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四 川 中 医 202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 26·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No. 6,2022

*
基于刘完素原著探析大秦艽汤证治及临床应用
寸鹏飞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 / 中药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大秦艽汤出自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义看法不一,但结合刘完素 《素问玄


机原病式》 和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中的相关论述,大秦艽汤证治当为风中经筋,病因病机为血弱而致卫外不固,
“虚邪” 乘虚中于经筋,风郁卫气,卫郁化火,出现筋挛之象,筋体阴而用阳,大秦艽汤立方原意即为养筋体助筋用,
全方共凑养血舒筋、畅达气机、宣通营卫、扶正散邪之功,主治病症可拓展总结为 “筋、气、神” 三个方面从而广泛
应用于临床各科。
关键词: 大秦艽汤; 经筋; 虚邪; 卫气; 大药
中图分类号: R255.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49 ( 2022) 06-0026-04

大秦艽汤出自刘完素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进一步明确大秦艽汤证治,理解刘完素的立方原意


中风论第十》,由秦艽、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 是关键,结合刘完素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
芍药、川 芎、羌 活、独 活、防 风、白 芷、细 辛、茯 玄机原病式》 和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中的相关论
苓、白术、石 膏、黄 芩、甘 草 十 六 味 药 组 成,目 前 述,讨论如下。
《方剂学》 教材各版本都将其归类为疏散外风剂,用 1 刘完素用大秦艽汤治中风 “在经”
其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但是,不仅古代医家对本方 《素问 病 机 气 宜 保 命 集 · 中 风 论 第 十 》 中 载:
的主治、病机及用药有所质疑,近年很多学者亦对 “中腑者……有表证,脉浮而恶寒拘急不仁” “中脏
该方的病因病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大秦艽汤的核 者,唇吻不收,舌 不 转 而 失 音,鼻 不 闻 香 臭,耳 聋
[1] [2]
心病机是 “外风引动内风 ” “血中之风 ” “肝血 而眼瞀,大小便秘结” “若外无留结,内无不通,必
[3]
不足、肝风内动 ”,病因为 “郁火[4] ”,方中大量 知在 经 也”,可 见 刘 完 素 将 中 风 分 为 “中 脏” “中
伍用风药的用意更是众说纷纭,难以令人信服。为 腑” “在经” 三类,“中腑” “有表证”,明系外风致

*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 编号: 2020J0783) 。作者简介: 寸鹏飞,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与


教学研究。

■■■■■■■■■■■■■■■■■■■■■■■■■■■■■■■■■■■■■■■■■■■■■■■■
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有侧重地运 见 ( 2017)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 ( 8) : 3585-3589.
用 “劫胃水” 法。通过温阳暖脾,散寒祛湿,在改 [9] 清 · 叶 天 士. 临 证 指 南 医 案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善 UC 疾病症状和防止病情的迁延和恶化方面,笔者 2018: 175-326.


[10] 郑微微.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治思路探微 [J]. 中医药信息,
认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9,36 ( 6) : 126-126.
参考文献
[11] 江泳,陈建杉,江瑞云. 论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 人 - 症 - 病 -
[1] 张声生. 中华脾胃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证 [J]. 中医杂志,2011,52 ( 17) : 1449-1449.
445.
[12] 李毅. 浅论从 “阳虚血瘀” 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J]. 中医药导
[2] Zhang WF,Yang Y,Su X,et al. Deoxyschizandrin suppresses dss-
报,2011,17 ( 7) : 106-106.
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J]. Saudi J Gastroenterol,2016,
[13] 何绍奇. 劫胃水” 法 [J]. 中医 杂志,1992,12 ( 34) : 52 -
22 ( 6) : 448-455.
52.
[3] Sabatino AD,Biancheri P,Rovedatti L,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14] 张仲景著. 何任,何若平,整理. 金匮要略 [M]. 北京: 人民
understanding ulcerative colitis [J]. Internal & Emergency Medi-
卫生出版社,2005: 43-48.
cine,2012,7 ( 2) : 103-111.
[15] 林章根. 温阳愈疡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例 [J]. 中
[4] 徐晓红.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
国中医药科技,2017,24 ( 2) : 241-241.
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 ( 16) : 134-137.
[16] 马普伟,彭林,林锡芬. 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5] 清·叶天士. 叶天士医学全书 [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的疗效观察 [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 ( 11) : 27-30.
社,2012: 135-805.
[17] 范 兆 森,李 明. 谢 晶 日 运 用 通 降 法 治 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经 验
[6] 王俊杰. “劫 胃 水” 法 探 析 [J]. 中 国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杂 志,
[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 ( 2) : 30-30.
2018,24 ( 9) : 1194-1194.
[18] 顾培青,沈洪,徐艺,等. 单兆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色
[7] 张文选.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增订本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 ( 6) : 2166-2167.
技出版社,2017: 518.
( 收稿日期 2021-05-17)
[8] 张声生,沈洪,郑凯,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2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四 川 中 医
Vol. 40,No. 6,2022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7·

