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二單元二 (閱讀一 精讀)

荷塘月色

內容理解
1. 作者在小煤屑路上走着,他的心情跟白天時相比,有甚麼變化?
2. 本篇第 4 段寫荷塘的幽美景色,它是由哪些景物組成的?試說出這些景物
的特點。
3. 作者為甚麼要往荷塘散步?他最終有沒有得到解脫?

能力學習
一 認識定點描寫的方法
1. 本文的主要觀察點,是在荷塘旁邊。作者在荷塘旁邊看到甚麼景物?試選出
來,在適當的方格內加。
 A.荷葉        B.蓮蓬         C.月色
 D.荷花        E.荷塘裏的游魚     F.露水
 G.楊柳的丰姿     H.桂樹的倒影      I.隱約的遠山
 J.樹影

2. 作者分別描寫了荷塘裏及荷塘四周的景色,試按描寫的先後次序排列
出來。

→→→→
3. 作者在描寫上述的景物時,是按照甚麼的轉移來描寫的?

4. 承上題,這種描寫手法是:
二 認識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方法
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第 4 段)
作者直接描寫荷塘的情況,指出荷塘放眼望去,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葉。
例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第 5 段)
  作者並沒直接描寫月色,而是通過參差的樹影突出月光的皎潔。

1. 找出下面直接描寫荷花的句子,在適當的方格內加。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嬝娜地開着的,有
羞澀地打着朵兒的。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和花上。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鬱鬱的。

2. 寫出下面句子所間接描寫的對象。
(1) 葉子與花也有一絲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間接描寫:
(2)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間接描寫:

三 學習比喻描寫的表現手法
1. 在文中找出作者運用了甚麼比喻來描寫下面的景物,把適當的喻
體寫在空格
內。

(1)

(2)

(3)

(4)
2. 承上題,運用比喻描寫對刻畫景物起了甚麼作用?

3. 題 1 的比喻中,你最欣賞哪個?為甚麼?如果由你聯想,你會把
它聯想為甚
麼事物呢?

四 學習多感官描寫的方法
1. 作者在描寫荷塘的景物時,運用了哪些感官描寫?在適當的方格內加,

在文中找出運用了這種感官的句子。

 

 

 

 

     

2. 下面的物件,可以運用哪種感官來觀察和了解?
(1)   (2)
3. 承上題,運用多感官描寫有甚麼好處?

4. 試運用不同的感官來描寫下圖。

進階訓練
1. 你認為荷塘的景色,能有助作者紓緩心裏的不寧靜嗎?
2. 除了「如鬼一般」的樹影外,文中提到樹時多有較為負面的描述,如: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第 6 段)。
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第 6 段)
你認為這些描述反映了作者甚麼感情?與文首提及的頗不寧靜的心情有甚
麼關係?
3. 你認為下面的一段描述與第 4 和第 5 段描繪的景象是否匹配?為甚麼?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第 5 段)
參考答案

內容理解
1. 作者覺得自己「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 。」即是說他在路上產
生了一種與平時截然不同的感受 —— 內心的平靜。
2. 本篇第 4 段寫荷塘的幽美景色,它是由荷葉和荷花組成。
荷葉:片片相連的荷葉,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它們密密地挨,把
底下的流水全遮住了。
荷花:零星的白花,有些嬝娜地開,有些含苞待放,像明珠、像星星、像剛
出浴的美人,散發縷縷清香。
3. 作者往荷塘散步,是因為「心頗不寧靜」。作者在散步後,心情有些好轉,
感到獨處有其樂趣和自由。但在篇尾他卻說「但熱鬧只是它們的,我甚麼也
沒有。」可見作者並沒得到解脫。

能力學習
一、
1. A. 荷葉
C. 月色
D. 荷花
G. 楊柳的丰姿
I. 隱約的遠山
J. 樹影
2. 3  5  1  4  2
3. 按視線的轉移來觀察和描寫,並沒有轉移地點。
4. 定點描寫
二、
1.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有嬝娜地開的,有羞澀地打朵兒
的。
2.(1) 葉子底下的流水
(2) 月光
三、
1.(1) 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
(2) 流水
(3) 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 沒精打采、渴睡人的眼
2. 比喻的運用可使所刻畫的景物形象更鮮明,令讀者的印象更深刻。
3. (學生自由作答)
四、
1. 視覺: 文中大部分的描寫,是運用了視覺觀察。
聽覺: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的蛙聲。
嗅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渺茫的歌聲似的。
2. (1) 視覺、嗅覺、觸覺
(2) 視覺、味覺、觸覺
3. 運用多感官描寫手法,能夠使讀者不用憑空想像景物,而可以通過顏色、香
味、味道、聲音及觸感等共通的感覺去了解,讓讀者較易捕捉作者所描寫的
景色。

進階訓練
1. (學生自由作答)
2. 這種陰沉的感覺與月光和荷花的意象正好形成清晰的對比,象徵了作者「這
幾天心頗不寧靜」的感覺。作者希望通過欣賞荷塘月色排遣不快的心情,但
滿月未能朗照,樹影依舊陰陰的,所以作者於文末說:「我甚麼也沒有。」
重申了心情未能得到寧靜。
3. 不甚匹配。因為前文用了許多美麗的意象來形容荷花,如「亭亭的舞女的裙」
「一粒粒的明珠」
、「碧天的星星」
、「剛出浴的美人」
、「渺茫的歌聲」
、「籠輕紗
的夢」等,寫到月光不能朗照時仍「別有風味」,但接以「如鬼一般」來形容
斑駁的樹影,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與前文的美景並不相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