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44 期 2021 年 11 月 29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深改委: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 2
深改委审议《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 年)》...........................................................2
国常会: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 3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4
发改委:同意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 5
发改委: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5
发改委: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6
央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
三部委印发《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7
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8
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 8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将在北京落地实施........................................................................................ 9
北京住房租赁市场规则将显著改变.......................................................................................................... 10
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 10
武汉坚持 2022 年实现碳达峰,面临挑战................................................................................................ 11
习近平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1
李总理:经济政策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
刘鹤: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13
刘鹤: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3
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约谈相关地区.......................................................................................... 14
银保监会回应“储户存款被质押”事件.................................................................................................. 15
刘世锦:减碳应少用行政办法,多用市场办法...................................................................................... 15
能耗双控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 16
国内多地暂缓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上马...................................................................................................... 16
国内各地掀起一轮消费券发放潮.............................................................................................................. 17
成都纠偏房地产市场监管.......................................................................................................................... 17
国内强力整顿网络内容和泛娱乐化.......................................................................................................... 18
严查纳税下一步将挥向电商主播领域...................................................................................................... 19
华北地下水超采有明显缓解...................................................................................................................... 19
中国独董体制存在诸多缺陷...................................................................................................................... 20
执行了领导的“会议纪要”,被判滥用职权罪...................................................................................... 21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青岛芯恩 CIDM 模式.................................................................................................... 22
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涉嫌严重违法.................................................................................................. 22
元宇宙产业已出现泡沫化迹象.................................................................................................................. 23
2020 年结婚登记人数创近 17 年新低....................................................................................................... 23
成人纸尿裤销量已超过婴儿纸尿裤.......................................................................................................... 24
麦肯锡: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为 80%........................................................................................... 25
德国新政府组阁透露对华政策调整方向.................................................................................................. 25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何理解!.................................................................................................................... 26
维持较高经济增速仍然十分重要.............................................................................................................. 29
国内煤炭保供的结构性矛盾...................................................................................................................... 31
商务: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基调并没有改变.............................................................................................. 33
国企融资担保新规在于防风险和稳杠杆.................................................................................................. 35
险企的转型困境及未来.............................................................................................................................. 38
司马南“拷问”联想的是与非.................................................................................................................. 39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 41
全球经济恢复呈现分化的趋势.................................................................................................................. 43
摩根大通:“支付革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45

深改委: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
今年以来,在上游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内多地电力市场出现
了罕见的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一度引发全社会关注。今天(11 月 24
日)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专门提到了电力
市场的改革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会议时表示,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
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
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
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会议还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
设稳步有序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
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电力市场,引导全国、省(区、市)、区域
各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规范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
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
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有效平衡电力供需。要加强电力统筹规划、政
策法规、科学监测等工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兜底,确保居民、
农业、公用事业等用电价格相对稳定。要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
市场机制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科学指导电力规划和有
效投资,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深改委审议《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 11 月 24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会议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
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的高效组织体系,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布
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
式,加强体系化竞争力量。要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
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果转化应用。要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
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在履行国家使命中成就人才、
激发主体活力。要以更大勇气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抓战略、
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强对重大科研
项目的领导和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要根据任务需
要和工作实际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建立责任制,立“军令
状”,做到有责任、有管理、有监管,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
责,保证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开展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
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
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国常会: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1 月 24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化资金使用,严格资金监管。会议指出,近
几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地方债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隐性债
务减少,政府总体杠杆率稳中有降。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全国人大批准
的新增额度,合理发行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和
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会议要求,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
调节,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统筹做好
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
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一是加快今年剩余额度
发行,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是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梳理明年专项债项目和资金需求。
省级政府要强化统筹,加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储
备,适时推进成熟项目开工。三是统筹考虑各地实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要求,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
“撒胡椒面”,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四是资金使用
要注重实效,加强对投向等的审核和监管,严禁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形
象工程和不必要的亮化美化工程等。坚决制止资金挤占挪用、违规拨付、
长期闲置。会议强调,要加强专项债资金审计监督和全面核查,发现问
题必须严肃整改、严格问责,并实行收回闲置资金、扣减新增限额、通
报负面典型等措施予以处罚。有分析认为,此次首次提出“资金使用要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注重实效”。过去专项债券的下达与使用,较多的是考虑宏观需求与项
目需求,且由于专项债券的政策性强,对实际的经济效益要求不高。这
一新提法可能会使专项债券的收益率要求有所提高,考虑到近年地方债
发行规模的总体增多,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与偿还能力也在意料
之中。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统筹考虑各地实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
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意味着明年的专项债券新增额度
与额度分配方案都可能有新的变化。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11 月 22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
扶力度的通知》。通知表示,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
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
地区停电限电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为贯彻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知》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要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
资金,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用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
奖补资金。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对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及原材
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加强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灵活精准
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
企业,用好新增 3000 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通知》强调,要推动缓
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强化市场供需调节,严厉打
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加强用电保障,加强电力产供储销
体系建设,科学实施有序用电,合理安排错峰用电,保障对中小企业尤
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大民生领域和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细化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降低投标成本、
优先采购等支持措施。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 11 月 25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
意见》,综合考虑经济体量、市场主体数量、改革基础条件等,选择部
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重庆、
杭州、广州、深圳 6 个城市。《意见》提出,经过三至五年的创新试点,
试点城市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
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
要示范。《意见》明确了创新试点工作十大任务。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
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
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
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三是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深化投资审批
制度改革。四是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五是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
利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六是优化外商投资和国
际人才服务管理。七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八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
九是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十是优化经常性涉企服
务。

发改委:同意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
高铁建设在国内有趋于全面收紧的迹象,但是在特定政策助推下也
有特例。国家发改委网站 11 月 24 日公布《关于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
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显示,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
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
通走廊,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同意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即北沿江高速铁路。项目起自上
海市新建上海宝山站,经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南
京市及安徽省滁州市、合肥市,接入既有合肥南站。线路全长 554.6
公里,其中新建铁路 519.9 公里、利用既有铁路 34.7 公里。项目设计
速度为 350 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 1800.2 亿元。项目建设的意义在于,
北沿江高速铁路对加快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线路
不仅有利于促进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辐射作用和
带动作用,加快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而且也将极大提升苏中地区的区
位条件。同时更应看到,该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
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
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通道运
输能力和服务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改委: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国家发改委消息称,11 月 24 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座谈
会,邀请经济、法律方面专家,研究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相关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煤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充分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煤炭价
格区间调控机制,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建立煤炭价格区间调控的长效机制,引导煤炭价格
在合理区间运行,使煤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基本面,防止价格大起
大落。此外,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鼓励煤炭企业与燃煤发电
企业在合理区间内开展中长期交易,鼓励燃煤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在中
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煤炭、电力价格挂钩联动机制。发改委表示,截至
11 月 23 日,全国电厂存煤已达到 1.47 亿吨,其中国网区域电厂存煤
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 11 月底电厂存煤或将全面超过去年同
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冬明春发电供暖用煤得到有力保障。发改委
称,从初步评估和合规性审查的情况看,部分煤炭价格指数行为存在不
合规问题,对市场形成误导,一定程度上导致价格涨幅脱离供求基本面。

发改委: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国家发改委日前在官方微信称,近期,受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
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因煤炭等能源产品和大宗原
材料等价格上涨传导等原因,部分地区、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一
定幅度上涨。不过,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普遍“大涨”相比,我
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相关专家表示,有底气、有信心、有能
力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
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而且与国际通胀的愈演愈烈相比,我国才是全
球物价水平的“压舱石”与“稳定器”,展望未来,国际通胀压力仍将
持续一段时间,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则将保持在合理区间。10 月份,我
国 CPI 同比上涨 1.5%,1-10 月份平均上涨 0.7%,保持平稳运行。受国
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今年以来我国 PPI 涨幅扩大,与发达经济
体水平相当,但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志
成表示,本轮国际通胀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根源
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极度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以及
疫情防控失序等引发的供应链紊乱问题。有专家表示,展望未来一个时
期,我国的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由于国际市场的因素,若干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PPI 的上涨对消费领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域价格的传导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从社会总供求的角度来看,居民
消费价格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将是宏观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方面。

央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1 月 23 日,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综
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持续释放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稳中有降,加强对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他在国新办新
闻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将持续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
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重点
领域。邹澜并称,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
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激励作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科技创
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实施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适当提高风险
容忍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据邹澜介绍,2020 年至今年 10
月,银行累计对 14.4 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
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 11.8 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9.1 万
亿元。从总量上来看,10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8.6 万亿元,同比增
长 26.7%;从贷款利率来看,在 2020 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
降,10 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94%,比 2020
年 12 月又下降 0.14 个百分点。

三部委印发《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深入
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用能效率持续提升,年度能源消
费总量控制在 1.89 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 4 亿吨
以内,在 2020 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5%、碳排放下降 7%,
有条件的地区 2025 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
量 2030 年前尽早达峰。《方案》明确,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
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光伏发电设施。鼓励有
条件的公共机构建设连接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和充放电设施的微网系
统,实现高效消纳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 2025 年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 50%。
推动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项目建设,开展太阳能供暖试点。同时,提升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内部停车场要配建与使用规模相适应、
运行需求相匹配的充(换)电设施设备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鼓励内部
充(换)电设施设备向社会公众开放。《方案》还提到,推进公共机构
数据中心集约化、高密化,稳步提高数据中心单体规模、单机架功率,
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 IT 设备、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因地制宜
采用自然冷源等制冷方式。推动存量“老旧”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小
散”数据中心腾退、整合,降低“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能源消耗。新建
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全部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要求,绿色低碳等级达到
4A 级以上,电能利用效率(PUE)达到 1.3 以下。鼓励申报绿色数据中
心评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官方数据,2020 年全国公共机构约
158.6 万家。业内认为,“十四五”期间围绕近 159 万家公共机构进行
节能降碳改造将有非常大的投资空间。

