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29 期 2021 年 08 月 09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央行明确下半年八大重点任务.................................................................................................................... 2
央行: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 2
央行出台方案支持专精特新板块融资需求................................................................................................ 3
央行官员:构建主权债务重组的“上海模式”........................................................................................ 3
财政部长谈下半年财政政策重点................................................................................................................ 4
河北省审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 5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方案.................................................................................................... 5
海南出台政策化解干部“干多错多”的顾虑............................................................................................ 6
深圳拟出新政给学区房“降温”................................................................................................................ 7
广东印发《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7
《地方 AMC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8
五部门: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 8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 9
国内民办学校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 10
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削弱北京经济.............................................................................................. 10
证监会官员对民营上市公司提出五点建议.............................................................................................. 11
中国减碳发展的“1+N”政策体系............................................................................................................ 11
“公权”不要轻易干扰市场运行.............................................................................................................. 12
专项债使用问题在审计中逐渐暴露.......................................................................................................... 13
民营财团应积极融入“专精特新”.......................................................................................................... 13
教培领域全行业裁员拉开序幕.................................................................................................................. 14
依靠天然气实现煤电清零不宜“一刀切”.............................................................................................. 15
陈锡文:解决好仍然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 15
游戏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受打击领域.......................................................................................................... 16
新冠治疗药物的价值不亚于新冠疫苗...................................................................................................... 17
上海电气案揭露出一个惊天骗局.............................................................................................................. 19
中国与欧美日的制造业对比...................................................................................................................... 20
苹果正在中国寻找更多的合作供应商...................................................................................................... 20
达利欧对中国近期政策监管的解读.......................................................................................................... 22
中东可能加速滑向深渊.............................................................................................................................. 23
李显龙对中美关系、台海的看法.............................................................................................................. 24
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政策...................................................................................................................... 26
国内公共政策出炉的过程.......................................................................................................................... 28
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面临困境.................................................................................................................. 30
氢能利用是实现零碳发展的可行路径...................................................................................................... 32
碳交市场交易的情况显示其发展远未成熟.............................................................................................. 34
政策收紧冲击资本市场!.......................................................................................................................... 36
双碳工作“先立后破”如何解析.............................................................................................................. 38
中美战略竟争之下,中概股何去何从!.................................................................................................. 40
如果新冠不可消除,冶疗才是正途.......................................................................................................... 42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正在加剧...................................................................................................................... 44
商务: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央行明确下半年八大重点任务
央行日前召开工作会议,明确了下半年八大重点任务。具体包括:
1、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
期政策设计,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2、整体协同、加快完善
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
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
利率融资。3、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密切监测、排查重点领域
风险点。强化地方党政风险处置属地责任。4、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加强系统
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5、进一步有序推进金融开放。会议表示,持续
抓好金融业对外开放承诺落实,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
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6、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持续稳
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7、
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对照监管要求全面整改,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保持高
压态势。8、继续做好金融服务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年初的
工作会议,央行专门把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单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
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对照监管要求全面整改,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保持高
压态势。

央行: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
7 月 31 日,央行公布《人民银行召开 2021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公
告提出,2021 年以来,绿色金融体系加快发展。按照发展绿色金融“三
大功能”“五大支柱”基本框架的总体思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各项工
作并取得进展。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
目目录,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相
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会议要求,2021
年下半年,央行要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碳减排支持
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
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
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加强对绿色金融重点问题调查研究。2021 年以来,央行多次表示,要
通过设立碳减排金融工具,并采取了相应措施。2021 年 5 月 27 日,央
行成都分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制定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
持计划,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贴现资金加大对碳减排企业的融资支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持。该计划实施半个月以来,已办理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业务 95 笔,金
额 11.23 亿元,票据对应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为 34.22 万吨,票据贴现
加权平均利率较一季度全省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低 0.51 个百分点,
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 572.73 万元。7 月 13 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
长孙国峰提到,央行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以期撬动更
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
政策支持工具,其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要坚持做到
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其中,可操作即明确要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
效果的实体领域,可计算即可计算金融机构支持的碳减排量;可验证则
是由第三方验证金融机构支持碳减排的真实性。

央行出台方案支持专精特新板块融资需求
中国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等多部门最新发文称,支持集
成电路、卫星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
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央
行营管部网站 8 月 4 日刊登的“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
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 年)”称,要加强金融对科创、高端
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辖内金融机构综合运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
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方式,满足制造业企业、高精尖项目的融资需求。
方案并指出,2021-2023 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
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0 个百分点以上;小
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年均不低于 500 亿元人民币;三年内,央行营
业管理部累计办理民营和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不低于 1,000 亿元,累计
向市场投放政策性资金不低于 2,000 亿元。方案还提到,要进一步提升
中关村科创企业跨境融资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关村示范区海淀
园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由 500 万美元提高至 1000 万美元,在额
度内企业可自主借用外债,进一步满足“轻资产、高成长”高新技术企
业的融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提出,推动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健
康发展,着力提升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效率;推动专精特新板
块建设,服务一批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
特新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做强做优。

央行官员:构建主权债务重组的“上海模式”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指出,当前国际主权债务重组面临一
系列挑战,一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债权国的崛起,巴黎俱乐部逐渐边缘化;
二是未能有效确保私人部门债权人参与债务重组;三是仅靠减债无法解
决低收入国家的困境,还需提供发展融资等。在这种情势下,朱隽进一
步指出,中国在参与本轮国际主权债务重组过程中,要坚持多边协调的
原则,这有利于确保各类债权人与我国共同参与、共担风险,也有利于
对债务国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并可以有效避免债务国在减债程度上的相
互“攀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指出,“目前全球比
较通行的主权债务模式中,哪怕在很大程度上盛行,但对中国来说可能
并不那么适用。”中国形成主权债务的国际背景、业务模式与西方过去
不一样,有必要考虑构建符合中国目前、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战略实
施相适应的主权债务管理和重组机制。基于此,周诚君认为,可以构建
主权债务重组的“上海模式”,作为现有国际主权债务重组机制的集大
成者,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强调债务可持续;二是着眼于更高水
平开放,更好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三是围绕“3060”
目标,强调 ESG 投资;四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实现主权债务重组
优化,可支持这些债务国家发行人民币主权债推动债务的重组和可持
续。

财政部长谈下半年财政政策重点
中国财政部长刘昆 7 月 30 日表示,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
扩大内需政策,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拓展投资空间,落实落细减
税降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下半年有三个重点:重点支持实
施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重点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和重点推进风险防范化解。他提到,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
过 25 万亿元,赤字率按 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
过 7000 亿元。根据今年财政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
30616 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4427 亿元,卫生健康支出 18659 亿
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播支出 4180 亿元。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积
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
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防风险是中国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去年疫情后中国积极财政支持
不遗余力。在政策回归常态后如何防范风险无疑是对下半年积极财政政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策的考验。刘昆提到,要重点推进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做好国债、地方
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风险的化解和增量风险的防
范工作,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风
险。

河北省审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
2017 年 4 月 1 日,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成立的国家
级新区诞生,其涉及属于河北保定市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
边部分区域,被命名为雄安新区。由于雄安新区被称为“千年大计”,
一度被视为堪比深圳的国家级特区。不过,不久前的 7 月 29 日,河北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
这是雄安新区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将于 9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称,
雄安新区将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在京高等学
校及其分校、分院、研究生院,事业单位;国家级科研院所、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中心。《条例》还明确了雄安新区管理
委员会为河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
权,行使国家和河北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从《条例》来看,
雄安新区的行政地位将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但它拥有部分“副省级”
权限。在全国 19 个国家级新区中,大多数都是地级市级别,如浦东新
区、滨海新区都是市辖区,深圳、厦门则具有地级市的地位再加上副省
级的权限。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方案
《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日前出
台,这应该是国内首个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地方级方案。
《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 5 至 10 年的接续努力,打造引领全
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包括:(1)建成一批示范引领性强
的数据原生基础设施,数字化场景得到充分应用,成为城市数字智能转
型示范高地。(2)建设全球领先的超大规模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产
化,集聚三成以上全球市值前一百名的数字经济标杆企业,成为国际数
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3)培育新一代数字化出行、新型数字化健康
服务、智能制造、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数字金融、数字能源服
务等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4)聚焦突破
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量子科技、脑机科学等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卡脖子”和前沿核心技术,推出一批世界一流的首创技术、首制产品,
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5)建成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
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
(6)对外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数字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制定取得
突破性进展,成为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阶段性目标包括:(1)
到 2022 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数据资源优势得
以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推
进,标杆工程建设、标杆企业培育取得显著进展,数字经济的首都示范
辐射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巩固国内标杆城市地位。(2)到 2025 年,
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基本建立,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全面激发,数
字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大幅提升,数字产业全链条形成,数字技术
全领域覆盖,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
总值的 50%左右,进入国际先进数字经济城市行列。(3)到 2030 年,
全面实现数字化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拥有高密度、全球化的数字经济研
究服务机构,汇聚海量高频的全球流通数据,具备强大持续的数字创新
活力,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持续提升,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海南出台政策化解干部“干多错多”的顾虑
对于基层官员出现的“躺平”现象,国内一些地方实际上早已有所
察觉,并在努力加以改变。海南省日前就推出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
通过不定期发布公职人员容错纠错、澄清正名、重新使用的典型案例,
破除官员“做多错多”担忧,激励官员敢闯敢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
献智慧和力量。海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宋健表示,当前海南
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改革
在很多领域进入了“无人区”,迫切需要广大干部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弊
端,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就是要破除洗碗
越多、摔碗越多的“洗碗效应”,激励广大干部放下包袱、大胆探索、
实践、创新,投身于自贸港建设。此前,海南省委办公厅在 2018 年 7
月、2020 年 11 月先后印发了相关文件,推动建立海南自贸港公职人员
容错纠错机制。宋健表示,有些市县和部门在贯彻实施上述文件过程中,
思想上还有些顾虑,认为政策界限不好把握,执行起来怕出偏差,因而
容错纠错的力度不大,澄清正名的案例不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效果
还没有充分显现,与干部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差距。宋健指出,这次建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立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是希望通过常态化通报发布公职人员容错纠
错、澄清正名、诬告陷害、重新使用的典型案例,化解干部“干多错多”
的顾虑。

深圳拟出新政给学区房“降温”
给学区房“降温”已成为热点城市的楼市调控共识。深圳拟出台的
新政,就谋求从根本上铲除学区房炒作衍生出的种种弊端。深圳社会建
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稿)》7 月 30 日起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对于学区房炒
作乱象,《条例》明确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
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对
于大学区招生,目前深圳的中小学采用的是积分制,虽然也是多校划片,
但总体而言,房子和学位的关系仍较为紧密,一旦采取大学区制,房子
和学位的对应关系会被打破,这对于学区房的炒作来说能够有效降温。
对学区房的另一个精准打击,就是要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学区房制度的
另一个根基是所谓的名校,没有名校,很多疯狂炒作就没有基础。一所
名校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老师,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教学水平的均衡化会
大大推进。这对于追逐名校的资本而言,也是釜底抽薪。

