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阅读教学的过程涵盖多方面的内

容,有:
 整个小学阶段的
 某个年龄段的
 某一册语文课文的
 一节阅读课的程序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的程序:
 初知大意:初步理解课文
 深入阅读:深究课文
 总结巩固:语文练习
 一篇课文的阅读应该由整体入手,也
就是首先着眼于整篇文章,指导学生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 过去,常把课文当成是语文材料,是
为了提供“生字新词”而有,所以对课文
的重视度不够。
 编辑或教师对课文教学都有所忽视。
 编辑只求能够用上“字汇表”指定的
字词,就算完成任务;教师也只求
完成“生字新词”和“理解内容”的教
学,就算目标达成。
 在《小学华文标准课程》提出重视
阅读后,这种偏差得到了纠正。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 学生的解读和教师的解读或许会出
现差异。
 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
学生进入较深、较全面的思考,与
文本有更好的对话。
 初步解读课文,学生需要做到“认识符号”,
“理解符号”,也就是扫除一切文字上的障碍。
这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 阅读教学讲解词义,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
文。词语教学不应脱离文本,按照词典的
注释或一般的词义讲解,而是要紧扣词语
在课文中的意思,符合语境的讲解。
 除了字词,疑难句子、复杂句子、
句意隐晦的句子都应该讲解,以助
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得以初步理解
课文。
 再上一层,无论是段落还是篇章,
教师都要串讲,或引导学生通读全
文,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 要考查学生是否初步理解课文,教师
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要学生复述课文
内容大意。
 前者教师的主导性太强,后者则给予
学生较大的自由和自主。
 复述可以采用简要复述,详细复述,
或创造性复述法,胥视学生的程度和
客观需要而定。
与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
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加深
了解词义,也在自然的会话中学习有关词
语的应用。脱离课文讲解词义,也就等于
远离了课文的阅读。
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度适量地点拨,帮
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了解文
章的内在联系,就完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初步理解课文要解决
的问题是文本说了
“什么”
 深究是探讨作者“为什么”这
样说,以及作者“怎么样”说。
 深究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
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设定,
不能一概而论。
 最好的做法是做到以下几点:
i. 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每个
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展开丰富
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的感受。教
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
生交流个人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
个人感受能力。
ii. 加强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
把握的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
章语言,揣摩文章表达,尤其是通过理解
文章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入体味。
iii.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的、有创意
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理
解能力,防止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解。
iv. 要鼓励学生放胆发现、质疑、思
考、探究,积极倡导阅读过程中学
生之间的对话,甚至组织、引导学
生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互
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形
成“对话场效应”。
 深究课文不该脱离文本,借题发挥,把话
题扯远了。讨论的事项,还是离不开文章
的“词、句、段、篇”。
 词语教学鼓励“在各个阶段中分散教学”,例
如在初步理解时教词语,只要让学生明白
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就好了,但是在深究课
文时重提,就要去辨析有关词语的准确性、
精妙度了。
 譬如课文中出现“鲁莽”一词,初步理解时,
只要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就是“做事情没有
再三考虑,冲动行事”就好了,但是在深究
时,就要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分析为什么课
文的主人公鲁莽,就其行事标准探讨鲁莽
的含义。
优美的句子,篇章的布局和构思,都是深
究时可以再发挥的语文项目。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程度、客观的条件酌量教学。
 如果要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定
要在深究课文之后才进行。只有全面和充
分的理解,学生才能注入真实的感情,把
课文读好。
 学生精读了课文后,对课文里头的词语、句
子,标点符号,布局谋篇等语文知识都会产生
深刻印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抓紧语文练
习,让学生巩固有关语文知识,加强语文表达
能力。
 例如上面说过词语可以“在各个阶段中分散教
学”,就包括在语文练习时再教。这时候,“鲁
莽”一词可以脱离课文教学,专攻语文知识,
如同义词、反义词、语音等。
 语文练习强调语文的实用性。

 结合课文带出语文知识教学,学生
还在实用的语文范围中学习,不会
形成强记硬背的知识和概念。
 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度适量设计
练习,加强学生的语文掌握能力。
 在“读写结合”的大方向下,作文
教学也可从课文中延伸开来。
 例如课文表达的是温馨的亲情,
教师可以紧扣学生这时候的感
觉,尝试书写有关亲情的文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