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8

压力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

王建军
压力管理

 一、工作压力的一般理论
 二、工作压力的不良影响
 三、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
中国人的压力
中国人的压力
中国人的压力
企业家压力
 《财富》中文版杂志对 1576 名高级管理
人员所作的健康调查显示:
 近 7O %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
的压力较大,其中 21 %认为自己压力极大。
 61.4% 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
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 1.1% 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青年公务员压力
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显示,
广东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中, 50.3 %经常
感到压力, 31.2 %的感觉太累, 1.6 %的
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
调查还显示五成人有压力,三成人感觉
太累,不足一成人遇到困难会求助上司
《发展报告》发现五种不满心理导致幸
福感相对较低,即“生活不满足感、工作不
稳定感、发展不公平感、人际不和睦感、环
境不安全感”。
外国人的压力
 在芬兰,心理健康失调是发给伤残津贴的主要
原因, 50% 的劳工或多或少都有与压力有关
的症状, 7% 的劳工工作过度而导致过度劳累
及睡眠失调等症状

 在美国, 37% 的人报告工作压力增加了;


75-90% 到医院就医的员工都会抱怨工作压
力太大。据估计,每天约有 100 万的员工为了
逃避压力而缺勤,每年由于压力会损失 5.5 亿
个工作日。
外国人的压力管理培训
 据估计:美国 2000 年用于压力管理的培训
活动的花费大约为 120 亿美元

 很多企业加入了各种心理健康项目,如员工
帮助计划( employee assistance plan ,
EAP )、家庭咨询、社区心理服务等
(一)压力的概念
 压力( stress) ,心理学一般称之为应激,
是指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
景的情绪与生理反应。

压力是客观的, 压力是主观和客观的
是主观的?
统一(客观:压力源:
主观:压力反应)
专栏:刺激—反应模型

R
(二)生活心理与压力


活 心
心 理
理 问

意 题

B=P/E
1. 生活问题:压力源

学业 人际 恋爱
职业 关系 婚姻
问题 问题 问题
压力源的量化赋分
配偶死亡: 妊娠:
100 40
离婚: 性障碍:
73 37
一个人一年中经历的应激分
夫妻分居 家庭新成员的出现
数累计达到 200 分,第二 37
65 年他将有 50% 的可能出现
企业调整:
监禁(拘留) 严重健康问题;如果累计超
39
63 过 300 分,第二年他将有
75%财务状况变化:
的可能产生严重健康 38
家庭近亲死亡: 63问题。
亲密朋友死亡: 37
个人受伤或患病: 53
工作变动:
结婚: 36
2. 压力的承受者:自我

体力

我 脑力


心力
3.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符合某一
标准的社会行为,它一方面能为社会所
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人带来快乐。
专栏:不同类型的行为
损人利己行为 利己不损人

损己利人行为 利己利他行为

无效行为
损人不利己行为
自我伤害行为
专栏:快乐

快乐三个层次
基于生理满足的快乐(饮食男女)
基于人际关系的快乐(爱与尊重的快乐)
基于精神满足的快乐(认知、审美、责任感)
4. 心理问题

关系不和 行为不当

情绪不良 躯体不适
(三)压力的类型

1. 绝对压力

2. 比较性压力

3. 欲望性压力
(四)正确的压力观

率表


低压力 压力程度 高压力


(一)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 一般症状
(一)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 身心疾病:主要由心理原因和生活方式引
起的躯体疾病
身心疾病的性格基础

疾病 性格特征
哮喘 过分依赖,希望被人照顾
冠心病 忙碌,好胜,急躁,善于把握环境
高血压 压抑,愤怒,争强好胜
偏头痛 追求尽善尽美,刻板,好争强
溃疡病 依赖,压抑,怨恨,感情受挫,刻板
结肠炎 听话,抑郁,心情矛盾,带有强迫性
性格类型与身心健康
A 型性格 B 型性格
总是在活动; 不大在乎时间,有耐心;
走路很快,吃饭也快; 不自吹自擂;
没有耐心,同时干两件事; 闲暇时不感到内疚;
不知如何处理闲暇时间; 玩牌是为了乐趣,不在乎取胜;
用数字测量成绩; 没有时限的压力;
具有攻击性和竞争性; 采取温和的措施;
总是感到时间的压力。 从来不匆匆忙忙。
性格类型与身心健康

