务。教管分离为京师同 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课表。
文馆的日常运转解除了羁绊,让专业教习专心授课,管理 新制定的课表不仅学习内容更丰富,而且培养目标
人员专心服务,奠定了新式学校的基础。 也更清晰。其中五年制是为年龄较大、具备一定外语基
(二)教习选聘:中西结合 以洋为主 础的学生预备的,主要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京师同文馆的教习主要由外国学者、国内学者和留 学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西学知识,教
馆优秀毕业生组成。1862 年,清政府正式聘请英国参赞 习们还专门编制教材、绘制图片(如图一)。八年制则更
包尔滕担任京师同文馆英语教习。1863 年之后,又聘请 加注重外语的训练,从第二学年设置翻译课程开始一直
法国人司默灵、俄国人柏林和美国人丁韪良担任法文教 持续到最后一年,各类翻译条子、翻译选编、翻译公文、练
习、俄文教习和英文教习。1869 年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 习译书始终贯穿教学过程。同时为了稽查勤惰,以定优
馆总教习之后,又陆续聘请了一批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 劣,京师同文馆制定了严格的月课、季考、岁试和大考的
树的教习,如医学和生理学教习德贞、天文学教习费理饬 考核制度,成绩排在前列的学生颁给奖金,奏授为七、八、
和化学教习毕利干等。除了外国教习外,京师同文馆还 九品等官职,留馆学习以待差遣,劣者会扣除“膏火”、降
聘请中国优秀学者徐澎琳担任汉文教习,李善兰担任算 革、记过及咨回各旗。新的课程安排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学教习,席淦、汪凤藻等优秀毕业生担任副教习或助教。 不仅剔除了资质平庸、不堪再造的劣等学生,更为刻苦学
同时为了确保洋教习能够在华安心工作,清政府不仅给 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提供广阔舞台。
予他们丰厚的酬劳(洋教习每年有一千两银子而汉教习
三、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影响
每月才八两),而且还在政治上提高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授予总教习丁韪良三品衔、化学教习毕利干四品衔等,这 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只是清朝统治者在震惊之余面对
都极大地激发了洋教习专心任教的积极性,为京师同文 新的国际秩序的一种有限妥协,
其目的是培养定量的官吏
馆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师资保障。 以维持其封建统治,
最终也因不敢根本变革封建主义和专
(三)学生来源:
形式多样 素质优良 制思想而失败。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
京师同文馆的学生来源主要有咨传、
招考、
咨送和推荐 校,京师同文馆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外交、政治、军事乃
四种形式。创办初期,
清政府对于招生工作充满信心,
提出 至普通民众的生活、
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
年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
俾资 (一)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6]
学习”。但当时社会风气未开,
这项看似专属八旗子弟的入 京师同文馆首开西学教育之先河。它不仅第一次将
馆特权却与设想差距甚远,
咨传的对象只能是家境贫穷、
地 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引进课堂,拓宽了学习内容和学生
位较低的旗人子女。1867 年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的眼界,而且建立起分年授课、分班授课的全新教学组织
后,
招考成为入馆的主要方式。招考对象也由
“八旗子弟”
变 形式,实现了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和

“满汉举人及恩、
拔、岁、
副、优贡,
汉文业已通顺,
年在二十 因材施教,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论和实践知行合一的
[7]
以外者以及前项正途出身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后又进 教育理念,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近代社会对现代人
一步扩大到
“凡翰林院庶吉士、
编修、
检讨,
并五品以下由进 才培养的需要。在京师同文馆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各地
[8]
士出身之京外各官”。此外京师同文馆的学生还有来自上 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学习西方语言、军事技术和科技技术
海方言馆、
广东同文馆的优秀生,
以及达官显贵、
馆内资格较 的各式新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南京矿路学堂和广东水
深教习推荐来的学生。 1876 年京师同文馆公布的五年制和八年制课表[9]
选拔范围的拓宽,
有力改
学 年 课 程 内 容
善了京师同文馆生源结
首年 认字写字 浅解辞句 讲解浅书 数理启蒙 九章算法 代数学
构和质量,
造就了一批兼 二年 讲解浅书 练习文法 翻译条子 学四元解 几何原本 平三角 弧三角
通中文西文,素质优良, 三年 讲各国地图 读各国史略 翻译选编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 重学测算
极具培养潜质的可造之 四年 数理启蒙 代数学 翻译公文 微分积分 航海测算 天文测算 讲求机器
才。 五年 讲求格物 几何原本 平三角 弧三角 练习译书 万国公法 富国策 天文
(四)课程设置:大 测算 地理金石
胆革新 教育得法 六年 讲求机器 微分积分 航海测算 练习译书
1869 年 丁 韪 良 担
七年 讲求化学 天文测算 万国公法 练习译书
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八年 天文测算 地理金石 富国策 练习译书