广东印发《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8 月 5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
规划》。规划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交易所加强合作,优化完善“深
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
通”。支持深交所设立大湾区债券平台,吸引符合条件的港澳金融机构
和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支持大湾区内地主体到香港、澳门发行债券筹
资。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粤港澳大湾区内现货交易量大的大宗商品
期货交易品种。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使用的渠道,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本币外币、离岸在岸市场良性互动,吸引全球资本到
粤港澳大湾区配置和管理人民币资产。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
下,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改革发展的协调联动,加快粤港澳大湾
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为主要载体,
与港澳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台。规划提出,提升广州中心城市金融发展
能级。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的期货产业链,打造风险
管理中心。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城、南沙国际金融岛等金融高端集聚功能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区建设。建设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
资源配置中心。提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金融发展能级。
支持深圳在数字人民币应用上先行先试,完善金融科技产业孵化机制,
加快培育金融科技龙头机构和产业链,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地方AMC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8 月 3 日,据《21 世纪经济报道》从某地方 AMC 高管处获悉,监管
部门正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向业内
征求意见,“已经收到相关文件,但是地方相关部门曾专门发文要求就
文件保密。”据了解,早在 7 月初相关部门已就《办法》在地方 AMC
等机构征求意见,地方 AMC 的意见和建议由地方 AMC 联盟秘书单位统计。
据今年 5 月 28 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 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显示,
《办法》就位列其中,属于“制定”类。2019 年 7 月银保监会发布的
《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显示,为整顿不良
资产市场秩序,防止盲目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各省(区、市)人民
政府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严格标准,规范流程,把好市场
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促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健康发展,并规定地方
资产管理公司的名称、组织形式、注册资本、控股股东、住所等事项发
生变更,应事前向省(区、市)人民政府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书面报告。
截至目前,全国经监管部门备案的地方 AMC 共有 58 家,且全国 31 个省
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均设立了 AMC,其中广东、浙江、福建以及山
东设有 3 家,上海、北京、安徽、江苏、辽宁、重庆、天津、湖北、广
西、宁夏、甘肃、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海南、四川以及河南设有 2
家。从控股结构看,国有背景的地方 AMC 占多数。业内人士称,在《办
法》即将出台之际,截至目前已经有江西、北京出台了地方 AMC 监管文
件,贵州、云南、山东也先后就地方 AMC 监管文件征求意见。除贵州没
有具体指标设定外,其他 4 个地区的文件至少包括:注册资本不低于
10 亿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12.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不低于 9.5%)、
发起人发起时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一定比例、一般准备余额原则上不得
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 1.5%或 1%等。山东还单独设定了流动性比率
不得低于 25%、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 100%两个指标要求。

五部门: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自反垄断监管震动平台经济、“双减”政策颠覆教培市场之后,新
华社日前发文狠批游戏市场重击游戏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干预和打击愈
发引起投资者担心。但这可能还远不是结束。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把人民作为
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
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
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指出,要加强文
艺评论阵地管理,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
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 “算
法推荐”指的是互联网产品以用户产生的大数据为基准,通过一些数学
算法推测出用户喜欢的东西/内容,并让这样的东西/内容出现在用户相
应的页面。近年来,从内容平台到购物平台,再到短视频平台,大多内
嵌了算法推荐,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
已占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 70%左右。根据《意见》内容,使用算
法推荐的平台不排除在今后遭遇监管规范的可能。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
8 月 1 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
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信用
修复管理办法》等 3 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
施行。据悉,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扩
大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范围,聚焦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直接关系
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市场监管领域,针对市场秩序中固疾顽症,出
重拳、下猛药,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着力解决群众痛点、治理难
点,真正让市场监管长出牙齿,实现“利剑高悬”。新修订的《市场监
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和新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
理办法》共同推动解决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较长、信用
修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缩短信息公示期
限,规范信用修复程序等,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重塑信用,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市场监管部门信用监管
新格局。这 3 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布施行,是市场监管总局贯
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放管服”改
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维护公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平竞争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
用。

国内民办学校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媒体对此作出评论称,国内民办学校将转
公办或停止办学,在两年左右,将再无国有民办小学和初中。除了官方
的表态和解读,社会各界对于政策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评价和议论。其背
景在于,近几年随着《民促法》和各类教改政策的出台,民办学校和教
育机构现在都面临着整改、注销、转公等各种艰难抉择。这次教育部联
合八大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无非意味着中国“民办中小学”将会彻底结
束,未来大量的“民办校”将会陆续转成“公办校”,这已经是大势所
趋。但民办教育转公办,一些后续措施却一直以来都为外界所关注。如
“民转公”将给转制学校带来哪些影响?招生范围缩小,原来非户籍生
与户籍生均可报考,转制后将随政府安排,招生方式如何调整?学费收
入降低,正式进入义务教育体系,免除学生学杂费,由教育局统一拨款,
学费降低后,学校能否维持过去由高支出带来的优质教育水平?已有师
资如何调整?能否一同转制?整体而言,“民转公”可以说是对民促法
实施条例的具体实施和落地,但诸多操作细节也确实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披露,而相关方的利益保证应是其中需要优先考虑之处。

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削弱北京经济
7 月 30 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
华社专访时透露,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
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
解。这位负责人在专访中透露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他表示,近期要针
对率先启动的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和时间表、路线图,成熟一个、实
施一个,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做好疏解项目落地建设的可研、设计、
概算等前期工作,依法依规建立疏解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急事急办。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疏解单位的人员思想工作,确保社会和
谐稳定。同时,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
疏解政策的具体支持举措,一单位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完善医保、财
税等后续政策。从迄今的信息来看,北京向雄安疏解有三个重点——高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校、医院和央企,比较成熟的转移重点是高校和医院,不过,最麻烦的
是央企搬迁。前两者已经有了扩张和转移模式可参考,央企则涉及面很
广,尚无成功的模式。如果北京的央企大量向雄安搬迁,将会对北京的
城市经济、消费都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证监会官员对民营上市公司提出五点建议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8 月 4 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在
“民营上市公司专题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在守法
合规、业务发展、公司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并对民营上市公司提
出五点建议。他希望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少数”严守资本
市场法律法规,真正成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该培训会是由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沪深交易所共同举办的。阎庆
民强调,民营上市公司一是要树立“大局观”。企业发展战略要符合党
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统筹企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对“国之大者”做到心
中有数。二是要树立“法治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真正
做到守底线、负责任、有担当。三是要树立“风险观”。要敬畏市场、
敬畏风险,将稳健经营、审慎经营贯穿始终。四是要树立“治理观”。
要对标最佳实践,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督制衡,增强透明度,持续提
升规范运作水平。五是要树立“股东观”。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全国工
商联副主席黄荣指出,在防范化解经济风险中,民营企业是重点,民营
上市公司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防范化解风险是提高民营上市公司质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保障。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我国
共有民营上市公司 2819 家,占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4386 家)的 64%;
科创板民营上市公司占比 80%;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占比 86%,民企利
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减碳发展的“1+N”政策体系
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我国成立了中央
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将陆续发布“1+N”政
策体系。“1”是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N”包括 2030 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1+N”政策体系将于
以下十大领域落实转型和创新。最突出的是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活动二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氧化碳排放占我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80%左右,推动能源革命,加快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十四五”时期,要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
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安全
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
海洋能、地热能,加快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高电网对高
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与调控能力,积极发展绿色氢能,推动工业、建
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中国要推动产
业和工业优化升级,工业部门占终端碳排放近 70%,要加快低碳转型,
力争率先达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十四五”要
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防止碳排放攀高峰,推动钢铁、有色、石化、
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是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基础设
施;四是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六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七是发展绿色金融,扩大资金支
援和投资;八是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九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市
场;十是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公权”不要轻易干扰市场运行
在经历了几次监管政策打击市场之后,资本市场对于来自官方媒体
和政府部门的文章、讲话等,增加了不少的敬畏,已接近风声鹤唳、杯
弓蛇影的程度。8 月 5 日,科技部网站刊文《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
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文章援引南澳大利亚大学研究成果称,喝
太多咖啡可能会对大脑健康造成伤害,过高的咖啡摄入量与大脑总容量
减少以及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可能受此消息影响,截至 8 月 5 日收盘,
新诺威跌 2.58%,报 12.47 元;佳禾食品跌 9.76%,报 20.99 元。目前,
科技部已删除此文章。此前一天,8 月 4 日,科技部发文《加拿大一项
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援引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观点,称酒精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
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8 月 5 日,茅台报收 1699 元,跌幅 1.45%。
8 月 4 日晚,新华社刊发题为《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一文,称调
查发现,虽然国家已明文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
烟,但部分裹着“绚烂外衣”的电子烟依旧在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一
些潜藏的风险也值得警惕。截至 8 月 5 日收盘,思摩尔国际跌 1.92%,
报 38.30 港元;
比亚迪电子跌 2.74%,报 40.750 港元;亿纬锂能跌 2.59%,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报 116.38 元。因此,官方机构和媒体都要慎用手中的“公权”,不要
轻易干扰市场运行。

专项债使用问题在审计中逐渐暴露
国内各地专项债使用存在的问题在审计中逐渐暴露。截至 8 月 2
日,已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公布《关于 2020 年度省级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近年来专项债发行规模快
速扩张,专项债于 2015 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 1000 亿,此后规模陆续
增加,2019 年扩张到 2.15 万亿,2020 年发行量达到 3.75 万亿创出新
高。因此 2020 年度的审计报告也将专项债列为重点审计内容。从各省
审计报告看,部分地区专项债的投向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资
金闲置以及投向不合规等方面。山东省审计厅发现,304.21 亿元债券
资金存在不同程度闲置问题,闲置规模占样本资金的两成。投向方面甚
至出现了发放工资、差旅费及购买理财等问题。广东省审计厅发现,仅
仅是 1 个市的 2 个区将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偿还政府购买服务金、发放人
员工资等支出,就涉及金额 5.41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专项债资
金虽然用于项目建设,但专项债项目收益有限,无法覆盖融资,可能会
产生风险。审计署的报告称,至 2020 年底,55 个地区专项债余额 1.27
万亿元中有 413.21 亿元(占 3.25%)未严格按用途使用,其中 5 个地
区将 204.67 亿元投向无收益或年收入不足本息支出的项目,偿债能力
堪忧。从今年发行情况看,今年前 7 个月全国共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约 18833 亿元,发行节奏明显较前两年偏缓。基层地方并没有那么多高
质量配套项目来对应专项债,但大家都想拿到专项债融资,因此“灰色”
的做法不少。如果要严格审计,可能会发现有不少项目存在问题。这可
能会影响地方政府明年对地方专项债的兴趣和胃口。如果专项债使用问
题大量曝光,有可能使得地方今后发债更加谨慎。

民营财团应积极融入“专精特新”
7 月 30 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
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
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指出的是,“发
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是新提出的概念。2019 年 8 月 26 日,习近平
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
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什么是“专精特新”?这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些中小企业要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财政部
和工信部在 2021 年 2 月曾发布通知,
明确在未来 5 年中央财政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 10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带动 1 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7 月 13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座谈会上提出,鼓励中小微企
业向“专精特新”发展。7 月 27 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的致辞中提出: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
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各位企业家要以“专精特
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
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在强调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
民营财团的发展则不在鼓励之列。原有的民营财团,应该加入到积极发
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队列中去,积极提供投资和参股。这样的调整,
能够与“主流”政策形成“同向配合”,也能获得市场空间。

