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36 期 2021 年 09 月 27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2
国常会: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
最高检: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犯罪尽量不捕不诉........................................................................................ 3
证监会: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等违法违规行为........................................................................................ 4
证监会:禁止中介机构“围猎监管”........................................................................................................ 4
银保监会印发新版《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5
绿标委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 6
易纲: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6
央行、外管局对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统一监管.................................................................................... 7
监管部门下发专项债用途调整操作指引.................................................................................................... 8
中国全面禁止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和采矿.................................................................................................... 8
国内加强监管基金“赎旧买新”................................................................................................................ 9
教育部的根本责任是发展中国的教育...................................................................................................... 10
土地出让金转由税务征缴的影响.............................................................................................................. 11
沪深交易所联合酝酿关于 ESG 的披露框架.............................................................................................. 11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 12
机构预测:北交所开户数在 332 万户至 789 万户之间.......................................................................... 12
北京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将带动周边区域.............................................................................................. 13
世行报告造假风波“烧向”中国.............................................................................................................. 15
云南省将取消电解铝企业优惠电价政策.................................................................................................. 15
云南高耗能产业集中,削减绿色发展的优势.......................................................................................... 16
能耗双控政策致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停产停工.......................................................................................... 17
拉闸限电,将造成国民经济的“内伤”.................................................................................................. 18
毛振华:国内房地产下行加速,警惕系统性冲击.................................................................................. 19
钟伟:未来开发商需要有另外三种角色.................................................................................................. 20
贾康:海南、深圳和浙江应该试点房产税.............................................................................................. 20
跨国车企在中国碳排放标准低于欧美...................................................................................................... 21
香港地产市场的“规则”可能改变.......................................................................................................... 23
瑞幸咖啡达成集体诉讼和解...................................................................................................................... 24
孟晚舟事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24
美国首次对数字货币平台进行制裁.......................................................................................................... 25
美国监管新规迫使中概股从美股退市...................................................................................................... 25
美国有条件放宽入境限制.......................................................................................................................... 26
中国面临需求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7
东盟对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上升.............................................................................................................. 28
贵州推出新的政府投资规定的战略意义.................................................................................................. 30
中澳关系恶化有哪些政策与措施值得反思?.......................................................................................... 33
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对中国有哪些值得借鉴.............................................................................................. 35
美、英、澳建立新联盟的地缘政治影响.................................................................................................. 37
美联储实现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充满了挑战.............................................................................................. 40
当今世界已迷失基本方向.......................................................................................................................... 42
商务: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
(2021-2035)》,明确要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
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全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
护力度,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229.2 万件,其中专利 16 万件,著作权
146.4 万件,商标 48.6 万件,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4.4 万件,
2020 年比十年前增长了 86.1%。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表示,人民法
院将围绕安全、激励、公平、规范、保护等重点,全面严格保护知识产
权,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一是严惩各类知识产权犯罪,同时严格区
分“罪”与“非罪”,依法保护科研人员对经费的使用权和技术研发的
决定权,让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安心创新创业。二是发布服务保障知识产
权强国建设有关意见,严格平等保护中外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
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发挥好司法服务和保障作用。三是公布一批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
例,出台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解释,促进大中小企业公平发展,有力维护
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在算法、商业方法和人工智能产出物等新领域,
及时通过司法裁判明晰规则,加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保护,推动数字
经济和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
的衔接协作,协同保护,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
格局。

国常会: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9 月 22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
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审议通过“十四五”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部署加快中小
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供水和防灾减灾能力。会议指出,今年以来,
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
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各地
各部门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跟踪分析经济走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
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
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继续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
实施宏观政策,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更多运用市场化办
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研究出台进一步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
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科学
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
有利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
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
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
息基础设施。发展泛在协同的物联网。二要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
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通创新。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
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
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三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
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增强高水平交叉前沿性研究能力。支持产业
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建设开放式、专业化众创空间,纵深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四要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
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五要建立完善
安全监管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最高检: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犯罪尽量不捕不诉
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明确表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
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民营经济是我国经
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9 月 22
日,在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对
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嫌经营类犯罪的,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就不
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今年 4 月,中央全面依
法治国委员会把“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推进非羁押强
制措施适用”列入今年工作要点,作为中国法治文明提升的重要措施。
民企涉嫌的绝大多数犯罪,都是经济犯罪,在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
诉讼也能正常推进,如果一刀切地适用逮捕措施,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处
于失控状态,引发逼债、挤兑、生产停摆、工人失业等社会风险。所以,
对民企负责人“尽量不捕不诉”,不是“偏向”、纵容,而是寻求司法
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平衡,以司法服务大局,这是真正的实体正义。民企
发展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体制壁垒和政策限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有时
走到了政策法规的灰色地带。对于民企的司法评价要谨慎,否则,可能
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浙江省永康市一家企业造出了“平板走步机”,
却被当地认定不符合“跑步机”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而涉嫌生产伪劣商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品罪。当地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慎用羁押措施,之后国家市场监管总
局发函认定这是一种新产品,检察院也做了不起诉处理。如果当初贸然
逮捕企业负责人,厂子垮掉,工人失业,债权人拿不到钱,事后的平反
也就没有了意义。在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的同时,检察系统也在积极
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帮助企业查找出违法犯罪的制度原因,填
补漏洞,做到标本兼治、治病救人。

证监会: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等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日前通报了相关人员恶意操纵“南岭民爆”“今创集团”
“昊
志机电”等股票价格案,其中,曾举报他人市场操纵、自诩为打击“伪
市值管理”的“英雄”叶飞涉事其中。据悉,叶飞日前已被公安机关抓
捕归案。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郭瑞明表示,证监会将依法从严打击以市
值管理为名、行操纵市场之实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相关人员涉嫌操
纵“南岭民爆”“今创集团”“昊志机电”股票价格案取得重大进展。
上述提及的“叶某”就是前期爆料“中源家居”等个股操纵的叶飞,此
次经监管部门的调查,确认了他涉嫌违法违规事实,且达到了刑事立案
追诉标准,公安部门于近日已将他抓捕归案。这是证监会与公安机关合
力查获的有组织实施操纵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反映了操纵团伙与配资中
介、市场掮客、股市“黑嘴”等相互勾结的灰黑利益链条,是近年来证
监会“零容忍”打击的重点违法类型。另外,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上
市公司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
号召各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证券基金期货经营
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不参与“伪市
值管理”, 珍惜行业、企业及个人声誉等。具体来看,包括了不谋求
通过“伪市值管理”提升公司市值,不得操控上市公司信息,不得进行
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禁止中介机构“围猎监管”
9 月 24 日,中国证监会起草了《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投资
银行业务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
人员投资银行业务廉洁从业行为进行规范。《意见》内容共 17 条,其
中对监管系统离职人员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在
投行项目股东穿透等事项核查中,应当重点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及证监
会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行为进行严格审查,防范突击入股、利益输送、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影子股东”、违规代持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违法违纪线索的,应及
时向机构所在地证监局报告。为了严防突击入股和股权代持产生的违法
违规“造富”,证监会从 2 月开始就要求保荐机构对拟 IPO 企业股东进
行穿透核查,中介机构工作量倍增,颇有微词。6 月 16 日,沪深交易
所分别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东穿透核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
于持股较少、不涉及违法违规“造富”等情形的,保荐机构会同发行人
律师实事求是发表意见后,可不穿透核查。证监会还表示,一方面在股
东穿透核查过程中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切实防范利用上市进行利益输
送、违法违规“造富”等情形发生;另一方面尽量量化重要性原则,对
于持股较少、不涉及违法违规“造富”等情形的,中介机构实事求是出
具意见后可以正常推进审核。同时,《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围猎监
管”的禁止行为,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
应当遵循证监会及交易所有关沟通交往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方式教唆、
指使、协助他人干预影响审核,不得在项目申报、审核、注册过程中通
过利益输送、行贿等方式“围猎”监管审核人员,不得利用证监会系统
在职人员或离职人员及其近亲属等关系或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

银保监会印发新版《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9 月 22 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日前已经印发的新版《商业银行
监管评级办法》。7 年前的 2014 年,原银监会曾印发《商业银行监管
评级内部指引》,适用于商业银行的年度监管评级。具体来看,此次《办
法》规定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在此前 1-6 级的基础上,新增了 S 级。
1-6 级中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正处
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行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
接列为 S 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在具体的评级要素方面,对比 2014
年版的《指引》,《办法》新增了数据治理和机构差异化要素两项要素,
盈利状况的权重有所下降(从 10%降至 5%)。具体而言,各监管评级要
素的标准权重为:资本充足(15%)、资产质量(15%)、公司治理与管
理质量(20%)、盈利状况(5%)、流动性风险(15%)、市场风险(10%)、
数据治理(5%)、信息科技风险(10%)、机构差异化要素(5%)。银
保监会表示,此次《办法》完善了评级内容和方法,提高灵活度和适应
性。坚持“风险为本”原则,优化监管评级要素体系,在传统“CAMELS+”
评级体系基础上,突出公司治理、数据治理等要素的重要性,并专设机
构差异化要素,充分反映监管重点和不同类型银行机构风险特征。银保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监会表示,《办法》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监管规则,
为加强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发挥监管评级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保
障,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增强监管能力,有利于完善金融风险预
警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
金融安全。

绿标委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日前发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
议操作细则(试行)》及评议标准、材料清单等配套文件。这是国内首份
针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自律规范文件。《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
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督促其专业、规范、独立开展
相关业务。一是多维度量化执业能力标准,体现评估认证机构业务水准。
二是多元化引入参与评议机构,体现“市场事、市场议、市场决”的原
则。绿标委 25 家成员单位全程参与评议,评议结果亦需提请绿标委委
员会会议审议,充分发挥市场在评议中的作用。三是多环节加强执业检
查,督促评估认证业务专业规范开展。市场机构期待文件落地提升中国
绿债认证公信力。截至 2021 年 8 月末,国内绿色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
化产品)累计发行近千只,累计发行规模 1.5 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募集资金用途是否为
绿色进行评估认证,测算预期和实际环境效益,向市场展示和彰显绿色
属性。国际上,已有多家相对成熟的专业机构,其对绿色债券的背书获
得投资者认可。国内目前已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的机构近 20 家。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在绿债评估认证的市场运行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痛点问题,例如,机构类型多样,认证水平参差不齐;参与机构过于
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缺乏管理,权责义务尚不对等。中国银
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林认为,此举对于评估认证机构的
规范化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绿色债券市场的法制化、国际化打下了
坚实基础。

易纲: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参加活动时表示,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
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他表示,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原
有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与客户消费或工作生活
场景相关联,平台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行为数据,并可据此推导出客户
的金融需求和财务状况,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
银行存款的分流。中国有超过 4000 家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变革将给其
金融服务、银行存款等领域带来挑战。易纲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快速
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
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
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的属性可能引发市
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等。在此背景下,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
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
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
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二是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
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
付选择权。三是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合规开展互联网存
贷款、保险、基金等业务。易纲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支持和促进平台经济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平台企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巩固和增强国际竞
争力;另一方面,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
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央行、外管局对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统一监管
近日,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共同起草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
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指出,境内银
行应按照宏观审慎的原则,综合考虑资产负债情况和币种结构等各方面
因素,统筹境内、外业务发展,在境外贷款余额上限内按规定自主开展
境外贷款业务,鼓励对有实际需求的境外企业优先采用人民币贷款。此
次,共有 27 家银行机构的境外贷款业务将受到人民银行与外汇管理局
的统一管理,包括 3 家政策性银行、6 家国有大行、12 家股份行、3 家
城商行(北京、上海、江苏)以及 3 家外资行(汇丰、花旗、渣打)中
国区银行。依据《规定》,对境内银行境外贷款相关的跨境资金流动实
施宏观审慎管理。具体看,要求境内银行境外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上限。
《规定》亦表示,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跨境资金流
动情况对境外贷款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汇率风险折算因子进行
动态调整。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与进出口银行的境外贷款杠杆率均为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1.5,其余银行则为 0.5;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和汇率风险折算因子分别
为 1、0.5。对于超过指标上限的情况,《规定》要求银行机构应暂停
办理新的境外贷款业务,直至境外贷款余额调整至上限之内。业内人士
表示,设置境外贷款余额上限是一项全新的监管指标,将降低跨境贷款
对境内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规定》进一步拓展了境内银行境
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将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投融资方面的使用
程度,切实发挥跨境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