C. 型性格( Cance ,癌症倾向性格)


1. 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理加以控制;
2. 过分与别人合作,原谅不该原谅的行为;
3. 生活和工作没有主义和目标;
4. 对别人过分耐心;

5.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情绪。
(二)压力对工作行为的影响
 1. 轻度影响:工作效率低下
 2. 中度影响:迟到、早退、缺勤
 3. 严重影响:不能工作、离职
(三)压力对心理的影响
(三)压力的类型

1. 绝对压力

2. 比较性压力

3. 欲望性压力
(三)正确的压力观

率表


低压力 压力程度 高压力


(一)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 一般症状
(一)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 身心疾病:主要由心理原因和生活方式引
起的躯体疾病
身心疾病的性格基础

疾病 性格特征
哮喘 过分依赖,希望被人照顾
冠心病 忙碌,好胜,急躁,善于把握环境
高血压 压抑,愤怒,争强好胜
偏头痛 追求尽善尽美,刻板,好争强
溃疡病 依赖,压抑,怨恨,感情受挫,刻板
结肠炎 听话,抑郁,心情矛盾,带有强迫性
性格类型与身心健康
A 型性格 B 型性格
总是在活动; 不大在乎时间,有耐心;
走路很快,吃饭也快; 不自吹自擂;
没有耐心,同时干两件事; 闲暇时不感到内疚;
不知如何处理闲暇时间; 玩牌是为了乐趣,不在乎取胜;
用数字测量成绩; 没有时限的压力;
具有攻击性和竞争性; 采取温和的措施;
总是感到时间的压力。 从来不匆匆忙忙。
性格类型与身心健康

C. 型性格( Cance ,癌症倾向性格)


1. 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理加以控制;
2. 过分与别人合作,原谅不该原谅的行为;
3. 生活和工作没有主义和目标;
4. 对别人过分耐心;

5.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情绪。
(二)压力对工作行为的影响
 1. 轻度影响:工作效率低下
 2. 中度影响:迟到、早退、缺勤
 3. 严重影响:不能工作、离职
(三)压力对心理的影响
 轻度:出现心理问题
 中度:出现心理障碍
 重度:出现心理疾病
 崩溃:过劳死或者自杀
概念解释:心理问题
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由现实的生活问题引发的
情绪困扰。

1. 明显针对某一现实生活问题
2. 主要以不良情绪体验为主
3. 当事人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
概念解释:心理障碍
 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
 神经病( neuropathy ):神经病是神
经系统的疾病,是由于感染、中毒、外伤、
肿瘤、血管病变等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疾
病。
 神经症 (neurosis) :神经症是一组非器
质性的、大脑神经系统轻度失调的心理疾
病。
神经症的类型
1. 无脑器质性病变;
 类型 2. 自知力良好,自我
 恐怖性神经症 意识清晰;
 强迫性神经症 3. 一般主动寻求改变
与治疗,是典型的、
 癔病 纯粹的心理障碍
 疑病性神经症
 焦虑性神经症
 抑郁性神经症
 神经衰弱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 消极特征  积极特征
 1. 焦虑情绪  1. 较高的智力水平
 2. 较高的社会地位
 2. 躯体不适感
 3. 较高的道德修养
 3. 人际关系不良
(四)心理疾病
 含义: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
病一般是指精神病。精神病的
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
力的严重缺失,已经不能应付
力的
日常生活要求或对现实的恰当
的接触。