教培领域全行业裁员拉开序幕
中国关于学科培训的“双减”政策出台后,缩减人员、压缩成本、
节省开支,成为当下教培平台生存的第一要务。教培领域的全行业裁员
日前拉开序幕。据《财新》报道,掌门教育产品研发部门称,7 月 30
日,约有千余名产品研发岗的员工被同时裁员,占部门员工总数的 70%,
据称,“当日通知后,马上就办离职,离职队伍还排起了长队”。该公
司暂时尚能发出 N+1 裁员赔偿,集中裁员未见过多纠纷。7 月 30 号深
夜 23 时许,另一家线上教培机构高途集团的创始人陈向东向全体员工
宣告了裁员决策,“非常抱歉,我们不得不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非常
非常难过,我们的不少小伙伴将不得不离开。”如此决策的核心动机只
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高途表示,因为行业、政策、市场等的变化,
很多优秀技术人才会“逃离”教育行业,很多优秀的管理者会离开教育
行业,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会不再选择教育行业。高途济南中心大约
3000 名员工几乎全部离职,全国 13 个地方中心均需要在这几天全部关
闭,每个中心上千人,全国范围被裁人数高达上万人;位于北京的高途
初中运营中心裁员达 80%-90%。多名头部教培企业高管称,“双减”政
策出台前,行业基本做出了 30%-90%的裁员预案。数月以来,已提前分
批次裁撤大量辅导老师和销售。据悉,此类人员主要给学生答疑、说服
家长报课,在人力结构中占比最重,往往被优先“开刀”。有高管表示,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企业第二轮裁员通常会更加决绝,“打包裁员”的情况近期可能频繁发
生。

依靠天然气实现煤电清零不宜“一刀切”
北京在 2017 年曾宣布告别煤电,而今后国内退出煤电的城市可能
将会越来越多。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日前审议通过《关于优
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
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西安“‘十四五’末退出煤电”的目标。这意味
着,2025 年前西安燃煤热电企业将全部关停或搬迁。媒体报道指出,
陕西本身就是天然气生产大省,若以此为基础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天然
气供应体系,实现天然气对电煤使用的替代,从技术性、经济性上看是
可行的。但也应看到,天然气价格是影响燃气发电经济性最重要的因素
之一,燃料费在燃气电厂运营成本中占比约 70%-80%,相比于燃煤发电,
燃气发电成本是其 2-3 倍。选择天然气替代产生的成本可能要远高于
“去煤电”成本,一旦两者不能协调推进,势必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带来影响。而且,选择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电,在国内天然气供应仍然较
为紧张的情况下,大量气电项目上马,很可能会导致“与民争气”的问
题,而这会与国家当前倡导的“天然气源优先用于民生”的总体政策要
求相违背。正是因此,受天然气资源条件、管线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水
平的限制,目前我国气电机组分布尚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
角和京津地区。从上述角度看,各地依靠天然气实现煤电清零,须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盲目“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也要全国一盘棋。

陈锡文:解决好仍然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日前指出,解决好仍然
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可能是国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在社
保方面最迫切的需求。陈锡文表示,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在不到十年内
实现从无到有,对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
应该看到,由于保障力度的不足,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就业后,老人的
养老问题甚至比城市还要突出。陈锡文说,“七普”数据显示,农村
5.1 亿人口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 23.8%,相比之下,城镇人口中
这一比例为 15.8%。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虽已建立,但每月 93 元的标准
保障水平还很低。现实中,很多农民工小家庭在进城后,在负担房租、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子女学费、生活费后所剩无几,难以老少兼顾。陈锡文认为,农村的养
老难题和农民工城市落户困难有很大关联。如果进城农民工享受到当地
城镇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或社会保障,可能养老能力就会提高不少。他
表示,对于进城希望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如何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及解
决好仍然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可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民
在社保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到底怎么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应当成为
整个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当花大力
气研究探讨的问题。”

游戏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受打击领域
中国整顿教培行业的浪潮还未消停,官方媒体开始向下一个领域挺
进。8 月 3 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
业》的文章。这篇来自《经济参考报》(新华社主管主办)的文章称,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
止网络沉迷。文章称,当前,我国 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
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 2 小时。
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网
络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
指代。这一新型“毒品”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新
华社文章还直接点名腾讯,2020 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786.87 亿元,同比增长 20.71%,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 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61 亿元。受此消息影响,腾讯港股开盘大跌,至 8
月 3 日 11:30,腾讯股价下跌 9.01%。A 股游戏板块今日(8 月 3 日)
早盘集体下挫。风波继续蔓延至美股,电子游戏、互联网内容相关个股
均走低,网易跌近 10%,哔哩哔哩跌 8.3%;Take-Two 跌 8.2%,电子艺
界、动视暴雪跌近 3%,Zynga 跌 2%;虎牙跌超 6%,斗鱼跌 5%。颇为诡
异的是,在此文发出 4 个小时后,国内网络突然纷纷删除此文。但此后
不久,《经济参考报》修改了文章,在删除了“精神鸦片”“电子毒品”
等词汇后,重新发出此文。要指出的是,国内社会对游戏厂商的批评一
直存在,腾讯更是首当其冲。但此次新华社发文的背景特殊,正处在国
内不断收紧互联网监管、加强网络平台反垄断、出重手规范教培领域的
政策出台之后。市场担心,在网络游戏被官媒定性为“精神鸦片”后,
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厂商,很可能成为政策下一个受打击领域。从官媒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先删除后修改再发出的折腾看,此事还未结束。官媒文章是在揣摩“上
意”还是受指示行事?目前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在国内外投资者眼
中,中国市场的政策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新冠治疗药物的价值不亚于新冠疫苗
对抗新冠病毒,除了疫苗预防之外,专用的药物也是关键,目前对
新冠有特效的主要是单克隆抗体。美国前总统川普感染之后就是用这个
方法治疗的,仅三天就出院了。日前国内科研团队也在单克隆抗体上取
得了突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研究员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
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 IC50 高达 5ng/ml。这意味着,单抗
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株有效,新冠肺炎治疗有望迎来最新的特效药。8
月 4 日,这个消息一公布,股民马上涌进医药股,狂买国药股份,后者
的股价在当天尾盘大涨,然而股民这次却是买出了笑话。8 月 5 日一早,
国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药批发,不涉及疫苗、
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疫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属于公司实控人中国医药
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虽然都
顶着国药的名头,但国药股份公司主要是卖药的,不是研发药物的,股
民看好的那部分实际上是国药集团,二者不是一回事,药物研发跟国药
股份没有关系。不过股民似乎并不担心这个,5 日股市开盘国药股份依
然大涨 5%。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除了加大核酸筛查、普
及疫苗接种外,研发有效治疗药物应该是最值得期待的“终极武器”,
其既可以作为高危人群的短期预防,也可以用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治
疗,因此是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研究的热点。

新冠病毒未来可能流感化
对于新冠病毒的长期演化变异,特别是未来可能的流感化,全球科
学界已经开始高度关注。英国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SAGE)专家日前
提交了一份报告,预测了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其中,
最后一种情况就设想了新冠病毒随着毒性降低而进化的可能性。在这种
情况下,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增强,但毒性降低,也就是说,它将适应人
类并成为一种常见的“地方病”。原因可能是,传染性较强但毒性较低
的毒株完全适应了人类宿主,变成了一种普通病毒。再加上民众的免疫
力最终可能增强,感染这种病毒引发的疾病将变少。换句话说,与其他
病毒一样,这种病毒将成为普通感冒的病因,但其致病严重程度会比现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低得多,将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或临床上易受病毒感染的人群中。SAGE
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但从长远看有可能成真。中
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日前对此表示,即便新冠病毒流感化,初始也
会是疫情高发的阶段。这和疫苗接种率、加强针接种水平有关。如果所
有人都完成了基础免疫,然后再每个人做了加强免疫,达到 90%以上免
疫,将来感染的发生水平是非常低的。但是我们如果要追求达到那样的
水平,持续时间要非常长,要到明年很晚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做到,甚至
可能长期都达不到。因为有些人不愿意打疫苗,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
能打,我们可能就得承受一定水平的发病率,医疗机构也要承受病人增
加的压力。同时,整个社会层面也要做好准备,逐步转变对零星病例零
容忍的态度。

第三针疫苗补种很可能不可避免
国内近期重新变得严峻的疫情形势,使得疫苗防护效力及是否应该
进行补种的问题正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
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日前表示,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接种
疫苗 6 个月后,新冠疫苗的综合抗体水平会下降 1.4-12.4 倍(原文如
此)。他强调说,抗体水平的下降不代表保护力不存在,至于抗体下降
到什么样的水平保护力会消失还在研究中。进行疫苗补种,当前被认为
是提高抗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据国内媒体报道,由于新冠变种病毒“德
尔塔”在印尼境内的扩散,已有中资企业为在印尼的中国员工打第三针
疫苗,力勤 OBI 镍钴项目目前累计组织了已经完成两针接种的 2284 名
中方员工补打第三针疫苗,以加强防疫效果。对于补种疫苗,此次邵一
鸣指出,“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是暂没
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的。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 6-12 个月,并且免疫
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
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这些人群,是否有必要
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从邵
一鸣的讲话看,对于接种疫苗一定时期后抗体水平的下降,国内确实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验证,给出更加准确、权威的结论。但无论结果如
何,开展第三针疫苗大规模的补种很可能将不可避免。

东北证券:中国要坚定走适合自己的中国模式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一国的产业结构内生于自身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不存在走美国模
式还是德国模式的问题,要坚定走适合自己的中国模式,这是国内证券
机构东北证券日前发文表达的观点。东北证券表示,金融危机之前,中
国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三个典型特征:投资驱动、偏向积累的分配结构和
外向型经济。全球经济也已形成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生产,资源
型国家输出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链闭环。中国凭借相对完整的工业生产
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国家。但这种发展模式在金融
危机后面临内需不足,外需增长乏力,且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的生产
链“卡脖子”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乃长期应对之策。畅通内循环需要发展服务业,从
消费增长和结构不断升级角度,中国需要发展服务业满足居民日益增长
的需求,从稳就业保民生的角度,制造业吸纳就业有限,中国也需要发
展服务业吸纳庞大的就业人口,因此打压服务业的逻辑不成立。东北证
券认为,一国的产业结构内生于自身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需要发展适
合自己的产业结构。在国际经济低迷,贸易保护盛行以及老龄化等不利
因素长期共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稳定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制造业与
服务业双轮驱动,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不存在走美国模式还是德国
模式的问题,要坚定走适合自己的中国模式。

上海电气案揭露出一个惊天骗局
近期包括上海电气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揭露出一个惊
天骗局,而且其中的运作还可能涉及腐败问题。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是一个名为隋田力的小人物,通过各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检索,上海电
气、海高通信、新海宜、华讯方舟、中利集团、宏达新材、国瑞科技、
中天科技、凯乐科技、汇鸿集团、宁通信 B、泽达易盛等众多上市公司,
其实都卷入了隋田力编织的同一类型资金陷阱当中。尽管还存在着一些
谜团,但总结起来,隋田力的作案手法大致是:通过运作,授意与其关
系紧密的国企支付 10%的货款,从相关上市公司订货。但同时要求上市
公司要预付 100%货款,从隋田力控制的星地通等供应商处转手采购。
在这个链条当中,一旦国企客户欠款,则由上市公司承担高昂的坏账。
而提前拿到 100%预付款的星地通等,则稳赚不赔。在这些交易中,不
同的参与方各有所求。隋田力得利之外,相关国企与其之间极有可能存
在着某种利益交换。而对于上市公司一方,国企正常付款,其将能从中
获得高涨的营收和利润,即使是应收账款也能虚增业绩。在该模式下,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一旦下游客户欠款,上游供应商逾期供货,上市公司便形成巨额坏账。
上市公司们或许以为,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转手生意,但没想到最终迎
来的却是大量的坏账,据初步估计截至目前共涉及损失金额合计或超
243 亿元。

