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特别说明:该资料只供内部单位免费参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公开传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经济情势 观察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第 31 期 2022 年 08 月 22 日

(建议:打印后递交决策层参阅)
习主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2
习主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问题 ........................................... 3
李克强:财政净上缴中央的省要完成上缴任务 ........................................... 3
发改委要求地方报送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 ............................................... 4
发改委: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 4
发改委再次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 5
银保监会: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试点 ......................................... 5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 6
银保监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回归本源” ........................................... 7
科技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 年)》 ........................ 7
银保监会: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不可持续 ............................................... 8
中基协要求落实针对洛佩西的制裁措施 ................................................. 8
两部门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 9
17 个省市调整部分新增专项债用途 ................................................... 10
监管部门:国内互联网巨头应提交算法备案 ............................................ 10
广州、佛山联合印发《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 11
河南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见》 ...................... 11
安徽企业发行“碳资产”债券 ........................................................ 12
6 个经济大省的四方面贡献 .......................................................... 13
国内园区经济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 13
国内银行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 14
各地不断出台放松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 ................................................ 14
“红绿灯”与“负面清单”制度如何平衡 .............................................. 15
2022 年非税收入增幅普遍高于税收 ................................................... 15
国内“乱罚款、乱收费”死灰复燃 .................................................... 16
平台经济监管应该细水长流 .......................................................... 16
云和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正在放缓 ...................................................... 17
疫情防控从“动态清零”到“社会面清零” ............................................ 17
海南向江苏发出“警告函”协调防疫工作 .............................................. 18
成都结束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 ........................................................ 19
气象干旱加剧南方多省河流枯水和断流现象 ............................................ 19
江苏出现部分企业限电限产情况 ...................................................... 20
四川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 ........................................................ 21
国内将创新风电投资和土地利用机制 .................................................. 21
青海省能源局约谈 8 家能源央企 ...................................................... 23
秦皇岛港 30 万吨铜精矿离奇“失踪” ................................................. 23
中企加大对墨投资要关注风险 ........................................................ 24
德国对中德关系的方向在改变 ........................................................ 24
美国与中国台湾推动“21 世纪贸易倡议” ............................................. 25

Member2018@126.com 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经济面临的失速风险增大 ........................................................ 25
中国经济遭遇“电荒”冲击影响 ...................................................... 28
中国气候变化对经济生态的影响 ...................................................... 29
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 32
疫情又起再度冲击中国经济! ........................................................ 33
国内财政收支问题严峻 .............................................................. 36
央行调整政策利率释放维稳预期 ...................................................... 38
7 月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十分疲弱 ...................................................... 40
中国减持美元资产将是大趋势 ........................................................ 42
美联储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 ...................................................... 44

习主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8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的文章《全党必
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文章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
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
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
全面落实,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
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
能以偏概全。文章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始终把满足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
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
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文章指
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
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
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
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
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
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是政治,样样
离不开政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
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

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习主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 8 月 17 日在沈阳市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听取了辽宁新时代东北振
兴整体情况介绍,并考察了新松公司生产经营、自主创新情况。习近平
向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询问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对企业自主
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表示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
度、中国水平。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
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
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
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要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我国发展既要扎
扎实实、步步为营,又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自力更生,把
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
路。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
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李克强:财政净上缴中央的省要完成上缴任务
8 月 1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
负责人座谈会。参与本次座谈会并发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来自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 6 个省份。李克强总理称,要发
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
键,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合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推进改革开
放,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障基本民生。李克强
还表示,6 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市场主体数量、吸纳就业都占全国四
成以上。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稳经济,
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对于经济大省的财政工作,李克强说,
稳经济也是稳财源。财政净上缴中央的省要完成上缴任务。各省要坚持
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财政收支平衡和基层“三保”。
对于经济大省的稳增长扩内需工作,李克强说,多想办法促消费。盘活
专项债债务限额空间,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有效投资并带
动消费。此前,7 月 7 日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
明确要求东南沿海 5 省市(福建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

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随后,7 月 28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虽然提出全年经济发展重
在“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但也对经济大省发展提出“要勇挑大梁,有
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求。

发改委要求地方报送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
稳增长压力下,财政增量政策工具待出,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加码
新政有望推出。8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谈
及发改委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举措时表示,一大举措是加快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发行使用。罗国三表示,国家发改委通过有关调度机制,加强对
专项债券项目建设的调度和指导督促,推动各地方加快资金使用进度。
近期,我们又组织地方报送了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目前已筛选形成准
备项目清单。目前今年新增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用完,各地
存量专项债额度累计约 1.5 万亿元,不少专家普遍认为下半年部分地方
会动用当地存量额度,可能发行新增专项债。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
表示,这意味着此前地方可以在下半年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第三批专
项债项目申报,可能是为此做准备,为后续发债铺路。根据部分地方发
改等部门公开消息,国家发改委在 6 月份要求各地申报第三批专项债项
目,地方此后积极申报,比如辽宁省申报项目超过 800 个。此次专项债
项目申报范围除了原有的交通、市政和产业园等九大领域外,还新增了
新基建、新能源领域。

发改委: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8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就县城城
镇化表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
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 30%。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
设,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
委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各有关
方面多措并举、分类引导县城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支持县城建设的
政策举措。一是支持县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
区和返乡创业园区,优化县乡村物流网点布局。二是支持县城完善市政
设施体系,加强县城与周边大城市互联互通。三是支持县城强化公共服
务供给,加强县城中学标准化建设。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覆盖了
940 个县。四是支持县城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划定 289 片历史文

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化街区。五是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功能。六是强化县城建设的要素支
撑,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信贷等支持
县城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把稳方向,守牢五方面红线
底线。一是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
界。二是聚焦重点任务,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大拆大建和炒作房地
产。三是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四是结合人口趋势合理制定规划,防
止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五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范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

发改委再次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8 月 17 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
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
素。城市中大概有 1/3 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现实中我们供给还是不
足的,特别是普惠性的服务供给确实是个短板。”8 月 16 日,国家卫
生健康委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
施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郝福庆表示,《指
导意见》重点围绕五个关键词下功夫,即“基本、普惠、投资、收费、
减负”,就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增加普惠性服务,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规范各类服务收费,减轻机构经营负担。除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
以外,各地也要出台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同时在一些特殊
时期,建立托育机构关停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疫情期间的纾困
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坦言,截至 2021 年
底,每千人口托位数是 2.03 个,距离“十四五”期末要达到 4.5 个目
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有一定距离。《指导意见》从
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措
施。各地和相关部门围绕既定目标,将同向发力,共同加快推进托育服
务体系建设步伐,为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做出应有的努力。

银保监会: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试点
银保监会日前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
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 6
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
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压实中小银行主体
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

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处置力度。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 8 月 12 日表示,前些年,在行业
不良风气影响下,一些村镇银行贪大求洋、偏离主业,违规开展票据业
务、大额授信、异地授信,以及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存贷款业务。
对于这些市场乱象,银保监会开展专项整治,村镇银行票据业务占总资
产比例、大额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均明显下降,互联网贷款已基本出清,
互联网存款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国中小银行共处置不良资产 6700 亿
元,同比多处置 1640 亿元;批准 34 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经国务院金
融委批准,分配了 1874 亿元专项债额度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目前,全
国村镇银行总体运行平稳。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
进,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总体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重,统筹风险防范与深化改革,持续提升监
管有效性,增强中小银行机构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做好一些地方村镇
银行风险处置工作,加强追赃挽损,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维护广大
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有关事项的通知》
8 月 12 日,为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提高保险业风险抵御
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
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自 2022 年 9 月 9 日起实
施。《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应当按相关规定条件和程序,向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提出发行申请,做好信息披露,并及时向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报告发行、赎回等重大情况。《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发行的无固定期
限资本债券应当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当触发事件发生时,无固定期限
资本债券应当实施减记或转股。保险公司减记和转股的触发事件包括持
续经营触发事件和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其中,持续经营触发事件是指保
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 30%。无法生存触发事件指两类情
形:银保监会认为若不进行减记或转股,保险公司将无法生存;相关部
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保险公司将无法
生存。《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赎回后偿
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不能赎回;支付利息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
的,当期利息支付义务应当取消。保险公司无法如约支付利息时,无固
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投资人无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保险公司实施破产。

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银保监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回归本源”
8 月 12 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近年来,
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发挥逆周期
功能,持续加大对金融和实体企业风险化解的支持力度。同时稳妥处置
和化解华融公司风险,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转型。一是聚焦主责
主业,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目前 5 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金
融机构不良资产占银行业机构全部批量转出不良资产规模的 80%以上,
仍然是不良资产收购主力军。二是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和救
助受困房企,配合地方政府“保交楼、保民生”,保障了 26996 套商品
房按期交付,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 5500 万元。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
坚强领导下,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
稳妥指导华融公司开展风险处置工作。引入中信集团等 5 家战略投资
者,完成增资 420 亿元,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华融公司坚决推进瘦身健
体,先后成功转让 4 家金融子公司,在整个风险处置过程中,华融公司
依法兑付境内外全部到期融资,未发生一笔违约,集团流动性总体保持
稳定。

科技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
科技部网站 8 月 15 日公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
—2023 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发
布,提出到 2023 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
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
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
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其中提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
新重要发源地方面,行动方案要求,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
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推广“投资+孵化”模式,提升各类创新
创业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行动方案提到,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风险投
资等金融支持,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鼓励
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深入落实创业投资税
收优惠政策,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好用足科技创新
再贷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题债等政策工具,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
作用。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仪器设备信用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为

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10 万家以上企业增信授信。推广科技项目研发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
新型科技保险产品。鼓励地方建设科技企业信息平台,共享工商、社保、
知识产权、税务、海关、水电等信息,完善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信息共
享机制。此外,两部门提出,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中
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
新。

银保监会: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不可持续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日前在媒体撰文,谈近年来全球通胀变化的
内在逻辑。他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所提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
取舍并不是“万灵药”。通货膨胀可能确实可以在短期内提振经济、降
低失业,但长期来看,在“货币中性”影响下,超额货币投放的唯一结
果只会是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产出增长不会受到影响。宏观经济决策
应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不利于扩大社会再生
产。高通货膨胀意味着社会整体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在此过程中,原材
料上涨幅度通常高于终端产品。微观层面,生产者利润被不断挤压,扩
大再生产的动力减弱,不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宏观层面,这导致
产业结构转移甚至产业空心化,最终可能出现产业失衡和经济增速下
降。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会阻碍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过度货币投放
形成的经济繁荣本质上是虚假繁荣,突出表现为名义资产价格的虚高。
事实上,如果过于依赖这种虚假繁荣,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即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可能会显着放缓。可以说,虚假繁荣反而抑制了经济
社会进步的动力。据统计,美国、德国、英国以索洛剩余形式衡量的全
要素生产率增幅,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10 年,较危机前 10 年分别
降低了 6.5 个、2.2 个和 13.6 个百分点。这说明,虽然通过实施极度
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发达经济体表面上走出了危机阴霾,但实体经济受
到的损伤和扭曲,并没有得到有效修复。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从长期来
看不可持续。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债务风险上升、通胀
率持续高企以及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长如何平衡等难题,可能成为世界经
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基协要求落实针对洛佩西的制裁措施
8 月 18 日,中基协向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出《关于落实反制要求并
完善相关机制的通知》。通知提到,2022 年 8 月,外交部发言人宣布,