特别提醒:精神病的病因未明,工作压力
本身一般不会引发精神病。
(五)过劳死与自杀
 过劳死
过劳死的危险信号
罗阳:英雄谢幕海天间
2012 年 11 月 25 日 12 时 48 分,
中航工业航空公司副总经理,中航工业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罗阳,在辽宁舰完成舰载机起降
训练靠岸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
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
51 岁——而此前一天,中国第一架舰
载机歼— 15 ,在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甲
板上昂首跃起。
“ 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和罗阳一样在辽宁舰上参加歼—
15 起降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601 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
(五)过劳死与自杀
 自杀
日本的自杀问题
 自杀已经成为导致日本国家公务员死亡的第
二大杀手,这是日本人事院对 81 万名国家
公务员的调查结果。
 日本人事院公布的调查说,日本国家公务员
1999 财政年度的自杀人数已连续 5 年增加,
为 138 人。仅次于第一死因癌症的 453 人,
超过因心脏病死亡的 112 人。
数字:触目惊心
 在全球每年 100 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
之一来自中国。
 中国每年超过 28.7 万人死于自杀, 200 万人自
杀未遂,自杀率为 23/10 万人,属于高自杀率的
国家。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
 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 3-5 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
高 25% ;中国 15-34 岁的青壮年人群中,自杀
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在北美国家,自杀只是
这个年龄段死亡原因中的第三位或第四位。
富士康员工死亡记录
 2010 年 5 月 21 日一名年仅 21 岁的男性员工南钢从 F4 栋楼跳下身亡。
2010 年 5 月 14 日一名年仅 21 岁的安徽籍男工,从宿舍楼 7 楼楼顶坠下,当场身亡。

2010 年 5 月 11 日河南籍祝姓女员工跳楼身亡, 24 岁。
2010 年 5 月 6 日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富士康厂区, 22 岁男工卢新从阳台跳下身亡。
2010 年 4 月 7 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死者 22 岁,湖北人。
2010 年 4 月 7 日富士康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 18 岁,云南人。
2010 年 4 月 6 日,观澜 C8 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 18 岁。
2010 年 3 月 29 日龙华厂区, 23 岁湖南籍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
2010 年 3 月 11 日富士康龙华基地生活区一李姓员工从宿舍楼 5 楼坠地身亡。
2010 年 1 月 23 日凌晨 4 时许,富士康 19 岁员工马向前死亡。
企业家自杀
 中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
近年来日趋严重。世界经理人网站统计,今
年以来有 21 位浙商企业家自杀。来自北京
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最近
20 年我国至少已有 1200 多名企业家因种
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
党政领导干部自杀
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 2006 年 2 月
18 日 10 时 30 分左右,安徽省蚌埠市统
计局局长刘敏从办公楼跳下,自杀身亡。自
2003 年 8 月江西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
自杀以后,被媒体报道的自杀的官员有四川
雅安 原公安局长、湖南省衡东县教育局长
等。而 2005 年以来,先后又有河南省新
郑市市长、甘肃泾川县县长自杀事件被报道。
浙江高院副院长办公室自缢身亡 传身患
抑郁症
 2010 年 9 月 21 日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
院副院长童兆洪被发现在其本人办公室卫
生间自缢身亡。据了解,童兆洪生前已患
抑郁症数月。
     童兆洪简历
     童兆洪,男,汉族, 1954 年
11 月出生,浙江省兰溪市人。现任浙江
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厅
级)。 1980 年 1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
系; 1989 年 7 月北京大学中国高级法官
培 训中心经济法班进修研究生课程结业;
2004 年 6 月取得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国家法官学院、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客座
教授。浙江省法官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经
济法研究会副会长。
警惕解除压力的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相信压力可以变为动力。
误区之二:企求神灵,求免灾得福。
误区之三:不良刺激解压(烟酒茶、黄赌毒)。

误区之四:重身体锻炼轻心理保健。
压力管理的战略与战术

目标调整战略 休养战术

自我提高战略 放松战术

寻求支持战略 释放战术

生活平衡战略 找乐战术
目标调整战略

目标放弃——看开、放下、舍得、忘记

目标改变——天涯何处无芳草

目标降低——退一步海阔天空
自我提高战略

 体力的自我提高:锻炼

 能力的自我提高:历练

 心力的自我提高:修炼
体力的自我提高:锻炼
反面典型案例: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体力的自我提高:锻炼
正面典型案例:毛泽东、邓小平
能力的自我提高:历练

历练: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拓展:多元智能理论(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 1. 语言智力 哈佛大学教授、发
展心理学家加德纳
 2. 逻辑数学智力 1983 年提出的。
 3. 空间智力
 4. 音乐智力
 5. 身体运动智力
 6. 社交智力
 7. 内省智力(人格智力)
心力的自我提高:修炼

