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38 卷 第4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Vo

l.38No.

2015 年 04 月 J
our
nalo
fYang
tzeUn
ive
rsi
ty(
Soc
ialSc
ienc
es) Ap
r.2015

“三美 ”译论观照下许渊冲 《诗经 》翻译的艺术之美

王启伟 王翔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受
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在“三美”译 论 观 照 下,许 渊 冲 创 造 性 地 将 其 翻 译 成 诗 歌 艺 术 精 品,兼 具 音
美、形美、意美。
关键词:《诗经》翻译;“三美”原则;艺术美
分类号: 9 文献标识码:
H315. A 文章编号:
1673-1395 (
2015)
04-0076-03

就中国古典诗 歌 翻 译 而 言,国 外 翻 译 家 屈 指 可
一 、“三美 ”译论
数。美国诗人 维 特 · 彼 纳 尔 (Wi
tte r)与 中
rBynne
国学者江亢虎在 1929 年 翻 译 出 版 了 《群 玉 山 头:唐 关于中国文学的创作,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
诗三百 首 英 译 本 》,庞 德 (
Eza Pound)翻 译 出 版 了
r 史纲要》一书中提出了“三美”理论。在该书第一篇,
《神州集》,洛 威 尔 (
Emy Lowe
ll)与 别 人 合 译 的 《松 鲁迅提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
花笺》也收录了 160 多 首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上 世 纪 五 心,音 美 以 感 耳,形 美 以 感 目。[1]把 这 一 学 说 移 植 到
六十 年 代,美 国 出 版 了 阿 瑟 · 韦 利(
Art
hur Wa
ley) 翻译理论中的是许渊冲先生。在从文学创作理论到
和施奈德(
Gar r)的 英 译 中 国 诗 歌。 国 内 一
ySnyde 诗歌翻译理论的转 换 过 程 中,许 渊 冲 形 成 了 译 诗 的
些学者在诗歌英译 方 面 也 做 出 了 杰 出 贡 献,比 如 杨 “三美”论,即“意 美”、“音 美”、“形 美”。“意 美”所 强
宪益、朱 纯 深、裘 小 龙、唐 一 鹤、章 学 清,还 有 中 国 古 调的是译 诗 要 和 原 诗 保 持 同 样 的 意 义,以 意 动 人;
诗英译第一人许渊冲,许先生于 2014 年 8 月荣获国 “音美”所侧重的是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悦耳的韵
际翻译家联盟 2014“北极光”杰出 文 学 翻 译 奖,这 是 律;“形美”把译诗 的 重 点 放 在 二 者 保 持 同 样 的 形 式
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亚洲翻译家。 (长短、对 仗 )上。 许 渊 冲 在 诗 歌 翻 译 中 始 终 以 “三
《诗 经 》是 我 国 最 早 的 诗 歌 总 集,分 为 《风 》、 美”论为最高原则,高水平地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诗
《雅》、《颂 》。 《风 》是 民 间 歌 谣,《雅 》为 宫 廷 乐 歌, 词,实属难能可贵,也得到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的
《颂》指的是祭祀舞歌。《诗经》表现了古代人民的喜 盛赞:“你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
怒哀乐、信 仰 希 望。 如 《关 雎 》写 男 求 女,《蒹 葭 》和 人惊奇。”意美、音美 和 形 美 在 译 诗 中 的 重 要 性 方 面
《月出》写 可 望 而 不 可 即 的 爱 情,《蒹 葭 》是 在 水 边, 有所区别,用许渊 冲 的 话 讲,即 意 美 是 最 重 要 的,音
《月出》是 在 月 下,《葛 生》是 妻 子 哭 丈 夫 的 哀 歌,等 美是次要的,形 美 是 更 次 要 的。 许 渊 冲 首 先 强 调 的
等。在诸多 译 文 中,许 渊 冲 的 翻 译 以 其 译 文 的 “三 是传达原文的意美,然后是音美,当诗歌翻译兼顾到
美”脱颖而出,他在 忠 实 于 原 文 的 基 础 上,进 行 了 二 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时,应 尽 量 以 诗 歌 固 有 的 形 式 翻
次创作,使得译文 优 美 流 畅、形 式 工 整、音 韵 朗 朗 上 译诗歌,做到“三美”兼备。
口。笔者通过分析许渊冲如何创造性地在译文中再 “三美”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
现原文的美学价值,揭 示 其 提 出 的 “三 美”译 论 对 诗 雅”等理论在诗歌翻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为诗歌翻
歌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许渊冲是在长期

