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35 期 2021 年 09 月 20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习近平: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2
习主席谈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策略................................................................................................................ 2
刘鹤:发展中小企业实现共同繁荣............................................................................................................ 3
胡春华:做好外资工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4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4
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5
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5
商务部发布《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 6
证监会公布《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7
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7
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8
教育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8
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9
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 9
工信部:平台要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 10
能源局发布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11
广东印发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 11
发改委强调中部地区的全局意义.............................................................................................................. 12
内蒙古被纳入东北全面振兴方案.............................................................................................................. 13
海南将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13
云南省能耗“双控”形势严峻.................................................................................................................. 14
生物质资源将助力国内减排...................................................................................................................... 15
中关村论坛提升规格.................................................................................................................................. 15
北京市将扩大人才引进落户...................................................................................................................... 16
锂价上涨将会看不到“天花板”.............................................................................................................. 18
2014 年到 2020 年,京企一共迁出 7009 家............................................................................................. 19
央企不要成为营商环境的破坏者.............................................................................................................. 19
辽宁方大集团是何来头?.......................................................................................................................... 21
中美对半导体产能争夺加剧...................................................................................................................... 23
中国要为经济增速放缓做好足够的准备.................................................................................................. 25
如何看待 8 月份的消费大幅放缓.............................................................................................................. 27
国内经济需求恢复仍具有压力.................................................................................................................. 28
主权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稳步推进.......................................................................................................... 30
PPP 市场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32
半导体“超级周期”何时开始放缓?...................................................................................................... 35
房地产行业的出路又在哪里...................................................................................................................... 37
恒大未来的出路.......................................................................................................................................... 39
恒大与万达的不同际遇.............................................................................................................................. 40
瑞银发出全球性“财政悬崖”警告.......................................................................................................... 42
日本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 44
美国与沙特关系转向.................................................................................................................................. 46
商务: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习近平: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 9 月 17 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
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称,上海合作
组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高举“上海精神”旗帜,构建
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第一,走团结合作之路。我们要
充分利用各层级会晤机制和平台,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协调,尊重彼此
合理关切,及时化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把稳上合组织发展方向。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坚定支
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我们要支持各自平稳
推进国内选举等重要政治议程,绝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地区
国家内政,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走
安危共担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要坚持共同、综合、合
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严厉打击“东伊运”等“三股势力”,深化禁毒、
边防、大型活动安保合作。习近平强调,阿富汗局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各成员国应该加强协作,用好“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等平台,
推动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引导阿富汗搭建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
稳健温和的内外政策。第三,走开放融通之路。上海合作组织各国都处
在发展关键阶段,我们要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障人员、
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我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
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维护产业链供
应链稳定畅通,促进各国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中方愿继续
分享市场机遇,力争未来 5 年同本组织国家累计贸易额实现 2.3 万亿美
元目标,优化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平衡。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
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中方 2018 年在上海合作
组织框架内设立的首期 300 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即将实施完毕,将
启动实施二期专项贷款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支持现代化互
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第四,走互学互
鉴之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
在于民心相通。第五,走公平正义之路。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
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
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拆除割
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营造包容普惠的发展前景。

习主席谈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策略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9 月 13 日上午,正在陕西视察的习近平主席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
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他走进中心控制室、来到项目现场,了解煤炭综
合利用等情况。他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
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既不会
触碰到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又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标,适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呵护好。习主
席关于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讲话,涉及到煤炭企业等传统能源企业实行
低碳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问题。第一,煤炭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支撑国
家现代化是优先任务;第二,煤炭能源的发展要转化升级,而不是简单
的压制,更不是停止,传统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在资源、能源、环境极限,
以及“双碳”目标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如何实现习主席所说的发展道
路呢?对于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中国的节能降耗不能一开始就走“高
大上”的路子,动辄就提采取颠覆性技术,彻底更换能源生产与消费体
系。这种思路注定是高成本和脱离实际的,弄不好还会损及经济和产业
发展。最适合中国的节能降耗和减碳发展方式,是采取适用技术,在现
有基础上提高能耗效率,这就相当于大幅减碳发展。由于中国的能耗总
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以原油价格 100
美元/桶为基准,当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时,相当
于中国每年节省了 3000 亿元来进口石油。从习主席的最新讲话来看,
采用适用技术来提升能耗效率,实现在现有能源消费构成基础上的改
进、优化和升级,对中国兼顾“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刘鹤:发展中小企业实现共同繁荣
9 月 16 日,第 17 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习近
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明确提
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刘鹤称,中小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是
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造就大企业的蓄水池。中小企业要有大志气,大
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培育,努力做到专精特新。各部
门、各地方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多服务、办实事,增强政
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积极探索
以各种方式减轻要素成本快速上涨对中小企业的压力,努力解决融资
难、融资贵问题,更多更好运用资本市场助力优秀中小企业发展。要学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习和借鉴国际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佳实践,取长补短,走出独特路径,实
现共同繁荣。刘鹤强调,中国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
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改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改变,
坚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政方针不改变,将继续大力
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坚决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指出的是,支
持中小企业发展虽然是个老话题,但最近高层对此的强调明显增多。在
国内的政策语境下,意味着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受到重视,相应的配套政
策可能会出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刘鹤副总理强调发展中小企业以实
现共同繁荣,赋予了发展中小企业新的“政治重要性”;“更多更好运
用资本市场”的要求,意味着这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北京证券交易所
的建立,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头。

胡春华:做好外资工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外资工作座谈会 9 月 9 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的外资工作,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和水平。胡春华指出,近年来在十分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外资工作取得
显著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外资工作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需
要,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通过利用外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支
持外资企业在国内更好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能
力,鼓励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中立足我国辐射周边。要充分发挥外资在
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胡春华强调,要着力营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高度重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地见效
问题,主动加强对外资企业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发挥好自贸协定、
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机制和平台作用。要促进利用外资持续健康发展,抓
住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加注重优化引资结构、提升引资质量,
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信心。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的意见》。《意见》指出,进一步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
流程,深入推进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
专项行动,深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深化公众账号、直播带货、知识问
答等领域不文明问题治理,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加强个人信
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贯彻实施,加快制定修订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法、
广播电视法、网络犯罪防治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
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创新开展网络普法系列活动,增强公民法律意
识和法治素养。《意见》还明确,要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加强网站平台
社区规则、用户协议建设,引导网络平台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互联
网行业自律,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导向,督促互联网企
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
发展,鼓励支持各类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9 月 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建设全国
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
货交易。重要措施包括:1、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
制度。2、逐步开展市场化环境权交易。3、落实生态保护地区排污权有
偿使用和交易。4、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5、健全
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
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
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6、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
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
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7、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
把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8、鼓励银行
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鼓励符合条件
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9、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创新绿色保
险产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10、落实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相
关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意见》提出,坚持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与财政
能力相匹配、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衔接,按照生态空间功能,
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
享。

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曾下发通知,要求合理设置国家和地方能耗双控
指标,合理设置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并向各省区市分解下达能耗双控五
年目标,同时,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总量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用
能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等。9 月 16 日,发改委网站正式刊登《完善
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指出,对国家重大项目
实行能耗统筹,由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且在五年规划当期投产达产的
有关重大项目,经综合考虑全国能耗双控目标,并报国务院备案后,在
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对项目能耗量实行减免。同时,坚
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各地要建立在建、拟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
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严把节能
审查、环评审批等准入关,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地方增加
可再生能源消费,鼓励地方超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方案》提出
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5 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
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 2030 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
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
化;到 2035 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

商务部发布《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 9 月 16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
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 14 项促消费措施,包括促进新车消费、提振
餐饮消费、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等新型业态模式、推动建设改造
一批乡镇商贸中心等内容。商务部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呈现
稳步恢复态势,但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7 月下旬以来国内疫情多
点散发,对消费市场又带来新的影响。要抓住“金九银十”、岁末年初
消费旺季有利时机,在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扎
实推进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商务部表示,接下去,要从加力稳住
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优化提升消费平台载体等
三大方面来促进消费。在加力稳住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方面,商务部提出
了促进新车消费、扩大二手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
消费等四项具体措施。在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方面,商务部提出了发
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线上消费健康发展、促进品牌品质消费、
壮大绿色循环消费、扩大进口消费等五项具体措施。在优化提升消费平
台载体方面,商务部提出了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快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实施城市商业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组织开展好重点
促消费活动等四项具体措施。

证监会公布《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
9 月 17 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布《关于扩
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
着,有更多红筹企业将可以按照此前的试点要求,在境内实现上市。此
次公告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
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红筹企业,
纳入红筹企业境内上市试点范围。可以在境内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
市。同时,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不受前述
行业限制。《公告》明确,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应当符合《通知》
《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
《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等规定的其他条
件。实际上,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落地后,红筹企业回归的道路已被进
一步打开。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 日已有 4 家红筹架构企业实现了在科
创板的上市。此次《公告》的发布,则是旨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包容
性,支持优质红筹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证券上市,助力高新技术产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为未来中概
股的回归拓宽了渠道。

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
北交所最新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
行)》,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 50 万元,机构投资
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自规则发布之日起,投资者即可预约开通北京
证券交易所交易权限。同时,新三板创新层投资者准入资金门槛由 150
万元调整为 100 万元,于 2021 年 9 月 17 日发布实施。北交所相关负责
人表示,此举是为保障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融资交易功能有效发挥,促
进科技与资本融合,营造良性市场生态,培育市场理性、长期的投资文
化。北交所开市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为开通交易权限前 20 个交易
日日均证券资产 50 万元,同时具备 2 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在北京证
券交易所开市前已开通精选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其交易权限将自动平
移至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坚持与新三板创新层、
基础层一体发展和制度联动,具有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交易权限的投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资者,其交易权限范围将包含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与规则发布同步,
北交所已着手指导各证券公司制定完善适当性管理的制度流程,有序推
进投资者预约开户,做好投资者的风险揭示工作,为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京证券交易所平稳开市创造良好条件。有市场人士指出,发挥好北交
所带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着力增强创新层自身的培育功能。从新三板八
年多的实践看,投资者规模对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和长期资金的入市都
具有直接影响,适当调降创新层投资者门槛,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各方
合力。北交所降低投资者进入门槛,也是吸取了困扰新三板的交易量不
活跃的因素。实际上,就北交所的性质而言,投资者仍需要一定的能力
和素质,因此,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全面放开。

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准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引
导保险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合理有序设置分支机构,优化准入
规则,提升监管质效,银保监会 9 月 13 日在官网发布《保险公司分支
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办法共 46 条,主要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
立、改建、变更营业场所、撤销等流程进行了规范。重点完善改建、变
更营业场所和撤销相关规定及分支机构设立条件,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
程序和材料要求,规范和便利行政许可申请和审批工作。具体来看,针
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办法》要求,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两亿
元人民币的,在其住所地以外每申请设立一家省级分公司,应当增加不
少于两千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在五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可
不再增加。办法中指出,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审批保险公司分支机
构设立申请时,应审慎评估相关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申请是否与其自
身经营战略、资本实力、管控能力、人员储备情况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市场环境、市场容量、商业需求、竞争程度相适应。下一步,银
保监会将根据《办法》规定,引导保险公司科学评估市场需求和供给,
合理布局分支机构,促进公平良性竞争,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市场秩序。

