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5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王思燃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 年 4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G641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王思燃

导 师: 王晨

申请学位级别: 法学硕士

学 科 、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所 在 单 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20 年 4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Classified Index:G641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Law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Sexual Moral


Education on Contemporar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didate: Wang Siran

Supervisor: Wang Che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Law

Speciality: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April, 2020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University:
Technology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 郑重 声 明 : 此处所 提 交 的 硕 士 学位 论文 《 当 代 大学 生 性道德 教 育 问 题


研宄》 , 是 本 人在 导 师 指 导 下 , 在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攻 读 硕 士 学 位 期 间 独 立 进行


研 究工 作 所 取得 的 成 果 。
据 本 人所 知 ,
论 文 中 除 已 注 明 部分 外 不 包 含 他人 己 发


表 或撰 写 过 的 研 宄 成 果 。
对 本 文研 究 工 作 做 出 贡 献 的 个 人和 集 体 ,
均 已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式 注 明 。 本声 明 的 法 律 结 果 将 完 全 由 本 人 承 担 

作 者签名 :

; 祕 、
曰期 :
处从 年 月 / #日

哈尔 滨 理 工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使 用 授 权 书


《 当 代 大 学 生 性 道 德 教 育 问 题 研 究 》 系 本人 在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攻 读 硕 士 学


位期 间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完 成 的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本 论文 的 研 宄 成 果 归 哈尔滨理 工 大


学所 有 ,
本论 文 的 研 宄 内 容不 得 以 其 它 单位 的 名 义 发表 。
本 人完 全 了 解 哈 尔 滨


理 工 大学 关 于 保 存 、 使 用 学 位 论文 的 规 定 ,
同 意 学校 保 留 并 向 有 关部 门 提 交 论


文和 电子版 本 , 允 许论 文被 查 阅 和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哈尔 滨 理 工 大 学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其 他 复 制 手 段保存 论文 , 可 以 公布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

本 学 位 论文 属 于


保 密 □ 在 年 解密 后适 用 授 权书 

不保 密 qy
( 请 在 以 上 相 应 方框 内 打 v 

作 者签 名 :

鬼 ?

妙 :
曰 期 :
购年 j: 月 4曰

导师签 名 :
日 期 :
>^ 羊 月 , 尽 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摘 要
性道德作为调整两性性关系的社会规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关
键性作用。但近些年来,大学生性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
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性道德教育是指用教育的手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养成
良好的性行为习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结
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特点,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开展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
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当前大学生主动接受性道德教育的意识有所增强,部分高校也开始注重
大学生性道德意识的培养,国家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然
而,负面性信息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中性道德教育难以开展,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
能力尚且有限。而上述问题源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
教育的忽视,家庭封建观念的作祟,以及大学生自控力的不足。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提高教育效果,
在道德意识上管理自我,在行为表现上调节自我;第二,发挥高校教育优势
强化理论素养,加大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完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第三,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性道德知识储备提升父母教育能力,父母率先示范强化
家庭性道德的熏染力;第四,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传播正确性道德观念,整顿
校园环境树立责任意识,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规范新媒体言行弘扬
主流价值导向。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性道德教育

I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Sexual Moral Education


on Contemporar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
Sexual morality is a social norm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xes,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sexual moral anomi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ected with AID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o sexual mor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xual moral education refers to using education to help people to establish
correct sexual morality concepts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of sexual behavior.
Sexual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ans that
educators us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and adjust the moral
code and moral conduc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
At present,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accept sexual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moral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e has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sexual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ever, negative sexual information distorts some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sexual mor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sexual mor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amily
education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ability is limited.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stem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bad social atmosphere, the neglect of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moral education, the family feudal concepts, and the lack of self-control of
II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irst, strengthen the
self-education awareness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manage themselves in moral awareness, and adjust
themselves in behavior performance. Second, take full advantages of colleg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increase the focus on sexual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dd the education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moral education, and enrich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moral education. Third, fill up the short board of family education to
updat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enhance the parents’ sexual moral knowledge
reserve and improve parents’ educational ability, parents should set an examp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exual morality. Fourth,
optimize the so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o spread correct moral concepts,
rectif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 network supervi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etwork space, standardize
new media words and deeds to promote mainstream value orientation.

Key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morality; sex moral education

III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1
1.1.1 研究的背景.........................................................................................1
1.1.2 研究的目的.........................................................................................2
1.2 研究的意义................................................................................................... 2
1.2.1 理论意义.............................................................................................3
1.2.2 现实意义.............................................................................................3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
1.3.1 国内研究现状.................................................................................... 4
1.3.2 国外研究现状.................................................................................... 5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
1.4.1 研究的内容.........................................................................................7
1.4.2 研究的方法.........................................................................................7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8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8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8
第 2 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概述...................................................................... 9
2.1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概述.............................................................................. 9
2.1.1 性的涵义.............................................................................................9
2.1.2 性道德的概念.................................................................................. 10
2.1.3 性道德教育的内涵.......................................................................... 10
2.1.4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质..............................................................10
2.2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14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 15
2.2.2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15
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6
2.3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7
IV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3.1 大学生性道德规范教育..................................................................17
2.3.2 大学生性生理教育.......................................................................... 18
2.3.3 大学生性心理教育.......................................................................... 19
2.3.4 大学生性法律教育.......................................................................... 20
2.3.5 大学生性美学教育.......................................................................... 20
2.4 本章小结..................................................................................................... 21
第3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及问题研析............................................... 22
3.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2
3.1.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22
3.1.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调查分析............................................. 28
3.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29
3.2.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积极方面............................................. 29
3.2.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消极方面............................................. 31
3.3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34
3.3.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5
3.3.2 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忽视................................................. 35
3.3.3 家庭封建观念的作祟...................................................................... 36
3.3.4 大学生自控力的不足...................................................................... 37
3.4 本章小结..................................................................................................... 37
第4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39
4.1 加强自我教育意识提高教育效果............................................................39
4.1.1 在道德意识上管理自我..................................................................39
4.1.2 在行为表现上调节自我..................................................................40
4.2 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强化理论素养............................................................40
4.2.1 加大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 40
4.2.2 完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 41
4.2.3 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 42
4.3 补齐家庭教育短板更新教育观念............................................................43
4.3.1 增强性道德知识储备提升父母教育能力.....................................43
4.3.2 父母率先示范强化家庭性道德的熏染力.....................................44
4.4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传播正确观念............................................................45
4.4.1 整顿校园环境树立责任意识......................................................... 45
4.4.2 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45
V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4.4.3 规范新媒体言行弘扬主流价值导向............................................. 46
4.5 本章小结..................................................................................................... 47
结论............................................................................................................................ 48
参考文献....................................................................................................................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2
附录............................................................................................................................ 53
致谢............................................................................................................................ 55

VI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一直不高。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性道德观
念扭曲,性行为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影
响了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品质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以促成大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养成。

1.1.1 研究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这一观点的提出既指明了我国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人
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也表明了在经济、政治建设高效发展的同时,更
应加强文化建设的发展。文化通过人的观念对道德产生影响和作用,人的观
念、认知对于人们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又具有指导作用。“良心是由人的知
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
的良心不同于无思想的人的良心 [1]28-35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道德要同文
化知识相联系。足以可见,文化知识对于人的道德品行有着深远影响。
艾滋病严重影响青年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我国,艾滋病感染逐渐呈现出
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而大
学生群体的防艾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
布的《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第 8736 号建议答复的函》,截至 2015
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 15-24 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计 9569 例,
其中 2015 年新发现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中,18-22 岁的大中专学生占
77.5%。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性道德观
念,尤为迫切。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元文化在网络上渗透传播,大国之间的竞
争由原来的经济实力的较量转化成意识形态的输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
网络资源优势持续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面对汹涌而来的
外来文化冲击,一些信息鉴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极易迷失方向,出现道德观
念偏差等情况,在此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就显得尤为重
要。此外,国内一些不法者利用网络之便为获得高额利益大肆开发视频软件,
对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毒害。而大学生在没有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的

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提下,为满足其好奇心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和 APP,从而形成错误的性道
德认知,危害自身身心健康。因此,教育者应加大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的重视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
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
人。2015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进一步加
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宏观指导,也进一步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堂
的基础地位。紧密结合思政理论课改革的大环境,推进性道德教育内容在思
政课教学的比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新时期,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如何帮助当代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从而养成良
好的人格修养和性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新课题。

1.1.2 研究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国家经济体系建设飞跃发展,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文化建设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大学生在享受着一切优秀成果的同时
更应时刻警醒自身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一代新青年,其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的发展,性道德观念作为思想道德观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学生的思想
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为
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在当代新的历史定位下,在互联网信息
相互交流、渗透、社会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能够理性地看待性行为,
树立正确性道德观念,有效抵制腐朽思想,形成良好的性道德认知和性行为
习惯。

1.2 研究的意义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性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是
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2.1 理论意义

第一,有利于丰富和深化性道德教育的研究深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
容涉及较为广泛,但是性道德教育比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比重较低,当
前学术界对于性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研究内容有所欠缺。本文将
新增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结构,
进一步加深对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更多学者提供相应参考,帮助
更多学者就该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有助于丰富和扩展性道德教育的研究广度。目前已有的性道德教
育相关的对策研究多从学校和家庭等角度出发,对于个人和社会等层面的对
策解决仍存在着局限性。本文将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维度系统阐
述性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个人层面强调慎独精神的运用,社会层面提出强
化新媒体责任感等内容。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广度,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1.2.2 现实意义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意识。恋爱的双方应具备纯洁的恋
爱动机,不欺骗双方。双方感情建立在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之下,才会保证
爱情的持久。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可以帮助自身正确区分性别角色,接纳自身
的性别,具有良好的性别人格、正常的性机能以及与异性和谐的性行为。
第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既包括生理的茁
壮成长,又包括心理的成熟完善,还包括道德人格的健全发展。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性生理机能日趋成熟,性心理发育相对迟缓。
如果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极易产生不健康的性心理倾向。因此,加强对大
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对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
究较少。国外对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的历史比较悠久,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的研究不够深入。