收稿日期:
2015-03-0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SK2013B453;
SK2013B444)
第一作者简介:王启伟(
1981- ),男,山东临沂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第 38 卷 第 4 期 王启伟等:“三美”译论观照下许渊冲《诗经》翻译的艺术之美 · 77 ·

的翻译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诗歌翻译“三美”理 雎鸠求爱时的欢叫;“
woo”本意为 求 爱,译 文 在 这 里
论。展开来说,分别 是 译 诗 和 原 诗 在 意 义 上 保 持 相 不仅意思上贴切,而且音律上构成尾韵,使人感受到
同,译诗和原诗在韵律上保持同样悦耳,译诗和原诗 音韵之美。再如:
在形式上保持统一。 2)蒹葭 苍 苍,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在 水

文学 翻 译 很 难,而 诗 歌 作 为 一 种 独 特 的 文 学 形 一方。
式,其翻译更是难上加难。首先,中西诗歌最典型的 译文:
Gren,
e grent
e her
eed,
特征是意境优美,寥 寥 数 语,表 达 出 诗 中 或 旷 达,或 Dewandfros
tgl
eam.
凄美,或缠绵等种 种 不 同 的 意 蕴;其 次,中 国 古 典 诗 Whee’
r ssheIneed?
歌采用格律体,讲 究 语 句 的 长 短 统 一、对 仗 工 整 等, Beyondt
hes t
ream.
而英语作为一种字母文字,在单词长度、字数控制等 许渊 冲 如 此 处 理,形 式 上 类 似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的
方面很难与中国的诗歌语言一一对应;最后,中国古 格律诗体,韵律的使用上也是别具一格,不仅具备中
典诗歌在押韵方面往往将相同韵部的字放在某些句 国古典诗歌的四言 诗 的 押 韵 形 式,也 具 备 西 方 诗 歌
子的句末,而英语中 的 诗 歌 语 言 韵 律 讲 究 的 是 抑 扬 的抑扬格形式。
格,或四步抑扬格,或 五 步 抑 扬 格,在 翻 译 中 要 做 到 在《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转换自如,其难度可想而知。 宛在水中央”,许 渊 冲 将 其 译 为“Upst
ream Igo;
the
way’ ong”和 “And downs
ssol tram,
e o!She’
l s
二 、许渊冲 《诗经 》翻译的艺术之美

heeamong”,不仅互相照应,切合原文的语言特点

(一)音韵之美 和风格,而且读来朗朗上口。此外,许渊冲的译文通
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性艺术。欣赏诗歌在某种程 过句式变化和标点 符 号 的 变 化 使 诗 句 长 短 有 致、节
度上其实是欣 赏 其 音 韵 之 美。 诗 歌 语 言 是 最 讲 究

2]
奏明快,赋予诗歌以音乐的特征。比如在《无衣》中,
韵律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韵律,汉语和英语两种 “岂曰无衣? 与 子 同 袍。 王 于 兴 师,脩 我 戈 矛,与 子
语言在音调和韵律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汉语是声 同仇 ”,许 渊 冲 将 其 翻 译 成 “Ar
e you no
t ba
ttl
e-
调语言,而英语讲究的是重音。“人们欣赏诗歌的时 dre
st?Let’
ssha
ret hepla
tef
orbreast!Theking’

候,主要目 的 并 不 是 寻 找 信 息,而 是 一 种 审 美 的 享 r
aisedf
orce
stot heline.Le ’
t s make ourl
ance