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11 月 23 日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规划》从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贸易新业
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构建绿色贸易体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保
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深化“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强化
风险防控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 10 个方面,明确了 45 项重点任务,
制定了 6 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优化
进出口商品结构。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促进自发展中国家特别
是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
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推动环保、
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高技术、高附
加值装备类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
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提高精
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比重。与国际社会合作打击非法采伐、野
生动植物等非法贸易。“十四五”时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贸易综
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协调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畅通循环能力进一步提
升、贸易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贸易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
据中国证监会披露,今年以来,证监会会同公安部、最高检联合开
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相关调查、侦查、审查起诉工作已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经全面展开,部分重点案件已取得重要突破。要指出的是,这是三部门
首次联手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2021 年上半年,已累
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及线索 119 件,移送涉案主体 266 人,
较去年同期增长均达到 1 倍以上。至今年 10 月,三部门集中部署查办
19 起重大典型案件,其中有 9 件涉及恶性操纵市场案件。早在 2002 年,
公安部已设立证券犯罪侦查局,派驻证监会办公。随着今年《关于依法
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出台,今年 9 月 18 日,最高检驻证监
会检察室揭牌成立。据稽查人员称,现在办案时会将案件同步抄送给检
察机关,检察机关会较早掌握相关情况,一旦后续需要介入或到了检察
环节也能及时跟进加强监督和指导,“这样会顺畅案件流程,实现真正
的行政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中国证监会表示,为高效推进证券违
法犯罪案件查处,证监会进一步优化与刑事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机制,
通过“证监、公安、检察”联合部署专项执法行动,更好发挥各自优势,
提升执法效能。在三部门联动之下,国内打击证券行业犯罪的行动力度
将会加大,预计今后国内出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罚款都不会罕见。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将在北京落地实施
近期,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首批拟纳入资
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 16 个项目名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
一试点在业内被称为资本市场“监管沙盒”。2020 年,证监会主席易
会满曾表示,支持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自今年 3
月试点启动以来,北京证监局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成资本市
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从 26 家机构申报的 51 个项
目中,遴选出首批拟纳入试点的 16 个项目。在首批拟纳入试点的 16
个项目中,牵头申报单位包括 4 家市场核心机构、4 家证券公司、5 家
基金管理公司、1 家信用评级机构,以及 1 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运营
机构;联合申报单位包括多家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银行
及科技企业。从技术应用领域看,试点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云原生、信
创等复合交叉技术应用。业务场景包含智能投顾、智能运营、智能交易、
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待公示期满后,试点机构将结合社会公众意见,
对试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社会公示环节,未发现重大风险隐患
或已对相关风险作出防范和补偿机制的,将正式纳入试点。后续,在证
监会统筹指导下,北京工作组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动态监测试点项目运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行情况,识别并防范化解潜在风险,适时组织试点项目的阶段性评估工
作。

北京住房租赁市场规则将显著改变
今年 8 月 24 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
意见稿)》,在 11 月 24 日提交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
议进行一审。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草案提出,住房租金显著上涨或
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者租
金涨幅等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租金水平。一旦采取价格干预措施,出租
人应当执行;拒不执行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针对“群租
房”整治难题,条例草案提出,出租住房要以原规划设计的房间为最小
出租单位,不得打隔断改变房屋内部结构。起居室不得单独出租,厨房、
卫生间、阳台、储藏室及其他非居住用途空间不得出租用于居住。同时,
禁止将违法建设和其他依法不得出租的房屋出租。此外,条例草案也关
注到了租房押金收取、“租金贷”等热点问题,提出住房租赁企业向承
租人收取的押金一般不得超过 1 个月租金,并按规定通过第三方专用账
户托管;而单次收取租金的数额,一般不得超过 3 个月,超收的租金应
当纳入监管;住房租赁企业不得诱导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贷款,或者在
住房租赁合同中包含租金贷款相关内容。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介
绍,近年来,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已成为市民实
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庞大的住房租赁规模和复杂的住房
租赁关系引发大量矛盾纠纷,接诉即办涉住房租赁类诉求居高不下。北
京市住房租赁管理依据涉及较多民事法律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高
度结合,有必要通过地方性法规立法加强管理。

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
11 月 25 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暨 2021 上海全球数商
大会在沪举行。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首日,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的数据
产品约 100 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
包括工商银行和上海电力达成交易的“企业电智绘”数据产品以及民用
海图服务产品等。有市场研究人士认为,上海有得天独厚的数字经济环
境,相关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在上海占主导地位,GDP 占比已超过 50%,
大量高新企业和新基建相关企业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
障。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有利于加速数据要素聚集,助力上海打造数字经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济发展高地,且将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上海数据
交易所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核心区域的张江国创中心。根据规
划,上海数据交易所是实现“汇天下数据而通之、聚天下数据而用之”
的关键平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要素转化的枢纽。在数字
经济的大背景下,数据资产化旨在通过数据的交易与流通最大化释放数
据的核心价值。数据资产的估值、入表及财务核算处理、以及数据资产
投资都是世界级难题,如何从中创新以及破局,成为推动数据资产化的
重要议题。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也是数据资产化探索的一个尝试。

武汉坚持2022年实现碳达峰,面临挑战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 年 12 月就印发了关于印发武汉市碳排放达峰
行动计划(2017—2022 年)的通知。在去年 9 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
目标后,武汉仍然坚持 2022 年实现碳达峰,这在所有明确提出目标的
城市里最为“领先”。从过去几年节能降耗、降碳等方面的表现来看,
武汉要实现碳达峰目标或许并不困难,但在迈向“净零碳城市”这个更
高目标的过程中,武汉还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十三五”期间的表
现来看,武汉在 2015 年的煤炭消费总量为 3388 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
为 49.8%;
2020 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 35%左右。
总体而言,过去几年武汉的减煤、降耗工作整体称得上卓有成效。但需
要指出的是,武汉在 2020 年遭遇了较为严重的疫情冲击,GDP 和能源
消费总量均出现了负增长。随着经济的恢复,2021 年能源消费总量乃
至强度指标对比上一年有可能出现“反弹”。另外,尽管短短 5 年间,
武汉的煤炭消费占比下降了约 15 个百分点,但与一些低碳城市相比,
35%的煤炭消费占比并不算低。公开信息显示,2019 年,广州煤炭消费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为 14%;北京的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
比,更是由 2010 年的 29.59%下降至 2019 年的 1.81%。21 世纪经济研
究院认为,纵向比较,从过去几年能耗强度、碳强度迅速下降的趋势来
看,武汉足以有底气继续坚持 2022 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表。但
另一方面,武汉在疫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求尤为强烈,这很可能带来
能耗、碳排放强度数据的反弹,并且在低碳城市间横向比较来看,以当
前的能源、产业结构特点,武汉距离“净零碳城市”,仍有较大的进步
空间。

习近平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11 月 22 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
峰会时,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强调坚持对话不
对抗、结伴不结盟。习近平在讲话中称,“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
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愿重申,中方将坚定不移
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
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
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
包括在未来五年力争从东盟进口 1500 亿美元农产品;并愿在未来三年
再向东盟提供 15 亿美元发展援助,用于抗疫和恢复经济。习近平称,
“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0 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他表示,中方愿
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 1.5 亿剂
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再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 500 万美元,加大疫苗联合
生产和技术转让。此外,还要积极考虑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习近平
称,中方支持东盟建设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
器区条约”议定书;并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合作之海”。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
和经验分享;双方应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
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愿
同周边邻国长期友好相处,“绝不寻求霸权,更不会以大欺小”。习近
平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
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指出的是,在国际
地缘政治博弈新背景下(如美国推动的“印太战略”和中国-东盟全面
战略伙伴关系),南亚和东盟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区。

李总理:经济政策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
负责人座谈会。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上海市长龚正、吉林省长韩
俊、湖北省长王忠林、广东省长马兴瑞、贵州省长李炳军发了言,李克
强还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云南等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交流。
李克强说,今年全国上下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企纾困与深
化改革并举,有效应对多重挑战,经济继续平稳发展。面对新的经济下
行压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六稳”“六
保”特别是“前三保”,落实跨周期调节举措,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
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说,我国市场主体已超过 1.5 亿户。国家围绕保市场主体研究出
台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并形成规模,是用改革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地方和部门要为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出台经济政策措施要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采取运动式、冒进式、一刀切措施。要在
推进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一视同仁、公平竞
争市场环境,把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出来。抓住 RCEP 实施契机拓展
国际合作。继续做好促就业、保群众温暖过冬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等民
生工作。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工作实效。

刘鹤: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11 月 24 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要深化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治理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
能力和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
的高水平循环。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
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
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的枢纽。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重视需求侧管
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落
实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全国统筹,完善能耗控制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
动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
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既加
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又要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培育有一流国际竞争力
的平台企业。文章称:“要深刻理解社会心理特点,了解市场关心什么、
担心什么,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做好政策评估和与市场
沟通,坚持问题导向,多出台服务微观主体的高质量政策。”

刘鹤: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1 年世界制造业大会 11 月 19 日在安徽合肥开幕。国务院副总
理刘鹤在书面致辞中指出,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
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更高水平、更
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必须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比重。刘鹤强调,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探索
“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新模式,优化国家实验室体系,用好各
类国家创新基地,引导和帮助企业专注主业、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核心
竞争力。要指出的是,刘鹤副总理此次讲话中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
是“保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比重”,在近年国内制造业比重
过早过快下降的背景下,保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比重,实际
上是要扭转制造业比重下滑的趋势;二是发展制造业要高度强调创新,
一方面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
展,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实际上,在“十四五”规划纲要
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内容中,已经强调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
本稳定”。这意味着,大力发展立足于创新的制造业,是国家未来政策
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方向。迄今,国内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有一些来自地方
的创新实践,比如在 2016 年源起上海松江、现在横跨长三角 9 城(上
海松江、苏州、湖州、杭州、嘉兴、金华、芜湖、宣城、合肥)推动的
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制造业集中区域,都已
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约谈相关地区
全国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在 2021 年 11 月 1 日开始启动,将在
2022 年春节前持续开展,各地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暴露。11 月 24
日,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约谈会,
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新城区、云南省昆明市及西山区、青海省
西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据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被
约谈地区根治欠薪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属地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到
位、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实效果不好、欠薪隐患
未及时消除,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有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约谈中要求,相关地区对根治欠薪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
突出问题导向,增强系统观念,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较真碰硬,举一反
三,切实抓好整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根治欠薪的决策
部署,确保付出辛劳的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切实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11 月 25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视频会议,其中的
议题之一就是部署城乡建设系统根治欠薪工作,会议提出,要聚焦房地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产领域,防止高负债房地产企业风险蔓延影响农民工工资支付,多措并
举化解欠薪隐患。紧盯政府和国有投资工程,落实资金来源,用好保证
金政策,强化源头治理。

银保监会回应“储户存款被质押”事件
近期国内相继发生“储户存款被质押”事件,银保监会日前对此进
行了回应,并警示各银行机构要做好相关工作。银保监会在刚刚发布的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
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称,“近期发生的存单质押票据业务、个人信
息安全等风险事件,社会影响恶劣,损害了银行业的整体声誉,暴露了
相关银行风险合规意识淡薄、业务潜在风险评估不足、核心管理制度与
控制措施缺失、内部员工道德风险突出等问题。”通知称,银行机构亟
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弥补管理缺陷和漏洞,从根本上扭转重效
益轻合规、内控要求为业务发展让路的局面。通知指出,部分银行重要
岗位关键人员管理有效性不足,案件风险事件频发。要强化员工劳动合
同管理,严厉打击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经商办企
业等行为;针对重要岗位关键人员,要丰富监测手段建立更为严格的异
常行为排查机制,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要严肃处理,提升从业人员
风险意识和规矩意识。通知要求,要围绕近期风险事件,深入排查内控
缺陷,加大日常检查巡查力度,强化对分支机构和各经营单位的管理约
束,对屡查屡犯、整改进度缓慢的要督促处理,从根源上整治虚构贸易
背景、授信审查不严等顽瘴痼疾,切实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彰显内控合
规管理建设成效。