病; 治疗上, “若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 足外侧,结于 踵,上 循 跟,结 于 腘 …… 与 腘 中 并 上


发其表” 亦是有力证明,具体以无汗恶寒麻黄续命 结 于 臀, 上 挟 脊 上 项; 其 支 者, 别 入 结 于 舌
( 太阳) 、有汗恶风桂枝续命 ( 太阳) 、无汗身热不恶 本; ……其支者,从腋 后 外 廉 结 于 肩 髃; ……” 是
寒白虎续命 ( 阳明) 、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 ( 阳 从足小 趾 沿 脊 而 上 项, 有 一 条 支 筋 “结 于 舌 本 ”,
明) 、无汗身凉附子续命 ( 太阴) 、有汗无热桂枝续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
命 ( 少阴) 、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羌活连翘续命 ( 少 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从表现来看,
阳厥阴) ……审六经之加减” “通治八风、五痹、痿 符合大秦艽 汤 主 治 中 的 “手 足 不 能 运 动” 的 描 述,
厥等疾”。 至于 “舌强不能言语”, 《灵枢·经筋》 中分布连于
区分中脏中腑后, “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 “舌本” 的除足太阳之筋外,手少阳之筋 “其支者,
“表里证已定,别无他变,故以大药和治之” “大抵 当曲颊入系舌本”,其病可出现 “舌卷”,由此可以
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 推测足太阳之筋其病也可出现 “舌卷”,而手少阳之
中脏之证……至于舌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 筋的循行只分布于上肢走向颈部,基本上没有下肢
可以看出,刘完素所言 “大药” 即是专用于治疗中 的病变,可以排除大秦艽汤为风中手少阳经筋,可
风 “在 经 ”, 且 其 作 用 方 向 是 “养” “和 ”, 能 够 进一步大胆推测,大秦艽汤证主治即是风中足太阳
“久服”,尽管在书中刘完素未言明 “大药” 的具体 经筋。
所指是何方药,但根据书中大秦艽汤的原文 “中风 3 大秦艽汤证病机为 “虚邪” 乘虚而入,风郁卫气
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三风门》 中载: “风气
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 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
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虽然不能明证大秦艽汤即是 致使肌肉愤膹而有疡也。卫气所凝而不行,故其肉
刘完素所言 的 “大 药”,但 大 秦 艽 汤 确 为 治 疗 中 风 有不 仁 也。分 肉 之 间,卫 气 行 处,风 与 卫 气 相 搏,
“在经”,原文编排上,大秦艽汤前为加减续命汤治 俱行肉分,故气道涩而不利; 气道不利,风热内郁,
中风在腑,后为三化汤治中风在脏,大秦艽汤治中 卫气相持,肉愤膹而疮出。卫气被风郁,不得传遍,
风在经,符合逻辑,秩序井然,大秦艽汤用药也符 升凝而不 行,则 肉 不 仁 也。” 刘 完 素 对 于 此 处 “风
合 “大 药 ” 的 “养” “和 ” 两 个 原 则。 至 于 “久 气” 致病的 认 识 是 风 郁 卫 气,进 而 导 致 气 道 不 利,
服”,国内报道的临床研究中,疗程一般为 4 周或 1 卫郁化火,病理结果是 “疮疡” 或 “肉不仁”。该论
[5]
月,较长有 2 月 ,最长为 3 月[6] ,均未报道不良反 述与 《灵枢·刺节真邪》 如出一辙,其载有: “虚邪
应,或可为佐证,但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搏于肉,
2 大秦艽汤主治乃风中经筋 与卫气相搏,阳 胜 者 则 为 热,阴 胜 者 则 为 寒,……
前论大秦艽汤治中风 “在经”,而大秦艽汤原文 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可以看出,刘完素此处所言
却是 “血弱不能养筋……养血而筋自荣”,是 “筋” 之 “风气” 即是 《灵枢·刺节真邪》 中的 “虚邪”,
病,此处所言及的 “经” 与 “筋” 乃是同义,所言 而非外感六淫之中的风邪。
当为经筋,理由如下。筋即经筋,经筋是经络系统 “虚邪” 指的并非六淫之中的风邪,而是与 “正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分布、功能以及 风” “实 风 ” 相 对 而 言 的 “虚 风 ”。 此 言 邪 气 之
病候。经筋的实质应为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 “虚”,非病机之 “虚”,亦非证候之 “虚”,是四时
[7] [9]
织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综合体 。从 《黄帝内经》 来 不正之气乘人体虚弱之时始能伤人致病者也 。 《灵
看,经 筋 的 含 义 主 要 是 “筋 膜”,其 中 或 附 着 于 骨 枢·刺节真邪》 载: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
节,或穿行于肌肉之间者为筋,包括主司运动的肌 非实 风,又 非 虚 风 也。邪 气 者,虚 风 之 贼 伤 人 也,
腱、韧带,提供营养的血管,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 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 《素问·八正神明论》 载:
和起调节控制作用的神经等; 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 “八正者,所以侯八风
[8]
者为膜,包括深筋膜和浅筋膜 。 之虚邪以时至者也”,《灵枢·九宫八风》 谓: “风从
《灵枢·卫气失常》 载: “筋部无阴无阳,无左 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 ……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
无右,候病 所 在”,杨 上 善 《黄 帝 内 经 太 素》 注 释 者也,主杀、主害者。” “虚邪” 就是从八方非当令
道: “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 之位的 冲 后 而 来 的 邪 气, 多 从 外 而 入 致 病, 较 之
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之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 “正邪”,致病力强、病位深、病情重,侵入人体之
[10]
遂以病居痛处为输”,意即经筋仅有网络联动之用, 后,容易深入,四处传舍、附着,甚至成为积块 。
而不能像经脉般传输气血、联属脏腑。故而大秦艽 清代熊笏所著 《中风论》 中将 其 称 为 “偏 枯 之 风”
汤证之中风 “在经”,病变才能相对局限在局部,既 “八方之风”,其致病特点和六淫邪气完全不同。《灵
不导致营 卫 不 和 而 出 现 表 证, 也 不 累 及 脏 腑 出 现 枢·刺节真邪论》 已载其中风机理: “虚邪偏客于身
“秘结不通”。 半,其入深,内 居 荣 卫,荣 卫 稍 衰,则 真 气 去,邪
此外,综观十 二 经 筋 的 循 行,足 太 阳 经 筋 之 循 气独留,发为偏枯。” 熊笏在 《中风论》 中进一步阐
行 “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 释道: “偏枯之中风,乃八方之风,……此是四方贼
四 川 中 医 202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 28·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No. 6,2022