监管部门下发专项债用途调整操作指引
有媒体透露,近期监管部门已在系统内下发了专项债用途调整操作
指引。指引提出,专项债资金使用,应坚持以不调整为常态,调整为例
外。指引明确,专项债券资金已安排的项目,可以申请调整的情形主要
有四类:一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确无专项债资金需求或需
求少于预期的;二是项目竣工后,专项债资金发生结余的;三是财政、
审计等发现专项债使用存在违规问题,按照监督检查意见或审计等意见
确需调整的;四是其他需要调整的。对于调整后安排的项目,指引提出,
项目需属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且预期收益与融资规模自求平
衡,项目前期准备充分、可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项目周期应该与申请
调整的债券剩余期限相匹配,优先选择与原已安排的项目属于相同类型
和领域的项目。指引提出,专项债用途调整,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省
级财政部门组织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具体实施。此次指引明确,省级财
政部门原则上每年 9 月底前可集中组织实施 1-2 次项目调整工作。地方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梳理本级政府专项债项目实施情况,确
需调整专项债用途的,要客观评估拟调整项目预期收益和资产价值,编
制拟调整项目融资平衡方案、财务评估报告书、法律意见书,经本级政
府同意后,及时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各地调整申
请,统筹研究提出包括专项债务限额和专项债项目在内的调整方案,于
10 月底前按程序报省级政府批准后,报财政部备案。指引还提出,专
项债资金已安排的项目调整规模大、频次多的地区或部门,省级财政部
可适当扣减下一年度新增债券额度,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提升专项债项
目储备和安排的精准性、规范性。

中国全面禁止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和采矿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9 月 24 日,中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加密货币的打击力度,全面禁
止所有加密交易和采矿,打击比特币和其他主要货币,并对加密和区块
链相关股票施压。包括中央银行和银行、证券和外汇监管机构在内的
10 个中国机构发誓要共同努力,根除“非法”加密货币活动,这是中
国监管机构首次联手明确禁止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早在 2013
年,中国政府曾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虚拟商品,并允许个人自由参与其
在线交易。然而,同年晚些时候,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就禁止了银行和支
付公司提供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2017 年 9 月,中国禁止首次代币发
行(ICO),以保护投资者和遏制金融风险。这些限制促使大多数此类
交易平台关闭,使得许多平台转移到海外。中国人民银行称,截至 2018
年 7 月,已有 88 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 85 个 ICO 平台退出市场。纽约
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Winston Ma 表示,在中国加密市场监管历史上,
最新的监管规则是涉及最多部委的最直接、最全面的监管框架。此举是
在全球对加密货币进行打击之际进行的,因为从亚洲到美国的政府都担
心私人经营的高度波动的数字货币可能会破坏他们对金融和货币体系
的控制,增加系统性风险,助长金融犯罪并伤害投资者。他们甚至担心,
“挖矿”,即创造比特币和其他代币的能源密集型计算过程,正在损害
全球环境目标。

国内加强监管基金“赎旧买新”
目前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了解到的情况显示,根据最新要求,
首发权益类基金若是出现成立后半年内单一渠道净赎回规模超 40%的
现象需向各地证监局上报。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股票投资比例在 60%
以上的权益类新基金如出现单一渠道募集份额在 1 亿以上、并且成立后
6 个月内该渠道净赎回规模超 40%的现象,须第一时间向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并抄报相应的销售渠道。对此,业内纷纷猜测此举或是剑指“赎
旧买新”,过往在渠道“赎旧买新”影响下,新基金成立半年左右时间
份额缩水已成常态,“赎旧买新”是一直是被“诟病”多年的问题。在
业内人士看来,这一问题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渠道为了自己的
销售收入,比较鼓励投资者增加交易频率,常常是一旦基金收益率达到
10%左右的水平就会引导客户赎回该基金,再去购买新基金;二是不少
基金公司为了管理费收入以及考核压力,有追求短期规模的冲动;三是
部分投资者不够成熟,喜欢追涨杀跌,比较轻信销售渠道引导;此外,
市场震荡或也促进投资者“拿不住”、投资者还普遍存在“追新心态”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赎旧买新”。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
未来要上报单一渠道净赎回超过 40%的数据,或将导致部分小基金公司
面临新基金发行困难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要彻底改变“赎旧买
新”这一现象,核心是要改变销售渠道现有考核方式,从考核销量转为
考核保有量。今年基金业协会公布季度渠道保有量排名、各大银行纷纷
“自我革命”,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趋势。与此同时,不少基金公司更
是表示,未来一方面需慎重考虑与一些喜欢“赎旧买新”的渠道合作;
另一方面,或应该积极布局带持有期的产品,持续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
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教育部的根本责任是发展中国的教育
《证券时报》日前报道,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 9 月
23 日强调,“双减”工作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教育部
将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竞赛;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
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
“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近日,教育部发布《关
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将坚决查处学
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其中
就包括“直播变录播”、“一对一家教”等形式。从教育部展现出来的
架势看,是要对校外培训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实际上,这种思路和做
法都存在很大问题。中央、国务院强调“双减”,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
学科类培训,并非要“一刀切”关停学科类培训,而是要让学科类培训
回归到其应该有的地位和功能上。畸形发展的教培需不需要规范,当然
需要!但如果教育部非要与所有的校外培训“较劲”,很可能是一场必
输的战斗。为什么?高考指挥棒还在那里,应试教育还在那里,教育体
制和机制的各种毛病和问题都在那里。如果这些根本问题不改革,只抓
住教培一遍又一遍地搞整顿,势必在社会中制造更多的矛盾和怨言。教
育部的根本责任是发展中国的教育,别变成了“教育培训整顿部”。从
公共舆论来看,教育部近年的工作乏善可陈,社会上抱怨不少,前任教
育部主要官员很多不着调的吹牛皮,都成了国内外看轻中国教育的笑
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依靠教育和
创新。中国需要以一种卧薪尝胆、艰苦卓绝的态度,持久地发展好教育。
教育部门要吃透中央精神,看清大局,抓住主线,把事办好。而不是本
末倒置,将主要精力放在次要领域里折腾!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土地出让金转由税务征缴的影响
土地出让金征管划转新政明年就要实施,这个新政策到底要怎么
变?地方政府该何去何从呢?目前有些地方仍感到困惑。实际上早有分
析指出,这只是征收部门由自然资源部门转为税务部门,土地出让金等
分配机制不变,不意味着国家就直接从地方手里把土地出让金给拿走,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仍属于地方收入,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
算管理,支出仍通过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但从长远看,这项举措
还是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问题在于,土地出让金一直以来都是地方财
政的重要来源,将其转由税务部门征收,在各地实际使用过程中将会直
接遭遇操作空间收窄的问题。比如,各地政府之前随意返还土地出让收
入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当地的城投公司,其在一级市场购买土地、缴纳
土地出让金,然后地方常将这笔土地出让金的绝大部分返还给城投公司
支持发展。新政实施后,城投公司需要足额、按时缴纳土地出让金,即
使返还,节奏也将受到影响,城投公司现金流方面将因此面临一定冲击。
过去土地出让收入征缴也存在弹性空间。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
后,按照规定要将土地出让金到账,但具体什么时间到账,到账方式是
一次性还是分批次存在协调空间。未来土地出让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
征收的严格程度和规范程度将明显提升,开发商通过缓缴等方式减轻资
金压力和财务成本的协调空间可能被压缩。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虽
然土地出让金归属没有变,但将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支配,类似于这笔
款项从手头可用的现金变成了存入银行的定期存单,据此进行针对性调
整将是必要的。

沪深交易所联合酝酿关于ESG的披露框架
有媒体获悉,上交所、深交所相关人士正在筹备一份关于上市公司
进一步披露 ESG 信息(即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的相关文件。
一位长期研究 ESG 的基金经理表示,“沪深交易所在联合做一个关于
ESG 的披露框架,这个披露框架包括哪些信息是必须强制披露的、哪些
信息是建议公司披露的,该框架对披露时点和模范模板都会有一些要
求。”据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上交所确实正在准备一项关于上市公司
披露 ESG 信息的相关文件。“相关文件很复杂,但 ESG 信息并不在上市
公司需要强制披露的范畴内。”从数据来讲,目前披露 ESG 信息的上市
公司数量其实并不多。数据显示,2020 年共有 1021 家公司发布 ESG 报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 27%,其中沪深 300 上市公司中有 259 家发布报


告,占比已经超过 86%。有市场人士认为,此前上市企业并不能通过披
露 ESG 信息,来得到太多财务上的回报,披露 ESG 信息的动力自然不足。
此外,很多 ESG 信息过于敏感,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并不愿意披露上述指
标。这些披露指标中包括女性员工的数量、因公死亡人数、董事薪酬、
CEO 与员工平均薪酬比率等。上市公司对于 ESG 信息的披露力度的确在
逐年增强。近些年来监管层一直在持续发力,积极推动上市企业开展
ESG 信息披露。关于 ESG 信息披露的最近一次文件,是监管于 2021 年 2
月披露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把 ESG
纳入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中,没有具体内容的要求。A 股市场是否会和
港交所一样,强制 ESG 相关信息的披露,还是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只能静待文件落地后揭晓。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
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方案提
出,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
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
子”市长负责制,逐级压实责任,细化“三抓两保”(抓产销大省、养
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任
务,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
逆周期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
保障能力。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
5500 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
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 4100 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 3700 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
色 3 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绿色区域指产能正常波动。黄色区
域指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 90%—95%
和 105%—110%区间(含 90%和 110%两个临界值)。红色区域指产能过
度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 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
110%。方案要求各地需分级建立产能调控基地,农业农村部将依托全国
生猪规模养殖场监测系统,对各地规模猪场(户)数量进行动态监测,
重点监测其生产经营变化情况。

机构预测:北交所开户数在332万户至789万户之间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9 月 22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可在各家券商 APP 开通交易


权限,以待北交所开市后进行交易操作。中秋假期期间,证券公司就已
配合完成股转公司联合中国结算、深证通组织的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调
整全网测试及通关测试,自 9 月 22 日起,按照最新投资者适当性业务
规则进行数据报送和交易权限控制。9 月 17 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
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
金门槛为证券资产 50 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北交所
投资门槛与科创板一致,均为两年经验+50 万资产;而创业板的投资门
槛为 10 万元。据了解,北交所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发布后,多家券商的
经纪业务部门、财富管理部门连同 IT 技术部门完成了各自 APP 北交所
交易权限业务模块的改造、合格投资者检验、交易权限授权等工作,并
在线上、线下推广办理条件、流程和渠道,同时对北交所交易规则进行
宣教。证券公司会根据金融资产、交易经历时长、风险等级(要求为
R4 及以上,即中高风险及以上)作出初步筛选,并要求开户投资者进
行知识测评,测评结果需达 80 分以上,即可提交申请。本次规则发布
后至北交所开市交易前,投资者参与精选层股票交易仍需满足 100 万元
证券资产标准。有市场人士称,投资者门槛初定为 50 万元,新门槛降
低到看齐科创板门槛的力度,远超巿场预期。截至 2020 年底,新三板
个人投资者户数为 165.8 万户。考虑到北交所“特精专新”的定位和吸
引力,预期后续北交所投资者会较 332 万户更多,有机构预计,开通北
交所户数或在 332 万户至 789 万户之间。