刘世锦:减碳应少用行政办法,多用市场办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11 月 21 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上表示,应特别重视一些绿色转型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其中一项技
术性工作就是建立账户,包括碳账户、生态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确定
产权和责任。而建立帐户的前提是做好碳核算和生态核算。刘世锦认为,
在碳核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碳账户,再形成绿色责任帐户,才能确定各
个主体的减排责任。他表示,“其实碳核算是整个绿色转型的基石,这
件事情很重要、很紧迫,但现在关注的人很少,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短
板。”另外,刘世锦强调,减碳应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
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减碳不能“运动式”减少碳排放,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不是降低生产速度和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供给的情
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减碳指标不能错位,应慎用、少用行政办
法,多用经济的、市场的办法。

能耗双控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指出,能源转型过程中新能源的
内在不稳定性将给能源市场造成压力,能耗双控政策对此需要保持一定
的灵活性,以吸收和对冲新能源增加带来的不稳定性。具体而言:1、
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传统能源的生产能力有冗余。随着
能源结构“去碳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的能源供给将越来越多地依
赖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但这些能源供应本身是不稳定的。在这种情
况下,传统的火电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煤炭生产能力就必须保有足够的冗
余,否则由于天气变化等自然因素所带来的能源供应不稳定,就会通过
电力的短缺迅速传导至整个国民经济之中,导致广泛的拉闸限电。2、
能耗双控政策需要在时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弹性,以吸收和对冲新能源
供应的不稳定性。例如,如果由于天气等原因新能源电力供应出现巨大
缺口,这时的电力需求就需要通过火电来补足。如果由于能耗双控,这
时火电无法工作,那么天气的不稳定就会演化为广泛的拉闸限电,引发
经济的不稳定。因此,能耗双控政策必须在时间方向上保持弹性,即当
水电、风电等替代能源供应充足时,适当降低火电供应;而当替代能源
输出能力枯竭时,则需要允许火电在短时间内短暂地大量增长。3、能
耗双控政策的覆盖范围应该逐步扩大,引导包括第三产业、居民户等减
少对能源和电力的使用。

国内多地暂缓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上马
无一例外基本都是当初缺乏评估、仓促上马导致的后果。11 月 22
日河南省发改委为此印发通知,要求平稳有序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建设。
试点地区的河南邓州市此前早已下发通知,严禁企业扰乱当地屋顶试点
开发工作,决定暂停全市范围内利用自己屋顶自行投资的屋顶光伏项目
工作。此外,近期网上流传的湖南常德市发改委《关于暂停新增光伏发
电项目备案的通知》更是引发热议。这份通知提到,全市暂停新增光伏
发电项目备案工作(包括地面和屋顶),待明确全市“十四五”拟开发
项目后,再行启动。常德市发改委能源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暂停备案
的原因之一,是此前对常德全市范围内拟建光伏风电项目的企业进行了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初步摸底,发现需要建设的光伏风电项目远超过电网的消纳能力。另外,
市领导也计划将全市新能源的资源潜力摸清楚,看常德能够开发多少风
电项目,便委托常德市发改委开展全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此
前广东韶关市也暂缓了部分屋顶光伏项目备案工作,韶关市发展和改革
局电力科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电网容量问题和安全问题,韶关市发展
和改革局才决定暂缓备案。上述消息的爆出,也导致在 11 月 24 日国内
股市光伏板块出现罕见大幅调整。

国内各地掀起一轮消费券发放潮
时近年底,为刺激消费,国内各地掀起一轮消费券发放潮。自 11
月 26 日起,哈尔滨市政府将向限上汽车、贸易百货(不含超市)、家
电通讯、家居家装、餐饮(含住宿业餐饮)、文旅体育、电子商务、夜
经济等领域,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分批次进行发放,共计投入 4 亿元。
除了哈尔滨外,广东广州的荔湾、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江苏南京、北
京等多地近期也推出了不同规模的消费券。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安排了
1000 万元的消费券,补贴居民消费,促进商贸业复苏。山东省济南市
开展“2021 年济南暖冬消费季”活动,从 11 月 23 日持续到明年 2 月
底。该消费季中,购物、餐饮、汽车三类消费券发放总额达 2000 万元。
其中政府补贴 1800 万元,中国银联配套资金 200 万元。同时,全市重
点商贸企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汽车销售企业、家电家居销售企业、
重点餐饮企业等将投放各类折扣让利资金约 10 亿元。与前几次消费券
发放集中在餐饮、旅游、文创领域不同,此次各地将更多的商品销售纳
入刺激消费的范畴,覆盖的领域会更广泛,意图借助年末节假日的消费
旺季,带动地方的消费需求。多个地方在时近年节时发放消费券,主要
目的是刺激消费,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国内消费恢复仍然低迷,目前
连基本的商品消费也需要刺激。

成都纠偏房地产市场监管
11 月 23 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精准应对疫情冲
击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通知》,其中,针对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
出四条措施。通知要求,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实行价格指导、预售许
可、开盘销售等全流程限时办结,将总体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建立房地产项目上市调度机制,对在土地出让
合同约定的销售时限内提前上市的项目予以信用激励。另外,提高预售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资金监管使用效率。企业信用等级为 A 级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银行保
函替代相应下浮的监管额度。在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
体结构封顶两个节点,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别提高 5%;
项目并联竣工验收备案后,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可达到 95%。
规范区(市)县节点支取审核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5 个工作日
内完成审核。除此之外,通知要求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协调金
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地产企业和刚
需购房人群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易居
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虽然央行等层面明确提及加大
房贷投放的表述比较多,但是地方上明确发文的其实不多,成都属于第
一个城市,这是基于疫情冲击下房企经营困难的现实而出台的保障性措
施,具有非常好的政策意义。”而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
总体来看,房地产相关贷款(尤其是对接个人的)出现有限恢复,但不
宜对房地产贷款放松抱过高期待,更多可能只是阶段性地纠偏。

国内强力整顿网络内容和泛娱乐化
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围绕严把内容导向、规范信息呈现、加
强账号管理、强化舆情监测处置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
信息规范工作。15 项具体举措条条切中要害,助力维护良好网络舆论
秩序,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人民日报》称,目前,我国网民规
模超过 10 亿。从网络购物到线上培训再到娱乐社交,互联网为人们工
作、生活、学习和交流拓展了新空间,成为亿万网友共同的精神家园。
然而近年来,网上泛娱乐化倾向、低俗炒作现象屡禁不止,流量至上、
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不良文化冲击主流价值观,网上一些有关明
星的宣传信息内容失范,绯闻八卦、隐私爆料占据网站平台头条版面、
热搜榜单,占用大量公共平台资源,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规范娱乐明星
网上信息,正是回应广大网友呼声,也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要指出的是,中央网信办出台的这些措施,在治理网络内容的同时,也
可能显著改变中国的流量经济模式。过去,流量经济大行其道,在中国
整体素质并不高的网络社会,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生态。资本的介入和推
动,又强化了中国的流量经济生态。现在,随着强力整顿网络内容和泛
娱乐化,国内的平台经济可能面临较大挑战,其发展模式和生态将会受
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型。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严查纳税下一步将挥向电商主播领域
双 11 购物节刚过完,一些电商主播的税款就出了问题。11 月 22
日,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披露,前期,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通
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朱宸慧(雪梨)、林珊珊两名网络主播涉嫌偷
逃税款,在相关税务机关协作配合下,对其依法开展了全面深入税务稽
查。经查,朱宸慧、林珊珊在 2019 年至 2020 年期间,通过在上海、广
西、江西等地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虚构业务将其取得的个人工资薪金和
劳务报酬所得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偷逃个人所得税。杭州
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朱宸慧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拟处 1 倍罚款共计 6555.31 万元,对
林珊珊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拟处 1 倍罚款共计 2767.25 万元。日前,
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已依法向朱宸慧、林珊珊下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
书,并依法履行税务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商务部数据显示,仅 2020 年
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就超过 1000 万场,相当于每天有 5 万多场直播。
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预计,
2020 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进入“万亿时代”,达到 10500 亿元,直
播在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 8.6%。国税总局对两名电商主播的巨额
罚款显示,严查纳税的大棒,下一步将挥向电商主播领域。

华北地下水超采有明显缓解
《地下水管理条例》将从 2021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规定,
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试点
征收水资源税。开征水资源税既有财政上的考虑,也有保护水资源的考
虑。11 月 22 日,在《地下水管理条例》政策吹风会上,水利部副部长
魏山忠称,2020 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 8553.5 亿立方米,其中,与地表
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1198.2 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水年开采量,
从 2012 年达到最高 1134 亿立方米后,2020 年回落至 892 亿立方米。
当前,中国地下水保护利用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局部超采严重。
目前,全国 21 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问题,地下水超采区总面
积达 28.7 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 158 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地下
水超采问题最为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水源枯
竭,引发地面沉降、河湖萎缩、海水入侵、生态退化等问题。二是污染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问题突出。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地下水污
染。根据《2020 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
为主的 10242 个监测点中,Ⅰ-Ⅲ类水质的监测点只占到 22.7%,Ⅳ类
占到 33.7%,Ⅴ类占到 43.6%。近几年,以京津冀为重点,国家实施了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治理区涉及 11 个地级市,149 个
县级行政区,治理面积 8.7 万平方公里。通过综合治理,2020 年年底,
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平均上升了 0.23 米,河北上升了 0.24 米,北京上升
了 0.23 米,
天津上升了 0.18 米。从浅层来看, 回升面积大概占了 24.3%,
没有再下降的面积大概占了 58.2%。从深层来看,平均回升了 1.34 米,
水位回升面积占了 59.5%,水位稳定的面积占了 26.3%。此外,河湖有
水河段增加,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2019 年至 2020 年,累计生态补水
79.1 亿立方米,入渗率大概是 38.8%。2020 年,治理区补水的河湖,
有水河长达到 1873 公里,为补水前的 2.06 倍,水面达到了 700 多平方
公里。通过生态补水,这些补水河段周边 10 公里范围的浅层地下水,
平均回升 0.42 米,河湖补水会影响 15 公里左右的范围。