风与卫气相袭,其入于人也,但在一隅,而不及营 此外,经筋 与 卫 气 密 切 相 关, 经 筋 禀 受 卫 气,
血,故起 首 无 恶 风 发 热 等 症,且 卫 气 本 左 右 分 布, 始发于足太阳,受卫气于四末,数筋并发,向心循
两边各出,故病左者不及右,病右者不及左,此所 行,终于头身,布散体腔而不属于内脏,与内脏无
[11]
以有偏枯之症也 。” 属络联系,经筋乃卫气输布之处,有赖卫气的温养,
“虚邪” 深入之后,其病证依据人体正气的强弱 才能发挥 “柔则养筋” “主束骨而利机关” 的生理功
[13]
而变化无穷,搏结于骨筋脉等发为骨痹、筋挛、痈 能 。而对于卫气的认识,刘完素称之为 “表之阳
等, 《灵枢·刺节真邪》 还载其可形成骨蚀、筋瘤、 和正气”,故而卫气凝而不行,必然导致经筋失去卫
肠瘤、昔瘤、骨疽、肉疽等。虽然 “虚邪” 致病力 阳的温养 而 出 现 “寒” 则 收 引 的 表 现,如 “转 筋,
强, 《素问·生气通天论》 载 “故风者,百病之始 筋痛” “反折筋急”,故而, “太阳主筋” 之说是从
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经脉病理及治疗的角度讨论,足太阳膀胱经 “是主
《灵枢·百病始生》 亦载有: “风雨寒热,不得虚, 筋所生病”,实质是基于卫气与足太阳之筋的关系。
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 “肝主筋” 和 “太 阳 主 筋” 是 《内 经》 中 关 于
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 筋的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表述,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虚相得,乃客其形。” 《中风论》 中也有更进一步的 “肝主筋” 重在藏象, “太阳主筋” 重在经脉[14] 。肝
论述: “卫气温养形体, 《内经》 所谓卫外而为固, 主筋是论其 “体”,其物质基础是肝血的濡养,太阳
《难 经》 所 谓 守 邪 之 神 也。卫 气 固 密,则 百 邪 不 能 主筋乃是从外周联属的角度论其 “用”,其功能发挥
侵,若少有 罅 隙,则 邪 即 袭 之 矣。” 可知是人体先 的前提的是阳气温煦,可以说, “筋” 与肝的生理特
“虚”,卫外不固, “虚邪” 才能乘虚而入,进而致 性相同,皆是体阴而用阳,阴血是其物质基础,卫
病。 阳是其功能基础。如此,以往对于大秦艽汤证原文
此外,营卫 与 气 血 实 为 一 体, 卫 之 体 以 气 论, “血弱不能养筋……养血而筋自荣” 却在方中大量应
营之体以血概之,气血之循行即为营卫。故经文中 用温燥 “风药” 的疑问便得到了解答。
从体而论则称之调和气血,从循行而论则为通调营 大秦艽汤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药、
卫,也即张仲景所言的调和营卫。另从内外关系来 川芎五味药相当于四物汤加味用以补血养筋,是养
看,气血所生在脏腑,营卫之行在经络,二者内外 筋之 “体”,同时养血和营而起到扶正散 “虚邪” 的
[12]
相贯,体 用 为 一 。刘 完 素 在 《黄 帝 素 问 宣 明 论 作用; 秦 艽、羌 活、独 活、细 辛、防 风、白 芷 六 味
方·卷三风门》 中论及 “虚邪” 的致病特点为风郁 风药用于宣散阳气,开冲卫气结滞,使卫阳布散于
卫气是从 “用” 的角度而论,是血弱导致卫外不固, 表、温养于经筋,是顺 “筋” 的条达之性,助筋之
大秦艽汤病机中言及的 “血弱不能养筋” 是从 “体” “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 中有 “辛热治风”