北京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将带动周边区域
9 月 20 日,北京环球影城正式开园,门票在正式开售的 1 分钟内
就全部售罄。目前,环球影城指定单日门票采用四级票价结构。其中,
淡季日门票价格为 418 元;平季日门票价格为 528 元;旺季日门票价格
为 638 元;特定日门票价格为 748 元。除了基础门票服务,加购的 400
元优速通服务可以在所有的项目中走一次快速通道。此外还有贵宾票,
总价从 1200 元起售,也是根据季节来浮动。门票为第一次消费,而入
园后的餐饮、商品等为二次消费。二次消费才是主题公园盈利的关键。
据采访报道,虽然每个餐厅的价格不太一样,但差不多一顿饭人均 100
元。在哈利波特区域,带互动效果的魔杖 349 元一根;巫师袍 849 元;
领带 229 元;毛线围巾 299 元;学院徽章 99 元。“哈迷”们想要装备
齐全,总花费约近 2000 元。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周边地区租金水平。北
京环球影城官方预计,度假区每年将吸引 1100 万人次的游客。戴德梁
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管孟祎表示,比通州目前的商业大概多了 50%-60%
的租金占比,可以同比北京市三环内的租赁租金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文
旅产业。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正是北京通州的重点发
力领域之一。通州将以环球主题公园开园为契机,有效承接外溢效应。
三是提高就业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现投入运营的员工超
过 1 万人,按照 1:4-1:5 的国际带动比例,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加起来
会有 6-7 万人。四是吸引更多投资者。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环球影
城前期建设已经超过了 500 亿元的投资,由于溢出效应,它又可以带动
2-3 倍的投资乘数,拉动 1500-2000 亿元的间接投资。由此可见,主题
公园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将带动周边区域,甚至当地经济的发展。

多地发放消费券应对经济放缓
受汛情、疫情双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聚集
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导致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
回落,同比增速回落至 2.5%。部分遭受疫情冲击的省份和城市,抓住
中秋、国庆消费旺季,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以释放消费潜力。发放
额度最大的当数湖北省。8 月份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在 9 月 17
日发放了首批 2 亿元消费券后,9 月 20 日湖北再次发放 4 亿元消费券,
总量远超第一批。刚刚遭受疫情冲击的南京,也决定发 5000 万元“电
子红包”。同时遭受暴雨和疫情冲击的郑州,在 9 月 13 日启动了 2021
郑州第三届城市焕新全民消费节,在中秋节前后,投入 5500 万元发放
“外卖复苏消费券”,助力餐企复工复产。此外,山西省共计 4000 万
元的消费券于中秋节假期开始投放市场,面向零售消费和餐饮消费。贵
州省启动“数字贵州、乐享消费”专项活动,向社会投放 2000 万元消
费券。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近 20 个省、市、区(县)
宣布发放消费券,总金额约 10 亿元。总体来看,消费券仍然更多投向
零售、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有一些今年受到疫情影
响的城市会“因城施策”,补贴当地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去年新冠疫
情以来,根据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公布的数据,有 28 个省市、170 多
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 190 多亿元,这
些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消费市场是一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提振消费措施中,多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地出台的促消费举措中还提到,为企业纾困减负,提振投资信心,通过
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更强劲的消
费动力。

世行报告造假风波“烧向”中国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造假风波,现在居然“烧向”中国。世
界银行于 9 月 16 日表示,将撤销关于各国商业环境的《营商环境报告》
系列,理由是内部审计和一项独立调查发现,世界银行领导人,包括现
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时任世行首席执行官(CEO)的格奥
尔基耶娃,向工作人员施压,要求修改数据以有利于中国。不过,格奥
尔基耶娃强烈否认这些结果。据路透社报道,9 月 20 日公布的审查报
告是由世界银行于 2020 年 12 月成立的一个小组撰写的,此前一系列内
部审计显示,关于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塞拜疆的
报告中存在数据违规问题。审查报告称:“我们获知在多个案例中,有
些国家政府试图通过对个别评分者施加压力来操纵营商环境的分数。”
这份外部审查报告称,2020 年 12 月时的一项内部审查认为世界银行管
理层向 15 名工作人员中的 9 人施压,要求他们篡改 2018 年和 2020 年
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将沙特提升到全球“改革力度最大”的位置,并
提升阿联酋和中国的排名,而阿塞拜疆被挤出了前十名。专家们指责《营
商环境报告》中用于计算排名的基础数据和调查问卷缺乏透明度,呼吁
在《营商环境报告》团队和世界银行其他业务之间设立防火墙,并建立
一个永久性的外部审查委员会。审查报告称,世界银行在多个国家提供
了有偿咨询服务(REIMBURSABLE ADVISORY SERVICES,简称 RAS),其
中包括一些卷入数据操纵调查的国家,如中国和沙特。报告认为,“世
界银行不应在对各国营商环境评分的同时,以收费方式指导各国如何改
善其分数。”报告呼吁,世界银行停止向政府出售旨在提高一个国家分
数的咨询服务,称这些服务构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

云南省将取消电解铝企业优惠电价政策
作为水电丰富的后发展地区,云南省欲打造“中国铝谷”。自 2018
年起,云南从山东、河南等省份承接了超 500 百万吨电解铝产能。云南
省吸引电解铝企业的核心政策是优惠电价,即新建电解铝产能可以享受
每千瓦时 0.25 元的电价,这比目前电解铝行业平均用电成本每千瓦时
0.3 元—0.32 元要低 16%—22%。而用电成本在电解铝企业总成本中占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比四成至五成。2020 年,云南省新增电解铝产量约 260 万吨,同比大


增 72%;省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38%,占到省
内用电量的四分之一。2021 年 1—8 月,云南原铝产量 232.67 万吨,
同比增长 54.3%,两年平均增长 54.5%。云南省发改委 9 月 19 日发布《省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能耗双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明确要全面
清理“两高”行业项目优惠政策,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已经
实施的优惠电价政策立即取消。严控能耗的原因是今年以来云南省能耗
强度不降反升,今年 8 月同其他 8 个省份一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一级预
警省份。意味着,云南省将取消此前给与电解铝企业新增产能的优惠电
价政策。据《财新》了解,截至目前,享有优惠电价的已投产的电解铝
产能有近 400 万吨,其中有约 165 万吨仍未投产。

云南高耗能产业集中,削减绿色发展的优势
据云南当地媒体 9 月 17 日报道,云南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中
国铝谷”。“十三五”以来,云南电解铝产能大幅提高,绿色铝产业已
在文山、昭通、大理、红河等州(市)形成集聚效应,截至 2020 年底,
全省建成电解铝产能 340 万吨,在建拟建产能 440 万吨,建成后产能合
计 780 万吨。而 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西部地区鼓励类
产业目录中,云南是被唯一明确鼓励支持绿色铝、绿色硅全产业链发展
的省份。云南省要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强省,打造“中国铝谷”。云南省
作为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为少数高耗能产业高度集中,反而成
为减碳发展备受关注的省份。云南省是以绿色水电为主,成为近年电解
铝行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也造成云南省能耗强度大幅增加。云
南能有铝业聚集,主要是水电丰富且便宜。但是,过多的铝业集中,也
会造成云南高耗能产业集中、能耗过大的情况,削减云南省绿色发展的
优势。因此,云南省对于绿色铝、硅产业的过度集中规划需要再三考量。
绿色发展涉及到长期发展安排,随着“减碳”发展日益推进,高能耗产
业过于集中,将给地方发展带来拖累。

大批上市公司被迫停产、限产
9 月 22 日晚间,有一大批上市公司披露了限电限产影响。包括西
大门、天原股份、上峰水泥、晨化股份等一批股票。据媒体报道,浙江、
广东、江苏都在限电。在化工大省江苏,ST 澄星公告称,因云南地区
加强黄磷生产管控,位于云南的两家子公司宣威磷电和弥勒工厂无可供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满足生产使用的电量,于 9 月 23 日起开始停产,暂时无法预估恢复生
产时间;旗下江阴本部生产工厂和广西钦州的工厂均于 9 月 23 日起停
产,预计 9 月 30 日恢复生产。上述四家工厂几乎贡献了公司全部的营
业收入和净利润。另一家江苏企业晨化股份公告称,受近日江苏电力供
应紧张影响,全资子公司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迫临时停产全部生
产线。西大门公告称,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浙江省近日对辖区内重点用
能企业实行用电降负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停
产,预计将停产至 9 月 30 日。同省的迎丰股份公告称,为缓解煤炭库
存状况,保障供热、用热企业安全有序生产,公司于 9 月 22-23 日临时
停产。停产的产能占公司全年总产能 3%。宜宾天原股份公告称,应云
南省发改委下发的能耗双控相关通知要求,公司在当地的化工子公司水
富金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阶段性停产。此外,上峰水泥表示,近日铜
陵和怀宁的两家子公司都接到了限电通知。另外,能耗“双控”后,煤
炭价格上涨、限电限产政策和第四季度旺季三重因素叠加,预计华东地
区水泥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神火股份也公告称,受限电影响被
迫陆续停运 20 万吨在产产能,已建成未投产的 15 万吨产能无法投产;
云铝股份近日也发布了关于受限电影响情况的公告,称公司因配合当地
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减少电解铝产能约 77 万吨。大范围的限电措
施,一方面针对“双高”行业,推动减碳发展;另一方面,与目前煤电
供应紧张有关。在电力供应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未来还会影响到企业的
业绩。

能耗双控政策致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停产停工
近期,多地下发能耗双控的政策文件,各类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纷
纷停产停工。据行业媒体报道,绍兴柯桥传出对高耗能重点用能企业停
产至月底,9 月 21 日 11 时前未关停的高耗能重点用能企业,将由电力
部门采取措施,共涉及辖区内 161 家企业,全部印染、化纤行业企业。
同时,绍兴市区印染化工电镀产业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印
发越城区集聚提升至柯桥区印染组团建设投运及老厂区关停退出奖励
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越城区集聚提升至柯桥区印染组团过渡性生产
预案的通知》两项政策,对印染组团的集聚关停相关工作进行了激励与
规范。印染大省江苏日前也传出能耗双控下,印染企业停产停工的信息。
苏州吴江地区某企业透露,9 月份当地印染企业被安排停产,时间从 9
月 19 日至 10 月 1 日,分为四组,涉及企业数十家。浙江和江苏是全国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主要印染企业聚集区,其中浙江绍兴的印染产能占到了浙江省的一半以
上、全国的三分之一。上述两地的停产限工将对全国的印染产能构成严
重挤压,其引发的后续效应也必将传动到国内的纺织行业当中。在原材
料价格上涨、海运成本攀升的影响下,当前许多服装企业的利润一再被
挤压,印染行业的最新变化将是又一不利因素。