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方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采取制
裁措施。通知要求,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等应当严格落实上
述要求,禁止同相关人员进行交易。同时,管理人应当在宣传推介、资
金募集和投资运作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机制,主动关注
和严格落实《反外国制裁法》规定及具体反制措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已收到有关通知,一定会坚决配合执行,但具体落实措施细则和未来影
响尚未可知。此前有香港媒体调查发现,佩洛西丈夫保罗·佩洛西和儿
子依靠基金投资中国内地、香港及亚洲多地资产。其丈夫创立的铭基环
球投资(香港)旗下的“亚洲股息基金”投资组合中有一半为中国企业。
该公司由铭基国际资本管理全资持有,于 1991 年成立,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铭基亚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 174 亿美元,旗下“亚洲股息基
金”主要投资腾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国际电讯、中银香港;“太
平洋老虎基金”前三大投资为台积电、腾讯、美团;中国基金主要投资
阿里等;“亚洲创新成长基金”的主要投资为印度的 ICICI 银行、阿里
等。8 月 7 日,铭基亚洲发布声明表示,近期媒体对该公司进行了“不
实报道”。该声明回避了多年以来的保罗·佩洛西和威廉·汉布雷希特
与 Matthews 及其旗下投资的关系,着重强调了佩洛西夫妇与其子公司
和附属公司没有直接关系。环球网报道表示,中方的制裁目前没有说明
具体措施,这恰恰表明了制裁的范围可能会很广。

两部门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工信部、财政部近日联合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
点工作,提出打造 4000—6000 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
据工信部官方网站 8 月 17 日消息,两部门在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
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从 2022 年到 2025 年,中央财政
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
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
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
型模式。通知称,围绕 100 个细分行业,支持 300 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 4000—6000 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带动广大中
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专精特新发展。此次试
点将制造业关键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
点的重点方向。重点向医药和化学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

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和通讯
电子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

17个省市调整部分新增专项债用途
今年以来已有 17 个省市调整了部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用
途。今年部分专项债项目资金用途调整明显比往年早,跟国务院要求在
8 月底前基本用完专项债资金有一定关系。在这当中,吉林、陕西、黑
龙江、海南、大连、江西、北京、厦门、宁波、河北、江西、山东、深
圳、福建、四川、安徽、甘肃等地调整的大多都是 2021 年及以前的项
目。不过,近期甘肃、安徽、四川、宁波四地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的项
目,还涉及今年刚发行的专项债项目,这在以前十分少见。根据各地披
露的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原因,比较普遍的原因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
重大变化,导致资金需求少于预期,甚至项目无法实施。这里的重大变
化包括土地取得延迟、项目方案规划调整、疫情及政策处理等、投资规
模缩小等。从表面来看,各地上报的调整理由一般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发
生重大变化,问题极有可能是由于项目前期论证过程中不扎实,导致项
目进入实施阶段后发现与社会需求差距加大,不得不调整。而从深层次
分析,经历几年的专项债发行,一些地区优质项目储备已经明显不足,
但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为了尽早拿到钱,不得不拼凑一些项目凑数,
这些项目要么很难有收益,要么存在“硬伤”难以落地。专项债资金拨
付后改变用途,地方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更具早有预谋的嫌疑。

监管部门:国内互联网巨头应提交算法备案
国内多家互联网巨头被要求向政府备案算法服务,西方媒体称,这
一旨在遏制数据滥用的举动,可能会导致企业机密泄露。国家网信办近
日公布了首批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名单,腾讯旗下的微信、阿里巴
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以及美团、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互联网企业,
共计 30 个应用程序的算法在列,领域涵盖用户数据收集和个人推荐定
制等。据彭博社分析,虽然公开的清单没有透露实际代码,但不清楚互
联网公司在私下向监管机构透露了多少基础程序信息。今年 3 月起,网
信办施行了要求互联网公司披露此类信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
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公司还必须向网信办提交非公开信息,包括对
算法安全性的自我评估、他们收集的数据、是否包含敏感的生物识别或
身份信息,以及用于训练算法的数据来源等。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

1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说:“公司提交给网信办的信息肯定比公开的内容要
多,并且会包含一些不宜公之于众的商业秘密。”翟巍补充说,网信办
虽然目前只要求这些公司提供基本信息,但它可能会以调查有关数据违
规为由,要求提供更多细节。据悉,算法能够决定用户在软件上看到哪
些内容,对于吸引用户注意力和推动增长至关重要,因此,算法被认为
是许多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商业机密并受到严密保护,且一直是世界各地
政治争议的核心。

广州、佛山联合印发《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广州市和佛山市近日联合印发《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
划》。规划指出,虽然广佛全域同城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离引领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
展格局还存在差距,还存在同城化内生动力需进一步激活、机制有待进
一步丰富完善、合作缺乏高层次平台载体等问题。根据规划,“十四五”
时期,广佛将着力打造 “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其中,“一
区”是指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其作为两市集中落实广佛全域同
城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战略叠加区。根据
授权,试验区将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破解
市场统一、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珠三角地区
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已经十分紧密。这些
地区未来将如何发展?抛开产业、市场因素不谈,政府有能力、有动力
去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同城化。所谓同城化,有如下几个作用:1、
以同城化推动城镇化建设,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创造新
的投资空间;2、使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为此需要持续推动同城化;
3、提升公共服务,共享公共服务,共创合作平台;4、规划调整,相互
借势,增加发展空间。政府推动的同城化,是否能与市场规律、产业规
律协同起来,真正提升经济效率和产出,还有不确定性。

河南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
见》
据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 8 月 16 日消息,河南省地方金
融监督管理局、河南省国资委等 7 家单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
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见》。《意见》明确,对河南省内企业发
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两类产品实现融资的,按照实际发行中

1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介费用的 50%给予补助,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过 100 万元;


对发行绿色债等创新债券产品的企业,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
过 200 万元。对省内发债企业和主要推动人给予通报表彰。《意见》指
出,债券发行企业是按时足额兑付债券本息、及时披露信息、风险防范
处置和风险报告等事项的主体责任人,要尊重市场规则和监管规范;要
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不得在业务招投标等环节划定明显低
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承销费等中介服务费用;要根据实际用款需要和还款
能力,合理规划发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统筹做好各期债券发行和兑付工
作,坚决防止债券违约事件;要严格按照募集文件使用募集资金,最大
限度压缩闲置资金规模,控制负债总额,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要提前规
划资金安排,在债券兑付日前 6 个月制定到期还款计划,前 3 个月明确
偿债资金来源,前 1 个月落实偿债资金。对于可能发生兑付困难的到期
债券,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债券监管部门及本辖区政府报告。

安徽企业发行“碳资产”债券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安徽企业近日发行的“碳资产”
债券引发市场关注。安徽省国资委资料显示,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已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资产”标识债券,发行规模 10 亿元,期限 260
天,票面利率 1.8%。本期债券的发行人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
安徽省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省级电力、天然气及其他能
源建设的资金筹集、投资管理工作。对于什么是“碳资产”债券,业内
人士指出,在碳排放配额制度下,纳入碳交易的企业为了履约,必须每
年核销与自身排放量等量的配额。而如果一家公司在生产经营中预测到
其碳排放会超过政府配额,该公司就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的配
额;反之则能够出售自己的多余配额。而这样的过程就会在碳交易的市
场上形成一个价格和收益率,从而衍生出相关债券交易。目前,首单“碳
资产”债券发行采用的是“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方式。其中,浮动利
率挂钩碳排放配额(CEA)收益率。其投资人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型金融机构。承销本单债券的浦发银行指出,
本次方案具有三大创新亮点:一是采用简便的浮动利息预测,便于投资
者投资决策;二是通过盘活企业碳配额资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
发行人意愿;三是设计碳资产出售条款,确保投资人权益。同时,“碳
资产”债券的发行也标志着我国环境权益类债券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6个经济大省的四方面贡献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广东省调研,召开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
东省、河南省、四川省的政府主要领导开会,提到了“6 个经济大省”
的作用,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为什么要专门提到这“6 个经济大省”呢?
根本原因还是与今年稳经济有关。李总理称,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着力稳就业稳物价,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保障基本民生。值得注意的是,李总理
强调了 6 个经济大省的四个方面的贡献:(1)经济支撑。6 省的经济
总量占全国的 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2)财政贡献。
稳经济就是稳财源,6 省里 4 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
超过 6 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3)市场主体和就业。市场主体稳,
经济和就业才能稳。6 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 4 成以上,贡献了 40%以
上的就业。(4)外贸贡献和吸引外资。6 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
全国的 6 成,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实现互利共赢。
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中央国务院对地方的
发展看什么、重视什么。

国内园区经济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赛迪日前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2)》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 2021 年国家级高新区共计 169 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
开区共计 230 家;此次共有 53 家国家级高新区、47 家国家级经开区入
榜。百强园区中,GDP 超过 1000 亿元的园区共有 48 个,高新技术企业
数量超过 300 家的园区共有 65 个,进出口额超过 500 亿元的园区共有
40 个。把百强园区按四大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占比最多,超过 50%,处
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江苏省占 19 席,其后依次为浙江省、广东省、
山东省、湖北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 9 席、8 席、7 席、7 席,青海
省、海南省、宁夏、内蒙古以及西藏未有园区入榜。2021 年,169 家国
家级高新区和 230 家国家级经开区的 GDP 总量达到 29 万亿元,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达 25.3%。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 11.5 万家,
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 35%。同时,自 2018 年科创板启动以来,
全国 377 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 国家级高新区培育的企业占比达 67.1%。
从上述数据看,各地园区在国内经济中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但报
告同时指出,园区经济如今也要注意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投资驱动与

1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科技创新等矛盾。例如,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主
导产业财政贡献不足、税源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做好产业能级跃升。

国内银行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8 月以来,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浦发银行、中原银行、深圳
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称,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多为 10BP 或以上。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
受市场环境影响。“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与业绩基准差距较大,新发行
的理财产品调低业绩基准也是顺势而为。”从理财投向上看,当前资金
利率水平处于较低位置,债券类资产难以获得较高的票息收益,再加上
上半年权益资产波动较大,处于宽幅震荡的态势,进一步放大了理财产
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发行数量较此前也有明显下
滑。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7 月共新发 2762 款银行理财产品,环比减
少 748 款。发行数量的降低、业绩基准的下调,以及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给当前银行理财带来了一丝冷意。但业内对未来理财表现仍予以期待。
有分析称,随着净值化转型逐步推进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稳步扩容,
各家机构的投研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将持续提高,理财规模会重回升
势。

