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4

分类号  密 级 


U  D C   编 号 1 0 7 36

硕 士 学位 论文


( 学术学位 

低 生 育 率 背 景 下 生 育 支 持对 育 龄女 性

生 育 意愿 影 响研 究

研 究 生 姓 名 :

韩絷颖 

指 导教 师 姓 名 、
职 称 罗 杰 群

副 教授

级 学科 、 专业 名 称 :

社 会学人 口 学


研 宄 方 向 :

人 口 社会 学 

专 项计 划 :


二 〇 二 二年 五月


The effect of fertility support on fertility inten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under low fertility
rate

A Thesis Submitted to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Nam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by Han Ziying
Supervisor : Luo Jie Qun

May, 2022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论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 人郑 重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独 立 进

行研 宄 工 作所 取 得 的成 果 。 除 文 中 已 经注 明 引 用 的 内容外 ,
本论文不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 或 集体 已 经 发 表 或撰 写 过 的 作 品 成 果 。
对本文 的研究

做 出 重 要 贡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
均 己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标 明 。 因 本学位

论 文 引 起 的 法 律 后果 完 全 由 本 人 承 担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导 师 签名 :




签 字
! 曰 期 況>年 4月 吟 曰
: 




摘要

摘要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
性和战略性要素。2020 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育龄女性总和生育
率仅为 1.3,进入了极低生育水平。而低生育水平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阻
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和长治久安,提高生育率已变得刻不容缓。故在低生育率背景
下研究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构建包含工作、生育服务、儿童照料、住房以及经济五方面的生育支
持体系,选取最有效预测人们近期生育意愿的打算生育子女数作为生育意愿的测
量指标,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提出研究假设,使用 2017 年全国生育状
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描述育龄女性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现状;将育龄
女性划分为已育和未育两大育龄女性群体,并根据已育育龄女性孩子年龄划分为
哺乳期职业、哺乳期非职业、有学龄前幼儿、已育无学龄前儿童、未育五大育龄
女性群体,使用泊松回归分析生育支持下的哪些支持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构成影
响?关系如何?继而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研究发现,生育支持显著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并存在群体和地区差
异:1.工作支持中,休产假和岗位调整提高了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2.生育服务支持中,孕前优生检查服务和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降低了哺乳期
育龄女性自身的生育意愿。3.儿童照料支持中,托育照料提高哺乳期育龄女性的
生育意愿却降低了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4.住房支持中,住房性质
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无影响,除了拥有自住房的低生育率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
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低之外,其她自有住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享受
住房福利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5.在已育育龄女性群体中,家庭收入越高,
其生育意愿越低;但对于已育无六周岁以下儿童的育龄女性和高生育率地区高收
入组的未育育龄女性而言,高收入提高了生育意愿,这与其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不
能生育需花费高价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有关。故在今后的生育配套支持政
策制定时,应注重降低生育的成本,继续完善和实施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
优化托育服务体系;加强住房支持的力度,适当降低高房价,提高福利住房面
积,保障育龄女性身有所居;对于因身体不适或年龄大等原因无法生育的情况,
完善辅助生育的相关政策,降低因使用辅助生育技术产生的高额生育成本。
关键字: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生育支持

I
Abstract

Abstract

Popul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


fundamental, overarching, long-term and strategic factor for China's development. The
main data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in 2020 shows that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China is only 1.3, which is an extremely low fertility
level. Low fertility level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raising fertility has become urgent.
Therefore,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ty support on
fertility intention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fertility
rate.
Build this study included family work, service, care, housing and economic
support the five aspects of family support system, selecting the most effective to predict
people plan - as children willingness recently to breed the will of the measurement, and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ory put forward research hypothesis, using
the 2017 national fertility status sampling survey data for empirical analysis.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rtility support and fertility willingness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o children 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to not two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 of child-bearing age women children
age is divided into nursing profession, nursing the amateur,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ren without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less five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fertility
and using poisson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the support of which support the
implications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childbearing willing? How is the
relationship? Then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birth support polic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fertility suppor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there were group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1. In the
work support, maternity leave and post adjustment improved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lactating women of professional childbearing age. 2. In the support of fertility services,
pre-pregnancy healthy birth examination services and the use of insurance to reimburse
maternity costs reduce the willingness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o bear children. 3.
In terms of care and support, nursing care improves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women of

II
Abstract

childbearing age during lactation, but reduces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4. In terms of housing support, the nature of
housing has no influence on lactating professional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addition to the low fertility areas that own their own house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have no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a lower fertility intentio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own their own houses have a higher fertility intention, 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enjoy housing benefits have a lower fertility intention. 5. In the
female group of childbearing age, the higher the family income, the lower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However,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have no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six 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high-income groups in high-fertility areas, high
income increases their willingness to bear childre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y
cannot bear children due to age and physical reasons and need to spend a high price for
assisted fertility technology to achieve fertility.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ducing the cost of childbirth, and continue to perfect and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maternity leave and maternity insurance. Optimize the childcare service
system; We will strengthen housing support, appropriately reduce high housing prices,
increase the area of welfare housing, and ensure that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re
housed. For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have children due to physical discomfort or age,
relevant policies on assisted reproduc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the high cost of
reproduction caused by the use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ies.
Key word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Fertility intention; Fertility support

III
目录

目录

绪论 ................................................................. 1
一、 选题背景 ...................................................... 1
二、 研究意义 ...................................................... 2
(一) 理论意义 .................................................. 2
(二) 现实意义 .................................................. 3
三、 文献综述 ...................................................... 3
(一) 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 3
1. 关于生育意愿概念的研究 ...................................... 3
2. 关于生育意愿测量指标的研究 .................................. 4
3. 关于生育意愿群体差异的研究 .................................. 6
4. 关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 9
(二) 生育支持的相关研究 ....................................... 14
1. 关于生育支持概念的研究 ..................................... 14
2. 关于生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 15
(三) 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 17
(四) 文献述评 ................................................. 18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20
一、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20
(一) 分析框架 ................................................. 20
(二) 研究假设 ................................................. 22
二、 数据来源与变量 ............................................... 25
(一) 数据来源 ................................................. 25
(二) 变量选取与编码 ........................................... 25
三、 分析方法 ..................................................... 31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 33
一、 育龄女性的基本情况 ........................................... 33
二、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 35
(一) 哺乳期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 36
1. 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 36

IV
目录

2. 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 38
(二) 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 39
(三) 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 40
(四) 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 40
三、 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现状 ......................................... 41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
一、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 44
(一)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 44
(二)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 50
二、 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 ................. 55
三、 生育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 59
四、 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 63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68
一、 结论 ......................................................... 68
二、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72
参考文献 ............................................................ 74
(一) 专著 ....................................................... 74
(二) 期刊类 ..................................................... 74
(三) 学位论文 ................................................... 77
(四) 外文文献 ................................................... 77
(五) 其他 ....................................................... 79
致谢 ................................................................ 80
附录 ................................................................ 83

V
绪论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
和战略性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国家的人口问题已由人口规模问题转变

为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其中生育率是影响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 生育率分为多
类,国际上一般采用总和生育率(TFR)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生育水平,总和生育
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女性人数之比,反映了现有的生育

水平并且决定了未来的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 人口学界认为低生育率的界限是

总和生育率低于 2.1, 当总和生育率下降到 1.5 以下时,低生育率会不断往更低
的方向强化以致很难回升,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将会导致未来生育率持续下降掉

进“低生育率陷阱” ,届时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而引
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鼓励多生育子女的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短时间内激增,随之
而来的人口压力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 20 世纪 70 年代初政

府开始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并于 1980 年正式实施“一孩政策”。 此后,中国的
总和生育率整体上完成了从高到低的转变。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中国总和生育
率数据显示 1980 年-2019 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整体上为下降趋势,1980 年的总
和生育率为 2.613,到 1992 年时总和生育率已降至 1.977 成为低生育率水平国家
中的一员,1999 年降至 1.595 极度接近低生育率陷阱,2013 年国家调整生育政
策允许生二孩导致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但幅度较缓,仅从 2013 年的 1.647 增长
为 2019 年的 1.696。(见图 1)2021 年 5 月 11 日,国新办公布了 2020 年全国人

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我国育龄女性总和生育率为 1.3,进入极低生育水平。 而
低生育水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衡现
象,将对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社会经济

发展动力不足、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等。

① 杨宜勇,赵玉峰.积极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21(03):5-11+2.
② 刘爽.对中国人口转变的再思考[J].人口研究,2010,34(01):86-94.
③ 黄匡时.中国低生育进程的结构性特征[J].西北人口,2020,41(03):12-21.
④ 靳永爱.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J].人口研究,2014,38(01):3-17.
⑤ 冯立天,马瀛通,冷眸.50 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J].人口与经济,1999(02):3-12+42.
⑥ 林宝.从七普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J].人民论坛,2021(15):56-59.
⑦ 李建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和作用[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0,(06):9-10.

1
绪论

图 1 1980-2019 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TFR)变化情况

育龄女性作为生育主体,其生育意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育率的升降,生育
意愿是从生育政策向实际生育行为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不少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
下的国家开展过数次生育意愿调查,希望通过分析生育意愿的转变及其决定因素,

估计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 自 2016 年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通
过提供给育龄人群生育支持来提高人们生育意愿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国人口与发
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亦不断提倡通过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来提高生育率② ,可见生
育支持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将基于 2017 年全国生
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描述在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支
持与生育意愿现状;并使用回归模型,分析生育支持下的哪些支持对育龄女性生
育意愿构成影响?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本研究希望回答的问题,继而能为生育支
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是对育龄女性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研究,以理性选择理论、
家庭时间分配理论和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
析,得出生育支持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生育理
论。

① " 江 苏 生 育 意 愿 和 生 育 行 为 研 究 " 课 题 组 , 郑 真 真 . 低 生 育 水 平 下 的 生 育 意 愿 研 究 [J]. 江 苏 社 会 科


学,2008(02):170-177.
② 贺丹.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倡导新型家庭文化[J].人口与健康,2021(05):6-7.

2
绪论

其次,丰富生育支持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生育支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段,大部分研究多从单一的祖辈支持、家庭支持等角度来研究与生育意愿的关
系,缺乏综合的生育支持体系。因此,本研究基于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
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着从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
经济支持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综合的生育支持体系。

(二)现实意义

通过“二孩”生育政策实施来提高生育率的效果微乎其微,中国的生育水平
并没有显著提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女性的总和生育率仅为 1.3
证明我国已进入极低生育水平,“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证明我国的人口
问题已异常严峻。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看法与态度,直接影响人们的
生育决策。高生育意愿将会提高生育率,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进程,优化人口结构,达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生育政策和人们的生育意愿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极低生育
水平下研究生育主力军——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生育支持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生育支持中的哪些方面是影
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继而为政府制定生育配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有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对生育配套政策进行进一步优化和
完善,制定更加符合育龄女性生育需求的生育配套政策,提高生育意愿。

三、文献综述

(一)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1. 关于生育意愿概念的研究
西方国家的生育率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时急剧下降,出现降至更替水平以下的
情况,“生育意愿”概念由此产生。最初研究生育意愿主要是用来收集生育预测
的信息。①生育意愿在国外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fertility intention”,用来
反映人们是否有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打算;二是“fertility desire”,用来反映人们

想要生育的真实意愿数量。 此外,生育意愿还可以划分为生育数量偏好和生育
计划两个不同层次。其中生育数量偏好也就是想生育的子女数,主要是反映人们

① PHILIPOV D, BERNARDI L. Concepts and operationalisation of reproductive decisions. implementation in


Austria, Germany and Switzerland[J]. Comparative Population Studies,2012,36(2-3):495-530.
② Goldstein J, Lutz W, Testa M R. The emergence of Sub-Replacement Family Size Ideals in Europe[J].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03,22(5-6):479-496.

3
绪论

的主观生育偏好和需要;而生育计划则是人们衡量各方因素后做出的计划,接近

实际的生育行为。
国内最早对生育意愿的研究是方絃对江苏省吴江县的未婚女青年做的婚姻生

育意愿的调查,将理想子女数 作为女性的生育意愿。随后国内学者不断地补

充、完善生育意愿的概念: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在生育上的愿望和追求 ,是育龄
女性所期望的子女数和性别比例④,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看法⑤等,总的
来说,生育意愿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支配着生育行为,包括生育目
的、生育数量以及性别偏好,反映的是人们对生育的期望、态度或看法。
2. 关于生育意愿测量指标的研究
现有对生育意愿的研究中,选用的生育意愿测量指标各异没有统一标准。通
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主要从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计划
三个指标来测量生育意愿。
(1) 理想子女数

理想子女数也被称为意愿生育数量,是一种生育态度 。1936 年美国学者
George Gallup 在一项民意调查中询问被访者“您认为对美国的一般家庭而言,生
育几个孩子最为理想?”首次使用“理想子女数”(ideal family size)来测量人

们的生育意愿 。侯佳伟等人在中国 1980 年—2011 年人口生育意愿变迁的研究中
发现有 46.7%的调查研究均使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生育意愿。⑧
理想子女数在问卷中通常表述为“如果不考虑生育政策和其它条件,您认为

一般家庭有几个孩子最理想?” ,“如果完全按个人意愿,您希望生几个孩
子?” ⑩等。郑真真认为理想子女数是研究生育观念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人们
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对完美家庭构成的看法而不是实际需求,适用于回顾生育观
念的历史演变或者是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观念差异,不适合用来预测未来的
生育行为⑪ 。风笑天亦认为在考虑现实因素后,“理想子女数”在认识和预测人

① Bongaarts J. The Measurement of Wanted Fertili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90,16(3):487.


② 方絃.农村女青年的婚姻和生育意愿——来自江南农村的调查[J].社会,1982(02):70-72.
③ 徐天琪,叶振东.浙江省城乡人口生育意愿差异分析[J].南方人口,1994(2):25-27.
④ 杨 瑛 , 武 俊 青 , 陶 建 国 , 高 尔 生 . 已 婚 流 动 女 性 的 婚 姻 及 生 育 状 况 分 析 [J]. 中 国 计 划 生 育 学 杂
志,2002,11:668-671.
⑤ 陈蓉, 顾宝昌.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演变历程及二者关系研究.二孩, 你会生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14:16-37.
⑥ 吴帆.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J].社会学研究,2020,35(04):218-240+246.
⑦ Trent R B. Evidence bearing on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ideal family size"[J].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1980,
3(3-4): 309-327.
⑧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
学,2014(04):78-97+206.
⑨ 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15-25+126.
⑩ 顾宝昌.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J].人口研究,2011,35(02):43-59.
⑪ 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15-25+126.

4
绪论


们的生育意愿方面只能作为一种有限的参考 。
(2) 期望子女数
McCleland 指出“期望子女数”(desired family size)指的是本人希望生育的
子女数,主要是用来反映生育需求水平 。Morgan③和 Iacovou 等学者通过英美
② ④

两国的跟踪调查均发现随年纪的增长,女性的期望生育子女数会减少直至接近实
际生育数量,到 44 岁时与实际生育子女数的差距极小。Bachrach 等学者认为
“期望生育子女数”是预测个体生育行为和群体生育水平的有效指标,但需要加

深对期望形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才能善用。 国内学者侯佳伟等人在
中国人口近 30 年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 85.9%的调查都将“理想子女数”

和“期望生育子女数”作为生育意愿的测量指标。
“期望生育子女数”在问卷中通常表述为“您希望/再要孩子吗?”,“您
自己希望生/再生几个孩子?”⑦陈友华认为“期望生育子女数”是在政策、经济

等各方面的现实条件考虑下的基于个人或家庭生育的期望。 王记文则指出“期
望生育子女数”同时考虑了现实条件和内在需求,比“理想子女数”更加现实,
但是由于个体的取值会随着生育周期的不同进行调整使得该指标不如“理想子女

数”稳定 。
(3) 生育意向和计划
生育意向是在有足够动机后将要采取行动的意向,首先要了解的是受访者是
否有再生一个孩子的打算,与期望生育子女数相比更加接近短期决策,重点强调
的是“下一次”生育,比期望更加具体和接近明确的近期“计划”,也更有可能
落实为行动⑩ 。多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生育意向不是女性的终身生育目标,而是
明确地指向下一次生育,与女性的近期生育行为密切相关,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比
较敏感⑪。Harknett 的调查研究发现生育计划与婚育状态有关:在已有孩子的女

① 风笑天.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J].社会科学,2017,(08):59-71.
② McClelland G H. Family-size desires as measures of demand[M]. Acad. Press, 1983.
③ Morgan S P, Rackin H.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0, 36(1): 91-118.
④ Iacovou M, Tavares L P. Yearning, learning, and conceding: Reasons men and women change their childbearing
intention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1, 37(1): 89-123.
⑤ Bachrach C A, Morgan S P. A cognitive–social model of fertility intention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3, 39(3): 459-485.
⑥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
学,2014(04):78-97+206.
⑦ 王记文.很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CGSS(2010~2015)重复调查数据
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4):73-80+88.
⑧ 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01):62-66.
⑨ 王记文.很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CGSS(2010~2015)重复调查数据
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4):73-80+88.
⑩ 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15-25+126.
⑪ 李 龙 , 翟 振 武 . 生 育 一 孩 弱 化 二 孩 生 育 意 愿 吗 ? — — 基 于 北 京 市 “ 单 独 ” 家 庭 的 考 察 [J]. 南 方 人

5
绪论

性中,生育行为与生育计划高度相关;对既无子女又无配偶的女性来说,两者之

间不相关。
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在问卷中通常表述为“你打算生育几个孩子”,“是否

打算(再)要孩子” 等,如果考虑到与生育时间相关的生育计划,则通常表述
为“如果您打算再要一个,想什么时候要?”郑真真进一步指出生育意向和生育
计划在生育意愿的各种测量中是预测近期生育行为最有效的指标,对已生育女性
来说这组指标更加有效可靠,更能反映女性或夫妻应对变化的理性判断和选择,

适合将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变化或政策变动影响的评估指标。
3. 关于生育意愿群体差异的研究
目前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已较为全面,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生育意愿
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独生子女、流动人口和职业女性五大群
体:
(1) 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
有多个学者研究指出 1990 年以后,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多以二孩为主,此
后对男孩的偏好逐渐减弱,“儿女双全”偏好成为农村人口主要的生育意愿④⑤。
此外,农村女性的生育意愿的性别偏好已经显著减弱,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夫妻已
⑥⑦
经放弃生育二孩 。造成农村人口生育意愿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自身发
展、教育程度、外出流动 ⑧⑨⑩等。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由于“一孩”生育政策长期
实施,农村人口的男孩偏好依然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传
宗接代”、“养儿防老”观念都对男孩偏好有影响⑪。
(2) 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多以一孩为主,并且出现女

口,2014,29(05):1-11.
① Harknett K, Hartnett C S. The gap between births intended and births achieved in 22 European countries, 2004–
07[J]. Population studies, 2014, 68(3): 265-282.
② 李 龙 , 翟 振 武 . 生 育 一 孩 弱 化 二 孩 生 育 意 愿 吗 ? — — 基 于 北 京 市 “ 单 独 ” 家 庭 的 考 察 [J]. 南 方 人
口,2014,29(05):1-11.
③ 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15-25+126.
④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05):21-31.
⑤ 陈彩霞,张纯元.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05):76-80.
⑥ 顾大男,温勇,陶勃.江苏常熟市符合二孩生育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1995,(02):21-25.
⑦ 周建芳,张洪波.湖州市 314 名农村育龄女性放弃申请生育二孩原因的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1999,(01):32-34.
⑧ 陈彩霞,张纯元.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05):76-80.
⑨ 王金营,徐蕾,杨江澜,李颖,王春蕊.中国农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转变的考察——基于对河北承德、邯郸
两地区实地调查的比较[J].人口研究,2008,(05):58-66.
⑩ 王军,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04):26-35+126.
⑪ 莫丽霞.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J].人口研究,2005,(02):62-68.

