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21 年第 5 期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5,

2021
第 21 卷(总第 101 期) JOURNAL 
OF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21,
VOL. Ser
ial 
No.
101


文化翻译视域下我国民歌跨文化翻译探究
朱虹博 ,桂文婷
(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和 一 带 一 路 的 共 同 作 用 下,中 国 文 化 走 出 去 已 经 成 为 了 必 然 趋
势,中国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民歌的跨文化翻译对文化的有 效 沟 通 有 加 速 的 作 用。 基 于 文 化 翻
译理论,探讨了民歌翻译中应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文化翻译理论;  民歌;  跨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 9  文献标识码:
H315. 1671-4733(
A  文章编号: 2021)
05-0144-02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之下,传播具有独特中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歌,具有重要意义。民
歌作为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民歌都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元
素,在其内容、措辞、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民歌英译有助于宣扬民族文化,展现我国
各地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增强文化交流。然而民歌的跨文化 翻译 对 译者 的知 识 储 备、文 化 储 备、文 学 素 养 的
能力要求较高,民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极具挑战的工作。以文化 翻译理 论为 指 导,从 语 言 和 文 化 的 角 度,探
讨民歌翻译的原则。
一 、文化翻译理论与民歌翻译的适配性
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语言客体地位,主张翻译是两种语 言符号互 相转 化。 但 随 着 英 国 翻 译 学 家 苏 珊 · 巴
斯奈特与列费维尔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的出版,译学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论,认为:翻译应更多地
关注文本的文化语境而不应该局限于语言符号转换的静态系 统之中。文化 翻译理 论 内 涵:(一)对 翻 译 的 本
质的解释:翻译的本质实际上是跨文化之间的相互传递和交流,是译 者通过译 语 文 本,再 现 原 语 言 文 本 中 的
文化内涵,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交际活动,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码和编码过程。(二)对于翻译的目的的解
释:翻译应当以交流文化为目的,通过语言信息的传 递 实现文化 交 融。(三)对 于 翻 译 评 价 标 准 的 解 释:衡 量
译文的标准在于是否将原语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译 语文本中,以译 语 读者 在 译 语 文 本 中 所 获 得 的 文 化
信息,是否与原语读者在原语文本中所获得的文化信息 对等 作为 衡量标准。正是 因 为 文 化 翻 译 理 论 提 倡 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语文化,主张翻 译 过 程 中 传 递 原 语 文 化 特 质,该 理 论 能 真 正 实 现 文 化 层 面 的 交 流 沟
通,突破了传统语言学派的限制,彰显原语文化内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翻译理论对于推动东
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二 、民歌的跨文化传播
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是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
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不同文化之间 的差异 是客 观存在的,而 跨 文 化 从 传 播 有 利 于 不 同
民族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分享。各异质文化可以通过“跨”而实现传播和交流。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处于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民族社会体之间进行信息文化的互通融合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现象。而文化的意义在于传
承,传承就必须依靠传播。文化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依赖和互相依存的。跨文化传播在异质的文化
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传播文化成为可能。翻译是异质文化之间沟通的媒介,因此,跨 文化传 播 的 过 程,
也是异质文化通过翻译实现传播的过程。
三 、民歌跨文化翻译策略
(一)功能对等理论
不同的歌词在不同语境下意义不同,民歌的歌词也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因此,翻译过程要照顾原文和译
文读者,即以读者为翻译中心,这便是功能对等理论的 核心。首先,在语义 上 要 实 现 对 等。 在 进 行 跨 文 化 翻

收稿日期:2021-05-31
项目基金:2021 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文化翻译理论刘三姐非遗民谣 的 英 译 策 略 研 究”(项
2021KY1665)
目编号:
作者简介:朱虹博( 1989-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第5期 朱虹博,桂文婷:文化翻译视域下我国民歌跨文化翻译探究 145

译是,首先不能在语义上出错。必须保证对译文信息的准确把握。其次,要注意民歌的原文和译文的风格对
等。民歌的译文版本要保留原语的风格,让译文读者感受到民歌的氛围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这样才能更好的
理解中国文化。最后,还要注意文化对等。由于文化差异,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歌词中,如果无法
翻译出真正的意思,那么译语读者则 会 无 法 理 解 原 语 文 化 内 容。 例 如 陕 北 民 歌 《信 天 游》的 “你 大 你 妈 爱 银
钱”这句话的方言“你大”指的是陕北方言中的 父 亲,所 以 不 能 翻 译 成“ big”。再 例 如,“红 格 丹 丹 的 日 头 照 山
的个畔”一句中,要 考 虑 到 歌 词 的 情 感,才 能 达 到 原 文 和 译 文 在 文 化 上 的 对 等,将 “照”译 为 “
scor
ching”比

