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17 期 2021 年 05 月 17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中美两国贸易部门释放的信号不同............................................................................................................ 2
发改委:今年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 2
最高法:不断提升反垄断审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央行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3
央行: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4
多部门召开房地产税试点工作会议............................................................................................................ 4
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5
中国人口迁移的三个特征............................................................................................................................ 6
政策约束矿石价格可能只有短期作用........................................................................................................ 6
智能汽车数据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7
澳门设立“融入国家发展工作委员会”.................................................................................................... 7
乡村振兴还是要扣住乡村和农业................................................................................................................ 8
国内的就业机会也在逆回流、下沉............................................................................................................ 8
海南成为影视行业的“政策热土”............................................................................................................ 9
国内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
中国面临着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10
德国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否获得批准至关重要.......................................................................... 11
中国在岸违约连续第四年超过千亿.......................................................................................................... 11
减碳发展让房地产领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12
中国推广数字人民币面临的挑战.............................................................................................................. 13
注册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13
地方国资是“国进民退”的主力.............................................................................................................. 14
高度警醒一季度严峻的节能形势.............................................................................................................. 14
钢铁价格上升挤压相关企业的盈利.......................................................................................................... 15
全球货币宽松正在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变量.......................................................................................... 16
中国疫苗海外前景如何?.......................................................................................................................... 17
中国的航天业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
机器人无法弥补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影响.............................................................................. 19
谁来制定与气候相关的标准?.................................................................................................................. 19
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具有战略意义.............................................................................................................. 20
美设“首席制造官”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21
七普数据解读以及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22
教育行业“抢人大战”的影响.................................................................................................................. 25
中国南北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7
国内的通胀水平在持续上升...................................................................................................................... 29
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加大.................................................................................................................. 31
中国股市一定要维持繁荣.......................................................................................................................... 32
数字人民币的目标并非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34
拜登真的有能力将美国带回“原来的世界”吗?.................................................................................. 36
日本首相菅义伟的选择越来越少.............................................................................................................. 38
“黑暗面”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 40
商务: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美两国贸易部门释放的信号不同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日前表示,期待近期有机会与中方贸易官员会
面。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 5 月 13 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说,
中方注意到上述消息,如有进一步情况,会及时发布。高峰还强调,关
于关税问题,中方态度十分明确,单边加征关税措施不利于中国,不利
于美国,不利于世界。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在相互尊
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合理关切。美中两国贸
易部门官员的表态,释放的信号是不同的。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给出的是
标准的官方回应,并未显出新的倾向性。戴琦发出的信号是,拜登政府
希望与中国继续洽谈贸易问题,展现出拜登的而不是特朗普的贸易政
策。拜登执政已过百日,应对新冠疫情已取得明显进展,这种背景下,
在承接“特朗普遗产”的同时推动美国的经贸政策,对拜登政府来说有
些需要,有助于改善拜登政府在外交上的被动局面。中国商务部官员虽
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从形势来看,中国也需要在拜登时代去构建中美
经贸关系,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空间。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
透露,中国可能正在考虑替换负责与美国进行全面经济对话的牵头人。
不过,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对此回应,这个报道“不属实”。

发改委:今年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
5 月 10 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文件称,今年将继续
为市场主体纾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文件强调,今年继续执行制
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
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
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
到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先
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继续执行企业研发费
用加计扣除 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继续开
展宽带和专线提速惠企工作,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
持续降低企业用网用云成本。除了减税政策之外,发改委还强调,今年
将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
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延续普
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近日,财政部长刘昆发表文章称,中
国宏观税负水平从 2016 年的 28.1%降至 2020 年的 24.4%,处于世界较
低水平。

最高法:不断提升反垄断审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开反垄断审判工作专家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周强强调,将切实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数字经济发展
给反垄断审判工作带来新情况、新课题,要准确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要求,
不断提升反垄断审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系统观念,在维护公平
竞争秩序基础上激励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
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反垄断前沿疑难复杂问题,聚焦司法定位、
市场界定、数据权利等基础性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完善司法政策,提
高审判质效,促进反垄断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今年以来,据不
完全统计,最高法在公开场合已提到三次反垄断。今年 1 月 10 日,最
高法提出,要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深入研究平台企业垄断
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数字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4 月 22
日,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表示,将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依
法制止和打击互联网领域垄断行为。

央行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央行最新发布 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
谈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定预期,精准实施宏观政
策,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
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行报
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
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
系。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
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
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
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
展等领域的支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
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推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
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社会预期,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期管理,保
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维护和塑造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持经
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央行: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 5 月 11 日发布《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
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3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294.55 万亿
元,同比增长 12.3%,增速比上年末低 1 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
模增量累计为 10.24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8730 亿元,是季度增量的
次高水平。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227.6 万亿元,同比
增长 9.4%。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 6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
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 8.7 万亿元,同比增长 4.2%。一季度现金净
投放 2229 亿元,同比少投放 3604 亿元。对于市场关心的通胀问题,央
行表示,中国物价走势总体稳定,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对中
国而言,国外通胀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
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中国 PPI 涨幅,仅国
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输入性通胀的风
险总体可控。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央行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
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
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
裕。下一步,央行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
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
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
定,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多部门召开房地产税试点工作会议
5 月 11 日,中国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
设部、税务总局在京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
人民政府负责官员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此
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文章《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
体制》称,将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综合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半年之内,财政部三次发文提及房地产税。2020 年 11 月,刘昆在《建
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文中提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
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2020 年 12 月 23 日,刘
昆在《人民日报》上又发布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文,文章指出,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
税立法和改革,表述未变。去年底,曾有国内学者建议,在加快房地产
市场基础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应当以开征房产税带动长效机制的
建设,在一些热点城市和“炒房”屡禁不止的城市可率先加快试点房产
税。多个部委此次召开座谈会可能是一个信号,显示房地产税改革的相
关工作在向前推进。不过,国内出台房地产税一事极为复杂,并非开几
次协调会就能解决,如果能在“十四五”期间有实质进展,就很不错了。
此外,虽然当前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但指望房地产税在短期内能缓解地
方财政压力,这种想法很不现实。

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大陆)人口普查数据引发了各界关注。最
近几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近年在持续减少,最新公布
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总和生育率 1.3。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此前撰
文指出,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的生育率减少,归根结底来看,这是过去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
策”造成的问题。当然,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其出
台有历史原因,不能简单地事后说“对”或“不对”。但客观来看,计
划生育政策造成了今天的后果,也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这个问题已成为现实,根本无需论证,需要的是决策和政策行动。对于
生育率数据太低、跌破警戒线等等,在趋势和问题已定的情况下,细究
数据的意义其实不大。令人担心的是,现在即使生育政策放开了,年轻
人也不一定愿意生孩子。要知道,影响生育的关键因素并不只是生育政
策,还与城市化、养育成本等有重大关系。中国的很多政策,至今存在
明显的矛盾。比如,各地都强烈追求提升城市化率,但城市化水平上去
了,家庭生活成本就上涨,孩子的养育成本也会上涨,结果就是生育率
下降。因此,城市化率与生育率就是有矛盾的。是否看到这个矛盾?政
策上是否重视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看出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政策层面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矛盾存在,就不
会有政策行动。人口政策虽然是长周期政策,但也是有政策窗口期的。

中国人口迁移的三个特征
在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当中,从人口地区分
布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占比分别为 39.93%、
25.83%、27.12%和 6.98%。从流动情况看,与 2010 相比,东部、西部
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上升 2.15 个和 0.22 个百分点,中部、东北地区
人口所占比重则分别下降 0.79 个和 1.20 个百分点。分省来看,与第六
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广东、浙江、新疆、福建、贵州、江苏、重庆、
广西、北京、海南、上海、山东、西藏、宁夏、河南、天津和陕西这
17 个省和直辖市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出现了增长,东部和南部地区比
重增长较大。湖北、湖南、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有所下降,以东北地区下降最为明显。人口总数第一的广东省除
了人口增速较快之外,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占有优势。该省 60 岁及以上
人口占比为 12.35%,比全国平均低了 6.35 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省市方
面,北京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19.63%,上海 23.38%,浙江 18.7%,
江苏 21.84%,四川 21.71%,福建 15.98%,都高于广东。广东省 15 至
59 岁人口占比 68.8%,也是全国第一高。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跨省
人口迁移呈现三个特征——向东南部流动、向西部回流以及往大城市集
聚。广东地区人口比重上升 1.14%,远超其他人口比重增加的省份,从
中可见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吸引力。地区之间的人口差异和经济差异,未
来可能会演变为越来越严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进而导致教育、公共服
务方面的不平等。而东北地区、山西等地的区域性塌陷,将成为未来中
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政策约束矿石价格可能只有短期作用
受市场预期和炒作过度影响,再加之供给端高度集中,主导权掌握
在卖方手中,近期铁矿石价格一度涨至 230 美元/吨的历史高位。5 月
11 日,标普全球普氏数据表示,62%品位铁矿石(普氏 IODEX)上涨 16.8
美元至每吨 229.55 美元。受此影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均价“水涨船
高”。据中国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2021 年前 4 个月,我国铁矿石进
口均价为每吨 1009.7 元,同比大增 58.8%。在此背景下,5 月 12 日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
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伴随着政策性监管的加强及多头平仓离场,
持续多日的“黑色系”大涨行情终于落下帷幕。5 月 13 日,大宗商品
全面调整,“黑色系”遭遇大抛售,铁矿石大跌 7.5%,动煤、锰硅跌
超 4%,焦煤、焦炭、橡胶跌超 3%,螺纹、热卷、PTA 跌超 2%。在此之
前,交易所方面已频频出手。5 月 11 日至 12 日期间,我国主要期货交
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郑州交易所等,先后采
取提高铁矿石合约交易限额和保证金等方式,抑制铁矿石疯涨。铁矿石
等“黑色系”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疫后经济复苏带来
的基本需求上升及供应格局依旧;二是中国国内的囤货和炒作。近期相
关矿石价格下跌主要是受政策性监管措施的影响。

智能汽车数据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5 月 12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
规定(征求意见稿)》称,车企在中国境内设计、生产、销售、运维、
管理汽车过程中,收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利用、删除以及向
境外提供(以下统称处理)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需要遵守《中华人民
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规定。文件称,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
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
据出境安全评估。运营者不得超出出境安全评估时明确的目的、范围、
方式和数据类型、规模等,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国家网信
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抽查方式核验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重要
数据的类型、范围等,运营者应当以明文、可读方式予以展示。文件提
到,敏感个人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驾驶人或乘车人音视频等,以及可
以用于判断违法违规驾驶的数据等默认为不收集,每次都应当征得驾驶
人同意授权,驾驶结束(驾驶人离开驾驶席)后本次授权自动失效,并
且驾驶人需能够随时、方便地终止收集。在上个月发生的“特斯拉维权”
事件当中,汽车数据权属曾引发舆论热议。