6
绪论


孩偏好 。2004 年,风笑天的研究发现当时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已经为整体下降

趋势,其理想子女数在 1.10 左右 。在对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城市青年的理想生育子女数显著低于更替水平;没有明显性别偏好出现“儿女双
全”、“偏好女孩”的多元化生育倾向;有晚婚晚育的生育理念,平均的理想初
育年龄为 25.87 岁。城市青年的流动状况、现有孩子性别、初育年龄都会对其生
育意愿产生影响。③
(3) 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
由于“一孩”生育政策的长期执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以至
于这些家庭的子女在进入婚育年龄时,组成了“单独”或“双独”家庭,其生育
意愿与我国未来的生育水平息息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

的生育意愿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均呈偏低发展趋势 。但在对湖北省三市的调查
研究中发现: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数量和性别偏好上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理
想生育年龄也晚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育龄

女性的文化程度、出生年代、家庭经济水平、户口性质 。在比较北京市城乡独
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时发现:“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共同

的生育理念,在子女数量、性别和生育时间上都渐趋一致。 “双独”夫妇与
“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双独”夫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二
孩生育差距,性别、出生年代、教育程度、孩子情况这些因素均不影响二孩生育

意愿;但城市差异影响其二孩生育意愿。
(4)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发展、产业转换的需要,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流动

人口称之为“农民工” 。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研究中,农民工群体成为主要
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不同代别的农民工生育意愿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他们
的职业、教育程度、生育经历都会影响农民工对孩子质量的选择,并对他们的生

① 郑真真.中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05):75-80+82.
②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04):175-181.
③ 宋健,陈芳.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来自 4 个城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
学,2010,(05):103-110+112.
④ 庄亚儿,姜玉,王志理,李成福,齐嘉楠,王晖,刘鸿雁,李伯华,覃民.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
2013 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研究,2014,38(03):3-13.
⑤ 徐映梅,瞿凌云.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黄石、仙桃市的调
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76-84+112.
⑥ 马小红.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比较研究
[J].人口与发展,2011,17(06):80-85+79.
⑦ 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05):58-66+188-189.
⑧ 庄渝霞.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 912 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J].社
会,2008,(01):138-163+225-226.

7
绪论


育观念产生影响。 此外,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在意愿生育数量上没

有明显差异,但在子女性别偏好上差异显著 ;与农村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生育
意愿数量偏好小,对男孩偏好较弱 ③;外出流动女性的生育意愿接近于流入地,

其外出流动过程会降低育龄女性的期望子女数 ,人口迁移频次、年龄与首次迁
移年龄、初婚处于时间、收入水平、跨省流动情况等都会对流动女性的生育意愿
产生影响 ⑤。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年龄、婚姻状况、性别以及

受教育程度;而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和居住类型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作用。
(5) 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

图 2 关于职业女性生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图

改革开放以后,因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女性已逐步从传统家
庭主妇身份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女性,我国女性在生育方面已经扭转了传统的弱

势地位,她们的意愿已经成为是否生育的关键要素 。以“职业女性生育意愿”
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截止到 2021 年 5 月份总发文量为 143 篇。笔者
发现最早关于职业女性生育的研究在 2008 年,直到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正

式实施 后其相关研究出现井喷式增长(见图 2),在 2018 年到达顶峰,一年文

① 庄渝霞.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 912 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J].社


会,2008,(01):138-163+225-226.
② 姚从容,吴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J].人口学刊,2010,(02):17-22.
③ 伍海霞,李树茁,悦中山.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人口
研究,2006,(01):61-68.
④ 尤 丹 珍 , 郑 真 真 . 农 村 外 出 女 性 的 生 育 意 愿 分 析 — — 安 徽 、 四 川 的 实 证 研 究 [J]. 社 会 学 研
究,2002,(06):52-62.
⑤ 傅崇辉,向炜.深圳流动育龄女性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5,(03):1-9.
⑥ 廖庆忠,曹广忠,陶然.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来自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 12
城市大样本调查的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2,18(01):2-12.
⑦ 张 霞 , 茹 雪 . 中 国 职 业 女 性 生 育 困 境 原 因 探 究 — — 以 “ 全 面 二 孩 ” 政 策 为 背 景 [J]. 贵 州 社 会 科
学,2016(09):150-154.
⑧ 董宇,邱耀洲.计生法修正案获通过,元旦后出生的二孩都合法[EB/OL].人民日报客户端,2015-12-27.

8
绪论

高达 41 篇,可见对职业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研究已经引起重视。
齐萌通过生育抉择理论研究得出生育价值观、教育期限、成长经历、经济压
力、工作流动和家庭支持等影响北京市职业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①蒋莱在
对上海市中心城区育龄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成本、照料
能力和福利水平是影响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此外职场发展机会、
生育后的地位变化及生育相关福利保障机制也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② 刘婷
婷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城市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受到其自身年龄、受教育
程度、工作单位类型以及独生属性的影响,此外工作—家庭冲突会削弱女性二孩
的生育意愿,而家庭支持会增强女性生育意愿。③
4. 关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将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大体概括为政策因素、经济因素
以及文化因素这三大方面。
(1)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的引导会促进生育意愿的变化 。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分析生育率下
降趋势来分析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⑤:Silva&Tenreyro 指出 20 世纪中期的发展中
国家由于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导致人口呈爆炸式的增长以致美国、瑞典、印度及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国际私人基金都致力于颁布并执行严格控
制生育率的限制性生育政策,导致了近几十年世界范围的生育率下降现象⑥ 。在
生育配套措施方面,Aarssen&Lonnie 研究表明公共福利政策造成工业化国家的低

生育意愿 ;Albis&Gobbi 的研究表明提高托儿所的覆盖、富有弹性的工作时间以
及母亲工作场所的灵活性会促进生育,但是延长产假和现金补贴的政策对生育的

影响不显著。 在社会保障方面,Zakaria 等人研究 7 个南亚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

与生育率关系时发现社会保障越健全其家庭生育率就越低 ;Fenge&Scheubel 研
究 19 世纪德国的历史数据,发现 1895-1907 年间养老金因素使生育率下降了

① 齐萌.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② 蒋 莱 . 职 业 女 性 的 生 育 二 孩 意 愿 — — 以 上 海 市 HP 区 楼 宇 就 职 女 性 为 对 象 [J].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
报,2016,28(05):49-56.
③ 刘 婷 婷 . 阻 力 与 助 力 : 工 作 ― 家 庭 冲 突 对 城 市 职 业 女 性 二 孩 生 育 意 愿 的 影 响 [J]. 河 北 学
刊,2018,38(06):187-193+199.
④ 贾志科.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04):27-30+44.
⑤ 张霞,夏巧娟.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2):108-120.
⑥ De Silva T, Tenreyro S.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and fertility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7, 31(4): 205-28.
⑦ Aarssen , Lonnie W. Why is fertility lower in wealthier countries? The role of relaxed fertility‐selection[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5, 31(1): 113-126.
⑧ Albis H D, Gobbi P E, GREULICH A. Having a second child and access to childcare: Evidence
from European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mographic Economics, 2017,83(02):177-210.
⑨ Zakaria M, Fida B A, Janjua S Y, et al. Ferti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 Asia[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7, 133(2): 645-668.

9
绪论

15%,并且养老金保险覆盖率越高的地方其生育率越低,继而得出公共养老政策

是造成工业化国家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的结论 ;Coeurdacier 等人通过建
立代际交叠模型研究发现社会保障福利的扩大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生育率,并且部

分抵消了放宽一孩政策对生育率的提升作用。
康蕊等人研究发现在我国实行严格“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时期,人们的
二孩生育意愿受政策影响较大,但“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③。而生

育的配套政策—就业权益保障是影响北京市职业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家

庭支持政策提高了湖北省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 ;王天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
查数据(CHNS)研究社会保障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参
加新农合使居民想要孩子的意愿降低了 3%-10%,社保影响最大的是已经有孩子的
家庭的再生育意愿,他认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间接调控人口数量,实现
从强制少生到社保覆盖下的自愿适度生育⑥ 。医疗、妇幼保健、托儿所等公共服
务以及基础设施是生育、养育的重要保障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进城务工人

员会因为生育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到位而选择回乡生育和推迟生育。 此外,公共
服务的质量以及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对年纪较大的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

响,对年轻居民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户口性质来
分析人们生育意愿的国家,户籍政策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户口性质一直是影
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⑨。风笑天、张青松的研究指出中国 20 世纪后 20
年代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差异显著,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高于城市居民的理想

子女数。 张晓青对山东省生育意愿的研究指出在二孩政策实施以前,户口对家
庭的生育意愿具有限制作用,但二孩政策执行以后消除了农业与非农户口生育条
件差别,户口性质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变得较低,不再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

① Fenge R, Scheubel B. Pensions and fertility: back to the roots[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7, 30(1):
93-139.
② Coeurdacier N, Guibaud S, Jin K. Fertility policies and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in China[J]. IMF Economic
Review, 2014, 62(3): 371-408.
③ 康蕊,吕学静.“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与女性就业的关系论争综述[J].理论月刊, 2016(12):155-
161.
④ 张琳.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8(08):12-18.
⑤ 徐映梅,瞿凌云.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黄石、仙桃市的调
查[J].中国人口科学, 2011(02):76-84.
⑥ 王 天 宇 , 彭 晓 博 . 社 会 保 障 对 生 育 意 愿 的 影 响 : 来 自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的 证 据 [J]. 经 济 研
究,2015,50(02):103-117.
⑦ 梁土坤.二律背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及其政策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21(03):94-105.
⑧ 梁城城,王鹏.公共服务满意度如何影响生育意愿和二胎意愿——基于 CGSS 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
经大学学报,2019 (2) :1-15.
⑨ 李波平,向华丽.不同代际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人口与经
济,2010,(03):13-20.
⑩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05):21-31.

10
绪论


因素。
(2) 经济因素
宏观层面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经
济发展会带来较低的生育率:Zakaria 等人使用 7 个南亚国家 1971-2013 年间的
面板数据分析了南亚地区的生育率问题, 认为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生育率降
低。②Du&Yang 认为近些年来的生育率下降更多是由经济发展而不是人口政策决定

的。 Whyte 等人研究当代中国生育政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

要因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 。此外 Hofmann&Hohmeyer 研究发现女性在意识到未来
经济不确定时会减少生育,而经济不确定性对男性没有影响⑤。Fiori 等人则持有
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经济不确定性或经济风险是外部偶然因素并不会影响人们的

生育意愿 。在微观的个人财富与收入水平方面,学者 Clark&Neil 将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财富水平和人口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财富水平与生育率之间不是单一的线
性关系,受到技术水平、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甚至是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变革等其
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工业革命前,英国人的财富水平与生育率之间为高度的正
相关关系;工业革命后到 18 世纪末时,英国越富有的家庭孩子数量越多,但孩
子数量在各财富阶层间的差距明显地缩小;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 80 年代时,英国
的生育率与财富水平是没有关系的;但在 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间,
生育率与财富水平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越穷的人孩子越多。⑦Silva&Tenreyro 指
出经济收入和生育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对于经济收入较高的女性,当其在家庭
中承担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时,她们的生育机会成本较高从而会主动降
低这部分女性的生育意愿。⑧在女性的职业收入方面,Angrist&Evans 研究发现生

育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市场参与率 ,女性的“生育收入惩罚”体现在其工资收入

①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人
口研究,2016,40(01):87-97.
② Zakaria M, Fida B A, Janjua S Y, et al. Ferti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 Asia[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7, 133(2): 645-668.
③ Du Y, Yang C.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labour market changes: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14, 28(4): 617-635.
④ Whyte M K, Feng W, Cai Y. Challenging myths about China’s one-child policy[J]. The China Journal, 2015 (74):
144-159.
⑤ Hofmann B, HohmeyerK. Perceived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fertility: Evidence from a labor market reform[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3, 75(2): 503-521.
⑥ Fiori F, Rinesi F, Pinnelli A, et al.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the fertility intentions of Italian women with one
child[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3, 32(3): 373-413.
⑦ Clark G, Cummins N. Malthus to modernity: wealth, status, and fertility in England, 1500–1879[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5, 28(1): 3-29.
⑧ De Silva T, Tenreyro S.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and fertility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7, 31(4): 205-28.
⑨ Angrist, J, D.&W. N, Evans (1998)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laborsupply:Evidence from exogenous variation
in family siz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3) :450-477.

11
绪论


的减少 ,比“收入惩罚”更为严重的生育代价是职业中断,进一步固化劳动力
② ③
市场中已有的性别隔离 ,故女性的劳动参与会降低其生育意愿 。
Cavalli&Rosina 研究意大利女性的生育意愿发现女性职业发展越好,其生育意愿

越弱,并且夫妻双方因生育孩子产生的分歧就越多。 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女性
的职业发展也不是完全限制生育意愿:随着女性的职业发展和工资的提高,以及
托育均衡价格的降低,家庭更多倾向于托育,节省了母亲抚养子女的时间成本,

继而会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由此可见托育服务的重要性。
在中国,已有研究证明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更低:江苏南部的二
孩生育意愿低于江苏北部 ⑥;山东省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属于生育意愿和生
⑦ ⑧
育行为都较低的地区 。经济因素是决定生育意愿变化的根本原因 ,其中生育成
本是影响现代家庭生育子女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生育一个孩子付出的
直接成本和养育孩子而损失的受教育和获得收入等机会成本⑨。由于生育观念的
转变,人们从注重孩子数量转为注重质量,高质量意味着高投入,而低收入者受

限于有限的收入,会考虑养孩子的成本而导致少生。 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的富裕
程度同其期望生育的子女数具有负相关关系⑪,现如今生育成本的不断增高成为
迫使育龄家庭生育决策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⑫低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受房价影
响更大,“房价每上涨 1%,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降低 3.6%”,高房价以及房价上
涨会显著抑制生育意愿。⑬
(3) 文化因素
国外学者研究宗教活动的参与程度时发其对生育的影响为正相关:穆斯林的

① Sasser, A. C.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physician pay:Tradeoffs between career and famil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0(2) :477-504.
② Aisenbrey, S. et al (2009) , "Ts there a career penalty for mothers'time out? A comparison of Germany,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Forces 88 (2) :573-605.
③ Becker, G. S (1960)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 in:G. Roberts (ed) , Demographic and Econon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④ Cavalli, L.&A. Rosina (2011) , "An analysis of reproductive intentions of Italian couples", Population Review 50
(1) :21-39.
⑤ Day, C. (2012) , "Economic growth, gender wage gap and fertility rebound", Economic Record
88 (S1) :88-99.
⑥ 李瑛,高尔生,邱淑华.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它因素对节育率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 1992(05):21-27.
⑦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人
口研究,2016,40(01):87-97.
⑧ 贾志科.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04):27-30+44.
⑨ 梁如彦,周剑.农民工生育意愿研究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4):93-95.
⑩ 许传新,陈国华.选择"丁克"家庭的多学科透视[J].西北人口,2004,(06):34-37.
⑪ 陆杰华,达德利 L·鲍斯顿,史蒂芬 H·默道科.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四个
贫困县个案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5,(06):23-27+15.
⑫ 姚从容,吴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J].人口学刊,2010(02):17-22.
⑬ 刘中华.房价上涨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
物价,2019 (3) :74-77.

12
绪论


生育率明显高于基督教徒的生育率,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
当某一宗教鼓吹生育时,教徒们的生育率就偏高,反之则会导致低生育率,宗教
对生育率的影响力巨大会制约着政策制定。 ②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研究认为随着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生育的机会成本变大,良好的社会信任将会使抚养子

女的活动外包出去从而提高生育率 。文化和价值观系统是影响后现代社会生育
意愿的原因,造成低生育意愿和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是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性

别平等以及婚姻和家庭观念的转变。 当女性以事业为重(career-oriented)

时,其倾向于少要孩子。 女权主义是女性生育意愿降低的重要因素,Hartwel 调
查美国未婚、未育以及非同性恋女性发现,非女权主义者的生育意愿明显高于女

权主义者的生育意愿 。Goldstein 等人通过低生育文化代际传递假说指出长期低
生育率环境会形成一种低生育文化,年轻一代会受低生育文化的影响继而会降低
自身的生育意愿。⑦在受教育程度方面,Shapiro 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发展中

国家生育率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夫妻,其生育时间往往较迟 。在性别偏好方面,有人认为受
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更容易重男轻女,偏向于生儿子。 ⑩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
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对妻子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大,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与低生育意愿的女性结婚。⑪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偏好对生育率具有显著影响,无性别偏好对生育
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⑫,廖庆忠等人的研究发现男性流动人口对男孩的性别偏
好较强⑬。在经济发展建设处于前列的广东省,也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其农村居民

① Heaton T B. Does religion influence fert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1, 30(3): 449-465.
② McQuillan K. When does religion influencefertility?[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4, 30(1): 25-56.
③ Aassve A, Billari F C, Pessin L. Trust and fertility dynamics[J]. Social Forces, 2016: 1-30.
④ Lesthaeghe,R.&D.van de Kaa 1986,“Twee DemografscheTransities?” In R.Lesthaeghe&D.van de Kaa
(eds.),Bevolking-Groeienkrimp,mensenmaatschappij.Deventer:VanLoghumSlaterus
⑤ Vitali,A.,F.C.Billari,A.Prskawetz&M.R.Testa 2009,“Preference Theory and Low Fertility: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25(4).
⑥ Hartwell,L.P.,M.J.Erchull&M.Liss 2014,“Desire for Marriage and Children:A Comparison of Feminist and Non-
feminist Women.” Gender Issues 31(2).
⑦ Goldstein,J.,W.Lutz&M.R.Testa 2003,“The Emergence of Sub-Replacement Family Size Ideals in Europe.”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2(5).
⑧ Shapiro, D. (2012) , "Women s education and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10:9-30.
⑨ JONAS W. The Educational Gradient of Childlessness and Cohort Parity Progression in 14 Low Fertility
Countries[J].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31, July-December, 2014:1365-1416.
⑩ HOWDEN D, YANG Z. Why Did China’s Population Grow So Quickly?[J]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20,
No.2, Fall, 2015, 227-248.
⑪ LAURIE F D R, ALEX C E. Men’s Influence on the Onset and Progress of Fertility Decline in Ghana, 1988-
98[J].Population Studies, Vol.59, No.2, July, 2005:197-210.
⑫ 张霞,夏巧娟.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2):108-120.
⑬ 廖庆忠,曹广忠,陶然.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来自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 12
城市大样本调查的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2,18(01):2-12.

13
绪论


对男孩的性别偏好。 “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深
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因而其生育二孩的意愿较为强
烈,此外山东省还受属相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属相偏好。②职业分层观念亦已
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女性公务员与其他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相

比,其生育意愿更为强烈 ;学者贾志科和风笑天研究南京、保定这两所城市五
类行业“单独”夫妇的二胎生育意愿发现:高达 73.5%的住宿餐饮行业人员愿意

生育二胎,教育业的意愿生育二胎的比例最低为 49.7% ;人们的职业生涯较为稳

定其生育意愿则相对较高。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有人认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
导致生育孩子的意愿和比例降低⑥;但学者赵梦晗的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或
较低的女性其生育意愿都偏高,两者之间呈 U 型相关关系,即使考虑收入差异两

者也不呈正相关关系,上海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愿意生育二孩。 受民族生
育文化的影响,各民族的生育意愿亦有所不同,就全国而言,少数民族的生育意

愿要高于汉族,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存在省份或者时间变异。

(二)生育支持的相关研究

1. 关于生育支持概念的研究
笔者以“fertility support”在英文文献库库中进行检索时,文献的研究
对象多为不孕不育者,而以“生育支持”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进行检索,相关文章较少,最早关于“生育支持”的文献发布于“单独二孩”政
策实施之后的 2014 年。故生育支持这一基本概念尚未得到明确界定。
黄桂霞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将生育支持概括为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和用人
单位对女性生育经济成本的分担,可以降低女性承担的生育成本,包括分娩费用报
销、为生育女性提供产假期间的生活津贴、为婴幼儿提供托幼照顾支持等;二是
为女性面临工作与照顾责任冲突时提供的支持,包括婴幼儿照顾支持服务,提供带

①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05):21-31.
②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人
口研究,2016,40(01):87-97.
③ 张永梅.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基于“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比较的视角[J].浙
江社会科学,2018,(12):68-76+59+157
④ 贾志科,风笑天.城市“单独夫妇”的二胎生育意愿——基于南京、保定五类行业 558 名青年的调查分析
[J].人口学刊,2015,37(03):5-15.
⑤ CAVALLI L. Career or Family? The Choice of Working in the Public Versus Private Sector for Italian Women
and Their Fertility Plan[J]. RivistaInternazionale di ScienzeSociali, Anno 121, No.2, 2013:171-209.
⑥ 张 勇 , 尹 秀 芳 , 徐 玮 . 符 合 “ 单 独 二 孩 ” 政 策 城 镇 居 民 的 生 育 意 愿 调 查 [J].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学
报,2014(05):14-19.
⑦ 赵梦晗.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婚配模式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9,41(03):16-27.
⑧ 王记文.很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CGSS(2010~2015)重复调查数据
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4):73-80+88.