挫折耐受力:面对挫折

理性选择力:面对冲突
耐挫力与挫折超越力(心理复原
力)
挫折耐受力的表现
接受挫折,安之若素 挫折的类型
延迟满足造成的挫折
忍受痛苦,等待机会
外部打击造成的逆境
个人行为造成的失败
挫折超越力的表现力
积累优势,修炼内功
环境扫描,扑捉机会
抓住机遇,东山再起
一个光辉案例:邓小平三落三起
第一次“落起”是在 30 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
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
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
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
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
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 29 岁。直
到 1935 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一个光辉案例:邓小平三落三起
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
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
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
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
1971 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
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
示, 1973 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
复。 1975 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
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
政、军的日常工作。
一个光辉案例:邓小平三落三起
第三次“落起”是在 1976 年至 1977 年。邓小平因
“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
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 1977 年 7 月党的十届
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 :“ 人
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冲突情景中的选择能力

心理冲突 选择重要性: 人生就是选择


双趋冲突 选择的本质: 权衡利弊得失
双避冲突 选择的原则: 两利相较取其
趋避冲突 重
两害
相较取其轻
寻求支持战略
 社会支持的含义:社会支持就是他人的支持,
特别是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的支持。

父母
生活中的重 同学
要他人
朋友
组织
寻求支持战略
关系缺乏或人际冲突: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为什么?

人在本质上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没有
社会性的人,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
活的人,不是兽类就是上帝。
寻求支持战略
 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
现实帮助作用
情感共享作用
心理脱敏作用
自我确认作用
寻求支持战略
 建构自己的内外关系网络
 家庭支持系统:最亲密关系
 朋友支持系统:次亲密关系
 专家支持系统:心理咨询
 组织支持系统:公共支持
要有几个知心朋友
经常和别人保持
合作,并从中得
到乐趣
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学会分享
生活平衡战略

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
重视家庭生活
注意夫妻关系的和谐
享受天伦之乐
注重亲子关系
休养战术
必要的睡眠:休养生息

必要的休假:暂时放弃工作
放松战术

特殊修炼——打坐、瑜伽
张朝阳:我想去清华大学教学生“打坐”

“ 如果真让我到清华教一
门课,我选择教‘打
坐’。”这是搜狐公司董
事局主席兼 CEO 张朝阳
在接受第一财经频道《中
国经营者》栏目和《第一
财经日报》联合采访时说
的一句心里话。
压力释放战术

文艺活动:吹拉弹唱、琴棋书画

体育活动:室内室外、脑力体力

表达和倾诉:亲友之间或专家辅导
偶尔放纵一下自己
找乐战术

愉悦的生活
通往快乐的
三条道路 专专注的生活
有意义的生活
专栏:愉悦的生活—增加积极情绪

 关于过去的积极情绪:满意、自豪、宁静
 关于将来的积极情绪:希望、乐观、信心
 关于现在的积极情绪:包括身体的简单愉
悦复杂的愉悦。(身体的愉悦通过感官获
得,复杂的愉悦需要通过知识才能获
得。)
专栏:专注的生活
 专注的生活涉及对“满足感”的生活,其关
键特征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并感到安适、
自在。
阿基米德:我发现了!
案例:“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是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
村人,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
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
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
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于是
网络拍客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
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
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
农民歌手”,“我是大明星版”的
苏珊大叔,“中国星光大道”版的
旭日阳刚,绰号“大衣哥”。
李玉刚男扮女装
专栏:专注的生活
 姚明的篮球、刘翔的跨栏
 练习太极拳的退休教师

专注的生活由包括运用人格力量和才
能在内的积极的个性品质构成。(人格
力量是指跨文化、跨时代的优良品质,
如英勇、善良、正直、创造性、智慧
等)
专栏:有意义的生活
 有意义的生活:把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某种
超越个体的更大的目标联系起来,并运用
其为之服务。
警惕:放纵性快乐与堕落性快乐

放纵性快乐:大吃大喝、无所事事

堕落性快乐:黄赌毒

王建军心得
要在快乐中成长,不能在快乐中堕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