各地不断出台放松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
近期,国内各地不断出台放松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江苏苏州就
是个典型案例。苏州今年以来已多次调整房地产政策。自 5 月 9 日起,
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从原来的 3 年内累计缴纳 24 个月社保调
整为连续缴纳 6 个月社保;新房限制转让时间由 3 年调整为 2 年,二手
房的限制转让时间由原来的 3 年调整为不再限制转让年限。日前苏州再
度出台新政,有购房贷款记录但申请贷款购房时实际没有住房的;或者
有 1 套住房但没有购房贷款记录的;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商业性个
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由 50%调整为 30%。拥有 1 套住
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
款比例由 80%调整为 60%。在苏州下辖的昆山,日前明确外地无社保符
合条件也可以购房,这也被外界视为取消了限购政策。在江苏昆山之外,
浙江海宁日前出台意见也明确,对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海宁市购买住
房的享有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同等的购房政策,新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
产权证之日起即可转让。这意味着外地居民今后在海宁也可享有同等购

1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房政策,同时新购房不再限售。纵览国内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放松举措,
从调整首付比例、降低购房门槛乃至取消限购等,各地在参照其他地方
做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压低政策底线,实质上是在政策上进行竞争。

“红绿灯”与“负面清单”制度如何平衡
中央提出对于资本要实行“红绿灯”制度,防止其无序扩张。意思
是说,对资本要加以引导,有些领域鼓励资本进入,有些领域则不鼓励
资本进入;此外,对于资本进入的方式、所起的作用,也需要有评估和
检视。对资本领域的“红绿灯”规则正被引入更广的领域。国家发改委
8 月 16 日举行 8 月份新闻发布会时介绍,下一步,发改委将加快推动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继续实
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
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什么是“绿灯”投资案例?
有一种市场解释是,“绿灯”投资案例是指一些有市场重大影响力的企
业率先完成了专项整改,政府部门对其恢复“绿灯”,让其正常发展。
这个并不严格的解释,指的应该是国内一些平台完成整顿后,恢复正常
发展。“绿灯”概念被泛化之后,将变成另一种投资审批或投资许可制
度,也就是说,今后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在落实过程中,需要重新回归
政府审批。如果这种趋势出现,对国内市场不是个好消息。多年来,中
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走向,还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发展市场经济。近年来,
国内努力推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就是改善营商环境、推进市场
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如果“红绿灯”制度在市场上任意泛化、蔓延,毫
无疑问会与“负面清单”制度相冲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政府在稳经济、保安全时,更习惯于自己出手,怎么管用怎么来,但越
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注意政府之手是有边界的。如果“红绿灯”制度扩
大化,将损及“负面清单”制度。

2022年非税收入增幅普遍高于税收
2022 年上半年,在财政收入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全国及多地非税
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呈现明显上升势头。从目前披露的非税收
入细项的省份数据中分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非税收入
增长的重要动力。2022 年非税收入增幅普遍高于税收,在地方一般预
算收入中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多数地方占比达到 30%以上。福
建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完成 443.14

1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亿元,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费而取得的国有资源(资产)有
偿使用收入,实现 189.94 亿元。安徽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
入同比增长 65%,达到了 392 亿元,在 780 亿元的非税收入中占比超过
了 50%,已经完成年初预算的 91.8%。有地方财政相关负责人表示,随
着减税降费的持续推进,常规性税收收入会阶段性降低,非税收入这种
一次性收入可能还会不断增多。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对此指
出,“非税收入主要是起到辅助作用,现在占比上升,只是地方财政收
入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暂时手段,地方政府目前普遍重视营商环
境,非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专项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益,而不是对企业
乱收费、乱罚款。现阶段,盘活处置国有资产等也是在财政面临多重压
力,努力渡过难关的一种手段。”从可持续财政角度来看,税收占比高
意味着良性健康,近十年税收一般占财政四本账全口径的 50%左右。然
而在税收乏力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常态。

国内“乱罚款、乱收费”死灰复燃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普遍遭遇空前困境。在此背
景下,以乱罚款、乱收费的方式创收、弥补财政的做法,在部分地区再
度死灰复燃。8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
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准确规定行政裁
量权基准内容,依法合理细化具体情节、量化罚款幅度,坚决避免乱罚
款,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严格禁止以罚款数额进行排名或者作为
绩效考核的指标。《意见》要求,罚款数额的从轻、一般、从重档次情
形要明确具体,严格限定在法定幅度内,防止简单地一律就高或者就低
处罚;罚款数额为一定金额的倍数的,要在最高倍数与最低倍数之间划
分阶次;罚款数额有一定幅度的,要在最高额与最低额之间划分阶次,
尽量压缩裁量空间。需要在法定处罚种类或幅度以下减轻处罚的,要严
格进行评估,明确具体情节、适用条件和处罚标准。

平台经济监管应该细水长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对平台经济监管发表了看
法。黄益平表示,对平台经济进行规范是必要的,因为平台经济在快速
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与此
同时,2021 年以来的所谓“强监管”使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势头出现了
明显放缓。“不但我们跟美国之间的差距拉大了,而且一些原来比较后

1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进的国家现在正快速赶上,这个态势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仅会影响中国
平台经济在全球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可能也会影响它本身的发展,甚至
影响我们总体经济的发展。”黄益平指出,平台经济对社会经济的促进
作用至少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改善体验、降低
成本、控制风险、减少接触,这使得经济活动的普惠性得到明显提高。
他认为,监管应该是一种细水长流行为,最重要的是设置规范,让大家
去遵守,谁犯规了就处置谁。“但在落实监管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使
用‘强监管’这样的称呼,虽然这只是怎么叫的问题,但事实上是会影
响很多政策的实施和制定”。黄益平建议,要对“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这类概念做非常清晰的界定,“什么是有序,什么是无序,需要有很明
确的界定,如果界定不清晰,它可能会导致一些扩大化的监督”。他还
强调,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平台反垄断问题。此外,对“二选一”
“差异化定价”等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要做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云和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正在放缓
随着全球逐渐走出新冠影响,人们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有迹象表
明,云和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正在放缓,这可能影响芯片企业的需求。
大型科技公司在过去一个季度的财报中,纷纷报告了云业务增速放缓。
第二季度,谷歌云收入环比下降超过 8%,微软云业务 Azure 收入环比
下降了 6%,亚马逊 AWS 也环比下降 3%。阿里巴巴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
显示,阿里云业务同比增长 10%;而截至今年 3 月底的财年中,阿里云
业务收入超过 1000 亿元,同比增长 21%。腾讯在第一季度财报中对云
计算业务重新定位,并导致公司企业业务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而云
业务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芯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的下降。英特尔第二季
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大幅下降 16%至 46 亿美元,较市场预期低
了近 20 亿美元;美光上周发布业绩预警也警告云业务可能出现放缓,
称对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的企业在购买芯片方面可能会更加保守。此
外,有分析机构认为,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放缓也有供应链的原因,不能
简单地归结于需求放缓。根据电子产业链信息服务商 Supplyframe 的报
告,目前数据中心服务器供应链的库存处于创纪录的高位,主要是由于
缺少关键部件。“假设一台服务器需要 500 个组件,现在有 10 个或 20
个部件缺货,这就阻碍了它的组装。”

疫情防控从“动态清零”到“社会面清零”

1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 2022 年,中国的疫情防控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一直采取“动态
清零”的防疫总方针。不过,随着病毒特点变化和患者病情特征变化,
疫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也需要变化,也是可以调整的。今年夏天,国内
多地再次出现疫情散发,再度触发各地的疫情防控。国务院副总理孙春
兰 8 月 13 日到海南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海南
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问候,实地考察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市防控指
挥部、天涯区金鸡岭社区、三亚市第一方舱医院,了解滞留旅客离岛、
指挥体系运行、社区管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孙春兰强调,要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要求,采取更加坚决果断
的措施,以快制快,刻不容缓把各项措施抓细抓具体,尽快实现社会面
清零,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孙春兰还指出,确保
8 小时内完成追阳工作,把社会面感染者捞干净。8 月 17 日,从海南省
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海南省疫情防控形势依
然严峻复杂,对此,海南省围绕社会面清零目标统筹疫情防控。从当前
的疫情形势和变化来看,现在是时候推动疫情防控政策进行调整了,从
最初的“清零”到“动态清零”,再到“社会面清零”,这是疫情防控
的一种进步。现在,是时候走向“争取社会面清零”了。在中国具体国
情下,到了这一步,可以算是基本恢复正常了。

海南向江苏发出“警告函”协调防疫工作
因疫情反复,近期来自江苏、上海、四川等多个省市的近 15 万名
游客被迫滞留海南。8 月 15 日,一份《关于紧急协调放行航班的函》
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关注。文件中,海南省人民政府表示,因江苏省部
分城市不愿接收滞留旅客,导致部分航班无法起飞,大量旅客被迫停留
在海口机场。海南省政府因此“恳请贵省紧急协调有关城市放行航班,
并将协调结果反馈我省”。文件还引述国务院早前发布的《关于做好滞
留海南旅客返程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省市应加强与海南省的衔接和配
合,接受符合返程标准的滞留旅客,不得限制航班架次和旅客数量,确
保滞留旅客顺利返程等。在文件最后,海南省政府明言,如果江苏省迟
迟不愿做出行动,海南将把情况如实上报国务院处理。据媒体核实,江
苏省政府工作人员已证实确有此函,但实际情况并非江苏省不愿接收。
被限制的航班为临时增加班次,在人员组织上存在问题,因此未能起飞。
江苏省政府强调目前已正在处理此事。从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尽管国
务院已多次发布文件,但由于担心本地防疫不力,各省市政府依然可能
1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在工作中互相推诿,甚至出现“踢皮球”行为,对被滞留的旅客产生恶
劣影响。因此,本次海南对江苏发出的“警告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了地方政府在协调防疫工作中的矛盾,这值得注意。

成都结束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
由于财政吃紧,一些地区开始调整防疫措施。在四川省,据“健康
成都官微”消息,鉴于本轮疫情成都所有风险区都已“清零”,城市运
行和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成都市核酸检测点混检免费政策停止实
施,即从 8 月 13 日 8 时起,除重点人群和入川即检人员核酸检测费用
按原政策执行外,其余“愿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按相关收费标准规定
收取费用。同时,上海市也在 8 月 14 日发布消息,宣布上海全市常态
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将持续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后续将根据上
海市实际疫情形势,对核酸检测有关政策和措施进行相应调整。此外,
近期全国还有多个地区取消或暂停常态化核酸检测,部分地区放宽核酸
检测查验。其中,至少有安徽淮南、江苏句容、浙江舟山等 12 地已经
取消或暂停常态化核酸;浙江杭州、山东济南、湖北武汉等地的常态化
核酸检测频次开始减少。对于上述地区的核酸检测政策调整,一方面,
这反映出随着各地疫情逐步平息,相关政策和市民生活可能正逐渐恢复
正常。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免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对地
方财政的严重压力。根据此前评估,如果在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
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的成本可达 1.7 万亿元。相当于中国 2021 年 GDP
的 1.5%,公共财政收入的 8.7%。因此,在疫情好转的背景下,针对性
地调整免费核酸检测政策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将是必然之举。