教育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国内正在对校外培训行业进行大规模整顿。近日,教育部、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管理办法》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见》的举措。《管理办法》主要从招用条件、招用程序、从业禁止、行
为“红线”、监督检查、处罚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管理办法》首次
提出了从业人员的结构性要求,明确机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
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 50%;面向中小学生、3 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
的线下培训,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 2%、不低
于儿童人数的 6%。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建设校外
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触碰“有损害党中央权威、
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损害国家利益,严重损害社会公共
利益,或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歧视、侮辱学生,存在虐待、伤
害、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行为”等 11 类行为“红线”且情节严重
的,经查实、审核后,纳入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
监管平台进行管理。《管理办法》明确了从业禁止条件,机构不得招用
两类人员,即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的、受到剥夺
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近期,贵州省发布了《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自 2021
年 10 月 8 日起施行。其中提出,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融资建设的项目,
无后续资金保障以及因决策失误难以继续实施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
的原则,由国有企业自行负责清理处置,政府不承担兜底或者偿还债务
责任。对县级政府债务率 300%及以上、“三保”保障存在缺口或者拖
欠政府债券本息的,新上项目由同级人民政府开展决策评估,按程序报
市(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策。对只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主要靠
财政资金偿还债务的“空壳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律按照相关规
定和程序撤销。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要依法实施破产重组或者清算。未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不得采取代建
方式,委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一律不得新组建只具有政府性融
资功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的管理办法,实际上更多的是严控地
方债务。贵州省政府提出,要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禁止新增政
府隐性债务,依法合规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
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部署,
中国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日前,协调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小组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司法部和财政部等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
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协调小组的建立,是落实“建制度、不干预、
零容忍”的具体举措,必将对进一步推动《意见》各项任务部署的落实
落地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会议强调,一要强化工作协同,落实
各方责任,进一步畅通部际协作、央地联动的工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各
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各种灵活高效的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契合国情、
共建共治的资本市场治理模式。二要强化大要案惩治,继续聚焦财务造
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政与刑事执法司法合
作,加快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
体追责体系,进一步推动形成“零容忍”的强大震慑。三要强化法治基
础,在加大资本市场法制供给、畅通民事赔偿渠道、健全市场约束机制、
加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
场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四要强化预期引导,充分发挥典型案件查处的警
示作用,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新闻舆论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安排,督促各类
市场主体牢固树立自觉崇法守信的理念,创造资本市场发展良好外部环
境。跨部门协调小组的运转,意味着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的监管上升到
更高的层次,对防止“资本市场无序扩张”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工信部:平台要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
日前,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 9 月 17 日
各平台要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
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9 月 13 日,
工信部对该行政指导会的具体情况作出了回应。工信部发言人赵志国介
绍,当前,工信部正在按照专项行动的方案安排,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
开展自查整改。但在自查整改中,工信部了解到,部分互联网企业对屏
蔽网址链接问题的认识与专项行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工信部
采取了行政指导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帮助企业认识到,互联互通是互
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
网行业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
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聚焦重点整治问题。一是加强行政指导,
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继续通过召开行政指导会等多种方式,督促企业抓
好整改落实。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将各种线索渠道收集到的问题纳入台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账,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通过实地检查、拨测验证、技术检测等多
种方式,确保问题能够整改到位。三是强化依法处置,对于整改不彻底
的企业也将依法依规采取处置措施,整改一批典型违规行为,查处一批
典型违规企业,推动形成互通开放、规范有序、保障安全的互联网发展
良好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对此回应表示,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
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能源局发布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国家能源局 9 月 14 日发布《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
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今年 6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
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
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陆续按要求报送了
试点方案。根据最新通知,全国共有 676 个被列入整县(市、区)屋顶
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通知还要求,试点工作要严格落实“自愿不强制、
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工作要求。在
试点过程中,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其他项目立项备案、电网
接入等工作。对于试点过程中不执行国家政策、随意附加条件、变相增
加企业开发建设成本的,将取消试点资格。2023 年底前,试点地区各
类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的比例均达到《通知》要求的,列为整县(市、区)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每个县平均 200 兆瓦
的规模计算,676 个县的整县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可能超过 135 吉瓦。
从整县推进的模式看,以行政方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的成效可能会不
错,但让这些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来在经济上可持续则可能是个问题。

广东印发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
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到,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与构建“一
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根本,强化资金配置能力,引导信贷资金
向重点领域倾斜,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功能互补、内外联通的多层
次资本市场,搭建境内外资金跨境流通桥梁。具体目标如下:到 2025
年,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达 30 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 3 万亿
元,普惠贷款余额 3.5 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 2 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
进一步提升,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 1500 家,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
上市公司达到 500 家;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到 2 万亿美元;绿色信贷余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额达 3 万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围绕上述目标,
方案提出了六大主要措施:大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强化资本要素配置
能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跨境金融
改革,打通资本要素跨境流动渠道;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围绕创新链完
善资金链;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引导资本要素向重点领域倾斜;深化绿
色金融改革,利用资本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全国
性资本要素交易平台。具体来看,支持深交所继续完善上市制度、发行
存托凭证、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
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建设广州
期货交易所,创新交易品种,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另外,方案也对打造
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地方要素交易场所、充分发挥地
方金融“毛细血管”作用提出具体要求。

发改委强调中部地区的全局意义
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
邻省份,国土面积约 102.8 万平方公里。2021 年 5 月 11 日,中国第七
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中,中部地区占 25.83%。国家发
改委副主任丛亮日前指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
交通发达,产业基础比较好,文化底蕴深厚,要从区域板块增长格局演
变中把握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
年均增长达到 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
特别是从 2017 年第三季度到 2019 年底这个时间段,连续 10 个季度的
经济增速领跑四大板块。2020 年,中部地区以占全国 10.7%的国土面积
承载了全国 2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 22%的地区生产总值。2021 年上
半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达到 11.8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中部地
区增长 14.7%,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2 个百分点,连续 2 个季度领跑四大
板块,为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丛亮认为,中部地区
既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劲的发展动力,又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完全能
够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中部地区被定位
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
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一枢纽”)。中部地区在全国
的骨干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强,这是它的全局意义所在。国家发改委强调
中部地区的全局意义,凸显了中部 6 省的重要性。要继续挖掘中部地区
的重要性,还需要借力长江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直接经过湖北、湖南、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江西、安徽四省,但通过交通辐射可影响到河南、山西两省。如果大力
发展长江经济带,将有助于继续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其在中
国经济地理版图中的地位。

内蒙古被纳入东北全面振兴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 9 月 13 日消息,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东北全
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国务院批复指出,《方案》实施要统筹
发展和安全,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出发,着
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着力构建区域动力系统,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批复要
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要提高对东北
全面振兴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深化
改革开放,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施一批对东北全面振
兴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
力,确保《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述《实
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被纳入了东北全面振兴方案,这意味着,与过
去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为主的东北振兴相比,现在的东北全面振兴方
案已经事实上扩容。

海南将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9 月 13 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
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意见明确未来
三年间海南将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鼓励市场主体依法依规通过
土地二级市场购买存量建设用地,依据规划转型用于海南省鼓励的产业
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平台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
的互通共享机制。意见称,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应
充分保障交易自由。海南将探索实行预告登记转让制度。海南规范建设
用地使用权出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的,应按照有
关规定足额上缴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纳入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以出让、
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有偿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或转租期
限 6 个月以上的,应当签订土地出租(转租)合同。意见明确,海南将建
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将各市县公共资源交易联网子平台作为土地
二级市场公开交易载体,开设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窗口,汇集、发布交易
信息、提供交易场所、完善交易规则、办理交易事务。司法处置土地可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进入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交易。海南将根据土地二级市场业务需要,
积极引入中介机构参与土地二级市场的资产评估、风险评估、抵押融资
等专业工作;鼓励中介机构在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中开设实名用户,
发布供需信息,为交易各方提供推介、展示、咨询、估价、经纪等服务。

云南省能耗“双控”形势严峻
云南省并非经济大省,而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但因为少数高
耗能产业高度集中,反而成为减碳发展要重点“关照”的省份。云南省
以绿色水电为主,成为近年电解铝行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也造
成云南省能耗强度大幅增加。2020 年,云南省新增电解铝产量约 260
万吨,同比大增 72%;省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38%,占到省内用电量的四分之一。2021 年云南原本计划有约 140 万吨
电解铝新产能投产。根据大宗原料市场信息供应商百川盈孚的统计,当
前云南省电解铝总建成产能 448 万吨,占到全国总建成产能约 10%;其
中运行产能 275.5 万吨。在当前限产情况下,云南全年产量预计达到
322 万吨,占全国预计总产量的 8%左右。云南省能耗“双控”形势严峻。
今年上半年,能耗强度和能耗消费总量都达到了一级预警。根据云南省
统计局的数据,今年 1-7 月,云南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 699.91 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 19.1%;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 356.87
亿千瓦时,同比大增了 40.5%,占到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 51%。实
际上,自今年 5 月 10 日,云南已经对省内电解铝企业压减约 25%的负
荷,至今尚未恢复。云南省发改委 9 月 11 日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
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持续做好绿色铝行业生产管控,确保绿
色铝企业 9-12 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 8 月份产量。昆明电力交易中心 9
月 10 日发布的月报,8 月份云南省内重点用电行业开工率为 56.41%,
同比下降 14.33 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铝开工率为 70.57%,同比大降
25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4.78 个百分点。依据《通知》要求,年底前云
南电解铝企业的产量需要压减 30%。今年 8 月 17 日,国家发改委新闻
发言人孟玮表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
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发改
委要求,包括云南在内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省(区),对所辖能耗强
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
项目节能审查,且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任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务。从云南省的例子来看,那些高耗能产业集中、但经济落后的省份,
在减碳发展中受创最深。由于发达省份已经实现了高耗能产业的转移或
转型,再加上财政实力较强,在未来的减碳发展中,东部发达地区与西
部落后地区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新的不公平。

生物质资源将助力国内减排
日前由国内外多家机构编制的《3060 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
书》发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生物质资源产生
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蓝皮书预测其总资源量年增长率预计维持在 1.1%
以上,2030 年我国生物质总资源量将达到 37.95 亿吨,到 2060 年我国
生物质总资源量将达到 53.46 亿吨。蓝皮书认为,在碳达峰背景下,生
物质能利用将在供电、供热等领域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 2021 年
至 2030 年,生物质清洁供热和生物天然气能在县域有效替代燃煤使用。
在县域及村镇构建分布式能源站,在处理各类废弃物的同时,产生的清
洁能源能为居民供暖供气,将彻底改变农村用能结构,预计 2030 年生
物质能各类途径的利用能够使中国碳减排超过 9 亿吨。2030 年至 2060
年,电气化将占用能主导地位。生物质能利用主要集中在难以用电气替
代的领域,到 2060 年将实现碳减排超过 20 亿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
蓝皮书指出,从目前到 2030 年左右,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将是公路运
输重要减排方式之一,生物航空燃油也会逐渐在航空领域使用,预计生
物液体燃料使用量超过 2500 万吨,为交通领域减排约 1.8 亿吨。 到 2030
年后,电动车和氢燃料车将会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但生物航空燃油在
航空领域的使用占比将达到 30%,生物液体燃料总使用量达到 7000 万
吨,为交通领域减排约 4 亿吨。

