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

(故事)

童话、寓言、民间故事
故事
童话的特点:
• 有着丰富的幻想
• 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 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1. 按童话本身的故事来阅读
2. 注意人物的理解和评论,从而揭示作品的
基本思想。
3. 学习语言,注重朗读表演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1. 按童话本身的故事来阅读
教学时不必说明动物、植物的拟人和情节的
虚构,以增强吸引力,促进儿童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大胆想象。
幻想是童话的源泉和翅膀,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这种幻想不止表现在整个奇怪优美的故事里,而
且表现在童话人物的语言、行动上。
但教学时为了使儿童从幻想中接受思想教育,就
必须让孩子感到这是真实的故事,从中领悟出童
话的基本思想。
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如果学生认为
它是虚构的,是假的,而不去理解安徒生在这篇
童话中对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那么,学
生就不能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2. 启发想象
童话形象性强,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
象,再现作者笔下迷人的童话世界,受到艺
术形象的感染,同时把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
语言文字统一起来。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3. 做好人物的分析、评价:
童话多采用拟人化手法,而且个个具有鲜明
的个性。
如教学《捞月亮》,应注意猴子们盲目地跟
着小猴子到井里去捞月亮,闹了个大笑话一
事加以评论,进而揭示以后做什么事,都要
认真调查,动脑经思考,不能盲动的基本思
想。
对这些“人物”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评价,才能正
确揭示作品的基本思想。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4. 正确地处理童话中幻想与现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教学时,要让儿童明白,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生活是紧密
联系的,幻想世界中的事物一般地说不违背现实世界中的
自然规律和社会关系。
如《美丽的大公鸡》中:
公鸡和其他的动物比美并与他们对话——奇异、虚构
啄木鸟会抓树里的害虫,青蛙会抓稻田里的害虫、蜜蜂会
采蜜——真实
公鸡外形特征的描写和公鸡长大会啼鸣的特点——真实
老马讲的美的标准——真实。
这些真实的东西,正是自然现象和社会哲理在童话中如实
的反映。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5. 丰富学会的科学知识
科学童话除了具备文学童话的特点外,还具
有介绍科学知识这个特点。教学科学童话,
要循着故事情节,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培
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要在“商借尾巴”
这一情节中让学生懂得鱼、牛、燕子这些动
物尾巴的功能和壁虎断尾巴再生的特点以及
壁虎尾巴的功能等知识。
童话的教学应注意:
6. 重视朗读和复述
童话寓言优美、生动、通俗,对话较多,富
有诗一般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复述甚至
作课堂的表演,可以把孩子们带进美妙动人
的童话境界,感受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巩
固语言、知识教学的成果,强化思想品德、
爱美情趣的迁移默化和陶冶。
寓言
“寓”是寄寓、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
把深刻的道理和教训寄托在一个简短而完整
的故事里,就是寓言。
俄国寓言作家雪雄维夫在他的《寓言的寓言》
一书的序中写到:“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
理。”这是对寓言最好的解释。
寓言并不是描写生活,而是解剖生活,批判
生活,启迪人们的智慧,认识真理。
寓言
法国十七世纪的寓言作家拉。封丹说过: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
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人们的教训好比
是灵魂。”
因此,寓言教学一般分为“读懂故事”和
“揭示寓意”两个进行。
寓言的特点
• 对人物和环境不作细致的描写,情节单纯,不过生
动有趣。
• 含有教育意义
• 语言含蓄
• 篇幅短小
•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一般用一个假托的小故事来隐
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 有强烈的讽刺性,常用夸张手法,突出社会上某一
类人的特征,深刻地揭示本质,并对他们的错误予
以无情的嘲弄与讽刺。
• 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以人
的思想、性格,用它们来讽喻社会丑陋的现象,歌
颂真善美。
寓言的教学法
1. 感受寓言故事,感受寓言形象
2. 正确揭示寓意,感受寓言形象
1. 感受寓言故事,感受寓言形象
寓言式通过一个简单、完整而生动的故事表现的,应
该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想象:
• 故事发生的地点(小溪旁)
• 故事的开端(狼非常想吃羊)
• 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被小羊婉言
戳穿)
• 故事的结果 (狼露出真相扑向小羊)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寓言故事形象留下完整而清晰的
印象,对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形象认识得更深刻。
1. 感受寓言故事,感受寓言形象
感受寓言形象,主要在深入理解寓言形象的
语言。
如《会摇尾巴的狼》中“咧开嘴,龇着牙,
对老山羊恶狠狠地叫嚷:‘你这该死的老东
西!不快点过来,我就吃掉你!’”
一只狼掉到陷阱里去了,怎么跳也跳不出来。后来,一只老
山羊慢慢走过来了,狼连忙向老山羊打招呼:“好朋友!帮帮我,带
我出去吧!”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猎人安下的陷阱里去了?”
狼立刻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你不认识我吗?
一只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为了救一只掉到这里的小鸡,我不顾一切,
一下跳了进来。可是小鸡出去了,我却再也出不去了。唉!可怜可怜
我这只善良的狗吧!”
老山羊看了他几眼,有些不相信,说:“你真的是狗么?为
什么你那样像狼,为什么你用狼一样的神气看着我?”
狼连忙半闭了眼睛说:“我是狼…狼…狼狗啊,所以有些像狼。
但是,请你相信,我的的确确是狗。我的性情很温和。我还会摇尾巴,
不信你瞧,我的尾巴摇得多好。”
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那条硬尾巴来摇了几下。“扑
扑,扑!”它的尾巴把陷阱里的一些土块都敲打下来了。
老山羊慌忙后退了一步,说:“是的,你会摇尾巴。可是会
摇尾巴的不一定都是狗。你说,你真是一只狼狗吗?”
狼有些不耐烦了:“没错,没错!我可以发誓。快点
吧,快点吧!只要你伸下一条腿来,我马上就可以得救了。
我一出来马上就报答你。比方,我可以给你舔舔毛、帮你咬
咬虱子。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特别是山羊。”
老山羊还是有点犹豫,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成,我
得考虑考虑。”
这时候,狼忍耐不住了,突然爆发起来。他咧开嘴,
露着牙齿,对老山羊咆哮:“你这老家伙!不快一点过来拉
我出去!”
老山羊冷静地看了它一眼,慢吞吞地回答说:“我才
不过来。因为你是狼。我看见你的尖牙齿了。去年冬天你咬
我一口,差点没把我咬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再会摇尾
巴也骗不了我了,再见吧!”
这句语言描写使狼的凶残面目和绝望中挣扎
的丑态跃然纸上,表露无遗。引导学生仔细
琢磨体会这些入神的词语所描绘的形象,想
想他们的作用,是感受寓言形象的基本方法。
此外,表情朗读,也可以增强学生感受寓言
形象的鲜明性。
2. 正确揭示寓意,感受寓言形象
感受寓言形象是寓言教学的基础,正确揭示寓意
才是寓言教学的关键。
寓言的形象是以比喻的形态出现的,寓言中所讽
刺、劝谕、批评的真正对象不是寓言本身所写的
人或事物的形象,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事或现
象。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的形象指向现
实生活的过程。即让学生寓言所讽刺、比喻、批
评的是哪些人、什么现象的过程。
揭示寓意的方法:
i. 剥笋法
ii. 类比法
iii. 析句法
iv. 分析法
揭示寓意的方法:
i. 剥笋法
根据故事内容层层发问,步步深入地揭示寓
意。如指导《亡羊补牢》,可以这么启发提
问:
 丢羊的人认识到现在把羊圈修好还不晚之
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 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应该怎么办呢?

