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亚洲一些地区“民主乱象”分析

来源: 求是/红旗文稿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

位,大肆向全世界推销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在世界各

地,美国通过扶持所谓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软实

力”,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亚洲一些地区是美国长期重

视的地区,美国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战略方面也是不遗余

力。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04—2005 年度美国支持人权和

民主的记录》中声称:“美国通过国际开发署向该地区

提供了大笔资金,以资助当地的民主、治理及人权项目。

为了推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

斐济、越南、泰国等国的民主发展与法制建设,国务院下

属的人权和民主基金对多项计划提供了支持。”这样的

1
内容在美国历年的人权和民主记录报告中都会涉及。然

而,美国在这些地区实行的民主扩展战略并没有给该地

区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反而导致该地区多个国家

或地区陷入政局不稳、甚至混乱的困境之中,一些国家

和地区,伴随着所谓民主化进程而发展的是族群对立、

民族分裂、社会动荡、贪腐未绝、政局不稳的“乱象”。这

就是不顾自身的社会文化条件,盲目套用西方民主制度

的结果。

    一

    无数事实证明,模仿西方政治模式,实行西方

式的民主政治,并非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证。可

2
以说,西方民主制度已经成为制造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

痛苦的源头。

    在菲律宾,由于长期照搬美国式民主,给该国

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消极后果。在从

1898—1946 年这几十年的被殖民统治时间里,美国的生

活方式迅速渗透到菲律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是

菲律宾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深受其影响。无怪乎

菲律宾被有的人称为“东方小美国”,而菲律宾人被称

为“东方美国人”。尽管菲律宾在现代民主制度建设方

面有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对美国两院制的模仿,还被一

些人称赞为“美国民主在亚洲的橱窗”,但是,其群情

振奋、奇闻百出且夹杂着一点乌烟瘴气的选举一直吸引

3
着国外的众多媒体。兵变和大规模街头示威游行连年不

断,也是“橱窗”里的例行节目。事实说明,菲律宾的

“民主”已经支离破碎,美式民主在菲律宾并不能给那

里的人民带来幸福。

    泰国同样深受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影响。早

在 1933 年,泰国就举行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在泰

国建立起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泰国还比东南亚其他

国家更早地确立了男性和女性的普选权,从这些方面看,

泰国的民主似乎很“发达”。但另一方面,泰国的民主

又表现得极为脆弱。1932 年到 1992 年,泰国发生过 19

次军事政变,其中多数取得成功。最近的一次军事政变

发生在 2006 年 9 月,泰国军方因此推翻了前总理他信政

4
府,从此,泰国政局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曾经被誉为

东南亚民主标杆的泰国民主也陷入了困境。有媒体指出,

当前,泰国的“民主”有向“民粹政治”甚至“暴民政

治”发展的趋势。

    另外,在美国的推动下,我国台湾地区也完成

了所谓的“民主转型”。本质上,台湾地区的民主是在

美国压力之下强加进来、不得不为的结果,因此也可以

说是一种依附于美国的民主。时至今日,在台湾,民主

的形式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民主的品质却不断恶化,

以至于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把目前台湾现行的所谓民主称

为“恶质民主”。例如,社会撕裂,族群关系紧张,公

民理性缺失,一些民众和社会团体以所谓“民主”为挡

5
箭牌,公然藐视司法,动辄暴力相向,侵犯他人权利。

即便最能体现台湾民主化成就的选举制度,在现实政治

生活中表现得更多的也只是其工具意义而非价值意义,

台湾人民似乎并没有足够的福气尽情享受这一成就,在

某种程度上还被其支配,以至于有学者不无痛心地指出:

“这(民主化)是一只潘多拉盒,飞出来的是一种叫做

选举的鬼魅,它的逻辑与精神即是毫无节制的权力争夺,

渗透到几乎是台湾社会的各个领域,选举与非选举时期

皆然。……或者可以换个比方:现时期的政治状态其实

是身穿蓝绿球衣的作为美式足球球员的政治人物对失控

的权力之球抢成一团,背景则是因过度兴奋而被愚蠢化

的媒体与观众。”(许开轶:《解析“台湾民主”的困

6
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 年第 4 期)简言之,

民主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已经被严重扭曲,形式的进步遮

掩不了民主内涵的苍白和民主品质的恶化。

    从民主的产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来

说,大致可分为内生型民主和外生型民主。内生型民主

较稳定,如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内生型

民主是一个国家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

产物,各方面的国家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有能力适应日

益变迁的政治环境。外生型民主的产生受外来因素(主

要是西方)的影响很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民主甚至

完全是西方输出的结果。外生型民主之所以不稳定,一

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国家制度,二是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