拉闸限电,将造成国民经济的“内伤”
国内蔓延越来越广的停电现象,值得引起警惕。停电的原因大部分
是拉闸限电。9 月 23 日下午 16 点、17 点左右,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浑
南区多地突发停电,持续到当晚 8 点至 23 点不等。据《财新》报道,9
月 23 日沈阳沈北新区突发停电,当时正赶上下班回家时间,高层住户
上楼很困难,有孕妇爬了 24 楼。据称,“手机根本没信号,街道上交
通瘫痪,十分拥堵。”“9 月 24 日上午又停了半天,晚上 9 点接到物
业通知,9 月 25 日继续拉闸限电,可能持续到 9 月 30 号。但具体怎么
停,停多久,我们没有得到确切的说法。”国网沈阳供电公司 9 月 23
日 17 时 47 分曾补发布通知解释:近期,受联络线净受能力下降、煤电
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发电厂出力下降等因素影响,辽宁电网供需形势趋
紧,短时间内存在电力供应缺口。辽宁执行有序用电后仍存在电力缺口,
将对辽宁地区 14 个市实施事故拉闸限电。拉闸限电的还有紧邻辽宁的
吉林省。9 月 23 日,按东北电网指令,吉林电网于 16 时 37 分采取限
电措施。吉林九个市区均执行了限电,长春地区部分用户停电,恢复供
电时间需待东北电网通知。一份由国网东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于 9 月
23 日签发的《东北电网事故拉闸限电预通知单》显示,东北电网全网
频率调整手段均已用尽,系统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内的最低值 49.8 赫兹,
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采取事故拉闸限电。辽宁、吉林、黑龙江预计当
日 16 点 30 分至 21 点 30 分拉闸限电共 100 万千瓦。综合来看,限电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煤炭涨价,电厂发电亏本,发的越多,亏本
越多,限电属减亏之举;二是因为节能降耗,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产销
均正常,但能耗指标已用完,为完成任务而拉闸限电。据了解,广东佛
山、汕头等多市的企业收到限电通知。除了广东省,近期还有多省的企
业因电力供应紧张,生产受到影响。多家上市公司专门就此发布公告。
电力是基础能源,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基本营商环境。如果拉闸限电
在国内蔓延,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内伤”。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水泥 8 月份产量 21517 万吨,同比下降
5.2%;1-8 月份水泥产量 157325 万吨,同比增长 8.3%。“十三五”期
间,水泥行业贯彻落实错峰生产,产能置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
剩的矛盾。但是目前,水泥行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产能过剩问题没
有得到根本解决。有行业专家表示,在产能置换的新政及能耗管控与双
碳目标下,未来水泥行业会压缩实际产能基数量,行业的集中度将持续
提高。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二级巡视员皮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推动
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地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以贯之地深入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统筹考虑水泥熟料产能产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节能减排、碳达
峰等相互影响,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水泥行业提质增效,提升供应链产
业链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
孔祥忠表示,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周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只要坚定不
移贯彻执行好产业政策,水泥行业依然大有可为。事实上,在面临去产
能、环保、碳减排等压力挑战时,水泥行业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是最大
的,接下来水泥行业还会进一步追求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毛振华:国内房地产下行加速,警惕系统性冲击
中国经济需要在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寻找
平衡点,既不能让风险过度蔓延,也要防止踩刹车之后再突然踩油门。
日前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就发表观
点指出,当前国内房地产下行加速,需要关注政策节奏,防范系统性冲
击。毛振华表示,目前房地产融资偏紧,开发贷、居民按揭贷款、信托
融资全面收紧,2021 年上半年债券发行只有 3778 亿,同比下降超过四
分之一。同时房地产企业开始进入到三到五年的债务偿还期,新增融资
不足以偿还债务。如果市场进一步预期价格下降,销售继续压缩,房地
产行业风险就会暴露出来。近期恒大等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备受市场关
注,毛振华认为,要高度关注,采取比较果断的措施来干预危机,优先
保障上下游企业、普通购房者、就业人口等方面利益,在此之上管控整
体局面。“要防范的不是个别公司的债务问题,而是要看其对整个系统
造成的冲击。”毛振华强调,监管当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都把房地
产高负债、高价格视为中国经济危机的“灰犀牛”予以高度警惕,但同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时也要具备底线思维,研判房地产个案危机会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多大
冲击,在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
同时努力将成本降到最低。毛振华建议,要适当增加开发贷和按揭贷款,
在进一步加强管控的同时,保障合理的流动性。

钟伟:未来开发商需要有另外三种角色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国内房地产行业未来
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钟伟表示,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端松绑的可能性并
不存在。因此,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远去是趋势性的,不是周期性的。
房地产业将变成一场幸存者游戏,企业将经历艰难的蜕变过程,并逐渐
摆脱“开发商”的定位,而被赋予诸多新的角色。“有一个新的定位,
才能迫使我们有新的动能。”钟伟认为,未来的开发商需要有另外的三
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高大上的城市运营商。城市运营商意味着要和城
市的更新、旧城改造等结合起来,和地方政府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大
尺度的城市规划运营的角色。这些业务的运营周期长,要求开发商具备
大尺度的空间规划运营能力,以及资金的长周期投入和回收的能力。第
二种角色是美好生活的运营商,即对商业、办公等自持物业的运营管理。
这要求企业除了具备不动产运营能力,还能在自持时,具备不动产的资
管能力。第三种角色是居屋运维商,即在“居者有其屋”的背景下,具
备对房屋的运营和维护能力。在一二线城市,非市场化提供的保障性住
房、租赁住房占比会越来越高,这要求开发企业具有强大的成本管控能
力和保障房建设与运营能力。钟伟强调,开发商应逐渐改变心态,更加
关注增长的平稳、利润的稳定、市值的稳定、投资者的认可,而不是仅
仅专注于规模。

贾康:海南、深圳和浙江应该试点房产税
日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
长贾康针对房地产税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行性阐述了观点。在贾
康看来,房地产税的正面效应有多方面,一是对房价“压舱促稳”;二
是使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培养财源内洽;三是强化优化再分配,“抽肥
补瘦”抑制两极分化;四是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宏观调控“自动稳定
器”和降低社会“税收痛苦”水平;五是自下而上培育和发展民主化、
法制化的“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当谈及哪些城市可能试点房地产税
时,贾康表示,海南、深圳和浙江应该积极考虑加入试点范围。“浙江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要在共同富裕方面形成示范区,应该考虑加入试点范围;正在打造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应考虑加入试点;海南 2025
年要全岛封关,打造全球最大体量的全球贸易港区,达到最充分的投资
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要素流动最充分的市场调节,还怎么能执行房地
产交易的行政上的限购限价限贷,所以就应该积极加入试点,匹配海南
的历史使命。”同时贾康认为,在征税的前期还需要在立法中处理好免
税部分扣除问题;完成立法后对地方充分授权,区分不同情况分步推进,
一般而言三四线城市不会进入“第一批”的先行位置。

跨国车企在中国碳排放标准低于欧美
据财新网报道,9 月 22 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一份报告中
写道大众、丰田、现代-起亚与本田四家跨国车企 2016 年至 2020 年间
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达标情况,较其同期在欧盟或美国更为普遍,
且每况愈下。具体而言,2016 至 2017 年,四家车企除 2017 年丰田因
旗下四川一汽丰田未达标外,其余三家均达标;2018 年,仅大众一家
车企达标;2019 至 2020 年则无一达标。反之,在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欧
盟地区,2016 至 2019 年四家车企全部达到排放标准。2017 至 2019 年,
四家车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远高于其在欧盟的
水平,差距最大者为丰田旗下的广汽丰田,在华排放高出欧盟水平 30%。
为何外资厂商存在这样的差异?有分析认为,(1)中国对未达到燃料
消耗标准的车企尚无经济处罚的相关政策,是车企未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的首要原因。(2)中国消费者偏好尺寸更大、更重型的汽车也是碳排
放更高的原因之一。(3)跨国车企对于节油降耗技术的不均衡推广,
也造成它们在监管较少的市场中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以现代汽车
为例,2010 年至 2014 年,其在欧盟与美国对有助于提高燃料效率的 GDI
(汽油直接喷射)技术的采用增长率远高于中国。此报告可能推动中国
修改汽车排放政策。一是在减碳发展背景下,中国将逐步提高汽车厂商
尤其是相关外资车企的排放标准,方向是中外标准统一;二是中国今后
可能会引导汽车消费,减少大排量汽车,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但同时
要提高汽车质量;三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新能源车。

孙立平: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在涌来
2021 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前 8 个月多个经济数据的
走势并不妙,尤其是消费,月度增速正在向零增长下滑。与此同时,多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项政策调整加剧了经济压力下的国内市场动荡,由此可能引发一波失业
浪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日前表示,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
在我们涌来,构成这次失业浪潮的源头大体来自五个方面:首先是陷于
困境的房地产在大量裁员;其二是外商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其三是
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倒闭潮;其四是教育双减引发的对于教培行业的整
顿,波及千万人的生计;最后是跨国电商的整顿,比如亚马逊平台整顿
电商秩序,出现批量封店、封号情况,一批中国跨境电商巨头陷入困境。
在房地产方面,以恒大地产为例,如果恒大倒掉,牵扯的上下游合作单
位、企业以及员工数量庞大。有数据显示,恒大资金链断裂将牵连 8441
家企业,恒大目前有 14 万员工,317 万相关岗位。这里还不包括牵扯
其中的 128 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掏空了家底的庞大购房群体和投资
者等。再如教育“双减”引发的教培行业的集体性失业潮。粗略估计,
校外培训业的从业人员有上千万。落实监管措施后,学科类培训的失业
人员,一是转行求职,二是可能转为做“地下”生意,包括做上门家教,
或者在小区里租房开展“别墅培训”。不过,这样的“业务转型”能消
化承载的就业很有限,将会有大量失业人员。

中央“指导”香港楼市的传闻
9 月 20 日,香港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尤其是地产股大跌。
有市场人士推测,这与中央“指导”香港发展房地产有关。未经证实的
市场传闻称,中央对香港房地产商几乎垄断地产开发表示不满,希望加
大房地产开发供应,所以导致了香港股市大跌。资料显示,2019 年 2
月 20 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表示,特区政府全盘接纳土地供应专责
小组(土地小组)就土地供应策略及八个值得优先研究和推行的土地供
应选项的建议,包括决定回收并发展粉岭高尔夫球场其中 32 公顷用地
作房屋用途等。相关技术研究将于 2019 年下半年展开,预计 2021 年上
旬或之前完成研究。在公开报道中,关于香港粉岭项目的讨论始于 2015
年 8 月,当时公开征询期间反对派游行导致项目搁置;2018 年 3 月第
二次征询被四大地产商集体以保护香港市场稳定供应反对;2021 年 4
月正式启动第三次讨论,全部地产商都赞同政府意见。有市场分析认为,
如果香港将土地小组此次研究用地全部划拨予工务署做公租房,未来市
场供应或超百万套,基本占了目前市场供应量的 2/3。因此,不排除 9
月 20 日恒指在香港地产板块带动下大跌,可能与香港住房问题有关,
市场开始担忧未来香港地产商寡头垄断运营的利润可能下降。尤其,香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港对大地产商态度产生微妙变化后,不排除空置税、新界开发、大规模
填海等之前难以使用的开发模式被提上日程,由此香港房地产可能迎来
一个新的时代。中央如果真的“指导”香港市场到了这一步,那就“干
预”得太微观了。不仅会给外界影响“一国两制”的口实,而且会由此
引发新的问题。香港房价的确昂贵,一部分香港人也受困于楼价太高。
不过,与此同时,房地产也是很多香港人(包括外来投资者)的资产,
香港的许多金融机构也是以香港的房价为基础资产开展业务的。如果由
于中央“指导”香港楼市问题而带来房价下跌,将会触发很多其他的问
题。