澳门设立“融入国家发展工作委员会”
《澳门特区公报》近日刊登第 67/2021 号行政长官批示,设立“融
入国家发展工作委员会”。根据批示,委员会的权职包括:统筹澳门特
别行政区参与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短、
中、长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部署,并推动展开相关研究,以制定有关政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策;就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进“一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平台(中
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基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
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设作出研究,并制定相关政策、推行
策略及措施;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及监督其落实;就拟开展的活动制定方
针及发出指引。委员会隶属行政长官运作,并由其担任主席;成员包括
行政法务司司长、经济财政司司长、保安司司长、社会文化司司长等。
委员会可下设若干工作组,以开展其职权范围内的特定工作;工作组由
委员会指定的一名成员负责协调;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向委员会提供
运作所需的行政、技术及后勤支援。

乡村振兴还是要扣住乡村和农业
在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成为现实问题。国内有一
种观点认为,乡村振兴的出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究院教授周其仁指出,乡村振兴还是要扣住乡村和农业。第一,随着国
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特别是较高质量的农产品有旺盛的
需求。现在中国已经有 600 多个城市,这 600 多个城市是巨大的食品消
费市场,靠近城市的农业、农村、农民可以挖掘里面的潜力。第二,城
市居民希望去乡村休闲度假。现在很多景点人气很旺,但国内乡村建设
还相对滞后,发掘农村旅游资源有很大潜力。第三,新技术可以在农业、
农村建设中找到应用场景。不能认为农业是个传统行业,农业实际上是
可以应用高科技的行业。周其仁表示,目前这些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从上述现实需求分析,周其仁认为,从大城市周围开始突破,围绕都市
圈农业地带的利用效率将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对非农就业机会在乡
村振兴当中的作用要做恰当的估计。乡镇企业曾如火如荼,最多的时候
吸收了上亿的劳动力,但事后看大部分都垮了。所以非农化恐怕在空间
分布上还是有自己的规律,它要相对集中,跟市场关联、跟交通关联,
并不是每个乡村都适合发展非农产业,农村还是要把注意力首先集中放
到农业这个主导产业上来。

国内的就业机会也在逆回流、下沉
随着数字平台服务的下沉,国内的就业机会也在逆回流到县城、乡
村。日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项与蚂蚁集团研究
院的联合研究,基于 7 万份支付宝用户响应的随机调研样本,他们首次
发现,县城、乡村数字化从业者比例超过了一二线城市,并且农村劳动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力成为数字平台就业主体,占比超 6 成。扫码支付、外卖点餐、共享单
车、社区团购……相对应的,在县城的数字化从业者也越来越多。这些
新机会尤其给当地的年轻劳动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在家门口就能把小
日子过好,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不再是近乎唯一的选项。劳科院的研究
证实了这种可能性。从调查样本分布看,数字化从业者在县城以下至乡
村的分布比例为 38.2%,高于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35.7%)以及其
他地级市(26.1%)的比例;从地区分布看,中西部从业者比例超过 30%,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 1 亿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目标作出了贡献。劳科院的
研究还发现,数字化就业在促进区域就业机会和收入差距缩小上,具有
较为明显的效应。从收入的整体水平来看,华东地区的从业者收入最高,
月均 8000 元以上的占比达到 34.3%,但从其他区域收入水平比较来看,
从业人员月平均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的比例,除西北地区略低外,其他
地区分布相对均衡。

海南成为影视行业的“政策热土”
继霍尔果斯之后,内地影视行业又把布局眼光放到海南。据天眼查
APP 显示,自 2020 年 6 月至今,海南影视、影业新公司注册量超 2200
家。国内知名电影人纷纷落户海南,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爱奇艺等知
名影视企业在海南注册成立了子公司,开展实质性业务。海南目前有超
过 9100 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影视”,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
迁入、迁出的影视相关企业,其中 81%的相关企业成立于 5 年之内。外
界普遍认为,明星和影视公司涌向海南,同样是因政策红利。特别是去
年,海南出台了对影视行业利好的“23 条”,涵盖了从剧本开发、拍
摄制作到上映、展映等方方面面的奖励、补贴政策等。没有注册资本要
求,在海南注册个影视公司,只需 2000 多元。只要缴税正常,即可享
受海南自贸港对影视公司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从 25%降到
15%,个人所得税从现行个税最高 45%边际税率降到 15%,这对明星而言,
无疑能节省一大笔开支。除了直接减税,海南部分地区还针对影视行业
推出了“返还”政策。比如去年 5 月,海口市推出《海口市促进影视产
业发展若干规定》,影视公司注册在海口市,按其形成的地方财力贡献
市级留成部分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给予 100%奖励。除此之外,
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年还有 100-400 万的资金奖励。但有分析指出,当
初一些影视企业在霍尔果斯设立“空壳公司”,纯粹属于转移利润以达
到避税目的,海南应避免重蹈覆辙,利用机会切实地把影视行业发展好。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国内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策收紧和债务压力导致国内部分地方铁路项目暂缓,实际上标志
着国内的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减速发展之下提质增效将是必
然要求。持续多年的高铁建设大跃进当前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债
务高企和运行效率低下尤为突出。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国铁集团总
负债达到 5.57 万亿元。被高铁债务拖累的不只有铁道部门,还有举债
建设高铁站的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如地区经济发展、人口不足以
支撑一座高铁站,盲目上马高铁项目,只会让债务风险雪上加霜。例如,
中西部地区的郑西高铁(郑州-西安),运营两年上座率不到 50%,亏
损 14 亿元。有的高铁线路,收入连电费也覆盖不了。根据中国铁路部
门在 2020 年 8 月披露的财务状况,铁路在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955 亿元,
相当于每天亏损超 5 亿元。过去十多年,高铁建设狂飙突进,高铁站成
了地方争抢的重要资源。一些本不该配备高铁站的地方强行上马建设,
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浪费和高昂的维护成本。有专家指出,高铁线路的
运输密度达到 3600 万人公里/公里时,才能刚刚覆盖运营成本。但中国
最低的兰新高铁仅为 230 万人公里/公里左右,全国高铁的平均运输密
度仅 1700 万人公里/公里左右。尽管最新政策调整并非为高铁建设踩刹
车,但是效率低下、债台高筑,高铁建设减速已成必然,国内一些地方
不应再对此有过高期待。

中国面临着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城市相比,农
村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从 2003 年到 2018 年,我国乡村 65 岁及以
上人口占比从 7.86%提高到 13.84%。根据相关预测,2025 年这个比重
将进一步提高到 16.9%,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程度的提高
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一系列挑战,一方面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有
效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不利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
与应用,进而不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
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和残疾人口规模扩大,将导致失能人群增加,
不仅会形成新的贫困人口来源,而且会加重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
务方面的负担。而从国内近年来的调查报道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90 后一代绝大部分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农业生产的技能和兴趣,
农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五六十岁乃至更高龄的老人,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且后继无人,中国面临着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实际上,在从农业社会
走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家庭逐步解体,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
在城市打工和就业,因此,所谓很多“农民”实际上已经成为等待就业
的人,而不是从事农业的人,这也阻碍了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与现代化,
中国也必将因此出现对职业化的“现代农民”的需求。然而,当前我国
农民职业化水平还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现行土地制度和农民素质是农
民职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民职业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德国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否获得批准至关重要
近日,历经 7 年于 2020 年底谈判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CAI)
面临触礁,欧盟日前表示将“暂缓”将此协定交付欧洲议会审批,引起
国际关注。5 月 5 日,在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跨大西洋关系小组的一场
网络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重申了她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支持。在发言
中,默克尔明确捍卫了已经完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她表示,“尽管
在批准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困难”,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为德国和欧洲可以由此获得更多市场准入互惠性。此外,该协定也有
助于规范劳工标准、保护区域产品品牌等事宜。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郁
白 5 月 7 日表示,欧盟并没有寻求升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投资协定的
情况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郁白表示协定的前景并没有那么暗
淡。他称,“情况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仍在与中国商务部
进行密切合作”。在“欧盟将放弃中欧投资协定”的舆论甚嚣尘上之际,
欧盟近日否认了这个论调。欧盟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称,“欧盟现在必须
对协定进行法律审查和翻译,然后才能提交批准通过。不过,协定的批
准过程离不开更广泛的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动力。”许多分析都指出,
多年来,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主导者,该
协定对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十分关键。

中国在岸违约连续第四年超过千亿
中国债市今年不断有违约事件发生,随着华夏幸福在 5 月 12 日宣
布高达 101 亿元债务违约,中国在岸债券违约金额当前已超过 1000 亿
元。而此前据彭博数据,年初至今在岸信用债违约涉及本金总额约 998
亿元。中国在岸违约连续第四年超过千亿,但今年增速明显加快,以往
违约金额最快升破此关口的时间节点为 2019 年 9 月。彭博数据显示,
年内公开发行债券有 58 宗违约、私募有 15 宗,而债券违约的重灾区为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监管机构设定“三道红线”的房地产开发商,其中华夏幸福和天房集团
违约规模均超过 100 亿元。此外,海航和紫光集团的违约金额同样逾百
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中资债券违约涉及金额预计会创新高,
但监管机构对于刚性兑付和国企违约率的容忍度提高,是中国信用债市
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环节,估计钢铁和煤炭类企业也将有较大的违约
压力,特别是永煤集团违约事件令同业更难融资,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
面临债务到期还款压力相对更为严峻。统计还显示,中资离岸外币债券
今年违约高峰期在 1-2 月,其后稍微缓和,年初至今违约规模合计为
37 亿美元,接近全年 83 亿美元的五成。中资债券虽接连违约,监管机
构却没有出手注资或挽救企业,反而集中推出更多债券上市审核和交易
的相关规定,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意在搭建市场基础设施,增强透明度。

减碳发展让房地产领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目前,美国、欧盟和英国都制定了计划,打算到 2030 年实现碳排
放至少减半。全球碳排放中有近 40%来自房地产领域,该行业将面临更
严格的监管。《华尔街日报》指出,削减碳排放关乎减少建筑物的碳排
放,新增的成本该由谁来埋单的问题让楼宇的业主们惴惴不安。对于房
地产开发商来说,这意味着建筑成本上升。根据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
数据,一座净零排放的办公室的建造成本比普通办公室要高出 17%。房
地产顾问公司仲量联行的报告发现,伦敦市中心被认证为可持续的写字
楼租金获得了 6%至 11%的“绿色”溢价,但目前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带来
这种溢价,或这类溢价一定能够弥补房地产商的改造成本。而面对规定
迟迟不进行彻底改造的企业,其可持续性较差的房产价值有可能出现
“褐色折价”。自 3 月起,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已经强制要
求基金经理披露其投资对气候的影响。在英国,大型养老基金从 10 月
起将必须进行类似的披露。如果一座建筑没有被认证为“绿色”,其潜
在买家可能减少,销售价值可能降低。房地产咨询公司 Green Street
估计,购买者将要求 50 个基点的额外收益,以补偿监管风险。对一些
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机会。如果机构投资者开始廉价抛售“不清洁”
建筑,就可能形成一个市场,对这些建筑进行彻底改造,然后提高价格
出售。目前,德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alstria 以每平方英尺 3000 欧
元左右(约合 3620 美元)的价格购买建筑,投资进行绿色装修之后,
以最高两倍的价格出售。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推广数字人民币面临的挑战
中国正离推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的主权数字货币的目标越来越近,
而随着中国不断迈进向前的步伐,世界上对其全球影响的猜测已经达到
了一个热潮。然而,彭博在采访了一些数字人民币使用者后,称大家对
数字人民币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在其采访的七位参与者中,没有
人表示自己对数字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未来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他们的冷淡回应从侧面展现了中国在推广人民币数字化上所面临的挑
战。彭博社认为,人们最终是否能真正接受数字人民币尚未可知。有金
融从业者表示,虽然目前使用数字人民币已经相当方便了,但鉴于中国
现有的数字支付方式十分可靠,还能实现与从社交媒体到电子商务平台
的其他基于应用程序的服务无缝衔接,因此目前暂时还缺乏鼓励永久转
向电子人民币的动机。对于商户来说,商家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上的交
易需要支付约 0.6%的服务费,而央行正试图通过让商家免除这些服务
费来增加商户的参与度,同时,央行还承诺大多数付款将保持匿名,希
望以此来带动商家使用数字人民币。商业智能分析师 Sharnie Wong 预
计,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前,数字人民币将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到 2025
年将占中国国内数字支付的 9%,这不是一个小的变化,但离挑战支付
宝和微信支付的主导地位仍有一段距离,据估计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
合计超过 90%。奥纬咨询的金融服务负责人 Michael Ho 认为,数字人
民币只解决了支付基础设施的部分,但这仅仅是说服世界接受数字人民
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的事情将更加困难。