气象干旱加剧南方多省河流枯水和断流现象
高温叠加降水偏少,使得南方各省面临严重干旱,皖、湘、贵、渝
等省近日相继报告出现断流现象。据水利部等部门统计,7 月以来,长
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4 成,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雨天数超过
20 天。流域大部高温日超过 15 天,中下游部分地区超过 25 天。在安
徽,继池州市报告河流(七星河、狮山河)断流后,安庆下属怀宁、桐
城等县市日前也出现多条河流断流的情况,涉及皖河、珠流河、挂车河
等。在湖南,受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洞庭湖水
位连续回落 40 余天,跌破 24.50 米的枯水水位,提前 4 个月进入枯水
期,枯水水位造成洞庭湖北部部分支流和干渠出现断流现象。在贵州,

1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因连续受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遵义境内的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
区上游河流河水枯竭,景区于 8 月 13 日停止运营。在重庆,截至 8 月
12 日 8 时其境内有 7 条河流断流,1 座水库干涸。南方各省出现断流现
象的多为中小河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
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 4.7-5.7 米,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其中,
8 月 15 日 8 时长江安庆站水位 8.13 米,比常年同期低 5 米以上,为历
史同期最低水位。安徽大通站流量是长江上中来水量的直接体现,其 8
月份多年平均流量为 44900 立方米/秒,8 月 14 日 11 时仅为 21000 立
方米/秒,比常年同期偏少超过 50%。目前来看,南方高温仍然没有消
退的迹象,气象干旱还将发展,长江流域河流断流和枯水现象可能进一
步加重。

江苏出现部分企业限电限产情况
入夏以来,江苏受持续性高温天气影响,用电负荷一直处于高位运
行。据财联社报道,部分企业开始执行轮流限电限产的政策,但整体受
到的影响较小。在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工作人员表示,部分产线轮流
间歇运转,但没有整体停产。市场上有消息称,部分总部以及产线在江
苏的光伏企业亦受到用电限制。中来股份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已接到有
关部门通气,有短期内停电的预期和准备。部分南京、苏州的上市公司
反馈目前没有受到限电通知,生产保持正常状态,但徐州工业园区相关
人士表示,有不少企业已经接到限电通知,预计将会执行轮流错峰生产
用电。据悉,今年江苏电网首次在 6 月的最高用电负荷就破 1 亿千瓦,
而往年该现象的出现都会更迟。此后负荷破亿成为江苏电网 6 月-8 月
的常态。有新能源领域人士称,6 月以来全国疫情总体可控后的复工复
产反弹强劲,再加上近期的高温天气因素导致用电需求加大,以及新能
源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加很快,燃油价格暴涨致使电动化出行新常态
化,也提高了用电需求。而在去年 8-9 月,多地出台限产限电措施,主
要因用电需求大增叠加电煤供应紧张,出现了供电缺口,以及多地受到
“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今年的夏季用电保障措施和发电条件等是明
显好于去年的。”据悉,近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电
视电话会议,提出决不允许拉闸限电,要保持电煤合理库存,争取合同
外天然气供应和区外来电资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
示,江苏电力积极争取区外来电,配合省能源局沟通送端省份,开展跨
区跨省电力交易,并强化高峰时段区外来电资源保障。
2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四川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
8 月 15 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下
发文件《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称,由于当
前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为确保四川电网安全,确保民生用电,
确保不出现拉闸限电。经研究决定,从 8 月 15 日起取消主动错避峰需
求响应,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 19 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
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
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
于民,时间从 2022 年 8 月 15 日 00:00 至 20 日 24:00。用电压力下,
成都富士康从 8 月 15 日至 20 日限电,仅保留 20%的保安负载,全厂生
产停止。四川省要求,各地要立即通知企业做好生产调整,保障保安负
荷用电,迅速执行到位。近日国内高温天气持续推高了用电需求。8 月
14 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我国多个省份迎来持续高
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 40℃以上。今夏持续的高温使得各地
用电量飙升,连续刷新用电负荷最高纪录。保供电也是当下稳经济、促
就业的关键之一。8 月 11 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针对四川、
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六省份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而干
旱少雨则影响着水电“出力”。用电需求高峰叠加水电受限,电力缺口
扩大,电力生产进一步承压。8 月 15 日,四川再次召开电力保供调度
会。据悉,当前,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已由 7 月份的高峰时期电力“紧缺”,
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
去年同期增加 25%,可以说电力保供已经进入最严峻最极端的时刻。目
前,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电。

国内将创新风电投资和土地利用机制
国内正在推动以县域为单位的新能源开发,包括光伏发电和风电项
目。“十四五”期间,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思
路。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称,国内将
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重点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
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鼓励村集体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
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据风能协会测算,
全国 69 万个行政村,假如其中有 10 万个村庄可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
等零散土地上找出 200 平方米用于安装 2 台 5MW 风电机组,全国就可实

2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现 10 亿千瓦的风电装机。今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通知,
提出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积极推进乡村及工业企业分散式
风电开发。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光伏项目变为备案之后,装机规模大增,
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则意味着风电项目实施更容易,项目建设将加速,
尤其是分散式、乡村风电市场值得期待。相较于陆上和海上的集中式风
电项目,分散式风电有其独特优势,其单体规模较小,便于利用乡村闲
散土地资源来提升风资源利用率。今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
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乡
村分散式风电开发。不过,在乡村地区发展分布式新能源,除了投资之
外,还要配套农村土地改革并推动老百姓同意之下的“合村并居”。在
人口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之下,人口过少、分布过于零散的农村村庄,
实际上并不适合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也不方便配套公共服务。实际上,
在不少的农村地区,从农民到基层干部,对于不剥夺农民利益的土地改
革及“合村并居”还是很支持的,希望由此改善生活环境和品质。因此,
要在乡村大力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开发,需要配套农村土地改革。
多部门印发《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
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
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扩大农
村公路有效投资,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更好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便捷高效、
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 2020 年底存量四、五
类桥梁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
增强。2022 年,在力争提前完成农村公路原定年度任务目标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提前实施一批具备条件的“十四五”规划
项目,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 3 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
工程 3 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 3000 座,力争新增完成投资约 1000
亿元,带动约 200 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同时,将农村公路管护领
域就业岗位稳定在 80 万左右。《实施方案》明确,各地要加快组织实
施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工程、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工程、安全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等“四
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

2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青海省能源局约谈8家能源央企
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能源是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众
多能源央企和地方国企都带着“任务”在各地投资新能源。不过,国企
也有投资不力的时候。日前,青海省能源局约谈了 8 家能源企业,详细
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完成投资任务。其中包括,中
国华电、陕煤集团、阳光电源等企业。对于约谈原因,青海省能源局表
示,部分企业仍存在前期手续办理缓慢,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不足年度
计划 10%的情况。为督促部分企业加快建设进程,如期完成项目投资,
助力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因此进行部分企业约谈。要指出的是,央企/
国企被约谈,最大的原因不是新能源,而是投资进展缓慢会影响当地经
济。

秦皇岛港30万吨铜精矿离奇“失踪”
8 月初,存储在秦皇岛港的近 30 万吨铜精矿,突然离奇“失踪”。
根据媒体近日调查,有 13 家公司采购了多批铜精矿运到秦皇岛港,委
托中国秦皇岛有关货代公司做报关、货物仓储、货权保管等相关工作。
8 月 1 日前后,货主们得知存放在秦皇岛港口的铜精矿丢失。按照多名
货主的说法,13 家公司丢失的铜精矿接近 30 万吨,总价值则接近 60
亿元。发现货物出事后,相关各方召开了质询会,货代公司对相关情况
做了一些说明,承认在未取得货主放货指令情况下无单放货。30 万吨
铜精矿是被一名叫刘宇的人及其关联方下达的放货指令转走,提货方为
葫芦岛瑞升和宁波和笙,上述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刘宇。刘宇在接
受质询时称,他预判铜价会上涨,在 6 月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单边做
多投资,买入不久铜价却大幅下跌,最后被强行平仓、割肉,出现巨大
资金缺口,最终暴雷。但在货主们看来,单靠刘宇一人,要突破正常业
务管理流程,将近 30 万吨货物转走并非易事,作为货运代理公司的秦
皇岛外代物流/秦皇岛外轮代理,在此次事件中难辞其咎。另一个疑点
在于,经专业人士测算,刘宇怎么亏也亏不出近 30 万吨货的缺口,刘
宇名下的两家公司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当前的现实是,刘宇
本人可能难以偿付 60 亿元的铜精矿货款,13 家货主将因此承受重大损
失。但如果货代公司擅自放货,货主的损失需要其赔偿,也要承担相关
直接经济和法律责任。从业内观察看,此次事件对铜精矿贸易行业的信
用、市场流动性,可能都会产生一定冲击。

2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企加大对墨投资要关注风险
中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正在展开对墨西哥的投资。日经中文网报道
称,此举似乎希望通过进驻与美国签有贸易协定的墨西哥,规避美国特
朗普前政权提高的对华关税。2020 年生效的 USMCA(美国-墨西哥-加拿
大协定)规定,只要在墨西哥设置基地的企业符合在北美采购的零部件
的比率等条件,即允许以零关税向美国出口。新莱昂州的州首府蒙特雷
的投资促进机构 Invest Monterrey 的负责人回顾称,“2018 年中美贸
易摩擦以后,中国企业迅速对投资墨西哥产生了兴趣”。墨西哥经济部
统计显示,中国(包括香港)对墨西哥直接投资 2021 年达到 6 亿 630
万美元,比上年增加 76%,创出有可比数据的 1999 年以后的新高。对
墨西哥展开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截至 2022 年累计达到 1289 家。随着企
业进驻,中国与墨西哥的贸易额也在增加。墨西哥官方统计显示,中国
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 2021 年达
到 1010 亿美元,比 5 年前增加五成,逼近美国的一半左右。要注意的
是,中国企业如果以美国为最终市场而投资墨西哥,这条路也需要高度
关注风险。此前国内某企业为了绕开美国的关税限制,在墨西哥将铝材
焊接成铝制托盘再出口至美国。结果,该企业被美国认定逃税 18 亿美
元及洗钱、诈骗及欺诈等多项指控,可能面临数百年刑期。虽然不同的
中国企业投资墨西哥的目的和方式不同,但仍然要高度关注风险。