中关村论坛提升规格
9 月 17 日,2021 中关村论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国
务院副总理、组委会主任刘鹤和北京市委书记、组委会第一副主任蔡奇
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推进科技
自立自强中肩负重要使命。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
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一定要进一步
提高政治站位,体现论坛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落实落细各项筹
备任务,把这件大事办好。会议强调,要通过论坛展示我国坚持高质量
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科技强国道路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决心;展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深化人才交
流合作的态度。中关村论坛创办于 2007 年,此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联
合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经过多
年发展,它已成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国际化的论坛。今年,国家层
面提升了论坛的规格,专门成立了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和执委会,分别由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和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担任组委会主任和执委会主任。
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是“创新与发展”,本届的年度主题是七个字—
—“智慧·健康·碳中和”。从这个主题能够看出,今年的论坛是把握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
新中心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推动中关村打造世界领
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北京市将扩大人才引进落户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回复网民建议时表示,“相关部门将根据本市常
住人口变化情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要,择机适度扩大年度落户规
模。”9 月 11 日,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以“扩大积分落户规模”
为题向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留言称,“北京市具有人才竞争力的社会,吸
引了广大学生和社会人才的聚集。但是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岁数的增加,
家庭的建立,都在为北京作着贡献。但是孩子的成长,面临上学和我们
养家不能离开岗位。因此需要市政府真切的为我们考虑户籍。”对此,
9 月 11 日当天,北京 12345 回复称,“关于您反映的问题,市发改委
回复:经核实,积分落户政策实施以来,本市确定了每年 6000 人的落
户规模,并实行同分同落。截至目前,已有 1.8 万余名申请人取得了落
户资格,加子女连带落户实际落户超过 2.8 万人,相关部门将根据本市
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要,择机适度扩大年度落户规
模。同时积极研究提升长期在京稳定就业居住人员的公共服务保障水
平。”经过了新一轮城市功能调整和疏解减量发展,目前北京成为一线
城市唯一的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这很大程度影响到北京市经济增长和发
展潜力,北京市调整人口政策,扩大人才引进落户,对北京而言也是政
策上的一个转变,希望通过高端人才的置换,来保持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国内房地产业是债务风险可能爆发的重灾区
中央近几年反复强调防范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重中之
重则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作用下,国内的金融风险有增多、扩散、深化的迹象。过去是 P2P 等分
散化的金融市场风险,以及少数股份制银行爆出风险,现在则是一个个
企业巨头债务缠身,面临债务违约并崩溃的风险。近期市场关注的恒大
债务风险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现象,国内应该意识到,现在到了一个
债务危机引发风险的转折时刻,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需要对此做好准
备。从行业来看,由于高杠杆、高资金依赖的特点,国内房地产行业是
债务风险可能爆发的重灾区。如果不断有房地产巨头倒下,此后的风险
处理将是一个大问题。曾向有关方面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必须准备一笔
巨额准备金,作为一种风险基金,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当时,有
关政策部门的回应是,已经准备了这笔钱,在应对风险方面已有准备。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明,这种所谓的“准备”,似乎并不理
想,也不足够。近几年,国内有几家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包商银行、
锦州银行)爆雷,“逼”着地方政府、中央级的投资公司、国有商业银
行一起出手,才兜住了股份制银行的问题没有扩散到整个金融系统。从
现在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暴露状况来看,今后如果没有一点长远打算和计
划是完全不行的。一方面是救助资金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管理的
准备,都必须要有妥当的安排,才能应付今后可能出现的一连串类似事
件。这其中的道理和逻辑很简单,国内房地产巨头的经营模式差不多,
所处的行业也都一样,如果房地产业的头部企业都要倒台,那么紧随其
后的其他房地产巨头可能也面临类似的风险。面对这种可能的连锁反
应,国内从政府到市场,都不能不防。

国内的散煤治理面临挑战和压力
国内对散煤的综合治理还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对工业散煤治理主要
依赖行政手段,而民用散煤治理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政策依赖性较强易
于产生波动,加之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因此存在较高的散煤返烧风险。
在实际观察中,目前售煤电话、煤炉、煤球在部分地区仍能看到。有调
查数据显示,北方地区按村统计平均复燃率达到 14%,部分区域更是高
达 36%。一项专门针对清洁取暖返煤的分析显示,当前潜在返煤用户超
过 500 万户,如各地运行补贴逐步退坡,这一数据或将达到 800 万户。
专家表示,返煤率和返煤原因与各地的能源供应情况、散煤管控力度、
技术路径选择、取暖成本与取暖效果、农户经济水平、年龄大小、生活
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关键的是,在财政补贴逐步退出的情况下,
农户自行承担运行成本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清洁取暖的可持续性,转向散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煤的几率与之密切关联。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相关调研结果显示,86%
的农村居民期望的取暖成本在每年 2500 元以下,超 70%的农村居民期
望的取暖成本在每年 2000 元以下。在一些地区,实际的冬季取暖成本
要显著高出用户的期望值,如果防控不力,清洁取暖返煤确实有可能会
大面积出现。政策和补贴的不可持续性,将始终会使国内的散煤治理面
临挑战和压力。要想彻底解决国内的散煤问题,根本上还要靠新农村建
设乃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
各地的散煤燃烧才能彻底熄火。

锂价上涨将会看不到“天花板”
《财新周刊》的最新文章对全球锂资源进行了摸底,这篇文章主要
讲了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锂价持续上涨;二是全球锂资源供给趋紧,全
球市场争抢锂资源;三是国内要提升自给能力,但仍然解决不了对外进
口依赖。对于锂价疯涨问题,如果动力电池持续走锂电池技术的路径,
锂价上涨将会看不到“天花板”。自从澳洲锂矿公司 PILBARA 开始对锂
进行拍卖以来,其价格从今年初的 400 美元/干吨左右,涨到了 9 月 14
日的 2240 美元/干吨。在这个趋势下,锂价还会继续涨。关于全球抢锂,
除了国际巨头抢锂,国内不少企业也都加入抢锂战团,市场熟悉的几家
大企业都在其中。不出意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争抢趋于白热化。9
月 15 日,宁德时代加价与赣锋锂业抢加拿大锂业公司 Millennial。对
于提升国内锂资源的自给能力,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原因在于,一是参
与的国内企业多;二是提纯有难度;三是与澳大利亚、智利相比,国内
储量占比不大。意味着,我国对锂的进口依存度不会降太低。此外,对
于钠电池能否成为解决方案,钠的优势是资源丰富而且成本低,但钠电
池不会彻底取代锂电池,原因是其能量密度较低。可能考虑在储能领域
推广钠电池,但在电动车领域,锂电池的使用更能满足消费需求。此外,
电池的多元技术路径选择是政策上要考虑的问题。锂电池商用已经很成
熟,在新能源发展历程中,锂电池好比是“刀尖”,但受锂资源约束,
这把“刀尖”不会一直锋利下去;其他的固态电池、锰镍电池等等都没
有脱离对金属资源的依赖。因此,即便是商业普及也不能彻底解决对资
源的依赖。下一步可能要看燃料电池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燃料电池只
是过渡产品,其前景要强于锂电池。最终解决方案则是氢能发动机,以
直接燃烧氢作为汽车动力,这是新能源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2014年到2020年,京企一共迁出7009家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过去四年,673 家高
新技术企业迁出北京,南京、徐州、苏州、海口、宿迁是它们主要的目
的地。过去一年,很多北京的投资公司、事务所将部分业务迁往海南。
普华永道一位人士表示,“海南现在要发展金融中心,先去抢占一份市
场。而且海南税收优惠力度非常强,大部分的企业所得税是 15%,其他
地方是 25%,在那边设立一个比较核心的部门,能提高收益率。”从居
家生活的角度来看,北京的短板也不言而喻:每年超过 10 万人申报积
分落户,最终名额仅约 6000 个;按人均租住面积 20 平方米算,五环内
卧室单间租金每月大多在 3000 元以上;动辄 47 分钟的单程通勤时间、
抢破头的教育资源,也迫使许多人在工作一定年头后开始考虑离开北
京。清北毕业生留京率已不足两成。2013 年到 2019 年,北大本科生留
京率从 71.79%降至 16.07%,清华从 30.7%降至 18.20%,越来越多应届
生前往广东寻找工作机会。类似的,不少企业的步子也一路向南,机构
部门扩张比起京津冀更偏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背后的脉络远比人
员的流动更为复杂。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开始强力推进后,京企外迁开始
加速。有数据显示,从 2014 年到 2020 年,京企一共迁出 7009 家。北
京市市场监管局的报告曾披露,2018 年北京有 780 家企业外迁他地。
河北和天津截留四分之一,近五成企业蛙跳他省。有学者表示,过去几
年,北京市政府通过疏解、转移、促提升等途径,进行城市的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城市人口规模下降了,城市环境也大为改观。但
现在北京出现商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缺乏市场机制等现象。城市治
理如果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可能抑制市场作用,造成“双失”,即低端
企业走掉了,高端的要素没有进来。北京是中国少有的减量发展的城市。
北京及周边的天津、河北能否留住企业、发展好产业,与北方经济未来
的命运紧密相连。有专家表示,如何用北京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赋能北
京、河北和天津的企业,可能是破解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个关键命
题。

央企不要成为营商环境的破坏者
中央反复强调要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总书记还谈过营商环境就是竞
争力。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府的事,国有企业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
成之一。日前,河北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有限公司衡水分公司合作的软件开发项目中,遭遇对方不正常履行合同
情况。在长达数个月的维权未果后,36 岁的公司创始人孙建印选择自
杀。据网传的孙建印遗书称,在与衡水移动的合作中,威云信息科技“垫
付了大量资金,但至今该公司(指衡水移动)严重违背商业精神、违背
合同约定,让我一个民营的创新科技企业举步维艰,无法生存,我没有
办法去面对公司的员工,没有办法面对我因此应付的债务,只能用死,
来引起中国移动各级领导、引起社会的重视;用我的死,来让中国移动
履行合同,给我的员工、借给我钱的亲人、朋友一个交待!”据孙建印
家人发布的信息称,孙建印自杀事件涉及的一个重点合同金额约 253
万,按合同约定,交付、验收合格后一期应支付 139 万元,二期 100
万元,移动公司口口声声说是与威云科技“背靠背”合作,但最终客户
给衡水移动公司验收通过了 2 个月,衡水移动公司却不肯给孙建印验
收、付款,也不提出具体关于合同约定中应做却未做到的问题,相关负
责人要么互相推诿,要么拉黑孙建印的电话。所幸,孙建印本人自杀后
被救,现在在医院接受治疗。据了解,直到 9 月 13 日上午,衡水移动
才组织了验收工作,9 月 14 日出具了书面项目验收竣工报告,但何时
可以结清款项具体时间,还在等衡水移动的通知。对于移动互联网上传
播的孙建印自杀事件,迄今未看到中国移动的任何回复。通过百度检索,
也基本看不到对此事的报道。不过,如果此事属实,在当前环境下则不
是一件小事。第一,央企因为不履行合同而“逼死”民营企业家,这是
性质十分恶劣的事件,也是一个引发国内外舆论评价中国市场环境的高
敏感度题材;第二,如果此事属实,是国内民营企业当前经营现状的一
个典型缩影,他们的生存处境举步维艰;第三,少数央企的做法,直接
与中央、国务院推动的改善营商环境、清理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欠款
的政策相违背。实际上,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账款十分惊人。仅 2019 年一年,全国共梳理出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
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欠款 8900 多亿元!在中央的三令五申
之下,截至 2019 年底,约 75%的欠款已得到清偿。国务院在 2020 年初
曾定下目标,确保 2020 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存在分歧的也要
通过调解、协商、司法等途径加快解决。从衡水移动公司的所作所为来
看,央企对营商环境起到了“破坏者”的作用。

全国149个地市进入深度老龄化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媒体对 33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


沙市除外)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梳理后发现,目前全国有 149 市已经进
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有 11 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分别是南通、
资阳、泰州、自贡、乌兰察布、南充、抚顺、德阳、内江、眉山和丹东。
其中,位居第一的南通这一比例达到了 22.67%,成为我国老龄化程度
最深的城市。同处苏中地区的泰州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达到了
22.01%。此外扬州地区虽然还没迈入超老龄化,但距离占比 20%的超老
龄化门槛也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了。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士分析,苏中和苏
北的盐城等地老龄化程度比较高,与过去计划生育执行较严格、独生子
女占比较高有关。此外,这一地区不少年轻人流向上海、苏州等地,因
此老龄化程度增高。苏中地区之外,四川和辽宁的超老龄化城市也比较
多。其中,四川省资阳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 22.62%,仅次于
江苏南通,位居第二。资阳之外,四川还有自贡、南充、德阳、内江、
眉山也都已经进入到超老龄化社会,遂宁、巴中、广安、乐山这 4 个城
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都超过 19%。总体上,近十年来,四川的大
多数地市人口大量流入省会成都,带来周边地区劳动力人口的外移,加
深了这些城市的老龄化程度。辽宁也是超老龄化城市较为集中的地区。
其中,抚顺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 20.27%,位居全国第 7;丹
东这一比例也达到了 20%;此外,本溪、锦州、辽阳这一比例都超过了
19%。东北三省共 36 市已经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东北地区的经济
下行,带动人口大量向外流出,是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集中的原因。