注册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5 月 8 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参会时指出,从 A 股市场
的情况来看,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数量占 31%,但市值已经占到 84%了,
这种二八、甚至一九分的情况是注册制之下二级市场的一个最主要的特
点。A 股市场伴随着注册制的深化,未来会越来越分化,20%的公司会
占到整个市场上 90%以上的市值以及成交额。管清友表示,从服务企业
和投资企业的角度来讲,对于这个特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和过去
在核准制之下投资企业、服务企业的逻辑是不一样的。管清友认为,在
未来五年里,注册制会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注册制,不光是包含着监审分
离,包含着交易制度的改善,当然也包含着做空机制的引进等等。他指
出,这些趋势对投资机构来讲,可能意味着未来更多、更流畅的退出机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会;对企业而言,需要更好地跨上资本市场的快车道;对于地方政府而
言,能够推动更多的企业用好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和谐共处,这对地
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管清友指出,注册制给出一
个启示,就是企业 IPO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在资本市场上有持续
的、比较好的表现,未来将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地方国资是“国进民退”的主力
民企股权抵押问题严重,几年前曾经带动民企国有化程度达到历史
高峰。不过随着部分投资项目业绩不及预期,去年以来国资入股民企步
伐已经放缓,但国资四处出击收购 A 股却仍然势头不减。据统计,近 4
年 A 股公司有高达 491 家实际控制权发生重大转变,自 2017 年起的四
年里,平均每 3 日就有 1 家易主。其中,国资是最主要的买家,其多以
纾困名义进行收购而成为接盘的主力军。以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为例,2018 年有 18 家、2019 年有 34 家、2020 年达到 40 家,国资
收购数目逐年提升,最近两年国资占完成过户公司的比重更分别超过六
成及五成。在 2020 年,地方国资为买家的收购更是达到 30 家,占到国
资收购总量的 75%,反映地方国资是“国进民退”的主力。值得一提的
是,与早前热衷收购中小市值规模的企业不同,近年国资收购对象具有
明显的产业背景,而且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愈高,就越容易受到青睐。在
2020 年国资收购 A 股民企案例当中,涉及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 32.31
亿元,平均净利润为 1.51 亿元,双双较整体收购平均水平高出 22.85%
和 184.9%,国资“扫货”目标明显锁定更为赚钱的公司。

高度警醒一季度严峻的节能形势
5 月 13 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主持召开部分
节能形势严峻地区谈话提醒视频会议,对今年一季度能耗强度不降反升
的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节能主管部门负
责同志进行谈话提醒,督促有关地区进一步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确
保完成本地区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会议要求,相关地区要高度警醒
一季度严峻的节能形势,深入分析、深刻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切实采
取得力措施,迅速扭转当前工作被动局面。要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强化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加强节能监察,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
线监测,动态掌握情况。要大力推进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电力、
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深挖节能潜力,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开展建筑、交通、照明升级改造,推动园区能源
优化利用,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要按照有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
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监管,分类梳理,分类处置,把不符合要求的
“两高”项目坚决拿下来。

钢铁价格上升挤压相关企业的盈利
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减速,各国的钢铁企业在 2020 年上
半年大幅减产。在 2020 年夏季恢复生产以后,汽车生产等以更强劲的
势头快速复苏,钢铁企业优先向车企供货,亚洲出口市场的热轧卷供给
减少。随着原料涨价和旺盛的内需,热轧卷价格自 2020 年夏季开始上
升,同比上涨近七成。需求正以中国为中心复苏,东亚钢铁企业纷纷出
现供应短缺。目前,汽车和家电等广泛产业使用的钢材“热轧卷”正在
涨价,东亚的交易价格逼近 1000 美元/吨,创出 12 年半以来的最高水
平。中国国内的热轧卷价格截至 4 月下旬为每吨 5820 元(含增值税)。
再加上地方政府指示中国炼钢企业减产,目前价格进一步上涨。此外,
中国出口政策的变更也是涨价的背景之一。中国政府自 5 月 1 日起取消
了在热轧卷等部分钢材出口时给予的增值税退税。有分析认为,随着成
本在事实上增加,中国钢铁企业今后会把增加的部分转嫁到出口价格
上。钢铁相关成本被认为占到建筑成本整体的 10%-30%,目前,钢铁价
格的上升挤压日本和东南亚的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的盈利,令建筑行业苦
恼。越南当地媒体报道称,建材价格比年初上涨了 40%-50%。据悉由于
建筑企业发生损失,自 3 月前后起,已开始出现建筑项目停滞的情况。

消费品博览会助力国内免税市场空间扩大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 2021 年 5 月 7 日至 10 日在海南国际
会展中心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在 5 月 6 日专门向消博会致贺信称,
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供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
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与此同
时,海南的免税购物再度火爆。“五一”小长假期间,海南离岛免税购
物市场再度丁财两旺,据海口海关的统计,5 月 1 至 5 日,海口海关共
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 9 亿多元人民币,购物人次 12 万多,按年分别
增长 248%、141%。海南省定下的 5 年目标是,到 2025 年 GDP 预期增长
至万亿元人民币、5 年吸引免税购物回流 3000 亿元人民币。海南的免
税购物市场大致分三类:一是大多数口岸城市都有的出入境免税,二是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像海南这样的境内离岛免税,三是现在多个大城市都虎视眈眈的市内免
税。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 33 个部委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
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完善市内免
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
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
店设立离境提货点。市内免税店总的目标是促进消费,按有关研究,中
国国内免税市场空间在前年有约 500 亿元人民币,5 年后可能扩展到
1500 亿元人民币。这一研究其实未计内循环因素,在外游和代购收紧
的情况下,国内免税市场空间反而会扩大。

全球货币宽松正在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变量
全球货币宽松正在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变量。一方面,国外的刺激
政策明显改善了外需。业内人士表示:“美欧各国的刺激政策是直接增
发货币,把钱打到消费者账户上,因而疫情后海外的需求并未明显下降,
而海外消费者要买东西,除了中国也没有太多地方可选,这推动了中国
外贸的超预期增长。”今年 4 月,中国外贸出口延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宽松也抬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进而在原材料、人力、运费等要素端抬高了国内外贸企业的成本,成为
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因为原材料涨价除直接影响生产外,往往还会带
来中下游的物流、薪资等各个环节成本的上升,共同挤压并不丰厚的外
贸企业利润。有分析指出,当前生产原材料上涨是一个周期和通胀叠加
的问题,中国是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在全球货币大宽松背景下,铁
矿砂等大宗商品价格狂飙,应警惕输入性通胀与上游涨价传导不畅对中
国外贸的冲击。市场认为,对外贸企业而言,涨价能否传导给下游取决
于行业的集中度,如果某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缺少针对下游的议
价权,它们将成为原材料涨价的买单者。体量巨大的中国外贸企业大多
处于产业链下游,且产能相对充裕,上游涨价带来的利润挤压效应也会
特别明显。

外资长期受到地方政府较多有形与无形的关照
日前,《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户刊载了前国务院副秘书长、清华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的文章。文章称,外资长期受到地方政府
较多有形与无形的关照,最近几年中国强调内外资平等待遇,一些外商
就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文章认为,虽然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但这种内外资平等的原则没有错。过去几十年,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后
来人们指责的“坏”的政策往往是那些实施过久的“好”的政策。原则
上讲,政府干预要合理是对的,但是在每一件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
界线并不清楚。要强调的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是中国 40 年繁荣
的源头。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快了就容易不稳,因此调控的必
要性强于稳定发展的国家。特别是 GDP 竞争压力下的地方政府,既有不
当干预企业的行为,也有为企业赋能的动力和能力,才能够助推企业进
入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力。

中国疫苗海外前景如何?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发言人 5 月 10 日表示,GAVI 正在与
包括中国国药在内的疫苗厂商洽谈,以扩大疫苗供应和发放。世界卫生
组织(WHO)近日批准了国药集团(Sinopharm)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疫
苗用于紧急使用。WHO 称,急需新冠病毒疫苗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多了一
个可靠的选择,而中国的声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国药控股和科
兴每天生产约 1200 万剂,仅略高于中国为了达到国内接种目标所需的
每日 1000 万剂。据播锐智咨询的数据,中国目前向 COVAX 提供了 1000
万剂疫苗,向海外独立捐赠了 1650 万剂疫苗,并向 84 个国家出售了
6.91 亿剂疫苗。COVAX 计划 2021 年向全球分发 20 亿剂疫苗,但目前只
完成了 5000 万剂——印度原本要贡献 10 亿剂疫苗,但由于该国国内疫
情危机持续,出口已经中断;制药公司辉瑞的疫苗也被纳入了 WHO 清单,
但交付到 COVAX 时受到了限制;强生公司疫苗一剂都没有发出;莫德纳
的疫苗则是在 4 月 30 日刚被列入清单。根据播锐智咨询提供的数据计
算,为了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这两家公司将必须额外生产约 5 亿剂疫
苗。