14
绪论


薪假期等,包括政府支持、用人单位支持和家庭支持。 闵杰在其研究中指出生
育支持即为支持、鼓励公众响应生育政策、选择生育及再生育行为而建构/采纳
的社会支持系统。从支持来源将生育支持分为政府、单位、社区等的正式社会支
持系统以及来自家庭、个人等的非正式支持系统;从支持类型将生育支持分为教
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的制度性支持,托幼服务等的资源性支持以及情感支持


杨菊华在 2019 年试着对生育支持进行厘定,她指出中国的生育支持是在借
鉴了西方家庭支持政策和家庭友好政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概念,生育支持主要
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为有儿童和青少年照料需求的家庭提供时间、
经济、服务、就业等方面的一揽子支持和服务。分为四种支持:一是时间支持,
主要有对父母双方均适用的围产期保健假、育儿假、产假和陪产假、家庭成员护
理假等以及“弹性工作制”的工作安排;二是经济支持,主要为资金补贴形式,
包括免费产检、分娩津贴、育儿津贴、父母休假期间的收入补贴、儿童福利收入
免税、家庭税收减免、儿童医保、住房补贴等;三是服务支持,社会化育儿服务
是缓解父母育儿压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正规机构的照顾
或上门照护等服务;四是就业支持,让生育群体拥有就业保障,缓解其因生育带

来的工作-家庭冲突。
2. 关于生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先于中国在较早时期步入了低生育水平行列,关于生育支
持的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对我国生育支持的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国外
的生育支持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最优的育儿补贴理论,二是生育支持的新家庭

经济学理论,三是生育决策的夫妻议价理论。
(1) 最优的育儿补贴理论
Christine 和 Pavon 建立的灵活的育儿补贴理论模型⑤考虑了劳动市场参与的异
质成本,认为以负边际所得税率的形式补贴低收入者是最优的。不同母亲在劳动
力市场生产力方面会有所不同,但在正规儿童保育方面面临的每小时费用是相同
的。该理论认为育儿补贴率应该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主要对家庭所
使用的正规育儿服务加以补贴,对低收入家庭的育儿补贴应该更高。

① 黄桂霞.生育支持对女性职业中断的缓冲作用——以第三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为基础[J].女性研究论
丛,2014(04):27-33.
② 闵杰.“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在业女性的生育支持与生育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
学,2018(06):76-82.
③ 杨菊华.生育支持与生育支持政策:基本意涵与未来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9(10):98-107.
④ 陈梅,张梦皙,石智雷.国外生育支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人口学刊,2021,43(06):54-67.
⑤ Ho,Christine,Nicola Pavoni. Efficient Child Care Subsid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20,110(1):99-162.

15
绪论

值得注意的是,补贴会随着收入的变化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当个体的育儿
成本低于该点时会收到正的补贴;当个体的育儿成本高于该点则会面临负的补
贴。即使育儿补贴会激励人们参与工作的热情,但浮动变化模式仍然会对劳动力
供应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低收入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激励水平更低。为了抵
消这类抑制因素,边际劳动所得税的税率低于劳动者平均税率。
(2) 生育支持的新家庭经济学理论
Andersen 等学者在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育支持的新家庭经济学

理论。 他们认为通过生育津贴补助改变了生育和育儿假的直接成本,进而影响
人们的生育决策:一方面,无论母亲是否有工作,生育津贴都将降低家庭的生育
成本。如果母亲没有工作,她们可以没有任何机会成本照料孩子。如果母亲有工
作,同样可以获得生育津贴,即使是送到托育机构或者请人照料,这个费用也无
需自己出。可见,生育津贴会增加家庭现有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在家庭中产生净
收入效应。另一方面,生育津贴可以降低母亲临时离开劳动力市场照顾儿童所形
成的间接生育成本,对母亲因生育带来的收入损失提供补偿,从而降低了她们生
育的机会成本。因此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符合领取福利条件的母亲所生子
女的数量将增加。此外,婴儿照料的现金补贴是对所有有孩子家庭提供的,这项
举措会使兼职母亲损失的收入得到更大的补偿,或许会提高她们的生育意愿。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会有可能影响她的间接生育成本。一般而言,母亲对自
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这项投资的预期回报,就是她的间接生育成本或者影子价
格。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母亲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对补贴的反应将不太
强烈。一样的生育津贴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的生育激励更大。
(3) 生育决策的夫妻议价理论
Doepke 和 Kindermann 考虑到在低生育率国家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反对生育另
一个孩子的现实因素,构建了一个具有多生育期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区分生育时
间上的分歧和生育数量的分歧,并且将一个丰富的定量模型与低生育率国家的数

据相匹配,以便进行政策评估。 生育决策的夫妻议价理论认为父母之间的育儿
负担分配是决定生育率的关键因素。在一段特定关系中,女性和男性对家庭生育
和消费分配的决策有自身的偏好。在均衡状态下,双方在生育孩子上的分歧是可
能存在的,因为双方在生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另一方的补偿能力有限。相反,家庭
内部的资源分配是通过合作纳什议价和特定时期的外部选择来确定的,这些外部

① Synøve N Andersen,Drange N,Trude Lappegård. Can a Cash Transfer to Families Change Fertility Behaviour?[J].
Demographic Research,2018,38(33):897-928.
② Matthias Doepke and Fabian Kindermann. Bargaining over Babies:Theory,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9,109(9):3264-3306.

16
绪论

选择是由一个持续关系中的非合作状态按照 Lundberg 和 Pollak 的分离领域议价


模型给出的。这对生育率很重要,因为生育孩子会影响未来的外部选择。特别
是,如果在非合作分配中,一方将承担大部分的育儿负担,那么如果要生孩子,
这一方将失去未来的议价能力,因此可能不太愿意生孩子。
生育决策的夫妻议价理论认为在一个抚育孩子的负担主要由母亲承担的社会
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不同意再生一个孩子,而且与一个生育成本和福利分配
更为公平的社会相比,生育率将更低。如果旨在提高生育率的政策针对更可能不
同意生育另一个孩子的性别群体将更加有效。专门为母亲减轻育儿负担的政策的
效力远高于为生育提供一般补贴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母亲比父亲更可能反对生
育另一个孩子。

(三)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定量研究文献很少,多是从
生育支持的子维度——工作支持,家庭支持中的家务劳动支持、照料支持、经济
支持、精神支持,政策支持中的社会保障、幼儿托育服务、教育支持等方面进行
研究。
在工作支持方面,曾远力等人研究认为工作-生育冲突是影响女性二孩生育

决策的重要因素,两者冲突的越小,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就越大 。
在家庭支持方面,一是家务劳动支持,当丈夫承担更多家务活时,女性的二

孩生育意愿会显著提高 。二是照料支持,吕碧君将祖父母支持的变量操作化为
“是否与父母/公婆共同居住”得出在居住条件不困难的情况下,祖父母在孙辈
照料上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结论③ ;曾远力研究指出长

辈的照顾支持能显著提高女性二孩生育意愿 ;家人提供照料支持的可能性越大,

职业女性的生育二孩意愿越强 。三是经济支持,梁宏利用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
调查数据研究指出:当丈夫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较大或者夫妻双方的经济贡献差不

多时, 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较高 ;曾远力研究认为与长辈的照顾支持相

比,长辈的物质支持需要达到一定量时才能显著提高女性二孩生育意愿 。四是

① 曾远力,闫红红.工作支持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以广东省 S 市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8,33(06):39-49.
② 曾远力.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03):90-95.
③ 吕碧君.祖父母支持对城镇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02):50-57.
④ 曾远力.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03):90-95.
⑤ 梁宏.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
口,2017,32(06):14-24.
⑥ 梁宏.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
口,2017,32(06):14-24.
⑦ 曾远力.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03):90-95.

17
绪论

精神支持,梁宏在研究中指出家人提供精神支持的可能性越大, 职业女性的生育

二孩意愿越强。
在政策支持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王天宇等人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

数据(CHNS)研究指出参加新农合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但梁城城等人利用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指出社会保障服务对居民生育意愿具有促
进作用 ③。二是幼儿托育服务,田艳芳等人研究发现育龄女性从社会中获得更多
孩子照料的时间支持后,其二孩生育意愿显著提高,社会性儿童照料对生育意愿

的影响显著高于祖辈照料,托育服务越好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越强 。三是教育
支持,田艳芳等人研究指出居住于上海市城区的女性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

选择,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居住于郊区的女性。

(四)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率先引起西方学者
的重视,此后对“生育意愿”的研究便拉开了序幕。通过文献梳理可知生育意愿
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支配着生育行为,反映了人们对生育的期望、
态度或看法;生育意愿主要从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生育计
划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测量,其中理想子女数和期望子女数是最常用的测量指标。
其次对我国生育意愿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发现现有文章的研究群体主要集中
在农村和城市居民,独生子女,流动人口以及职业女性这五大群体,值得一提的
是对职业女性生育意愿的研究在“二孩”政策实施以前研究较少,在政策实施以
后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可见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三方面:在政策因素
方面,20 世纪中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式增长现象的发生,颁布
了限制性生育政策,导致近几十年世界范围生育率下降,但实行生育放开政策后
生育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政府颁布的公共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
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而生育的配套政策—女性的就业权益保障、医疗、提高
托儿所的覆盖均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中
国的户籍政策使得二孩政策实施以前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差距显著,但二孩政策

① 梁宏.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
口,2017,32(06):14-24.
② 王 天 宇 , 彭 晓 博 . 社 会 保 障 对 生 育 意 愿 的 影 响 : 来 自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的 证 据 [J]. 经 济 研
究,2015,50(02):103-117.
③ 梁城城,王鹏.公共服务满意度如何影响生育意愿和二胎意愿——基于 CGSS 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
大学学报,2019,41(02):1-15.
④ 田艳芳,卢诗语,张苹.儿童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来自上海的证据[J].人口学刊,2020,42(03):18-29.
⑤ 田艳芳,卢诗语,张苹.儿童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来自上海的证据[J].人口学刊,2020,42(03):18-29.

18
绪论

实施以后,户口性质不再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因素方面,主要介
绍了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微观的个人收入与财富水平方面来分析生
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生育意愿有所差异;生育成本
是影响现代家庭生育子女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因生育而导致的“生育收入
惩罚”以及养育成本的增高会降低其生育意愿,但随着女性职业收入的提高以及
托育均衡价格的下降,节省了女性抚育孩子的时间成本会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
此外高房价以及房价上涨显著抑制生育意愿。在文化因素方面,宗教对生育率的
影响力巨大甚至制约着制定;由社会抚养子女时,女性的生育率会显著提高;女
权主义使得女性以事业为重,从而降低了生育意愿;生育文化是影响生育意愿的
重要因素,限制性生育政策形成的低生育文化会降低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中国
的传统生育文化——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观念依然对生育意愿具有
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在考虑了收
入差异后两者依然呈“U”型相关关系。可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公共
服务政策的不断完善、生育文化观念的转变等会导致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生变
化。
在过去“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生育配套政策中的托育服务已成为研究热
点,如今“三孩”政策来临,多名专家呼吁要建立相应的生育配套政策,构建生
育支持体系,从家庭育儿的祖辈支持和男性参与、构建生育保障制度和扩大普惠
型托育服务供给推进教育均衡化三大方面来促进生育率的提升,一时成为热点话
题。笔者梳理了生育支持方面的相关文献,发现生育支持是“单独二孩”政策实
施以后,借鉴了西方家庭友好政策、家庭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一个全新概
念,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分析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时,并没有以
生育支持的整体视角来进行分析,而是分别从生育支持的子维度中的工作支持,
家庭支持中的家务劳动支持、照料支持、经济支持、精神支持,政策支持中的社
会保障、幼儿托育服务、教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这些方面均对生育意愿
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聚焦生育支持这一热点话题,有别于以往研究从生育
支持的子维度下分析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选取生育支持这一整体视角,尝试使
用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建构生育支持框架来分析生育支持与育龄
女性生育意愿的关系,假设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是重点
研究生育支持对不同地区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方向及程度;二是重点研究不
同育龄女性群体之间,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影响的群体差异。

19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分析框架

本文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结论出发,将生育主体的育龄女性确定为研究对
象,分析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并基于群体差异,使用回归模型研
究生育支持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其中,育龄女性是指在适合生育的年
龄,有生育能力的人群。国家定义育龄女性的年龄界限在 15-49 岁,结合我国婚
姻法规定女性最早结婚年龄为 20 岁,本研究将年龄在 20-49 岁之间的女性称为
育龄女性。此外,本研究的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
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相关研究考察,生育支持在本文中是指个人、家庭、工作
单位、政府等不同的主体为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所提供的工作、社会保障、儿
童照料、住房、经济等方面支持和服务。因此,本研究从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
持、儿童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等五个维度,建构生育支持体系,分析
其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基本的分析框架如下:

图 1-1 基本的分析框架

育龄女性群体中,已经生育和未生育的女性所受到的生育支持有所不同:已
有孩子的育龄女性所受的生育支持有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儿童照料支持、
住房支持,其中得到工作支持的育龄女性群体仅有职业育龄女性;没有孩子的育
龄女性因为还未生育,故无法得到生育孩子期间的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以及
儿童照料支持,其所受的生育支持仅有住房支持以及经济支持。因此,本研究将
育龄女性群体细分为已生育育龄女性和未生育育龄女性:进一步分析已生育育龄

20
第一章 研究设计

女性的工作、生育服务、儿童照料、住房以及经济支持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未
生育育龄女性的住房以及经济支持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针对生育支持的五个维度的概念操作如下:
现代育龄女性大多选择非农就业,本研究将非农就业有单位的女性称为职业
女性,职业女性在选择生育时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将会削弱其生育意愿

,为了保障非农就业有单位的女职工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劳
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期间要保障其一
切合法权益,包括不能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减轻或安排其他适应的劳动,
产假政策,生育津贴等②内容。因此,本研究的工作支持是指已经生育的育龄职
业女性在生育或哺乳期期间,享受工作单位给予的生育保障情况,包括工作单位
的产假政策、工资待遇以及岗位变动情况。本研究选择了三个测量工作支持的指
标:产假,工资待遇,岗位变动状况。产假是指职业育龄女性是否有产假及产假
时间;工资待遇是指职业育龄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与产假前相比的变动(增减)
情况;岗位变动是指职业育龄女性生育前后是否有岗位调整。
生育服务支持是指政府为了降低育龄女性的生育成本,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
推出的生育服务,包括育龄女性孕前或孕期免费领取叶酸、进行优生服务检查,
使用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等。本研究选择了三个测量指标:免费叶酸、孕
前优生检查服务以及生育保险报销情况。免费叶酸是指育龄女性是否在孕前或孕
期免费领取过叶酸;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是指育龄女性备孕期间是否接受过免费孕
前优生服务检查;生育保险报销是指育龄女性生育孩子的费用使用了社会医疗保
险报销。
儿童照料支持是指未达到入小学年纪的学龄前儿童(不满六周岁)白天受到
除了自身父母以外的其他照料情况,包括来自社会托育机构的托育照料,来自隔
代的外/祖父母的祖辈照料,雇佣保姆的保姆照料等情况。本研究的儿童照料支
持选取了两个测量指标:托育照料和祖辈照料。托育照料是指学龄前儿童白天上
幼儿园或托儿所享受到的托育照料;祖辈照料是指学龄前儿童白天除了享受托育
照料外,还受到来自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祖辈照料。
安居方能育儿,住房支持是指育龄女性是否拥有自住房以及是否享受政策福
利住房的情况。本研究选取了两个测量指标: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住房性质是
指育龄女性现住房是租赁的还是自有的;住房福利是指育龄女性现住房在租赁/
购买/自建时是否享受过政策福利。

① 刘婷婷.阻力与助力:工作―家庭冲突对城市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河北学
刊,2018,38(06):187-193+199.
②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J].中国劳动,2012,(09):59-60.

21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生育离不开经济支持,家庭是生育的基本单位,本研究的经济支持是指育龄
女性生育时的家庭收入情况,包括育龄女性自身、以及共同生活的配偶、父母等
家人的收入。本研究选取育龄女性的家庭年收入作为作为经济支持的测量指标。
依据对以上概念的操作化,建立的扩展分析框架如下:

图 1-1 扩展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假设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1922—1994)以孩子的成
本——效用分析为基础,从生育经济学微观视角建立了一种解释生育选择的理论
模型——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试图说明影响每个家庭想要生育孩子数目的因
素。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家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对孩子数量的
期望不同,通过对第 n 个孩子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与均衡来决定生育家庭
中第 n 个孩子是否可取,其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孩子生产的成本包括直接成
本和间接成本。在生育选择决策时,人们主要通过孩子生产的成本——效用分
析、可否维持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两种方式来进行选择。
职业女性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期间所损失的工资收入与提升机会,将导致
女性的生育成本大于其收益,继而降低其自身的生育意愿;其次由于抚养新增孩
子将会失去工作以及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亦会降低其生育意愿。基于此分析,本
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22
第一章 研究设计

假设 1:工作支持影响已育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目前国家对于女职工生育具有生育津贴补助,生育津贴是指对职业女性因生
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当女性职工因生育而享受产假时,国
家会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因生育而出现岗位调动情
况和失去收入的生育成本,从而提高其生育意愿。基于此分析提出以下子假设:
假设 1.1:休产假提高已育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
假设 1.2:因生育使得岗位调动的已育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
Hofmann & Hohmeyer 研究发现女性在意识到未来经济不确定时会减少生育

;在女性职业收入方面,Angrist&Evans 研究发现生育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市场参
② ③
与率 ,女性的“生育收入惩罚”体现在其工资收入的减少 。基于此分析提出以
下子假设:
假设 1.3:因生育导致收入减少会降低已育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
此外,生育孩子的成本上升时亦会降低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人们会根据生
育孩子的产前到产后所花费的费用来进行家庭生育决策,目前国家主要提供给育
龄女性产前或孕期提供免费的叶酸以及优生服务检查,生育孩子时通过居民医疗
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对生育孩子的费用进行报销的生育服务来降低
育龄女性的生育成本。基于此,本研究将国家提供给育龄女性在孕产期间的免费
叶酸、优生服务检查以及使用社会医疗报销保险费用的服务统一称为生育服务支
持,提出研究假设 2:生育服务支持影响已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并提出以下子
假设:
假设 2.1:有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已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
假设 2.2:能免费获得叶酸的已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
假设 2.3:能享受优生检查的已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贝克尔的家庭时间分配理论将孩子作为一种家庭
生产的产品看待。父母的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市场商品,也取决于孩子作为一种
耐用品而产生的作用。而对于孩子这一耐用品而言,虽然他没有真正的市场进行
交易,也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但他却存在自身的影子价格,主要表现为家庭内
抚养孩子的显性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另外,孩子作为一种只能由家庭生产的产
品,为生产孩子所需花费的成本主要包括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所投入的时间(工作

① Hofmann B, HohmeyerK. Perceived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fertility: Evidence from a labor market reform[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3, 75(2): 503-521.
② Angrist, J, D.&W. N, Evans (1998)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laborsupply:Evidence from exogenous variation
in family siz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3) :450-477.
③ Sasser, A. C.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physician pay:Tradeoffs between career and famil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0(2) :477-504.

23
第一章 研究设计

时间和家庭生产时间)两部分。
时间成本意指耗费单位时间所牺牲的收入,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劳动生
产率普遍提高,工资率上升,每小时的工作可以带来更多收入,于是时间价值或
时间的机会成本上升。他将孩子看成“时间密集型商品”,抚养孩子需要花费父
母大量时间,使得时间成本上升,此时夫妇若要更多数量的孩子,将导致家庭收
入损失,自身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父母会选择不要孩子。基于此分析可对
生育支持中的照料支持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 3:儿童照料支持提高已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其中,抚养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多指照料孩子的时间,父母(特别是母亲)宁
愿在劳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收入,而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当照料孩子
的父母获得除了自身以外的照料帮助时,可以减少其照顾孩子的时间,继而不会
做出为了降低自身的时间成本选择不要孩子的替代选择。目前社会层面的儿童照
料主要为托育服务,家庭层面的照料支持主要来源于祖辈照料,基于此分析,做
出以下子假设:
假设 3.1:托育照料提高已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假设 3.2:祖辈照料提高已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此外,经济学教授贝克尔还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来分析父母要几个孩子就可
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是家庭生育行为的基本选择,他认为孩
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时间价值的上升导致家庭选择以孩子的
质量来替代孩子的数量的生育行为。他认为孩子如同耐用消费品,父母的偏好总
是指向高质量的孩子,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父母宁愿选择数量较少而质量较高
的孩子,而不愿意选择数量多而质量低的孩子,在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条件下,
家庭人口数量增长同家庭收入为负相关关系,而人口质量的提高与家庭收入为正
相关关系 。基于此理论,提出研究假设 4:
假设 4:育龄女性的家庭收入越高,其生育意愿越低。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当住房问题得
到有效解决时,育龄人群会做出增加生育行为的理性选择① 。基于此分析,提出
研究假设 5:
假设 5:住房支持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李勇辉等人的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显著地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保
障性住房以及拥有保障性住房或产权性住房会显著增强青年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① 李勇辉,沈波澜,李小琴.未能安居,焉能育儿?——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济问
题,2021(02):68-81.