的角度而论,并不矛盾。 的论述可为佐证: “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
4 筋体阴而用阳,大秦艽汤方义为养筋体、助筋用 故阳热易为郁结,而热甚则生风也,…… 宜以辛热
“筋” 为 “五体” 之一, 《素问·五藏生成》 载 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 两组药物配
“肝之合筋也”, 《灵枢·九针论》 中亦载有 “肝主 合,养筋体助 筋 用,蕴 含 养 血 舒 筋、畅 达 气 机、宣
筋” 的论述, 《素问·痿论》 载 “肝主身之筋膜”, 通营卫、扶正散邪之意,共同恢复经筋的正常生理
而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丈夫……七八,肝气衰, 功能,大 秦 艽 汤 “手 足 不 能 运 动,舌 强 不 能 言 语”
筋不能动” 以及 《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 的主症便可迎刃而解。
精于肝,淫气于筋” 的论述都表明 “筋” 为 “肝” 至于另外五味药的用意,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
所主,筋依赖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才能维持正 类》 中暴 病 暴 死 条 下 刘 完 素 的 用 药 经 验 可 供 参 考:
常功能而运动灵活,但要注意,以上论述是从藏象 “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或以寒药佐之犹良,免致
的角度而言,是筋为肝之外应,肝血是筋的物质基 药不中病,而 风 热 转 甚 也。…… 故 发 表 诸 方,佐 以
础,肝生理功能的正常是筋功能正常的前提,所论 黄芩、石膏、……之类寒药消息用之。如世以甘草、
生理病理都是由内到外的,是肝病累及到筋。 滑石、葱、豉寒药发散最妙,……,皆散结、缓急、
《灵枢·经脉》 载足太阳膀胱经 “是主筋所生病 润燥、除热之 物,…… 若 脾 胃 土 气 虚 损,则 土 受 肝
者”,是从卫阳温养及足太阳之筋的分布循行而论。 木鬼贼之邪,而当死也。当以温脾补胃,令其土实,
张景岳 《类经·疾病类》 载: “周身筋脉唯足太阳为 肝木不能克,乃治未病之法也。” 可推知大秦艽汤方
多为巨,…… 故 凡 为 挛、 为 弛、 为 反 张 戴 阳 之 类, 中的石膏、黄芩、甘草三味药的用意是预防六味风
皆足太阳之水亏,而主筋所生病者”,足太阳经脉及 药 “辛热开冲” 不效而郁热加重,茯苓、白术是为
经筋皆循行于人体后部,从足至头,分布极广,主 顾护中土以防被郁滞的肝木所乘,五药都有预防之
一身之表,《素问·热论》 载: “巨阳者,诸阳之属 意,使本方开冲而不霸,养血而不滞,适用面更广。
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素问·生 理解刘完素的立方原意后,可将大秦艽汤的主
气通天论》 载: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治病症拓展总结为 “筋、气、神” 三个方面从而广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皆是明证。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筋 病 即 大 秦 艽 汤 本 证 ,如 目 前 最 常
202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四 川 中 医
Vol. 40,No. 6,2022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9·