受。在这里,语言就成了人们审美享受的对象,是一 sh
ine.Yourf
oei ne”。 诗 句 有 长 有 短,还 把 原
s mi
种特殊的 消 费 品。” [
3](
正 如 一 位 学 者 所 说 的:“写
P2)
诗第二句的陈述句 译 成 英 文 的 祈 使 句,使 得 诗 歌 语
诗讲求形音义三美,而译诗决不可只满足于‘达意’, 言的节奏、语气发 生 明 显 变 化,当 然,句 式 的 变 换 能
必须力求传神,首先是必须保留原诗的意义和意境; 更好地表现诗中人物倾尽全力辅佐盟友的决心。
其次,在此前提下,还应该字斟句酌地使译诗具有一 (二)格律之美
定诗的形式和一定的韵律、节奏。” [
4](
很多中国人
P29)
文 学 艺 术 作 品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其 内 容 和 形 式。
在儿童时期就会流 利 地 背 诵 中 国 古 典 诗 词,虽 然 在 对于诗歌来说,其形 式 更 是 其 之 所 以 为 诗 的 决 定 性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能领会诗词中的意蕴、意境, 因素。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中提到,“翻译是使一
但朗诵之乐在其中,最 根 本 的 原 因 就 是 其 具 有 音 韵 种语言转化为另一 种 语 言 的 艺 术,主 要 解 决 原 文 内
之美。这一 点 在 许 先 生 的 译 作 中 得 到 了 很 好 的 体 容和译文形式 之 间 的 矛 盾。”[5](P12)诗 歌 翻 译 在 做 到
现。如: 忠实于原文,传达 诗 歌 意 境、意 蕴 的 同 时,也 要 符 合
1)关关 雎 鸠,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君 子
( 诗歌的形式。许渊冲的诗歌英译文本不仅具备西方
好逑。 诗歌的抑扬格形式,也 具 备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的 四 言 或
译文:
Byrive
rsi
dearecooing 七言诗体。以《关雎》为例:
A pa
iroftur
tl s;
edove 3)参差 荇 菜,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梦 寐

A goodyoung mani
swoo
ing 求之。
Afair ma
idenheloves. 译文:Wat
erflowsle
ftandright
许渊 冲 采 取 了 “隔 行 交 互 押 韵 ”(ABAB)的 韵 Ofcr
esslonghee,
r sho
r tthe
re;
式,诗句中的两 组 句 子 分 别 押 了 “
ing”和 “
uz”的 韵。 Theyou
thye
arnsdayandn
igh
t.
“关关”是雎鸠的叫声,译者用“
coo”这一拟声词表达 Fo
rthegood ma
idenf
air.
· 78 ·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 年 04 月

其译文不但与原诗意境相符,且造句工整,形式 反侧。
优美。从原诗和译 诗 的 内 容 来 看,译 诗 非 常 完 美 地 译文:
Hisye
arn
ingg
rowssos
trong,
传递了 原 诗 中 男 子 对 心 中 伊 人 的 眷 恋 之 情,其 中 Hec
anno
tfa
lla
sle
ep.
“Wate
rflows”和 “You
th ye
arns”相 互 对 应,“
lef
t Butt
osse
sallni
gh ong,
tl
andr
ight”和“dayandn
i t”相互对应,无论是 在 听
gh Sodeepi
nlove,
sodeep!
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传达了一种对称美感。 又如,在 《蒹 葭 》中,“蒹 葭 苍 苍 ”、“蒹 葭 凄 凄 ”、
在翻译《蒹葭》中 的 诗 句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蒹葭 采 采 ”分 别 被 译 为 “Gr
een,
gre
ent
her
eed”、
溯游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时,许 渊 冲 将 其 译 为 “Up- “Whie,wh
t itet
he r
eed”和 “Bright,brigh
tthe
st
ream Igo;Hardisthe way.And downst
ream, r
eed”。“苍苍”和 凄 凄 在 古 代 的 意 思 为 茂 盛, 采
“ ” “
o!She’s f
l r away”。 在 这 里,“ups
a tr
eam ”和 采”意思 为 众 多,而 许 将 其 译 成 “gren”、“wh
e i
te”、
“downs
tream”在句首 相 呼 应,“Ha rdi
st heway”和 “
bri
ght”等表 示 颜 色 的 形 容 词,不 但 使 全 诗 产 生 出