中国的航天业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9 日 2 时 42 分,SPACEX 第 27 批专项组网发射
的 60 颗“星链”卫星搭乘猎鹰 9 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
空军基地升空。至此为止,这枚火箭执行了 2019 年 3 月不搭载宇航员
的龙飞船首次国际空间站演示任务,2019 年 6 月这枚火箭为加拿大发
射 RADARSAT 卫星星座任务,此外也执行了 SXM-7 发射任务和 7 批“星
链”卫星发射任务。这次发射前,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上预告,这批“星
链”卫星的发射将使猎鹰火箭助推器首次达到两位数的重复使用次数。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马斯克曾表示,最新的猎鹰 9 号在几乎不需要翻新的条件下可以完成
10 次发射任务,在可翻新的条件下能完成 100 次发射任务。目前, SPACEX
正利用“星链”卫星测试火箭重复使用的极限。截至目前星链计划已累
计发射 1623 颗卫星。此前的 5 月 2 日,SpaceX 的载人“龙”飞船从国
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为美国宇航局(NASA)完成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任务
(Crew-1),标志着航天飞行业务正式进入商业时代。目前,猎鹰单次
发射价格 6200 万美元,重型猎鹰单次发射价格 9000 万美元,性价比远
超全球其他主要运载火箭。通过在采购、研发等环节降低成本,SpaceX
将航天发射成本降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通过火箭发射新技术降低成本,
再用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以“卫星互联网”计划刺激发射需求的模式,
SPACEX 不仅开创了富有竞争力的新商业航天模式,同时也使商业载人
航天、卫星互联网和火箭发射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与之相比,
中国的航天业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招聘是职场失信的重灾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好的社会一定是个讲诚信的社会。从各种造
假窗口来看,中国离此还相差太远。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简历造假率最
高,一些顶级头部企业的初试简历造假率达 30%以上。造假排第一的是
工作履历,其次是学历。据招聘网站猎聘和前程无忧发布的《2018 中
国职场诚信现状调研分析报告》,高达 89%的人事和 74%的求职者认为
当前职场的诚信状态不佳,招聘仍然是职场失信的重灾区,履历造假情
况占 50%以上。当被问到“是否因身不由己而做过违背职场诚信的事”
时,高达 23%的受访求职者表示“做过有违职场诚信的事”。在中国,
学历、简历、离职证明、社保、工资流水、公章……在造假灰色产业链
上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花高价还能买到量身打造的“私人
订制服务”。背景调查机构“全景求是”合伙人李爽表示,不少 EMBA
甚至都是假的,“最高仿的证书在公开学历信息查询网站上都查得到。”
2018 年,某国内著名二手车交易网站一员工因欠大量网贷无法偿还,
选择了跳楼轻生。公司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金。随后,这家公司征
得全体员工授权,展开了背调筛查。结果显示,在 38000 名员工中,2000
多人存在欠债不还的问题,部分还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中;400
多人有不良记录。行贿,在背景调查行业并不少见。年薪 300 万的岗位,
求职者愿意拿出 50 万来贿赂调查员,在得到工作后,他们就能很快回
本。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机器人无法弥补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影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 2020:中国人口老龄
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202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 1.8
亿,约占总人口的 13%。中国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生儿
共 1003.5 万。少子化和老龄化,已经成为舆论关心的中国经济核心问
题之一,许多经济学家对其长期的经济影响忧心忡忡,然而近日也有媒
体发表了不同观点。《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认为,中国在机器人和人
工智能等领域拥有“最先进的能力”,未来力量的关键是科技实力而非
人口,因此中国仍处于有利地位,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可能不会产生像过
去那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日经亚洲评论》5 月 6 日文章称,归功于科
技与中国大陆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到来之际,
正值机器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这很可能会改变未来
的经济动态,“机器人将使中国的 GDP 到 2035 年翻一番”。但需要指
出的是,除了制造业和劳动力方面的影响之外,老龄化和少子化对中国
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口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涉及到消费
内需、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甚至国家政治。即使机器化和自动化能解决
单一的劳动力问题,也无法弥补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影响。

谁来制定与气候相关的标准?
在美国与欧盟关系中,逐渐浮现出一条导火索——谁来制定与气候
相关的标准?一个迹象是,今年 3 月初,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曾警
告欧洲,不要采用碳边境调整机制。所谓碳边境调整机制,实际上是对
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征收关税,如果这些进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地的碳标
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减排的努力可能会因为“碳泄漏”而失败。
比如,你在生产钢铁的过程中减少了碳排放,但这种额外努力也会带来
额外成本,即比尔·盖茨所说的“绿色溢价”。海外生产的碳排放较高
的钢材相对便宜,如果进口这种钢材,那么本地低碳排放的钢材就会被
取代,本地的碳排放努力也就白费了。边境调整机制可以防止这种做法。
同时,该机制还鼓励其他司法管辖区的企业遵守本地标准。欧洲这种边
境调整机制将引起美国的特别关注,《彭博商业周刊》引述欧洲智库布
鲁盖尔(Bruegel)的看法称,边境调整问题“在美国会引发很多关注,
征收碳关税可能会显著影响美国煤炭、天然气和许多工业制品的出口。”
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可能比美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国拟定的标准更严格,欧洲的农业标准可能也会趋严。为了保护自己在
这些领域的规则,欧洲大可以将美国进口商品拒之门外,将碳边境调整
机制覆盖的范围扩大到煤炭和天然气以外。这种情况下,有关边境调整
机制的争论很快就成为谁制定标准的问题。近年来,在制定各种全球标
准方面,欧盟始终扮演着较强的主导角色。欧盟不是强制性地直接推行
其标准,而是让那些希望在欧盟市场做生意的欧盟以外公司自愿采用这
些规则。如果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采用这些规则,那么欧盟标准实际上
就成为了全球标准。分析人士认为,在气候标准问题上,欧洲很可能会
我行我素,不管美国是否参与。

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具有战略意义
近日,一段以色列铁穹反导/反火箭系统应对火箭弹饱和攻击的视
频在网络流传。从多个官方来源看,此段视频的内容属实。叙利亚、伊
朗和巴勒斯坦等地对以色列发射了大量火箭弹,据称共射出了大约
150-200 枚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 12 日表示,过去 38 小时有超过 1000
枚火箭弹射向以色列中部及南部),在以色列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这可
以称得上是饱和攻击。这一视频内容显示出以色列铁穹系统非常重要
的、宝贵的价值。(1)以色列铁穹反导/反火箭系统的实战表明,这一
技术极为成熟,很可能是世界第一,超过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和俄罗斯的
S400 系统,美国可能也需要在此方面向以色列学习。从视频本身可以
看到,面对高密度的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的攻击,铁穹系统密集发射导
弹进行了有效迎击。从视频看,面对经典的饱和攻击,铁穹系统显得应
付有余。(2)从铁穹系统导弹射出的轨迹判断,铁穹系统可能具有“再
寻的”的能力,也就是说,射出去的导弹在失去目标后可以再度寻找目
标,直至击毁目标。这一功能对于应付一窝蜂而来的饱和攻击,极为重
要。(3)从视频显示的实战来看,以色列铁穹系统的技术发展是惊人
的,这意味着铁穹系统具有战略意义。目前铁穹系统的技术正在扩散过
程中,美国已经与以色列展开了密集的合作,今后也不排除铁穹系统的
技术进一步扩散至中东和亚洲地区,甚至包括中国台湾地区。

美国参议员下发关于华为问询调查令
由于美方禁令,华为供应链近期屡屡遭受冲击,一些关键元器件的
获取存在障碍。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世界三大硬盘制造厂商希捷、西数
和东芝被美国参议员下发问询调查令,内容关于是否遵守了相关禁令。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参议院商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参议员 Roger Wicker 表示,2020 年美国


商务部的一项规定旨在“限制华为采购使用特定美国技术或软件生产的
直接产品能力,如硬盘驱动器。”他表示,他正在对全球主要硬盘供应
商是否遵守了这项规定进行事实核查。去年 8 月,美商务部要求使用美
国 IP 的任意硬件、软件、设备等,在出口给华为前必须获得相关许可。
随后,西部数据率先表态称已经暂停了对华为出口机械硬盘和固态硬
盘,并提交了申请。希捷则指出,还在确定是否需要提交申请。尽管东
芝身处日本,但其和西数有不少硬盘上的交叉 IP 授权。据报道,此前
华为囤积了相当数量的器件库存,美国此次发难的原因在于,8 个月过
去,这些库存恐怕已被大量消耗。TrendFocus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
希捷出货 2754 万块硬盘,是全球第一大机械硬盘厂商,西数出货 2309
万块,东芝出货 1354 万块。

美设“首席制造官”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路透社近日报道,美参议院提议设立“白宫首席制造官”职位,以
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路透社表示,根据该通讯社看到的一份长达
131 页的立法草案,美国参议院委员会领袖在达成妥协后提议,五年内
向基础和先进科技研究方面投资 1100 亿美元,并设立一个白宫“首席
制造官”职位,以应对来自中国的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这份名为“无
尽边界”的两党提案提议的措施还包括再拨款 100 亿美元,设立至少十
个区域技术中心,并创建一个供应链危机应对计划,来解决殃及汽车生
产的半导体芯片缺口等问题。修订后的版本还将创建一个新的由参议院
确认的首席制造官,他将在总统的执行办公室任职,并将领导一个新的
制造和工业创新政策办公室。法案还将指示商务部建立“供应链韧性和
危机应对项目”,包括“供应链在面临大流行病和生物威胁、网络攻击、
极端天气、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攻击、大国冲突等冲击时抵御和恢复的
能力”。路透社报道称,该法案还寻求促进基础研究,加速创新,以推
进关键的矿产开采战略和技术,以消除“国家对易受供应中断影响的矿
产和矿物材料的依赖”。该法案草案还将阻止中国公司在没有获得豁免
的情况下参与“制造美国”项目。该项目由政府和企业主导,旨在增强
工业竞争力,减少能源使用,加强美国国家安全。从法案内容可以看出,
美国政治领袖正在寻求通过国家干预和补贴的方式提高自身在关键领
域的产业竞争力,其设立新职位和创建政策办公室的方式甚至涉及到制
度调整。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印度被困在“能力陷阱”中
印度《经济时报》近日刊载了斯坦福大学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阿米
特·卡普尔和高级研究员奇拉格·亚达夫的文章,对印度的“人口红利”
提出了疑问。文章称,许多亚洲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能够
从其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中受益,这些经济体设法让其人口生产性就业,
从而经历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时期。印度对获得类似的人口红利的期望
很高。然而,这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生产性就业的充足可用性和利用现
有技术的能力,但印度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欠缺。文章指出,甚至在新冠
大流行之前,印度的失业率就达到了 45 年来的最高水平。如在
2017-2018 年度,印度只有一半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口在实际工作。在
2004-2005 年,这一比例还为 63.7%。文章认为,经济体系未能以目前
的力度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印度利用其人口红利的前景很快就会变
得黯淡,几乎很难有希望向前发展。印度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可能性要高于获得“人口红利”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各国之所以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它们通过简单地组织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在
发展的早期阶段轻松摆脱赤贫,但是一旦取得这些成就,就需要提高体
制运行的质量。如果机构能力薄弱,无法实现这些过程,那么增长就会
停滞不前。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就被困在“能力陷阱”中,也就是说他们
知道需要到达的目的地,以及需要采取的路线,但缺乏执行此战略的能
力。报告因此指出,印度现在受益于人口红利的时机已到,但该国改变
其经济发展轨道尚遥遥无期。