德国对中德关系的方向在改变
当地时间 8 月 11 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举行了任内首场夏季
新闻发布会。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持续了 90 多分钟,共有约 90 名媒体记
者参加,朔尔茨就能源危机、通货膨胀、俄乌冲突等政治经济问题接受
记者提问。值得一提的是,谈及中国时,朔尔茨称,中德就其上任后首
次访华进行了讨论,但还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德国《经济周刊》7 月 30
日曾发表评论文章,敦促朔尔茨访问中国。这篇题为“为何总理应该访
问中国”的文章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联邦政府成员就任后访问过
中国,无论是总理、外交部长还是经济部长。这种情况令人震惊,与默
克尔高度关注中国大相径庭。文章强调,如果没有与中国进行最高级别
的对话,又该如何认真对待中国战略?没有中国,世界政治中的任何问
题都无法得到认真对待,更不用说解决了。只有中国走上减排之路, 《巴
黎协定》的目标才能触手可及。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2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德国经济就会变得紧张。对此,朔尔茨着重谈到了减少依赖进口的问题。
他说,减少依赖进口已经是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他呼吁德国企业不
要过于依赖中国,而是要着眼于多样化的供应链。在谈到对中国太阳能
和风能重要组件的依赖度时,朔尔茨回应称,无论在供应链还是出口问
题上,都应该依靠多个合作伙伴。他说:“我相信德国经济界现在已经
做出了正确决定。”朔尔茨同时强调,避免依赖进口适用于所有领域,
包括原材料领域,例如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生产原料锂,德国正努力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数家供应商。哪怕有一个供应商能够提供特别便宜的
产品,企业也应该寻找多个合作伙伴。从这些表态可以看到,朔尔茨政
府对于过去在全球化时代和默克尔时代建立起的中德关系、大国交往
“规则”,态度在发生转变。德国是欧盟核心国家,是“老欧洲”国家
的代表,它的态度转向将会影响到更广泛的中欧关系。

美国与中国台湾推动“21世纪贸易倡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 8 月 17 日发布消息称,正
式与台湾(地区)启动“21 世纪贸易倡议”谈判,将聚焦贸易便捷化、
中小企业等 11 个领域,首轮谈判预计今年秋初举行。USTR 称,谈判任
务共包括 11 个领域,包括贸易便捷化、良好法规实务、反贪腐、中小
企业、农业、标准、数位贸易、劳工、环境、国营企业,及非市场政策
与实务。据美国媒体报道,与声明同时发布的谈判授权文件称,美国和
台湾(地区)已经就贸易便利化、良好的监管做法以及消除歧视性贸易
壁垒等问题制定了强有力的谈判议程。不过,声明没有提及“达成广泛
自由贸易协议”的可能性,而这是台湾方面一直在迫切要求的。要指出
的是,美国与中国台湾推动的“21 世纪贸易倡议”,是美国强化对台
关系的一项策略,希望在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器贸易、现有投资及
贸易(如芯片)之外,再注入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形成“地缘政治
+外交+军售+投资+贸易”的全面合作关系。目前,台湾地区不是美国“印
太经济框架”的初创成员,但美台发展双边贸易关系,有助于增加与台
湾地区的经济关联。

中国经济面临的失速风险增大
7 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形势相当不妙。由于 7 月份中国主要
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让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开始转冷,众
多投行机构开始调低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

2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7 月经济数据已经验证
了下半年不会出现 V 型复苏,三季度经济增速在 2.5%-3%左右,在低基
数推动下,四季度会略好于三季度,但下半年略高于 3%的增速远达不
到正常水平。
高盛集团也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将其对今年中国经济增
长的预测从 3.3%下调至 3%,理由是 7 月经济数据弱于预期以及近期的
能源限制。高盛表示,第三季度中国 GDP 增长可能会比去年同期增长
3.5%,低于早先预测的 4.3%;而第四季度的增长将从之前的 3.8%放缓
至 3.3%。
野村控股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比其他机构更差。野村表示,因为
7 月份内地经济数据弱于预期,以及近期的其他负面因素,将中国全年
经济增长预测由 3.3%下调至 2.8%;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测由 4%下调
至 2.9%,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由 4%下调至 3.3%。
众多机构显著调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理由如下:(1)今年
下半年的增长可能受到房地产行业恶化、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以及
出口增长可能放缓等因素的严重阻碍。(2)7 月份中国经济数据不佳、
通胀温和以及信贷增长缓慢,显示了国内需求不足,投资和消费的恢复
仍然乏力。(3)最近国内疫情恶化,各地封控的数量明显增加,抑制
了商业和消费者活动,8 月份的经济活动数据可能比 7 月更糟。如果下
半年疫情封控事件不断,将会拖累下半年经济复苏,从而影响全年经济。
(4)今天夏天的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加剧了国内电力供应紧张,增加
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今年的经济增长。
中国一直处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疫情多发引发各地封控增多、国
际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的多种压力因素下,国内社会和市场似乎已经对低
增长、消费低迷、市场信心缺失习以为常,大家越来越接受一个低增长
的中国了。但是,熟视无睹实际上是在忽略一个巨大的风险——中国经
济今年可能显著失速。
中国是 14 亿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如果过低,会诱发很多经
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近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可以看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有
过一次失速。2012 年,中国经济增长从前一年的 9.3%大幅放缓至 7.7%,

2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这是一次跃过 8%增长台阶的陡降。从 2015 年开始,中国经济进一步跌


入 6%的增长区间。至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 2019 年,中国经济增速已经
放缓至 6%,处于 5%区间的边缘。受疫情爆发的冲击,2020 年中国经济
增长 2.3%;在低基数效应下,2021 年中国经济增长回升至 8.1%。剔除
这两年非正常状态的增长,2022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反映近年经济
增长的趋势变化。就此而言,今年三月国务院提出的 5.5%及以上的经
济增长目标,实际上是延续趋势增长的现实目标,保持中国经济的渐进
放缓。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客观”目标也面临挑战。如果真如外
资机构的预测,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只能维持在 3%左右,那将是 2012
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次重大失速!从 2019 年的增长 6%降为 2022
年的增长 3%,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在中速水平上的一次“腰斩”。
对于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经济显著失速意味着多重风
险。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土地财政”模式将难以持续,房地
产商与地方政府将会“抱团沦陷”;过去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巨大债务问
题将会显性化,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都会显著恶化;债务问题将向
金融风险蔓延,部分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将会首先爆雷,分散的个别风险
可能不断汇聚,向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化;经济增速放缓将会放大和凸显
老龄化的种种问题,社会保障和养老的压力将会提前到来;长期以来“不
成问题”的就业,将在经济增速放缓之下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将会削弱中国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进而影响中
国发展“国内大市场”的努力;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在微观领域
是成千上万家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信心丧失……除了上述与经济放缓密
切关联的内部问题,中国在外部还要面临地缘政治加剧和逆全球化浪潮
之下的外部环境变化,整体来看,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并不友好。
经济失速并不只是经济增速上的数字变化,其背后意味着产业、企
业、市场、消费者面临环境的巨大变化,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要为经济失
速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中央反复强调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这是一种底线思维下的发展风险提示。要实现上述多个
目标的平衡,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经济显
著失速,将使一切其他工作失去意义,中国的经济、社会、国防发展将
陷入不安全之中。

2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中国经济遭遇“电荒”冲击影响
夏季国内“南旱北涝”的气候变局,可能对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
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另一个新变数正在显著影响经济运行和
人们的正常生活,就是日益严峻的缺电现象。如果缺电继续恶化,不排
除过去引发市场震动的“拉闸限电”做法重新出现,使今年本已困难的
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全国多个省份受持续高温影响下用电量飙升,四川、江苏、浙江、
安徽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四川省的缺电现象尤为突出。8 月 15 日四川
已开始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的实施范围。四川省经信厅和国网四
川省电力公司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
知》称,由于当前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从 8 月 15 日起取消
主动错避峰需求响应,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 19 个市(州)扩
大工业企业实施范围,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
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时间从 2022 年 8 月 15 日 00:00 至 20
日 24:00。这意味着,四川省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 6 天。
四川省是全国水电大省,平时电力富足,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省份。
为何今年出现严重缺电?7 月以来,四川迎来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天然
来水电量由同期约 9 亿千瓦时下降至目前约 4.5 亿千瓦时,且以日均
2%的速度持续下降。由于四川省的水电装机占比超过 80%,干旱天气导
致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为了应对电荒,四川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雅
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大幅消落水库、联合运行顶峰等多
种调度措施,确保雅砻江流域已投产水电、风电、光伏电站“能发尽发,
多发满发”。
8 月 16 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联合
下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称,受持续高
温天气影响,全市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外送通道
全部满送的情况下,高峰时段存在较大缺口。为确保电力安全有序供应,
保障群众基本需要,启动有序用电一级方案,纳入有序用电方案的所有
电力用户必须全部参与执行(保安负荷除外),让电于民,时间为 8
月 17 日 0:00-8 月 24 日 24:00,后续根据气温变化和供需形势及时调
整。重庆成为四川之后,西南地区又一个采取限电措施的省份。

2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缺电(即“电荒”)首先打击的是工业生产。四川是中国锂盐生产
重地,据业内人士估算,停工停产 6 天对锂盐供求将产生影响,碳酸锂
+氢氧化锂的供应减少预计在 3200 吨左右,8 月份市场整体损失供应量
预计在 3800 吨附近。重庆市、成都市是笔记本电脑代工的一大生产基
地,包括鸿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和硕等厂商在那里均设有
工厂,这些工厂的生产必然会受到缺电的冲击。
在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力来源。
南方地区出现干旱,导致今年的水电发电较为乏力。根据国家发改委的
数据,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种类中,水电增长 2.4%,增速比上月
放缓 26.6 个百分点;火电则由降转增,同比增长 5.3%。从全国规模以
上工业发电量来看,2022 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整体
3.9641 万亿千瓦时,低于 2021 年下半年的 4.1887 万亿千瓦时。
对日渐严重的缺电现象,有专家安抚市场称,目前我国电力供应较
为充足,即使供电紧张也只是局部的几天时间,除了去年电力需求增长
特别快的情况,前十年国内电力供应都没有出过问题,今后应该也不会
有什么问题。保证电力供应,中长期可以从开源节流各方面进行建设,
短期内还是有序用电最管用。工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占比几乎常年过
半,只要从工业分出一点点给居民就够用了。工业即使停电,也不是过
去的野蛮拉闸,而是有序用电,所以影响不会很大。
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能源,保障电力供应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能
力。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出现大面积缺电、停电现象,就显示在电力
基本保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今年的高温干旱叠加用电需求增加,造
成了今年长江流域的大面积缺电。所谓“让电于民”,实际上是电力生
产与保障能力不足,不得不牺牲工业用电来保障居民用电,毕竟,在
40 度的高温下如果断了居民用电,那可是要热死人的!这也暴露出国
内在电力保障上的风险,如果多种不利因素叠加——高温导致用电需求
增加,少雨导致干旱,继而导致水力发电显著减少——电力保障能力就
会逼近极限,甚至被击穿!