24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的结论。基于此提出以下子假设:
假设 5.1:享受住房福利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
假设 5.2:自有住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源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


调查。为了解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国家卫生计
生委于 2017 年进行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此次抽样调查的目标总体是截至
2017 年 7 月 1 日零时,现住中国大陆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范
围内的 15-60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女性人口。个人问卷包括个人信息、生育
行为、生育养育服务、生育意愿、家庭信息五部分内容。抽样方法采用分层、三
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PPS),第一阶段抽样框利用各省上报数
据,第二阶段抽样框利用基层最新采集数据,第三阶段抽样框由基层调查员现场
采集,将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子总体,全国的样本规模
为 25 万。
本研究使用的是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山西省、江苏省、内
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安徽省、河南省、
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贵
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和广东省全国 21 个省(区、市)的数
据,选取 20-49 岁育龄女性样本为 108943 份。

(二)变量选取与编码

基于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选取合适的生育意愿测量指标作
为因变量,选取能体现生育支持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且将被访者的年龄、婚
姻、民族、教育、户口性质、健康情况、地区等变量作为此次研究的控制变量。
变量选取与编码情况如下:
1. 因变量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支配着生育行为,包括生育目
的、生育数量以及生育偏好三方面。本研究的因变量为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主要

① 李勇辉,沈波澜,李小琴.未能安居,焉能育儿?——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济问
题,2021(02):68-81.

25
第一章 研究设计

指生育的数量,并将打算生育子女数作为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测量指标。2017 年
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表示打算生育子女数的问题为 Q402,现进行重新
编码:
打算生育子女数对应个人问卷中的问题为 Q402“您打算生几个孩子?”数据
中的变量名为 Q402,原始数据中 66 代表至少生一个,88 代表无所谓生几个。为
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于 2021 年 5 月 31 日召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

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因此,本研究将保留被访者回答打算生
育子女数为 0—3 个孩子区间的数据,将回答 4 个孩子及以上的值统一编码为 4,
把回答“无所谓”的值统一定义为缺失值,回答“至少生一个孩子”的值转码为
1,生成新变量“birth”,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打算生育子女数”。
2. 自变量
本研究所指的生育支持是从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
持、经济支持五个维度出发,结合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个人问卷中相对应
的问题选取测量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1) 工作支持
数据中工作支持变量的测量群体为孩子不满一周岁的职业育龄女性,0-1 岁
的孩子处于哺乳期,即测量的是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
产假。问卷中针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问询了其休产假天数,对应的问题为
Q302A1“有单位的非农就业人员:您生育这个孩子时实际休的产假天数:____天
(包括已经休的及未休完的)”,原始数据为代表天数的数值型数据,将回答 0
的值统一转码为“0”,回答休产假天数的值统一转码为 1,赋值 1=是,0=否,
生成新变量“mate”,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是否休产假?”。
工资待遇。问卷中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问询了其产假期间工资待遇情况,
对应的问题为 Q302A2“有单位的非农就业人员:产假期间您的工资待遇(包括
生育津贴)与生育这个孩子之前的工资待遇相比有什么变化?”现将回答“1=是
之前 30%以下”“2=是之前的 30%-50%”“3=是之前的 50%-80%”“4=是之前的
80%-90%”“6=其他”统一转码为“0=否”,将回答“5=与之前持平”转码为
“1=是”,生成新变量“wage”,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产假期间,工资待
遇是否与产假前持平?”。
岗位调动。问卷中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问询了其生育期间工作岗位的调整
情况,对应的问题为 Q302A3“有单位的非农就业人员:您的工作岗位是否因为
生育这个孩子而调整”现将回答“1=已经调整”和“2=可能调整”统一转码为

① 为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国家卫健委回应了![J].中国报道,2021(06):13.

26
第一章 研究设计

“1=是”,其余转码为“0=否”,生成新变量“job”,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
者的工作岗位是否因为生孩子调整”。
(2) 生育服务支持
数据中,生育服务支持变量的测量群体为孩子不满一周岁的育龄女性,即哺
乳期育龄女性。
免费叶酸。问卷中对哺乳期育龄女性问询了其孕前或孕期免费领取叶酸的情
况,对应的问题为 Q303“您在怀这个孩子的孕前或孕期,是否免费领取过叶
酸”,现将回答“2=知道这项政策,没有免费领取过叶酸”和“3=不知道这项政
策”统一转码为“0=否”,将回答“1=免费领取过叶酸”重新赋值为“1=是”,
生成新变量“folat”,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孕前或孕期是否免费领取过叶
酸”。
孕前优生检查服务。问卷中对哺乳期育龄女性问询了其备孕期间接受免费孕
前优生检查服务的情况,对应的问题为 Q304“您在准备怀这个孩子期间,接受免
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的情况如何?”,现将回答“2=符合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
政策,但是没接受过”“3=不符合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政策”和“4=不知道这
项政策”统一转码为“0=否”,将回答“1=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重新
赋值为“1=是”,生成新变量“check_”,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孕期是否
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
保险报销。问卷中对哺乳期育龄女性问询了其生孩子的费用是否使用社会医
疗保险报销的情况,对应的问题为 Q306“您生这个孩子的费用使用了以下哪种社
会医疗保险报销?”考虑到现在有部分地区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
并,城乡居民享有一样的保障制度,故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
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一转码赋值为 2,代表居
民医疗保险;由于公费医疗和生育保险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因此将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生育保险统一转码赋值为 3,代表职工医疗保
险;将未使用以上任何保险转码赋值为 1,代表未使用保险,生成新变量
“insure_”,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使用哪种保险报销生育费用?”。
(3) 儿童照料支持
不满六周岁的孩子被称为学龄前儿童。数据中儿童照料支持变量测量的群体
是孩子不满六周岁的育龄女性,即有学龄前孩子的育龄女性。

托育照料。儿童照料支持中的托育服务是一种正式照料 ,问卷中对有学龄

① 李婉鑫,杨小军,杨雪燕.儿童照料支持与二孩生育意愿——基于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


证分析[J].人口研究,2021,45(05):64-78.

27
第一章 研究设计

前儿童的育龄女性问询了其孩子的托育情况,对应的问题为 Q308“您的孩子是
否已经入托儿所/幼儿园?”,现将回答“1=是全天入托儿所”“2=是,半天入
托儿所”“3=是,全天入幼儿园”和“4=是,半天入幼儿园”统一转码为“1=
是”,将回答“5=否”重新赋值为“0=否”,“6=不了解具体情况”定义为缺失
值,生成新变量“nursery”,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孩子是否有托育照
料”。

祖辈照料。祖辈照料是儿童照料支持中的非正式照料 ,问卷中对有学龄前
儿童的育龄女性问询了其孩子白天除了托育之外的其他照料情况,对应的问题为
Q313A“最近 3 个月的工作日期间,孩子半天入托儿所/幼儿园:孩子白天离开托
儿所/幼儿园后主要由谁看护?”Q313B“孩子未入托儿所/幼儿园,白天主要由
谁看护?”,先将两部分的回答合并为一类,生成新变量“Q313”,再将回答
“3=祖父母”和“4=外祖父母”重新赋值为“1=是”,其他值统一转码并赋值为
“0=否”生成新变量“care_g”,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孩子是否由祖辈照
料?”。
(4) 住房支持
住房性质。问卷中对应的问题为 Q512“您现在住房的性质”,现将回答
“1=租赁廉租房”“2=租赁其他住房”统一转码并赋值为“0=租赁住房”,将回
答“3=自建住房”“4=购买的商品房”“5=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和“6=购买的原
公有住房”统一转码并赋值为“1=自有住房”,将回答“学生宿舍和其他”的值
定义为缺失值,生成新变量“house”,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住房性质”。
住房福利。问题 Q512 的回答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原公有住房均为政
策性的福利住房,将回答 “租赁廉租房”“购买经济适用房”和“购买的原公
有住房”的值统一转码并赋值为“1=是”,将回答“学生宿舍和其他”的值定义
为缺失值,其它回答转码并赋值“0=否”,生成新变量“house_”,变量标签定义
为“被访者现住房是否享受租/购福利?”
(5) 经济支持
家庭全年总收入。根据调查问卷“Q514. 2016 年,您家总收入:_____元”
来测量,原始数据为数值型变量,现按照国家统计局使用五等分分组收入的方法
将家庭全年总收入分为五组。分别赋值为“1=低收入组”“2= 中等偏下收入
组”“3=中等收入组”“4= 中等偏上收入组”“5=高收入组”,生成新变量
“hiygroup”,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家庭全年收入分组”。

① 李婉鑫,杨小军,杨雪燕.儿童照料支持与二孩生育意愿——基于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


证分析[J].人口研究,2021,45(05):64-78.

28
第一章 研究设计

3. 控制变量
除生育支持因素外,还有其它变量亦会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本研究将
育龄女性的年龄、配偶状况、民族、受教育年限、户口性质、健康状况以及地区
作为控制变量。
年龄。在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个人问卷中,度量该指标的问题为
“Q101.您的出生年”,使用“generate age=2017-Q101”删除年龄小于 20 岁,大
于 49 岁的样本,生成新变量“age”,表示被访者的年龄,并将变量标签定义为
“被访者年龄”。
配偶。第二次人口转变使得家庭和婚姻并不以生育为目的,导致生育率的下

降,不婚和同居现象日益增长,出现了非婚生育增加的新特点 。因此本研究中
将育龄女性的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种情况,配偶包括同居对象。问卷
中测量该指标的问题为“Q102.您目前的婚姻状况/同居状况”原始数据中 1=未
婚,2=初婚,3=再婚,4=离婚,5=丧偶,6=未婚同居,7=离婚同居,8=丧偶同
居。现将婚姻状况为“初婚”、“未婚同居”、“再婚”、“离婚同居”、“丧
偶同居”的统一转为“有配偶”,“未婚”、“离婚”和“丧偶”统一转为“无
配偶”,生成新变量“marry”,赋值为 0=无配偶,1=有配偶,变量标签定义为
“被访者配偶状况”。
民族。问卷中问题“Q104.您的民族”为测量指标,现将除汉族以外的少数
民族统一编码为 0,汉族编码为 1,生成新变量“ethnic”,赋值 0=少数民族,1=
汉族,变量标签定义为“民族”。
受教育年限。问卷中度量该指标的问题为“Q105.您的受教育程度”,将其
转变为受教育年限,生成以受教育年限为单位的新变量 educ_y:其中未受过正式
教育转码为 0 年;小学转码为 6 年;初中转码为 9 年;高中 /中专转码 12 年;
大学专科转码为 15 年;大学本科转码为 16 年;研究生转码为 19 年;最后将变
量标签定为“被访者受教育年限”。
户口性质。问卷中测量该指标的问题为“Q106.您的户口性质”,原始数据
中 1=农业,2=非农业,3=居民、(以前是农业户口),4=居民、(以前是非农业
户口)。现进行重新编码,将“非农业” “居民(以前是非农业)”统一转码
为非农业,“居民(以前是农业)”和农业统一转码为农业,生成新变量
“hukou”,赋值为 0=农业,1=非农业,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户口性质”。
健康。问卷中测量该指标的问题为“Q111.您目前的健康状况”,原始数据
中 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现进行重

① 任远,金雁.婚姻质量对多孩生育意向及生育二孩打算的影响[J].人口学刊,2022,44(02):32-43.

29
第一章 研究设计

新编码,将“1=健康”“2=基本健康”统一转码并赋值为“1=健康”;将“3=不
健康,但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统一转码并赋值为“0=不健康”,生
成新变量“health”,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健康状况”。
地区。以往生育意愿的研究划分地区多按照四大经济地带进行划分,其中将
受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影响较深的山东省、福建省归为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其他
省市在生育观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将其划分为统一地区不合理。因此本研究依

据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中国各省市生育率排行榜 ,划分低生
育率、中生育率和高生育率地区,问卷中山西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被划分为低生育率区;安徽省、河南
省、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和浙江省划分为中生育率地区;西藏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和广东省划分
为高生育率地区。低生育率地区统一编码赋值为 1=低生育率区,中生育率地区统
一编码赋值为 2=中生育率区,高生育率地区统一编码赋值为 3=高生育率区,生
成新变量“area_”,将变量标签定义为“被访者所在地区”。
现将本文所涉及变量的定义或赋值情况汇总至表 1-1。

① http://www.stats.gov.cn/tjzs/cjwtjd/201308/t20130829_74318.html

30
第一章 研究设计

表 1-1 变量的定义或赋值汇总表

变量 定义或赋值
因变量
birth 被访者打算生育孩子数:0-4 个
自变量

工作支持
mate 被访者是否休产假:0=否,1=是

wage 被访者产假期间,工资待遇是否与产假前持平:0=否;1=是

job 被访者的工作岗位是否因为生孩子调整:0=否;1=是

生育服务支持

folat 被访者孕前或孕期是否免费领取过叶酸:0=否;1=是

check_ 被访者孕期是否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0=否;1=是

insure_ 被访者使用哪种保险报销生育费用:
1=未使用以下任何保险报销;2=居民医疗保险;3=职工医疗保险
照料支持

nursery 被访者孩子是否有托育照料:0=否;1=是

care_g 被访者孩子是否由祖辈照料:0=否;1=是

住房支持

house 被访者住房性质:0=租赁住房;1=自有住房

house_ 被访者现住房是否享受租/购福利? 0=否;1=是

经济支持

hiygroup 被访者家庭全年收入分组:
1=低收入组;2=中等偏下收入组;3=中等收入组;4=中等偏上收入组;5=高收入组
控制变量

age 被访者年龄:20-49 岁

ethnic 被访者民族:0=少数民族;1=汉族

educ_y 被访者受教育年限:0-19 年

health 被访者健康状况:0=不健康;1=健康

hukou 被访者户口性质:0=农业;1=非农业

marry 被访者配偶状况:0=无配偶;1=有配偶

area_ 被访者所在地区:1=低生育率区; 2=中生育率区;3=高生育率区;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依据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 Stata16.0 统计分析

31
第一章 研究设计

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与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生育意愿相吻合的
测量指标进行数据清洗和重新编码,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分别
进行描述统计。
其次,使用回归模型分析育龄人群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模型中的因
变量选取打算生育子女数作为生育意愿的测量指标,取值为非负整数值,区间为
[0,4],可看成是人们生育意愿选择的发生次数。当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发生
这一事件进行计数,并研究与生育意愿发生次数相关的因素时,可使用计数回归
模型。Poisson 回归是计数回归模型中最常见的模型,模型理论如下:
假设在一次实验中某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p,共进行了 n 次相互独立的随机试
验,记该事件的发生次数为 Y,则 Y=y 的概率为

当 时,此概率的极限为泊松分布:

由于此分布在 时成立,故泊松分布也称为“稀有事件定律”,即
如果在一次实验中事件发生概率很小(p 很小),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n 很
大),则事件发生次数大致服从泊松分布。回到计数数据的情形,对于个体 i,
记被解释变量为 Y,假设 的概率由参数为 的泊松分布决定:

其中, 为“泊松到达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由解释变
量 所决定。泊松回归的模型可以表达为:

此次研究中 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生育意愿; 为常数项截距;


为自变量系数, (j=1,2,3…,n)为影响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

32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一、育龄女性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指的育龄女性为年龄在 20-49 岁的女性群体,筛选年龄后得出有效
样本为 108,943 份。通过描述育龄女性人口变量:年龄、配偶状况、民族、受教
育程度、户口、健康以及控制变量地区的样本特征,了解育龄女性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 2-1 统计结果得出以下信息:
年龄。统计结果显示,40-49 岁育龄女性人数约占样本总人数的一半,45-49
岁人数最多有 27135 人,占样本总人数的 24.91%,其次是 40-44 岁育龄女性人数
有 20640 人,占样本总人数的 18.95%;30-34 岁和 35-39 岁育龄女性占比相似,
人数分别为 17,554 和 17,663 人,占比分别为 16.11%和 16.21%;25-29 岁育龄女
性有 15,802 人,占总人数的 14.5%;20-24 岁育龄女性有 10,149 人,在总人数
中占比最少为 9.32%。可见年龄在 45-49 岁的被访者在总人数中占比最多。
配偶状况。样本中有配偶的育龄女性占绝大多数,有 87.33%的育龄女性有配
偶,人数为 95,142 人;无配偶人数仅为 13801 人,占比 12.67%。
民 族 。 统 计 结 果 显 示 样 本 中 有 93,438 名 汉 族 育 龄 女 性 , 占 总 人 口 的
85.77%;少数民族育龄女性人数为 15,505 名,占总人口的 14.23%。
受教育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及图 2-1 可知,育龄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并不
高,有 7,430 名女性仍然没有上过学,占样本总体比重为 6.82%;受教育程度为
初中的人数最多有 38,193 人,占总人口 35.06%;高中及上文化程度的育龄女性
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5%;专科文化的育龄女性有 11,599 人,占比 10.65%;9.65%
的育龄女性为本科文化;研究生最少仅有 1,048 人,占比 0.96%;由此可见,初
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育龄女性最多,超过样本总体的 60%,63.74%的育龄女性接
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再选择提高学历。

图 2-1 育龄女性受教育情况

33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户口。户口性质为农业的育龄女性占比极多,有 79,115 名,占总人数的


72.62%;非农业户口人数较少为 29,828 人,占总人数的 27.38%。
健康。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育龄女性健康状况良好,105,227 名育龄女性身
体状况健康,占比 96.59%;3,716 名育龄女性身体状况不健康,占总人数的
3.41%。
地 区 。 由 表 2-1 可 知 , 低 生 育 率 地 区 育 龄 女 性 占 样 本 总 体 比 例 最 少 为
29.8%,有 32,464 人;中生育率地区和高生育率地区育龄女性占样本总体的比例
较为接近,分别为 35.75%和 34.46%,有 38,942 人和 37,537 人。由图 2-2 可
知,低生育率地区为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
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江苏省受访的育龄女性最多为 7,204 人,天津市受
访的育龄女性最少为 3,280 人;中生育率地区为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四川
省、陕西省、甘肃省,其中河南省受访的育龄女性最多为 7,749 人,甘肃省受访
的育龄女性最少为 4795 人;高生育率地区为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
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中广东省受访
的育龄女性最多为 9559 人,西藏自治区受访的育龄女性最少为 1491 人。

图 2-2 各地区育龄女性人数分布情况

综上可知,样本中年龄为 45-49 岁间的育龄女性人数最多,大部分育龄女性

34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有配偶,汉族育龄女性人数最多,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女性最多,农业户口的
育龄女性仍占较大比重,极大多数女性身体是健康的,来自中生育率地区的育龄
女性人数最多。
表 2-1 育龄女性基本情况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百分比(%) 样本量(人)
20-24 岁 10,149 9.32
25-29 岁 15,802 14.5
30-34 岁 17,554 16.11
年龄
35-39 岁 17,663 16.21
40-44 岁 20,640 18.95
45-49 岁 27,135 24.91
无配偶 13,801 12.67
婚姻
有配偶 95,142 87.33
少数民族 15,505 14.23
民族
汉族 93,438 85.77
文盲 7,430 6.82
小学 23,816 21.86
108,943
初中 38,193 35.06
受教育程度 高中 16,346 15
专科 11,599 10.65
本科 10,511 9.65
研究生 1,048 0.96
农业 79,115 72.62
户口
非农业 29,828 27.38
不健康 3,716 3.41
健康
健康 105,227 96.59
低生育率区 32,464 29.8
地区 中生育率区 38,942 35.75
高生育率区 37,537 34.46

二、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本研究分别从未育和已育育龄女性两大群体来介绍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在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问卷中,由于生育养育服务问卷设计的问题是
本研究选取生育支持变量的重要依据,这一部分问题设计的调查对象是孩子不满
一周岁和六周岁以下的女性群体,其中关于生育支持的测量有工作支持、生育服
务支持和照料支持:工作支持的测量对象为哺乳期(孩子不满一周岁)职业女
性,生育服务支持的测量对象是哺乳期女性,照料支持的测量对象是有学龄前儿

35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童(孩子不满六周岁)的育龄女性。考虑到育龄群体的划分须具有互斥性,因此
本研究介绍已育育龄女性的生育现状时,将已育育龄女性群体进一步细分为(哺
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和
无学龄前儿童的育龄女性,其中处于哺乳期的孩子不满一周岁,学龄前幼儿是指
一到六周岁的孩子,学龄前儿童是指六周岁以下孩子。

(一)哺乳期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哺乳期育龄女性为 6996 人,这一部分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为工作支持、生


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以及经济支持,其中工作支持是哺乳期职业女
性特有的生育支持变量,包括休产假的天数,工资待遇变动情况及岗位调整情
况,因此将哺乳期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进一步细分为职业育龄女性和非职业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在本研究中职业育龄女性是指处于哺乳期的有单位非农
就业育龄女性,非职业育龄女性是指处于哺乳期除了有单位非农就业之外的育龄
女性。
1. 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有 1727 人,法定女职工其中未休满产假的有 145 人,
占比 8.40%;206 名职业女性休满产假,占比 11.93%;1376 名职业女性多休产
假,占比 79.68%。(见图 2-3)

图 2-3 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休产假情况

此外,职业育龄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与产前持平的有 1,007 人,占比


58.31%;工作岗位因为生育有所调整人数为 220 人,占比 12.74%;免费领取过叶
酸的职业育龄女性有 735 人,占比 42.56%;接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的职业育
龄女性有 795 人,占比 46.03%;220 名职业育龄女性的孩子有托育照料,占比
12.74%;职业育龄女性的孩子未全天托育时,由祖辈照料的有 862 名,占比

36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49.91%,;职业育龄女性享受住房福利的有 194 名,占比 11.65%。(见表 2-2)


可见大部分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都休过产假,超过一半的职业女性多休产假,生
育后其岗位并没有进行调整,超过一半的职业育龄女性其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与
产前持平,享受免费领取叶酸和优生检查服务人数均未超过一半,超过一半的孩
子白天由祖辈进行照料,大部分职业育龄女性没有享受过住房福利。
表 2-2 职业育龄女性部分生育支持情况频数分布表

情况
变量
是(人数、%) 否(人数、%) 合计
工作支持 工资待遇是否与产前持平 1007(58.31) 720(41.69)
工作岗位是否调整 220(12.74) 1507(87.26)
生育服务支 是否免费领过叶酸 735(42.56) 992(57.44)
1727
持 是否接受过优生检查服务 795(46.03) 932(53.97)
孩子是否有托育照料 220(12.74) 1507(87.26)
照料支持
孩子是否有祖辈照料 862(49.91) 865(50.09)
租赁/ 购买/自建现住房时是否享受 194(11.65) 1471(88.35) 1665
住房支持
政府/ 单位福利?