七普数据解读以及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5 月 11 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
人普”)的基本数据。此次普查以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
展(不包括港澳台),普查数据显示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
况,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
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资源是
中国的国本,也是中国所有发展服务的对象。由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延
迟一个月推出,而相关部门又没有提前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因此引发
了各界关注和多种质疑。各界迅速对“七人普”数据进行了“挑剔”的
仔细分析,挑出了不少“问题”和“漏洞”。比如,对 2020 年度全国
新增人口 1173 万的质疑;对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据暴增 1461 万的质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疑等。估计随着各种自媒体的“扒粪”,还会找出更多的“问题”,国
家统计部门也会因此承受更多的质疑和压力。
不过,官方统计数据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
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官方数据(如 GDP 数据、财政数据等)也
曾被质疑有不少问题,但从国内外的一般研究来看,大家利用最多的还
是官方数据。因此,只要不是系统性的数据造假,统计系统中的部分数
据偏差应该视为在可接受的容错范围之内。当然,刻意的数据修饰不属
此列。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人普”一些基本数据。
(一)人口总量。中国大陆人口共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 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 7206 万人, 增长 5.38%,
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下
降 0.04 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 10 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关于人口总数,有几点值得注意:(1)中国人口总数保持了正增
长,澄清了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人口负增长的错误猜测。人口
总数如同经济数据中的 GDP,它是衡量人口状况的基准标杆。(2)中
国人口增长率继续走低,向零增长逼近。考虑到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的
寿命延长,低增长率背后反映出的低生育水平令人担心。如果这种趋势
持续,中国人口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负增长。
(二)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 49416 万户, 家庭户人口为 129281
万人;集体户 2853 万户,集体户人口为 11897 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
的人口为 2.62 人,比 2010 年的 3.10 人减少 0.48 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国内人口流动日趋
频繁,住房条件改善使得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增多等因素,值得注意的
是,家庭户规模缩小还与少子化现象日益严重有关。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 39.93%,中部地区占 25.83%,
西部地区占 27.12%,东北地区占 6.98%。与 2010 年相比,东部地区人
口所占比重上升 2.1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 0.79 个百分点,西部地
区上升 0.22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 1.20 个百分点。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
步集聚,这是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出的突出现象。中国的区域差异正在从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经济差异向教育差异、人口差异、公共服务差异等领域不断扩散,导致
综合性的区域发展差异不断加大,甚至在未来出现区域经济的“板块断
裂”(如东北地区、山西等地出现区域经济塌陷)。未来,如何缩小区
域发展差异,将成为中国在完成脱贫之后面临的又一大发展问题。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 72334 万人,占 51.24%;女性人口
为 68844 万人,占 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
的比例)为 105.07,与 2010 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为 111.3,较 2010 年下降 6.8。
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虽然在不断改善,但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构成差
异仍然不小。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一
般在 105、106 左右。从性别均衡来看,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还需
要降低。
(五)年龄构成。0-14 岁人口为 25338 万人,占 17.95%;15-59
岁人口为 89438 万人,占 63.35%;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人,占
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万人,占 13.50%)。与 2010
年相比,0-14 岁、15-59 岁、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 1.35 个
百分点、下降 6.79 个百分点、上升 5.44 个百分点。目前,全国人口平
均年龄 38.8 岁。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但适龄劳动人口比重明显
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已接近老龄社会。未来中国不仅面临人
口长期发展压力,还会面临规模庞大的养老及社保负担。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1836 万人(占
大陆人口约 15.47%)。与 2010 年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
度的由 8930 人上升为 15467 人,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08 年提高至 9.91 年,文盲率由 4.08%下降为 2.67%。
虽然受教育状况在持续改善,不过从发展来看,中国在教育方面还
需大力提高,一是把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 12 年;二是加强高等教育和
高等职业教育;三是进一步降低文盲率。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 万人,占 63.8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50979 万人,占 36.11%。与 2010 年相比,城镇人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口增加 23642 万人,乡村人口减少 16436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4.21


个百分点。
从城乡居住人口数据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然较快。 “十四五”
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根据“七
人普”数据,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已达到 63.89%,如果以此数据近
似地作为城镇化率,其距离“十四五”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这意味着,
制订“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对城乡人口流动速度可能考虑不足。从人
户分离率来看,目前主要的堵点依然是户口。
(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 49276 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
户分离人口为 11694 万人,流动人口为 37582 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
口为 12484 万人。与 2010 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 88.52%,市辖区
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 192.66%,流动人口增长 69.73%。
证明国内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
面,这显示出在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加剧,另一方面也与区域经济差
异背景下的人口跨区流动有关。城镇化、区域经济差异、城乡差异,仍
然是导致人口流动的几大因素。

教育行业“抢人大战”的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我国长期存在,突出表现为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方面,区域经济差异已从“东快西慢”的东西差距
转变为“南快北慢”的南北差距。从 2009 年-2019 年,北方经济在全
国的占比从 42.9%减少到 35.6%;同期,南北方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从 1
万亿元左右拉大到 12.9 万亿元。
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正在向社会各个领域加速扩展。其中,教育
领域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过去,教育是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为数不
多的优势之一。比如,从人口受教育年限看,2017 年北方地区人均受
教育年限为 9.6 年,高于南方 0.5 年左右;从教育资源分布看,北方
高等院校数量与地区总人口的比值高于南方 130%左右。
区域经济差异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基础教育状况,还在形成新的区域
教育落差。目前我国主要的教育投入主要来自公共财政,这与各地经济
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教育支出,如广东省,2019
年的教育经费总投入达 4918.76 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9.80%,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已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对雄厚的教育资源及政策支
持,已经在引导国内师资力量乃至办学机构的流向。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教师“迁徙”现象开始增多——内地经
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赴南方沿海地区学校就职,形成了“孔雀
东南飞”的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教师的收入待遇有关。目前,
东南部地区教师月薪过万,而中西部教师月薪只有几千,不同地区的福
利待遇也有明显差别。近几年屡有信息传出,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
北大、清华高材生,纷纷南下到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当中小学教师。
这并不是说北大清华学生不应当中小学老师,而是从中可以看到,由于
沿海地区中小学校相对优厚的待遇,对人才流动的“虹吸效应”正日益
增强。
这种冲击还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高校面临
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即中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流向重点高校和全
国名校。从区域角度看,大致呈现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北方流向南方。
背后的主要原因也与经济差异相关,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投入更多资源到
大学,以相对丰厚的待遇,不断从全国范围吸引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有
的东部高校,从院系领导到主要学术带头人,大多是从中西部高校高薪
挖人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大多来自中西部高校。
从中国顶尖大学的高校联盟“C9 联盟”的分布来看,其中“华五
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其他 4 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
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布在北京、西安及哈尔滨。看似南北
均衡,但应该看到,立足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南方地区大量的资金投入,
使得现有院校的综合实力得到飞速提升,并涌现出大量的后起之秀。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 2019 年 PCT 排行中,深圳大学以 247 件的申
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三(第一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第二是清华大学)。2019
年,深大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3‰,材料科学进
入前 5‰。同时,也有很多北方名牌高校近年来也纷纷南下办学,甚至
出现哈工大深圳校区连续 3 年录取分数线超过本部的现象。
很明显,按目前的趋势,未来国内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分布的重心,
将会持续向南方区域倾斜。这种变化将对国内的区域发展带来一系列重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要的影响。高等院校、教师、高校学生的区域分布差异,将对地区经济、
消费、科技、产业等多个方面造成持续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城市“抢人大战”,抢的主要是年轻人,
在目前的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优先争夺的人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
毕业生。一些南方城市也纷纷以“政策红包”——宽松落户、就业创业
激励、优惠住房等政策——吸引外来人才。一项对南方科技大学、深圳
大学等南方高校的跟踪研究显示,由于珠三角地区就业机会较多,当地
高校毕业生在本区域找工作的比例不断增高。对本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工
作机会进行就地消化,无疑成本更低,也更加契合各地吸引人才的目标
导向。相比而言,北方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北方地区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
从最新的“抢人大战”来看,存在经济差异的不同地区,正在通过
教育投入方面的持续差异,开始形成与区域经济差异相匹配的教育差
异。“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相互强化,将对不同地区的发展造成
更加广泛的综合差异,其发展逻辑是:经济差异-教育差异-人才差异-
消费差异-环境差异-文化差异-创新差异-更高层面的经济差异。这种逻
辑如果运转顺利,会在不同地区形成“马太效应”,好的地区会更好,
差的地区会更差。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发展教育,同时教育又可
以反作用于经济,就这一点来说,我国南方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占
据先机,开始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优势”。

中国南北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英国《经济学人》曾发表文章,注意到中国南北经济差异的情况。
从 2012 年开始,北方经济在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占比由当时的 42.9%,
逐渐降低到 2019 年的 35.44%,而南方 GDP 占比则上升到 64.56%。文章
认为,南北差异的根源,在于资源和大宗商品,服务行业和大型基建等
经济结构和转型等原因。从 2020 年到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在中国
经济整体得到较快恢复的情况下,中国的南北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在后疫情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分化加剧的趋势需要格外关注。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2020 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 2.3%,但其中北方
的 GDP 占比已经下降到 35%左右,南方则上升到 65%左右。在今年一季
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18.3%,两年平均增长 5%。从数据上看,增速超
过全国水平的 8 个省份都来自南方,其中,湖北(58.3%)、海南(19.8%)、
浙江(19.5%)、江苏(19.2%)、安徽(18.7%)、广东(18.6%)、重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庆(18.4%)、江西(18.4%)。而增速最低的 5 个省份都来自北方,包
括 新疆(12.1%)、黑龙江(12.4%)、宁夏(12.8%)、青海(12.8%)、
辽宁(12.9%)。可见,在后疫情时期,南方经济恢复的程度普遍快于
北方省市。
资金流动的情况,同样反映了经济的活跃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从去年一季度末到今年一季度末的一年里,资金
正加速流入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从社会融资增量
的情况来看,江苏、广东、浙江三省排名前三,在增量排名前十名中,
北方省份只有北京市入列,其余全部是南方省份。增量排名最少的 5
个省市区分别是:青海、海南、宁夏、西藏和天津。作为传统工业发达
城市和作为直辖市的天津位列倒数第五,天津社会融资增量大约只有重
庆的四分之一、北京的十分之一,令北方“蒙羞”。
南北差距的扩大,北方经济活力的下降,可能会带来经济的失衡,
并陷入“螺旋式”下降的怪圈。野村证券近期曾指出,北方增速更低,
意味着财政压力和债务上升。2020 年中国超过 60%的债券违约来自北
方,较 2019 年大幅上升。他们说,2020 年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收
入与财政支出的比率为 42.7%,而南方为 51%,这表明北方对中央政府
转移支付的依赖更大。野村提到,随着中国减碳发展的趋势,对房地产
发展的约束,以及对地方政府“去杠杆”的落实,预计这一地域差距将
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的风险。
当然,中国南北差距的问题,古已有之,有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历
史的原因,有人口的因素,有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但自 2008 年之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产
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对北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为不可忽略的因
素是南方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链配套、城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
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的市场经济发展使得南方地区经济活力不
断提升。
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时,会发现“南北差异”可能仅是一段时间
内发展快和慢的表现,而东西部之间则还有“质”上的差别。如果说东
西差距更多是由于人口、气候、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客观条件带来的
话,目前的南北差距扩大则更多的是市场化因素和主观思维方式等因素
作用下的结果。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背后是传统产业与新经济之间的比拼,是开放
创新快与慢的差别。这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反映在双创领域,就是创
新也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这一切缘于创新驱动正
在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梳理近十年来各省份的研发投入及强度后
发现,过去十年,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研发经费投入跃居第一。在增速上,
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南北分化十分明显。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研
发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另外,营商环境、地方政府的市场意识,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软性
因素同样带来了南北差距的扩大。目前在国家战略中来看,粤港澳大湾
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多是依靠地理条件在市场化发
展的规律下,自然形成,而北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则行政主导的色彩
更浓,使得北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缓慢。
历史上,北方曾经有过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能源、基础性产业、重
工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历史上所积累下来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等,在后疫情时期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仍可以发挥
巨大的作用。北方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政策的调整,和时间的磨合,更
需要在意识上有新的转变。