辽宁方大集团是何来头?
此次海航集团资产重组,拿下海航航空主业战投方资格的是辽宁方
大集团。那么,辽宁方大集团是何来头?公开资料显示,辽宁方大集团
成立于 2000 年,注册资本为 10 亿元人民币,股东为北京方大国际实业
投资有限公司和方铭显,前者对辽宁方大集团的持股比例为 99.2%,后
者的持股比例为 0.8%。同时,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方大国际实业投资
有限公司只有一个股东——方威。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作为“方
大系”的实际控制人,过去多年,方威都是资本市场上的一大低调猛人,
在二级市场上也屡有动作。公开资料显示,方威 1973 年出生,辽宁沈
阳人,早年发家于辽宁抚顺、沈阳等地,后将事业向全国拓展。据辽宁
方大集团的官网介绍,公司是一家以炭素、钢铁、医药、商业四大板块
为核心,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旗下拥有方大炭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素、方大特钢、东北制药、中兴商业四家上市公司,还拥有两家大型钢
铁联合企业——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一家大型机械制造跨国企业——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天津一商集团有限公司和医药板块所属方
大群众医院等多家医院,旗下共计 300 多家法人单位。方大集团官网称,
公司已经实现销售收入和总资产的“双千亿”。早在 2021 年 6 月,辽
宁方大集团就参与成立一家名为“海南方大航空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
海南方大航空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 300 亿元人民币,辽宁方大集
团和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对其的持股均为 30%,是其最大股东。
此外,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对其持股 16.67%,九江萍钢钢铁有
限公司对其持股 18.33%,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其持股
5%。检索公开信息可知,2014 年 6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方威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方威的代表资格被终止。据财新当时调查发现,
从 2006 年开始,方威的方大系并购重组当地国企和投资矿产资源的轨
迹,与 2014 年 6 月 14 日“落马”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为官履历
如影随形。

汽车业代工或许是新的机会
日前雷军到访一汽引起了国内广泛关注。焦点在于,当前小米集团
的汽车业务正在急于落实生产相关事宜,除了自产之外,对于不具备生
产资质的小米来说,选择代工可能是更为快捷的方式。而代工的出现,
本质上是因为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中汽协此前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 2017 年的 66.55%降低到 48.45%,特别是一些尾部
企业产能空置情况十分严重。即使是国内代表性汽车民企吉利,也在面
临产能过剩的局面。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吉利的产能利用率从
84.96%下降至 45.18%,这也可能是其选择成为百度造车合作方的重要
原因。正如行业评论指出,代工这门生意,虽然不体面,但比剩着还是
要好很多。以江淮为例,在过去三年里,江淮每生产一辆蔚来汽车平均
能获得 1.04 万元的代工费用和 6 千元左右的亏损补偿。为代工蔚来,
江淮曾投入 23 亿元重建工厂,但在今年预计就能收回成本。也正因此,
小米当前貌似成为了各地政府及相关车企正在争抢的“香饽饽”。吉林
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近日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就可见地方的重
视程度,关于小米汽车与一汽生产合作的猜测和传闻,也随之在各大社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开来。在当前国内行业环境之下,代工生产正在成为
一股不可低估的潮流,同时应看到,一些国际传统汽车大厂也正在与新
兴造车势力合资代工,这可能代表了全球汽车行业的一种转型方向。

存量教培机构获得“白名单”的前景渺茫
经历多年膨胀式发展之后,国内教培行业规模巨大,有说法称拥有
机构 70 万、从业人员达 1000 万。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共
现存 49.34 万家教育培训相关企业。从增长率上来看,2011 年以来教
育培训企业注册量高速增长,增长率由 2012 年的 20%爆发式增长至 2014
年的 84%。2018 年增长率最低,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 11%。2019 年有
所回升,保持在 36%,2020 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增长率在
10%。从注册量看,企查查数据显示,近 10 年教育培训相关企业注册量
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18 年注册量略有下降,约 5.5 万家。2019、
2020 年注册量回升,2020 年注册量达 10 年来最高,共新增 8.1 万余家,
而今年尽管受到政策冲击,1-8 月新增也有 8.5 万家。从省份分布来看,
广东省拥有的教育培训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 10.1 万家,占据了全国
总量的 21%,山东、江苏和浙江位列第二梯队,分别有 4.7 万家、4.5
万家和 4 万家。监管政策之下,教培行业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按照要求
进行转型。日前,北京市教委汇总公布了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
培训机构“白名单”,首批共有 152 家非营利性机构,而之前据报道,
北京市共有 2262 家教培机构被列入监测名单,涉及人员约 9.4 万人。
尽管后续白名单还将陆续公布,但相对于原有的存量规模,可以预计其
体量将严重“缩水”。北京最新的措施对于全国来讲,极有可能具有风
向标意义,对于当前国内存量仍然巨大的教培机构获得“白名单”准入
的前景,因此不可过于乐观。

中美对半导体产能争夺加剧
全球车用芯片短缺之际,半导体市场传出,中国要求中芯国际与华
虹半导体将明年产能留自家用。业界预期,中国将产能先分配给中国当
地 IC 设计与设备企业,中芯最大客户高通等美企将受冲击,美国与 IC
设计制造商也首当其冲。美国快速寻找伙伴墨西哥展开经济对话,墨西
哥同意驰援计划建造晶圆厂供应美国。美国和墨西哥上周举行多年来首
次的高层经济对话,双方在会中同意将使共享的供应链更具有竞争力,
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墨西哥经济部长表示,墨西哥可能在水资源丰富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南部州建造晶圆厂,以满足美国的市场需求。日前已经有多家美国车
企被迫减产,美国官员此前也发出警告称,芯片荒可能持续加剧。墨西
哥官方称:“鉴于半导体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我们可能要朝着水资源
丰沛的南部州设厂,而非靠近美国边境干旱的北部州。如果要达成供应
链的平衡,就要往南部设厂。墨西哥南部的哈利斯科州和下加利福尼亚
州,目前已经有半导体制造厂。”美国与台湾市场中的 IC 设计企业,
为能确保明年产能无忧,下半年已经开始将订单转移回到台湾晶圆代工
厂,但台湾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本来就供不应求,不但无法取得足够的产
能,订单持续回流也造成产能短缺问题将更为严重,面对今年下半年和
明年的晶圆代工涨价,企业只能接受。

日媒:中国加入CPTPP有很多困难
9 月 16 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
关系协定》(CPTPP)保存方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奥康纳提交了
中国正式申请加入 CPTPP 的书面信函。两国部长还举行了电话会议,就
中方正式申请加入的有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沟通。有日本媒体认为,中国
加入 CPTPP 有很多困难,原因是必须得到现有加盟国的一致同意。日本
的谈判相关人士称,“对中国也一样,如果不遵守 CPTPP 的水准,就不
会让其加入”。特别有可能造成门槛的是数据方面的规则。CPTPP 制定
了确保数据流通透明性和公平性的原则。这是现有的大多数自由贸易协
定(FTA)都没有纳入的内容,被专家们称为“CPTPP 标准”。比如,
禁止某个国家要求外资企业在本国设置服务器,并禁止公开相当于软件
设计图的“源代码”。第二个门槛是废除强制劳动及承认集体谈判权等
劳动相关规则。第三个门槛是补贴国有企业及政府采购方式等需要调整
中国国内政策也是难题。CPTPP 以扭曲竞争为由禁止对国有企业给予补
贴等优待。如果中国强化国有企业的措施继续推进,谈判将受阻。CPTPP
在政府采购方面也要求原则上无差别对待国内外企业,而中国以安全保
障为由一直排斥外资企业。当然,如果中国加入,以后美国再想加入时,
按照全体一致原则,中国就有了对美国加入的否决权。当然,如果美国
另起炉灶,则 CPTPP 的作用也将大幅下降。因此,中国加入 CPTPP 应该
是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姿态。目前中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需要
尽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以避免被动的封闭。因此,无论是加入
CPTPP 或其他国际经贸协议,还是与其他国家达成自贸协定,对中国而
言,都具有积极作用。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要为经济增速放缓做好足够的准备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干扰,将是中国利用“黄金周”假期发展消费、
促进经济的宝贵时间。从近期福建的疫情来看,谁也不能保证“黄金周”
就一定不受疫情的影响。由于担心疫情反弹,不少人临时取消了国庆长
假期间的出游计划,这将使国庆长假的消费打一些折扣。
随着今年第三季度结束,全年经济的基本格局应该接近“定型”。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看似还不错,但一些迹象显示,中国经济
增长的下行压力很大,整体复苏的态势中存在不少隐忧。
一是消费增长低迷,成为中国经济恢复中最短的短板。今年 8 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为 2.5%;扣除价格因素后,8 月份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只有 0.9%。自今年 3 月消费同比增幅达到 34.2%
以后,消费增速一直快速下滑,4 月-8 月的增幅分别为 17.7%、12.4%、
12.1%、8.5%和 2.5%。按这个趋势(考虑疫情反弹的影响),第四季度
的消费增长可能继续下滑,甚至不排除出现月度负增长的可能。
中国并不是一个消费型的社会,疫情之后的消费恢复比较脆弱,与
多种因素有关——疫情形势、企业经营情况、就业形势、个人收入预期、
消费环境等。但在这些领域,国内形势并不好。虽然疫情整体控制较好,
但时常出现的局部疫情反弹以及严格的封锁防控措施,常常打断消费复
苏进程。国内企业近两年发展状况不佳,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
仅 2020 年 1-7 月,共有 231 万家企业注销倒闭,其中存活了 3-10 年企
业倒闭数量占比 50%。此外,去年以来,国内在多个领域大搞整顿和规
范,企业裁员减负的情况大量发生,影响收入预期。这对消费的影响都
是负面的。
消费低迷将拖累经济增长。2019 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是 57.8%(2020 年受疫情影响,消费为非正常表现),已连续六年成为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2013-2019 年,国内最终消费支
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 6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今年消费仍然
起不来,对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形成明显拖累。
二是投资增速下滑。1-8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346913 亿元,同比增长 8.9%;比 2019 年 1-8 月份增长 8.2%,两年平
均增长 4.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198559 亿元,同比增长 11.5%。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可以看到,投资增速在今年呈现比较明显的放缓,前 8 个月的增速已经
是个位数。
国内对于基建投资的政策出现过变动。今年 3 月底,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铁集团《关于进
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称,铁路企业面临经营
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到 2035 年,
铁路债务规模和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意见》还提出,严格控制建
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 80%的,原则上不得
新建平行线路。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
设地铁、轻轨。
今年 9 月 6 日,刘鹤副总理明确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
设”。与过去相比,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政策信号变化。(1)这
是国内在新发展格局下出现的政策调整,属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一
部分。(2)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恶化,外部需
求增长疲软,在此背景下,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创造出更
大的内需,对国内经济形成支撑。
政策变化很可能是高层发现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若干问题,并
不像过去判断的那样,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稳定回升的“窗口期”。今
年 4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为什么那时中央就得出如此乐观的判断?这与一系列因素有关。2021
年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18.3%,比 2019 年一季度增长 10.3%,两年平均
增长超过 5.0%。从物价水平来看,2021 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在 3%
左右,1、2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 0.3%和 0.2%,3 月份转为
上涨 0.4%,价格同比增速温和上涨,但处于低位。决策层与部分市场
主体因而认为,无论是从增长、就业还是从物价水平来看,稳增长都处
于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4 月 30 日对“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判断过于乐观了。第
二季度,国内经济增长迅速从一季度的同比增长 18.3%,下滑到二季度
的同比增长 7.9%,二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长为 5.5%。
失业率和居民收入数据也显示很不乐观。今年 6 月份的全国城镇调
查失业率为 5.0%,与 5 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 0.7 个百分点。值
得注意的是,16-24 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高达 15.4%,这与今年 900 多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万大学生毕业有关;25-59 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为 4.2%。在居民收入方