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3.1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近 20 年研究性道德教育的学术文章有 400 余篇,而研究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学术文章仅占不到五分之一。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
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因此,对于本文的国内研究现状主要从以下
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的研究情况,并对其进行简单概
括。二是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情况,性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
颇丰,在此引用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比较典型的一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概括。三是针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途径和对策进行整理概括。具体内
容如下:
首先,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性道
德教育的现状研究主要表现在:学科归属不明、性道德教育知识体系不完整、
性道德教育的方式较为传统等方面。学者邓秀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
下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着力点》(2015 年)一文中明确了性道德教育的归
属问题。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视
野下开展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不但可以推进高校性教育科学普及和发展,同
时可以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学者杨忠东在《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
状、问题与对策》(2018 年)一文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也做了相应阐
述,该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师的授课方
式较为传统,教育内容不满足高校学生成长的需求,特别是信息化逐步发展
的今天,自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性教育知识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认
同感;学者贾振香在《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2006 年)一文
中认为,高校正规性教育课程开设较少,教师对于学生性道德教育课程的开
展缺少方式方法;学者张欢在《高校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探析》(2012 年)
中指出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主要包括:性教育相关教材内容较少且多
以讲生理卫生知识为主,缺少性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性道德教育机制不健全,
性道德教育的师资不完善等。
其次,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原因分析的研究。性道德教育存在问
题的原因,一般会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维度出发分析。学
者赵云芬在《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的
分析》(2003 年)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障碍与难点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道德教育相关人才缺少,二是教育工作者对性道德教
育存在观念误区,三是性道德教育仍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对于数据调查有一

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难度,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于性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最后,关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给出了
相应的对策建议,学者吴扬在《高校性道德教育及拓展大学生性道德素质的
实施途径》(2008 年)中表明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一
是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高校性道德教育的特征,二是科学构建新型的大学生性
道德规范,三是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的影响因素,四是充分发挥
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性道德教育的协同作用;学者刘卫林在《大学生性
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2007 年)一文中强调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
育要做到:课堂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管理、净
化社会风气、强化大众传媒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来看待;学者车彤在《试
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路径》(2009 年)一文中提出构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的新型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认识上应取得共识,
开展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应在方式方法上力求贴近学生实际,被学生接纳,同
时性道德教育应与性法制教育相结合,避免性罪错;梁秀芳在《关于大学生
性道德教育的思考》(2009 年)中提到,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一方面要
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在方式和方法上确立相应的理念
和联动机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性教育大部分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实施,有完整的性道德教
育计划,教育形式既有系统的讲授课与互相讨论,又有心理辅导者和社会工
作者的咨询与指导,教育内容广泛深入,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
学,这些都纳入了性道德教育体系中。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瑞典、美
国。
瑞典的性教育开始于 19 世纪 90 年代,罗琳娜·韦德尔斯特朗认识到了
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学校是开展性教育的重要场所,部分学
校针对少女开始举办讲座。瑞典学校的性教育早期渗透在生物课、体育课以
及其他课程中,后期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方法传授妊娠及生育知识。与此同时,
学校的性教育的实施以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使得瑞典学校的性教育推行彻
底,成效十分显著 [2]180-182 。
美国最早的性教育书籍是《真理的教导》。从性压迫到性解放再到性纯
洁,美国经历了一个过渡的发展时期。美国政府首先通过禁欲的教育模式,

5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告诫学生要绝对的拒绝婚前性行为,但这一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意外怀孕
和传染疾病的概率。随后,综合的性教育模式被提出,该教育的目标是分为
四个方面分别是知识、态度、价值观和见解、人际关系技能和责任。根据纲
要具体内容,除了强调禁欲外,注重教授避孕措施以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学校性教育也切实践行着综合性教育的内容,并对每个教学主题内容的所占
比重做了统计,其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禁欲”、“家庭”、
“友情”等主题的教学内容在性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教育模式的实施
对学生性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3]28-25 。
日本性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二战后,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纯洁
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性教育确立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面深化性教育阶段。
其教育内容依据不同年级所教授各有不同 [4]28-34 。澳大利亚开展体育与健康
的课程,在关系和性的内容上强调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性行为
习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泰国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以及性健康习惯及生活技能 [5]1135-1139+1143。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纵观国内外关于性道德教育相关研究,为文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
础,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将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了综合阐述。
国内的部分学者对于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缺少实证研究,且研究规
模较小,调查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中
缺少学生自我成因分析,而且大部分学者认为造成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缺失的
原因是学校的责任;对于性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多从优化校园环境、开设相
应课程、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性道德教育的引导等三方面形成合力展开。总体
而言,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外对于性道
德教育的研究,主要以人格的培养为主;其次,各个国家性教育的问题研究
都立足于本国的国情,通过立法确保性教育的开展;最后,虽然性教育在以
上国家开展取得了许多丰富的成果,但仍然有质疑的声音。就其意识形态的
教育,还应依据本国的实际来展开,我们不能全盘照抄别国的经验,我们可
以从他们有益的经验中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他们的成
功经验为我国在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上提供思路。

6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探究当代大学生性
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提出相应的对策。

1.4.1 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进行研究。
一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的特殊性进行研究,该部分是本文的基
础性内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教育环境的特殊、教育
者的特殊、教育内容的特殊以及教育方法的特殊。
二是针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
形式,获得真实的数据资料,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进行
问题的梳理。并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同样围
绕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展开。
三是针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个人角度强调发挥自身主
观能动性;社会角度从新媒体、网络、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给予对策指导;
学校角度主要强调性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围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育
者进行研究;家庭方面主要从父母角度进行研究,父母自身进行学习并对学
生进行引导。

1.4.2 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性道德相关问题进行
数据取样,获取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真实情况,为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
坚实的基础。
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查阅大量
有关性道德教育的论文、期刊、报纸以及国家政策报告等,了解本领域的理
论动态,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归纳总结法: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归纳总结主要问题,分析查找问题症结,然后得出结论和提出对策。

7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本文研究难点
在于对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本
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视角的创新。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从大学生自
身出发,强调主体自觉性,提升自我教育的效果;从学校角度出发,强调高
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从家庭角度出发,强调父母自我教育以及家
庭氛围的熏染;从社会角度出发,强调社会环境的优化及主流价值导向的传
播。
本文的研究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分析,从教
育环境、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角度研究当代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
育的特殊性;二是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分别从社会、
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角度进行深度分析。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视角创新,突破以往以内容为出发点的研究视角,
而将研究视角放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质上,其特质主要体现在:教育
环境的特殊、教育者的特殊、教育内容的特殊以及教育方法的特殊。从当代
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开展性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8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概述
为了更好地探讨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必须对性、性道德、
性道德教育以及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
教育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1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性行为失范的事件频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越来
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之前,明确性道德教育的相关内
涵是必要的。

2.1.1 性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由男人和女人
构成。因此,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男女两性关系。性,作为两性
关系的基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性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英
国著名性学专家霭理士曾经说过,“性是什么?就是最高的性研究的权威也
轻易不敢下一个定义 [6]24 ”。可见,对于性这一概念想要精准下定义并非易
事。德国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认为:“性关系可以直接地看作是
基本的道德关系,看作是道德的基础 [7]572 ” 。 黑格尔指出:“两性的自然规
定性通过他们的合理性而获得了理智的和伦理的意义 [8]120 ”。从以上两位哲
学家的言语中我们不难发现性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受多种因素调节。
此外,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认为:“性行为和性功能本质上并
不仅是生物学性的,而且没有任何别的方面比性领域更能充分表现出精神和
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性是诸要素,包括自我力量、社会知识、个性和社会
准则等与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 [9]1”。潘绥铭对性的界定
是:“由动物遗传下来的生殖机能所决定的能量或称张力,为其释放而要求
或产生的一切构造、机能等行为的总和 [10]53”。两位专家从生理学的角度对
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因此,本文认为,性是以生物遗传为基础,与心理、
社会等要素密切结合的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自然属性,又包括社会属性,
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有机结合。

9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 性道德的概念

性道德一词在我国上个世纪 90 年代正式被提出,“《中国百科大辞典》
中写道:关于两性关系和性生活(婚姻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等)
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1]8”。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这一原理为性道德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
论支撑。性道德受制于现存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同时,性道德作为上层
建筑的一部分,对于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因此,性道德的含义可以归纳如
下:性道德是规范人们的性关系,指导人们性行为的准则,是衡量人们善恶
是非的具体标准和价值尺度。

2.1.3 性道德教育的内涵

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成员开展性道德教育具
有重要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健康的性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正确的性态度,提高社会成员的性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性道德氛围,促
进婚姻家庭的幸福和谐,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本文认为,性道德教育
是指通过教育的手段,教育者维系和调整人们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的教育。

2.1.4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质

“大学生性道德,是指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
为准则 [12]10”。大学生正确性道德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其完善自身的人格品
质。因此,应对大学生开展相应的性道德教育。本文认为,大学生性道德教
育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针对于大学生这一特定受教育对象运用
恰当的教育方法,开展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的教育。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群
体的发展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2.1.4.1 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首先,网络技术的兴起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同时引发了引
发网络负效应的产生。世界经济的超高速发展催生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

1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
能力炉火纯青。“当代大学生,他们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社会
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意识
形态最为多元化的时期,其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 [13]29-32 ”。他们对网
络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对网络传播内容尚且缺乏辨别能力。在没有正确认知
的前提下,很可能做出错误判断,导致错误行为的产生。因此,在对当代大
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时,要充分关注网络环境,要注意网络环境的洁净和安
全,给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次,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意味着人民对于个性解
放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日益提升。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人民需求变化的现实
写照,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印证了马斯
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低层次的温饱需求解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需求,会对个性解放和美好生活产生更强烈的渴望,这其中就包括对性的追
求。当代大学生群体多为 95 后,正是身体机能中性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
性生理有强烈的需求,性心理有强烈的渴望。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性道德教
育时,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性特点,承认尊重大学生的性需求,摆脱谈性色变
的错误观念,杜绝对大学生的性需求进行讽刺、打压的观念和行为。
最后,西方外来性文化带来的冲击。正如恩格斯所说,“外部世界对人
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
志,总之,成为‘思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14]228”。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发达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不
断向我国传播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价值观念,这其中就不乏文化糟粕,不良的
性道德观念就蕴含其中,比如起源于美国的 PUA 文化。根据北京青年报 2019
年 5 月 10 日郭琳琳报道,PUA 文化全名为 Pick Up Artist,翻译为“搭讪艺
术家”,这一文化起初是以指导男性提高自身情商为目的进行的学习和实践。
然而,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掺杂了许多不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随着 PUA 文化
在网络上的逐步发展,很多博主为了博眼球谋利益,不断上传违法违规的
PUA 教程,其中不仅包括很多诈骗、淫秽色情信息,还包括扭曲甚至变态
的性道德观念,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在违
法违规的 PUA 教程的指导下,出现了许多模仿行为侵害了女性的合法权益,
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时,一定要清
楚看到西方糟粕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视不良文化对于大学生正确的性
道德观念养成的冲击,承认个别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性道德要求之间的差