国内的通胀水平在持续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4 月份物价情况来看,国内的通胀水平在持续上
升。4 月份,CPI 同比上升 0.9%,PPI 同比上升 6.8%。从同比的角度来
看,通胀水平在 1 月份触底之后,连续出现向上抬升的趋势。这种抬升
更多表现出结构性的特征,与经济自身的结构变化相关,整体经济形势
并没有表现出整体过热的趋势,而是在疫情变化、国内外形势转变等多
重因素影响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形势。
从消费者价格变化而言,去年疫情下的基数效应,使得 CPI 指数变
化反映实体经济形势的关联有所扭曲。同时,去年的情况是食品价格在
猪肉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不断走高,而今年以来,随着猪肉供应的改善,
食品价格反而出现了不断向下的趋势。与之相反,非食品价格今年以来,
在服务业复苏和制造业恢复的情况下开始不断上扬,呈现出结构性的变
化。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统计局的数据,4 月份,食品价格下降 0.7%,降幅与上月相同,影


响 CPI 下降约 0.14 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 21.4%,降幅比
上月扩大 3.0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1.3%,涨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1.05 个百分点。非食品中,飞机票、汽油
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26.9%、20.1%和 21.9%,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服务
价格分别上涨 2.2%和 2.0%,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大型家用器具价格分别
上涨 1.0%和 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7%,涨
幅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整体经
济处于逐渐恢复之中,带动需求的上升。在这之中,服务需求正随着疫
情受控而逐步释放,从而带动价格的提高。而以猪肉供需为主要矛盾的
食品需求正在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而下降。另一方面,从环比的角度来
看,4 月份 CPI 仍下降 0.3%,降幅比上月收窄 0.2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
经济恢复的速度正在放缓,整体经济增长仍不会出现强劲复苏的态势。
分析认为,经济增长的高点已经过去,年内会表现出逐渐向下的趋势。
与 CPI 温和回升的态势不同,反映生产的 PPI 指数表现出较高的增
长速度。从同比看,PPI 上涨 6.8%,涨幅比上月扩大 2.4 个百分点。其
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9.1%,涨幅扩大 3.3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
上涨 0.3%,扩大 0.2 个百分点。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影响,主要
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目前,在全球经济恢复的预期下,原材料价
格出现明显的涨势,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动
了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而环比来看,PPI 上涨 0.9%,涨幅比上月回
落 0.7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基数
效应和市场恢复的情况下,短期内 PPI 指数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形成
与 CPI 的反差。
PPI 向 CPI 的传导,在价格形势扭曲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太明显。
原因是国内产能修复充分、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以及消费需求恢复相对
较缓。生产(PPI)与消费(CPI)需求分化的情况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这将给国内的生产企业构成巨大的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生产企业
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将加剧制造业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由于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未来中国可能出现“价格扭曲造成的通
胀”,由于疫情影响结束,再加上经济反弹,全球各国的生产秩序重组
过程中会造成的供应链调整,将会带来结构性的价格失衡。从 4 月份价
格变化的情况来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未来整体出现恶性通胀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水平“温水煮青蛙”式的温和上涨仍会对未来构
成威胁,而从中体现出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为下半年整体
经济增长以及相对应的宏观政策调整带来挑战。

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加大
5 月 11 日,央行发布《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对一季度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执行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政策走向提出
了基本的思路。从内容看,目前的政策基调,处于“见好就收”的观察
期,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来进行“精
准调节”,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目标。
对一季度的政策执行情况,央行对目前的政策执行和市场货币环境
较为满意,认为基本实现了政策回归中性的目标。报告指出,人民银行
将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做好跨周期流动性安排,精准开展公开市场操
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
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适宜的流动性
环境。从央行关注的中介目标来看,资金利率波动仍处于合理水平,一
季度 DR007 均值 2.21%,接近政策利率。这意味着已经持续多日的每日
100 亿逆回购操作对市场利率起到了引导作用,实现了“精准调控”的
目的。
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基调,央行进一步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
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从表述看,央行在
强调货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同时,仍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多次提及的“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等表述
被“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所替
代。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去年适度宽松的刺激政
策,向“回归中性”的转变。下半年宏观经济在全球通胀水平走高,而
经济增长逐季度放缓的预期之下,政策重心仍会关注经济结构性的调
整,避免“脱轨”。
对于未来经济形势,报告可以说是延续了之前政治局会议中对于经
济增长的看法,外部由于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开始分化;国内在
经济恢复之后,存在居民消费受限、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稳就业压力
较大等结构性问题。这意味着在经济从疫情中有效恢复之后,未来的趋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势更具有挑战性。这是为什么需要“珍惜现在的正常货币空间”的原因。
未来国内经济走势,并没有“超跌反弹”的迹象,而是逐渐向增速逐渐
放缓的长期趋势回归。未来结构性“稳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
就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言,在经济结构性长期矛
盾之下,通胀的上升可以说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构成了主要的
挑战。一方面,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全球通胀上
升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从国内的情况来看,CPI 的温和上涨与
PPI 的快速反弹使得国内通胀结构性变化对经济构成巨大的威胁。央行
的报告表示对三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然存在高度
不确定性,分化加大和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二是主要经济体超宽松宏
观政策的后续影响和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需密切关注;三是全球通胀水
平可能继续升温。
虽然央行认为目前国内通胀上升仍是良性的,不构成对经济恢复的
威胁,但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企业
盈利能力将面临更大的考验。特别是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在货币投放减
少、通胀水平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贷款利率在逐渐升高。3 月末企业贷
款加权利率 4.63%,较去年 12 月末小幅提高 2bp,但低于去年同期 19bp。
有分析认为,随着逐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如财政对专项再贷款贴
息),银行让利要求放松,企业贷款利率年内或小幅上涨。因此,从货
币政策的角度来看,对于通胀的持续上升,仍需要采取“外防输入、内
防反弹”的政策,避免通胀水平失控,影响经济的稳定。
在经济恢复仍然不稳的情况下,市场利率抬升已经对于未来需求的
释放构成威胁。当然,在通胀上升的情况下,全面降低政策利率变得不
现实,而加息应对通胀又面临对整体经济的伤害。未来仍需要结构性的
货币政策调整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既要“防风险”,又要
“稳增长”,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不大,而难度不小。目前
来看,央行仍可能采取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条件
的改善,以及建立绿色金融领域的激励政策,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转
型,同时仍会进一步加强对过剩产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采取结构性
的措施,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股市一定要维持繁荣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随着 4 月份通胀数据的公布,美国乃至全球通胀的上升的前景正在
逐步明朗,市场与美联储对于是否会加息的博弈正在进一步的加剧,由
此也导致了近日以美股为首的资本市场的波动。目前,美股标普 500
指数已经 5 月 7 日的历史高点 4232 点,连续下跌了近 4%;纳斯达克综
合指数也从 4 月末的 14138 高点下跌了 9.2%;顺周期股推动下的道指
在近日创出 34777 的高位后回调了 3.4%左右。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
重新抬头,逼近 1.7%的水平。
亚太市场在 5 月 13 日继续前一日的下跌势头,日经 225 指数收跌
2.49%,本周重挫 6.5%,回吐今年全部涨幅。台股指数从记录高点下跌
超过 10%,进入技术性回调。欧洲市场也开始连续大幅下跌。尽管国内
A 股市场表现不如外盘一般剧烈,但仍受到影响。5 月 13 日,A 股三大
股指也随外盘下跌。今年以来,沪深指数已从年内高位分别下跌了约
9%和 14.5%;创业板指数下跌了近 15.5%,科创 50 指数也下跌了 13%。
这表明,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如市场预期一样变得越
来越明显,全球资本市场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
近期国内 A 股市场的调整与货币政策回归有很大的关系。不过,目
前的情况同时表明,在通胀交易的威胁之下,全球股市正在开启新的模
式。外部动荡同样影响到国内 A 股市场,加剧了市场波动,从而影响国
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和稳定。中国股市活跃度下降,市场波动增加,与目
前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脱不了干系。
近年来,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的推行,资本市场的改革带来
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 A 股市场开始推陈出新。互联网领域反垄断、
金融领域的去杠杆等“防风险”监管措施不断加强,有利于净化市场环
境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不过也造成了市场活力下降。因此,资本市场监
管还是需要和整个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相协调。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属于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监管也要与这一阶段相匹配,要避免身处“发展中
市场阶段”,但推行的是“发达市场标准”,甚至实行比发达市场还要
严厉的监管。
追求形式上严苛的监管,会令投资者畏手畏脚,使资本市场失去活
力。要知道,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资
本市场。因此,今后如何把握好发展和监管的平衡,这是在监管政策设
计、监管实施中,不能不考虑的问题。A 股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不能有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那种超过中国发展阶段、超出人口素质的“较真”。即便是美国资本市
场的监管,也没有发生对所有违规“一网打尽”的事情,也不能保证不
会再出现安然和麦道夫这样的案件。
从监管角度来看,中国股市一定要维持繁荣,要看大局,控大盘,
遇到问题,需要“管”与“疏”结合,既要抓典型予以震嚇,又不能下
狠手“一网打尽”,导致市场时常崩溃。因此,市场监管需要有个把握
关系、把握分寸的问题。政策目标的关键还是市场繁荣,这是监管的大
前提。对于中国目前的股市,我们需要注意一种可能性,随着其他国家
从疫情中缓解、全球通胀上升、全球央行陆续开始收紧政策,全球资本
市场的外部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那时候,中国繁荣股市的时间窗口可
能会很快过去。为此,国内需要在系统安排和政策制定方面有所调整,
以推动以股市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金
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面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
化,以及全球货币环境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实现金融与实体
经济“循环”的重要枢纽和“棋眼”。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
把资本市场建好、保持其繁荣、让投资者能获得资产性收益,对今后中
国的发展极为重要!