*
和法治疗脾胃病临证应用探析
1 1,
2,3,△
崔锦涛 ,李翠娟 ,孙理军1,2,3 ,胡勇1,2,3
(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 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 咸阳 712046;
3.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陕西 咸阳 712046)

摘要: 和法为中医八大治法之一,又称为调和法或和解法,是指通过调和或缓和或和解等作用使 “阴阳致中” 以


治疗疾病的方法。脾胃居于中焦,为气血化生之源,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机较为复杂,
又以脏腑气机升降失衡、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或燥湿相兼等为多见,故临证需运用 “升降共调、泻实补虚、调平寒热
兼以化湿平燥” 之法和其偏倚。因此,和法在脾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探讨。
关键词: 和法; 脾胃病; 治法治则; 临证病案
中图分类号: R 256.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49 ( 2022) 06-0029-04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Applying Harmony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 / CUI Jin-
tao1 ,LI Cuijuan1,2,3,△ ,SUN Lijun1,2,3 ,et al. / /1.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Xianyang Shaanxi
712046,China) ; 2. Shaan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 基金项目: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 ( 编号: SZDYJS-2) ;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创新团队建


设项目 ( 编号: 2019-YL01) ; 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 陕科基发 [2012] 1 号) ; 咸阳市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重
点实验室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编号: No. 2019K01 ~ 53)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 编号: 2021JM- 475) ;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科研课题 ( 编号: 2019-ZZ-JC016) 。作者简介: 崔锦涛,2020 年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E-mail:
1367920638@ qq. com; △通讯作者: 李翠娟,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证候及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
究,E-mail: ligong1212@ sohu. com

■■■■■■■■■■■■■■■■■■■■■■■■■■■■■■■■■■■■■■■■■■■■■■■■
用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颈椎病、肩周炎、中风 [3] 王泽颖. 大秦艽汤与辛散息风关系探讨 [J]. 中医研究,2019,
后遗症、不安腿综合征等证属 “血不养筋、风中经 32 ( 6) : 1-3.