中国与欧美日的制造业对比
中美德日四国被认为是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纵观美、德、
日三国的经济发展史,制造业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经济成就和市场繁荣,
三国均曾被称为“世界工厂”。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与上述三国对比,
当前已经具有规模优势,但从结构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总体上仍以低
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组装和销售为主,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较低。 “大
而不强”“全而不优”因而也是中国制造业当前发展的突出特征,具体
体现在:1、制造业附加值与全球领先水平仍存差距,例如 2019 年美国、
日本与德国的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15.1、9.4、9.3 万美元/
人,而中国仅为 3.1 万美元/人。2、中国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基础研
发投入比重仍较低。截至 2021 年初,中国基础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
投入仅 6%,而同期美国达 15-19%。中国的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
远低于美日德,美日德依次为 21.3%、12.3%、25.1%,而中国仅为 6.1%。
3、中国核心技术与装备外采比例严重,存在“卡脖子”和“掉链子”
风险。如中国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工业等产
业对外依存度超 50%,集成电路的进口依赖占比达 80%,大型优质铸锻
件的进口占比达 90%,高端液压件、密封件的进口占比接近 100%。有一
种说法称:“中国制造在西方的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里,美
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正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全球
第三梯队的形象比喻。

苹果正在中国寻找更多的合作供应商
为生产最新款的 iPhone,苹果正在中国寻找更多的合作供应商。
苹果公司拥有世界上最繁杂的消费电子产品供应链,每年大约生产 2
亿部 iPhone、2000 万部 MacBook 和数千万部 AirPods。由于苹果的高
制造标准,被其选中的每一家供应链厂商都被视为其领域中的佼佼者。
目前,立讯精密、蓝思科技、舜宇光学、歌尔声学、闻泰科技等细分赛
道头部玩家都将为今年的 iPhone 13 系列手机供应核心零部件或提供代
工生产服务。有报道称,立讯精密从竞争对手富士康和和硕手中拿下了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即将推出的 iPhone 13 系列 3%的订单,并预计苹果公司到 1 月份将生


产 9000 万至 9500 万部新 iPhone。以此计算,立讯精密即将拿下 270
万至 285 万部 iPhone 订单。据消息人士称,立讯精密将在本月开始制
造高端机型 iPhone 13 Pro,这对一家从未独立生产过 iPhone 的公司
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此前,新加入苹果供应链的公司往往一开始会生
产较老的 iPhone 机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季度获得苹果的批准,
京东方科技最快将在下个季度开始为 iPhone 13 系列提供优质有机发光
二极管显示屏。该公司去年开始为旧版 iPhone 机型提供 OLED 显示屏。
此前,苹果一直热衷于将这家中国显示器制造商带入 iPhone 供应链,
以提高其与市占率最高的面板厂商——三星的议价能力。行业人士表
示,在未来几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继续上升的情况下,苹果需要实现采
购多元化,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这将为中国供应商提供一个很好的机
会,中国厂商将提升他们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份额,这也会给现有苹果供
应商带来更大压力。

丰田近期推出全新氢燃料发动机
日本发展氢燃料车可能会放弃燃料电池路线而直接走向发展氢燃
料内燃机汽车。从今年 8 月开始,日本本田汽车将终止氢燃料电池汽车
Clarity Fuel Cell 的生产。业内认为销量不足或是本田汽车做出这一
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田汽车停产 Clarity Fuel Cell 氢燃料汽车甚
至被质疑或将放弃氢燃料电池汽车路线,退出氢能市场。不仅是本田汽
车,今年年初日产汽车宣布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燃料电池汽车
的计划。但实际上,从技术路径上来看,日本产业界还是高度重视氢能
汽车的发展。燃料电池路线暂时遇挫,但丰田近期推出的全新氢燃料发
动机,则有希望开拓出氢能利用向内燃机转型的路线。事实上,氢燃烧
发动机并非丰田首创。马自达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和本世纪初就曾开发
出其标志性转子发动机的氢燃烧版本,并用于 Premacy 多功能车和 RX-8
跑车。但随着马自达将重点转移到汽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化产品线,这个
项目逐渐被淘汰。氢燃料发动机通过使用从汽油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供应
和喷射系统改进而来的氢气喷射系统产生动力。除了在驾驶过程中燃烧
微量的机油,氢燃料发动机在使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氢燃料发
动机的燃烧速度比汽油发动机快,因此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在具有出
色的环境性能的同时,氢气发动机也有可能具有驾驶乐趣,包括通过声
音和振动。丰田氢燃料内燃机汽车在 5 月份就完成了 24 小时耐力赛,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外媒表示,这辆车完成赛事标志着该技术将可以转为民用。在燃料电池
发展不力的情况下,这无疑将为日本氢能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达利欧对中国近期政策监管的解读
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兼联
席首席投资官瑞·达利欧(Ray Dalio)近日在其社交媒体刊文称,对
于中国近期针对滴滴和教培机构的政策监管,部分投资者存在一定的误
读,而在他看来,这仅是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政策波动。达里奥写道:
中国最近的政策举措包括了:(1)对滴滴的上市和数据使用进行控制;
(2)中国的教育公司需要转变为非盈利企业。我发现大多数与政策制
定者没有直接接触、没有详细了解政策变化模式的西方观察家,往往不
相信中国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发展的做法是真实的。他们把最近两次这样
的举动解释为领导人表现出了真正的反资本主义倾向。在目前这种情况
下,政策制定者向滴滴发出信号,表示继续上市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希望处理数据隐私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就教育辅导公司而言,
他们希望减少教育不平等现象,减轻那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这些
服务但缺乏承受能力的人的经济负担。他们认为,即使股东们不喜欢,
这些事情对国家来说还是更好的。中国的行动方向从未改变。它一直支
持资本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创业精神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开放。
你需要了解中国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国家经营资本主义
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决策者不会让资本市场和富有资本家阻碍他们
做对中国人民最有益的事情。相反,资本市场中的人和资本家必须了解
他们在金融体系中的从属地位,否则他们将承受自己错误的后果。例如,
他们不能把拥有财富误认为拥有决定事情发展的权力。你还需要了解,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制定适当的监管
措施,因此,当监管措施变化迅速且不明确时,这会导致此类混乱,可
能会被误解为反资本主义的举措。此外,你需要了解全球地缘政治环境
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变化。从美国政府的政策转变中看到这一点,比如:
(1)改变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政策,(2)威胁禁止美国养老基金在
中国投资。假设将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请不要将这些波动误解为趋势
的变化,也不要期望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一模一样。但
我确实认为,中国决策者没有更清楚地公开表达其行动背后的理由。至
于投资,在我看来,美国和中国的体系和市场既有机会也有风险,而且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很可能相互竞争,实现多元化。我建议你们不要将这些举动误解为过去
几十年来存在的趋势的逆转,让这些举动吓跑你们。

中东可能加速滑向深渊
中东地区的兴衰,有一个指标性的国家可以作为观察窗——黎巴
嫩,它一度号称“中东的瑞士”。不过,现在的黎巴嫩仍然饱受 1990
年结束的 15 年内战的困扰,目前处于金融崩溃的阵痛之中。世界银行
表示,这可能是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之一。
自 2019 年秋季以来,黎巴嫩镑贬值了 90%,2020 年的年通货膨胀率为
84.9%。根据政府统计数据,截至 6 月,消费品价格在过去两年中几乎
翻了两番。一年前在贝鲁特港发生的巨大爆炸,造成 200 多人死亡,现
在黎巴嫩首都的大片地区依然一片狼藉,非常令人绝望。实际上,这个
国家的所有秩序已经彻底崩溃,多年的腐败和糟糕的政策使国家负债累
累,由于流入该国的外国现金流量下降,中央银行无法像几十年来那样
继续支撑货币。现在,经济难以走出谷底,食品、燃料和药品都严重短
缺。由于黎巴嫩没有钱进口燃料,这使得燃料变得更加昂贵,电网断电
时间从每天几个小时延长到现在长达 23 小时。相当一部分黎巴嫩家庭
是依靠自己的发电机来发电,但发电机需求的燃料成本都在大幅上升,
发电价格大幅上升了 10 倍。药品供应也非常不可靠,民众很难得到必
须的药物。婴儿食品价格现在是 2 年前的 5 倍,配方奶粉的价格是以前
的 7 倍。当地老百姓说,“对我们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让一些外国来
占领我们的国家,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电、水和安全”。现在的黎巴嫩,
银行基本上已经资不抵债。随着教师和教授在国外寻求更好的机会,教
育部门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由于工资下降导致医生和护士外流,整个社
会的医疗保健状况严重恶化。由于大量人口外流,寻找工作机会,因而
难民危机将会持续并且对西方国家造成压力。黎巴嫩仅仅是一个有代表
性的国家,在中东地区各国,由于受到疫情、战争和政治纷争的影响,
除了少数国家如以色列之外,大部分国家的社会状态都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危机会传导并最终主要对西方国家造成压力。中东国家的经济,现
在大部分不具有竞争性,过去中东国家因为石油经济而暴富,但此后多
个国家陷入混乱的战争,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
无一不是战火纷飞;即使部分相对稳定的中东大国如沙特,也面临着内
部动乱和纷争。从趋势来看,整个中东地区今后可能加速滑向深渊,成
为世界不安定的源头。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李显龙对中美关系、台海的看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8 月 3 日晚以视频方式出席 2021 年美国阿斯彭
安全论坛(Aspen Security Forum)的第一场对话,与《纽约客》杂志
撰稿人欧逸文(Evan Osnos)对谈。李显龙称,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并
没有像“9•11”一样促使世界各国为了反恐而相互合作,反而助长了本
土主义情绪,使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倒退,仿佛回到接近二战后的情况。
目前国际上相互依存受限与进行分割(bifurcate)的可能让人担忧,
因为当大家不再能分享彼此的成功时,成为对手和敌人的可能就会越来
越大,局面也将较不稳定。对于中美关系,李显龙首先针对中国指出,
有一些人相信美国正在衰落,以为“东升西降”,但这种想法是不客观
的,所有的华裔诺贝尔科学奖项得主和医学奖得主,除了一个是中国公
民,其他要么是美国公民,就是变成美国公民,这代表美国能够吸引各
方人才,就算有时候往错误方向前进,仍能重新振作起来。他也针对美
国表示,美国对中国也有误解,以为“中国会消失”,但中国不像苏联,
中国不会消失,而是一个拥有人才和决心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
也许他们接受的“受害者叙事”会多一些,但他们会记住过去,决心前
行。李显龙针对台海议题表示,他不认为中国在没有受到任何挑战下,
会单方面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因为风险太大,但他认为,台海确实发
生误判风险的可能性存在。李显龙认为,总体而言,台湾明天不会有危
险,但存在中期风险。

外媒:中国加强监管的影响
日前,华尔街日报分析了中国对互联网行业加强监管可能造成的影
响。报道分析了数月来针对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监管措施的驱动因素,包
括决意遏制损害小型企业和 IT 新兴企业反竞争行为的努力,以及数据
安全方面的担忧。报道认为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政府强烈希望更
多投资流向政府所认为的真正的科技领域,比如微芯片、电池、机器人
和先进材料,而不是继续忍受其所称的互联网软件平台等领域的“资本
的野蛮生长”。报道指出,现实中这可能行不通,中国政府也许会发现,
中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大量就业岗位的来源)已经严重受
损,换来的只是一群平庸的、增长缓慢的芯片和机器人公司。报道援引
数据称,2016-2020 财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平均资本回报率(ROIC)
分别为 18.9%和 19.5%,而中芯国际和华虹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分别为
3.6%和 7.4%。电池行业冠军企业宁德时代的平均资本回报率高一些,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达到 15.5%,但在 2019 年真正允许外企参与竞争以及大幅削减补贴之