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42 元,同比名义增长 12.6%,
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 7.4%。值得注
意的是,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 12.0%,两年平均增长 5.2%,略低
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严格来说,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如果
这一现象连续出现,意味着收入目标没有完成。
从目前迹象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将会增大,并对全年中
国经济增长造成压力,而这种压力有可能传导到明年开局。

如何看待8月份的消费大幅放缓
在地缘政治动荡和新冠疫情起伏不定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不如
预期。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部分原因与外需有关,反映内
需最主要的指标——消费,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低迷态势。
国家统计局(9 月 15 日)公布的经济数据,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为 34395 亿元,同比增长 2.5%,比 2019 年 8 月份增长 3.0%。其
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1115 亿元,增长 3.6%。扣除价格因
素,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为 0.9%。1-8 月份,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281224 亿元,
同比增长 18.1%,比 2019 年 1-8 月份增长 8.0%。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252739 亿元,增长 17.8%。按消费
类型分,8 月份,商品零售 30939 亿元,同比增长 3.3%;餐饮收入 3456
亿元,同比下降 4.5%。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大幅低于 7 月份消费 8.5%
的同比增速。8 月份的消费两年平均增长 1.5%,比 7 月份回落了 2.1
个百分点。8 月份的消费数据偏弱,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个真实窗口,8 月份的消费数据反映了当前中
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从今年以来的经济复苏情况看,在中国经济的“三
驾马车”中,投资是政府和政策能发挥较强干预作用的领域,短期政策
能够起到较明显的效果;出口主要取决于外部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的需
求恢复,以及全球疫情差异化导致的制造订单向中国转移,都能刺激中
国的出口增长;只有消费主要取决于市场,政策干预的效果并不明显。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恢复过程中,消费一直是最短的一块。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比过去复杂。地缘政
治摩擦加剧对中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有一定影响;疫情冲击对国内
消费市场造成了明显的阶段性影响,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受创颇深;
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客观上使得中国的
消费需求向“基本消费”转移,减少了其他消费。在疫情等多种因素影
响下,国内失业率有升高的压力,人们的收入增长预期大受抑制,甚至
出现收入减少,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消费的增长。
分析消费的变化可以依据各种数据,通过模型计算来定量研究消费
的变化。在持续追踪研究的模式之下,从消费的表现中,能够比较准确
地捕捉到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的信号。通过跟踪研究同样可以发现,中国
经济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就已进入下行压力加大的轨道,疫情对中国经
济的变化造成了“干扰”,不过这种干扰并非全是坏事,全球和中国共
同扩张信用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不仅对主要资本市场的反弹起到了关键
支撑作用,还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经济恢复。中国经济复苏如果出现问
题,一定有重要的内部固有的原因。
在讨论当前和今后的中国经济时,部分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认为,
中国经济正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移,消费已经成为
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投资和出口不行,我们还有巨大的
国内消费市场来支持中国经济。不过,中国不会从“生产型社会”一下
子就切换到“消费型社会”,在生产型社会中,生产的疲弱会直接影响
到消费。另外,“消费型社会”不能在生产制造普遍疲弱、经济增速明
显下滑时再建设,而应该在经济向上较快发展时就要着手准备。消费不
是一个临时拿来救急的工具,它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结果,同时,
消费的发展又能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观察当前中国经济的真实发展,当前国内企业发展的处境普遍不
好,再加上去年以来的各种政策整顿与规范行动,在客观上造成了市场
动荡,将会在短期内推升失业率,或者降低就业质量(就业的同时收入
降低),这都会影响消费的恢复。

国内经济需求恢复仍具有压力
央行近期公布了 8 月金融数据,无论是货币供应 M2 还是社会融资
规模存量的增速都继续保持了逐月下降趋势,反映了企业和居民信贷需
求在减弱,货币和信用扩张速度都出现放缓趋势。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央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行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这一数据结合之前的物价变化情况
来看,反映出整体经济需求仍然在“前高后低”的轨道上,继续放缓。
结合 7 月份的新一轮新冠疫情的传播来看,中国经济整体恢复的力度在
减弱。
从货币数据来看,8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 8.2%,与
7 月份相比,增速下滑 0.1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2.2 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 4.2%,与 7 月份相比,增速下滑 0.7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 3.8 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
余额 8.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3%。当月净投放现金 342 亿元。8 月末,
本外币贷款余额 19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18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 0.2
个和 0.9 个百分点。
8 月信贷表现依然偏弱,反映出整体经济对金融需求不足,这与房
地产调控政策导致的房地产领域融资受限有较大的关联。特别是 8 月商
品房销量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当月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同
比增速下降的趋势。同时,居民短期贷款下降,与当前消费恢复的缓慢
相关。新的疫情在 7、8 月份的再次爆发对消费领域的活动起到了抑制
作用,这通过 M1 的下降反映出来。在 7 月份全面降准的情况下,货币
增速的持续回落,意味着整体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趋势性的转向,仍在
坚持稳定的基调。值得注意的是,M2 的降幅趋于平缓,可能意味着整
体货币扩张有触底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目前金融数据反映出的好的迹
象。
8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05.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较 7
月份增速继续下降 0.4 个百分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余额为 186.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
折合人民币余额为 2.35 万亿元,同比下降 2.3%;委托贷款余额为 10.93
万亿元,同比下降 2.1%;信托贷款余额为 5.35 万亿元,同比下降 25.2%;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 3.28 万亿元,同比下降 12.5%;企业债
券余额为 29.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政府债券余额为 49.66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4.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 8.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4%。8 月份单月社融实际数据高于预期,新增社融 2.96 万亿元,同
比少增 6295 亿元。新增社融规模降幅回落 0.4 个百分点,为疫情以来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新低。与去年数据相比,社融增速回落也意味着针对疫情的刺激政策在
全面退出。
社会融资变化来看,一方面政府性债券融资的增长,对社融增量起
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同时,影子银行类融资仍在继续减少,主要还是房
地产类融资遭遇政策约束下的结果。整体社会融资增速在继续下降的情
况下,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导向之下,社会融资结构上出现
了一些变化。但就整体而言,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回归正常化,开始强调
“跨周期”的情况下,社会融资增长能否出现转向,仍需要经济自身需
求的恢复。
考虑 8 月份物价的变化,CPI 和 PPI 之间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反映
出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后疫情时期生产供应的改善仍快于实际
需求,这可能继续拖累实体经济的恢复,同时也意味着结构性的问题仍
然较为突出。如果结合金融数据来看,未来的宏观政策仍难以有全面性
的倾向,货币和财政宽松的空间同样受到限制,更多还是以结构性的调
整为主。特别是从近期央行推动增加 3000 亿元中小企业再贷款额度来
看,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房地产等领域受到约束,将推动经济进一步向长期路径回归。目前
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供给侧,需求侧的恢复同样具有压力。央行仍有可能
在第四季度通过降准、降低 LPR 利率,以及调节 LPR、逆回购规模等多
种形式来保持货币的适度宽松,避免过度收缩导致经济失速下滑。

主权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稳步推进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 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
约 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 2019
年的 42%增加到 2020 年的 60%。中国方面在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的
基础上,还希望借助假期和冬奥会的机遇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
用。无论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商业数字货币,还是实验中的各国主权数
字货币,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交易的日趋活
跃,到各金融机构对此的接纳和投入,以及各国央行对主权数字货币研
发的加快,都意味着数字货币开始影响到经济、金融、社会的各个领域。
很多人对数字货币的前景展开丰富想象,希望加快数字货币落地,更有
很多机构也开始投入这个新领域,希望在未来的数字货币时代占据一席
之地。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美洲小国萨尔瓦多对此开了先例,宣布将比特币设为法定货币,
之后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央行官员也表示,他们也在考虑推出数字货
币。在美国的制裁和新冠疫情流行的经济影响下,古巴效仿萨尔瓦多开
始接受比特币。乌克兰也派出团队前往萨尔瓦多,进行加密货币实况调
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与新政快速推行相伴的是,萨尔瓦多对于合法
化加密货币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尤其缺乏危机应对能力。不仅其居民
和商户毫无准备,技术的限制导致大量交易无法进行,带来国内市场的
混乱,也影响了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对萨尔瓦多
新政也并不看好,萨尔瓦多债券也在新政实施的第一天大幅下跌。这一
尝试由于操之过急,正在当地引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
无论是自己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还是直接承认商业货币的国家,
目前看,大部分都是不发达国家,越是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越是看好这
些虚拟货币。这些国家希望借此来吸引投资并通过变革抓住新的发展机
遇。但这种投机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标准普尔表示,比特币的采用可
能会阻止萨尔瓦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计划,增加金融弱点,
并在通过银行寻求贷款时产生货币错配而对银行造成损害。标准普尔表
示,“萨尔瓦多采用比特币的风险似乎超过了其潜在收益,对信用有直
接的负面影响。”
目前,主要经济体都对此抱有谨慎的态度。欧洲央行、日本、英国
等主要国家央行都对比特币等商业数字货币持否定的态度。在美国,美
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作证时说,如果有了央行数字货币数字美元,美
国就不需要稳定币和加密货币。加密货币资产并不是支付领域的重要组
成部分,稳定币可能是,但稳定币需要适合的监管框架,美国没有这种
监管框架。其言下之意是,商业数字货币尽管可以作为一种资产形态来
存在,但无法起到货币的作用,未来更将被纳入到监管的框架之内。
对于主权数字货币而言,同样各国央行虽然都已开始不同程度的研
究和实验,但对其大规模的推动都十分谨慎。美联储一直没有对是否发
行美元数字货币表达明确的态度。G7 国家中央与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了
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该小组概述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基本原则:“中
央银行不应通过发行数字货币损害货币或金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前副总裁张涛称,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如何演变
“很难预测”。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对于很多人期待的主权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的领域的前景而言,虽
然会对美元为主的传统支付体系带来冲击,可能重构国际贸易的格局,
但实际上,这种影响的决定权仍在于各主权国家自身。就目前的地缘影
响来看,美国无论在地缘和贸易上仍具有主导地位,美元作为全球头号
储备货币已经统治了世界金融几十年的时间。国际货币体系如果发生改
变,储备货币则需要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于技术领域,还
包括主权信用,政策的可信度、透明度,和贸易、投资等基础需求,以
及流动性和市场计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种变化很可能十分缓慢。
希望通过数字人民币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取决于地缘贸易和金融的
影响力,而非数字人民币的形式本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表示,美
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没有输给中国的危险。他强调,美国不会因此仓促行
事,做对比抢先更重要。因此,通过主权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抢跑,
既没有“窗口期”,也没有迫切性。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还是和经济实
力和地缘影响力密切相关。
就中国而言,尽管在零售支付领域开展了试点,在一些企业清算和
金融交易中也进行了尝试,但央行仍仅限于数字人民币的 M0 替代。对
于数字人民币能否进一步实现 M1、M2 的替代,恐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仅会影响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定,也会对于传统的金融市场构成
影响,而这种影响目前很难有准确的判断。因为如果数字人民币实现
M1、M2 替代,势必会推动金融领域的去中心化,这会给传统金融机构
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会带来根本性的冲击,对资产定价、交易等金融
市场业务也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甚至会因为金融资产无法预知的不确定
性,带来新的危机。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和推广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对于未来金融体
系和经济体系的演变和影响都十分复杂,需要充分估计并有冷静和清醒
的认识。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会沿着先零售、后批发、再金融和投资的国
内应用路径,以及先国内、后国际的跨境应用路径来推动。主权数字货
币的发展和应用需要稳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不能由于仓促抢先起
跑而根基不稳,并由此影响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稳定。