筋而致筋 挛 拘 急” 者; 气 病 指 即 “气 机 郁 滞 不 畅” [4] 唐慧青,滕晶,刘丽丽,等. 论大秦艽汤的病机新探 [J]. 四


川中医,2015,3 ( 2) : 47-48.
的病证,《玄府学说》 一书中认为大秦艽汤是开通玄
[15] [5] 敖金江,付媚,李东松,等. 大秦艽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缺
府的代表方剂之一 ,尤其是辨属 “血虚气滞” 而
血性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
致 “玄府郁闭” 者,眼、耳鼻喉、皮肤以及其他各
量的影响 [J]. 四川中医,2019,37 ( 7) : 104-107.
科疾病均可放手使用; 神病即神志病,因大秦艽汤 [6] 高金宏,于龙,王翠娟. 大秦艽汤治疗颈椎病性高血压临床研
能顺肝体阴而用阳的条达之性,又能疏肝解郁,兼 究 [J]. 陕西中医,2019,40 ( 5) : 597-599,603.
能通调神魂,可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 [7] 梁龙,周帅琪,于杰,等. “筋” 之生理病理及分期论治体系
紧张性头痛、舌痛症、斑秃、原发性痛经等部分心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 ( 10) : 1427-1429.
身疾病,辨属 “血虚气滞阳气怫郁” 者效果更佳。 [8] 邵慧婷,岳公雷,高海晓,等. 《黄帝内经》 “筋” 字的统计分
5 总 结 析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 ( 10) : 1430 -
综上所述,结 合 原 著 分 析 刘 完 素 立 方 本 意,大 1432,1483.

秦艽汤证治当为风中经筋,病因病机为 “血弱” 而 [9] 王震. 《黄帝内经》 “虚邪” 源流 [J]. 西部中医药,2014,27


( 1) : 58-60.
致卫外不固,虚邪中于足太阳经筋,导致卫气郁滞
[10] 刘锋,陈钢. 论 《黄帝内经》 之 “虚邪” [J]. 时珍国医国
化火,进而出现刘完素所言 “热则风动”,于是出现
药,2013,24 ( 1) : 193-194.
“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 的筋挛之象,筋与
[11] 周仲瑛,于文明.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 续) [内科卷] 内外伤
肝生理特性相同,皆为体阴而用阳,大秦艽汤用意
辨惑论中风论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即为养 筋 体 助 筋 用,又 蕴 有 养 血 舒 筋、畅 达 气 机、
[12] 侯冠群,鲁明源.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宣通营卫、扶正散邪之功,主治病症可拓展总结为 杂志,2018,24 ( 8) : 1029-1030,1033.
“筋、气、神” 三大方面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13] 刘农虞. 经筋与卫气 [J]. 中国针灸,2015,35 ( 2) : 185 -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88.
参考文献 [14] 李 怡 廷, 武 平, 廖 晨 希. 太 阳 主 筋 释 疑 [J]. 中 国 针 灸,
[1] 鲁赛,杨桢,胡红林,等. 从中风探讨大秦艽汤证治内涵 [J]. 2019,39 ( 6) : 659-660.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 ( 2) : 143-144,194. [15] 王明杰,罗再琼主编. 玄府学说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2] 邹忆怀. 中风病外因致病学说的再认识 [J]. 中国中医基础医 社,2018: 160-161.
学杂志,1997,3 ( 3) : 17-19. ( 收稿日期 2021-06-02)

You might also like