中国独董体制存在诸多缺陷
在近期“康美案”宣判的新闻中,5 名独立董事虽未参与康美药业
日常经营管理,但在相关问题上挂名签字,法院认定 5 人“未勤勉尽责、
存在较大过失、且已签字,应承担责任”,判决 5 人各承担赔款 5%或
10%的连带比例,对应金额高达每人 1.23 亿元或 2.46 亿元。自 11 月
12 日康美案宣判至 11 月 19 日中午以来,据 wind 数据,A 股 4631 家上
市公司共发布了 17 份独立董事辞职公告。经济学家华生指出,我国引
进独董制度至今已二十余年,但过程中抛弃了许多真正能够起到权力制
衡作用的精髓,比如把独董需在董事会中占多数、独董选举独立的负责
人、定期举行内部会议、一年至少召开两次无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参加的
经营层会议等。中国证监会高级经济师方重也指出,目前上市公司独董
机制面临几个困境:第一,独董不“独”,部分独董由大股东或管理层
通过私人方式选聘,不能独立地起到监督和建议作用;第二,独董不
“懂”,部分独董对公司的了解和影响力有限,九成独董平均每年在上
市公司工作的时间甚至不足 20 天,成了起不到实际作用的名誉职务;
第三,我国 2020 年的平均独董年薪仅 8.86 万元,几乎无法刺激独董工
作积极性。有专家讨论此问题时指出,独董薪资是个两难困境:若薪资
过低不能激励积极性,而若薪资较高,由于是上市公司为其发薪,又可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能使独董“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影响独董独立性。在完善制度、
明确职责、建立合理的激励和问责机制、保障独立性和专业性方面,我
国独董体制还有很多可以向美国学习的地方。此外,公司也应尽力优化
结构、强化治理,并可以考虑通过购买“董责险”来弱化因董事而造成
损失的风险。

执行了领导的“会议纪要”,被判滥用职权罪
河南永城的两位官员,因为坚决贯彻执行了领导的“会议纪要”,
被判滥用职权罪,此事在官场引发一定的关注。此事是陈年旧事。2012
年 11 月 2 日,受永城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某委托,永城市市政
府副市长骆某和永城市政府党组成员、市住建局局长梁某召开会议,形
成了“关于解决永阳花苑地下车库信访问题的会议纪要”,并于 2013
年 3 月 16 日以该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文件(永城建领〔2013〕4 号)
的形式印发。2013 年 5 月 17 日,夏明旭调任中共永城市城乡规划服务
中心党组书记、永城市城乡规划服务中心主任。此时,永阳置业副总经
理姚某拿着“会议纪要”以及正宇房地产公司相关手续找到夏明旭,要
求其按照“会议纪要”,为江南世家小区 A2 号楼、A3 号楼新增楼层办
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夏明旭和时任该市城乡规划服务中心用地规划
股股长的刘予永了解“会议纪要”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但二人商议后,
2013 年 9 月 1 日,刘予永还是按照夏明旭的安排,于 2013 年 9 月 6 日
在“永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查意见表”上分别签署同意意见,并
于 2013 年 12 月 31 日为相关项目重新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
有关部门认定这一行为违法,2015 年 10 月 16 日,夏明旭和刘予永被
周口市检察院取保候审。2017 年 7 月 19 日,河南省沈丘县法院认定夏
明旭、刘予永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
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构成滥用职权罪,但免予刑事处罚。一审判决
后,夏明旭不服提出上诉。他认为,自己是在执行职务,主观上没有滥
用职权的故意,请求改判无罪。但 2017 年 9 月 21 日,周口市中院终审
维持原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条规定,“公务员执行
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
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
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
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河南这两位官员的遭遇,应该是依据公务员
法而判定。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青岛芯恩CIDM模式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深度参与的青岛芯片项目近期动作频频。项
目实体为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其在 2018 年 4 月 18 日注册,
是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CIDM 模式即 COMMUNEIDM,
是张汝京提出并认为是“最适合中国的”新模式,是一种共享式的、 “旧
有翻新”的模式。在 CIDM 模式中,由 10-15 个单个企业进行联合出资
半导体的设计、研发、生产、封装、测试、营销和销售、最终产品组装
等,这些出资者就像共同体一样合作,形成一个半导体的生产平台,在
这个平台上所有参加者共同构筑双赢或多赢关系。张汝京认为,这样汇
集众多企业的 CIDM 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减少投资的
风险。在今年 8 月 2 日,芯恩正式宣布 8 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
率芯片,良率达 90%以上,光罩厂也于同期完成了产品交付。在 9 月起
又与国银租赁陆续签署两份融资租赁合同,共计融资 29 亿元。11 月 23
日,国银租赁又发布公告,其与芯恩再签融资租赁协议,以先购买设备
再回租的方式向青岛芯恩融资 27 亿元。按原计划,芯恩项目分为一期、
二期,总投资约 150 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 8 英寸芯片、12 英寸
芯片、光掩模版等集成电路产品的量产,2019 年底一期整线投产,预
计到 2022 年满产,当前项目进度已明显滞后。对中国目前四处开花的
集成电路产业来说,青岛芯恩的模式创新,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有一
定的启发。

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涉嫌严重违法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数据显示,华芯投资成立于 2014 年 8 月,其成立的主要任务是投资中
国的芯片产业。在高松涛履职华芯投资期间,华芯投资是国家集成电路
产业投资基金的唯一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运作。2014 年 9 月,在
工信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国开金融、华芯投资等共同签署了《国家集
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
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大基金一期正式成立,经过增持扩股,
最终大基金一期的总规模达到 1387.2 亿元。中纪委此次对高松涛的调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查,还牵出了 4 年前的一桩内幕交易案,内幕交易的股票是汇顶科技,
高松涛曾任该公司的董事。在担任华芯投资副总裁期间,高松涛疑似曾
卷入汇顶科技的内幕交易案之中。中国证监会认为大基金受让汇发国
际、汇信投资所持的汇顶科技 5%、1.65%股权,在公开前属于内幕信息,
高松涛为内幕信息知情人。11 月 22 日,汇顶科技以单日下跌 1.30%报
收 112.83 元,该股今年以来已下跌了 27.46%,市值蒸发约 195 亿。资
料显示,高松涛 2019 年 11 月就不再担任华芯投资副总裁,此后其一直
出任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公司)总经理。11 月 22 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
对外表示,“目前基金正常运作,没有受到影响。”

元宇宙产业已出现泡沫化迹象
从今年 9 月起,元宇宙相关行业迅速成为中国新的资本风口。据《证
券时报》报道,截至 11 月 16 日,“元宇宙”相关商标的申请达到 4368
件,涉及 689 家公司,99.9%的商标都是在今年内注册申请,9 月至本
月中的申请数量就达到 4191 个。受访的中外学者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
景看法不一,但作出了相同警示:在元宇宙暴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已喷
出市场泡沫。元宇宙概念股在二级市场狂飙突进,多位行业人士表示,
元宇宙是一个类似于当年“互联网”的概念,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至于当下的热度,行业人士称,元宇宙的火爆其实主要停留在
二级市场,真正的从业者反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因为大家都清楚,
行业还“太年轻”了,当下的狂热主要是出于投机目的。另一方面,在
实际落地过程中,元宇宙行业本身所具备的特性面临来自监管层、政策
层、技术落地层等多方面压力。此外,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朱飞达提醒:
“没有人知道元宇宙是什么,但大家都知道怎么赚钱。”他指出,尽管
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但建立元宇宙的基础技术至少要三到五
年才会成熟,现阶段谈论的元宇宙,更多是一种行销。朱飞达警示,目
前元宇宙产业已出现泡沫化迹象,不少投资者把元宇宙当成炒作虚拟资
产的平台。在他看来,在元宇宙发展未成熟的情况下充满不确定性,也
缺乏实际产品支撑。

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创近17年新低
《中国统计年鉴 2021》披露了 2020 年的婚姻登记情况。统计数据
显示,2020 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 814.33 万对,较 2019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年减少了 113 万对。这也是自 2013 年达到 1346.93 万对后,连续 7 年


下降。2020 年 814.33 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 2003 年(国
家统计局官网数据为 811.4 万对)以来,近 17 年中。在离婚数据方面,
2020 年共有 433.9 万对夫妇离婚,较 2019 年减少了 36.16 万对。离婚
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 3.09%。与结婚登记
数量相对应的是人口出生情况有着同样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0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 8.52‰,首次跌破 10‰,创下 1978 年来的
新低。有分析认为,2020 年初的疫情暴发严重抑制人们的生育计划,
导致了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仅为 1.45‰,同样创下 1978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2020 年相比
2019 年,全国人口净增 204 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 467 万,2018
年增加了 530 万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暴跌,国内专家发出预警,中国
人口将会提前进入负增长。此前,外界认为中国将在 2027-2030 年进入
负增长,但从人口增长的趋势来看,人口出生率每年都在下降,如果明
年没有回升,人口负增长时代将提前来临。需要警惕的是,人口出生率
显著下降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变得极为严峻!

成人纸尿裤销量已超过婴儿纸尿裤
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老龄化人口将从今天的
7%上涨到 20%;到 2050 年,全球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翻一番,达
到 16 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增幅最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 2.64 亿,约占总人口的 18.7%,65 岁及以
上人口比例已达到 13.5%,接近深度老龄化水平(14%);预计“十四
五”期间,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 3 亿;到 2050 年,中国 60 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观察老龄化的一个窗口是
成人纸尿裤销量,如今成人纸尿裤销量已超过婴儿纸尿裤。据研究机构
统计,目前中国 65 岁以上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老人超过 4000 万,成人
失禁用品的市场规模近百亿,增速达 15.8%;而同期婴儿纸尿布的消费
量仅增加了 12.7%。显然,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了推动成人纸尿裤销量
的因素之一。背后的原因更令人感慨,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老人将孤独或
在缺乏照料之下老去。根据中国社科院在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
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 1 亿人。此外,
相关人口统计,到 2030 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
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将会达到 2 亿多,占老人总数的 9 成。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麦肯锡: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为80%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的共识,但在轰轰烈烈的转型趋
势之下,转型效果却不尽人意。麦肯锡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
失败率为 80%。埃森哲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报告则指出:仅有 11%的企业
数字化投入转化为出色的经营绩效;在利用实时数据调整和优化生产方
面,仅为 22%。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有几个方面,1、企业数字化
认知不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在软件也不在技术,而是组织的敏捷性、
适应性和变革能力,组织才是最核心的力量。2、高层领导参与度低。
随着负责的领导者职位的下降,员工对数字化的支持度也会降低。3、
数字化人才队伍不健全。缺少数字转型人才和不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
阻碍企业转型的双重因素。有统计表明,中国企业 ICT 员工占总员工比
例平均为 1%-1.5%,远低于欧盟的 2.5%-4%。中小企业只有 15%的企业
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4、自动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是数字化工
厂的基础,许多企业在自动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自动化设备覆盖率
低,生产线布局受制于场地建设,无法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老设备协
议无法解析、改造困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强教授曾提出“智能制造
三不要理论”对企业仍有借鉴作用:1、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
动化;2、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3、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
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在推进工业 4.0 的进程中需要先审视自身,是
否需要在“工业 2.0”方面补课,补好自动化、精益化以及工艺与管理
等基础方面的不足,只有基础夯实了,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走得更
稳健、更长远。