PPP市场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据财政部 PPP 中心的统计,今年前 7 个月,PPP 签约落地项目 372
个,投资额 8621 亿元,增长 48.9%,接近 2018 年同期水平。从上半年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情况来看,根据财政部 PPP 中心的信息,尽管上半年入库项目仍然处


于下降的趋势,但上半年 PPP 市场签约落地项目投资大幅增长,开工建
设项目投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入库项目 308 个、投资额
5726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7.8%、4%。上半年 PPP 管理库签约落地项目
331 个、投资额 7006 亿元,同比增加 2696 亿元、增长 62.6%。开工建
设项目 244 个、投资额 3795 亿元,同比增加 736 亿元、增长 24%。因
此,虽然从入库项目来看,PPP 市场整体上仍然处于向下的趋势,但投
资落地项目的增加,意味着经过了近三年的清理和整顿之后,PPP 市场
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PPP 项目落地的增加,虽然有去年被疫情影响在今年集中落地的短
期因素,但也确实体现了多年来集中清理规范的效果。一方面,入库项
目的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政策不断成熟的情况下,对社会资本
的吸引力得到增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在地方专项债等项目审
核加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投资项目重新回到 PPP 模式。实际上,PPP
市场的起落,更多反映出 PPP 这种从外部引进的模式正在逐渐适应中国
的具体环境,政府和资本方面也在不断磨合中寻找新的平衡。目前的情
况更反映出,这种新的模式或者新的格局已经逐渐形成,在未来有了进
一步发展的空间。
目前中国的 PPP 已经不是源自国外的那种 PPP,而是强调政府与企
业之间合作的新的模式,即 PEP(Public Enterprise Partnership)
的模式。PPP 模式的重新兴起,意味着地方国企通过债务融资来推动土
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未来更多的还是通过政府和企业间
合作规则的建立,给地方发展形成新的融投资模式。如果回顾 PPP 在国
内落地发展的历程,尽管出现了各种异化和变形,但这实际上也是在建
立正常化的政府和企业在投资领域合作关系的过程中的一些不同方向
的尝试。随着政策边界和市场边界的逐渐清晰,PPP 模式的变化也将形
成一致相互妥协、相互包容的新的平衡。
随着 PPP 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所接
受。中国的 PPP 模式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PPP 模式开始引进时,
大多地方的项目多采取 BT、BOT 等方式进行,由此也导致一些 PPP 项目
异化成为地方增加隐性债务的工具。而目前更多的项目开始尝试“授权
-建设-运营”(ABO)、“融资+工程总承包”(F+EPC)等尚无制度规
范的模式实施项目。这些模式虽然财政部认为仍存在一定地方政府隐性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债务风险隐患,但相比之前的模式而言,地方政府方面的权益在合作中
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可以被看作是 PPP 模式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PPP 项目在“两新一重”、脱贫攻坚、污染
防治和绿色低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PPP 项目和财政政策的结合更
加紧密。这意味着 PPP 模式更多地体现了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式。
据财政部 PPP 中心统计,上半年新入库“两新一重”项目投资占九成。
从项目类型来看,上半年在库项目投资额净增量前三位是交通运输、市
政工程、城镇综合开发。新入库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占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 PPP 中心指出,今年 PPP 项目继续助力脱贫县乡
村振兴。上半年脱贫县新入库 PPP 项目 70 个、投资额 498 亿元。净入
库项目 9 个、投资额 3 亿元。签约落地项目 65 个、投资额 606 亿元。
开工建设项目 41 个、投资额 272 亿元。
PPP 模式较为适宜“两新一重”、污染防治、绿色低碳项目发展,
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转变政府职能,也可以分散民间投资
的风险、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赢。这些政策性投资领域的扩张,实
际上为 PPP 模式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未来对资本具有吸引力,在地方政府方面市场潜力较大的在于园区
+PPP、PPP 和专项债+EPCO 等两个方面。一方面,产业园区在地方经济
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是地方政府重视的重要资产,也是地方推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土地经济”模式改变之后,园区建设将
成为新的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社会资本方面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
PPP 模式发展产业园区也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政商关系,改善和提升地方
的营商环境。以产业运营为核心,园区建设将从单纯的招商引资,向以
打造产业集群为重点、提高产业资源竞争力的更有效模式转型。
在民生领域,或者公益性投资领域,以 PPP 和专项债+EPCO 的模式,
同样将 PPP 和地方专项债相结合,不仅可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
领域,还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运营来提升投资效率。这样可以改变既有
的基建投资模式,带来公共服务领域更多的活力和效率。另外,随着基
建 REITs 试点的扩大,为 PPP 在园区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基建投资,
形成市场化退出的通道,更有利于社会资金承接运营成熟的 PPP 项目,
实现轻资产化和可持续的滚动发展。这也是未来地方考虑 PPP 项目时,
需要进行布局和考虑的一大因素。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从中央的角度来看,PPP 模式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显然意味着
短期的整顿和清理是未来形成一个长期的良性发展的趋势。近期,在不
少地方开始鼓励 PPP 模式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下一步国家发
改委将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并指导督促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人力和经费
投入,加强资金保障来稳投资。将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形
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地方在尝试和运用 PPP 模式谋求投资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
具体项目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区域发展和构建政府和社会
资本关系的角度系统性的考虑发展建设的投融资体系问题,形成有利于
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

半导体“超级周期”何时开始放缓?
全球半导体产业近两年迎来了大发展。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萎
缩了 3.5%,不过当年半导体市场却逆势上涨。世界权威的半导体研究
机构——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简称 WSTS)的数据,202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
4403.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
全球半导体市场之所以逆势扩张,与多个因素有关:
首先,与半导体市场的供需变化有关。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极大地
阻碍了经济活动和人们的聚集,刺激了远程工作、在线服务的需求,市
场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增,对芯片的需求随之大
增,拉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其次,疫情蔓延及持续不断,地缘政治摩擦增多,加剧了全球生产
商对芯片缺货的恐慌心理,由于使用芯片的大量生产企业(从汽车生产
商、电脑厂商、手机厂商到 AI 应用厂商)担心芯片断链,大量囤货,
多处下单,短期内放大了需求。
第三,与特殊形势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有关。半导体是个典型
的全球化产业,产业链延伸很长,从材料、设备、软件、备件等各个产
业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很高,根据美国白
宫的供应链评估报告,半导体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可
能要跨越 70 次国际边界,整个过程需要长达 100 天,其中约有 12 天是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供应链步骤之间的中转。一旦供应链受阻,将严重冲击半导体产业。近
两年的疫情和地缘政治摩擦,正好打击了半导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第四,与全球政治气候大环境等相关。地缘政治因素对半导体产业
造成了特别的冲击,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弈,人为抬升了半导体产
业的战略价值,使得半导体产业成为战略产业,半导体芯片成为战略物
资。非市场的政治因素阻碍了过去的供应体系,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加剧了半导体产业的紧张。
第五,诸多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扩大了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
如人工智能产业(AI)、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物联网、智
慧城市、智能化生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服务等产业的发展,都刺激
了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即使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上述一部分需求也不会
重回疫情之前,而会变成固化的需求。
这些变化,拉长了过去的半导体产业周期,使得此前芯片“白菜价”
的时代完全逆转。业界预期,这一轮半导体产业的扩张还将延续 1-3
年,形成一轮半导体产业的“超级周期”,有望在 2022 年达到 5700
亿美元的预测平均值。根据 WSTS 的预测,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
将达到 5508.76 亿美元,同比大增 25.1%;2022 年将达 6064.82 亿美元,
增幅为 10.1%。
业内人士预期,由多种因素作用下刺激起来的这一轮“超级周期”,
可能在 2、3 年后结束。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随着供应端的增量投资不断落地,有助实现新的供需平衡。近
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中芯国际等,都宣布
了新的投资建厂计划,估计会在近几年先后落成,形成半导体的增量供
应能力。二是随着疫情好转,此前爆发式的需求增长将会放缓甚至下降,
事实上,2021 年的部分半导体部件的需求已经回落至个位数,到 2022
年将会继续放缓。三是随着疫情受控,全球供应链会逐渐建立新的平衡,
显著缓解市场对供应链、产业链的担忧,会减少囤货、多头订货带来的
需求放大。
全球日益普遍的产业链供应端的短缺和涨价,与资本过剩的基本形
势有关。由于资本过剩放大了需求端,使得供应端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大
为上升了,这种形势可能会刺激更多的产业投资者利用供应端涨价的风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潮来跟随涨价。一些半导体芯片厂商以原料成本上涨、产品生产周期变
长等为借口,已经开始推动涨价。比如,恩智浦、瑞萨电子和东芝等多
家芯片厂商已陆续上调了汽车芯片的价格。芯片需求增加拉动了芯片生
产的上游环节,如硅片、超纯硅原料等上游材料产业,这两年的日子也
非常好过,产品供不应求。

房地产行业的出路又在哪里
国内对房地产领域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不仅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短
期震动,还引起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城镇化进程将带来长期
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房地产在发生格局变化——
从发展模式到政策环境、以及产业定位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和更替。这种
更替不仅会影响房地产企业,更会对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产生“关联反
应”,各方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自 90 年代末期,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过去 20 年在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土地经济”
模式推动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的膨胀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地方政
府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来弥补财政支出缺口,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
行投资,由此满足城镇化的基本公共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通过
商业和住宅的开发,推动城市功能的发展来满足企业和居民的城镇化需
求。在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城镇化面临需求和供应的不
平衡,也推动了土地价格的提升和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的上涨。
这一模式在过去 20 年的确实现了资本和人口向城市的快速集聚,
和经济要素的集约化,从而释放了生产效率,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平稳发展的阶段,这种“土地经济”的模式带来生
产、生活成本的上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使得城镇化的发展同样进
入的结构调整的阶段。一是整体人口增长速度在放缓,城市人口老龄化
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经过 20 年之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
在放缓。这些从存量到增量的改变,使得城镇化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房地产作为资产的金融属性正在被逐
渐剥离,越来越向提供基本居住功能的定位转变。而区域经济发展和新
的城镇化也面临土地资源稀缺性的改变。这使得政府方面,难以通过一
次性的土地出让快速聚拢资金,也将难以通过“土地财政”来提升城市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种情况下,土地开发的周期会越来越长,不
仅难以短期收回成本,甚至造成大量的债务,使得地方负担越来越重。
在“土地经济”模式难以持续的新发展阶段,地方推动区域经济、
带动城镇化发展如何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出路又在哪里?这需要政府
和企业重新思考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路径。需要审视对
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本、科技、人口、公共
服务。在土地即将由稀缺要素向公共资源回归的情况下,其他要素就变
得越来越重要。
新的阶段,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需要回归产业
集聚的传统城镇化路径,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城市更新的新主题。城镇化
的启动,从历史上看,来自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的规模化集聚。中国
同样如此,在经历了过去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同样面临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也带来新的增量。在
这个过程中,对于地方而言,既有的产业园区的调整,以及新的产业园
区建设和经营仍可以作为支撑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发展来
推动人才、技术的集聚,从而推动城镇化。当然,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会
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既有的“土地+税收优惠”
的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改变,很多地方推动资本招商、资本运营的政府
和企业合作的新园区发展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产业链+生态”
的更高层次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的模式。
在过去城市空间大规模扩张,很多地方“摊大饼”式粗狂发展的背
景下,对于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低。不仅产业面临迭代,既有的城市
空间也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提升,以适应服务类新兴产业和居民生活提
升的需要。意味着城市更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
要,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地区城镇化的主题。通过城市更新提升提高土地
的利用效率、实现职住平衡、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也就会带来经济效
率的提升和人口、资本的重新集聚以及新经济成分的发展。
在新阶段,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持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这一领
域需要从开发向服务进一步转变;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与政府的新的合
作关系,从而在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更新中继续发挥作用。中国今后一
个时期的经济建设问题,关键点就是两个逻辑紧密相连的重点,一个是
资本市场,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在这两大市场中,资本市场是建好、管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好,保持健康有序的成长;房地产市场则是转型的问题,要通过城市更
新,搞好城市的品质建设、环境建设,要让资本市场有底气,往提升土
地资产价值的这个方向走。