7
层面不能对民主提供有效的支持。(郑永年:《亚洲民主

乱象让中国引以为鉴》,《国际先驱导报》2008 年 7 月 21

日)

    从现实来看,外生型民主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

阶段性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如日本,虽政局稳定,但 20 多年来,日本首相走马灯似

地频繁更换,以至于在国际政坛上形成了日本特色的

“换相”现象。毋庸置疑,频繁“换相”现象在一定意

义上折射出了西方所谓“议会民主制”的弊端,如政府

的政策连续性不够;在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导

致政局混乱甚至流血冲突,如泰国,其政局常常因为军

方发动政变而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造成上述乱象的因

8
素是多方面的,但不顾国情,片面推行民主改革,导致

民主过度与民主过早是其主要原因。

    深入地看,这些国家“民主过度与民主过早”

的背后与美国在全球的民主输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尤其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国开始以民主的名义

在一些亚洲国家扩张势力,强迫一些国家或地区接受美

国式的民主与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将自由市场与自由

选举同时引入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往往不是繁荣与稳定,

而是仇恨、社会混乱,甚至是种族灭绝式的暴乱。

    二

    从立国之日起,美国人就认为“上帝是在美国

一边,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好的社会模式”,

9
这导致美国人持有一种独特的“天赋使命观”,认为自

己是“上帝的选民”,上帝赋予美国拯救世界和救赎全

人类的“特殊使命”。换句话说,向全球输出“美国式

民主”,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全世界,是美国赋予

自身的使命。所谓“输出民主”,主要是指美国以自己

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行为

与文化传统,并认为美国有义务和责任将自己的民主制

度推广到世界各地,即以美国的民主制为模式或原型,

促进与美国文化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向着美国

规定好的方向运行,最终实现美国式民主体制的一统天

下。

10
    从理论上讲,民主是呈现在各种文化和社会现

象中的制度、经历,它并非为一个国家或社会形式所独

有。民主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断定

某一种民主模式为最佳,从而适用于所有国家。每一种

民主都是其本土文化的特殊反映。任何国家民主体制的

形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人文背

景,都是在自己本土生长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式民

主”固然有其长处,但它毕竟是在美国特定的自然和人

文背景下发展演变而成的,有其特殊性,一句话,“美

国式民主”并不是普世性的标准。从其他国家的角度来

说,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是在本国发展的具体历史条

件、社会环境和发展水平下产生和发展的,都有其渐进

11
的过程和规律。由于民族信仰、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社会

制度、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现实世界的民主制度

应该是多样性的,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

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早在 1990 年邓小平就说过:“要求全世界所有

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世界上那么多

伊斯兰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穆

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

的五分之一。还有非洲,非洲统一组织的强烈的普遍的

呼声就是要求别国不要干涉他们的内政。这是世界局势

的一个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坚

12
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

际动乱,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动乱。”(《邓小

平文选》第 3 卷第 359—360 页)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也

曾指出,“作为一整套制度,我发现它(美国的制度)

有些方面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要对他们(美国

人)说的是,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自己的制度强加给

无法适用这一套的社会”。“美国式民主”可以平等传

播,但不应强行“输出”,更不能以扩大民主为由干涉

他国内政,行不民主之实。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仍

将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美国需要了解世界多元化的趋势,按照自己的意

愿去“一统天下”是不可能如愿的。每个国家不论大小、

13
强弱,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世界上也因此而

有精彩纷呈的多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

    民主化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共同目标和理想,然

而,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政治发展中面临不同的国内外环境,致使各国政治民

主化道路呈现出多样性。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在西方国

家的特定国情中产生的,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具体国情不

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在历史传统与社会发展条件和西方

迥异的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也将千差万别,不可能只

有一个模式。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4
其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也必然要与具体国情相适应。泰

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千

万不可盲目照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而

应建立适合本地实情的民主制度。各个国家对于民主应

该根据国情所需,不能生搬硬套。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民

主进程反反复复的经历已经表明,不适宜自己的民主即

使传播在自己的国土上,也不能生根开花。亚洲一些国

家和地区民主发展的历史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沈惠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