香港地产市场的“规则”可能改变
9 月 21 日,香港股市大跌,恒生指数一度跌破 24000 点,地产股
是领跌板块。有消息称,港股下跌与香港地产市场的“规则”可能改变
有关。路透社 9 月 17 日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央要求香港地产商投入
资源协助解决香港房屋问题。对此,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称“无从证实,
亦不想评论有关传闻”,但强调中央非常关心香港民生议题,希望切实
提升特区管治效能,为市民解决问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目前面临土
地问题。“开发商有一些私人拥有的土地,但特区政府也可以在有需要
时运用公权力,收回开发商持有的私人土地以发展公营房屋,解决这一
困扰市民很久的问题,这些工作我们会继续做。”她表示,近几年地产
商比较愿意配合特区政府的政策,包括通过土地共享计划,利用开发商
持有的土地以七三公私营比例建屋,多建公营房屋。此外,1.5 万个过
渡性房屋单位中,逾一半的土地是由地产商借出。这种公私营合作有助
共同解决香港的民生议题,希望在完善了选举制度后达到更大成效。香
港常年面临“住房难”、“找地难”的问题,过去近 20 年的土地供应
及使用机制,衍生出香港供地不足、土地价格飙升、公私营房屋落成量
均大幅下降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房屋供不应求、房价畸形高企的恶性循
环。中央今年罕见地公开对香港房屋、土地问题表达关注。今年 3 月,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时
曾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住房问题需要得到解决。韩正称,尽管香港
住房问题有其历史和发展过程,解决难度很大,但总要开始才能形成共
识。如果上述报道属实,则意味着香港政府可能更多“介入”房地产市
场,香港楼市的“基本逻辑”可能发生重要变化。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瑞幸咖啡达成集体诉讼和解
瑞幸咖啡表示,已经与集体诉讼证券案的主要原告签订了一份具有
约束力的条款协议,完全解决了在 2019 年 5 月 17 日至 2020 年 7 月 15
日期间已经或可能代表瑞幸咖啡美国存托股票购买者提出的索赔。这桩
美国集体诉讼的和解金额将根据 1.875 亿美元的全球和解金额计算,并
将按比例减少。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说,一旦获得最终
批准,这项和解方案将解决一项重大的或有负债,并使瑞幸咖啡能够更
专注于公司运营以及战略计划的执行。同日,瑞幸已向开曼法院正式提
交了对可转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方案。有专家表示,“财务造假导致瑞
幸咖啡退市,并被中美监管层分别处罚,如今又不得不对投资人集体诉
讼进行赔付,债务重组任重而道远。”但瑞幸咖啡的“翻身”可能比想
象中更快。瑞幸咖啡在国内运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通过更温和有
序的扩张,优化门店布局。瑞幸咖啡罢免陆正耀、黎辉、刘二海和邵孝
恒的董事会职务。至此,瑞幸咖啡最初的创始团队成员均已离开。今年
4 月,退市不到一年的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由老股东大钲资本
领投、愉悦资本跟投的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 2.5 亿美元。今年 6
月 30 日,瑞幸咖啡补发经审计的 2019 年度财务报告。9 月 21 日晚,
瑞幸咖啡补发经审计 2020 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瑞幸
咖啡净收入为 6.181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长 33.3%。美东时间 9 月 21
日,瑞幸粉单报收 15.05 美元/股,总市值为 38.10 亿美元,较退市时
3.21 亿美元已增长超 10 倍。有机构称,门店扩张速度得到控制,有效
降低运营费用的支出,而营收的持续增长主要由产品创新推动。如果能
够摆脱债务压力,瑞幸“翻身”的可能性则会大为增加。

孟晚舟事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晚 10 时左右,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
达深圳。至此,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事件告一段落。此案是中美博弈中
被高度政治化的事件,其影响远超事件本身,在多个方面将持续发酵。
(1)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单纯的商业,没有单纯的法治和正义,
一切都与政治有关。因此,未来商业问题被政治化的情况还将会出现。
(2)孟晚舟事件的解决,缓解了中美关系恶化的趋势,有利于中国的
地缘政治环境。达成这样的妥协,与中美需要改善双边关系的大背景有
关。拜登解决了特朗普制造的一件遗留问题,今后的中美合作会减少一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个“小麻烦”。(3)孟晚舟回国的同时,此前被中国以犯罪名义扣留
的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和斯帕弗,也同时被释放回国。加拿大在孟晚舟
事件中扮演“脏手套”角色,显示其在大国博弈格局中的配角地位。虽
然中加关系的“死扣”暂时解开,但双边关系回温还为时尚早,两国都
会反思未来的外交及经贸关系。(4)孟晚舟事件的解决,并不意味着
华为的处境改善。拜登政府的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已经
表示,拜登政府将在必要时对华为采取进一步行动。同时,华为虽然是
中国的优秀企业,但它不等于中美关系,没有必要将华为问题放大到整
个中美关系。(5)过去几年,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从
“正常化”向“过度恶化”演变。现在,钟摆需要往回摆了。尽管不可
能完全回到过去,但至少需要从极端向中间状态回归。这不是一个国家
的需要,而是双方的需要。

美国首次对数字货币平台进行制裁
美国拜登政府 9 月 21 日将一家俄罗斯拥有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列入
黑名单,因为该交易所涉嫌帮助洗白勒索软件付款,这一史无前例的行
动旨在通过扰乱其主要盈利手段来阻止未来的网络勒索攻击。这项针对
SUEX OTC 的行动标志着美国财政部首次对数字货币平台进行制裁。美
国财政部还向私营部门发出新警告,如果企业支付赎金或处理此类交
易,可能会面临处罚和罚款,特别是如果他们未向当局报告此类活动。
近几年来,勒索软件攻击频率升高,受害者损失急剧增加,而攻击目标
从坐拥大量数据的公司转向医疗、运输和食品等关键民生服务的供应
商。此次行动是拜登政府为遏制日益严重的勒索软件攻击问题所做的最
新努力,据估计,勒索软件攻击每年从美国企业掠夺数亿美元,近几个
月来还妨碍了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Wally Adeyamo
说,对 SUEX 的制裁应被视为对数字货币市场上其他不良行为者的警告。
这实际上也表明,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主张的不可追溯性仍面临美国多
方面的监管。未来对于加密货币的交易可能被全面纳入美国方面的证
券、货币等方面更严格的监管。

美国监管新规迫使中概股从美股退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9 月 22 日通过了一项新规,将帮助该
机构迫使不遵守美国审计规定的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报道称,这威
胁到了数百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根据这项新规,所有总部位于当地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政府拒绝让企业遵守美国监管机构规定的司法管辖区的公司,都将被视
为“不遵守”,只有少数例外。美国的审计规定制定于 2002 年,适用
于所有寻求在美国公开发行股票的外国公司。根据 SEC 的说法,在美国
证交所上市的约 270 家中国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遵守这个规定。报道
还称,这项新规意味着,基本上所有总部设在中国的在美上市公司都将
成为被摘牌的目标。报道评论称,这项新规的通过是美国在实施所谓“外
国公司问责法”(HFCAA)方面迈出的“最大一步”。根据 2020 年底颁
布的这项问责法,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如果连续三年未能交出
审计结果,将面临退市。全球商业资讯公司 TENEO 高级副总裁加布里埃
尔·维尔道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披露(审计结果)的问题已经是
次要问题,”“许多美国政客认为,无论如何,美国投资者都不应该为
中国企业提供资金。”报道说,此举也是美国近年来一直追求的、与中
国在金融领域脱钩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今年 7 月,SEC 已停止处理
中国企业在美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其他证券发售的注册登记。今年
3 月,美国证券监管机构采取新规,要求外国公司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
准,否则将被美证券交易所摘牌。此外,美方还要求外国公司必须披露
他们与政府的关系。

美国有条件放宽入境限制
当地时间 9 月 20 日,白宫宣布从 11 月起美国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
的旅行限制将被放宽。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英国、欧盟、印度、
巴西和南非等,当前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旅行限制是禁止过去 14 天内去
过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非美国公民入境。这项新规将取代自美国前总统特
朗普自 2020 年 1 月以来施行,针对中国、印度、英国、欧洲申根签证
区等 33 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的赴美旅游禁令。不过,白宫要求所有国际
旅客在登机前必须出具已接种新冠疫苗的证明,以及行程前 3 天内完成
的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白宫未明确说明哪几种疫苗将被承认。在美
国国内,目前已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疫苗包括莫德纳、辉瑞、强生等 3
款新冠疫苗。关于阿斯利康、中国国药、中国科兴、俄罗斯卫星 V 等其
他疫苗,是否会被美国认可为“国际旅客完全接种后可入境”的疫苗,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称,这需要美国跨部门讨论,约 11 月或更早会有答
案。白宫疫情应对协调人齐恩茨则指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
在新政策生效前发布疫苗认可清单,航空公司将收集所有国际旅客的联
系方式,赴美国际旅客需要在登机前提供“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记录,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已完全接种认可疫苗的国际旅客入境美国后不需再接受隔离。据悉,新
政策仅适用于航空旅行赴美,不适用于陆路过境。

中国面临需求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由恒大引发的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目前仍在不断积累和传递。如
果考虑之前的一系列政策变化的趋势,比如互联网反垄断、教育培训领
域的整顿等情况,今年中国经济“前高后低”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目前工业、消费、投资等数据都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情况并不乐
观。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甚至有可能面临再次“失速”向下调整的
可能性。
目前,很多市场机构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调整,以反映恒大
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这些预期意
味着防风险的措施,在化解风险、改善供应的同时也会带来需求的萎缩。
这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银行将中国今年的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 8.3%下调至 8.0%,而其对 2022 年的下
调幅度更大,从增长 6.2%下调至增长 5.3%。其还将 2023 年的预期从增
长 6.0%下调至增长 5.8%。美银同时表示,这一预期的前提是,在政府
有效的措施下,恒大导致的房地产行业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将微乎
其微”。高盛警告称,除非中国将增长目标设定在远低于 5%-6%的水平,
否则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将对 2022 年的经济政策构成挑战。虽然
海外机构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过于担忧的倾向,但就房地产市场的
规模而言,的确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而,房地产市场的波
动自然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稳定。
很多人士都认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扭曲和供应过剩仍是中国面临
的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在这个判断之下,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的高企
同样冲击着供应链,仍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予以应对,推动市场
出清,缓解供应端的扭曲情况。在供应端的结构性问题之外,在需求端
同样面临严峻的问题。从数据来看,8 月投资与消费数据仍延续着近几
月持续下滑的态势,进出口增速则实现了反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仍持
续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国内方面,房地产、互联网科技、金融领域的一
系列整顿,也在影响整体需求,从而形成了消费、投资等需求的低迷状
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宏观政策调整来适度提升有效需求,推动经济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向潜在增长率靠拢,对于经济的平衡和增长而言,仍具有重要而且现实
的意义。
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的政策基调之下,有学者曾就防风险的政策
表示,宏观审慎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遏制经济过热,遏制
过高的杠杆率,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现在一个问题是,居民和企
业不愿意消费、不愿意投资,不愿意加杠杆。就此而言,防止加杠杆、
防止一些领域的过热,是必要的,但不能因为要防止过热风险,而全方
位的收紧政策。无论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还是新消费、新基建投资
等都受到政策的影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主体转向防风险。
这种态势如果持续下去,整体需求的恢复会面临再次的中断,甚至会形
成政策收紧->需求萎缩->风险加剧的恶性循环。因此,在这个角度而言,
经济增长仍需要重新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在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畅通内循环的供应链的同时,需要考虑需求的恢复和提升,开拓
增长的空间。
目前的宏观政策,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这不仅需要有跨周期
的考虑,也需要按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性来考虑现实的情况。当前,既
要防过热防泡沫,也要防止过冷,防止债务上涨、通货紧缩和经济下行。
现实的债务问题和需求不振的问题,需要适度的放松来降低融资成本,
并提升经济活力,从而带动需求的增长。这对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发展同样具有作用。美国银行也警告认为,任何政策回应的进一步延迟,
或对重大债务违约的不当处理,都可能增加经济增长错位的风险。
在需求不能有效提升的情况下,适度的放松并不会引发通胀问题的
失控。甚至如其他国家一样,适当的通胀水平,对于经济增长和健康循
环是有利的。而且目前整体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
的大幅上涨,更多是供应链扭曲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的人为收缩,反
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衡。目前煤炭价格的波动就有相关政策作用的影
响。那么,适当、适时采取措施释放需求,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来实现
就业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这对于经济恢复和需求
增长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东盟对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上升
美国及盟国与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博弈,使得东盟国家处于大国“角
力”的前沿地区。新的澳英美联盟(AUKUS)的成立明显是针对中国,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这一盎格鲁-撒克逊联盟的出现,更是把东盟国家置于印太地区地缘政
治博弈的复杂形势之中。
美英澳等国的态度,以及中国对此事的反应,都是国际媒体关注的
焦点。但同样是区域内“当事方”的东盟国家的想法,却较少被人关注。
这种忽略无疑是一种缺失,东盟国家是西太平洋和印太地区重要的利益
相关者,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地区。在未来涉及中国的全球地缘
格局中,东盟国家是各方都会高度关注的国家集团。东盟不仅是美国、
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关注的区域,也是中国需要高度重视、甚
至是中国最可依靠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力量。
东盟国家对 AUKUS 的出现持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外交学者”
(The Diplomat)网站日前发表题为《新的澳英美联盟对东南亚来说意
味着什么》的文章。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新宣布的军事伙伴关系,即
所谓的澳英美联盟协议(AUKUS),给亚洲未来的战略平衡带来何种影
响尚不清楚,但这种影响很可能是深远的。三方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的一
项内容就是澳大利亚将拥有一支新的核动力潜艇舰队。文章认为,澳英
美联盟很可能对东南亚产生重要影响,该地区位于“印度洋-太平洋”
这一地理区域的中心,是新伙伴关系的主要关注点。但是,该地区的各
国政府对 AUKUS 的反应极其矛盾。任何加剧冲突可能性的举动都可能使
该地区感到不安。如果爆发冲突,澳英美联盟会让这种冲突的破坏性大
得多。而位于“印度洋-太平洋”中心的东南亚地区无疑将成为最前线。
东南亚地区肯定也会担忧这种伙伴关系给其带来的影响:这可能把该地
区纳入更大的战略竞争之中,把它从自称的地区“中心地位”赶走,并
削弱它来之不易的战略自主性。
9 月 20 日,马来西亚国防部高级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与澳大利
亚国防部长会谈,重申马来西亚对 AUKUS 的立场。希山慕丁表示,他与
澳洲国防部长彼得•达顿讨论的重点是澳洲与英国及美国成立印太安全
联盟(AUKUS)。希山慕丁向达顿强调,“这些新事态发展有可能破坏
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尤其是在南海。”希山慕丁表示,尽管澳大利亚区
分了核武器和核动力军事资产,但马来西亚的立场仍然保持一致。他强
调,各方应避免使用被认为具有挑衅性,以及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并引发
区域冲突的军事行动。“各方还必须尊重马来西亚的立场和方法,即继
续遵守国际法,包括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菲律宾明确表态支持澳英美联盟,希望 AUKUS 将有助于印度-太平