56 2023 年第 2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北京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产生
■黄利新 陈繁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符 道工作组为班底,效仿农村建政的经验在区政府下建立
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街道居民委员会便是 街政府(编制 9 人),作为城市一级政权。由于干部人数
代表。该体制虽历经改革,但影响至今。首都北京是较 不够,有不少积极分子被吸纳为街政府干部。街政府建
早建立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城市,其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建 立不久,刘少奇指出,
“城市集中”异于乡村的“分散”,为
立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将深挖档案资 防止“政出多门和低效率”,应减少政府层级,取消街政
料,
探究北京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产生过程。 府。 [3] 根据中央指示,6 月 30 日,北平市决定“取消街政
权”
,原街政府干部充实到派出所,
实行“街派合一”

一、众多功能单一的街道群众组织的建立
街政府取消后,其承担的工作主要由派出所的一两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后,为有效 个民政干事负责。街道工作异常繁重,包括民政、卫生、
联系群众、实现城市街道的接管建政,北京市委决定向 处理民事纠纷、建设、文教等工作。此外,还要领导群众
市区各保派遣由 3~5 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由于干部 突击各种“中心工作”,协助市政府各局推行各项行政工
人数较少,工作组一进入街道就在群众中寻找和培养帮 作[4]。因此,各派出所将辖区内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
手——积极分子。按照“历史清白”
“ 靠拢我们”
“ 联系群 立了众多“功能不一”的群众组织,如卫生委员会、
治安保
众” [1]
“ 工作积极” 的标准,工作组通过“地下党介绍”和 卫委员会、房屋修缮委员会、
优抚委员会、
社会救济小组、
[2]
“已熟悉的积极分子介绍” ,以及访问、座谈等方式发展 军属小组、房地产税纳税小组、电费收费小组、防火自卫
了一些普通群众作为积极分子。他们大多为三轮车夫、 队、 合作社业务委员会等[5],
公房管理委员会、 各派出所的
小商贩、工人家属、自由职业者等,工作组干部对他们进 多的达到了 23 种。
群众组织少则十几种,
行简单教育后,就组织其协助政府开展街道工作。 这些群众组织建立后,除了做些居民福利工作外,
1949 年 3 月,北平市宣布废除保甲制度,开始以街 主要是协助各级党和政府完成行政工作,如统计孕妇和
■■■■■■■■■■■■■■■■■■■■■■■■■■■■■■■■■■■■■■■■■■■■■■■
陆师学堂等,极大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启蒙。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之间通行的国际关
(二)培养了一大批贤才俊彦 系准则、
政治军事、
文化习俗和典制律例等在中国的传播,
京师同文馆创立之后,广招满汉子弟,聘请中西名 更为洋务运动、
维新改良乃至以后的革命图强提供了丰富
师,通过广博训练和严格考核,为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通 的思想养分。
晓外国语言、熟知现代西方科学知识的经世治用之才。 参考文献:
如曾任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的陆征祥,曾任摄行大总统、 [1][2][5]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
署理国务总理的周自齐等都是京师同文馆的毕业生。此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214+31.
外还有许多毕业生留馆任教或到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担 [3]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M].上海:世
任教习,如汪凤藻、蔡锡勇、陈应宗等,他们在清末民初自 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738.
强事业的各条战线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6]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十一)[M].北
(三)促进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传播 京:故宫博物院影印本,1930:17.
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 [7][8]宝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四十六)[M].北
渐及外交、
天文、
历史、
医学、
数学等不同领域,
先后印刷出 京:故宫博物院影印本,1930:3-4+44-48.
版《万国公法》
《新嘉坡律例》
《富国策》
《化学阐源》等多部 [9]高时良.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
西方著作。这些书籍不仅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教材保 出版社,1992:86-87.
障,
也为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科技原理解释自然提供了科学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2023 年第 2 期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