职业育龄女性生育孩子时,有 1291 名女性使用职工医疗保险进行费用报


销,占比 74.75%,有 138 名生育孩子没有使用居民医疗、职工医疗进行费用报
销,占比 7.99%;经济支持中,职业育龄女性的家庭总收入总体偏高,有 86.44%
的职业育龄女性收入在中等偏上以上收入组,其中中等偏上收入的有 470 名,占
比 27.25%,高收入人数最多有 1021 名,占比 59.19%;住房支持中,有 1427 名
职业女性拥有自住房,占比 85.71%。(见表 2-3)可见哺乳期的职业育龄女性多
数选择使用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极大多数职业育龄女性的家庭总收入偏
高,生育孩子的经济支持较高,大多数职业女性都拥有自住房。
表 2-3 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服务支持、住房支持、经济支持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合计(人数) 频率(%)
居民医疗保险 298 17.26
生育服务
生育保险报销 职工医疗保险 1,291 1727 74.75
支持
未使用以上保险报销 138 7.99
低收入 17 0.99
中等偏下收入 60 3.48
经济支持 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 157 1725 9.10
中等偏上收入 470 27.25
高收入 1,021 59.19
自有住房 1,427 85.71
住房支持 住房性质 1665
租赁住房 238 14.29

37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2. 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现状
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有 5269 人,包括无业女性 3769 人,务农女性 1,056
人和非农就业女性 444 人,分别占比 71.53%、20.04%和 8.43%。(见表 2-5)其
中免费领取过叶酸的有 2785 人,占比 52.86%;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服务检查的
有 2904 人 , 占 比 55.11% ; 933 名 非 职 业 育 龄 女 性 的 孩 子 有 托 育 照 料 , 占 比
17.71%;非职业育龄女性的孩子未全天托育时,由祖辈照料的有 456 名,占比
10.27%;非职业育龄女性享受住房福利的有 282 名,占比 5.47%。(见表 2-4)
可见哺乳期的非职业育龄女性群体中,无业女性较多,享受免费领取叶酸和优生
检查服务人数均超过一半,孩子绝大多数是由父母进行照料,绝大多数非职业女
性没有享受过住房福利。
表 2-4 非职业育龄女性部分生育支持情况频数分布表

情况
变量
是(人数、%) 否(人数、%) 合计
生育服务 是否免费领过叶酸 2785(52.86) 2484(47.14)
支持 是否接受过优生检查服务 2904(55.11) 2365(44.89)
5269
孩子是否有托育照料 933(17.71) 4336(82.29)
照料支持
未全天托育是否有祖辈照料 456(8.65) 4813(91.35)
租赁/ 购买/自建现住房时是否 282(5.47) 4872(94.53) 5154
住房支持
享受政府/ 单位福利?

表 2-5 非职业育龄女性就业状况和生育支持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合计(人数) 频率(%)
无业 3,769 71.53
就业状况 务农 1,056 20.04
非农就业 444 8.43
5269
居民医疗保险 3,942 74.81
生育服务
生育保险报销 职工医疗保险 429 8.14
支持
未使用以上保险报销 898 17.04
低收入 965 18.5
中等偏下收入 1,296 24.85
经济支持 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 1,307 5216 25.06
中等偏上收入 883 16.93
高收入 765 14.67

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孩子时,有 3942 名女性使用居民医疗保险进行费用报


销,占比 74.81%,有 898 名生育孩子没有使用居民医疗、职工医疗保险进行费用
报销,占比 17.04%;经济支持中,非职业育龄女性的家庭总收入有超过一半的人

38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收入在中等及以下中,其中中等收入占比最多为 25.06%,有 1307 人,高收入人


数最少有 765 名,占比 14.67%。(见表 2-5)可见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多数选
择使用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多数非职业育龄女性的家庭总收入在中等及
以下,生育孩子的经济支持与职业女性相比较低。

(二)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样本中孩子为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有 24524 人,其中有 13029 名育龄女性


的孩子白天有托育照料,占比 53.13%;4567 名育龄女性的孩子由祖辈照料,占
比 18.62%(见表 2-6)可见托育照料的孩子多于祖辈照料。
表 2-6 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得到照料支持情况频数分布表

情况
照料支持
是(人数、%) 否(人数、%) 合计
托育照料 13029(53.13) 11495(46.87)
24524
祖辈照料 4567(30.78) 19957(81.38)

表 2-7 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支持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合计(人数) 频率(%)
无业 8,506 34.68
就业状况 务农 5,312 24524 21.66
非农就业 10,706 43.66
福利住房 1868 7.84
住房福利
无福利住房 21950 92.16
住房支持 23818
自有住房 20401 85.65
住房性质
租赁住房 3417 14.35
低收入组 3,850 15.84
中等偏下收入组 4,666 19.2
经济支持 全年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组 5,107 24304 21.01
中等偏上收入组 4,930 20.28
高收入组 5,751 23.66

有学龄前孩子育龄女性中,无业女性有 8506 人,占比 34.68%,5312 人务农


占比 21.66%,10706 名育龄女性为非农就业人员,占比 43.66%;1868 人享受住房
福利,占比 7.84%;20401 名育龄女性拥有自住房,占比 85.65%;家庭总收入分
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高收入五等分,人数分别
为 3850 人、4666 人、5107 人、4930 人和 5751 人,分别占比 15.84%、19.2%、
21.01%、20.28%和 23.66%。(见表 2-7)因此,有学龄前孩子育龄女性中,就业

39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多为非农就业,无业女性多于务农育龄女性,享受住房福利的育龄女性较少,绝
大多数女性拥有自住房,低收入育龄女性人数最少。

(三)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无学龄前孩子育龄女性共有 63082 人,26932 名女性选择非农就业,占比


42.69%,20327 名女性务农,占 32.22%,无业女性人数占比与有六周岁以下孩子
的育龄女性相比有所下降,15823 名女性无业,占比 25.08%;55122 名女性拥有
自住房,占比为 89.87%;5689 名女性享受过住房福利,占比 9.28%;家庭总收入
分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高收入五等分,人数分
别为 12963 人、13702 人、13274 人、11825 人和 10591 人,分别占比 20.79%、
21.97%、21.29%、18.96 和 16.99%。(见表 2-8)由此可见,无学龄前孩子育龄
女性无业情况较少,大部分的育龄女性选择务农和非农就业,绝大多数育龄女性
拥有自有住房,较少女性享受过住房福利,高收入的育龄女性人数最少。
表 2-8 无学龄前孩子育龄女性生育支持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合计(人数) 频率(%)
无业 15,823 25.08
就业状况 务农 20,327 63082 32.22
非农就业 26,932 42.69
自有住房 55122 89.87
住房性质
无自有住房 6210 10.13
住房支持 61332
福利住房 5689 9.28
住房福利
无福利住房 55643 90.72
低收入组 12,963 20.79
中等偏下收入组 13,702 21.97
经济支持 全年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组 13,274 62355 21.29
中等偏上收入组 11,825 18.96
高收入组 10,591 16.99

(四)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现状

未育育龄女性共有 14331 人,其中无业女性 4307 人,占比 30.05%,57.64%


的女性为非农就业,1764 名女性务农。住房支持中,9384 名女性拥有自住房,
占比 77.48%;2727 名女性没有自住房,占比 22.52%,仅有 14.58%的未育育龄女
性享受到了住房福利。家庭总收入分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
偏上收入、高收入五等分,人数分别为 1683 人、2177 人、2598 人、2624 人和
3896 人,分别占比 12.97%、16.77%、20.02%、20.22 和 30.02%。(见表 2-9)由

40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此可见,务农的未育育龄女性较少,超过一般的女性选择非农就业;大多数女性
拥有自住房,极少数女性享受住房福利,低收入组未育育龄女性人数最少。
表 2-9 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支持频数分布表

变量 频数 合计(人数) 频率(%)
无业 4307 30.05
就业状况 务农 1,764 14331 12.31
非农就业 8,260 57.64
自有住房 9,384 77.48
住房性质
无自有住房 2,727 22.52
住房支持 12111
福利住房 1,766 14.58
住房福利
无福利住房 10,345 85.42
低收入组 1,683 12.97
中等偏下收入组 2,177 16.77
经济支持 全年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组 2,598 12978 20.02
中等偏上收入组 2,624 20.22
高收入组 3,896 30.02

三、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现状
本研究的生育意愿测量指标为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是 0-4 之间的数
值型变量,由表 2-10 可知:低生育率地区的育龄女性共有 31420 人,其中打算
生育 1 个孩子的女性最多,占比 45.83%,打算生育 4 个及以上孩子的女性最少,
占比 1.51%;中生育率地区的育龄女性共有 37994 人,打算生育 2 个孩子的女性
最多,占比 57.96%,不打算生育的育龄女性人数最少,占比 0.88%;高生育率地
区的育龄女性共有 36442 人,打算生育两个孩子的女性最多,占比 59.89%,不打
算生育的育龄女性人数最少,占比 0.95%。
结合图 2-4 和图 2-5 可知:三个地区中,低生育率区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最
低为 1.59,打算生育 1 个孩子的人数最多为 14399 人,占比 45.83%,打算生育 3
个及以上孩子的育龄女性仅占该地区总人口的 7.52%;中生育率地区平均打算生
育子女数为 1.82,打算生育 2 个孩子的人数最多为 22020 人,占比 57.96%,
29.85%的育龄女性打算生育一个孩子,打算生育 3 个及以上孩子的育龄女性占该
地区总人口的 11.13%,比低生育率区人数比例多;高生育率区平均打算生育子女
数 最 高 为 2.09 , 该 地 区 打 算 生 育 2 个 孩 子 的 人 数 最 多 为 21826 人 , 占 比
59.89%,17.20%的女性打算生育一个孩子,15.70%的女性打算生育 3 个孩子,打
算生育三个及以上孩子的人数在三个地区的比例最高为 21.96%。由此可见,中、

41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高生育率地区超过一半的育龄女性都打算生育两个孩子,而低生育率地区大多数
人选择生育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选择不生育的人数占比在三个地区中最多。
表 2-10 打算生育子女数在不同地区的差别

打算生育子女数比例(%) 合计
0 1 2 3 4 (人)

低生育率地区 1.87 45.83 44.78 6.01 1.51 31420

中生育率地区 0.88 29.85 57.96 9.33 1.98 37994

高生育率地区 0.95 17.20 59.89 15.70 6.26 36442

图 2-4:不同地区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

图 2-5:不同地区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

42
第二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和生育意愿现状

表 2-11 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

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
育龄女性群体 地区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第三原因

哺乳期职业 全

哺乳期非职业 全 没人带孩子

有学龄前幼儿 全

低 经济负担重
养育孩子太费心
已育无学龄前儿童 中 年龄太大

低 没人带孩子

未育 中 年龄太大
夫妻身体原因
高 经济负担重

表 2-11 是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情况表,可知已育育龄女性不
打算再生育的主要原因均是经济负担重,低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
的主要原因亦是经济负担重,但中、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主
要原因为夫妻身体原因;有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和低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
打算生育的次要原因均为没人带孩子,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和中生育率地
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次要原因为年龄太大,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
不打算生育的次要原因为经济负担重;已育育龄女性和低、中生育率地区未育育
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第三原因为养育孩子太费心,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
打算生育的第三原因依然为经济负担重。总的来说,已育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
的原因有经济负担重、没人带孩子、年龄太大以及养育孩子太费心;未育育龄女
性不打算生育的原因有没人带孩子、夫妻身体原因、年龄太大以及经济负担过
重。

43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育龄女性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基本现状后,本章将进一步使用泊松回
归模型来分析生育支持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看看生育支持中的哪些
因素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验证前文研究假设。在本次研究
中,根据女性生育状况的不同将育龄女性分为已育和未育育龄女性两大群体,再
根据这两大育龄女性群体所受的生育支持不同,将已育育龄女性群体进一步细分
为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以
及无学龄前儿童的育龄女性,分别分析生育支持对哺乳期、有学龄前幼儿、无学
龄前儿童的已育育龄女性和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其中哺乳期职业育龄
女性的生育支持有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
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有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济
支持;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所受的生育支持有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济支
持;无学龄儿童的已育育龄女性和未育育龄女性所受的生育支持有住房支持和经
济支持。

一、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一)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1. 模型估计
此次回归分析的对象为职业育龄女性,即孩子不满一周岁的有单位非农就业
女性,有效样本 1660 份,因变量打算生育子女数为非负整数的计数值,选取泊
松回归模型作为此次回归模型。分别将人口变量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状
况、民族性质、户口性质以及健康状况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生育支持变量中的
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以及经济支持逐步纳入纳入泊松
回归模型,剔除产生共线性的健康状况变量,生成回归模型 a、模型 b、模型 c、
模型 d、模型 e。见表 3-1 可知,在模型 c 中,工作支持变量中的岗位调动对哺
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无影响,加入儿童照料支持变量后对该群体育龄女
性的生育意愿有影响,可见模型 d 优于模型 c,加入住房和经济支持变量后均对
该 群 体 育 龄 女 性 的 生 育 意 愿 有 影 响 , 模 型 中 Prob>chi2 的 值 为 0.0000 , 即
P<0.05,这表示模型中所纳入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模型总体有意义,故最终使用模型 A 作为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
意愿影响的解释模型,接下来对模型 A 进行稳健性检验。

44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1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逐步泊松回归表

因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模型 a 模型 b 模型 c 模型 d 模型 e 模型 A
age 1.02*** 1.02*** 1.02*** 1.02*** 1.02*** 1.02***
educ_y 0.98*** 0.98*** 0.98*** 0.98*** 0.98***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0.93 0.92 0.93 0.90 0.89 0.90
控制变量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1=汉族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mate(参照组 0=没休产假)
1=休产假 1.03 1.05 1.04 1.05 1.05
wage(参照组 0=否)
工作支持
1=是 1.01 1.01 1.01 1.01 1.01
job(参照组 0=否)
1=是 1.03 1.03 1.04* 1.04* 1.04*
folat(参照组 0=否)
1=是 1.01 1.01 1.01 1.01
check_(参照组 0=否)
生育服务
1=是 0.98 0.99 0.99 0.99
支持
insure_(参照组 0=未使用以下保险)
1=居民医疗保险 0.99 0.98 0.97 0.97
2=职工医疗保险 0.95* 0.95* 0.95* 0.95*
nursery(参照组 0=否)
儿童照料 1=是 1.15*** 1.15*** 1.16***
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1.003 1.003 1.01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0.997 0.998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5**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0

3=中等收入组 0.87**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0*
5=高收入组 0.87**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1660 1660 1660 1660 1660 1660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45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 稳健性检验
使用泊松回归的前提是因变量期望与方差需相等,如果因变量的方差明显大
于期望,则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应转为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由表 3-2 可知模
型 A 因变量(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均值的统计结果,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平均
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85,模型的方差为 0.25,明显小于期望(平均打算生育子
女数),因变量不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故不需要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修
正。为了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应使用零膨胀泊松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但
职业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没有零值,故使用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
稳健性检验。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的地区差异,剔除低、中生育率地区产
生共线性的配偶和健康状况变量以及高生育率地区的健康变量,将其余变量纳入
泊松回归模型中,分别生成低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B,中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C 和高
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D,经检验生育支持对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存在地区
差异。

表 3-2 模型因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Variance Mean
模型 A 0.2533138 1.851205
模型 B(低生育率区) 0.2570068 1.726718
模型 C(中生育率区) 0.2535877 1.842593
模型 D(高生育率区) 0.2097902 2

3. 分析结果
考虑到基于地区差异的分样本回归导致回归结果产生差异性的情况,为了确
保此次回归分析的结果更稳健,最终结合模型 A、模型 B、模型 C 和模型 D 来分
析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表 3-3 中,我们可以看
到,四个模型中 Prob>chi2 的值均为 0.0000,即 P<0.05,这表示四个模型中所
纳入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义。见表
3-3 可知,泊松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为职业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回归模型
中低生育率地区职业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655 份、中生育率地区育龄女性的有
效 样 本 为 432 份 , 高 生 育 率 地 区 育 龄 女 性 的 有 效 样 本 为 573 份 ,
Prob>chi2=0.0000,说明三个模型整体显著均具有统计意义。见表 3-2 可知,低
生 育率 地区 的 职 业 育龄 女 性平 均 打 算 生 育 子 女数 为 1.73, 中生 育率 地 区 为
1.84,高生育率地区为 2。
回归分析显示,生育支持对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存在地区差异,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低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户口对职

46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工作支持中的产假、工作岗位调动,生育服
务支持中的生育费用保险报销,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对该地区职业育龄女性的
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中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年龄、受教育年限、户
口性质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以及经济支
持对该地区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工作支持和生育服务支持对该地
区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没有影响;高生育率地区,人口变量中年龄、受教育
年限、户口性质对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工作支持中的产假、
生育服务支持中使用职工医疗保险报销以及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对该地区职业
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对该地区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没有影响。影响关系见表 3-4。

表 3-4 不同地区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人口特征 工作 生育服务 照料 住房 经济
地区
正 负 正 负 正 负 负
教育、民族
全国 岗位 职工医疗 住房福利 家庭年收入
户口

低 产假、岗位 职工医疗
年龄 托育照料
中 教育、户口 家庭年收入

居民医疗
高 产假
职工医疗

表 3-3 中的数值代表模型的发生率比(IRR),表示当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
时,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将是原来的多少倍 ①。生育支持对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
愿影响的具体结果如下:
工作支持对低生育率地区和高生育率地区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
向影响,验证假设 1。其中,在低生育率地区,以岗位没进行调整为参照组,工
作支持中因生育孩子工作岗位有调整的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1.07 倍,即因生育而工作岗位调动的职业女性,其生育意愿较高,二者为正相关
关系,与假设 1.3 相悖;以没休产假为参照组,休了产假的职业育龄女性的打算
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1.15 倍,即休产假提高已育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验
证研究假设 1.1。在高生育率地区,以没休满产假为参照组,因产假的职业育龄
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1.11 倍,即休产假提高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

①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 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7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愿,验证研究假设 1.1。
生育服务支持对低生育率地区和高生育率地区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
显著影响,验证研究假设 2。其中,在低生育率地区,以生育孩子时未使用居民
和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为参照组,使用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职业
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3 倍;在高生育率地区,使用职工医疗保
险报销生育费用的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89 倍(P=0.01),
即使用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二者为负相关
关系,与研究假设 2.1 相悖。
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对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存
在地区差异,以没有托育照料为参照项,低、中、高生育率地区的职业育龄女性
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1.15 倍、1.16 倍和 1.12 倍,即托育照料提高职业
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二者为正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设 3.1,此外托育照料对
中生育率地区的影响程度更深。
经济支持对中生育率地区职业育龄女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以低收入组为参
照项,中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下收入组及以上收入的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
数分别是原来的 0.83 倍、0.86 倍、0.85 倍和 0.87 倍因此,经济支持(家庭年
收入)较高的职业育龄女性,其生育意愿较低,二者为负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
设 4。