洋地区的军力平衡。菲律宾外交部长洛欣(Teodoro Locsin)在一项签
署日期为 9 月 19 日的声明中表示,“提升一个近邻盟友的军事投射能
力可以恢复并维持而不是破坏军力平衡。”洛欣在声明中表示,只要澳
大利亚核潜艇不配备核武器,“澳英美联盟”的行动就没有违反 1995
年签署的“东南亚无核区条约”。菲律宾的表态,与其东南亚邻国印度
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印尼和马来西亚因为担心超级
大国在东南亚愈演愈烈的角逐,对美英澳的最新动向表达了关切和不
满。
有关中国 VS 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和“地位上升”问题。
有几点看法值得中国关注:(1)东盟人士认为,中国和美国需要多
“TALK”。不过,谈什么?怎么谈?谈到什么程度满意?……这些问题,
双方各自要好好琢磨。(2)中国在东盟的地位上升无可厚非,从经济
利益出发,这是理性选择。比如,印尼在欧美各国提供新冠疫苗的同时,
最后选择了来自中国国药的疫苗,为什么?印尼的基建项目中,众多的
项目承包方是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大家算算账就很清楚。(3)
外部要有意愿理解“中国的想法”,理解中国优先考虑的事情……否则
就难以与中国沟通,对不上话。(4)中美之争牵动了全世界,但即便
印度,也并没有完全与中国“绝缘”(ISOLATED)。
东盟国家人士对于中美博弈与东盟的关系,还是有冷静看法的。东
盟国家作为中国地缘上的近邻,近年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大幅提升。近两
年,东盟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过去的全球化
顺境中,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与现在大为不同,改革开
放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的外交重点集中在大国外交,实际上就是以
美欧为重点的外交,在亚洲的外交重点则是中日关系。但逆全球化时代
的来临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剧变,使得中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策略。现
在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并巩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应该成为中国未来最
重要的地缘政治策略之一。如果当前已恶化的中美关系在未来二、三十
年没有起色,如果西方世界对于崛起的中国始终抱着系统性战略竞争对
手的态度,中国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需要与谁优先强化关系?

贵州推出新的政府投资规定的战略意义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央对于地方债务“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不断加强。一方
面,由于去年应对疫情扩大财政支出,使得大量地方政府性投资项目面
临效率和质量不断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地方债务的不断累积,越来
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和稳定的巨大包袱。从政府投资条例落地,到今年
以来,财政部、银保监会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都对地方债务全面收紧。
一方面,作为地方融投资平台的大量城投企业面临转型的迫切性;另一
方面,地方推动经济发展的“债务融资-基建投资-土地出让”的城镇化
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根本性的改变。
从财政部、银保监会的系列政策落地来看,地方政府依靠自身调整
来化解债务的政策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推动城投企业进行市场化转型的
迫切性越来越强。地方债务规模较大、债务风险较重的贵州近期出台了
《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这是贵州落实政府投资条例的细化
文件,这一新的规定主要是针对贵州省内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问题的区
域性政策文件。实际上该办法是在 8 月 17 日的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上
审议通过的。同时审议通过的还有《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
防范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但后者并未公布。这意味着一系列的中央
政策组合之下,各地不得不考虑各自的政府债务问题和投融资机制的调
整。
从贵州对于政府性投资的规则和程序来看,虽然其针对的是整个国
资范围内的政府、国企投资,从贵州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针对地方政
府性投资。新的规定通过一些指标设定,一定程度上上收了市县地方政
府投资的决策权。比如,其谈到对县级政府债务率 300%及以上、“三
保”保障存在缺口或者拖欠政府债券本息的,新上项目由同级人民政府
开展决策评估,按程序报市(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策。另外,
对各级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予以一定的额度限制。这实际上是在遏制市县
两级地方政府对于增加投资的冲动,遏制新一轮的债务扩张。当然,从
贵州目前的债务情况而言,的确形势不太乐观,各地陆续暴露了大量的
非标债务逾期陷入纠纷,也引起金融市场的关注,影响到新增的项目融
资。
新的规定将地方政府性投资与一般的国企投资进行了区分。其规
定,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资金。政府投
资项目确需通过政府举债的,只能在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
式举借。严禁地方政府以建设—移交、带资承包、垫资施工、不动产虚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假登记抵押等方式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这实际上是打破城投和财政的联
系,希望推动城投企业信用与政府信用的分割。特别是其对于具有存量
隐性债务的企业,要求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国有及国有控
股企业,要依法实施破产重组或者清算。这与财政部方面的政策相符,
即要求政府不为企业债务兜底,反映了政策上将城投与财政分离的思
路。贵州的规定还强调,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融资建设的项目,无后续
资金保障以及因决策失误难以继续实施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
则,由国有企业自行负责清理处置,政府不承担兜底或者偿还债务责任。
这也是将国企的市场投资行为和政策下投资行为予以分开,避免混为一
谈。
这一措施可能带来城投企业地位不稳,影响城投债和城投信贷融
资。虽然我们看到贵州出现了很多非标债务违约的情况,但地方政府并
不希望当地的城投在公开市场出现违约,从而影响区域金融体系的稳
定。这一规定并不是要推动负债水平高的城投进行破产重组。在隐性债
务处置的问题上,仍会坚持银保监会所提出的“控制增量、化解存量”
的方式来进行,避免类似“永煤违约”事件对于当地的巨大负面影响。
从贵州的规定来看,其更可能是推动城投企业的整合,在债务重组的基
础上,将“空壳类”的纯融资平台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城投企业的实
体化。当然,从目前贵州茅台股权关系的转移来看,贵州也在通过资本
化的运作方式,尝试新的投资机制建设。未来城投转型的力度也会越来
越大。从其他省市的情况来看,也都在采用类似的做法,一方面,清理
和重组城投企业,尽可能实现市场化转型。另一方面,各地也都在采取
资本运营的方式,推动城投企业向实体化或国资控股的方向发展。
贵州的新规没有涉及到存量债务处置的问题,主要是关注债务负担
较重的情况下,规范市县投资行为,控制增量债务。在新增投资项目受
限的情况下,贵州各地仍需要按照“开正门、堵后门”的地方债务管理
的思路来妥善处置存量债务的问题。当前隐债的化解还是需要以时间换
空间,不是靠存量的压缩,更主要是投资效益的提升和区域经济、财政
实力的提升。地方投资的重点将从扩充规模上增量,转向存量资产的运
营、提升项目收益潜力的方向。而政府与企业信用的分离,意味着城投
企业存在的价值正不断降低,未来需要考虑尽快向实体化、市场化方向
转型。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澳关系恶化有哪些政策与措施值得反思?
回想过去,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一样,两国都曾被视为对华态度温和
的西方国家,人口不多,幅员广大,与中国的空间距离遥远,但在经济
上与中国有密切往来,其对华态度更是与传统的西方大国迥异。如今,
两国分别成为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先锋”,巨大的变化让人感
慨。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澳大利亚成为“四国同盟”框架最坚定的支
持者。相较于日本在国防政策改革上的磕磕绊绊,相比于印度在美俄之
间摇摆不定,澳大利亚正在快速地重新武装自己。澳大利亚在 2021 年
1 月份表态,澳大利亚将大幅度增加海军军费开支,重点发展海军的远
程打击和海上作战能力。今年 3 月份,澳大利亚又宣布将与美国共同开
发中远程导弹。9 月 15 日,澳大利亚更与美国、英国达成 AUKUS 新三
国同盟,并在美英帮助下建设核潜艇部队。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澳大
利亚颇有一副“既愿意摇旗呐喊,也愿意出钱出力”的架势。
中澳关系的变化涉及到复杂的冷战秩序。冷战秩序不是通过谈判形
成的,而是由不断的、系列的冲突和竞争形成的。历史是这样,今后的
现实也会这样。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博弈并未发展到冷战程度,但冷战
秩序的变化与形成则是存在的。从冷战秩序的形成来看中澳关系的变
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变化,实质并不复杂。在冲突的开始,从中
国的角度看,信奉的是朴素的逻辑:“赚我的钱必须让我说了算”,“不
能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这种逻辑的背后,是澳大利亚与中
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中国的部分政策分析者盲目迷信澳大利亚经济对于
中国进口的依赖性。自 2010 年开始,中国持续保持为澳大利亚第一大
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2017 年
至 2020 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 33.1%、34.1%、38.2%
和 39%。近年高达 40%的出口依赖度,使得中国一部分人认为,澳大利
亚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依赖,就是中国有控制力的砝码。
这种看法显然过于乐观,忽略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澳大
利亚资源的高度依赖。以铁矿石为例,虽然中澳双边关系降至最低点,
但由于难以替代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的供应链,澳大利亚铁矿石占中国
国内供应量的 60%,中国仍然购买澳大利亚铁矿石的 80%以上。在 2020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年,中澳双边铁矿石进出口供应估计高达 800 亿澳元,约 580 亿美元。