1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距。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增强大
学生抵御不良文化冲击的定力,教育学生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
的正确性道德观念。

2.1.4.2 教育者的特殊性

首先,教师观念的特殊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的教育理
念不断更新,教育能力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尽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没有接
受正规的成体系的性道德教育,但是他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性道德教育对于当
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加之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高校教师对性已
经不再讳莫如深,由原来的闭口不谈变成了如今的正面引导。而且当代的师
生关系不同于以往,二者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的关系,二者的“距
离”不再遥远,朋友关系的色彩日益成为追求的方向。教师的亲和力在不断
增强,新型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此框架下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势必
将更易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学生父母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多为 95 后,其父母大多成长于
中国改革开放之际,系统接受过正规教育,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对新
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也不断提高,其文化层次和开放观念高于以往任何年
代的父母,对性的认识较全面,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子女,尊重子女、理
解子女。多数父母已经认识到性知识对于子女成长的作用,会在日常的家庭
生活中有意识的对子女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引导,逐渐形成平等和谐共同成长
的亲子关系。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一旦父母自身的性道德观念出现偏差,就
极有可能对其子女的正确性道德观念养成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性
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源头把关,端正当代大学生父母的性道德观念。
最后,传播媒介的特殊性。当今的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发展尤
为迅速,各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使得各种资讯的获得
更为轻松和便利。当代大学生畅游在网络世界的过程中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
性相关的知识,性道德内容更是触手可及。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和网络资源的
丰富性使得社会媒介对大学生的性道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社
会媒体需要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自律,同时社会监管部门也要对
社会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加强他律。

1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1.4.3 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早期的性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增进受教育者的性健康意识,扫除性愚昧,
预防性罪错,防治性疾病,弘扬性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人人享有性健康 [15]24-28 ”。
当前性道德教育的目的更注重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养成,增强自身辨别
能力,有效抵制淫秽色情等腐朽思想,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性行为
习惯。
在性道德教育的早期教育内容多从生理卫生的角度进行生理健康知识
的介绍,而且在大学里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性道德教育课程。性道德教育概念
的表述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才有了国家层面的明确界定。开设有关大学生性
道德教育选修课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对于
性道德教育的涉猎仅局限在恋爱观教育的范围内,篇幅较小,内容有限。当
前的性道德教育内容除了进行性伦理学理论和规范教育外,应该兼顾进行性
生理学、性心理学、性法学、性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并应加重性法
学、性心理学和性安全知识的教育内容比重。
首先,应加强性法学的内容比重。教育学生明确法律后果、法律责任。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性”除了是一种本能反应,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在与大学生就性道德问题进行对话时,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性权利”一词,
有的同学甚至认为自己享有不受限制的性权利 [16]56-64 。性道德教育应让学生
明晰性权利和其他权利一样,也要在法律规制的范围内,也要遵守社会的公
序良俗。教育学生明确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充分理解自己性权利的上限,
明确滥用性权利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法律后果。
其次,应加强性心理学的内容比重。当前的性道德教育过多的从生理学
角度解释性,忽视了大学生的性心理能力的建设,造成大学生的性心理建设
往往与性生理发育不同步的问题,以及由于轻视心理学的教育导致性心理问
题的出现。对于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其内容应包括且不限于:
青春期发育心理知识教育、择偶恋爱心理知识教育、异常性心理以及变态性
心理知识教育。通过性心理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识别异常性心理的表现形
式,了解其危害,能够自我调节、缓解、纠正性心理问题。
最后,应加强性安全教育的内容比重。当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内已经增设
了安全套的领取处,然而在实际的性道德教育中对性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只是
浅尝辄止,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导致其在性行为中忽略了性安全。根据中青在线网站 2017 年 4 月 26 日姜继

1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葆报道,西安南郊某高校 22 岁男研究生通过网络结识若干男友,聊的投缘
者直接约会,在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最终被感染艾
滋病。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持续上升,高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
已然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因此,基于当前的严峻形势,在对当代大学
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时理应强调“防艾”的重要性,传授性保护知识,提高性
安全意识。

2.1.4.4 教育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高校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自我教育和咨询辅导为
辅。由于性话题的相对敏感性,课堂教学多以理论灌输为主,课堂讨论和课
堂交流欠缺无法满足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呆板笼统的说教甚至会引发学生
对于性道德教育课程的厌烦情绪,降低学生对性道德教育的学习积极性,最
终导致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当前性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保留原有的、优秀的方法外,一方面要利用网
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运用音频、视频、图形等立体式教学
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教师实现线上互动,将课堂上
难以说明的性问题,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媒介,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学生当
面提问的尴尬,高效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同辈互助的方法,
当前的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超于家人的教育,大学生群体年龄相
仿,彼此之间有着强烈的亲密感和相同的道德价值观念。身处相同的成长阶
段,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面对各自的性心理
和性生理的变化时,他们更容易相互交流,愿意分享各自的知识和体验,因
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同辈群体在性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同伴互
助的优势,引导群体中核心人物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从而影响小群体树立正
确的性道德观念。

2.2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性道德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托,奠定了性道德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性道德的知识体系
建设。

1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

高尚的爱情离不开道德规范和约束。爱情存在的前提应以相互的爱慕为
基础。黑格尔说:“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贵的品质。因为它不停留在性欲上,
而是显示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 [17]332 ”。因此,爱情的维系应以
纯洁为条件。恩格斯也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爱情的长久应
以专一为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爱情伦理观即:相互之爱、纯洁之爱、
专一之爱。
首先,互爱是爱情的基础。互爱是男女双方愿意将你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展现给另一半,而另一半恰好给予你积极的回应,并因各自身上优秀的特质
所吸引而愿意与对方合二为一。恋爱过程中,彼此互敬互爱,谅解包容对方,
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爱情只有相互爱慕才是合
乎道德要求的,任何单相思、肆意纠缠的行为的出现都不能算作爱情的开始。
其次,纯洁是爱情的条件。爱情的纯洁体现在不物质。爱情不是外在条
件的相互吸引,在一般人看来,外在的容貌,完美的身材,个人的喜好,丰
厚的收入等等确是产生爱情的前提,但这并不是爱情的本身,当你以对方的
物质条件作为自己爱情的开始,这样产生的爱情已然不是纯洁之爱。马克思
恩格斯极力批判纯粹以物质经济条件为基础的爱情。此外,爱情包括性爱的
部分,但不是全部。一个人在与另一个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意后,会随着交往
的深入和生理本能的驱使,渴望与对方进行身体的交融。因此,以爱情为基
础的性行为才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
最后,专一是爱情的保障。一段恋情的长久需要男女双方共同维系。这
就要求男女双方做到对于爱情的专一,不背叛对方,忠于对方。马克思恩格
斯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是对自身品质的肯定,处于恋爱中的双方有责任及
义务做到对对方专一。对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等违背恋爱道德的行为势必
会酿成悲剧。

2.2.2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主要包括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
展的理论。性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经融入
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贯穿育人全过程。
第一,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关于

15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的本质科学论断,他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
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8]75-76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在一
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
因此,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由人组成的社会关系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使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
使教育对象认识到人的社会关系这一层面,更好的树立与人协作的和谐人际
关系。
第二,人的需要理论。本质的存在要与人的需要相联系,需要构成了人
的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需要也不同于任何其他生物的
需要。“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的“三级阶梯”理论,第一是人的生存
和生理需要,第二是人的谋生或占有的需要,第三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
展的需要 [19]121-122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为开展性道德教育的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性道德教育应注重教育对象的需要,通过对教育对象的需要的调
节,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希望在社会
关系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
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可以划分为自由发展、协调
发展、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从马克思主义人的
全面发展理论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马克思人的全面
发展理论的观点相吻合,旨在培养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于 1943 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必须满足低


层次的需要以后才可以到第二个层次的需要,中间层次不能跨越,逐渐达到
自高层次。其理论具体包括五个层次:
一是生理的需要。包括对食物、衣物、空气、水、性欲以及住房等需要,
这类需要级别较低,是能维持生命机体日常运转最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只有满足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才可以向更高层次的需要 [20]104-108 。
二是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的财产安全、人
的心理以及精神不受到痛苦折磨等等。这一层次的需要要在满足基本生理需
要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如果这一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保障,那么对社会而言
将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16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是社会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也叫爱与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的
需要包括对友情、爱情以及群体社会组织的归属感等。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
要得到满足时,社会的需要就会展现出来,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一段稳定的
关系,以此来获取自身的幸福感满足感。
四是尊重的需要。当与他人满足爱与归属的情感需要以后,尊重的需要
就会凸显。它包括自尊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不仅要有自我实现价值的成就感,
还要有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别
的层次的需要。它包括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实现,凭着自身的能力获得成功的
满足感 [21]26 。
马斯洛的研究对于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作
为受教育群体存在着多方面的需求,教育者应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尽量满足
受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需要,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注重个体差异,针
对不同受教育群体所表现的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追
求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
理想人格的实现。

2.3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性道德规范教育、性生理学教育、性
心理学教育、性法律教育、性美学教育等。学习系统的性道德内容可以促进
大学生更好的掌握性道德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意识。

2.3.1 大学生性道德规范教育

一是异性交往中的性道德规范教育。异性交往是指两性之间通过语言、
行为、情感等方式相互传递信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交往。大学生异性交往中
的性道德规范教育要遵守自由平等责任的性道德原则。这就表明大学生在与
异性交往的活动应是自由无任何强迫性,同时在人格、身体、权利与义务上
都是平等的。此外,要承担起对他人及社会的道德责任,还要做到尊重他人
并自尊自爱。与异性交往要以诚相待,不侵犯他人,珍视自己,同时友好健
康交往,自身要有自制力。
二是恋爱中的性道德规范教育。恋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产生爱情的
过程。由恋爱发生的性结合会产生婚姻家庭。因此,恋爱不仅是一种男女双

17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的感情关系,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大学生恋爱性道德规范首先要尊重对方
的感情和意愿,坚持自主自由原则。与对方确立恋爱关系必须是两厢情愿,
互相尊重,自主自由;其次要态度严肃真诚,感情忠贞专一。恋爱是通往美
满婚姻、和谐家庭、幸福人生的基础,因此,恋爱的双方在情感上要具有专
一性;最后恋爱方式要健康文明。恋爱中的性道德规范要求男女双方以文明
的方式交往。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随意发生性关系。一旦出现失恋
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要做到失恋不失志,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及追求,
同时,做到失恋不失德。要让大学生理解,爱情是男女双方自由自愿,不可
强求,要保持好心态。
三是婚姻中的性道德规范教育。目前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未婚青年,当他
们走入婚姻,要经受婚姻性道德的考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婚姻性道德教育
十分必要。婚姻性道德规范教育要理解婚姻的伦理基础,要明确男女双方在
婚姻中的权利与义务,要把握婚姻关系中的基本性道德规范。分别是:一夫
一妻、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同时,要反对婚内性暴力。了解婚内性暴力的
危害,加强大学生预防婚内性暴力教育,以帮助大学生使得婚后夫妻关系和
谐美满。