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把寓言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
体会寓意。
ii. 类比法
即把学生的视线由故事引向生活实际,让他们
寻找生活中类似事例,再抽出寓意。

如指导《狐假虎威》
寓言故事: 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恐吓其他动物
生活实例:某人借用某些有权势的人欺压某些

抽出寓意:有的人仗着有权势的人欺压身边的人
iii. 析句法
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最能表现寓意的句子去
解释寓意。
在《骆驼和羊》中,老牛说的话是直接点明寓意
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是不对的。”

这类直接揭示寓意的句子不多,更多的是需要通
过分析寓言中的关键词去体会。
分析这些关键词语,才能理解、体会寓言的寓意。
《自相矛盾》: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叶公好龙》: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iv 分析法
采用分析寓言中故事和道理之间存在的逻辑
联系寓言。
《刻舟求剑》
分析事物发展
变化
《守株待兔》
分析事物的偶
然性与必然性
《坐井观天》
分析事物的部分和整

民间故事
• 通过描写一些事件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且篇幅不大的文学作品。
• 一般具有人物、环境和情节三个要素。
• 内容新奇有趣,便于口述。
民间故事教学方法
1. 专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2. 通过对语言的讲解和分析,理解人物的性
格特征
3. 重视指导感情朗读和复述
民间故事教学方法
1. 专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中,要抓住情节发展线索,通过对重点
词语的讲解,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和发展的
过程,弄清因果关系,明确主次详略,理解
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层次安排。
民间故事教学方法
2. 通过对语言的讲解和分析,理解人物的性
格特征
教学中要抓住故事中的具体事物例如人物的
语言、外貌、行动、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心思
想。
民间故事教学方法
3. 重视指导感情朗读和复述
朗读中要指导学生把字词读准确,并读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对内容简单,情节引
人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训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