数字人民币的目标并非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在零售领域的试点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央行的有关负责
人也提到,未来将继续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的范围,推动数字人民
币在零售领域的应用和试点。无论从技术的角度,刺激消费市场发展的
角度,以及金融科技发展的角度,很多人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和落地
都有浓厚的兴趣,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以国际市场而言,从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来看,很多机构和市场
人士都对其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有很高的期待。目前央行的政策官
员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近日在《清华金融
评论》撰文称,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时间窗口;
要把握数字人民币(E-CNY)的先发优势,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领
域。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该文章将数字人民币的开发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联系。文章提到,
“以
金融科技的发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是值得探索的领域。金融科技的快
速发展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可能影响货币的跨境使
用。”该文章指出,目前数字人民币重在提高国内零售支付的效率,尚
无用于跨境支付方面的安排;但应看到,其他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推出数
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可能强化对这些储备货币的需求,巩固甚至强化其
国际地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不过,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会沿着先零售、后批发、再投资的国内应
用路径,以及先国内、后国际的跨境应用路径来推动。意味着数字人民
币的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而谨慎的过程。这里不仅涉及到数字人民币自身
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涉及到很多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和金融体制的改
变,更涉及到商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
展和推广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替代 M0 的目标。这需要稳步
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影响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稳定。
在跨境支付领域,数字人民币更应该在国内先站稳脚跟,通过人民
币贸易和投资的带动,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而不能指望数字人
民币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虽然数字人民币对于远期的跨境
使用人民币带来便利,但这并非主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因素。虽然
在数字支付领域,数字人民币具有和美元、欧元等国际支付货币,以及
各种新型的商业数字货币竞争的先发优势,但人民币国际化仍需要建立
在扩大投资、贸易等人民币货币需求的基本基础之上。而这些实际上离
不开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的培育。目前,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仅有 3%,远远低于与中国对世界贸易和经
济产出的贡献相称的水平。有国际咨询公司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不太
可能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如果中国的经
济和金融体系不发生结构性变化,其对全球影响将非常小。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金融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曾随着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篮子有一个热潮,但这
主要是由于各国央行增加储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引起的短期套利。
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随着人民币汇率走低,离岸人民币池子迅
速缩小,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受到迟滞。究其原因,还是与人民币
的使用环境受限有关。在金融和商品以美元计价和交易的情况下,人民
币国际化的进程仍受到投资和贸易等因素影响,并非一厢情愿。同时,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数字货币不能脱离主权货币范畴的情况下,以数字人民币推动人民币
国际化,仍不能脱离地缘的影响。包括美国、欧盟,以及很多主权国家
都对数字货币对各自主权货币的威胁十分警惕。以数字主权货币为主的
跨境支付体系,仍需要双边政府的谈判和协议下才能实现。这个地域博
弈的过程,并非数字人民币和跨境支付体系等技术因素能够左右和实现
的。
从央行主要官员的表态来看,数字人民币的目标并非是推动人民币
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数字人民币的
目的是在国内使用,并不是为了取代美元。而央行前任行长周小川在同
一场合也谈到,推出数字人民币项目最初的考虑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
手机终端可以方便地给大众提供支付,并不是想做跨境支付,跨境支付
也是一个比想象中更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以国家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在
跨境支付时需要考虑汇率、币值稳定性等问题。实际上,包括中国自身,
国际上各国对于汇率和货币主权都十分敏感。包括美国也在研究商业数
字货币和包括数字人民币的主权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此采取慎
重的态度。因此,在中国本身仍存在资本流动限制的情况下,推动数字
人民币的海外使用可以看作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内容。期待数字人民币
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并不如期待的那样乐观。因此,对数字人民
币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而言,政策部门和市场机构都需要保持理性而冷静
的态度,尊重金融发展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减少盲目性。

拜登真的有能力将美国带回“原来的世界”吗?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已经 3 个多月,其施政特点和施政能力逐步得到
显现。美国总统拜登自赢得大选以来,曾多次向国际社会宣布“美国回
来了”。然而,面对国会山暴动和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冲击,不论是对手
还是盟友,对美国如何回归、如何影响当前国际秩序,都持谨慎的观望
态度。拜登政府学术味道浓厚的外交班子,因为过于想当然,对于现实
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对于特朗普“外交遗产”的重视
不够,自以为是,导致拜登政府在外交方面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明显的困
境。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欧洲,美国外交团队似乎根本不懂世界地缘政治环境的“碎
裂化”趋势,不了解德国与俄罗斯关系的现实关系,盲目推进所谓的“大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西洋伙伴关系”,希望回到过去的世界秩序,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搁浅。
现在美军在欧洲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支持新欧洲吧,老欧洲只说不动,
实在躲不过就略表一下意思。德国明显不愿放弃与俄罗斯的关系,尤其
是能源关系。实际上,德国现在不具备放弃与俄罗斯关系的现实条件,
能源方面就是一例。这一切让拜登政府重回大西洋时代的努力,几乎成
为了笑谈。二战之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建立的牢固影响力,现
在已经消耗殆尽,全球新的地缘秩序重组刚刚开始。而拜登政府甚至对
形势变化没有想明白,这让很多人对拜登的外交团队感到失望。
2、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好转,美国反而变得更加被动了。过
去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外交虽然博弈不断升级,但在表面上多少会
保留基本的客气和面子。今年 3 月 18 日,在阿拉斯加的美国“主场”,
中国外交人员对美国的外交团队大加批评,布林肯团队似乎一点脾气都
没有,被认为是一次外交失败。直到目前,拜登政府依旧在基辛格的世
界秩序概念(容纳中国)和美国国会的强硬主张(排斥中国)之间徘徊
不定,拿不定主意。可以认为,拜登政府并没有真正有突破性的中美战
略。
3、在伊朗问题上,拜登政府想拿出点“大哥”的架势来,硬推伊
核协议,但这种做法“得罪”了与美国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以色列。如果
用以色列为代价来硬推伊核协议,这对美国来说是令人诧异的做法,也
违背了美国一直以来的态度。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内部有一批人一直对
以色列在美国政府内部的影响力心存芥蒂,但如果拜登政府以为与以色
列容易沟通,这明显是打错了算盘。
4、乌克兰问题上,拜登政府内部的意见不一致基本已经公开化。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乌克兰时,有记者问:美国会不会同意让乌克
兰加入北约?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当时就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但是,
仅仅 4 个小时后,当白宫公布发布会的文字记录时,皮埃尔表示美国同
意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话被删除了,美国白宫给出的理由是皮埃尔的话不
代表美国官方!美国派出军舰到黑海自由航行的计划,在俄罗斯的强硬
态度面前也缩水,驱逐舰变成了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让乌克兰大失所
望。实际上,乌克兰问题本来就是欧洲的癌症,没有德国的明确支持,
乌克兰问题根本不可能依靠美国的力量得到解决。现在拜登的外交团队
把一个冷问题炒热之后,却没有解决方案,结果又是一个进退两难、自
我烘烤的难题。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5、台湾问题。美国会打台湾牌,现在几乎是所有人都“预见”到
的。不过,在一、两年前说这个事情是先见之明,现在再说就是陈词滥
调了。更糟糕的是,拜登政府想打牌,但却下不了战略决心。观察美国
政府的态度,似乎知道“战略清晰”策略是必需的,但又担忧“战略清
晰”的后果。
6、土耳其方面,拜登政府执政之后,实际上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
更加恶化了。尤其是亚美尼亚问题,这是土耳其最敏感的神经,关系到
埃尔多安的合法性地位,土耳其怎么会退让?而拜登偏偏搞了个假大空
的种族灭绝声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当初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
争之际,美国无所作为,低头不语,现在却大做纸面文章,令人感觉不
可思议。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政府内部,似乎没人知道什么叫方向
感。
7、阿富汗的撤军,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无论是美国的敌人,还是
美国的朋友。从长期看,从阿富汗撤军是美军系统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
但从近期局势看,明显不是时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搞了个突然袭击,
飞到阿富汗就宣布了撤军方案,结果却造成了世界地缘战略的大动荡。
无论是美国的朋友,还是美国的敌人,现在都得因应做出调整和新的布
局。
8、在南美,美国最大的外交政策,就是没有政策!对于“美国的
后院”来说,这简直难以置信,但现在看却是真的。南美不但经济处于
困境,在新冠疫情问题上也焦头烂额,仅巴西的死亡人数就超过 42 万。
对于南美洲的问题,美国基本上是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拜登政府的外交团队基本上没有能力驾驭复杂的世界局势,对其不
能有过多的指望。美国地缘政治学界也不能指望,现在他们基本完全寂
静无声,与冷战时期以及 2010 年以前的热闹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估
计美国的地缘政治学界现在需要一段时间来抚平心中的伤痕,进行自我
修复。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如果看透了当前美国面临的形势,需要“先
安内,再攘外”,及时将目光和政策思路从复杂而无法驾驭的世界环境
转移到美国的内部经济环境中来,这方面或许还可能取得一些未来能够
用来称道的进展和成就。

日本首相菅义伟的选择越来越少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2021 年 4 月 25 日,日本自民党在广岛、长野和北海道的议会席位
补选中未能赢得任何一个席位。此次补选是 2020 年 9 月菅义伟担任首
相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选举,可视为选民对他处理疫情能力做出判断的
第一次机会。此次自民党补选失利虽然不太可能动摇自民党继续连任的
坚固地位,但种种迹象表明,菅义伟的连任之路并不乐观。
首先,从日本国内情况看,在大选之前菅义伟很难逆转目前的不利
局面。菅义伟对于国内政治的反应有些迟钝,对于许多棘手事件包括防
疫紧急情况宣布、疫苗接种以及东京奥运会的召开迟迟无法下最后定
论,日本国民对其所作出的决定和结果也并不大买账。如果说过去菅义
伟不被看好是因为其处理国内问题的能力,如今,“菅义伟政府应对疫
情不力”已经成为短期内很难改变的既定事实。
对如今的日本来说,控制疫情基本上只有两个选择:其一,重新采
取严格的封锁措施,从而控制疫情继续蔓延;其二,大力推广疫苗接种,
通过提高国民免疫水平来控制疫情。第一种选项意味着经济形势下行乃
至取消奥运会。这种情况下,不论菅义伟政府是否能够控制住疫情,都
不会对其支持率有太大的利好。至于日本如今的疫苗接种状况,别说与
美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相比,即使在亚洲范围内都被甩在最后,整
体水平只能与非洲国家持平。在如今疫苗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日本实
际上不具备在短期内大幅提升疫苗普及率的基本条件。
其次,在国际层面上,虽然菅义伟在日美会谈中作出了努力,并在
国际上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但从事后的民意调查来看,这并
不足以弥补他在其他方面的短板。实际上,对于菅义伟来说,如果想要
通过外交政策来逆转目前的不利状况,他极有可能需要对日本目前强调
“平衡”的外交战略做出战略性调整。简单说,在目前情况下,这实际
上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彻底倒向美国,对中国采取全面对立的态度。在
某种意义上,这种策略或许能迎合日本国内主流民意,但对于菅义伟来
说却不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其一、类似策略会受到日本国内大企业的
明确反对;其二、这相当于跳出前首相安倍留下的战略,菅义伟是否有
足够的决心并获得党内支持,这也是一个问题,甚至有可能最终落得“两
面不讨好”的局面。菅义伟的困境在日美首脑会谈之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一方面,菅义伟的外交态度确实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日本多位高层此
后又频繁向中国解释自己的用意。这说明菅义伟政府在大选前不太可能
走得比现在更远。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日本众议院的任期将于今年 10 月 21 日结束,在此之前,日本内阁
大选必须开始举行。众议院解散将发生在奥运会之后的秋天。因此,留
给菅义伟做出政绩和改变的时间已经不多。现在就对日本大选盖棺定论
也许早了一些,但可以明确的是,菅义伟如果想要连任,他随后的重点
恐怕已经不再是民众支持率,而是要看他还能在多大意义上笼络住支持
他的派阀势力(这涉及到日本目前的选举制度)。其中,安倍主导的细
田派相对乐观,由二阶俊博所主导的二阶派或许也比较乐观,但麻生太
郎的麻生派却存在变数——有可能转而支持石破茂或者其他候选人。维
持自民党内团结是菅义伟的本行与强项,然而,在基本盘呈现出明显的
不利局面的情况下,菅义伟的连任之路相当的不乐观。
随着日本疫情形势恶化以及奥运会临近,日本国内反对奥运会的呼
声渐高,这给日本首相菅义伟造成了新的压力。国际奥林匹克官员、东
京规划者和菅义伟本人都坚持认为,奥运会将以“安全和有保障”的方
式进行。但日本民意与此不同。《读卖新闻》在 5 月 7 日至 9 日进行的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9%的人希望取消奥运会,而 39%的人认为应该举
行奥运会。TBS 新闻进行的另一项民意调查发现,65%的人希望取消或
再次推迟奥运会,37%的人投票赞成完全取消该活动,28%的人要求再次
推迟。菅义伟 5 月 10 日表示,他从来没有“把奥运会放在第一位”。
有意思的是,TBS 的调查发现,菅义伟目前的公众支持率为 40%,接近
今年早些时候的历史最低点。
虽然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早就表态支持首相菅义伟连任,为形成党
内舆论而奔走,不仅多次与政权中枢会面,还指点年轻政治家的选举活
动并予以激励。安倍在日前的一次直播电视节目中表示:“菅义伟当然
应该继续担任首相”。目前来看,菅义伟未来的连任之路将很艰难。