shi
ning”要更合适,因为前者表达劳动人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心理状态,更能达到情感上的对等。
(二)“三美”原则
民歌的歌词从形式上来看,类似诗歌,因此在翻译时,也可以从“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着手翻译。因
此,“三美”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民歌的歌词翻译。从这个原则 出发,也可 以翻译 出 符 合 中 国 文 化 特 点 的 译 文。
例如壮族歌谣中“我俩有情 永 相 依,狮 伴 麒 麟 不 相 离”译 为“We
 at
tach
 to 
each 
ot r,
he As
 the 
Kyl
in 
keep
 to-
ge
ther”译文采用的是押尾韵 的 方 法,既 符 合 中 文 歌 词 中 的 押 尾 韵,也 能 体 现 出 音 美。 再 看 陕 北 民 歌,“摘,
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牡丹花儿多娇 艳,姑 娘 见 了 好 喜 欢。”可 以 译 为“ Pick,pick,p
i peony,t
ck  hre

or
 two 
are
 in 
a ba
ske ,
t peony
 fl
owe
rsa
 re
 so
 love
l ,
yt he 
gir
lssmi
  le 
when
 they 
pick
 it.”四句歌词采用的不仅
有押尾韵,还有押头韵,而且音节数基本一致。这样的译文不仅体现了音美,还体现形美。再比如民歌《兰花
花》,“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荧荧 的彩”,译 为“
Bla
ck 
bla
ckt
 hr
ead,b
lue 
blue
 thr
ead,t
he 
blue
 co
lour’

so 
bri
gh ”此处译文运用重复的手法,增加译文的传唱度,使得译文 流畅自 然,还运 用 了押 头韵,也 填补 了 原
t.
语押韵的效果,再现美感。在翻译民歌时,还要考虑的是 韵律 和节奏 的对 等。 因 为 译 文 也 是 需 要 拿 来 传 唱,
所以歌词应该整齐有韵律。有的民歌中也会有修辞手法 的运用。因此 在 翻译 中,也 不 能 丢 失 原 语 的 文 化 特
点。比如在民歌歌词“河湾里的石头打不起个坝,手 拿 上 相 片 也 拉 不 上 个 话。”译 为 “
A s
tone,howeve
r b
ig,

s no
t enough
 fo
r bu
ild
ing 
a dam.A 
pho
t o
o fyou
   in 
hand
 is 
not
 equa
l t
o s
tay 
wit
h you
 in 
per ”原文两句
son.
歌词其实是一组比喻,比喻恋人被拆散,姑娘拿着心爱之人的相片,对着相片说话,也不能有任何回复。就好
像捡了一块河湾里的石头,但是也无法建 成 大 坝。 此 处 译 文 howeve
r 的 使 用,加 强 了 语 气,和 下 半 句 i
s no

equa
l o 相对应,也译出了比喻的修辞,类 比 处 姑 娘 思 念 情 人 却 又 无 可 奈 何 的 心 境,让 译 文 读 者 能 同 样 感 受

到悲痛。
(三)可唱性原则
民歌是民间传唱的歌曲,通过传唱演变至今。歌曲本身是用 语言 在 唱 歌,所 以 在 翻 译 时,是 否 具 有 可 唱
性,也是翻译过程必须考虑的问题。中英文歌曲的韵脚不 同,在翻译 时,也 得 考 虑 到 声 调 和 节 奏 的 匹 配。 还
要注意民歌方言中特殊词汇的翻译,要保留文化的特色,不失掉方言土语的特点,也要符合英文歌曲的特色。
真正的民歌翻译,必须是歌词和乐曲结合起来,在翻译的同时,译者也要心中有配曲。中文汉字是单音节词,
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英文单词则有单音节词、双音节和多 音节词。译文 必 须 和 原 文 在 音 节 上 对 等。 中 文
为了达到音节对等的目的,会增加装饰性的衬词。衬词除了可以增强情感,还可以填补音节。比如陕北民歌
《庄稼汉》“深不过呀那个黄土地,高不过呀那个天。吼一嗓 子 信天游,唱唱 咱 庄 稼 那 个 汉。 水 个 灵 灵 的 兰 花
花,虎个生生的汉。”这里面的衬词“呀”“那个”都是为了增加 中文民 歌 中的 音节。翻 译 时 可 以 模 仿 相 类 似 的
发音,因此可以译为“No 
othe
r l
pac
e i
s l
ike
 the 
Loe
ss 
Pla
teau,our 
home
town.
For
 our
 coun
tryman,l
et 
me

ing 
a moun
tai
n song.
So 
beau
tif
ult
 he 
women 
and 
so 
vigo
rous
 the  ”再比如著名 的陕 北民 歌 中的 一 句
men.
“麻里里雀,打肚肚飞,飞来飞去上树梢呀么”一句中名词、动词、量词、副词都可能产生重叠,以增强美感和美
化旋律。因此在翻译时要尽量减少原语言中元素的损失,尽量在语感上传递原文韵味。

参考文献 :

1]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增订本)[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2]  薛范 .
歌曲翻译的探索与实践[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宓庆 .
翻译美学导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