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蓝天白云在内蒙,感悟草原蒙汉情

——课文《草 原》 教学设计
1 草 原
学习目标
语文要素
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交流自己与他人惜别的经历,更深
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写作: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现手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
1.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并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抄写下来。
2.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交流自己与他人惜别的经历。

教师准备
草原、套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图片以及《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前置性学习内容
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
2.查找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目标
1.会写“毯、玻”等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 1 自然段。
3.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并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感受蒙汉情深。

情境与任务
活动一:打开草原的大门
观看草原的图片,分享对草原风光的感受,从而达到“入其境,爱其美。”
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草原美景。其实,在 1961 年的夏天,老舍等 20 余位作
家、艺术家应邀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
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去欣赏
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吧!

一、交流预习,分享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1.同桌交换《新解新教材》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的
读写。
2.同桌互看,看看对方提出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二、检查反馈,查漏补缺。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交流朗读,随文正音。
2.交流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1)观察词语:蒙古包。注意读准多音字“蒙”。可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有关蒙古
族特色的事物。
(2)观察汉字部件,同桌之间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活动二:进入草原,品味草原风光
1.默读课文的第 1 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可以把你的发
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预设:

2.看思维导图,默想草原景物。
小结:阅读写景类的文章,可以边读边圈画出景物,再结合思维导图,作者描绘的景
色以及观察的顺序就一目了然了。
3.选择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的一两处,琢磨作者是怎样表现草原的美,讨论这样写的
好处。
关注描写生动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小组交流: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不好理解?
点拨:①借助多媒体,直观了解“中国画”“渲染”“勾勒”的意思。②抓住“翠色
欲流”一词,感受“绿”的特别。③通过朗读,感受“轻轻流入云际”的“绿”的美,体
会朗读时的语气。
(2)小组交流:这段话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
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预设:使景物更逼真,有感情色彩;使抒发的情感有寄托。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的?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抓住“那么”“总想”“满心”等词语,在情景
交融间,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赞美与喜爱。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
大花。”这句话抓住“绣”字,体现了草原之美,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赞叹。
(4)结合同学间的交流,补充思维导图内容。
4.小结:阅读写景类的文章,不仅要抓住景物特点,还要在景中发现情,在情景交融
间,品味作者言语的精妙,感受作者那跃然纸上的真挚感情。
5.借助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 1 自然段。

活动三:交流反馈,课堂延伸
1.订正《新解新教材》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与目标
1.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他人惜别的经历。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

情境与任务
活动一:深入草原,体会蒙汉情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行人,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现在,让我
们继续跟随他们的脚步,看一看接下来又会遇到什么,又会发生什么呢?
一、自由读第 2~5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如果要用一个
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预设:热情好客。
二、品读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同桌交流: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
好客?
预设:“男女老少”说明来迎接的人很多,从中能感受到
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2.同桌交流:这么多人赶来迎接客人,说明蒙古族同胞很热情,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
现?
预设:从“各色的衣裳”也能体现出来,因为蒙古族同胞把客人的到来当成节日一般,
才会身穿节日盛装。
三、聚焦场面,感受情深。
聚焦场面 1: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
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同桌交流:蒙古族同胞和作者一行人是怎样握手的?
预设:①总是握着,握住不放。从这里感受到蒙汉两族同胞见面时的激动心情。②
“热乎乎地”握着,不仅是手热乎乎地握着,而且他们的心也是热乎乎的。
(2)同桌交流:“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他们的心愿都是什么呢?
预设: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3)小结:读这几句话时,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相见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聚焦场面 2: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
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1)同桌交流: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①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来款待客人,我从这体会到了草原人民富有
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②我从主客之间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体会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感
情深,就像是一家人。
(2)同桌交流: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
预设:我想到了过节一家人团聚的情景。
(3)小结:啊,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其乐融
融的氛围。
聚焦场面 3: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
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点拨:观看套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图片,进一步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和浓郁的民
族风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蒙汉两族人民同欢乐的场景。
四、联结诗句,感悟情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
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正如作者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同桌交流: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
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同桌交流:假如你们分别是主人和客人,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主人——尊贵的客人们,这次还没招待好,下次还要再来呀!
客人——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们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也
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儿做客。

活动二:感知草原,想象画面
同学们,不难看出,老舍先生就如同一位出色的导游,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为
初到草原观光的客人们精心勾画出三幅美丽的画卷,而不至于让客人在眼花缭乱中迷失了
方向。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内容。
预设:

活动三:思维拓展,探究写法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1.同学们,这篇课文思路清晰,作者从自己看到的写到自己感受到的,根据抒发感情
的需要,先景后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
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2.练一练: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3.小结: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
盛情待客的情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活动四:贴近生活,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他人惜别的经历吧,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要达成教学目标,我采取了借助图片,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草
原自然美和文章语言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分享见解的习惯。这样不仅使文章
的景、情、意相映生辉,而且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一起感受草原的
无限秀美。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可引导运用以上方法去感受,阅读时养成提出自己的读书见
解的习惯。最后摘录自己最喜爱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段。这一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阅
读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其语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自然美、语言美的能
力,培养审美情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