2.3.2 大学生性生理教育

当前大学生性生理特征趋于完善,对性生理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性生理学知识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
行性生理学知识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介绍性生理结构和性特征。要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第一性征和第二
性征。男性第一性征是指男性生殖器官。其中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外
生殖器包括阴茎等,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阴囊等;男性第二性征主要体现在
身体外在的变化。如颈部长喉结、脸上长胡须等。女性第一性征是指女性的
生殖器官。其中也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外生殖器指女性的外阴的部分。
包括阴阜、阴蒂、阴唇等,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卵巢等;女性第二性
征体现在乳房隆起、体态丰满等。
二是掌握生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要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生殖生理活动、
过程及其过程中的表现,人类生殖过程从性欲开始,于是有性交行为,性交
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依附在子宫壁上形成胚胎,进而生
长成熟。

18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是了解性生理异常相关知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教育内容主
要如下:一方面,了解性亢奋和性冷淡的表现。性亢奋一般表现为频繁的性
交,伤害身体的同时容易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性冷淡则是压制对方的性需
求,进而出现夫妻间感情的裂痕。两种状态都属于不健康的性表现。另一方
面,了解性虐待的相关知识。性虐待指虐待异性,通过打骂等折磨对方获得
心理满足的性生理状态。
性道德教育是以性生理教育为先导,系统地学习性生理知识是当代大学
生正视性、认识性、了解性的首要前提。正确理解性生理知识可以帮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性意识,了解性行为的表现和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
念。

2.3.3 大学生性心理教育

性心理学是以性的生理为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及外在表现所反映的现象
及规律的学科。大学阶段,学生的性生理特征表现愈加明显,然而性心理的
发展却远落后于性生理的发育状况。因此,针对大学生展开性心理知识教育
迫在眉睫。针对大学生性心理知识教育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大学生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引导教育。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
逐步认识、理解并接纳自己伴随性生理发展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性意识较
为活跃,要让他们明确有性生理而产生的各种性心理活动,明确健康的性心
理对青年人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是对大学生进行择偶恋爱心理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
心理动机,克服悲观情绪。大学生择偶恋爱是正常行为,但要让大学生形成
正确的择偶恋爱动机,教育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责任心理和恋爱情感心
理。
三是对大学生进行异常性心理知识教育。要让大学生明确异常性心理的
概念及其表现,做好正确区分,了解性异常心理产生和其具有的危害,帮助
其树立正常的性心理。
四是教育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积极健康的学习及活动,远
离性诱惑,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疏导。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将主要精力及时间放在学习上,避免性诱惑的网站、书刊等。
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性行为。学生对于性的需求、动机、
情绪的表达,毫无疑问会作用在学生的性行为上,投射出学生对于性道德的

19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解与遵循。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性心理,消除谈性色变的羞愧心理。
接受正确的性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性心理因素,形成正确
的性道德观念。

2.3.4 大学生性法律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性法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
德意识,对照矫正自身的性道德观念及性行为,促使大学生遵守性道德规范,
避免触犯法律。对大学生进行性法学的知识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及两性关系交往中的法律教育。恋爱双方应遵守
法律,遵循知识,相互爱护,相互信任,共担责任,彼此平等。在进行性行
为时要尊重彼此意愿,做好性行为之前的安全措施。同时,交往方式和目的
必须合法,一切交往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之下进行。
二是对大学生进行婚姻与生殖中的法律教育。让大学生充分理解婚姻法
的相关知识,明确婚姻受法律保护,男女双方的婚姻结合是成年男女的基本
性权利,结婚自由,离婚亦自由。一夫一妻制是现代社会最合理的婚姻结构,
有利于社会稳定。男女双方平等,不存在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男女双方的一
切权利。合法生育反对重男轻女的旧俗,对不可结婚的疾病、乱伦等行为进
行规定,保证国家的健康生存发展。
三是对大学生进行性犯罪相关知识教育。了解性犯罪的类型、性犯罪的
表现形式以及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明确性犯罪不仅会使自身陷入牢笼,也
危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更不利于当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教育大学
生从自身增强性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性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人们在进行交往及发生性行为时所遵
守的行为规范,属于国家的制度范畴。而性道德则是依靠社会的公序良俗和
人们内心对于性的观念来约束性行为。性道德的底线是性法律,性法律为性
道德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性法律重在调节人外在表现的性行为,
性道德则关注人对性的内在动机。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3.5 大学生性美学教育

性美学是研究人对于性的审美关系及规律的科学。对大学生进行性美学
的教育主要体现在:

2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是了解两性的人格美。因生理、心理、性格、思维方式等形成的人格
的不同,逐渐形成不同的人格美。男性的人格美通常表现为胸怀宽广、思维
敏锐、意志坚强、行动力强等;女性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心思细腻、善解人
意、关怀体贴等,教育大学生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格美。
二是了解两性的形体美。正确看待两性的形体特征,不过分追求健硕的
肌肉和骨感。男性的形体美表现在:肌肉发达、身材魁梧、喉结突起、声音
低沉浑厚等;女性的形体美体现在:皮肤细腻、身材婀娜、胸部隆起等。教
育大学生学会接受自身的体态美,同时懂得欣赏他人的体态美。
三是了解两性的服饰美。男女双方穿着干净整洁,色彩明丽,个性鲜明,
切勿邋遢过分标新立异。男女双方的服饰美共同体现在:干净整洁、简单大
方、色调协调、个性突出等。过分的标新立异、邋遢都不是服饰美的标准。
四是了解两性的行为美。行为美主要体现在语言、肢体等方面。语言的
行为美体现在文明,有分寸,不可语言暧昧,出口成“脏”。肢体的行为美
体现在举止要落落大方,与异性要保持适度距离,切勿过分接触。
五是了解两性的爱情美和性爱美。爱情美体现在遵守承诺,忠诚专一;
性爱美体现在与对方发生性接触应让双方从身体、心理体会到满足,适时、
适宜进行性交活动。教育大学生抵制野蛮粗鲁、不礼貌的行为举动 [22]179-203 。
性美学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对大学生开展性美学教育可以帮助
其发掘自身及对方的真善美,提升自身的审美高度,形成良好的性道德观念,
从而达到理想人格的完善。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相关内涵进行界定,重点阐释针对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性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同时,阐述了性道德教育的
相关理论基础,为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介绍了大
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性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

2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3 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及问题研析
本章内容将围绕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的问卷数据展开相应的问
题及其背后的动因分析。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针对国内部分高校在校
大学生进行数据调查。从数据中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成效及存在
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系统地展开原因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本节将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展开调查及分析,通过从调查问
卷中选取部分有针对性地问题展开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并结合
调查数据展开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

3.1.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根据论文写作需要,本文设计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并参考其他调查问
卷,根据研究实际情况整理编写,以国内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 400 份调查问卷,以实际收回 358 份问卷的数据展开分析,从所提问
题所对应的数据结果中提炼出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
如下:
第一,根据调查对象性别划分,男生共有 189 人,占人数总比 52.79%,
女生共有 169 人,占人数总比 47.21%。

图 3-1 大学生调查问卷人数占比
Figure 3-1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2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根据调查对象年级划分,各年级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分别为:大
一年级共 36 人,占比 10%,大二年级共 52 人,占比 15%,大三年级共 125
人,占比 35%,大四年级共 52 人,占比 15%,研究生共 93 人,占比 25%。
总体来看,此次调查问卷以大三和研究生为主。

图 3-2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人数所在年级占比
Figure 3-2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第三,对调查对象政治面貌进行整理。根据数据显示,中共党员(含预
备党员)共有 85 人,占比 23.74%。共青团员共有 203 人,占比 57.54%。
群众共有 70 人,占比 19.72%。

图 3-3 为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政治面貌占比
Figure 3-3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tatus in the questionnaire
第四,对调查对象的性行为情况进行整理。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

2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性行为的人数为 193 人,占问卷人数总比的 53.91%,而没有过性行为的


人数为 165 人,占比为 46.09%,当前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的人数偏多。

图 3-4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是否发生过性行为占比
Figure 3-4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whether they have had sex
第五,对调查对象性观念进行整理。根据数据显示,调查对象的性观念
有 25.75%和 30.43%选择了较为开放和一般,20.5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较为
传统,选择非常开放和非常传统的分别占比为 10.56%和 12.68%。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性观念处于中间值较多。男生的性观念相对更开放,女生则相对比
较保守。

图 3-5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男女性道德观念占比
Figure 3-5 proportion of male and female moral concepts in the questionnaire
第六,对调查对象性知识的获取进行整理。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调查对

2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在网络媒体占比为 46.68%,在电视上获取性知识的占
比为 10.56%、在报刊杂志上获取性知识的占比为 13.59%、在学校获取性知
识的占比为 2.45%、在家庭中获取性知识的占比为 2.13%、在同学交流中获
取性知识的占比为 24.59%。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获取性知识教育的首要途
径是网络媒体,其次是和同辈之间的交流,再次是报刊杂志和电视,最后是
学校和家庭。学校和家庭对于调查对象的性道德教育发挥着微弱的作用。

图 3-6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获取性知识途径占比
Figure 3-6 proportion of ways of acquiring sexual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第七,对调查对象父母的性态度整理。调查对象的父母对敏感话题态度
的相关情况整理如下: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父母在谈到敏感话题的反
应,有 5 人选择了严肃对待,占比 1.39%,有 7 人选择了予以批评,占比
1.96%,有 76 人选择了应付了事,占比 21.22%,有 270 人选择了闭口不谈,
占 75.53%。从数据分析,大部分的父母在对敏感话题的态度选择了闭口不
谈,可见,调查对象的家庭性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父母对于大学生的性道
德教育方式方法掌握不到位,因此更多的选择闭口不谈。