中国气候变化对经济生态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 7 月 21 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新一轮
高温天气过程,四川盆地、江汉、江淮和江南大部等地 35℃以上高温
日数普遍超过 15 天;四川东部、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及江
2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中北部最高气温有 40-43℃,湖北竹山达
44.6℃,重庆奉节达 44.4℃;40℃以上高温天气影响中东部 12 个省
(市),影响范围约 107 万平方公里;期间共有 155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地达到特
旱,部分农作物及水果受到不利影响。预计未来一周,江汉、江淮、江
南、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仍将持续高温少雨,最高气温有 35-38℃,局
地超过 40℃;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苏皖南部、
上海、江西、浙江、福建西北部等地累计高温日数可达 5-7 天,气象干
旱将进一步发展。受连晴高温影响,截至 8 月 15 日 8 时,重庆 33 个区
县部分地区土壤轻到重度缺墒。全市 51 条河流断流,24 座水库干涸,
2138 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面对旱情持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库
群,从 8 月 1 日至 15 日,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总体向下游补水 53 亿立方
米。
在常年降水丰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汛期反枯”现
象,多处水位达到历史同期最低。近期,长江航道全线水位与往年同期
相比,平均偏低 4.1 米。8 月 16 日 16 时,长江汉口站水位降至 17.01
米,较历年同期日均值偏低 6.7 米,为 1954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黄石、九江、芜湖等地水位均达到历史同期最低。8 月 10 日,安庆长
江水位下降明显,从 6 月 22 日的 15.15 米下降到 8.51 米,与去年 8
月份同比下降 0.7 米左右。8 月 10 日,长江芜湖段弋矶山水位站的实
测水位为 5.23 米,为历史同期最低。长江南京站水位持续下降,8 月 9
日最低潮位 3.92 米,列历史同期第二低水位。
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因其巨大的调蓄洪水能力被称为“长江之肾”,
其吞吐长江,接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大河。至 8 月 13 日 15
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为 23.95 米,处于近 30 年同期最低水位。长
江流域最大的湖泊——鄱阳湖也创下枯水纪录。8 月 6 日,鄱阳湖星子
站水位退至 11.99 米,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今年成为 1951 年
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出现的创纪录干旱天气,是我国南北地区“涝
旱易位”的典型例证。从近年国内的气候变化来看,南北方地区的夏季
3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降雨出现巨大变化,可能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气象波动,而可能是一种趋
势性变化的开始。如果过去常年形成的“南涝北旱”演变为“南旱北涝”,
将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文、气候、生态、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都造
成巨大影响。
以此次严重旱灾的长江流域为例,这里正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地
区。长江经济带覆盖 11 个省和直辖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
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以 2018 年
的经济数据,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约 40.3 万亿元,占全国的
44.1%。其中,下游地区约 21.15 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的 52%;中游
地区约 9.78 万亿元,占 24.3%;上游地区约 9.37 万亿元,占 23.3%。
即使只计中下游地区,经济规模也高达 30.93 万亿元,占当年全国经济
的 33.8%。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约 5.99 亿人,占全国的 42.9%。其中,下
游地区约 2.25 亿人,占长江经济带的 37.6%;中游地区约 1.75 亿人,
占 29.2%;上游地区约 1.99 亿人,占 33.2%。
从生产力布局的角度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分布,都是与当
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相匹配的。原因在于,城市、经济、人口分布和密
度,与当地的资源承载力相关。如果“南旱北涝”的格局长期持续,无
疑会对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的资源承载力造成很大影响。虽然人
们可以通过工程手段缓解一部分缺水问题,但如果干旱天气长期持续,
其对南方地区的城市、经济及生存环境将会造成系统性的冲击。很难想
象,如果长江流域每年夏天都处于枯水期,繁荣的长江航运近乎停航,
长江中下游这些富庶地区会持续保持繁荣。从经济、人口、产业、城市、
生态等多方面来看,“南旱北涝”的气候格局将使南方地区受到严重打
击。
气候格局的变化,将给北方地区(尤其是缺水的华北地区)同样带
来巨大的生态环境影响。当然,“南旱北涝”将使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增
多,会有效改善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也会在
一定程度上提升北方地区的资源承载力。不过,由于南北地区的经济差
异巨大,北方地区因降雨改善而带来的 “好处”,恐怕将远远少于南
方地区遭受的“损失”。
“南旱北涝”的气候变化,还将使得过去花费巨资修建的跨流域水
利工程的意义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正在运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中线和东

3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线方案,分别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和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取水。中线
方案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4 个省、直辖市,受水区域有 14 座大、
中城市,供水范围内总面积 15.5 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 1277 公里,
天津输水支线长 155 公里。截至 2022 年 7 月 22 日,自 2014 年 12 月通
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向北输水 500 亿立方米,沿线
共有 24 座大中城市 200 多个县市区用上了南水,沿线受益人口达到
8500 万。东线工程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
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如果今后的南北气候改变,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南水北调工
程跨流域调水的重大意义,将会有很大减损。一方面,北方地区可能面
临降水量过大带来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则可能面临无水可
调的局面。“南旱北涝”将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实质上失去功能!

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8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7 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从经济数
据看,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表现十分疲弱。
工业生产方面,7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
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38%。工业生产从上半年疫情冲
击之下艰难爬坡,6 月同比增长达到 3.9%之后,7 月份开始放缓。1-7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5%。7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
理指数为 49.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2.0%。1-6 月份,全
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2702 亿元,同比增长 1.0%。
服务业方面,7 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0.6%,比上月
回落 0.7 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生产指数分别增长 10.3%、4.9%。1-7 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
下降 0.3%。7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2.8%。要注意的是,服务
业生产指数的表现比工业生产更差,显示疫情防控带来的人员隔离对服
务业的打击更甚于工业生产。7 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勉强为正,显著低
于 6 月份,意味着预期中的“反弹”并不存在。
消费方面,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870 亿元, 同比增长 2.7%,
比上月回落 0.4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27%。1-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246302 亿元,同比下降 0.2%,降幅比 1-6 月份收窄 0.5 个百分

3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点。全国网上零售额 73224 亿元,增长 3.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


售额 63153 亿元,增长 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5.6%。
近一年来,国内消费始终没有走上持续复苏的轨道。在经历了上半年疫
情严重冲击之后,并未迎来预期中的消费“反弹”,7 月消费增速反而
再度放缓,国内消费始终低迷,没缓过劲来。
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况。1-7 月份,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 亿元,同比增长 5.7%,比 1-6
月份回落 0.4 个百分点;7 月份环比增长 0.1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
投资同比增长 7.4%,制造业投资增长 9.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0.4%,第
三产业投资增长 3.7%。1-7 月份,国有控股投资增速 9.6%,而民间投
资增长仅 2.7%,不及国企投资增速的三分之一,不到同期整体投资增
速的一半。
与外需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表现尚可。7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
38064 亿元,同比增长 16.6%。其中,出口 22446 亿元,增长 23.9%;
进口 15619 亿元,增长 7.4%。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6827 亿元。1-7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 236041 亿元,同比增长 10.4%。其中,出口 133698
亿元,增长 14.7%;进口 102344 亿元,增长 5.3%;前 7 个月对外贸易
顺差 31354 亿元,同比大增 62.1%(以美元计为 4823 亿美元,同比大
增 61.6%)。不过,在顺差大增的背后,也要看到进口增速在迅速放缓,
显示国内需求不足。

疫情又起再度冲击中国经济!
如果从太空来观察地球表面的变化,可能会发现“一动一静”两种
异常现象。“一动”,是指正在乌克兰国土上进行的俄乌战争,双方的
炮火是目前地球上正在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战争行动。“一静”,是指发
生在中国部分城市的“静默”行动——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口的城市,
本来熙熙攘攘、活力满满,却在一夜之间突然陷入静默,马路上变得空
荡荡。
虽然各个城市的“静态管理”
(实际上是分区域、分时段的“封城”)
不是战争行动,但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造成的损失,可能并不亚于一
场战争。

3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2022 年中国上半年 GDP 为 562642 亿元人民币,受疫情冲击影响,


上半年 GDP 增速只有 2.5%。如果没有疫情冲击,假设上半年中国经济
同比增速为 5%,那么上半年的 GDP 约为 576365 亿元。这意味着,上半
年中国经济因为疫情而损失了大约 13723 亿元的增加值。2022 年,全国
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 14760.81 亿元(其中,中央本级安排 14504.50
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 7.1%。两相比较,可以看到疫情影响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大的。
下半年国内需要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的平衡。如果下半年再
重蹈上半年疫情冲击的覆辙,中国经济将会在没有遭遇战争的情况下受
到重创。
进入 8 月份,各地疫情散发现象再度增多,先后有浙江省多地、海
南省多地、新疆多地、西藏多地、广东、江西、内蒙古、四川、广西等
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的本土疫情。在疫情“社会面清零”的实际原
则之下,多个城市采取了范围不同、时间不等的“静默管理”措施,造
成了各地的经济活动和城市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被“冻结”。这将给各地
今年的经济恢复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海南省为例,海南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目
标是同比增长 9%。不幸的是,海南省是此轮国内疫情爆发的“重灾区”。
截至 8 月 13 日 24 时,海南省现有确诊 3800 例,累计确诊 4135 例,省
内有风险地区 386 处。疫情迫使海南的海滨度假城市三亚下令数万名游
客留在酒店,并要求当地居民留在家中。奥纬咨询表示,突发疫情使“海
南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在短期内受到损害”。官方数据显示,海南省 2021
年的免税店销售额飙升 84%至 601.7 亿元人民币(89.3 亿美元)。毫
无疑问,疫情爆发将打击海南的旅游业和免税店。海南今年上半年的经
济表现不佳,上半年仅增长 1.6%。如果疫情再持续一段时间,海南省
根本不可能实现 9%的增长目标。
国内经济大省浙江省,疫情也造成了独特影响。官方数据显示,8
月 13 日 0 时至 24 时,浙江省新增本土病例 24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
染者 42 例,新增确诊 24 例,现有确诊 91 例(浙江省自 2020 年以来的
累计确诊 3285 例,累计治愈 3193 例,累计死亡 1 例),现有风险地区
17 个(义乌 16 个,东阳 1 个)。公开数据显示,自“8·2”疫情发生
以来至 8 月 14 日 21 时,义乌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648

3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例,其中 74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74 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此


次疫情,已经让义乌市这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全城停摆。
本轮疫情发生之前,义乌日均出港快递量在 3000 万件左右,进港快递
量在 150 万件-160 万件之间。至 8 月 8 日,义乌快递出港数量在 2500
万件左右,进港快递在 110 万件区间,分别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 16.7%、
26.7%。
其他省份,也有部分城市采取了“静默管理”措施。在西部的新疆
和西藏,虽然其经济总量较小,但防控政策的执行相当严格,尤其是西
藏在两年多以来首次遭遇这样的疫情“冲击”(8 月 14 日,拉萨市卫
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范跃平,市卫健委主任次旦卓嘎,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党支部书记阿米 3 名领导干部因防控不力被免职)。今年的疫情
防控,对新疆和西藏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可忽视。
面对今年的复杂形势,中央早已指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这既是疫情防控的原则,也是疫情防控的目标。中央还
提出,对于今年的疫情防控,要“算大账”,要“算政治账”。如何理
解今年的形势和中央指示的精神,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是个考验。如果理
解不到位,应对策略失当,将会很难实现疫情、经济和安全的“三个平
衡”。要提醒的是,一味从严实行“静默管理”、“一刀切”搞封控的
简单做法,肯定不是什么好的政策实践。这不仅会激起老百姓的不满和
舆论聚焦,还有可能使经济在下半年出现塌方,这样就没有实现“稳住
经济”和“发展安全”的目标。
在今年的国内外形势下,经济安全可能要上升为最大的发展安全。
有媒体公开报道,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公交公司因为经营困难,驾驶员
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这种因为财政困难而
出现变相“罢工”的“小事”,特别值得警惕。目前,国内多个地方因
财政困难,要过“紧日子”,除了大砍财政支出经费,不少地方的公务
员、事业单位人员都实行了为数不小的减薪、降薪。虽然目前的干部队
伍依靠纪律和党性还能够维持,但也必须要看到,干部队伍的不满和抱
怨在增加,因为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养家糊口、辛勤度日。
这几年的形势显示,发生相关风险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环顾今年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麻烦:乌克兰与俄
罗斯因为残酷的战争而都在流血;欧洲国家因为战争而深陷能源危机、