德国新政府组阁透露对华政策调整方向
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近日达成了三党联合组阁协议。香港《南
华早报》11 月 25 日报道称,根据德国新政府这份组阁协议,“中国”
字眼被提及达十多次。在这份组阁协议中,德国新政府将其对华关系设
定为“在伙伴关系方面,与中国形成系统竞争”,并声称在可能的情况
下寻求与中国“基于人权”的合作。关于如何定位中国,德国新政府认
定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宣称“在欧盟-中国共同政策框架下,
实施全面的对华战略”。此外,这份组阁协议还“呼吁”中方“为维护
周边和平稳定发挥负责任作用”。对于这份组阁协议的涉华内容及透露
出对华政策调整方向,德国政坛存在不同意见。即将卸任的现任德国总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理默克尔在近日就指出,“与中国完全脱钩是错误的,这将对德国和欧
洲造成伤害。”但据《南华早报》披露,有政界人士表示变化将会到来,
但希望这是个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大变革”。一位未透露姓名、参
与德国新政府谈判的人士对此这样形容,“如果你驾驶着一辆油罐车,
把方向偏转 5 度,你就会到达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何理解!
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鹤 11 月 24 日在《人
民日报》撰文,深度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大提
出的重要理念,此后中央反复强调这一发展理念。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
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
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的根本路径。
文章中称,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
背景之下,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的政策制定、策略选择都十
分重要。刘鹤副总理此时深度剖析高质量发展,显然是意有所指,希望
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使中国未来的发展真正转到新发展理念的
指导之下。
(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
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经济的新增
长点、新动力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中,产生于人
力资本质量提高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回归发展的本源,实现最
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我们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
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
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搞平
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通过 14
亿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
刘鹤副总理谈到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及实现共同富
裕的路径。满足人民需要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政
治定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
富裕,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以做大增量、兼顾分配来实现,而不能搞平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均主义和杀富济贫,要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要特别指出的是,刘鹤
还提到“不搞杀富致贫”。如何理解“杀富致贫”?这意味着,“杀富”
是一种危险的举动,它不仅在否定此前改革的成就——让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还可能重新带来贫困。在一个“杀富”的社会环境里,只会剩下
平均主义的一致贫困,创造不了共同富裕。
(二)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经济增长往往呈
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一些高速增长
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出现大落,往往一蹶不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
源。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
稳定性。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从高速增长转向高
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实现稳增长和防风
险的长期均衡。
这里强调了几个关系。(1)高质量发展与稳健的关系。中国经济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宏
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这里强调的“稳定”。为了实现稳健增长,
宏观政策需要考虑“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2)高质量发
展与防风险的关系。中国经济降速发展的时候,也是风险高发时期,必
须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两个目标。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发展必
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
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
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
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 500 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
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
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
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
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
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外资企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家是
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
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这一段高度强调了企业和企业家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信息量很
大。(1)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优秀的企业群体,这是各类经济政策的
重要目标。(2)文章冷静分析了各类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作用,中国的
大企业与小企业都存在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3)国有企业
存在的问题是垄断和低效,今后要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竞争。(4)企业
家是创新推动者,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极为重要,不要上纲上线,
动辄搞“清算”,查“原罪”,经济的问题用经济方式解决。
(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
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创新
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
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
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
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人力资本积累等,都与创新直接相关。
要注意是:(1)这里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创新,创新
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特征”。(2)科
技创新对中国不仅事关发展,还是生存问题。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下一
步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的需
求,将体现在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制度创新(体制与
机制改革)、创新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创新与改革,目标
是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
(五)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强
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
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
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
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
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高质量发展要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动态提升,
推动规则、监管、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相辅相
成,是培育吸引全球一流要素和高质量微观主体的基础性制度要求,必
须通盘推动。
国际社会曾担心,中国的市场体系会成为国家高度干预和直接参与
的扭曲的市场经济。刘鹤副总理的文章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也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的重要
原则。中国的市场制度是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要看在市场化、法
治化、国际化方面是否更加进步和完善。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的背景,将更加考验中国坚持发展市场经济的定力。
(六)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碳达峰碳中和
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一
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
范风险”的原则,先立后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
中长期的关系。
强调了绿色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绿色发展是高质
量发展区别于过去粗放式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底色”。作为还在经济
爬坡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转向绿色发展的压力是很大的,绿色发展
决不仅仅是环境与生态保护,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
革,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
技术进步与应用、绿色低碳政策、绿色市场体系建设等。

维持较高经济增速仍然十分重要
时近年底,2021 年的中国经济格局基本确定。今年的经济形势比
预想的要差一些,虽然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下有望实现 8%或更高的增长,
但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分季度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今年以来,官方的经济统计都增加了两年平均增速的口径,以更加
客观地衡量经济运行。据了解,高层对疫情影响经济有“三年周期”的
说法,指的是 2020 年-2022 年这三年。其中,2020 年是疫情直接冲击
之年,2021 年则是疫后恢复的第一年,2022 年则是疫后能否稳定恢复
的“爬坡过坎之年”。2022 年对中国经济十分关键,如果能挺过这一
年,今后的日子将会好过一些;反之,则情况会比较糟。
国务院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高度警惕。11 月 18 日,李克强总
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
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要强化“六稳” “六
保”,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做好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爬坡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过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就业大局稳定。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
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压力,
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
上述表态主要针对的是明年的经济形势,值得注意是:“新的下行
压力”是一个重要警示,说明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在增多,形势严
峻。再度强调“六稳”“六保”,显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稳定
“基本盘”的问题,要稳定就业、民生、中小企业、基层运转、外贸、
外资,同时要避免金融风险、粮食能源安全风险,保产业链、供应链稳
定。尤其要注意的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内个体经营者和中小企业
受冲击很大,有 40%-60%的主体难以为继,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因为
成为“六稳六保”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
机构估计,中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跌破 4%,只有 3.7%左
右。如果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之前,没有什么显
著的经济政策变化的话,2022 年开局的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零到 3%之
间,如果情况特别不乐观的话,明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甚至有出现
负增长的可能性。在今年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保持了
较快增长,但中国的出口增长与疫情有关——其他国家的生产订单大量
转向中国。如果欧美的疫情减轻,供应链也恢复的话,世界对中国的出
口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中国的出口增长有可能放缓。
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需要有所调整。同样是“稳
增长”的政策基调,在高速增长背景下意味着放慢增速,提升增长质量;
但在低速增长背景下则意味着要力保经济增速,防止经济失速。现在,
中国面临的就是后一种情况。由于内部和外部一系列问题,中国的经济
增长面临着失速的风险。当国内经济的系统性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一旦经济失速,可能会如导火索一样,点燃许多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
国内对经济失速的担心越来越多。经济学家余永定先生前不久呼
吁,在通胀和金融稳定可控的条件下,我国应当制定指导性的、合理的
经济增长目标,以便统筹协调、共同行动,充分拉动经济增长潜力。余
永定还建议,在疫情恢复后,我国应当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充分
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提振经济增长。目前 PPI 的上升还不足以对执行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构成重要制约;中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也并不足
以说明,中国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就会引发某种形式的金融危机。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学界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逐渐“趋同”,会形成一致的市场预
期,会比较显著地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对于中国调低经
济增速以实现结构性改革,余永定认为,这种操作在目前有不利影响。
如果先确定一个较低的增速目标(称之为潜在经济增速),再根据这一
目标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个留有余地的增长目标当然可以实
现,但也可能出现经济增长一步步退下去,由于惯性和所谓“磁滞效应”,
以后想提高增速也提不起来。
市场预期的改变,实际上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
一些政策部门已经透露出政策调整的迹象。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
政策报告中,中国央行表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
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
度加大。下一步,将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
性,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处理好经济
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
强经济发展韧性。花旗、野村、高盛等机构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央行
今后向更多支持性货币政策转变,未来几个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机会
将上升,未来几个月采取边际结构性宽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从今年的经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正呈现出快速放缓的势头,
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将会对明年的经济形成较大的挑战。未来,虽然经济
增长在中国政策层面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仍然十
分重要,因为经济失速完全可能中国诱发系统性风险,没有经济增长,
中国的很多事情可能就要免谈。