25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7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父母对敏感话题的态度占比
Figure 3-7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ents' attitudes towards sensitive topics in the
questionnaire
第八,从图 3-8 高校对调查对象性道德教育的态度的问题数据进行整
理。有 213 人选择了不重视,占比 59.5%,有 116 人选择了流于形式,32.4%,
29 人选择了重视,占比 8.1%。从调查对象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
为自己学校对于性道德教育根本不重视,还有一部分认为高校对于大学生的
性道德教育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仅有 8.1%的学生觉
得自己学校对于性道德教育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场
所,担负着重要职责,而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
不足,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图 3-8 调查问卷中高校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人数

26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Figure 3-8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questionnaire wh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exual morality

第九,从图 3-9 您希望高校以何种方式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的问题中,


选择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的共有 276 人,其中男生 108 人,女生 168 人;选
择开设系列讲座的共有 221 人,其中男生 103 人,女生 118 人;选择科普展
览共有 104 人,其中男生 53 人,女生 51 人;选择建立性教育咨询中心的共
有 65 人,其中男生 21 人,女生 44 人;选择提供网络教育共有 302 人,其
中男生 150 人,女生 152 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教育仍是学生的首
选性道德教育方式,其次是开设性道德教育的课程。此外可见,女生对于性
道德知识教育的获得更为迫切。

图 3-9 高校应以何种方式开设性道德教育课程
Figure 3-9 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ffer courses on sexual ethics education
第十,从图 3-10 高校目前性道德教育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选择无课
程、无教材、无教师的有 284 人,占比 79.32%。选择作为选修课,无教材
的有 15 人,占比 4.18%,选择图书馆仅有一些相关教材的有 59 人,占比
16.5%。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高校目前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状态是无
教材、无教师、无课程安排。

27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10 高校性道德教育现状占比
Figure 3-10 proportion of current sexual mor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1.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调查分析

综合以上相关数据,可以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问卷调查作出如下
分析:
就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展开分析。从本次调查问卷数据来看,调查人数
所占比重总体男多女少;从年级划分上看,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主要
集中在大三和研究生这两个年级段。大三学生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其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思想较成熟,对社会问题和思维能力也
有了一定的提高。研究生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的状态完全了解,其思想基本
成熟,对待事物的理解和分析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这两个年级阶段的学生
比较具有代表性,对待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基本能按照自己主观意识和自身所
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可见,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具有真实性。
就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的情况展开分析。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
当前大学生性观念选择非常开放及较为开放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可
见,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程度较高;从本次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性行为的
数据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的人数已经过半。可见,在性观念相
对开放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发生性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开
展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8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大学生获取性道德知识渠道展开分析。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
当前大学生依赖于网络,对性道德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于网络。可见,网络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性道德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其次,同辈之间的
交流对于大学生观念的影响也占据一定的地位。可见,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
的性道德观念的养成也占据着重要作用。
就高校目前性道德教育情况展开分析。首先,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上
可以看出,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开设性道德教育课程,但绝大部分高
校仍是无课程、无教材的状态。此外,从数据结果看,高校大学生还是希望
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自身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从高校对大学
生性道德教育态度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对于性道德教育不重视。
而从已有数据来看,开设性道德选修课的学校也没能达到自身想要的教学效
果;最后,在教学方式上,选择提供网络教育的人数偏高。可见,当代大学
生更希望学校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展开多角度课堂教学。
就大学生父母对性态度的现状展开分析。从本次调查问卷数据来看,当
前大学生的父母选择对性话题闭口不谈的仍然占据大多数。可见,大学生的
家庭性道德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父母对性话题选择
敷衍了事。可见,父母在对子女性道德教育方法的掌握上仍需加强。

3.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

通过归纳整理,当前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积极方面,二是消极方面。

3.2.1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积极方面

当前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效果较以往相比有所提升,大学生主动接受性
道德教育的意识提高,部分高校也开始注重大学生性道德意识的培养。此外,
国家也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

3.2.1.1 部分大学生主动接受性道德教育意识增强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工作有其复杂性,随着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不断
升高,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有其必然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教
师的教授,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值得欣慰的是,当前大部分大学生

29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愿意去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图 3-11 是否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性道德教


育课程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超过 40%的男生和 50%的女生认为非常
有必要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近 30%的男生和超过 30%的女生认为有必要
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不到 20%的男生和 10%的女生认为无所谓;仅有 10%
以下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以及非常没有必要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从总
体来看,近 8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只有少数的大
学生认为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没有必要。从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部
分大学生更愿意主动去接受性道德教育。足以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主动接受
性道德教育新知的意识在提高,更加渴望获得性道德的相关知识教育。

图 3-11 为是否有必要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
Figure 3-11 shows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exual ethics education courses

3.2.1.2 部分高校开始注重大学生性道德意识培养

高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性道德教育是否
应在高校进行课程安排,仍饱受争议。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高校本着以人
为本,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的原则开展了与此相关的系列活动。中国最早
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是同济大学,还有华中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也在
坚持开设性教育选修课及相关讲座 [23]37-39 。近几年,根据中国大学生在线网
2015 年 4 月 16 日刘宏宇报道,湖南师范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的培

3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养值得关注,其教务处开设了近十门选修课,其内容包括性道德、性心理、
性健康、婚姻及家庭和谐等。不仅如此,学校定期还开展青春健康知识讲座。
此外,还通过防艾宣传日这一平台,以性病、艾滋病为节点宣传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在性道德教育被看作可有可无的今天,仍有部分高校
愿意尝试着做出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只为把伤害降到
最低值,让恋爱中的大学生收获更多的性道德知识,帮助单身的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性道德意识。

3.2.1.3 国家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思政
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近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
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
和力、针对性。深化思政课教育改革,目的是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培养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青年大学生德育教育
的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青年大学生正确
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视,性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视。

3.2.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消极方面

尽管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较以往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
题,导致部分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出现偏颇,从而引发性行为失范等现象的出
现。

3.2.2.1 负面性信息扭曲部分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当前不良的社会教育环
境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从而转化为性行为的偏差。在性道德教
育没有以正确的形态传授给大学生时,现实生活中性信息的快速传播,再一
次冲击了大学生的观念。社会不良性信息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网络媒体虚拟性的负面性信息冲击大学生的观念。网络高速发

3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但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传统的媒体网站以建
立性教育专栏为主,从成人的角度讲解性爱相关知识,如性爱技巧、性爱图
片等等,大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在没有正确的性教育指导下出于新奇,进
行肆意浏览。此外,网络存在大量的黄色网站,内容涵盖黄色视频、黄色小
说、黄色图片等等,大量腐朽的色情信息直观的冲击大学生的视觉,腐蚀大
学生的思想,新兴的自媒体带给大学生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以微信、微博
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聊天交流之必备,而在这些平台上依
旧可以发现色情信息的身影,如微信聊天中的色情 Gif 图、公众号性信息的
推文等,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
另一方面,校园区域现实性的负面性信息刷新大学生的认知。校园环境
本应充满学术气息,然而现实情况大跌眼镜。部分高校校园内,意外怀孕无
痛人流的广告横飞。根据中国青年网 2012 年 4 月 13 日杨雪报道,石家庄“最
美妈妈团”在高校集中区域搜集一万多份无痛人流等各类广告,广告内容大
肆宣传“无痛人流学生半价”、“医疗技术高超无副作用”,甚至制作打折
卡等在校园内免费发放;高薪兼职广告到处粘贴,以日薪上千为噱头吸引大
学生进行性交买卖,声称周期短,盈利快。校园外,周围宾馆、旅店屡见不
鲜,更有甚者打出高校学生凭借学生证享受折扣价、客房费用直降等信息,
鼓励大学生开房。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致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一
定的扭曲状态。

3.2.2.2 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它不仅为学生
们提供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提供着思想交流的空间场所。高校所开设
的所有学习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夯实专业理论知识。而性道德教育被大部
分高校看作是有损校风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对于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课程
的的开设微乎其微,即便已开设,其内容、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性道德教育课程安排不足。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一
直处于空白状态,仅有几所高校将性教育课程以选修课、讲座的形势开展相
应主题教育,其效果微乎其微。而性道德教育这样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更是
少之又少,可以看到相关内容的课程也仅散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心理健
康课程中,目前并没有高校有计划将性道德教育课列为学校的必修环节。因

3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在课程安排上,性道德教育不受重视。
其次,性道德教材内容安排有限。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没有
系统性地教材,即便有部分高校想开展性道德教育必修课程,教材仍属短板。
截止目前,“高校出版使用的性道德相关的教材只有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彭
晓辉主编的《性科学概论》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安云凤主编的《性伦理学新
论》,但由于出版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需求 [24]16-17 ”。在高校必修课程中,
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内容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课程所用教材
涉及性道德教育相关内容也仅停留在婚恋观层面。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
性道德教育不受重视。
再次,性道德专职教师人员匮乏。近几年,国家逐渐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的开展,青年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思政理论课
作为学生思想受熏陶的关键课程,其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在逐步完善,马克思
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不断收获新知,奠定理论基础投身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教学。而针对性道德教育并没有划定具体的专业,没有指定的书籍,更
没有专业的人才从师范类院校毕业来从事相应的工作,针对此部分的知识的
把握除了学生自悟,就是划归给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高校的心理咨
询师等。显然,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是心理咨询师都无法满足学生
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师人员安排上,性道德教育不受重视。
最后,性道德教育方法过于陈旧。我国开展性教育的院校已是微乎其微,
而仅在这微乎其微的院校中开展性道德教育教学的方法还以讲授法为主,形
式上多以讲座、选修课为主来展开。这种方式司空见惯,停留在笼统地说教
层面上,灌输式的教学早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他们渴望形式新颖
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性道德教育不受重视。

3.2.2.3 家庭教育中性道德教育难以开展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的效果要好于其
他的任何教育,然而,性这一话题在中国的家庭中,依旧保持着神秘而隐晦
的色彩。在对子女性的教育问题上,父母的教育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家庭教育自身存在问题。首先,在恋爱问题上,中国大多数的
父母在子女进入大学阶段以前,不被允许谈恋爱,当子女进入大学后,又迫
切让孩子进行恋爱,这种矛盾的心理会促使子女进入大学后在男女交往上更
具目的性。其次,在性的问题上,父母涉及性的实质问题采取闭口不谈的方

3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更多选择躲避,对于性无教育可言。最后,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在男女
性别上会差异对待,对待男孩在性的问题上有的父母选择放任的态度,没有
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明显表达;对待女孩在性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让
其学会自我保护,具体如何保护没有准确的表达。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性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父母
较之以前的父母相对开明,他们对于性的话题不再闭口不谈,行为表现上更
果敢,然而,父母自身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性道德教育。此外,这一代父母对
于学生成绩的关注早已超过对子女性道德教育的关注,他们渴望子女的成
才,却忽视了子女的相对性道德养成。