后,这一数字已缩减至 10%左右。此外国内的就业也可能受到明显影响,
报道指出,自 2012 年以来,中国所有的净就业增长几乎都来自服务业,
强行将更多投资转向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已经面临“找工难”的应届
毕业生来说帮助不大,特别是如果这一努力产生的是平庸且增长缓慢的
公司,而非技术龙头企业。

欧盟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协议签署完成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进展,国内媒体多有高调报道。实际上,量
子通信领域的发展,除了技术和研发的进步,国家的政策准备也很重要。
欧盟委员会不久前发布公告称,爱尔兰现已签署欧盟量子通信基础设施
(EuroQCI)协议。这意味着所有 27 个欧盟成员国都已经签署完协议,
承诺与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ESA)合作,共同建设 EuroQCI,这
是一个覆盖整个欧盟的安全量子通信基础设施。EuroQCI 将成为欧盟委
员会目前正在规划的天基安全连接系统的一部分。EuroQCI 将量子密码
学和创新且安全的量子系统集整合到传统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并通过基
于量子物理学的额外安全层对其进行补充。例如,通过提供基于量子密
钥分发的服务,保护欧洲政府机构、市政当局和大使馆之间以及医院和
能源网等关键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EuroQCI 的实施将加强对欧洲政府
机构、数据中心、医院、能源网等的保护,成为未来几十年欧盟新网络
安全战略的主要支柱之一。此外,开发使 EuroQCI 成为现实所需的技术
将有助于提高欧洲在网络安全和量子技术方面的科技水平,以及提高欧
洲的数字主权和产业竞争力。EuroQCI 由地面部分和空间部分组成。其
中,地面部分由欧盟委员会协调,通过光纤通信网络连接国家和跨境战
略站点;空间部分由 ESA 协调,基于卫星连接整个欧盟和全球的国家量
子通信网络。同时,这是实现操作量子密钥分发(QKD)服务的第一步。
自 EuroQCI 于 2019 年 6 月启动起,参与的成员国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
洲航天局便定期召开会议,以规划该倡议的实施。其目标是到 2027 年
实现全面运作。EuroQCI 的资金由数字欧洲计划和连接欧洲基金以及地
平线欧洲、欧洲航天局和国家基金提供。2021-2022 年,数字欧洲计划
将为以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欧洲 QKD 设备和系统的开发;(2)
国家量子通信网络的开发和部署;(3)将在 EuroQCI 中使用的 QKD 设
备、技术和系统的测试和基础设施认证。到 2022 年-2023 年,连接欧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洲基金(CEF2)将为国家量子通信网络之间的跨境链接、EuroQCI 地球
和太空部分之间的链接提供资金支持。

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政策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是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形成
判断之后,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一次重要会议。考虑到今年疫后复
苏的特殊性,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既要着眼于短期(今年下半年),又要
着眼于与明年的经济相衔接。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12.7%。这一增速看似不低,但有去年
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速只有 5.3%。要注意的是,今年第二
季度经济增速只有 7.9%,低于市场预期,两年平均增速只有 5.5%。因
此,上半年经济形势实际上是稳中有忧。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由于低
基数效应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
会议在分析基本形势时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
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为此,做好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
如何把握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和趋势?
第一,关于跨周期调节。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
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
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际上,跨周期调节并非
新的政策概念。在 2020 年 7 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完善
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今年继续提“跨周期调节”是在强调落
实这一理念。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不同,后者是一种反向调节——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宽松,在经济上行的时候收紧。不过,逆周期调节如
果把握不好尺度,会形成油门和刹车交替踩,在放松期吹大泡沫,在收
紧期刺破泡沫,造成政策波动和市场波动。而跨周期调节是指政策目标
超越周期波动,放松时不过松,收紧时不过紧,实际上是将政策着眼点
从短期扩展为中期,更加注重稳健发展。
第二,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跨周期调节的理念下,宏观政
策的基调和实施原则就是以稳为主、稳中求进。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
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此外,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如何理解看似无变化的宏观政策基调呢?进行政策执行比较可看
到差别。去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赤字规模、发债力度与节奏、减税降
费等方面,执行力度都很大。不过,今年的财政政策,在执行层面的积
极程度上估计会有所放缓,更加强调“政策效能”,也就是把已有的财
政政策资源要用足、用好,而不再扩大财政资源的投放规模。财政部长
刘昆在 7 月 30 日表示,财政政策要“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
“下半年要提高支出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透露的也是强调政策效能,
而不是政策规模。货币政策方面,延续了此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的表述,同时新增了“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这意味着,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保持灵活性,根据需求来调整执行的松紧。考虑到
中国从 7 月起调降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放松已做在前面,下半年的货
币政策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将是
在稳健基调下的结构性调整。
第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落实中,
“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排在政治局会议安排的首位,是唯一指明
要加快发展的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受到政治局会议的“青睐”,是因为:
(1)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有助形成制造业生态;(2)有创新技术承
载力,能集合包括新能源、制造、人工智能、网络等多种技术创新;(3)
能满足国内大市场的需求,有助于形成新的消费支撑;(4)符合绿色
发展的低碳需求,代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指出的是,中央政
治局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相关部门在产业政策上加以体现,
比如,要减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限制,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
场化竞争,对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应及时发放“准生证”等等。
发改部门和产业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有更多包容,鼓
励市场竞争,而不是基于主观判断进行审批许可式的行业管控。
第四,关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政
策概念并不新,在过去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已有体现。不过,
在鼓励创新、发展中小企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背景下,中央、国务
院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具有新的意义,它是“工匠精神”、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等政策,在中小企业领域的聚焦。大量专
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发展,就能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设计、高品
质管控的高价值工业品生产活动和生产体系,这正是“精细工业”、
“精
细制造”的基本特征。今后,国内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
都可能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
第五,关于“双碳”发展和“先立后破”。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
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
项目盲目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既定的大战略、大目标,如何实现
这两个目标是个现实难题。针对各地的发展现实,中央提出纠正运动式
的“减碳”,先立后破,这是非常现实的、科学的、均衡的发展策略。
“先立后破”的主要含义是,先稳住、先立住现有产业,留出过渡时间
和空间,鼓励企业实行环保技改来减碳,不会轻易挤出污染企业,核心
在于防止运动式“减碳”带来产能、产量大规模去化,造成减碳与经济、
产业发展失衡。纠正运动式“减碳”是对部分地方和部门以简单、粗暴、
不可持续的方式完成任务的纠偏,强调的还是减碳与发展的平衡。
第六,关于平台经济监管与规范发展。今年 4 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
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并未出现在此次政治局会议上,
取而代之的是“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中金公司认为,这意味
着平台经济监管政策将更多转向金融领域,而不是针对企业本身。华泰
证券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未提及“平台监管”,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举
措已经在落实,另一方面在近期海外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把握节
奏和力度。此次政治局会议对平台经济的提法变化,并不意味着放松对
平台企业的加强监管已经告一段落,滴滴等平台仍在配合政府工作组的
调查,但下一步的短期重点则放在境外上市的规范。

国内公共政策出炉的过程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增加,中国在国内及国际面临
的公共政策问题都在迅速增多。近几年的逆全球化浪潮和国际地缘政治
环境恶化,更是把中国拖入一个与过去 40 多年改革开放很不相同的环
境之中。中国需要应对的除了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问题,还面临很多新
的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挑战。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虽然中国发展对公共政策的需求在增多,但这些需求并不一定能够
得到很好的满足。借用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说法,面对政
策需求增多,中国在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的公共政策供
给不足。它会在现实之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公共政策的系统性不
足,政策在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同时,却在其他方面制造更多的问题。
再比如,政策执行出现急刹车,一会踩油门,一会踩刹车,缺乏稳定而
持续的政策执行,这种折腾式的政策容易造成政策不确定性,使得政策
反而成为一种风险
提高公共政策的供给水平,首先需要对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制订到执
行的过程有所了解。现代意义的公共政策制订是一门政策科学,具有复
杂性,也有系统性,追求的是科学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从中国政策
的进程角度,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尤其是中国关键政
策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中国政策制订的整个进程,可以分为下四个阶段。
一,政策形成。这是中国政策的顶层设计部分,也是所有政策的起
点。该阶段的目的是要构建政策思路,明确政策方向。因此,“政策形
成”在中国政策体制中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酝酿过程,这是一个关于政策
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政策流程中的核心环节。从
1949-1978 年,中国的政策形成比较封闭,主要取决于中国高层干部群
体的视野和认识水平。1993 年之后,政策形成的口径与过去相比则有
较大的拓宽,包括受信赖的少数智库、学者以及少数社会人士都有机会
参与,但观察中国政策形成阶段,众多参与者的效率和品质差别很大,
能够得到高层长期信任的民间机构并不多见。
二,政策准备。这是一个中国政府内部机构根据第一阶段成果准备
政策文件的过程,也是一个材料的组合过程。这个阶段承继了前一个阶
段的研究成果,政策思路已经基本明确,政策任务已经确定,但还没有
形成政策文件或是报告文件,需要政府内部的研究机构做更多的工作,
将政策思路、政策材料、前期研究等转变成为可供讨论的政策文件或报
告。通常在政策准备这个环节和阶段,一般均由中国对口的政府部门来
解决,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往往在这个阶段会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被信任的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也会在遴选之后以个体方式参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与这一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该阶段形成的草案文件带有相当程度的
保密性。
三,政策决议。这个阶段是中国政府内部领导层对政策进行讨论和
咨询的阶段。在中国的政策流程中,对于已经形成的政策文件和决议,
仍然需要在一个更为广泛的领域听取意见,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在于形成
更加完整的政策概念,而类似的政策概念将有助于构建面向社会的宣传
基础,故而非常重要。通常,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需要在中国领导层的
会议中确定,在汇总、收集和归纳各方的讨论意见之后,形成某种决定
或是会议决议,形成最后的政策。最后的结果,通常表现为所谓纲领性
的“红头文件”。
四,政策执行。这既是政策的执行阶段,也是政策的宣传阶段,主
要面向中国社会,同时也会包括政府各个层级与部门的详细规划工作。
中国政策的习惯性作法是在社会各界都要广而告之,形成潮流和势头,
也就是通常说的政策造势和政策动员。因此这是一种开放的、公众参与
度很高的阶段,活跃参与的人士非常多。除了有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还
会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当然也会出现对政策的各种非议甚至
反对意见。因此,政策执行阶段通常要伴随大量的政策解释和解读,也
包括基层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规划和计划。然而,政策一旦进入这个阶
段,通常也就意味着难以出现结构性的更改。
一旦政策进入执行阶段,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政府中层机构会开始
接过政策的主导权,原因在于,他们是政策实际的执行者。而在之后的
执行过程中,沿着主要的政治权力输出管道,实际过程也会存在差异化
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执行轨道和路径,最终造成一种“一体三轨”的局面。
在具体的执行机构会存在三条不同的轨道路径:即战略规划,战略宣传
以及政策的执行。
中国现实的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中,不同的机构——体制内外的研
究机构、政策部门、专家学者,在上述四个阶段中,往往扮演着差异较
大的角色。大部分的研究类机构,参与的是上述第二、第三个阶段,第
四个阶段主要由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来推动;在第一个阶段,往往只有
很少的有思想的战略型研究机构才会受邀参与。