国内煤炭保供的结构性矛盾
11 月初在东北、华北地区的暴雪寒潮天气,让国人充分认识到了
今年“拉尼娜”现象所具有的威力,关于冷冬的预测初步得到了验证。
中央气象台 11 月 20 日 6 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11 月 20 日 8 时至 23 日 8 时,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将有一次大风降温天
气过程: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 6-10℃。此次降温,进一步加大了
今年中国可能面临冷冬的可能性。
国家气候中心此前曾通报,今年 7 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
续下降,10 月就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今冬将再次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
度的拉尼娜事件,即连续两年冬季发生“双峰型拉尼娜”。拉尼娜往往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伴随着冷冬,实际上去年冬天就已经让人感受到这种“威力”,从此前
的天气表现看,今年形势恐怕也不乐观。冷冬之下,取暖需求很可能会
大幅增加,这引发了国内对于冬季能源供应的担忧,毕竟之前各地拉闸
限电、煤炭短缺的相关场景已令人印象深刻。
实现能源保供和满足冬季取暖需求,电力和煤炭都是核心要素。而
电力是一种二次能源,关键还是看发电结构,以中国的能源供给现状来
说,煤电出力最大,况且就季节性来说,水力、光伏发电在冬季也明显
处在低谷。所以国内冬季能源供应的核心问题还是煤炭。
对于当前社会各界关心的煤炭供应问题,国家发改委日前对此回应
称,10 月份全国煤炭产量 3.6 亿吨,同比增长 4%。从调度情况看,11
月以来煤炭产量仍在稳步增长。10 月份以来,统调电厂供煤持续大于
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 月 14 日,电厂存煤 1.29 亿吨,月底有望超
过 1.4 亿吨,目前可用 22 天,较 9 月底增加 9 天。其中,东北三省统
调电厂存煤超过 1400 万吨,比 9 月底提升 1 倍以上,可用天数更是达
到 31 天。
这些数据固然可喜,但多位业内人士近期都提到,国内煤炭保供中
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在供应路径上,近期由于多数以铁路站台优先
保障“长协煤”与“保供煤”发运,市场户请车困难,目前绝大多数的
“市场煤”均通过公路运输,以此对接部分下游中小电厂、工厂以及民
用煤需求。虽然大电厂稳供保供不成问题,但这些中小用户的用煤保障
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特别是如果后续寒潮大范围到来、以及各地疫情防
控要求趋紧,公路交通一旦遇阻,煤炭运输环节压力将会显著增大,即
使是煤炭总量充足,结构性供应问题也可能会出现。
在保供应总量之外,煤价依然是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煤价仍处于
高位,其连带影响在日益显现。如东北乡镇地区供暖费的普遍上涨。前
期就有媒体报道称,长春市农安县、公主岭市多个乡镇取暖费普遍大幅
上涨,农安县部分乡镇由去年的 27-30 元每平米涨至 45 元每平米,公
主岭市甚至有小区涨到了 65 元,涨价幅度相当于翻倍。目前基层非常
关注冬季取暖费的上调,东北部分区域甚至有群众感慨取暖费花掉全年
收入一半,抱怨暖气太贵还不热。对此应该看到,相较于城市集中供暖,
乡镇地区的小区较为分散,建筑标准偏低,使得乡镇集中供暖能耗比城
市显著偏高,当地的供暖企业在成本效益的先天条件上就差了一截。当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前煤价高企,甚至因需求量小,出现买方即使是出高价也买不到煤的现
象,供暖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提高收费也是无奈之举。即使
涨价也有很多在亏损运营,一些县乡级政府对此极为忧虑,担心企业随
时可能会“撂挑子”。
国内冷冬初步显现以及上述一些现象都在表明,煤炭市场波动和极
端气候事件都将对今冬能源的有效供应构成考验,实际上这也是国内今
年能源供应问题的延续,拉闸限电、有序用电得到缓解,并不意味着国
内短期内能摆脱燃“煤”之急,这个问题还将持续冲击国内的经济和社
会秩序。
在减碳大趋势下中国对于煤炭依赖程度仍是如此之深。相关问题的
产生,能源需求增加并不是主要因素,反而可能是前期在减碳道路上步
子迈得太大,以行政方式“压煤减油”,导致仍然关键的化石能源出现
短时供应缺口才是关键。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之下,传统能源
的投资必然会有所放缓甚至是缩减,最终产出也会随之下降。一旦遭遇
极端情况,确实极有可能因此出现阶段性的能源供给紧缺及成本的快速
上升,进而传导到消费端,这是转型阵痛期要付出的代价,有关政策制
定者和各级管理部门都要直面这个难题。
中国今年出现的煤炭产销失调、供需失衡、煤价上涨、拉闸限电等
市场混乱现象,也预示了今后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政策选择问
题。为了实现“双碳”承诺,中国将会显著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但从实
践来看,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是个超级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经济、社会、
能源安全以及技术问题,减碳发展具有系统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在某一项能源政策上单兵突进。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的早期
阶段,最实用、有效的政策可能是考虑采取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在不大幅关停高能耗企业、不对传统能耗产业
做“破坏性治理”、不因结构调整而产生大量失业的前提下,以较低的
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来实现减碳发展。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基调并没有改变
在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之后,由于报告中一些看法
和措辞变化,一些市场人士预期未来货币政策将发生转变,甚至有呼吁
实行全面宽松的政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后一段时期
的货币政策将按“稳字当头”的原则执行,货币政策短期内发生显著变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化可能性并不大,仍然会在“前紧后松”的趋势下进行适度调整,以应
对新的变化。未来货币政策仍会以结构性的政策调整为主要方式,以达
到总量控制的目标。
报告对于经济下行的趋势与市场预期几乎一致。报告对于经济形势
的判断,从之前的经济恢复“不稳固”转变为,“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
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
大。”可见对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有了充分认知。央行的报告仍然
强调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认为三季度中国经济状况“主要宏观指标处于
合理区间,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韧性持续显现”。因此,即使在房
地产市场遭遇“寒冬”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的基本状况仍然有相当大的
潜力,货币政策的选择仍然是“稳字当头”,兼顾“稳增长”和“防风
险”。因此,整体的全面宽松应不是相当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方
向。
由于基数效应,今年中国经济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而三
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快速放缓,有经济基数变化的因素,也有政策主动收
紧的因素。货币政策会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以精准调控的方
式走向“适度宽松”仍会是央行的主要政策思路。在这种政策思路之下,
我们将看到结构性政策会越来越担任政策调整的主角,并发挥作用,推
动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经数次推出了新的结构性工具,包括新增
3000 亿元的支小再贷款,包括近期推出的具有“定向降息”效果的碳
减排支持工具,以及 2000 亿元支持煤炭清洁利用的再贷款工具。这些
结构性政策工具的推出,一定意义上已经向市场释放了新的流动性。同
时,国资委对于央企融资担保政策的收紧,也意味着央企和地方国资作
为信用扩张渠道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加上地方债务问题处置力度的加
强、房地产市场政策限制的加强,都意味着传统的信用扩张渠道的收窄,
这些措施配合目前的结构性政策,其意图仍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
型,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在结构性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
全面宽松的可能性都在缩小。央行更希望通过结构性宽松,来改善经济
运行的环境,带来整体上的宏观效果。
此次报告没有出现“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
字眼,使得很多市场人士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宽松感到乐观,甚至分析全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面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来看,这种预
期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总量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
仍会坚持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的政策目标。这意味
着即使央行再次降准、降息,也并没有改变整体流动性的供需平衡。就
目前的情况而言,降准、降息所带来的信号作用,已经被市场所放大。
实际上,就 7 月份全面降准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完全改变市场流动性的
供应,并没能推动社融和信贷增速有明显的提升。一方面,央行仍有
MLF、逆回购等多种方式予以对冲,使得这些政策所代表的政策含义与
之前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在宏观杠杆水平极高的情况下,这些全面政
策的实施效果,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已经不比从前了。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在 PPI 高企、通胀压力增加,
以及全球供应链紊乱、各国央行缩减宽松的政策趋势之下,未来全面宽
松政策同样会面临多方面的掣肘。如彭博所言,全球通胀升温、中国高
企的 PPI 向下游传导压力增大,海外央行减码宽松亦势在必行,均约束
了中国央行全面宽松的空间,结构性工具会成为其主流政策选项。
明年的货币政策走向,仍会坚持“稳字当头”的政策基调。但在跨
周期调节的基础上,会有相当的改善。在坚持结构性政策为主的情况下,
也有全面降准或者“柔性降息”的可能性,但这种适度宽松并不会脱离
“稳健”的边际范畴。

国企融资担保新规在于防风险和稳杠杆
国资委日前发布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1]75 号),明确提出中
央企业严禁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担保,并要求中央
企业严格控制融资担保规模和超股比融资担保,严格防范代偿风险。今
年 3 月份,国资委已发布了有关规定(国资发财评规[2021]18 号),
要求各地方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和整顿地方国资的融资担保行为,各地方
陆续推出相应的措施。新的对央企融资担保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对各地
落实 18 号文也具有指导和示范的作用,预计未来各地方还会陆续提出
对国企债务和融资等问题的区域性政策。就整体而言,这一新的政策还
是意在加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防风险和稳杠杆的政策措施,其不仅
对国企防风险和稳杠杆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金融市场融资和信用体系建
设都会有较深远的影响。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就国资规范融资担保业务的政策动机,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此前表
示,做好央企债务风险管控,国务院国资委有三个管住:管住负债率、
管住重点企业、管住高风险业务。此举将有效防范企业相互融资担保引
发债务风险交叉传导,推动中央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目前,最新数据
显示,8 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64.3%,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 66.9%,同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地方国有
企业资产负债率 62.7%,同比上升 0.2 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在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转向“正常化”的过程中,国企的信用扩张受到了
约束。
今年以来,宏观杠杆水平,特别是企业杠杆水平已经开始回落,这
里有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在增加。惠誉国际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
违约的债券累计达 625.9 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记录。同时,国企违约
比率上升,让部分市场担忧。今年上半年总共有 25 家企业偿还债务时
出现违约情况,高于去年同期的 19 家。国企贡献超过半数的违约额,
达 366.5 亿元人民币。这一变化,不仅表明国企自身违约在增加,也意
味着一些从事担保业务的央企或地方国企在被担保企业信用违约风险
增加的情况下,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代偿风险。
此次新的政策对于融资担保的定义进一步明确,这样覆盖面更广,
不仅包括了一般意义的担保,还包括了各种形式的隐性担保都将受到国
资部门的监控。通知对融资担保的内涵给予了明确且比较丰富:1、担
保对象包括为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参股企业提
供的担保,不包括主业范围含担保的金融类企业以及地产企业为购房人
按揭贷款提供的阶段性担保。2、融资担保涉及的融资行为主要包括借
款以及发行的债券、基金产品、信托产品、资管计划等。担保行为包括
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抵质押以及具有担保效力的共同借款合同、
差额补足承诺、安慰承诺等支持性函件的隐性担保。
同时,新的政策对央企融资担保的范围和规模也有了明确限制,设
置了“三道红线”:(1)总融资担保规模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
40%;(2)单户子企业(含集团本部)融资担保额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
产的 50%;(3)纳入国资委年度债务风险管控范围的企业融资担保总
额不得比上年增加。此外,《通知》还要求央企应当严格按照持股比例
对子企业和参股企业提供担保,且严禁对参股企业超股比担保;对子企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业确需超股比担保的,需报集团董事会审批,同时,对超股比担保额应
由小股东或第三方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提供足额且有变现价值的反担
保。这对于央企的扩张而言,具有约束和扼制的作用,也有助于国有企
业降杠杆的实施。
新的通知对于央企整改存量的担保业务问题给出了过渡期,规定了
整改的路线图和进度表。对于一些超过要求的担保业务力争两年内整改
50%,原则上三年内全部完成整改。对因划出集团或股权处置形成的无
股权关系的担保、对参股企业超股比担保,应当在两年内清理完毕。这
对于存量的融资担保业务而言,需要有一个消化和处置的过程,而对于
新的增量而言,则意味着超标的企业将无法开展新的业务。新政策有着
“严禁增量、化解存量”的政策基调。
在整体经济放缓的趋势之下,目前很多民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
难题,一些国企以自身的信用为其供应链的民企进行担保,既增加了一
些担保收入,也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依靠
政府信用往往被金融机构所青睐,容易获得低成本资金,一些国资企业
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对民企担保进行套利,同时,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民
企自身融资的难度。在越来越多的央企成立各种金融子公司的情况下,
对外融资和担保,不仅仅针对自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更将其作为一个
生意来做。实际上对金融信贷市场带来扭曲,使得信用失真和分层的情
况越来越严重。对于这些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国企而言,这种业务的扩
张实际上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外溢,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相关国企面
临信用危机。新的规范对于约束央企和国有企业无序扩张具有抑制作
用。新的政策对于央企而言,通过信用优势进行扩张将面临瓶颈,一定
程度上会对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扩张形成阻遏。
对央企担保的约束表明,在房地产融资同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市
场上有关“宽信用”的预期会进一步被修正。对于短期内企业融资而言,
恐怕会面临市场的动荡。在通过国企融资的渠道被阻断之后,市场融资
会更倾向于企业自身的信用分析和评估。从新的政策和对地方国资的要
求来看,其更倾向于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不仅实现政府
信用和企业信用分割,还需要国企信用和其关联企业信用链条的分割。
这样一来,势必会打破市场长期的“刚兑”依赖。还原企业信用同样有
利于打破国资“信仰”,这有利于市场的信用建设,有助于市场的信用
发现和定价机制的形成。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险企的转型困境及未来
国内监管部门近期正在业内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全面风险排查相关
问题与风险整改有关工作,具体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确保违规问题全部
整改合规;切实整改违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夯实资产质量,压降化解
风险。保险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整改合规方面,主要聚焦于资金运用模
式、范围、比例;资金运用托管、不动产投资以及资产质量真实性等四
个方面,要求制定并落实与之相适应的计提减值制度等。其中整改重点
之一是推进资金运用关联交易根源性整改。在保险行业出现市场瓶颈和
转型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险资风险的关注,反映了对其
资产质量的担忧。同时,保险资金在宏观环境变化和行业变化的大背景
下,其投资战略和风险防控都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对于保险资产的风险问题,在资管新规出台,金融领域监管加强的
背景下,对于安邦系和宝能系的整治,使得保险行业已经经受了一轮洗
牌,一些“野蛮人”被清理出局,保险投资也更加规范,相应的风险防
控措施也在不断加强。在疫情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险业正
处于“十字路口”的阶段性拐点,面临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宏观
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口红利的缩减,也意味着险资的投资布
局的整体逻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拥有 20 万亿元规模的险资而
言,同样需要进行战略上的调整和转型,以帮助保险业实现资产端的“突
围”。
今年保险市场出现了罕见的业绩不佳的情况。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
数据,1-9 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6514.29 亿元,同比下滑
1.29%。今年前三季度,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
保、新华保险在内的 A 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20414.69 亿
元,同比下降 1.05%;归母净利润合计 1855.55 亿元,同比下降 7.06%;
第三季度合计净利同比下滑 36%。资金端的萎缩和限制,实际上给增量
资金运用和险资的布局也带来长期的压力。
除了资金端面临瓶颈,需要突围之外,在资产端,险资的运用和投
资也面临很多潜在的问题。之前受到险资青睐的房地产投资正在不断遭
受房企违约和估值下降的直接威胁。在前几年,房地产作为长期资产受
到保险资金的青睐,不仅是物业项目,还是房地产企业股权,都是险资
关注的重点,泰康、太平、华夏人寿、太保等险资纷纷投资房企股票,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但目前在房企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也面临巨额的浮亏。曾经作为影
子房企的平安,“踩雷”华夏幸福,不得不消化数百亿元的损失;其前
几年布局的金茂股权投资,目前也面临超过 50%的浮亏。
在国内继续坚持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政策
趋势之下,股权、债权市场投资的逻辑和估值都正在发生变化。房地产
市场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其发展模式也会发生改变。由此对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支持下的城镇化发展和基建投资都带来影响。
同时,在双碳目标之下,一些传统能源领域的发展也在面临天花板,这
些受到险资欢迎的传统长周期资产价值都需要重估。特别是,作为固定
收益的债券投资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地产、城投和强周期行业
是信用债和非标融资的主要主体,三类企业占非金融企业债券规模的
70%。在传统行业持续下滑、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城投、地产
和国企等传统融资主体同样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些对险资的资产质量和
投资方向将构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监管所关注的一些关联交易、嵌套交易、影子银行交易等灰色
问题,实际上经历过市场和监管的“清洗”,存量的问题属于可控的范
围。但如果险资仍然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资金的运用和布局,则可能出
现方向上的错判,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何在新的背景下进行长期投资,
在确保资产安全的情况下实现险资投资收益的目标,将面临一个新的形
势,对保险业整体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险资的投资布局和
发展战略也面临转型和调整。
对险资而言,长期资产的配置布局,风险的化解和防范并非一个简
单的过程,需要投资能力的建设、风控机制的完善,以及研究能力的培
养等等一系列的转变,更主要的是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
以及传统思维模式和逻辑方法的改变。