3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通胀高企和经济衰退风险;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重返贫困、粮
食危机等不利因素;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中似乎大捞好处的美国,目前
也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阴影。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虽然
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有“世界工厂”的老底子,在全球能源动荡中能获
得俄罗斯稳定的能源供给,但是,中国也面临自己的烦恼——疫情及严
格的防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

国内财政收支问题严峻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
会。再次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作出应有
的贡献。从会议信息中可以看出,参加会议的 6 个“经济大省”包括,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除河南、四川属于中西部省
份外,其余都是东南沿海的相对发达地区。今年以来,有关经济大省要
“挑大梁”的要求,已经被中央多次提出,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7 月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
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其实反映出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国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依靠中央层面的政策仍难以解决稳增长的
问题,需要地方上发挥主动性。另一个问题是东部地区经济“大梁”出
现问题,对稳增长形成掣肘。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以及京、
津、沪等直辖市,今年以来都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本身经济遭受较大
冲击,是整体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
对于经济挑大梁,其实是要求经济大省本身需要保持尽快实现经济
恢复到“正常区间”。李克强总理说,6 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市场主
体数量、吸纳就业都占全国四成以上。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
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稳经济,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经济大省
保持经济增长,不仅对于本地经济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同样会带动其他
省市的经济需求。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动力如果不足,一方面会加大中西
部地区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会降低并削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动
力和消费能力。这应是中央对经济大省经济格外关注的原因,希望其在
稳经济中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
对经济大省“挑大梁”问题,此次会议重点涉及到对财政贡献上。
对于经济压力下如何财政收支稳定,李克强总理表示,稳经济也是稳财
源。财政净上缴中央的省要完成上缴任务。他提到 6 省里 4 个沿海省在

36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 6 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各省要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财政收支平衡和基层“三
保”。多想办法促消费。李总理要求,盘活专项债债务限额空间,用好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有效投资并带动消费。
经济大省能否实现净上缴财税,应是今年财政稳定的重点所在。由
于疫情因素,以及减税降费、土地收入下滑等因素,今年财政收入出现
大幅下滑。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 10.5
万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 10.2%,不过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
增长 3.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 4.8 万亿元,扣除留抵退
税因素后增长 1.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 12.7%。
地方上除了陕西等几个资源型省份收入出现大幅增长外,大多数经
济占比前列的省份收入也出现下滑,其中受疫情等冲击较大的东部发达
省市,收入受到明显冲击。这自然影响到财政大省的财税上缴,给中央
财政收入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为缓解地方财政困境,中央财政动用
万亿级“家底”,来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约 10 万亿元),因而
中央财政收支面临缺口扩大的问题。
如果财政大省难以出力,不仅使中央财政收入面临压力,其他财政
收支压力更大的地区会面临更大的缺口。这也是为何中央一再要求财政
大省“挑大梁”的原因。从中央“挑大梁”的要求来看,财政收支压力
不仅体现在地方局部的问题,已经向上蔓延到中央财政的层面上。反映
出目前国内财政收支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目前区域财政失衡,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压力增大问题,仅依靠经
济大省“挑大梁”恐怕难以实现。中央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为稳
经济“出力”、“出钱”,意味着其仍希望通过“挖潜”和“跨周期”
调节在稳杠杆的情况下扩充财源。这也是要求“挖掘地方债存量限额空
间,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来加大财政支持有效投资力度”的原因。
不过,由于各地区债务限额不同,一些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融资需求
较强,反而没有空间,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较轻,却反而有限额。在财
政失衡状态下,如何跨省份调整地方债限额,分配政策性金融工具资源,
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疫情持续冲击的影响很大,目前来看,其
恢复的过程仍然缓慢,甚至有重新下滑的态势,稳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37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其财税净上缴规模,
可能反而加大这些经济大省的负担。在地方普遍“缺钱”的情况下,能
否依靠经济恢复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实际上不仅经济大省需要加力,其
他地区同样需要有所作为。从中央的层面来看,中央财政其实仍有加杠
杆的空间。在地方债务负担增加,财政失衡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财
政加杠杆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东北省份在经济上尽快恢复,也会大大缓
解目前整体性的财政压力。经济大省,及沿海发达地区当务之急是稳经
济,改善经济持续向下的趋势。

央行调整政策利率释放维稳预期
8 月 15 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
裕,人民银行开展 4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 8 月 16
日 MLF 到期的续做)和 20 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
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
率均下降 10 个基点。调整之后,7 天逆回购利率降至 2%,1 年期 MLF
利率降至 2.75%。
时隔 7 个月,央行再次调降政策利率,按照之前的政策调整模式,
意味着 8 月 20 日左右会同步调整 LPR 利率,这意味着其在货币政策报
告中提到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落到实处。在宏观杠杆率不断提升的
情况下,降低政策利率,以及未来可能降低 LPR 利率,对于降低融资成
本,缓和企业、居民,特别是房企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具有现实的意
义。对于目前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而言,LPR 下降,将带来房贷成本
进一步下降,可以推高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改善房地产市场环境。也有
市场机构指出,央行选择此时调降政策利率,与目前美国通胀增速下降,
全球通胀趋缓的外部因素有关。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放缓未来加息的节
奏,这样一来,国内外利差的收窄,对于央行而言,也就有了更多的选
择空间。
与以往货币供需之间的矛盾不同,目前政策利率调整是在流动性处
于充裕的状态下发生的。在市场普遍预期政策回归中性的情况下,央行
调降政策利率给市场带来“惊喜”。在上一次调整 LPR 利率之后,加上
央行流动性的释放,近几个月国内银行间资金市场可以说一直处于流动
性充裕的状态,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出现倒挂,反映出目前市场流动性
供应属于偏宽松的状态,甚至处于资金淤积的状况。很多市场人士都预

38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期央行会适度收回流动性,避免资金空转套利,并缓解通胀压力。在市
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目前资金较为充裕,市场“滚隔夜”的逆
回购规模一直保持历史高位。相对偏高的政策利率使得市场机构承接央
行资金的动力不强,这不仅体现在近期以来长期的“地量”逆回购规模
上,也体现在缩量续作 MLF 的操作中。市场机构更希望以较低的利率拆
借市场资金,对成本较高的政策资金承接意愿不强。因此,央行政策利
率向市场靠拢,也有顺势而为的含义,避免政策工具失去作用。
7 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出货币增速与社会融资增速的剪刀差,意味
着目前总体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强按牛头喝水”的政策并没有带来有
效的结果,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规模在 7 月份都大幅度下滑,反映了市
场融资需求偏弱。在需求疲弱,供给充裕的情况下,央行选择降低政策
利率,希望以降低融资成本来刺激需求,改善目前经济总体表现乏力的
状态。与此同时,通过缩量续作 MLF,适度回收流动性,目的在于优化
货币供给,减轻流动性宽松推动的通胀压力升高的情况。
这样“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一方面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严峻,
但政策空间并不充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央行仍希望保持市场的宽松预
期,以切实推动实体经济恢复。不过,在融资意愿低迷的情况下,一味
“放水”改善供给并不解决问题,此次试图降低融资价格,能否带来实
质性效果仍有待观察。在供给宽松而需求不振的情况下,这一调整所释
放的政策信号,稳预期的意义更强。7 月份社融的低迷所表现出来的融
资需求不振,其实主要还是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市场预期不稳的结果。在
这种情况下,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进而调整 LPR,将进一步明确长
期信贷利率,避免市场主体过度关注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政策信号
导致预期不稳。这对于市场而言,将建立长期利率的稳固预期,从而有
助于市场信心的提升。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影响市场预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货币政策带
来的货币供应、利率变化的融资环境变化因素,也有资本市场政策变化
的因素,还有能源价格波动、通胀水平变化的因素,以及外部政策、地
缘环境变化的因素,最直接而不确定性最大的仍是疫情波动和持续暴发
的因素。因此,央行货币政策方面改善和稳固预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
面,整体宏观政策增加透明度、提升可预见性仍有巨大的空间,以避免
悲观预期的自我实现。

39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7月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十分疲弱
央行公布的 7 月份货币和金融数据显示,7 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 257.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
0.6 个和 3.7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 66.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 0.9 个和 1.8 个百分点;流通中
货币(M0)余额 9.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9%。当月净投放现金 498
亿元。
由于季节性因素,货币月末余额较 6 月份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从增
速而言,M2 站上 12%的增速为近年少有的情况,甚至比疫情初期的 2020
年都高,表明货币供应仍处于宽松状态,今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加大
宽松的效果,仍在不断显现。但令市场感到担心的是,7 月份信贷规模
再次出现大幅放缓。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07.0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1%,
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 0.2 个和 1.3 个百分点。从累计情况看,
1-7 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 14.35 万亿元,同比多增 5150 亿元。不
过,这主要是二季度在政策刺激下信贷增量呈现出的“脉冲”式增加,
缺乏持续性。这表明,国内经济需求内生性疲弱,信贷增量主要依靠政
策支撑。
7 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6790 亿元,同比少增 4042 亿元。分部门
看,住户贷款增加 1217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 269 亿元,同比少
增 354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1486 亿元,同比少增 2488 亿元。住户贷
款增量下降,意味着居民消费和购房支出放缓的迹象仍在持续。中信证
券认为,7 月散点疫情仍存,消费场景的缺失导致消费贷和信用卡需求
遇冷,而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也会导致短贷表现走弱。今年以来,
居民购房加杠杆的意愿一直较弱,拖累实体需求。
从企业端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2877 亿元,其中,短期
贷款减少 3546 亿元,同比多减 969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3459 亿元,
同比少增 1478 亿元;票据融资增加 3136 亿元,同比多增 1365 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 1476 亿元。除了 7 月份的疫情、自然灾害
等因素干扰,这一数据更反映出,企业从短期经营到中长期投资在 6
月份“脉冲式”增量的基础上都出现回落,一方面因为六月份的大幅增
长部分透支了融资需求,使得 7 月份出现放缓;另一方面则表明,企业
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难以带来持续性的投资和经营融资。同时,票