中国能够摆脱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进口依赖吗?恐怕很难。中国大量从
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这是由铁矿石品质和成本决定的。至少在短期内,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对中国来说是无可替代的。2020 年,全球粗钢总产
量为 18.78 亿吨,中国粗钢产量 10.65 亿吨,占比高达 56.8%!如果中
国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受限,中国的钢铁工业就可能受到严重冲击,铁
轨、汽车、航母、坦克……的生产,都会受到影响。
中澳关系恶化以来,中国屡次以贸易制裁来反制澳大利亚对中国的
地缘政治挑衅,难道对澳大利亚没有作用吗?遗憾的是,制裁作用的确
有限。中国实施禁令和限制的澳大利亚商品包括大麦、葡萄酒、牛肉、
棉花和煤炭等。根据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洛伊研究所的数据,2019 年,
这些目标出口产品的价值合计约为 250 亿美元,占澳大利亚 GDP 的
1.3%。中国限制措施并不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具有破坏性,因为澳大利亚
通过将许多出口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控制了损失。洛伊研究所首席经
济学家 ROLAND RAJAH 估计,受影响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除煤炭外)
在 202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稳定,金额略高于 90 亿美元。随着 2020
年底限制措施升级,出口额最终降至该数额的一半左右。在限制措施之
后,这些货物找到了其他出口市场,这些货物的贸易额按年计算增加了
约 42 亿美元,抵消了中国的大部分损失。到 2021 年 1 月,澳大利亚对
世界其他地区的煤炭出口按年化计算比禁令前高出 95 亿美元。其中,
澳大利亚煤炭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
在中国与澳大利亚因地缘政治摩擦而引发的“贸易战”中,对中澳
双方影响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中国采取了贸易限
制的若干产品,澳大利亚又找到了有效的替代出口市场。在这场制裁与
反制裁的贸易战中,澳大利亚经济并未因此而造成实质损伤,澳大利亚
总体来看获得了胜利。
中澳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贸易制裁与反制裁的结局,可能很多人
没有想到,估计澳大利亚也没有想到。因为看到了结果,澳大利亚完全
转变了态度,由原来的谈判变为起身迎战中国的崛起。再后来,就是一
系列澳大利亚明确站队,在印太、西太、南海等一系列问题上,积极投
入到对抗中国的“压力”。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从中澳关系的恶化可以看到冷战秩序形成的一个关键,冷战秩序是
由不断的、系列的冲突和竞争来形成的,不是通过谈判来形成的。从中
国的角度来看,这些冲突和竞争,可能有输有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只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了,才会有冷战秩序的形成。所以,中国今后肯定
还会面对、遭遇一系列的竞争和对抗,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博弈,仅
仅是一个开始。

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对中国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疫情受到控制之后,中国经济有了较快的恢复。特别是第一季度
经济出现了 18.3%的罕见增长速度,显示了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但随
着应对疫情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货币政策向正常化“回归”,经济恢
复的态势也逐渐放缓,二季度中国经济实际增长了 7.9%。从三季度目
前的消费、投资等数据看,仍在进一步回落,如果考虑 CPI 等变化情况,
反映出需求的不断下降。从目前迹象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将
会增大,并对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压力。因此,现在的宏观政策需要
冷静分析形势,未雨绸缪,提前为可能到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做好足够
的准备。
今年的情况显示,经济“前高后低”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
经济恢复仍不够充分,不断受到区域性疫情的冲击;在疫情此起彼伏的
影响之下,经济增长仍在一定时间内面临疫情压力。另一方面,中国整
体经济正在向长期增速放缓的趋势上回归,未来仍难以有更快的反弹。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之上,仍有“宽松”的需
要,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在国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和金融防风险的情况下,过去提倡的“大放水”变得“不合时宜”,
不过,货币的适度宽松实际上仍是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没有宽松的货币
环境带来的稳增长,一味强调紧缩则很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危机。而在疫
情没有彻底控制的情况下,仍有灵活调整的必要性,以防止经济在缺乏
自身动力的情况下,出现失速。
在目前的“精准调控”的思路之下,依靠降准和公开市场调控等“规
模”调控的措施,其效果正逐渐变弱。7 月份意外的全面降准,虽然向
市场释放了流动性,但实际上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弹。如果考虑到目前的
经济状况,实际上比 7 月份更严峻,那么,采取“柔性降息”的政策,
会带来更有效的政策效果。市场主导的“柔性降息”,采取降低政策利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率,带动 LPR 报价下降的方式进行,可以减少全面降息带来的政策影响。


一方面,在存款报价机制调整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消化,商业银行
已经具备了调整 LPR 利率的空间,此时调整 LPR 并不会减少银行利差,
不会进一步增加风险。另一方面,降低 LPR 可以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融
资成本,相比全面降息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同时,这种情况有助于培养
市场信心,但不容易产生政策导向改变的误解,避免市场对政策的误判。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很多人担心货币的宽松会推高通胀水平,特别
是在 PPI 高压之下,担心货币扩张会带来物价向终端消费传导,引起
CPI 的高涨和失控。不过,就目前的物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PPI 的问
题更多还是供应的问题。主要是疫情扰动之下,全球供应链紊乱所导致
的供给不畅。整体需求不但没有扩张,反而很多领域没有完全恢复。而
且大宗商品较高的价格正在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通过适度宽松
的货币环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对保障企业利润、保障就业有
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三季度以来,中国国内政策监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针对互联网
反垄断、教育、文化、房地产等产业的监管都明显加强,以“防止资本
无序扩张”,坚持“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动货
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实际上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更为有利,无论是“三条
红线”,还是互联网反垄断等要求,实际上更有效切断和限制了资本和
资金对相关产业的流入。在此之上的货币宽松,实际上使得新兴产业和
政策鼓励的“硬科技”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就目前“共同富裕”目标的落实,实际上仍需要以发展为前提,增
加普适性的就业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没有增长而强调收入分配,只能
带来“共同贫穷”的结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对于美联储政
策的看法是可以借鉴的。他认为,美联储“一切以经济增长为重”的货
币政策抉择可能取得成功。美国经济正在形成“需求拉动——供给增加
——物价趋稳——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从美国的政策来看,更侧重
于就业的政策选择,实际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也就避免了美国经济
陷入“W”型复苏的窘境。美联储的政策思路实际上对中国同样有值得
反思的地方。对中国而言,无论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还是实现
中短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必要的。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虽然在全球通胀上升的局面之下,美联储及各主要央行都开始考虑
采取缩减宽松的政策。但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特别是就业恢复的缓慢,
意味着这些国家很可能推迟开启缩减宽松的时间。美联储更强调,缩减
宽松并不等于会加息,之间会有很长的间隔。这意味着美联储无论是否
缩减宽松,都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利率不变。实际上对于中国而言,是
一个“政策窗口期”,如果适度降低利率,不仅可以进一步构建经济复
苏的基础,也为后期美联储收紧政策增加一些调整的空间。

美、英、澳建立新联盟的地缘政治影响
2021 年 9 月 15 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名为 AUKUS 的
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新联盟关系包括多项合作计划,如培养三国在网络
空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海底能力方面的安全合作,但最主要的则
是一项庞大的核潜艇国防合同,美英两国将支持并帮助澳海军建立核潜
艇部队。澳大利亚政府随即宣布,决定中止此前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
采购 12 艘常规潜艇的供应合同。
建立 AUKUS 的地缘政治意义十分明确,即在亚太地区乃至更广泛的
印太地区对抗正在崛起的中国。不过,由于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的潜
艇合同,且事先未与法国做任何沟通,引发了法国极大的愤怒。法国外
长表示,“信任关系被背叛了”,“我们被人在背后捅了一刀”。法国
前所未有地撤回了驻美国和澳大利亚大使。一个本来是针对中国的安全
联盟,戏剧性地演变为一桩震动西方国家内部关系的政治与外交事件。
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超一份巨额国防合同带来的商业损失,
还有可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产生重大影响。有很多的称谓和
说法,如“盎格鲁国家联盟”,“英语国家联盟”等等,但都是指的同
一件事,即“英美轴心”的建立和成形,而现在的这个“美英澳三方协
议”,实际就是“英美轴心”的具体实现形式。
许多资深外交家和分析人士都在关注此事的影响。曾任英国驻法国
大使和北约常驻代表的资深外交官彼得•里基茨(Peter Ricketts)警
告称,在与美国和英国达成新协议后,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的潜艇合
同,这将“损害”西方联盟关系,并可能推动法国和整个欧洲寻求其他
安全来源。巴黎政治学院研究员妮可•巴查兰(Nicole Bacharan)说,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没有约束性联盟的新地缘政治秩序”,“为了对抗
中国,美国似乎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联盟,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与法国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分开。”法国人的不满还包括阿富汗撤军。巴查兰称,当拜登先生做出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时,法国人更是感到愤怒,因为美国完全没有
与为战争做出贡献的欧洲盟友进行任何磋商,“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作为冷战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集团对垒的经典军事与安全联盟,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自 1949 年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以来,一直是世
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在 1991 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解体之后,
失去了对手的北约依然存在并多次发挥作用。经过数次扩容,至 2020
年,北约已拥有 30 个成员国,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军事同盟,也是世
界上近乎“单极”的军事同盟。
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临一系列问题,而且问题暴露无遗,这使
得北约组织的前途蒙上了严重阴影。这些问题在多个地缘政治与军事冲
突事件中都有显现,包括:
(1)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除了法国给与口头支持之
外,北约根本不敢支持亚美尼亚,从而在事实上把亚美尼亚推回到了俄
罗斯一边。(2)在乌克兰的国内战争中,无论乌克兰怎样恳求,北约
都拒绝乌克兰立刻加入北约,拒绝提供实质支援,很显然,北约害怕被
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如果这种趋势持续,未来不排除乌克兰重新
倒向俄罗斯一边的可能。(3)北约各个成员国基于自己的经济利益行
事,客观上忽视了北约的集体安全利益,比如德国与俄罗斯构建并且完
成了至关重要的能源合作关系。(4)欧洲的排外性质也暴露出来,比
如对于 1952 年就已加入北约的成员国土耳其,欧盟始终拒绝其加入欧
盟,这让土耳其怨声载道。欧盟的拒绝当然与埃尔多安的政治倾向有关,
但土耳其的抱怨将成为北约内部分裂的缝隙。(5)在阿富汗撤军过程
中,美国未与盟国沟通就率先行事,让欧盟和北约看尽了笑话,同时也
被迫让北约国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接受了大量难民,这让欧盟国
家以及英国都非常恼火,成为最先公开批评美国的一批国家,而且言辞
犀利。(6)最新的事件就是美国公然拆台法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潜艇
协议,法国召回驻美、澳大使抗议,这不仅在盟国之间引发错愕,还让
全世界当成了笑话。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实际上造成了美国的信用破产。此外,近期披露
的美国军方一系列有关中国的表态,也让北约组织非常吃惊。种种问题,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让北约以及欧盟面临重重危机,这种危机不会在短暂的时间就会过去,
反而会在今后的重大事件中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
对于北约组织的未来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第一,欧盟及北约与中国的关系,是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中
欧关系的这种对抗是因为双边均缺乏外交关系的定位,究竟是求同存
异,还是不可调和?一旦这种外交关系的定位得到解决,中欧关系不会
过度走向对抗,将会被限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范围之内。欧盟委员
会主席冯德莱恩在 9 月 15 日的“欧盟盟情咨文”中阐述欧盟对华关系
时表示,“中国是一个竞争者,甚至是对手,但同时也是战胜全球环境
问题以及同 14 亿消费者进行贸易往来的伙伴”。显然,在意识形态和
价值观框架内,现实的经济及其他多边合作,都是可以考虑的。
第二,北约作为武装组织,今后除非在联合部队的建设方面取得清
晰的进展,在内部达成 10 万人以上的独立联合军事力量(因为俄罗斯
陆军的部队总共才 28 万人),否则北约将会形同消失,最多只是作为
一种外交舞台和外交力量而呈现给世界。
成立一支欧盟联合部队已成为欧盟国家近年频繁提出的愿望,2015
年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呼吁成立一支欧盟联合部队。时任德国国
防部长冯德莱恩(现任欧盟主席)对此大力支持,她相信“子辈或孙辈
会迎来一个欧洲合众国”,它有自己的部队。2018 年 11 月 7 日,马克
龙邀请 9 个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到巴黎开会,为成立一支联合部队制定
计划。法国发起的这项名为“欧洲介入倡议”(European Intervention
Initiative,简称 EI2)的计划,旨在确保欧洲国家面对冲突或自然灾
害时可以迅速派军力应对。欧洲已有北约了,为什么还要组建“欧洲军
队”?马克龙明确表示,这是为了防范俄罗斯和美国。马克龙说:“俄
罗斯与我们接壤,并展示了它可以是一个威胁。另外鉴于美国总统特朗
普上台后的种种言论,特别是近期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欧洲应
减少自身防卫对美国的依赖。”
第三,美国现在维持“海洋航线上的大国战略”,未必就能稳定,
它还有可能继续退让,甚至可能急剧收缩到太平洋周边,——美国最后
退让的重点是夏威夷一线——仅有一步之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绝对不是因为美国的军力以及军事资源的匮乏,而主要是美国的社会以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及美国的政治体制。美国社会现在面临的巨大矛盾,党派挑动的社会分
裂,使得它处于一个社会转型重组的过程,它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第四,美国的盟友实际正在分化当中。这种形势对中国本来是好事,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提供了不少能让
美国的盟友团结起来的因素。不过,这种情况即便继续下去,这也仅仅
是一些脆弱的“团结”因素,并不会扭转美国的盟友分化的趋势。
第五,二战后,这个世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理论,现在都处于濒临
破产和过时的状态,实际正在以勉为其难和强词夺理的态度维持。战后
以实证主义为总基础的理论,正处于一个大修正的时期。不过,这样的
变化与中国似乎关系不大,因为中国在地缘政治及相关的社会科学领
域,长期以来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估计也难以弥
补。
现在的世界,实际处于一种“系统失灵”的状态,世界各国均面临
严重的内部问题。各国重组和适应的过程。一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其他
国家很可能也会同样面对。上世纪开始的全球化进程所遗留的缺陷、问
题和挑战,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克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形成
新世纪的世界秩序。北约组织的未来前景,就与世界秩序的变化有重要
关系。