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面临困境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随着新变异的 Delta 病毒的传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重新抬头


的趋势。不仅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再次陷入疫情的困扰,日本、韩
国的新增病例同样显示出疫情有失控的风险。疫苗接种水平较高的美国
新增确诊病例也再次攀升,8 月 3 日单日超过 12 万例。欧洲方面,解
除封禁的英国 3 日新增确诊病例 21691 例,法国方面新增确诊病例
26829 例。新的 Delta 病毒的传播使得全球疫情仍处于不断蔓延之中。
使得经历了去年恐慌性“灾难”的投资者和政策部门担心,新一轮疫情
是否会带来新的金融市场的危机。
目前,新的疫情并没有在全球的资本市场引起大的波动。就全球股
市而言,经历了周一(8 月 2 日)的小幅震荡之后,8 月 3 日美股、欧
洲股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没有因疫情的困扰产生太多的焦虑和担
忧。中国市场,在经历了政策监管加剧带来的恐慌之后,市场情绪也已
经恢复,给 A 股市场带来反弹。实际上,经历了去年的恐慌之后,投资
者对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已经有所预期和评估,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之
下,尽管普遍认为新的疫情会减缓全球经济的恢复速度,但股市方面可
以说基本消化了疫情的影响,因而并不担心短期的走势。只是从美股周
二冲高回落的走势,反映出实际上对于后期市场继续攀升仍缺乏动力,
即使在全球宽松政策影响下,未来股市进一步推升面临越来越多的障
碍。
7 月美国制造业增长连续第二个月放缓。新疫情的蔓延和传播的确
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担心。但市场机构认为,投资者并不担心更广
泛的宏观经济数据,即使它们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去年以来,大型上市
公司的良好业绩,也使得投资者对于市场前景仍具有信心。但真正的担
忧在于 Delta 毒株的传播,使得经济重新开放可能会有被暂停的风险。
而经济封锁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实际上更大,这也是欧美各国政府
普遍不愿再采取封锁措施的原因。
虽然从股市上看,新的疫情还没有带来系统性的冲击,实际上已经
对大宗商品、固定收益市场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反映出对未来经济走势
的担忧。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石油需求的下降,国际油价已经连续多
日处于下跌状态。8 月 3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 9 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
价格再次下跌近 1%;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下跌 0.66%。在债券市
场,经济复苏前景受挫,美国 10 年期国债实际利率逐步走低,从-0.7%
一度跌至-1.127%,创纪录新低。通胀预期也迎来拐点,从 2.5%左右跌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至 2.3%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流动性继续保持宽松的概率提高。债券市
场利率的下降带有普遍性,8 月 4 日,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去年
12 月以来首次跌至零,反映出对日本国债需求的增长,而这根源于投
资者对于 Delta 病毒带来的避险需要。日本 8 月 3 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
数再次超过 1.2 万例。可见恐慌情绪在不断的积累,导致大量资金再次
涌入避险资产。欧洲方面,目前包括主权债和信用债的市场交易的负收
益率债券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样反映出资本市场的避险需
求。这实际上都是受到新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结果。
投资者目前的避险和观望态度,还是来源于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货
币政策的变化。这可以说是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新疫情影响全球
经济恢复的情况下,美联储是继续坚持既有的宽松立场,还是会因通胀
的变化而开启退出宽松的措施,对越来越依靠流动性支撑的资本市场而
言,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尽管新一轮疫情影响经济需求,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抑
制作用,但同样会继续对全球的供应链和航运体系带来更大的压力,意
味着供需的失衡情况可能不会得到缓解。这也表明,虽然市场预期经济
增长面临回落,但通胀水平短期内不会进一步回落。这对全球央行而言,
可能面临新的难题,是继续进一步“放水”来刺激通胀水平升高,还是
“见好就收”避免“滞涨”带来的经济和金融的失衡?而且在经历了史
无前例的宽松之后,实际上不论是美联储还是其他主要央行,未来货币
政策的空间都面临困境,而进一步的宽松会把全球带入“负利率”的环
境之下,把资本市场带入新的未知领域。

氢能利用是实现零碳发展的可行路径
什么是“氢能社会”?简单来说,它是指氢能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
发展重要能源基础的状态。氢能社会的建立,将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性,
推动许多与氢能利用相关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体系,构建与氢能相关的能
源消费体系。很重要的是,氢能社会将为我国降低碳排放、真正实现绿
色发展提供可能。
最近,有一个新闻震惊了香港,根据福布斯全球实时富豪榜,香港
上市公司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身家暴涨了 32 亿美元,以 495 亿美
元的财富(相当于 3200 亿人民币)规模成为香港的新首富,比香港富
豪李嘉诚还要多 890 亿元;同时也成为中国排名第二位的富豪。曾毓群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成功主要是源于锂电池产业。世界各国以及主要汽车制造厂商对于电
动车的热情,极大地推动了锂电池需求的迅速上涨。问题是,这样的产
业热情是否有利于氢能社会的出现?
原本氢能社会的概念是以减碳甚至零碳为目标的,不过,如果大量
使用会造成污染的锂电池,实际电动车产业的减碳效果存在很大的疑
问。一方面是由于锂矿的开采,以及锂电池的生产过程存在着污染;另
一方面锂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目前仅仅在理论上存在可能,在实际应用
中,当电池容量低于 80%的时候,电动汽车就要更换新电池。所以,在
这种情况下,从减碳目标和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电动车产业实际只是
变更了驱动模式的传统制造业,甚至比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污染还要严
重。现在的电动汽车热潮,实际只是受资本推动的一次失去理智的狂欢。
真正有意义的绿色汽车工业,实际上是氢能汽车,而且是使用氢燃
料发动机的汽车,而并非氢燃料电池汽车。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终究还
是需要电池组的,而氢燃料发动机则无需庞大的电池组。在这方面,福
特汽车公司早已研制成功了氢燃料发动机,它的技术是成熟而有效的,
关键在于各国政府、社会和产业界的认识。
今后使用氢燃料发动机的汽车,在减碳和控制污染方面的作用是明
显的,这将成为氢能社会的主要支柱。现在妨碍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障
碍,第一是氢燃料的价格,过高的氢燃料价格阻碍了其使用,减少了氢
燃料利用的经济性。第二是各国政府所提供的政策配合。从氢燃料的价
格来看,未来价格不断下降是肯定的,而氢燃料是完全不会污染环境的。
从各国政府的政策配合来看,这方面现在的问题较大,包括氢燃料供应
的网络以及政策配套,包括法律制度等都存在问题。
氢燃料发动机的汽车,不仅仅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业品,而
且还是对制造业结构影响最小的绿色工业品。现在市场热门的电动汽
车,其结构是全新的,大量的零部件与现有的汽车制造业制成品是不兼
容的,这意味着电动车难以承继现有的汽车制造业体系,而重构完全不
同的电动车体系,会造成失业等严重挑战。而使用氢燃料发动机的汽车
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一般原理来说,它只是变更了发动机的燃料——
从成品油变成了氢燃料。
从能源工业的角度来看,实际也是氢燃料发动机的使用更为有利。
因为氢气的生产可以利用原有的矿物资源,如使用煤炭资源,虽然这容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易导致“灰氢”(Grey Hydrogen)——通过化石燃料(例如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氢气,这种类型的氢气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 95%。灰氢
的使用虽然不如“绿氢”(Green Hydrogen),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
(例如太阳能或风能)通过电解工序产生的氢,其碳排放可达到净零,
但从化石燃料转向灰氢,这是能源转型中一个宝贵的过渡过程,能源工
业可以因此赢得调整的时间。

碳交市场交易的情况显示其发展远未成熟
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标志性制度安排,全国性碳交易平台
的设立被给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为“减碳”发展建立市场化的机制。碳
交易市场尽管已经启动并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市场交易的情况显示其发
展还远未成熟,建立市场化的碳交易机制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近期价格和交易量来看,8 月 4 日,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无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
20000 吨,
成交额 117.4 万元。当然,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开盘价 58.70
元/吨,最高价 58.70 元/吨,最低价 58.70 元/吨,收盘价 58.70 元/
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 9.84%。这意味着 8 月 4 日全天,全国碳市场
可能只完成了一笔交易。同时当日 2 万吨的交易量和 117.4 万元的成交
额,均创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新低。而从开市以来的挂牌交易情况来看,
单日交易量也呈现出日渐萎缩的态势。
在此之前的 8 月 3 日,当日挂牌协议开盘价 48.00 元/吨,最高价
57.00 元/吨,最低价 48.00 元/吨,收盘价 53.44 元/吨。尽管收盘价
较前一日上涨 2.79%,但这是全国碳市场第一次出现了最低价格触及 7
月 16 日开市时的开盘价的情况。同时在大宗协议交易中,全国碳市场
已经出现了“破发”的情况。比如,在 7 月 28 日的全国碳交易中,大
宗协议交易成交量 800000 吨,成交额 3278.4 万元。计算下来的碳价仅
为 40.98 元/吨,已经低于碳市场的开盘价 48 元/吨。有市场分析认为,
这种量价齐跌的碳交易是尚不完备的碳市场建设以及缺乏合理的碳排
放总量限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目前只有发电企业参与碳市场,其他企业由于碳排放配额、碳
排放监测、评估体系仍不完备,目前仍不具备参与交易的条件。而市场
交易主体的单一性,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趋同性,可能难以发挥市场机制
的价格发现和引导作用,不仅导致市场价格的失真,也难以对整个产业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起到带动和引导投资的作用。即便发电行业本身,也没有对全国碳市场
交易做好准备。据媒体披露,全国碳市场原计划于 7 月 1 日前正式上线,
但最终的开市延迟到了 7 月 16 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正式开市之后,
依然有许多发电企业没有能够完成在碳市场的注册工作,因此没有能够
参与到交易当中。就交易产品而言,目前全国碳市场只有现货交易,碳
金融衍生品开发较少,并未形成真正的碳金融市场。
尽管目前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有 2000 余家发电企业,它
们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 40 亿吨二氧化碳,但实际上从交易的情况来看,
规模仍不大。截至 8 月 4 日,全国碳市场碳交易累计成交量 605.9 万吨,
累计成交额 3.05 亿元。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碳交易虽然不断增长,
但总体规模仍还很小,基本处于初始阶段。从中国 2014-2020 年各地碳
交易市场成交量情况来,2017 年我国碳交易成交量最大,为 4900.31
万吨;2020 年全年,各地碳交易市场完成成交量 4340.09 万吨,同比
增长 40.85%。从成交金额变化情况来看,2014-2020 年各地碳交易市场
成交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0 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了 12.6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 33.49%,创下碳交易市场成交额新高。但这
一交易量与目前欧洲的超千亿欧元的交易(2019 年欧盟的碳排放交易
额达到 1690 亿欧元)相比,仍相去甚远,更无法和目前资本市场的交
易同日而语。因此,虽然外界普遍预计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可能成为全球
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真正实现市场化的目标仍有
很长的路要走。
从欧洲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而言,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与碳配额的
分配有直接的影响。欧盟碳交易体系建立初期(2005 年至 2007 年)甚
至出现了零碳价的情况。但是随后欧洲逐渐减少了免费配额发放,让碳
价逐渐恢复到更加合理的区间。可见,碳配额的发放实际上对市场交易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认为,目前的《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还没有形成对发电
企业的强约束。“现在的配额设定可以说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对发电企
业,尤其是火电企业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而全国性的碳配额的
分配机制和计划,正面临企业、环境监管,以及各地方政府多方面的博
弈。可以预计,初期的情况可能与欧洲的情况类似。因此,从市场的角
度来看,在初期很难有较高的价格和交易量。这也意味着很难发挥对“减
排”的市场调节作用。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因此,碳交易市场建设实际上与整个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的搭建密切
相关。而这一新的“减碳”发展的规划和路径的实现,不仅涉及到电力
产业,与基础能源、化工等行业同样密切相关,也涉及到相关的环境监
测、评估等技术领域,以及各类咨询、金融等中介服务领域。在十四五
期间,除了发电行业外,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 8 大重点能耗行业
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8 大行业的控排企业(指被强制纳入碳市场总量
管制和交易体系的企业)数量将达到 1 万家。同时,中国碳市场的参与
主体需要从企业逐步扩大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市场的交易品种也需要
从现货扩展到期货、碳指数等衍生品领域。碳交易市场要能实现资源配
置和市场定价的目标,仍需要制度方面的配套和系统性的“减碳”发展
战略的推动。