恒大未来的出路
陷入“债务危机”困扰的恒大能否度过难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虽然恒大一再强调其会积极履行义务,通过各种形式化解困局。种种迹
象表明,恒大在面临恐慌性“挤兑”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已难以挽回局
面。恒大问题的后续处理需要引起重视,政策方面需要注意避免由此引
发的连锁反应,避免区域性、系统性危机的出现。
目前,针对恒大的债务纠纷层出不穷,无论是理财投资者的抗议、
恒大债权人的诉讼、地方政府对恒大项目的“封盘”,以及供应商的争
议不断出现。种种迹象表明,恒大已经事实上对各类债务开始违约,由
此带来各种形式的“挤兑”,表明市场对于恒大已经失去信心。在 9
月 14 日的公告中,恒大承认,如果未能履行担保或其他到期债务的义
务,且无法与投资人或债权人达成延期还款或其他替代方案,可能导致
现有融资安排下的交叉违约,并可能导致相关债权人要求债务加速到
期,影响重大,这也是恒大承认其自身的债务风险。
恒大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目前的困境。一方面,其依靠增加销售
来回笼资金的愿望很难实现。就购房者而言,恒大楼盘能否如期完工,
如期交楼存在极大风险,使其望而却步。目前恒大的销售情况在上半年
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大幅度的滑坡。数据显示,2021 年 6 月、
7 月及 8 月,中国恒大分别录得物业合约销售金额 716.3 亿元、437.8
亿元及 380.8 亿元,呈逐月下降趋势。恒大在公告中承认,由于潜在购
房者信心受到影响,预期公司 9 月销售持续大幅下降,导致公司销售回
款持续恶化,进一步对现金流及流动性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恒大整合资产的进度并不理想。恒大已经错过了对其自身最
佳的资产重组时机,将难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或者出售资产来缓解债务
压力。潜在的投资者甚至希望在恒大倒下之后,再低价抄底。恒大在公
告称,正积极接触多家潜在投资者,商讨出售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部分
股份,同时也考虑为中国恒大及其他附属公司引入新投资者。但截至目
前,公司尚未与投资者签订任何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是否能实现上述出
售尚有不确定性。恒大首次披露正积极接触潜在买家,商讨出售公司位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于香港的办公大楼,但同样尚未与投资者或买家签订任何有约束力的协
议。表明恒大自身资产重组化解债务仍面临巨大的困难。
未来的恒大的前景有几种可能,一是国内其他房地产商或金融机构
进行救助,帮其度过难关;二是政府方面补血救助;三是爆雷走向破产
重组;四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有序重组。在房地产行业面临瓶颈的情况
下,就恒大的体量和目前近 2 万亿的负债而言,很难有市场主体能够承
担,因而第一种可能性并不大。政府救助对于恒大而言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在房地产政策趋紧,政府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背景下,中央或地
方通过国企承接恒大也没有动力。但恒大爆雷出现无序破产清偿,对于
恒大而言是最坏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对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而言,
同样会引起巨大的震动。
恒大倒闭的后果难以想象。恒大自身有 20 万名员工,在全国有着
上千个开发项目,间接影响到 380 万人就业。因此,恒大破产不仅影响
到成千上万的购房者,以及大量供应商、建筑商的利益,还会对就业市
场带来冲击。更令人担心的是,根据恒大去年披露的情况,恒大负债涉
及超过 128 家银行和 121 家非银行机构。恒大的债务问题,牵涉到大量
的金融机构,会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房地产市场在“三条红线”的约束下,无论是投资、销售情况都已
经出现放缓的态势。房企都在拼命地推动销售以回笼资金,降低杠杆率。
恒大倒下的负面影响将远超华夏幸福、包商银行,会进一步产生恐慌性
的收缩,可能出现大量房企倒闭的情况。这种给房地产市场和房企带来
连锁反应,有如研究人士提出的“沃尔克时刻”断崖式震荡,很可能带
来系统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对整体经济和金融最有利的选择,还是由政府主导实现有序的债务
重组,避免恒大破产带来的无序局面。既可以使恒大自身履行偿债义务,
承担“无序扩张”的后果,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债权人和广大相关方
的损失。方正、海航的债务处理结果表明,有序的破产重组是切断风险
传播链条,防止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模式。在恒大债务问题不断发酵的情
况下,这种迫切性正在增强。如果错过时机,任由风险蔓延,引发整个
房地产市场的恐慌和金融动荡,未来的局面不仅损失会更大,也更加难
以挽回。

恒大与万达的不同际遇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近日继续发酵,引发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
担心。债务问题对中国许多企业来说是经营策略不当导致的结果,也是
企业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如何摆脱债务危机就成为企业关乎生死的
重要问题。
在国内房地产企业遭遇的债务危机中,万达与恒大两家的债务压力
和脱困值得对比分析。同样是面临巨额的债务压力,为什么万达最终可
以解决 4000 亿的负债,而恒大迄今却不能摆脱债务压力?比较一下两
家企业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2013 年,万达开始大举开展海外地产业务布局。同年,万达投资 7
亿英镑拿下英国伦敦 ONE NINE ELMS 摩天大楼。2014 年,分别在美国
投资芝加哥项目和洛杉矶 ONE BEVERLY HILLS 项目。2015 年,再次投
资 10 亿美元拍下了悉尼的 CIRCULAR QUAY 公寓和酒店项目, 并耗资 9.71
亿澳元拿下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项目。此后,万达负债率居高不下。2016
年 12 月 10 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回应网上盛传的“万达负债
4000 亿,首富成首负”传言。王健林称,4000 多亿负债是万达商业 2015
年上半年的负债,不是他个人的负债。万达商业资产有 6000 多亿,负
债 4000 多亿。到 2016 年 6 月 30 日,万达商业的财报净资产是 1900
亿元。
为防止资金链断裂,万达决定大幅出售旗下资产。王健林在 2018
年 1 月 20 日明确表示,万达要逐步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王健林称:
“万达过去几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项目,现在我们决定清偿海外债务,卖
一半资产就能把全部债务清偿。”万达出售海外资产持续了 2 年多。2020
年 11 月 25 日,万达酒店发布公告,该公司完成出售芝加哥物业项目。
至此,万达集团已将其海外地产项目全部清空。今后,万达酒店的发展
会专注酒店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等主业发展,以轻资产形式运营。值
得注意的是,王健林当时处理万达债务的速度非常快。虽然万达的负债
率较高,但是流动性还没有出现问题,相反当时万达手里的现金储备非
常充裕。当时融创拿出 600 亿来收购 13 个万达的文旅项目,其中 300
亿还是万达借给融创的。此外,万达当时拿到了腾讯、融创、京东、苏
宁等公司合计 340 亿的投资,接手了万达在香港退市的股份,而且这笔
投资是没有压价的。这样等于万达当时又多了 340 亿的资金,有助于万
达解决当时的债务问题。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再看恒大的债务问题。据公开资料,恒大集团的总负债最高时曾达
1.95 万亿元,剔除了预收款的负债,也在 1 万亿元以上。据中国恒大
2020 年财报显示,公司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 83.4%,净负债率
159.2%,现金短债比 0.47,相对较低,意味着流动性风险较大。自 2020
年 3 月起,恒大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战略。恒大
集团 2020 年的有息负债最多达 8743 亿元。截至 2020 年末,恒大有息
负债总额为 7165 亿元,其中一年以内的有息负债达 3355 亿元,占比
46.8%。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表示,2021 年 6 月 30 日前,恒
大集团的有息负债将会降低至 6000 亿元以下,净负债率降至 100%以下。
2021 年 7 月 22 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恒大的有息负债已从 2020 年最高
时的 8700 多亿元降至约 5700 亿元。
恒大与万达在债务规模和脱困措施上都不一样。一是恒大的资产规
模和债务规模都要比万达大得多,因此其处理债务的难度也会大得多。
二是与债务规模相比,两家公司在债务高峰时的现金流情况不一样。截
至 2021 年 6 月底,恒大公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 867 亿元人民币
(134 亿美元),而总借款为 3317 亿元人民币(513 亿美元)。很显然,
恒大的现金储备严重不足。三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判断和响应速度不
同。“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早已公布,万达在意识到海外投资的风险
后,比较迅速地开始出售海外资产,至 2020 年已全部出售海外资产。
而恒大则在 2020 年才开始全面调整新战略。从企业决策来看,凡事离
不开两件事,第一是理解,第二是判断。恒大与万达的不同际遇来看,
恒大对于“现金为王”的理解以及对于房地产形势的判断,都与万达有
较大的不同。

瑞银发出全球性“财政悬崖”警告
所谓“财政悬崖”(Fiscal Cliff),是指政府财政开支突然减少,
使得支出曲线看上去状如悬崖,故得名“财政悬崖”。这一词汇由美联
储主席伯南克在 2012 年 2 月 7 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首次提出,用以形容
在 2013 年 1 月 1 日这一“时间节点”上,美国自动削减赤字机制的启
动,会使政府财政开支被迫突然减少。
美国出现“财政悬崖”的背景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
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这些政策
将在 2012 年底到期。增税与减支政策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美国的“财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政悬崖”,大约达 8000 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 2013 年美国 GDP 的 5%。