48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3 基于地区差异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泊松回归分析

模型 A 模型 B 模型 C 模型 D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低生育率区 中生育率区 高生育率区
age 1.02*** 1.02*** 1.02*** 1.01***
educ_y 0.98*** 0.99 ** 0.98*** 0.99**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0.90 1.06
控制变量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1=汉族 0.92*** 0.93 0.85 0.98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2*** 0.93** 0.92** 0.95**
mate(参照组 0=没休产假)
1=休产假 1.05 1.15* 0.98 1.11*
wage(参照组 0=否)
工作支持
1=是 1.01 1.01 1.04 0.99
job(参照组 0=否)
1=是 1.04* 1.07* 1.02 1.03
folat(参照组 0=否)
1=是 1.01 1.01 1.03 1.01
check_(参照组 0=否)
生育服务支
1=是 0.99 0.98 0.96 0.99

insure_(参照组 0=未使用以下保险)
1=居民医疗保险 0.97 0.93 1.09 0.91*
2=职工医疗保险 0.95* 0.93* 1.01 0.89**
nursery(参照组 0=否)
1=是 1.16*** 1.15*** 1.16*** 1.12***
照料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1.01 0.996 1.01 1.02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0.998 0.98 1.04 1.01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5 0.99 0.95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0 0.83* 1.08
3=中等收入组 0.87** 1.07 0.86** 0.92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0* 1.17 0.85*** 0.94
5=高收入组 0.87** 1.08 0.87** 0.95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1660 655 432 573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49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1. 模型估计
此次回归分析的研究对象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即除了有单位非农就业
之外的孩子不满一周岁的育龄女性,有效样本 5088 份,因变量打算生育子女数
为非负整数的计数值,依然使用泊松回归模型作为此次回归模型。将代表人口特
征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性质和健康状况变量作为控制变
量,将生育支持变量中的生育服务支持、儿童照料支持、住房支持以及经济支持
变量逐步纳入泊松回归模型中,分别生成模型 f、模型 g、模型 h、模型 i 和模型
E。见表 3-5 可知,将控制变量、生育服务支持、儿童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
济支持变量逐步纳入泊松模型中均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有影响,故将模型
E 作为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解释模型。
可知,控制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性质、户口性质、健康状况,
生育服务支持中的免费孕前、生育费用保险报销,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住房
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均对显著影响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
意愿,检查接下来对模型 E 进行稳健性检验。
2. 稳健性检验
首先,由表 3-6 可知,模型 E 的因变量(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均值为
2.18,方差为 0.40,模型的方差明显小于期望,因变量不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
故不需要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修正。其次为了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应使用零
膨胀泊松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但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
数没有零值,故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划分三个子样本,使用分样本回归的
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泊松回归生成低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F、中生育
率地区的模型 G 和高生育率区的模型 H。经检验,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
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表 3-6 模型因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Variance Mean
模型 E 0.404879 2.175314
模型 F(低生育率区) 0.3650501 2.008662
模型 G(中生育率区) 0.3172045 2.097266
模型 H(高生育率区) 0.4608932 2.325105

50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5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逐步泊松回归分析表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模型 f 模型 g 模型 h 模型 i 模型 E
age 1.01*** 1.01*** 1.01*** 1.01*** 1.01***
educ_y 0.97*** 0.98*** 0.98*** 0.98***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03 1.02 1.02 1.02 1.02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控制变量
1=汉族 0.92*** 0.92*** 0.91*** 0.92*** 0.92***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2*** 0.92*** 0.92*** 0.93*** 0.92***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0.99 0.99 0.99 0.99 0.998
folat(参照组 0=否)

1=是 0.998 0.99 0.99 0.99

check_(参照组 0=否)
生育服务
1=是 0.97*** 0.97*** 0.97*** 0.97***
支持
insure_(参照组 0=未使用以下保险)

1=居民医疗保险 0.96*** 0.96*** 0.95*** 0.95***


2=职工医疗保险 0.90*** 0.90*** 0.90*** 0.90***
nursery(参照组 0=否)

1=是 1.11*** 1.11*** 1.11***


照料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0.98 0.98 0.98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1.06*** 1.06***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5***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8

3=中等收入组 0.96***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6***


5=高收入组 0.96**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5088 5088 5088 5088 5088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51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7 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泊松回归分析

模型 E(IRR) 模型 F(IRR) 模型 G(IRR) 模型 H(IRR)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低生育率区 中生育率区 高生育率区
age 1.01*** 1.01*** 1.01*** 1.004***
educ_y 0.98*** 0.99 ** 0.98***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02 0.96 0.62*** 1.07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人口变量
1=汉族 0.92*** 0.83*** 0.84*** 1.01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2*** 0.98 0.90*** 0.93***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0.998 1.05 1.10 0.94
folat(参照组 0=否)

1=是 0.99 1.01 0.99 0.99

check_(参照组 0=否)
生育服务支持 1=是 0.97*** 0.998 0.97** 0.96***
insure_(参照组 0=未使用以下保险)

1=居民医疗保险 0.95*** 1.03 0.92*** 0.94***


2=职工医疗保险 0.90*** 0.93* 0.88*** 0.91***
nursery(参照组 0=否)

1=是 1.11*** 1.12*** 1.12*** 1.10***


照料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0.98 0.96 1.01 0.98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1.06*** 1.03 1.02 1.11***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8 0.93** 0.98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8 0.94* 1.02 0.99

3=中等收入组 0.96*** 0.88*** 0.99 0.98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6*** 0.90*** 0.998 0.96*


5=高收入组 0.96** 0.96 0.96 0.95**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5088 1039 1902 2147

注:***代表小于 0.001 水平下的显著,**代表低于 0.01 水平下的显著,*代表 0.05 水平下的显著。

52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 分析结果
为了使回归结果更稳健,最终结合模型 E、模型 F、模型 G 和模型 H 来分析
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表 3-7 中,我们可以看
到,四个模型中 Prob>chi2 的值均为 0.0000,即 P<0.05,这表示四个模型中所
纳入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义。见表
3-7 可知,泊松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
回归模型中低生育率地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1039 份、中生育
率地区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1902 份,高生育率地区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2147 份,Prob>chi2=0.0000,说明三个模型整体显著均具有统计意义。见表 3-6
可知,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均为 2 个及以上孩子,高于
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其中低生育率地区的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平均打算生育
子女数为 2.01,中生育率地区为 2.1,高生育率地区为 2.33。

表 3-8 不同地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持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人口特征 生育服务 照料 住房 经济
地区
正 负 负 正 正 负 负
优生检查
教育、民族
全国 职工医疗 自有住房 住房福利 家庭年收入
户口
居民医疗

低 教育、民族 职工医疗 家庭年收入


年龄 托育照料
教育、配偶
中 优生检查 住房福利
户口、民族
职工医疗
高 教育、户口 居民医疗 自有住房 家庭年收入

分样本回归分析显示,生育支持对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
差异,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低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
年限以及民族性质对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服务支持中的
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情况,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以及经济支持对该地区非职
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没有影响;中生育率地区,人口
特征变量中除了健康状况,其它变量均对该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
显著影响,生育服务支持中的优生检查服务和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情况,照料
支持中的托育照料,住房支持中的住房福利对该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具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没有影响;高生育率地区,人口变量中年龄、受教育年
限、户口性质对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服务支持中的优

53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检查服务和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情况,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住房支持中
的住房性质以及经济支持对该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影
响关系见表 3-8。
结合表 3-7,生育支持对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具体结果如下:
生育服务支持影响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验证研究假设 2。其中,在低
生育率地区,以未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为参照组,使用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生育
费用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3 倍,二者为负相关关系,
与研究假设 2.1 相悖;在中生育率地区,以孕产前没有接受过免费的优生服务检
查为参照组,接受过孕产前优生服务检查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
来的 0.97 倍,使用居民、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
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0.92 倍和 0.88 倍,即在中生育率地区接受过孕产前优生
服务检查和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低,为负相关
关系,与研究假设 2.3 和 2.1 相悖;同样,在高生育率地区,接受过孕产前优生
服务检查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4 倍,使用居民、职工
医疗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0.94 倍
和 0.91 倍,即在高生育率地区接受过孕产前优生服务检查和使用保险报销生育
费用的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低,为负相关关系,与研究假设 2.3 和 2.1
相悖。
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对低、中、高生育率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验证研究假设 3.1。以没有托育照料为参照项,低、
中、高生育率地区有托育照料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1.12 倍、1.12 倍和 1.10 倍,即托育照料提高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住房支持影响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验证研究假设 5。住房支持对非
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住房性质仅对高生育率地区非
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以租赁住房为参照项,自有住房的非职
业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1.11 倍,即自有住房的非职业育龄女性
生育意愿较高,二者为正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设 5.2;住房福利仅显著影响中
生育率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以没有享受住房福利为参照项,享受住
房福利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3 倍,二者为负相关关
系,与研究假设 5.1 相悖。
经济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亦存在地区差异,仅对低生育率地区和高生育率
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以低收入组为参照项:低生育率地
区收入在中等偏下到中等偏上组的非职业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54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0.94 倍、0.88 倍和 0.9 倍;高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上收入组到高收入组的非职业


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是原来的 0.96 倍和 0.95 倍。因此,在低生育率地
区和高生育率地区,非职业育龄女性的家庭收入越高,其生育意愿越低,二者为
负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设 4。

二、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

(一)模型估计

此次回归分析的对象为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即孩子年龄在一到六周岁
之间的育龄女性,数据中有一到六周岁孩子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23250 份,因
变量打算生育子女数为非负整数的计数值,依然使用泊松回归模型进行此次回归
分析。将人口变量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性质、健康状况
作为控制变量,将生育支持变量中的照料支持、住房支持以及经济支持变量逐步
纳入泊松回归模型中,生成模型 j、模型 k、模型 l 和模型 I。见表 3-9 可知,将
控制变量、儿童照料支持、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变量逐步纳入泊松模型中均对该
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有影响,故将模型 I 作为生育支持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
性生育意愿影响的解释模型。
可知控制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和户口性质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
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支持中,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和祖辈照
料,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均显著影响该群体育龄女性
的生育意愿。接下来进行稳健性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模型 I 的因变量(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均值为 2.05(见表 3-10),方差


为 0.49,模型的方差明显小于期望,因变量不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故不适用负
二项回归对模型 I 进行修正;由于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没有
零值,不能使用零膨胀泊松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故使用分样本回归的方
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划分三个子样本,再次使
用泊松回归生成低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J,中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K 和高生育率地区
的模型 L。经检验,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
区差异。

55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9 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逐步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模型 j 模型 k 模型 l 模型 I
age 1.01*** 1.01*** 1.01*** 1.01***
educ_y 0.97*** 0.97*** 0.97***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13 1.14 1.13 1.13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控制变量
1=汉族 0.90*** 0.90*** 0.91*** 0.92***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87*** 0.87*** 0.88*** 0.88***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0.99 0.99 0.99 1.02
nursery(参照组 0=否)

1=是 0.97*** 0.97*** 0.98***


照料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0.97*** 0.97*** 0.98**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1.05*** 1.03***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5***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6***

3=中等收入组 0.93***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0***


5=高收入组 0.89***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23250 23250 23250 23250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表 3-10 模型因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Variance Mean
模型 I 0.4905562 2.045935
模型 J(低生育率区) 0.5063556 1.851935
模型 K(中生育率区) 0.3979854 2.020613
模型 L(高生育率区) 0.5048913 2.221428

56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11 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泊松回归分析

模型 I 模型 J 模型 K 模型 L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低生育率区 中生育率区 高生育率区
age 1.01*** 1.01*** 1.01*** 1.008***
educ_y 0.98*** 0.98*** 0.98***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13 1.89*** 1.32* 1.10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人口变量
1=汉族 0.92*** 0.80*** 0.89*** 1.03***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88*** 0.88*** 0.91*** 0.90***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1.02 1.03 0.399 1.003
nursery(参照组 0=否)

1=是 0.98*** 0.99 0.98*** 0.99


照料支持
care_g(参照组 0=否)

1=是 0.98** 0.99 0.99 0.99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1.03*** 1.003 1.05*** 1.05***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5*** 0.97** 0.97* 0.95**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6*** 0.92*** 0.97** 0.98

3=中等收入组 0.93*** 0.90*** 0.95*** 0.95***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90*** 0.86*** 0.93*** 0.91***


5=高收入组 0.89*** 0.85*** 0.92*** 0.92***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23250 6666 8053 8531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三)分析结果

经过稳健性检验,结合模型 I、模型 J、模型 K 和模型 L 解释生育支持对有


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关系。从表 3-11 可以看到,回归模型中,
低生育率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6666 份,中生育率地区的有
效样本为 8053 份,高生育率地区的有效样本为 8531 份,全国的有效样本为

57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3250 份,四个模型中 Prob>chi2 的值均为 0.0000,即 P<0.05,这表示四个模


型中所纳入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
义。见表 3-10 可知低生育率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
为 1.85,中生育率地区为 2.02,高生育率区为 2.22。
分样本回归分析显示,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
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低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年龄、
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性质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
显著影响,住房支持中的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生育
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照料支持不影响生育意愿;中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
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性质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
愿具有显著影响,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和祖辈照料,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和
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对该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
响;高生育率地区,人口变量中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户口性质对有学龄前
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以及经
济支持对该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照料支持不影
响生育意愿。不同地区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关系见
表 3-12。

表 3-12 不同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人口特征 照料 住房 经济
地区

正 负 负 正 负 负

托育照料
全国 年龄 自有住房
祖辈照料
教育、民族

年龄 户口
住房福利 家庭年收入
配偶
中 托育照料

自有住房
年龄
高 教育、户口
民族

生育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具体结果如下:
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
异,仅对中生育率地区女性的生育意愿有影响:以没有托育照料为参照项,有托

58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育照料的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8 倍,即托育照料


降低了中生育地区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二者为负相关关系,与研
究假设 3.1 相悖。
住房支持显著影响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验证研究假设 5。其
中,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仅对
中、高生育率地区女性生育意愿有影响,以租赁住房为参照项,自有住房的中、
高生育率地区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均为原来的 1.05 倍,即自有住房的有学龄前
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高,二者为正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设 5.1。住房支
持中的住房福利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以没有享受住
房福利为参照项,低、中、高生育率地区享受住房福利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分
别为原来的 0.97 倍、0.97 倍和 0.95 倍,均与生育意愿有负相关关系,即享受住
房福利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与研究假设 5.1 相悖。
经济支持对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存在地区差
异,验证研究假设 4。以低收入组为参照项,低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下及以上收入
组的女性生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2 倍、0.9 倍、0.86 倍和 0.85 倍;中生育率
地区中等偏下及以上收入组的女性生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7 倍、0.95 倍、
0.93 倍和 0.92 倍,高生育率地区中等收入及以上收入组的女性生育意愿分别为
原来的 0.95 倍、0.91 倍和 0.92 倍,即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收入越高 ,其生
育意愿越低。

三、生育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一)模型估计

此次回归分析的对象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的育龄女性,即孩子年龄超过 6 周
岁的已经生育的育龄女性,数据中孩子年龄在六周岁以上的育龄女性有效样本为
58365 份,继续使用泊松回归模型进行生育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
育意愿影响的回归分析。将人口特征变量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
族、户口性质、健康状况作为控制变量,生育支持中的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变量
逐步纳入泊松回归模型中,生成模型 m、模型 n 和模型 M,并选模型 M 作为最终
模型。
见表 3-13 可知,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户口性质以
及健康状况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支持中,
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均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59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具有显著影响。接下来对模型 M 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 3-13 生育支持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逐步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模型 m 模型 n 模型 M
age 0.9997 0.9998 0.9993*
educ_y 0.97*** 0.97***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11 1.11 1.12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控制变量
1=汉族 0.89*** 0.90*** 0.91***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78*** 0.79*** 0.81***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0.96*** 0.96*** 0.98*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1.01** 0.99*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88*** 0.88***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7***
经济支持 3=中等收入组 0.92***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86***
5=高收入组 0.85***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58365 58365 58365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二)稳健性检验

使用泊松回归的前提是因变量期望与方差需相等,如果因变量的方差明显大
于期望,则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应转为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由表 3-14 可
知,模型 M 的期望(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81,方差为 0.59,故不能使用
负二项回归对模型进行修正,此外由于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
女数没有零值,故不能使用零膨胀泊松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此次模型 M
的稳健性检验依然采用分样本回归法,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划分三个子样
本,将作为控制变量的年龄 、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性质、户口性质、
健康状况和生育支持变量中的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纳入泊松回归模型中,生成低
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N,中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O,高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P,结果见表
3-15。经检验,生育支持中的住房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

60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表 3-14:模型因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Variance Mean
模型 M 0.5870901 1.807487
模型 N(低生育率区) 0.4437484 1.520976
模型 O(中生育率区) 0.4843654 1.773519
模型 P(高生育率区) 0.6737583 2.100047

(三)分析结果

通过模型的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结合模型 M、模型 N、模型 O 和模型 P 解释


生育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表 3-15 中,我们可
以看到,四个模型中 Prob>chi2 的值均为 0.0000,即 P<0.05,这表示四个模型
中所纳入的自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义,
低生育率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16924 份,中生育率地区
的有效样本为 22280 份,高生育率地区的有效样本为 19161 份,全国该群体育龄
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58365 份。由表 3-14 可知,低生育率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
育龄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52,中生育率地区为 1.77,高生育率地区为
2.1。
分样本回归分析显示,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生育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
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低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年
龄、受教育年限、民族、户口性质与健康状况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
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亦对该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
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中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中的受教育年限、民
族、户口性质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支持中的经济支
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无显著影
响;高生育率地区,除了年龄之外的人口变量中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状况、
民族、户口性质、健康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和
经济支持均对该地区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地区
生育支持对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关系见表 3-16。

61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16 不同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人口特征 住房 经济
地区
正 负 正 负 负

全国 年龄、教育、民族、户口、健康
自有住房

低 年龄、教育、民族、户口 住房福利

家庭年收入
中 教育、民族、户口

高 配偶、民族 教育、户口、健康 自有住房 住房福利

生育支持对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的具体结果如下:
住房支持对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验证研究假设
5,但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仅对低生育率和高生育率地区有影响:在低生育率地
区,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均降低了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
育意愿,以租赁住房为参照项,自有住房的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打算生
育子女数是原来 0.95 倍,以没有享受住房福利为参照项,享受住房福利的该群
体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93 倍,二者与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
愿均为负相关关系,与研究假设 5.1 和研究假设 5.2 相悖;在高生育率地区,以
租赁住房为参照项,自有住房的该群体育龄女性的打算生育子女数为原来的 1.03
倍,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即拥有自住房的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较高,验证研究假设 5.2,以没有享受住房福利为参照项,享受住房福利的该群
体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是原来的 0.89 倍,与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呈
现负相关关系,即享受住房福利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与研究假设 5.1 相
悖。
经济支持对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存在地
区差异,验证研究假设 4:以低收入组为参照项,低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下及以上
收入组的该群体女性生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4 倍、0.87 倍、0.80 倍和 0.80
倍;中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下及以上收入组的女性生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8
倍、0.93 倍、0.86 倍和 0.85 倍,高生育率地区中等偏下及以上收入组的女性生
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8 倍、0.95 倍、0.91 倍和 0.91 倍,即无学龄前儿童育
龄女性收入越高 ,其生育意愿越低。

62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15 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泊松回归分析

模型 M 模型 N 模型 O 模型 P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低生育率区 中生育率区 高生育率区
age 0.9993* 0.998*** 0.9997 1.001
educ_y 0.98*** 0.98*** 0.98*** 0.98***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12 1.03 0.90 1.17*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人口变量
1=汉族 0.91*** 0.81*** 0.89*** 1.02***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81*** 0.86*** 0.82*** 0.78***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0.98* 1.03 1.004 0.96***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0.99* 0.95*** 0.99 1.03**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88*** 0.93*** 0.88 0.89***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0.97*** 0.94*** 0.98** 0.98***
3=中等收入组 0.92*** 0.87*** 0.93*** 0.95***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收入组 0.86*** 0.80*** 0.86*** 0.91***
5=高收入组 0.85*** 0.80*** 0.85*** 0.91***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58365 16924 22280 19161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四、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一)模型估计