美联储实现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充满了挑战
美联储最新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0%-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将继续每月 1200 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直到委员会的充分就业和
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如果持续出现
进展,缩减购债规模可能很快就会实现。美联储将逐步减少购债,大约
在 2022 年年中结束。美联储已将就缩紧宽松开始进行准备,今年以内
就有可能会开启。
未来加息前景可能比此前估计的更早。美联储最新公布的点阵图显
示,有 9 位 FOMC 成员预计会在 2022 年首次加息,这一人数在 6 月点阵
图中为 7 位;认为 2023 年加息的人数为 17 人,相比 6 月份增加了 4
人。此次会议意味着在高通胀和市场稳定的压力下,美联储可能比预期
更早收紧货币政策。但与开启宽松的情景不同,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将
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麻烦,更充满不确定性。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美联储会议释放的信息,反映了美联储对于是否退出刺激政策的谨
慎态度。从美国经济恢复的情况来看,似乎问题并不简单。美联储缩减
宽松的前提,是就业恢复“持续出现进展”。同时美联储也强调,即使
开启缩减,一旦情况出现反复,还有可能重新恢复 QE 的规模。因此,
美联储虽然提出可能开始缩减,但何时缩减,缩减多少,这些仍取决于
美国经济恢复态势和通胀变化,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与美联储可能“提前”开始缩减宽松的理由不同步,此次会议下调
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大多数联储官员现在认为,核心通货膨胀率将
从 6 月预测的 3%上升到今年年底的 3.7%。官员们预计,2022 年通胀率
将放缓至 2.3%,6 月时的预测为 2.1%;2023 年放缓至 2.2%,6 月时预
测为 2.1%。由于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持续传播,以及全球供应
链扭曲使得美联储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测。其目前预计今年美国 GDP 将增
长 5.9%,
低于 6 月时预测的 7%。
他们预计第四季度失业率将维持在 4.8%
左右,高于 6 月时预测的 4.5%。这一变化,使得美联储缩减宽松的可
能性有所降低。在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联储一直强调就业和
经济恢复使货币政策调整的前提条件。那么,其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
下提出缩减宽松的前景,难道是因为就业目标已经实现了?这个理由恐
怕很难成立。因而,这不禁使人怀疑美联储更担心未来的“滞涨”情景
的出现。
如果美国经济恢复的情况不及预期,而通胀水平继续保持高位,美
联储未来的政策选择就更具有不确定性。目前,通胀与就业情况的分离
已经使得对美国经济未来前景的看法和政策选择充满分歧。美联储唯有
依靠通胀“暂时论”来维持现有的宽松政策,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
个理由能否成立,还取决于目前的“高通胀”能维持多久,如果通胀水
平在明年一季度回落,则美联储退出宽松的迫切性反而大大缓解。
疫情影响下,就业和通胀的情况更具有结构性,反映出美国经济也
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以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恢复也面临困境和难题。对
美联储而言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是疫情。疫情的影响不仅对消费、就
业带来冲击,更带来了供应链的紊乱。这些因素,短期内恐怕难以完全
受到控制,这恐怕是美联储缩减宽松难以有明确预期的主要因素。
在经过多年货币宽松之后,美国经济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疫情的冲
击使得这种分化更加突出。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正日益减弱,其作用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更多体现在资产价格的变化之上。而美国资本市场在不断膨胀的情况
下,越来越难以承受流动性的缩减和利率水平的提高。在美联储越来越
被资本市场左右的情况下,能否顺利退出“宽松”对美联储而言仍具有
很大的挑战。即使美联储能够如期开始缩减,其过程也会比较长,甚至
会有反复。对美联储而言,能否如期开始退出宽松政策,实现货币政策
的正常化,仍充满了挑战。

当今世界已迷失基本方向
美国股市上涨,但它已经投放了太多的货币,是否用现代货币金融
理论(MMT)可以解释,并不确定。两党政治的斗争已经代替了理智,
只要别人支持的,那么就是我要反对的。危机和麻烦,像潮涌一样,持
续不断,但美国的应对却让哈佛、耶鲁、麻省、布朗、普林斯顿这些大
学教育出来的精英们,手足无措,接连受挫,似乎连做好最基本的工作
都非常困难。
开始的时候是阿富汗撤军的危机,拜登总统的班底以及民主党,完
全没有想到或者说不愿意相信,这是又一次越南“西贡时刻”的到来,
大批的阿富汗难民无序涌入美国,数量不仅仅超过精英们原来的预想,
甚至也远远超越了支持美国经济环境和工作环境所必须职业移民。海地
因为地震,大批难民堵在边境,加上中南美的移民,数量高达几十万人,
而他们中的数千人已经成功跨越了德州边界进入到了美国。究竟应该怎
么办呢?拜登政府毫无办法,他们先是撤销了边境墙的计划,接着忙着
声讨边境警察用不道德的方式阻止难民冲入美国边境。
疫情的冲击当然依旧在持续,美国社会正在为戴不戴口罩进行着战
争和对抗,包括街头因此而起的斗殴此起彼伏。跟这些相比,因为美英
澳三方协议以及澳大利亚核潜艇合同,美英与法国和欧洲闹翻也就成了
“小事”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许可以选择“原谅”,但欧洲人当然会
有一笔账记在心里。事情是如此之多,难怪幸灾乐祸的美国前总统特朗
普预言,美国可能到了 2024 年就“完蛋了”。
中国的问题也很多、很大。中国面对新冠疫情,在众多易感人口的
环境压力下,采用的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方式来阻止新冠疫情在更大范围
内的爆发。这种追求“零爆发”的疫情防治原则,主要是采用大规模检
测、自我封锁的方式进行,这当然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停止,不管是国内
还是国外,受到影响的范围包括家庭、产业、城市和国际贸易,因此现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看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似乎有很大可能会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水
平。
还有债务和产业问题爆发,恒大集团的大麻烦恐怕是中国“大盘”
中的一个小例子,因为中国“大盘”是在 2008 年后十余年累积而成,
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大盘”有惊人的资本
规模,可能是数十万亿的规模,也有可能是数百万亿的规模。参与其中
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不但发展模式相同,而且发展路径也相似。
如果恒大遭遇问题,其他企业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也会遭遇类似问题,这
种情况下,债务危机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当然,中国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社会分型理论,中国从生产
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进入经济新常态是必须的,房地产开发是不可
持续的,甚至供给侧的改革也难以被忽略,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路径、规
模和方式,如何才能够在社会“减痛”的方式下实现这一切,现在还是
未知数。
俄罗斯的情况好吗?欧洲的情况好吗?实际都差不多,都存在各自
的问题和麻烦,刚刚减低一些热度的热门词汇“全球化”,清晰地告知
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全球性的,是互相牵制的。
如果我们去掉 2021 年因为低基数产生的虚拟化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
世界各国同样在遭遇各种现实的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金融资本市
场的不稳定,人口老龄化的折磨,移民的大量涌入,社会秩序的失序以
及区域冲突加剧等等。现在的世界,甚至难以想象 2022 年的经济会有
多么糟糕!现在的这个世界,战争和冲突也在突然增加和放大之中,短
时间内,我们就看到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战争,看到了以色列和巴
勒斯坦之间漫天飞舞的火箭弹和导弹,看到了土耳其与希腊的剑拔弩
张,看到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就更别提中东和阿富汗旷日持久,至
今未解的战火。
无奈和困惑、毫无希望之感,冲击着世界。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
生的?
全球化同样是有高潮、有低谷的周期性现象,推动全球化走向低谷
的力量有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力量是人口的老龄化、金融关系的重组以
及全球生产关系的重组,这方面的进展远远滞后于产业和贸易的全球化
发展。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现在的经济学发展,虽然提供了众多日新月异的分析工具,但它的
基本框架并未有多大的改变,这种框架边界约束了人们的视野,限制了
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在为全球化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忽略了全球
化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也会影响到各国的社会,这是一种生产关系层面的
社会重组。遗憾的是,它从未得到完成。于是,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开始
不满,抗议全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的运动,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后来又看到了 BLM,所有这些社会不满的浪潮,都
在各国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支配性影响力,不可能不为政界人物所利
用。于是,特朗普上台了。特朗普之后还会有特朗普主义的继续存在,
实际现在拜登政府就深受影响,所以他奉行的执政方式,在很多领域都
是与特朗普相同的。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将这个世界的问题,完全归咎于意识形态是
一种过度的简化,真正的问题应该还是源自于现实事物运动的本体。简
单说,就是有着现实的原因。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必须要从历史
现实主义的角度来寻求答案。从历史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世界
不是一个充满光明、前途敞亮的世界;正相反,现在的世界,麻烦丛生,
对抗成为主旋律,而原有的、惯用的模式和路径,已经陷于无解的境地,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实际正处于一种“至暗时刻”(Darkest Hour)。
走出这样的世界,无法仰赖精英教育所提供的模式化政治才俊,战后的
社会科学理论也正在崩解,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时候世界所能依靠的只
能是富有勇气的精神领袖。

《管理评点》……点评管理的智慧……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