3.2.2.4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尚且有限

性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性道德观念好坏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自身。
性道德教育除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其自我教育也是一个
重要的环节。就目前形势来看,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令人堪忧,暴露的问题
如下:
第一,无师自通,学理论。大学生对于性道德教育知识的学习多以自学
为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从网络媒体上获取性知识,而从网络上的获取多以
一些黄色网站为主。此外,一小部分学生会选择从书籍、杂志中获取,无论
是选择学习的网站或是选择学习的书籍,都没有在指定的引导下进行,其内
容多超出其自身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所学理论会给自身错误
的引导。
第二,满足好奇,重实践。部分大学生在没有学好性道德教育相关理论
的前提下,急于开展性实践。与对方进行婚前性行为,更有甚者为寻求刺激
通过网络与陌生人结识进行“一夜情”,在不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保护措施
之下,怀孕、堕胎、性病、艾滋病等事件频发。根据《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
可及性调查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显示:在 15-24 岁的未婚青年中,22.4%有
过性经历,几近 1/4,其中男青年为 25.4%,女青年 19.2%。在有性经历的
女青年中,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占 53.9%和
25.4%。因此,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性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3.3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

3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忽视造成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缺失、家庭传统封建观念使得性道德启蒙不足
以及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引发性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3.3.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教育大环境的改善是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的关键。教育大环境所导
致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网络监管力度依旧欠缺。网络上色情文化的传播使得大学生深受
其害。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先行者,对于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要更强,
近几年,网络直播平台泛滥,通过聊天群、网站分享淫秽色情视频不近其数。
国家对于网络环境治理下大力度,据新华社 2017 年 4 月 12 日报道,全国扫
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一批典型的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案件,包括
北京“夜魅社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江苏常州“微笑直播”平台传播淫
秽色情信息案等 6 起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件,以及浙江台州陈某翚等人
微信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等 2 起案件。可以看到国家对于网络环境治理的力
度,但仍需加强,不能松懈,社会性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努力。
第二,西方性文化的不良影响。新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领
域的拼杀,越来越多的把关注点转移到文化软实力上,利用文化入侵的方式
灌输西方的思想文化。西方鼓吹的性自由、性解放的不良思潮在大学校园肆
意地渗透,导致大学生对性的好奇进一步加深。近年来,美国 PUA(Pick Up
Artist)文化的渗透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深受西方性文化的侵害。由于缺乏正
确的性道德教育的引导,西方性文化带给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致
使大学生性道德认知出现偏颇,性行为失范现象频出。
第三,利益驱使泯灭人性关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意识已经
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大部
分经营者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经营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选择忽略
社会责任意识。宾馆、旅店为学生专享的打折促销,网络淫秽视频的免费下
载都体现了经营者的道德底线让位于经济利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丧失了
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做出违背社会公德和文明道德的事
情,不仅没有起到教育青年人的作用,反而助纣为虐。

3.3.2 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忽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生品行不当,学校教育难逃其咎。究其原

35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在于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忽视。
一方面,领导的不重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号在改革开
放的初期被人们高度推崇。现如今时代的改变,催生更多理工类新兴学科的
发展建设,教育部门依旧将重心放在人才技术的培养上。部分高校的领导们
并没有从自身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理科而轻视文科,重视技术的培养而轻视
道德的培育,这样的论调依旧是大部分高校的主旋律。尤其以理工科为主的
院校领导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更为忽视,只按国家强制规定按部就班开
展相应课程。高校领导只考虑人才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人才德行的培养,很难
说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该被称之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教师的不重视。据教育部网站 2019 年 4 月 17 日发布关于印
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 年)》
的通知,该规划表明要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
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推进大学生德育教
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然而,学生对于德
育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思政课上,其它学科的教师并没有因此重视对于
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对于性道德教育,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性道德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的重要性。

3.3.3 家庭封建观念的作祟

家庭性道德教育在中国一直处于“空位”状态。在家中,性这个字眼在
多数家庭中依旧讳莫如深。在中国,父母对于子女的性教育问题一直是攻克
不了的难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封建观念驱使父母谈性色变。受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
对于性的话题从不会公开交流,当子女遇到问题时,更多的父母会选择逃避。
长此以往,对于性的神秘感充斥着子女的心灵。一旦子女误入歧途,受到伤
害后,父母会选择指责,而对于性的问题依旧选择无视。因此,性道德教育
在家庭中全程空白。
其次,性知识的匮乏使父母无从教育。中国家庭的性教育具有的共性特
征是对于性道德知识的学习要靠自身领悟。一代一代的子女并没有父母对他
们进行系统的性道德知识的教育,我们的父母出生在性道德知识传播的保守
时期,导致无师自通式性教育的学习代代相传。此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
在很多问题,即便部分家长有心对其子女进行性道德知识的教育,因没有掌

36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子女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关注点不同使父母忽略性教育。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90
后甚至 00 后的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变成了父母的关注重点。从其子女上小学
到工作之前,学习成绩的好坏最牵绊家长的心情,重压之下往往使父母忽视
了子女身体成长和心理的变化。对于子女提出的性问题要么选择默不作声,
要么大声呵斥。甚至对于一些学校主张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家长提出质疑甚
至反对。在大部分父母眼里,学生阶段子女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

3.3.4 大学生自控力的不足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事物的
发展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以尊重客观规
律为前提 [25]82-84 。大学生性道德的自我教育也应遵循客观规律,一旦违背,
就会出现性意识缺失、性行为失范等问题。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出现性道德
意识缺失等问题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性观念开放。首先,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当代大
学生对于性的话题并不避讳,他们追求个性自由,在对待恋爱问题上观念开
放,行为自由。其次,校园开放的环境,让大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性信息,寝
室同学之间对于性信息的传播影响力之大,学生观念由此更加开放。最后,
通过自身对于性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自身已形成一定的性观念。
其二,性生理发展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性生理发
育趋于成熟,开始有性需求,对性充满好奇。然而性生理机能的成熟往往早
于性心理的成熟。生理机能的成熟在没有成熟的性心理趋同,会导致大学生
对性的不适应和强烈的心理困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三,好奇心理作祟。网络性信息的触手可及助长了大学生对性的好奇,
网络所呈现的性信息泛滥,使大学生迫切想揭开性的神密面纱。在没有学习
正确的性道德知识和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前提下,由于好奇与对方发生
婚前性行为的机率逐渐提高,以致大学生性行为失范事件层出不穷。

3.4 本章小结

从上文可知,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成效包括部分大学生主动接受性
道德教育意识有所增强、部分高校开始注重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意识的培养以

37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及国家对于性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存在的问题分别是负面性信息扭
曲部分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家
庭教育中性道德教育难以开展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尚且有限。其成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忽
视、家庭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自控力。

38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4 章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个人、学校、家
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开展性道德教育。

4.1 加强自我教育意识提高教育效果

“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其实质就是培养大学生性道德修养的过程,将外
在性道德规范内化成大学生内在的性道德信念 [26]36-38 ”。因此,这就需要大
学生进行性道德的自我教育,要发挥其主体性,就要在意识上和行为上完善
自我,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

4.1.1 在道德意识上管理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要去克制性欲这种强烈的愿望,而非顺其自然地去满
足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易事 [27]193”。大学生进行性道德自我教育的
前提应在意识上转变观念,应做到忠于感受、直面欲望以及慎独。
一方面,在意识上接受并控制自我。首先,忠于感受。当开始有性欲望
的感受时,尝试着接受欲望,不要试图压抑控制内心的心理活动,鼓励正视
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出现性欲望时,有意识地观察自我、了解自我。其次,
直面欲望。当性欲望产生时,当多巴胺最先在人脑中起作用时,尝试将意识
放在呼吸频率上,通过调整呼吸频率,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暗示自己接受欲
望的存在。最后,驾驭冲动。当欲望来临驱使身体时,不要试图去摆脱它,
也不要将冲动付诸行动,增强自控意识,花十分钟的时间冷静的等待,让大
脑前额皮质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思维仅停留在想的边缘,从而扭转自己的偏
好。
另一方面,在道德上塑造并管理自我。外在的教育与培养最终将升华为
内在的道德品质,道德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是故君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28]42-47 ”。这表明君子独处之时,一定要严谨审慎地以正道行事。大学生
出现性欲意识时一般都在独处阶段,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培
养自省、自律意识。“慎独”作为一种理性、自律的道德修养方法,可以用
于大学生自身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用“慎独”的方法提高自身主体自觉性

39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要做到慎思慎辩。谨慎分辨身边事物的是非曲直,不停的思考该事物出现
后对自身的影响,分清利弊,从自身帮助自己远离诱惑性事物。

4.1.2 在行为表现上调节自我

大学生进行性道德自我教育除了在意识上加强调控外,在行为上更应提
高主体自觉性,道德品格的养成最终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青年大学
生应把追求个人性满足的基本需要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协调两性关
系、选择性行为的现实利益需要 [29]26-30 ”。
一方面,在行为上调节自我。第一,结交优质朋友。当群体里的一些人
在做某件事时,通常我们会认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的日常行为
会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社交群体的观念及行为对我们行为的调整有着
重要的作用。有意识结交优质朋友群体,在日常交流行为中传递积极的性观
念会给予我们积极的思想和意志力,通过传染和影响,会使自身的意志力增
强,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第二,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多参加群体类实践活
动,减少自己独处的时间,丰富充实自己的课外业余生活。
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引导自我。独处时在行为上也要运用“慎独”的方
法,要做到慎言慎行。独处时在行为上亦容易出现失控状态,可以多做意志
力的游戏,提高自己意志力,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精读性知识
书籍扩充性知识储备量,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掌握艾滋病等性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树立防范意识。此外,增强体育锻炼是自我控制欲
望最有效的途径。每天至少三十分钟的锻炼,既可以帮助自身增强体质也可
以帮助自身抵制消极事物,更好地把控自己。

4.2 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强化理论素养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离不开学校环境,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学习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因此,高校领导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
从课程、教材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性道德观念。

