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是指文学作品中
完整和生动的故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事情节所形成的
叙事特质

1 )“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 “ 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如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
兵张嘎》 ,故事元是“张嘎子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
• 与人物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并串联起故事情节的特定生活物件,就成为故
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
柴。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2 )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
• 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乃至超长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
化,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
效果。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3 )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
• 完整性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特征,指故事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
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
•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
• 生动性主要指情节因其新奇、 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特点而达
到的令人难忘、引人入胜的效果。
• 曲折性要求注意情节的起伏、悬念的设置,采用“圆满——缺陷——补
救”的技巧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4 )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 悬念是叙事型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 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
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 气氛控制是叙事性文学的常用技巧,指作者对作品所展示的具体环境及其
所给予人物和故事发展之影响的艺术把握或表现。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5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 创作之时会更理性地使用通俗直观的富有动作性、 对话性和表情性的 “儿
童文学口语” 去进行的艺术的表现, 也称之为 “故事语言” 。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6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 “ 纵列式结构”也称“顺叙法” ,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按某一事件
发 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人物经历变化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事物的来源
或 产生的自然进程三种程式,有利于满足儿童读者希望从头到尾,有声有色
地阅读故事前因后果的愿望,有利于丰富故事的可传性因子。——德国鲍圭
埃 特《一封信》

2 “ 横列式结构”是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
并 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日本民间故事《好运气
的猎人》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6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3 “ 三迭式结构”也称“三段法”,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一般遵循三段式发
展的原则:或把事件分成开端、发展、结局三个阶段进行陈述,或在人物事
件的配制上以“三”为单位,或重在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
叠变化。——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

4 “ 连环式结构”也称“多段式情节反复法” ,作品情节反复的次数一般在
四 次以上,知道故事情节结束为止。结构主要有:直串式(顺序反复程式)
比 安基的科学童话《尾巴》 、头尾串式(循环反复程式)民间童话《老鼠娶
亲》 、 双串式英国凯瑟琳《煎饼帽子》 、一串一解式民间动物故事《猴子
摘包谷》 。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6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5 “ 对立式结构”也称“对照法” ,即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
立 的两个方面来组织情节。——张铁苏的儿歌《没耳朵变尖耳朵》

6 “ 误会式结构”也称“误会法” ,即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误会来推进故
事 情节以突出故事性——寓言《狐假虎威》
A)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6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7 “ 递进式结构”也称“递进法” ,即故事由前后事件构成,两个事件相互
联 系,前事件为后事件作铺垫。——张汉忠的儿童故事《自己骗自己的故
事》

8 “ 设伏法结构”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铺设悬而待解的疑端,在故事发展的
关 键时候进行披露,以推动情节发展的结构方式。——美国史梯曼的儿童生
活故事《摩尔根又掉井里了》
B)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一、形象性
• 如何创造语言的语言性? 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
感的形式显现出来,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则使儿童的
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最大限 度的迁移、使陌生的事物变得亲切和熟悉起
来,从而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台湾诗人林焕彰《日出》
•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
• 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詹冰《插秧》
B)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简洁性
• 儿童文学作品必然要向儿童展现丰富多样的语言。因为儿童年龄小,难以
理解和接受深奥难懂的语言,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性
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丰富
多样而又简洁明快。——苏联作家谢尔盖耶夫的儿童小说《我家房外的青
草地》
B)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三、音乐性
• 儿童文学语言的声音层面不仅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
而且还包含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给小读者以听觉上的美感,即音乐性。
尤其是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的摇篮曲,对孩子的
影响更是在“声”而不在“义”。——安徒生《夜莺》
B)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四、叙述性
• 儿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事、小说等叙事性文
体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普希金的
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一、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不认识文字符号的幼儿往往能通过画面发现有趣的知识和故事,在图画的
指引下渐渐熟悉阅读技能、最终走入文学的大门。
• 儿童已不需要依靠图画来对文字作辅助性解说,此时图画的作用便是增强
阅读效果和提升审美感受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二、插图类型
• 按色彩可分为彩色和黑白
• 按绘画技法可分为线描、水彩等
• 按文字内容的表现方式可分为写实和抽象
• 优秀儿童插画家圣 . 埃克絮佩里为自己的作品《小王子》 、万巴为自己的
作品《捣蛋鬼日记》 、让 - 雅克 . 桑贝为《小淘气尼古拉》创作插画。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三、插画的特征:
1) 直观性
• 把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想像联系起来,在画面中着意于突出事物的特征,
并按照画家的理解和想像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交代,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使画面能起到讲述故事的作用。 
•   例:《小尼古拉》的插图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三、插画的特征:
2) 依附性
• 插图依附于作品的文字表述,图画必须是反映作品内容的,体现出所反映
内容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      例:《大林和小林》的插图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三、插画的特征:
3) 延伸性
• 插图作品将画家对文字的理解贯注其中,使文字的内容得到充盈和延伸,
从而体现出深厚的内涵,揭示出作品的主题。
• 例:《小尼古拉》插图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三、插画的特征:
4) 趣味性
• 插图无论从画面的整体构思还是局部细节都具有儿童可接受的,贴近儿童的艺术
性,即趣味性。根据儿童可接受的审美特点:
• 构图:多采用二度空间的构图方式,并打破一般构图规律。
• 色彩:色彩运用的夸张、大胆和反常规。 
• 构思:贴近儿童的艺术创造。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四、插图的功能:
1) 助读功能
• 插图实质上就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是对文字的图解。插图将儿童文学作
品的内容浅显化、通俗化、直观化,能起到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作用。
•   例:《怪老头》插图
C) 儿童文学的插画

四、插图的功能:
2) 再创造功能
• 插图不仅显示着插图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创造,而且还牵引着阅读者在
观赏插图的同时,也进行新的创造活动。儿童在读图过程中,在感受画家
对作品形象艺术把握的同时,也在重新创建自己对文字和图画的理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