此次回归分析的对象为未生育的育龄女性,数据中未生育育龄女性的有效样
本为 11857 份,继续使用泊松回归模型进行生育支持对未生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
影响的回归分析。将人口变量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性
质、健康状况作为控制变量,生育支持中的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逐步纳入泊松回
归模型中,生成模型 o、模型 p 和模型 Q。选择模型 Q 作为最终解释模型。
见表 3-17 可知,人口变量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配偶情况、民族、户口
性质以及健康状况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生育支持中,住房支
持中的住房福利以及经济支持均对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接下

63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对模型 Q 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 3-17 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逐步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变量:Y=打算生育子女数 模型 o 模型 p 模型 Q
age 0.97*** 0.97*** 0.97***
educ_y 0.996** 0.996* 0.995**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04*** 1.04*** 1.04***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控制变量
1=汉族 0.92*** 0.92*** 0.91***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3*** 0.95*** 0.94***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1.45*** 1.45*** 1.44***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0.98 0.99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2*** 0.92***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收入组 1.01
经济支持 3=中等收入组 1.03*
4=中等偏上收入组 1.03*
5=高收入组 1.03*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11857 11857 11857
注:***、**、*分别代表在 0.001、0.01、0.05 水平下显著;表中数值为发生率比。

(二)稳健性检验

使用泊松回归的前提是因变量期望与方差需相等,如果因变量的方差明显大
于期望,则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应转为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表 3-18 中模型 Q
的期望(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55,方差为 0.48,模型的方差明显小于期
望,因变量不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故不需要使用负二项回归对模型进行修正。
由表 3-19 可知,此次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0 值的样本有 1056
份,故使用零膨胀泊松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Stata 提供了一个“Vuong
统计量”来判断泊松回归应该选择标准的泊松回归还是零膨胀泊松回归,如果
Vuong 统计量很小(为负数),则应选择标准的泊松回归。①使用零膨胀回归后,
Vuong 统计量的值小于零,为负数,被判定为不适用零膨胀回归,故转而使用分

①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 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4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样本回归法对模型 Q 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划分三个子样
本,使用泊松回归生成低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R、中生育率地区的模型 S 和高生育
率地区的模型 T。经检验,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
异。

表 3-18:模型因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Variance Mean
模型 Q 0.4828502 1.554778
模型 R(低生育率区) 0.5057044 1.39804
模型 S(中生育率区) 0.4342263 1.541452
模型 T(高生育率区) 0.443668 1.731156

表 3-19:未育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

0 1 2 3 4

未育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 1056 3469 7070 222 40

(三)分析结果

通过模型的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结合模型 Q、模型 R、模型 S 和模型 T 解释


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表 3-20 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
模型中 Prob>chi2 的值均为 0.0000,即 P<0.05,这表示三个模型中所纳入的自
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义。低生育率地区
未育育龄女性的有效样本为 4286 份,中生育率地区的有效样本为 3498 份,高生
育率地区的有效样本为 4073 份,全国有效样本为 11857 份。由表 3-18 可知,低
生 育率 地区 未 育育 龄 女 性 的 平均 打算 生 育子 女数 为 1.40, 中生 育率 地 区 为
1.54,高生育率地区为 1.73,全国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55。

表 3-21 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支持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人口特征 住房 经济
地区
正 负 负 正

全国 年龄、教育、民族、户口 家庭年收入
有配偶、健康
低 年龄、民族、户口
住房福利
中 有配偶 年龄、民族
高 有配偶、健康 年龄、户口 家庭年收入

65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样本泊松回归分析显示,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低生育率地区,除了配


偶状况之外的人口特征变量中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户口性质与健康状况对
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对该地区未育育龄
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无影响;中生育率地区,人口特征变量
中年龄、配偶状况和民族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中是否
享受住房福利对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无显著影响;
高生育率地区,人口变量中的年龄、配偶状况、户口性质和健康对未育育龄女性
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支持中的住房福利和经济支持均对该地区未育育
龄妇女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
的关系见表 3-21。
生育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如下:
住房支持对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验证
研究假设 5:以没有享受住房福利为参照项,低、中、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
性生育意愿分别为原来的 0.93 倍、0.94 倍和 0.96 倍,即享受住房福利的未育育
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与研究假设 5.1 相悖。
经济支持仅对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其它地区该群体的育龄女性无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与研究假设 4 相悖:以
低收入组为参照项,高生育率地区高收入组的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为原来的
1.06 倍,即高收入的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与研究假设 4 相悖。

66
第三章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 3-20 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变量 模型 Q(IRR) 模型 R(IRR) 模型 S(IRR) 模型 T(IRR)


Y=打算生育子女数 低生育率区 中生育率区 高生育率区
age 0.97*** 0.97*** 0.97*** 0.98***
educ_y 0.995** 1.01 0.996 0.999
marry(参照组 0=无配偶)

1=有配偶 1.04*** 1.07*** 1.05* 1.04*


ethnic(参照组 0=少数民族)
人口变量
1=汉族 0.91*** 0.87*** 0.79*** 1.02
hukou(参照组 0=农业)

1=非农业 0.94*** 0.92*** 0.99 0.96**


health(参照组 0=不健康)
1=健康 1.44*** 1.63** 1.21 1.46**
house(参照组 0=租赁住房)

1=自有住房 0.99 0.98 1.02 0.99


住房支持
house_(参照组 0=否)
1=是 0.92*** 0.93*** 0.94* 0.96*
hiygroup(参照组 1=低收入组)

2=中等偏下 1.01 0.98 1.03 1.02


3=中等 1.03* 0.99 1.01 1.04

经济支持 4=中等偏上 1.03* 0.98 1.04 1.04


5=高 1.03* 0.98 1.04 1.06*
Prob > chi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样本规模 11857 4286 3498 4073

注:***代表小于 0.001 水平下的显著,**代表低于 0.01 水平下的显著,*代表 0.05 水平下的显著。

67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
提出关于生育支持对生育意愿影响的研究假设,将研究对象确定为 20-49 岁的育
龄女性,根据育龄女性是否生育的情况,划分了已育和未育两大育龄女性群体,
再根据已育育龄女性的孩子年龄大小将已育育龄女性进一步细分为哺乳期(不满
一周岁)育龄女性、有学龄前幼儿(一到六周岁)的育龄女性和已育无学龄前儿
童(六周岁以上)的育龄女性,其中根据育龄女性的就业情况将哺乳期育龄女性
进一步细分为哺乳期职业和非职业育龄女性。选取打算生育子女数作为生育意愿
的测量指标,生育支持包括工作、生育服务、照料、住房和经济五大支持,并基
于中国各省市生育率排行榜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低、中、高生育率区,继而分析
育龄女性生育支持与生育意愿的现状。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有学龄
前幼儿的育龄女性、已育无学龄前儿童的育龄女性和未育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生
育子女数分别为 1.85、2.18、2.05、1.81 和 1.55,即未育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
生育子女数最低。就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而言:经济负担重是已育育龄女性
不打算再生育和低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夫妻身体原
因是中、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没人带孩子是有学
龄前儿童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和低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次要
原因;年龄太大是已育无学龄前儿童不打算再生育和中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
不打算生育的次要原因,经济负担重是高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
次要原因,亦是第三原因;而养育孩子太费心是已育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和
低、中生育率地区未育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第三原因。
接着本研究使用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生育支持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
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有学龄前幼儿的育龄女性、已育无学龄前儿童的育龄女
性和未育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接着使用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将全样本划分
为低、中、高生育率地区的子样本,对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生育支持
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群体和地区差异,基于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得
出以下结论:
1. 对于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群体而言,工作支持、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
持、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均显著影响其生育意愿:其中工作支持中的因生育产生

68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的岗位调动、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均提高了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生育
服务支持中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住房支持中享受住房福利和经济支持均降低
了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其中,照料支中的托育照料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
影响最大,不存在地区差异,已知职业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次要原因是没有
人带孩子,托育照料能有效缓解没有人带孩子的问题,故今后生育支持政策的制
定应注重完善托育服务的相关内容,积极发展托育服务,实现幼有所育,减轻职
业女性照护孩子方面的养育压力和经济负担。
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进行分样本回归后,发现生育支持对该群体生育
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①工作支持中的产假政策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整体
没有影响,但分样本回归后发现休了产假的低、高生育率地区的哺乳期职业育龄
女性生育意愿较高,法定女职工休产假时间为 90 天,本研究数据中有 85.98%的
低生育率地区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和 77.91%的高生育率地区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
多休了产假,由此可见产假政策,降低了职业女性因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损失
的生育成本,有效提高了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已知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不
打算再生育的次要原因为没人带孩子,休产假能使育龄女性有时间照顾孩子,从
而提高其生育意愿,故今后低生育率地区和高生育率地区的城市应继续完善和实
施产假政策,保障职业育龄女性孕产期间的合法权益。②岗位调动仅提高了低生
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这可能与岗位调动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职
业发展基本没有影响或产生正面作用有关。③生育服务支持中使用保险报销生育
费用仅对中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无影响,已知职业女性不打算
再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负担过重,故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的政策本应该
能缓解职业女性经济负担过重的情况从而提高其生育意愿,但在本研究中使用保
险报销却降低了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结合本研究数据调查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
用情况统计的是被访者报销金额最大的保险情况,究其降低生育意愿的原因可能
与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比例较低有关系,较低的报销费用并不能缓解该群体育
龄女性的经济压力,故今后应提高职业女性报销生育费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
能缓解职业女性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其生育意愿。④住房支持中享受住房福利
的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这可能与住房面积较小有关,本研究数据中享
受住房福利的该群体育龄女性共有 194 人,其中有 38.14%的人住房面积在 75 平
米以下,29.38%的人住房面积在 75-96 平米,研究表明住房面积越大生育意愿越

高 ,因此享受住房福利的该群体育龄女性因福利住房的面积不大生育意愿仍较

① 马志越,王金营.生与不生的抉择: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来自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北方七


省市数据的证明[J].兰州学刊,2020(01):144-156.

69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低,故今后应提高福利住房的住房面积从而提高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⑤
经济支持仅降低了中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可见在浙江、安
徽、河南、四川、陕西、甘肃这些省份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的收入越高,其生育
意愿就越低,由经济学家贝克尔的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可知,家庭收入越高,
父母就更加注重孩子的质量,选择少生育,养育高质量的孩子势必会让家长费
心,这一情况与该群体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养育孩子太费
心相吻合,养育高质量孩子的养育、教育成本过高使得育龄女性的经济负担过重
从而降低其生育意愿,故今后应降低中生育率地区的养育成本,缓解该群体育龄
女性因生育产生的后顾之忧。
2. 对于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而言,生育服务支持、照料支持、住房支持
和经济支持均显著影响其生育意愿:生育服务支持中免费孕前优生服务检查和使
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住房支持中享受住房福利和经济支持均降低了该群体育龄
女性的生育意愿;照料支持中的托育照料和住房支持中拥有自住房提高了该群体
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其中,使用保险报销生育费用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不
存在地区差异,影响情况与职业女性一致,为负相关关系;依然是照料支持中的
托育照料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最大,不存在地区差异,已知非职业育龄女性
和职业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一致,故今后针对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支
持政策的制定亦应注重完善托育服务的相关内容。
基于低、中、高生育率地区进行分样本回归后,发现生育支持对该群体生育
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①生育服务支持中孕前优生服务检查显著影响了非职
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孕前优生检查降低了该群体中、高生育率地区育龄女性
生育意愿,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一方面降低了女性因怀孕需进行孕期产检而产
生的生育成本,另一方面亦检测出具有遗传疾病不适合生育的群体,这部分群体
可能会因为自身健康状况不佳而选择不打算再生育,从而降低了该群体育龄女性
的生育意愿,故孕前优生服务检查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质量,在今后完善生育配套
政策时,应加强孕前优生检查力度,提高孩子的质量,从而促进人口从长期均衡
的发展。②住房支持中的住房性质显著提高了高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
育意愿,已知高生育率地区该群体大部分女性拥有的为自建房或商品房,享受福
利购房的女性比例不到总人数的 2.5%,安居才能育儿,在今后应注重完善住房配
套措施,保证育龄女性身有所居方能提高其生育意愿。③经济支持降低了低、高
生育率地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存在地区差异,影响情况与哺乳
期职业女性一致。
3. 对于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而言,住房支持、照料支持和经济支持均显

70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著影响其生育意愿。但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住房支
持与经济支持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结果与哺乳期育龄女性一致:住房支持中
自有住房的中、高生育率地区该群体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住房福利对该群体育龄
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则不存在地区差异;经济支持则影响的是全体有学龄前幼儿
的育龄女性,二者亦为负相关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照料支持降低了有学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的结果与
哺乳期育龄女性的影响结果相反,且托育照料和祖辈照料均有影响。已知该群体
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三大原因依次为经济负担重、没人带孩子和养育孩子太
费心,可见该群体对儿童照料支持的需求较大,此次照料支持对该群体生育意愿
的影响为负可能是托育照料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照料需求导
致其生育意愿下降,因此今后应应注重完善托育服务的相关内容,积极发展托育
服务。
4. 对于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而言,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均显著影响
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其中经济支持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差
异,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结果与有六周岁以下孩子育龄女性群体的一致;住
房支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则存在地区差异——对中生育率地区无影响,拥有自住
房的低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而高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
性生育意愿较高,影响的差异性可能与房价有关系,研究表明高房价会抑制育龄

女性的生育意愿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以及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这些
低生育率地区的房价均较高,买房将导致生育成本上涨,因此该地区该群体拥有
自住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故今后应适当降低低生育率区的高房价。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变量中,年龄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为负,年
龄太大已成为该群体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次要原因,该群体有将近 98%的女
性年龄在 30 岁以上,其中 40 岁以上女性占比为 70%,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 30 岁
以下的占比仅不到 2%,因年龄过大导致不能生育成为该群体女性生育意愿较低的
重要因素,故在今后生育配套政策制定时,应考虑到大龄育龄妇女的生育需求,
出台相关专业政策辅助其顺利生育。
5. 对于未育育龄女性而言,住房支持和经济支持均显著影响该群体育龄女
性生育意愿,其中住房支持中住房福利对该群体育龄女性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差
异,影响结果与已育育龄女性一致;经济支持仅对高生育率地区高收入组的未育
育龄女性有影响,已知高生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为夫

① 杨克文.高房价影响生育意愿吗?——基于房价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经验分析[J].南方人
口,2019,34(05):69-80.

71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妻身体原因不能生,高收入使得其有经济能力通过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的意
愿,故在生育配套政策制定时,应关注因身体原因不能生育的育龄女性,出台辅
助生育措施降低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的成本,从而提高未育育龄女群体的生育意
愿。
综上所述,生育支持中工作、生育服务、儿童照料、住房和经济支持均显著
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但存在群体差异和地区差异:1.工作支持中,产
假政策是影响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变量,休产假提高了低、高生
育率地区该群体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2.生育服务支持中,孕前优生检查服务和
保险报销生育费用政策是影响哺乳期育龄女性的重要变量,孕前优生检查服务降
低了高生育率地区哺乳期职业女性和中、高生育率地区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的
生育意愿,这与育龄女性检查出自身身体状况不适合生育有关;因使用保险报销
生育费用比例不高,哺乳期非职业育龄女性和低、高生育率地区哺乳期职业育龄
女性降低了自身的生育意愿。3.照料支持中,托育照料是影响有学龄前儿童育龄
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变量,托育照料提高了哺乳期育龄女性和中生育率地区有学
龄前幼儿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4.住房支持中,住房性质和住房福利均为影响育
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变量,仅对哺乳期职业育龄女性无影响,除了拥有自住房
的低生育率地区已育无学龄前儿童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较低之外,其她其中自有
住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高,享受住房福利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较低。5.经济
支持是影响已育育龄女性的重要变量,在已育育龄女性群体中,家庭收入越高,
其生育意愿越低;但对于高生育率地区高收入组的未育育龄女性而言,高收入提
高了生育意愿,这与其因身体原因不能生育需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有关。
在今后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制定时,应注重降低育龄女性生育养育的成本,继续
完善和实施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优化托育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加强住
房支持的力度保障,适当降低低生育率地区的高房价,提高福利住房的住房面
积,让育龄女性身有所居、居无负担方能安心育儿;对于因身体不适或年龄大等
原因无法生育的情况,完善辅助生殖的相关政策,降低因使用辅助生育技术产生
的高额生育成本。

二、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首先,本文使用的是国家卫计委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尽管
作为全国性、综合性的调查数据,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有所保证;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在问卷调查员的实地调查中由于被访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问
卷相关问题理解程度的不一致等现实性因素,使问卷测量所得与实际真实情况之

72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间存在差异。
其次,由于问卷中生育养育服务这一部分的调查对象是对孩子为学龄前儿童
的育龄女性,从样本构成中可以得知有大部分育龄女性不满足这一条件,故此部
分无法获取有效数据,在分析无学龄前幼儿(孩子为 1-6 周岁)育龄女性生育支
持对生育意愿影响过程中,数据受限无法进行育龄女性的工作支持中的产假情
况、工资调整情况,工作岗位变动情况以及生育服务支持与生育意愿的回归分
析,为本研究的一大遗憾。

7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 陈蓉,顾宝昌.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演变历程及二者关系研究.二孩,你会生么[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6-37.
[2] 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
[3]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 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二)期刊类
[1] 杨宜勇,赵玉峰.积极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21(03):5-11+2.
[2] 林宝.从七普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J].人民论坛,2021(15):56-59.
[3] 贺丹.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倡导新型家庭文化[J].人口与健康,2021(05):6-7.
[4] 石人炳,杨辉.两男恐惧:一种值得关注的孩子性别偏好[J].人口学刊,2021,43(01):15-
25.
[5] 吴帆.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J].社会学研究,2020,35(04):218-240+246.
[6] 黄匡时.中国低生育进程的结构性特征[J].西北人口,2020,41(03):12-21.
[7] 田艳芳,卢诗语,张苹.儿童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来自上海的证据[J].人口学
刊,2020,42(03):18-29.
[8] 杨菊华.生育支持与生育支持政策:基本意涵与未来取向[J].山东社会科
学,2019(10):98-107.
[9] 梁土坤.二律背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及其政策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94-105.
[10] 赵梦晗.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婚配模式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人口学
刊,2019,41(03):16-27.
[11] 朱荟.生育支持体系对青年流动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J].青年研究,2019(02):61-72+96.
[12] 刘中华.房价上涨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
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19(03):74-77.
[13] 梁城城,王鹏.公共服务满意度如何影响生育意愿和二胎意愿——基于 CGSS 数据的实证
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2):1-15.
[14] 张霞,夏巧娟.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2):108-120.
[15] 张永梅.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基于“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
比较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8(12):68-76+59+157.
[16] 闵杰.“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在业女性的生育支持与生育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
[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6):76-82.
[17] 曾远力,闫红红.工作支持与女性生育二孩决策——以广东省 S 市为例[J].华东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6):39-49.
[18] 刘婷婷.阻力与助力:工作―家庭冲突对城市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河北学
刊,2018,38(06):187-193+199.

74
参考文献

[19] 张琳.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8(08):12-18.
[20] 王记文.很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CGSS(2010~
2015)重复调查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8,39(04):73-80+88.
[21] 曾远力.青年女性生育二孩决策和家庭支持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03):90-
95.
[22] 吕碧君.祖父母支持对城镇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02):50-57.
[23] 梁宏.家庭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的实
证研究[J].南方人口,2017,32(06):14-24.
[24] 风笑天.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J].社会科学,2017(08):59-71.
[25] 张琪,张琳.生育支持对女性职业稳定的影响机制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07):32-
39.
[26] 康蕊,吕学静.“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与女性就业的关系论争综述[J].理论月
刊,2016(12):155-161.
[27] 蒋莱.职业女性的生育二孩意愿——以上海市 HP 区楼宇就职女性为对象[J].中华女子
学院学报,2016,28(05):49-56.
[28] 张霞,茹雪.中国职业女性生育困境原因探究——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J].贵州
社会科学,2016(09):150-154.
[29]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
比较及启示[J].人口研究,2016,40(01):87-97.
[30] 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01):62-66.
[31] 宋健,周宇香.中国已婚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兼论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的调
节作用[J].女性研究论丛,2015(04):16-23.
[32] 贾志科,风笑天.城市“单独夫妇”的二胎生育意愿——基于南京、保定五类行业 558
名青年的调查分析[J].人口学刊,2015,37(03):5-15.
[33] 王天宇,彭晓博.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经济研
究,2015,50(02):103-117.
[34] 郑真真.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15-25+126.
[35] 张勇,尹秀芳,徐玮.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学报,2014(05):14-19.
[36] 黄桂霞.生育支持对女性职业中断的缓冲作用——以第三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为基
础[J].女性研究论丛,2014(04):27-33.
[37] 庄亚儿,姜玉,王志理,李成福,齐嘉楠,王晖,刘鸿雁,李伯华,覃民.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
生育意愿——基于 2013 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研究,2014,38(03):3-13.
[38]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
中国社会科学,2014(04):78-97+206.
[39] 靳永爱.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J].人口研究,2014,38(01):3-17.
[40] 梁如彦,周剑.农民工生育意愿研究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3,11(24):93-95.