美国经济决策者担心,在没有财政悬崖影响的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增速
预计只能达到 2%左右,因此财政悬崖的出现将导致美国的经济活动陷
入萎缩。2013 年美国 GDP 的实质增长 1.9%,增速低于 2012 年的 2.8%,
增幅下滑的主因是非住宅固定投资和个人消费开支增速减弱,而联邦政
府开支降幅更大。
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打击远超金融危
机。空前的疫情影响,迫使各国推出了规模更大的刺激性政策。除了规
模极大的量化宽松政策之外,各国还推出了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来稳住
经济体系,避免出现市场崩溃。
随着疫情形势受控,各国开始认真考虑停止或撤出宽松政策,部分
国家甚至开始考虑出台紧缩政策以避免可能的通胀。如果各国因为疫情
影响减退而调整刺激性的政策,则有可能在多个国家出现财政紧缩导致
的支出减少,甚至形成一种全球性的“财政悬崖”现象。
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渐减小,2022 年全球将迎来一个“财政悬崖”。
瑞银表示,由于疫情持续爆发,许多国家需要延长去年的支持措施,并
批准一些新的计划,从而将财政调整推迟到 2022 年,预计总体上到 2021
年底,去年的刺激措施只有 8%会被取消。但在 2022 年预算提交之前,
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巨大的“财政悬崖”。假设这些刺激措施按照目前
的计划到期,预计明年全球“财政悬崖”将达到 GDP 的 2.4%。瑞银认
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调整,其规模超过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两年调整的 5 倍。
瑞银的预计,2021 年,在 34 个经济体中,只有 6 个经济体的财政
规模水平会恢复到疫情前。只有俄罗斯、中国香港地区、阿根廷、中国
大陆、巴西和土耳其经周期调整的基本收支平衡将达到或优于 2019 年
的水平。而 2022 年,随着大部分财政刺激措施到期,预计几乎所有国
家或地区(34 个中的 30 个)将改善其基本财政状况,财政调整规模的
中值为 GDP 的 1%。尤其是在美国,其 3.5 万亿美元的预算决议最终会
被削减到一个更低的数字,加上基础设施法案,美国将在未来 10 年额
外支出 2 万亿美元。 但这在 2022 年只会产生约 2500 亿美元的刺激资金,
相比 2021 年来说大幅减少,导致明年经周期调整的基本赤字下降 9%。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瑞银发出全球性“财政悬崖”的警告,是担心全球财政政策刺激力
度可能在 2022 年迎来拐点,如果这种情况发生,2022 年的全球经济增
长可能因财政刺激的快速撤销而面临减速的风险。今年以来,美国和欧
洲国家都多次谈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转向紧缩,一部分原因是全球疫
情控制逐渐好转,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对通胀重临的担忧。但是,考虑到
疫情对全球经济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宽松政策的退出并不那么容易,这
也是美欧对于何时出台紧缩政策出现很大争议的原因。
有没有什么情况能够让各国改变主意,暂停撤出刺激政策或者延长
刺激政策?有一种可能性是,由于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明显限制了各国
的经济复苏。这有可能再次推迟刺激措施到期的时间,将财政政策的调
整推得更远。瑞银认为“财政悬崖”将变成“财政缓坡”。
中国会不会出现“财政悬崖”的情况?中国大概率不会出现这种情
况。这与中国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机制有关。中国的宏观经
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
经济形势进行微调,实行的是有弹性的相机决策。根据国务院报告的
2020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为 209028 亿元;
当年支出总量为 246628 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全国财政赤字 37600 亿
元。在 2021 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2021 年的赤字率拟按 3.2%左右安排,
比 2020 年有所下调,赤字规模为 3.57 万亿元。综合来看,中国不太可
能出现“财政悬崖”现象。

日本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
不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拖累了日本经济恢复的步伐。替代安倍
晋三的菅义伟政府即将离任,其留给新一届政府的难题,不仅是如何有
效应对疫情,还包括如何推动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特别是延续近
10 年的安倍经济学在未来如何推进,是否会有新的变化,也将是外界
对日本新一届政府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2012 年底安倍晋三上台后以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实施的一系
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值得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经过近 10 年的货
币宽松,配合财政刺激政策,安倍经济学的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使得
日本经济从衰退中逐渐走出,不仅给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也开始让企业
和消费者振作起来。2020 年,在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下,日经指数已
经恢复,表明日本股市已经从上世纪 90 年代后的灾难中走出。但安倍
4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经济学仍面临长期无法解决的国内需求不振的难题,也因此难以推升长
期低迷的通胀水平,实现 2%的政策目标。
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不断持续,使得日本央行对于目前的通缩困扰有
新的解释,认为这是导致近两年国内需求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日本央
行在疫情时期也跟随美联储等主要央行进一步扩大应对疫情的经济刺
激计划。日本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的复苏,同样一直维持着宽松的货币政
策。,截至目前日本已经累计向市场投入了 34 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
约 19966 亿元)。数据显示,在剔除了通胀因素影响后,日本二季度的
实际 GDP 环比增速为 0.5%,同比实际增速为 1.9%,比该国此前预测
的 1.3%要高上一些。日本的持续宽松计划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与全
球通胀水平不断升高相比,日本从去年 7 月份开始在通缩中挣扎。到今
年 7 月份,修正后的 CPI 指数显示已连续 12 个月下跌,创下 2011 年 6
月告别长达 28 个月通缩以来的最长连跌。因此,仅仅以疫情的原因恐
怕仍难以解释,在持续推动的货币宽松之下,安倍经济学是否继续有效。
由于安倍晋三对菅义伟之后的日本新政府影响力的消褪,继续贯彻
安倍经济学对于新的日本政府而言,吸引力正在减弱。安倍经济学能够
实现的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而未能实现的通胀目标恐怕
在安倍经济学的框架下未来仍难以实现。作为坚决执行安倍经济学的日
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任期将在 2023 年到期。他的离任很可能意味着
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走向终结。最有可能继任的日本央行副总裁雨宫
正佳预计将对目前的宽松政策进行调整,以恢复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的角色。
2020 年春季,日本央行为应对疫情,推出了以零利率向民间金融
机构注入信贷资金的制度。根据使用情况,还采取了对于在日本央行拥
有的活期存款余额给予 0.1%的溢价利率等措施,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
有所松动。在今年 3 月份的日本央行会议上,日本央行宣布将不再致力
于固定的对风险资产的购买计划,而是根据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
这是其放缓货币支持的一个迹象。
近期更显著的变化是日本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改变一直坚持的负利
率政策。根据路透的报道,对日本货币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日本央行
副总裁雨宫正佳批准了 11 月公布的一项有争议的计划。根据该计划,
日本央行向削减成本、提振获利或进行业务整合的地区性银行持有的存

4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款支付 0.1%的利息。这是对地区性银行抱怨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正在
缩小本已微薄的利润的一种认同,也反映了决策者对长期低利率可能破
坏银行业稳定的担忧。
多年的宽松政策,使得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为其持续
推动宽松带来越来越大的包袱。为支撑疫情下的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
供给进一步膨胀。日本央行的报告显示,截至 2020 财年末(3 月底),
其总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109 万亿日元,增幅为 18%,达到 714 万亿日元,
创 2016 年以来新高。这意味着日本央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日本国内生
产总值(GDP)的约 1.3 倍,在发达国家之中十分突出。2018 年,日本
成为七国集团(G7)中首个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超 GDP 的国家。在这其
中,占日本央行所持资产逾 7 成的国债增加 10%,达到 532 万亿日元。
对商业银行等的贷款,达到 125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 1.3 倍。备受市
场争议的 ETF 持有量达到 35 万亿日元,使得日本央行成为日本持股最
多的市场交易者,被认为其巨额持仓给股市造成了扭曲。如果日本央行
未来持续推动宽松政策,不仅将成为左右金融市场的“最后做市商”,
更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最大股东”。在政策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
新一届日本政府将面临新的政策路径的选择。
持续的宽松无法解决通缩的难题,实际上暴露了日本经济的长期结
构性问题,无法通过刺激需求予以改善。一方面,日本日益严重的老龄
化,不仅使得消费需求难以提升,也加剧了劳动力的短缺,制约经济增
长。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没有带来产业政策的调整去推动
技术革新,仅仅带来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即使在后疫情时期,全
球供应链扭曲带来日本出口激增的情况下,仍难以扭转国内需求萎缩的
局面。目前来看,日本央行正在尝试实施类似于产业政策的计划,鼓励
银行业整合以及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这可能意味着日本央行将跟随全
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尝试新的思路,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

美国与沙特关系转向
本月,美国总统拜登突然下令,要求公布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调查“9·11”袭击事件的文件并责令美国司法部进行审查。FBI 在 9
月 11 日公布了一份新的解密文件,该文件涉及其对 2001 年 9 月 11 日
美国遭受袭击事件的调查以及对沙特政府支持劫机者的指控。

4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FBI 在袭击事件 20 周年之际发布一份经部分编辑(实际大片涂黑)


的 16 页文件,详细说明了劫持者与几名沙特官员之间的接触,但没有
得出在这场造成近 3000 人死亡的袭击事件中,沙特政府是否是同谋的
明确结论。在这份 16 页的文件中,联邦调查局称,19 名劫机者中有 15
名来自沙特阿拉伯,且劫机者在美国有同伙,但无证据显示沙特阿拉伯
政府参与其中。
沙特驻美国大使馆上周表示,沙特“欢迎”公布与“9·11”袭击
事件有关的文件,并在一份声明中称:“任何关于沙特阿拉伯参与 2001
年 9 月 11 日袭击的指控都是绝对错误的。”另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
这份经大幅涂盖、日期为 2016 年 4 月 4 日的 16 页备忘录,主要记录了
2009 年和 2015 年对一名申请美国公民身份者的访谈,此消息人士多年
前曾多次与几位沙特公民接触,和他们一起参与了对两名最早抵达美国
的“9·11”劫机者的帮助。
文件详细记录了沙特公民巴尤米(Omar al-Bayoumi)与抵达南加
州的“9·11”劫机者中哈兹米(Nawaf al-Hazmi)及米哈德(Khalid
al-Mihdhar)的接触和会面。巴尤米据称在洛杉矶读书,但 FBI 怀疑,
他实际上是沙特情报人员,深入参与为两名劫机者提供翻译、旅行、住
宿与资金的协助。哈兹米和米哈德 2000 年 2 月到达南加州后不久,在
一家清真餐厅见到巴尤米,巴尤米之后帮助这两人在圣迭戈租下一间公
寓。
解密文件还佐证了已经被报道过的这两名劫机者与洛杉矶法赫德
国王(King Fahad)清真寺原教旨的伊玛目图梅里(Fahad al Thumairy)
和沙特领事馆一名官员之间的关系。文件还表示,这名身份保密的消息
人士向 FBI 表示,巴尤米除了学生的正式身份外,在沙特的领事馆还曾
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备忘录也提到,这位消息人士的妻子表示,巴
尤米常谈到“圣战”。
虽然这份文件并没有得出沙特政府发动了针对美国的“9·11”袭
击的结论,但这份文件的内容清楚揭示了沙特外交机构中的情报人员与
“基地”组织的紧密关系,这一点可能导致美国和沙特关系出现急剧的
转变。
原来部署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的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位于
沙特首都利雅得东南约 115 公里(70 英里)处。自 2019 年也门胡赛武
4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装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沙特石油生产中心以来,该基地已接待了数千名
美军。日前美联社发布的最新一张卫星照片显示,最近几周美国已从沙
特阿拉伯撤走其最先进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美联社 8 月下
旬看到的卫星图像显示,该地区的一些导弹架已被拆除,但仍然可以看
到有关活动和车辆。而 9 月 10 日拍摄的高分辨率卫星照片显示,该地
点的导弹已经空空如也,也没有可见的活动。
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已经向美联社承认“重新部署了某些防
空资产”。沙特国防部也承认美国已撤出导弹防御系统,表示沙特军队
“有能力保卫其领土、海洋和领空,并保护其人民”。这些令人熟悉的
“陈词滥调”,也曾出现在美国和阿富汗政府之间,尤其是在美军从阿
富汗撤走之前。
拜登政府领导的美国还要走多远?撤离阿富汗就已经预示着美国
将会远离“世界岛”,如果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再进一步的转变,那么后
续将会发生的就是美国从伊拉克离开。如果到了这种程度,美国在欧亚
大陆的存在仅仅剩下北约的那一片地区,而这一片影响力地区由于欧盟
对于美国的微妙态度,实际上也是非常不稳,美国能够发挥的余地以及
可能发挥的余地都非常小,至少要远远小于北约攻击南联盟的时候。如
果事情真的演变到这种程度,那时的美国将与我们在历史上所熟知的美
国大为不同。
在美国和沙特关系的问题上,不知道拜登决定这样做的背景和原
因。究竟是为了向美国社会强调,“9·11”的主谋是沙特,历届美国
总统根本是“打错了”人,只有拜登是正确的?还是基于拜登自己的所
谓战略,就是要美军离开所有的世界岛地区(欧亚大陆),“目送”俄
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区域地缘政治强权的扩张和崛起?对于这些可能
影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观察,但也不排除
拜登及其班子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么多。

《管理评点》……点评管理的智慧……
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