“黑暗面”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
“黑暗面”组织对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
(Colonial Pipeline Company)发动了网络攻击,该公司被迫关停了
输油管道。截至 5 月 12 日,这条日均输油量 250 万桶、供应美国东海
岸 45%燃油消耗量的输油“大动脉”已经断线 6 天。科洛尼尔公司发布
声明称,美东时间 5 月 13 日下午 5 点左右开始重启美国东部地区至关
重要的汽油和柴油输送管道。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科洛尼尔公司关停输油管道后,当地时间 5 月 9 日晚,美国交通
部宣布在 17 个州与华盛顿特区进入地区紧急状态,放宽对卡车司机的
限制,以帮助协调燃料运输尽快恢复正常。要指出的是,美国东部 18
州进入“紧急状态”,这是一项技术性措施,不是战争时的紧急状态。
此次“紧急状态”是为了 18 州获得临时加班时间并免费使用公路,以
运输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和其他精炼石油产品。
黑客组织“黑暗面”于 2020 年 8 月才正式“营业”,但网络安全
专家指出,该组织由黑客老手组成,非常职业化。“黑暗面”有自己的
新闻中心、受害者热线、邮件列表,还有类似公司准则的行为指南,试
图把自己包装成值得信赖的商业合作方。数据安全网 Bleeping
Computer 发布了“黑暗面”在暗网上的公司简介。该简介称,该组织
虽然成立不久,但组织成员经验丰富,此前已赚取数百万美元利润。该
组织还列出了不会攻击的目标名单,包括医疗机构、教育机构、非营利
机构和政府机构。
“黑暗面”称,在发动攻击前,该组织会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
根据公司的“净收入”来判断其支付赎金的能力。公司在支付赎金前甚
至可以提问,“我们的技术支持会进行答复。”该组织要求公司支付赎
金时使用比特币或者门罗币,金额从 20 万美元到 2000 万美元不等,取
决于公司的规模。如果公司没有在“黑暗面”指定的日期前支付,赎金
将翻倍。如果公司拒绝支付赎金,则“黑暗面”会把窃取的机密信息在
其网站 DarkSide Leaks 上发布 6 个月。在公布各公司机密信息时,“黑
暗面”会详细列出公司的名字、该组织发动攻击的时间、窃取的数据大
小、窃取数据的类型等详细列表。目前该组织已经列出了至少 40 个受
害公司的信息。
“黑暗面”使用的勒索病毒与其他勒索病毒相比并没有技术突破,
该组织的强项是在攻击前对目标公司的深度调查。在发动攻击前,“黑
暗面”能清楚知道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构成、何人做决策、公司规模、资
产大小等信息。该组织在攻击时避开了使用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哈萨
克斯坦语等前苏联国家语言的公司,在叙利亚的使用阿拉伯语的公司也
不在该组织攻击范围。
多方信息来看,对于“黑暗面”这一黑客组织的已知信息包括:
(1)
这一事件是一次网络刑事犯罪,目前未知有地缘政治背景,但事件本身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可以被政治化地利用。(2)这是一个组织性很强,但松散分布的网络
犯罪组织。(3)这种网络犯罪活动组织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少,显示刑
事犯罪正在日益数字化、高科技化,而且现有政府部门以及高科技公司
无法应付,或者是难以应付,犯罪者的水平超越了包括麻省理工大学、
斯坦福大学等大学以及 FBI 等政府组织的水平。(4)这种黑客犯罪的
方式是经典模式,劫持电脑系统(或者个人隐私),瘫痪系统运作,然
后勒索赎金,最后告知密码,让受害者打开、恢复电脑系统。(5)勒
索金额有限,这是与政府性黑客的不同之处。整个“黑暗面”组织勒索
成功的仅数百万美元,这次输油管道公司的金额是 100 万美元。(6)
遭到过黑客组织勒索的商业机构可能分布范围很广,但大多不愿公布,
因为影响商业信用,其中可能包括银行。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
构和金融服务是安全的。(7)“黑暗面”组织拥有一个公开的数据库,
画面简洁,但加以遮盖,上面都是被勒索的信息对象,如果交付了赎金
就会消失,否则就会曝光隐私和商业机密。(8)“黑暗面”组织会通
过网络情报工作,搜集勒索对象的信息,知道谁是负责人和内部情况,
甚至知道谁是最高决策者,钱在哪里,他们做足了准备工作,然后才会
行动。(9)他们有自己的公关计划,会有选择地与记者接触,也会避
免与地缘政治接触,但有时无法回避俄语单词习惯。
与一般黑客组织不同的是,“黑暗面”一直致力于展现自己“善良”
的一面,并试图通过各种宣传获得支持者。他们有官网、受害者联络渠
道、邮件联络方式、媒体中心,甚至还公示了“道德准则”。根据准则,
“黑暗面”“只攻击那些能够支付所需金额的公司”,不会攻击学校、
医院、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以及有前苏联背景的公司,而英语国
家的营利性公司则在“可攻击”范围之内。“黑暗面”于 2020 年 10
月在暗网发文声称,希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因此以比特币形式,向慈
善组织 The Water Project 及 Children International 各捐赠 1 万美
元,并在网上公开捐款单据。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该组织还会唱双簧戏,寻找提供合法数据解
密服务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目前,不少企业并没有自己的专业信息安
全部门,遭遇黑客攻击时,需要依靠外部专家来帮忙解决。当“黑暗面”
和这些技术公司联手时,可以假借技术公司的名义恢复数据,让受害企
业以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从而支付佣金,但最终钱财还是落入了
“黑暗面”的口袋。还值得注意的是,“黑暗面”并非一个单打独斗的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团伙,实际运营着一个复杂的体系。他们开发用于加密和窃取公司数据
的软件工具,然后将这些专用的工具提供给“附属机构”,这些机构会
挑选目标进行黑客攻击和勒索,一旦成功,将向“黑暗面”支付一定比
例的提成。
这次的“黑暗面”黑客组织行动,迄今已经过去了几乎一周的时间,
但庞大的美国政府和学术系统,面对这一黑客组织似乎是毫无办法,束
手无策。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络公司,如谷歌和一些机构采取了限制性措
施,试图避免负面影响扩大,但成效轻微。美国共和党的一些人士已经
开始集结起来批判拜登政府的无能表现。
事实上,高科技化的、数字化的犯罪浪潮正在兴起,根本原因就在
于世界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的一个严重误判,那就是“互联网有可能是
安全的”。正是因为大多数政府以及商业机构,根本无视互联网的“不
安全原理”,大量堆积财富、秘密和隐私在互联网上,才使得互联网成
为今日网络犯罪的天堂,甚至荒谬到执法机构和新闻界还要联手为网络
犯罪保密的程度,否则示范效应就会更加无法控制。放眼未来,有一点
是肯定的,科技的未来除了给人们带来梦想之外,也会为人类带来更多
的噩梦。

可以“卡美国脖子”的一项重要资源锑
锑资源与稀土、钨和锡已被我国列入四大战略资源。早在 2009 年,
国土资源部就下发了相关通知,对锑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和管理;到了
2016 年,国土资源部再次发布相关报告,将锑等 24 种矿产列入战略性
矿产目录,以提高资源安全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
锑是一种呈银白色的不可再生金属资源,它质脆且无延展性,在常
温下不易被氧化,具有抗腐蚀性,所以是阻燃、合金硬化剂以及电池合
金材料等关键生产要素。如今,这种重要的资源已广泛应用于阻燃剂、
蓄电池、化学制品、催化剂等工业,甚至在各种国防武器中都含有锑金
属的合金。
然而,如此贵重的金属资源,在全球的储量却非常稀少。根据美国
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8 年,全球探明的锑储量仅
为 150 万吨,而全球每年的消费量却达到 13 万吨左右,算下来,用不
到 12 年,全球的锑资源就将被开采完。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正因为意识到锑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西方国家可谓“闻风而
动”,纷纷对这种重要的资源进行管控和储备。其中,欧盟早在 2010
年就将锑列入 14 种供应紧缺矿产原料名单中的首位;而到了 2018 年,
美国也将锑列入 35 种关键矿产清单,只允许对锑资源进行勘探,而不
能开采。
既然自己留着不开发,那么西方国家想要用锑,只能靠进口,而它
们进口的锑资源,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中国。与稀土一样,中国在锑领域
也拥有巨大的优势地位。
从储量来看,在全球 150 万吨的锑储量中,我国的储量就达到 48
万吨,占全球的 1/3 左右;储量第二的是俄罗斯,为 35 万吨;玻利维
亚(31 万吨)、澳大利亚(14 万吨)等国则紧随其后,美欧这些国家
的锑资源储量本身也不多,其中,美国的锑储量仅仅只是中国的 1/8。
而从产量来看,早在 20 世纪末,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锑资
源生产国,如今更是包揽了全球 70%以上的份额,中国锑业已经形成了
开采、冶炼、加工和贸易的“一条龙”产业链,与稀土相比,也不遑多
让。
2019 年,我国的锑金属产量便达到了 10 万吨,而这很大一部分产
量就产自有“世界锑都”之称的锡矿山。锡矿山位于湖南冷水江市,它
的锑资源无论是储量、产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第一,其中,保有储量
达到 30 万吨。
目前,即便美国锑资源对中国的进口依赖没有稀土那么高,但依赖
程度也十分明显。在美国大量进口的锑金属和氧化锑两种产品中,自中
国进口的比例分别约为 2/5 和 2/3。可以说,锑资源也是我国可以“卡
美国脖子”的一项重要领域。
中国生产的锑产品很大一部分也是留着自己用,2018 年,我国消
费的锑就达到约 6 万吨。不过,当前我们也面临了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锑虽然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但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如今我国的锑矿
资源保障程度也不断下降。而根据 USGS 采用储量/产量的静态储产比计
算,我国的锑资源只够开采 4.9 年。
这个数字看起来的确让人揪心,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以“探明
储量”的锑资源来计算,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尚待勘探。就拿“世界锑都”

4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锡矿山,新中国成立以来,加上已经开采的锑矿量,锡矿山的锑资源保
有储量就达到 85.9 万吨,至今找矿还有较大的潜力。可以说,我国锑
矿资源可能还能满足更长的开采年限。

4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