4.2.1 加大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

高校领导干部应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承担着高校人才发展的重

4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使命。因此,领导干部应从自身加强德行修养,具备理论思维。此外,领
导干部应具有高瞻性,转变思维观念,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重视技术培养
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高校领导干部加大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应从课
程安排及教师队伍培训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行政领导干部应重视性道德教育课程的开展。针对大学生开展
性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高校行政领导干部应明确学
科归属。“思想政治教育与性道德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具有
共通性,把性道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框架来进行课程设计是符合当前
高校实际的 [30]40-43 ”。学科归属明确后,加大性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
育课的比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程中,加大性道德教育理
论学习内容,系统地、集中地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此外,在其他学科
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性道德培育,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承担其职责,在
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养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另一方面,完善性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完善专业人才的培
养。师范类院校可以开设性道德教育专业,培养性道德教育的专门人才,系
统的接受性道德相关理论知识及教学实践方式、方法,弥补当前高校性道德
教育问题的缺失。第二,当前在没有完备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下,思
政课教师应承担起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职责,就目前德育师资力量
展开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渗透。此外,
校行政领导干部应多委派思政课教师去往性道德教育开展较好的院校进行
交流学习,以此丰富本校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开展性道
德教育。第三,学校所有教职人员应具备责任感。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应肩
负大学生德育培养的职责,教职人员从自身做起,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教
职人员自身应具备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4.2.2 完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

当前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围绕大学生性道德规范教育以及与性相
关联的学科教育展开。学习性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两性交往的
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性道德责
任意识;学习性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男女生长结构及特点变化,
从而正确看待男女生理特征;学习性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自身树立积极的
性心理暗示,从而建立完整人格;学习性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

41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权利与义务,明确法律底线,从而增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学习性美学知识,
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性审美的高度,从而培养自身高尚的性道德境界。就当
前国内大学生性道德现状来看,对大学生还应开展性安全知识教育,具体内
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婚前性行为安全知识教育。首先,教育大学生了解婚前性行
为的危害性。因不当的性行为导致怀孕、堕胎等情况,引发大学生身心遭受
重创,从而影响学业、生活。其次,教育大学生认清婚前性行为所引起的危
害对自己未来家庭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对大学生进行避孕教育,以
避免因怀孕带给自身的后果。
第二,开展性传染病知识教育。首先,教育大学生了解梅毒、淋病、艾
滋病等性传染疾病的表现、传播途径及危害性。其次,开展对大学生性传染
病的防护教育。教育大学生理智对待性行为,洁身自爱,同时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最后,教育大学生一旦发现疾病,及时到正规医院配合医生治疗,
及时止损,从自身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第三,开展性侵防护教育。首先,帮助大学生了解猥亵、性骚扰、强奸
等性犯罪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其次,加强大学生对性犯罪的识别能力以及自
我保护的意识。最后,教育大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式
保护自己,不可闷不做声,及时报警,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2.3 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性道德观形成的好坏还在于性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大学
生性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德育教育,其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
方法。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应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开展“线上”性道德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等社交平台定期推送软文,有助于
学生性道德观养成的相关文章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利用
微信、QQ 等聊天软件对有情感困惑的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可以
为学生推荐有关性知识及性道德养成的微信公众号,利用自媒体平台与学生
拉近师生情谊,更好的了解学生日常,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第二,开展“线下”性道德教育。
首先,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还应以讲授

4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为主,与此同时应多运用案例教学,举例贴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吸引
大学生学习兴趣。此外,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教材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多
媒体进行融合,运用互联网资源扩充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
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平台。高校应开设课外性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
心理咨询师为高校大学生解答性心理困惑,心理咨询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
倾听学生的问题,并予以正确的解答方式,帮助学生走出性心理误区。
再次,开展系列教育宣传活动。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在高校可以鼓
励大学生成立性道德教育社团,专为学生解答性道德知识;可以定期开展相
关性道德知识学术讲座以及专题报告会等;还可以在艾滋病等宣传日举办相
关知识图展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最后,采取同伴引导的教育方式。引用同辈之间的感召力,使身边的朋
友与自己产生趋同。可以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找出核心人员进行系统的
培训,让核心人员在周围同龄人中进行宣传引导,运用同伴互助引导学习的
方法可以更快的影响大学生正确性道德观念的形成。

4.3 补齐家庭教育短板更新教育观念

子女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女思维
的变化,家庭性道德教育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子女未来思维观念的是否正确树
立。

4.3.1 增强性道德知识储备提升父母教育能力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家庭永远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子女性道德
教育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父母要扩充自身相关性知识及方法的储备。第一,父母自身做
到储备不同年龄阶段的性道德教育知识。子女自上学开始,父母应该储备不
同年龄阶段子女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发展特点,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变化,学
习相关阶段的性道德教育知识。除此之外,在不同年龄阶段子女在与异性相
处过程中应遵守的性道德标准,父母应做到掌握。第二,父母应学习与子女
在交流性话题的方式方法。思想较开放的家庭,可以与子女面对面的沟通相
关问题;如若做不到的父母可以尝试与子女进行书信的方式沟通教育,可以

4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避免难以启齿的话题同时可以了解子女的心理;此外,父母在学习性知识的
过程中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择优可以推荐给子女进行阅读学习,帮助其了
解性道德知识。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应进行观念的转变。第一,对子女关注点的改变。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父母更多的把子女的成绩摆在第一位,避重就轻,
忽视主要方面。父母自身应改变观念,将关注点多放在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上,
完整人格的塑造才是子女成长成才的重中之重。第二,父母从自身转变性道
德观念的态度。父母双方应有意识的将性的话题变成家庭谈论的普通话题,
自身没有难以启齿感才会给子女轻松的氛围。在与子女共同观看影视作品时
出现亲昵镜头也应大胆与子女交流,不应避讳,减少子女由于性成熟而带来
的不适感。

4.3.2 父母率先示范强化家庭性道德的熏染力

父母对子女进行性道德教育应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这就需要
父母在家庭中做到言传身教。
所谓言传,需要父母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方式主要有三:其一,
与子女在家庭聊天中渗透性知识及性道德的相关知识教育,帮助子女树立正
确的性道德认知;其二,借用新媒体与子女进行互动沟通,利用微信、微博
等社交平台为子女推送优秀软文,也可将见面无法表达的内容以文字形式编
辑发送给子女,帮助子女了解正确的性知识;其三,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
及时与学校辅导员沟通子女生理、心理变化情况,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的性道
德教育,以辅导员为媒介,相互传递信息,帮助家长和子女有效的沟通,了
解双方的真实心理感受。

所谓身教,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良好的榜样示范可以
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这就需要父母做到:第一,父母双方因营
造家庭的温馨氛围,父母双方感情和睦,无出轨现象,家中不存在婚外恋等
情况,不能因出轨的情况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家庭和谐;第二,父母
双方在对待异性朋友时应表现得体,举止切勿轻浮,再亲近的异性朋友也应
掌握应有的分寸;第三,父母双方有性生活的需求时应回避子女,确保子女
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为子女的德性树立榜样。

4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4.4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传播正确观念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优化。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社会
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社会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因此,优化
性社会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展开 。

4.4.1 整顿校园环境树立责任意识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可以分为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内部的文化环境与外部的营商环境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判断,不良的社会
环境会给予大学生错误的认知,因此要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治
理。
一方面,加强校内人文环境治理。首先,领导干部要注重校内环境的整
顿。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培育,在校内机构设置上应注重
大学生性教育的开展,积极构建大学生性教育的服务机制。对学校卫生部门
布置工作,确保校园内定期开展性健康教育监测,以纠正大学生的错误的认
知及行为习惯 [31]119-121 。其次,领导干部要加强校园环境治理。校园环境是大
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人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维的发
展。因此,高校领导应加大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治理,调动学校后勤保障部门
保卫人员对校园内乱发广告、传单的外来人员予以驱逐,校内学生发放广告
予以上报至所在学院批评教育,禁止校园内出校不良广告,整治校园环境。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周边营商环境治理。首先,高校所在城市公安局、
市场监管局以及文化旅游局应形成合力将宣传教育与日常巡查相结合,采取
突击检查和暗访的形式,重点开展校园周边营商环境的治理。其次,政府应
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充分发挥文化市场举报电话“12318”的作用,调动市
民参与校园周围文化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严厉查处校园周边网吧、音像制品
店、宾馆、旅店、书报刊、印刷复印社等场所。最后,商家自身依法诚信经
营。书报刊淫秽色情书籍从进货渠道端明令禁止;宾馆、旅店在开展促销活
动时应划定特定人群;网吧上网应实名登记并按规定时间营业,商家应强化
自身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要从自身做起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4.4.2 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网上生活方式在发生着转变,观看直播、短视频,打

45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手游,网上聊天等新型网上互动方式充斥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与此同时,
网络的负面性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观念,因此,净网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第一,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监管。首先,网信办应发挥主要作用。网络
文化直播产业应由网信办主要负责直播内容的审查,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对
直播内容保留审查权。由国家网信办牵头,与地方各级网信办一起形成监管
合力,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直播平台及短视频内容进行审查。其次,完善网络
直播监管的行政法规。法规应明确网络直播相关概念界定,加大对从业主播
资格的审查,加强主播责任意识,明确网络主播及其经营单位应承担的相应
法律责任。最后,引入第三方监管。设立行业自律协会对网络直播全过程进
行监管,各协会会员信息公开透明,行业内部形成出发联动机制。同时,鼓
励观众参与违规涉黄举报,并进行有奖参与。
第二,对网络游戏平台进行监管。首先,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要
通过法规性文件明确游戏开发者的设置内容底限,同时,也应明确游戏参与
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立法机关应根据网络游戏行业的实际情况,不断适时调
整更新原有法条内容。其次,政府监管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对于网络监管应
进行整体规划,下分至各部门,各部门明确其指责,权责细化至个人。此外,
各级政府成立网络监管小组,各小组配备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确保网络监管
的时效性和可行性。最后,政府加大对游戏开发商运营资质的核查,同时鼓
励其他网络游戏运营主体对行业内违法违规现象的举报。
第三,对视频网站进行监管。首先,完善监督举报制度。继续贯彻中央
精神,政府继续开展网上“扫黄打非”相关工作,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动
员网民群众积极举报。其次,政府监管部门建立网上投诉受理机制,及时进
行网络平台投诉受理及时回复网民举报投诉的情况,一经核实,及时整改。
最后,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各级公安机关网警部门的人员比例,加大
对网警的工作部署,从而进一步加强网络净化治理。

4.4.3 规范新媒体言行弘扬主流价值导向

“新媒体是由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
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
电影、触摸媒体等。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
新的媒体形态 [32]9 ”。新时期,新媒体平台应规范自身言行,发挥其价值,
弘扬主流价值导向,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强化新媒体责任感主要从以下几个