司马南“拷问”联想的是与非
网络大 V 司马南“拷问”联想集团和柳传志一事,在国内网络闹得
沸沸扬扬,吸引了无数的流量。
对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司马南所谓的“灵魂六问”,并不
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联想改制时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是联想
的“贸工技”发展路线导致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论是联想收购 IBM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以及全球化问题,还是联想高管的高薪问题;不管是联想的资产负债率,
还是对供货商的应付款问题……这些都是过去就被炒过的问题,现在借
着司马南的这张名嘴讲出来,在特殊环境和形势下引发了很大关注。
从公司发展的若干指标来评价,联想并不是什么优秀公司,的确存
在不少问题,其在盈利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都谈不
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联想以科技企业之名搞多元化,更是被批评为背离
主业、什么赚钱搞什么。大 V 们选择了联想这个有一定知名度、同时也
有缺陷的“软柿子”。但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企业经营与决策的问题,
属于市场层面的问题。对此,投资者会用实际行动对联想给予评价。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问题”企业一定要上纲上线,更用不着将市场问题
上升到政治问题,以国有资产流失、爱国主义、民族企业这些帽子来进
行针砭。
比起司马南“攻击”联想和柳传志的事件本身,更值得注意的是国
内社会对此的态度和反应。目前,对于这一事件的争议和评价仍停留在
“民间”,网络大 V、社会公众、行业人士是最先反应的群体,纷纷在
自媒体层面进行激烈的讨论。官方色彩越浓、层次越高的机构,对此事
的表态越稀少,可以认为,官方对此事保持着距离,客观上在任由这一
事件继续发酵、扩散,形成一种舆论现象。作为被攻击的当事者,联想
对此并没有正式的、明确的、态度强烈的回应和解释。联想被公开的一
次努力是,曾打算与司马南进行私下沟通,结果被司马南反手披露此事,
为其抨击联想又增添了一枚炮弹。
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也是流量经济的时代,每一个人理论上都可
以依托便利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放的
平台工具不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传播条件,而且使得社会大众也习惯于
碎片化的阅读,以及信息来源的高度同质化。新的信息环境下,个人发
布信息产生的影响力,与消除某个信息所需的努力,其难度与复杂性完
全不对等。俗话说“造谣两片嘴,辟谣跑断腿”,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司马南对联想和柳传志的攻击是不公正的,他只计一点,不计其余;
只谈孤立问题,不谈系统贡献;只谈某几个时点,没有从历史去看联想
的发展。如,所谓联想贱卖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如
果不从历史看联想的发展,这种问题就根本没法讲清楚。联想成立于中
国改革开放早期(1984 年),是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体制下诞生的改革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创新实践。联想发展之初,当然需要中国科学院的体制庇护,但几十年
来联想发展壮大、企业不断增值,主要还是源于所有联想人的努力。改
革开放初期的股权庇护,在改革开放成熟期则需要调整,这在改革开放
过程中也是正常的事。
联想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是有贡献的。联想雇佣了成千上万名员
工,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养活他们的家庭。无论钱多钱少,这是联想
一直在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司马南做过吗?他可一分钱也没给过成千上
万的联想员工。联想是中国公司,它收购了 IBM 的电脑部门;而中国的
网络大 V 们根本不可能进得了 IBM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
单位,哪怕一个侧门。联想可能是现在中国电子商品(手机之外)唯一
能进入美国大市场的品牌和企业,华为和中兴的产品都被赶出了美国市
场。从 2015 年至 2020 年,联想的营业收入从 2882.9 亿增长到 4191
亿,增长额度为 1308.1 亿,虽然增速不快,但规模仍然可观。2020 年,
联想的电脑出货量为全年 7200 多万台,占全球 PC 市场的 24%,对于信
息时代的消费来说,联想也做出了贡献。
反观中国的网络大 V,他们什么也不生产,所起的作用就是鼓动两
片嘴,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专门拆台,
极度缺乏建设性。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做网络大 V、当网红已经成为
不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靠着一台小摄像机、用耸人听闻的话语,
在虚拟空间里对搞实业的企业家们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然后从网络平
台拿钱,这当然是一种舒服的方式,但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何帮助?
如果中国的网络上充斥着司马南似的大 V,每天用他们的爆款视频来满
足中国大量的吃瓜群众,中国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从改革开放历程来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民营经济能有今
天的成就更是付出了千辛万苦。联想今天受到“围攻”,在一定程度上
也反映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从个案看,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放在
历史背景下看,这是一件大事,甚至是天大的事情。如果司马南这样的
大 V 得逞了,那么全中国人人都会成为司马南——只靠两片嘴来制造事
端,这个再容易不过了;但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成为联想,则太难了。一
个国家对待标志性事件的态度,将预示今后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环
境。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2021 年,世预赛国足战绩惨淡面临出局,顶级联赛因缺钱可能崩
盘,中国足球当前可能真到了危急时刻。
中国男子足球队进军世界杯,本来就是一场输赢未知的“赌局”,
赢了能满足国内的虚荣心,也能为主管部门增加些政绩,但对于中国足
球发展本身不见得有多大推动作用。2002 年中国历史性进入世界杯之
后几年,国内足坛假球横行、足协高官贪腐,就已经能够说明这一点。
当前,中国足球面对缺钱的困局,其影响却不可小视,因为这背后反映
了中国足球正在面临资本投入危机。
资本投入对现代职业足球是重要的动力。在中国,各足球俱乐部自
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突出。职业化改革以来,维
系中国足球发展的一直是打着各路旗号的八方资本,这十年来投资方更
是集中到了房地产行业方面。据统计,中超 16 支队伍中,15 支球队的
股东与房地产有关,包括恒大在内 10 家企业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还
有 5 家俱乐部的股东在经营业务里也涉及房地产。大量地产资本转战足
球圈,更多是为了谋求广告效应,同时他们也寄望于能利用足球这个平
台最大限度地去构建、整合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和资源,以在土地、税收
等方面享受优惠,从骨子里看这些地产资本根本不是因为深爱足球而投
入。
房地产暴利带来的充足资金与足球这块金字招牌结合,确实曾经促
进中国职业足球进入表象的繁荣,中国足球最火的 2013-2015 赛季,每
逢焦点赛事几乎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知名国际球星受高薪吸引相继
加盟,即使水平一般的国内球员也普遍收入不菲。金元足球的推动,甚
至使中超联赛一度被誉为世界第六联赛,紧随欧洲五大联赛之后。
伴随中国房地产行业近期走入低谷,中国职业联赛也陷入了危机之
中。房地产与中国经济关联程度到底如何有待观察,目前看,房地产确
实是绑架了中国足球。一些地产企业债务缠身、现金流周转困难,就首
先拿烧钱的足球开刀,恒大、华夏幸福等无一不是如此。由于缺乏投入,
一些职业俱乐部欠薪数月,甚至几只中超球队连参赛路费都凑不齐。如
果情况无法改善,勉强完成今年的联赛之后,这些缺钱的俱乐部在明年
能否存在都是问题,去年江苏苏宁俱乐部夺冠之后直接解散已经做出了
一个“很好”的示范。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处境艰难的地产商抛弃足球看似已成必然,之后,哪些人愿意接盘
中国职业联赛,或者有没有人愿意接盘,将成为中国足球扭转困境的关
键,而这取决于中国足球还具有多少吸引投资的能力。毕竟企业有利可
图,他们才会有持续给俱乐部“输血”的意愿,这是目前中国足球生存
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方面国足战绩的不佳将影响今后国内对足球的
关注度,影响足球产业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近几年足球管理部门所作
的一些改革对中国足球的资本吸引力也在构成持续的伤害。
除却强行规定青年球员上场名额等一些为人诟病的举措外,前几年
出台职业俱乐部不能跨省迁移、注册等政策红线,已经对新进资本入场
构成了硬性的约束,在地产足球兴旺的情况下没有形成实质性障碍,但
在目前这些都成为了问题。去年被足协推出强制执行的俱乐部中性名改
革更是具有颠覆性影响,触及到了资本投入的“灵魂”。足管部门采取
的中性名、遏制金元足球、限薪等一系列手段,初衷看似很好,但并没
有发挥想象中的作用,反而打击了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改革没有达到预期,与当前中国足球遭遇地产周期有关,但本质原
因在于改革实施者高估了中国足球本身。一些改革措施号称是与国际接
轨、向欧洲五大联赛看齐,但中国足球发展的阶段和职业联赛的成熟程
度,决定了这种盲目照搬、一刀切的方式最终获得的就是明显负面的效
果。中国职业联赛虚假繁荣了一阵子,不代表就已经长大成人,相对于
欧洲联赛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国足球还是个婴儿,“提前断奶”很可能
导致中国足球夭折。
在早已萌生退意的情况下,作为投资主力的地产商当前已经焦头烂
额,寻找借口趁机撂挑子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很多投资人认为既然叫河
北队、广州队、某某队,这个队就应该由当地政府去养。迄今,有球队
如天津队已经被当地政府接管,但很难说各地政府都愿意接手。如果都
这样干,无疑意味着中国职业足球改革彻底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原点。