She’
sfraway”句式对仗工整,清楚地描写了诗人
a 一种朦胧的美感,虚实结合,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
在大清早芦苇上露 水 还 没 干 的 时 候,就 出 来 寻 找 他 人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且有助于西方人的理解。
的情人,虽是上下求索,但仍是可望不可即。诗人急 再如 《采 薇 》中,“行 道 迟 迟,载 渴 载 饥 ”译 成
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在短短的几句诗中体现得淋 “
Long,
longthe way;Ha
rd,ha
rdt heday”,而没 有
漓尽致。 直译成“ bei
ngthirst
yandhungry”,完 美 地 再 现 了
在《采薇》中,许渊冲将“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翻 原文的凄美意境,将 战 士 在 路 途 中 饥 渴 难 耐 又 无 精
译成“
Long,
l heway;Ha
ongt rd,
hardtheday”。诗 神支撑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心伤悲,莫知
歌描写战士 离 家 的 时 候,杨 柳 依 依 不 舍;战 后 回 家 我 哀 ”翻 译 成 “My g
rie
fove
rfows.Who knows?

时,大雪纷飞,道 路 漫 长,饥 渴 交 加。“载 渴 载 饥”被 Whoknows”,许 渊 冲 对 这 个 句 式 的 处 理 也 反 映 出
译成“Hard,ha heday”,叠词“
rdt hard, rd”和前边
ha 他纯熟高 超 的 手 法。 原 文 中 “莫 知 我 哀 ”被 转 换 成
的“
long,
long”相对应,两 对 叠 词 的 使 用 充 分 表 现 了 “Whoknows”的 句 式,读 来 凄 凄 切 切,悲 伤 之 情 溢
作者反 对 战 争、热 爱 和 平 的 思 想。“
Long,l
ongthe 于言表,别有一 番 韵 味。 既 形 象 地 写 出 战 士 在 行 军

way Ha ,
rd ha
rdtheday 不 仅 情 景 交 融,意 境 切
”, 路上饥渴难耐的状态,又表现出其没有希望、没有精
合,而且对仗工整,使英语这一由字母语言表现的诗 神寄托的痛楚心情。正是因为作者深入理解和把握
歌几乎与 用 汉 语 表 达 的 古 典 诗 歌 达 到 了 对 等 的 效 了诗歌整体的意境,原 诗 的 意 境 之 美 才 能 够 贴 切 地
果,另外,“
day”与 “
way”押 尾 韵,具 有 了 音 律 之 美。 表现出来。
可以说许渊冲的这 一 翻 译 确 实 是 妙 手 偶 得,浑 然 天
三 、结语
成。
(三)意境之美 许渊冲在翻译《诗 经》的 过 程 中,依 据 “三 美”原
就古典诗歌的意美,许渊冲提出了下面的观点: 则,将原诗的声韵、音节、句式、情感和意象淋漓尽致
“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 地表现了出来。这 样 优 美 的 译 文,是 许 渊 冲 付 诸 大
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 量的努力,倾注 大 量 的 汗 水 才 得 来 的。 其 译 作 不 仅
有音美和形美而没 有 意 美,那 就 根 本 算 不 上 是 好 翻 达意,还表现出原作音韵和形式的艺术之美,从美学
译了。” [
5](
对《诗 经》的 翻 译,许 渊 冲 选 词 精 到 贴
P146)
的角度来对古诗词 进 行 阐 释,为 读 者 提 供 了 一 个 欣
切,既考虑到原诗的含义,又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 赏翻译艺术之美的新角度。
异,不仅完美再现 了 原 文 的 音 韵 美、形 式 美,也 创 造
了译诗独特的意 境 美。《关 雎》第 三 节 的 翻 译,原 诗 参考文献:
中“悠哉 悠 哉 ”原 为 男 子 思 念 女 子 时 神 魂 颠 倒 的 样 1]许渊冲 .翻译六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1991.
2]曾祥宏 .“三美对等”视角下的古诗翻译———以许渊冲的古诗英译

子,许渊冲并没有将其直译出来,而是译为“
Sode
ep
J].江西社会科学,
为例[ 2012(
11).

nlove, ep”,更加 直 接 地 表 现 出 男 子 对 伊 人 感
sode
3]王希杰 .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6.
情深厚,以致日思夜念、睡不着觉的状态。其表达绝 4]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01.
不亚于原文,令读者体会到了男子的相思之苦。 5]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2006.
4)求之 不 得,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辗 转
(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
il:
qiangchen42@163.
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