46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展开:
第一,强化社交媒体平台责任感。如今,微信、微博已然成为当代大学
生每日社交沟通主要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可以专门开设有关大学生性教育的
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增加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此外,艾滋病宣传日在
微信朋友圈推送有关性病传播的相关知识以及图文内容;针对微博,每月用
一天在热搜榜置顶位置推送与大学生相关的性知识教育,保证在艾滋病宣传
日所在月份开展与大学生相关的性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确保微信、微博发
挥社交主渠道责任感,用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性道德教育环境。
第二,强化短视频媒体平台责任感。短视频媒体平台近几年备受大学生
热捧,如抖音、快手、微视等,这些短视频媒体的出现占据着大学生的业余
时间。短视频媒体平台自身应加强对上传视频的质量审查,坚决抵制黄色、
淫秽小视频的传播。此外,加大对性教育相关短视频推送频率,以正确的图
文宣传正确的知识疏导,确保广大青年群体接受正确的性道德认知。
第三,强化视频门户网站责任感。近几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
门户网站自制视频作品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可以鼓励这类门户自制性道德
教育主题宣传片,在首页面推送点击,一方面门户网站可以获取点击率,另
一方面可以起到对大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于无形中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念。此外,一些其他视频播放网站更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在注重点击率的
同时,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对于淫秽色情类视频坚决抵制,传播正能
量。

4.5 本章小结

本章分别从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个层面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提
出对策。自我教育层面强调大学生要在道德意识上管理自我、在行为表现上
调节自我,学校教育层面强调加大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关注度、完善大学
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及丰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
层面强调父母自我性道德教育以及率先示范强化家庭性道德熏染力,社会教
育侧重整顿校园及周边营商环境、强化网络监管以及规范新媒体言行。

47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 论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性道德
规范教育、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法律教育、性美学教育等。就当前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除了加强以上几方面内容外,对大学生进行
性道德教育还要加强大学生性法律教育和性安全知识教育的比重,在掌握基
本性道德知识的前提下,扩充性法律知识和性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和防
范意识是必要的。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其对策主要包括:加强自我教育意识提
高教育效果、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强化理论素养、补齐家庭教育短板更新教育
理念,以及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传播正确性道德观念。在加强自我教育方面,
强调在道德意识上和行为表现上运用慎独精神,道德品格的塑造主要依赖于
自身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去做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外在的教育与引导内
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最终外化为行为表现。对自我展开积极的教育可以帮
助自我塑造完整的道德品格。因此,要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在优化社
会教育环境传播正确性道德观念上,注重净化网络环境和治理现实环境,良
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强调规范
新媒体言行弘扬主流价值导向,媒体舆论的导向往往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
向,新媒体应加强自我管理,约束自身言行,给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环
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因此,社会要加强对环境的优化和治理。

48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钟哲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28-35.
[2] 何相材.瑞典学校性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文学教育(上),20
16(09):180-182.
[3] 郭新丽,刘良华.美国的性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
(11):28-35.
[4] 张德伟,饶从满.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0(06):28-
34.
[5] 余小鸣,张芯,谭雪庆等.学校性教育政策的国际间比较[J].中国学校卫
生,2018,39(08):1135-1139+1143.
[6] 【英】霭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
[7] 【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572.
[8]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20.
[9] 吴阶平.性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1.
[10] 潘绥铭.神秘的圣火[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53.
[11] 梁艳.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研究[D].贵州:遵义医学院,2014.
[12] 谭蓓蓓.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08.
[13] 李玲.试论“90 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新学术,2008(04):29-32.
[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8.
[15] 李传俊.学习借鉴西方性道德教育经验 开辟我国性德教育的道路[J].
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03):24-28.
[16] 胡珍,吴银涛.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效对话的理论探讨[J].教育与教学
研究,2017,31(07):56-64.
[17] 【德】黑格尔.美学(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2.
[18] 白立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
质理论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75-76.
[19] 辛永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J].辽宁师范大

49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4):121-122.
[20] 石秀杰,郭树航,解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
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104-108.
[21] 马斯洛.人本哲学[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3:26.
[22] 安云凤.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79-203.
[23] 黎钰林,沈又红.当前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困境及其症结[J].当代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9,1(02):37-39.
[24] 孟令军,辛琦媛,陈慧君.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与践行之策[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3):16-17.
[25] 傅新禾.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基于人的主
观能动性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4):82-84.
[26] 王艳.真爱无伤、自愿负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J].当代教育
论坛(管理版),2010(03):36-38.
[27]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193.
[28] 张元.传统“慎独”思想与青少年网络道德人格成长[J].当代青年研究,
2018(01):42-47.
[29] 曹红梅.当代青年性道德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 ,
2016(01):26-30.
[30] 邓秀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
成人教育,2015(06):40-43.
[31] 李青青,罗丽彤.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缺失现状及教育策略[J].合肥师范
学院学报,2014,32(02):119-121.
[32] 刘淑卿.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微”特征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3] Wang Yu-Hang,Luo Qian-Ying,Shi Zhou-Ting.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ual morality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hines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J]. Medicine,2019,98(19).
[34] Cristina Faludi,Cornelia Rada.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family: a mixed methods study on
Romanian young people[J]. ,2019,19(1).
[35] Komlenac Nikola,Siller Heidi,Hochleitner Margarethe. Medical Students
Indicate the Need for Increased Sexuality Education at an Austrian Medical

5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University.[J]. Sexual medicine,2019,7(3).


[36] Zulu Joseph Mumba,Blystad Astrid,Haaland Marte E S,Michelo
Charles,Haukanes Haldis,Moland Karen Marie. Why teach sexuality
education in school? Teacher discretion in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in rural Zamb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2019,18(1).
[37] Marvi Nahid,Golmakani Nahid,Miri Hamid Heidarian,Esmaily Habibollah.
The Effect of Sexual Education based on Sexual Health Model on the
Sexual Function of Women with Infertility.[J]. 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2019,24(6).
[38] Winkler Anita. Debating Sex: Education Films and Sexual Morality for the
Young in Post-War Germany, 1945-1955.[J]. Gesnerus,2015,72(1).
[39] Thanem,Torkild.Free At Last Assembling, Producing and Organizing
Sexual Spaces in Swedish Sex Education[J].Gender, Work and
Organization,2010,17(1):91-112.
[40] Tashiro Mieko. [Gender and educa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xes as seen
in modern Japanese sex education theory].[J]. Rekishigaku
kenkyū,2002(8).
[41] Ann O’Leary,JohnB. Jemmott,Robin Stevens,Scott Edward Rutledge,Larry
D. Icard. Optimism and Education Buffer the Effects of Syndemic
Conditions on HIV Statu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J]. AIDS and Behavior,2014,18(11).
[42] Christine Lee,Denise Yen Tran,Deanna Thoi,Melissa Chang,Lisa Wu,Sang
Leng Trieu. Sex Education Among Asian American College Females: Who
is Teaching them and What is Being Taught[J]. 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2013,15(2).

51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法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 期间 发 表 的论 文



] 王晨 ,
王 思 燃 当 代 大 学生性 道德 教 育 的 特质 研究




齐齐 哈尔大学学 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 20 1 9 (0 9

: 1 6 9

1 7 1 

52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 录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现正在进行关于大学
生性道德教育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会完全保密,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
所获得数据均会被于论文研究。请您按照真实意愿回答,题目答案无对错之
分,所获得的数据均会被用于该论文研究。在此,对您的配合表示诚挚的感
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3、您的政治面貌是
A、团员 B、党员(含预备党员) C、民主党派 D、群众
4、您是否发生过性行为
A、是 B、否
5、您觉得您的性观念是
A、非常传统 B、比较传统 C、一般 D、比较开放 E、非常开放
6、您会主动获取性知识吗
A、是 B、否
7、您父母对你恋爱的态度是
A、非常关心 B、一般关心 C、不太关心 D、很不关心
8、您父母在谈到敏感话题时的反应是
A、严肃对待 B、予以批评 C、应付了事 D、闭口不谈
9、您的父母是否对你有过性道德方面的教育
A、是 B、否
10、您是否满意父母对你的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A、是 B、否
11、您觉得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程度
A、不重视 B、重视 C、流于形式

53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2、您认为目前学校性道德教育的现状是
A、无课程、无书籍、无教师 B、作为选修课,无教材 C、图书馆仅有的
书籍
13、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什么必要 E、根本没必

14、您身边的同学、朋友的性开放程度是
A、非常保守 B、比较保守 C、比较开放 D、非常开放
15、您对大学生婚前同居有什么看法
A、还是学生,应禁止 B、不支持不反对
C、已经成年,应支持 D、其他
16、您认为性道德教育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多选)
A、老师教授 B、自己看书、上网 C、和父母交流 D、和同辈交流
17、您希望高校应该以何种方式开展性道德教育课程(多选)
A、开设必修/选修课程
B、开设系列知识讲座
C、开展正面宣传,举办科普展览等
D、建立专门的性健康、性心理咨询中心
E、提供系列网络教育课程
18、您获取性知识的渠道是什么(多选)
A、网络媒体
B、电视
C、报刊杂志
D、学校教育
E、父母教育
F、同学朋友之间交流

54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学习的时光转瞬即逝,随着硕士论文的截稿,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此
结束。2017 年的 9 月,我走进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始我
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到今天两年半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忘不了学
院领导给予我的殷切关怀,忘不了导师给予我的谆谆教诲,忘不了辅导员对
我们的辛苦付出,忘不了同窗给予我的深厚情谊,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
将秉承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进取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首先,感激我的恩师。能够成为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两年半的时间
里,老师不仅给予我学业上的帮助,更关心我生活的一切。老师严谨的学术
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他人谦逊温和的秉性以及对生活充满热情
的情绪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感恩能够遇到这样好的老师,帮助我一步步的成
长。本论文从选题、开题以及大论文的完成,老师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不
厌其烦一次次的修改,老师不仅是我学业的导师,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在这
里,由衷的向我的老师致谢!
其次,感激学院的全体教师。初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时,带着稚嫩、紧张,
是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肯定,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永远不忘领导、老
师们对我学习、工作的肯定及帮助,老师们渊博的学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
中遨游。老师们的体贴关照,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谢哈尔滨理工大
学的全体领导、老师,希望学院的明天越来越好!
再次,感谢我的同学们。能够再次进入校园学习,我的感触很深。更加
重视同学之间的情谊,谢谢同学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每一次在我有困难
时你们的慷慨相助,谢谢你们一同陪我走过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最难得的是
师生情,最珍贵的是同窗情。昔日的陪伴历历在目,感恩与你们相识,愿未
来一切安好!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感谢爸爸、妈妈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给
予我呵护和关爱。研究生期间,我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收获了一段美满的
姻缘,感谢爱人对我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和鼓励。你们的陪伴是我前行的动
力,因为有你们,让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更加充实、快乐!

5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