全球经济恢复呈现分化的趋势
G20 成员土耳其在逆势推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出现了大幅汇率贬
值的情况,当地时间 11 月 23 日,土耳其货币里拉暴跌超 15%,创 2018
年货币危机顶峰以来最大跌幅。2021 年以来,在通胀达到 20%的情况下,
土耳其里拉已下跌 42%,而近一周的时间内里拉已贬值达 22%!土耳其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经济和金融的情况反映出,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越来越明显的“滞涨”
的可能性。
2018 年危机导致土耳其经济急剧衰退,经济增长连续三年低于平
均水平且通胀达到两位数。疫情的冲击对土耳其的经济同样带来巨大影
响,尽管去年土耳其经济保持了正增长,但为应对通胀,土耳其央行从
去年开始启动加息,政策利率一度达到 18%的高点,与之对应的 8 月份
土耳其通胀水平达 19.25%,达到历史高位。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干
预下,土耳其央行自 9 月以来已经总计降息 400 个基点,土耳其的“逆
势”政策将导致通胀和货币恶性贬值的后果。虽然目前通胀的飙升刺激
了短期经济需求,使得土耳其仍会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明年的
情况会显著恶化。近期,惠誉将土耳其今年的增长预期从 7.9%上调至
9.2%。但惠誉指出,预计土耳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在 2022
年放缓至 3.5%,但随后在 2023 年恢复到 4.5%,该机构预估土耳其今年
的通货膨胀率为 17.2%,明年为 13.4%,2023 年为 10.5%。经济增长的
回落和通胀的高企意味着土耳其未来将难免“滞涨”的情景。
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如果外资流入再发生变化,其经济形势将进
一步恶化,这是土耳其令人担心的地方。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国
通胀维持高位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美国开启缩减宽松
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出现“缩减恐慌”的可能性更大。11 月的土耳其
金融市场,似乎拿到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剧本”。在美
元升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 1997 年亚
洲金融危机一样的“资本回流美国”的风险。这势必带来一些新兴市场
国家经济和金融的动荡。
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恢复越来越呈现分化的趋势,一方
面,美国经济在政策刺激下快速恢复,与欧洲、日本之间正逐渐拉开距
离;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今年经济恢复的程
度仍显著落后。美国方面,由于美国经济好转和通胀的走高,美联储缩
减宽松的进程可能会加速,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如果
美元收紧流动性,这时一些经济体经济没有恢复,汇率贬值压力就会增
加。今年,除了土耳其里拉已经跌到了历史低位之外,阿根廷贬值 16%,
泰国、韩国货币贬值幅度在 7%以上,而且日元贬值也超 9%。这其实已
经显露出危机的苗头。

4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为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压力,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今年已经开启了加
息进程。巴西加息规模最高,今年累计加息了 575 基点,其次是俄罗斯
和乌克兰,也分别加息了 325 基点和 250 基点,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巴
西经济部在 11 月 17 日将 2021-2022 年度通货膨胀增长预期从 7.9%上
调至 9.7%,同时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 5.3%降至 5.1%。
在美元维持强势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市场都有可能受到更大
的冲击,尤其是经济恢复较慢、外资流入较多的国家会面临更严峻的形
势,这使得新兴市场国家比发达经济体更深陷入“滞涨”的泥沼之中。
对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2022 年的“滞胀”并非是灾难性的。美
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可能最小,仍会从强势美元带来
的资本回流中获益。巴克莱银行认为,随着全球扩张逐渐成熟以及非常
规刺激性措施逐渐退出,新兴市场资产的分化程度将会加大。某些大宗
商品风险敞口等结构性因素同样会影响资产选择。在 2022 年各种潜在
压力的背景下,充分衡量新兴经济体和其汇率的脆弱性将可以避免一些
损失。
对中国而言,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但由于国内情况仍较为稳定,外
部的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新兴市场国家重蹈 1997 年亚洲金融
危机的风险,将是 2022 年最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其中很多都是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的伙伴国家,也是未来中国外贸增长的潜力地区。因
此,实现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赢,避免受到风险和危机的波
及,既是 2022 年中国经济的挑战,更是机遇。

摩根大通:“支付革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摩根大通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支付正在吞噬世界》的报告。这份
报告谈到了目前很多热门的话题、包括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加密货币、
数字钱包等等,其主题则是围绕新的科技和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支付体系
的变革。摩根大通认为,这一变革实际上表明金融系统处于支付革命的
边缘,也对经济活动和居民的日常行为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并引发新的
机遇和挑战。摩根大通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此认真地来研究支付问
题,这不是偶然。需要认真考虑“支付革命”的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
各种冲击和影响。
支付革命的根源还是来自于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出现推动了世
界的快速数字化,为这场新的革命奠定了基础。2016 年,智能手机用
4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户达到 36.7 亿。现在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到 2026 年,全球 91%的人口


将拥有智能手机。目前正在讨论的元宇宙的流行,意味着未来科技进步
所带来的通讯工具更加畅通和安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直接改变了传统
的支付模式。摩根大通认为,作为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支付环境在过
去 10 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支付正处于一场更大变革的
风口浪尖。在未来十年,支付将继续跨越实体、数字和虚拟世界,将人、
设备、家庭、汽车和虚拟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已经见证了这些进步
的发展,使得这场支付革命不可避免。”它们无疑将对我们的生活、工
作和消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改变价值池和投资分配,并重塑我
们的经济。
摩根大通的报告可以说将支付体系的变革的影响提升到前所未有
的高度。摩根大通谈到了围绕支付所产生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平台、
在线、钱包、嵌入式和实时等,认为这些支付涉及的主要领域正在塑造
全球支付的未来。这些是快速增长的深度价值池,就成熟度而言处于早
期到中期阶段。它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就支付体系变
革的根源而言,还是来自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金融科技的
快速发展。根据 FTPartners 的数据,2010 年至 2020 年 4 月期间,金
融科技投资和并购活动超过 1.5 万亿美元。到 2025 年,数字金融服务
的广泛采用和更多使用将使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
加 6%,或 3.7 万亿美元。而且创造 9500 万个新就业岗位这种潜力已经
得到了实现。去年,在全球 GDP 萎缩之际,金融科技投资却出现增长。
在欧洲,金融科技的采用和使用在 2020 年增长了 72%,在美国增长了
39%。摩根大通认为,在金融科技快速普及和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中新
的共享数字能力需要一种新型的金融基础设施,支付是系统的核心。无
论是促进数字或非接触交易,还是让电子商务市场更好地为客户和商家
服务,支付都是将在线商业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粘合剂。
摩根大通提出,支付是一项容易被金融科技公司颠覆的业务。2020
年在全球 240 万亿美元的支付总额中,有大于 54 万亿美元来自新的数
字化支付体系。每年大约有 5 万亿美元的支付由线下转向线上。仅从支
付领域来看,移动通讯工具的提升和普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数字
市场,这从根本上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从中国和国
际的情况来看,各种新的零售、服务平台的快速扩张给消费者和商品服
务的提供商带来巨大的便利,使得这些平台化身为新的移动支付巨头,

4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它改变了过去的批发>分销>零售的传统销售模式,使得供给和需求能够
最大限度的匹配,不仅使得这些零售平台迅速扩张,也在显著地改变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移动支付领域获得优势之后,目前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公司在区块
链、虚拟现实、电子商务领域的突破,对传统金融体系和金融行业已经
带来了深刻的冲击。数字钱包的普及可以说正在颠覆传统的银行业务;
以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新的风险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银行、保险的信
贷业务模式,使得金融业不得不同时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予以应对。以
机器学习带来的智能投顾,也使得金融投资变得更加普及,与传统的投
行进行竞争。而数字货币应用的加深,正在对主权货币构成新的威胁,
也使得其对于政府和央行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根源还是来自
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因为掌握了支付,就掌握了资金流,也掌握了
企业和消费者的偏好,就掌握了客户和需求,这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具有
前所未有的挑战。
支付革命所带来的还有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的变化,需要政策部门
重新思考宏观政策的理论基础。支付手段的创新和提升,显著提高了资
金流动和使用的效率,效率提升则扩大了信用扩张的空间,也带来了令
人意外的货币增发。这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信用扩张动力。这就像高速公
路开通后,通行速度的提升,意味着可以容纳的通行汽车更多。考虑支
付手段的变化,可能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乘数、影响货币需求,
最终在货币发行上会有体现。这既可能解释近年来全球通胀水平的低
迷,也可能为目前的货币宽松政策找到生活中的现实依据。
这种由数字支付带来的变化仍在持续,并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支
付革命不仅使得商品服务供给侧实现了数字化,也使得消费者的行为、
偏好、潜力等数据实现了数字化,由此产生了依靠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使得大量的数据具有了新的价值,也带来了虚拟经济的新空间。这些数
据资产的应用、归属正在被不断的研究和讨论,以实现现实经济和虚拟
经济的协调。在数字科技的发展中,未来虚拟经济的范畴可能超越时间、
空间的限制,也将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增长空间。

4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温 馨 提 示
2022 年内部咨询服务工作现已开始
敬请咨询:010-15313553115 WX:3075699181
《经济情势观察》 周
《财经专讯》 周
《投资参考》 周
《管理评点》 月
《中美战略观察》 周
《中国情势观察报告》双月
《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季

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