政策收紧冲击资本市场!
中国最新的教育“双减”政策引起资本市场震动之后,日前新华社
所属的《经济参考报》对于游戏领域的批评,再次引发市场的波动和恐
慌。该文章以针对教育的“双减”政策中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
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为依据,提出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现象普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该文
章称,业内指出,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
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出台更严格的
管理办法,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的。相关人士建议,除了要求平台增强
社会责任意识,处罚的力度要同步跟上。这一文章被认为是教育“双减”
政策的进一步延续,是对游戏行业加强监管的信号。因此,此文对于资
本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波动。
目前,官方媒体对于游戏行业的批评并不代表新的政策和法规的落
地,而且相关文章之后一度被删除,但其所指往往代表了政策的方向,
释放出政策动向的信息。该文章对资本市场带来震动。如同之前教育政
策改变的影响类似,这导致以腾讯为首的 A 股、港股两地相关游戏类股
票重挫,市场尤其关注的腾讯控股、网易、哔哩哔哩领跌恒生科技指数,
跌幅超过 10%。不过,随着腾讯回应将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游戏进行新
的限制,使得跌幅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下跌的状态。
近期教育政策、数据安全政策、市场反垄断政策,以及之前的金融
监管政策一系列的收紧趋势来看,政策取向已经越来越明显,对市场的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冲击和影响同样越来越大。不过,中国政府方面产业政策、市场监管政
策的变化,也引起很多疑惑和争议。有些人士认为,这是针对中概股企
业的打击,意在推动中美“金融脱钩”;也有意见认为,市场监管政策
的变化与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相互矛盾。更有批评认为,监管政策变化
需要给市场充分的“预期”,避免市场波动。
就市场的疑惑和争议而言,大部分市场机构已经意识到,中国政府
整体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态度和行业监管政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其政策变化的整体思路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
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即表示,中国政府将经济治理重点从注重增长转向
追求平衡增长和可持续性、社会公平、数据安全和自给自足。从这个意
义上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仅仅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追求利益和收
益,实现效率;更需要被赋予更多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责任,需要兼
顾公平发展的社会属性。
实际上有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提法早已出现多次,不同层级
的政府人士早已多次发出过类似警告,只是在具体政策出台前,这些警
告没有被市场所重视,很多机构仍然从市场收益的角度进行投资布局,
只是在教育“双减”政策出台后,才感到了“切肤之痛”,从而变得更
加敏感和担心。
这些政策变化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近年获得快速发
展起来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境外上市,境内运营,
在互联网科技和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些互联网
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政策的收紧对其业务
和盈利,甚至对其生存都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培
训类企业市值已经萎缩了近 90%。不过,目前中概股企业成为这一结构
性变化的矛盾焦点,并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变化。对于中
概股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并非 VIE 构架的问题,并非能否境外上市的
问题,而是将其全方位纳入中国的证券监管的范围,避免国内外资本在
中国相关领域的“无序扩张”。
相关的政策改变也是在针对互联网技术、针对相关领域带来的新变
化和影响的不断完善。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陈李曾表示,服务业一
系列的遏制政策都出台了,针对教育、医美、电子烟、电商、传媒、娱
乐、游戏行业。这些服务业的政策都从原来无监管变成强监管。而对于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互联网企业而言,这些产业政策也是将其纳入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框架
之下的举措,防止越来越明显的负面溢出效应。标普近期也指出,就中
国互联网企业而言,中国政府可能会在安全和社会稳定与增长和创新之
间寻求平衡;同时,监管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加剧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之
间的竞争。
这一系列政策变化,意味着主导这些政策改变的并非某一行业主管
部门或者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反映了中央对于经济发
展长期问题的战略选择。在中国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之下,构建新的金融
“内循环”格局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相关的企业带来影响。这是当前一
些领域的国内外上市公司估值发生变化,股价波动的原因,也是资本市
场结构性调整的根本。

双碳工作“先立后破”如何解析
近期的政治局会议对“双碳工作”提出了“先立后破”的整体方针,
可以说是对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减碳”发展无序化和运动式倾向的纠
偏。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
出台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自减碳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如何推动双碳目标
的实现,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此次政治局会议要求尽快出台 2030
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相关全国性方案的落地应具有促进的作用。不过,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从双碳目标提出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第一步
碳达峰的行动方案仍迟迟不能出台,可能更反映了相关工作的复杂性。
实现减碳发展,既不能头脑发热,简单粗暴,也不能不管不顾,而是需
要坚持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绿色发展思路。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中国而言,挑战和难度将非常巨大。这不仅关系
到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发展空间的扩展,也有资源的匹配,可以
说并不是一件轻松能够实现的事情。这些单纯依靠市场化的方式,恐怕
难以推动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从产业上、金融上、以及宏观上建立相关
的政策体系,形成一个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的市场机制。这恐怕并非一个
全国性的行动方案就能解决建立绿色发展路径问题,仍需要不断完善和
推动绿色发展的机制和内容建设。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对于存量的既有产能,在实现碳达峰之前,仍需要予以保持和维护,
避免资源投入的“断档”。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多次警告,不能对
存量的煤电产业等进行“断贷”、“抽贷”等措施,其特别强调需要金
融机构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以应对“双碳”发展下,存量资产的减值问
题。不仅煤电领域,其他化石能源领域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
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一旦资金“断档”,将对整个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
响。
目前大宗商品的涨价,一大因素就与目前的“减碳”发展有很大关
系。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中国现在是 85%的化石能源,煤炭占比仍
达 56.8%。有市场机构表示,国内定价的焦煤、动力煤等大宗商品价格
再度走高,背后原因是供需缺口的存在,而运动式“减碳”或也是触发
因素之一。他们认为,当前铜、铁、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输入型通胀总
体可控但仍不可忽视。国内煤炭供需错配在短期内仍将延续,煤价高增
或促使通胀压力的来源重回国内,而国内一再出现的电力供需紧张,与
煤炭生产因“减碳”而压缩产能有很大的关系,煤炭或成为短期内通胀
压力的主要来源。
“先立后破”的政策,就减碳和发展而言的关系而言,意味着“发
展”仍是优先目标,即不能因为要减碳而牺牲发展的空间。当然,这也
不能理解为抢在碳达峰之前,继续扩大“两高”产业的产能,而是维持
着存量水平。日前生态环境部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一些地
方存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冲动,有“大上、快上、抢上、乱上”
的势头,必须坚决遏制。同时,“先立后破”意味着对于新兴产业予以
大力发展,争取实现替代效应。但在没有新能源领域的规模效应和替代
效应形成之前,需要保有现有的存量传统能源。有机构估计,要做到零
排放,那么到 2060 年要达到 85%的清洁能源。国内水电潜能已经开发
得差不多了;核电站同样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增量有限,更多的仍然
需要新能源来补充实现。安永的报告预计,在发展新能源装机方面,预
计到 2030 年中国电源装机总量将增至 38 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
达 68%。未来 10 年清洁能源装机将增加约 16 亿千瓦,2020-2030 年年
复合增长率将达 10.5%。这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实现。而高成本的
新能源投入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本的提高。
尽管目前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已经设立,相关的发电企业被纳入其
中。这被看作是减碳发展机制的初步建立,未来仍需要不断的完善。不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久前,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无论是碳关税,还是碳排放权的交易,
实际上都意味着经济活动需要为绿色发展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个成本不
仅仅是绿色发展需要投入的成本,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担的
成本。这个成本过低,则使经济主体没有进行“减排”的动力,也就难
以实现“30.60”目标。而绿色成本过高,则意味着企业或居民需要承
担更大的代价,不仅无法从绿色发展中获益,甚至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
益会受到损害。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突破,是存
量传统能源领域转型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先立后破”意味着需要稳住存量,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
逐渐替代,从而向“零碳”平稳过渡。重心在于防止运动式“减碳”带
来产能的过度去化,造成减碳与经济、产业发展失衡。因此,减碳发展,
需要防止因减碳带来发展“失速”,造成转型“脱轨”和失衡。