40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据融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表明此前受到约束的影子银行和企
业自身融资都在增加,既反映了金融体系“信用”紧缩的矛盾,也说明
在宽货币的背景下,资金空转和寻租的现象再次抬头。
从社融情况看,2022 年 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34.9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0.7%,增速较 6 月份的 10.8%有所下滑。从社融增量看,情
况同样不乐观。2022 年 7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7561 亿元,比上年同
期少 3191 亿元,大大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超过万亿元规模,创 6 年新
低。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4088 亿元,同比少增 4303
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 1137 亿元,同比多
减 1059 亿元;委托贷款增加 89 亿元,同比多增 240 亿元;信托贷款减
少 398 亿元,同比少减 1173 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 2744
亿元,同比多减 428 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734 亿元,同比少 2357 亿
元;政府债券净融资 3998 亿元,同比多 2178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
票融资 1437 亿元,同比多 499 亿元。1-7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
为 21.77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2.89 万亿元。社融增量中,政府性融
资贡献了大部分增量,而信贷融资和企业债券发行都大幅下滑,反映出
整体消费、投资需求在刺激过后依旧表现疲弱。
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因素持续,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出现波动,
显示经济恢复比预期疲弱,这与 2020 年武汉疫情爆发后的表现有很大
区别,与疫情之前的强烈融资需求也形成巨大反差。一方面居民和企业
受疫情影响,消费和投资扩张都十分乏力;另一方面,疫情反复和国内
外环境的复杂化增加了不确定性,整体市场预期转弱,企业和居民普遍
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减少非必要支出。有市场机构担心,这些数据是
“流动性陷阱的典型迹象”,“流动性充足,但没人想要。”在这种情
况下,“货币政策对支持经济几乎不起作用。”目前,企业面临的风险
增加,而经营条件弱化,对未来预期不稳,这是目前融资需求难以提振
的主要因素。
7 月份信贷和社融增量再次出现“断崖”式下滑,反映出在疫情的
持续影响下,国内整体需求转弱,这是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相
比于俄乌冲突等地缘风险不断发酵,疫情反复发作以及防控措施持续,
是市场难以形成稳定预期的主要原因。疫情原因已经对二季度经济带来
很大伤害,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即使货币供应持续增加,但目前政策上
难以“强按牛头喝水”。很多企业本身较为虚弱,喝不进“水”;此外,
41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大量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而倒下,已经没有了融资需求。市场主体
在预期不稳的情况下,并不愿意增加投资开支,更倾向于收缩以维持生
存,这样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中国减持美元资产将是大趋势
美国财政部 8 月 15 日公布的 2022 年 6 月的财政部国际资本(TIC)
数据显示,6 月,海外持有的美国国债在 6 月增加 51 亿美元至 7.43 万
亿美元。其中,日本 6 月所持美国国债增加 126 亿美元,至 1.2363 万
亿美元。中国(大陆)6 月所持美债减少 130 亿美元,至 9678 亿美元。
虽然整体上海外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基本维持稳定,但中国已经连续 7
个月减持美国国债,目前的美债持有量达到 12 年以来的新低。自 2013
年 11 月达到 1.3167 万亿美元高点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总体
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近 9 年的时间,中国累计抛售 3359 亿美元的美国
国债,减持比例近 26%。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否延续?是否为避免受到金融制裁而清仓?
这些问题在当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使得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成为外界观察中美竞合博弈的一个窗口。
长期看,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在
2013 年,中国持有美债的高峰期,中国外储同样达到 3.82 万亿美元的
高位,2014 年更进一步升至 3.84 万亿美元。此后,随着中国外汇体制
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趋于下降,2016 年一度降
至 3 万亿美元左右,之后有所回升,在 2021 年底达到 3.25 万亿美元。
今年,在美联储收紧货币,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下,截至 6 月末,
中国外储规模为 30713 亿美元,较 5 月末下降 565 亿美元,
降幅为 1.81%。
较去年底减少了 1789 亿美元。在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减
持美债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其目的是获取美元现金以发挥外储功能,应
对外汇兑换需求并维持汇率稳定。
在美元仍然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的情况下,将美元资产作为外汇储备
的一部分,这也是国际大部分央行的常见选择。一方面避免汇率波动对
货币结算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低风险收益。目前,美
联储政策收紧给美元资产带来了复杂变化。美元指数抬升,美国国债收
益率波动,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官方机构而言,都构成减持美国国
债的短期因素。有分析指出,近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严重,美国债务
42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风险上升;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而且美国 GDP 已连续 2 月收缩,满足“技


术性衰退”的标准,市场担忧情绪与日俱增。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一
些国家选择减持美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选择。当然,美国国债的主
要持有人是美联储,外国买家的总持有量仅为三成,抛售美债其实并不
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实质性冲击,也不会引爆美国国债违约的情形。因此,
以抛售美债作为“金融武器”打击美国经济的说法,并不成立。其实美
国财政部并不完全掌握中国官方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一些国家央行更
愿意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美国国债交易,目前并不排除中国官方采
取类似的交易模式。
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博弈,正在推动中美之间金融脱钩,使
中国持有美元资产风险升高。特别是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紧张带来的地
缘风险增加,使得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变得日益激烈,也推动了中
美之间金融脱钩。一方面,美国就审计争议问题展现的强硬态度,正在
推动中概股从美股退市回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在限制美国机构投
资者投资特定中国企业。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金融制裁措施,使
得中国意识到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政治风险。实际上,俄罗斯方面在美
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美元资产损失,也做了长期准备。2014
年 1 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时,俄罗斯持有 1318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017
年春天持有量在 1000 亿美元以上。2018 年,在受到美国的新制裁后,
俄罗斯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再次暴跌至 149 亿美元。自那以来,这一数
字持续下降,2019 年降至 100 亿美元,2020 年降至 60 亿美元,到 2021
年 9 月降至 39 亿美元,直至今年仅剩约 20 亿美元,近乎清盘。在面临
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形下,中国适度调整美元资产的结构,包括逐渐减持
美国国债,都是市场所能够预期的。考虑到中国持有的近万亿美元的国
债规模,减持不会是一个短期过程。
随着美国经济影响力日渐衰退,以及近年来美国通过金融结算体系
频繁启动金融制裁,实际上影响了美元的信用。这使得在全球形成了一
种“去美元化”的长期趋势。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
布的报告显示,从 1999 年至 2021 年,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份额从
71%下降至 59%。该报告称,美元比重的下降并没有带来作为传统储备
货币的欧元、日元、英镑比重上升,而是带来了包括人民币在内更多非
传统储备货币资产比例的上升。非传统储备货币的份额从本世纪初可以
忽略不计的水平增长至 2021 年的 1.2 万亿美元,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

43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总体占比上升到 10%。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谋求美元之外的多元化配
置。该报告将非传统储备货币资产占比超过 5%的国家定义为“积极多
元配置国家”,而这一类别的国家数量在 2020 年底已经达到 46 个。IMF
当时的报告还认为,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重下降并非汇率因素变
化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美元比重的下降虽然与美国经济体量与对外
贸易体量在全球占比中的下滑趋势保持一致,但是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
并不高。
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看,这一体系正从以美元占
统治地位的单一化货币体系向更加地缘化、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演变。中
国外汇管理局曾在 2020 年披露,1995 年,中国储备资产中的美元占比
高达 79%,远高于当时 59%的国际平均水平。但 2016 年,中国的美元储
备资产份额已降至 59%,持续低于当年 65%以上的国际平均水平。在全
球经济和贸易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也是
出于外储多元化的目的。从更长的周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
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减持美元资产将是一个大趋势。

美联储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
美国 7 月份通胀水平较 6 月份的 9.1%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 8.5%
的历史高位。如何控制通胀,正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不过随着通胀
的回落,美联储似乎开始顾及“加速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冲击,意图重
新寻求经济软着陆的实现路径。日前披露的美联储 7 月份会议纪要,释
放了放缓加息节奏的信号。美联储在这份会议纪要中提及,鉴于经济环
境不断变化的本质,以及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滞后性,眼下同样存在美
联储过度收紧货币政策的风险。这也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提及“过度
紧缩”的风险。
今年,美国高企的通胀令很多市场人士批评美联储政策转向“过
晚”,而为应对通胀采取的激进加息又“过急”,认为美联储在通胀问
题上“进退失据”的表现带来巨大政策风险。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也撰文表达了对目前全球通胀问
题的看法,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提出,2008 年之后美联储等主要央行
持续以“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泛滥,特别是疫情时期的无限量
刺激政策,是目前美国通胀问题的主要因素。由此其对于货币主义下以
超发货币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其无助于解决经济结构
44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和供给端的矛盾,也难以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反而会加剧通胀走向失
控。目前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通胀的高企有着复杂的因素。超发
货币为其中之一。但如果考虑 2008 年以来长期“低通胀、低利率”的
情况,不得不说的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货币,至少在疫情之前仍是
“适度”的,没有出现“超发”的情况,因而也不能否认当时美联储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更不能以此作为美联储当期货币政策“失当”的依据。
为何去年以来,美国通胀失去控制?需要考虑美联储 2020 年开始
实行的“平均通胀目标”政策框架改变。美联储当时提出这一新的政策
框架,改变了 2%的即期目标设定,允许通胀在一定时间适度超过 2%以
弥补通胀在低于 2%的影响。这一旨在避免当时“通缩”的政策框架,
给美联储通胀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美联储前任主席耶伦也提过类似的
“提高通胀容忍度”的观点。很多学者和机构提出,这一目标可能使得
美联储政策滞后于通胀和经济的实际表现,并需要具有更为精准的预期
和判断。
从目前美联储的政策执行表现来看,这一担忧已经成为现实。美联
储没有表现出这方面应有的专业水准。这也是目前出现“进退失据”的
一个重要因素。从疫情以来,国际经济、地缘形势的变化来看,疫情因
素、地缘因素带来的经济需求变化和对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加剧了通胀
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央行的确很难对通胀形成准确的预期。这也意
味着,在平均通胀目标的政策框架之下,美联储不得不依靠既有的数据
做出采取落后于通胀的政策决定。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近期也表
达了类似的观点,美联储调整至“平均通胀目标制”的新货币政策框架,
导致了美联储此次滞后于曲线加息的情形。使得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空间
变窄,未来进一步坚定地抗通胀是美联储最优的策略。中央财经大学国
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启迪也提到,本轮美联储决策经历了经典
的“时滞”困境,即“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效果时滞”。他
评论称,“相比于指责美联储未能预见高通胀,接受美联储并非无所不
能更为重要。”正是“平均通胀目标”框架之下,美联储无法有效控制
预期,带来政策决策落后于经济、通胀形势变化,才造成政策出现“时
滞”。未来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采取极端政策,因
为其预期通胀水平会长期维持在高位。如果考虑到“平均通胀目标”框
架带来的变化,其实不难理解,通胀问题并没有完全脱离美联储的政策

45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 经济情势观察

视野。但美联储需要对如何在“平均通胀目标”的新框架之下,建立对
通胀变化的有效预期,寻求解决方案。
美国通胀的变化,以及美联储的表现,其实对中国而言同样具有极
高的参考价值。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来看,中国同样坚持经济增
长和通胀的双重目标设置。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样需要有前瞻性
的经济趋势判断。目前,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一些经济官员都谈到,
未来中国国内通胀水平也会有所抬升,可能出现个别月份突破 3%目标
的情形。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央行需要收紧政策呢?这恐怕并非中国央
行所能够左右的。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这个可能性并不高。因此,中
国央行货币政策其实也不能够完全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

4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