75
参考文献

[41] 廖庆忠,曹广忠,陶然.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来自全国四个主
要城市化地区 12 城市大样本调查的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2,18(01):2-12.
[42] 马小红.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
意愿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1,17(06):80-85+79.
[43] 徐映梅,瞿凌云.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
黄石、仙桃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76-84+112.
[44] 顾宝昌.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J].人口研究,2011,35(02):43-59.
[45] 宋健,陈芳.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来自 4 个城市的调查[J].
中国人口科学,2010(05):103-110+112.
[46] 李波平,向华丽.不同代际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10(03):13-20.
[47] 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05):58-
66+188-189.
[48] 姚从容,吴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J].人口学
刊,2010(02):17-22.
[49] 刘爽.对中国人口转变的再思考[J].人口研究,2010,34(01):86-94.
[50] 贾志科.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9,25(04):27-30+44.
[51] 王金营,徐蕾,杨江澜,李颖,王春蕊.中国农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转变的考察——基于
对河北承德、邯郸两地区实地调查的比较[J].人口研究,2008(05):58-66.
[52] "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郑真真.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J].江
苏社会科学,2008(02):170-177.
[53] 庄渝霞.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 912 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
研究[J].社会,2008(01):138-163+225-226.
[54] 伍海霞,李树茁,悦中山.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
查的发现[J].人口研究,2006(01):61-68.
[55] 傅崇辉,向炜.深圳流动育龄女性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
口,2005(03):1-9.
[56] 莫丽霞.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J].人口研究,2005(02):62-68.
[57] 许传新,陈国华.选择“丁克”家庭的多学科透视[J].西北人口,2004(06):34-37.
[58] 郑真真.中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05):75-80+82.
[59]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04):175-181.
[60] 乔晓春.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J].中国人口科学,2004(01):16-24+81.
[61] 陈彩霞,张纯元.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
济,2003(05):76-80.
[62] 尤丹珍,郑真真.农村外出女性的生育意愿分析——安徽、四川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
研究,2002(06):52-62.

76
参考文献

[63] 杨瑛,武俊青,陶建国,高尔生.已婚流动女性的婚姻及生育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
学杂志,2002(11):668-671.
[64]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05):21-
31.
[65] 李建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和作用[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0(06):9-10.
[66] 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J].南京
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4):34-38.
[67] 冯立天,马瀛通,冷眸.50 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J].人口与经
济,1999(02):3-12+42.
[68] 周建芳,张洪波.湖州市 314 名农村育龄女性放弃申请生育二孩原因的调查[J].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1):32-34.
[69] 穆光宗,陈俊杰.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J].人口研究,1996(02):25-33.
[70] 陆杰华,达德利 L·鲍斯顿,史蒂芬 H·默道科.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
因素分析——四个贫困县个案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5(06):23-27+15.
[71] 顾大男,温勇,陶勃.江苏常熟市符合二孩生育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分析[J].南京人口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02):21-25.
[72] 徐天琪,叶振东.浙江省城乡人口生育意愿差异分析[J].南方人口,1994(02):25-27.
[73] 王军,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04):26-
35+126.
[74] 李瑛,高尔生,邱淑华.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它因素对节育率的影响[J].生殖与避
孕,1992(05):21-27.
[75] 方絃.农村女青年的婚姻和生育意愿——来自江南农村的调查[J].社会,1982(02):70-
72.
[76] 杨克文.高房价影响生育意愿吗?——基于房价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经验分析[J].南
方人口,2019,34(05):69-80.
(三)学位论文
[1]齐萌.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四)外文文献
[1] Aarssen , Lonnie W. Why is fertility lower in wealthier countries? The role of relaxed
fertility‐selection[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5, 31(1): 113-126.
[2] Albis H D, Gobbi P E, GREULICH A. Having a second child and access to
childcare: Evidence from European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mographic Economics,
2017,83(02):177-210.
[3] Angrist, J, D.&W. N, Evans (1998)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laborsupply:Evidence from
exogenous variation in family siz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3) :450-477.
[4] Aisenbrey, S. et al (2009) , "Ts there a career penalty for mothers'time out? A comparison of
Germany,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Forces 88 (2) :573-605.
[5] Aassve A, Billari F C, Pessin L. Trust and fertility dynamics[J]. Social Forces, 2016: 1-30.

77
参考文献

[6] Becker, G. S (1960)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 in:G. Roberts (ed) , Demographic and
Econon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 Bongaarts J. The Measurement of Wanted Fertili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90,16(3):487.
[8] Bachrach C A, Morgan S P. A cognitive–social model of fertility intention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3, 39(3): 459-485.
[9] CAVALLI L. Career or Family? The Choice of Working in the Public Versus Private Sector for
Italian Women and Their Fertility Plan[J]. RivistaInternazionale di ScienzeSociali, Anno 121, No.2,
2013:171-209.
[10] Clark G, Cummins N. Malthus to modernity: wealth, status, and fertility in England, 1500–
1879[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5, 28(1): 3-29.
[11] Coeurdacier N, Guibaud S, Jin K. Fertility policies and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in China[J]. IMF
Economic Review, 2014, 62(3): 371-408.
[12] Cavalli, L.&A. Rosina (2011) , "An analysis of reproductive intentions of Italian couples",
Population Review 50 (1) :21-39.
[13] Day, C. (2012) , "Economic growth, gender wage gap and fertility rebound", Economic Record
88 (S1) :88-99.
[14] De Silva T, Tenreyro S.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and fertility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7, 31(4): 205-28.
[15] Du Y, Yang C.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labour market changes: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14, 28(4): 617-635.
[16] Fenge R, Scheubel B. Pensions and fertility: back to the roots[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7, 30(1): 93-139.
[17] Fiori F, Rinesi F, Pinnelli A, et al.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the fertility intentions of Italian
women with one child[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3, 32(3): 373-413.
[18] Goldstein J, Lutz W, Testa M R. The emergence of Sub-Replacement Family Size Ideals in
Europe[J].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03,22(5-6):479-496.
[19] Harknett K, Hartnett C S. The gap between births intended and births achieved in 22 European
countries, 2004–07[J]. Population studies, 2014, 68(3): 265-282.
[20] Hofmann B, HohmeyerK. Perceived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fertility: Evidence from a labor
market reform[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3, 75(2): 503-521.
[21] Heaton T B. Does religion influence fert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1, 30(3): 449-465.
[22] Hartwell,L.P.,M.J.Erchull&M.Liss 2014,“Desire for Marriage and Children:A Comparison of
Feminist and Non-feminist Women.” Gender Issues 31(2).
[23] HOWDEN D, YANG Z. Why Did China’s Population Grow So Quickly?[J]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20, No.2, Fall, 2015, 227-248.

78
参考文献

[24] Ho,Christine,Nicola Pavoni. Efficient Child Care Subsid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20,110(1):99-162.
[25] Iacovou M, Tavares L P. Yearning, learning, and conceding: Reasons men and women change
their childbearing intention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1, 37(1): 89-123.
[26] JONAS W. The Educational Gradient of Childlessness and Cohort Parity Progression in 14 Low
Fertility Countries[J].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31, July-December, 2014:1365-1416.
[27] Lesthaeghe,R.&D.van de Kaa 1986, “Twee DemografscheTransities?” In R. Lesthaeghe&D.
van de Kaa (eds.), Bevolking-Groeienkrimp , mensenmaatschappij. Deventer: VanLoghumSlaterus
[28] LAURIE F D R, ALEX C E. Men’s Influence on the Onset and Progress of Fertility Decline in
Ghana, 1988-98[J].Population Studies, Vol.59, No.2, July, 2005:197-210.
[29] Matthias Doepke and Fabian Kindermann. Bargaining over Babies:Theory,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9,109(9):3264-3306.
[30] McClelland G H. Family-size desires as measures of demand[M]. Acad. Press, 1983.
[31] Morgan S P, Rackin H.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0, 36(1): 91-118.
[32] McQuillan K. When does religion influencefertility?[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4, 30(1): 25-56.
[33] PHILIPOV D, BERNARDI L. Concepts and operationalisation of reproductive decisions.
implementation in Austria, Germany and Switzerland[J]. Comparative Population
Studies,2012,36(2-3):495-530.
[34] Sasser, A. C.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physician pay:Tradeoffs between career and
famil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0(2) :477-504.
[35] Shapiro, D. (2012) , "Women s education and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10:9-30.
[36] Synøve N Andersen,Drange N,Trude Lappegård. Can a Cash Transfer to Families Change
Fertility Behaviour?[J]. Demographic Research,2018,38(33):897-928.
[37] Vitali,A.,F.C.Billari,A.Prskawetz&M.R.Testa 2009,“Preference Theory and Low Fertility: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25(4).
[38] Whyte M K, Feng W, Cai Y. Challenging myths about China’s one-child policy[J]. The China
Journal, 2015 (74): 144-159.
[39] Zakaria M, Fida B A, Janjua S Y, et al. Ferti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 Asia[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7, 133(2): 645-668.
(五)其他
[1] 董宇,邱耀洲.计生法修正案获通过,元旦后出生的二孩都合法[EB/OL].人民日报客户
端,2015-12-27.

79
致谢

致谢

落笔至此,思绪万千,望着“致谢”二字,脑海中浮现起自己孤身一人从天
府之国“蓉城”至黄河之都“金城”这七年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心中
一时感慨无限:一路走来,所遇大多数皆为良善之人,给予的善意让在异乡求学
的我倍感温暖,谢谢这些可爱的人让我感觉人间值得!研究生三年,是我快速成
长的三年,回首过往,唯有感激。
一谢母校——西北师范大学。感谢西师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
我安心学习,完成学业。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我将始终谨记“知术欲圆,行旨
须直”这八字校训,为人处事力求端庄、正直,修得好品行。毕业之际见证百廿
西师深感荣幸,祝福母校木铎长鸣,桃李成蹊!
二谢师恩。饮水思其源,学成谢吾师。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罗杰群老师,三
年来罗老师亦师亦友,在我的学业、生活、为人处事以及未来人生的规划方面都
提供了很多帮助与指导,感谢老师对我的包容与关心!从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到最
终成文并得以顺利答辩,均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选题之初,面对众多选题不
知如何抉择时,是老师您不厌其烦地跟我讨论选题,帮我理清思路,并最终确定
选题;论文写作过程并不顺利,无数次畏难情绪是在您的指导下得以克服,永远
记得老师牺牲自己休息时间深夜开腾讯会议指导我改论文的恩情,得师如此,何
其有幸!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谨记老师您的教诲,保持良好心态,脚踏实地走
好人生每一步路。其次要感谢研究生阶段教导我的吕涛老师、贾应生老师、李怀
老师、王琪瑛老师、尹广文老师、路宪民老师、马克林老师、李秀英老师、谢丽
丽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在学习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顺利完成了所有学
业。祝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意!
三谢同门之谊。说来惭愧,不省心的我论文开题之初亦让师姐们为我担忧,
时隔近一年,闵祥珍师姐毕业答辩后为了助我顺利开题,陪我在图书馆写开题报
告的日子仍历历在目;何娜师姐叮嘱我一定要多跟罗老师沟通的话语犹在耳边,
回想起就是满心的温暖,在此向师姐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与 19 级和 20 级
社工专业的同门魏婷、佳宁、文津、亚东、艳玲师妹、玲丽师妹和茂林师弟相处
融洽,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论文写作过程中相互鼓励,同门相助之谊,永记
心间!祝愿罗式天团的同门今后一路坦途、万事顺遂!
四谢家人。首先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教育我成长,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尽
自己所能给予我无限的宠爱和支持,让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了更远的世界和
更美的风景!念及过往,此刻我真诚地向妈妈说一声“对不起”!我的叛逆期来

80
致谢

的有点突然,高考当天因妈妈关心则乱所导致的失误激发了我的叛逆,开始了跟
妈妈长达七年的“母女战争”,明知是南墙却硬要往上撞的逆反心理害己又伤了
妈妈的心,现在想想真不应该!经过七年的成长,才深刻体会到“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的含义,谢谢妈妈对我无私的爱,不跟我计较我的任性妄为!人
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这七年孤身一人的求学经历让我变得独立和
自信,心态变得平稳,学会感恩,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谢谢爸妈!其次要感谢
我的姑姑,姑姑待我就像待自己亲女儿般,事无巨细照顾我生活起居的举动至今
想起仍倍感温暖,谢谢您对我的爱护!最后要感谢我的弟弟,帅气乐观的丰仔,
虽为弟弟但其实这些年你却更像哥哥,你年纪略小却比我更加懂事,常伴父母身
边的是你,理解爸妈不易的是你,耐着性子跟姐姐讲道理、操心姐姐毕业的是
你,我总说你有我这个事事为你着想的姐姐真幸运,其实我有你这个弟弟才是莫
大的福气!愿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学业有成,明年一战成硕!
五谢相遇。途有好伴,不觉路远。感谢 B509 的各位好姐妹:悦悦、艺洁、
晓雨,研途三年能成室友实属缘分,三年中一起尝美食、同高歌、玩剧本、游黄
河、夜登兰山观夜景、疫情封控共隔离、挑灯夜战写论文等均是彼此美好的回
忆,我的研究生生活因为你们变得更加充盈和饱满。感谢 19 级社会学硕士班的
全体同学,共同学习时光中所受的帮助与照顾永记心中!感谢远在郑州的慧慧操
心我的毕业与工作情况,督促我写论文,为我留意招聘信息,疏导我的焦虑情
绪;感谢文倩和王瑜这一年来对我的关心与鼓励,得友如此深感幸运,愿我们友
谊长存,所行皆坦途!感谢阳阳,谢谢你让我变得自信,让我有底气觉得我可以
做的更好,能够到达更高的山峰,愿你今后一路顺遂!
六谢自己。一路走来,皆行正道,实属幸运!感谢不那么努力却始终尽全力
保持乐观自信的自己,先祝自己毕业快乐,也希望自己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保持
赤子之心,坚持做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生命里
的每一段时光,对得起这一路走来陪伴、支持自己的人。
七谢祖国!研究生三年,疫情占据了两年半,感谢党和国家在疫情下给我们
提供一个和平、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愿疫情早点结束,山河无恙,人间皆
安,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最后感谢为我申请论文数据的刘红亮学长,没有学长做担保申请数据,论文
根本就无法成形,在此向学长致以最诚挚的感谢;由衷地向信任我并提供数据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百忙之中参与审阅、评议本论文的各位老师以及参与论文答辩
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山水相逢,终有一别。研途三年,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再次感恩所有的相

81
致谢

遇,在此借用《人世间》歌词来表达我的祝愿:愿大家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
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的事慢慢讲;也祝大家不忘少年样,无
惧白发苍苍,像种子般一生向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山顶见!
韩紫颖
2022 年 6 月 4 日于蘭州

82
附录

附录 A 2017 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问卷(仅使用部分)

一、个人信息
101 您的出生年月:|__|__|__|__|年|__|__|月(请按公历填写)
102 您目前的婚姻状况/同居状况
1 未婚(跳至 104 题) 2 初婚 3 再婚 4 离婚
5 丧偶 6 未婚同居 7 离婚同居 8 丧偶同居
103 您初婚/(未婚同居者的)同居年月:|__|__|__|__|年|__|__|月
104 您的民族
1 汉族 2 蒙古族 3 回族 4 藏族 5 维吾尔族
6 苗族 7 彝族 8 壮族 9 布依族 10 朝鲜族
11 满族 12 侗族 13 瑶族 14 白族 15 土家族
16 哈尼族 17 哈萨克族 18 傣族 19 黎族 20 傈僳族
21 佤族 22 畲族 23 高山族 24 拉祜族 25 水族
26 东乡族 27 纳西族 28 景颇族 29 柯尔克孜族 30 土族
31 达斡尔族 32 仫佬族 33 羌族 34 布朗族 35 撒拉族
36 毛南族 37 仡佬族 38 锡伯族 39 阿昌族 40 普米族
41 塔吉克族 42 怒族 43 乌孜别克族 44 俄罗斯族 45 鄂温克族
46 德昂族 47 保安族 48 裕固族 49 京族 50 塔塔尔族
51 独龙族 52 鄂伦春族 53 赫哲族 54 门巴族 55 珞巴族
56 基诺族 57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
105 您的受教育程度
1 未上过学 2 小学 3 初中 4 高中/中专
5 大学专科 6 大学本科 7 研究生
106 您的户口性质
1 农业 2 非农业
3 现统一登记为居民,之前为农业 4 现统一登记为居民,之前为非农业
111 您目前的健康状况
1 健康 2 基本健康
3 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 4 生活不能自理
二、生育行为
201A 您是否生过孩子?
1是 2 否(跳至 202A 题)

83
附录

三、生育养育服务
301 您是否有不满一周岁的孩子?(2016 年 7 月 1 日以来出生的现存孩子)
1有 2 没有(跳至 307 题)
(有 2 个及以上不满一周岁孩子的,302-306 题填写最小孩子情况)
302 有单位的非农就业人员:
A1 您生育这个孩子时实际休的产假天数:|__|天(包括已经休的及未休完的)
A2 产假期间您的工资待遇(包括生育津贴)与生育这个孩子之前的工资待遇相比
有什么变化?
1 是之前的 30%以下 2 是之前的 30%-50% 3 是之前的 50%-80%
4 是之前的 80%-100% 5 与之前持平 6 其他
A3 您的工作岗位是否因为生育这个孩子而调整?
1 已经调整 2 可能调整
3 没有调整/不会调整(跳至 303 题) 4 说不清(跳至 303 题)
303 您在怀这个孩子的孕前或孕期,是否免费领取过叶酸?
1 免费领取过叶酸 2 知道这项政策,没有免费领取过叶酸 3 不知道这项政策
304 您在准备怀这个孩子期间,接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的情况如何?
1 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 2 符合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政策,但是没接受过
3 不符合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政策 4 不知道这项政策
306 您生这个孩子的费用使用了以下哪种社会医疗保险报销?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4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5 生育保险 6 公费医疗
7 未使用以上任何保险报销
307 您是否有不满六周岁的孩子?(2011 年 7 月 1 日以来出生的现存孩子)
1有 2 没有(跳至 401 题前阴影部分)
(有 2 个及以上不满六周岁孩子的,308-313 题填写最小孩子情况)
308 您的孩子是否已经入托儿所/幼儿园?
1 是,全天入托儿所
2 是,半天入托儿所
(跳至 310 题)
3 是,全天入幼儿园
4 是,半天入幼儿园
5否
6 不了解具体情况(指孩子不在身边抚养、下落不明等情况,跳至 401 题前
阴影部分)

84
附录

313 最近 3 个月的工作日期间
孩子半天入托儿所/幼儿园:孩子白天离开托儿所/幼儿园后主要由谁看护?
孩子未入托儿所/幼儿园:孩子白天主要由谁看护?
1 母亲 2 父亲 3 祖父母 4 外祖父母
5 保姆 6 其他亲属 7 其他(请注明)
四、生育意愿
15~49 岁(1967 年 7 月~2002 年 6 月出生)未婚、初婚、再婚、同居调查对象
继续回答下题,
其他人跳至 501 题前阴影部分。
402 您打算生几个孩子? |__|__|个。其中, |__|__|男孩,|__|__|女孩
(不打算生孩子填 0,无所谓生几个填 88,至少生一个填 66,不能空填)
未婚者,答完 402 题跳问 512 题。不打算生孩子的,答完 402 题后跳至 405 题。
现孕的,跳至 404 题。
405 您不打算(再)生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填写选项序号,最多选 3 项,先填最主要的)
1 经济负担重 2 没人带孩子 3 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4 年龄太大
5 丈夫不想生 6 夫妻身体原因 7 养育孩子太费心 8 自己还没想好
9 现有子女不愿意(未生育者不能选择此项) 0 其他(请注明)
五、家庭信息
512 您现在住房的性质
1 租赁廉租房 2 租赁其他住房 3 自建住房
4 购买的商品房 5 购买的经济适用房 6 购买的原公有住房
7 学生宿舍(调查结束)8 其他
514 2016 年全年,您家总收入:|__|__|__|__|__|__|__|元
(包括家庭成员的工资收入、生产经营纯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等)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