中美战略竟争之下,中概股何去何从!
在中国方面对中概股企业监管加强的情况下。美国方面也做出了反
应,7 月 30 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证监会(SEC)暂停受理中国企业赴
美 IPO 注册申请,直到其针对中国企业出台新的指导政策。当日,美国
证监会主席加里•盖斯勒在 SEC 官网发表声明,否认暂停相关申请,但
表示今后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包括公司的法
律架构及来自政府干预的“政策风险”。中概股的问题正在中美两国的
市场和监管机构之间不断发酵,成为新一轮中美战略竞争的聚焦点。
从中概股问题发酵、演变的过程来看,其始于中国方面对于“资本
无序扩张”的抑制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仅在于互联网反垄断、数据安全
监管、教育领域“双减”等产业、行业领域的政策调整,还在于对于境
外上市企业的监管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滴滴赴美 IPO 上市,可以说是针
对中概股加强监管的导火索。中国方面意识到了中概股在中美之间的监
管盲区和漏洞,而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中概股跨境证券发行等方面的监
管。中办、国办 7 月初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
专门提到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加强中概股监管。《意见》明确,修改
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明确境内行
业主管和监管部门职责,加强跨部门监管协同。加强跨境信息提供机制
与流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深化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探索加强国际证券
执法协作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等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等。实际上,这些新的要求是从基础上建立针对境外上市企业的管理框
架。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再次针对下半年的防风险措施,提出完善
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这些陆续披露的政策反映出中国对于中概股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
从资本涉及的行业或产业来考虑,而是就整体中美企业上市问题,从防
止金融领域风险的角度做出政策上的准备。中国的决策层已经将中概股
的风险问题纳入其决策的视野。当然,从证监会 8 月 1 日的表态来看,
中国方面仍然对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持允许和鼓励的态度,以显示出资
本市场的开放态度和政策取向,但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之前的谈话来
看,他强调,“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
监管要求。”这意味着中概股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并非 VIE 构架的问
题,而是将其全方位纳入中国的证券监管的范围。
美国方面,美国证监会并没有完全承认暂停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的
申请,但其强调正在重新审查相关的风险。美国 SEC 主席加里•盖斯勒
强调,鉴于 VIE 结构的整体风险,盖斯勒要求工作人员在与中国运营
公司相关的境外发行人的注册声明生效之前增加披露。特别是确保发行
人在招股书显著位置披露:(1)投资者购买的不是一家中国运营公司
的股票,而是一家与相关运营公司保持服务协议的空壳公司发行人的股
票。(2)详细的财务信息,包括量化指标,以便投资者了解中国运营
公司与发行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此外,对于所有寻求直接或通过空壳公
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证券的中国运营公司,盖斯勒要求工作人
员确保这些发行人在显著位置披露:(1)运营公司和发行人是否获得
或被中国相关部门批准赴美上市。(2)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有权在 3 年内检查赴美上市公司的
财务报表。如果 PCAOB 无法进行此项工作,该公司将可能面临退市。
最后,盖斯勒还要求员工对在中国开展重大业务的公司的申请进行有针
对性的额外审查。
VIE 结构的中概股企业已经存在了 20 多年,此时美国证监会提出
其风险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市场监管层面的矛盾和问题,而是在中美地
缘竞争背景下,双方在证券监管方面的博弈。整体看美国证监会的新要
求,存在几个隐含的问题,第一,要求注册前披露相关 VIE 结构的风险,
没有披露就不能注册申请上市。当然,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文件的修
改达到披露风险的要求。因此,这一要求实际可以被解释成为“暂停”。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第二,针对中国国内的运营公司和发行人,SEC 要求其披露是否获得或
被中国相关部门批准赴美上市。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与中国证券监管方
面形成衔接,避免企业在两国间搞监管“套利”。但实际上,此条款暗
含着要求中国监管方面对“VIE”构架企业的合法性表明态度。第三,
上市以及上市后的审计问题,在未来“三年”宽限期到期后,如果问题
恶化,可能导致中概股企业退市,变成中美之间难以绕过的“深沟”。
第四,对于在中国具有重大业务企业的“额外审查”,意味着在相关领
域已经取得优势或主导地位的“独角兽”,反而会面对美国方面的审查。
这种额外审查是什么?怎么做?目前美国证监会没有解释,只是强调来
自中国方面的“政策风险”,这实际是为“不同意”留下了后手。
针对 VIE 的风险,自中国企业通过“VIE”构架赴美上市开始,中
国方面一直没有对“VIE”构架明确法律上的合法性,而更多的还是采
取了“默许”的态度。VIE 构架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中美之间的“灰
色地带”,在双方战略合作的时候是双方“默契”所在,并不存在问题,
但在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美国监管方面强调的“VIE”构架企
业的风险,实际上是指中国方面的“内循环”市场风险。而中国方面不
断“淡化”有关“VIE”问题的争议,其意义也在于保持中国国内市场
开放的政策取向,避免因为“VIE”构架的法律争议,影响外资进入中
国的资本市场。
中国方面希望的是将中概股企业的监管纳入其自身的监管体系,但
也愿意和美国方面进行合作,试图建立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证
监会新闻发言人 8 月 1 日就上述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中美两国资本市
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市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
金融机构相互参与对方市场,加强监管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两国监管部
门应当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中概股监管问题加强沟
通,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为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美
国方面,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还是依靠其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试图
通过竞争和博弈,扩大其证券监管的范围和深度,甚至“骑劫”中国企
业和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个背景下,中概股企业具有的空间会被不断压
缩,未来将不得不做出选择。

如果新冠不可消除,冶疗才是正途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近期世界各国的疫情感
染数据都有所上升。如 7 月 26 日至 30 日,美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在
6.6 万-11.3 万人左右;近一个月以来,印度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保持在
4 万人以上。与过去相比,目前多国传播的是对高温更有耐受力的 Delta
病毒变种。以色列统计显示,在接种一段时间后,辉瑞疫苗的有效性就
降为 39%。所幸,各国新冠疫情的病死率不断降低,如英国和以色列的
疫苗接种率都接近 70%,所幸的是病死率从去年最高的 18%降至最近一
周的 0.1%。这一病死率已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
前期疫情防控较好的中国,近期也被输入型 Delta 病毒的本地化传
染弄得有些手忙脚乱。自 7 月 20 日南京机场爆发疫情以来,全国已有
14 个省份 20 余地出现疫情传播。至 8 月 1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98 例,其中境外
输入病例 43 例,本土病例 55 例。与中国过去的疫情低基数相比,近期
每天数十例本土确诊病例,可以算得上是一次疫情小爆发。
虽然近期新冠疫情的感染病例有所回升,但整体上将继续表现出流
感季节性流行的特点,也就是在冬春季爆发,在夏秋季有所收敛。比如,
印度疫情新增病例在 5 月份达到最高峰,
虽然 Delta 病毒毒株来自印度,
但此后一路暴跌,目前维持稳定。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疫情表现,与此相
差不大。现在,国外一些人对疫情感到比较紧张,主要是担心秋冬季疫
情暴发,但疫苗却不管用。
对于疫苗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会发现情况可能还不至于是疫苗不
管用。比如,因为疫苗本身最高有效率就是 95%,这意味着 1 万人里面
也有 500 人即使接种了疫苗也有可能被传染。如果疫苗的有效性仅有
70%,那么打了疫苗也被传染的人数就更高了(理论上 1 万疫苗接种者,
被感染者可达 3000 人)。如果有的疫苗没有较高的有效性,但接种了
疫苗的人以为自己“没事”,那就更加危险了,甚至是极端危险。
虽然疫苗接种是人类抗疫的一大利器,对于将世界从疫情重压下解
脱出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只靠疫苗并不能让人们获得长期的安
全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疫苗上是不行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策略。对于
不可能通过疫苗来完全控制的病毒来说,更加重要的可能是治疗药物,
正如人类应对流感一样,与疫苗接种相比,治疗才是重中之重!既然疫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苗不可能消除新冠病毒,那么药物治疗就显得重要。世界上还从来没有
过成功消除流感病毒的记录,从来没有过!
在过分迷信疫苗的情况下,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都在投
向开发疫苗。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几十疫苗在开发中。从
疫苗使用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来看,这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从利益来
看,如果当今世界需要不断地接种疫苗来抵抗疫情,那么研发周期短、
利润率高的疫苗生产,将会在事实上替代需要时间长、投入资源极大的
新药物开发。在目前情况下,大搞疫苗这是资本推动的盛宴——要么是
国家资本,要么是来自市场的资本。但从治病救人来看,仅靠疫苗根本
解决不了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正在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带给人们的压力似乎比过去更大。不仅是绿色和
平组织等 NGO、可持续发展主义者在大声呼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
机构也加强了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与参与。中国在 2020 年 9 月向世
界承诺要在 2030 年和 2060 年分布实现“双碳”目标,被视为全球气候
变化的一大进展。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剑拔弩张的中国与美国,也都承认
气候变化是两国要加强合作的领域。
人类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表现更加积极,态度上更愿意合作,这并
非因为人类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
的影响,已经十分迫切,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已经极为现实地来到了
我们身边。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在 2020 年,全
球平均气温已经较工业化水平高出了 1.2 度,也就是说,气候变化已经
达到 1.2 度的临界点,距《巴黎协议》规定的 1.5 度气温升温临界点仅
差 0.3 度。一旦超越了这一界限,地球温度要想下降的可能性就非常低
了。数据显示,2011-2020 年是 1850 年以来最暖的十年,2020 年,亚
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 1.06 度,是 20 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
份。
2021 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在多个地区形成灾害性的
天气。这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意识到,地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后果真的很严
峻了。

4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今年 6 月底、7 月初,罕见的热浪席卷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
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创下了 121 华氏度(约 49 摄氏度)的历
史最高纪录。该省在这段时间至少有 719 人遭受“突然和意外的死亡”,
是该省 7 天内正常情况下的 3 倍。海洋生物学家估计,由于高温,仅北
美西部的萨利希海沿岸,就有包括贻贝在内的 10 亿个小型生物死于热
浪。
美国西部,从 6 月 26 日起,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连续 3 天观测
到破纪录的最高温度,分别为 42.2、44.4、46.6 度。在美国华盛顿州,
西雅图 6 月 28 日的气温也超过了 42 度,而帕斯科当天则记录到 47.7
度超高气温,该数值已经达到 1961 年 8 月 5 日创下的该州高温历史记
录。拉斯维加斯的气温一度超过 47.2 摄氏度,创下 1942 年以来的高温
纪录;加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气温甚至达到了 52.2 摄氏度。高温天气
下,美国西部将有超过 3000 万人受到影响。
欧洲和亚洲则遭遇到极为罕见的超级洪水袭击。7 月中旬,欧洲洪
水事件严重影响西欧等国:当地时间 7 月 21 日,西欧极端降雨天气引
发的严重洪灾已造成至少有 200 人在这场洪灾中遇难,其中德国的遇难
人数最多,达 156 人。除了德国之外,比利时、奥地利、瑞士、荷兰等
很多欧洲国家也都出现了洪灾。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海洋物理学教授拉姆斯托
夫(Stefan Rahmstorf)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德国出现的极端降雨是否
全球变暖的直接结果,但可以说,由于全球变暖,这种情况只会变的越
来越频繁。
中国在 7 月份也出现了罕见的异常强降雨。在中国中部地区的河南
省,7 月 20 日凌晨 2 点至 21 日凌晨 2 点,郑州降雨量达 622.7 毫米(特
大暴雨为 24 小时降水量超过 250 毫米);7 月 20 日,郑州的最大小时
降雨量为 201.9 毫米。在河南鹤壁市,7 月 21 日至 22 日,24 小时的降
水量达 777.5 毫米。截至 8 月 2 日 12 时,河南从 7 月 10 日开始的特大
洪涝灾害共造成 302 人遇难,50 人失踪。郑州全市共遇难 292 人,失
踪 47 人;其中,因洪水、泥石流导致 189 人遇难,因房屋倒塌导致 54
人遇难。
在南美洲,近日一场猛烈的寒流袭击了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的巴
西,甚至导致南部多地出现多年未见降雪。随着极地气团向巴西中南部

4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地区推进,巴西南部地区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可能骤降至零下 10 摄
氏度。气象咨询公司 Rural Clima 表示,预计这将是巴西今年最冷的一
天。虽然今年巴西南部的大部分作物已经收割,但真正的压力可能将在
明年到来。特别是去年的干旱已经打击了年长的咖啡树,而这次的霜冻
则会对更矮小的幼苗造成持续伤害。如果重新种植咖啡树,则需要三年
左右时间才能产出。在过去 10 年,几乎每年的这个时间都会遭遇冷空
气,但今年自 5 月份以来一直持续寒冷,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随着北极温度上升和热浪影响,格陵兰岛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
的融水事故。仅在 7 月 27 日这一天,格陵兰岛上消失的冰河已经足够
淹没美国佛罗里达州。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
屿。全岛 80%以上的土地都被冰雪覆盖,格陵兰岛冰帽是仅次于南极的
全球第二大单一冰盖。但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格陵兰岛冰原融
化速度越来越快。由欧洲太空总署(ESA)拍到的格陵兰岛图片表明,
由于北极温度升高,格陵兰岛的冰川正在大面积地融化并向北冰洋方向
扩散,这一范围内的融冰量非常大,据丹麦气象研究所计算,7 月 27
日,格陵兰单日融冰量达到 85 亿吨。据研究者介绍,这些数据足以使
美国佛罗里达州淹没 2 英寸(大约 5 厘米)的水面。

4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